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措施范文

2024-05-13

养成措施范文(精选11篇)

养成措施 第1篇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行为习惯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逃课、花钱雇人替课、抄袭他人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大吃大喝、不愿意参加劳动、破坏公物、铺张浪费、随地乱扔垃圾、在课堂吃零食、偷窥他人隐私等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寝室赌博、打架斗殴、上网成瘾、酗酒闹事等;无时间观念,执行力不强、说一套做一套。同时,许多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诚信意识缺失,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

二、当代大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当前教育体制不完善。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一代学生基本上从入学伊始,就被社会、学校、家长的应试教育“指挥棒”所影响。这些90后学生从小就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无论是社会、学习还是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在首位,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导致了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现在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根本没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没有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然而家长发挥的作用却是宠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原则的溺爱。由于家庭的溺爱,导致学生从小在家中我行我素,享有绝对的“权威”,他们想干什么家长就得配合,就得答应。久而久之,学生将这种习惯和品性带入到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这表现在学生在学校中,不懂得尊重他人,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来不去做,大吃大喝等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社会环境中充斥负能量。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全新的观念和理念,其中不乏充满负能量的观念和理念。例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极容易刺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启蒙老师,然后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家庭赌博蔚然成风,给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较大隐患。据有关资料统计:网吧与录像厅几乎都主要是靠学生群体“发展”与“壮大”的。大学生上网吧,多数是痴迷网上聊天,而不主要利用新知识新观念促进学习[1]。有的大学生还沉溺于网络色情、暴力、虚拟世界等低俗文化,日常行为习惯自然会发生巨变,人格品质、学业出现严重滑坡。

(四)家校共育机制未完善,未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大学之后,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去教育孩子了,学校老师教育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导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中严重缺位,没有起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机制未完善,学生家长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学生很少向家里汇报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情况,只报喜不报忧,家长也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非常好。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该生在校期间有多个科目不及格,在面临有可能降级的危险时,辅导员与家长联系时才发现家长对学生本人的成绩和日常表现一无了解,依然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那个“乖乖孩”。

三、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与方法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要想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考定终生”的格局。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要积极开展系统科学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搭建良好的第二课堂平台。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社会实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课外生活。积极开展与学生兴趣和爱好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行为养成教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重视家庭启蒙教育。重视家庭启蒙教育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观念与理念,起到榜样的作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家长要步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真挚朋友。家长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重点是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家长,家长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学生处理相应的问题;三是家长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学好不易,学坏极易”,家长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三)弘扬社会正气,让正能量“爆棚”。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二是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严肃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新闻媒体要加强主流思想文化宣传,不仅要曝光反面事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主流思想,并加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3]

(四)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各行其责,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建立定期联系机制,经常性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日常表现的情况,学生家长要根据学校老师的建议,配合老师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作为行为习惯的主体,要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具体指导、帮助下,积极改正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弘扬正气,建立健全学生行为习惯奖惩机制。抓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并以他们的实际事迹对其他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弘扬正气的良好效果。一是对于目前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与管理,指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在一定限制内,仍然没有改进的学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二是要充分挖掘身边先进学生的事迹,并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还能够激励其他同学想先进同学看齐,正在起到“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落实养成教育。完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探索建立“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结合操行、量化考核及家校共育机制等的考核,使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这种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考核,就是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落实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要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学生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曾艳.深化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1(0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

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措施 第2篇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严格要求。

2、班主任及课任教师齐抓共管,多渠道宣传学生的养成教育。

3、大队委监督岗成员监督管理,并对每班进行周末评定,选出优秀班级。

4、学校年终考核把班级与班主任及课任教师挂沟。

5、在升降旗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上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6、成立少先队监督岗。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少队部、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培养下,成立了大队委监督岗,从三到五年级选出八名学生参与监督打分。

7、校园里要求学生、教师都讲起普通话,不允许学生出现乱骂脏话、打人等违纪的现象出现。若有出现将扣去班上相应的分数,同学们之间要互尊、互助、互爱。学生在校外见到老师要行队乱,问好。见到来我校的领导、老师及社会人士要行队礼,问好。在学校要求学生做听话的好学生,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从小树立起懂文明、讲礼貌的崇高思想。

9、安全教育。安全重于泰山,我校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联系交警大队来我校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大队宣传防火常识,平时将利用升降旗、班会、资料等,宣传水、电带来的危害。

当年养成商品鳅的技术措施 第3篇

一、提早准备池塘

1. 建好池塘。惊蛰前要建好池塘。池塘面积以1~2亩为宜。池的深度1米左右。池埂宽1米,靠河边的池埂宽度要达到4米以上。进水管常用抽水管,排水管的口径在10厘米以上,直管(130~150厘米)埋入池埂,直管一端与90度弯头相连,弯头在池内,再用一直管(70厘米)与弯头的另一端相连。池塘四周用网拦好,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固定围网,如用水泥柱,每6~10米用1根。围网采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网目一般为10目或20目。围网高1.5米,上端做纲,可与竹竿或水泥柱连接的7号铁丝相连,网下端埋入池底泥内。埋网时先排干水,后开挖沟,沟离埂底部20厘米,沟深30厘米,四角挖成弧形。围网与池底的角度为110~120度,网布略向池埂边倾斜。埋入泥内的网也不要直来直去,与底部形成“L”形。进、出水口要设拦网,且出水口高度适当低于进水口。为方便捕捞,池中可设与排水管口相连的集鱼坑(鱼溜),其面积占全池的5%~10%,深度比池底深30厘米。

2. 清塘与施肥。鳅苗入池前10~15天,池中留水5~10厘米,每平方米用生石灰60~110克消毒。7天后抽干池中积水,再灌新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施鸡粪3千克,或人粪、猪粪、牛粪5千克,使池水水色渐渐转变为浅黄绿色。如果水色不好,每亩水面再施磷肥0.5千克、尿素5千克。

二、细心培育水花苗

1. 培育池准备。水花苗有些地区称为小苗,即孵出后3~4天,体长0.5厘米,会游动的苗。养殖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设置网箱进行水花苗培育,网箱大小一般为3米×2米×1.5米或4米×2.5米×1.5米,根据养殖塘面积选择网箱大小和设置数量。网箱可有底,也可无底。无底网箱需埋入池底泥30厘米,有底网箱须在箱底平铺1厘米厚泥土,有底网箱便于出箱计数。如养殖面积较小,池中不必设箱,可在池的一边或一角用60目网片分割出一片水域,网片的两端连接到池边的围网上,中间网片拴在水中桩上,下边埋入泥中30厘米,上边高出水面30~40厘米,网片分割的小水域即成为培育池。

2. 培育管理。做到谷雨时放苗,放苗时间宜早不宜迟。水温达到18℃时可以放养水花苗,水温太低时放苗成活率低,甚至全部死亡。放苗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米2,有经验者可提高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米2。苗入箱后连续投喂饵料,头2~3天投喂脱脂奶粉,每万尾每天投喂0.5~1克奶粉,用温水将奶粉溶解后全箱均匀泼洒。从入箱3~4天开始,投喂煮熟的鸡蛋黄,每10万尾苗每天投喂1个鸡蛋黄。蛋黄投喂前用100目筛绢网包裹浸入水中用手挤压、揉搓成蛋黄浆,然后均匀泼洒投喂。几天后,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用豆浆、下午用蛋黄浆。每10万尾苗每天泼洒0.5千克黄豆磨成的10千克豆浆,泼洒前豆浆须过滤去渣。需逐渐增加鸡蛋黄的投喂量。水花苗放养3~5天后若养殖塘水色不好,可再追施肥料,每亩施尿素1.5~2千克,隔天再施1次,连施2~3次,直至水色呈黄绿色为好,若水色过浓需加注新水。用奶粉、蛋黄、豆浆培育7~8天后,转用肉浆培育。把水蚯蚓、蚯蚓、蝇蛆等打成浆投喂,动物饵料不足时也可用优质鱼粉代替。目前采用配合饲料培育水花苗效果也较好,但是必须先进行驯化。驯喂期一般为8天左右。水花苗经过20余天细致培育,可长成体长3~4厘米的鳅苗(俗称夏花),具有钻泥习性,可以移入养殖池中,转入养成阶段。养成阶段密度不能过大,过大则生长速度慢,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夏花鳅种30尾左右。

三、狠抓养成管理

1. 抓黄金季节的管理。5~7月水温适宜,水质稳定,泥鳅食量大,生长速度快,是养鳅的黄金季节。开始时饲料直径不超过2毫米,粗蛋白不低于30%。由于水温适宜,泥鳅很贪食,为防止投喂过多而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喂高蛋白饵料或单一饵料时,易造成鳅种腹部膨胀而浮至水面死亡,所以,要适量投饵,合理搭配。投饵种类、数量还要根据水温调整:水温在20℃以下时,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约占60%~70%;水温21~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4~27℃时,鳅种食欲尤其旺盛,应多投喂些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减少为30%~40%。每天上午8~9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1/3,下午5时左右投喂全天量的2/3,满塘撒,周边多撒一些,每亩水面设2~3个食台检查每天的吃食量。除了人工投饵外,还要重视水质培养,使泥鳅吃到更多的浮游动物。要勤观察水质变化,发现水色不好,要施肥料(发酵猪粪或尿素均可),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根据浮游生物的多少,确定施肥的数量和投饵的数量。6月底泥鳅均重可达到7克,7月底均重可达16克。

2. 抓高温季节的管理。7月中旬,进入初伏时节,这时水温虽高,但水质尚好,泥鳅食量不会下降。随着大暑节气来到,进入中伏时节,水温持续趋高,加上池水肥,水中溶氧降低,泥鳅不停地窜到水面吸气,食量下降。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一要设专人管理,每天检查防逃、吃食情况;二要改善水质,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每天换水量要达到1/3,提高池水深度、降低底层水温,并定期泼洒EM菌液;三要遮阴,在池塘四周投放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构成2米多宽的水面植物带,遮住1/4左右的水面;四要改变投饵时间,早晨天亮就喂,下午天快黑时投喂;五要改投沉性饲料,停投浮性饲料。高温期泥鳅一般可增重4.1~4.3克。

3. 抓育肥期管理。9月初,进入白露时节,根据泥鳅吃食量逐渐增加的情况,白天增加投喂量。水质调控应以排出肥水、抽入瘦水为主,适当泼洒EM菌液,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促进泥鳅食量的迅速恢复,以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

提高养成教育认识讲求养成教育方法 第4篇

一、落实《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性

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 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 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的伦理纲要。“听腻了”, 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 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 (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 彻底的“知”应该真正理解其复杂的内涵) 。“行”则困难得多, 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 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二、落实《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

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分工不同, 培养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规范, 为任课教师上课创造了条件;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 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规范, 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 才能使行为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认真品味“养成”二字, 可以认识到, 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 而不是时续时断的。

三、落实行为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

落实《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 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规范》, 应从落实《规范》的实际行动中重要学习成绩,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按教育规律办事,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 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

(1) 定时专一法。行为规范的内容广泛, 涉及方方面面, 不可能一步到位, 一次训练达到要求。可定时重点抓“一”条 (专一) , 要求学生对照《规范》, 努力改正“一”个缺点。只有目标专一, 才便于强化训练, 也易于见到成效。

(2) 分类突破法。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 学生既有共性的问题, 也有个性的问题, 有落实起来感到困难的, 也有落实起来相对容易的。对共性的、难以落实的条款, 可组织学生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或由教师把《规范》分解成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 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 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 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

(3) 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在周记本中, 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 以“教师”的口气评判一周的表现, 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 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应该看到,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与行为反馈活动中的协调过程, 只有充分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使之与教育者形成“合力”,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被教育者缺乏主动性, 就不可能把《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日常行为。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 便于观察和操作的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依赖性和冲动型的心理特点。

(4) 说理引导法。主要措施有: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 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 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新建中学养成教育措施实施方案 第5篇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局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性,最大限度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依据我校实际,结合行为规范月活动,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智刚

副组长:程存梦周永华

成员:胡国斌汪根和郑新荣董武平叶茂青各班主任

2、职责:

组长:方智刚(校长)全面负责养成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开展。副组长:程存梦(副校长)具体负责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督促各处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周永华(副校长)制订养成教育相关方案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及组织活动。

汪根和:(教导主任)主抓一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胡国斌:(政教主任)主抓二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叶茂青:(工会主席)主抓三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董武平:(后勤主任)主抓后勤工作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服务。

郑新荣:(团支部书记)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团的各类活动中,制定相关计划,检查落实。

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各班养成教育计划,负责本班检查落实及组织有关活动。

二、开展步骤:

1、制定计划:

①组织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有关理论,参加各项内容的培训,记写适量学习笔记,明确养成教育内容,规范自己行为,做学生楷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作用,养成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及工作生活中。②定时召开各班主任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对养成教育内涵的认识及相关工作方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养成教育骨干力量。

③规范养成教育内容,制定具体活动开展计划。学校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四项教育”活动,各班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内容,建立校园文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从小事做起,规范行为小举止,并适时小结,形成良好氛围④组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家访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劳动,不定期上门或邀请“关工委”等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意见,依据学校实际,促进养成教育工作开展。

2、检查落实:

①各组织成员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并将每周检查情况汇总报有关领导。

②每周值周老师将每周检查各班养成教育开展情况,以量化形式报有关领导。

③各专职管理员将每周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及时汇总报有关领导。

④各有关领导将每周情况汇总后开碰头会,确定情况是否属实反映了《工作总结》和《班务工作通报》,要求具体到某人,某生,某事,何原因等,周一升旗后通报。

⑤每周出现的问题下周重点检查,督促改正,如无改正,依据有关条例加重处罚。

⑥每周活动开展各处要言明在先,计划、实施、总结到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总结情况:

①各种活动开展后,各组、各班、各处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督促后进。②学校要将各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最后汇总,各年级各班进行比较,总结得失,改进方法,开展工作。

③各项总结要存档保留,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活动安排:

⒈仪容仪表,精神风貌检查。

⒉校园清洁从我做起。

⒊青年自愿行动。

⒋学规范、用规范、比规范活动。

⒌宿舍整理—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⒍“三个一”活动。

⒎“养成教育经验”交流。

⒏警校共建。

⒐心理健康教育。

⒑法制报告。

⒒总结表彰。

新建中学

养成措施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养成措施 第7篇

每天早上我进教室都要大吼:“同学们, 要上课了, 请快点交完作业。”可是部分学生还是做不到, 今天刚讲完, 明天又忘记, 交个作业都要浪费好长时间。

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学生快速交作业, 如, 提前把第二天要交的作业整理好放在书包里, 请父母监督等措施, 可一段时间之后, 效果不大, 我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突然有一天, 我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一分钟就上课了, 我灵机一动, 选了一名交完作业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倒着数60秒, 并说了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交完作业。”刚开始, 有些后排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 看见前排的学生迅速地交作业, 自己也麻利地交完作业。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上课铃还未响, 我已经看到了大部分学生认真读书了。我欣喜若狂, 趁热打铁, 对今天快速交完作业的小组进行了加分, 没有在规定时间交完作业的学生受到了自己组员的批评, 我看到这种方法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保持这样的好效果, 我和学生约定:

第一, 每天要在60秒之内交完作业;

第二, 学生交作业要小组内相互监督, 小组间相互评比;

第三, 对作业全部交完的小组进行加分, 反之扣分 (特殊情况除外) , 实行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奖励制度。

实施一周后, 效果非常好, 只要数数的学生往讲台上一站, 还没有开口, 学生的作业基本上交完了。一个月之后, 数数的学生就休息了, 我站在评分台前, 学生都大声地说“:老师, 我们组全部交完了!”

养成措施 第8篇

1. 从小事做起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 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 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 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 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 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呢?我仔细分析其中原因, 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学校是我家, 爱护靠大家”的倡议书,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 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 简单的签名, 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 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 两周之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2. 从实事入手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有时候很难把握, 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诲, 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之类的大道理, 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小学生来说, 教师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 不实际”的误区, 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 讲究教育实效。比如, 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 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孩子们收看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 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的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就是对他们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 他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家争光, 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爱家也是爱国。为此学校还专项开展了“好孩子, 做家务”活动, 并安排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 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 就一定及时与此学生沟通、督促改正;如果屡教不改, 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 要随时发现“闪光点”, 加以表扬。每周三下午队会课, 总结本周班上学生一周来的表现, 树立榜样。经过长期的努力,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 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3. 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 他们的举止常影响孩子的言行。因此, 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 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 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学校又开展了“弯弯腰”活动, 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 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 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 学生也就能跟着做, 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 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喜爱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多项集体活动, 调动学生的参与,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 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每学期或年度的文明标兵、美德少年、四好少年、优秀队干、优秀队员等的评优活动。多年来, 结合工作实际, 我组织学生开展过“红岩精神你代代传”“爱祖国爱家乡”“我有一双小小手”“奥运来了”“感恩老师”等主题队会;“感恩祖国·快乐童年”“同铸中国梦——幸福娃娃”“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等活动。

5. 从细微处评价

养成措施 第9篇

一、赏识激励,感染良好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在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是一剂有效的良药。所谓赏识,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积极因素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其放大,就能为学生创造积极地条件,使其闪光点得到充分燃烧。反之,如果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挑三捡四,一味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消极心态。这样的局面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还记得去年时的某一天,负责擦黑板和窗台的同学正好生病请假了,带着一种担心,我在课间休息时间走到教室,结果发现窗台、黑板都显得干干净净的。欣慰之余就问了班长:“今天是谁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的?”当班长告诉我是请假的那位同学的同桌XXX同学帮忙擦的时候,我有点诧异,因为XXX同学是属于平时沉默寡言,表现也不够积极,很少引起教师注意的那一类学生。随即我找了XXX同学进行了一次单独的面对面谈话,表扬了他的这次“仗义之举”,并肯定其在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字迹工整,上课认真,不随便讲话,衣服整洁等。虽然面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惊喜。后来在班会课上,我又公开表扬了XXX同学,将他的种种好习惯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有效激励了XXX同学,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有所超越和表现。同时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促使学生朝着榜样的行为方向去不断端正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良好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往往是至高无上、最具号召力的,都很喜爱去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为学生表率。尤其是在细节方面不能轻视,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教师以身作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我按例课堂巡视。走到教室中间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就不假思索地弯腰捡起垃圾,并教育学生道:“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纷纷低头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使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多么具有力量。自那以后,我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时刻要求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升国旗时,我庄严肃立;地上有纸片,我会毫不犹豫地拾起;面对洗手间淌水的水龙头,我会随手关上;见到同事,我会主动问好……这些细节,我从不轻视,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则处处在给学生树立榜样,只有事事率先垂范,才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共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三、丰富活动,展示良好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刺激。班主任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抓住契机,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以活动为载体,体现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也要抓住学生中的个别优秀的典型,立标杆、树榜样,不仅能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争先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系列德育活动。号召全班同学在平时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从点滴做起,明理懂礼,争做文明小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听伟人成就大业的故事,诵读有关习惯养成的名人名言,再列举身边的好习惯,搜索身边的文明行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有待改进等形式,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立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重塑了学生正确的品行道德观念。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诚然,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也非朝夕间完成。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抱着对学生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心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切实行起来,就一定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胡良秀,左洪光.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2014.44:110-111

养成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良好班风,以身作则,家校合作,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长期反复练习而逐渐养成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 良好习惯更是儿童应对复杂生活的基础, 对他们将来个性品德和行为发展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笔者就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培养好班风, 感染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 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 形成“好事有人夸, 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 我们可以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 抓典型、树榜样, 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 如周周评选进步生, 一月评选一次“班级之星”, 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 让学生通过竞赛, 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 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不去营业性的网吧、游戏机房”这一条行为规范, 针对班中个别学生曾经违反规定的情况, 让大家展开讨论, 为什么不能去营业性网吧、游戏机房, 谈谈其中的利与弊, 让那些学生明白学校、教师这样做的原因, 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 引领好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 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 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 因此, 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 教师自觉捡起一片废纸, 扶正课桌椅, 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等。轻轻的一声“谢谢”、升降国旗的每一个动作、学习用品的摆放、上课的坐立姿势、作业本的保护、作业书写的规范、上学衣帽的整齐、红领巾的佩戴、放学集会的站队、吃完营养早餐后餐具的摆放……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后,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也会受到他们的重视, 自觉坚持学习, 长期坚持, 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对学生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 我还经常向学生讲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此来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活动, 展示好习惯

在班主任工作中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而凡是新异的事物都很容易吸引起他们注意。针对这一特征, 我利用班队时间,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选择形式多样的与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活动, 把一切活动都作为养成教育的“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 抓住契机, 使各项活动都成为养成教育过程和检验养成教育效果的过程,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活动, 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在活动之中。尽管内容各异, 但都蕴含着养成教育的因素, 有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 同时在活动中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培养了的良好习惯。如表演小品《一个会说话的易拉罐》、课本剧《规则》, 举行辩论会、演讲会, 让学生写日记、周记, 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自己, 促进学生锻炼意志, 从而养成良好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养成教育素材, 如习作教学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在语文课文学习时让学生充分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提高他们的认识, 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读书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品德课《了解家乡民居》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古建筑,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建筑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 促成好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和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不高,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 在家访时班主任需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理念, 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 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和谐交流, 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真疏导, 细致说理, 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平时发现问题后, 教师应及时通过电话和短信平台和家长联系, 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 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发短信通知家长。每天放学后, 我都会和来校接孩子的家长做短暂的沟通, 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并随时与教师配合, 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 思想动态、行为表现, 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地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持之以恒, 强化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小学生各种习惯的形成并不稳定, 极易出现反复, 甚至走向反面。先贤哲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 都希望得到别人 (尤其是教师) 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不想犯错误, 更不想故意跟教师作对, 他们之所以犯错误, 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 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主任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对好坏优劣及时给予评价, 使学生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 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从中领略失败的教训, 产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样就容易形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 不少学生不会也不愿做家务劳动, 生活不会自理, 完全依赖父母, 劳动观念差;学习不求上进, 怕困难、怕麻烦等。因此, 我让学生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每天的生活作息表并督促检查, 做到是非分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 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总之, 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配合, 共同努力。班主任更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要以超前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从理论素养上更加完善自己,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 “只有善教善导,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开明出版社.

养成良好习惯 第11篇

“牢记安全”印脑海

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牢记安全”, 必须在事故发生之前想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开始工作之前, 对作业场所进行仔细考察, 找出和修补存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持事情的秩序, 不能让思想走神, 要学会预见不确定的事, 有备无患。

条例规范刻心中

工作条例规范是安全工作的保障, 作业者要牢记这些条文, 工具、手册和其他资料应存放在固定的地方, 常用的物品要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在工作中, 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操作说明。诸如此类条文应熟记于心, 头脑清晰, 防患未然。

保护自己有预防

事故发生后, 人们寻找原因:潮湿或很滑的地面、摇晃的扶手和松动的楼梯、损坏的工具和设备等。事实上, 这些因素是可以预防的, 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习惯和态度。我们走进工作区或者离开工作区时, 先要了解存在的危险因素, 真正实现预防的作用。

环境整洁无隐患

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 一旦危险出现迅速修补。特别是公共区域要确保:走廊 (过道) 和紧急出口处通畅、贮藏区不要堆放过满、保持适当的光照等。如果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存在隐患, 应尽快改进和消除。受损电线可能引发危险, 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手脚保护是重点

手和脚是人们干活的主要器官, 它们总是暴露于潜在的危险中, 面对一些特殊的作业, 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双手, 带上防护手套。选择手套要注意, 太紧妨碍血液循环, 太松不方便工作。保护双脚也很重要, 要在适当的环境中穿合适的防护鞋, 鞋面和鞋底的材料非常关键。

用电安全是关键

电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但也是一个严重的事故隐患。办公设备、工厂机床、电动工具等, 我们的工作与电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全用电, 了解用电常识。即使弱电流也可以干扰人的心律, 引起心脏停跳。修理时, 不要忘记关闭仪器或者拔掉插头。

实施急救要科学

当事故发生了, 我们不要慌张无措, 要冷静并立刻进行救助。首先要牢记紧急救助电话120、119、110等, 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急救知识。如果你看到别人需要急救, 先做自己能做的, 然后迅速向医疗机构求助。如遇化学品的事故, 记住“水”是第一解救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养成措施】相关文章:

抓养成教育,塑阳光心态——浅谈中职学生养成教育09-13

养成途径05-22

养成方式06-04

师德养成06-15

规范养成06-16

养成思考06-25

素质养成07-15

个性养成07-19

养成策略08-13

规则养成09-07

上一篇:湖泊保护与开发利用下一篇:远程设备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