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推广范文

2024-06-26

标准推广范文(精选11篇)

标准推广 第1篇

1关于如何认识传统产程图

传统产程图来自Friedman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所做系列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Friedman通过评估纽约Sloane医院收治的500例初产妇产程数据而建立了“S”的分娩曲线雏形,其中再选取了约200例自然分娩全程低危的产妇,采取其产程数据建立了“理想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了“理想的”产程标准。传统产程图包括3个要点: 1活跃期的拐点大约位于宫口扩张3 ~ 4 cm时; 2活跃期正常宫口扩张的最低速度: 初产妇1. 2 cm/h,经产妇1. 5 cm/h; 3第二产程延长的诊断分别为初产妇≥2小时和经产妇≥1小时。

然而,回顾Friedman自1954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Friedman产程图首 先是通过 采集纽约Sloane医院收治的500例初产妇产程数据,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数学模型建立的平均分娩曲线。其纳入标准上来说并不严格,例如包括难产、双胎、臀位、各种产钳助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方法学上,应用均数表达非正态分布的产程时限数据也是不适宜的。 虽然随后Friedman扩大了样本量,并采用计算机方程进行计算分析,但统计方法上和研究对象纳入上仍存在缺陷。在其后的半个世纪,这一研究结果一直作为全球产程进展和处理的标准,这是一个苛刻的产程标准,因此无疑增加了产科干预,包括人工破膜的广泛使用、缩宫素的广泛使用、器械助产的滥用和剖宫产率的增加等。

国内情况更为严峻,对比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产程图与国内采用的产程图,会发现国内产程图的警戒线与处理线比前者更为陡峭。WHO推荐的三版产程图,均是从活跃期开始按1 cm/h的斜率绘制警戒线,也就是如果从3 cm开始绘制需要跨越7小时到达10 cm处,而国内从3 cm到10 cm,仅跨越4小时。可想而知,中国的高剖宫产率与之不无关系。

2004年的一项横断性研究调查了北美500家分娩机构,大部分机构认为产程图应用在实践上没有帮助,因此没有将其作为常规应用; 相当大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产程图应该改进。根据2008年Lavender发表在Cochran图书馆的有关产程图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的循证学研究结果,2009年WHO称在产程管理中不再推荐应用产程图作为常规管理工具应用。最近Friedman在AJOG上发表了综述,认为一直以来对其产程图存在误读,并声明其从来没有界定活跃期的起点,认为从3 ~ 6 cm任意位置都可能成为活跃期起点,因为产程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此举充分支持了目前新产程标准中对活跃期起点认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新产程标准中重视个体化原则的跟进。

2如何解读新产程标准

自传统产程图及产程标准的建立至今,已达半个世纪之久,撇开建立传统产程标准的方法学缺陷不说,现代分娩人群的特点、产程干预的措施都也与半世纪以前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孕妇年龄增加、胎儿体重增加、孕妇肥胖增多、产程中干预较多( 引产、缩宫素广泛应用、分娩镇痛) 等。在当前产程干预、管理的临床实践下的产程数据处理也进一步挑战了临床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方法。2006年Vahratian等撰文介绍产程研究的方法学挑战,指出了上述问题,提出应用重复测量的正交换模型及生存分析: 区间截尾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2002 ~ 2008年,Zhang等[4]采用新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纳入了62415例产妇,纳入标准: 单胎足月妊娠、自然临产、头先露、经阴道分娩且良好的分娩结局。主要发现包括: 1现代产妇的分娩进程比既往描述的更为缓慢。2活跃期的起始点在宫口扩张6 cm更为合适。3没有发现明显的减速期。4应该应用正常分娩时限的上限值( 第95百分位数) 来制作产程异常曲线帮助判断产程,而不是既往以偏离正常均值曲线( Friedman曲线) 来判断。5因为宫颈开大状况还不能做到完全连续性检查,数据都是间断性采集的,所以不能排除宫口开大并非呈线性进展的可能,产程曲线的绘制应该呈阶梯状的而非既往的光滑曲线形。第二产程时限也是产程研究的焦点。Zhang等研究发现,硬脊膜外阻滞者第二产程中位持续时间( 第95百分位时间) 分别为: 初产妇1. 1小时( 3. 6小时) ,经产妇0. 4小时( 2. 0小时) ; 没有采用硬脊膜外阻滞者中位持续时间( 第95百分位时间) 分别为0. 6小时( 2. 8小时) 和0. 2小时 ( 1. 3小时) 。由此研究,打破了有关第二产程时限的 “2小时规则”,奠定了现在广泛认可的第二产程“43-3-2”标准,即采用分娩镇痛( 硬脊膜外阻滞) 的初产妇4小时,经产妇3小时; 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小时,经产妇2小时。

新产程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国际上需要关注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第一篇是2012年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 NICHD) 、美国母胎医学学会( SMFM) 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 联合发表的述评“Preventing the First Cesarean Delivery”,明确了活跃期的起始点在宫口扩张6 cm; 修改了活跃期停滞和第二产程停滞的定义。第二篇是ACOG和SMFM联合发表的文献[5],除了进一步确定活跃期的起始点,活跃期停滞和第二产程停滞的定义外,还对潜伏期延长( prolonged latent phase) 的剖宫产指征、引产失败( failed induction of labor) 的定义等进行了明确。

国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悦教授在2011年哈尔滨举行的第五次全国产科热点会议上,解读了Zhang的新产程图。张军教授( Zhang J) 2013年在银川举行的第六次全国产科热点会议上,全面讲解了新产程图的制订及临床意义,同年在第八届中国产科危急重症大会( COCC) 发表了大会演讲“是调整产程分期的时候了”。随着国际上和国内产程研究的开展,国内学界逐渐形成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要点归纳如下: 1以宫口扩张6 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2活跃期停滞的诊断标准: 当破膜且宫口扩张≥6 cm后,如宫缩正常,则宫口停止扩张≥4小时可诊断活跃期停滞; 如宫缩欠佳,则宫口停止扩张≥6小时可诊断。活跃期停滞可作为剖宫产的指征。3第二产程延长的标准: 采用分娩镇痛时,初产妇4小时,经产妇3小时; 未行镇痛分娩时, 初产妇3小时,经产妇2小时。4潜伏期延长( 初产妇>20小时,经产妇>14小时) 不作为剖宫产指征。5引产失败: 破膜后且至少给予缩宫素滴注12 ~ 18小时,方可诊断。6在除外头盆不称及可疑胎儿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仍然有进展( 包括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评估) 的第一产程不作为剖宫产指征。7正常情况下,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可低至0. 5 cm/h。由此可见,新产程标准提倡在排除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的情况下,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进行待产,积极促进阴道分娩,规范产程管理重视个体化原则。

推广新能源 要清晰成功标准 第2篇

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但细细分析却又让人觉得不能接受。合理的行驶里程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应该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合不合理要看具体的需求,这个问题没有标准。从这个事件上来看,在新能源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日系车离成功也还远着呢。反观国内,近期众多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开始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开始讨论“新能源汽车”推广之路。有的人提出了“出租试点”有的人提出了“政府采购”,有的人提出了几种方案综合而行。诚然,这些思路都会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但是这些讨论的背后似乎忽略了产品的本身。

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电池技术创新(上海)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一语道破天机,“电动汽车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价格不高于传统汽车,使用方便程度与传统汽车相当。”从陈院士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似乎显而易见,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比传统能源汽车高出很多,而使用方便程度却比传统能源汽车繁琐很多。这样的产品似乎还不到推广的时候,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始终举步不前。

陈院士的成功标准也反映到了市场,此前包括众多自主品牌汽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几年下来销量仍以千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价格高、使用不便。而这些新能源产品中有一种产品是个例外,就是丰田汽车主打的油电混合技术。正是因为丰田汽车油电混合产品的使用方便程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相同,所以很多消费者接受了其高昂的价格选择购买。而运用其他技术的新能源产品却只能大规模的进行“出租、公交试运营”,原因也很清楚,只有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能够创造条件保证新能源汽车能够“正常运行”,也只有政府能够不计成本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毕竟消费者购车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的,而不是增加烦恼的,更不希望自己的爱车与iPhone安卓系统手机一样需要每天回家充电。而且新能源试点城市里的新能源品牌因为使用方便程度的局限,难以冲破地域局限,结果只能是比亚迪在广东、众泰在杭州……

当然对于政府主导的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证明了政府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形势还是清醒的,只有政府了解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特性与问题,才会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新能源推广政策。但即便是这样,陈院士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能源汽车产品只有达到了“价格不高于传统汽车,使用方便程度与传统汽车相当”才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真正放下桎梏,投入消费者怀抱的时候。这条路很漫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姑且可以看做是一个里程碑,碑上刻的是“距离终点还有很远”。

标准推广 第3篇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版权保护工作,探讨了标准化法修订和标准推广过程中标准公开与版权保护的关系,交流了标准公开与版权保护工作中的新情况,分享了标准版权保护理论研究成果,并就进一步促进标准推广、保护标准版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国家标准委有关领导指出,我国的标准版权保护工作已形成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版权局、全国“双打办”、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协调工作机制,工作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一要认真总结标准推广和版权保护工作,结合当前的形势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创新。二要做好标准的推广和版权保护工作,让标准充分发挥在推动标准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协作等方面的作用;要做好标准版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三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承接好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四要做好标准化推广服务,探索“标准化+”新模式。五要继续发挥联络协调机制作用,在更高水平上作好版权保护和标准的推广工作。

P2P推广标准话术 第4篇

平台实力

财富天下是钻石财富金融集团旗下子公司,注册资本一亿元人民币。钻石财富金融集团是由财富集团、中信泰富、华资实业、钻石财富等知名企业共同发起的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旗下拥有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投融资机构及拍卖服务等业务。

平台合作担保机构钻石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专注担保业务多年,银行授信额度11.3亿元,有很强的风控能力和项目经验。

运作模式

财富天下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信息撮合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支付,实现资金隔离,投资人充值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款项拨付给借款人;借款人还款资金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拨付到投资人账户。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一切资金往来都不经过平台。

平台和担保公司合作,如果借款人逾期,第三方担保机构先行垫付投资者本息,担保机构垫付后自动取得投资人对借款人的债权。若果对借款人催收无效,由担保公司自行拍卖抵押品实现债权。

电话回访: 您好,我是财富天下的客服专员XX,请问您是张XX张先生吗?您现在是否方便接听电话?您在我们公司注册了账户。为了保障您的个人权益,简单跟你核对下资料可以吗? 请问手机号码是您本人的吗?请问你的身份证后四位是什么呢? 您的邮箱是xxx吗?你问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我们平台的,你有做过网贷投资吗? 您完成身份认证后就可以充值投标了,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会员注册各项说明

邮箱:请填写你常用的邮箱

用户名:用户名可以由文字,英文字母,数字组成,不可以带有特殊字符,字母数字最少4个字符,文字最少2个字

密码:密码可以由数字,英文字母及特殊字符组成,不能少于 6 个字符 手机:手机号为11位数字,点击右下方的发送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手机收到手机验证码后,将验证码填入即可 最后需要在同意 服务条款 和隐私条款 后面打钩,即可注册

账户激活

点击“立刻去邮箱激活账户”,打开系统发送的邮件,点击激活账户链接后即可激活邮箱。实名认证

点击“会员中心”——“基本信息”——“认证管理”——“实名认证”:填写真实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年月日之间加横杠),证件类型选择身份证,填写真实的身份证号码,籍贯,上传身份证正反面(须JPG,JIF格式并且小于512K的图片,身份证图片必须清晰并且可以看清文字内容)充值

1在“会员中心”--“充值”: 可选择网上充值(通过网银充值)或线下充值(即通过银行卡转账充值)。见下图

2、线下充值要提供银行流水号(银行的流水号就是办理业务的顺序号,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每发生一笔都会有一个流水号记录。是打在票上用于核对票据的)。如图:

提现

1、提现首先需要绑定银行卡,会员中心——银行账户——银行账号

需输入开户行支行名称及银行账户,然后点确认,随后我司财务打款(比如0.02元)至客户提供的银行卡账户,客户点击“银行账户”,确认收到的款项,并在“输入金额”里面输入收到的款项(0.02),若两者符合,则银行卡验证完毕。见下图

2、提现还需设置交易密码

会员中心——安全中心——修改支付密码,第一次提现要设定一个交易密码,初始交易密码与用户登录密码一致。见下图

3、会员中心——资金管理——账户详情——账户提现

需填写交易密码,提现金额(客户提现要扣除平台管理费和手续费),然后点击提交,提交后,财务部核对资料是否匹配,审核通过后划拨相应款项,见下图

借款人额度申请

会员中心——贷款管理——额度申请

信息与文献标识符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第5篇

标识符标准概述

自ISBN实施以来,ISO相继颁布了多项标识标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国际标准录音制品编码(ISRC)》《国际标准乐谱出版物号(ISMN)》《国际标准视听制品编码(ISAN)》《国际标准音乐作品号(ISWC)》《国际标准文本号(ISTC)》《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国际标准收藏品标识符(ISCI)》以及与文献资源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名称标识(ISNI)》,我国研制的《国际标准关联标识(ISLI)》正在进行中(以下均以字母“ISSN”“ISRC”“ISMN”“ISAN”“ISWC”“ISTC”“DOI”“ISCI”“ISNI”“ISLI”简称),从文献资源责任者到作品、出版产品及对数字化产品的标识和关联,信息与文献标识体系已基本形成。

此类标识符主要特点是,由字母与数字组成的符号序列。唯一的标识某一类资源,并通过编码注册的元数据实现资源的识别与管理。由于其具有国际性,使得国际文化间的交流实现了零障碍,使用统一的标识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利于资源的查找、定位及共享。

标识符的推广应用

1.国外应用现状

ISBN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应用,应用范围已包括数字资源,据国际ISBN中心数字出版调研结果显示,有84个国家或地区为数字出版物分配ISBN。该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另外,ISSN中心数据库也达到了166.6万条注册数据。

其他标识符虽已展开应用,但是推广力度远不及以上两项。

2.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积极跟进国际标准,对以上标识符标准大部分采标。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SBN和ISSN,ISBN(ISO 2108),我国1987年采标为《中国标准书号》并实施;二十几年来,《中国标准书号》“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和整个文献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使以图书为主的出版业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信息行业对社会生产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开拓中国图书的国内、外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ISSN是为各种内容类型和载体类型的连续出版物(例如报纸、期刊、年鉴等)所分配的具有唯一识别性的代码。自1986年我国建立ISSN中国国家中心数据库以来,截至目前中国ISSN数据库现有数据12000余条,并向国际ISSN数据系统提交记录。ISSN的采标,促进了出版行业和文献信息的标准化,有利于国际间出版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为我国出版物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ISRC,我国在1992年采标颁布《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CSRC)》(GB 13396-92),2009年修订,修订后的ISRC只标识录制完成的录音或音乐录像节目,与该节目的载体无关。电视剧、电影等录像节目不再分配ISRC。ISRC脱离出版载体单独使用,更加适应了当今的行业现实。新版ISRC不仅实现了与国际ISRC标准接轨,也将有利于音像出版业的对外贸易交流和版权保护。

我国虽已采标多项标准,但尚未展开应用。

标识符标准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印刷为主的出版业,在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向多媒体转型,海量的文献资源需要标识符的支撑,但从应用现状来看,理想与现实还存在差距。笔者认为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际方面

第一,中央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即标识符元数据注册采用集中式注册管理,采用此标识符的国家或地区没有发放和管理的权利,只能通过访问标识符国际中心网站获得数据,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国家或地区代理机构看不到代理注册和推广的优势,抑或还有什么想不到的陷阱。

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未建立,不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互检索,虽然标识符实现了对资源的分类标识,但每个标识符建立的元数据库都是独立的,资源跨库检索方面存在一定障碍。

第三, 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文献资源标识符在欧美地区推广应用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2.国内方面

第一,管理部门支持力度决定标准的推广程度。我国落实情况较好的标识符是ISBN、ISSN、ISRC。ISBN自1987年采标以来,经过两次较大修订,不断完善,发放对象现已扩及全国1256家出版社,2013年发放图书书号3.14万条,音像电子出版物2.46万条。我国ISSN分中心于1985年建立,在标准推广的前三年中已有近5000种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号并进入了国际ISSN数据系统,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约1.38万种连续出版物获得或使用ISSN。1992年5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中国所有音像出版社必须在其生产的每一种音像制品上,对所录入的节目以及节目中的每一项可以独立使用的部分编加ISRC编码,此后我国ISRC的发放有了坚实的保障。此三项标识标准多年来执行得比较到位,而其他项无论是在强制性上,还是在发放范围和数量上,都远远不及。

第二,标准未能扎实落地。标准化工作包括“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两条主线,贯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标准若不能落到实处,犹如空中楼阁,毫无价值可言。我国在解决文献资源标识工作方面,经过多年耕耘已取得相当成效,从文献资源责任者到作品、出版产品及对数字化产品的标识和关联,文献资源标识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标准的制订与形成上,我国较好地跟上了国际发展形势,但标准出台后,没有落地到具体部门,或是应用推广不够,成为实质上的一纸空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是推广标准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三,组织架构不完善。除了专业的标准化机构外,大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职人员做标准的宣贯,直接后果就是标准下来后没人推动,即使推动也是被动的。其次,由于没有专人负责宣贯落实,大多标准不被了解或不清楚,造成标准被束之高阁。

建议

文献资源标识符,实现了不同粒度、不同媒介、不同形式数字知识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和动态链接,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的创新开发利用及获取提供了全新方法和途径。利用和发挥标识符的功能,需要调整和改变数据库结构,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海量文献提供便捷的文献入口,通过不同知识资源间的动态链接,使客户能迅速准确查找到所需信息。

1.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通过参与标准的研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文献标识标准化跻身世界上游。

2. 建立标识符管理机构,将标识类标准归口管理。将多方管理机构收为一家,在一个平台下实现人员和系统的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完善机制,加强落实,强化监督,把各类标识符的注册、登记和管理纳入行政监管下。

3.采取“柔性”贯标,即把标准做在软件开发中,在各类标识元数据注册中,用软件设计将标准固化下来,使软件的使用者不知不觉遵循标准的要求。

4.加紧研究标识符之间的互操作。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出版流程和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打破,研究标识符之间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实现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载体间知识资源的检索和聚合是标识符未来的发展方向。

5.知识资源标准对未来数字出版在查找定位知识资源,保护著作权方面的作用已初现端倪,发展前景广阔,而大众对其还缺乏认知,甚至行业人士也存在误解和轻视。除了进一步大力研究相关标准和应用,还应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其认识。

谈标准化工地的建设和推广 第6篇

关键词:标准化工地,建设,推广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宗旨,以落实市场主体安全责任为手段,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和施工现场为载体,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重大举措;是遵循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的积极探索。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标准制定、企业与现场、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联动,以实现市场行为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内部管理信息化、监控手段科技化为目标,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建筑队伍、工程监理等各类要素的管理,将标准化活动贯穿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始终,促进建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行业监管和产业发展水平。

标准化工地建设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分段推进、由点及面的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展标准化工地创建成果,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现就标准化工地的建设和推广提出一些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1 贯彻落实《标准》,改变施工现场管理模式

《标准》是为了体现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同时又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定和基本指标,是指导建筑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管理要求,对转变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和社会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贯彻落实《标准》,重点应协调好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未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未注重维护职工利益、未尊重职工合法权益;未引入科学管理理念、沿用经验式管理、作坊式管理;管理机制不健全;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等诸多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

2 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标准化工地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加强对《标准》的培训。把《标准》作为培训的重点教材,通过继续教育、网络答题、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工作人员全面理解、正确运用、严格执行、照章行事。及时总结对搞好工作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召开各类型的观摩、交流、总结等会议,表扬先进,激励后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加速标准化工地的前进步伐。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报道标准化工地建设成果。形成业内不断进取、社会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强势氛围,促进“标准化生产、人性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理念化创新”的发展态势,确保《标准》扎扎实实的推进。同时,制作专业简报、开办专栏,动态报道标准化工地创建的进程、做法和经验,组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平台。

使用创新方法。推行“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将监管的危险源、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监理、人员管理等各类要素完整记录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分析、总结,准确把握施工现场的规律,不断改进现场管理,直至最终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现场的保证体系、监督体系,从源头堵住制度上的漏洞,纠正管理上的缺陷,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要重点推广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一定规模的施工现场要配备摄像监控系统,对重点环节、关键部位进行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彻底扭转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错误重复发生的滞后管理方式,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转变,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都应体现在对职工生产作业环节、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上,让职工切身感受到标准化工地带来的变化,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突出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建筑施工现场各责任主体、管理人员都是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关键,在实施《标准》中担负着决策和执行的重要职能,必须彻底转变重工程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安全的错误意识和做法,主要负责人要熟练运用《标准》及其他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加大对现场管理的投入;管理人员要提高执行能力,把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和每个岗位。不断提高业务骨干的作业能力,企业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培训,把《标准》一字一句地向他们讲解,提高他们执行标准的自觉性;要强化现场监督,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标准》的行为和现象,促使《标准》深入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把《标准》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工作准则。

强化激励机制。凡被评定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便有资格参加省级文明工地和各类工程质量评选;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招投标时给予加分;同等条件的,资质优先晋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

3 完善机制,提高标准化工地建设质量

不断完善标准化工地的评审机制。严格执行标准化工地评审的基本原则、评选范围、申报条件、评审程序以及奖励等规定,形成“严格管理、动态检查、全程监控、透明公开、确保质量”的评审机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质量。各建筑工地要建立由领导负责、专人管理、及时检查、不断改进的自我评价机制,按时上报有关材料报表,并确保材料的真实、完整性。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整改机制。施工现场要健全质量保证、安全保证体系和现场监督体系,做到责任到人,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链。形成定期检查制度,逐项对照《标准》执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确保《标准》执行不走形式,检查有人抓。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各类要素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好引导、推广、服务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建立巡查制度,对建筑工地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工地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对执行《标准》不到位或者不执行《标准》,导致严重事故发生或隐患重复出现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最大限度促进《标准》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形成激励先进、鼓励后者、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监督约束机制。

4 加强组织领导

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办公室,制定办公室工作职责、推进计划、推进措施,负责标准化工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及联系方式。

5 建立健全责任制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和目标责任制,制定本地区的推进计划和措施,建立定期督查、定期交流、定期讲评、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推广活动的有序开展。要积极培育、发现和树立典型,并把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质量作为关键来抓,督促企业提高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质量,达到建设一个达标一个、达标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防止低层次推进。要做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实体、不同作业环境,及时给予政策指导,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建设标准化工地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标准化工地推广工作将作为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警告。

6 落实《标准》,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各方责任主体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建设标准化工地的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针对企业现实特点,制定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工作计划、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将创建目标逐层分解和落实,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传达到每个职工,落实在每个环节,实现在每个工地,通过狠抓施工现场管理,带动企业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2]李亚中.浅谈建筑施工中标准化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29):195-196.

[3]杨森.浅谈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1.

澧县糯玉米标准化生产与推广 第7篇

1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1) 产地环境。澧县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澧阳平原,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 热量丰富, 雨量丰沛, 年平均气温16.7℃, 年降水量1 200~1 900 mm, 无霜期272 d, 生产季节长。种植区域无城市污染,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空气清新, 水质优良, 生态环境佳。

(2) 栽培管理。 (1) 选用优良品种。选择种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糯玉米品种[1]; (2) 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 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灭除杂草, 避免使用除草剂; (3) 合理施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 以施用有机肥为主, 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施用[2]; (4)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优先采取农业、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 (5) 采收。掌握好采收时间, 严格按照适合加工标准的成熟度进行采收, 采收后及时送加工厂。

2 产品加工

湖南博尔特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糯玉米产业联合开发单位, 生产上该公司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规范化实施。速冻糯玉米穗加工工艺流程:适采→剥苞叶→去须→切段、分级→洗涤→蒸煮→冷却→冻结→低温贮藏。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1) 适采。适期采收为授粉后23~25 d, 采摘下来的果穗要及时加工。

(2) 采收、剥苞叶、去须、洗涤。均为人工完成, 在此过程中, 应防止损伤籽粒。洗净后剔除缺粒、虫蛀、顶部不整齐及过老过嫩的果穗。

(3) 切段、分级。将果穗按照商品分级标准切成规定长度, 分为3级:18、16、14 cm。

(4) 蒸煮。蒸煮时间为90 min, 温度控制在200℃左右。

(5) 冷却。蒸煮完毕, 取出后急速冷却, 用10℃的冷水淋洗10 min, 使果穗中心温度迅速下降到25℃以下。捞出放至铁丝网上, 用电风扇吹干表面水分 (约30 min) , 以防速冻籽粒表面结霜。

(6) 冻结。置冷冻库冻结, 温度为-35℃, 时间8~10 h;若用快速冷冻机, 在-45℃条件下, 经30~45 min即可。

(7) 低温贮藏。将经过速冻后的果穗装箱, 转入-18℃的冷库中保存, 随售随取[4]。

3 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双方成立糯玉米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规划及协调等日常工作, 同时各生产基地实施项目点分别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5]。

(2) 选择项目实施区。为实施好该项目, 选择澧县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水平较高、交通相对便利的10多个乡镇 (澧阳镇、车溪乡、涔南乡、大坪乡、张公庙镇、澧南镇、澧澹乡、小渡口镇、金罗镇、王家厂镇、雷公塔镇) 建设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3) 实行技术和物资结合。农科所组织技术人员制订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编写《糯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播电视宣讲、印发科技资料等多种措施培训种植户。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地巡访, 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 一对一指导农民技术员掌握技术要领, 手把手给种植户传授操作规程。开通技术热线, 为种植户提供全天咨询服务。

加工企业在产前以出厂价为种植户提供良种、肥料、农药以及地膜等多种农用物资, 对购买物资所需资金先行垫付, 并配送物资到村到户。

(4) 采取订单生产。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全部种植户均与湖南博尔特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产品销售合同, 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全部按保护价收购。

(5)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一是禁止向农产品产地违法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二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三是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四是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保证可追溯性。

4 效益分析

套种糯玉米, 1年种植1茬, 每茬可产鲜穗3.15万个/hm2, 均价0.50元/个, 年产值可达15 750元/hm2, 另产秸秆15 t/hm2;单作种植糯玉米, 1年种植2茬, 每茬可产鲜穗4.05万个/hm2, 均价0.46元/个, 年产值可达37 260元/hm2, 另产秸秆45 t/hm2。目前澧县已建立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33.33 hm2, 2009年度生产速冻糯玉米穗963.8万支, 创产值1 011.99万元。糯玉米标准化生产项目的实施, 保护和改善了种植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的双赢, 推动了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摘要:阐述了澧县糯玉米生产发展历史及现状, 介绍了糯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产品加工工艺, 总结了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以促进澧县糯玉米标准化生产的开展。

关键词:糯玉米,标准化生产,推广,湖南澧县

参考文献

[1]白建荣.墨江县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的对策[J].云南农业, 2010 (4) :8.

[2]杨斌, 崔虹.蚕桑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应用[J].江苏蚕业, 2008 (3) :17-19.

[3]朱水华.山区无公害茶园标准化生产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4) :62.

[4]朱鹏, 李斯勇.重庆市甘薯生产与产业化现状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 2007 (2) :60-61.

推广应用标准型农用挂车之我见 第8篇

根据我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的现状, 综观全程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配套, 唯独履带式收割机、机动式插秧机进行区域作业转移装运、盘育秧苗从育秧田地起秧到栽插田地的装运和将收下稻谷的装运以及农药和化肥的田间装运的这些环节, 至今缺少功能适度、性能安全可靠、合理配套的标准化农用挂车, 导致这些生产环节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问题最严重的是, 一是在用的非标准平板车潜伏着殃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二是无刹车、无灯光,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危险性。因此, 当前农机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开发标准化的农用挂车。

1 在用平板拖车的现状

近几年, 我区在粮食收获机械配套非标准平板拖车约有180辆, 虽然在解决运送谷物过程中替代了人工搬运高强度的劳动, 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研制, 致使式样五花八门、功能不全、安全装置不具备。该平板拖车一是没有栏板, 装卸人员总是堆放过高, 且人员又坐在谷物上, 险象环生。二是没有制动装置, 遇到紧急制动时, 拖车的惯性对拖拉机冲撞严重, 往往引起制动失控, 导致追尾事故。三是没有液压提升装置, 卸货时劳动强度大。四是没有栏板装车, 不适用散装谷物。五是没有电器信号提示装置, 当拖拉机在拐弯或制动以及夜间作业时存在极大危险。目前在用平板拖车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使用者的强烈反响和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

2 开发标准化农用挂车势在必行

2.1 农机安全发展需要

近几年, 我区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 农民购置重点开始转向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机械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装备, 呈现出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也极大地推动我区农业机械水平提高。

1) 随着农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 宣传、贯彻、落实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 实行依法兴机成为农机工作的重点。

2) 围绕“机制科学合理, 设施装备精良, 检查监督有力, 工作成效显著”要求, 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新要求。

3) 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 巩固农机安全成果。我们将严格按照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有关规定, 加强对农机行业的管理和促进。

2.2 社会服务化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以发展农机化为基础, 发展农机化必须以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具为前提。通过运用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从而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使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具, 发展农业机械化, 对于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解决农业劳动力紧缺和减轻劳动强度的需要

本区拥有的粮食收获机械中, 常规使用的基本都是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且一般都不配置粮仓。每台机需配一名接粮员, 同时再配5~6名背粮袋的装卸人员, 将从收割机上卸下的粮袋, 从粮田里背到机耕路上, 再装上平板拖车由拖拉机牵引运到晒谷场地或烘干机旁。近两年来, 一是由于农业辅助劳动力的流动性很大, 导致大忙时临时工十分难叫;二是装卸人员劳动强度太高;三是装卸人员大多是外地人员, 每人250元/d, 成本费用之大。且非标准平板车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性, 威胁着装卸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从去年起, 带粮仓的 (PRO688、PRO888) 联合收割机开始受青睐, 随之而配套的标准化农用挂车成为开发的热点。

2.4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的需要

本区的3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正由单一的专业服务型向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型转变。在服务的内容上, 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农业产、加 (初级) 、销各领域延伸, 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 具有较强的发展态势。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 特别是粮食生产一年两季作物, 一到农闲, 农机作业人员的合理安排就成问题, 劳动报酬因此受限制, 影响了农机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为保持农机作业队伍的稳定性, 选择具有生产简易农具能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为扶持发展产业化的技术支撑, 以解决农闲务工的出路问题, 为更好的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 无疑是一种优选的方案。

2.5 标准化农用挂车应具有的特点

2.5.1 适用范围。

只限运用于本市郊区田间、场院、机耕路上从事履带式收割机、机动式插秧机进行作业区域的转移装运、盘育秧苗的装运、将收割机收下的谷物运到打谷场或烘干机旁、农药和化肥的田间装运。严禁用于建筑等非农物资运输。须在国家公路上借道行驶的, 应按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5.2 功能特性。

根据适用范围, 该拖车设计应具有以下功能和特性: (1) 配套动力:SHN550拖拉机。 (2) 装载量:2-3t。 (3) 行驶性能, 符合GB-16151挂车标准。 (4) 装有安全可行的液压式制动装置、灯光及反光器装置, 符合GB-16151挂车标准。 (5) 有方便灵活的液压式自卸装置。

2.5.3 用途。

扶持开发的农用挂车具有多功能的用途, 除了能替代用汽车转移联合收割机费用高不经济的做法和能在田间进行农作物以及农用资料转运功能外, 最大的特点就是配合带粮仓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当联合收割机粮仓满时, 通过提升铰龙直接输送到挂车的车厢中, 然后运送到晒谷场或烘干机旁的落料口。由于挂车带有液压提升装置, 免去了装卸人员, 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 同时又提高了作业效率。二年来, 我区购置了标准型50多台农用挂车, 经过使用, 符合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经济型、多功能的作用要求, 受到农机用户的欢迎。

由此可见:扶持开发标准化农用挂车势在必行。

3 扶持开发的对策

1) 农用挂车在农业生产中实用性很强, 但农用挂车自身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 一般的镇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组织, 只要具有一般工业产品加工能力和工艺设备, 并具有一定规模厂房就能胜任生产。因此有关部门应当把好资格审查关。

2) 为推进标准化的农用挂车尽早成为替代非标准的平板车, 市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科技上的支持, 准予列入本市科技兴农项目。项目由农机研究部门承担, 试制生产由企业来承担, 通过列项给予技术支撑。

3) 标准化农用挂车应当按照新产品技术开发的规定程序, 认真组织做好产品性能的检测、产品鉴定和推广鉴定, 使其能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4) 农机主管部门要根据郊区农业生产需要, 利用购机补贴的扶持政策, 合理安排生产企业按照目前郊区的实际使用量进行生产。本区经预测, 用二年时间来替代目前在用的180台非标准的平板车, 平均每年需要购置60台。很显然, 在一个镇级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企业内拥有3-4台平板车基本能满足需求。呼吁生产单位一是在产品质量上、售后服务上、产品的价格上相互竞争、相互提高, 达到共赢。二是生产单位根据市场需求的总量科学合理安排生产, 防止造成生产过剩和引起不正当的竞争。

5) 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农机管理部门要配合做好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使用、维修常识培训和实际生产中的跟踪监管。我区在二年之间已开办四期培训班, 约250人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做好配套动力行驶证的信息更新和农用挂车的上牌工作, 同时做好综合保险工作, 合力强化农用挂车的安全监管。

摘要:本文从分析宝山郊区在用的农用装运着手, 剖析了当前在农业机械作业中普遍使用自制的非标准平板拖车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导致农机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危害, 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剖析问题的同时,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标准型农用挂车的适用范围、功能特性、用途以及扶持生产单位实行产业化生产应当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引导开发标准型农用挂车势在必行的五个方面对策。

标准推广 第9篇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方法所制定的一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是否科学、规范、严格、有效和合理是标准成本制度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是保证标准成本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及核算分析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中心的确定、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核算、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几个主要部分。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1. 确定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成本费用发生、归集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成本中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确定成本责任范围;二是确定的成本中心在一定的监督控制下;三是成本中心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单元。成本中心确定后,就可以衡量其绩效,确定成本中心所应承担的职责。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成本中心。

2. 制定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应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以及工程试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立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成本标准可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为原料消耗标准、辅助消耗标准、直接燃料及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等。

3. 核算和分摊差异。

各成本中心转让与接受产品或劳务均以标准成本计算,然后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出各成本责任中心应负担的差异。成本差异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成本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因此,对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由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协同分析,而不能仅仅由财会部门探究出现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成本制度的合理运用。差异分析时不仅要注重差异发生的地点,并将责任落实到各成本中心,这样才能使责任明确,奖惩合理。

4. 揭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成本差异表现为有利或不利,只能作为发现问题的信号,决不能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必须对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寻找出具体原因和责任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应用标准成本制度。

二、推广应用标准成本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标准成本制度虽然具有规则简单、适用面广、实施成本低、有利于落实责任、促进奖惩的优点,能够适合一般的粮食企业,但对于中储粮系统的单位,因业务特殊性的影响,如果由总公司统一实施和全面贯彻标准成本制度,将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1. 政策粮油成本与标准成本具有实质性差异。

国家对政策性粮食的收购成本、调拨粮油以及进口转储备粮油,一般是采取事前规定初步标准、事后核定成本的管理办法。在这种管理规定下,政策性粮油成本必然隐含一定的收购(调拨、进口等,下同)利润。尽管政策明文规定政策性粮油的收购成本仅限于收购价格和收购费用,不存在收购利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收购利润的吸引,不可能调动众多粮食企业参与政策性收购工作以及其他政策性业务。政策性粮油成本由于隐含了收购利润,与标准成本存在着实质性差异,这给政策性粮油的标准成本、国家规定成本以及实际成本的差异处理和分析带来困难。同时,有些财政财务政策具有滞后效应,政策业务的会计核算本身就容易出现处理依据不足、缺乏原始凭证的问题,如果还需要贯彻标准成本制度,会出现账务处理缺乏规范、账务调整频繁、各类差异信息难以甄别、分类、理解和运用等问题。

2. 标准成本数据可能会触发粮油补贴标准下调。

目前国家对中储粮系统的粮油入库、保管、调运以及出库等各项政策性业务都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如果在系统内大规模应用标准成本制度,这些由系统内部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般都会低于粮油补贴标准(其隐含了利润),政府主管部门一旦以公司内部制定的标准成本作为依据重新核定粮油补贴标准,就会形成“中储粮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全力以赴降低成本费用开支水平后,换来了粮油补贴标准下降,最终公司效益低于预期目标”的尴尬局面。

3. 系统成员单位众多,标准成本难以统一。

由于中储粮系统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大格局下,即使同一业务项目或环节的成本费用开支,在不同的单位,差异也会很悬殊,例如:落后地区的粮食装卸费和发达地区的装卸费、主产区的员工工资和销区的员工工资都存在较大区域性差异。系统内各个单位对同一业务研究制定的标准成本必然存在诸多差异。标准不统一的后果是:不利于运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横向比较,会给上级部门分析、理解和判定下级经营绩效造成较大的障碍,削弱了集团公司进行成本管控的有效性。

(二)对策

中储粮系统受政策约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属企业数量众多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将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可采取“从下到上、由点到面、先粗后细、先慢后快”的推广策略。

1. 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制定各类业务活动的标准成本,是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关键工作之一。要想制定的标准成本指标恰当适宜,需要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去发现和总结问题,考虑到总公司本部人力资源有限,并远离业务现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直属库业务相对单一,应先在直属库试点标准成本制度,在初步取得一些经验后在分公司辖区试行,当分公司能够将标准成本制度导入辖区直属库用于日常管理时,再由总公司推行标准成本制度。在“由下而上”的推行过程中,一是要逐步将标准成本引入企业管理中,不要急于一次性全面贯彻,政策性业务可以稍晚一些,而加工、贸易、中转等非政策性业务可以先试用,待政策允许、业务流程优化等时机成熟时,再将企业绝大部分业务纳入到标准成本制度管控体系中;二是要逐步扩大标准成本制度的试点范围,即试点直属库取得一定经验后,就可以在同辖区内增加试点单位,通过以上两个方面达到“由点到面”的目的。

2. 整体着眼,循序操作。

标准成本制度主要是在工业企业环境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与国内外管理先进的工业企业相比,总公司在业务运营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因此,在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时,应看到自身运营管理的不足,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在试点过程中,根据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要求,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各业务环节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要想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标准成本制度只有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才会充分暴露出具体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并积累起经验后,其他直属库推行起来才能够快捷,由此达到“先慢后快”的效果。

3. 立足高点,强化管理。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成本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用新技术、新操作、新工艺的决策,以此降低企业的成本。

标准推广 第10篇

2008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粮食“十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在总结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更广范围、更大面积均衡增产。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提升年将突出六个重点:

突出重点区域,抓好试点示范。以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为单元,突出抓好5个市(地)、50个县(市)、500个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将高产创建的成熟技术集成组装成58个区域性、标准化的技术模式,重点在50个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示范应用。

突出主要作物,完善技术模式。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为重点,将关键技术瓶颈攻关与成熟技术推广有机结合,对制约生产水平提升的瓶颈因素进行重点突破,对集成技术模式进行完善提升,加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突出成果应用,带动均衡增产。粮食高产创建要突出抓好整建制推进试点,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更加注重万亩片基础上的区域化,更加注重农机农艺结合基础上的标准化,更加注重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基础上的规模化。

突出指导培训,推进技术落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技术方案,分区域、分作物、分层次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确保成熟技术模式真正推广到位、落实到田。

突出监督考核,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申报阶段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在项目实施阶段,分区域、分作物进行督促检查、评比交流;在项目总结阶段,引入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和任务安排挂钩。

标准推广 第11篇

我国住建部制定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BIM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 在工程建设领域普及和应用的要求, 提出BIM将要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13年8月29日发布信息:《关于征求关于推荐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政策要点:

(1) 2016年以前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省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采用BIM技术;

(2) 截止2020年, 完善BIM技术应用标准、实施指南, 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在有关奖项, 如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鲁班奖 (国际优质工程奖) 及各行业、各地区勘察设计奖和工程质量最高的评审中, 设计应用BIM技术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16日发布信息:《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政策要点:

(1) 到2020年末, 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2) 到2020年末, 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 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随着市场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 许多复杂项目难以用二维方式表达, 只能依靠BIM三维技术来完成。最近几年, 政府项目中也逐渐将BIM相关运用条款写入招标合同, 或者将BIM作为技术标的重要条件, 甚至一些大型项目如上海中心、上海迪士尼等要求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BIM。万达继工程总包交钥匙的模式后, 又推行了BIM设计总包管理模式。业主对BIM的认知度在不断提升, 在项目中他们把BIM作为项目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这两年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为了展示实力获取项目、精细化施工、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 在BIM方面投入非常大, 其深化设计内容已延伸到设计企业的范围, 并且施工模型精确度远超越设计企业的模型深度。有些业主对设计院CAD图纸, 甚至要求施工企业或咨询单位用BIM进行蓝图翻模和算量, 并将模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反馈设计人员, 使其处于被动修改角色。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未来几年BIM技术将成为设计企业参与项目设计的门槛, 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随着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单位的BIM能力及精度超越设计企业CAD出图深度, 不排除业主委托施工或咨询企业承担部分施工图设计工作, 设计院的服务边界将会缩小。这种变化是BIM技术革命带来的,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被淘汰。所以设计企业要有危机意识!

2 设计企业BIM运用中遇到常见问题

●由于对BIM运用观念没有转变, 大多数设计企业BIM推广运用仅停留在试点项目上, 中层领导和中年以上设计师对运用BIM技术阻力较大。

●缺乏既懂设计又熟练掌握BIM的复合型人材, 往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师不太熟悉BIM, 而熟悉BIM的年青设计师设计经验欠缺;

●BIM软件不完善且运用也不如CAD熟练, 三维模型转至二维施工图增加较多额外工作量, 造成设计效率降低, 尤其对用惯CAD的设计师反应更明显;

●因没有相应的BIM出图标准, 有些出图表达不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在设计周期内设计、建模、出图质量与进度难以兼顾;

……

3 针对上述问题BIM运用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BIM设计不是一个专业、一个部门甚至也不是用一种软件就能完成的。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 领导挂帅全员参与稳步推进, 充分营造全员运用BIM氛围, 建立一个与BIM业务相适应企业管理、设计流程和协同设计平台。通过华森公司大量BIM工程实践, 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BIM运用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1) BIM运用很重要一点就是各专业必须坚持以模型为基础开展三维协同设计。在BIM协同设计平台上, 各专业设计人员以模型为提资条件, 将各自建好的模型在合模过程中及时开展协同设计, 审核人也提前介入并参与协同设计和定案工作。可视化三维协同设计, 比传统CAD多次提资效率大大提高, 保证了各专业的出手设计质量。根据若干同类型项目实例对比:BIM协同设计与CAD出图相比错、漏、碰、缺引起的设计变更减少4至6倍。

(2) 强调BIM事先策划, 根据经验在开展工作前, 须确定合理的专业间及专业内协同方式及建模标准。否则, 将会对后期出图产生很多不可预见的额外工作, 甚至造成大量返工修改影响工期, 这显然是要避免的。

(3) 从传统业务来看, 住宅有大量的工作量是重复的。通过BIM单元模型的复用, 可以使建模工作量降低, 设计效率大幅提高。对高层住宅项目要研究分析平、立面寻找规律, 并按户型或幢型单元、运用组和链接的概念来绘制, 可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 在立面不确定情况下, 也可将立面和平面拆开分别建模……

(4) 为解决周期、设计、建模之间的矛盾, 可尝试“设计师+建模师”生产组合方式 (相当于过去设计师配描图员) , 这种方式在BIM平台上不一定需要那么多设计师, 可用不同层级的人员参与BIM设计。设计师关注设计并发掘BIM价值, 建模师关注高效建模和应用, 通过互补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5) 针对机电专业BIM管线综合可采取“机电一体化”创新模式, 即有经验的设计师提供管线综合草图或CAD图, 机电专业不分工种由年轻设计师统一进行三维管线建模, 这样做既解决了各工种人员忙闲不均、不能及时同步的问题, 又提高了一批年青设计人员跨专业间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对BIM机电专业三维管线综合施工图表达也可借鉴施工企业的做法即:“彩色平面管线+关键剖面+局部三维图”。对于体型复杂建筑及大样图, 可在平面表达基础上增加三维轴测图便于施工单位理解设计意图。

(6) 在BIM实践中要不断建立完善族库和单元标准化设计, 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随着BIM项目做的越多, 新族库就会越来越多, 关键是要专人及时归纳、提升整理, 不断积累形成企业BIM知识库, 这对于未来BIM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工作。

(7) 加强软件开发商和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针对BIM运用出现的难题, 通过二次开发或使用一些实用小插件, 可以解决类似三维模型转二维施工图表达出现的效率不高问题。

4 理性看待BIM运用及其价值

要正确认识BIM技术运用, 正如一篇文章所说:“不论怎么说BIM都是一个工具, 它无法代替设计师。BIM不等于建模也不仅仅是一个换软件的事, 建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BIM以后最大的挑战, 就是怎样活用模型”。设计企业作为BIM的源头, 将BIM设计模型中相关信息在施工、运维产业链中传递, 并把这些模型信息增值同时创造新的需求, 利用互联网、云平台, 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从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上一篇:学生团体下一篇:建筑教学改革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