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2024-06-21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精选10篇)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1篇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内窥镜手术

鼻息肉是鼻腔的常见病, 好发于筛窦、上颌窦、中鼻道、中鼻甲及筛泡等处。近年来, 随着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鼻息肉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本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162例鼻窦内窥镜治疗鼻息肉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鼻息肉患者162例, 其中, 男106例, 女56例;年龄16~70岁, 病程1~18年。主要表现为鼻塞、多涕、头痛、嗅觉障碍、听力下降等。

1.2 治疗方法

用1%地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及息肉根部表面麻醉, 息肉多或术后复发性息肉者, 可行全麻。在内窥镜下观察息肉的原发部位, 用鼻息肉钳将息肉组织分次取出。中鼻甲有息肉样变时, 按内窥镜下中鼻甲切除方法, 将中鼻甲部分切除。若为后鼻孔息肉, 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合并鼻窦炎时, 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鼻中膈偏曲影响手术者行鼻中膈矫正术。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或者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止血。

1.3 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3d, 术后48h取出鼻腔填塞物, 以后每日经鼻内镜下检查清理术腔, 保持鼻腔通畅。鼻腔局部每日应用类固醇气雾剂喷鼻1~2次, 维持3~6个月, 防止息肉复发。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 利用内窥镜复查, 维持3~6个月, 复发性鼻息肉术后, 要随访1年以上。每次复查, 清理鼻腔单发或多发的囊泡、肉芽组织及黏膜水肿, 直至术腔上皮化, 以保证息肉出现之前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2 结果

术后回访1年, 162例患者治愈131例, 好转21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为率93.8%。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是由于鼻黏膜长期变态反应等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的治疗比较困难, 传统鼻息肉摘除手术后复发率高。近些年来, 随着对鼻息肉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 以及鼻内窥镜手术和各种类固醇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鼻息肉的疗效已有明显改观。传统的鼻息肉手术缺点多, 由于不能明视, 术中损伤息肉周围的正常组织, 而且不易将息肉摘除干净, 出血又多, 术后极易复发。随着鼻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手术优点明显, 表现为:明视下手术, 利于彻底摘除息肉;能观察息肉起源部位, 降低手术复发率;损伤小并能同时处理相关病变, 如鼻窦炎、鼻中膈手术等[1]。

在进行鼻内镜手术时, 尽量维护和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 特别是重要解剖标志的中鼻甲[2]。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者切除中鼻甲外侧息肉样变黏膜, 保留中鼻甲内侧较正常的黏膜。如果患者有鼻中膈偏曲或下鼻甲肥大则同期行鼻中膈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相关处理。

术后随访很关键, 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复发, 提高疗效。其随访的目的是细致地清理术腔增生组织和囊泡或息肉样组织, 保持引流通畅, 分离粘连的黏膜。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气雾剂喷鼻1~2次, 维持3~6个月, 防止息肉复发。随访至创面上皮化, 术腔轮廓清楚, 窦口开放, 术腔无息肉形成。

鼻窦内窥镜下手术, 息肉摘除彻底, 创伤小, 不易复发, 疗效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建, 孙爱华.鼻微创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97.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2篇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近年广泛开展,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保留了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但由于手术者临床经验、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复发,需再次手术,而再次手术面临解剖标志破坏、骨质增生、出血多、局麻效果欠佳等问题,手术难度大,易发生并发症。2008~2011年收治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病例52例,对此类手术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2例患者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3.4岁。有前期手术史1~3次,均为双侧鼻腔病变。所有选择患者为前次鼻内窥镜术后主观症状改善不理想,经再次随访清理和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根据病史、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3型,术前常规静滴抗生素加用地塞米松5mg,3天。

手术方法:52例患者中,均为鼻腔黏膜局部麻醉。术中应用1%的卡因+0.1%肾上腺素混和液棉片麻醉鼻腔2次,然后应用1%利多卡因行筛前神经及蝶腭神经阻滞麻醉。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从前向后进行,因每个病例窦口鼻道复合体不完整,术中参照May等[2]提出的6个特定的解剖标志,用stryker鼻息肉电动切削器,切除鼻腔及总鼻道的息肉组织,修剪息肉样变的中鼻甲或中鼻甲残端,形成类似正常轮廓的中鼻道入口。然后切除残留的钩突,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开放前上筛房及额窦,清除窦内病变。前筛开放后,咬除筛泡,检查中鼻甲基板是否完整,开放后组筛窦,开放蝶窦,清除窦内病变。开放各窦口过程中尽量用电钻开放,以微创手术保护和维持窦口黏膜的完整性。术后综52例患者全部给予抗生素、激素静滴,术后第24~48小时抽除鼻腔全部填塞物,第3天开始,以雷诺考特喷鼻,2次/日,坚持1~3个月,住院1周出院。出院前,鼻内镜下彻底清理鼻腔内血痂,术后3个月内,每周用鼻内镜复查1次,清理痂皮,祛除泡、息肉,吸尽窦内脓液,保持窦口开口合适,重新扩大狭窄的窦口,以后每月1次,直至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

疗效判断标准: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痊愈39例(75.0%),好转10例(19.2%),无效3例(5.8%),总有效率94.2%。

讨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比较复杂,传统手术治愈率较低,但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也很多,包括术者对手术的熟练程度,鼻窦解剖变异、变态反应,术后处理等,总结复发病例的病史,术者的解剖知识、手术技巧,与是否在术前、术后进行规范的综合治疗影响较大。3型鼻窦炎患者由于前次手术后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破坏及可能存在的解剖学变异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因此术前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的CT扫描(组织窗、骨窗)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鼻腔鼻窦的解剖情况,如中鼻甲、筛板、上颌窦口、蝶窦、额窦的位置,与前鼻孔的距离,上颌窦、筛窦、蝶窦的大小和骨质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是否存在Onodi气房等解剖学变异。同时由于3型鼻窦炎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炎性病变,导致术中出血。因此所有病例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可在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缩小鼻息肉的体积,更好地暴露术野,减少术中出血。由于既往手术造成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口等正常解剖标志变异,因此,手术时首先寻找能够提供定向定位作用的恒定解剖参照点,参照May等[2]报道的中鼻道前穹隆、中鼻甲前上附着处、上颌窦自然口、眶底嵴、纸样板、蝶窦顶等6个解剖学标志,为鼻内镜手术提供安全指导。据此,术中以中鼻甲根部及中鼻道前穹隆作为筛窦手术的标志,手术操作时严格保持在前穹窿的范围内,矢状位开放筛房,清除病变组织,向外避免损伤纸样板,向内避免超过中鼻甲根部损伤筛板,可安全地清除前上筛房、眶纸样板和中鼻甲根部残余气房;开放额窦时先于中鼻甲根部稍后向上定位额隐窝,辨认额突,清除额隐窝及额突口周围病变,开放额窦。用弯头吸引器正确定位上颌窦自然口,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借此确定纸样板和眶底嵴,再沿眶底嵴向上清除后组筛窦的病变;对蝶筛隐窝病变、蝶窦开口闭塞病例,则以后鼻孔上穹窿为标志,向上1~1.5cm开放蝶窦。由于术中对照解剖结构细致的操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综合治疗对提高疗效、防止病变复发起重要作用。所有患者于术后24~48小时抽取填塞物,如无出血原则上尽早抽取。一般于术后第5天行第1次鼻内窥镜下清理。出院后以前述相隔时间进行定期清理。特别强调是在术后1~3周,是术腔上皮化和肉芽形成竞争的过程,为防止创面血痂和伪膜形成,每次清理需做到止血彻底,保证术腔光滑。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地冲洗鼻腔及使用鼻喷剂3~6个月,大部分病例术腔分泌物和痂皮于15天内消失,于术后4~5周内完成术腔创面愈合,少数病例延至第10~12周愈合。本组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痊愈39例(75.0%),好转10例(19.2%),无效3例(5.8%),总有效率94.2%。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是肯定的。其疗效好坏与术者对鼻窦解剖的熟悉程度、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手术者經验及技巧,病变清除是否彻底,术后是否进行完整的随访与鼻腔护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关。3例无效患者尽管做了广泛和精细的手术及详细的术后清理和综合治疗,术后仍复发,可能与变态反应及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应强调综合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135.

2 May M,Schaifkin B,K ay SL.Revision endoscop ic sinus su rgery:sixfriendly surgical landm arks[J].Laryngoscope,1994,104(6Pt 1):766-767.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护理措施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15例, 均为该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 男71例, 女44例, 年龄18~75岁, 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内镜下鼻息肉手术, 围术期均实施规范化护理。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对口腔的清洁, 在手术前天晚上和手术当天早晨, 均要使用洗必泰漱口水让患者漱口, 并对患者口腔进行消毒。 (2) 对鼻腔的清洁:在手术前剪除患者的鼻毛, 在手术过程中防止鼻毛阻挡医生的视野, 并减少手术过程中污染的残留, 在剪除鼻毛时应该注意对毛囊以及鼻粘膜的保护, 避免手术过程鼻腔的感染。

1.2.2 术中护理

(1) 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 护士应该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且主治医师的视野充分显露的情况下, 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对于患者身体受压部位, 要垫上软垫。在手术进行过程中, 巡回护士还应该时刻查看束压带, 防止束压带过松或过紧, 如果手术时间很长, 还应该定期对患者束压带压迫部位进行按摩,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防止患者束压带部位身体组织受压坏死[2]。 (2) 在手术过程中, 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进行观察, 查看其是否是否稳定, 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是否产生误吸、1.2.3术后护理 (1) 对于全麻患者, 在手术后去枕平卧6 h左右后改为半卧, 这样可以防止患者鼻腔充血, 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以及减少手术切面出血, 有利于患者呼吸及吞咽食物, 避免误吸, 还有利于医生观察手术后的渗血情况。 (2) 手术过后应该注意患者基础生命体征, 患者的血压检测是其中的重点, 对于高血压患者更要密切注意, 适当给予患者降压药, 以防止术后患者伤口出血, 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 (3) 注意术后并发症。鼻内镜手术主要并发症为鼻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及框内血肿等, 最常见的是鼻出血。如果在手术后发现患者鼻出血过于频繁或者出血量过多, 有时甚至从口腔内吐血, 患者就很有可能发生活动性出血, 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对于眼眶框周有明显淤血、流泪、水肿、以及观看物体时模糊、有事甚至发生短暂性失明这类现象, 大多数是框内血肿、视神经损伤、蜂窝状组织炎等并发症。在鼻内填充物取出后, 患者鼻内常常有清水状鼻涕流出, 在低头时明显增多, 但是其不结痂, 有淡淡的咸味, 这种情况就属于脑脊液鼻漏[3]。应对这类术后并发症在发现时要及早报告, 让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治疗。并适当给予其心理辅导, 消除患者心理压力, 为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4)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在手术后3 d左右, 护士就应该指导患者对鼻腔进行自我护理, 让患者每天对鼻腔进行冲洗, 以清除术后鼻腔内的分泌物, 尽快的恢复患者鼻腔功能。在患者冲洗鼻腔时, 患者站立位为头向前倾斜30°, 并张口呼吸, 将鼻腔清洗器前橄榄头对准鼻腔前部, 鼻腔冲洗器气阀端置于生理盐水中, 一手挤压皮球, 一手固定好橄榄头, 生理盐水经过鼻腔压入后, 经过鼻腔后部, 从口中吐出, 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在挤压鼻腔冲洗器气球时应该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防止生理盐水经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另外冲洗后的生理盐水不要吞入腹中[4]。鼻腔护理流程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滴鼻剂滴鼻, 第二步鼻腔冲洗, 第三步类固醇激素药物喷鼻, 第四步鼻腔雾化吸入。在患者出院后, 鼻腔雾化吸入和滴鼻剂可以停止使用, 但是由于鼻腔黏膜恢复至少需要10~12周的时间, 因此鼻腔冲洗和类固醇激素喷鼻至少需要坚持3个月左右。

2 结果

115例鼻息肉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后, 手术效果满意107例 (93.04%) , 原有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在手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 并与手术产生的刺激、鼻腔内填塞物的压迫程度、术后创口出血、术后感染以及术后患者的活动进食的关系密切, 一般处理措施是, 在术后对患者耐心辅导, 并针对疼痛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处理[5]。还应该对患者密切关注, 对于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采取这样的措施后, 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出院。

目前来说, 鼻息肉及慢性鼻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是鼻内镜手术治疗, 如何提高医生的治疗水平和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是所有该方面学者应该关注的。在本文中通过对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规范化的护理, 并结合临床医师的诊疗经验, 证明了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息肉的护理措施其操作性强、管理与学习也较为容易, 且治疗后效果良好, 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总而言之, 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息肉及鼻炎患者方面效果显著, 在围术期内规范化护理不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还可以促进患者在手术后尽快康复, 最大可能的预防了术后并发症, 促进了医生与患者的和谐相处, 获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可。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11年6月—2013年1月该院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15例鼻息肉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后, 手术效果满意, 其中的107例 (93.04%) 原有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预防患者的病情的复发, 获得患者的认可。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息肉,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惠华, 陈晓春.护理干预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康复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 9 (3) :58-59.

[2]卢小红, 卢艳萍, 罗霞.13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体会[J].江西医药, 2010, 45 (2) :180.

[3]潘道文.鼻内窥镜鼻窦手术9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6) :43.

[4]谢诗蓉.鼻部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13) :993-995.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4篇

【关键词】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修正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86-02

针对于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来讲病情容易出现反复,而出现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则包括患者依从性低、医生技术因素以及基础性疾病等。有部分患者在经过初次手术治疗后仍然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甚至几次手术才能得以痊愈[1]。有相关文献曾经报道对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将分析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8.3±15.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61.2±14.2)岁。经过我院鼻窦CT检查以及相关内镜检查后发现,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多发性。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修正术治疗,方法如下: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5d给予相关抗生素治疗,对患者鼻部采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为7d;患者若是存在其他变态反应则可以视情况给予泼尼松治疗。在手术前30min给予蛇毒血凝酶注射,剂量为1KU。在鼻内镜的帮助下,切除患者鼻腔前端息肉和鼻孔处息肉,在对鼻甲息肉患者切除的同时,应当将鼻甲骨尽可能的保留;但是针对于泡性中鼻甲患者,则需将外侧的骨质和黏膜同时进行切除,并对其他的部分充分保留。将所有的鼻息肉切除后,方可切除鼻腔中剩余的钩突,开放筛窦。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同时要明确解剖标志,准确的切除鼻息肉相关组织,对正常的筛窦黏膜以及鼻粘膜进行保留。

除上述之外,在手术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上颌窦、蝶窦等部位进行开放,采用电钻开放,降低术后窦口黏膜封闭的几率。手术过程中若是发现患者具有鼻中隔偏曲或鼻腔粘连,则应当同时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鼻腔填塞物需要在患者完成手术3d后取出。同时需要做好术后的相关工作,如1w内采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术后告知患者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窦腔内粘膜上皮化,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窦口开放性良好。有效:症状得到较为明显改善,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部分存在肥厚性水肿,同时新肉芽中有较少的脓性分泌。无效:鼻内镜下患者窦口闭锁、狭窄,具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患者未得到有效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s)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2/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6/5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采用鼻内经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同样也难免发生手术失败以及复发病例,这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鼻内镜修正术的应用主要是帮助实施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的患者,鼻内镜修正术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如和患者首次手术相比,鼻内镜修正术治疗解剖标志缺失,病变组织模糊等问题,使其在术中难以对其定位和切除,加大了手术风险和难度[3]。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针对于全麻的患者由于术中疼痛相对较轻,所以手术时尽可能将所有鼻息肉全部切除,但也因为术中流血量较大,因此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

由于上颌窦窦口、骨嵴、后鼻孔弓、蝶窦顶以及中鼻道前弓等部位都较为固定,同时也便于识别,因此可以将上述部位用作再次手术的参考对象。在对患者实施鼻内镜修正术治疗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降低并发症发生[5]。

綜上所述,在对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其治疗效果得以肯定,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宏钧,秦琴. 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J]. 西部医学,2013,11(4):1638-1639.

[2]李小艳,王磊. 分析鼻内镜修正术应用于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3):105-108.

[3]傅国武,黎新波,陈小曲. 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7(4):46-47.

[4]高建华,颜皓,廖叔谋,张东华. 分析鼻内镜修正术应用于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J]. 药物与人,2014,08(3):112-115.

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 男性82例, 女性56例, 男女比例为1.46;患者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43岁, 病程2~30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流脓涕等症状。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 其中89例患者为鼻息肉伴鼻窦炎, 28例患者为鼻息肉合并坏死性上颌窦炎, 21例患者为慢性鼻窦炎。有14例患者曾有有1~3次鼻息肉、鼻窦炎手术史。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全面评估,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判断患者的接受能力, 并利用头颅骨标本向患者介绍内窥镜手术过程的过程, 让患者了解内窥镜手术直观、损伤少、痛苦少、定位准确、疗效好的优点, 并向患者详细讲述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 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患者能够全程配合医务人员。术后向患者讲述引起不适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 让患者有思想准备, 增加对疼痛不适的耐受性[4]。另外, 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 联合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手术室护士要在术中向患者说明鼻腔局麻后有可能产生憋闷感, 避免患者因此产生恐惧。对痛阈低的患者及时用丁卡因棉片填塞患者鼻腔, 确保麻醉效果, 减轻患者的疼痛。

1.2.2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向患者讲解手术室的环境, 并做好关于手术的各种相关辅助检查。特别是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鼻窦CT等检查。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备皮、洗头、洗澡, 术前当晚叮嘱患者保持足够睡眠, 对于无法入眠的患者要开导患者不要紧张, 必要时可给予安定。术前按医嘱给予鲁米那钠、阿托品肌内注射, 并把鼻窦CT片带入手术室, 供医师术中参考。

1.2.3 术中护理

麻醉前使患者平卧, 头高15°~30°, 手术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留意患者的面色表情、脉搏、血压、意识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护理人员要在麻醉前叮嘱患者头部切忌随便移动、不要过紧紧闭双眼, 以便观察术中患者有无眼球外突、复视、瞳孔变化异常等情况。配备好温度为75℃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 用于保护鼻内镜, 防止其从鼻腔取出后遇冷空气镜头表面结雾, 密切观察是否有鼻粘连情况出现, 若患者有出血症状, 护理人员要迅速用凡士林布条或高分子止血棉填塞鼻腔, 以便快速止血[5]。

1.2.4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 尤其要重视血压的监测, 多数患者伤口渗血增多甚至出血往往是由于血压过高造成的。对于高血压患者, 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按时予患者降压药。另外, 仔细观察患者有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鼻出血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并发症后时, 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责任医师, 并做紧急处理。此外, 术后要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 静脉滴注一周, 防止患者发生感染[6]。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每天给予地塞米松5~10 mg, 静脉滴注3d,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局部水肿。

1.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和量, 注意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 如果患者从口中吐出大量鲜血, 则表明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在术后有少量出血属于正常情况, 此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软纸巾或医用棉签将血液擦净;若患者渗出的血液向后流入口腔, 为防止其掩盖出血倾向或被患者误吸入气管, 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将血液吐出, 切忌咽下;患者不应用力打喷嚏、擤鼻, 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开塞露。 (2) 眼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鼻内镜手术的眼部并发症较少发生, 此类并发症通常是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 一般在术中或术后6h内出现。如果患者出现复视、流泪、眶内血肿、结膜水肿、视物模糊、眶周淤血、一过性失明等症状则表明患者出现了框内并发症, 甚至视神经受损。鼻腔填塞后患者可能感觉到眼睛发胀, 或可观察到患者结膜充血, 这些都是术后正常状况, 并不是眼部并发症。鼻内镜手术后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为眶周淤血, 可适当给予眶周围冷敷, 减少血液渗出, 并及时通知责任医师抽出鼻腔填塞物, 于24h后给予热敷, 直至血肿逐渐吸收消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可以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视力下降、一过性失明等, 同时伴有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肿胀突出等。出现以上情况后, 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耳鼻咽喉科以及眼科医师, 遵医嘱给予血管扩张剂、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药物以利视力恢复, 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 脑脊液鼻漏的观察护理:在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 (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从患者前鼻流出清水样涕, 低头用力加压时流速加快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后, 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并将流出液及时送检。同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擤鼻及剧烈咳嗽, 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4) 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对于带麻醉插管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注意为其吸引分泌物, 防止患者意外误吸;对于年老以及体弱的患者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 防止由于术后填塞鼻腔的纱布引起肺气体交换减少, 导致患者发生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密切观察敷料填塞情况, 防止患者由于咳嗽、打喷嚏等活动使敷料脱出而阻塞或误入呼吸道。

2 结果

按照中华医学会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 全部13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 治愈83例, 治愈率为60.14%;好转41例, 好转率为29.71%, 无效14例, 无效率为10.15%, 总有效率为89.85%。13例患者在术中出血量200 m L, 12例患者发生术后鼻腔粘连, 经过相应处理后未再发生粘连, 术中术后无患者发生严重的颅内以及眶内并发症。

3 小结

鼻窦炎是指患者的表现为长期鼻塞、流涕的一种慢性鼻病, 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病。鼻窦炎患者常常表现为鼻塞时轻时重, 有事两侧鼻交替发生鼻塞, 严重者甚至失去嗅觉, 患者反复发作, 病情迁延不愈。鼻息肉患者大多在说话时带有鼻音, 或可表现为头闷胀不适的症状, 患者多为脓性鼻腔, 例如与过敏有关可流清水样涕[7]。有的患息肉增生较多, 可以充满了鼻腔, 有的甚至可露出鼻孔之处, 有的可撑大鼻腔, 使鼻背增宽, 形成向外膨隆的形状, 这种表现在医学上称为“蛙鼻”。若患者经常鼻出血, 加之患者年龄较大,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 因此要提高警惕, 及时治疗。目前唯一根治鼻息肉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并给予病因治疗。我组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3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行鼻内镜下手术后, 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监测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可见我组的护理方法有效、准确、成功, 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8例, 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 期间经过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等, 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13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 治愈83例, 治愈率为60.14%;好转41例, 好转率为29.71%, 无效14例, 无效率为10.15%, 总有效率为89.85%。13例患者在术中出血量200 mL, 12例患者发生术后鼻腔粘连, 经过相应处理后未再发生粘连, 术中术后无患者发生严重的颅内以及眶内并发症。结论 合理、有效、正确的护理方法, 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小群, 陈均, 王俊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2 (24) :3815.

[2]叶文淑, 兰莉萍, 俞晓松, 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3 (7) :671-672.

[3]陈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 13 (2) :113-114.

[4]王玉霞, 刘秀英, 张美玲.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152例手术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5) :92-93.

[5]孙海燕, 李翔羽, 田庚, 等.耳鼻喉科疾病诊疗常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143.

[6]韩杰.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分册[K].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25-26.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鼻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180例,女120例,年龄19~79岁,平均(42.0±1.6)岁;病程6个月~10年。患者入院时主诉:有鼻塞、间断性流鼻涕(鼻涕性质为脓涕),可有发作性头痛和嗅觉障碍。对本次患者在术前进行鼻内镜、鼻窦CT冠状位及水平位检查。对其进行分期,分期的标准参考海口会议标准,分期结果:50例为Ⅰ型1期,60例为Ⅰ型2期,25例为Ⅰ型3期,50例为Ⅱ型1期,80例为Ⅱ型2期,18例为Ⅱ型3期,17例为Ⅲ型。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26例,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90例。

1.2 方法

采用鼻内镜手术对30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首先在术前冲洗患者的双侧鼻腔,冲洗时间为1周,嘱患者服用黏液促排剂,服用时间为1周,2次/d,与此同时还需服用泼尼松和丙酸倍氯米松进行治疗,均治疗1周,其中泼尼松为口服治疗,30 mg/次,1次/d,丙酸倍氯米松为喷鼻治疗,50μg/次,2次/d。在术前1 d和术前2 d时分别服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经过术前准备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在术中采用0°、30°、70°鼻内镜,鼻内镜的直径为4 mm[3],同时使用美敦力xps3000手术动力系统。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使鼻腔黏膜收缩,从而将鼻腔视野扩大。如果患者的息肉完全充满鼻腔,应首先采用吸切器将其切除,当完全显露相应的解剖标志后(下鼻甲、中鼻甲、中鼻道、鼻丘气房),对其进行鼻窦手术[4]。一般情况下应首先将钩突中断和尾端切除,将上额窦窦口扩大,选用鼻腔镜(70°)将窦腔病变彻底清除。将上颌窦口后上缘作为标志,将筛泡切除,开放前组筛窦,暴露中鼻甲基板。随后开放后组筛窦,将眶纸板显露。如果患者伴有蝶窦病变应要去除上鼻甲或中鼻甲后端,将蝶筛隐窝充分暴露,如有额窦病变,则使用吸切器将前组筛窦开放,暴露额隐窝,筛泡上气房。将筛泡上气房切除后,将筛凹充分显露,采用额窦探子将终末气房和鼻丘气房向前外开放,如伴有额气房,应同期切除[5]。伴有下鼻甲肥大行鼻甲部分切除术,伴有鼻中隔偏曲给予矫正,以最终建立良好的引流和鼻腔通气。术后对术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在中鼻道放置藻酸钙敷料,必要时总鼻道放置膨胀海绵,术后采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48 h将鼻腔填塞材料取出,清理鼻道术腔,出院后定期随访清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海口会议制定的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作为本次的参考依据,对本次的疗效判定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治愈、好转和无效。其中患者的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口黏膜上皮化,并且未出现脓性分泌物,这时可判定为治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鼻内镜检查窦腔黏膜部分区域出现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这时可判定为好转;当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者加重,鼻内镜检查术腔粘连,窦口过于狭窄或闭锁,同时有息肉形成,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这时可判定为无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后,3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达到治愈标准的患者共230例,占76.67%,判定为好转标准的患者共63例,占21.00%,判定为无效的患者共7例,占2.33%,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293/300)。同时在3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眶周淤血,随后将其鼻塞填充物取出后,其症状明显缓解,发生眶周淤血的概率为0.67%(2/300),同时有6例患者发生中鼻甲鼻腔外侧壁粘连,随后对其进行鼻内镜分离粘连带治疗,经过治疗后均治愈,鼻腔外侧壁粘连的发生率为2.0%(6/300),同时有3例(1.0%)患者出现鼻腔干燥感,对其采用薄荷油进行滴鼻治疗后,其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该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11/300)。

3 讨论

在耳鼻喉科临床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多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鼻塞、嗅觉功能障碍及流脓涕等。因为鼻腔和鼻窦主要由管腔、间隙以及空洞组成,其空间较为狭窄,具有较为精细并且复杂的解剖结构。所以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的手术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6]。而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医师能够全面的观察鼻腔解剖结构,扩大了手术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治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为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因此在术前应进行鼻窦的CT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结构来明确病变范围,同时对患者的颅底和眶内侧壁进行有效的定位。本研究对300例患者均行CT检查,对患者的非可逆性病变部位、范围以及邻近关系和解剖结构畸形充分的观察,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解剖标志结构,降低了手术风险[7]。同时通过对其CT检查结果和病史的综合观察,对患者造成鼻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术前对其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保证手术效果。其中,在术前先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冲洗,随后使用泼尼松及鼻喷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还使用鼻腔黏液促排剂使鼻腔局部黏液的充血和水肿情况得到有效的减轻,在术前1 d还使用了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使术中的充血减少,同时保证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晰,暴露完整,并且该方法属于微创,能够尽可能的保留患者足够的功能组织[8],因为鼻内镜手术的操作较为精确,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首先将妨碍视野的因素去除,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妨碍手术视野的主要因素为鼻中隔偏曲,同时肥大的下鼻甲及泡性中鼻甲可以导致总鼻道和中鼻道出现狭窄的情况,从而对鼻窦的引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对出现以上类型的患者均进行偏曲中隔的矫正和畸形部位的塑形与手术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术中出血。导致术中出血的一大常见原因为筛前动脉损伤,该动脉来自眼动脉,走行于筛窦顶近额窦底处,因此在切除前筛尤其是开放额窦时易于损伤,因此术中应在筛顶处仔细寻找,避免出现损伤。同时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如果进行上颌窦造口时,未以自然开口为中心,那么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9]。同时在术中应注意息肉的颜色和质地,与可能暴露的眼眶内脂肪相鉴别。

在术后进行严格规范的随访,可以有效的防止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0,11]。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鼻腔冲洗是一项较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同时在术后对患者采用适当期限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的减少囊泡形成与术区粘连。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需要在鼻内镜下对其术腔创面生长的囊泡、纤维素伪膜及干痂和水肿组织进行仔细的清理,将粘连的结构分离,可以促进术腔上皮化,从而有效的减少术后复发。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7篇

关键词:鼻内镜,鼻息肉,鼻窦炎,手术护理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广泛普及,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鼻窦炎的方法较传统药物治疗取得了质的飞跃。而我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鼻窦炎患者的护理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方法, 提高了该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瓷料

2014年6 ~ 1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 其中伴鼻中隔偏曲58例。男62例, 女18例, 年龄14 ~ 73岁。平均住院 ( 5 ± 2) d。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心理护理。一般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因此, 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将心理护理贯穿日常护理操作中。

( 1) 给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优雅的环境。使病人感到温馨, 并详细地告之有关事项, 解除他们因陌生环境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

( 2) 有目的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与优点, 详细介绍我科的先进技术力量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介绍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术后饮食、术后不适及应对方法等, 使病人对自己将要接受的手术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 3) 做好家属的宣教 . 家属的冷漠或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 我们采取与家属良好的沟通, 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支持效应, 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术前用药。遵医嘱术前予口服抗生素、粘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恢复剂 (如吉诺通) , 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并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0.5~1 mg/ (kgd) , 晨起空腹顿服, 模仿机体氢化可的松生理分泌规律, 这样不会产生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 对严重鼻息肉患者可起到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和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

2. 1. 3其他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做好辅助检查; 预防感冒, 指导病人用口腔呼吸; 手术前一天, 使用专门的工具帮患者剪去鼻毛, 瞩不可食入过饱;手术前一日晚指导病人洗澡, 剪指甲 . 男病人于术日晨起刮胡须, 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术日不得化妆及涂抹指甲油;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2. 2 术后护理

2. 2. 1 一般护理

全麻病人术后6h内 ( 自返回病房时刻起计时) 禁食、水, 以免因呛咳引起窒息; 给予去枕平卧位 ( 或遵医嘱) , 头偏向一侧, 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防止全身麻醉术后引起的头痛。

术后当天予温凉流质, 术后第一天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术后第二天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 注意不食过硬的食物以免牵拉伤口引起疼痛出血[1], 多饮凉开水。鼻腔油纱条拔除后可改普通饮食, 但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 ( 如煎、炸、辛辣食物) 。常规朵贝氏液漱口, 用口呼吸者, 使用湿纱布覆盖口部, 以保持口腔及呼吸道通畅湿润。

术后第一天, 给予患者鼻额部冷敷治疗, 达到抑制组织肿胀、降低神经 末梢敏感 性的效果, 有效缓解 患者疼痛[2]。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主动给予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安慰病人时, 护士应态度和蔼, 亲切耐心地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2. 2.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由于手术刨伤、鼻部粘膜解剖特点等原因, 术后会有少量出血或血性分泌物流出, 均属正常情况, 应告诉病人不要紧张, 可以用面巾纸轻轻擦拭即可。如感觉有液体自鼻腔流至口腔 ( 多为鼻内出血或分泌物由后鼻孔流至口腔) 让病人尽量吐出, 不要咽下, 以便观察出血, 防止误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反复从口中吐出新鲜血液或血凝块, 考虑有出血可能, 及时汇报医生作对症处理。嘱病人术后勿用力吐痰, 避免咳嗽、打喷嚏, 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纱条脱出, 引起出血。如有咳嗽、打喷嚏先兆时应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 同时勿自行拔除鼻填塞纱条, 以防鼻腔活动性出血。

术后因鼻腔填塞, 鼻泪管暂时堵塞, 加之术后疼痛, 患者可能发生短时间的流泪, 告知患者注意用眼卫生, 勿用力揉眼, 必要时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有时可出现鼓室瘀血, 耳内不适发堵, 应及时报告医生。

由于鼻腔、鼻窦周围结构复杂, 而鼻窦内镜手术进路深, 可能引起纸样板损伤、眶内血肿、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3]。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并及时处理: 1眶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眼球活动障碍、复视、斜视、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 眶周有无淤血、肿胀, 结膜有无充血, 注意检测视力[4]。如有上述情况, 要考虑术中是否损伤了视神经或纸样板, 应及时告知医生请眼科会诊, 同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记录到病历中, 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 实施护理计划, 及时进行效果评价。2颅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实质损害、脑脓肿等。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没有过敏性鼻炎, 术后出现清亮的鼻腔分泌物, 应考虑有无颅底损伤, 造成脑脊液鼻漏。一经发现及时送检, 嘱患者勿用力擤鼻及剧烈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 给予精神安慰, 保持镇静。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鼻腔往往创面广, 易发生淤血、粘连和息肉再生, 故术后鼻腔护理极为重要。1术后24 ~48h后在鼻内镜下逐步抽出鼻腔填塞物 ( 如凡士林纱条, 如果填塞物为 “纳氏棉”, 可自行溶解吸收, 不需抽出) , 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 尽量保持总鼻道及术道通畅, 同时要保护新生上皮。2每日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 用鼻吸气每次20min/次, 减少鼻出血预防鼻腔粘连。3鼻腔自我护理: 鼻腔局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 药物可在鼻腔局部发挥抗炎、抗水肿、抗变态反应作用, 有效控制囊泡、小息肉生长。

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讲明术后随访, 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鼻内镜鼻窦手术仅为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开始阶段, 并且是清除病变、彻底治愈鼻窦炎的关键阶段, 而术后的随访和综合治疗则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嘱患者注意鼻腔卫生, 1个月内勿用力擤鼻及挖鼻, 以防出血及感染; 加强体质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勿过度劳累, 尽量避免感冒, 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

出院时发放鼻内窥镜手术后随访表, 随访表内容包括术后日常注意事项, 手术医生出诊时间及具体随访时间列表等。出院后一般1个月内每7天来院复查1次, 每次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 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 有无息肉复发或因水肿形成的囊泡, 如有囊泡及新生的肉芽式复发的小息肉及时清理, 以保证术后的效果良好, 避免复发并完全彻底康复。第2个月后鼻内镜医生根据每位患者术后恢复的具体情况告知下次复查时间, 告知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脓及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总之, 认真做好鼻内镜手术前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群艳.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术后舒适改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药前沿, 2013, 8 (24) :246-247.

[2]姜凤云.鼻内镜下鼻息肉及鼻窦炎手术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3) :143-144.

[3]曾春荣, 李丰德.鼻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海南医学杂志, 2005, 16 (9) :146.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年, 本院应用鼻内镜手术共治疗了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年龄15~65岁, 平均51.3岁, 男性104例, 女性76例;病程为1~9年, 平均6.7年;右侧鼻腔病变者91例, 左侧69例, 双侧者20例;临床分型I型者8例, II (II) 型78例, II (III) 型82例, III型者12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

1.2 手术方法

180例患者术前均抗感染治疗, 少数病例抗感染的同时连续4天应用糖皮质类激素, 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8例I型患者选择局部麻醉, 172例II型以上者选择全身麻醉, 应用仪器为国产BD-ⅢA型鼻内镜及配套设备, 基本手术方式为Messerklinger术式:

(1) 应用圈套器将鼻腔内息肉摘除后, 选择钩突前方下缘部位行手术切口, 呈弧形, 分离钩突并切除,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各鼻窦腔进行开放, 对上颌窦窦口予以一定扩大。

(2) 若患者中鼻甲有息肉存在, 则切除中鼻甲;若患者中鼻甲肥大并妨碍和堵塞中鼻道, 且内外侧粘膜和鼻腔邻近组织相贴, 则将中鼻甲增生肥厚的外侧组织予以切除, 而对中鼻甲内侧粘膜要完好保留, 使得术后中鼻道留有足够宽度;术中若患者鼻中隔同中鼻甲相贴, 则轻度外移中鼻甲, 以保证嗅裂畅通。

(3) 对上颌窦自然窦口处息肉及息肉样病变组织彻底清理, 并向下及向后扩大窦口。

(4) 若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弯曲, 则另予以鼻中隔矫正术。

(5) 术毕采用膨胀海绵填塞术腔, 送病变组织到病理科行病理检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鼻窦窦口均良好开放、术腔粘膜彻底上皮化、无炎症及炎性分泌物者视为痊愈;术腔粘膜多数发生上皮化、小部分粘膜局限性炎症、分泌少量脓性分泌物者视为好转;各种表现无显著缓解、术后粘连等并发症出现、窦口堵塞或者狭窄、息肉复发、分泌大量脓性分泌物者视为无效;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百分比表示,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0例患者治愈121例, 好转50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95.0%;术后随访6个月, 复发9例, 复发率为5.0%, 术后出现术腔粘连并发症者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7%。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5%, 术后复发率仅为5%, 只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了术腔粘连并发症。笔者对治疗体会阐述如下。

(1) 术前准备、专业素质。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3]。术前做好各项检查, 明确诊断和病变部位, 充分了解各患者实际情况, 利于医师拟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 同时对有变应性反应者予以糖皮质激素, 能有效控制炎症、降低术中出血量、彻底消除病变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另外, 手术医师的专业素质对整个手术过程及手术结局会产生极大影响, 若操作者技术差, 未完全掌握鼻腔基本结构, 则会导致手术失败或手术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事件。

(2) 术中恰当处理中鼻甲。由于中鼻甲既是鼻腔内重要解剖标志, 又具有重要功能[4], 鼻内镜手术中应当完整保留或部分切除中鼻甲的问题尚未明确解决。临床实践显示, 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会分泌大量的脓性分泌物, 考虑同术中切除中鼻甲有关。而笔者观点是术中当尽可能不损伤中鼻甲, 予以完整保留, 对于有中鼻甲病变者可考虑予以部分切除或成形术 (切除时应当只切除外侧中鼻甲, 对内侧予以保留) 。

(3) 正确处理鼻中隔偏曲。通常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 因此增加了鼻内镜手术难度。若对于鼻中隔偏曲不处理, 则可导致术后鼻腔粘连, 故当同期予以鼻中隔纠正术。

(4) 注重术后随访。手术顺利完成后, 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也极为重要。忽略了术后定时随访复查, 可能导致复发。一般术后复查工作包括在鼻内镜下去掉痂皮、肉芽、囊泡及分离粘连, 保证鼻腔畅通, 一直到术腔粘膜完全上皮化停止, 定时随访、复查并处理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5) 积极防治并发症。在本组180例患者中出现了5例术腔粘连并发症, 术腔粘连是鼻内镜术后的多见并发症之一。产生粘连的原因主要为手术造成中鼻甲内侧壁受损、鼻腔填塞物压迫摩擦、鼻腔狭窄, 反复对术腔进行清理是防止术后粘连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赵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3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55-56.

[2]王丽娜.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4) :96-97.

[3]李慎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嗅功能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 2010.

[4]杨燕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08例临床疗效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0.

鼻内镜手术的配合护理 第9篇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45-02

鼻内镜外科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个缩影。我国的鼻内镜外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鼻内镜发展到今天,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延伸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诸多领域。

1 适应证 随着内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镜已不只限于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性疾病,借助鼻内镜检查还可以发现和治疗隐蔽型真菌病、咽囊炎、咽鼓管阻塞或分泌性中耳炎等.而且适应证已扩展到眶尖、眶内及颅底区域等.目前,我院长做的手术有鼻中隔矫正术,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手术,鼻窦囊肿摘除术,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眶爆裂骨折的治疗,经鼻眶減压术,经鼻视神经减压术,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鼻出血,经蝶垂体瘤切除术,鼻窦异物取出术等。

2 腔镜设备与器械

2.1 设备 鼻内镜手术设备包括监视系统、图像存储系统、视频转换器、各种角度的内镜、冷光源、导光纤维光缆、视频彩色打印机、录像机、全自动无损伤电动切割机。

2.2 器械 包括筛窦钳(分别为0o、45o和90o钳)、不同角度和规格的咬切钳、不同角度的咬骨钳、成人及小儿用反张咬骨钳、不同角度和不同张开方向的上颔窦组织钳(也可用于额窦开放手术)、不同角度吸引器头、镰状刀和刮匙、上颌窦开窗器等。

2.3 消毒方式 鼻内镜是一种光学器械,不能采用高压灭菌法。而戊二醛长时间浸泡,可使鼻内镜的衔接部分发生退化,缩短其使用寿命。环氧乙烷灭菌法和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是鼻内镜消毒最为理想的方法。放置时应注意鼻内镜的镜体不要与其他物品发生磕碰而损伤镜体。

2.4 仪器操作技术

2.4.1 内镜、手术器械和电视监视系统均属精密贵重仪器,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仪器及器械有效和正常地工作。因此应有专人保养,专柜保存,定期清点整理,以免损坏。

2.4.2 内镜要轻拿轻放,谨防碰撞,摔落。光学镜头用擦镜纸擦拭,并用软套管保护。

2.4.3 光源导线内为光导纤维,最忌折断,使用时应避免强行扭曲。

2.4.4 应把光源放置在通风的位置,最好不要将其放置于金属匣中或与其他仪器重叠在一起放置。这些都不利于散热,将影响仪器的寿命。

2.4.5 手术时将全自动无损伤电动切割机的刀头深入术区内,刀头可以将肿物吸入刀头远端的开口内,由于内刀片转动,吸入的组织立即被切碎并吸走。通过刀头侧面的开口可以控制组织切除范围,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小到最小的程度。由于有连续的吸引装置,还可以随时将血液吸净,保证连续操作。

3 基础操作

3.1 麻醉 鼻腔镜手术视手术创伤大小、病变程度和范围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选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多选用2%利多卡因10ml内加2滴肾上腺素,或浸有1%丁卡因内加3支肾上腺素的混合液棉片填浸鼻腔黏膜表面,达到相应的麻醉效果。对于较复杂创面较大手术以及小儿手术等,则选用全身麻醉。

3.2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头垫并略偏向手术者,手术者站在或坐在患者的右侧,助手站在或坐在患者的左侧,也可采用半坐位。颌面部及鼻前也以75%乙醇消毒。

3.3 切口 做鼻中隔手术者,常规于鼻中隔皮肤黏膜交界处前2mm“L”形切口。

3.4 用物准备

3.4.1 器械:鼻内镜基本器械、鼻内镜补充器械,活检钳。

3.4.2 敷料:敷料包、大孔巾、手术衣。

3.4.3 特殊物品:1%丁卡因、球后针头、防雾涂剂或温生理盐水、鼻棉片、膨胀海绵(术后填塞用)、金霉素眼膏、庆大霉素。

4 手术护理要点

4.1 局部注射浸润麻醉。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必须局部注射浸润麻醉,即使在全麻时也做局部浸润,有利于减少出血和操作。

4.2 鼻内镜手术创伤刺激较一般手术为轻,所以它对镇痛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术中为保证患者制动,麻醉一般选用短效的肌松剂。

4.3 鼻窦、鼻腔血管丰富,手术有时出血量较大,而且渗血多时会使手术野对手术产生影响,在麻醉苏醒拔管时可能引起误吸,所以一定要把吸引器准备好,而且在患者清醒后须确认手术部位无明显渗血时方可拔管。

4.4 优质和品种齐全的器械组合是成功开展鼻内镜手术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除常规必备的手术器械外,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特征和部位,准备一些特殊器械。

4.5 鼻内镜检查中和术后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局部麻醉剂过敏、昏厥等。因此,术前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药、可变换体位的多功能手术床和方便的通讯联络设备。

4.6 配合鼻内镜手术麻醉时对手术护士的特殊要求 巡回护士要严格区分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剂,做好标记以示区别。如在盛放表面麻醉剂丁卡因的药杯内放置棉片,在盛放浸润麻醉剂利多卡因的药杯内放置针头。

4.7 如器械可高压灭菌时,应首选高压灭菌。术后器械要彻底清洗保养:一般是先用清水洗,再用蒸馏水洗,关节处尤为重要。管腔内不要存有积水,晾干或擦干,然后上油。

4.8 巡回护士提前到位,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熟练掌握各条线路的连接方法,并能排除仪器的常见故障。术中应严密观察手术进程,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应付,及时准确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鼻内镜鼻息肉手术 第10篇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为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以及较难彻底根治等,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1]。传统治疗鼻窦炎手术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对病因进行根除,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并且手术创伤面积较大,影响术后康复效果[2]。而鼻内镜手术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鼻腔中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为进一步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1岁~48岁,平均年龄(40.25±6.25)岁;病程6个月~10.9年,平均(6.15±0.45)年。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2岁~47岁,平均年龄(40.52±6.26)岁;病程7个月~10.7年,平均(6.20±0.37)年。2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均无沟通障碍且有自主意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疾病者;排除具有鼻内镜手术史或手术禁忌证者;排除合并有其他内外科重症疾病者。

1.3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腔开放手术,具体过程如下:于患者上唇齿龈沟交界处行手术切口。根据患者发病具体情况切除蝶筛前壁和中鼻甲后部的病变组织。开放筛窦、前筛窦和额窦口,扩大上颌窦口行上颌窦根治术。完成手术操作后实施止血处理,通过明胶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填塞患者鼻腔。

1.3.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体过程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插入直径为0.4 cm的0°或30°鼻内镜,将鼻道和鼻腔完全暴露。在鼻内镜下对筛泡、钩突和息肉进行切除。将蝶窦、前筛以及后组筛窦和额筛完全开放,选择性扩大上颌窦口,将发病不可恢复的病变黏膜组织完全切除。对手术切口进行止血,在鼻腔中填入明胶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并使用适量止血药物和抗生素,每日对鼻腔进行清洗。

1.4观察指标对比观察2组研究对象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黏膜上皮化较好,无脓性分泌物者评定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黏膜仍有水肿及肥厚,且有脓性分泌物者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者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0%。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远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鼻窦炎患者的血管壁容易发生增厚、管腔出现狭窄甚至堵塞,多数患者伴有头晕、头痛以及黏脓鼻涕和嗅觉障碍等多种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3]。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术后面部容易出现麻木感和肿胀感等,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负面影响作用[4]。而鼻内镜手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对病变组织进行有效切除[5];此外,鼻内镜手术创伤面积较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损伤鼻咽、眼球、颅底等部位的重要正常组织,对患者眼球、咽鼓管的结构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围术期,鼻内镜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并且能够迅速有效的进行止血,安全性较高[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此外,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远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鼻内镜手术围术期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大大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史鹏帅.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5(32):146-147.

[2]余英航.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5):1150-1151.

[3]吴世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31(10):62-63.

[4]姚志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234例临床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22-423.

[5]高小丽.鼻内镜治疗鼻窦炎患者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31):409-410.

上一篇:过程调用下一篇:社区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