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授课模式范文

2024-06-24

传统授课模式范文(精选9篇)

传统授课模式 第1篇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作为一种理念, 源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 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 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MOOC实际上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 英文名字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中, MOOC课程是一门非常有名的课程, 运用该程序能够将高校中的所有授课内容全部包括, 国外的很多知名大学都已经引人了该课程, 我国也不例外。运用该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授课、颁奖、颁发证书、文件等全部包括在内, 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 MOOC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将MOOC授课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混合, 就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的发展和建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授课内容, 通过选择合理的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混合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将原有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关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 这样既能够将授课教师自身的才能发挥出来, 也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提升授课效率, 由此可见MOOC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 MOOC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MOOC在国外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而在国内MOOC教学模式在几所顶尖高校中已经投入了使用, 并且建立了MOOC平台, 但是在一些普通高校当中却暂时没有投人到正式的使用当中。我国有很多高校对于MOOC教学模式的认识并不高, 只是停留在对MOOC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对这种教学课程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就是针对平台课程资源建设等特点进行具体的研究, 我国还有一些大学教授对MOOC课程的课程组织、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希望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将会为我国高校的长期发展给予更加有力的保障。

3 MOOC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

3.1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主要就是利用国外的MOOC平台来实现高效的教学, 首先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需要查找与程序设计有关的课程视频, 然后让学生自主去进行选择, 在此期间, 教师需要建立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平台,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将自身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在课下的时候,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预习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查看MOOC视频、预习书本以及相关课件, 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 通过知识讨论、小组互评、课堂练习以及上机实践等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例如课上教师占用的讲课时间并不多, 主要就是以学生自由讨论和互动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 为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以温合式教学设计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信息传输技术呈现教学信息, 必要的时候教师还会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MOOC教学模式进行紧密的联系, 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学设计都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制定,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期分析, 主要就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目标进行分析, 然后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 通过设计教学课件、MOOC视频以及练习题库等, 这些都是教学设计中的准备环节, 在准备好这些基础内容之后, 才可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一般情况下主要就是在课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内容进行设计, 最终当授课结束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总结, 对不足之处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MOOC混合式教学进行融合, 将会推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更好的发展。

3.3 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

MOOC平台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MOOC教学平台需要建立线上和线下的师生交流平台, 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中的任课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MOOC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然后将线上与线下教学体系进行必要的融合,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与教师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MOOC混合式教学的真正价值, 为推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MOOC混合式教学效果验证

4.1 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要想更好地发挥出MOOC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就应该从根本上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教学, 不仅如此, 要想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 还应该综合各种情况来看, 从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不同章节的阶段性测验成绩等, 这些都是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内容。MOOC教学模式在国外深受人们的欢迎, 不仅仅是因为MOOC这种混合式教学体系具有多样性的教学体系, 更因为这种混合式的教学体系能够实现创新式的发展, 让高校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更有效的价值。

4.2 教学效果情况分析

据有效数据分析显示, 我国一些顶尖的高校在运用了MOOC教学模式之后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重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 很多高校已经投入到了该教学设计的研究当中,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提升高校的整体发展, 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 而MOOC教学体系主要就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教学体系发展, 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地进行融合,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的效率, 为实现现代化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之, 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简单地论述了基于MOOC平台混合式教学体系的发展等内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实际上我国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MOOC平台汇合式教学在国外的一些顶尖高校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情况来看, 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关高校应该扩大实践班级, 并且将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 将会对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为未来高职院校培养了更多知识性人才奠定基础, 进而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教育行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已经引入了现代化的技术。有关高校对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一些高校已经将MOOC平台引入到了实际的程序设计当中, 尤其是通过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 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MOOC,混合式教学,程序类课程,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振, 徐涛, 李佳阳, 王美越, 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计算机时代, 2013 (09) :134-138.

[2]高建华, 朱建, 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 (08) :121---128.

新授课课堂模式 第2篇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已经开始厌烦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三四八”教学模式加入了新的元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三四八”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三四八”教学模式:三个时段即课前、课上、课后;四个环节即导、学、评、练;八个步骤即课前展示、导新明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展示评价、积累拓展、当堂检测。

一、课前展示(3分钟)

此环节由学生完成,要求教师提前指导主持人准备“课前展示”内容和提问方式,把握试题难度和题量。安排学生轮流做主

持人。

二、导新明标(2分钟)

1.导入新课:课题导入要求简洁、直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切忌模棱两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般不要超过三个,以两个最好。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课本内容的学习以小问题的方式呈现。把概念、规律的得出过程通过小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小问题推导出所需结论。

2.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设置3~5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学效果。

温馨提示:练习题要针对性强、独立性强,并要分层,甚至可以是判断题。

四、合作交流(5分钟)

1.坚持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同层次学生A与A、B与B、C与C进行讨论,然后将小组讨论不会的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

理念。

温馨提示:组长主持,积极发言,讲解时作勾画记录。组长要时刻把本组的学习控制好,组织并安排解决所有问题,控制讨论内容、时间、要求,确保讨论围绕问题展开,要高效且有深度。

2.充分利用好四周黑板,讨论时可借助黑板进行,要讨论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的规范性等。

3.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拓展,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4.讨论结束后,组长记下不会的问题交给老师,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解题规律,以便展示。

五、质疑探究(3~5分钟)

1.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到黑板展示、讲解,并总结本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温馨提示:讲解的学生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清晰,声音要洪亮,要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大方、热情。板演时运用彩笔书写,突出重点。B层学生负责展示。

2.讲解时有疑问的学生可主动提出来,由讲解的学生解答,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3.讲解的学生必须总结出这类题的解决方法、规律,用彩笔写在黑板上。

六、展示评价(10~12分钟)

1.学生点评

①点评展示的规范性、准确性。

②提出本小组讨论时总结的规律、方法。

2.老师点评

①针对学生的展示,表扬好的步骤、方法,指出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问题。

②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指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③对重点问题再以跟踪练习加以巩固,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④根据各小组展示和点评的情况,准确评价各小组,做到小组评价激励到位,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老师的点评要语言简练,直击重点,讲方法、讲规律,重点强调、难点点拨到位。

七、积累拓展(3~5分钟)

此环节要求当堂知识必须形成体系,板书要展示清楚,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

八、当堂检测(10分钟)

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既是巩固所

学知识,又是检查落实。

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叉评价,反馈存在问题,若时间允许则解决问题,否则课下组内解决,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第3篇

一、有碍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1. 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环节有碍于教学。

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就备课而言,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体育教师从备课开始就基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对课的几个部分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这种限制不仅体现在内容上, 而且在时间的分配上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在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长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其次是上课, 就准备过程而言, 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一般采用先慢跑, 跑完之后开始做徒手操, 无论什么课都是如此。造成了教师不用说学生都知道该怎么做的现象。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的开始阶段就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

2. 习惯性的个人教学模式有碍于教学。

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 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 但是却大大的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方式, 使自己陷入习惯的条框之中, 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3. 过分强调课堂结构有碍于教学。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过分的注重了四个部分的教学模式, 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 以求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教师自己被限制了手脚, 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鉴于以上旧模式的不足许多许多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对课堂结构这方面的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 (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 ;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引起动机;满足活动愿望, 适当降低强度;保持运动情绪, 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能, 恢复身心;调整, 小结;布置作业。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 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 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 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 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教无定法, 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 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 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 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 体现体育数学的连贯性, 不断发展和突破, 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新时代的教育

1. 教育在改革,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

2.传统的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 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 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 他们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 思维敏捷, 活泼好动, 爱上体育课, 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 也不愿意参加一些容易弄脏衣服的活动, 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 肥胖儿多, 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 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 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 使课的形式单调, 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 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 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 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掌握方法, 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关系, 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 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 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

四、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达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 几经起落, 步履艰难。新中国成立后, 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 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 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 给我国的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 体育教育迅速发展, 体育改革方兴未艾, 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仅实现了奥运零的突破, 而且已经成为了奥运大国。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我们距离体育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为此而努力。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日本,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 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 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 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 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 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 措施有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 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尽管对体育课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但也不能毫无目的的放纵满足学生, 提倡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并不是学生想做什么教师就必须满足, 假如有的学生喜欢马术, 难道教师还要去养马?有的学生喜欢跳伞, 还要教师去学开飞机?所以, 要达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必须是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 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 措施有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每节课都体现课的价值和特点, 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创设师生共同授课模式 第4篇

1 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做任何事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学什么教材, 什么内容, 内在逻辑联系如何, 都必须认真考虑。

(1) 教师根据课程大纲, 制订出语文课学期授课计划草案。

(2)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确定小组长。各小组根据本组学生的特长、优势、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情况, 在教师制订的授课计划草案基础上, 可以增、减、删、补内容, 商讨并选择课程内容, 并由本组成员在班上进行讲授。

(3) 各小组商讨并确定授课内容后, 结合教师的授课计划加以重新编排。这份计划内容包括某周、某次课由哪一组学生授课, 将其打印成文本贴于教室, 以提醒学生认真准备。

(4) 比较分析。经过这样一个从上到下再由下而上的过程, 制订的学期授课计划有了很大变化, 其内容更加丰富, 不仅有纯课本的东西, 还有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热门问题。所选的文章篇目更贴近学生实际, 更有时代感。计划对比表见表1。

2 指导备课

这一环节时常处于变化的状态, 教师应随时与学生取得联系。

(1) 教师及时提醒即将上台的小组做好准备, 询问他们的课题内容有无变化;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授课内容进行备课, 因为学生选择的内容教师可能没有接触过。

(2) 教师可为学生选择的内容提供教学参考书,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发扬合作精神, 体现集体智慧。

(3) 小组成员在讲课前几天写出讲义, 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4) 比较分析。备课的过程是决定一个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关键阶段, 即常说的“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在这种新的授课模式下, 师生间的交流增多, 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东西, 知道学生希望他们怎样讲授才更容易接受, 特别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钻研问题。这一阶段, 那些本来就有学习兴趣的学生, 已弄清楚文章的意义, 讲授时可提高一步, 告诉其他学生为什么要说出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所以, 对全体学生来讲, 都可以有相应的收获。

3 学生讲课

到了检验学生的环节, 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鼓励。

(1) 充分尊重讲课的学生,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配合, 做好笔记。

(2) 这一环节, 还要考核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考核听讲学生的参与程度, 并做好成绩记录。

(3) 教师评价, 补充内容, 指出不足, 以利于学生借鉴、提高。

(4) 比较分析。学生站到讲台上, 教师坐到听课席上。师生角色互换, 彼此都能体验到对方的感受, 更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教”与“学”联系密切, 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 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不同讲述方式、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 教师了解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 从而改革教学方式, 为学生服务。

4 师生小结

达尔文曾说:“任何改正, 都是进步。”总结是为了进一步提高, 所以, 当学生每次上完课, 教师都应准确地进行小结, 这样做非常必要。除教师小结外, 听课学生还可发表意见, 本组成员也要讨论、总结。这样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有借鉴作用。多名学生讲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本来准备得很好, 上去一紧张就忘了怎么讲。”“原来老师上一节课需要查阅那么多的资料呀。”“我知道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一要求了。”“我们大家都动起来了, 连从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加入到课堂中来了。”

这些肺腑之言, 道出了学生的心声, 说到了教师的心坎上, 真正使教师受益匪浅, 甚至产生一种神圣的职业自豪感。

“师生共同授课”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习惯于教师讲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他们在经历了台下备课、台上讲课、知晓其他学生的反映、知晓教师的点评等一系列过程后, 既熟悉了学习内容, 丰富了知识, 又变大了胆量, 提高了学习兴趣等。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良性循环, 师生共创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共同对融入的新内容进行体验、感受, 形成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的大语文学习氛围, 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通过尝试, 创设了“师生共同授课”模式。其基本思路为:制订计划—指导备课—学生讲课—师生小结。

初中化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第5篇

初中化学知识可以划分成五大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探究、化学计算。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 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作为新授课, 其教学环节大致相同我结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自己教学实际将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揭示目标→自学探究→合作展示→诊断评价→归纳提升。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课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定向引导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新课引入要注意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直观性、趣味性, 同时注意引入一定要简洁、利落。

二、揭示目标

新授课设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 它决定着教学行为, 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 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制定, 要具体、细化, 它的呈现可以在上课之初也可以在课的结束。

三、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部分是一节课的重心。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体行为, 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练习, 才能使知识内化吸收、外化表达。学生自学离不开老师的适时引导, 依据生本教育理念教师认真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课堂自学的导航星。为了使《导学案》真正发挥其导学的功能, 教师课前一定要参透大纲, 领会其意图, 吃准教材, 把握教材处理的技巧, 精心设计《导学案》中每个环节, 知识的层次要合理。结合《导学案》学生自学,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 限时完成该环节。

四、合作展示

合作交流过程是一种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过程。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教师可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 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评析, 达到思维和情感共鸣, 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学案中问题的设置要有综合性和代表性, 问题要真正体现和渗透化学的技能和方法, 通过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使其在化学技能和方法上得到提高, 防止出现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的教学现象, 同时教师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对学生的困惑及时点拨, 发挥解疑提升的功效。这个环节大约10分钟左右。

五、诊断评价 (随堂检测)

诊断评价环节的功能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诊断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检测题的编制要依据新课程标准, 围绕本专题的主干知识进行命题同时要体现层次性要求、要真正体现化学技能和方法的考查,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使教学做到“堂堂清”。

具体操作方法: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小组内交换批阅, 组内评价。对优秀者进行加分奖励, 对出错较多的题目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六、知识建构、归纳提升

及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新课结束时, 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新知识, 明确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问题等, 回扣目标。

采取上述新授课模式一段时间, 发现课堂参与学习的学生多了, 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能各抒己见, 表达能力、自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 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也会有独到之处。总之, 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是以学生爱学、乐学为主。教无定式, 相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的新授课课堂会更丰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传统授课模式 第6篇

一、主讲与助教相结合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设计教学进程时,一般都会在大学一年级强化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第三学期开始接触全英的专业课教学时,学生还是觉得难度很大。虽然通过语言强化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专业课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尤其是理工类的课程。由于对关键词陌生,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当他们还在思考某一个词的含义时,外方教师已经完成了整个知识点的讲授。部分学生会就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这个问题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现象来解释,那么学生可以消化吸收。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外方教师在解释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更多的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个名词或者某个问题,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学生越加听不懂。这对这类问题频发的课程,可以采取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模式。由外方教师主讲,当遇到外方教师与学生沟通出现问题时,由中方教师负责讲授。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二、两阶段授课

因为外方教师进行讲授时,每门课程的讲授学时仅有20-40学时。如果是汉语教学勉强能够完成绝大多数课程知识点的讲授。但是引入全英文授课后,教学进度会受影响,仅能就部分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多数知识点草草带过,或者让学生自学。这样做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架构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两阶段授课法。第一阶段,由中方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双语讲授,利用计划学时一半的时间帮助学生架构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二阶段,由外方讲师进行全英文的集中讲授。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就会容易很多。外方教师不用再担心学生不理解基础知识,可以适当提高授课的难度,引入更多相关专业更前沿的知识。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如果担心学生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还存在困难,可以继续沿用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方式。

三、讲授与辅导相结合

在教学方式上,国内教师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课堂上更多采用教授的方法,而国外教师更多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时的体验过程,通常会选择presentation、tutorial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某一特定题目的陈述,或者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为了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需要在理解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小组报告。因为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差别,使得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参与式学习的模式,会遇到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配备中方教师,进行课外辅导,一方面,解答知识点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交流的能力。

以上三种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类型、难易度,分阶段实施。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程,可以选择主讲与助教相结合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难点、重点较多,需要多学科知识铺垫的课程,两阶段授课法比较适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吸收更多较深入的、前沿的学科知识。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授与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较理想。一方面,中方教师可以学习国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教学进程的角度看,在低年级,比较适合两阶段授课法,让学生从中方教师的双语教学向外方教师的全英文教学过渡。随着年级的上升,英语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向主讲与助教相结合过渡,再到讲授与辅导相结合。中方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抛开中方教师这根“拐棍”。中外教师联合授课模式只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过渡方法。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但是长期实施容易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外教师在配合过程中,由于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产生冲突,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部分课程由外方教师进行讲授。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堂效果,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采取了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模式。本文提出了主讲与助教相结合、两阶段授课和讲授与辅导相结合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三种模式的适应情况,以期提高中外教师联合授课的教学质量,推动中外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教师联合授课,两阶段授课

参考文献

[1]高佳琪.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27):284.

[2]芦文娟,朱柯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9):15-17.

传统授课模式 第7篇

一、大学教育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大学教育都是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是主体, 处于支配地位, 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 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不强。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提高教学质量, 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做了大量努力, 研究提出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如“自然教育”法:倡导以学生为本, 力图使人性回归;“发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 认为“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和最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专家梅里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谈话、解释、磋商、争辩和在合作气氛中的提问, 就能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得越多, 学的东西就越多。教育学家查有梁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开放的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审美、评价、创新。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 哈尔施费格、威利等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和他参与前的素质是决定该生成绩的唯一因素, 学生的成绩和参与情况集中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以上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对学习成绩、学习效果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才能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呢?课堂讨论的方式是大家公认的一种能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 它要求学生广泛阅读, 不但要精读教材, 而且需要查找和阅读大量相关的参考资料。讨论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将全部知识讲授给学生, 而是给出知识框架或知识局部, 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 独立思考, 相互讨论,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引出不同观点, 发现知识和法则, 并深入理解。学生在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最佳方案及具体过程中, 通过彼此就学术观点的交锋来反思理论本身, 并进而将理论认识推向深入。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帮助其摆脱既有的理论桎梏, 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还有助于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现代中国大学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在未来世界大学竞争中保持优势, 就必须接受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式。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所谓讨论式教学模式, 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在进行理论课讲授的同时, 有计划地把书本上的疑难问题、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布置给学生, 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进行切磋、争论和交流, 互相启发, 弄懂问题,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就教材的基础理论和疑难问题, 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进行共同讨论和辩论,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课程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 讨论课方式主要有两种: (1) 自由讨论方式。这种方式教师事先不布置问题, 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和资料, 但是老师需要给出一定的讨论范围。 (2) 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事先给出需要讨论的题目, 让学生看书查资料, 做好总结, 课堂讨论时回答。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进行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根据讨论课的情况让学生自愿发言, 或是采取一定的强制方式, 如按学号、按桌位发言等, 以保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 尤其是让胆量小的同学有发言的机会。所以, 讨论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关键: (1) 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 但是教师必须参与, 并进行引导; (2) 讨论课要有问题或主题, 让学生能够围绕该问题或主题进行展开和深入讨论; (3) 通过讨论课这种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川大“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校硬件资源还严重缺乏, 无法完全满足讨论式教学的要求。川大是国内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几所高校之一, 很多专业尤其是一些招生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 师生比严重失调。川大的授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方式, 少的班级五六十人, 多的班级人数达二三百人, 在人数众多的班级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较好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式教学几乎不可能, 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鉴于这种现实, 学校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小班化教学改革理念, 即在现有的条件下, 保持大教室上课, 实行小班、小组化的讨论, 以增加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 改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行, 目前川大绝大部分大班授课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程都采用了这种授课模式。

四、川大“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实施的几个关键环节

1.研究生助教的聘用———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川大现有专任教师3600多人, 面对的本科学生4万人左右, 而且各学科专业教师分配并不平衡, 要实行“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很多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无法满足。对这个问题, 川大采取了聘任研究生助教的方式来解决。对于研究生助教的聘任, 学校采取自愿报名、学校筛选、培训上岗的方式, 每年从全日制研究生中挑选1500到2000名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研究生参与探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 并给研究生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研究生担任助教的过程中, 除了进行小班讨论课指导外, 还要求必须保证每节课到场, 这样可以更加熟悉课程内容, 也能了解教师课程进度情况;同时研究生还要负责课程作业批改、学生出勤情况记录等工作。

通过聘用研究生助教, 一方面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给研究生提供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小班讨论课的进行方式。研究生助教没有教学经验, 如何组织小班讨论, 这需要大班授课老师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且对所有参加小班讨论的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一般要求一门课程在该学期授课时间内, 至少安排3~4次小班讨论。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 提前做好小班讨论课计划。对于讨论课上需要讨论的内容, 由主讲教师组织研究生助教一起决定。主讲教师在上课前对助教研究生就讨论题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对讨论课如何开展进行详细指导和培训。讨论课进行前, 老师需要向学校教务处提前申请讨论课教室, 教务处根据老师的需要安排相应的教室供讨论课使用。讨论课班级人数一般在20~30人左右, 再根据人数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5~6人。小班讨论时, 一般采取学生自愿组合方式, 全班分为5~6个小组。主讲老师和研究生助教提前准备5~6组讨论题目, 每组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大小基本相同。而讨论课的具体进行方式, 每位老师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授课老师是提前把讨论课题目发给学生, 让同学们课外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和准备, 讨论课上进行回答;有的老师是在讨论课时才将讨论题目发给同学, 要求同学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对题目的准备和回答。而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和课程类别、讨论题目的性质及复杂程度等有关, 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讨论题目的确定。讨论课题目的选择是上好讨论课的关键环节, 讨论题目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尽量选择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性的问题; (2) 选择既对教师有意义, 又对学生有意义, 而且最好是学生能有机会提出新的答案的问题; (3) 讨论题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理论, 尤其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理论。讨论课“择疑”、“设疑”和“研疑”,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把“解疑”落到实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是创新的第一步, 是解决问题的动力。讨论题选择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特点,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讨论题要富有思考性, 其不是要学生回答“是什么”, 而是要学生超过原有的知识和能力, 重构熟悉的知识和信息, 以产生尚未知道的东西。这就可以刺激学生集中精力去提出假设、找到证明材料, 检验而发现新的结论和问题。

4.讨论课的总结。每次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在讨论课的表现进行总结, 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帮助学生归纳讨论内容, 鼓励讨论中表现好的同学及所表现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等。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讨论课的总结可以有结论, 也可以不作结论, 留待学生今后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而讨论课的总结对上讨论课的研究生助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讨论课成绩评定。为了让同学对讨论课予以足够的重视, 讨论课成绩将在课程最终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根据课程情况及主讲教师要求不同, 平时成绩 (包括讨论课成绩) 所占比例在20%~60%不等。在实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改革之前, 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一般较低, 在20%以内,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听课情况等评定, 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主要取决于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 如果课程没有期中考试, 则主要由期末成绩决定。所以, 造成少数同学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的情况。在进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后, 平时成绩尤其是讨论课成绩所占比例大大增加, 这样的成绩评定, 更加注重了教学过程, 淡化了期末应试考试, 让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学习, 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而对讨论课成绩的评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笔者寻找了一套切实可行、公平公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既考虑了讨论小组总体情况, 又考虑到了小组中一些积极开动脑筋想问题的个别同学的情况。讨论课时要求同学们就老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分小组进行准备, 在经过认真准备和热烈的讨论后, 每组每个题目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为了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原则上要求每位同学只负责回答一个题目。老师根据每组推荐同学的回答情况, 给该组全部同学给出一个基本分数, 这样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基本分。在每组推荐同学回答以后, 同组的其他同学或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题目回答情况进行补充, 老师根据该同学补充回答情况给予这位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的加分, 从而鼓励所有同学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课程最后的总成绩由学生平时成绩、小班讨论课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几部分组成。对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的效果, 笔者调查了多位参与的同学, 同学反映非常好, 尤其是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通过讨论、查阅资料, 让他们开阔了眼界, 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 在川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小班讨论课实施经验

就笔者对我校“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调研及自身体会而言, 提出如下建议:

1.具体课程, 具体对待, 不能一窝蜂进行,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并不是对所有课程都能有好的效果。对于申请“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的主讲教师, 应该提出具体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2.对于助教研究生, 进行严格选拔, 要求必须是该门课程学习优秀、责任心强、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同时, 严格考核, 教学效果与助教酬金挂钩, 不能一刀切。

3.助教酬金应该根据课程学分、课程难度等来进行分级分档, 而不是笼统地分为A、B两档。课程难度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确定。

4.要求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都参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 以保证该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相同。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尤其是在教师资源及教室资源严重匮乏的高校, 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改善教学效果的好举措。本文就我校及自身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摘要:讨论式教学模式对于现代大学进行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大学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方式, 取得的成效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在这种模式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亲身体会,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关键环节,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朱艳敏, 陈超.“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3) .

[2]袁小坊, 邝继顺.引导式讨论在小班研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4, (4) .

[3]贾颜如, 王瑛.试论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催化作用[J].科技文汇, 2013, (7) .

探索寓教于乐的授课模式 第8篇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对于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备一些条件的学校也初步介入了对于英语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本身性格就比较的活泼好动,对于一些知识的摄入缺乏稳固坚持的特性,因此,在识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很多的小学生都感觉认知字母或者单词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厌烦情绪,不利于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新课改实施之后,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自然拼读法”犹如一股活水,为整个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趣味与活力,在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

二、自然拼读法的内涵

所谓自然拼读法,也就是国际上所称的“Phonics”,它是一种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依据语音发声的特点,融自然、趣味为一体的一种识记字母发音特点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拼读识记字音的方法,通过将字母自身所具有的发音特点和与之派生出的相关的字母结合而成的新的单词,进行汇总,得出相关的识记发音的规律,最终,引领着受教的主体,感受拼读的自然情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迁移

小学阶段对于孩子们来讲,很多的学习习惯都在这个时期逐渐的养成,对于相关学科的兴趣也在这样的基础教育阶段逐渐的被挖掘出来。每一位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都知道,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是教育取胜的至宝,如何将看似枯燥的英文单词形象地传输给小学生,是英语教师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

自然品读法通过汇总英语当中的26个字母的发音特点,通过形象的联想,让学生感受一种轻松的识记单词的氛围。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对于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等的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读发音的水平,而系统查验汉语拼音与英语的26个字母之中,存在着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发音特点,诸如英语字母C(/k/)的发音与汉语中K的发音近乎一致。可见,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构成还不是太丰富,就可以通过这种拼音与音素之间的某些联系,更为形象化的引领学生记忆音素发音的特点。

2、化抽象为形象,提升记忆单词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个个充斥眼帘的英语字母是比较抽象化的符号,英语教师通过引领着学生联想一些形象化的图片等表现形式,从而传输给学生精准的发音技巧。比如,在识记S的发音特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通过彩图中蛇爬行的特点,带领学生齐读“s s s”的字音,进而联想到蛇的英文单词“snake”。在这样的一种自然拼读方式的参与之下,不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器官,也有利于学生们在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提升其记忆单词的效率,为今后教育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奠定一种良好的基础。

四、落实自然拼读法的具体措施

1、认知英文字母及其组合的读音技巧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引领小学生识记44个基础性的英文字母及其派生的相关组合音做起,扎实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功。首先应当让学生清楚“a,e,i,o,u等”构成的是元音,由“b,c,d,p,k等”构成的是辅音。同时,元音又可以分成单元音以及双元音,辅音字母还可以有其它的组合形式,例如“sh,ch,th等”。在讲解这些音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介入一些汉语拼音发音的技巧,引导小学生通过较为形象化的感知,积累对于辅音字母以及元音字母发声的技巧。

2、巧编儿歌,联想记忆,准确发音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还处于一种比较稚嫩的阶段,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在运用自然拼读的方法的时候,将更为便捷、形象的拼读技巧传输给小学生。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或者巧编儿歌或者谚语、故事等多种形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那么的设计自然拼读的课堂授课的过程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编制带有舞蹈和歌唱技巧的儿歌,制造一种情景,让小学生在游戏、歌唱中体味自然记忆英文单词的乐趣。比如,在认识音素“m”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联想看到乖巧的“cat”,我们会有什么动作,进而带领孩子们齐读“look look cat,m m m”。教师也应该学会将一些类似发音的单词进行汇总归类,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词汇发音与积累,例如可以向学生列举单词“son sun”,并告诉孩子们在“mother,father”的心中,孩子就是他们的“sun”,并齐读“mother,father,son ,sun”。这样就可以制造一种贴近其自身生活情景的自然拼读的方式,从而达到记忆英语单词及其发音的目的。

结语:自然拼读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英语授课模式,适用于我国英语教育教学领域。尤其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更加渴求一种激发其兴奋点的授课模式,从而灵活的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广大教师而言,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自然拼读教学任重而道远。

传统授课模式 第9篇

关键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授课教师,教学助理

近些年, 国家教育事业备受重视引来国内高校教育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教育战线的工作者不满于国内传统且单一的教育模式现状, 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 专攻各类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努力尝试自我开拓, 致力于教学模式多元化、多方向、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务实推广, 希望探索出更多更优化的教学模式。

综合国内外的教学现状,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 国外的教学模式更偏重寓教于乐, 更加擅长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逐步积累理论知识, 且理论知识巩固持久;国内的教育改革由于起步较晚, 再加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导致师资力量发展缓慢。综观国内高中低级的教育质量, 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 就国情现状而言, 单一的大课堂式的授教模式仍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 虽然国内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教育模式也随之向多样性创新研究方向不断发展, 开始逐步融入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理念, 众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相继成为国内高校争相效仿与推广的改革模式。然而, 在改革的同时, 我们也逐步发现, 国内师资力量的匮乏问题依然是教育模式改革的绊脚石。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为例, 虽然研讨不足的问题在国内高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大小班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师资匮乏更让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变得履步维艰。

本文旨在阐述及深入研究“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对该模式进行适应性优化改造, 希望探讨出一种适合国情、切实可行且易于推广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新教学模式, 以求双向调动师生的授教热情, 双向培养师生授教潜力, 更有“生亦师, 师亦生”的创新模式, 以求培养出新一批潜在教师力量, 为师资力量的扩充发挥积极作用。

一、传统“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

国、内外备受推崇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 就是将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由传统的、单一式的大班课堂授课转变为按一定比例拆分成“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由两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大班授课”环节是由教授专门负责的。教授专门为所选该门课程的学生, 以上大课的方式, 通过面授完成该课程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们对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大班课后的“小班研讨”环节, 则由其他助理教师根据讨论兴趣将大班学生拆分成若干小组, 以讨论与解答问题的方式辅导学生, 以澄清教授在大班授课过程中学生产生的各类模糊或混淆的基础概念, 或者解决大班教学任务中形成的一些棘手问题。综合分析表明, 国、内外已有多所知名高校即是采纳这种传统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执行教学工作的。比如, 美国芝加哥大学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该校由教授亲自完成大班的授课任务, 再由其他一到两位教学老师负责处理讨论小组遗留的问题, 并及时将问题向教授进行反馈, 以便问题能够及时处理。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执行方式则稍有不同, 将这种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大班授课、小班测验”。模式中依然是由教授执行大班的授课任务, 小班则由一位助教完成小班知识点的复习与梳理。此外, 助教还要完成随堂测验和实验。相比较而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与密西根大学的教学模式大致相似, 仅在授课人数和教学时间比例有所区别。分析研究表明, 传统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已在国外大部分及国内个别高校形成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执行推广方式。

二、优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如前所述, 鉴于国内普遍存在的师资现状问题, 若以教授职称在高校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是相当困难, 甚至有教授缺失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若还需要其他教师配合, 多个助理教师同时参与, 共同推行一门课程, 更是难上加难。因此, 若要以务实的态度, 在国内切实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种教学模式, 就需要对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优化与创新。本文遵循该模式的基本特点, 仍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为基础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造, 优化内容具体如下所述:“大班授课”内的授课任务不再由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完成, 改由高校受聘的授课老师负责完成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传授任务。根据目前国内大、中院校的大课经验, 授课规模通常在400人以下的大班模式, 授课老师均能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高校内的授课老师已完全能够胜任“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内“大班”的教学任务。大班授课完成后, 由教学助理介入小班工作。这里所提的“教学助理”, 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内由高校受聘的青年教师担任, 本文更推荐采纳由经过高校或本校选拔的一批优秀硕、博研究生来兼任。研究分析表明, 高校内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不仅仅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实战经验, 更有与同龄人的沟通融洽感, 由他们兼任教学助理, 与学生沟通效果更好。另一方面, 对高校内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而言,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 这些学生迫切需要大量的从业实战历练。而教学助理的选拔和培养, 不仅能让他们对知识点学以致用, 对基础概念驾轻就熟, 更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契机。因此, 他们对这个机会更加关注, 更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优化模式中, 甄选的教学助理将学生按一定条件进行筛选与拆分, 形成多样化的研讨小班, 规模以10人以下为宜。通过小班与学生进行启发式的交流, 或批判式的讨论, 进一步将课堂遗留问题消化吸收, 更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索, 举一反三,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维, 真正达到主动探索问题与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 优化后的“小班研讨”也不拘泥于固定的分组形式, 更推荐多形式、多分类的研讨与交流。比如, 小班的拆分可以以兴趣爱好为条件组织小班研讨, 也可以以热点话题划分小组开展讨论, 更可以以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不同地点等多项条件, 根据现实情况合理组织拆分, 时刻遵循将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清晰掌握,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目标, 充实与学生的教学生活。通过小班来进一步激发大班课堂的学习氛围, 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授教热情的目标。

综上所述, 国、内外各高校所推行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虽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丰富了授课内容, 本文对该模式的优化改造, 更是将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以及学生获益方面做了深入创新, 更加深化了教学改革的意义, 其推广和适应性也更加符合我国教育现状。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而言,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优化后的模式不会再将授课老师从头至尾束缚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 释放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调动了老师的授课热情, 有更充裕的时间对教学内容精益求精,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授课老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从事更多科学性的创新研究工作, 发表更多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争取更多的学术专利, 为更高的职称、更好的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

从教学助理的角度而言,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优化模式提倡在高校硕、博士研究生中甄选优秀人才成为教学助理, 一方面, 为师资力量的扩充提供了充实的后备力量。通过选拔, 优秀的研究生融入了教学团队, 从而减轻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的难题, 为本教学模式的推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另一方面, 也为这批高校硕、博士研究生在就业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战演练机会。更可贵的是, 通过实战教学与专业指导提前培育出的这批教学助理, 也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能手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优化模式通过授课老师不断丰富、不断改进的教学内容, 再结合年轻教学助理带来活跃的小班研讨, 以及融洽的沟通交流氛围, 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参与意识,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自主思考的能力, 使课堂上未尽探索的议题, 能被继续深度挖掘, 为提升教学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三、结论

理论与研究表明, 优化改造后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入手, 针对国内目前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各项改造与优化方案, 使得这种模式在我国更加切实可行, 易于推广, 为解决国内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师资问题提供了一份切实可行的保障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伟, 刘伟, 马晓峰, 李敏静, 范广慧.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施[J].高师理科学刊, 2015, (05) :67-69.

[2]孙燕君, 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08) :16-19.

上一篇:学生自主质疑能力培养下一篇:图书项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