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2024-07-09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精选12篇)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1篇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中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误区, 这给我们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由于中学美术教育承担着向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美育的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美术工作者要具有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意识和教学实践。而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着的两种误区使得我们的美术教育处于一个循环的低水平重复过程中。误区之一是中学美术课堂一味以灌输以美术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课时安排;对于中学美术教师来说, 领着学生描绘一些实体或者在校园里看看后描绘一些校园景色之类, 再或者就是雕刻一些手工产品, 从而对付被大家普遍认为对高考并不重要的美术课堂。

误区之二是我们的美术教师把美术课当作纯美术欣赏课, 上课之前只是简单准备, 用几幅画, 或者一堆雕塑样品作为道具, 加之教师简单的粗糙介绍, 一节课就这么匆匆地上完了, 其余时间和学生聊天, 或者让学生自习。这样的美术教学在一些偏远的城镇、农村中学普遍存在, 大家视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而对于不少美术教师, 为了赚取更多的“外快”而在校外做起培训学生学美术的业务, 对于课堂则是蒙混过关。

二、体验式学习———中学美术教育的三种方法尝试

体验式教学在教育学概念中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 尊重生命、关怀生命, 拓展生命、提升生命, 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 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 但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 研究者们把注意集中在了对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 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 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教育学、外语教学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 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体验之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向学生接受各种画派以及各种雕塑作品, 在班级上可以分小组讨论, 然后推举小组发言人上讲台向大家讲解画派以及其他各种美术作品的种种渊源、特征等等, 并组织学生做好点评工作, 对于各组的作品及其回报给予分值体现, 最后评出最好的回报小组。此种教学方法一是要依靠所有学生的努力, 二是要借助网络以及多媒体, 以此把回报大会做到最好。在回报各种美术作品的同时, 要求学生注意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渊源, 以此给大家展示一个有着历史性、时代性的艺术大餐。

体验之二:中学美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以此培养学生一定的绘画技能。在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绘画技巧, 这里, 我们倡导让学生自己做主人, 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技法要求, 绘画出他们心中的各种画派形式, 以此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心理。对于个别学生特别钟情于漫画作品, 也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自由。同时, 教师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特殊才能。

体验之三: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到各种绘画流派的展示中, 比如让学生自己做模特, 为同学提高绘画的参考, 也可以组织学生用各种服饰走上舞台, 展现一个多元化、原生态的艺术舞台, 这无疑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形象补充。另外可以组织学生用颜色涂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装扮各种面孔, 戴各式各样的面具等等, 这些活动也是对于美术教育的一种改革和反思, 以此丰富我们的中学美术课堂, 也让学生们做了一次艺术的实践者和参与者。

中学美术的体验式教学, 就是为了实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学生在参与体验式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此丰富和深化我们的中学美术课堂,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感悟能力, 为做社会中的栋梁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彭再业.中学美术教育应以人为本[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2篇

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小学刘天华

崔峦老师在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其实不光是语文教学,其它学科也应如此,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势在必行的。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科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小学不受重视,研究工作也是走形式,致使学生也不爱学,教师的教学也是完成任务,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工作,平常讲得最多的是语、数、英学科,家长关心的也是这些学科的成绩。这与我们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这一教学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道德意识模糊,行为规范随意,面对这些现象,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结合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大家一起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一、合作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合作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不光是是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种表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交往这种实质的东西。比如在讲《有困难我不怕》(课程标准版小学四年级)这节课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时,学生相互讨论,认真思考,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打破原来在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体验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是离不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的,因为这一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戚戚相关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就是影像资料,多媒体演示,情境教学方法和走进生活等,比如在讲述小学四年级《怎样购物时》,我有意安排了学生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超市去亲自体验,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远离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各种实践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当然同学们回到教室,教师要适当引导,对发生的情节进行提炼,学生不光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内容他们自己取得了成功,让学生感到教材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高中生物“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探析 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生物教学情境创设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自主发展,既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中,体验式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从观察、思考、反思到实践的流程,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在体验中让认知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亲历性。亲历既包括亲身经历,也包括亲“心”经历。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因此,可以说,体验式学习是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体验式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跃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如何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2高中生物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2.1创设亲“心”经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1利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

通过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体验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从而能够了解科学概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了解科学概念如何受到当时流行的价值观概念和当时所具有的资源的影响。通过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思维体验学习,能促使学生体验科学的艰辛,增强其探索欲望和培养其创新意识。

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通过发动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课堂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的主要历程。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着5个思维探究体验来进行。

探究体验一:传统观念认为“土壤是建造植物体的原料”,直至1648年海尔蒙特提出了质疑:为何经过五年。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100克?请同学们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完成海尔蒙特的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完善吗,存在什么问题?

探究体验二:利用CAI模拟1771年普里斯特利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体验三:课外兴趣小组展示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天竺葵实验。思考:为何将绿色叶片暗处理几个小时?实验时为何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引导学生思考后再问:实验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体验四:利用CAI模拟恩格尔的水绵实验。提问:好氧细菌集中于叶绿体受光部位,说明什么?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探究体验五: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呢?请大家探讨鲁宾、卡门的实验。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科学技术方法,实验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整合其中。教师选择经典的科学史料进行加工,创设的情境中蕴涵的科学本质更为鲜明,更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特点,更有助于探究体验学习的展开和深入,进而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2.1.2从生活生产实际人手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

将生物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其知识的建构。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化教学还能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我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疑惑,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2.1.3利用视频、图片等媒体技术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

视听媒体较语言和文字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进化、生命起源的连续过程;看到动物的取食、洄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摄影才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过程:看到各种生物实验的连续操作过程。甚至可以用计算机语言程序实现模拟实验,这些都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2.2促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学习体验

2.2.1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并操作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生命科学现象或验证生命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学习方式。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问题情境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摄取量的多少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如何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呢?

课前准备

1)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调查。①哪些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含量相对较高?②其中的哪些材料更易于采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糖类的鉴定?

2)设计糖类鉴定的方案。

课堂实验

实验器具①材料准备:西瓜汁、梨汁、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②鉴定试剂:斐林试剂。

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动手实施实验方案,比较各个实验组的实验现象及实验效果。

实验成败分析

学生产生误区和问题:①为什么蔗糖没有显色反应?②梨汁中有显色反应说明其中存在还原糖,西瓜汁和淀粉溶液没有显色反应,也就不存在还原糖。③梨汁中的显色反应不明显。

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验原理得出结论:①斐林试剂鉴定的是可溶性还原糖,富含还原糖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的,蔗糖和淀粉不具备还原性。因此在该实验中不显色。②西瓜汁颜色深容易将反应中出现的颜色遮蔽。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较高而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梨的果实。③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要正确。

2.2.2组织调查访谈活动

实践出真知。适当组织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顿悟、去感受知识。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对城市湿地的环境污染做一次调查,并针对如何防治和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并指定组长。对组内分工,具体怎样开展活动,均由小组成员自定。要求做到人人有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2.2.3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的学生动脑、动口。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交往能力,又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模糊知识。教师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的目标。例如,在建立血糖调节物理模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4人一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知识,分工合作,利用色卡模拟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各小组展示并交流构建模型的结果和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小组操作活动可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中自主、合作学习,在讨论和探究中积极主动思考。

技校商务英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第4篇

关键词:技校,商务英语,体验式学习,情境教学,交流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参与和亲身体验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For the things we have to learn before we can do them, we learnby doing them. (在我们做事之前我们要学习, 我们通过做事来学习) 。美国学者戴维·科尔布 (David Kolb) 在关于体验式学习的论述中提出, 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 即具体体验—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贾维斯·皮特 (Jarvis Peter) 通过实验验证了Kolb的观点。这些研究都显示, 关于体验学习包括四个环节的观点, 是体验学习的核心。完整的体验学习应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情境体验、反思概括、实践应用等环节。关于体验学习环节的观点被各类课程的教学所采纳,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设计和开发终身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 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为以学生为主体有着有益的启示。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模式。

在传统的技校专业英语教学中, 一般采用认识教学模式来讲授书本中的单词、短语、语法, 而学生也认为拿字典背单词, 买几本语法书看看、针对考试题目进行题海战术就能够学好英语, 却常常忘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学习过后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多, 但难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运用, 学过之后也无法产生很深的印象, 甚至在情感上对英语恐惧、厌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 有很多情境是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 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 创造一个有效的体验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活”的教科书当中。在学生体验的同时, 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对话者、评估者, 一方面, 组织学生的体验活动, 另一方面,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而学生应该是参与者, 体验者, 是学习的主体。那么, 教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验教学模式, 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商务英语, 进而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呢?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商务世界

因现有教材选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会产生一定偏差, 难以感受到商务交际当中的实际情况。对此, 教师可以运用电影、商务书籍、报纸、小说等创设体验情境, 将国际商务活动的真实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进而习得商界地道的商务英语,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 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现状。如在讲授“management”部分中如何解雇员工时, 首先让学生观看美国电影《Up in the Air》 (《在云端》) 的片段, 让学生倾听一个在全球飞来飞去以为各个公司解雇员工的自由职业者对各个准失业者的态度的对话, 从而了解到解雇员工并不仅仅是“you are fired”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事情, 它要对失业者的心理进行分析, 并激励失业者重新开始就业、创业。看完之后学生能够体验到解雇也是一门艺术和学问。

提出疑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疑难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应, 思维也应运而生。”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常处于矛盾、产生疑难的心理状态, 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进行主动的思维体验。在学习“leadership”这一章节的时候, 因为学生还未步入社会, 也未体会到领导工作的滋味, 在理解什么是领导力、领导类型、领导者素质等方面有很大困难。但不少学生在校内担任着学生会职务、社团干部以及班干部职务, 有着相似的经验和经历。因此, 教师可在上课时提出:如果你是班长, 班上有同学不遵守纪律你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怎样动员班上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运动会?如何激励后进生发奋努力地学习?通过主动设疑, 让有着实际经验的学生展开“思维触角”, 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而顺利地过渡到讲述商务活动中作为一个领导者是怎样管理下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导风格的事例中来, 对比学校内管理和课堂外的商务活动,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领导。

角色扮演和案例学习将体验式学习引向深入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只有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 外语学习才更有意义, 才会更有效。在学习商务英语交际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口进行商务交流, 教师应把“平面的”商务活动变得生动、具体。例如, 在讲述如何使用电话技巧获取公司信息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两人, 一名学生扮演receptionis接电话, 另一名学生扮演ruser (通过一定计谋来获取其他公司情报的人) 。针对不同的事项, ruser组织自己的语言并使用一定的技巧让receptionist相信自己的话从而获取公司的信息。而在学习如何用E-mail进行商务沟通时, 首先不要急于让学生自己动笔写, 可先让学生看一个主题不明确、语言不礼貌且句子冗长的“反面教材”, 让学生感受到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是简短达意、主题清晰、语言平实礼貌, 接着让学生对这篇E-mail进行修改, 修改完后作为电子作业以E-mail的形式发到教师的邮箱。该教学过程既让学生了解了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又让学生在实际改写E-mail、发送E-mail和接受E-mail的三个环节中深刻体验到E-mail的使用方法。

课堂上交流, 课后活动的拓展体验

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语言, 还要学会如何使用才有效果, 怎样使用才有美感。在思考语言内涵的同时, 学生都有自己的体验。学生的潜能如能得到开发, 他们内心就会有很多感悟需要倾诉, 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交流的机会。学生交流的过程, 便是学生充分表达体验的过程。

倾诉式交流学生在学习后有很多感悟, 会想找一个人倾诉自己的感受或者疑问。此刻, 教师要成为倾听者, 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体验的心理活动, 同时可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表达缺陷, 教师自己也可倾诉意见, 交换思想, 引起共鸣。

讨论式交流在已有的感悟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在“争鸣”的同时达到个性化体验教学的目的。例如, 在“managing change”一章里有一个关于道德起源的小故事,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 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先不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深层寓意, 让学生看完这个故事后讨论猴子的行为和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有什么相似之处, 再进一步讨论这个故事里猴子的行为和商务活动中人类行为的相似之处。通过层层引导, 让学生在语言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下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锻炼语言的逻辑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的、持久的过程, 体验性学习注重“三分课内, 七分课外”。在课堂之外, 学生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拓展视野, 扩大学习空间, 从而感受自我体验的乐趣。如学生利用一个晚自习观摩了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的片段, 首先听, 其后理解, 然后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 学生能体会到英文中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演讲词翻译成中文甚至是文言文, 然后中英文对比地去模仿,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在学生跃跃欲试并激情演讲的同时体验学习也达到高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人将面临着用英语这个桥梁来进行商务沟通、管理、运作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中国的技校学生而言, 有效的商务英语体验式学习模式对提高自身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体验商务英语》改编组.体验商务英语听说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吴丹绮.高职英语体验教学中的生命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1) .

[3]赵泽霖, 韩文民.体验学习论——知识构建的科学向度[J].理论月刊, 2010, (7) .

[4]胡叶美.数学中的“体验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 .

[5]马波, 刘婉玲.论体验式学习的学习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7, (17) .

[6]肖海平, 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1) .

井冈山体验式教学的学习心得 第5篇

2010年10月20日到10月26日,我参加了xxx井冈山培训。这次培训是我经历过的最深刻的一次培训。在短短的6天里,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并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缅怀牺牲的烈士。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并聆听了老红军的后代讲述井冈山斗争,还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授为我们讲解井冈山革命精神等内容。短短的六天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经历了思想的洗礼,获得了精神境界的升华,让我们终身难忘。

一、参加井冈山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收获

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短短的6天留给我们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1、通过参加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我们重温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这段历史虽然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但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源头,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篇,这些都注定了井冈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余伯流老师的讲授,让我们更客观地把握了这段斗争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史实,对一些长期争论的理论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井冈山的每一个教学点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教科书,鲜活、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这次体验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次视觉的冲击,一次心灵的震撼,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2、通过参加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我们深刻认识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24个字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科学概括。正是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党坚持斗争,夺取全国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每一个教学点的历史场景,无不折射出井冈山精神。对井冈山精神的思索贯穿于我们体验式学习的全过程,也引发了我们对井冈山精神时代价值的思考,激发了我们传承井冈山精神的责任。

二、参加井冈山体验式教学的思考和启示

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活动是短暂的,而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丰富而深刻的。

1、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引发的对理想信念的思考。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我们感受了这样一幕:130多名重伤病号面对阴森森的机枪口,不为敌人的威胁利诱所动,相互搀扶着,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悲壮口号声中倒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忠于党、忠于红军,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置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于不顾。是为了自己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吗?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女后代们过上好日子吗?都不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此时此景,把我们带回到现实,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理想信念应该如何具体化、有形化。我们由衷地感到,只要我们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无论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挫折,我们都不会怀疑、不会动摇、不会丧失信心。

2、茅坪八角楼引发的对理论创新的思考。

茅坪八角楼,是当年保存下来的,让我们平添了几分亲切和留恋。在这栋普通的民宅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我们想到,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前进。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第6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使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学生感受更是高过于教学质量的要求。国家强调要加强小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提倡教师在授课方式上敢于创新,最终是为了让小学数学课程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授课环境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接受未知的知识。针对这样的问题,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教学上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新课改,以此来不断完善教课方式,让授课内容最大程度的被学生理解接受。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我国教学大纲不断提出,以学生为授课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核心,让学生在不断完善教学机制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对于老师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知识巩固和反思;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在对学生教授知识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这种体验式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特点。

首先是教学的情境性。在情境性教学的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只因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且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之后是教学过程的亲理性(?),换言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这也是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条件因素。其次是教学的实践性,能有效的将课堂中枯燥的数学知识,合理的运用在生活实践中,对理论上的数学知识,做出检验,对知识的准确性,得以认定,同时通过生活实践,将知识运用在生活,这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便是教育的情感性,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各项能力的培养以及全方面素质的提高。而相对体验式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情感的培养,也更加尊重学生自己的情感方式。

二、体验式学习的价值意义

教学的知识通过实践,从实物本质上来认识,这是我们的一种心理上的影响,这个通过实践性来掌握知识,在整个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通过自身参与和观察,达到主观意识上的理解,将抽象的数学思维通过如此的实践方式来加深记忆,并通过操作中的感受,去体验知识的达意,领悟其中的概念意义。传统教学中就是因为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导致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厌倦心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却始终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于知识是否真正理解,而对于数学中的知识要点,以“死记硬背”方式加深记忆,在这样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已不多见。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在体验式教学中,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制定学习内容时,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人基本的视觉和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再次激发学生主观意识上主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拥有学习上的主导权,再加上丰富的教课内容,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来。在此期间,可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教师所教的课程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在吃饭的圆桌上,绕桌子给每个人倒水,需要走多少米。结合这样日常实践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中出发,更加具体形象的去分析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中,感受探究的过程

在体验式教学中,对于问题的答案探寻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中,一个感受知识的过程。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关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其中,解决出现在身边的问题,尤其是像数学这种,与实际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项学科,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出现关于数学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感觉下,真正的从学习中获取成就感。

(三)加强动手操作,辅助探究学习

思维在理论指导与实践的结合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得到有效开发。体验式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实践验证,提升小学生的思维高度,所以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要时时注意加强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小學生的注意力因其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在课堂上完整地、高度地集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环节讲解时,要调动积极的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生动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加深记忆。例如,在进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好动、喜欢与同学交流等特点入手,将实际操作与知识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把纸片剪成正方形。学生在没有学习之前,可能不了解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剪出纸片的形状可能多种多样,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正方形的边长、周长、面积等属性进行了解,再发给学生老师事先剪好的正方形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折等操作对正方形属性、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加强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强化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体验式学习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方法中注重实践学习的众多方法之一,可以把小学数学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合理的结合,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学知识尽可能地与小学生的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融合。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进而实现培养分析、观察、想象的能力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宪亮.论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马丽珍.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第7篇

一、强化“创设情境—体验感悟”为主线的体悟式道德学习

体悟式学习, 首先要营造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氛围或环境, 在平等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启发和暗示,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和学生成为共同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体悟式学习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精神、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供自主学习支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它主张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过程让给学生, 把实现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主要列举以下几种:

1. 创设人为情境体验感悟

人为情境是模拟真实生活的演习活动。教师有意提供生活素材, 通过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组织实施。根据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 教师想方设法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找准教学的结合点, 精心创设学习活动的情境, 以“情”入境——渲染真实的情境;以“趣”入境——创设有童趣的情境;以“疑”入境——创设有疑惑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表现, 自由地发挥, 自主地体悟, 让课堂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的重要途径。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当好小主人》时, 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 (1) 爸爸的同事打电话过来找爸爸, 可爸爸出去买东西不在家…… (2) 星期天, 妈妈的小姐妹李阿姨来做客…… (3) 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4) 暑假的一天, 你独自在家, 有个陌生人来敲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我该怎么做”, 接着就在师生、生生演一演、做一做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体验做好小主人。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还训练了当好小主人的行为礼仪, 增强了警惕防卫意识。

2. 创设现实情境体验感悟

现实情境是以真实生活经历为背景的学习活动。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 让儿童通过一个典型、具体的事例来学习, 在真实的、可感可见的具体事物中认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学习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方式,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也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实证态度。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时, 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分享食物多开心”体验活动: (1) 开展“介绍食品”的活动, 让学生品尝带来的食品, 并向同学介绍食品的味道。在这次品尝食物的活动中,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 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独自品尝;有的学生会在介绍中和别人交换食物品尝。教师适时组织学生交流品尝食物活动中的心情, 从中引导学生知道分享食物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使那些独自享用的同学也有所感悟。 (2) 在此基础上, 让全体同学都有机会和同伴进行分享食物的活动, 充分体验和别人分享食物及自己分享别人食物中的种种快乐。这两次活动的选择紧扣教学目标进行,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了分享能带来快乐, 又产生了和别人分享快乐的愿望, 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中“分享食物多开心, 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的要求。这就是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纳入课程, 让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感受、去体悟。

3. 创设艺术情境体验感悟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丰富、生动的感受。因此, 音乐、照片、图片等多种艺术手段也经常被请进品德课堂。艺术情境的创设往往能起到催化情感的纽带作用。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难忘的校园生活》时, 教师在请学生回忆班级同学一起挥洒汗水所取得的一项项成绩后, 唱响了《相亲相爱》这首歌……唱歌时女生手握着手, 男生肩搭着肩, 不时还相互对视一笑, 此时此刻所要表达的心情不是都已经通过这首歌表达了吗?情感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4. 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感悟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合作的精神, 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 能启迪智慧, 释放活力, 更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创设游戏情境能使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感悟。这也是比较适合中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发展规律的。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二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时, 让学生在受到视觉、听觉刺激, 初步激发道德情感之后, 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最佳心境, 紧接着, 教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引入教学, 儿歌韵律琅琅上口, 节奏铿锵有力。学生个个饱含激情, 小组内边找“家乡的位置”, 边拍手边对唱“我请××找家乡”——“我就上来找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这里就是××省 (市) ”——“对对对, 这里就是××省 (市) ”。因为有了充分的小组活动准备, 再上台汇报时, 人人都能自信地参与到找家乡的游戏活动中来, 自我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在生生情感互动、师生情感互动中, 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提升, 将生活需求转化为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关注“观察分析—发现感悟”为主线的探究性道德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 学会处理信息, 更加注重研究过程,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探究学习基本性质的重点是“学习”, 而不是“研究”。据此, 在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 以真正参与为核心, 充分保证自主探究, 给予自主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第二, 我们不仅应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还应关注如何去给出必要的指导。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盲目探索, 并应切实避免“唯学生自主”“怎么都行”等极端化的作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第三, 教师要寻找介入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式, 使得引领起到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四, 教师要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 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道德学习上来。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课前与课堂相结合, 推进探究性道德学习

品德课堂需要有目的的课前准备, 因为同学们的课前调查、采访、收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体验的过程, 同时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道德学习。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下《向“白色恶魔”说不》之前,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查采访、网上搜索、书籍查找的时候, 按照“毒品”对身体、对家庭、对社会造成哪些危害为线索进行课前准备。有了目的明确的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学习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加之课堂中教师的补充、引领和深化, 学生对“毒品”这个恶魔有了深刻的了解, 激发憎恶毒品的情感。

2. 拓展课堂教学时空, 推动探究性道德学习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 学生才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中, 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道德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上《网络世界》时,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英特网”, 和学生共同浏览本校校园网和兄弟学校的校园网, 查找有关学生活动的照片, 现场查找学生想了解的知识, 还和远在省外工作的妈妈通过QQ进行视频聊天……学生在穿越课堂时空的探索学习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3. 注重课堂教学延伸, 推助探究性道德学习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延伸活动, 对探究性道德学习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在探寻资料的过程中, 能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感悟到情感内涵, 也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后, 教师这样指导学生拓展延伸: (1) 如果你真有一次世界之旅的机会, 你会首选去哪个国家看看?为什么? (2) 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亲近世界, 去领略更多、更神奇的世界风貌吧。 (听音乐, 分发课后探究表格——“世界真奇妙”之旅)

“世界真奇妙”之旅

旅行地 (国家) :_________所在地 (大洲) ________:

旅行地特色介绍 (200字左右) :

旅行地图片收集: (选择代表性收集, 图片可附在后面)

资料来源:

网址:________;书籍:_________。

本课就是通过课后实践作业,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世界奥妙的兴趣, 也为学生的后续自发学习起到了更好的铺垫、发展作用。

三、整合各种学习方式, 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性

从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看,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道德认知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道德信念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精神支柱;道德意志是养成行为的必要条件, 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终端。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开始。儿童品德形成的这种“多端性”, 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其规律, 开辟多种渠道, 引导多种学习方式, 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几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我们在强化以上两种主导的体验式直接学习方式的同时, 将讲授、实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美工活动、动手制作、绘画讲故事等多种学习形式灵活运用起来,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机智地整合各种学习方式, 使儿童能在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从而真正提高道德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感受秋天》第一课时, 教师设计了“飘落叶——踩落叶——听落叶”系列活动, 让学生用多感官感受, 以此增进对秋季季节特征的了解, 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先是利用大屏幕观看落叶的场景, 再请学生上台模拟飘落叶, 感受落叶慢慢飘零的样子。学生有的说落叶像蝴蝶, 有的说像雪花, 有的说在跳舞……当满地落叶缤纷, 学生自然就想来踩踩落叶, 刚开始还轻轻地、小心翼翼地, 过后, 学生就开心地、放开胆子在厚厚的落叶上跳舞,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秋天的感受就显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多彩了。在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在钢琴曲《秋日私语》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更汇总了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整体认知: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让学生说说你听到秋天说了些什么, 其实是让学生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说, 整合多种学习方式, 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体验式学习方式运用时须注意的事项

1. 面向全体, 人人参与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课堂属于全体学生, 全体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体验、探究的快乐。切忌课堂只为外向活跃的孩子开放, 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参与的是少数, 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 只是旁观者。只有使课堂教育成为每位学生道德学习的天地, 才能形成道德学习的良好氛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 才能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 关注差异, 因材施学

教师要认真分析、仔细寻找学生已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水平和教材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差距的原因, 思考调整、解决的对策。尤其要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由于先天遗传、教育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差异, 每个人的基础不一, 发展状况和潜能也不同。所以, 教师要把握共性, 正视差异, 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自我学习和同伴教育的潜力,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3. 注重引领, 巧设对话

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能自觉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 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点拨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能推助学生深化学习主题。因此, 强调学习方式并不否认教师的引领作用, 相反, 我们更应关注教师精彩的点拨, 更应重视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 巧设话题, 激活学生思维, 提升主流价值观。

(1) 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当的语言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 作为“平等中首席”的教师, 他的语言应该是引领道德学习的语言, 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 引起学生深思的语言, 也是推动学习进程、深化学习主题的语言。

(2) 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创建“对话的风景”

教师作为对话的特殊主体, 对于提升对话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不能“失语”, 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 不能做学生“思想的尾巴”, 而要在对话和共享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他参与者 (学生) 无与伦比的“能力培养”“精神指导”“人格引领”的作用。课堂, 需要教师创建一道道对话的亮丽风景。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8篇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 前 关注 学 生 值得体 验 的 内容 。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 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 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每人设计一个“钟面”。于是同学们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 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 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 有困难的地方请家长帮忙。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结果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 显得很轻松, 原本很难讲授的知识, 学生对答如流, 并且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 上课时思路打开了, 非常投入, 热情很高, 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 上 开 放 教 学 内 容 , 引 导 学 生 体 验 。

教育是人的教育, 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 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 首先由电脑出示3箱苹果, 其中箱每箱100个, 另有一个箱子里有47个, 让学生从中取出19个, 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结合不同取法的交流用电脑演示取苹果的过程, 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先取2箱再放回1个的取法最简便。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 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成功地解决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隐含着“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思想方法, 为学生主动探究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

二、提供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 供 “玩 ”的 机 会 , 让 学 生 在 玩耍 中体 验 。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 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 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 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满足儿童的天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拿着36本书让学生按第一小组分得这些书的1/3, 第二小组分得这些书的2/6, 第三小组分得这些书的3/9, 进行分书游戏。学生从争论这样分不合理, 到结果每组分得的书一样多, 从中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 不仅能使学生心情自然愉悦、厌学情绪消失, 而且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 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 、有创造的方面转化 , 所以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提 供 “做 ”的 机 会 , 让 学 生 在 操 作中体 验 。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 通过操作 ,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 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 先看整体, 再分析圆柱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 即为圆柱的侧面, 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 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 宽呢?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推理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综合上述认识, 最终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识。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 清晰地认识了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并且在这一实践活动中,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数学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三、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指出 ,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数学思维、方法, 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 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学习了《圆的认识》的知识后, 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这一生活问题作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学习了《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后, 引导学生计算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 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 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 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了《统计图表》后, 指导学生注意收集家中的各种发票, 了解收入支出情况, 经过加工整理, 制作季度、月份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图;学习了《比例尺》后, 让学生测绘学校教学楼平面图, 等等。在实际应用中, 我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用数学, 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摘要:体验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 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体验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9篇

一、基于数字平台体验式教学法研究方法实践应用

教学研究模式设计。基于数字数字校园学习服务平台进行的体验式教学研究是一个师生共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考虑充分利用数字教学平台,进行基础英语这门课程的体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指导和评价者。体验式教学强调有效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这个载体,进行实际的操作与交流,然后获得切身感受,本研究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是培养人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有益方式。

二、教学研究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充分体现,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以符合体验学习圈的循环理论。在实践中可分为六个阶段。

1.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分析。

2.设计情境。

3.材料准备。

4.体验与感受,感悟。

5.归纳,总结,评价。

6.课堂课后语言运用。

在学生活动方面,利用行为研究法对学生的课题参与度, 及参与时的各种反映进行分析研究。此方法应用范围为交通职业学院中加汽检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中。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教学,学生在英语教师与英语兴趣小组骨干成员的带动下,通过和利用教学平台完成课题制作、角色扮演和体验感悟等方式来进行体验学习实践。

三、研究进度及活动安排

本研究依托交通职业学院中加汽检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利用固定时间对14级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教学,并进行数据采集对比与分析。

1.学期初申请开通中加汽检专业英语课程数字教学平台,并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安排包括教学项目讲解及学生的分组安排。

2.每周学生在英语教师与英语兴趣小组骨干成员的带动下,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感悟和话题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角色体验。每次都给每个组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任务或者课题,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所有学习资料以网络平台共享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对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时间及认知范围进行掌握与分析。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阶段性的小组活动和互评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能进一步掌握活动的情况及效果。评价采取在平台上进行组内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总结(教学反思)的方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六项: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师生互动、创意形式技术参数。

四、研究重点及难点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应用研究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概念和模式,但是,它的作用必将在教学应用中展现出来。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本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缺乏合适的体验英语教材。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教材、教参基本上都是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编写的。尽管近年有少数体验式英语教材,但其数量及种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二,易受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和学生必须转变思想和角色。老师需要尝试放弃自己的权威和话语权,学生试着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五、小结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10篇

一、优化教学情景创设,强化课堂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景,用这些教学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感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小学生更明确数学学习内容,也能够激发小学生探索问题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应该首先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添加进去,因为小学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数学的这些特点,适当编排数学内容,让数学知识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1]。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变为形象生动的故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一头羊在宽阔平整的草地上,羊的一头被牵住固定在木桩一端,羊以绳子为半径开展活动、吃草,绳子长为3 米,这里的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的草?教师讲解过这个故事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方法,题干故事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二、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关注这种方法的核心与关键:体验与感受,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2]。一位荷兰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的”,并且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与知识教授时,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并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挖掘发现数学的魅力,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基础乘除法”时,教师首先给出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让学生先初步体会下乘除法的规律,然后给出典型性案例让其解答,最后教师给出答案与分析,等待学生学习完这堂课内容之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赛,给予表现优异者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三、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实施探究学习

科学研究与资料表明:人的大脑与思维的开发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参与,而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动手操作的事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数学思维高度,因此教师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注意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数学能力与素质[3]。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成框架。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动手剪切多个正方形图片,将图片分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正方形的属性,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对正方形的边长、周长以及面积等属性会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之后,对于正方形的性质与对称性等将会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形式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施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课后总结能力

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下,小学数学课堂总结需要进行分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使得整堂数学课变得完整。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要是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深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习惯对其进行层级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与讨论中,增强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小组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大家一起探讨,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与各小组之间应该公平友好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数学课程周期性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简单的几何教学中,涉及到了圆形、三角形以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的计算,教师应该及时地整理与总结知识点与规律,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这些知识点与规律,提高其数学分析总结能力。

体验式教学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教师在使用这种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凤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29.

[2]毛爱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6.

[3]杨春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2014,08:159-159.

体验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11篇

首先,阅读学习效率低下,缺少阅读氛围。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考试。除了各种阶段性的测试,学生还要面临会考、毕业考、模拟统考、高考等等。这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的非常紧凑,很少能有宽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分科之后理科班较文科班而言更是缺少了必要的阅读氛围。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足以应对考试的前提下,学生对阅读的学习产生了惰性和应付心理,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低下。

其次,阅读内容的深度与种类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现下,随着网络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网络文学的盛行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在的网络文学多以穿越、玄幻、言情等为主题,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且,因为阅读需求量大,文章更新速度快,文章原创性大大降低。学生受到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的深度和种类局限,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空间也受到了限制。

最后,阅读赏析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现在的阅读教学和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只停留在了对文字的阅读和浅显理解之上,对于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触及较浅。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空间不大,甚至可能因为长期的停滞不前导致阅读能力的退化。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体验式学习方法,注重在体验二字。首先是通过体验来阅读,即学生在阅读时结合自身已有的阅读基础、个人阅历等,对阅读的篇章进行理解和感悟;其次是通过阅读来体验,即通过对文章或语篇的阅读了解一种新的事物,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增加自己的体验经历。这两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就是体验式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第一,使得阅读课程学习更具自主性。这种体验式的阅读活动不具有强制性,相较具有严格课程目标的学习模式而言,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独立自主自由,这种模式在阅读过程当中充分调动了阅读者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第二,体验阅读的过程师生互动平等。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站在了同等的位置上,相互之间的体验交流也是基于同一标准和水平,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学习交流。第三,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让课堂更具开放性。体验式的阅读过程,学生对于文章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性。高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多种文学题材,为学生的阅读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三、体验式学习与阅读教学结合的优势

将体验式学习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

首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体验式的阅读活动,能够减少课程目标附加给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充分的把自己带入到阅读之中,也让从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种情况下,阅读不再是学业负担,而成为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普遍爱好,能够养成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坚持阅读的习惯。

其次,通过有限的课内阅读,达到充分的训练效果。传统的阅读课程,因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老师常常会选取课外一些较为有趣的文本内容让学生来进行阅读训练,有时学生也会因为逃避课内的学习内容而选择网络文学作品,这样双向的规避,没有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课内资源。体验式阅读,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获,可以充分利用课内阅读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

再次,体验式的互动,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更深层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体验式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体会经验去主动感受语篇中心思想,再由语篇中所得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加以体验。这样的双向加强训练,在理解语篇内容的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老师要充分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把阅读课堂的主体重新定位。体验式阅读课堂当中,老师和学生是共同的课堂学习者,并且老师要尽量与学生保持在同一起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主导课堂教学的进行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我们可以在阅读课上设置“闯关按钮”。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阅读,完成指定任务就可以按下闯关按钮,以此为信号进行记时。通过这样的小竞赛,不但能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结合课堂文本内容,为学生营造适当的阅读情境。体验式的阅读课堂,学生具有了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由于学生还是缺乏对于文章的把握能力,需要老师在阅读进行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先在班内对“父母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瞬间”这个主题加以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这样在阅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就更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时的心境。

再次,师生之间要相互进行教学评价和阅读感受的交流。在体验式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应该都充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发表相应的观点看法,并就彼此的表现加以点评。这样不仅能充分了解彼此在课堂中的收获,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互动更了解学生的想法,让老师通过课堂也有所收获。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第12篇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一) 引入生活元素, 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数学课程实施建议》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 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引入生活元素,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数学知识,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时, 教师可营造商场打折这一情景, 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其价格, 学生选择一个商品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名售货员告知商品的打折情况, 这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商品的折后价格。反过来,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 可以先给出商品的折后价格, 让学生根据“打几折”算出商品的原价。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 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和现实价值, 能切实提高知识消化的速率。

(二) 增加游戏环节, 活跃课堂气氛

中高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的特质还十分明显, 教师若能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游戏环节,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必能让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焕发活力。例如, 为了巩固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可采取小组接力计算的游戏模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数, 再给每个小组分发数字和顺序都相同的“分数卡”, 组员依次按顺序将这些分数相加减, 教师手拿秒表喊“计时开始”, 游戏便开始。小组最后一名学生计算出结果后马上跑向黑板把自己的结果写下来, 四组都完成后游戏结束, 用时最短且答案正确的小组获胜。学生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不自觉地加快了自己的计算速度, 且对准确率也有要求, 这可以说是对考试环境的一种模拟, 且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出来, 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 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理科学习, 重在质疑, 有了疑惑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因此, 数学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 在引入“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时,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图的识读和制作, 今天我们将对统计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通过统计图还能知道哪些信息呢?我们为什么要对事件做统计呢?”学生不禁产生了困惑, 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带着疑惑的心情和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化的迫切心理去学习“统计与可能性”, 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 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二、自主探究, 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中高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尤其强烈, 教师要利用这种强烈的需要, 为他们创造机会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而不是一人主导课堂将知识灌输给他们。例如, 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探索,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方式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这比直接告诉他们三角形的构成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学生任意做出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 这时第三边的长度即为已定, 那么经过反复的作图与测量, 学生便可以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己总结数学规律或整理出数学公式, 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交流合作, 让学生体验知识碰撞

21世纪的社会对于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十分看重, 新课程也在积极探索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 还要注意促成生生间的合作互动, 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 为了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教师采取了用几个小正方体来拼接成为长方体的这一方案来实行, 而为了缩短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过程就由小组合作来共同来完成。每一个成员制作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体, 按照制作完成的先后顺序把这些正方体逐个拼接在一起, 每拼接一个正方体, 小组长就把所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记录下来。整个环节结束之后, 小组之间再进行讨论交流所拼接的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间是否成比例关系, 而由于每个小组的拼法也不尽相同,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次全班性的讨论, 过程中教师仔细聆听、做好记录, 最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做一个整体的点评和总结。在这个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与合作, 遇到了困难可以互相讨论解决或请教师给以指导, 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知识变得很容易接受和掌握,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四、应用实践, 让学生体验知识运用

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最终也将应用于现实。因此, 对数学的应用实践其实是对数学学习的一个验收, 更是对数学学习的一个升华。例如, 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这一课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寻宝活动”, 给学生印发一张特殊的学校地图, 上面没有建筑物和路线指示只是以教室为起点, 注明了“宝藏”的所在位置, 路线中的每一个关键位置用红点标出, 提示“往东50米”“左转90度再向前走100米”等, 先找到“宝藏”的学生获胜。“统计”也是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师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不等的调查小组, 让他们自己确定统计项目然后去实施统计, 再将统计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制作出合适的统计图, 并计算平均数, 最后交给教师。这些活动可以当作是一次课后实践作业, 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应, 也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所学, 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不仅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而且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良好的助动。所以, 就让我们为数学教学插上“体验”的翅膀, 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通过给学生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 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效果。在小学数学中引入体验教学, 主要可以从创设情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应用实践四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雅君.体验式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63) .

上一篇:水产微生物学下一篇:验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