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整体战略范文

2024-09-05

企业整体战略范文(精选11篇)

企业整体战略 第1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整体战略,发展

当前, 采用天然气进行发电尚有不少阻碍, 但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 故而对天然气一类的洁净能源发电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天然气使用量逐年递增, 其开发及管道运输成本却在逐年下降, 国家也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来倡导开发使用天然气。故此, 可以说天然气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在天然气和电力这两个产业领域内, 天然气发电地位特殊, 因而, 对采用天然气发电实施战略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电企业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定, 不能超出企业实际, 超出企业全体员工的承受能力, 最终导致无法完成;当然也不能低于现实, 挤压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而是要在边际效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首先在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空间范围内, 对企业经营战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精准界定, 经营战略的选择对企业发展方向、风险控制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 保护环境资源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为此, 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的节能减排目标, 发电企业也将依照会议要求, 把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工作立足点, 加大调整力度, 改变原有落后经营模式, 采用更为得力的措施助力技术革新, 大力发掘企业内部潜在力量, 抓紧实现资源节约、节能环保等约束性发展目标。

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问题是如何不断扩大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 而市场份额的扩张, 首先是由企业产品的市场发展方向的选择方向是否正确决定的, 其次还要看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以天然气发电为例, 天然气发电燃烧热效率高, 燃料清洁, 不含硫化物, 氮氧化物的排放微乎其微, 最大限度切合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另外, 天然气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具有运行灵活、启停迅速的技术优势,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 对电网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均十分有利。但是, 如果天然气发电企业依照调峰的方式运作, 则对可靠稳定的气源要求苛刻, 燃气供应要适应发电企业每日供电调峰和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波动性需求, 即是说其需要更为灵活的供气方式。一般来说, 供气方只依照合同约定供气, 并不能根据电厂的波动性调整需求来供气。电网调峰通常有着极强的时段性, 导致了天然气发电厂时而供气充沛却不能发电, 时而断气时却需要发电。除此之外, 天然气的成本, 尤其是进口LNG成本很高, 故而天然气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价中难以与燃煤发电企业相抗衡。

二、发电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设计

1. 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决策与管理、研究与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是企业并驾齐驱的创新管理体系。拥有一个高决策层统一研究创新规划、开发计划, 重点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开发课题及有关经费计算等, 进行高瞻远瞩十分必要, 发电企业必须成立一个由决策层、决策咨询层和管理执行层构筑的高层智囊团。

单单依靠企业制定目标是不行的, 实施计划和路径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实施计划也是建立在行业状况和企业技术优势基础之上的, 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有序的战略管理体系, 推进企业战略的有序进行。战略管理一旦开始筹建, 企业就应当使其制度化, 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始终如一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此项机制在制度化过程中可分两步操作进行。首先建立流程, 然后建立制度。战略管理机制的制度化在战略管理步入正轨后开始建立。

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各生产要素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市场面临多种替代资源的竞争, 因此, 天然气发电厂想要增加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就必须通过有效的价格管制来降低天然气的价格。在政府对天然气实施税收政策调整期价格是, 最好是用分类定价的方式。因为一般情况下, 天然气发电厂属于大规模使用项目, 特别是LNG项目, 对气源、气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他们还需确保城市供气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 如此便应当享有低于商业以及民用的燃气价格。目前, 对于天然气电厂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价是应当由国家调控并施以相应的政策来保障的:一方面, 需制定有利于天然气发展的环保政策, 比如, 规定天然气发电的电价应该计入环保成本, 以此体现其环保效益;第二方面,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电峰谷电价, 或是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网上竞价制度, 发挥出天然气发电的最大优势, 增强其行业竞争力。

3. 要恰当处理企业内部各种的关系

应科学地界定优质服务的概念, 处理好优质服务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用电紧张和优质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在技术革新与改造技术之间做出选择, 充分发挥设备潜能, 强化节能增效的革新力度;

增进企业部门之间的默契, 使得企业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对于日益紧张的天然气资源和不断上涨的发电需求, 企业要寻求新的技术, 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产能转变的新时代下,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技术革新。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创造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更新、经营的创新, 以适应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将为企业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创造全新的思维空间, 围绕这一目标, 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贯彻到企业文化中, 被员工所吸收, 并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员工具有共同的企业价值认知、富有团结精神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着眼于未来, 需保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一致。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创新提炼, 逐步渗透, 让员工在内心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高度认同, 从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使企业文化成为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内推力。

参考文献

[1]王莉, 庄建远, 檀建超.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供气调峰设施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 2005, (6) :32-36.

中式快餐整体的经营战略构架 第2篇

1996年初,中国餐饮业的大舞台上演了一部精彩之作—“红高梁”挑战“麦当劳”。中国快餐业的序曲已经奏响,但它的主旋律能否更为恢宏、壮丽,成为经典之作,则取决于是否走规范的快餐连锁经营之路。笔者作为“红高梁快餐”持续发展的策划者和经营顾问,有必要与全体红高梁同事、社会同行业同仁以及关心“红高梁”发展事业的人们一道来探讨“红高梁”乃至中国快餐业发展中必须认清的若干问题。正本清源方能准确地对中式快餐加以定位,从而策划、设计出整体的经营战略构架。

l。连锁经营与拿来主义

通常我们提到连锁店,很容易就想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沃尔一马特百货或7一ELEVEN便利店,殊不知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分类,目前连锁经营的各类连锁店已达十九大类,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零售业和大量的服务业。连锁经营已发展成一种十分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而至今中国的民族企业尚未有一家达到成熟、系统、规模和规范的连锁经营层次。究其原因,中国企业在连锁经营这一点上,过多地强调加人中国特色的东西,其实,照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并不困难和复杂,拿来先用就行。一俟连锁经营的系统构架起来之后,再修改充实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这样,起码可以使企业运行机制先连锁起来,先期就具有一个可操作性,再在发展中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提高。

中式快餐的定位问题。现在流行一种提法,叫作“振兴民族快餐”。所谓“民族快餐”本身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概念。民族餐饮传统的实质在于慢而不是快。“快餐”是百分之百的舶来品。既然如此,我们在引进“快餐”这一慨念时,最重要的引进“快餐”的实质——即“快餐”的高度工业化生产和运营的机制。现行的西式快餐的生产和运营机制的全套引进将使民族企业,特别是民族餐饮业节省大量的投资成本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这个前提概念明晰之后,企业定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服务加盟店,责任重于泰山。

快餐连锁经营,通俗地讲,起码销售两类产品,其一是销售快餐本身,其二是销售特许加盟经营权。对于连锁企业总部与各加盟店的关系,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大多存在一种误区,即,总部往往过份强调对各加盟店的监督与管理。杀鸡取卵的加盟经营思想将是导致整个连锁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红高梁”及其同类企业,更应该靠服务、靠初期扶持和让利来吸引加盟经营者,使之自觉地接受与服从总部统一的营销战略与内部管理标准,从而共享规模经济带来的竞争优势与超额利润。

总部始终牢记的加盟经营理念是:对加盟者靠的是吸引而不是监管;配送中心对所有加盟店配送的物料均应以盈利为零为基本原则;对所有供应商以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

具体操作中,总部必须向各加盟店提供以下各种服务和无形资产使用权,内容包括:

全套经营管理模式(包括“十统一”标准);红高梁品牌使用权;CIS手册;红高梁管理手册;市场分析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教育、培训;规范连锁经营要求的其他一切服务等等。

3“快”是快餐的生命

快餐的生命在于快,快的服务与快的生产过程。

麦当劳向顾客承诺:15秒内顾客能吃到食品,肯德基向顾客承诺,生产的炸鸡在一个半小时内未售出,必须作废品扔掉。作为国人寄予厚望的“红高梁”快餐,必须作出类似的承诺。红高梁必须作出承诺,哪怕承诺的时间一开始长一些,但也毕竟是一种承诺。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快速、合理的物料供应机制和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必须采用高度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而不是所谓适度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高度工业化生产方式这一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应该明确一点,所谓适度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结果,凡是能高度工业化生产的,必须实施高度工业化生产方式,暂时不能高度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姑且“适度”之,不能本末倒置。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采用将是“红高梁”快餐的必然。近期应尽快设计和配置出符合烩面生产的间断流水线,将烩面生产的全过程所有工序分解与合并,进行高度的工序同期化。流水线同期化系数应在0.85-1.15之间,流水线的节拍或节奏必须达到15秒以内,这是承诺时间的坚强保证。远期,应设计出连续流水线,工序完全同期化,流水线节拍应达到10秒钟以内并研制开发全套专用设备和工具。

同时,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工作必须系统和科学。必须在一年半之内制定出符合“三化”要求的主导产品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没有符合“三化”要求的产品,任何快餐连锁必将走向失败。

4.网点布局原则

红高梁必须走规范连锁经营之路,连锁必须做到各店布局能形成一有机的整体,规模扩张手段以直营与加盟经营相结合。要应用运筹学和图论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网点布局的战略规划,使得整个连锁体系符合系统动力学和耗散结构的要求。初期的策划应达到以下要求:

选点原则:拟在国内选择8个左右尚未整体涉足的城市群(或大型、特大型城市)建立网点,每一城市群建立10个左右连锁店,设立中央厨房一座,配送中心一座。半径以不超过100公里为宜,其目的是为便捷地配送物料。如京津唐地区、苏锡常地区、郑汴洛地区等。选点布局的城市(或城市群)应满足:城市总人口60万(其中流动人口不低于10万/日);人均年家庭外饮食消费不低于150元的城市;面食消费占主食消费不低于50%的地区(主要是北方地区或移民城市)。

连锁店选址原则:人口密度不小于80O0人/平方公里,或人流量不低于2万人/天的临街道路;或车流量不小于5000辆/日的公路旁;或营业额不低于50万元/日的大商场,或观光者不低于8000人/日的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或日成交量不低于40万元/日的集贸市场内;或其他理想的地方。

每一城市群(或具有10个左右网点的地区)设置一级分公司负责协调、管理该区域的投资,采购,建设及装修、生产、经营、资金筹措、宣传广告、集中配送和对网点的培训及服

务工作。

5.从帕金森定理到科学化管理

英国社会学家帕金森指出,一个机构庞大之后必然导致目标异化、机构膨胀、官僚化、没事找事干和互惠五种结果。这一推断未免失之偏颇,但亦不无道理。红高梁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形成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预防帕金森现象,预防大企业病的产生。

首先应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组织架构应重新设计,采用超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矩阵式结构主要是指要形成一个网络配送架构。产品制造各环节按事业部制运转以提高效率。

其次,组织架构中必须科学地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突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三种功能。各层次围绕不同的目标高效率运转。三个中心功能不能混淆以致运转失灵或低效。

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整体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管理会计、企业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得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一、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业绩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它与传统管理会计有明显差异。

1、研究对象不同

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各种指标的纵向比较;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

2、主体及目标不同

传统所提供的信息只对促进企业进行近期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作用,注重的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和短期利益最优。战略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将传统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3、信息范围不同

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财务信息,很少涉足其他种类的信息,因而它是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战略管理会计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

4、应用的方法不同

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仅限于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如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控制、业绩评价及考核方法等。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应用方法是多元化的。从而可以综合研究、全面分析,做出正确的战略性决策。

正如管理会计是对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变革。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必然性分析

1、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目前正处于产业重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顺应历史的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成为企业管理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这方面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管理,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取得卓越的竞争优势。

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行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其投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行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企业有权适时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并贯彻执行。这是战略管理会计实行的必要前提。

三、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1、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技术的进步,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可以轻松自如地搜集和交流经济信息,准确及时地掌握外部市场情况。目前,我国企业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强大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使得以往令人望而却步的许多管理会计模型和方法运用成为轻而易举之事,而且也使许多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和其他非会计信息构成了一个资源共享、多元实时的信息系统。

2、具备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人文和管理条件

管理会计在我国虽未得到广泛应用,但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宣传、教育和零星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企业多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公平竞争,形成了丰富的市场参与经验,造就了较深厚的竞争性企业文化。

3、部分企业已开始战略管理会计实践且效果明显

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应用。在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时采用了财务和非财务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总经营利润分解为销售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经营利润、利润率、定员、百元利润工资提成率、差错率、经营品种等指标,下达到各利润责任单位,分别与企业各项总指标相衔接,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完成责任指标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有效实施的制约因素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对企业的作用也不甚明显,这使战略管理会计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然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本身还不太完善

众所周知,我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至今已有近30年。通过这一阶段对理论知识的引进、介绍、普及,大部分会计人员已掌握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因此,在企业中传统的管理会计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

2、内部管理模式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求不大

企业环境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

3、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或手段的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这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学识、才干,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管理者在决策时的价值取向。纵观我国部分企业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究其原因,除了决策者管理知识低下和违反科学的决策程序外,最大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或社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不相一致。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

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中高级会计人才相对缺乏,而具备战略管理会计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紧缺。

企业整体战略 第4篇

一、财务战略与整体战略的关系

企业财务战略, 是指企业基于财务管理的基础上, 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 对企业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

整体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 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财务战略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财务战略需要根据企业战略中的发展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 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同时, 企业战略需要依靠财务战略来配合各个职能部门, 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讲求资金运用的效率化, 促进企业的成长, 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施工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的确定及变革

以A集团公司为例。A集团公司决定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实施产业提升战略, 构筑起以建筑业为核心、以延伸业为利润中心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体系, 推动集团公司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发展服务商转型;并推进建筑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建筑工业化发展。

(一) 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成承包发展

集团公司将积极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成承包发展。因为工程总承包模式工期可控、质量可控、成本预算可控, 同样也有利于我们建筑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工程总承包 (E P C) 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 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 (竣工验收) 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作为一种建设方式, 它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轻业主负担;作为一种发展战略, 它要求建筑企业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能力。

(二) 推进建筑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建筑工业化发展

目前, 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以现场施工的传统生产模式为主, 劳动生产率低, 而且资源消耗成本相当高, 每年建筑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是全社会总能耗的51.3%。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 达到建筑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 相比传统建筑模式可以做到“四节一环保” (节地20%、节材20%、节能70%、节水80%、安全环保) 。建筑工业化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 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 上海、广东、北京、深圳、湖南等地和国内一些有远见的建筑企业已经迈出了步伐,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这项工作, A集团公司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形成了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 正积极借助西南交通大学的智力支持, 走产学研的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 共同推进实施。

三、施工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作用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应用研究

A集团公司做出了企业战略层面的策略和指导思想, 在企业转型发展并推进整体战略的过程中, 离不开财务战略的转型与助力。一方面, 必须通过资金筹集策略的实施, 为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保障整体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 通过人才、管控手段、管控思路的转型, 提高财务系统的适应性, 构建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管控新模式。

(1) 在A集团公司高速增长初期, 实行高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具体做法是:通过广泛的银企合作, 在高速扩张的前三年, 每年新增融资授信额100亿元以上, 同时, 在传统借款融资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直接债务融资的比例, 合理安排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债等债券的发行, 为集团公司的高速发展解决了运营资金不足的困境, 为A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高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融资主体方面,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均开展对外融资业务, 在融资过程中, 以集团公司融资为主, 子公司融资为辅。集团融资约占70%, 子公司融资约占30%;在融资对象方面, 采取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结合, 目前, 集团公司除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合作外, 还与浦发、招商、华夏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 目前, 集团层面合作的银行近20家, 每年的新增授信额度都在100亿元以上;在融资产品的选择方面, 以灵活地匹配项目期限为主, 长短期相结合, 并且直接债务融资与银行借款相结合, 目前除银行借款外, 还累计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发行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短期融资、超短期融资券等债券产品近100亿元。

(2) 在A集团公司高速转中速发展的过程, 实行产融结合策略, 推进产业并购, 借力金融资本服务, 实现集团公司产业提升战略。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融合的道路, 是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 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进行结合与互动, 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应, 通过双方或多方的渗透及互补, 实现组合的优化性、高效性和双向选择性。集团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 借助于施工项目的现金流, 加大银企合作力度, 为并购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资金, 通过并购, 形成了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商贸物流、建筑机械制造与销售等多元化实体, 保证了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而只有把集团公司的产业做实做强, 发挥自身的产业资本优势, 才能更好地借力金融资本服务, 实现集团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3) 在A集团公司增速进一步回落至平稳增长的过程中, 调整财务战略方向, 搭建稳健的财务融资平台, 实现从高速扩张型向稳健发展型的财务战略过渡。资金流入流出的相对均衡是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集团公司从高速发展转入平稳发展的过程中, 持续将快速扩张型的财务战略向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转型, 力争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 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本资金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特别是提高和盘活存量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 将融资结构的调整作为向稳健型财务战略转型的基本抓手, 且继续在全资子公司中上划60%的税后利润, 作为集团总部投资项目 (总部基地等) 的重要资金来源, 力争进一步降低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继续搭建稳健的财务融资平台, 全面推行稳健发展型的财务战略。近年来, 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资金链条收紧、新开工面积下降的多重压力下, 多年来维持建筑业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力已经缺失, 建筑业将告别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期, 进入平稳增长期。由此可见, 调整财务战略方向, 实现从高速扩张型向稳健发展型的财务战略过渡, 搭建稳健的财务融资平台是集团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4) 通过财务转型, 提高财务系统的适应性, 构建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管控新模式。

一是人才转型。随着A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 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已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必须大力引进既专长于管理决策又精于财务管控的财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 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尤其是要以信息化手段作为基础和抓手, 进一步打造“橄榄型”结构的财务团队, 实现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基础财务三类财务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和培养。

二是管控手段的转型。传统的财务管控手段在A集团高速发展的过程越来越显滞后和粗放, 必须以信息化为手段, 推进财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提升财务工作的管控能力, 实现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决策管理工作的事前介入、动态监测、有效分析。A集团公司的做法是, 在现在资金管理平台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推进各子公司的财务集中核算系统建设, 同时, 在集团层面将财务状况分析、资金情况分析、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等进行整合梳理, 逐渐形成资金流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监控、绩效评价一体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不断提高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水平面, 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能力。

三是管控思路的转型。即从集权管理到集中管控与分权管控相结合的财务管控思路的转型。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扩张、产业的转型, 集团型的财务管控必然面临集权、分权的考虑, 在哪些方面实行集中管控、在哪些方面实行分权管理, 以及如何实行分权管理, 都是财务战略在实施中必须提前谋划的事情。A集团公司作为管理中心、利润中心、培训中心、投融资中心, 在财务管控方面, 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 集团公司还以财务总监委派作为集中控制、分权管理的推动力, 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资产、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 规范所属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财会内部控制机制, 有效防范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 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在财务转型中践行价值创造的理念。追求可持续增值, 是企业整体战略持续追求的目标。财务团队作为施工企业经济决策和管理活动的核心团队,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需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 不断调整拓宽企业会计工作的范畴, 把价值创造拓宽进入财务管理领域, 并在财务转型中践行价值创造的理念, 通过企业财务会计分层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和提升, 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 更好地参与到投融资决策、战略并购、税务筹划等财务增值业务中业, 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从价值的管理跨越到价值的创造活动上来, 更好地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提供增值服务和智力保障。

四、结论

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子系统, 在企业推进整体战略的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A企业集团通过发挥和调整资金筹集策略, 有效保障了集团发展的资金需求, 并通过财务转型, 提高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 进而提升企业的协同效应, 改进并提升企业的财务优势, 在整体战略的实施中形成合力, 构筑起A集团公司以建筑业为核心、以延伸业为利润中心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体系, 进而保持并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企业在新常态下谋求持续发展。企业战略作为企业未来愿景的综合表述, 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 通过制定并实施企业的整体战略, 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 提高企业的预见性、主动性, 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子系统, 在企业推进整体战略的过程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不断提高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 进而提升企业的协同效应, 有助于改进并提升企业的财务优势, 进而保持并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试从财务战略的实施给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展开论述, 提供财务战略在建筑企业集团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案例支撑。

企业整体战略 第5篇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欧派,科宝,韩丽,皮阿诺等知名品牌以及其它一些二线品牌纷纷将品牌触角延伸到衣柜甚至更大的整体家装业务时,金牌厨柜依然不为所动,似乎会永远高举专注厨柜的大旗,将厨柜玩到底。

刚刚过去的20橱柜行业有一个命题:橱柜与衣柜固然都属于定制家居范畴,但是做橱柜也做衣柜就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吗?相同的设备与生产流程,类似的终端运营策略,橱柜企业上马衣柜岂不是产品线更长了,利润更丰厚了吗?连欧派,韩丽,皮阿诺都玩衣柜了,而且到目前玩得还不错,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不做橱柜。

厨企做衣柜就真的会一帆风顺吗?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更新,终端会越来越凸显品牌的专业化,市场竞争加剧也是必然的趋势,此时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更多的业务板块上,难道对企业就一点风险也没有吗?对于任何一家立志“百年经营”,打造“世界品牌”的企业而言,品牌延伸都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你何曾见过世界上那些老资格的橱柜品牌做过衣柜业务的呢?

对此金牌厨柜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温建怀与潘孝贞曾经这样表达:管理的本质就是取舍,金牌厨柜在品类上的管理选择“舍”,源于金牌相信中国橱柜市场今后一段时间业务的增长做够支撑企业的扩张,更因为金牌厨柜的运营哲学就是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金牌厨柜固守橱柜主业并非墨守成规而是要紧紧的围绕“卫厨”领域,做强做大厨居产业。舍去的是眼前的“利”,赢得的却是“未来的厨居蓝海”。

混合渠道扩张打造客服体系

过去的几年里更多的橱柜品牌选择了连锁加盟的渠道扩张模式,跑马圈地,招商会战,好生热闹,金牌厨柜却一如以往的低调:在一片火红的加盟声中,“舍近求远”,选择成本更高,投资回报率却不高的直营扩张模式,在全国设立了十三家全资分支运营机构管理着60多家全资展厅,形成了“中心直营,辐射加盟”的混合渠道扩张模式,让金牌赢得行业“直营专家”的名誉,也成为建材家居界啧啧称奇的一个独特的营销现象,

曾几何时连锁加盟营销模式备受推崇,但是过去的年,比亚迪经销商退网事件的继续发酵,俏江南加盟店被爆卫生事件等都引发了消费者对连锁加盟品牌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一本《你学不会的海底捞》,又引起了营销人对直营模式的深思:以客户服务为品牌塑造策略的定制家居行业,直营模式真的没有发展空间了吗?连锁加盟模式一定是橱柜渠道扩张的最佳选择吗?

2011年越来越多的大牌明星如周迅开始代言定制家居,当这种以品牌塑造为目的之营销手段被橱柜企业们野蛮的放大用之为招商武器时,与终端业绩息息相关的包括售后服务、客户接待、客户投诉的反应、客户满意度、对待客户的态度、与客户交流的方式、客户咨询等更容易被忽视为形式,由此引发的跑单,山寨现象频发。而回过头来看金牌这种“直营+加盟”的混合渠道扩张模式带来的好处开始显现并被更多的品牌所羡慕:一种稳健的可持续的增长!

“直营试验田”是很多厨企的营销梦想:把在直营市场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导入到加盟单元,促使加盟渠道的扩张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完成品牌的渠道霸主地位。金牌的几十家直营展厅布局大江南北重点市场,所承载的何止是人才培养,品牌辐射功能,更重要的当是终端推广模式与客服模式的总结推广。

而近年来整体家居的终端变化之快,相信每一位建材家居经销商都能感同身受:卖场的疯狂扩张,带给传统加盟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以连锁卖场为平台的直营推广模式在加盟单元的完全复制似乎越来越难,而直营模式的人才培养也差强人意。解读如金牌这样相对比较成熟的直营模式的价值也必须放到更高的层面:直营管理体系的执行力才更容易打造出对定制家居产业终端业绩影响至关重要的客服体系。

其实无论走直营扩张还是加盟招商,模式本身无关乎优劣,关键是扩张过程中企业有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管理流程与体系,并不断完善复制这种体系。金牌厨柜的混合扩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正是金牌两位创始人的“舍得之道”使得他们一边气定神闲的看别人招商扩张快速膨胀,一边可以静下心来做别人不愿做的“麻烦事”,去不断完善各类体系,而这才是金牌厨柜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大筹码之一。(徐永/终端精细化运营研究专家,《整体家居终端业绩提升之道》作者)

全域整体战战略投送的地位作用 第6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投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战保障行动,而是同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等因素一样,成为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和硬性标准。全域整体战略投送能力是军队机动能力、支援保障能力和国家动员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应付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兼有作战和保障双重属性,不仅是核心军事能力的体现,更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标志

适应大规模联合作战需要,必须具备持续不断的全域整体战略投送能力。要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先声夺人,军事力量必须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战争发生,运输力量必须提供不间断的将参战人员、物资装备快速投送到位,才能为大规模联合作战做好充分准备;另外,信息化条件下的大规模联合作战多种作战样式转换频繁,间隔时间不定,作战,保障对象、保障内容及保障重点极易发生变化,一旦中断或延误,将使连续作战行动出现中断,甚至影响到整个战役的结局。因此,全域整体战略投送能力,将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

全域整体战略投送能力,以柔性方式灵活展示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体现出后勤全面建设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全域整体战略投送作用越发明了,如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动用730 多架战略运输机,一周之内将美国第82 、101空降师等主力部队输送到海湾地区,整个战争期间,仅空运人员一项,就达到了50万人次,占全部作战力量的99%。着眼快速机动展开,多兵种、大机群、高强度作战等作战物资持续保障、应急保卫,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等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空中远程战略投送力量,才能形成一定规模、要素齐全、功能配套、指挥高效的投送力系,才能确保后勤保障力的整体跃升。

二、战时联接前方和后方的重要纽带

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是确保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要求,有效运用投送手段,快速机动兵力,对于形成有利的战略战役态势,夺取战争胜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战争形态从冷兵器、热兵器向机械化、信息化演变,战略投送在战时联接前方和后方的重要纽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后动员大型船舶70多艘和运输机1100多架,向战区投送兵力约28万人,装备物资约300万吨,直升机70。多架,坦克装甲车1500余辆,形成了压倒性的战场优势,为其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创造了条件现代战争实践表明,战略投送是快速扼控战略通道和完成战略部署的重要手段,是迅速达成战略企图和目的的重要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三、实现后勤保障有力的重要支撑

战略投送是推进现代战略后勤建设发展的有效举措。军队后勤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后勤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前沿存在向战略投送转变。组织部队整建制远程机动综合立体投送,是军队后勤适应这种转变,综合运用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将作战兵力快速投送到任务区域,将保障资源实时配送到指定位置,逐步实现保障领域由地面向空中、由平面向立体、由国内向域外拓展延伸,实现部队由“屯兵驻防”型向“兵力投送”型转变的有效举措。战略投送是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支撑。对军队而言,应立足“全国部署全疆到达、全域反应”的作战特点,充分发挥铁水陆空多维立体联合运输优势,有效整合军地各类运输保障资源,尽快形成一定规模、要素齐全、功能配套、指挥高效的投送力量体系,提高综合输送、基地保障、空地衔接、组织指挥、快速动员和防断保通等能力,切实满足部队“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要。

在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安全形势,大力提高全域整体战略投送能力,才能真正增强战略机动能力,优化力量结构,把转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代化战略后勤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投送能力,尽快形成一定规模、要素齐全、功能配套、指挥高效的投送力量体系。努力提高综合输送、墓地保障、空地衔接、组织指挥、快速动员和“防断保通”等能力,实现各种作战力量和保障要素的有效聚合,充分发挥军交运输的核心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万里,郑义. 部队远程投送交通保障问题研究.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8

[2]梁小安,刘少红. 对空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的理性思考.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6

[3]冯海兵. 对部队远程快速投送的几点启示. 陆军船艇学报,2013(3)

企业整体战略 第7篇

当前, 整个制造业已经进入到“微利-亏损时代”, 并且有色金属 (铜及铜合金) 压延产业领域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竞争阶段 (2012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净利润已经下降到-1.27%) , 而作为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在行业内激烈竞争的局面和外部压力 (替代品、供应方和潜在竞争者三方联手的压力) 下, 寻求新的转型升级突破口已经是势在必行。

公司立足于避开大资本和大竞争对手相互争夺的“主战场”, 以“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 来寻找“微利-亏损”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式。

1.“微创新”是中国特色的一个词, 这个词是中国人 (确切的说是李开复) 发明的。本文对此不予以探讨它原来的含义, 只是对“微创新”的关键思想加以运用, 并且“微创新”也是对产业实践的一个很好地总结, 首先, 微创新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从小处着眼研究用户需求心理, 第二个关键是快速出击, 不断试错, 以“微冲突”的解决来寻找微创新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出路。

2.“整体竞争”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中所阐述的“差异化竞争方式”、“低成本竞争方式”、“快速反应竞争方式”, 由于在当前产业化恶性竞争的“微利-亏损”时代, 并且当今时代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已经形成快速-扁平化生产方式的主流, 因此, 必须在“低成本和快速反应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即整体竞争方式。

以“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 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突破。

二、立足价值分析和价值创新推动“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实施

在当前“微利-亏损”的产业背景下, 过度拥挤的恶性竞争的行业布局迫使公司必须重新审视公司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

一种方式是与竞争者实施全面的品质、包装、价格、品牌竞争, 但是同质化的倾向使得最终只有价格竞争。

公司需要全面转移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 采用“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策略”为客户实现附加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基础上的价值创新:

1.鉴于本行业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 前向一体化的价值链扩张的办法已经为大资本所垄断, 即使寻求进入矿产资源或者是电解铜冶炼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壁垒, 作为中小企业的公司当前不宜于进行前向一体化的价值链扩张。

2.后向一体化的过程也需要进行产品选择和市场的再认识, 并且会对资源和公司造成冲击, 此项战略备选项在公司的选择中至少不是最优选择。

3.通过“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策略”以及品牌化战略, 稳定现有产品 (“瘦狗”产品和“金牛”产品的既有市场) 市场占有率, 为“长尾客户”提供技术标准服务、为中小客户提供价值增值服务、为大客户提供质量保障服务, 通过不同需求对应的不同服务来实现满足对客户材料解决方案的长期需求和价值创新。

4.通过“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 进一步来实现公司“明星产品” (“明星产品”———从铜板带类延展类产品的拓展提高型产品, 主要是集中在纯紫铜产品的扩展性和技术延伸产品, 包括高质量的高导宽幅变压器带产品 (主要用于核电站、地铁、高铁、等特种行业使用) 、引线框架材料用铜板带 (主要用于高端集成电路以及各种电器产品中) 、无氧铜 (主要用于高端装备中使用的真空电器元件、直升机以及核设施中的关键元器件等) ) 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该类产品从整个行业来讲, 刚刚进入技术成熟期, 正在全面推广, 对于公司来讲, 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 已经形成部分实际产能和客户群体, 盈利能力正在形成, 处于产品产业化的“明星产品”的起步阶段。

通过“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策略的实施, 对于“明星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包装、储运和售后服务, 应当实现在每个环节由基层作业者发起的各类低成本、差异化、快速反应的追求品质和品牌的效应的各类活动, 实现价值创新, 从而实现明星产品向各种特种材料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的挺进和拓展。

5.通过“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和品牌化战略, 加速实现“幼童产品” (“幼童产品”———特种合金材料, 主要应用于) 的研发进度, 推进由中试生产向大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加速“蓝海战略” (进入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领域) 的步伐, 为“特种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领域的客户创造价值。

“微创新的整体竞争”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研发以及试制和生产过程中, 由单纯生产向“生产-革新-研发”的过渡和结合, 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快速实现产品研发成果的专利化保护, 并且可以建立起“产品发明—技术实用新型—现场改造革新—二次实用新型—新的产品发明”的链条式专利保护过程, 使得专利保护具有实际的生产促进作用和现实的创新指导作用。

对于“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的体制的关键核心是两个步骤:

一是“微创新”示范和激励的过程, 初期, 应针对所有现场的工作革新改造予以全面评估并定期公示奖励;然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挖掘, 进入查新审查阶段, 进而列入专利申请的范畴, 专利申请得到批准后, 再次根据是否发明和实用新型进行有区别的二次奖励, 并向基层奖励倾斜;二是形成个别突破之后, 应逐步反馈到基层, 并在基层中的技术人员中辅导“从技改到专利”的过程, 真正实现“品质改善—现场改进—专利申请—知识固化—产权保护—有效激励—品质再改善”的良性循环;

总之, 以“微创新的整体竞争”促进快速反应、低成本研发的产品差异化, 通过基层差异化和高层“蓝海战略”决策实施的结合, 推进“幼童产品”由中试生产向大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加速“蓝海战略” (进入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领域) 的落实, 全力为“特种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的应用领域的客户创造价值。

6.价值创新的总结。公司应打破传统的“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的价值链扩张”的模式, 致力于通过“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策略”以及全面品牌化策略的方式, 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创新。

———通过差异化服务满足“瘦狗产品”和“金牛产品”的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应特别注意开发“长尾客户”的需求, 为各类各户提供质量保障服务、技术标准服务和材料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 实现差异化的价值创新;

———对于“明星产品”, 注重在每个环节由基层作业者发起的各类低成本、差异化、快速反应的追求品质和品牌的效应的各类活动, 实现价值创新, 从而实现“明星产品”向各种特种材料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的挺进和拓展;

———通过分步骤推进式的“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方式应用到产品研发过程, 促进快速反应、低成本研发的产品差异化, 通过基层差异化和高层“蓝海战略”决策实施的结合, 推进“幼童产品”由中试生产向大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加速“蓝海战略” (进入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领域) 的落实, 全力为“特种高端制造产业用材料”应用领域的客户创造价值。

三、建立高效管理制度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

1.管理制度必须服务于战略。公司在战略转型期的困惑是新建企业所不可能遇到的, 要一方面兼顾原有运作模式 (产品、渠道以及制度) 的持续性运作, 另一方面要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并寻找与之配套的新模式。

制度必须服务于战略。但是如何在转型期间进行合理过渡, 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系统梳理管理制度与新的形势下的法律法规 (劳动、安全、环保等) 的适应性, 对内部制度进行一次全面地清理, 在经过外聘的专业律师审核后, 报请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 使内部管理制度具备合法的资格;之后对全员职工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 使制度的执行拥有广泛的基础和共识, 并且成为合法的管理工具;

(2) 基层的管理制度要与考核紧密相连, 无论实施全员质量管理、设备保养管理、安全管理, 都要和基层班组建设的实际工作和责任考核紧密挂钩, 夯实基层管理的基础也是班组基层的各项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基层真正实现“责权利挂钩”, 并不是简单的“一包到底”, 或者是单一指标考核, 忽视管理工作的综合因素, 往往是基层管理工作的致命弱点, 往往导致拼设备、拼人力。基层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安全、质量、环保”三项指标一票否决基础上的, 产量、设备维护保养、班组建设、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作为奖励项目指标也应列入考核项目, 可以有效的激发员工内部稳定性和团队意识;

(3) 应强化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责任意识。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应当明确提出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和连带责任问题, 也就是管理人员对于本职工作辖区或所属范围内的“人财物”的第一管理责任, 明确“下属犯错误, 直属领导承担连带管理责任”。对这问题的认识, 必须予以宣传和明确;

(4) 对于战略目标的实施, 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 特别是部分新的战略目标可能已经超越原有管理制度的运作模式, 需要“特事特办”的事情, 就要对制度适当灵活处理或聘请专业人士予以评估。例如, 在资本运作层面的许多问题, 会有产业实业资本运作中完全没有碰到的大量问题, 相关的制度保障是个新的课题。应当聘请专业的律师、会计师与投资顾问 (或券商) 给与评估。

(5) 总之, 与战略目标相适合的管理制度应当是合法的、有共识基础的, 并且是综合促进管理提升的, 明确管理者责任的, 并能够动员和嫁接外部力量。

2.制度应当鼓励“微创新”。 (1) 对于“新鲜错误”的保护问题。由于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 许多新的知识和技巧层出不穷, 引进的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增加, 对于基层员工和骨干 (甚至是管理人员在从事许多创新性工作时) , 在明确不违反重大安全管理原则的前提下, 应当给与一定的宽容, 应当允许人“犯一次错误”, 但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第二次。

企业至少可以理解到对于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 企业管理者要有不断学习和“学错”的能力, 要保护犯“新鲜”错误的员工, 并要总结和学习, 但要对同类错误发生两次以上的给予追踪和处罚, 通过对于“微冲突”的管理来达到“微创新”的不断实现, 进而实现在错误中学习的“暗知识”转化为“明知识”和转化为企业的真正的财富。例如可以修改公司的部分管理规定, 对于第一次犯错误和发现新的问题的员工, 不予以处罚 (或从轻处罚) , 但是他本人不予以报告或者是不积极配合原因分析的应予以加重处罚, 并对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进行严肃处理。

(2) 由于中国国内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经历过如何进行“研发-创新-专利申请-产权保护-品质提升-再创新”的实际管理操作, 在企业内部进行“微创新”必须要有制度保证才能延续, 初期的摸索和少数人的参与可以提供运作的模式, 但是对于基层的“微创新”方面的参与一定要有正面的激励和引导, 制度化的定期运作和培训以及激励制度的落实和示范效应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初期, 甚至应当对于那些“看似十分简单的创新”都要进行适当激励和肯定。

(3) 总之, 管理制度要营造“微创新”的氛围, 从小处着手落实奖励激励制度。

四、结束语

“微创新的整体竞争战略”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结合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才能够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6

[2][美]麦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6

[3][韩]W.钱.金, [美]勒妮, 莫博涅, 吉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1

[4]沈伟家.企业战略与管理—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讲义, 2011.11

[5]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3版) , 华夏出版社, 2003

企业整体战略 第8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整体素质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水平, 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胡锦涛同志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十分重视, 要求明确。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学习, 正确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 增强分析复杂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有重视战略研究的传统, 但是把“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这还是第一次。这意味党中央把“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思维的新认识、新定位。对此, 需要作系统的思考和研究。

一、明确战略与战略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不断演化、各种要素交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战略这个十分古老而年轻的概念, 总是引起高度重视, 并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战略这一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古到今, 战略概念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战略仅仅是个军事概念。这一阶段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第二阶段, 在战略继续作为军事概念的同时, 它又具有政治概念的涵义。政治战略又称为政略, 它还包括革命战略在内。第三个阶段, 在战略继续作为军事概念和政治概念的同时, 它又被运用在经济领域, 出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第四个阶段, 在战略概念继续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领域的同时, 又运用于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继而又提出了覆盖领域相当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之, 从以上对战略概念的考察可以知道, 战略经过不同时期的延伸、拓展, 战略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果说战略问题是关系到全局或整体的主要力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用方向和如何使用的问题, 那么战略就是许多行动的总的指导规划。它包括为达到广泛目标而确定的资源投入重点, 确定领导活动基本的长期目标, 以及决定领导活动方向和实现这些目标、目的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战略决定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正确的战略可使集体成员形成共识, 并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所以, 作为一个领导者, 必须首先研究和制定战略。

所谓战略思维,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 战略思维的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其一是思维主体的知识空间, 其二是思维主体的思维方式, 其三是思维主体的战略价值观。从这个层面上界定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战略思维实际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认识基点。是领导者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 标志着从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领导者议大事、谋大局的深入思考, 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是每个领导者必须选择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

战略思维的主要特征: (1) 全局性; (2) 开放性; (3) 系统性; (4) 历史性; (5) 概括性; (6) 关键性; (7) 多元性; (8) 竞争性; (9) 灵活性; (10) 实践性。

二、培养领导者战略思想能力的重要性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是指能够对待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事件进行谋划的能力。它包括战略洞察与战略判断能力、战略分析与战略综合能力、战略预见与战略创新的能力、战略统筹与战略判别的能力。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既表现为理论思维能力, 更突出地表现在具有善于从实际出发, 不断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

首先, 随着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领导者的活动空间大大拓展了, 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了。这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也对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舞台和实践条件。然而, 我国目前干部队伍的总体现状, 还远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 开发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领导战略活动过程, 是领导战略的制定过程, 而领导战略的制定过程, 对于领导者而言, 首先是战略思维能力的运用过程。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如何, 既决定战略思维水平的高低, 也决定领导战略的成败。党中央“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历史性课题, 也是两大考验, 即:一是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 能否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拒腐防变;能否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要求;能否保证党的战略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党和国家充满活力, 取信于民, 长治久安。二是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能否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多样化的情况下,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善于协调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能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善于驾驭市场, 预防和化解金融等方面的危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两个考验涉及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涉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因而是重大战略问题。不论是认识这一问题, 还是解决这一问题, 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进行战略思维”。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基本要求。

其次, 增强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世所罕见, 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各种力量博弈更加复杂,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 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前进中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国际国内形势的关联性、复杂性、多变性, 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和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 始终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应对复杂局面, 以宽广的眼光把握时代大势,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直面严峻挑战, 以敏锐的战略思维抢抓发展机遇, 从而确保在复杂形势面前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

再者,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面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 领导干部必须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不断地把党的学习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在激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面前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成为凝聚全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考验的中流砥柱,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前进。

三、如何培养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依赖于理论思维、有关科学知识学习, 又依赖于战略活动实践, 思维方式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 一个人开拓的学习领域越宽广, 掌握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知识越渊博, 理解的程度越深刻, 其视野就越开阔、越高远, 其战略思维能力也就越强。

1. 掌握理论, 善于从理性高度把握规律。

战略思维是理论思维的高级形式,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学好理论, 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这是培养战略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思维的深度, 决定战略思维的高度。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学习理论。首先, 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努力确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战略思维。同时要研究人类思想发源史, 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主心骨, 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才能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 才能不纠缠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从容应对重大问题, 牢牢掌握好领导工作的主动权。其次, 战略思维是建立在大胆的实践创新与科学理论指导有机结合基础上的理性思维。学习理论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 制定和实施正确战略的过程, 总是与理论成熟的过程相伴随的。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党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重大转折关头, 总是把结合实践加强学习理论摆在重要地位。

2. 崇尚实践, 善于以求实精神开拓创新。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 也是提高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可靠基础。战略思维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素质, 它不可能是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培养出来, 而必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最终还要靠崇尚实践, 勇于实践, 善于实践。第一, 实践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动力。领导干部对战略思维能力的需要, 只有身处复杂的领导工作实践中才有切身的体会。恩格斯在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于担负领导责任的干部来说, 最迫切的实践需要是对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战略指导和领导, 战略思维能力恰恰是完成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并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特殊能力。有了这种能力, 领导干部就能在复杂的领导工作中“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否则, 就会对各种矛盾剪不断, 理还乱, 按下葫芦浮起瓢, 处于被动的局面。第二, 实践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 只有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才能形成并提高。古人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 领导者只有深入实践, 只有把自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 才能感知、集中、升华人民大众的意愿, 形成领导者的意志。才能坚持战略思维。事实证明, 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者都是在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战略理论与战略实践的。第三, 实践结果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不是为了独善其身, 孤芳自赏, 而是为了解决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领导工作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的, 特定的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相对具体的。战略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和提高之大小, 必须以具体领导工作的实践成效之好坏作为检验标准。而为了取得好的实践效果, 又必须善于以求实的精神开拓进取。

3. 培养和增强领导者的战略意识。

战略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战略问题的反映, 是一种自学的心理活动, 是领导思维能力系统中的“软件”, 对战略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调控”作用。在领导战略活动中, 领导者的战略意识的强弱, 直接决定领导者的战略敏感性和战略自觉性的高低。对于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的领导者而言, 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 会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趋向性”、战略敏感性和战略自觉性, 久而久之, 则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战略思维定势”。

领导者应具有的战略意识: (1) 危机意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激烈, 整个社会生活的节奏比以往加快了许多倍, 机会稍纵即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一有迟缓, 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和竞争中的失败者。所以, 作为领导者都不能安于现状, 而要有可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意识, 也要有可能已经败给竞争对手的危机意识。有危机感才能有分秒必争的紧迫感, 才能加快步伐, 讲求效率, 争取主动, 开拓新局面。 (2) 超前意识。因为能够经常预见到现实生活的前景, 所以叫做超前意识。但它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幻想, 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处于萌芽状态的未来前景, 所以这种预见的认识基础仍然是现实的物质世界。要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指导, 就必须具有这种超前意识, 即所谓“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所以, 超前意识是领导者必备的重要战略意识之一。 (3) 全局意识。全局意识就是一种整体观念。它要求人们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上来考虑, 或者说, 要善于从全局出发来观察和处理局部问题。这样做才可以避免就事论事, 尤其是可以避免出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进行战略指导要有全局意识, 这是由战略的基本属性决定的, 因为战略就是总揽全局的。 (4) 竞争意识。现今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国界, 也早已超越了经济领域, 世界上已经难以找到一个完全封闭的王国。实践证明, 封闭就必然落后, 开放就可以使人学习先进, 引进竞争, 扩大信息, 促进本身的迅速发展。所以, 开放的意识是竞争所必须的, 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意识。

4.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拓宽战略思维空间。

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在一定的理论和观念指导下把握思维对象的角度、程序和方法。面对同一个思维对象, 由于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结果就不一样。因而对战略问题的思考,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不断拓宽战略思维空间。

5. 更新知识结构, 拓宽思维视野。

适应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任何思维都是以既有知识为背景, 通过分析思考而获得新知的过程。知识结构不同, 思维成果也就不一样。知识面过于狭窄, 或者知识过于陈旧, 是不能胜任宏观问题和长远问题的思考的。因此, 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知识结构的合理调整。

企业整体战略 第9篇

(一) 不变的是商业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市场需求, 是产品, 是服务。电子商务的本质依然是这样。无论是在线下, 还是在线上, 拥有了好产品, 好服务, 就会有顾客光顾。

(二) 变化的是平台场景。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 电子商务不仅仅拘泥于PC端, 也不只是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小, 便于携带。未来发展场景会有想象不到的变化。

(三) 变易的是思想与商业模式。所谓的变易, 就是基于本质不变, 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新的发展平台下所产生出来的创新工具, 新的产品, 以及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演变的新的创造。变易的是思想和商业模式。

二、O2O战略的4个环节

首先, 了解O2O商业模式的商业基础与要素:对于农业经济, 是以土地为基础, 以劳动力为核心;对于工业经济, 是以机器为基础, 以自动化为核心;对于传统经济, 是以产品为基础, 以品牌力为核心。对于O2O商业模式, 第一, 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O2O的核心, 就是要将线下、线上这两条线打通, 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单一的电子商务彻底的商务电子化, 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完全电子化, 创造更大的利润。第二, 将所有的电子商务真正与移动客户端相连, 与手机打通。

那所有O2O战略的四个环节的问题就出来了:一是结果, 未来的电子商务要发展成什么样的规模。二是大局, 就像下象棋, 首先看清形势, 敌我双方的利弊, 纵观大局。三是帮助, 帮其他企业做商务电子化, 帮人就是帮己。四是方针, 采取什么样的方针, 方法, 进一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三、O2O核心解决的5个商业问题

(一) 店铺的流量在走低, 有店铺, 无流量。进店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 人们逛街去商业街, 多数都是看电影, 吃饭。逛街背后的商机不是太明显。

(二) 会员系统与会员互动。在天猫、淘宝的会员系统中, 有着几亿的会员资料数据, 这些消费者的数据中囊括了会员的喜好, 尺码等等各种数据, 是传统商业无法比拟的。这就是电子商务会员系统的价值。

(三) 需要现场逛街才能购物。商业场景是在定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是O2O的核心所在。

(四) 解决断色断码。在线下的商场中, 30%的成交流失, 就是因为断色断码。O2O整套的解决方案就是为这个问题准备的。

(五) SNS分享。以前, 只有在有经验的导购员推荐下, 才能知道顾客对购物的满意程度。而O2O是让顾客在移动平台上即时互动, 随时分享心得体验。

四、电子商务的O2O模式解决方案

(一) O2O模式的“四通”。“四通”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O2O核心基础工作的四个环节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四个环节无法打通, O2O商业模式是无法进行下去的。第一通:将营销环节, 市场上各种大小品牌打通, 市场上商品价格体系打通。第二通:顾客支付方式打通, 尤其在移动客户端方面。将支付环节细化, 精简化, 后台的软硬件设施到位。第三通:会员机制一定要完善, 会员的利益落实到位, 会员的数据及个人资料保密, 做到严丝合缝。第四通:大家要合作, 要和各个商户联合, 将产品电子化, 快递物流方面加速, 服务做到一流。只要这四个“通”, 做到相辅相成, 环环相扣, O2O模式的“四通”才能发挥不可估量的能量。O2O模式的基础工作靠的就是“四通”。

(二) O2O核心业务的“八达”。打通“四通”, 在会员数据优化与后台支付系统完善的基础之上, O2O商业模式才能解决传统商业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客户真正享受到购物带来的快乐。第一, 在线下无法买到商品, 可以上客户端一键搜索, 并完成订单, 快递物流直接从库房根据订单提货, 并送到客户手中。第二, 在线下买到商品, 直接上客户端进行支付, 一键付款后完成交易。第三, 客户直接上客户端浏览查看商品, 搜索附近的线下商店, 进店完成交易。第四, 会员特权, 将会员优惠政策在线上、线下完成统一, 线上线下通用优惠政策, 使得两线良性发展。第五, 快递物流方面, 扫二维码进行仓库打包, 并上车完成运货。第六, 合理进行套餐的搭配, 将套餐推荐给客户, 多种搭配自由选择。第七, 售后服务到位, 客户端的完成订单, 卖出的产品, 可以到线下的商铺进行售后服务。第八:将线下和线上的各种品牌完全融合, 线上线下进行统一。

五、电子商务平台的O2O策略

(一) 对于O2O, 通道很重要, 不同应用场景的针对性商业逻辑更重要。线上的这种PC客户端的使用, 让消费者的消费渠道更加直接, 完全改写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方式。在如此简单的消费模式下, 却隐藏着各种玄机。商家所做的, 真正为消费者搭建的消费平台, 却是相当复杂, 各种细节都要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商家要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二) O2O的商业闭环, 需要梳理商业链条、打通商业通道、整合商业价值、平衡商业利益。O2O商业模式开始以后, 由于其特殊的商业模式, 需要梳理新的商业链条, 打通新的商业通道, 全面整合商业价值, 从而平衡整个商业链条所带来的利益。对于这些改革, O2O必须要求各个商家打破常规, 合理分配员工收入提成, 改造店面, 改革管理层, 进而调整新的管理模式等等。

(三) O2O最有价值的是创新的商业价值与客户体验, 而不仅是解决现在的问题。O2O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解决了资源整合, 商家品牌对电子商务的新思路, 打通新的商业链条, 并将线下线上完全融合。但O2O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创新,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进而让客户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购物体验, 从而完全改革传统的商业模式。

(四) 电子商务正在回归其经营价值———商务电子化。电子商务不是东西在线上卖还是线下卖那么简单,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帮助商家解决问题。越是老旧的东西, 就越有其改革的价值, 越有利用的价值。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价值就在于此。商务电子化势在必行。

(五) O2O不仅仅是解决线上线下的问题, 而是所有的场景都基于移动商务的SOLOMO。O2O不但要解决两条线的融合问题, 而且要在客户和商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将客户与商家紧密连在一起, 达到客户想什么, 商家就能猜到, 客户需要什么, 商家就立马送到这种紧密程度。客户所消费的各种渠道, 都需要O2O重新整合。这就是移动商务的重要性。

在这个依靠互联网、大数据运转而盈利的全球化大背景下, O2O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零距离为客户全方位服务, 就必须要依据互联网, 以此为基础, 以此为平台, 并将O2O的核心发挥到极致, 从而为客户带来新的购物体验, 这才是O2O整体的战略规划。

六、结语

O2O不是简单的一种商业模式, 而是要所有的商家一起思考, 思考一种新的商业环境, 商业模式, 商业渠道, 让客户体会新的购物娱乐体验。商家需要做的很多, 要互帮互助, 团结一致, 共同整合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运营模式, 克服各种难题, 整合各种资源, 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卢益清, 李忱.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研究[J].企业经济, 2013, 11

[2]孙志伟.大数据时代物流行业的O2O应对策略[J].物流科技, 2014, 9

企业整体战略 第10篇

互联网渗透下,我国报业市场正处于一个体制与机制均发生剧烈变革的转型期,报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报业发展遇到瓶颈。不少传统报业为谋求长远发展,通过整体上市实现多元化战略转型。整体上市作为新兴的金融创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学者们多是从侧面视角研究整体上市的重要性。Kian-Tek Lee (2011)等从多元化战略的角度分析,发现整体上市对公司产业升级和价值提升起着重大作用;巴西的Antonio Gledson de Carvalho(2010)也认为整体上市能提升公司的价值。在多元化与公司价值问题上,学者对于多元化经营效果莫衷一是。Stulz(1990);Maksimovic and Phillips(2001,2002)提出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观点。企业多元化能有效缓解融资问题,提高资源整合程度,拓展企业规模, 分散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李善民(2006)等认为多元化与绩效负相关,业绩与企业的管理能力、政府关联度和公司资源互补程度有关。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企业过度投资、信息不对称、跨行业补贴、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引发财务风险等。金晓斌(2002)等还认为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的价值没有关系,上市公司经营本身是中性,既不会造成溢价也不会造成折价。学者从不同分析角度和理论基础得出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迥异结论。而对于整体上市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 整体上市能提高企业绩效。李旭(2010年)得出整体上市确实能带来股价溢价收益,但不能改善公司盈利能力的结论;王晶华 (2012)发现整体上市当年,公司综合业绩显著上升;而研究报业整体上市与绩效关系的学者较少,刘友芝, 朱江波 (2011)认为,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影响我国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两大表面显著性财务因素,但它的深层次源于我国报业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资产利用效率低以及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的显著性经济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是单一研究整体上市的公司绩效或传媒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把传媒企业多元化战略与整体上市的公司绩效联系起来。鉴于目前针对传统报业企业转型方面的研究甚少,尤其是报业企业整体上市与公司价值提升方面。因此,本文在传统报业实现多元化战略转型背景下,对广州日报整体上市案例进行研究,探究报业企业整体上市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二、并购过程与动机

(一)案例过程2012年6月19日,粤传媒定向发行新增3.42亿股股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这意味着两年之久广州日报与粤传媒的债务重组结束。此前,粤传媒业绩不断下滑,母公司广州日报注入优良资产以提升子公司价值。粤传媒此次以11.21元/股的价格向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发行3.42亿股购买旗下广报经营100%股权、大洋传媒100%股权及新媒体公司100%股权。广州日报社将旗下广告业务、 发行业务、新媒体等优良资产全部注入粤传媒,基本做到除采编业务之外的整体上市。交易完成后,粤传媒的广告业务收入比例将超过原主业印刷业务,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主动力。

(二)整体上市动机广州日报业整体上市的动机为: (1)减少关联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剥离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进行上市,阉割企业产业链的上市手法催生了大量关联交易,企业财务数据失真。 而监管部门对分拆上市部分的业务独立性要求很高,大大降低了媒体上市公司的行业投资吸引力,掣肘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宏观层面的外部经营环境下,整体上市能更直接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Williamson (1975)认为整体上市公司可以克服外部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 当公司与潜在投资者之间出现严重的非对称信息, 多元化企业成为一种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经济组织形式。整体上市将集团母公司与分公司间的业务关联交易绝大部分转换成上市公司的内部资源配置,以降低交易费用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2) 实现多元化战略,获取协同效应。Rich Gordon(2003)归纳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媒体采访技能融合。同时企业进行跨行业资助、掠夺性定价和互惠性购销;通过向收益潜力更大的市场进行拓展来提高 获利能力 和组合互 补性技能 以获取协 同效应 (Datta,1991)。整体上市后的广州日报将在手机报、网站、 数据库等经营模式上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定价,提供增值服务,通过新媒体传播形式开拓新市场,增加利润。而不同经营模式的组合互补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媒体企业发展的方向。

三、整体上市的经济后果

(一)整体上市公告的市场反应利用事件分析法衡量广州日报借壳上市后的市场反应程度。采用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公告的发布日作为参考标度日进行考核,通过检测到超额收益率来考察整体上市后短期的财富效应。再通过计算借壳上市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事件日期:事件日期定义为,广州日报借壳上市粤传媒公告的发布日2012年6月19日。(2) 确定事件窗口与估计期:选取事件日期前后的30天作为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30, 30),为确定股票在没有公告公布发生情况下本来的收益率,如图1所示,选取时间窗口前12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期, 计算实际收益率,其中T2为事件日期。(3) 计算实际收益率:以每天的收盘价计算出整体上市行为宣布前后某段时间内粤传媒的实际股票收益率Rit: 选用市场模型计算预期收益率,采用深证成指作为市场指数计算市场收益率Rmt, 将粤传媒的日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深证成指日收益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粤传媒日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回归方程为:Rit=-0. 0014+0.8209Rmt。其中Rit为日正常收益率(预期)。(4)计算超额收益率:计算日超额收益率ARt,即窗口期内个股的日常实际收益率Rt与日常预期收益率之差ERt:ARt=Rt-ERt;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即单只股票在窗口期内从第一个交易日至第t个交易日的日超额收益率之和:(3)检验CARt与0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CARt>0,并且检验结果显著,表明股东的财富有所增加;如果CARt<0,并且检验结果显著,表明股东的财富有所减少;当CARt与0的差异不显著是,则可以认为股东的财富在并购中没有变化。根据ARt和CARt的计算方法,计算样本公司窗口期每天的AR和CAR值,数据趋势图如图2。

通过计算样本公司窗口期每天的AR和CAR值,可知样本公司在时间窗口内(t=(-30,+30))的日超额收益率与累计收益率的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超额收益率在事件日之前(2012/5/7-2012/6/18)围绕着临界值上下波动,在事件日 (2012/6/19)时激增至0.063,在事件日之后(2012/6/20-2012/ 8/1)又恢复到临界值上下波动。说明广州日报整体上市的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对企业整体上市的公告信息的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激烈,但是反应时间十分短暂。图2是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对市场收益累积效果波动趋势图。公告前5天开始显著上升,尤其在公告当天急剧上升,可能因为债务重组信息已经泄露,市场对此提前了解和反应,刺激投资者投资欲望,有助于掌握内幕信息的投资者提前进行交易。在公告日后的2天,CAR急剧下降,说明市场提前对借壳上市信息做出过度反应。公告日后,投资者对公司重新分析判断,股价趋于较公告日前大幅度波动,预期收益CAR整体高于事件日前,但不显著且没有逐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市后, CARt<0,股东的财富并没有增加。说明投资者对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并不看好。

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1) 报纸行业颓势显现,前景甚忧。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报业媒体颓势显现。 报纸行业以广告经营为主,发行印刷为辅。但2012年数据显示,报业广告的增速不容乐观。许多报业公司旗下的广告公司的净利润都出现负增长。根据CTR的数据,2013年1季度, 各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回落,其中报纸同比下滑比例为6.3%, 相比较2012年同期13%的广告增幅出现显著下降,报纸也是众多媒体中同比表现最差的媒介。而且报业广告上半年以7.3%的速度下滑,且直到目前也未出现回暖迹象。总体来说,报业前景甚忧,让投资者看不到财富增值的希望。(2)新媒体兴起冲击,竞争加大。从表面上看,引发2012年报业广告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经济进入减速期,但从深层次研究就可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以网络、微博、电子阅读等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代替在全面加速导致报业行业的老化加速。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不断改变。从2011、2012年广州日报年报比较,无论从广告业务还是印刷业务来看,广州日报的客户都在不断地减少。新媒体的出现 ÃÄÅ人们的阅读方式从“纸质化阅读”到“无纸化阅读”逐渐改变。新媒体的进入使本来份额不大的市场竞争加剧,广州日报在全国报纸行业综合排行第一,但是传统的报业行业很难与新媒体竞争。新媒体的兴起使投资者把目光更多地转移到IT行业的上市公司。(3)转型战略起步,青黄不接。广州日报整体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单一传统报业转变为 “以媒为本,多元多赢”的多元化战略。但是目前公司的新媒体业务以大洋网和求职网为主的经营状况不理想,重组前还出现巨额的亏损。虽然企业承诺重组后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的外部合作,但是近期业绩较差。另外,在2012年11月份,公司投资设立广州广报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规模进行扩张、并购等行为。公司大规模的投资导致资金减少, 负债增加。此时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后面临的青黄不接的局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财务绩效事件分析法研究发现,购前后的并没有多大差异,而且波动非常大。但是整体上市的成效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判断粤传媒的未来发展情况,推断整体上市行为是否为广州日报带来正效应。

(1)盈利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2012年粤传媒的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08,780万元,比2011年的140,620万元增长了190%,其原因是资产注入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大幅度增加,其中营业收入是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的5.6倍, 净利润是2010年的16.54倍,是2011年的25.13倍。盈利状况分析见表2,净资产收益率2012年7.66%,比2010年增加6.12%,比2011年增加6.74%。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说明了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后获利水平大幅度提升,所注入资产为优质资产。同时,2012年总资产报酬率为38.32%,同比提高25.29个百分点,反映了并购后粤传媒资产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另外,营业利润率2012年为14.69%,同比增长9.97%,主要原因为整体上市后产业结构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其营业利润大大提高。由于2011年广州日报筹划整体上市,粤传媒发生了重大的资产收购、出售企业合并事项,加之纸张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公司印刷业务利润有所下降;公司积极开拓的户外广告业务没有达到预期经营效果等因素使其盈利能力下降。但是广州日报整体上市成功后,粤传媒的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广州日报为粤传媒注入优质资产,为产业调整打下坚实基础。

(2)成长能力。从表3看出,2012年粤传媒实现了27,568万元的净利润,比2011年增长24倍,说明公司的成长状况非常好。2010-2012年粤传媒的营业收入有波动,2010年在商业印刷业务增长的带动下,公司现有业务主营收入取得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2011年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纸张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公司印刷业务利润有所下降;公司积极开拓的户外广告业务没有达到预期经营效果;受整体楼面翻新维护工程的影响,新闻报业培训中心经营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利润总额下降。2012年利润增长率不断上升,净利润是呈现上升的良好趋势,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粤传媒的整体盈利大幅度增加。虽然资产注入已经实现,粤传媒未来几年的盈利有继续稳步上升的趋势。资产重组后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大洋传媒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新媒体有限公司从广州日报集团剥离而注入到粤传媒。

资产注入前后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情况如表4。可以发现,资产注入前,印刷业是粤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接着是广告业,但这两项业务在市场上有衰退现象,使粤传媒收入在缩减。重组后粤传媒主营业务将增加广告发行、报纸发行、新媒体经营。其中主营收入构成中广告发布收入占2/3, 报纸发行收入占30%。广告业务收入比重变化较大,广州日报经营成为粤传媒盈利的主要来源。新媒体和广告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是广州日报的优质资产,未来判断粤传媒的利润增长将是很大的。

(3)营运能力。从表5、表6可以知道,公司整体上市后虽然其股价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净资产收益率明显提高。 净资产收益率由2010年的1.39%下降到2011年的0.91%,在2012年增长到7.96%,同比增幅为774.73%,说明其资产运作能力有所改善,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说明其资产盈利能力显著的提高。还可以看出,粤传媒2012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比2010-2011年都显著提高。存货周转率高,表明粤传媒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转为现金、应收账款等速度快,存货变现能力强。。粤传媒在整体上市后期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升,同比分别仅增加了11.96%和2.88%,说明并购后并公司的管理效率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通过对广州日报整体上市实现多元化战略转型,通过并购公告市场反应和公司业绩进行研究发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整体上市对市场绩效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整体上市公告前后股价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传媒企业受到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和新媒体冲击,股价在市场表现一般,投资者并不看好企业发展前景。但企业整体业绩与往年相比显著提高,说明优质资产的注入、资源整合、多元化战略调整能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企业发展潜力大。整体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广州日报面对白热化的竞争和新媒体冲击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确实有效地改善了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融资模式,提高公司现金流周转率和利用率以实现多元化战略的转变。传统传媒企业还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因此不管是看好的企业还是不看好的企业,投资者要理性看待整体上市,不要盲目追风。尽管在选择案例时充分考虑案例的代表性,但是单个案例难以代表报业行业其他企业。未来随着实践丰富,可对其他上市报业公司比较研究,从长远角度来说,整体上市能否为企业带来积极影响还有待观察。

(二)建议根据上述结论,建议如下:(1)稳定广告业务发展,推出创新产品。广州日报应充分利用上市融资平台,稳定主业的发展。广告业务推出更具创新性产品,更好满足客户营销需求,以保持主业发展优势。开发潜力行业的广告业务,采取灵活市场策略,最大程度获得市场份额和广告增量。同时提高广告经营研发能力,完善新产品,优化定价,成本控制机制,提升利润率。借助丰富客户资源和新融资渠道,开拓全媒体广告发展渠道,使传统与新兴媒体广告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竞争力。(2)扩大印刷业务,多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应在现有基础上对报纸印刷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利用两个印刷分公司市场和运作优势,进一步释放产能,挖掘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坚持“发行为先”的经营战略同时也要“渠道为王”,通过多渠道地提升盈利能力。主动与二维码、手机报、手机网站作为近年兴起的新媒体逐渐融合,创新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跨媒体的互动,可提升阅读者的兴趣、理解和注意效率,同时提升了报业的盈利能力。(3)巩固新媒体竞争优势,拓宽新媒体产业链。“全媒体”下构建整体综合运营能力,可借助原有门户网站优势资源,与影视传媒实现合作整合,实现传统报业向“数字化”的成功转变。弥补门户网站新闻供应缺陷,摆脱产业链低端的瓶颈。利用粤传媒平台,进行媒体之间平台的整合, 可围绕趋于内容、资讯服务、用户基础及营销资源方面的优势,依托网络平台打造生活资讯服务门户,开展数据信息服务和数字出版等新媒体业务。

摘要:传媒企业借助整体上市谋求多元化战略转型,但其战略措施是否能提升企业价值值得怀疑。以广州日报集团整体上市为例,其动机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价值、实施多元化战略。研究发现,报业集团整体上市对市场绩效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但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短期内市场对其并不看好,但优质资产的注入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建议,新媒体冲击下,稳定广告业务发展,扩大印刷产业规模,整合新媒体产业链,打造新媒体竞争优势才是提升传统报业价值的根本出路。

企业整体战略 第11篇

一、“多读多写多背”的解构

在语文教学中, 类似“多读多写多背”的提法不少, 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 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 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 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面对语文教学之难, 大伙儿都说, 小学语文其实没什么难的, 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 以至于有人无端地把“多读多写多背”奉为圭臬。此一“多”字无异于用“暗胡同”绑架了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什么时候才有望摆脱暗中摸索、误打误撞、沉滞迂缓的命运啊?!

用时髦的话说, 要学好语文, 就要让学生多多进行语文实践, 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在特定的语境下, 此话不无道理, 但我们更关切的是其意图何在?道理何在?何谓多、何谓少?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知道“多读多写多背”的效果?“多读多写多背”到底能解决语文学习的什么问题?

1.“多读多写多背”的意图

就意图而言, “多读多写多背”, 实际上强调了语文可以无师自通。此意图当然是不错的。岂止是语文, 如果其他任何学科都有无师自通的窍门, 我们都愿意无条件接受。

2.“多读多写多背”之利

就道理而言, 首先, “多读多写多背”的确切中了语文教学的流弊, 有助于改善语文课堂过于依赖教师讲读为主的做法。“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创造机会, 让学生去直面文本、直接与文本语言打交道、直接体察运用语言;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尽可能多的听、说、读、写训练, 去历练学生的语言技能, 以期学生能熟练掌握。其次, 它指明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自发性和自律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自发性和自律性的语文学习, 帮助学生去巩固、扩展和运用课堂学习的成果。第三, 它强调了不知不觉积累语言的重要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序积累科学正确而非伪善错误、精粹而非垃圾、优秀而非劣质、高尚而非低俗、深刻而非浮泛、旷达而非猥琐的语言经验。第四, 它还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多读多写多背”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影响。

3.“多读多写多背”之弊

“多”之弊。“多读多写多背”, 显然只是指明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尽可能多的好处, 未能言明“多”之弊。何谓多、何谓少, 读什么、写什么、背什么, 如何读、如何写、如何背、如何综合利用等问题均没有答案, 这都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而需要教师苦心琢磨教导的。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 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的确无处不在。鉴于愈演愈烈的应试魔咒和日益沉重的学业负担, 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 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 反而会造成学生信息超载的焦虑。

“自发”之弊。“多读多写多背”, 显然只是说明了学生自发学习和自律学习的重要性, 却淡化了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实际上, 这种说法只是陈腐的“学校取消论”和无知的“教师无用论”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死灰复燃, 是对学校价值和教师尊严的一种无端挑衅。

“盲目”之弊。“多读多写多背”, 指明了学生不知不觉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性, 但问题是不知不觉积累的语文经验, 如果没有教师的反馈点化, 是难以得到觉解和升华的。就功能而言, “多读多写多背”更不是万能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它可能有助于改善语文积累和语感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多读多写多背”所“习得”的语文积累, 如果不能被觉解、激活、提取, 它们也只能是沉默的语感而已, 无助于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显性、即效、自觉的目标, 即不能被“学得”。因此, 从功能与效率看, “多读多写多背”是一种低效而原始的选择。

“混沌”之弊。“多读多写多背”, 显然只是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而忽视了有序、分类、有梯度、可操作的语文学习需求。如果无条件地强调“多读多写多背”, 语文教学势必重新回到模模糊糊、混混沌沌、误打误撞的境地, 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可操作、明晰化的发展。这正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而他们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语文顽症, 以至于教师对语文教育规律是否存在竟产生了怀疑, 几至放弃了理性求索。

所谓“多读多写多背”的无序联想, 是一种极端典型的无关痛痒、不负责任却又很霸道的常识, 没有任何逻辑实证依据, 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实践检验。适度反复、喜闻乐见、关联有序、科学规范的语文训练则是治疗这种无端习见的良方。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

下面, 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多读多写多背”提法的有利因素, 力图避免其贪多、自发、盲目和混沌之弊, 尝试从语文教学战略和策略等方面予以探讨。基于人的语言能力发展本身的不平衡性和学校语文学习的客观需要,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中小学语文教学须以语言文字分类运用为主, 辅之以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分类有序和综合协调发展。

何谓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分类异步推进, 是与齐头并进战略对应的。它强调低、中、高各学段各有侧重, 如低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重点, 中段已阅读为重点, 高段以习作为重点, 分化难点, 集中力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便于教学, 避免打乱仗。综合整体发展是指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在适度发展读写能力的同时, 整个小学阶段始终强调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为重要任务, 与幼儿园、中学语文课程学习相衔接、相区隔, 不缺位, 不越位, 不错位。

我国大多数语文教科书是以阅读课程为中心分类组元的文选型教材。以阅读课程为中心文选型教材结杓本身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 有利于加强语文分类课程的内在联系。语文教科书的分类组元是指, 在教科书中, 识字写字课程、阅读课程、写作 (写话、习作) 课程、口语交际课程是相对独立的, 以分类学习为主, 综合训练殿后, 凸显了分类学习的便利性, 同时又以综合训练来巩固、运用、梳理分类学习的成果, 相互匹配, 相得益彰。下面, 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 笔者尝试对分类异步推进、综合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策略分析。

1. 识字写字渗透听、说, 读、写策略

听读识字、说写识字、阅读识字、写作识字, 听、说、读皆可识字写字。如识字写字中的字形分析、字义辨析、书空、书写讲评、写字作业的赏析等都是很难得的口语交际活动, 优秀教师都能自觉地加以运用, 以促进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2. 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二者的互动实际上一直存在于阅读教学之中, 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 就是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 以促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3. 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时、之中、之后的大量口头交流, 就是习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 以促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互动意在促进小学生的口头语感、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4. 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策略

习作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会, 就是习作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 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 以促进习作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习作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写作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5. 阅读与汉字写字互动策略

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存在着大量识字写字机遇, 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训练, 我们要自觉用好、用足、用活它, 以促进阅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与识字写字互动意在积累小学生的文字敏感能力、阅读体验体察能力、书面语感和语言理性的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

6. 读写结合策略

读中适当学写, 写中大力学读, 读写紧密互动。如习作教学中, 可以大量融合阅读训练, 搜集素材、整合素材要读, 审题要读, 构思的提纲可以反复研读, 草稿更要读, 写作之后的修改主要靠读, 作文讲评依然是以读为主。读写结合主要历练小学生的书面语感和语言理胜, 而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激活、相互巩固的。

7. 以读为主, 渗透听、说、写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读。学生 (读者) 读课文, 其他学生聆听, 听了之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也可说一谠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学生 (读者) 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 鼓励学生 (读者) 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说、写的阅读活动。

8. 以写为主, 渗透读、说、听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写。写之前, 学生 (写者) 可以读一读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 可以自主读, 也可以交流读 (写者转换成了读者) , 读过之后, 读者和听者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读者和听者换成了说者) 。然后写者可以把自己读过、听过和说过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鼓励学生 (写者) 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 以征求修改意见并修改。这便是涵盖了读、说、听的作文活动。

9. 以说为主, 渗透听、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说。先让学生 (说者) 围绕主题说一段话, 其他学生聆听。学生听后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 (说者) 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 并让学生 (说者)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学生 (说者) 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写, 鼓励学生 (说者) 把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这便是涵盖了听、写、读的说话活动。

1 0. 以听为主, 渗透说、写、读策略

其主要目的在听。先让其他学生围绕主题说一段话, 学生 (听者) 聆听。学生 (听者) 听后, 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也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 (听者) 与其他学生交流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与感受, 并让学生 (听者) 说一说自己的判断。学生 (听者) 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写一写, 鼓励其他学生把学生 (听者) 所写的在全班再读一读, 并让学生 (听者) 听过后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判断。这便是涵容了听、写、读的倾听活动。

1 1. 听、说、读、写互动生成策略

其主要目的是听说读写相互促进, 而不是相互排斥或抵消。根据语言活动的主体间性和自律性, 角色轮流活动中, 听者、说者、读者、写者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 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 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是相对存在并相互生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在书面语言活动与口头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活动与外部语言活动的互动中, 无需特别的安排, 听者、说者、读者、写者可以相互换位、自主生成。教师自觉运用语言活动的主体剐生和自律性, 围绕有关联的语文学习主题, 课堂教学和课外均可以顺利、便利开展听、说、读、写综合实践。实践表明, 所有优秀教师的课堂, 学习主题均是明确的, 而且学习效果均是综合的, 这样的课例俯拾皆是。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985平台重大招标顼目《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985ZB0403) 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启航”项目《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项目编号11QH0014)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问题串下一篇:实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