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2024-07-26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精选11篇)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第1篇

第一, 农民公德水平是新农村社会文明的表征。社会公德调节的领域和内容的增加, 一方面是对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另一方面又以其特有的功能对社会文明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维护并表征着社会文明的有序发展。

第二, 农民公德水平的提高是新农村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维护公共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秩序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在全体农民的共同努力下, 农民公德水平的提高, 对于促进农村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必然起着重大的保证作用, 对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直接的意义。

第三, 农民公德是培养他们高尚道德的起点, 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的、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规范要求层次, 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 虽然社会公德处于最低层次, 但是社会公德是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尚的最基本、最直观的标志, 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支柱。

二、农民公德及农村公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农村面积广大, 各地农村状况差异也很大, 据笔者调查, 就农村的公德及其建设情况而言, 存在一些共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格格不入的。

(一) 农民公德带有共性的一些问题

1、助人为乐的风尚不浓。

2、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

3、文明礼貌做得不够, 尤其是现代文明程度不高。

4、遵纪守法的观念淡薄。

(二) 农村公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乏力甚至缺失。

2、有些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德建设的投入不足。

3、有些农村基层政府没有建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4、有些农村基层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往往单打一, 不够重视广大农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三、加强我国农村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举措

提高我国农村社会公德水平,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采取有力措施。笔者认为, 主要的是要加强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第一, 加强党对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导,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核心工作。诚然, 在农村各项工作中, 经济工作是中心、重点和关键, 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但是, 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 不能因为经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忽视甚至否定其它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 农村公德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农村公德建设, 要想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我们还是要想千方设百计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国很多地方的实践表明, 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个地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搞得好, 相反地, 凡是搞形式主义, 搞官僚主义的农村地方, 精神文明建设就不会取得任何成绩。

第三, 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乡村, 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方面, 农村这一方面的基础存在历史性的薄弱;另一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力的限制, 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今后, 国家一定要非常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这个方面的投入, 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四, 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 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良好乡风民俗。我国广大农村公民中的绝大部门仍然深受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影响, 这为他们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的道德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加强工作, 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就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公德水平。

第五,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 加强监督, 奖惩分明等办法, 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在农村公德建设过程中, 我们领导者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办法, 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 以此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实践中, 例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就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 农村公德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它对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意义重大, 因此, 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 继续探索, 开拓进取,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公德水平,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农村公德建设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农村公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农民公德及农村公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我国农村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举措三个方面对农村公德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基本思路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

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

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42-1

1 当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资金投入少或无资金保障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农村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一是依靠上级拨款,二是乡村自筹,但均没有保障;文化阵地作用发挥受限。由于缺乏必要规范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文化阵地萎缩现象比较严重,文化站很难发挥自身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上的作用。文化站工作人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多,文化專职干部常常不专职,经常去做乡镇领导分派的其他工作,致使农村文化工作被放在一边,应当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文化的繁荣,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缺失。一方面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全市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方式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干部整体素质偏低,一些文化站没有正式编制,有的文化站有编无人,有的综合文化站编制被挪作他用。许多干部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等、靠、要”思想尚未完全改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以政府为先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落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列入乡镇、街道、村两委主要领导任期责任,作为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之一。每年召开1~2次专题会研究文化工作,并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工作中地位的认识。摈弃将文化工作置于附属地位的观念,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让广大农民不断提高物资生活的水平的同时,也应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2 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是县(市、区)、乡镇政府对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有经费保证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二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不断向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用于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有独立设施,设备齐全,正常文化活动和重大文化活动有专项经费补助,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界力量对乡镇、街道文化建设的扶持和捐赠。三是积极争取更多中央补助和省级扶持资金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2.3 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

切实加大各种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力度,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更新、市场开拓等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动员和组织文艺志愿者经常下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教育广大村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三下乡”变成“常下乡”。支持和鼓励文化和体育工作者积极利用农闲、节庆和集市,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地方戏曲表演、农产品评比等趣味性强、内容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村民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等培训,为农村培养各类科技文化人才,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把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村民自觉抵制迷信和赌博等不良风气,积极参加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4 稳定发展农村文化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文化干部,2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还应配备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并落实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有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正常有序;村建文化室应配有管理人员1人。村级文化协管员按照职责完成任务,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在促进乡村文体建设上有所贡献。

2.5 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新农村特色文化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农村的传统文化,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结合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林产品,以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通过有效开发,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参考文献

[1] 任炎尧.浅析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群众文化.群文天地,2011-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02-03.

[3] 吕效球.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硕士论文.2008-05.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思考 第4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 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 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农民就业, 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 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改善村容村貌, 促进“村容整洁”。

因此,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加快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村村通”工程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对策及建议

2.1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相结合。

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的各类道路建设。而通往各建制镇和建制村的公路, 又将与未来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

2.2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

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在新时期, 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 顺应民意, 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 做到“一事一议”, 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 不强行摊派、集资;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 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 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 不乱采乱挖。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 多方筹资, 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 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2.3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要有保证。

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到位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没有固定渠道, 资金严重不足, 养护机械装备水平低下, 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失养失修, 尚未实现有路必养。资金的不足, 制约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方面来采用上级资金补贴、养路费收入和区、乡财政拨款三个途径来解决。

2.3.1 上级资金补贴。

由上级公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相关部门按规定申请补贴, 同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上级各项补贴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2.3.2 公路养路费的投入。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农村公路里程数以及历年对养护补贴情况, 保证每年有不低于公路养路费 (税) 的收入的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

2.3.3 区、乡镇财政拨款。

农村公路建设一定要按照“有路必养”的原则, 通过政府机关和财政的统筹来安排农村公路的养护预算, 以保证农村公路有畅通。

下面以以某区道为例:

自2003年开始, 该区实行了养路费收入按一定比例拨付给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补贴,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缺乏的现状。由于农村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加, 补贴的经费也在增加, 从2003年的48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0万元, 基本是按发展的比例增加的。那么2008年该补贴多少呢?

运用统计分析中趋势分析法, 设置趋势直线方程:yc=a+bt

得出趋势直线方程为:yc=726.8+136t

由此可以预测2008年乡村公路的补贴额应不少于1134.8万元。而2008年计划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贴是1330万元, 是符合农村公路发展趋势的要求的, 是合理的、科学的。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有了养护资金的保障, 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是可以达到好路率指标的。

2.4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结合起来。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 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 “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宁可慢一点, 也要好一点”, 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 严格养护管理技术标准

养护管理严格按交通部的评定标准执行, 运用现代公路养护决策模式。目前,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 日趋合理、科学和不断进步的。但是, 乡村公路在养护方面, 无论是理念、模式、技术还是装备, 都远远滞后于公路养护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传统经验方法为主, 缺乏面向损坏、基于原因的养护计划性;养护资金需求与养护费用投入缺乏科学的依据新、规划性;缺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系统。

从1979年开始, 乡村公路原则上也参照《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 (JTJ075-94) 来实施养护管理, 在考核上, 基本是以好路率为主要指标, 即:

在管理上, 基本采用传统的公路养护决策方法, 它是以人工调查、主观决策为主的经验型决策模式, 其主观性大, 主观的决策常导致该养护的没及时养护, 不需养护的却提前得到养护, 缺乏科学规划性和计划性, 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和投资效益。但自今年起, 要启用交通部新颁发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2007) , 其要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内容由原来的好路率综合指标提升为MQI指标, 内容为路面损坏 (PCI) 、路基损坏 (SCI) 、桥隧构造物损坏 (BCI) 和沿线设施损坏 (TCI) , 虽然其对原始资料的采集要求更高, 却能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它还能正确反映公路对社会的服务评价。

4 农村公路养管应与农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理顺关系, 明确责任。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长期以来, 农村公路的发展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 而广大农民群众常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 要将广大农民群众摆在农村公路建、养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实现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有利于农村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农村公路有效达到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5 结束语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路成为了承载经济前进的纽带, 农村公路的覆盖范围和深度明显提高, 所以政府机关和广大群众应该达成一致共识, 建路-用路-养路, 形成农村公路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任冬梅.关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和养护资金的思考[J].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6期.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5篇

摘要:当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针对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公路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的基础。中央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农村经济,提高广大农村的生活质量。然而,生产发展的根本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前提的。因此,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最后阶段,但当前农村公路的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隐患更是不容忽视的。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对农村公路日常监督检查和质量巡查掌握的情况,并结合调研检测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当前农村公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路工程的设计缺乏重视,设计方案不够优化。农村公路工程在总体设计重视不足,前期工程设计周期短,调查研究不深入,设计工作不够充分,设计法案常出现错、漏、缺等问题,缺乏优化科学的论证,图纸设计也较为粗糙。

2、农村公路招标标底过低,部分施工队伍资质尚且缺乏。由于投资渠道原因,农村公路标底常常定得过低。招标时低标中标,没有按合理标价中标,甚至有的招标仅仅是形式主义,没有正规按照招投标程序办。有的施工队伍资质不够中了标,进场后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推诿纠缠问题,有的施工队伍不按合同要求进场,从而影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3、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部分项目质量存在问题隐患。农村公路项目监理人员缺乏,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也是良莠不齐。部分监理责任心不强,在项目监 1

理的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个别施工、监理单位技术负责、质量负责人员的业务水平较差,导致部分项目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隐患。

4、施工方面存在不规范。改建项目都是建立在原路基础上的路面改造,部分改建项目对旧路的病害处理不规范、不彻底,另一方面基层施工对基层摊铺混合料的原材料进场把关不严格、配合比控制和摊铺工艺控制不规范,还有部分的施工单位中标后,没有按照签订的合同、技术规范及规定办理,给工程质量留下了很多的问题。

5、施工技术力量有限,农村公路有缺养、失养现象。交通工程管理人员数量、资历、能力等方面水平有强有弱,在工程管理经验也是参差不齐,在农村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1]。试验检测工作整体水平仍然存在不足,部分试验检测操作人员经验缺乏、试验检测设备配备不齐全、试验环境不规范等问题也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公路养护经费不足等原因,乡、村道路存在无人养护现象。

二、加强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对策研究

笔者通过对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状况的调研分析,认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总体质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提高,使得工程质量趋于完善。笔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做好农村公路前期的工程设计

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前期的调研以及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论证。前期打好工程项目的基础,后续的工作也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在农村公路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做好规划,继而再从施工队伍、施工质量上加以保证。可以提前一年做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和路基改造等工作,为争取项目创造条件。综合考虑建设部门、当地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用地,做到方便、环保[2]。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路面,尽可能的就地取材,减少相应的投资成本。同时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村镇建设,设计好桥涵及排水设施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2、严格把控公路工程招投标工作

农村公路项目招投标时要确定一个合理标价,标底并非越低越好。中标之后,业主与承包商要认真签订好合同,把可能遇到的纠纷和矛盾尽量写到合同中去,要求承包商做到人员、设备、资金、质量保证体系按要求到位。未经业主同意或批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和分包,并应明确必要的制约和违约制裁措施等条款。强化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履约意识,从严审查进场人员、机械设备与合同的符合性,保证实际投入到工程施工中的人员、机械、材料设备满足合同及工程建设不同时期需要。

3、抓好公路工程监理工作

抓好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业主方应对监理单位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选择有资质且素质高、信誉好的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任务。其次,对中标的监理单位要认真检查工程检测设备及人员进场情况。要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监理单位和各类专业监理人员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使公路质量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之中。最后,定期检查监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不合格和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应及时撤换,防止监理人员与承包商发生不正当的经济往来。另外,还要加大质量方面的奖罚力度。参照高速公路管理模式,重奖重罚,达到“罚得心痛、奖得心动”的程度[3]。不仅逐月评比,建设单位工作人员随时上路发现的问题都可以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处理,从管理制度上促进工程质量提高。

4、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做好工程质量监督

要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多方面做工作,加大试验检测人员、设备投入,按照规范规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试验检测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指导作用,从严控制原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水准。组织人员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攻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公路建设的科技含量,以此提高工程质量。把控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关口,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关。工程完工后,要全面、认真地检查工程质量情况,不合格坚决不准验收过关。

三、总结

农村公路建设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农村一项最根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建设质量和管理养护,真正让农村公路方便人民、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资金 基础设施 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开始凸显。许多农村地区在摆脱物质贫困之时,却出现精神贫困的新情况: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同时,如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无法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繁多,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三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四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匮乏。一是各镇缺少文体活动中心。许多镇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中心,开展镇文体活动缺少场所。二是各村缺少文体活动场所。村委会有文化室的为数不多,缺少文体活动场所,自然村有广播设备和文体活动场所更少,农民参加文体活动难。三是电视覆盖农户面不够。部分农民没有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村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没有整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點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符合我国的社会国情,符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农民的普遍诉求。而如今农村文化资源的供给不足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农村文化土壤就会逐步荒漠化,甚至被大量消极文化侵蚀,从而使农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农村的社会和谐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符合民心、顺从民意,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维持农村秩序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广科学文化知识,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普及思想道德教育,能培养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举办文艺活动,能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能有效改变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萎缩窘境,对于丰富农村生活,增加农村传统文化节目和类型,改变我国农村业余生活单调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转变农民理念,建立和谐的农村精神文明的根本方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农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精神文明观念,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全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能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短期行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再次飞跃,改变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以换取经济片面增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缺少资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经济状况,决定它们短期内不可能解决文化发展经费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按比例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筹资是不够的,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筹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政府筹资为主体,积极引导市场化筹资和社会捐赠等行为,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提升群众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改进农民的思想观念。

要大力普及现代国民素质教育,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疏通农村的信息渠道,使农民及时了解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开阔农民的视野;在坚持“三下乡”活动的同时,逐步变为“常下乡”和“常在乡”,结合农村传统节日和平时重要活动,随时举办能够体现农民优良传统或具有时代精神的、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道德观念。各级各部门要想办法增加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和农民需求,大力开发农村先进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的艺作品,生产和提供优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使农民喜闻乐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以先进文化推动农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如何加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 第7篇

1加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①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沼气能够满足以下三项日常生活所需:即日常照明、发电、炊事, 以减轻农民的生活燃料的负担;而沼液和沼渣还能循环利用, 将其作为农家肥, 可作为农作物肥料, 减少农作物受到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不仅能够保持生态健康, 而且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进而帮助农民提升经济收入。②提升农村的生活面貌:以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为导向, 将能源沼气建设作为改进农村面貌,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谐的重要途径。如改变农村固有的粪土遍地、污水乱排、杂草乱堆还有家禽乱跑等现象, 尽量将农村建设往庭院美化方向改进;同时, 还可以适当建立起大中型沼气工程, 全面治理农村污染情况, 实现集中供气。③转变农村传统发展方式:逐渐将农村的传统生产经济方式转变为规模化的生态养殖业和种植业, 实现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

2当前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现状

2.1 农民未充分认识到能源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大部分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 因此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低, 更无法理解到沼气建设需要运用到的科技知识以及科技水平;农民对能源沼气综合利用的理解不够深入, , 很难理解到环保知识的重要性, 以及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因此, 能源沼气建设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2.2 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农村推广知识和建设能源沼气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包括建设过程中的能源生产加工、运输, 以及建设的设施和工具等, 但是部分技术人员和部门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按照规定开展建设工作, 如能源建设宣传不到位、、资金过少、技术含量不高等, 从而无法全面推行能源沼气建设的工作, 导致该地区的能源沼气建设工作出现滞后性, 不符合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农民而言, 无论是能源建设还是生产、养殖技术均需要国家的支持与帮助, 尤其是能源沼气建设上, 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2.3 能源沼气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沼气的应用中含有大量可供燃烧的气体, 因此能源沼气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得不到有效的安全维护则可能会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 对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对此, 部分农民会对能源沼气建设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无法真正完全接受。

3如何加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改进措施

3.1 加大能源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

完善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管理, 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 而当前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就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通过多方渠道筹措资金, 以保证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完成。①由政府出面鼓励加大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并制定出合理的能源建设管理对策, 适当提升农村能源沼气建设的补贴力度。②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协助, 为了加快能源沼气建设资金投入的流动性, 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民设置较为优越的融资途径, 并推行有效的金融政策, 让农民真正理解能源建设的积极作用, 进而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到能源沼气建设中。增加更多的融资途径和方法, 加大资金的来源于收入, 进一步提升农民对能源沼气建设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

3.2 提升能源沼气建设的宣传力度

首先, 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足够重视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 进而提升其宣传力度, 要求每一个自然村都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让农民认识到能源沼气建设对农村新面貌的改善、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性, 进而理解到能源建设的作用。同时还要向农民介绍能源沼气建设对农作物种植和经济收入的影响, 还要解释沼气池的建设技术以及主要用途, 让农民真正融入到能源沼气建设的工作中。宣传的主要途径包括:电视、广播、报纸还有互联网等方式, 进一步扩大能源沼气建设的宣传广度, 让整个农村、全社会范围都认识和理解到能源沼气建设的重要性, 包括其建设的技术、应用价值以及未来农村建设发展的影响等, 进而才能提升能源沼气建设进程。

3.3 成立能源沼气建设的专业管理队伍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前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建立起绿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发家致富的途径。而国家对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比较高, 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完善农村沼气建设, 但沼气工程建设是一项专业技术领域, 在实际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农村能源沼气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实行有效分析, 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乔敏, 肖荣.制约沈丘县沼气能源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 2013 (3)

[2]邱进娥, 杨波, 鲁瑞英等.浅谈对农村沼气建后管理的几点体会——以巴彦淖尔市沼气建后管理[J].现代农业, 2013 (5) 为例

[3]李艳萍.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沼气持续稳步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3 (7)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第8篇

1. 发挥各自优势,尽量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中部地区发展较快,主要是农业和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农村的二、三产业主要指乡(镇)企业、村办企业、餐饮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等。如能把二、三产业发展起来,可以安置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好第二产业可以生产出名优产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体系,走产业化道路。同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好第三产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扩大收入,不断减少农民数量,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首先东部要发挥农业生产尤其是种养业的优势,不能放松二、三产业发展,从而扩大非农业收入。西部要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把农业和二、三产业搞上去,尽快缩短和中、东部的距离。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健全农村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的县(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大中、东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力度,支援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农村欠发达地区。

2. 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首先,党和政府要动员农民通过转包等形式把土地集中在少数种田大户手中,使大部分农民真正从土地上剥离出去从事其他职业。这样一来这些种田大户就可以将承包的土地连成片,实行机械化作业,就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尽快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其次,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党和政府要鼓励农民种植具有竞争力的优质粮食作物,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再次,各县(市)要建龙头企业,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比如建成了乳品厂就能带动奶牛业的发展。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也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再其次,党和政府要搞好劳务输出与劳动中介部门要加紧联系,尤其是出国打工的中介部门着重与邻近发达多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帮助更多的农民迅速致富。再次,党和政府还要建立各种种养协会,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论什么协会都要做好致富信息的传递工作,种什么养什么挣钱等都要跟农民说明白,就拿种植协会来说,选用哪些种子、产品的销售等都要给农民联系清楚,签好订单,这样就能减少盲目性,使农民致富有保障。

3. 县(市)财政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设施的质量对建设标准和要求要统一规划,认真抓好落实。首先,党和政府要加大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要给没有自来水的村屯建水塔。要给没有电的村屯通上电。要加强农村通讯设施建设,争取做到村村通电话,逐步扩大农民安装电话的数量,各传输、交换设备要覆盖全国农村,使农民在最偏远的山村也能用手机通话。其次,党和政府要加大农村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搞好乡(镇)道路的建设。县(市)通往各乡(镇)的道路要修建成水泥路。乡(镇)通往村屯的道路和村屯通往村屯的道路要修建成柏油路,各村屯的几条主要道路最低要修成柏油路,条件好的村屯要修成水泥路,并做到整齐、宽阔、美观。再次,党和政府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旱田要打机井,每公顷土地以四口井为宜,低洼地要挖顺水沟,力争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水田也要打机井,每公顷土地以六至八口井为宜,还要修建顺水壕,旱时可将河流的水引出来,这样就能保证水田的足够用水。再其次,党和政府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要利用好现有的水库、顺水渠、塘坝,并做好防护工作,保证蓄水量,以防止旱年种地缺少水源。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保证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 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

首先,党和政府要抓好农村科技工作。一是县(市)人事部门要有计划地在不增加原有乡(镇)编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农业技术人员编制,要选调学农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真正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二是县(市)党校、科协等部门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并进行严格考试,促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并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能够合理配置本村资源,把集体经济搞上去。三是鼓励农民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学习使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本领,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四是各县(市)科协要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五是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要求各行政村配齐农业科技人员,各村每个自然屯至少要有一个农业科技员,乡(镇)农技站要对农业科技员做好培训工作,使他们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和指导者。六是乡(镇)农技站要常年办好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如药材种植培训班、黑木耳栽培培训班、家畜家禽养殖培训班等,培养农民掌握致富技术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其次,党和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一是村干部要重视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尽快具备村干部所需文化素质。二是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鼓励年轻农民进修,经济条件好的村要选送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到农业大学进修深造。三是农民要重视子女上学,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允许再出现新文盲。四是要鼓励具有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学习高中课程、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为依靠科技致富奠定文化基础。五是对于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各村要办文化补习班,聘请当地文化较高的教师讲课。再次,要健全农村文化设施,全国农村都要建设好有线电视接收设施,每个村屯都要有广播。每个村屯都要有文化活动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再其次,党和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尤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搞好九制义务教育,重视高中教育。要鼓励学师范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优化教师队伍,增加教师待遇。还有,党和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各自然屯都要有诊所,以方便农民就近择医。目前,另外,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目前,党和政府正在落实这项工作,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及时治病,而且解决了治病的高昂费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

5. 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要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改进农村党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一是要选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进党支部班子,要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农村党支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先进性教育的契机,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使广大党员明确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村党支部还要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整合农村社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在建设社会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成为致富带头人。其次,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建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要教育广大农民增强民主意识,正确对待民主选举,运用好手中的民主权利,从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选好村干部,坚持正义把那些品行正能力强一心为农民办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村委会成员工作要互相配合,遇事要民主协商,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再次,乡(镇)党委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搞好文明村建设。一则要教育广大农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二则要搞好各村屯的环境卫生,保证各村屯清洁干净。二是乡(镇)党委政府要责成公安派出所加大对农村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对黄、赌、毒的窝点要彻底打击,对涉案人员要绳之以法。对打仗斗殴、小偷小摸等违法分子要严肃处理。三是各乡(镇)党委对于贪污腐化等违纪的村干部要增大监督力度及时查处不法行为,把他们败坏的风气扭转过来,早日达到乡风文明的目标。

6. 党和政府要与环保部门齐心协力,搞好环境建设。

首先,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清查所辖区是否有污染源,然后上报县(市)环保局。环保局领导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工业污染物和地下水污染等进行综合治理,各村屯对牲畜粪便、垃圾、臭水塘要统一管理,将牲畜粪便、垃圾放到村屯外的闲置地上去,要将臭水塘垫满土,使其成为好地。对于有污染的厂子要勒令停业或搬到无人处以减少环境污染。其次,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按着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搞好村容村貌建设,道路两侧要栽花种草,要美化、香化环境,要将土房全部翻建成砖房,建房样式和围墙高矮都要统一标准,要狠抓落实,保证新农村有新的形象。再其次,农民要自觉搞好自家环境建设。自家房前屋后都要整洁,庭院要铺地砖或打水泥地,柴草要统一堆放到村屯外,牲畜圈舍和厕所要经常打扫清理,真正做到环境清新、干净,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并积极稳妥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地推进,广大农民对此拍手称快。近期笔者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感到目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在新农村建设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第9篇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 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突出。突出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 农村文化阵地薄弱

由于对农村文化建设阵地领导不力, 少数农村文化阵地被落后的、腐朽的、低俗的文化所侵占, 低俗迷信开始抬头,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恶势力沉渣泛起, 宗族帮派势力有所抬头, 严重扰乱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势必阻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农民文化素质低下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 农村人才资源缺乏, 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使得广大农民市场意识缺乏, 创新观念淡漠, 冒险精神不强, 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3. 文化活动设施落后

我国农村文化设施陈旧简陋, 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低下, 难以正常地开展文化活动, 农村成了被文化遗忘的角落, 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严重脱节, 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1. 加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领导, 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要抓好农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实践, 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加加强农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移风易俗、新事新办, 积极倡导团结友

识更到位, 从而也就使农村的民主政治更加容易实现。而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无疑是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建设, 不仅可以提高其文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农民群众汲取更多的思想元素, 紧跟时代的步伐, 把先进的理念与时代的要求与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 使他们的生活与时代相统一、和谐。

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为保持新农村的特色提供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是要提高农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 而不是要建设统一的、缺乏特色的农村。保持传统文化, 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保持下来并发扬光大是非常重要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 塑造农村和谐健康文明的新风貌。帮助农民自觉抵制封建主义残余、宗族观念等落后思想意识的影响, 坚决同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落后丑恶行为作斗争, 使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 提高免疫力,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只有这样, 农民群众才能正确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才能主动自觉支持和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2. 加强对农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 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投入体系;要调整农民教育结构, 形成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 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制;要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完善以农民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教育格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向农民传授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方面的专业知识, 借助千村万户科技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形式,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农民教育网络等等。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技能工作, 达到综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帮助农民增强发展致富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教育, 帮助农民实现文化脱贫, 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切实为农村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要按照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成比较完善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切实建设偏远山区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要加快推进“农家书屋”进村落户工作, 实现农村“村村有书屋, 人人有书看”, 根本性的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要继续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 把欢乐送给广大农民。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 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 组建一批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 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 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 传承民间艺术, 传播有益文化。总之, 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 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 注重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切实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 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真正体现让农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积极生和自觉性, 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预期成果。

和有意义的, 也是一定要做到的。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地方文化为基础, 以保持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审美特点为出发点, 以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为准则, 可以使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既实现即定的目标又做到独具特色, 让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彰显其魅力。从这一点看, 大力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得到加强和确保完成的工作。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持和传承, 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文化战线的工作者必须鼓舞士气、自我加压, 以迎接挑战、敢于胜利的精神去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摘要:新农村需要新文化,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 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 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文化建设, 使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第10篇

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随着农村公路网的不断扩大, 资金不足就成为了首要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国家还不是很富裕,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通过招商引资来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 增加融资能力, 才能解决根本上的资金问题。由于农村的公路建设不比高速公路建设的规模大, 用时较短, 需求较少, 这就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的发展, 并且工程质量较差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这就严重影响着公路的寿命, 实际使用时间较短, 增加了投资成本。由于是当地政府垄断管理, 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当地官员抵制不住诱惑, 贪污腐败, 使得工程质量低下。由于本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存在着大面积的地区急需解决交通问题, 使得公路同村率较低, 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已经建好的公路超负荷公路, 已经出现了公路大面积被毁的现象, 公路使用年限较低, 加上天气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 使得农村农路建设困难加大。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和一些农村设备陈旧, 无法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 这就使得农村公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2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措施

2.1 做好设计和规划阶段的管理

重要的农村公路建设通常可采用阶段设计, 一般情况下设计工作应当委托给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公路设计。普通农村公路可以进行简易设计, 一般情况下简易设计应当交给县交通局的技术人员,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公路进行设计。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应当依照以下原则进行:

(1) 先修车流量大、经济效益高的路线, 后修建普通路线。

(2) 合理利用老路, 保持老路的形状仅对公路的局部区域加以改造、完善公路的排水及附属设施提高公路等级。

(3) 新建公路路面应当以水泥或沥青为主, 在修建公路时, 要优先修建连接城镇与城镇或人口密集的重点公路;通往果场、牧场、林场的经济路线;车流量较大的路线 (通常指车流量在1000次/d以上。避免一次性的大规模修建, 导致资金不足而出现在修建过程中出现停修的现象。修建过程中应该增加修建标准, 方便日后对公路进行扩建。

一般情况下农村公路的修建通常以三级公路为主, 针对部分复杂的路线可采用四级路线作为修建的标准。一般来说农村公路的等级相对较低, 多数弯道半径都在60m以内, 排水设施同城市道路来说相对简单, 在修建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在原马路里面上新铺建一层新路面, 往往会造成排水不畅, 弯道过大, 这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对公路日后的改建也有着制约,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要修建的路线时要根据实际状况, 依据裁弯取直的原则, 同时降低坡度, 设置好涵洞、边沟处的排水系统, 增设防护设施及安保设施, 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对公路规模的确定要依据使用状况外, 同时也要依据经济能力来确定。公路的路基、基层厚度以及路面结构的确定要依据实际测量结果来确定, 虽然在建设中, 公路的规模和标准都会受到资金的影响,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将公路标准降的太低, 因为过多的降低路面标准将会导致公路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问题, 因此宁愿修建的短一点也不能让整条公路都报废掉。通常情况下, 水泥混凝土的路面厚度应当在20cm以上, 沥青路面厚度应当在4cm以上。以下为某农村道路修建1km的造价, 仅供参考:12m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5cm天然砂砾垫层加上20cm混凝土面层的造价约为66万元/km;于12m宽的沥青路面:15cm厚5%水泥石屑稳定基层加上5cm沥青上拌下贯式面层的成本造价约为75万元/km。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修建公路是一件耗资庞大的工程, 因此在修建公路时要综合考虑公路的使用前景和资金能力, 需要量力而行, 不可好大喜功。

2.2 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确保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的修建应当建立在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法人负责、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护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里程长、项目多、资金紧等特点,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公路修建的技术指导工作, 加强监督职责, 做好质量监督、落实质量责任, 一般来说对于公路修建的监理工作应当委托给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 也可由公路主管部门调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理工作。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应当认真执行上级颁发的相关规范、办法、规定以及规程, 严格按照上级颁发的文件进行施工。要明确工程修建流程, 掌握施工环节, 在修建过程中要大力运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 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做好公路修建使用原材料的检测和现场质量监控工作。公路修建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钢材、水泥、沥青、碎石等。依照规定, 这些修建公路使用的原材料在进场前进行实验,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后才可将其运入到场内。要想提高建设质量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施工单位需要对路基、路面基层和面层三阶段分别做质量自检, 每段鉴定合格后需要上报给监理单位, 再报给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鉴定。当通过质量鉴定确定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对公路进行验收。

(2) 搞好对公路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改善工程施工的建设水平。确保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过关后方可进行施工。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公路管理部门严重缺乏工程管理技术人员, 改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 确保农村公路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修建工作。

2.3 加强公路建设后的养护工作

农村公路的修建很多时候是将原有的砂砾路改建成沥青或水泥路, 养护难度相对较低、项目少, 因此在养护资金投入上相对较少, 以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为例, 一般情况下一公里砂砾公路的养护费用在3500元左右, 沥青路的养护费用在7000元左右, 而水泥路的养护费用仅为1000元左右。加上我国部分地区的乡政府在公路的养护费用上资金短缺, 导致了我国不少农村公路修建不久后就出了严重的损坏, 公路两侧的排水沟中杂草茂盛, 致使没到下雨时路面积水泛滥, 既影响交通同时也增加了路面的老化速度。对于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清理, 等到问题出现时再进行处理将会费财、费力。对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具体办法为落实经费, 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是关键, 除了将一部分车辆养路费用于道路的养护外, 政府以及村委应当通过其他渠道筹措公路养护费用的资金。例如发动捐款、村内的企业对公路的养护进行捐款等。建立专职的公路养护队伍。依据农村公路的实际状况, 以农界为单位将公路进行划分, 每段由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负责, 提高养护成效。

3 总结

目前我国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总体形式良好, 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 我们必须砥砺斗志, 做好每一项工作, 为实现新时代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相信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便利的交通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 因此在建设农村公路时一定要严抓管理, 提高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清.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 2009 (21) :309-310.

[2]卿笃斌.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与断板问题[J].四川建材, 2009 (03) :87-88+90.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第11篇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 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不断增强, 但农村党建工作仍不平衡, 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即部分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没理顺, 工作相互拆台, 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后继乏人, 发展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部分村集体经济积累较少, 举办公益事业能力差, 影响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农村党员队伍仍然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观念更新慢、能力弱化等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

少数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个别党员干部仍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 工作方法简单, 作风粗暴, 工作飘浮, 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不彻底, 群众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 引起干群关系紧张。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 一些新型组织主要靠经济和利益的关系加以维系。由于农民工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 使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尚未根本破解。

二、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特点做好工作, 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要按照中央的精神,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过程, 真正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举措更好地落到实处, 见到实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不断探索和总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㈠严格“一把手”责任制抓党建中共中央组织部李源潮部长反复强调, 要“书记抓、抓书记”, “书记抓”就是各级党委书记要履行好党建责任, 亲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书记”就是要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要先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因此, 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排除宗族势力、派性和各种关系的干扰, 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和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上级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一把手”要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中央提出的“六个好”目标为基本标准, 以抓班子带队伍为己任, 加强工作指导, 通过加大督查考核、派驻工作组、包村包片等形式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㈡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抓党建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条主线, 着力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 尤其要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为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班子。围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有计划、分类别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 把更多的农村党员培养成产业发展能手和发展劳务经济的带头人, 着力培育和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同时注意发挥好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群众中的作用。

㈢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搭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平台。以各级党政机关和乡村组织为总抓手, 在上下联动、合作互动中着力构建城乡党建新格局。从党的建设的层面来看,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是“创先争优”活动和干部服务责任制活动的新载体。它可以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通过有效整合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 深化城乡联建党组织工作, 打通城乡党建工作互联共建渠道, 形成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好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要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 将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大局中谋划、部署和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保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㈣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 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作用的前提。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 新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原有的以建制村为主的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行业分工的变化发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必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一步探索创新。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 对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进行积极探索, 如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设置党支部和党小组, 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 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不断构建科学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㈤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基础, 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发展党员是给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使党不断增强活力, 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党建的基础, 是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要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 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 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 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扎实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 推进城乡干部交流, 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合理流动, 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制度化, 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 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 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履行职责, 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利用春耕、“双抢”、春节等流动党员大量返乡的有利时机, 组织乡镇、村开展流动党员信息摸底工作, 将流动党员的姓名、住址、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和所在支部进行全面登记。强化对流动党员的个人关怀, 加强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引导。根据流动党员从业、家庭和生活等情况的不同, 对其家庭成员从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 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党组织为党员外出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为党员提供外出用工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抓好技能培训, 搞好跟踪服务, 促使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为家乡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上一篇:普通铣床的数控化改造下一篇:英语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