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接入网范文

2024-06-02

通信接入网范文(精选12篇)

通信接入网 第1篇

1 典型业务需求

配电和用电业务是电力通信接入网承载的典型业务, 包括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营销和用电管理以及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典型业务。

(1) 用电信息采集。分类: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小区、互动营销和用电管理等相关业务, 一般由营销部门负责维护和建设。特点:数据带宽较小, 对速率、安全和实时等性能要求低。信息采集业务的节点多, 上下行数据流量差距大, 随机性强、实时性高、信息带宽小。 (2) 配电网自动化。分类:包括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分布式能源接入和视频监控等业务, 一般由通信调度部门负责维护和建设。特点: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相对较高, 数据延时与丢包等要求严格, 数据带宽小, 对故障率和故障恢复时间要求比较严格, 对运维管理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相对较高, 对通信通道具备相对较高的防护等级。 (3) 营销和用电管理。分类:包括现场及远程互动服务。现场互动服务包括身份识别、排队评价、多媒体展示、自助终端等;远程互动服务系统包括95598热线、客户服务和手机网站、手机终端服务程序等内容。特点:以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来源为基础, 通过用电服务互动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由于涉及内外网之间交互信息, 对加密、隔离和Qo S等要求较高。 (4) 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接入。分类:主要通过两种模式接入电力通信接入网调度系统。模式一:分布式电源以配电终端形式由公共连接点接入到配网变电站, 与传统配电终端的模式基本相同。模式二:微电网由自身集控中心, 将业务接入电力通信接入网调度系统, 当大电网出现故障时, 可以从上级电网脱离出来单独运行。特点: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接入业务模型可以利用传统的配电业务模型, 按照状态、测量、控制等对遥测信号、遥信信号、遥控信号和遥调信号等分类建模。对双向互动性、通信的可靠性和网络安全性等具有较高要求。 (5) 总结。其中, 配电自动化、电量监测、分布式电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等归类为电网生产调度业务;视频监控、互动营销、智能用电管理、营销增值业务等故障抢修维护等属于管理信息化业务。电力通信接入网业务需求综合考虑技术、可靠和安全等方面需求。当各个业务相互叠加时, 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工程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需求, 构建承载多业务的综合需求模型。

2 应用场景需求

电力通信接入网采用差异化原则进行建设, 依据不同的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要求和用户性质等各种情况, 实现区域发展和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供电区域划分如表1所示。

不同的供电区域与不同的电力通信网应用场景相对应。场景的划分充分结合地域差、需求、规模、管道、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具体如下:

(1) 地域差和规模。依据不同的地域差和通信网规模, 可以将电力通信接入系统分为四种类型:大规模组网:变电站数量大于200个, 比如A+区域, 对设备、网络架构有很到的可靠性需求。中等规模组网:变电站数量大于100个小于200个, 比如A、B、C区域, 依据位置和管道路由等相关情况, 对经济性进行比较, 对设备可靠性和网络组网合理性有较高的要求。小规模组网:变电站数量大于20个小于100个, , 例如D区域, 对设备有较高的经济性要求, 不同的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要求根据实际来对通信方式进行选择。很小规模组网:变电站数量小于20个, 例如少部分D区域和E区域, 不对接入网进行单独建设, 直接或经协议转换器连接至骨干通信网的接口。 (2) 通信需求。依据配用电站重要性不同, 通信站点对应不同需求。以配电自动化的典型需求为例, 对关键性的节点, 例如必要的分段开关、主干线联络开关、环网单元和配电室、进出线较多的开关站, 应配置“三遥”终端;而对一般性节点, 如无联络末端站和分支开关配置“两遥”终端, 在用户进线处配置具备遥测和遥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或者分界开关。电力通信接入系统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用电信息采集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以及储能转置站点等对通信的需求。依据可靠性需求、网络和设备情况, 配电设备信息采集业务大致分为三类:全三遥模式、二遥、一遥以及混合模式。 (3) 通信管道。通信管道建设依据地域不同建设情况有交大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 通信光缆前期敷设较多, 占用也较大, 同时考虑市政和规划等需求, 通信管道再建设较难。由于高层建筑较多, 无线信号受限。若光缆充足, 应采用光纤方式;资源不足, 考虑无线和电力线缆来作为通道的补充。一般地区管道随市政建设进行, 能为通信接入网提供的纤缆资源充足。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 受经济的限制, 新敷设纤缆的可能性小, 不宜选择光纤方式。管道建设要综合考虑成本、环境和技术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 (4) 经济性。对于A+、A、B、C、D、E等五类区域, 电力通信接入系统建设的资金不同, A+、A、B区域较多, C、D、E区域较少, 东部沿海地区建设资金较大, 西部地区建设资金较小。因此, 为满足不同的类型配电自动化区域技术和经济等需求, 需要综合诸多因素, 选择与应用场景相对应的有线 (电力线载波和光纤) 、无线或Ro F (光纤和无线结合) 等技术。通常情况下, 不同供电区域的通信方式选择原则,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2所示。

3 结语

对应不同规模配、用电网接入点的规模及其业务需求应考虑不同通信技术对应的通信通道及通信介质需求, 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 (一种通信技术, 或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 来进行通信网建设。

摘要:典型业务和应用场景需求是电力通信接入网的两种需求, 当业务存在叠加时, 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工程和管理等方面, 构建多业务承载需求模型。同时为满足不同区域技术和经济等需求, 选择与应用场景相对应的有线、无线或Ro F等技术。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接入网承载的业务进行分类, 同时对业务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相对应的电力通信接入网技术, 指导电力通信接入网的建设。

关键词:电力通信,接入网,配电网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殷培红.电力通信接入网技术及建网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5) .

wcdma是什么接入网_网络通信 第2篇

简介/WCDMA接入网

CDMA所具有的种种扩频优点已为业内共识,正是这些特质使得当CDMA应用于WLL时可以提供比模拟技术网络大15-20倍的用户容量;又因CDMA具有单频复用且对以频率、时间、空间分集的特点,使建设CDMA接入网变得快捷和节省投资。WCDMA技术被许多世界电信组织选为IMT-的应用技术,为了和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保持同步,在WLL中应用WCDMA是目前首选。

详细信息/WCDMA接入网

其中RP类似移动网中的基站,可以配以全向或扇区无线,因其使用WCDMA空中接口,RP可以提供高质量高速数据接入,在固定/半固定的WLL环境中,高速数据接入的服务面积比同样使用WCDMA的移动网大,误码率和系统复杂性也可以降低。例如提供115kbit/S的数据服务时,一个 80信道的RP覆盖可达8km。利用1发2收的天线分集技术和 EVRC等技术可以改善语音服务质量并增加系统容量。RPC(无线关口控制器)联带有RPOM和iwf,RPOM为RPC和网管系统的接口功能实体,IWF为网间互联实体,主要负责和系统外数据网络的连接,包括Internet、X.25、FR等网络,即IWF可以配有众多类型和速率的数据接口。

这样RIU(无线接口单元)的终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WCDMA空中接口、RPC和IWF登录众多数据网而无需通过WLL gateway和 PSTN上数据网,减少路径迂回和众多协议变换,其优点显而易见。普通的语音在RPC中已经和数据业务分离,通过WLL gateway和 PSTN联网。RIU完成最终用户的业务集成,可以有1、2、4、32线等配制形式,既可以在稀话务的农村地区使用,也可用于高话务、高数据量的城市地区;RIU支持RJ-11、RJ-45和RS一232等数据接口;提供64kbit/s的PCM和32kbit/S ADPCM的语音服务和高达56kbit/s带内数据接入及115kbit/s的数据和144kbt/s(2B+D)的ISDN数据接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尤其对中小企业、居民小区用户、集团用户等需要综合接入的用户极具吸引力。从系统总容量上看,WCDMA WLL系统和DECT、PHSWLL系统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一个DECT、PHS WLL(1套中心控制器组成)最大用户容量在1024线左右,利用集线技术可以达到3600线;而上述一套WCDMA WLL系统在保证通话服务质量的情况,可达2万用户,利用WCDMA的软容量特性,实际利用可以更多。由于DECT、PHSWLL等网络的低系统容量,导致单线成本下降困难,严重制约了这类网络的发展,使其只在农村、郊县等有线成本过高的地区有竞争力;而且因其自身技术局限数据接入速率目前不高于14.4kbit/S,在城市等Internet接入热点地区资金回收能力非常有限。对WCDMA WLL系统来说,克服了DECT等系统的弱点,单线成本已可以和光纤接入网媲美,其数据接入速率也毕竟处于移动通信二代(14kbit/S)到三代(2Mbit/S)的过渡期间,在城市通信运营中有较大的吸引力。

WCDMA WLL在中国刚刚起步,全国个别地区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网。预计随着CDMA移动网的兴起,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通信接入网 第3篇

关键词:宽带通信;接入网;光纤;无线专网;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侯晓辉(1974-),男,内蒙古赤峰人,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100053)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130-02

目前我国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光缆覆盖率为100%,110kV变电站覆盖率95%,带宽达到2.5Gbit/s以上,可以满足电网现有的通信要求。然而在配用电网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变电设备分布零散,光纤覆盖率很低,大多采用窄带通信,带宽只有几十Kbit/s,无法实现对所有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自动数据采集。

智能电网中配电接入网以光纤通信为主,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辅。光纤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各有利弊,光纤通信安全系数高,通信带宽大,传输质量好,但一次性铺设成本较大;与光纤通信相比,宽带无线通信具有建设方便,覆盖面积广,一次性投入成本低的优点。所以以光纤和宽带无线专网相结合的配电宽带通信接入方案,可发挥各自优点,为智能电网提供安全、稳定、经济的配电通信网。

一、宽带通信接入网方案

目前配电宽带通信接入网方案采用以光纤为主和宽带无线专网为辅的配电宽带通信接入方案,如图1所示。

1.光纤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质量好、通信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常在输电线路铁塔上进行铺设。采用的光缆主要有ADSS、OPGW、OPPC光缆。在已建成的输电线路上采用ADSS,而OPGW则用于新建的输电线路上,OPPC、OPLC可以作为ADSS和OPGW的延伸和补充,适用于城郊中低压配电网。

(1)ADSS光缆,也称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利用自身的抗拉特性和绝缘抗腐蚀特性,可以直接铺设在长距离电力塔之间。因为ADSS光缆与电力线分开组成独立的光缆通信系统,所以在电力线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光缆的运行,可进行不停电施工、铺设和维护。光缆重量轻、尺寸小,减少对杆塔的负荷,而且光缆外套具有抗电磁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绝缘性,可以保证光缆在强电场中的寿命。ADSS常用于220kV、110kV变电,并不适合低压配电网。

(2)OPGW光缆,又称光纤复合地线光缆,与ADSS相同,都是敷设在长距离的电力杆塔之间,具有输电线路地线和传输光纤的双重功能。OPGW光缆的安全性优于ADSS,成本较低,不易遭人为破坏,适合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但是OPGW在施工时必须停电,将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新建输电线路应优先使用 OPGW[1,2]。而配电网中无地线的情况,大大限制了OPGW的使用。

(3)OPPC光缆,也称光纤复合相线光缆,是继ADSS、OPGW之后的一种新型光缆,具有输电相线和传输光纤的双重功能。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杆塔、管道资源,与电力输电线结合在一起,大大节省了建设成本。因为与输电线相结合,可以避免人为破坏,而且解决了ADSS和OPGW面对的电腐蚀问题。不受对地安全距离限制,特别适合无架空地线的城郊配电网。[3]

(4)OPLC光缆,也称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是继OPGW、OPPC之后的一种新型复合电缆,具有光纤、输电线和信号线三重功能。可以在一根OPLC光缆上同时实现互联网、语音、广播电视业务和电表数据的透明传输。OPLC具有高可靠性数据传输、价格低、连接方便等特点,外径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而且光缆和电力线合于一体,避免二次布线。常用于1kV及以下低压网。

2.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相比于光纤通信,无需架设电缆、铺设管道,只需要架设通信基站就可以实现通信,可以直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减少施工周期。而且无线通信可以适应铺设有线光缆困难的湖泊、高山、河流等特殊地理环境,无线通信的设备维护也比较容易。所以宽带无线专网可以弥补光纤通信成本高、铺设困难等缺点,可以为电力通信提供可靠、经济、可行的通信方案。智能电网中通常采用的无线技术有230M无线电台专网、GPRS网络、CDMA公网、McWiLL专网和WiMAX专网。

(1)230M无线电台专网。230M无线电台专网作为电力通信特有的通信方式,具有组网灵活、扩展容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然而采用的是点对点轮询式通信方式,不具有网络功能;通信质量易受到天气、建筑物等环境影响;传输带宽小,仅有几Kbit/s,无法满足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

(2)GPRS网络。GPRS网络也称为通用分组业务,系由GSM网络增加GGSN和SGSN网络模块得到的2.5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支持中、高速数据传输,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71.2Kbit/s,支持IP协议和X.25协议,可实现永久在线。但GPRS业务和语音业务无法同时使用网络资源,在通话高峰段容易造成丢包,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不能提供稳定的信道带宽。

(3)CDMA网络。CDMA为码分多址,是一种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载波调制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抗衰落能力强;安全性能高;系统容量大,理论上,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CDMA移动网比模拟网容量大20倍,实际使用中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缺点就是覆盖范围有限,针对配电网设备分布比较分散的情况,需要重新建设基站,扩大公网覆盖面积。[4]

(4)McWiLL宽带无线专网。McWiLL是由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已经部署商用网络SCDMA无线窄带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平台,在国内市场有其独特的优势,拥有国家授权的专用使用频段和市场资源。McWiLL为全IP架构,支持固定和移动下的语音、数据集群调度业务,同时支持切换和漫游。由于McWiLL主要立足于专网应用,针对电力通信环境复杂,光纤施工困难、农村用户分布等特点,McWiLL系统对天线覆盖分布、电源解决方案、安装的环境要求、成本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设计,非常适合农村信息化的开展。McWiLL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5)WiMAX宽带无线专网。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3G不能比拟的优势,WiMAX所能实现的50公里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最大传输速率可达70Mbit/s,是3G技术的30倍;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采用了主流通信技术如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将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将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然而WiMAX作为新一代标准,在中国并不具有营业执照,而且技术标准并不统一,WiMAX移动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设备比较昂贵,所以随着WiMAX技术的发展,以后可以替换McWiLL在电力通信的作用。图3为WiMAX网络架构。

通过比较几种无线通信技术,在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通信中,McWiLL宽带无线专网和WiMAX宽带无线专网成为电力无线技术的首选,不仅可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通信,并节约大量建设成本。

二、宽带电力通信接入网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

如果所有配电变压器都采用光纤覆盖,一次性投入巨大,对于许多无法覆盖光纤的环境,只能建立宽带无线专网进行通信。光纤通信与宽带无线专网相结合,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的经济效益包括减少建设成本、租赁公网费用、减少线损和维护成本。

(1)减少建设成本。如果直接采用光纤铺设,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和光缆材料费用,每公里约50万元,而单无线基站价格造价约为70万元(含设备成本、配套改造和工程安装费用),覆盖范围5~8公里,平均每公里节约成本40余万元,光纤+无线专网的方式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租赁公网费用。光纤+无线专网的建立可以节省高额的公网租赁费用。节省公网租用费用约在300万元。

(3)减少线损。光纤+无线专网的方式可以降低配变台区线损1.5%,以100平方公里覆盖范围内消耗10亿度电为例,每年减少损失电量:10亿度×1.5%=1500万度;增加电费收入:1500万度×0.4元/度=600万元,即每年增加收入约600万元。

(4)维护成本。对电力重点线路、区域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智能感知各处测量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人为破坏和预防事故发生,可年均节约成本费用约在100万元。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抄表不准时、错抄、漏抄等现象。

三、结束语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质量好、通信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然而一次性投入建设成本较大,针对配电设备分布分散,建立宽带无线专网可以弥补光纤铺设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缺点且将带来经济效益。以光纤(OPPC、OPLC)为主和宽带无线专网(McWiLL,WiMAX)为辅的宽带通信接入方案,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而且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德伟.OPGW光缆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

15(6):285-286.

[2]唐常青.OPGW与ADS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2007,

31(3):16-24.

[3]谢书鸿,谢志民,吴斌,等.OPPC光缆:一种新兴电力通信解决方案[J].电力设备,2008,9(12):47-51.

[4]代卫星,秦卫东.一种无线公网通信安全的解决方案[J].广东电力,

2009,(8).

探讨有线通信接入网的技术前景 第4篇

一、有线通信光纤接入网的技术

有线通信接入网主要包括铜缆接入网、光纤接入网及混合管线接入网。铜缆接入网应用原有的电话线路为主, 将先进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从而达到和提高线路的传输量;光纤接入网则是以光纤为主导的, 采用渐进的光缆化方式, 进而实现全光化的传输方式。

在有线通信接入网中, 主要以光纤接入网为主, 然后逐步以光纤代替金属导线, 从而完全光纤化接入网路。它不仅仅指以光纤为信息传输的介质, 重点在于接入网的光纤传输形式。这项技术被业内普遍看好, 潜力十分巨大。采用光纤入网的方式, 优势十分明显, 传输量巨大, 速度快, 质量高。放眼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光纤取代电缆是必然结果, 在不久的将来, 光纤到寻常百姓家, 实现户户通, 不是空谈。光纤接入网络包括有源和无源光网络两种。

1. 有源光网络

有源光网络主要包括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两种。有源光网络的传输主要靠局端设备与远端设备的连接, 以SDH技术为主导。伴随着SDH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传送系统不仅是作为提供信号传播的功能, 同时起着提供对信号的监控、处理等一系列功能, 通过与多种容器和虚容器及级联的复帧结构的定义, 能够支持多种电路层业务应用;并且在自动愈合方面, SDH的愈合环能在电路出现故障后的几十毫秒内快速做出反应并回复。SDH拥有这样的优势, 使得它成为宽带业务数字网的主要传输网。接入网使用其最新的发展趋势支持IP接入, 能有效利用部分SDH净负荷实现IP业务的传输。

又有基于SDH和基于PDH之分。SDH相对于PDH有以下优势:首先, 统一的比特率。后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速率等级, 前者则统一了比特率和光接口标准, 为不同厂商设备互联提供了可能。其次, 拥有极强的网管能力。由于在结构中规定了丰富的网管字节, 可以提供满足各种要求的能力。再者, 相关设备还可以组成自愈保护能力的环网形式, 可以避免通信业务全终止的情况。所以, 未来形成的信息高速网路基本由SDH设备组成, 只有同高速公路相连的支路, 叉路会出现PDH设备。

2. 无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指光配线网中不包含任何的电子电源和电子器件, 光配线网均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构成, 只出现光分路器之类的无缘元器, 无需任何的贵重有源电子设备。与有源光纤接入系统比起来, 无源光网络传输距离短, 覆盖范围小, 但是造价偏低, 维护起来十分方便。这种光网很适合寻常百姓家使用。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 无源光网不会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和恶劣天气影响, 大大减少了网络线路和外部设备的事故, 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 降低了日常维护费用, 受到欢迎。总结起来, 无源光网有以下特点:其一, 体积小, 设备相对简单, 安装和维护十分身份便捷, 成本低。其二, 拥有非常灵活的设备组网形式。

二、有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与优势

现阶段, 宽带接入的技术主要包括:APON和EPON。伴随着IP技术的日臻完善, 许多的运营商都纷纷将IP技术作为数据网络的主要发展技术, 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以太网技术的基础接入技术。其中, EPON是这几种当中最佳的网络结构和技术的结合体, 它采用点到点的结构, 无源光纤传输方式用于以太网并提供多种业务。不仅如此, EPON在使用上高效经济, 也将逐步成为连接接入网用户使用的最有效的通信方法。EPON主要包括, 无源光纤分支器、用户引入线、光缆组成, 其俯瞰半径约为一般铜缆网的2~3倍, 主要为宽带用户提供高宽带的接入服务, 在基于VOIP技术的基础上, 为用户提供一定的语音解决方法。

作为一种纯介质网络, 无源光网络很好的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波干扰和雷电的影响, 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 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节省了线路维护成本, 成为电信维护部门一直期待的技术。不仅如此, 无源光网接入网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1) 无源光网设备简单, 体积小, 安装维护费用低, 安装和发展起来的投资相对也较小。 (2) 无源光网设备组相对灵活, 拓扑结构可支持树型、总线型、冗余型、混合型、星型等网络拓扑结构模式。

从用户的需求和宽带业务的发展来看, 随着互联网应用业务的蓬勃发展态势, 高清视频、互动多媒体、P2P等多种网络业务的出现和逐渐普及来看, 严重的影响了现有的以铜缆为传输媒质、基于ADSL技术为基础的宽带接入的带宽的发展, 传统的宽带接入模式已经跟不上用户对宽带应用的需求, 光纤接入已经成为目前宽带接入的首要选择。自2008年工信部发放3G拍照以来, 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日中天。移动语音业务和一些较低速率的宽带接入业务必将对有线接入网形成及其有力的挑战和冲击, 同时在另一方面极大的推动光纤接入的发展, 光纤接入网将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目前各个国家的光纤接入网发展的步伐各不相同, 但光纤接入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有线通信接入网的未来发展目标。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 科技信息社会对网络发展各种不同业务, 其中包括宽带业务的飞速接入与可靠传输。

为此, 未来的有线通信发展必将采用光纤传送, 并用于解决铜缆接入网存在的一系列质量较差、传输速度缓慢、提供业务响应时间长、无法支持未来宽带应用等诸多问题。接入网的发展, 必将会进入一个由窄向宽的发展过程, 逐步的过渡, 并实现真正的全光纤接入网。

三、有线通信“三网融合”的发展

“三网融合”是今年来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新现象,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 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家广电总局的梁平认为:“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互联互通、连为一体业务上相互交叉渗透使人们通过其中一网就可以享受到其他网络的业务服务。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认为, “三网融合”主要指业务应用层面上的融合, 主要指技术趋向一致, 网络层互联互通, 物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业务应用层实现相互渗透和交叉, 都趋向全业务和采用统一的IP协议, 最终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框架的融合。刘颖悟认为,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的说法, 从分层分割的观点来看, 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 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 应用层上趋向统一的TCPa P协议, 行业规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毅.浅谈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应用[J].才智, 2012, 9 (7) :67-69

[2]刘文峰.有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4 (32) :34-36

[3]沈伟.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15 (13) :124-126

通信接入网 第5篇

(一)第一代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是频分复用(FDM)模拟系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移动电话机的体积粗大笨重。因此有人预言移动技术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实际上,1980年代以前,移动通信用户的数量也确实寥寥无几。80年代末,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移动通信有了快速的发展。利用ASIC技术,移动电话的体积减小了许多。这一技术进步为移动通信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移动通信的第二次飞跃来自第二代数字技术标准的广泛使用,包括GSM、IS-136 TDMA、IS-95 CDMA以及PDC。2G技术提高了语音的质量,在降低手机和基础设施的成本方面则更为明显。因此,在90年代中期,该技术进一步加速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21世纪的移动通信将有更大的发展。3G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数据和复用能力方面也有了重大的进步。从技术角度来看,该进步是革命性的,它大大提高并拓展了人与人、人与机器甚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能力,并进一步挖掘了通信潜力。与1G带来的从车到人的变革相似,3G带来的将是在终端用户的巨大变革,使更多的机器可以参与通信。

除了上述变革之外,还有更多的功能正在被应用于手机,如将手机与PDA结合。在3G中,UMTS终端将与GSM结合。由于多重标准的存在,将来可能采用多模式终端或利用软件无线电实现。

3G技术的进步与接入网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有多种接入技术处在发展阶段。GSM正通过GPRS、EDGE向UMTS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如HIPERLAN2、IEEE802.11、DAB、DVB-T等都在应用中。蓝牙、DECT系统等接入技术可以实现短距离连接。在固定网中,xDSL特别是ADSL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在最后一公里的传输速度。这些技术都可能成为固定移动网中的一部分。

核心网的传输能力在最近10年内的增长极为迅速,传输速度相对信号处理能力有了更快的发展,DWDM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传输费用显著降低。核心网正在向透明传输发展,人们不再区分电路交换数据和分组交换数据,以便在同一网络上实现对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支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IP是最好的解决方案。IP传输也可用于无线接入网络,并将路由器设置在基站附近,并可以采用路由器支持的软件技术、Java Virtual技术等。

经济趋势和业务需求

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由经济和技术趋势决定,未来则主要由需求决定。随着2G的发展和3G的出现,用户可获得更多的数据服务和多媒体服务。用户的需求和要求正影响着3G及以后的系统的发展。

在最近10年内,世界上许多国家开放了电信市场。由于存在竞争,通信服务费用特别是移动通信服务费用大幅下降,用户增长率远远高于估计值:1998年全球用户增长率为60%,2002年预计可达到100%;2000年全球的移动用户数已超过4亿,到了2010年全球将会有超过17亿的移动用户。

新的通信环境使移动通信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未来创造产值的主力将不再是运营商,而是内容提供商。当然,二者都要借助接入网和核心网。据专家预测,数据增值业务和内容提供服务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发展模式中应当包括以下三部分:

* IT:互联网的接入网、E-mail、实时图像传输、多媒体传输、浏览、广播以及移动电脑。

* 媒体:语音—视频服务、视频点播、交互式视频服务、增值服务以及电视、广播。

* 通信:移动通信、可视电话、宽带数据服务、接入网安全和QoS。

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的服务将是多方位的:互联网浏览、通信、可视会议、教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遥感技术、定位服务、个人通信、个人保健以及娱乐等。UMTS论坛预计,到2010年,欧洲将会有超过9000万的移动用户能够享受多媒体服务,其中有60%的数据是以比特形式传输的。这些不同的服务可以继续细分为多媒体、E-mail、文件传输等对称或非对称业务、实时或非实时业务。另外,上述服务还可分为:

* 广域服务:移动电话、GPRS、移动多媒体。

* 局域服务:高速无线安全接入、快速Internet和Intranet、共享数据服务。

3G的无线通信协议

为了提高全球漫游能力,ITU制定了IMT-2000建议,定义了地面和卫星通信系统的协议。

人们起初希望能够制定世界范围内的统一无线接口标准。但是很快发现,制定多种规范以满足不同区域的要求较为符合现实市场的需要。其原因在于3G是从2G演变而来,而2G是建立在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无线接口标准(如GSM、CDMA、TDMA)的基础上;此外,还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地区性网络标准:GSM-MAP和ANSI-41。

大部分2G系统建立在GSM或TDMA基础上,其向3G的演变则通过EDGE标准实现。对于新兴的服务提供商而言,实现UMTS的方法很可能采用宽带CDMA(W-CDMA)。W-CDMA系统会在每一条FDD链路上提供5M的带宽。对于采用IS-95技术的系统,2G向3G的演进将采用cdma-2000标准。第一阶段,每条链路提供1.25M带宽以确保能与目前的2G系统兼容,其带宽最终可扩展到5MHz。

虽然3G将制定一组无线接口标准,但是ITU决定不在核心网内使用这些协议。这是为了让GSM-MAP和ANSI-41能分别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发展。ITU将制定核心网之间的互连协议,即网间接口(NNI),以便实现漫游。

考虑到3G可采用的无线接口标准有EDGE、UMTS和cdma2000(分别对应于GSM-MAP和ANSI-41),运营商必须为不同的标准设立不同的基础设施,并根据不同的运营商和国家而采用不同的频段。

以3G为核心的其他技术

软件无线电

人们需要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频段之间切换的技术。由于半导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日趋成为现实。其中最有前景的技术是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技术。

SDR技术的优点是:

* A/D和D/A转换技术的发展使接近天线的高速信号的直接转换成为可能,减少了无线转换部件的数量,大大方便了数字部件的制造。

* 可采用宽带无线通路来提供内在的机动性,以支持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工作频段。

* DSP和FPGA芯片的快速发展,使制造低价的通用设备成为可能。这些采用软件或者固件技术的设备速度很快,完全可与硬件速度相媲美。

* 许多数字技术和软件协议已应用多年,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缩短投放市场的时间。

* 通过软件升级,更加容易开发新的服务,因此在快速发展的无线工业中,该技术更有吸引力。

* 软件系统容易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进行修改。

* 在新老系统的变更中,提供一定的机动性。

SDR虽然有上述的优点,其广泛应用还有待时日,它仍然面临着来自ASIC的挑战。在基站系统中,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可能只要满足采用同一种标准的设备的要求。虽然采用ASIC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推向市场,但是考虑到按特定标准而设计的设备只需要最低限度的软件和硬件,因此制造成本较低。

另外应当指出,SDR的发展与半导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目前处理器和DSP芯片的发展速度每1~2年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并很快就会被新的无线标准所吸收。从理论上说,采用SDR技术只需要软件升级,实际上系统的硬件设施也必须随着处理器和DSP芯片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与PC机的软件/硬件关系类似,SDR的一些优点将会因硬件的不稳定性而受到影响。

对手机而言,前景也并不明朗。虽然有很多旅行者希望他们的手机能够支持不同的标准,但是相当一部分无线用户对只能够支持某一国家或服务提供商的特定通信协议的手机已感到相当满足。对于这部分人来说,ASIC以其低廉的价格成为首选。另外,手机用户必须考虑到手机电池的寿命。现有ASIC的功率消耗比DSP和FPGA小得多,采用ASIC的手机体积也比后者小。因此,SDR若要成为普遍的选择,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SDR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步上升。

定位技术

当采用陆地电话发送呼叫时,呼叫者的电话号码和位置可从信令中识别出来,这种定位技术已被应用于用户号(ID)和紧急呼叫处理。同样,无线用户的位置也可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来。与地面方式不同,无线定位采用了另一种关键技术——无线定位技术。该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改善相关的应用,使人—机器和机器—机器之间的联系更为便利。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包括移动地图服务、紧急呼叫位置查询等。

无线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另一种建立在手机基础上。在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中,定位信息是通过对时间、到达的角度、信号的强度来判断的。在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中,主要利用GPS的信号来定位。

在实际使用中,上述两种技术均有其局限性。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其定位的精确度受到接收信号精确度的限制;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必须收到多颗GPS卫星的信号才能准确定位,而在室内或者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中要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因此,有人提出了GPS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即辅助GPS)的方案。

智能天线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对系统容量和频段的复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容量。目前的窄带波束包括两项技术:定向波束和可变向波束。

定向波束利用天线阵或均匀排列的定向天线。定向天线的元件能够使正向链路上的狭窄带波束指向指定的手机。正向链路的天线分集技术是智能天线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可变向波束与定向波束技术至少有两点不同:首先,可变向波束技术的天线安装在扇区内,而定向波束技术的天线位置则要根据信道状况而定。其次,可变向波束可在不同天线波束间切换,定向波束则指向特定手机。

除了上述智能天线技术之外,贝尔实验室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技术,即BLAST(Bellabs Layered Space Time)技术。BLAST技术在同一频段上建立了复平行信道,并保持总传输功率不变。因此,正向和反向信道的容量可以在多种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超导体,塔顶低噪声放大器和多用户检测

现有的技术,如超导体、塔顶低噪声放大器(TTLNA:Tower-top Low Noise Amplifier)和多用户检测等同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向信道的性能。

在很多无线系统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受手机最大传输功率和基站热噪声的限制。考虑到电池寿命问题,提高手机最大传输功率是不现实的,降低系统噪声自然成为扩大小区覆盖范围的最佳途径。目前大部分无线通信系统的噪声指标为4—5dB。在天线中采用超导技术或TTLNA技术之后,噪声指数可降低几个分贝,从而扩大了小区覆盖范围。目前TTLNA技术由于其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小的尺寸正在得到推广,而超导技术的应用则没有那么广泛,还需要在价格、可靠性、设备体积等方面加以改进。不难看出,由于TTLNA价格低、稳定性高、传输损失小,超导技术正面临着TTLNA技术的强大挑战。

在城市中,许多移动系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小区的覆盖范围,而是系统容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由于一个小区内存在使用相同频段的不同用户间的干扰,因此小区内的功率受限。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后,当某一用户的强信号被接收和检测,而此时还未检测到其他信号时(该信号受到了强信号的干扰),可把该强信号从基站接收的总信号强度中扣除。一旦第二个信号被检测到,便可将该信号从基站接收的总信号强度中扣除并重新检测第一个信号的强度。显然该方法可以反复采用以提高信号的检测精度。

浅析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 第6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 信息化 发展 传输技术 变革 网络

伴随着光传输技术(如ason、mstp、dwdm等)的不断发展并成熟,光传输技术的商品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近几年来,传输通信网络的带宽需求量一直在快速地提升,但是传统的传输网络技术已经明显满足不了目前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了阻碍网络发展的新的障碍。

1 通信传输技术分析

1.1 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作为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合的技術。这是由信息组成的信元来构成的一种转换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输的,不论是各种数据,还是声音等等,采用的都是信元。信元共有53个字节,其中前面5个是信头,用来传输关于信元方位以及其他的控制信息,后面的48个字节是用来传输通常的信息。

在使用网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需要多个用户一起使用一条网络传输线路,这时候就需要采用十分复杂的方式进行传输。这种方式的传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同步传输通常情况下是应用在数字通信的传输中,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都是将时间分割成若干个部分,二者的区别是同步传输的时间间隙是相等的,而异步传输的时间间隙是不固定的。

1.2 rtk gps网络传输技术

在当前的形势下,随着rtk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并且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rtk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传输模式,与传统的传输模式相比,网络rtk技术不仅传输的距离远,信号还非常稳定,另外在抗干扰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Gprs是一种无线业务,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的传输业务,主要应用在移动通信设备上,需要在移动通信设备中增加一些传输设备,就可以进行无线网络的传输了。

1.3 wdm传输技术

wdm传输技术能够在光纤上传输不同波长的信号,也可以叫做dwdm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过程,就是在发射机发出各种不同波长的信号之后,这些不同波长的信号能够在一根光纤上复用传输,还能够在节点的地方进行解复用。

2 接入网技术分析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并为我国贡献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和需求还在不断的增加着,每一个企业的发展也都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持。

接入网技术是企业发展中通信网络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下面对接入网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2.1 本地多点分配接入系统(lmds)

lmds技术在1998年的时候还曾经被美国评选成为了十大通信新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传输的业务范围非常多,无论是语音,还是数据,图像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技术进行传输,并且非常可靠安全。在造价方面,这种技术的成本也比较低,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运营商来说,这种技术是个不错的选择,并能够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技术上行和下行的速率是能够不等的,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上下行的传输,上行传输来图像和语音信号,下行主要是传输控制信号。这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中。

2.3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

这种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的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无线是其中的两种主要的类型。两者是存在区别的,主要是前者是接入的现有的网络,而后者接入的时候需要建立独立的网络系统。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通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是稳步发展的时期。政府在提高对电力通信事业的支持力度的同时,需要广大的电力通信企业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和装备的变革,让科技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清,陈如明.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1(01).

[2]鲁义轩.中国的无线接入频率规划及频率分配的评选(招标)尝试——访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陈如明[J].通信世界,2001(24).

[3]米国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无线电工程,2001(07).

[4]梁军杰.固定式无线接入技术[J].通讯世界,1999(08).

[5]刘东明,张利萍.无线接入技术的新亮点——wlan[J].当代通信,2003(10).

[6]孟华.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7]周朝宣.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8]蔡鸣.传输网和ip承载网的演进与融合[J].电信科学,2007(09).

通信接入网建设中GPON的应用 第7篇

GPON是在无源光网络 (PON) 的基础上, 发展的一种技术。目前, 根据国际ITU-TG.984.x标准, GPON是一种最新的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技术, 它能够全面地位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 能够全面的为用户带来安全、优质的语音和视频, 融合业务接入, 能够全面的为用户带来丰富的业务体验, 具有很高的效率, 丰富的用户接口, 很高的带宽, 以及很大的覆盖范围等特点。在系统组成上, GPON主要有OLT、ONU、ODN三个模块组成。GPON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能够满足运营商对未来宽带业务的接入需求, 具有高效率、高带宽的特点。 (2)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 使在接入层馈线段地光纤采用单纤接入的方式, 有效地减少了资源。 (3) 针对FTTB开发的GPON系统能够支持接入更长的距离, 在接入距离上可以达到60千米以上。 (4) 对于不同业务类型, GPON作为一种电信级地技术标准, 都能提供相对应的Qo S保证, 在接入网层面上, GPON规定了完整的OAM功能, 规定了保护机制, 在50毫秒之内, 光纤自动倒换时间。 (5) GPON系统没有任何的有源设备, 被布置在室外的光分配网中, 具有很高的网络可靠性, 没有原分光器, 并且光纤物理介质的特性时分稳定。 (6) 在故障处理和网络维修方面上, 节约了运营商的成本, 拥有统一地接入平台。

二、GPON的应用模式

GPON的应用模式氛围, 光纤楼宇应用模式和光纤到家庭用户应用模式。 (1) 宽带光接入网典型的应用形式之一是光纤楼宇应用模式。它把传统的铜线电缆利用光纤来代替, 在传统的分线盒上设置了ONU, 即:DP。选用的介质一般是无线和金属线, 在ONU下接入到用户端, 在ETTB通信网络中, 一个ONU可以支持10—100个用户, 由于ONU能够布设到DP, 从而增加了ONU的用户数量, 而单个的ONU用户数量并不多。因此, 在光纤传输技术运用的时候, 为了节省光纤资源, 就要选用ONU用户数量的传输技术。ETTB的应用模式分为FTTB+LAN和FTTB+x DSL两种方式。FTTB+LAN这种应用模式是在楼道和楼层内布置光线端节点, 并且以太网多个接口是由ONU提供并终结光信号。在距离上, 这种应用模式要注意ONU到最终用户的走线距离不能超过100米。而FT-TB+x BSL这种应用模式, 是在楼道和楼层内布置光线端接点。在用户侧可以提供x DBL接口上, 由双绞线进行入户。这种模式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双绞线资源和线路投资。 (2) 光纤到家庭用户的应用模式是连接家庭住宅和通信局段, 采用了光纤传输媒质的一种接入形式, 有家庭单独享用光纤的引入。FTTH在ONU和OLT之间从物理角度上来说, 采用了全程光纤的接入方式, 为了将UNI接口直接连接到居民的家庭网络中, 在用户的家庭中布置了ONU光节点。FTTB网络结构在ONU点供电上, 采用了USP供电, 或者采用家庭220V直接供电。在实现方式上, 通过ONU本身内置功能和处置IAD来实现。

三、通信接入网建设中GPON的应用

目前, 在通信系统中, GPON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各种应用中, 也可能会导致变化, 如:中央办公设备在GPON系统中OLN的上行IP城域网中, 或者在NGN服务终端, 通过分束器装置ONU每个光端口会连接到终端的第二行。首先, GPON系统的历史使命是“光纤到户”, 为了提高数字家庭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 也为了提高别墅和社区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主要运用了GPON高宽带的高分比特性。尤其是在目前, GPON的优势在一些小区和别墅区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次, 在一些商业客户中, GPON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一个公司有多部电脑的情况下, 需要接入高带宽, 如果, 在附近器部署分光器, 那么运营商要从其中拉一个纤芯, 才能连接到该公司, 接入很多的FE口的ONU即可。在一些工业区中, 由于企业、工厂以及商业客户分厂集中的情况下, 如果客户引入GPON系统后, 不必从机房拉一对纤维的传统方法, 而是可以一直跳到该公司。另外, GPON高带宽的应用在现代很多的高速网吧中早就实现了。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手段, 施工企业的机务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地掌握施工进展情况, 可以实时地掌握设备的工作情况, 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维护设备的工作强度, 提高设备的管理, 提高设备的工作强度, 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伍岳.全业务运营中的GPON技术应用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0 (08)

[2]王兆宁.GPON技术在电信接入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1 (19)

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 第8篇

通信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等的有机结合体, 其向智能化、数字化、个人化、高速化及宽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将来的通信将彻底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进而使用户无论在任何的时间、地点、人均可进行语音、视频等信息的沟通。

一、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原有用户的普遍化已难以适应铁路通信的发展需求, 因而, 接入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 实现多样化的接入网技术发展。当前, 在铁路通信中, 所选用的是最先进的有线与无线通信这两种接入技术。

1、有线接入网

(1) 铁路有线接入网现状

目前, 有线接入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其能向用户提供多路数字图像信号和低音语音信号。优势在于其无需对双绞线进行改动就可获取高速的传输速率。 (2) 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其能通过先进的回波抵消技术在双绞线上实现全双工传输, 特定调制方式与编码的运用可提高传输质量。 (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其能地区中心、有线电视中心和光节点间应用光钎连接, 而光节点和用户设备间则应用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投资量少的且支持多项业务的有线宽带的业务网。 (4) 光纤用户环路技术。此技术是当前铁路通信工程有线接入技术中常用的方式。其以光纤向客户延伸的距离为依据, 分为多种的连接形式, 如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家以及光纤到大楼等。光纤到大楼是当前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通信中最理想的接入目标, 其是现实可行的。

(2) 发展趋势

现阶段, 客运专线在我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高速铁路的综合调度系数依靠着数字网路技术的支撑。由于铁路站间距是比较大的, 需要在区间接入通信技术。而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则需要通过先进光纤网络传输各种信息数据。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以及各种非语言信息的高速高发展也需要有更大容量的光纤。多波长光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全光网络技术, 正向高速方向发展, 为我国的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参考。

2、无线接入网

(1) 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

网线接入网是通过在接入网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入无线传输媒介, 进而为用户提供移动终端业务与和固定终端业务。通常, 无线接入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接入, 一类是移动接入。这两种结构均是由基站、控制器与用户的终端设备组成。其主要的技术应用包括 (1) 蜂窝技术。 (2) 1点多址技术。 (3) 微蜂窝技术等等。由于无线接入技术在具体操作上, 灵活方便, 有利于建设, 因此, 在现阶段, 无线接入技术是最受重视的。当前, 有400MHz无线列调投入铁路通信中, 完成列车站和管辖区域的车站站长和列车司机间的交流联系。当列车在将要进站或出站时, 通话就开始。在无特殊情况下, 列车在正常运行之下, 是无通话的, 这样即可节约一定的频率资源, 有喜爱哦减少同频的干扰。随着现代化铁路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往简单的无线列调系统很难满足现阶段铁路通信的发展需要, 因此, 急需一套完善的适合现代化铁路发展的无线通信系统。而铁路通信接入网方式中的CDMA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以及集群通信等这几种现有无线通信方式正式满足了当前的现状需要。

(2) 发展趋势

无线接入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向和公用网相统一、融合的方向发展。为了使用户能在运行中的列车上或在铁路网分布范围内, 均能像在办公室内办公一样自如进行信息交通, 铁路通信网的无线接入应向第三代CDMA方向果断发展。虽然第三代CDMA技术并未能直接完成将来的铁路无线列调系统的全部功能, 但其可像GSMR一样, 将铁路通信中群呼、组呼、强插、优先级别、强拆等功能有效融入到第三代CDMA技术, 从而形成符合现代化铁路发展需要的公用无线通信接入网。

二、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应用建议

1、严格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原则推广建设

只有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原则, 才能使铁路通信接入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应在新线建设中, 减少交换点, 可适当延长交换机发布号令的范围;应减少交换网的分级, 以此优化网络架构, 提高交换网的实用性、可靠性, 节约成本。此外, 程控自动交换机和所有的接入设备应采用同一个生产批号的产品, 以此保证接口连接通畅, 节约投资。保证交换机升级方便快捷、功能齐全, 使接入网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将有线电视传输列入接入网系统

由于铁路点较多, 且线路过长, 路经之地多为偏僻山区, 文化生化过于贫乏, 而电视信号又不易被接收。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通过分局的所在地以CATV模块将节目源发送出去, 在传送的过程中, 应使用单一的光纤, 这样有利于每个列车站点均可通过分路器接收到信号较稳定的节目。站点的光分路器应设置在ONU中, 以便于进行统一维护, 比建设CATV工程相对减少许多工程投资。

结束语

全球通信技术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当前, 接入网尤其是有线和无线接入网成为全球通信的发展重点与热点。我国的铁路通信方面, 还处于引入现代接入网技术的前期, 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加深对接入网技术的了解、分析以及试验。因此, 铁路的接入网建设, 应密切结合我国的铁路特点与实际情况加以规划与建设铁路通信接入网, 进而推动铁路通信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志强:《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2) 。

[2]刘路:《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同煤科技》, 2009 (01) 。

[3]周朝宣:《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

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与应用 第9篇

1 我国铁路通信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铁路通信工程的应用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的发展, 在我国铁路发展中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与应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境。目前, 在我铁路通信中通信工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信工程的发展能够对铁路交通的发展方向造成极大影响, 并且对铁路工程建设的最终收益产生决定性作用。因为铁路列车会长期保持高速运行的状态, 所以要将无线接入网应用到铁路通信之中。在应用接入网技术后, 能够对铁路通信工程进行健全与完善, 同时还能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与方式, 这样在实施铁路通信工程时也有了技术理念的支持。另外, 在铁路通信中也有着很多固定设施, 比如固定位置的车站等, 各类固定设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并且其技术支持也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根据不同的理念选择对固定设施进行完善, 这样确保对于这些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 在组建通信设备时, 目前依然优先选择使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 并且在选择通信主干网时主要以ATM交换、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主。

1.2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发展问题

第一, 设计方面。长期以来,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主要考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 由于设计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在对铁路通信建设方案进行设计时, 相关参考资料十分缺乏, 很难取得较好应用成效[1]。其实只要采用有效措施, 设计方面的问题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 模式方面。在设计铁路通信工程中如果使用方法有误, 不仅会提高其成本, 同时还会极大降低其经济效益。并且设计方式的问题, 也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让铁路通信工程发展模式很不完善, 模式的改进与完善能够对整个铁路通信工程带来较大改变, 并且这种改变对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极为有利。

第三, 性能方面。设计流程的标准化, 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的完成规划任务, 能够确保规划到位, 全面发挥出通信工程的功能。在进行全面规划时, 要从各个细节处进行考虑, 比如配件安装、资料搜集等。这样能够为铁路通信工程的性能提供良好保障, 让其更加全面、完善的发展。

2 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2.1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中传输网分类

在铁路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 铁路通信工程传输网是其中重要方面, 主要有无线接入网、区段接入网和长途干线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接入网是最重要的一环, 接入网层次的差异, 其占据的方面也有所不同, 主要有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两部分组成[2]。近年来铁道部建成的铁路互联网, 已经基本能够实现对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覆盖, 并且铁路互联网是在铁道电信网的基础上建设而成。

2.2 铁路接入网系统基本特点

铁路接入网系统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 为铁路通信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不仅让铁路接入网系统变得更为方便, 同时还极大提高了其安全性, 让我国现阶段铁路接入网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 确保铁路通信工程更加安全、完善进行。二是对于电路及其接口的配置, 根据各站点实际情况的不同, 合理对各类配置进行选择。针对同类型业务, 应该在其OLT处采用整合向一级传输,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节约电路及成本。电路与成本是有着不同的要求的, 在电路发展过程中必须得到成本支持, 需要成本为其提供保障。三是根据自动电话业务特点, 选择使用V5接口提供高集成比用户接入,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自动电话业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其成本。让自动电话业务具备良好发展模式与方式, 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促进铁路通信工程更加完善发展。

2.3 后期管理方面的要求

后期管理方面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在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对设计师操作流程进行硬性的约束, 让设计师在操作处理各种信息时, 能够真正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对管理方面加以严格规范, 能够在铁路通信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有效作用, 只有加强后期管理, 才能确保铁路通信工程更好的进行。二是在工作人员方面。通信单位在对其管理进行规范, 并将相关标准确定好后, 要对通信工程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后管理, 这是实行后期规范后管理的前提[3]。只有对参与铁路通信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真正得到落实。

3 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趋势

3.1 铁路接入网增值业务发展

铁路部门应该从实际市场需求出发, 满足市场的需要, 既要让铁路通信网为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同时还要在铁路电信网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中国电信业务范围相同的增值业务[4]。对于这样的要求, 铁路部门必须应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 加强对铁路通信网的深化改革, 从而能够实现对铁路通信的全面升级, 让其能够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让铁路通信工作人员接收到及时可靠的通信信息, 并不断提升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

3.2 数字化网络应用

从有线接入部分进行考虑, 客运专线在我国获得了较快发展, 要在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中加强对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网络的不断运用与实施, 对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并且这也是接入网技术一个重要体现方面。从无线接入网部分进行考虑, 为让铁路通信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将其在接入网技术中得到更好运用, 就势必要与数字化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来说, 必须构建速度更快、更安全的移动通信系统, 才能在我国铁路发展中对通信提出的要求相适应。

4 结束语

总之,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通信技术变革阶段, 接入网尤其是光纤接入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其中的热点和重点。在我国铁路中引入接入网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必须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与试验。在铁路接入网建设过程中, 需要加强研究接入网施工技术及其组网方式, 并与我国铁路实际特点相结合, 紧密联系我国铁路具体规划情况, 合理开展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建设, 从而确保我国铁路通信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 尤其是铁路运输发展日益加快。目前我国铁路列车速度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中在动车开通之后, 让铁路运输速度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在列车速度不断提升的今天, 也为铁路通信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铁路通信工程质量高低对列车运行的安全影响很大, 因此要选择最佳接入网来为铁路通信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试阐述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与应用,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姝.关于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环节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8:60.

[2]孙平.论铁路通信接入网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2:56.

[3]薛鑫.基于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1:93.

浅谈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应用 第10篇

一、有线通信接入网概述

传统的电信网络一般被分为三个部分:长途网、中继网、用户接入网, 而长途网和中继网又可以合起来成为核心网, 将余下的称为接入网[1]。我国的有线接入网主要包括固定电话和宽带接入两种接入网模式。但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的兴起和移动用户的快速上涨, 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不断下降。原有的以电话线为基础的铜缆形式的接入网难以满足市场和宽带用户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电信行业不断深入的改革和三网融合的推动, 宽带接入网正不断的满足宽带用户的需求。

二、有线通信接入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成本巨大, 限制了发展

近年来由于铜的价格上涨, 铜缆接入网建设成本受国际铜价的影响, 投资非常巨大, 且其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信号管道, 这都造成了铜缆接入网的建设成本上涨。并且考虑到铜的金属属性,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维修、改造, 维修成本也非常巨大。而又是受到铜的价格昂贵, 有许多不法之徒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盗窃、破坏铜缆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铜缆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2无法满足市场和宽带用户的需求

虽然铜缆接入网运用技术手段将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来提高线路的传输量, 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和宽带用户的需求。铜缆接入网采用x DSL技术, 其接入速率受电缆长度的影响明显。按照目前市场和宽带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 铜缆长度应控制在1500米以内, 超过这个长度, 其上下行接入速率将受到严重影响, 而事实上却是有接近70%的用户的铜缆接入长度超过了1500米, 平均接入长度更是达到了3200米[2], 这使得铜缆接入网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1、有源光网络。

有源光网络可以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两种有源光网络。有源光网络运用SDH和PDH技术将远端设备和局端设备同有源光的传输设备进行连接, 但主要以SDH技术为主。SDH网络是对PDH网络技术的突破, 相对于PDH有着许多优势, 首先是具有统一的比特率, 不会存在地区的差异, 并且使用统一的光接口标准, 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实现互联。其次SDH还拥有强大的网管能力, 它在结构中规定了较丰富的网管字节, 对各种要求都能够提供满足。另外SDH的设备还能够组成具有自愈保护能力的环网结构, 有效的保护通信业务, 避免通信业务的全终止[3]。在未来的有源光网络建设中, 基本上都是以SDH设备构成的, 只是在信息高速路的连接支路上才可能出现PDH设备。

2、无源光网络。

在光配线网中没有任何的电子电源和电子元件, 光配线网是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构成的, 因没有昂贵的电子设备, 而价格低廉。虽然其传输距离比有源光网络的传输距离要短, 并且覆盖的范围也有限, 但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维护技术和成本, 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 成为家庭用户更经济的选择。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 对于避免外部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和雷电造成的影响效果更好, 提高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安全性, 降低了故障率, 使系统更加稳定, 是现阶段电信部门主推的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体积小, 设备简单, 安装及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减少了因建设、维护方面的费用。其次是可以灵活的进行设备组网, 其拓扑式结构可以有效的支撑星型、树型、混合型、总线型等等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 非常适合现阶段市场和用户对宽带业务的要求, 尤其是随着现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 高清视频、互动媒体等网络业务的普及, 其表现出优异于铜缆接入网的优势将进一步加速该技术的发展, 成为有线通信接入网的首要选择。

四、总结

伴随着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有线通信接入网光进铜退的趋势是大势所趋, 必将为我国的宽带业务普及、提升国民生活水平, 促进三网融合, 加快电信业改革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 有线通信接入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良好的机遇, 应把握时机, 加快光纤接入网的建设, 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喜莲, 彭天翔.国际互联网与光纤传输网络技术综述[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9, (02)

[2]沈伟.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13)

浅谈多媒体网络通信接入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通信;接入技术;方法要点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Multimedia Network Communication Access Technology

Meng Jing

(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Nanning530031,China)

Abstract:Intemet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raditional business practices and personal computing.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the World Wide Web (WWW) to be welcomed.Low-cost networking tools and the advent of switching technology,the rapid increase in computer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creating a new network multimedia age.This era,people have unrestricted use of real-time multimedia information.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real-time flow of multimedia data on the Internet,on computer system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an unprecedented amaz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media network access technology.

Keywords:Multimedia;Network communication;Access technology;Method point

一、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要是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人性化信息作为交互界面,满足了现代人感觉器官对多媒体信息的要求。而人机多媒体交互界面通常都是双向的:一方面,网络通过图文、音像等综合多媒体信息,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也以手写输入、声控输入、传真扫描输入等各种方式向计算机通信网络输入信息。

(二)多属性信息与外界交互。这是多媒体网络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社会活动中的信息如经济、市场等,大都是经过大脑转换成文字和数字数据等信息形式,再输入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而在多媒体计算机通信网络下,许多信息能直接通过摄影采集技术,实现社会生活情况,直接以图像信息形式输入到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所以,广义的多媒体信息,可以说是客观世界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直接交互的各种属性信息。

(三)在多媒体通信环境下,与人交互的人性化的多媒体信息和与客观世界直接交互的多媒体信息,在进入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时,都要实现转换,形成统一的数字编码信息。因此,实现各种信息类型与数字编码信息的变换也是其主要的功能之一。所以,在当前,将图文、音像和各种属性信息,顺利的转换成计算机通信网络能够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数字编码信息,同时顺利完成反变换,就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多媒体信息网络接入技术

多媒体信息网络接入方式的结构统称为网络的接入技术,其发生在连接网络与用户的最后一段路程,网络的接入部分是目前最有希望大幅提高网络性能的环节。为了适应新的形式和需要,出现了多种宽带接入网技术,包括铜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技术等多种有线接入技术以及无线接入技术。

(一)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传统铜线接入技术,即借助电话线路,其速率根本不能满足用户对宽带业务的要求。而铜线的传输带宽有限,但当前电话网是非常宽泛的,全世界用户线的90%以上都是电话线,因此,如何提高高新技术,提高铜线的传输速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接入网宽带化的重要任务。DSL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的技术手段。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包括HDSL、SDSL、VDSL、ADSL和RADSL等,一般称之为xDSL。它们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其中,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最具前景及竞争力的一种,预测它将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占主导地位。

虽然具有这样的优点,但ADSL却并非什么新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传统T1线路每隔大约3km就需要一个放大器,使其成本较高,这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廉价的传输方式,于是就出现了HDSL(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DSL使用两对铜线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在不使用放大器的情况下使数字信号传输大约llkm。后来,T1线路也改为使用HDSL,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演变出了使用一对铜线的ADSL。

ADSL在开发初期是专为视频节目点播而设计的,具有不对称性和高速的下行通道。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ADSL作为一种高速接入Internet的技术变得更具生命力,使得在现有Internet上提供多媒体服务成为可能。

ADSL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的铜制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但与此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路上进行的常规语音服务。ADSL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为640kbps~1Mbps,下行速率为1Mbps~SMbps,有效传输距离为3km~5km。它可以根据双绞铜线质量的优劣和传输距离的遠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正是这些特点使ADSL成为用于网上冲浪、视频点播、远程局域网络访问的理想技术,因为在这些应用中用户下载的信息往往比上传的信息(发送指令)要多得多。随着ADSL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ADSL接入还将可以提供点对点的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异地可视会议服务。

(二)电缆调制解调器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又名线缆调制解调器,是近几年随着网络应用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

其实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传输机理跟普通MODEM是相同的,一般都是对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在Cable的一个固定的频率内传输,在进行接收时采开始解调。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其所进行的调制解调,是依据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的。而与之相比,普通MODEM属于用户独享通信介质性质的。而Cable MODEM是属于共享介质系统,也就是说其他空闲的频段,依然可用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

Cable MODEM彻底解决了由于声音图像的传输而引起的阻塞,其速率已达10Mbps以上,下行速率更高。而传统的MODEM虽然已经开发出了56kbps的产品,但其理论传输极限为64kbps,再想提高已不大可能。

与ADSL相比,Cable MODEM技术有些不足。Cable MODEM的HFC(光纤同轴混合网络)接入方案采用分层树型结构,其优势是带宽比较高(10Mbps),但这种技术本身是一个较粗糙的总线型网络。这就意味着用户要和邻近用户分享有限的带宽,当一条线路上用户激增时,其速度将会减慢。有关资料表明,大部分情况下,HFC方案必须兼顾现有的有

线电视节目,而占用了部分带宽,只剩余了一部分可供传送其他数据信号,所以CableMODEM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一小半。

(三)电力线接入方案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不断扩展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电力线通信开始应用于高速数據接入和室内组网,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传送语音和数据信息,把电力网用于网络通信,以节省通信网络的建设成本。

电力线接入是把户外通信设备插入到变压器用户侧的输出电力线上,该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光纤与主干网相连,向用户提供数据、语音和多媒体等业务。在通信设备内部,高频网络信号与50/60Hz低频电信号一起,耦合到用户端电力线上,由此可把通信网、电力输送网和用户驻地网连接起来。户外设备与各用户端设备之间的所有连接都可看成是具有不同特性和通信质量的信道,如果通信系统支持室内组网,则室内任两个电源插座间的连接都是一个通信信道。因此,低压电力网有多个通信信道。通信质量的好坏与通信信道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端的噪声水平和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噪声越大,在接收端将越难提取出有用的信号;同样,如果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发生衰减,在接收端,信号可能被淹没在噪声之中,也很难提取出有用的信号。

电力线通信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与低压电网相连的所有负载以及无线电广播的干扰等,由于负载的开关会引起电力线上电流的波动,使得电力线的周围会产生电磁辐射,所以沿电力线传送数据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信号衰减与信道的物理长度和低压电网的阻抗匹配情况有关,由于低压电网上负载的开关是随机的,因此其阻抗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很难进行匹配。所以,电力线通信的环境极为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很难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必须采用许多相关的技术加以解决。

三、结束语

由于多媒体的各种信息类型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都被转换成统一的数字编码形式,才使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传输、存储成为可能。所以,多媒体技术正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娄生强.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及其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6-112

[2]Jerry D.Gibson.多媒体数字压缩原理与标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9-54

铁路通信网中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第12篇

关键词:铁路通信网,接入网,交换机,终端

通信系统是导体轨道交通运营, 企业管理, 机电自动化系统网络平台和服务的乘客, 轨道交通的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涵盖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充分体现了发展通信工程, 轨道交通通信专业, 更全面的语句。章通信, 包括两部分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 通信, 铁路通信, 包括基本的通信网络, 以及调度通信, 专用通信站通信, 应急通信, 视频监控, 移动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 包括数字传输, 无线公务电话, 专用电话, 闭路电视监视, 广播, 时钟系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了射程和停止的容量和能力, 编解码器的手动和自动控制, 远程控制技术和设备的总称[1]。铁路信号转换成流量管理和监测, 控制和编组站两个技术类, 提高列车速度, 大力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交通控制, 列车运行自动化技术的铁路信号系统的完全访问。编组站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编组站自动化系统, 是计算机控制的操作过程中的编组站货车信息处理系统, 信号技术, 集中在正线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TCS) 不同的线速度不同层次的技术和设备, 我们的铁路技术政策的原则积极发展。

1 接入网技术概述

1.1 接入网络被定义

根据ITU访问网络框架建议 (G.902)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 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 , 电信的业务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传输之间的传输实体所需的承载能力, 通过Q3接口的配置和管理。接入网所定义的三个接口, 网络方面则是通过SNI与业务节点的连接, 连接通过UNI用户侧和用户管理方面的Q3接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 (TMN) [2]。

1.2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络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技术, 目前的现状中的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接入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线接入网络包括铜接入网络, 光纤接入网络, 混合光纤同轴 (HFC) 接入网络。

1.2.1 铜接入网络。

传统的电信网络中, 用户线主要使用双绞线电话服务提供给用户。现代电信网络,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以改善双绞线传输容量, 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电信服务, 如高速互联网接入, 视频业务。使用普通电话线 (双绞铜线) , 铜线接入技术, 包括一对增容技术和数字用户线路技术作为传输介质的铜缆接入网络。线路增容技术是使用普通的电话线, 用于发送的复用信号中的模式之间切换的用户的技术, 如N-ISDN技术[3]。

1.2.2 光接入网络。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所述光网络单元 (ONU) , 提供用户侧接口的光纤接入网络。由于发送的光信号在光纤上的, 因此, 在办公室侧的光线路终端 (OLT) 进行电/光转换, 执行利用的ONU的光/电转换, 向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用户侧。

1.2.3 HFC接入网络。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使用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和同轴电缆, 是接入网络的组合的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的产物。其实存在一个单向的模拟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 使用频分复用和Cable Modem接入语音, 数据和交互式视频服务。

铁路电话网络的电话网络的结构被分为长途电话网络和本地电话网络。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网数字化。下辖的本地电话网络最初是根据电力部门的管辖范围划分的整条道路设置了200多个本地网络, 后来扩大到铁路分局范围。随着铁路改革, 分公司取消愿进一步扩大的本地网络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本地网, 铁路局的。本地网络, 目前已达4-5等电位系统。当本地网络延伸将升位, 编号5至6。本地网络和公共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大部分本地网端局的统一与当地民众的网络号。来电, 拨打该号码铁路局和呼出, 拨“10”。电话局的交换机在所有的网络能力, 使用的设备通常长市合一型的本地网汇接本地汇接和长途网络功能的手机。分公司或支独立的开关是用来在主要车站。的一般中间站不再设置开关, 而是通过接入网络, 用户到相关的开关站。裤一般在长途网和本地网络采用星型连接, 直接的路线, 相邻节点之间的交通。新铁路线电话网络的建设应考虑与现有铁路电话网络连接的属性, 管理层应考虑组织的网络配置的继电器, 统一的ID。交换机维护终端的管理和利用的网络电话, 局部优化将考虑设立一个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铁路应急救援紧急呼叫, 铁路已经设置人工电话网络, 并一直保存在紧急情况下, 由操作员人工覆盖的中心设定的助理用户线延伸到的区间通话柱, 完成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通过话务台转接器的。

2 传统的铁路通信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铁路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铁路运输通信的质量已显着改善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发展, 需要技术人员必要的技术改进。通信问题上存在的铁路运输进行了总结[4]。

2.1 设计。

铁路通信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规划, 铁路信息传输的要求, 必须考虑各方面的铁路运输。不理想的, 因为准备工作不足, 缺乏一个可靠的参考设计人员在编制铁路通信方案, 建设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的有效性。由建设单位提供详细的结构图, 实地考察不全面的设计单位, 这些前期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铁路通信设计的质量。

2.2 模式。

铁路通信模块, 国内大师设计的方法, 包括人工设计, 自动化设计有两种方式, 不同的设计方法是适当的使用场合。铁路通信设计不当, 造成成本的项目成本改善, 降低了经济效益。如:通信工程, 尽可能, 手工设计的完整的通信工程, 规划, 设计单位增加投入的成本, 自动化设计困难的通信系统应结合计算机来完成的自动化设计。

2.3 性能。

标准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引导设计有序的规划任务, 综合通信工程功能的发挥。铁路通信设计过程是不全面的盛行, 缺乏系统设计模块和限制使用的相关设备。整个铁路通信设计方案信息的认识, 沟通分析, 系统组件, 配件和安装注意事项, 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考虑应该是不完整的通信网络的传输表现欠佳所造成的。

3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

3.1 有线接入网技术

3.1.1 金属线接入网络技术

的金属线接入技术的用户线的数字信号处理改善一项业务的信息传输容量。主要是:用户线路增容技术, 数字用户环路的传输技术, 低速语音编码技术的核心。8位代码, 通常是64kb/s的PCM标准税率, 线路编码采用2B1Q, 结合回声消除技术, 以同样的速度144KB/s双绞线全双工2B+D连接的用户之间进行切换。自适应编码技术, 32kb的/s时, 4路语音信号可以在相同的双绞线传输, 但声音质量会下降的速率。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HDSL) 技术是双绞线的双向对称传输组数字速度信号的传输距离为3公里, 5公里, 上行速率下行速率等于2-3。回声消除技术, 实现全双工传输在同一条双绞线, 2Mb/s的数字连接能力。该技术采用2B1Q或CAP线的编码技术和回声消除技术, 它只是交换线路模块安装在交换机和用户端安装网络终端模块, 可以自动循环近端串扰, 噪声干扰处理[5]。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 的技术, 在现有的双绞线的技术的不对称的数字信号被发送。上行链路速率下行速率是不相等的, 高达10Mbit/s的上行速率是只有数量的10kbit/s或100kbit/s的, 这种技术是适用于视频点播系统的下行链路速率。其高速下行速率可以为用户提供与数字图像信号和语音信号的多路径的低速, 并且它的优点是, 它可能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变更现有的双绞线上可以得到一个高的传输速率。非常高的位字用户环路 (VDSL) 技术开发技术的基础上, ADSL。DMT调制的收发器在双绞线上的下行链路的传输速率高达25Mbit/s的上行传输速率有很大的弹性和良好的高频传输性能, 可以达到2Mbit/s的数字发送信号, 该种技术可以用来帐户到一个不同的传输速率接收的交互字视频业务。

3.1.2 光纤接入网技术

在光接入网络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光接入复用, 光接入系统, 大用户或用户的地方, 远离对交换机进行访问或普遍的光线进入复用系统, 可以建立一个专用的光纤主干馈线部分在交换机和用户之间的光纤链路, 和星形网络结构的形成。SDH技术, SDH技术在接入网中, ATM交换机可以为用户提供音频, 视频及其他服务相结合, 可实现的传输宽带传输能力, 可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光纤环路技术, 光纤传输, 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 为用户提供POTS, ISDN和交互式数字视频业务的主要媒介的技术特点[6]。

3.1.3 混合接入网络技术

有线电视系统CATV具体技术要求之间的有线电视和地区, 使用光纤的区域和光节点之间的连接技术, 光学节点和用户设备间连接的基础上开发的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同轴电缆和副载波调制CATV电缆系统的单向传输系统被变换成双向传输系统。

3.2 无线接入网络技术

3.2.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方式来提供基本的电话服务的无线接入技术, 是利用微波, 卫星, 蜂窝通信或无线通信, 实现信息的传输。固定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是一种技术, 在部分或全部的区域提供给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传输介质的业务服务。

3.2.2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微波传输接入技术, 使用时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存取技术实现信息传输, 点至点或点对多点主要由微波中心站, 中继站, 使用终端站, 网络管理中心。考虑到未来的铁路通信的需求, 移动无线接入网络的理想趋势, 因为使用的技术训练作为办公信息交换, 如数据通信, 接入互联网。现在使用的GSM-R和CDMA技术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所以它是必要的, 以增加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4 铁路无线接入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进一步深化, 改革和社会进步, 不仅铁路通信网络的要求已经提高了安全运行的铁路通信功能的保护, 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 但也在整个网络的铁路全面增值电信服务和经营性业务与中国电信的电信企业参与中国电信, 旅客和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竞争发展部的优势, 广大用户, 以轻松地享受的服务的信息。如提供铁路客运和货运信息随时, 随地, 订购铁路列车票等服务, 列车将可以享受语音, 传真, 数据, 视频,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服务。然而, 庞大的铁路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落后, 这是网络的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80年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的信道利用率高, 组网灵活, 高品质和优先级, 以确保旅客调用通信业务培训公务员的, 还可以利用的调度功能, 形成临时的应急通信和庇护沿移动操作系统的通信, 可以基本满足了铁路通信秦沉客运专线是使用这个系统, 实现铁路移动通信的功能。但是, 更高的传播目标, 如列车的实时位置, 轨道, 铁路列车和铁路列车公职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访问所有的流量信息, 自动列车控制, 调度, 能够为我们的乘客除了现有的通信系统, 先进的话音业务外, 还提供传真, 数据, 视频,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服务, 以及提供电信服务, 居民的铁路, 随着业务的出现, 不能满足要求应适用的移动通信技术, 变换铁路通信网络, 并建立一个新的, 如果必要的话, 该移动通信系统, 如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当然, 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 在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 应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 有线和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7]。

通信的需求, 考虑到未来的铁路发展, 在通信系统的生命周期, 运输出现显着提高通信系统的规划指数成份通信的一种手段, 你必须计算需求弹性。此外, 你应该考虑通信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的能力, 选择, 方便扩展的通信。来自该系统的高可靠性的要求, 也必须与其他系统 (如微波/租用线路, 等等) 相结合, 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提供必要的备份。

未来的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公共网络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并实现统一的公共网络。所以, 无论是在列车运行中, 或在通过铁路通信网络的铁路网络的覆盖范围, 容易办公信息交换, 如联络电话, 宽带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 接入互联网的用户等。为了满足这个要求, 已经远远不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GSM (R) 和目前的CDMA技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发展, 只有第三代CDMA技术, 它可以承担这一重要任务。因此, 未来的铁路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部分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向第三代CDMA的方向。当然, 并不是说, 第三代CDMA技术可用于完成未来的铁路无线接入系统的功能, GSMR基本功能的铁路通信 (如组呼, 组呼, 优先级强插, 强拆等功能) 这项技术引入形成的公共无线通信接入网络的独特需求, 铁路通信。

5 结论与建议

5.1 制定规划的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

加快发展铁路通信网络 (包括网络传输, 数据传输网络和支持网络的发展规划) , 使系统盘考虑, 科学的, 完整的, 支持的最大特色, 整个形成网络,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轻, 重, 慢, 急分阶段实施阶段的结果。除了规划, 以满足铁路通信业务, 长期的需求, 铁路通信的市场, 也应考虑用户的需求预测的道路外, 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

5.2 实现全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现代化

全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加快各部委, 各部门, 分公司调度中心的主要来源点的建设, 并支持在通信子网和实施运输电话会议系统的工作原理, 要彻底改变的信息不畅调度命令手段较为落后的, 低效率的运输指挥的状态, 早日完成轨道交通控制命令布局调整的部委, 部门, 分公司三大功能, 多种方式的调度指挥系统。

5.3 铁路列车作为主要的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铁路列车, 铁路列车的无线监测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主要通讯系统, 以确保行车安全, 提高运输效率的技术设备, 尽快规划研究。构成一组通信, 信号, 控制和计算机集成命令和控制系统的21世纪的铁路技术装备。目前, 欧洲, 美国铁路信号系统的协调午夜后的国家缩短列车间隔, 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主要特征的无线传输和汽车 (或站) 的列车, 列车控制系统基于智能控制, 中国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毛文铎.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9 (08) :120-122.

[2]张其增, 崔艳林.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5 (02) :231-232.

[3]董静.浅谈铁路通信工程中的无线接入网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2 (06) :301-302.

[4]梁培超.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J].科技资讯, 2008, 13 (18) :3401-3402.

[5]卫世文.铁路无线接入网[J].科技信息.2010, 6 (17) :178-180.

[6]胡铁勇.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6 (03) :165-166.

上一篇:非蛋白表面活性剂下一篇:图书馆的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