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优势范文

2024-06-24

制造优势范文(精选10篇)

制造优势 第1篇

一、培育企业的服务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 在制造业, 浓厚和完善的服务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对优质服务和顾客导向的追求, 可以克服制造业中生产导向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僵化组织结构对创新变革的阻碍, 服务文化要求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服务导向的特征, 它是一系列的态度和行为, 能够影响组织成员和顾客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质量。

在制造企业构建服务文化的过程中, 需要调整原有的制造、管理和服务价值活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而这些价值活动的组织过程能够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过程协调一致。制造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资源和能力, 如企业的制造技术、研发能力、熟练员工及其知识水平和能力, 它必须与参与到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兴趣、知识和动机等相匹配。这种匹配和一致有助于服务过程中顾客感知价值的形成服务流程的再造过程正是为了加强这种匹配关系。

在培育服务文化中, 应引入内部营销的理念。服务在制造业的重要性强化了以下观点, 即训练有素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比原材料、产品本身和制造技术等资源更加重要。为了成功地对外部顾客服务, 对员工的内部营销是必要的, 内部营销将员工看作既是内部顾客又是内部供应商, 企业必须使组织内的每个人和每个部门提供和得到出色服务。内部营销可以减少机构内各个职能部门间的矛盾和扯皮, 帮助营销和运营的平衡, 促进创新精神并在竞争差异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最终使得企业中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和接受本企业的任务和战略, 了解自己对消费者关系和消费者满意的责任。在具体措施上, 应确立衡量优质顾客服务的品质标准: (1) 时间的迅速性。即企业对顾客的问题产生, 要快速处理, 时间拖的越长, 对企业的不满越严重, 因此企业必须把消除不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2) 技术准确性。这里技术指服务营销活动的技术, 包括采用的方法、措施和策略等。企业必须准确掌握顾客的需求, 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3) 承诺的可靠性。指企业对确定的内容是否严格执行, 承诺是否可靠。这既是衡量企业服务水平的指标也是和企业的信誉、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满足需求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方案

制造企业在实施服务战略中, 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而且, 服务化竞争战略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为顾客提供维修、保养、培训等服务, 应将产品价值形成中的服务活动延伸到产品之外, 结合顾客的独特需求, 深入研究顾客的业务领域, 提供独特的整体解决方案, 为顾客利用产品、解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 进行企业价值创新服务。此外, 还应满足顾客由于产品使用而派生的服务需求。如陕西鼓风机集团是我国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从2001年起, 由单机供应商向系统供应商转变, 开始为客户提供包括方案设计、系统成套供货、设备状态管理以及备件零库存、金融融资等个性化的、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了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对用户装置实施实时监测和状态管理, 并以此为基础, 组建专门的服务中心。

这种整体解决方案模式的优势在于, 突破了传统的销售服务模式, 将产品与服务捆绑销售, 依托核心产品, 以服务的方式向顾客传递价值, 不仅增强了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也为企业树立起服务品牌。最为重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能为顾客带来总体成本的节约, 提升了顾客的总价值, 这是服务化竞争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通过服务创新实现服务差异化

企业在维持原有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的同时, 还应该不断创造新的服务内容, 通过服务创新来实现服务差别化。它有助于进一步将本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区别开来, 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因此, 服务创新是整个服务化竞争战略的重要环节。

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 顾客的意见常常是新创意和新服务设计的源泉。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基本的理念是由客户需求推动服务型制造, 即将客户引入到制造和服务的全过程, 强调客户参与式设计、制造和销售。客户需求分析是制造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出发点, 要深入到客户中, 听取客户的意见在产品开发中, 要根据调研的信息,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设计出客户需求的产品, 并相应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在售前应着重抓好代理设计服务和产品示范服务。代理设计服务是企业代替顾客进行产品有关方面的技术设计的一种售前服务工作。这种服务工作主要是针对工业品用户。工业品用户往往因生产需要而购买某种非通用性产品, 而这种产品又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技术设计。企业应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倾力为这类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技术设计服务。产品操作示范服务, 是为便于用户了解和掌握本企业产品的操作使用技术而采取的一种示范服务方式, 是一种适用于耐用消费品和机器设备等产品的售前服务方式。一般是由企业专业销售人员或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操作示范表演, 同时指导顾客进行实际操作, 并向顾客传授操作技术和方法。

在售后, 应突出技术培训服务和安装调试服务。技术培训是企业根据用户的要求, 为保证用户能够有效地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所购买的机具设备产品, 而代替用户培训有关技术人员的一种销售服务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为购买本企业机具设备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 可使用户掌握本企业产品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 保证顾客所购买的产品能够发挥使用效能。企业为保证用户购买的机器设备产品能按技术要求顺利安装、调试和运行, 而应用户要求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负责指导或直接进行安装调试。这种服务方式适用于销售工业机器、大型机具、成套设备等产品的售后服务。安装调试服务的作用在于:用户购买产品后, 为能够尽快发挥效用提供切实的保证条件, 并以此在用户中建立企业良好的信誉, 为未来的产品销售创造机会。

制造优势 第2篇

技术优势

1.SiC基Ⅲ族氮化物外延、芯片级封装技术;

2.大功率芯片和封装技术。

旗舰产品

XLamp

2008-2009年企业状况

2008年,Cree公司实现了年收入25%的增长,达到4.93亿美元,其中LED产品销售收入为4.1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4%。并购INTRINSIC和COTCO以及对市场营销环节的投入使销售管理费用较2007年增长了44%;由于对两公司的并购带来的隐性资产折旧使财务报表中相应费用较2007年增长了3倍多。

Cree将其业绩增长归于它制定实施的战略要点:XLampLED的销售较2007年增长140%,成功并购LLF和华刚等,且达到预计的收益目标,通过分销渠道的零配件销售翻番,以及通过在亚洲的扩产,主要包括将XLamp的生产转移至中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技术加大投资,实现了业内最优秀的研发报告结果——161流明每瓦的白光功率LED的同时,Cree还扩大了其产品的应用范围。2008年,Cree针对美国的校园及主要街道,设计和安装了以节能和降低维护费用为主的照明系统,为今后在室内外普通照明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赞助及参与的照明工程包括:LED城市、LED工作场所和LED大学。在普通照明应用领域的发展以及公司在电源及射频产品销售上的增长抵消了由于消费者对手机和汽车应用的降低需求而导致LED芯片和高亮度LED元件的销售额下降的影响。

另外,Cree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给予其独家授权生产和销售的独立的GaN衬底。Cree则收取该协议中规定的出售GaN衬底的保障和特许权使用费。与BridgeLux公司就专利侵权诉讼达成协议。按照之后达成的另一个供应协议,Cree公司将成为BridgeLux公司的一个重要供应商。

Cree公司2009年第二季度财务指标分别与2008年同期的35%和36%相比,GAAP毛利率为收入的38%,非GAAP毛利率为39%。第二季度毛利率包括大约200个基点的利益与Cree和MCC、BridgeLux的许可协议有关。Cree公司预计到2009财年第三季度,对其手机和汽车应用等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下降,而此部分下降将部分抵消LED商业照明应用的销售增长。公司对于LED照明将继续保持前进的势头报以坚定信心,同时相信公司在09年的销售和安装计划将保证Cree 在产品供应和利润上的增长。

公司简介

Cree 公司是市场上领先的革新者与半导体的制造商,以显著地提高固态照明,电力及通讯产品的能源效果来提高它们的价值。

Cree 的市场优势关键来源于公司在有氮化镓(GaN)的碳化硅(SiC)方面上独一的材料专长知识,来制造芯片及成套的器件。这些芯片及成套的器件可在很小的空间里用更大的功率,同时比别的现有技术,材料及产品放热更少。

Cree 把能源回归解决方案(ROE™)用于多种用途,包括在更亮及可调节的发光二极管光一般照明,更鲜艳的背光显示,高电流开关电源和变转速电动机的最佳电力管理,和更为有效的数据与声音通讯的无线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令人兴奋的可选择的方案。Cree 的顾客有从创新照明灯具制造商到与国防有关的联邦机构。

Cree 的产品系列包括蓝的和绿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照明发光二极管,背光发光二极管,为功率开关器件,无线电频率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的发光二极管。

欧司朗(Osram)

技术优势

1.SiC衬底的“Faceting”;

2.在白光LED用荧光材料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3.zz正装功率型封装技术及车用灯具技术。

旗舰产品

TOPLED、Golden DRAGON

2008-2009年企业状况

Osram在2008年实现46.24亿欧元,较2007年下降1%。其中普通照明占总收入51%,汽车照明16%,显示照明4%,其它半导体及光学设备29%。Osram在2008年的财务支出为3.86亿欧元,而2007年为2.84亿。Osram同样对LED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坚信LED到2020年将占领至少1/3的普通照明市场。在技术方面,公司将5.8%的收入再投入研发,其中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研发再投入比例则高达15.1%。

2008年,Osram依旧继续其在前端和高档照明应用领域的努力,比如在建筑照明设计、景观照明,以及操作新颖的小型/手持式灯具等。公司还加大对OLED的研发,尤其是在照明应用领域,同时大力发展离网照明和以节能环保为最大优势的照明系统,公司已将相应的技术及产品在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其间Osram和Cree一样加大了对亚太市场的依赖。2008年,欧美市场为Osram提供了77%的销售收入,亚太地区为18%。自2007年在马来西亚建立公司第二个研发生产中心后,Osram在香港建立了亚太总部,重点发展中国和印度市场。

世界经济尤其是汽车业的下滑时这个汽车照明业的领头羊受到很大影响。对于汽车业的不景气,Osram认为复苏是迟早的,且高效优质的汽车照明系统是不可被取代的。公司表示将控制使用费用削减方面的措施,而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和市场为导向的更具长久效益的战略。

公司简介

Osram是世界上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研发和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是西门子全资子公司。2007财政年度(截至2007年9月30日),Osram全球销售业绩高达47亿欧元。

Osram的客户遍布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创新照明技术和解决方案,Osram不断开发人造光源的新领域,产品广泛使用在公共场所、办公室、工厂、家庭以及汽车照明各领域。

Osram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专利,众多世界著名工程都选择了Osram的照明产品和方案。从世界高楼的台北101大厦,到极尽豪华的迪拜帆船酒店;从2000年悉尼奥运体育场,到2006年世界杯慕尼黑安联球场;从庄严肃穆的北京天安门,到现代建筑经典瑞典马尔摩旋转大厦…Osram的照明产品都闪耀在其中。

Osram在中国共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并拥有研发中心,公司在华员工总数接近8000人。其中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拥有员工约3500人,在全国设有近40个销售办事处。欧司朗中国已成为Osram亚太地区的实力中心,并在Osram全球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Osram的照明产品多达5000多个品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及特殊领域的多方面需求。其产品系列包括: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卤素灯、汽车灯、摩托车灯、特种光源、电子镇流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先进的电子管理系统及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了Osram产品服务中国千家万户的愿望。

Osram LED产品种类丰富:封装尺寸齐全,如标准封装、小型封装和大功率封装;亮度级别各异;颜色繁多,包括各类色度的白色、暖白色、红绿蓝(RGB)以及各种定制颜色。

飞利浦(PHILIPS)

技术优势

1.独特热沉设计和Si-Submount“Flip-Chip”封装技术;

2.在大功率白光照明管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旗舰产品

LUXEON Reble

2008-2009年企业状况

PHILIPS在2008年销售增长了17%,主要是支持收购Genlyte及ColorKinetics公司。调整后的投资组合变化的18%和不利的汇率影响的4%,销售额比2007年增长了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继续在节能照明解决方案领域的销售增长。公司多样化的产品领域使其能够在2008年下半年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下,在汽车、消费品和建筑等行业需求大幅下滑的情形下保持相当的盈利水平。绿色产品的销售较2007年增长了12%,达到29.7亿欧元。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包括固态照明应用的销售增加,以及产品创新设计和基于应用解决方案的强劲增长,其中2008年公司在SSL领域收入增加了6%,达到4.7亿欧元。从区域上看,在成熟市场上销售额相比2007年略有下降;在节能照明解决方案上收益大大抵消了在北美和西欧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的汽车、消费品和建筑照明市场的亏损。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8%,其中在印度、东欧和东盟国家的所有业务(除了特别照明应用类),都获得了强劲的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2008年公司息税折旧前利率为5.38亿欧元,占销售的7.6%,较2007年减少了1.84亿,其中包括2.21亿欧元重组费用和0.41亿欧元与收购有关的费用。2008年盈利也受到成熟市场毛利率压缩的影响,收购方面的获益部分抵消了由于汽车和建筑照明等领域的需求放缓的影响。

2008年公司息税前利润达1.65亿欧元,而2007年为6.75亿欧元。2008年,PHILIPS为Lumileds申报了2.32亿欧元的非现金商誉减值,这主要是由于汽车、显示器和移动电话市场的需求疲软。

融资前现金流活动包括现金支付18.25亿欧元,主要涉及收购Genlyte,而在2007年收购相关的支出总额为11.62亿欧元,主要是与收购的PLI和ColorKinetics相关。除上述收购有关的款项,因周转要求的提高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较2007年增加了1.73亿欧元,同时由于对固态照明解决方案的较高投资,公司净资本支出也增加了0.54亿欧元。

鉴于经济前景或许会继续恶化,PHILIPS认为2009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公司不但要继续保持建筑和汽车市场的合同量,还要努力维护消费者对大多数新兴市场的信心。在这种环境下,PHILIPS表示将积极主动地扩大重组计划,选择更有效的现金管理措施,以进一步去年降低(固定)成本,并确保2009年开始给投资者呈现一个有利的资产负债表。为实现稳健的财务管理,公司将停止股份回购计划,另外还将继续严密地管理公司在市场与竞争中的形势。PHILIPS希望通过严格的费用和现金管理,再加上强大的品牌和平衡投资组合优势,使其能够渡过目前的经济动荡,待经济条件恢复,能够实现更加强大的目标。

公司简介

Philips照明为所有领域提供先进的高效节能解决方案,包括:道路、办公室、工业、娱乐和家居照明等。在构筑未来的新型照明的应用和技术使用上,Philips也位居领导地位,例如LED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氙汽车灯、CosmoPolis(道路照明)、Living Colors(氛围照明)。

Philips确立在LED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主要得益于对Lumileds的收购,Lumileds由安捷伦和Philips合资组建于1999年,2005年Philips完全收购了该公司。Philips Lumiled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大功率LED照明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一贯致力于推动固态照明技术的发展,提高照明解决方案的环保性,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扩建电厂的需求,而该公司领先的光输出、功效和热能管理就是在此方面长期努力的直接结果。Philips Lumileds公司的LUXEON LED产品为商店、户外、办公室、学校和家居照明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Philips Lumileds可提供各种LED晶片和LED封装,有红、绿、蓝、琥珀、及白光等LED产品。

日亚(Nichia)

技术优势

1.第一只商品化的GaN基蓝光LED/LD;

2.拥有目前最好的荧光粉技术;

3.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技术专利;

4.蓝宝石衬底外延生长技术。

旗舰产品

High Flux

2008-2009年企业状况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据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就2007年LED封装产品的总收入而言,Nichia以24%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榜首,该机构还指出,虽然008年的市场排名还未揭晓,但是Nichia无疑仍将是2008年LED封装产品销售冠军。

在技术研发领域,2008年,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咨询业务的日本Intellectual Property Bank(以下简称IPB)从申请专利的质与量为评价标准,对从事LED照明业务厂商的技术竞争力进行了排名,认为日亚化学技术最具竞争力。据IPB统计,从

1993年1月到2008年2月间发行的公开类专利公报约5400件,其中Nichia在申请件数上名列第三,但在质量方面表现优异,特别是在“LED组件”、“荧光体材料”和“LED封装”三个领域占压倒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2009年间,Nichia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各种形式的交叉许可协议。其中,2009年2月2日,Nichia与首尔半导体签署的交叉许可协议最为引人关注,这标志着两家公司将正式停止耗时4年,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韩国所进行的所有专利官司案件,该交叉许可协议涵盖了LED和LD(激光二极管)技术,这些技术将允许双方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对方的专利。此外,Nichia还与夏普、Luminus、AgiLight等公司签署了交叉许可协议。

公司简介

日亚化学,著名LED芯片制造商,日本公司,成立于1956年,开发出世界第一颗蓝色LED(1993年),世界第一颗纯绿LED(1995年),在世界各地建有子公司。

日亚化学公司以“EverResearchingforaBrighterWorld”为宗旨,迄今致力于制造及销售以荧光粉(无机荧光粉)为中心的精密化学品。在研制发光物质的过程中,于1993年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蓝色LED以来,相继实现了紫外、黄色的氮化物LED及白色LED的商品化,大幅度扩大了LED的应用领域。此外,日亚化学公司正大力开发对于信息媒介的发展不可缺的紫蓝色激光半导体,希望将来氮化物半导体能成为半导体产业中重要领域的一部分。

首尔半导体(Seoul Semiconductor)

技术优势

1.受光及发光体复合化,拥有“MODULE”化技术;

2.拥有“DIGITAL”回路技术;

3.拥有蓝光、白光LED在内的解决方案;

4.拥有超迷你型、超薄型技术。

旗舰产品

Acriche、Z-POWER

2008-2009年企业状况

Seoul Semiconductor在2008年销售为2641亿韩元,2007年为1846.26亿,增幅43%。公司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1.5倍,但研发支出增长了40%。总体上,无论息税前利润还是净利润均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据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LED封装产品的总收入位居世界三甲的LED制造企业正面临着来自韩国首尔半导体的强有力的挑战,IM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师认为,近几年来,首尔半导体的成长速度快于整体LED市场,并一直稳步上升,飞利浦Lumileds公司在未来几年可能会面临来自首尔半导体对于第三大LED供应商的竞争。2008年,公司的扩建等计划使其固定资产及设备增长了41%,而产能的增加也导致库存65%的增加。2009年2月,Seoul Semiconductor与Nichia的专利纠纷以互相签署交叉许可协议作为终结,此外,Seoul Semiconductor还与LEDTridonic签署硅酸盐基荧光粉白光LED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些利好消息均对公司市值产生推动作用。进入2009年,公司Acriche及Z-Power LED产品更是在欧美市场获得专业好评。

公司简介

首尔半导体近些年增长速度迅速,已荣升世界顶级LED芯片制造商之列。据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的报告显示,首尔半导体2007年LED封装产品的总收入位居世界第四位。

首尔半导体(株)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被 Forbes及Business Week两份杂志选定为“2006年亚洲最具前景企业”其可能性受到了认可。首尔半导体主力产品交流电源专用半导体光源ACRICHE被欧洲最权威杂志Elektronik选定为“最优秀产品奖”,2008年还被知识经济部授予了“大韩民国技术大奖”而被期待着成为先导国内外未来光源市场的企业。2008年度总销售额为2,841亿元,确保着5,000多个专利。全世界设有包括3个现地法人的25个海外营业所,114个代理店。

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势及应用 第3篇

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是指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 以多种数控机床和数组柔性制造单元为核心, 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将其连接, 统一有主控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组成多品种批量和混流方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的自身的特点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其中硬件主要包括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以及其他的辅助加工设备。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柔性制造系统的运行控制、数据管理和系统通信以及建模和仿真等。柔性制造系统还包括冷却系统、刀具监控系统、排屑系统以及管理等辅助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加工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储和管理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其中加工系统主要是自动换刀和换工件功能的数控机床, 加工系统是柔性制造系统的主体部分, 其作用是用于加工零件。运储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工件运储和管理系统和刀具运储和管理系统, 其中工件运储和管理系统主要有工件的毛坯、半成品在夹具组建的存储仓库、工件夹具装卸站, 缓冲存储站等。刀具运储和管理系统主要有刀具存储库、交换刀具的运送装置、刀具的组装、刃磨等工作站等。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组成, 其作用主要是为了管理和控制柔性制造系统的运行。

2 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势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 系统复杂的先进的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是将计算机、微电子学以及系统工程等相关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而设计出的一种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的优势主要有:

2.1 设备利用率高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 采用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对机床生产设备进行调度, 所以如果机床生产设备没有工件加工, 则计算机系统将会自动分配机床加工任务, 在对工件加工的过程中, 采用柔性制造系统的机床进行生产的产量是同等条件下是普通机床的生产量的数倍。

2.2 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柔性制造系统是有一台和多台机床组成, 当其中一台或者多台机床出现故障时, 则计算机系统能够自行降级运转, 并且物料传送系统也能够自行绕过存在故障的设备而保证机床正常运行。

2.3 加工产品的质量稳定

采用柔性制造系统, 在工件生产的过程中, 对于工件的装卸一次性完成, 减少装夹次数, 并且机床和卡具匹配得当, 所以能够有效保证的零件加工的一致性和加工精度, 并且加工形式也是非常稳定的。

2.4 运行灵活

在机床设备中实施柔性制造系统, 对机床的检验、维护以及装卡等工作只需要在第一班完成后, 在第二或者第三班就可以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就能自行工作, 并且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监管系统还能够对刀具更换或者物流堵塞等现象进行自行调节。

3 柔性制造系统在电梯行业中的应用

我公司所用的柔性生产线是从意大利萨瓦尼尼公司 (salvagnini) 引进的带单列料库的柔性加工生产线 (S4X+P4X) , 再辅以库卡机器人进行焊接及码垛。在生产车间采用柔性制造系统, 在对工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间不需要作任何处理, 柔性制造系统根据程序和指令就能够完成对电梯板材的剪切、冲压以及折弯等工序, 并且能够从原材料直接加工出成品, 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我们企业中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用于加工批量较大的电梯厅门部件和电梯轿厢部件, 平均每分钟生产一件厅门, 每10分钟生产一台轿厢。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梯生产的产能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不但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而且对提升电梯的装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为我们企业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实现科学管理创造了条件, 使我们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柔性制造技术将成为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之一, 将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柔性制造技术在电梯行业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电梯生产的品质, 而且对提高电梯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信柔性制造系统会日益完善并成为制造加工领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摘要: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 是有计算机集成管理、含有自动物料输送设备、可编程并且能够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实现物流集成和信息集成, 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用于高效率的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系统, 其主要集计算机技术、传统的加工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流管理技术, 是目前制造技术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势及其在电梯制造业中应用。

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优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曼娜.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0.

[2]赵建华.柔性制造系统多工作台任意交换的装配调试方案[J].制造业自动化, 2012.

中国制造对美国成本优势仅剩4% 第4篇

【智库评论】

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产业成本、产业效率,产业质量与产业技术水平更是摆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上的重要问題。寻求更大的技术创新与质量突破是当务之急。有三点值得思考。一是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二是如何重塑“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自豪感。中国文化重文轻技,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劳动者,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工匠型人才、打造工匠型质量标准体系,引导产业技术革命性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和业界共同关注。三是如何提高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劳动生产率,这道题还远没有做完。

制造优势 第5篇

美国的机器人不久就可以直接和中国劳工竞争, 如果我们依旧蒙头做着汽车大国的美梦, 危机已经在眼前了。中国制造业缺乏科技创新的灵魂, 所依赖的人工成本和基础资源成本的优势已经式微。中美成本差距日益缩小, 导致美国制造业回流。

一、廉价劳动成本换来外汇能买什么?

就中国的工业生产总量而言, 可以说世界第一, 无愧于“世界工厂”的称号。目前已经是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雄厚的国家, 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重工业技术含量、生产速度, 产品质量, 基础工业生产设施都走在世界前列。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已经在产能、工装设备、流水线设计等方面自立于全球汽车大国之林。

虽然如此, 中国汽车业虽然跻身国际汽车俱乐部, 但身份就像一个进城的农民, 发达国家对这样一个新进入者决不可能放弃大肆掠夺的机会。而掠夺的手段, 就是压低中国的经济资源要素价格, 廉价从中国大肆购买和投资。

通过建立合资汽车企业, 利用中国土地、劳务、基础资源的廉价使用, 中国汽车工业超高速发展, 一举拿下世界汽车产销量魁首的地位, 但同时也暴露出捉襟见肘的窘态。中国经济的很多产业, 就是向欧美等国家出口的产业, 相关的有产品制造、包装制造、货物代理、国际贸贸、海关进出口、仓储运输物流、原材料生产、种植、冶炼等行业, 其所提供的就业人口, 占城镇就业人口的很大比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借钱给欧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货币和汇率问题, 在汇率问题上、在国内劳动力价格问题方面没有把握好。三十年里, 我国一边遭受发达国家掠夺性的交易, 一边对本国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着破坏性的开发。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金融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历史阶段, 美国依仗世界货币的优势, 玩弄印钞游戏, 可以轻易地掠取发展中国家经济成果。发达国家把破坏环境的工业生产制造大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 更多地是发达国家工业转移的结果。中国的企业靠合资或者给外企打工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赚的钱都是美元, 政府清楚的知道, 这些花花绿绿的美元钞票, 买不了美国的什么东西, 于是有人说, 买世界上的高科技啊!但是美国人借口中国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山寨横行, 所以不卖给高科技的产品。中国的华为公司, 准备收购美国一家规模200万美元的小电信企业, 因为这家企业拥有中国没有的技术。上报到白宫后, 奥巴马批复说不卖!

如果不摆脱过度依赖外部的思维方式, 不摆脱“全球化”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控制, 中国的发展永无出头之日。

跨国公司每年从中国拿走的投资利润数量相当可观。在金融危机后的西方市场一片冷清低迷的时候, 跨国公司却在中国赚的钵满盆满。譬如, 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国内已经破产, 但在中国投资的合资公司效益却非常好。

有专家估计外资每年从中国拿走的利润数额在2000亿美元左右, 折合人民币大约1.4万亿元。统计表明, 外资投资在我国投资的回报率平均为24%。而我国在海外的投资, 债券的利率超不过5%。

中国商人不尊重知识, 认为投资科研有风险。因此大量的社会资金都用于投资房市、黄金等低端金融产业, 而科技类企业, 只能靠国家带动投资, 这就使得创新在中国难以形成气候, 难以摆脱外向型经济的桎梏。

二、成本优势不再, “中国制造”岌岌可危

2011年6月19日《时代》周刊刊登“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的文章, 报道了由于中美之间成本差距缩小, 一些美国企业开始从中国回流。社会上看作记者之言, 没太认真对待, 但此前美国波士顿企管顾问公司于2011年5月发布的《美国制造归来》的报告, 却是该公司认真的调查结果。

波士顿企管顾问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中美生产成本差距缩小, 未来五年在美国一些地区制造的商品, 生产成本将只比大陆沿海城市略高5%至10%。成本缩小的同时, 美国的生产效率更超过大陆。因此, 部分美资企业已从大陆撤离回流到美国, 中国制造 (Made In China) 已变身成为美国制造 (Made In America) 。

如果说中美两国产品成本差距缩小的缘由, 是土地价格、原料价格、物流成本不断攀升的结果, 这些中国人都能接受。波士顿企管顾问公司的报告指出, 大陆不少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高过美国, 目前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是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其中投资条件较好的宁波、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每平方英尺工业用地的价格, 分别达到11.15、14.49、17.29、21美元。美国阿拉巴马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价格却只有1.86-7.43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加利福尼亚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则在1.3-4.65美元之间。

波士顿企管顾问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对外公布的资料说明,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 到2010年上升到31%。2010年, 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 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 预计中国长三角地区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将上升到15.03美元, 而美国南部是24.81美元。

2012年1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美国制造业为何回春?”文章引述美国科克伦家具公司老板布鲁斯.科克伦的话, “在2000年的时候, 中国的平均工资大约是一小时50美分, 但现在是3.5美元。”

2 0 1 1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最新资料, 各地以广东与浙江两省为最高。广东2011年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850-1300元, 时薪为8.3-12.5元;浙江省950-1310元, 时薪为7.7-10.7元。即使按去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最低标准1:6.2计算, 中国的劳工工资既未达到科克伦时薪3.5美元的水准, 更不用说达到波士顿企管顾问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公布的8.62美元。

今年伦敦奥运与残奥吉祥物是由2010年8月英格兰的金熊公司中标得到生产合约, 后转手承包给中国江苏省盐城市的彩虹公司。据报道, 彩虹公司强迫工人一个月工作长达358小时, 全月无休, 按件计酬, 月薪仅900多元人民币。

而在伦敦每个吉祥物售价20英镑, 是中国工人日工资的100多倍。英国金熊公司支付给中国彩虹公司的人力成本远远高于该厂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 即每件0.2英镑。

三、人工智慧战胜廉价工人

制造业外移向来是美国高层忧心忡忡的问题。科技和未来学专家认为结合人工智慧、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 将会促成制造业革命, 让美国夺回制造业优势地位。由于补贴、较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 美国一直害怕国内制造业移向中国大陆。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渥华指出,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 “恐怕该轮到中国大陆来忧心制造业问题了”, 而且美国有可能夺回制造业上的优势地位。

渥华引述新闻报道说, 富士康集团日前宣布打算3年安装百万台机器从事目前员工制造电路板的工作,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人工智慧” (AI) 科技。

“人工智慧”是能够让电脑模仿人类行为的软件, 这种科技让I B M的超级电脑“深蓝”在1997年打败西洋棋大师, 也让I B M的超级电脑“华生”去年在益智游戏节目中夺得冠军。此外, 机器人发展目前已进入多方面应用的阶段, 包括运用在医疗手术和制造业, 且由于机器人不用睡觉、休假、分心, 也不会要求加薪, 最终机器人将会比人力劳动成本便宜。

渥华认为, 美国的机器人不久就可以直接和中国劳工竞争, 在美国国内就能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届时这些机器人不会是传统的1只或2只机器手臂而已, 而是内嵌在桌上型电脑制造单位中。

“数字化制造”也是另一个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这牵涉到运用模拟器及3D印表机的作用 (即“快速成型”技术, 就是电脑将3D立体的资料, 透过特殊的技术输出成为立体物质) 。3D印表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 把电脑里的设计以塑胶、复合材料或者金属的形式输出。

一旦结合人工智慧、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 将会促成制造业革命, 让美国企业可以就地设立店家, 创造各种产品, 届时中国要与美国竞争将会很困难。

中国制造业缺乏科技创新的灵魂, 所依赖的人工成本和基础资源成本的优势已经式微。中美成本差距日益缩小, 导致美国制造业回流。如果说两年前这只是部分美资的意愿或是备选方案, 到2011年上半年已经成为现实。其中已经回迁美国的企业至少有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玩具生产商W h a m-O、重型工业设备制造商卡特比勒、A T M机器生产商N C R, 发光二极体生产商Seesmart LED、就连福特汽车也开始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零部件。

制造优势 第6篇

然而近几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首当其冲, 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江苏省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战略布局, 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 提出江苏是经济大省, 产业基础雄厚, 但在层次上仍然是以中低端为主, 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迈进, 既空间巨大, 又任务繁重。江苏省要实现“两个率先”, 首先要认清江苏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现状, 提高“江苏制造”的竞争力, 促进江苏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1 制造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主要因素:生产要素, 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 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 形成钻石体系[1]。

作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的研究思路同样适用于研究和分析某一国内产业在不同地区间的相互竞争优势。所以, 本文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江苏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客观地反映江苏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的状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各类统计年鉴缺乏对相关数据的详细统计, 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 并且制造业是工业的一大重要分支, 两者存在诸多共性, 因此, 对于缺失的制造业相关数据均用工业相关数据代替, 如表1所示。

2 基于TOPSIS法的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评价

2.1 建立TOPSIS评价模型

TOPSIS方法是一种逼近理想解排序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综合评价的问题列成矩阵, 通过矩阵归一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然后通过计算每一个被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差距, 再比较与理想解的接近度, 从而得出综合评价排名。若评价对象最靠近理想解同时又最远离负理想解, 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其中理想解的各指标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 负理想解的各指标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2]。其具体算法步骤为:

(1) 评价指标的极性处理, 得到极性一致化矩阵X* (倒数法) :

(2) 对同趋势化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 处理公式:

(3) 确定正理想解Z+和负理想解Z-:

正理想解:Z+= (Zmax1 Zmax2…Zmaxn) ,

负理想解:Z-= (Zmin1 Zmin2…Zminm) ;

(4) 计算被评价对象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

(5) 计算各个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Li (即排队指示值) :

(6) 比较各方案:Li在0与1之间取值, 越接1, 表示越接近评价最优水平。

2.2 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评价过程

以江苏省统计数据为依据, 整理江苏省制造业2009~2012年的评价指标数据, 运用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江苏省与理想解的贴近度, 即排队指示值, 并由大到小排序, 如表2所示。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江苏省制造业, 本文选取同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省和浙江省的竞争优势情况与江苏省进行横向比较, 如表3所示。在2010~2012年这三年中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的排名没有变化, 依次是第一、第三和第二。

注:若对比变化值为正, 则该省的排名上升;反之亦然。

3 江苏省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变迁分析

3.1“江苏制造”竞争优势综合分析

从横向比较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在“十一五”末期 (2010年) 与“十二五”前期 (2011年、2012年) 的竞争优势演变情况。江苏省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排名连续在这三年中位居第一, 浙江省和广东省连续三年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 如表3所示。

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 如表2所示。可见内需是“江苏制造”近几年最强大的竞争优势, 而外需对江苏制造业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排名第二和第四的是制造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 见表2, 显示出行业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也是拉动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验证了目前大型企业是拉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主要动力这一现状[3]。然而根据对江苏省3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 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主, 其中248家是民营企业, 占受调查企业总数的82.67%, 有194家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约占受调查总数的64.67%。江苏所倡导的是“苏南模式经济”, 即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其效益显而易见, 它造就了江苏省这个经济大省, 其弊端是行业集中度低, 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不利于产业技术的传递与交流。

此外, 企业投融资及资金管理水平、劳动力投入水平、设备投入水平、支持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和技术投入水平依次位列第五到第十。由此可见, 廉价劳动力这一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了;影响力最弱的是科研投入,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技术人员、技术研发费用、专利申报数普遍较少, 且大部分江苏制造业企业人员认为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而极少数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最重要因素, 江苏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 使江苏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

3.2“江苏制造”综合竞争优势的“理想度”分析

假设为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理想度”, 其定义为:

, 若大于1, 则表明江苏省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偏

向于向最优方向发展;反之, 则趋向于向更弱方向发展[4]。根据上述公式, 计算江苏省2009~2012年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的“理想度”, 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给出的计算结果可知, 2009~2012年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理想度”均小于1, 更倾向于最劣解, 且“理想度”逐年减小, 说明江苏省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正加速远离最优解, 而趋向于向最差竞争力模式发展, 可见产业结构转型是当务之急。

4 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对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

江苏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始发展加工贸易的地区之一, 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外需对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如表2所示。然而随着欧美回归高端制造业, 将低端制造业搬向越南、墨西哥等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江苏省制造业的上行压力会越来越大。

将江苏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代表江苏省制造业出口额, 如表5所示, 可见江苏制造业出口贸易额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负增长, 而后一年快速增长, 随后增速逐渐放缓至2012年的8.65%, 远小于江苏省金融危机前的环比增速, 2013年江苏制造业出口贸易额又出现负增长。这验证了上文所得出的结论:江苏省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正趋向于向最差竞争力模式发展。

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说明江苏制造业各竞争优势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本文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江苏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和外贸出口的现状, 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选取江苏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 (用exp表示作为解释变量, 用作反映江苏制造业外贸出口情况的指标。选取上文江苏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作为因变量, 即选取制造业产业活动单位数 (用A1表示)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用A2表示)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负债总额 (用A3表示) , 制造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用A4表示) ,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用A5表示) , 全国工业品销售额 (用B1表示) , 全国工业品出口额 (用B2表示) , 采矿业活动单位数 (用C1表示)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活动单位数 (用C2表示) , 制造业企业单位数 (用D1表示) , 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 (用D2表示) 作为因变量。

数据来源:2008~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4.2 模型构建与计量分析

由于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 故按四种影响要素分别进行回归, 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对变量均采取自然对数的形式, 5个生产要素对出口额的回归方程为:Inexp=β0+β1In A1+β2In A2+β3In A3+β4In A4+β5In A5+β6In B1+β7In B2+β8I n C1+β9In C2+β10In D1+β11In D2+, 其中β0为截距, β1、β2、β3、β4、β5、β6、β7、β8、β9、β10、β11为解释变量的系数, 为随机误差项, 其他指标要素对出口额的回归方程以此类推[5]。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注:参数估计值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

生产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负债总额以及相关辅助性产业的规模均与制造业出口成负相关;反映技术投入水平的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对出口产生正面的影响, 且影响系数最大, 说明技术研发对制造业出口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此外, 国内外需求和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也对出口产生正影响, 企业数量和大型制造业企业数量越多, 制造业出口额就越多, 且国外需求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国内需求, 所以促进“江苏制造”外贸出口能更有力地推动江苏制造业的发展, 如表6所示。

5 对加快“江苏制造”竞争优势转型, 增强外贸出口增长动力的建议

5.1 摒弃过时的原始竞争优势, 明确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目标

正如本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 江苏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江苏经济的发展使用工成本和营商成本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欧美回归制造业的现象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此制造业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是目前“江苏制造”迫在眉睫的战略目标。同时, 目前存在的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低端制造岗位招聘难的矛盾日益扩大, 对于江苏省大批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制造业企业来说, 只有进行技术变革, 提高劳动生产率, 寻找顺应时代潮流的其他竞争优势替代原始的资源禀赋, 尽快实现产业转型或升级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是多年来我国所倡导的, 但上行下效的过程中, 很多地方政府误解或曲解了其真正的涵义, 认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就算实现产业更新换代, 技术和产品的融合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看出, 引进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与制造业外贸出口成负相关, 可见单纯地引进资金和设备并不利于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升级或产业转型应该是客观地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 准确判断市场形势和趋向, 主动在外部市场甄别出自身比较优势能承接并顺应市场趋向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只能是辅助手段, 自我甄别与创新融合才是根本路径。

5.2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推进产业链升级

目前江苏省制造业主要还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主, 产业规模小而分散。随着国际分工的渐变与中国人工成本的上涨,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存压力空前巨大。截至2014年11月, 江苏省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达124家, 居全国第一。可见江苏省制造业正在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集中度的方向发展, “规模经济理论”提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从而提高利润水平[6],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因此江苏省应该加快推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将有助于加快“江苏制造”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另一方面,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附加值观念下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域与定位才能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江苏当前的制造业仍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纯制造环节。因此“江苏制造”转型的重心可以转移到产品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零售这六大非制造环节上, 因为从产品研发到终端零售的这六大环节才能产生高附加值。

5.3 推进“江苏制造”品牌建设, 借助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中, 仅有不到一半是源自本国的贸易增加值创造, 出口的每1美元中, 只有不到50美分真正流入我国企业。江苏辖江临海, 扼淮控湖, 经济繁荣, 教育发达, 文化昌盛, 这给江苏制造业快速树立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将文化创意与先进的制造业完美融合, 提高产品的异质性和附加值, 才能创造高额的利润, 快速跻身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 实现产业链升级和转型。

同时, 正如实证分析的结果所示, 促进外贸出口对江苏制造业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区域的联系更加便捷, 为江苏制造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江苏省应该充分利用这条“丝绸之路”, 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区域的交往, 寻找合作机会, 对合适的海外企业进行并购, 加快融入海外市场, 吸收海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营销管理模式, 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迅速拓展海外市场。

5.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现自主创新

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的知识产权工作决定。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专利法律法规体系, 但是我国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这将助长一些企业不劳而获的观念, 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企业就没有创新的保障和动力,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 行政执法部门应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障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成果。企业应当提高维权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法制趋于完善、企业竞争加剧的时代,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 才能给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 让企业永葆活力。

摘要: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构建制造产业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制造”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评价。发现江苏制造业目前与向高科技高端产业转型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江苏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 引进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与制造业外贸出口呈负相关, 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与外贸出口紧密相关, 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和出口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江苏制造业,竞争优势变迁,外贸出口

参考文献

[1]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Li Mingxuan, Qiu Rumei, translator.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2.

[2]廖龙辉, 李晓东.基于因子分析和TOPSIS组合的中国建筑产业竞争优势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2 (5) .

[3]赵庆河, 史朝晖, 施勇, 李娜.2012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回顾[EB/OL].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 2012-02-17.

[4]刘贵文, 邓飞, 王曼.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 (7) .

[5]陶娟, 孙本芝.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 2013 (5) .

制造优势 第7篇

一、宁波制造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业是宁波工业经济的支柱, 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08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27.36亿元, 实现税收418亿元, 对宁波市税收收入的贡献接近60%。宁波制造业发展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块状化”和“产业链”初步形成。“块状化”是指大量企业产品相近, 共处一地, 但企业之间关联度较小而形成的经济发展形态。截至2008年, 宁波共形成块状经济近150个, 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 经济规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0%以上, 多年居浙江省第一名。“产业链”是指通过依托地方强势产业、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形态。例如, 余姚塑料产业, 以余姚塑料城为依托, 往上游带动了塑料模具乃至塑机制造业的发展, 往下游搞活整个塑料交易市场。目前, 余姚塑料城销售量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销售价格指数已逐步成为影响全国塑料价格的晴雨表;二是民间力量推动的自发、自组织、自循环的民本经济。宁波块状经济是在自发型和政府推动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实质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宁波制造业的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第一, 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宁波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领域, 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一般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高, 许多企业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二, 品牌数量和经济规模不成比例。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6的宁波, 目前拥有的各类商标数量仅为全省的1/10。第三, 产业链比较短、深加工能力弱。宁波的传统产业大多产业关联度不强, 产业链较短, 内部各个企业独自发展, 对周边其他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或带动性不强, 并未真正形成具有柔性专业化特征和合作网络特征的产业集群。以上制约因素使得以“轻、小、集、加”为特点的宁波传统制造业, 在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 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政策压力。为了摆脱困境, 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块状经济和产业链式产业集群优势, 做好提升文章, 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型, 增强宁波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宁波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个涉及300余家宁波本土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产业链定位、分工活动与集聚效应这三个因素与宁波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以及作用机理。调查对象涉及宁波10个重点优势制造行业 (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关键机械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与新能源、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精密仪器仪表、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模具和文具) , 样本企业的资本规模 (以2008年固定资产额计算) 从50万元到160亿元不等, 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均有分布。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 产业链分工体系中, 产业链的终端集成企业并没有通过对销售渠道掌控、品牌建设等集成创新能力来获取其相应市场势力及产品价值链收益分配的控制权。第二, 分工活动较少、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存在较高的创新强度。随着企业分工活动的增加与分工程度的加深, 企业创新活动呈现减少趋势。当企业分工活动与分工程度增加到一定“阈值”后, 企业创新强度又呈现出增加趋势。第三, 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普遍从事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而且多数以“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聚形态存在, 企业少有自主创新研发活动。

结合相关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做出如下判断:首先, 技术势力的获得和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 以及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支持的服务提供者的研发水平直接相关。技术势力弱说明企业自身研发不足, 并且不能从企业外部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持。其次, 市场势力的获得与流通营销服务的专业化密切联系。制造业内涵扩大, 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营销环节已经成为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终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已经被拉大或分割。市场势力不取决于谁拥有最终产品的生产权, 而是最终产品的分销权。对于制造业扩大的内涵制造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并积极跟进。跟进的方式或为企业重塑营销网络, 或为依托发达的生产者服务开展产品营销。否则, 将被剥夺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发言权和分享权。再次, 外包深度与广度直接取决于生产者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强度。高效率、多样化的生产者服务供给与深入、迂回的生产者需求不仅可以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而且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外包不发达, 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相关生产者服务业的不发达。

三、宁波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表现欠佳的成因探究

以上判断提示我们, 宁波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在供给、需求、以及供需结构均衡中均可能存在问题。为找到促进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办法, 需要深入分析宁波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1. 宁波市服务业及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7.6%提高到2008年最高时的40.0%。1978-2008年, 比重提升了22.4个百分点。中间在1992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过两个阶段性最高点, 之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经过3-5年的调整后均再次出现上升, 但是上升的速度都较之前放缓。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85年的14.4%上升至2007年最高时的32.6%。1978-2007年, 比重提高了19.1%。在2002年接近32%以后经历4年调整, 到2007年才又出现了增长的迹象。从GDP和产业指数看,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 GDP指数加速上升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指数快速上升, 第三产业指数虽然始终高于GDP指数, 但是明显低于第二产业指数。21世纪的头8年, 第三产业年均增加值温和上升, 第二产业则起伏偏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有6年 (2004和2005除外) 高于第二产业和GDP年平均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升级迹象显现。

服务业投向各产业的服务价值之合为中间使用合计, 其与服务业各部门总产出的比重为服务资本品率, 可以反映服务业部门的生产性。比重越大, 生产性越明显。以资本品率是否超过50%的国际惯例为标准判断服务业部门的生产性质, 宁波市仅有旅馆餐饮业和公共服务业不属于此类。虽然服务业部门大多具有生产性, 由于服务业总体比重小, 生产者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重要性仍显不足。宁波市生产者服务业产出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仅为10.7%, 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如美国1998-2003年生产者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都保持在25%以上。

此外, 宁波市生产者服务业的结构不够优化。按照要素密集度, 可以把生产者服务业业分为传统生产者服务业和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前者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运输仓储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 后者主要指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带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部门。计算相关指标可知, 第一和第二产业主要使用传统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 第三产业主要使用现代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从具体的服务业部门看, 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仓储业把绝大部分服务投向了第二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研究开发服务业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投入比重相差不大, 但是房地产业和通信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比重是第二产业的一倍。综上, 宁波服务业不发达, 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生产者服务业总量偏小、结构不够优化, 且市场化需求程度低。

2. 宁波与其他重点城市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宁波服务业水平和其他重点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选取2008年宁波、济南、南京、杭州、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等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 对城市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量 (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更新改造投资额之和)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三项指标为投入, 以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年工资总额两项指标为产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作为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指标,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作为经营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分别作为投入、产出指标单独列出。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DEA) 的EMS软件计算各市的相对效率评价值, 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计算结果看, 宁波服务业发展与其他8个城市相比差别较大。与领先的上海和北京相比, 宁波的第三产业效率值不到其一半, 传统服务业效率值和现代服务业效率值的排名也在全部城市的最后。这样的结果再次表明, 宁波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发展水平都急需提高。

3. 宁波市制造业和相关生产者服务业的协同聚集程度

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可以从其与制造业的协同积聚状况的角度进行观察。产业聚集不仅仅是单一产业在地理上的不断集中的过程, 更应该伴随着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的协同聚集, 只有如此, 才能提高产业集群内部高级的专业化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 才能减缓集群内部的竞争, 产生合作效应。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描绘并分析宁波所辖行政区域之间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积聚及协同状态 (表2) 可知宁波11个行政区域之间:以人均制造业增加值衡量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 即宁波行政区域之间制造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以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衡量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 即宁波行政区域之间的服务业发展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以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衡量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以人均制造业增加值衡量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之间, 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 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空间协同集聚关系不明显。

四、促进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 改变城市功能定位、为服务业深化奠定组织架构

从功能意义上界定城市化的内涵, 就是要在城市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聚集主导产业, 聚集科技教育。从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看, 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基本上是量的影响, 即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人口的增加。而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则基本上是质的影响, 即强化城市的功能, 提升城市形象。服务业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 同时服务业基地需要聚集于城市。城市作为要素和产品的市场中心和集散地, 其中集就是聚集, 散就是扩散。聚集和扩散的依托就是服务业。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具有同步性。

与现代化经济相联系的服务业以城市功能为条件, 而城市功能一般涉及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由此, 需要深入研究, 宁波所辖行政区划范围应该聚集什么、规模多大才能充分显示城市功能。基于以上考虑, 这一轮城市化中的进城主体应该是先进的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科技与高科技人才进城, 是乡镇企业以及举办在乡镇的外资企业的公司总部及营销中心进入城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进城, 而是服务业进城, 银行、保险公司、贸易企业、电讯公司和各类高科技研发中心进入城市, 是知识密集的金融、通讯、信息、商贸、咨询等中介性服务部门进城。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区域安排不同级别的公司进入, 形成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同等级。

2. 生产函数外移与逼近前沿生产曲线并举推进服务业深化

加快服务业发展, 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近年来一直是宁波市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取向。本世纪的最初几年宁波市服务业投资比重持续保持高位, 与工业投资持平并在某些年份略高, 服务业就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2008年已经接近社会总就业的一半。但是, 尽管集中到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比例大幅提高,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却没有相应地显著上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幅度低于结业比重的增幅, 说明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在日趋下降。对服务业劳均增加值增长率进行分解, 可以发现通过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函数外移,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途径。此外, 宁波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总体水平不高, 导致产出水平无法与技术水平或技术投入保持一致, 因此需要不断挖掘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潜力, 开发其蕴含的规模经济效应, 最终使服务业实际产出逐渐逼近最大可能产出。

影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很多, 主要的有两个:市场化程度和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不仅意味着在价格信号调节引导下, 资源配置将更为合理, 而且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这都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效率。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教育水平是影响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 为推动服务业发展, 必须注重提高服务业的资本密集度和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推动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制度设施建设, 力争尽快在私产和合同保护、行政环境的透明、行业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经济机构间的信任和公共机构的诚信、市场的对外对内开放、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等诸多方面, 取得卓有成效的进步, 从而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

3. 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是在物流业与制造业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进行的协作活动, 包括仓储、配送、运输、生产制造等环节中的合作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可以改善制造业内部的购、销、存活动以及物流中心的仓储、配送、搬运、包装、运输等环节的管理, 从共赢角度出发在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入联合与合作发展, 甚至结成战略联盟, 实现两业共赢, 提高两业的整体实力。建议采取以下手段促进宁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第一, 政府从宏观层面创建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环境, 引导企业深度合作。第二, 以产业关联与供应链理论为指导,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突破产业界限进行联合, 把处于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进行联合,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实现价值增值。第三, 以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依托, 构筑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网络。第四, 改善物流业运营模式, 建立企业联盟, 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4. 促进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2008年8月宁波市政府颁布了《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将促进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并为推进十个重点行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业务的集群式发展对完善宁波以“集群化”促进服务业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深入分析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业产业集群现象可知, 制度分割是该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性因素。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在上海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外商独资公司必须设在外高桥保税区内。这种制度分割是强制性制度分割, 通过强制性制度分割迫使在上海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外商独资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集聚。

上海的案例说明, 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自然历史条件、偶然性、规模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制度分割密切相关。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制度分割的方式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 最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此, 建议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等特殊功能区作用, 形成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统筹协调发展的开放合作的园区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的规划建设, 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政策功能, 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杜义飞, 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M]。科学研究, 2004

[2]何晓南, 张力鸣, 沈权.宁波中小企业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发展对策[J].今日科技, 2004年 (11)

制造优势 第8篇

经济快速增长, 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此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唯有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种新型的工艺, 在提高机械生产效率的同时, 还能够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 自动化的发展将促进整个工业的进步。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社会发展, 加快经济增长,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取代传统机械制造是必然趋势。这种发展的必然性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传统的机械制造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人工机械操作生产产品。通常情况下, 生产作业的时候需同时几百甚至是几千名的作业人员共同操作生产产品, 这样才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目的[1]。并且在生产期间, 生产员工需时时紧盯机械运转, 避免出现差错。可想而知, 这样的机械生产方式明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同时技术含量非常低。在现代化生产中, 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 且传统机械生产的设备必须是大型设备, 一旦出现故障, 将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同时机械操作非常复杂, 容易出现各类机械安全事故, 严重威胁员工的生命安全。在时代快速发展中, 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 保障员工操作安全, 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机械生产的研究重点。在这样一种趋势下,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将是机械生产与信息化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这样的操作模式, 只需工作人员利用电脑就能够进行操作, 减少机械操作失当, 同时还提高机械操作的安全性,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提高生产效率。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

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相对比, 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其特点显现的非常明显, 同时优势也较为显著。

1) 安全性。在过去的传统机械制造业中, 完全采取的是机械手工操作方式。而在任何生产领域中, 安全操作始终是第一位。但是传统机械操作非常容易出现机械安全事故。早在2002年, 广东省就曾经发生过一起搅拌机机械伤人事故。传统机械操作, 均是为扩大生产, 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均是大型设备。唯有大型设备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大批产品。但是大型设备不易控制。如果操作出现差错, 将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中, 机械制造设计自动化提高了可能性与可行性。将自动化技术与机械操作相互结合在一起, 可让工作人员远程监控生产, 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即便我国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并不是非常高, 操作人员不能完全远离生产机械。但是相对比传统的机械制造生产, 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且大大降低了机械生产期间故障的发生率, 保障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系统可根据生产前已经设置的程序实现自动检测, 避免机械生产期间故障的发生。设定机械自动化程序, 可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由于机械故障引发的损失。

2) 效率性。对企业来说, 提高机械生产效率, 可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利益。传统的机械生产需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操作较为复杂, 大型的机械设备结构比较复杂, 很难在安全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在生产操作期间,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并按照步骤实施。生产时间长, 生产环节复杂, 任何时间段, 或者是任何生产环节出现问题, 将会对生产产品质量产生影响[2]。这样的生产模式, 会造成原料与能源的浪费, 增加生产成本。机械自动化通过电脑控制, 可减少生产人员数量, 降低生产劳动力成本, 同时设置和操作机械自动化, 缩短生产时间, 保证生产环节的顺畅性, 提高生产质量, 提升生产效率, 促进机械制造发展。

3) 环保性。传统机械制造程序非常复杂, 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而固有的工作操作难以避免出现差错, 此时必须通过加工的方式。而加工表明部分产品不能正常投入使用。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能源与原材料的浪费。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利用电脑控制, 就可提高生产程序的科学性, 有效降低生产的出错率。机械设计制造产品技术含量高, 质量好, 所需能源与原材料较少节省生产成本。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会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在遵循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需借助先进的设计技术进行创新, 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高效发展, 完善生产产品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来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和优势及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12 (6) :203.

提升中国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的建议 第9篇

【关键词】钻石模型;制造业;竞争优势;建议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内角度来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群已进入中低速发展时期,部分企业开始外迁甚至倒闭;从国外角度来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以美日德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正在推动制造业本土化。面对这种形势,认清中国制造业的优劣势,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巩固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为“4+2”,“4”是指4个基本决定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是指2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这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目前,在这6个因素当中,中国制造业已有的竞争优势集中在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和政府这3个方面,而其它因素条件则相对薄弱。

1.要素条件

波特认为,如果一国拥有对某一产业来说极其重要的低成本要素禀赋或者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那么该国就有可能在这一产业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生产要素可以细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那些原始的、不需要复杂投资就能获得要素,比如说自然资源、简单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后天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投资才能获得要素,比如说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等。相比来源广泛、可替代性强的初级要素,稀缺的高级要素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持久。

从初级要素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尽管近几年工资成本有所上升,但在短期内并不会上涨太多,这依然是中国的初级要素优势。从高等要素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而且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也在增加,201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研发投入总额为4814.6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0%;平均研发费用为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50%,这必将推动我国制造业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2.需求状况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国外需求无法替代的,因为产品的研发人员基本上都在国内,当国内企业在捕捉到市场的需求信号并及时作出反应,该国才有可能在该产业获得国家竞争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看,首先,我国制造业市场规模较大,国内需求结构正在优化升级。原先国民收入偏低导致低端消费流行,未来,中国将从低端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这种趋势必然会提高对基本工业品的需求。其次,我国制造业的某些领域仍然有发展的巨大空间,马桶盖事件说明了一点,倘若中国也能专注于制造优质马桶盖,那么市场也许能无限扩张。

3.政府

政府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在政府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宏观调控功能来影响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制定教育科研方针来影响高级要素条件。

当今,政府决策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首先,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关系得到优化调整,这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宽松的市场环境。其次,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持并规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2015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国际比较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又回到了制造业上,如美国要求“制造业复兴”,德国推出“工业4.0”等,究其根源,制造业是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缺陷,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节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分析主要立足于国际比较。

1.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1)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快

制造业增加值是衡量制造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1997年至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处于飞速增长时期,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也没有阻碍中国制造业前进的步伐。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各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并不是在持续增长,有的国家在增长之后甚至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2008年之前美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之首,然而随着制造业大规模外流,200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出现下跌的情况,之后虽然在增长但增速十分缓慢。日本制造业繁荣的鼎盛时期应该是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直到2007年被中国超越,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几经涨跌,但也只能位于世界第三。再看德韩英三国,德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但2009年也出现过下跌情况;英国制造业规模不大,有过一段时间的缓慢增长,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制造业增加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关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排名报告最具权威。在综合考虑了制造业成本各影响因素后,该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大国前七位依次为中美韩英日荷德,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依旧最强,但是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上升,仍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美国则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跌带来的能源成本优势、较低的工资增长率和持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为全球新星。

2.中国制造业的劣势

(1)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

2015年《财富》杂志统计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入围106家,其中中国大陆94家,而94家企业中制造业共31家,仅占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6.2%。但与2014年相比,入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排名大部分均有上升,2015年中石化榜上排名比2014年上升一位,超过壳牌石油成为榜单亚军。而且,还有3家新上榜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保利集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但细分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总体上还是竞争力不足。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前10名中,大部分为汽车制造商,比较中国汽车制造业榜首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汽车制造商榜首大众公司,可以发现,前者的营业收入仅占后者的38.07%。再看201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有8家企业入围,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徐工集团,在50强中排名第八位,但是,比较榜首卡特彼勒和徐工集团的经营收入,徐工集团为61.51亿美元,仅为卡特彼勒282.83亿美元的21.75%。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制造业成本上升,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波士顿咨询公司比较了2004年与2014年世界各经济体相对于美国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调查显示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不同国家之间已经发生了转移。过去具有低成本优势的经济体,由于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能源成本大幅提高等各种因素,制造业正面临巨大压力,比如说中国,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0%~20%的情况已经持续超过10年,而其他国家仅为2%~3%,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呈现出缩减趋势,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而过去制造业成本高的经济体,由于工资水平的适度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汇率的稳定和能源成本的降低,总体竞争能力有所提升,比如美国、墨西哥;一些国家,原本制造业成本就很高,因为生产率低增长和能源成本的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被继续削弱,比如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还有一些国家,相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都没有太大变化,比如印度,虽然工资水平大幅提升,但生产率提高和货币贬值较好地抑制了由于工资水平提升带来的成本压力,而荷兰和英国等各成本驱动因素则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使得他们的制造业竞争力保持稳定。

(3)制造业附加价值低,研发投入较少

有一个衡量价值链中附加价值分布情况的重要理论,即“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的形状就是微笑时嘴唇的形状,类似于“U”,它形象地指出,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产业的附加价值最高,而底端是制造业最荒凉的地带,即代理代工,附加价值最低。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这个底端,究其根源,又在于科研投入力度不强。

国际社会认为,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时,企业可以立足于制造业,达到5%以上时,企业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2014年,我国这一指标仅为0.85%。与其他国家比较,2014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1%,与美国4%、日本3.4%相差甚远。从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比重来看,中国的26.3%仍然低于美国73.3%、日本41.2%、德国34.3%、英国62.8%、韩国58.7%的水平。

三、提高制造业国家竞争优势的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在制造业高端领域,欧美重重阻挠,在中低端领域,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虎视眈眈,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双面夹击,面对这种形势,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要素条件,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创造机制

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创造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工业4.0。德国工业4.0对员工需求十分重视,除了赋予员工自主调控生产过程的权力,还配有智能制造系统来缓解员工的生产压力;同时,德国工业4.0还给予员工灵活地设立组织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权利。中国制造企业就可以模仿这样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主动向德国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鼓励国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参与到制造业的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中,积极推动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2.加强国内需求,重视对国内需求潜力的开发

我国一直在强调走出去和引进来,然而过分地强调只会让中国失去已有的市场。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遇到的困境之一,但是依然会出现大批的中国游客去日本争抢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的现象,倘若我们能够专注于制造优质的马桶盖和电饭煲,那么这部分国内需求是不是可以保留下来贡献于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扩大国内需求。首先,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在精不在多,不是产能越多说明制造业发展的越好,只有深得人心的产品才能体现制造业存在的价值。其次,有意识地培养挑剔的买主。我们并不提倡名牌,但是我们提倡高质量地消费,通过保持一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进口,我们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比较国内外产品的机会,借此给国内企业施加强大的创新压力,从而带动企业变革创新。

3.大力扶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日本的三井物产为什么能做大做强,就在于它对整条产业链的把握。拿钢铁产业来说,保障上游产业,做精中游产业,开拓下游产业,这就是三井物产的特色。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就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制造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制造业基地,但是产业集群优势并不明显,除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之外,我们还应当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和分销系统,加强供应链管理。只有产业配套条件改善了,流通成本降低了,才能为中国制造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

4.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微笑曲线中,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而产品的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强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研发投入,拟定中长期规划,将技术创新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人员发明创新,切实保障科研人员的权利。同时,企业还应当重视品牌创新,打造企业文化。如何从“中国制造”成功转型为“中国创造”,关键是创新,而创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多的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让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

②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http://www.fortunechina.com/),经整理得到。

③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http://www.fortunechina.com/),经整理得到。

④数据来源于,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英国KHL集团旗下《国际建设》杂志(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发布201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2015 YellowTable)。

⑤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http://www.fortunechina.com,《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⑥数据来源于,中国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丹.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看中国制造业[J].当代经济,2008(1):130-131.

[2]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

[3]张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D].辽宁大学,2013.

[4]江希.刘似臣,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中美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89-98.

作者简介:

制造优势 第10篇

关键词:制造业,比较优势,动力因素,多样性

自加入WTO以来,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贸易规模和贸易范围都逐步增大。同时,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也日趋激烈, 许多国家通过贸易壁垒等形式限制外国进口, 保护自己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 充分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 深入分析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因,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 通过定量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力因素及多样性, 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客观的见解。

一、理论模型设定

本文根据李嘉图模型, 深入分析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根据李嘉图理论思想, 产业或经济比较优势的动因是多元化和动态化的。宏观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增加资本存量, 而产业规模的扩张可以通过“干中学”而增强自身生产率, 最终产品的需求则可以通过各类流通渠道派生要素需求。

1. 生产环节

假定生产商的要素仅在国内产业之间流动, 不存在国际流通, 产业存在连续的差异化产品w,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商单位成本函数如下:

其中, cik为第i国第k产业的单位成本;wif为i国第f个要素的报酬, 并假设f为零时表征劳动要素, w0f=1;sfk表示要素在第k产业的密集度;zik (w) 为差异化产品w的异质性生产技术。

2. 异质性生产商的生产效率

这里采用确定性生产效率zik和不确定性随机生产率uik两种成分来反映异质性生产商的效率, 模型如下:

其中, zik (W) 为第i国第k产业在差异化产品w上的生产率, 并且可由该国的特定效应λi、产业效应μk和制度效应来表征, 这里制度效应可表示为国家制度特征Lil和产业制度特征Mkm的乘积。exp (-uik (w) ) 为差异化产品w的随机生产率。

3. 产品定价条件

比较优势中的产品定价条件采用不完全竞争的定价机理作为基础, 同时引入两国的地理距离变量dij, 于是第i国第k产业生产差异化产品w后向进口国j的售价可表征如下:

4. 需求效用

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效用函数采用Dixit-Stiglitz效用函数来表示, 具体如下:

这里, 第k产业内部差异化产品的固定替代弹性σ=1/ (1-α) , 产业间的产品替代弹性ε=1/ (1-β) 。根据最大化效用的一阶条件, 第j国第k产业的差异化产品w的消费支出为:

这里, pjk为效用函数模型中的价格指数, ejk为第j国在第k产业的总需求支出。

综合以上分析, 并根据一定的数学推导过程, 最终得到反映比较优势动因的理论模型如下:

根据模型, 可初步作出以下解释:某一国特定产业的产品出口量由该国差异化生产率作用的比较优势以及进出口的需求决定, 而比较优势则由生产效率和要素禀赋直接决定, 生产效率表征为全要素生产率, 由反映产业规模经济的确定性生产效率和反映特殊竞争优势的随机生产率共同决定。制度因素为规模经济的生产效率带来增益效应, 地理距离等条件对生产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以式 (7) 为基础, 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因及多样性。为此, 有必要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 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指标选取。被解释变量xijk选取我国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对贸易国家的出口量为指标。自变量方面, 选取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作为该行业的确定性生产效率指标Iik, 选取行业的资产负债率 (ALk) 与贷款总额 (Li) 的交叉项作为我国带来放大增益功能的金融制度, 选取劳动力Vi0、原材料Vim、资本存量Vic作为生产要素集合, 原材料的密集度smk为原材料的收益份额, 资本要素密集度sck作为资本的收益份额, 选取进出口首都与我国首都之间的距离作为地理距离指标dij。同时, 由于进口国对于产业的具体需求数据无法获取, 因此不予考虑。根据变量选取结果, 将实证模型构建如下:

数据说明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行业分类标准,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相似的行业进行归并, 最终选取行业类型如表1所示。

选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研究, 时间跨度为2005年至2012年, 其中贸易国共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智利、埃及、南非等25个国家。我国与贸易国之间贸易流量的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数据整合系统, 其他关于行业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国研网统计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 地理距离采用Google Earth软件测量得到。

二、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 总体层面制造业比较优势动因的实证分析

根据式 (8) ,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由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因此首先必须对回归效应进行判定。经Hausman检验和LR检验, 本文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 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2。

注:“*”、“**”和“***”分别表示10%、5%与1%的显著性水平。

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来看, 调整后的拟合度达到0.959, 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 而且F值达到221.046, 表明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多重影响因素构成了一个有利的解释系统。

下面分析主要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程度。

(1) 生产效率。本文生产效率指标采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 变量的系数为0.089, 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了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增强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是, 该回归系数很小, 表明虽然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促进比较优势更显著, 但是目前这种促进作用仍比较小,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在效率方面仍显得比较薄弱。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来看, 对外出口的产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科技创新型产品的比重较低, 给制造业比较优势向高端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制度因素。本文主要考虑金融制度的改革对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制度因素的回归系数达到1.835,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了金融制度变革对我国制造业增益的促进作用较强,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这个结果也符合改革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金融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金融机构重组调整、信用制度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 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 我国已进入“十二五”中后期, 改革创新的任务仍较为严峻, 因此要不遗余力地进行金融制度改革, 力在发挥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主要通过原材料和资本要素禀赋两个方面反映, 两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96和0.309, 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了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一直是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重要力量源泉。比较可知, 原材料禀赋的系数高于资本要素禀赋, 即原材料对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作用高于资本要素, 原因可能是我国原材料资源丰富, 而且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高于资本投入。

(4) 地理距离。回归结果显示, 地理距离的系数为-0.217, 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贸易国之间的距离是制约比较优势发挥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 地理距离反映了贸易的运输成本, 进口国往往倾向于运输成本较低的贸易, 除非某项产品的供应国较少, 或者该项产品在某供应国的比较优势明显较高, 才会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贸易。

2. 制造业比较优势动力因素的动态性分析

上面的分析仅从大的层面反映了各种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下面具体考察这些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动态影响, 从而进一步研究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力机制的多样性。仍以式 (8) 为基础, 分别对每个变量采用变系数回归, 最终整理结果, 得到表3。

注:这里省略了时变系数的概率值。

由表3可知, 生产效率对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虽然总体上生产效率对比较优势的动力并不明显, 但这种动力正不断被激发出来, 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制度对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虽然较大, 且有小幅的降低趋势。原材料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了一定的提升, 表明这种生产要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资本要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地理距离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负面制约呈现降低趋势, 说明随着贸易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运输成本的制约越来越小。

下图进一步刻画了各类动因贡献的时变趋势, 从中发现, 生产效率和金融制度这两类动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了较强的波动;原材料和资本要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影响的时变趋势基本一致, 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地理距离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负面影响呈现快速降低的态势。

三、结论

本文以李嘉图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包含生产效率、制度因素、生产要素、成本等制造业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并以我国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金融制度变革和生产要素供给是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主要动力因素, 两者通过自身的渠道对制造业比较优势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生产效率虽然也能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提升带来动力, 但这种动力机制总体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地理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则是制约比较优势发挥的反向因素。另一方面, 这些因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 其中生产效率和金融制度这两类动因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别呈现了较强的波动上升趋势和波动下降趋势, 原材料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综合本文的分析, 笔者认为, 以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注重为制造型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同时积极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作用, 并为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支撑, 进而不断发挥效率提升对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金鑫, 刘德学.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变化分析[J].商业时代, 2013 (13) .

上一篇:煤电化基地下一篇:社会理想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