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2024-07-14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精选8篇)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62 例老年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 例。其中, 观察组男21 例, 女10 例, 年龄68~82 岁, 平均年龄 (72.4±12.8) 岁, 合并高血压4 例、糖尿病3 例、脑部血管疾病4 例;对照组男22 例, 女9 例, 年龄64~82 岁, 平均年龄 (72.6±12.4) 岁, 合并高血压5 例、糖尿病4 例、脑部血管疾病3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炎有关诊断标准[3], 且临床检查显示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患者;排除存在胸腺肽α1及抗生素治疗禁忌证患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菌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2~4 g/d, 分2~3次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腺肽α1联合抗菌药物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胸腺肽α1 (美国赛生药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规格为1.6 mg) 治疗, 皮下注射, 首先1~2次/d、连续治疗5~7 d, 然后改为1~2次/周、连续治疗2~4周。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痰培养结果、血常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 、白蛋白、前白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等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分析, 以进行患者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正常, 且各项检查指标结果为阴性为治疗痊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 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情况为疗效显著;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检查无变化或出现加重情况为治疗无效。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74%, 对照组为4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 2 治疗后, 观察组痰培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阳性2 例 (6.45%) , 少于对照组的9 例 (29.03%) (P<0.05) 。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9.82±2.11) 、 (10.94±2.56) d, 短于对照组的 (15.43±3.69) 、 (17.82±4.08) 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CRP为 (6.28±2.31) mg/L、白蛋白为 (39.12±2.25) g/L、前白蛋白为 (309.51±9.25) mg/L, 均低于对照组的 (17.86±3.52) mg/L、 (49.82±3.54) 、g/L (357.64±28.93) m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中, 老年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患者由于年龄较大, 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合并症状[4], 对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临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数量以及程度的不断增加, 导致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作用和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临床治疗中, 在采用抗菌药物对老年肺炎患者的异常炎症进行控制改善同时, 还应注意对患者的机体免疫机制进行调节、增强, 以实现患者病症的治疗和改善。

胸腺肽 α1 作为从胸腺组分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 在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调节和抑制中具有突出作用和效果, 不仅能够促进前T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形成, 同时也能够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进行调节, 从而促进前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成熟, 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5]。

总之, 胸腺肽 α1 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效果突出,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纪风兵, 卓超.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0) :795-802.

[2]张晶, 袁玉涛, 梁小亮, 等.老年性肺炎的病原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3) :473-474.

[3]陈劲龙, 谢长江, 马洪明.广州地区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288株及耐药情况分析.广东医学, 2012, 33 (7) :951-952.

[4]刘莲凤, 叶瑞梅, 刘旗明.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2) :331-333.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2篇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类型分为菌血症、肺炎、烧伤和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眼科术后感染和泌尿道感染。随着PA耐药率增加,且呈多重耐药,其趋势是:对碳青霉烯类仍最敏感,但敏感率已经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PA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抗PA活性与碳青霉烯类相仿或略优;喹诺酮类对PA耐药率不断增加,而氨基糖苷类仍保留较好活性。在我国,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他啶对PA的良好抗菌活性,在尚未威胁生命的中重度感染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铜绿假单孢菌; 医院感染; 耐药;药物治疗

1 铜绿假单胞菌病原学概述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nonfermentative Gram-negative bacilli,NFGNB)是指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无动力、生长要求很低、毒力各异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黄杆菌属和产碱菌属。近半个世纪来NFGNB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十分困难,因而日益受到重视[1]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假单胞菌属中最常见和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也是NFGNB中毒力最强者。PA的许多细胞和细胞外产物具有毒力,主要有菌毛、粘液外多糖、内毒素、外毒素、蛋白酶、溶血素和绿脓素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PA菌毛特殊的分子序列,其作为配体或称粘附素很容易与宿主细胞粘附受体结合。病毒感染或创伤使上皮细胞暴露更多粘附受体如板层素可增加PA的粘附。纤维连接蛋白则可抑制粘附,研究显示用胰蛋白酶处理的人上皮细胞表面纤维连接蛋白被清除,隐蔽部位受体被暴露,PA粘附增加。宿主和PA本身的许多因素均可以赋予PA更强的粘附能力,成为住院患者特别是重危患者呼吸道、肠道等最常见定植菌之一[1,2] 。

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类型

2.1 菌血症:PA菌血症大多缘于强毒力细菌突破宿主防御机制及细菌污染静脉内装置或液体直接进入血流所致,偶尔亦见于内窥镜检查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器械或液体污染。与致命性医院获得性PA菌血症大多数病例不同,偶尔可见无症状性PA菌血症和有症状性PA静脉导管菌血症不用抗生素治疗而自行恢复[1]。

2.2 肺炎:在选择性患者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和防污染毛刷采样培养表明PA是NP的首位GNB病原体。PA-NP的易发因素包括结构性肺病(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基础慢性肺病、机械通气和恶性肿瘤。感染途径包括咽部定植PA的微吸入和环境或患者储菌库中PA直接经气管(气管导管、吸痰管污染)进入下呼吸道。PA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为弥漫性、小的坏死性结节、区域性出血和小动脉的假单胞菌血管炎。

2.3 烧伤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A是烧伤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随着烧伤面积或深度增加,PA定植或烧伤毒血症的危险性升高。所以术前选择性应用抗PA抗生素可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2.4 脑膜炎:PA是烧伤病房和颅脑外伤病房医院获得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2.5 眼部感染:PA是高破坏性眼部感染病原体,表层感染可迅速导致角膜或巩膜穿孔,发生眼内炎和视力完全丧失。PA医院内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角膜创伤或手术、被污染的滴眼液或洗眼液多次应用、中性粒细胞减少。散发性眼部PA感染可见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眼部。

2.6 泌尿道感染:PA能粘附于膀胱尿道上皮细胞。导尿和器械检查污染是主要感染来源,直肠、肛周或尿道PA定植可以先于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患者PA菌尿症常在2~3 月内自行消除,膀胱和肾脏坏死性感染极其少见,肾盂肾炎作为菌尿症的并发症亦不常见。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尚无有效措施,引流系统注入消毒剂或采用氧化银涂层导尿管均不能证明有益。

3 药物治疗

3.1 青霉素类

3.1.1 羧苄西林:本品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青霉素类药物,本品抗菌作用较弱,需要很大剂量才能有效,在体外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与多粘菌素合用时出现累加或轻度拮抗作用;乙酰半胱氨酸可加强本品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3.1.2 哌拉西林: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联合对多数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作用。不与头孢西丁同用,因后者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出现拮抗作用[3]。

3.1.3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本品为哌拉西林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广谱抗生素。哌拉西林不耐酶,而加入他唑巴坦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护哌拉西林不被β2内酰胺酶灭活,从而提高了哌拉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

3. 2 头孢菌素类

3.2.1 头孢他啶:本品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是目前应用的头孢菌素中活性最强者。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稍弱于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但远比哌拉西林、阿帕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等为强,亦优于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与妥布霉素相仿或略优。本品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硫酸多粘菌素B,青霉素。本品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在其他溶液中为差,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同一容器中给药,与万古霉素混合可发生沉淀。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需严密观察肾功能情况,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3.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由于头孢哌酮抗β-内酰胺酶性能较差,而舒巴坦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 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可增强头孢哌酮抗拒多种β- 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可保护头孢哌酮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有明显的增效作用(MIC 降低) 。与氨基糖苷类一起应用时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本品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不能混合以免发生沉淀。

3.2.4头孢吡肟:本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或略差。但对部分头孢他啶耐药株仍具抗菌活性。最主要不良反应是防止出现伪膜性肠炎。

3.2.8 头孢克定:本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多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强,对各种β-内酰胺酶亲和力很低,不易被水解。其最突出的特点为高度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其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氨曲南强4倍,较头孢他啶强4~16倍,对耐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菌株仍可有效。

3.3 其他β-内酰胺酶抗生素: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为硫霉素的脒基衍生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某些其他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头孢噻肟强20~70 倍,亦强于拉氧头孢和哌拉西林。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40范围在2~8mg/ L 之间,其活性相当于头孢他啶。本品虽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在体内可被肾脏脱氢肽酶Ⅰ代谢灭活,单独应用时,可受肾肽酶的影响而分解,药效降低。西司他丁本身不具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也无抑制作用,但西司他丁可阻碍脱氢肽酶对抗生素的水解,因此与等量比(1∶1) 的亚胺培南合用,阻断亚胺培南在体内的代谢,保持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被破坏,从而增加尿液中亚胺培南浓度。西司他丁还可阻抑亚胺培南进入肾小管上皮组织,减少亚胺培南的排泄并减轻药物的肾毒性。

3.4 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本品最突出的优点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效,而且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抗菌作用比卡那霉素强。与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或头孢噻肟联合应用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3.5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B: 本品主要用于耐氨基糖苷类、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由于本品毒性较强,又有较安全的抗生素可供替代,故一般不将本品作为一线抗感染的全身用药。本品溶液现在多用于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程中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3.6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本品对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高者。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属的多数菌株有抗菌作用,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明显增高,所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重度感染,已很少单独应用,多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药。

3.7 其他抗生素。

磷霉素:本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而发挥作用,属杀菌性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的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过敏性。虽然本品的体内抗菌活性较体外为强,但总的抗菌活性较弱,所以常与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是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

4 联合用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1联用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率高达86.6%,细菌清除率达89.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

4.2 头孢他啶加氯唑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

4.3 磷霉素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联用治疗急性血液病伴有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获得优异疗效。

4.4 磷霉素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均获良好的体外协同作用。

4.5 头孢类抗生素与红霉素联合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几乎没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说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减少生物膜对抗菌药物的吸收以及释放水解酶对抗生素的灭活,使到达生物膜的抗生素浓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4]。

4.6 头孢他啶或多粘菌素B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5] 。

4.7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为半合成酰脲类青霉素,其组织渗透性好,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但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而他唑巴坦为舒巴坦衍生物,属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仅对临床上重要的β-内酰胺酶,而且对部分染色体介导的Ⅰ型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明显增加了哌拉西林对酶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5 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也很重要,强化易引起院内感染的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器械消毒、无菌护理等程序,加强ICU 病房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能有效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此外,还应注意其他传播途径,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为接触传染,通过患者的分泌物、血液、伤口、敷料等传播,必须防止交叉感染。如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即行床边隔离或置单人病床。如有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加强机械通气管的消毒工作,能有效阻止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和交叉感染。勤洗手、正确洗手已提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首位。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于切断感染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涛,罗永艾.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65

[2] 时淑珍,穆原,吴霞飞,等.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5):225

[3] 谢景超.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及其多重耐药评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85

[4] 时军,谢景元,唐学义. 左氧氟沙星与奈替米星联合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J]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 25 ( 4) : 304-305

[5] 王秀荣,张永红,尹晓琳,等. 联合用药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 (2) :125-126

[6] 佟锦,黄朝辉. 头孢他啶治愈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 例[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 ,22 (9) :758-759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3篇

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3例33眼, 男25例25眼, 女8例8眼, 年龄9~84岁, 平均40.2岁, 35岁以下14例。发病原因为角膜、异物戴接触镜眼外伤等。临床采用早期、联合、大剂量、多频次、多途径敏感抗生素治疗, 疼痛明显的予止痛治疗, 眼压高的予加压处理。

2药物代谢动力学

2.1 药物在眼组织内吸收[1]

全身或局部给药后, 药物能否或有多少达到眼组织的作用部位, 多半取决于它穿透眼部各种生物膜屏障的能力。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大多数是以滴眼剂给药的, 这种给药方式能使药物在眼前段达到适当的浓度, 又不引起全身其它系统的不良反应。滴眼剂滴入结膜囊内, 首先与结膜囊内泪液混合, 涂布于眼球表面, 才能通透角膜向眼内转运。泪液的分泌、排出和容量及分布, 对结膜囊内药物的吸收起着决定性作用, 眼局部用药后被吸收进入眼内的速度和量, 取决于药滴的大小、泪液中的蛋白含量、两种滴眼剂点眼的间隔时间[2]。结膜下注射的药物大多数进入眼内的途径是经巩膜扩散入眼内, 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注射药物在巩膜下浸润扩散;第二步从巩膜进入前房。实验证明药物以角膜入前房途径为主[3]。

2.2 药物在眼组织内的分布代谢与排出

①不同给药途径使药物在眼内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滴眼液点眼后药物主要分布在眼前段组织如结膜、角膜、房水, 其次为虹膜、睫状体等;结膜下注射除在上述组织获得高药物浓度外, 晶状体和玻璃体内也存在一定量药物;全身给药则以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药物浓度较高 (如结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 。药物在眼内的分布还受组织血流量、视网膜色素细胞密切结合、血-眼屏障的作用等影响;②药物的起效取决于它的吸收与分布, 作用的终止则取决于药物在眼内的消除, 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药物在眼内的代谢及最后排出, 药物在眼内的代谢要依靠“肝药酶”促进。绝大多数药物经代谢失去药理活性, 经提高极性和水溶性, 有利于最后排出眼外及体外;③进入眼内的药物大部分随房水循环, 经巩膜静脉窦进入血液, 少数药物在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主动转运返回血液循环, 离开眼组织。

3药物治疗护理

3.1 科学合理安排用药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采用早期、联合、大剂量、多频次、多途径用药, 点眼频繁, 每15~30 min点眼一次, 不同药物要交替使用, 并编排好点眼时间, 要按时点眼以保证药物在眼内的浓度。不同药物两次滴眼液的间隔时间以5~10 min为宜, 如果两种滴眼液的间隔时间太短, 药物会大量溢出眼外, 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按药物说明要求保存药物, 如冷藏或避光。点眼时, 如泪液过多或有分泌物, 应先用消毒棉签吸干泪液及抹去分泌物再点眼;点眼时动作要轻巧, 不施压于眼球, 以免溃疡穿孔。正常时结膜囊最大容纳30 μl液体, 而结膜囊内的泪液量约7~10 μl, 因此结膜囊最多只能容纳约20 μl的药液。一般滴眼剂一药滴大约为25.1~56.4 μl, 平均39μl[2], 因此, 给患者滴眼时点一滴即够, 以免多余的药液在与泪液混合前以大部分溢出眼外, 另有部分通过鼻黏膜吸收到血液循环而产生全身的不良反应。结膜下注射安排在饭后15 min执行, 以免疼痛影响患者食欲。需全身用药者按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3.2 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吴小青[4]研究表明, 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由强到弱分别为:妥布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哌拉西林, 头孢拉定也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用药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用药过程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妥布霉素能迅速穿过角膜组织达到前房, 对角膜深层及前房的感染可引起有效的作用。免疫抑制剂 (环孢霉素A) 有一定的刺激性, 并可使睫毛脱落;滴散瞳药后要压迫泪囊区, 防止药物从鼻黏膜吸收后产生不良反应, 如出现皮肤黏膜干燥发热脸部潮红等, 嘱患者多喝水。使用止痛剂前询问患者有无胃痛胃溃疡等病史, 使用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讨论

4.1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可寄生于人体皮肤黏膜表面, 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 活力较高的毒素亦不能引起病变, 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调理素及补体, 可协助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铜绿假单胞菌, 故亦不易致病。当外伤损害了完整的角膜上皮, 破坏了角膜屏障, 易引起角膜感染。

4.2 铜绿假单胞菌性结膜溃疡是一种极其剧烈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 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蛋白分解酶, 引起角膜组织出现迅速的浸润黏液状坏死, 数天内可致角膜坏死穿孔, 导致眼球内容物脱出或发生全眼球炎, 视力丧失。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应用高效敏感抗生素, 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

4.3 影响药物进入眼内的因素 有生物利用度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和血-眼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内的药物, 最终到达眼内组织需要通过不同的眼内屏障, 有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 这些屏障统称为血-眼屏障。血-眼屏障的崩溃 (眼内炎前房穿刺及眼内手术等) 可大大提高药物的眼内通透性。另外, 角膜的结构药物的结构与性质滴眼剂的配方等可影响药物对角膜的通透性。角膜结构的损伤或病态可使药物透入眼的转运速率增加。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的用药, 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最高浓度与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3例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用药方法与特点, 药物在眼内分布、吸收、代谢、排出及影响药物进入眼内的因素。结果33例患者用药后角膜溃疡得到控制, 25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早期、联合、大剂量、多频次、多途径用药及科学合理安排用药是控制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23.

[2]吴素虹.临床眼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0-251.

[3]杨培增, 陈家祺, 葛坚, 等.眼科学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42.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动物:SPF级BALB/c小鼠,4~6周龄,雌性,18~25 g,购于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由中山大学提供;多黏菌素B购自Sigma公司;IL-1β测定试剂盒购自MBI公司;TNFα测定试剂盒购自MBI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分组情况

SPF级BALB/c小鼠共2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感染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感染+多黏菌素B组)。

1.2.2 动物模型

实验前1 d铜绿假单胞菌以划线法接种于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中过夜培养,用生理盐水配成菌液浓度为2×107 cfu/mL,小鼠注入量为1×107 cfu/只;多黏菌素B以蒸馏水配成1×103 U/mL溶液,过滤除菌后于4℃冰箱中保存,小鼠注入量为100 U/只,此剂量可使其血药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而保留拮抗内毒素的作用,用苯巴比妥钠麻醉小鼠(70 mg/kg),感染前1 h静脉注入多黏菌素B、或生理盐水,然后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

1.2.3 内毒素测定

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小鼠感染24 h后乙醚麻醉下经眼部采血0.5 mL,并以1200 r/min速度离心70 min,上层血浆稀释后于75℃水浴加热10 min,然于反应管中加入0.1 mL鲎试剂,0.1 mL内毒素标准液或样品,插入检测仪的反应孔中,于405 nm处测出透光度95%时的反应时间。

1.2.4 IL-1βmRNA、TNF-αmRNA测定

肺组织总RNA的提取、定量及PCR产物的检测按MBI公司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实验所用引物TNF-S:5′-GCGGTGCC-TATGTCTCA-3′;TNF-A:5′-GAGGTTGACTTTCTCCTGG-TA-3′;GAPDH-S:5′-CAACGGCACAGTCAAGG-3′;GAPDH-A:5′-AAGGTGGAAGAGTGGGAGT-3′;IL1-S:5′-TTGACGGACCCCAAAAGATG-3′;IL-1-A:5′-AGAAGGT-GCTCATGTCCTCA-3′。以上引物全部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比较

笔者比较了各组小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24 h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加入多黏菌素B后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P<0.01)。见表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感染组比较,*P<0.01

2.2 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

笔者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24 h后小鼠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加入多黏菌素B可明显降低感染组小鼠肺组织IL-1βmRNA水平(P<0.01)。见表2。

2.3 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mRNA表达

笔者比较了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水平,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24 h后小鼠肺组织中TNFαm 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加入多黏菌素B可明显降低感染组小鼠肺组织TNFαm RNA水平(P<0.01),见表3。

注:IL-1β:白介素1β;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感染组比较,*P<0.01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感染组比较,*P<0.01

2.4 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mRNA、TNF-αmRNA水平的相关性

笔者发现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m RNA、TNF-αmRNA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病情重,病死率较高,对多种抗菌素耐药,治疗困难。近来人们发现内毒素、IL-1、TNF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有关机制尚不清楚[2,3,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以引起肺组织的炎症改变及肺功能的下降[5],其机理通常先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导其分泌多种介质分子,然后通过这些介质分子在局部或循环中播散到机体其他部分而发挥效应,其中IL-1、TNF与感染性疾病关系最密切[6]。应用内毒素、IL-1、TNF拮抗剂可能会减轻肺部炎症,改善病情[7,8,9]。多黏菌素B是一种环状阳离子多肽类抗生素,能与内毒素的脂类A结合,从而抑制内毒素的活性,然而其肾脏及肝脏毒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后来人们发现小剂量多黏菌素B能降低烧伤患者的血将浆内毒素水平,而无肝肾毒性[10]。本实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24 h后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加入小剂量多黏菌素B可以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另外笔者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肺组织中24 h后IL-1βm 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加入多黏菌素B可明显降低感染组小鼠肺组织IL-1βmRNA水平(P<0.01),而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肺组织中24 h后TNFαm RN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加入多黏菌素B也可明显降低感染组小鼠肺组织TNF-αm RNA水平(P<0.01),推测小剂量多黏菌素B可通过中和小鼠血浆内毒素进而降低肺组织中IL-1βm RNA水平和TNF-αmRNA水平。提示铜绿假单胞感染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和TNF-αmRNA水平可能存在相关性。最后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证实它们之间确实有这种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据此,笔者认为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中内毒素、IL-1、TNF起重要作用,可加剧病情恶化,通过选用内毒素拮抗剂或其他药物中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而降低肺组织中IL-1、TNF水平,这样可以减轻病情。

参考文献

[1]Driscoll JA,Brody SL,Kollef MH.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J].Drugs,2007,67(3):351-368.

[2]Claudia R,Patricia A,Daniel OS.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unginfection in a granulocytopenic mouse model[J].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1994,73(2):261.

[3]BluthéR,Pawlowski1 M,Suarez1 S,et al.Synergy between tumornecrosis factorαand interleukin-1 in the induction of sickness be-havior in mice[J].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1994,19(2):197.

[4]Testsuya Hm,Testsuya M,Masashi U,et al.Interleukin-1-deficentmice exibit high sensitivity to gut-derived sepis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J].Cytokine,2005,30:339-346.

[5]Hanna F,Amir S,Charlott B,et al.Altered lung function relates to in-flammation in an acute LPS mouse model[J].Pulmonary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2012,25:399-406.

[6]Florian W,Antje M,Tanja K,et al.Lung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during murin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irway infection[J].Immuno-biology,2011,216(8):901-908.

[7]Ming L,Shih L,Shang L,et al.Antimicrobial peptide of an 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 modulate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RAW264.7 cells[J].Peptides,2010,31(7):1262-1272.

[8]Ryosuke O,Kristi L,Nina S.The inflammasome regulatory pathwayand infections:Role in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infection,2011,62(2),119-129.

[9]Vicente F,Corrales M,Daniel M.et al.Immunomodulatory agents in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infection,2011,63(3),187-199.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5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雾化吸入,阿米卡星,耐药菌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 (VAT) 是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患者的肺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其生存能力强, 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困难[1]。全身应用抗生素在带来临床疗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全身副作用, 并促使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基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VAT的发病机制中生物被膜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2], 能够提供高组织浓度的抗生素雾化治疗在VAT病人的治疗中得到重新考虑[3,4]。本研究旨在评估雾化阿米卡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主要终点是8天抗生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耐药菌的产生, 次要终点包括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 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RIC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中诊断为铜绿假单胞菌性VAT患者40人, 符合VAT的诊断标准[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 没有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变化的肺部浸润影, 并出现以下三项临床标准中的任意两项:体温>38℃;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或< 4×109/L;支气管分泌物呈脓性或分泌物增加。此外, 细菌学标准符合:1、痰涂片:G染色发现细菌和白细胞。

1.2 气管支气管吸出物半定量培养中重度生长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cfu/mL, 或BALF≥104cfu/mL, 或PSB ≥103cfu/mL。排除标准: (1) 入院前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2) 肺外感染; (3) 有严重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4) 对研究中应用的抗生素有过敏史; (5) 氧合指数﹤200; (6) 预期3d内拔管; (7) 最近90d机械通气时间>60d; (8)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遵循第二炮兵总医院制定的伦理学标准, 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由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内蒙古英华融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雾化器。德国生产PARI GmbH压缩雾化吸入器。药物: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第六制药厂生产的硫酸阿米卡星[H19983021]0.2g (20万单位) 。

1.4 方法 进入RICU的气管插管病人经进一步排除后, 将符合VAT诊断的患者随机分到雾化阿米卡星组及静滴阿米卡星组。雾化组病人接受8天的雾化阿米卡星治疗, 400mg/次, bid[6], 加入2mL生理盐水中, 如果雾化组病人在8天内拔管, 改为空气压缩雾化器继续治疗。静滴组病人接受8天的静脉滴注阿米卡星, 400mg/次, qd[7]。第9天针对疗效进行分级[8]1) 治愈;2) 持续VAT;3) 复发;4) 多重感染。记录开始治疗后1、3、5、7、9d的气道分泌物细菌定量培养菌群数、细菌药敏。并观察两组患者28d的机械通气时间, 住RICU时间, 死亡率。每日监测不良事件并记录。两组病人其他全身抗生素的应用由主治医生在对雾化药物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决定。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或者25%-75%可信区间,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收集4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VAT患者, 随机进入实验, 雾化组和静滴组分别20人, 雾化组因出现不良事件而退出实验2例, 完成全部实验者:雾化组18例, 静滴组20例。接受8天的雾化治疗。雾化阿米卡星组和静滴阿米卡星组在性别, 年龄, 临床基础疾病,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APACHEⅡ) ,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表1) 。

2.2 雾化抗生素的疗效

在治疗终点 (第9天) , 雾化组治愈率77.8%, 静滴组治愈率75% (P﹥0.05) 。两组治疗失败率相似 (P﹥0.05) , 铜绿假单胞菌持续存在或者再发, 雾化组2例, 静滴组4例 (11.1%vs20%) ;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雾化组2例, 静滴组1例 (11.1%vs5.0%)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死亡率没有显著性不同 (表2) 。

2.3 微生物对治疗的反应及获得耐药性

雾化阿米卡星的病人在早期可观察到快速显著的细菌清除率:BAL的菌群在第3天细菌清除率83.3%。相对于雾化组, 静滴阿米卡星组早期并没有出现如此显著的细菌清除率, BAL的菌群在第3天细菌清除率60.0%, 起初, 两组病人微生物药敏对阿米卡星全部敏感, 雾化组治疗期间无耐药菌产生。静滴组第3天时, 8例培养阳性菌群出现2例中介, 第9天4株耐药。由此可见, 局部组织较高的药物浓度能够快速清除致病菌, 并产生较少的耐药菌株。

S=susceptible敏感:MIC≦8mg/L;I=intermediate中介:8mg/L﹤MIC≦16mg/L;R=resistant耐药:MIC﹥16mg/L。#其中包括感染其他菌, *表示再次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VAT是一种与高再发率和细菌频繁耐药相关的难治性感染。它产生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细菌生物被膜 (BF) , 药物难以渗透到其膜内形成有效的抑菌或杀菌浓度[9], BF 所能耐受的抗菌药物浓度达到浮游菌MIC 浓度的1000 倍[10]。而且考虑到ICU病人多发肝肾功能不全, 根据肌酐清除率所得的抗生素用量不足以达到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 (MPC) [11], 根据耐药突变选择窗 (MSW) 理论, 如果到达肺内上皮细胞的药物浓度处在MSW, 将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而雾化吸入抗生素能获得足够高的局部组织浓度, 呼吸道分泌物的药物浓度高出MIC的20 到100倍。本研究表明雾化抗生素提供了更有效的细菌清除率和更少的耐药菌的产生。两组抗生素的治疗失败是相似的, 然而, 在雾化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持续存在或再发是由敏感菌及其他菌导致。静滴组25%的菌群在第9天已经变成多重耐药菌。

本实验的局限性:由于样本含量小, 两组在治疗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 住ICU时间, 死亡率等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由于检测条件的限制, 我们没能及时监测两组患者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和肺组织浓度, 因此不能准确的观察疗效和药物浓度的关系。尽管存在上述不足, 对VAT的治疗及雾化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 仍值得我们探讨。

总之, 雾化和静滴阿米卡星在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VAT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相似的疗效, 并且, 雾化阿米卡星能够更有效的减少菌群数量, 并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文晶, 黄茂, 赵旺胜, 等.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和耐药现状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5:78.

[2]Donald E Craven, Alexandra Chroneou, Nikolaos Zias, 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 Tracheobronchitis:The Impact of Targeted Anti-biotic Therapy on Patient Outcomes[J].Chest, 2009, 135:521-528.

[3]Rouby JJ, Goldstein I, Lu Q.Inhaled antibiotic therapy.In:TobinMJ, editor.Principles and pricti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M].2nd ed.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 2006:1311-1332.

[4]Luyt CE, Clavel M, Guntupalli K, 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lung delivery of PDDS-aerosolized amikacin (NKTR-061) inintubated an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pneumonia[J].Crit Care, 2009, 13:200.

[5]Donald E Craven, Alexandra Chroneou, Nikolaos Zias, et al.Hjal-marson.Ventilator-Associated Tracheobronchitis:The Impact ofTargeted Antibiotic Therapy on Patient Outcomes[J].Chest, 2009, 135:521-528.

[6]Rouby JJ, Martin De Lassale E, Poete P, et al.Nosocomial bron-chopneumonia in the critically ill:histologic and bacteriologic as-pects[J].Am Rev Respir Dis, 1992, 146:1059-1066.

[7]袁成, 曹晓芝, 朱丽青.氨基苷类抗生素不同给药方案的血药浓度及肾功能变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8, 15 (5) :19-21.

[8]Rello J, Mariscal D, March F, et al.Pseudomonas aeruginosa pneu-monia in ventilated patients:relapse or reinfec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 157:912-916.

[9]黄晴, 李美, 刘健.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治疗[J].山东医药, 2010, 50 (5) :109-110.

[10]刘娟娟, 宋毅斐, 刘健.生物被膜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Chin J Nosocomiol, 2010, 20 (4) :78.

铜绿假单胞菌60株耐药分析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3 466例, 其中男2 311例, 女1 155例, 年龄3~89岁, 平均53.8岁, 对其标本 (痰、咽拭子) 分离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的出铜绿假单胞菌60例, 其中男42例, 女18例。

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中操作, 进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选取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革兰阴性杆菌, 测氧化酶试验阳性者, 做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的M-H琼脂, 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15种常用抗生素:复方磺胺甲恶唑 (TSU) 、复方氨苄西林 (FAM) 、头孢吡肟 (FEP) 、哌拉西林 (PICP) 、庆大霉素 (GEN)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TCCP) 、亚胺培南 (IMI) 、阿米卡星 (AKN) 、替卡西林 (TICP) 、环丙沙星 (CIP) 、头孢他定 (CAZ)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TZPP) 、美洛匹宁 (MERO) 、妥布霉素 (TOB) 、多黏菌素E (COL) 15种药物进行药敏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2753为质控菌株, 结果按照NCCLS/CLSI最新标准判定。

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3 466例患者, 检测出60例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1.73%。复方磺胺甲恶唑 (TSU) 、复方氨苄西林 (FAM) 、头孢吡肟 (FEP) 的耐药率均>50%, 特别是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达100%, 对哌拉西林 (PICP) 、庆大霉素 (GEN) 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61.7%和53.3%, 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TCCP) 、亚胺培南 (IMI) 、阿米卡星 (AKN) 、替卡西林 (TICP) 、环丙沙星 (CIP) 、头孢他定 (CAZ) 的耐药率均>30%, 见表1。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 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在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中, 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 近年来临床中抗生素被广泛使用, 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 导致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 耐药情况非常严重[2,3]。

本文3 466例患者, 检测出60例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1.73%。复方磺胺甲恶唑 (TSU) 、复方氨苄西林 (FAM) 、头孢吡肟 (FEP) 的耐药率均>50%, 特别是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达100%, 对哌拉西林 (PICP) 、庆大霉素 (GEN) 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61.7%和53.3%, 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TCCP) 、亚胺培南 (IMI) 、阿米卡星 (AKN) 、替卡西林 (TICP) 、环丙沙星 (CIP) 、头孢他定 (CAZ) 的耐药率均>30%。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以下耐药机制有关: (1) 细菌产生抗菌活性菌, 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 (2) 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酶 (PBPS) 、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3) 细胞外膜主动外排系统的表达。 (4) 外膜通透性降低等。其中, 导致铜绿假单胞耐药菌株逐年增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耐药质粒[4,5]。

在医院感染中, 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常见, 且存在着严重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 所以其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 应该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耐药性的监测工作要加强力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

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3 466例, 对其标本分离培养, 将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 466例患者, 检测出60例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1.73%。复方磺胺甲恶唑 (TSU) 、复方氨苄西林 (FAM) 、头孢吡肟 (FEP) 的耐药率均>50%, 特别是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达100%, 哌拉西林 (PICP) 、庆大霉素 (GEN) 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61.7%和53.3%,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TCCP) 、亚胺培南 (IMI) 、阿米卡星 (AKN) 、替卡西林 (TICP) 、环丙沙星 (CIP) 、头孢他定 (CAZ) 的耐药率均>30%。结论:铜绿假单胞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临床应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培养

参考文献

[1] Riccio ML, Docquier JD, Dell&apos;Amico E, et al.Novel3-N-aminogly-coside acetyltrans ferase gene, aac (3) -Ic,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tegron[J].Antimicrob Agents chem other, 2011, 47 (5) :1746-1748.

[2] 蒋伟, 常东, 黄志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q3CE△1基因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1 (31) :9-11.

[3] Nagino K, Kobayashi H.Influence of macrolides on mucoid alginate biosynthetic enzyme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J].Chin Microbiol Infect, 1997, 3 (4) :432-439.

[4] 王军, 张建菊, 刘华, 等.铜绿假单胞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457-458.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第7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胃肿瘤,MKN4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上海合睦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MKN45高转移性胃腺癌细胞系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病因室邓大君教授馈赠) , Transwell侵袭小杯 (Corning Incorporated, Costar) , RPMI-1640 (GIBCO BRL Co., U.S.A) , 胰蛋白酶 (Tyrosine, Sigma Co., U.S.A) , 新生小牛血清 (Newborn calf serum, Hyclone Co., U.S.A) , RNase A (华美公司) , Argrose LMP (Promega Co.) , 青霉素 (Penicillin, 中国山东济南齐鲁制药厂) , 链霉素 (Streptomycin,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酶标仪 (BioRad公司) , CO2孵箱 (日本HITACHI公司) , 倒置及普通显微镜 (日本Olympus公司) 。

2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均数±标准差 (x-±SD) 计算, 并进行t检验。

1.3 方法

1.3.1 流式细胞仪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MKN45细胞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

将进入对数生长期的MKN45细胞, 按每1×106细胞加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9的剂量处理24~48h[1]。常规收获细胞于1.5mLEP管中, 1000rpm离心10min收集细胞, 用冰预冷的PBS洗2次, 加入1mL预冷的70%乙醇, 于4℃固定过夜, 离心收集细胞, 以PBS洗细胞沉淀。加入200μLRNaseA (1mg/mL) , 37℃水浴30min。再加入800μLPI染色液 (50μg/mL) , 混匀, 至4℃避光30min。以标准程序用FACS (Becton-Dickinson, USA) 检测[4], 记录激发波长488nm处的红色荧光, 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合软件进行分析。

1.3.2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MKN45细胞系恶性程度的影响

在1×106 MKN45细胞中加入铜绿假单胞菌制剂1支 (1.6~2.0) ×109) 作用24h后, 常规收获细胞备用。利用0.6%的琼脂作为底层支持层, 上层用0.35%的琼脂作为培养介质, 血清浓度为10%。每孔接种500个上述待测细胞, 每种细胞设3个平行孔, 置于37℃孵箱培养2~3周时间, 肉眼可见集落形成,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大小及数量[2]。计数细胞集落数并计算各种细胞的集落形成率 (集落形成率=形成的克隆数/接种细胞数500个细胞) ,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由此来判断细胞的恶性表型[3]。

1.3.3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MKN45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

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分别在1×106 MKN45细胞中加入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9、 (1.6~2.0) ×108、 (1.6~2.0) ×107作用24h后, 消化计数1×105个细胞加入侵袭小杯。将400mLRPMI1640+0.1%BSA/孔加到24孔板中, 将侵袭小杯放入。在37℃5%CO2条件下培养16h, 取出侵袭小杯, 以PBS轻轻冲洗后, 用棉花棒轻轻擦去杯底膜上层的细胞, 膜下层的细胞为穿过膜的细胞, 以95%乙醇固定细胞10min, 以0.2%结晶紫染色20min, PBS冲洗, 风干镜检, 倒置显微镜下随机选择6个视野计数, 照相,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A:对照组B: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7组C: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8组D: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9组

2 结果

2.1 流式细胞仪

实验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 由46.043%上升到54.822%, 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 P<0.05, 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抑制了MKN45细胞的增殖, 阻滞其从G1期到S期的演进。

2.2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实验组形成的集落体积仅为对照组的1/3 (图1) 。对照组、实验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4.7%和2.0%,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制剂降低了MKN45细胞的恶性程度。

2.3 细胞侵袭实验

侵袭作用16h后,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1.6~2.0) ×107组与对照组穿过基膜的细胞数每100倍视野分别为3.333和20.167, 前者比后者减少了80%以上 (图2) 。

3 讨论

本研究分别从3个方面探讨了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胃腺癌细胞的作用原理, 综合文献及本实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可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 明显抑制MKN4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降低了MKN45细胞的恶性程度, 认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是较合适的腹腔免疫化疗生物制剂, 在腹腔免疫化疗过程中,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和化疗药物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相互补充, 起到协同增效作用。相信将来联合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的腹腔免疫化疗将在治疗胃癌腹水, 腹腔脱落癌细胞及腹腔微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希双, 姜涛, 吴东军, 等.PA菌毛株菌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1, 22 (10) :597~600.

[2]张继锋, 笪美玲, 高国谦.绿慕安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32例报告[J].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0, 13 (6) :465~466.

[3]孙文平, 付红文, 刘妮, 等.PA-MSHA菌毛株疫苗对三种癌症患者免疫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0, 20 (4) :373~37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480株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来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平顶山平高集团公司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各种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的PAE共480株。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 (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 药敏实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 (K-B法) , 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结果按NCCLS标准判定。

1.3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

PAE菌株的来源按标本分:痰52.3%, 尿液13.1%, 脓液12.25%, 分泌液11.2%, 血液2.8%, 胆汁1.6%, 其他6.8%;按科室分:呼吸内科29.1%, 干部病房15.7%, 血液肿瘤科11.5%, 外科系统11.1%, 神经内科9.6%, ICU9.2%, 肾内科7.5%, 其他6.3%。

2.2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

PAE在1999~2005年间各病原菌的检出率中均位居第2位, 见表1。

2.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

PAE在7年中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以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下降明显, 见表2。

3 讨论

PAE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各病区和医疗器械等处, 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PAE感染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 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呼吸道, 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 甚至败血症。从标本的分布情况来看, 痰中PAE的检出率最高 (52.3%) ,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 这些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机体免疫力低下, 肺功能下降, 排痰困难, 肺部经常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杀灭了敏感细菌, 导致菌群失调, 从而使广谱耐药的PAE定植生长。

从表2可以看出, PAE对多种药物严重耐药。敏感率下降明显的为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没有显著性变化。三代头孢中CTX已完全耐药, CRO敏感率也仅有19.0%, CSL的敏感率下降了43.2%, CAZ的敏感率维持在60.5%~82.4%。喹诺酮类药物中CIP敏感率仅有54.1%, OFX敏感率下降了60.0%, LVX的敏感率维持在65.5%~75.0%。对PAE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IPM (98.2%) 和POL (95.0%) 。IPM和POL仍是目前治疗PAE最有效的药物。

PAE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与使用率有关[1]。β-内酰胺酶由质粒介导, 能够使氧亚氨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失效。因此, 对三代头孢和氨曲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敏感。PAE的Amp C酶是由染色体介导, 可水解三代头孢和头霉素, 对酶抑制剂稳定, 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四代头孢敏感, 可被低浓度的氨曲南或氯唑西林抑制[2]。因此, 规范使用新的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有助于控制或减少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以及由此产生的耐药性。

注:AMK:阿米卡星, AMP:氨苄西林, CAZ:头孢他啶, CFP:头孢哌酮, CIP:环丙沙星, CRO:头孢曲松, CSL:头孢哌酮/舒巴坦, CTX:头孢噻肟, CZO:头孢唑啉, GEN:庆大霉素, IPM:亚胺培南, LVX:左氧氟沙星, OFX:氧氟沙星, POL:多黏菌素B, SXT:复方新诺明, TOB:妥布霉素

PAE耐药严重是因其具有多重耐药性, 其耐药途径有以下4种: (1) 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或抗菌药物修饰酶。如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 (2) 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和DNA促旋酶等结构发生改变; (3) 膜屏障与主动外排, 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 (4) 形成生物膜[3]。其中主动外排在PAE多重耐药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PAE广泛且严重耐药, 对PAE导致的医院感染临床医师在治疗时要依据药敏结果, 合理选药。鉴于长期单一用药有导致PAE耐药性增加的可能, 现倾向于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同时应避免或尽量减少PAE定植或感染的侵袭性操作, 加强对PAE的监测和消毒隔离等防范措施, 防止PAE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 应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下降, 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下降明显。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着98.2%的敏感率, 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也保持着95.0%的敏感率。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 医院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 临床要依据药敏结果 合理用药。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文献

[1]曾吉, 吴正学, 郗娟, 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抵抗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5) :496-498.

[2]曹孟淑, 胡杰贵, 徐元宏, 等.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监测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2) :1425-1428.

上一篇:连续顶推法下一篇:农作物科学施肥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