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阳光体育范文

2024-09-11

大学阳光体育范文(精选12篇)

大学阳光体育 第1篇

1“阳光体育”的精髓

阳光体育,全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央提出的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培养、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要求。我国学校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在阳光下、操场里、在户外享受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温暖与呵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在“阳光体育”影响下的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的延伸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之一,是大学生进行由学校组织发起的体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精神与观念等[1]。在“阳光体育”运动精神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延伸。

2 . 1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行学生素质教育铺设了丰厚的土壤,让高校学生在头脑中埋下“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的种子, 在阳光与土壤的共同孕育下茁壮成长,以便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高校的体育课程与运动实践过程。

2 . 2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

固有的大学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在室内完成教学过程,就需要依托一定的体育设施或器械来进行,同时也包括学生必备的服装等。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要求学校完善一部分体育设施,加强物质投入,修建户外露天场馆,维护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体育设备本身就是一种校园物质文化的体现。

2 . 3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实践行为文化

提到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竞技的存在,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可以激发人类的斗志,挑战身体极限。体育文化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积极参与运动竞赛,增强其心理素质。与此同时,高校也完成了体育教学中知识传承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运动中找寻体育的内涵,在竞争中修正自身品行。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营造“阳光体育”运动氛围。

3“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构建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文化需要进行多层次的搭建。通过高校体育部分课程内容的改革、完善校园制度管理、设置体育场馆、维护高校体育文化环境、鼓励学生自建体育社团、传播体育文化等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才能更完备的构建高校体育文化。

3 . 1借助“阳光体育”的精髓指导改革高校体育课程

课程始终是学校从事教育活动的根本,而体育课程的改革可以说是在“阳光体育”精髓的指引下完成的。引导高校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现代体育教育最新理念,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提高其体育运动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提高教学成果。在“阳光中”完成体育课程, 让学生汲取“阳光体育”的养料、主动吸收知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丰富的课程内容是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重要方面,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顺应学生群体需求,改换教学思路, 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研发,选择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体育课程, 拓宽学生体育知识,增强体育能力,全面实现体育课的素质化进程。

3 . 2完善高校管理

大学院校的领导者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掌舵人,首先要重视“阳光体育”在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高校的治学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到高校的管理导向中[2]。管理者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园实践先行者,带头参与体育运动, 加强校园组织协调管理,划分高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管者, 逐层落实,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例如,明确规定体育课外锻炼的要求,即保障全体学生每天锻炼1h,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3]。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能使体育文化的构建形成良好的执行环境,保证大学创新体育教育的顺利实现。

3 . 3设置标准体育场馆

为了建设安全、良好的运动环境,高校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新增或改建校园体育场馆,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进行搭建运动平台,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设置标准体育场馆要侧重户外场馆的建造,例如:网球场地、篮球场地、足球绿地、高尔夫球场地等等,这样既能够满足体育课程的进行,又能够实现“阳光体育”运动。

完善和设置标准的体育场馆是高校构建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即便是运动设施本身也是一种意识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着人们的道德情操、价值观等多种文化特质,会反射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对学生的阳光体育教育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 . 4维护高校体育文化环境、鼓励学生自建体育社团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需要高校师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要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内的小广播、教学楼内外布置,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世界体育资讯,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营造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号召学生站到“阳光下”参与体育锻炼,在高校里成立运动类社团组织、体育俱乐部、健身协会等团体。通过实践,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一种考验。

3 . 5把体育精神发扬光大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构建大学体育文化,不仅要在校园范围中体现体育运动的意义,更要在校园内外都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例如,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到公园等场所徒步运动、各高校联谊开展游泳竞赛等,但是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提前做好安全保护教育。学生在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相互渗透体育知识,有意识地影响锻炼人群,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学生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使学生掌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现代化体育方式,从而辅助建立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让“阳光体育”运动伴随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各个人生阶段,只有这样,我国整体的大学体育文化才能够得到更为长远、有效的传播和构建。

4结语

大学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策划书 第2篇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系将于四月初至四月底举办阳光体育活动,彰显我系学生阳光风采!

二.活动目的或意义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展现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体现同学们的青春精神;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激情,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生内强体质,外树形象;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风采。体现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将继续举行我系特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5日17:25点开始,预计每次活动时间1小时,共计4小时

四.活动地点

田径场

五.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主要参与者:

负责人:

六.活动开展形式

我系文艺部制作海报并粘贴,进行宣传。

开场每班以方队走出,之后领导致辞,开始阳光体育活动。

七.活动开展(注:应各个环节责任到人)

(一)活动准备阶段

1、经管系文艺部制作海报,体育部成员粘贴海报进行宣传

2、参加比赛的同学前期在体委出报名,由班长统一交给体育部部长

3、赞助经费由外联部拉赞助

4比赛由体育部成员进行判决,场地秩序由志愿者部同学进行维持??

(二)活动举办阶段

1、负责人给各班班委发送信息,班委及时做好组织。宣传部绘画海报进行宣传

2、活动内容:参加队伍9支

(1)拔河:道具:麻绳4条 每队15人。(裁判4人)

(2)跳大绳 道具:跳绳3根 每队10人。(计时计数共6人)

(3)拍球跑接力 道具:球9个 每队10人。(计时2人,起终点裁判4人)

(4)协作战:道具球9个 每队20人(计时2人,起终点裁判4人)

(三)活动后续阶段

1、结果由体育部成员统计,并将结果公布

2、活动结束后,将有各班自行清理本班位置的垃圾

八.物资需要

(一)物力资源:麻绳4条,跳绳3根,篮球9个,排球9个

(二)人力资源:体育部全体成员,宣传部、文艺部、志愿者部

九.活动经费预算??

1、拔河绳10元(也可用学校的)

2、全部奖品300以内(本子,笔,零食、、、、、、)

十.注意事项

如天气原因无法进行活动,则改为同周其他时间。

十一.效果评估

根据活动的准备策划情况写出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影响的评估

附件:

1、比赛规则:都为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1)拔河比赛:前三名可获得积分(3、2、1分)每班出一队,每队15人,男生3个,女生12个;采取一局一胜,各班级通过抽签进行比赛,两组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最后胜者为冠军。

(2)跳大绳:两两分组比赛,总成绩前三可获得积分。(3、2、1分)每组比赛参赛人员一个接一个进,即先一个人进,后出,然后再另一人进,如此接下。比赛限时3分钟,规定时间内跳的个数多者获胜。

(3)拍球跑:计时最短完成的前三队可获得积分。(3、2、1分)参赛运动员后退运篮球完成30-40米赛段。行进途中不得持球跑,也不能双手触球。

(4)协作战:参赛者背对背(2人),互相挽住对方的手臂,中间夹一排球,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二人迅速侧身向前跑,绕过标志物跑完50米,时间最短者为胜。

2、奖励规则:

每次比赛获胜队伍都会获得相应的小奖品以及胜利积分,全部比赛结束后,积分最多的前三个队伍将给予奖状以及精美礼物。

大学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策划书2

一、活动主题:

青春,运动,健康

二、活动背景及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团市委《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的紧急通知》精神,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同学们公平竞争、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精神,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继续举行我系特色活动,“阳光体育节”!

三、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展现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体现同学们的青春精神;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激情,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生内强体质,外树形象;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风采。体现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

五、参与人员:

机械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方式:

以趣味运动项目(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为主的文体娱乐项目。

七、活动项目:

◆拔河

◆跳绳

◆踢毽子

◆花样接力

◆齐心协力

◆协作战

◆跳长绳

八、参赛办法及资格:

a)参赛队伍组成:以各班为单位,进行参加比赛,人员根据活动规则参赛。

b)本活动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九、比赛规则:

1.拔河:每班出一队,每队10人,男生8个,女生2个;采取三局两胜,各班级通过抽签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再抽签,最后胜者为冠军。

2.跳绳:每班出一队,每队两男两女,计时一分钟,跳绳的个数总和为每队的最终成绩。

3.踢毽子:每班出一队,每队两男两女,计时一分钟,跳绳的个数总和为每队的最终成绩。

4.花样接力:每班出一队,2男生2女生,以四种不同跑步方式(1袋鼠跳2交叉跑3单腿跳4倒退跑),进行接力到达终点(赛程100米),时间最短的为胜。

5.齐心协力:每班出一队,每队10人,10人十一足,采用捆绑方式,距离50米,跑得最快的一队获胜。

6.协作战:参赛者背对背(2人),互相挽住对方的手臂,中间夹一排球,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二人迅速侧身向前跑,绕过标志物跑完50米,时间最短者为胜。

规则:(1)不得松开手臂。(2)球若掉下必须拾起重新开始。

7.跳长绳:每班出一队,每队12人,两人摇绳,十人跳绳,计时一分钟,个数多的一队获胜。

十、奖项设置:

第一、第二、第三、优秀奖

十一、活动筹备及负责人

机械学院体育协会

大学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策划书3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体育局、共青团河北省委转发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意见》(中发【20xx】7号)、教育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xx】6号)等文件精神,鼓励、引导我院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国家教育改革方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完善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我院体育工作。

二、活动目标

以“磨练坚强意志,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酿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意志。

三、主题口号:

“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

四、总体思路

1、突出活动中心,即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2、构建体系,即构建制度管理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包括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机构设立、责任划分和考评办法的制订;服务支持体系包括:学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器材和场地的保障;体育健身辅导站点;教师指导队伍。

3、开辟活动渠道,即充分发挥学院领导、学生会成员的组织带头作用。向同学们普及阳光体育活动。

4、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学生中普及:每人每天可以有定量的体育锻炼,每人掌握1-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使学院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的目标。

五、组织领导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经研究,成立“河北联合大学理学院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保相院长

副组长:王志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组 员:王凯立学工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

李爱明兼职辅导员

邸建勇办公室

安书江辅导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王凯立(兼)

成 员:邸建勇

安书江

办公室工作人员:魏航飞 徐陆恒 侯雅琴 赵雪 周成中 张洪祥

曲姝豫 靳垒垚 郑明旺 汪威 柏翠娜 赵佳

六、实施方案

(一)课内

1、体育课的保证

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按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安排,保证每周至少2学时的体育教学时间,1-2年级体育课为144学时,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2、体育课内容形式的创新

完善体育课程的设置,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创新活动形式。此外,学院教务处实施不定期的听课、看课

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体育教学更规范更科学。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课外

1、学院内定期举办体育竞技比赛、体育节目表演,如接力赛,篮球赛,排球赛等,号召同学积极参与。

2、利用业余时间和学校的体育资源,开展可以使学生自觉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提高体育技能的体育文化活动。

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制定20xx年度群体竞赛计划,具体实施如下:

七、实施措施

(1)院团委积极组织成立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技能的各类体育协会。各部门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并发动学生参加体育协会,使80%的学生参加组织的体育活动。

(2)以群众性体育项目为依托,体育部负责组织院级的体育赛事,如每年召开院田径运动会、游泳运动会、举办冬季长跑以及学生喜爱的、参与人数较多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等;各部门负责开展各年级之间的体育活动,每学期开展1~2项体育活动;学生体育协会,每学年举办一次全院性的活动,如负责组织“阳光体育运动节”、开展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形式的活动,以阳光体育大联赛及体育节为载体,活跃校园体育氛围。

(3)以班级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为引领,全面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挑选学生兴趣高、参与人数较多的4~8个运动项目作为班与班之间的比赛项目,每个班组成5~8个运动队,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体育项目比赛和班内体育活动,让人人参加训练、有机会参与比赛,力求达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目标,努力掀起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4)加强院运动队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扶持若干特色项目,重点抓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逐步形成学院竞技体育特色。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积极参加运动队的训练、比赛。

(5)全力打造体育协会,积极培育各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活动。

大学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策划书4

一、活动目的和任务:

贯彻落实各级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拟在狮子山、成龙两校区按以下安排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东校区和影视学院根据条件自行安排活动。

二、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党委副书记:王万民、副校长:祁晓玲

副组长:庞元宁、张海东、朱建军、刘阳

成员:唐文炎、各学院分管学生副书记、王平

办公室主任:王平(兼)

成员:卢鹏、黎红专,校学生会主席

三、活动的组织与具体办法:

(一)、活动形式: 活动采用集体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形式。

(二)、活动项目:双人袋鼠跳接力、端球接力、跳大绳。

(三)、具体实施办法与奖励:

由体育学院安排老师和同学负责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各学院根据要求安排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在每一单元参加活动的学生中按项目取前两名组队参加学年全校总决赛,各校区决出1—8名,根据两个校区的名次计团体总分加入第二年校运会各队团体总分;计分办法:第一名18分,第二名14分,第三名12分,依此类推。

(四)、具体流程:

整场活动进行一个半小时,前半小时进行健美操或者武术的学习与普及,然后在操场分三个区域分别进行双人袋鼠跳接力、跳大绳、端球跑接力项目的练习与竞赛。

1、奖项设置:

全学年评选优秀团队奖7名,其中成龙校区4名、狮子山校区3名。全校分区总决赛各单项取前八名。每个单项安9、7、6、5、4、3、2、1计算,三项总成绩为学院当年的名次。

2、评定标准:

①、优秀团体的评定,主要看学院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到场的积极程度,和在最后决赛中具体情况而定。

②、双人袋鼠跳接力、跳大绳、端球接力以最后决赛的成绩而定。

3、各项目具体要求:

双人袋鼠跳

参赛办法:

①、各学院至少组一个不少于10支队伍的比赛。

②、各队不少于20人,同时必须保证10男、10女。

③、在比赛过程中必须是男女组合进行。

竞赛方法:

①、最后以成绩来录取优胜的队伍出来参加校区的总决赛,同时最后的优胜队伍在参加决赛的时候可以换人。

②、成龙、狮子山校区前三名对抗赛,各校区第一名争冠军,第二名决三、四名,第三名决五、六名。

游戏方法:

场地上画两条相距40米的平行线,两人同时站在袋里用手提编织袋,跳到对面,交由队友以同样方法跳回,先完成的为胜。

游戏规则:

两个人的脚不能跳出编织袋,如失误,必须返回失误地点,重新开始。跳大绳比赛:

参赛办法:

①、各学院至少组一个不少于20支队伍的比赛。

②、各支队12人(2人甩绳10人参赛),同时必须保证至少6名女同学。

竞赛方法:

①、每队2分钟,累计10人全部进入后的成功次数的最好成绩作为最后的总成绩。优胜的队伍出来参加校区的总决赛

②、成龙、狮子山校区前三名对抗赛,各校区第一名争冠军,第二名决三、四名,第三名决五、六名。

端球接力:

参赛办法:

①、各学院至少组一个不少于16支队伍的比赛。学院内部赛的时候20人一组,最后的校区总决赛40人一组。

②、在学院内部比赛的时候,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男女比例做适当调整,在参加校区的总决赛中必须保证20男20女。

竞赛方法:

①、各学院根据自己学院的人数,分不同的组,分别在两个不同场地上进行比赛,最后以成绩录取优胜队,最后参加校区总决赛。

②、成龙、狮子山校区前三名对抗赛,各校区第一名争冠军,第二名决三、四名,第三名决五、六名。

游戏方法:

场地上画两条相距40米的平行线,一手持乒乓球拍托住乒乓球站在起跑线上,裁判发令后,迅速跑到终点交给队友,用相同方法向对面跑去,后面同学以相同方法进行,先完成接力的为胜。游戏规则:

①、持拍托球时,手不能触球,球不能离拍;

②、中途失误掉球后,拾球后必须在原地重新放好后,方能前进。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5月

每周星期四下午七、八节课

活动地点:成龙校区:东苑操场

狮子山校区:第一田径场

五、参加学院

1、成龙校区:

参加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学院 工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 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狮子山校区:

参加学院:文学院 政治教育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篮球教学 第3篇

大学篮球体育训练课概述

篮球运动课是大学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具有重要作用。篮球运动的训练,一般由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两部分组成。不同于专业篮球运动员,大学篮球运动的体育训练课以体能训练为主,强调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体能训练,是指以发展人体机能的潜力,以及与机能潜力相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训练,具有时间长、强度高、负荷大等特点。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项目必备的素质前提,良好的体能是打好篮球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体能基础有利于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灵活自如地投入到篮球训练、篮球比赛等竞技运动项目中来。在大学篮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篮球体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一性,教师根据学生体育锻炼时的素质水平,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体能训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篮球体能训练以提高大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心理素质等为目的,具备基本的球员素质,对技术训练没有过高的要求。

大学篮球体育教学现状

大学篮球运动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身心素质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当前的篮球教学仍然存在诸如忽视对大学生体能训练、体育习惯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当前阳光体育的提出和要求下,更突显了高校篮球运动缺乏专业化教学和训练的短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篮球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性 我国大学当前的篮球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教学方式为一对多的讲述、示范、演练等,内容往往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导致大学生缺乏训练兴趣,对篮球训练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不少学生本身的篮球水平基础尚可,但是因大学的篮球训练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即便他们的基础条件好,却仍然难以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篮球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导致篮球训练的教学质量不高。

大学篮球教学的理论往往脱离实践 传统的大学篮球教学,通常是对大学生进行室外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被动地在篮球场直接进行室外传球、走位等的技能练习,更强调篮球运动的实践技能,而没有将篮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事实上,单一地进行技能训练而不提高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学生是无法很好地将优秀的理论知识运动到篮球实践中。篮球技术的提高、赛事项目的应对等,也都难以得到提升。

大学篮球教学的方式呈现单一化 目前大学篮球的教学方式依旧是竞技项目式的教学方式,重视篮球教师的教学作用,但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和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篮球运动本意是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篮球教学能够融入阳光体育的广泛要求之中。但是,当前高校的篮球教学中,对力量、速度、耐力等的教学方式都极为单一,特别是跑步等枯燥的体能训练方式,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导致大学篮球教学演变为单一的篮球竞技项目的体育课。

大学篮球教学缺乏专业教材和基础设施 大学篮球体育教学普遍是教师室外教授和示范,学生室外学习和训练。一方面,教师没有一种较为专业的教材作为参考,学生也没有专业化的模式训练,导致了大学篮球整体水平较低,而且难以满足学生篮球技能水平提升、身心素质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体育课作为选修课程,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专业器械,高校室外的体育场地普遍缺乏完备的篮球训练设施,器械的品种和数量较少,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最终阻碍了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大学篮球教学的对策

伴随阳光体育的理论提出和高校新课程的改革,大学篮球训练的教学也应当进行创新性改革。要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高校大学生快乐健康的体育文化精神,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并响应阳光体育的要求。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篮球训练的素质。

创新篮球的教学方式,践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高校篮球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创新篮球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室外示范和训练等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室内的“NBA篮球赛事”的观摩学习、室外团队的篮球比赛等方式,丰富大学篮球运动训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篮球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具有不同强度、不同力量的训练和多样的技能培育方式等,使高校篮球教学真正能成为阳光的、积极的、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项目。

推进篮球训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的结合 大学篮球教学需要将理论经验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丰富教学理论成果,将优秀的科研实践成果直接运用在篮球教学中。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篮球体能训练的方式、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力量、耐力等进行多样化训练,丰富走位、传球、团队合作等在实践比赛中的训练,使理论知识做到真正为实践服务,真正提高学生在篮球训练或赛事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阳光体育”的特点研发创新型的理论,增强篮球训练的科技含量,通过科学的量化标准突破学生的机能强度,渐进式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最终为篮球的实践训练服务。

优化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多元化 大学里的篮球体育课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一是要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阳光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这更要求高校应该重视提高教师对篮球训练研究的重视程度,将科研和实践结合起来。二是教师除了充分开展室外篮球训练外,还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有利资源,观摩经典篮球赛事,分析实践中如转身、跳跃、走位、传球等战术并将之用于实践训练。三是充分运用大学兴趣协会、俱乐部等兴趣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篮球比赛,将实践作为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在不断的实践参与中,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提高大学篮球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在篮球训练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提升篮球教学的软件设施,完善篮球教学大纲的建立,丰富专业化教材,使篮球训练“有章可循”。同时,必须认识到当前高校场馆建设、锻炼器械等硬件设施的不足,提升教学训练中的硬件水平,营造良好的篮球学习和训练环境,让设施少、种类少不再成为篮球教学的绊脚石,使篮球教学在高校中真正面向“阳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服务。

结束语

篮球运动训练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主导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注重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篮球教学的不断完善提供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篮球训练环境,最终使篮球运动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真正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素质的提高,对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大江,汪波.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6).

[2]黄国华.浅谈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改革[J].体育世界2010(6).

[3]王吉星.对当前聊城高校篮球运动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3(4).

大学校园的阳光体育开展策略分析 第4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 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溺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而忽略了加强身体锻炼。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得不因为考虑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因素取消了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这同时说明很多青少年在校期间得不到充分的身体锻炼, 更显现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迫在眉睫, 如果不在大学校园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越来越差。

二、形势分析

相比之下, 基于大学校园中充足的体育运动资源, 譬如设备齐全的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以及各类体育场地, 开展阳光体育显得更为容易。同时, 高校的其他优质物质环境也给高校的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 大学校园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提供了条件。

其次, 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自由的艺术殿堂, 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充足的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和空间。大学生处于一个人生中最美妙的年龄段, 所以他们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积极的群体, 年轻而有活力, 对体育运动充满着热情。所以对大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是非常容易的。

三、开展策略

1、“主战场”体育课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体育课永远是基础, 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最前沿, 我们需要看到体育课程上的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占有的分量。在体育课上, 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 让那些不喜欢运动的同学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在体育课的实践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 让兴趣去引导他们继续去学习, 去锻炼, 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这样他们就可以以这项初次掌握的体育技能为载体,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如果高校不注重体育课的教学, 经常性的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体育课, 那些本就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就失去了仅有的平台。

大学校园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很渴望打篮球, 但是那些经常去打球的同学技术都很好, 也不愿意带他们玩, 那么他们只能在选修的篮球课程中得到一些打球的机会, 这样久而久之,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 他们也可以融入那些经常打球同学的圈子。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体育课对于保持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的质量搞上去了, 效率也就提高了, 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提高和保持了学生的兴趣, 阳光体育活动也就成功了多半。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开展阳光体育, 仅依靠体育课是完全不够的, 还需要大学体育老师在课外时间多开展一些活动, 这里以竞技体育为主。

竞技体育的开展是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补充, 它可以很大限度地不断提高学生以及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以及运动等多方面的潜力, 激励学生为取得更高的荣誉而进行训练和竞赛。这在无形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而督促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同时在竞技体育的比赛中, 学生们通过身体对抗, 以及对头脑的运用, 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水平。

同时, 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体育有关的讲座, 向学生们展示他们不知道的体育世界的知识, 更好地提高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 对运动的执着;建立一些体育相关的社团, 组织一些校外体育方面的活动, 譬如观看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 或者组织参加一些体育明星的见面会之类活动, 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对大学体育老师的激励

开展阳光体育, 说到底需要双方的配合:大学生和教师。在通过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要对大学体育老师的群体进行激励。

由于薪酬体系的改革, 教师需要按照本人的职称以及设置岗位, 每年完成相应篇数的文章以及在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等等, 大学体育教师也无法幸免。所以为了拿到对应任务的津贴, 他们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虚而不实的工作之上, 而更严重的是, 内容却没有涉及到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业余训练和课外活动这两个开展阳光体育所必须的东西。这造成越来越多的大学体育老师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 不搞教学过程, 去忙于搞课题, 写文章, 导致阳光体育在高校很难开展。但是不能完全将责任推在这些高校体育老师的身上, 而是因为体系的不够健全。为了开展阳光体育, 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在原有的体系上增加新的内容, 这就是要对大学体育老师进行阳光体育开展工作的适当激励。

(1) 激励多元化

作为开展阳光体育的主体之一, 大学教师有着随时代变化不同而不同的各种需求, 比如认可度、成就、社会需求等, 而且不同地域的高校, 教师也有不同的需求。这需要学校根据变化, 有针对性地满足大学教师合理的奖励需求。比如把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出发和落脚都结合在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中, 争取抽出一部分积极的人, 设立榜样, 这样可以带动一个群体, 同时适当把握激励尺度和评价的准则, 最好全公开地去做。

(2) 激励持久化

在制定相关的激励计划时, 要考虑到激励措施的持久化, 不能做“三把火”工程。在措施的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全面兼顾各部门的利益, 不能偏激。综合考虑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激励, 同时, 长期和短期的激励机制要安排合理。

(3) 激励平衡化

在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措施时, 要始终与学校大的奖罚措施一致, 做到奖罚分明, 奖罚有度。避免出现激励部分人而忽略另一部分人的现象。

(4) 推荐措施

为了响应高校教育系统提出的“高校要积极参与省内设立的各类竞赛活动”, 在常年坚持这些项目训练的同时, 对于负责教师 (以下称教练) 进行自由竞聘, 任期缩短 (2~4年) 。教练根据需求, 要提出一些关于成员招收以及发展思路的意见, 并在实施中对上级领导负责。教练完成岗位的既定任务可以拿到一些奖励, 此外, 在竞赛中获得名次, 教练同样可以获得一些奖励。

设立一个管理机构, 主要工作时依靠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各类体育协会对学校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管理, 管理机构大小根据学校的需求而定。建议原则上每个项目至少设立一个负责人。对学校内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一些学校竞技类和非竞技类体育项目的开展。

4、开展地方特色阳光体育

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 大学校园可以在开展阳光体育的时候加一点地方特色, 增加一些非常规的体育项目在平时安排的活动和竞技中。比如东北的一些高校, 在有条件的基础上, 可以在冬天增加滑冰的运动, 可以考虑围绕之开展相应的活动。再比如一些地方, 可以把民间一些进行得比较普遍的非体育类运动带到校园中来, 增加一些独具风采的地方特色, 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激励他们参加这些运动。

四、结语

高校在硬件条件还有软件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开展和谐有序的阳光体育活动, 主要涉及的方面就是体育课的加强、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激励体制的改革以及适当地增加点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开展的源头——体育教师的激励。在充分尊重学生和体育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才能在惠及大学生身体健康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

摘要:阳光体育是国家为了推动全国亿万学生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 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走入运动场、走到阳光下而发起的一项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而在大学校园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暂离网络, 在运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运动一小时”, 以便于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 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更好地促进了大学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建设。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育,激励

参考文献

[1]胡超, 校园体育环境与阳光体育运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12) :15-17.

大学阳光体育 第5篇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特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陕西省lO所高校的420名大学生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30(12)分类号:G81关键词:阳光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 特征 调查研究

大学阳光体育 第6篇

一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变化

1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阳光体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与突破口,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高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尽快加强,对于全体学生,特别是高校残疾学生的健康水平都亟需提高,阳光教育视野下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

2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当前高校残疾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应当使得85%以上的高校残疾生做到每天都锻炼45分钟以上,并且应当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体育技能,促使残疾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变通执行体育课时规定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在体育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通,不得挤占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时,但同时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以量为衡量标准,而应当引导高校残疾学生积极投入到高质的阳光体育运动中。

4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高校残疾大学生的运动处方应当以体育课教学为主,保障他们每个学习日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且在教学计划中重点规划残疾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以一定的制度来推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促进高校残疾学生融入到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中,鼓励高校残疾生积极组建体育社团。

5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在高校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理念,促进高校残疾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对其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残疾学生运动处方价值取向

我国各高校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残疾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更多的残疾学生走向体育场所,走到阳光下,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高校残疾学生的兴趣,这就是阳光体育的本质。其价值取向应当是阳光、健康、运动和未来,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残疾大学生建设运动处方的研究应当以体育为手段,以全面发展为依据,全面落实阳光体育的精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高校的深入发展。

1关注高校残疾学生的个性发展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残疾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出主体存在的不同,高校残疾学生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社会方面的。特别是对于体育方面的差异,有的比较擅长,而有的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体育课程教学应当以每一个迥异的个体为对象,充分促进每一个参与者的个性发挥,合理的选择课程结构,适应个体差异。

2加大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资源也日新月异,不断地得到扩充,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对于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充分考虑,对于课程规律的多元化等都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也没有现代化的创新。许多课程内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残疾学生课程应当进行创新,纳入更多的新知识与内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知识、理论与技术提高体育教材的质量,拓展体育课程的资源,使得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高校残疾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技能教育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来加以统一综合,健身运动处方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健身运动处方的理念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从课程设计、理念等层面上展开,对于所有高校的残疾学生体育运动处方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3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残疾大学生运动处方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健身运动处方管理模式应当以学分制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发展,更好的完成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水平、层次以及兴趣进行组合上课,对于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要努力开发,应当提高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开创出能够适合不同残疾学生的可见结构,激发残疾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

三阳光体育视野下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高校对于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不仅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程结构及考核形式进行规定,并且逐渐涉及到高校残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由于残疾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高校教师的数量有限,体育课程内容也较为单一,因此从运动项目到运动负荷等多个方面都难以满足残疾大学生的锻炼需求。当前许多高校仍然没有开展专门的残疾学生竞赛项目,为残疾学生开展保健咨询等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建设运动处方来说,其科学性仍然有待提高,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开始前并没有进行热身和放松练习,容易产生运动损伤,难以获得较高的运动效果,运动过程中盲目性与随意性较强。这些现象都提示我们应当及时开展有效的运动健身处方运动,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

1健身运动处方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生理影响

从众多实践检验可以看出,心肺技能通过健身运动处方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学生在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锻炼后可以很大限度的提高吸氧量,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耐力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技术和技能过于重视,忽视了残疾学生个体特征的发展,应当以促进残疾学生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endprint

2健身运动处方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影响

高校残疾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在学习、生活中都较为容易遭受挫折,因此其心理上常常伴随着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些紧张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健康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培养残疾学生坚持不懈的决心与勇气。

3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社会能力是当前高校残疾学生亟待提高的一项素质,也是困扰许多残疾学生的重要心理问题。运动处方可以促进残疾学生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群体,就是高校残疾学生,他们无法在现行体育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视野下一个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朱卫东,叶巍,李文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35-537.

[2]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57-64 .

[3]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35-37 .

[4]段晓霞.兰州市残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5]董亮,吴雪梅.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115-116.

[6]刘美奋,陈统军,刘建军.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与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78-80.

[7]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72-75.

[8]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

[9]楼杭英.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3):77-78 .

[10]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4)):30-32 .

大学阳光体育 第7篇

学生体质每况愈下的现实,使得教育部、团中央及国家体育总局下定决心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质改善。于是,2007年,教育部、团中央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全国上下大、中、小学校掀起了一阵“健康第一”的健身热潮。但是,各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及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成效,关系到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基础,也关系到学生体质状况及锻炼习惯的坚持。本文旨在对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解、分析,从而为更好地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实践层面上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学校体育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书籍及文章,并从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上下载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文件,对照文件精神以及相关书籍,掌握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及内容,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精神,结合大学实际情况,并征求有关学者和专家的意见,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设计的问卷进行先期测试,采用专家访谈法对问卷的内容信度进行审核,符合问卷调查要求,而通过对同一批学生进行了两次测试,问卷效度前后一致度为96%,符合问卷调查要求。之后,分别对数计学院、文史学院及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70份,回收了263份,回收率97.4%。

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及Excel2003,对问卷答案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得出相关结果。

2.4 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出来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揭示内在的规律及相关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认识方面情况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体质健康关注度的调查中发现,回答“全社会关注”的,占到了33%,回答“学校关注”的,占到了40%,回答“家庭关注”的,占到了16%,回答“全社会不关注”的,占到了11%。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占到了89%,占绝对多数,是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分析其原因,回答“全社会关注”的人,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可能都具有积极的健康氛围;回答“学校关注”的人,其所在学校采取了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且学校关注度较高;回答“家庭关注”的人,可能父母对于孩子的健康更加在意;回答“全社会不关注”的人,其可能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学校、家庭只关注其学习情况的原因。

另外,在关于对“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的熟悉程度的调查中,回答“非常熟悉”和“不熟悉”的比例中占到16%和19%,而多数人回答较熟悉;在关于对“阳光体育”运动涵义的调查中,“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占到了调查人群的84%,其余的为“听说过”的。从整体数据来看,对“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熟悉的占到了多数,说明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使得学生清楚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而对“阳光体育”运动涵义了解的也占到多数,同时证明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以来的效果。

3.2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每年都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测试学生体质,并有完备的器材、完善的记录、严格的程序及通报。具体针对测试人员专业技术进行的调查中,各种技能排列情况如下:组织良好>采集到位>熟练操作>讲解清晰>处理得当。说明测试人员在组织学生测试中,留给学生较深印象的是组织、采集及操作的环节。

在对测试人员态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态度很好”和“态度较好”的占到了54%,“态度一般”的占到了37%,而“态度较差”和“态度很差”的还占到了9%;而在对学生测试态度的调查中,普遍存在舞弊的占8%,偶尔有舞弊的占30%,很少有舞弊和根本没有的占到了62%。从数据上来看,测试人员态度还有待提高,而学生测试存在舞弊行为和学生态度有关,同时也和测试管理环节的制度不完善有关。

关于学校对测试结果情况有无奖惩制度的调查中发现,学校更多的是惩罚、约束机制,如“和学位挂钩”、“和体育成绩挂钩”等,并没有对成绩优秀学生奖励制度。

3.3 体育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占调查人群的35%,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30分钟的占29%,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36%。从数据上来看,每天体育锻炼不足30分钟的人数居少数,但是绝对人群的数量值得学校关注。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包括30分钟的人数占多数,说明学生更多地在关心自身的健康。

另外,在关于一周上几节体育课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是两节,符合学校安排,多于两节的可能与被调查人群中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有关。

关于在体育课中教师有无贯穿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回答“很好贯穿”的占到被调查人群的29%,回答“有时贯穿”的占到了59%,回答“从不贯穿”的占12%。从数据上来看,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贯穿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是多数,占到88%,说明多数体育教师能够较好地贯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尤其是对于长跑项目的贯穿,使得学生体质能够得到提高,认识方面能够更好地加以重视。当然,还有少数体育教师没有贯穿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也应加以重视。

3.4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且多数项目有专门人员指导。另外,关于学校、院系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举行体育竞赛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经常举行的占29%,偶尔举行的占24%,定期举行的占46%。说明学校、院系学生组织会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举行体育竞赛,从而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调查学校发现,每年有固定的全校田径运动会和文体节,这样一些传统的体育竞赛及节日,同样会促进学生锻炼行为,营造学生锻炼氛围,保证学生锻炼行为的持久。

在关于运动技能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的占到了59%,而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的占到了83%,这样就有多少学生能够保证进行1项以上的体育锻炼行为,而还有17%学生没有掌握1项运动技能,可以以跑步为锻炼形式,同时应着手学会1项运动技能,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排名顺序为:跑步>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跳绳>毽球>网球>其他。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排名上看,说明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以跑步、篮球、排球、羽毛球及足球为主,兼有其他项目。学生活动形式除了和学生个人兴趣、技能,还和学校的器材、场地有关。

3.5 学校体育社团情况分析

在调查学校中发现,学校中有学生的体育社团,其中以球类居多,其次是武术社团和户外运动。下面是体育社团活动频次的调查。

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月开展活动2次的体育社团,占到了35%;每月开展1次活动的,占到了25%;每月开展活动3次以上的体育社团,占到16%,而不开展活动的占9%。从多数体育社团来看,开展体育活动的频次较多,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多数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涵义,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熟悉;学生体质监测方面,有完备的器材、完善的记录、严格的程序及通报制度,测试人员组织管理有序,操作熟练,但态度一般;课堂教学很好地贯穿体质测试项目,学生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且多数学生能够每天坚持30分钟体育锻炼;学校及学校体育社团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及节日,学生活动内容以跑步、篮球和排球为主。

4.2 建议

加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改善测试人员态度,培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建立学生锻炼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拓宽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效果,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文章旨在了解大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如下:多数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涵义,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熟悉;学生体质监测方面,有完备的器材、完善的记录、严格的程序及通报制度,测试人员组织管理有序,操作熟练,但态度一般;课堂教学很好地贯穿体质测试项目,学生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且多数学生能够每天坚持30分钟体育锻炼;学校及学校体育社团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及节日,学生活动内容以跑步、篮球和排球为主。建议加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改善测试人员态度,培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建立学生锻炼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拓宽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关键词:大学,实施,“阳光体育”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2-318.

[2]丛洪岩,李小伟,刘辉.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87-90.

[3]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4]梁立启,栗霞.阳光体育运动主体不和谐因素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3-5.

[5]赵强,姚旭霞.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9):98-100.

[6]申玲.基础教育阶段“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1):122-124.

[7]杨芳,高海利.阳光体育运动的局限与超越——由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误区引发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55-157.

[8]董丽丽.“阳光体育”监督机制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117-120.

[9]赵丽萍,韦颂,杨伟.对我国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82-84.

大学阳光体育 第8篇

1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情况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提高体育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为基础,通过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从而达到“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对推动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和行为习惯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多解决的是学生的体育意识建立问题”[1],高校应抓住这次契机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一些学者在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情况过程中,较多的从理论层面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应该与体育课相结合,与课外活动衔接,重视体育社团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体育文化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首先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方面,组织者、监督者、引导者和行为主体各方面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认知不够导致了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状态是流于形式:积极相应号召,形式丰富多彩,但是过于偏重形式,覆盖面不够广,缺乏持续性。部分高校负责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活动,与高校相关度不大,因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组织和监督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而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也不够深入,认为积极带队参与学校组织的竞赛或者代表学校外出比赛即可,没有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本质不是形式上的工作,而是需要实实在在改善学生体质,促使其掌握至少两项运动项目。而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其主观认知对其行为起主导作用。许多大学生在高校这种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选项课这种相对能够满足兴趣爱好的形式,使其过度重视个人兴趣爱好,而忽视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作用,也比较抵抗或者厌恶身体素质练习。

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少且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滞后,考核不能为教育目标服务和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都是阻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顺利开展的因素。

2 体育社团在高校的开展情况

大学生体育社团随着高校教学学分制的推行而逐渐发展为高校体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大学生体育社团以其时间的业余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活动的文化性、娱乐性健身的健身方式和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学校体育活动的形式之一。

研究者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育社团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新兴体育项目社团比例仍然较低,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新兴项目的运动需求,大学生体育社团总数偏少,社团人数少、规模小,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离阳光体育运动所要求的85%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项目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参与社团的最初动机都是以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因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资金或者场地困难、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致使部分不成熟的体育社团处于“开始热火朝天,中期零零散散,后期只有骨干”的尴尬境地。

3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关系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其中高校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中小学可以有统一的“三课两操两活动”,而高校因实施学分制的管理,其管理相对松散,学生个体相对自由,在此制度下高校不可能像中小学一样实行统一的活动和训练。

3 . 1 阳光体育的开展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创设空间

首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体育社团的蓬勃营造文化氛围。“阳光体育文化指将阳光体育的内涵扎根在体育社团之中,形成以学生体育社团为形式的阳光体育发展模式,并通过社团成员的力量,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2]阳光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虽然有些形式化,但是其热潮带动了高校的各项体育文化活动,注重运动健康知识的宣讲,使大学生们能从本质上理解运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

其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校园体育资源的建设和丰富,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阳光体育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在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资源都有保障的情况下,也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由最初的兴趣驱动发展到内化为行为习惯,能够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达成。

最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运动水平的提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上海市为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自2008年开始组织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大联赛设高校本科组、高职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中专技校六个组别,2012年吸引了51所高校参与,共有31个项目,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参赛队员是来自体育社团,而体育教师也会将日常的训练下放到项目发展相对成熟的体育社团中,通过社团来组织、训练和参赛的形式促进了体育社团运动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和成熟。

3 . 2 体育社团是阳光体育在高校开展的途径之一

体育社团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搭建平台。高校学生整体的分散性、时间的相对松散性和个体的相对自由性决定了在高校较难像中小学一样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而具有时间高度灵活性和内容极具多样性双重特征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就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决定》指出要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项系统性活动,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而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体育组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故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其次大学生体育社团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掌握至少两项运动项目。高校很难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而体育社团的自主选择性、内容丰富多样性为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社团作为一个由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形成的组织,成员在体育社团中会获得周围成员的鼓励和支持,其志同道合的环境尤其对社团成员保持良好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统计表明,“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动机总分显著性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P<0.001)。从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差异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体育社团可以强化大学生的锻炼动机。”[3]进而其体育消费意识也会相应改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促使其锻炼习惯的形成,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最后,大学生体育社团为阳光体育的开展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大学生体育社团间的经常进行交流活动,而且现在高校大部分以大学城的形式存在,有利于各高校间的体育社团进行交流竞赛。大学城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可以实行包括教师、场地、活动等各方面的资源共享,而且有助于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在此交流平台上促使阳光体育运动氛围的形成。

3 . 3 大学生体育社团中还存在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覆盖面小,容量不够。社团的稳定性不够,成员流动性大,这些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因素。因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不成熟、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会引起社团成员的流失,其锻炼兴趣爱好逐渐消失,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制造障碍。

4 结论

大学生体育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两股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力量,虽然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虽然阳光体育运动目前在高校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认知不够、活动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尚不能很好的为阳光体育服务等问题,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物质基础并有利于社团运动水平的提高。

大学阳光体育 第9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质健康

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 其体质健康水平与国家未来发展关系密切。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与2005年相比, 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因此, 为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现状, 监测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施情况, 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效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和郑州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 查阅了有关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质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报告,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数据库”等详细检索了近几年来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及体质健康方面的体育科研成果, 并进行了归纳整理, 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测试法

采用教育部教体艺文件要求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评价标准, 测试仪器为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 操作人员为体育系体质测试教师, 采取第一学期统一测试。测试指标为: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2.机能指标为:肺活量、台阶试验;3.素质指标为:立定跳远、握力 (男生) 、坐位体前屈 (女生) 。

1.2.3 问卷调查法

对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和郑州大学部分参加测试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共发放问卷1100份, 收回问卷1089份, 有效问卷1081份, 有效率为99.3%。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 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结果与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评分细则, 学生体质测试总分≥86分为优秀, 76-85分为良好, 60-75分为及格, <60分为不及格。由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 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良好, 但是优秀率相对较低, 女生为24%, 男生只有18.3%。从统计结果来看, 女生相对男生体质相对较好, 女生总体及格率和优秀率都较男生高些, 但总体仍处于良好的中等水平较多, 这个和男生测试结果一致。这说明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中等水平较多, 仍需全面提高学生总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2.1.1 身体形态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是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 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 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它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 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大学生中男生身高标准体重总评价在正常体重的仅占35.6%, 处于体重较低或者超重人群的比例较大, 为48.1%, 处于营养不良或者肥胖的人群比重较少, 占16.3%。女大学生中43.2%的人群处于正常体重范围, 处于体重较低或者超重的人群占据51.9%, 处于营养不良或者肥胖的人群相对较少, 仅占4.9%。这与男生相比女生的身体形态较趋于正常范围, 这说明女生较注重自身身体形态和外貌, 较主动控制体重, 但在调查中发现, 有部分女生过度控制体重而进行节食, 造成严重营养不良, 这个方法是不提倡的。同时调查走访中发现, 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处于不正常体重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 相反处于营养不良和肥胖的人群比例逐渐增多。

2.1.2 身体机能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身体机能是人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 它可以了解人体结构、机能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台阶试验与肺活量测量可以推断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肺通气水平, 从而评价大学生生理功能。

表3显示男生台阶试验总评价不及格率为4.3%, 女生为1.1%, 且女生处于优秀范围及正常范围的人群均比男生高, 这说明女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指标合格率较高, 机能状况较好。

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总评价不及格率为13.2%, 女生为4.8%, 且女生比起男生处于良好范围的人群要高, 这说明女生呼吸系统机能指标合格率较高, 机能状况较好。

2.1.3 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它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运动协调能力组成。

表5的分析数据显示, 男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范围的人数高达47.8%, 不及格人数只占3.2%, 大部分学生处于合格水平, 这说明男大学生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素质良好。

由表6数据可以得知, 女大学生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高达63.8%, 不及格率仅为1.2%, 良好率为30.1%,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女生腰部柔韧性素质良好。

表7统计数字显示, 男女生立定跳远不及格率分别为3.2%和4.6%, 优秀率分别为10.3%和11.1%, 大部分人群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大学生总体下肢肌肉爆发力良好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良好, 但是优秀率相对较低, 女生相对男生体质相对较好, 女生总体及格率和优秀率都较男生高些, 但总体仍处于良好的中等水平较多。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主体体育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男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范围的人数较高, 男大学生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素质良好。女大学生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较高, 女生腰部柔韧性素质良好。建议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男女生立定跳远大部分人群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大学生总体下肢肌肉爆发力良好水平。建议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因材施教, 开设运动处方课, 进行“望、闻、问、切”, 提供适合学生实际健康状况的运动处方, 实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DB/OL].教育部教体艺[2006]3号http://wenku.baidu.com/view/d3bc34ecf8c75fbfc77db2a6.html.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

[3]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DB/OL].教体艺[2011]4号http://wenku.baidu.com/view/681a5ab8fd0a79563c1e72d8.html.

[4]张秀丽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2011, 1 (32) :64-76.

大学阳光体育 第10篇

1.1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

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 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 进一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总体思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突出一个中心”, 即突出围绕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这一中心;第二, “构建两个体系”, 即构建制度管理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包括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机构设立、责任划分和考评办法的制订, 服务支持体系包括学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器材设备、场地保障、建立体育教师指导队伍等;第三, “开辟三个渠道”, 即发挥学校体育组织、学院组织和班级学生自我组织的多头组织作用, 实现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工作重心下移, 齐抓共管。

1.2目标机制

总体目标包括两个目标机制: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机制和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机制。

1.2.1体育课程目标机制

学校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 开足、开好体育课。体育课教会学生1~2项运动, 并利用体育科考试促进学生课外努力锻炼科内所学的技能, 达到通过体育教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1.2.2校园体育活动目标机制

大力开展群众性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另一个目标机制。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 以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为重点, 逐步形成“班级、年级、院级、校级”四级并举的课外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网络。

1.3管理服务体系

1.3.1管理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服务的领导、组织、协调及实施的部门和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服务体系中, 管理机构发挥着主导作用, 规章制度的制订、服务的提供和服务方式的确立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通过组织机构的组织、督导、协调、监控等环节来实现。

各管理机构职责分工如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校长担任, 成员由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校医院和体育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统筹开展全校体育工作, 并对各学院 (部) 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学生社团和体育协会作为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体系, 负责开展专项阳光体育活动。体育部除了负责全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以外, 还专门为每个学院安排1~2名体育教师, 负责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协助各学院 (部) 阳光体育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各班级成立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小组。

1.3.2规章制度

相继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试行)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细则 (试行)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班级比赛规程 (试行)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考评办法 (试行)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而保证了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有序地开展。

1.3.3场地设施和经费支持

学校认真执行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 (教体艺[2004]6号) 文件要求, 加快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科学配置体育资源, 进一步完善场馆设施, 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校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 学校拟从学校的整体预算中拿出学费收入的1%作为体育经费。

1.3.4体育指导培训

体育培训指导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方法和手段以外, 还专门指派部分体育教师到各个学院、班级进行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竞赛规则等内容的培训工作。

1.4活动开展形式及要求

1.4.1院校级别的活动

以群众性体育项目为依托, 体育教学部负责组织校一级的体育赛事, 如每年召开校田径运动会、参与人数较多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等。各学院负责开展各年级之间的体育活动, 每学期开展1~2项体育活动。校学生体育协会, 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活动, 如负责组织“阳光体育运动节”开展体育游戏、体育摄影等形式的活动, 以阳光体育大联赛及体育节为载体, 活跃校园体育氛围。

1.4.2班级间的活动

以班级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为引领, 全面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挑选学生兴趣高、参与人数较多的9个运动项目作为班与班之间的比赛项目, 每个班组成4~8个运动队, 努力掀起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1.5考评机制

为了强化监督考评机制, 建立了阳光体育运动考评管理系统和考评体系, 通过校园网实施考评资料的填报。考评系统包括了基本资料管理、活动管理、训练和比赛项目管理、比赛分值管理、投诉管理、积分排名统计、新闻管理、资料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权限和系统配置等11个模块功能, 管理员根据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所上传的活动材料进行整理汇总, 及时通报学院、班级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实践述评

2.1经验借鉴

2.1.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是保证阳光体育实施效果的先决条件。多次组织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体育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精神, 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形成了有领导专门负责专人专管机制, 因地制宜, 全力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精神。在校领导的带领下, 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 掀起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 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2.1.2经费投入有保障

虽然目前学校场地设施资源还不充足, 但是学校正在和已经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学校把改进、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提上日程,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除此以外, 学校和相关部门对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方面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 其中包括对每个班级发放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对参与竞赛的获胜的学生团队和班级提供奖品支持、对组织各类各级竞赛活动提供组织经费支持。充足的经费支持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1.3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管理服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场馆设施、器材设备、活动开展和培训指导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体育部、学生社团和单项协会等给予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多层次的指导;不仅如此, 学校还专门设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网页”,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校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通过宣传, 让全体教师、学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2.1.4完善考评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自启动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 再到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 没有说明怎么样做, 做到什么样才算合格。也没有相关的监督组织、机构与机制。中央对地方学校没有提出明确的操作方法, 学校对体育教师没有具体的要求, 没有明确规定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责任与利益。那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做和不做是一样, 那干脆不管。而华南农业大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考评机制相对比较完善, 学校专门出台了考评办法文件, 在文件中对考评目的、考评的组织领导、考评内容、考评方式和计分方法、奖励办法等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此外, 学校还专门制作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考评管理系统”,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保护。

2.2不足之处

2.2.1现有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由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面向全校学生, 除了上课以外要进行阳光体育活动时, 学校的场地设施就显得相对不足, 导致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教学同时开展时, 学生和教师争夺体育场地的情况。场地设施的不足, 影响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2.2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陈旧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以个体或小集体形式出现, 且活动时间不定时、随意性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班级比赛项目只是设置了羽毛球、体操和跳绳等9个项目, 这些限定的体育项目相对而言内容比较陈旧, 组织形式也不够机动灵活, 学生的选择性被限制了。

2.2.3体育锻炼时间无法保障

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有时间保证, 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要求之一是每天锻炼一小时, 且体育技能的形成、掌握、巩固都需要时间保障。没有时间的积累, 就没有体育锻炼量的积累,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提高。因此, 体育锻炼时间无法保障也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因素之一。

3对策建议

3.1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评价体系

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评价体系, 可以客观、全面地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实中所取得的效果, 激励相关部门和人员更好地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时, 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实效性进行评价, 还可以为体育老师、学生、学校体育发展、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提供积极的导向作用。

3.2构建完善的资源支持体系

进一步加大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同时, 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按照标准配置各项体育设备、器材, 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有效的服务支持体系。

3.3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把阳光体育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 要明确体育课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 确立阳光体育重要地位, 把阳光体育作为一项内容列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计划当中去, 建立教学—训练—竞赛—课内外一体化的完整的体育课程理念, 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使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获得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以整体的课程观构建相对完善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为开展阳光体育做好铺垫, 这不仅是华南农业大学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点和解决各种矛盾的突破点。

摘要:在对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认为华南农业大学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领导重视、实施方案可行、经费投入有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考评机制比较完善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从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实践效果分析得出, 随着学生阳光体育的广泛开展, 体现出场地设施、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锻炼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于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平.“阳光体育”:体育课程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157 (6) :140-141.

[2]冯唯锐, 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

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 体育学校 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主要是指让更多的高中生主动积极地去室外、操场等地参加体育活动,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家长的过分期待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高中生的身心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出现抑郁、近视、肥胖等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高中体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而且还是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以致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的文化课中,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很多高中学校依然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出现了教师随意占用体育时间、减少体育课时的现象,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长期以往,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被剥夺,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有待开发

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具有活泼性和好动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从目前来看,虽然有许多高中生希望能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很多高中学校也设置了每周两节课时的体育课程,但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同时在现行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片面地将追求运动负荷强度作为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的体质增长,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了“控制性”“填鸭式”“传习式”“施予式”“灌输式”以及“执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与课外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误解的现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自由发挥。同时,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团结等集体精神。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体育教师放弃了体育课堂中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从而降低了阳光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阳光体育想要得到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提倡和宣传。许多学校由于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够,并且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那些不需要高考的科目,关注力不够,从而在学校和教师的心中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副科”,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随意的态度。对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锻炼,坚持将“阳光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使得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因此,各个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定期举办班级篮球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运动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设置,从而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还可以借助企业、社会、校友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赞助,从而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需求。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提升、身体发育、能力增强以及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虽然在高中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只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对阳光体育的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创新,那么阳光体育将会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探析高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8).

[2]张再萍.反馈教学法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以四川省江油实验高中阳光体育长跑开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沈翠凤.新时代下高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4]许玉叶,黄黎敏.莆田市高中学校阳光体育的实施现状研究[J].运动,2014(7).

大学阳光体育 第12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不良行为,阳光体育,途径

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开始在大学校园全面开展并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师生的大力肯定。2010年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显示,学生肥胖率持续增加;近视率保持继续上升趋势;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呈现缓慢下降的倾向[1]。这些问题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得以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将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并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1 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现状

目前在我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1 h,甚至一些大学生基本上从不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很多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的素质水平影响不大,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也不充分,态度懒散,耍滑偷懒现象时有发生。现如今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改善,但因为缺乏对身体的锻炼,不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得以提高。

作息时间不合理也是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在今天的大学里,很多宿舍晚上12点之前从不关灯,晚睡晚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大部分学生晚上玩电脑、打游戏、聊天直到 凌晨以后,第二天早上本该起床的时间却仍在呼呼大睡,这种行为的养成致使学生晚上激动异常、白天提不起精神,正常的作息被打乱,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2]。

2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

2 . 1 阳光体育的开展情况

我国在实行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加入到阳光 体育运动 中来 , 并开始把 阳光体育 运动的实 施作为学 校的主要工作,牢牢抓住体育理 论知识和技能 训练两个方面,从这两方面入手对学校 体育课程进行 改革,构建完善的体育 体系,运用体育俱乐部、体育比赛、丰富 体育项目等多种 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 运动。这使得大学生的 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每天锻炼1 h”是各大高校推行阳光体育的倡导,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纳人正常教学计划之中,学校组织时间每周一到两次让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有体育老师或者院系领导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在这个时间段中,各院系不得因为任何原因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机。除此之外,学校还为有意愿参与体育锻炼的同学全时间段提供体育场地和体育设备器材,大力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早操也是阳光体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天早上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慢跑、健身舞、广播操等项目的学习和锻炼,有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动作和技术上的指导。校方鼓励学生创办体育类的社团或者是俱乐部。有专业的技术顾问进行指导工作,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和身体的健康。

体育比赛作为检测学生体育运动的成果在大学里十分常见。体操、拉丁舞、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50 m跑、长跑等比赛项目每年都会定期或是不定期的举办,校方鼓励同学们能够参与到其中,在运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个人风采。对于参与比赛的同学学校将不论名次给予学分上的奖励,同时在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会得到更多的学分奖励和学校领导为其颁发的荣誉证书甚至是事物上的奖励。

2 . 2 阳光体育带来的改变

经过一个阶段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大学生的肥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尤其是大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较之以前都有着明显的提高[3]。一些原本身体较弱的大学生通过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进而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良好体质的重要性并开始喜欢上体育锻炼。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实施,大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又会有哪些看法?

关于对新的体育教学方案和实施情况在学生中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阳光体育项目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一半以上,这项结果正是说明了新的教学模式是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的,是真正适合学生的可行性较强的一项工程。全校师生都要深刻的认识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将阳光体育运动的方针贯彻落实下去。对与每 一位大学生来讲,每天进行一些简单 地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将运动和健康的观念深入内心,并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自己强健体魄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4]。

3 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

3 . 1 加强师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为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领导和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本校大学生的 实际身体素 质情况制 定出科学合 理的实施 方案和条例,要确保同学们每天都有1 h的锻炼时间,支持鼓励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加强体育课程的建设。同时要抓住时机普及学生们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通过广播宣传、校园报纸以及班级会议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认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有学生们真正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目的及对于学生群体的积极意义,才能让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畅通无阻,从而使大学生更加自愿和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运动开展的目的。

3 . 2 加大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投入

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是拥有完整的体育设备,学校体育设施不齐全、陈旧,体育场地狭小都会影响并打击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学校应当通过对广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依据学生需要选购体育器材、开放所有体育设施,才能激发起同学们运动的兴趣。学校要加大对于体育的经费支持,设立阳光体育运动的专项基金,用于体育设备的维护、体育场地的建设以及体育发展的奖励,只有这样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的顺利开展。

3 . 3 设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上,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要让学生明白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不是短期的计划任务而是长期应当贯彻坚持的方针。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情况充分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以及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应该把阳光体育工程坚持到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方针做出调整,而不是在任何时间放弃对于阳光体育运动方针的落实,设立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提高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5]。

4 结语

上一篇:小学美术学习方法摭谈下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