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护人员范文

2024-06-09

军队医护人员范文(精选6篇)

军队医护人员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抽取某部110名军队医护人员,测试者均知情同意,测评前由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对测试者进行详细讲解, 并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进行测评。 共发放110份问卷,剔除填写资料不完整、连续、胡乱作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92.7%) 。 被调查对象:年龄18~54岁,平均( 35.76±6.15) 岁;性别:男性50人,女性52人;婚姻状况:已婚78人,未婚21人,离异3人;受教育程度:高中3人,大专9人,大学69人,研究生21人;军龄2~34a,平均( 17.23±7.36) a。

1.2方法

1.2.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军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务等信息。

1.2.2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5]该量表包括精神质( P) 、内向-外向( E) 、 神经质( N) 、掩饰性( L)4个量表,共88项,主要是调查内外向( E) 、情绪稳定性( N) 和精神质( P)3个个性维度。 EPQ表分型规定[6],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 ,T分在38.5~43.3之间或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 而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以内外向为例,T分在38.5~43.3之间为倾向内向,T分在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外向,T分在38.5分以下为典型内向,T分在61.5分以上为典型外向。

1.2.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5]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包括19个自我评定条目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条目, 其中仅将18个自我评定问题计分。 18个自我评定条目构成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使用和日间功能共7个因子。 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总分≤ 7分为睡眠质量好,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 每个因子按0~3分计分,≥2分为阳性, 表示在该因子上的质量较差[7]。 PSQI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1.2.4测试时间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份,测试时间为上午9~12时,连续2 d。 EPQ量表施测时间约20~30 min,PAQI量表施测时间约5~10 min。 测试内容由被测试者本人完成, 大约40 min测试完成后统一收回。 个别人员24 h内收回。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 t检验 、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睡眠质量测评结果102名军队医护人员PSQI总分为( 5.84±3.29) 分,与国内正常人群( 3.42±3.5) 分[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6,P<0.01)。 其中PSQI总分 >7分的人数为24人( 23.5%) ,提示有23.5%的人睡眠质量差。

2.2人格特征测评情况102名军队医护人员EPQ测评结果 :P为47.95 ±9.95,E为52.93 ±10.34,N为48.23±11.91,L为45.25±9.36。 将E( 内外向) 和N( 稳定性) 结合成不同组合类型,不同类型人数及所占百分比结果。 见表1。

2.3睡眠质量与EPQ各维度的相关以PSQI的7个因子与EPQ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EPQ- P、EPQ- N呈正相关, 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EPQ- E、EPQ- L呈负相关。 PSQI总分与EPQ- N相关程度最高( r=0.542),PSQI各成分中,睡眠障碍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EPQ各维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 r=- 0.249~0.435,- 0.226~0.424) 。 见表2。

注:EPQ—艾森克人格问卷,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aP <0.05, bP <0.01。

2.4部队医护人员人格特征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睡眠质量总分为因变量,以EPQ的4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 剔除标准为0.10。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Q中的N、P、E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中,EPQ- N的解释量最大,为28.7%;其次为EPQ- P和EPQ- E,解释量分别为7%和2.4%。 见表3。

2.5睡眠质量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分析将PSQI总分与年龄、性别、军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与性别( r=- 0.215,P<0.05) 和受教育程 度( r=0.239,P<0.05) 呈显著相 关 , 而与年龄 ( r=- 0.33,P>0.05) 、 军龄( r=0.015,P>0.05) 和婚姻状 况 ( r=- 0.022,P>0.05) 不相关。

注:EPQ- N:艾森克量表 - 神经质; EPQ- P:艾森克量表 - 精神质; EPQ- E:艾森克量表 - 内外向。

3讨论

本研究显示, 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体,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群体,说明某部军队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 研究结果提示,23.5%的人睡眠质量有问题,这与周晓娜等[9]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不同所致。 相比地方医护人员,军队医护人员纪律严明,管理严格,面临更多的应激事件和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军队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

102名军队医护人员人格特征测评结果显示,在内外向维度方面,外向( 24.5%) 和倾向外向( 12.8%) 人员所占总人数比例较高;在情绪稳定性维度方面,稳定性人员所占总人数比例较高( 22.5%) ,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员情绪不稳定( 14.7%) 。 本研究将睡眠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EPQ- P、EPQ- N呈正相关 , 而与EPQ- E、EPQ- L呈负相关,PSQI中的睡眠障碍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EPQ各维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这与赵久波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中,EPQ- N是与PSQI总分相关程度最高的因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提示,EPQ- N是人格各维度中最早进入回归方程者。 可见,军队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最大。 鲁谨[10]的研究也得出, 情绪的稳定性与否是造成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艾森克理论,N分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且情绪激动后很难平复,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而N分低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 这可能与军队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关, 除了要完成日常工作外,同时还要面对科研、晋升职称、家庭或子女的教育等问题。 另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军事应激任务,面临的压力源较多。 众多的压力会导致消极情绪、情绪压抑、紧张,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差又会影响情绪。

本次调查进一步发现,睡眠质量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性相关,而与年龄、军龄、婚姻状况等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这与于泱等[11]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研究群体不同有关, 军队医护人员群体相比其他群体,女性较多,面对同样的应激事件,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对刺激的反应会更为强烈,情绪激发后又难以平复,进而影响睡眠[12]。 本研究军队医护人员受教育程度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见,受教育程度高的医护人员睡觉质量相对差, 这可能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医护人员存在的想法多,对自身要求高、与存在的外在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军队医护人员的睡眠状况相比地方人群较差,应引起关注。 性格对医护人员的睡眠问题有影响,应关注军队医护人员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情绪不稳定者,应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疏导等手段,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张巧丽[13,14]等的研究得出,社会支持状况对睡眠质量有影响, 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军队医护人员 第2篇

时代召唤,重任在肩。护士队伍是我国卫生健康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增进全民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广大护理人员积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护理人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特殊关怀,进步动力。是党的关怀,是社会的呵护,更是希望与激励,是动力之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广大护理同仁们再接再厉,以德为先、以技为本,铭记南丁格尔誓言,以精诚卓越铸护理事业之神圣,以竭尽忠诚助医生之诊治,以爱和责任护患者之康复。以维护人类健康为己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不负重任,提升护理质量,注重服务内涵,努力开创护理工作新局面!为护佑皖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六安市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原因分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80-01

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落实医院手卫生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最总要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我们随机对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为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对我院门诊和病房的15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医师8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70人;护士7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60人。从事临床工作最长38年,最短10个月。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操作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何时洗手、洗手作用的认识、洗手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的洗手情况、洗手的频率及手套作用情况等。由同一名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目的,医护人员现场填写后及时收回,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8%。

(三)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洗手手卫生次数×100。

二、结果

(一)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

在接触患者前后是否洗手,洗手时间等3个方面知识掌握率均﹥95.5%。

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

(二)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三、讨论

从整体上看,调查的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知识掌握率为94.8%,与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相比,在实际操作中手卫生执行较差,平均执行率在65.6%。在不同手卫生指征情况下执行率较好的是接触患者后,显著高于接触患者前和接触物品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忽视了手卫生在预防交叉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医师相比,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及接触诊室其他物品后手卫生执行情况都比较好。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此,要反复加强对手卫生依从性再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洗手,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谭玲,文若兰,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

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4):259-261

[2]曾滔,许宝华,史俊林,等。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

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25-429

军队医护人员 第4篇

按照总后卫生部的部署,我院被列为2012 年新版电子病历的试点单位之一,经过机房装修和设备招标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后,依托“军卫一号”信息平台,我院于2012 年10 月开始启动该项目,于2012年12 月开始试运行,2013 年2 月全部上线使用。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的应用,达到了医疗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易用性;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监控体系,提高了医疗质量。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升级后台数据库

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后台数据库采用3 层架构模式,按照工作站的要求,需使用5 台服务器运行该系统,我院当前服务器已不能满足应用,因此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升级,通过服务器更换或扩容,以实现服务功能的提升[1]。为了节约资源,我们通过技术优化,将MEDDOC、MEDXDB、FTP 3 个应用合为1台服务器,因此,我们只投资约20 万元,购置2 台HP550G7 服务器,就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2 升级前台工作站

按照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客户端的配置要求,我们对前台客户机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首先对前台所有客户机进行筛选,医院先后投资1 万元对部分客户机扩充内存,对个别配置过低的客户机进行整机更换。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由于新版电子病历的时限性要求较高,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对大部分科室又增加了1~2 个工作站,以保证正常工作的运行。

1.3 搭建测试环境

每个新系统在正式运行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工作,由信息科工程师1 名及抽调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各1 名组成测试小组,对新版医护工作站中的所有功能进行充分测试,同时对整个系统中的其他应用程序全部进行测试,将问题降到最低,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切换。

1.4 专人负责

由于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涉及面较广,特别是结构化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初始化及后期的维护工作,难度相应增加[2],因此需要有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以保证系统能够顺利升级,且高效运行。

1.5 组织人员培训

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与旧版医护工作站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为了达到医护人员尽快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目的,我们对全院医护人员分批次进行了培训。培训方法:(1)每个科室各指定1 名医生、护士作为骨干进行培训;(2)分批次对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全员培训;(3)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培训,避免科室在运行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影响正常工作。

1.6 创建并完善电子病历模板

新版电子病历采用结构化模式,一方面利于病案准确检索;另一方面,方便临床医务人员使用。因此,创建并制作完整的病历模板是临床应用的基础[3]。(1)由质量管理科对全院的病历模板进行规范设计;(2)各科室必须在全院统一模板基础上制作个性化模板,指定专人负责,在系统正式运行前,完成各科室模板的制作工作。

1.7 维护人员做好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升级前后的衔接

为保证系统升级后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维护人员应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做好系统升级前后的衔接,保证系统功能能够正常实现,满足临床一线工作正常运行[4]。

2 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的正式升级切换

(1)正式切换前在原有数据库中进行后台划价、日统计、月统计、打印各药方药品库存数,以便新版医护工作站运行后进行数据核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客户端配置数据库链接,配置Hisserver、Meddoc服务名,安装IHDright、Medqc、Emrs应用程序,注册病历编辑ocx控件,并对服务名及安装程序进行测试,运行正常方可使用。

(3)客户端正式切换采用分批切换,逐步展开,最后达到全院展开的方法。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应用面广,涉及所有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确保系统切换时,不对正常医疗工作造成太大影响,我们对全院科室进行分批切换,先切换的科室可帮助指导后切换的科室。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信息科的维护工作;另一方面,避免给临床工作带来影响,从而保证了切换工作的顺利进行。

(4)正式升级切换科室采用新旧医护工作站同时运行的方法。为避免工作混乱,切换科室在进行医嘱处理、检查申请、手术预约、病历书写、医嘱提取、转抄、校对、体温录入等工作时,采用新入患者使用新版医护工作站,在院患者使用旧版医护工作站分别进行处理,保证原始数据的正常录入,以防数据丢失,避免给患者及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应用效果

3.1 医疗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共享

过去医生进行病历录入时,需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职业等信息一一录入,使用新版医护工作站后,可自动提取,不需要医生再次录入;对病历中的患者主诉、现病史等内容,可被多个病历循环使用;与患者相关的医嘱、处方、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等客观数据可自动导入到病历中,不需要在各个界面之间来回切换并不断复制,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2 病历编辑快捷、方便

医生在书写病历的过程中,往往要参考以前的病历内容,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多次住院信息需查阅。再以对照的方式书写当前病历。新版医护工作站提供多个病历可以同时分割显示,使医生一目了然,方便参考,大大地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

3.3 完善电子病历质量标准和质控环节点的设置

按照电子病历质量标准要求[5],医疗文书书写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电子病历监控程序可对首次病程、入院记录、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手术后记录、死亡记录等时限进行设置,如没有完成,可及时进行提醒,如超过时限未完成,进行质控。

3.4 提高病历质控工作效率

医生在书写病历后,系统可自动核查病历中存在的缺陷,例如:性别区分,从而避免张冠李戴现象;质量监控人员通过对质控环节点的设置,可随时检查运行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以便及时进行修改,使病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6]。

3.5 病历结构化处理更完善

新版医护工作站将结构化元素分为简单元素、复杂元素,小模板也支持结构化。医生可新建一些常用的简单元素,很方便地选择导入形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7]。

3.6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轻护士劳动负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新版医护工作站新增加了批量校对、护理文书编辑、体温单的批量录入及检查、检验结果浏览等功能,大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把护士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扎实做好各项护理,真正体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护士通过浏览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方便了其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8]。

4 体会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实施升级方案前,全院召开组织协调会,由1 名副院长负责主管工作,医务处牵头,信息科实施,抽出3 名工程师负责具体的安装调试工作,临床科室协作抽出1 名医生、1 名护士负责系统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情况,及时召开碰头会,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以保证切换工作按照预期时间点全面展开[9]。

(2)充分的测试工作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必须挑选计算机操作熟练、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担任测试人员,做好工作计划,并建立工作进度登记本,及时记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前期大量的测试,发现系统仍存在问题,积极与总后工程师或兄弟单位的工程师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少走弯路,缩短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们使用的2.4.0.2 版本在我院运行基本正常。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系统应用水平。新版医生站的病历编辑改为结构化格式,与Word编辑器格式有较大区别。首先,提高思想认识,运行前可采取多种途径让医护人员了解新版电子病历的优点及特点,以及在试点医院、三甲医院复审中的重要性,让医护人员充分得以了解,为系统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骨干医生的病历模板的培训。模板是医生书写病历的基础,对模板、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格式等一次性设计好,避免重复工作,减少临床医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分批实施培训工作,对掌握较差的医务人员,可反复进行培训直到掌握为止。

(4)做好系统的接口工作,充分发挥系统的优越性。新版医护工作站不仅改变了“军卫一号”医生工作站的病历书写方式,它更是临床信息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能为医护人员展现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为辅助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我院现已将实验室系统接入到新版医护工作站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医护站及时浏览到患者的检验信息,并且可随时打印,大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院计划将影像归档和通信、合理用药、移动护士站等系统接入到新版医护一体化工作站中,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5 系统切换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新旧医护工作站不可混合使用。在系统切换过程中,如果新旧系统混合使用,将导致orders(医嘱记录) 表中ordering_dept字段空值、drug_dispense_rec(摆药记录)表中ordered_by字段空值、inp_bill_detail(住院费用明细)表中ordered_by字段空值,直接影响科室用药统计、药库出库数据统计、患者费用统计等工作。解决方法:一方面通知相关科室,避免混用;另一方面,进行数据的补录工作。

(2)仔细核对切换前后的数据库中相关表数据。新版电子病历对原数据库中的部分表结构进行了修改,在切换过程中,部分表的数据不能完全导入到原表中,导致部分数据丢失。如isolation_indicator_dict表(手术室隔离标志),切换后该表数据为空。解决方法:切换前,将该表数据进行备份,切换后将该表的备份数据再导入到原表中即可。

(3)切换前必须查看主服务器相关参数。我院将数据库由Oracle 8.1.7 升级到Oracle 10g时,将opti-mizer_features_enable、Optimizer_mode 2 个参数数据进行了修改,在新版一体化医护工作站切换后,导致护士站床位乱序。解决方法:将optimizer_features_enable数值改为10.2.0.4,Optimizer_mode数值改为all_rows,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久恩.医院HIS升级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J].硅谷,2013(20):87-88.

[2]肖飞,黄正东,王林.当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51-54.

[3]劳海彬,张明.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3):30.

[4]杜菁.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设计及构建[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9):61-64.

[5]曹同斌.加强电子病历质控提高电子病历质量[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4):46-47.

[6]王志强,黄丹,赵越.运用电子病历质控提高病历质控效率[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4-156.

[7]刘保真,刘志国.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6):105-108.

[8]夏洪斌,陈薇薇,于敏,等.基于“军卫一号”的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45-47.

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 第5篇

以X射线为代表的医用X射线在现代医学中正逐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用于医学诊断过程的X射线能量通常较低,但长期和过度照射对人体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危害仍然不可忽视。在医院中推行放射安全项目,可以有效管理、检测放射科室的放射剂量,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进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放射防护最优化(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思想是放射安全保障和放射计量控制的指导思想。在大部分情况下,提高放射环境安全级别的方法是尽可能降低对该环境中所有人体的辐射剂量。然而在医院的放射科室中,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的照射获得诊断和治疗,因此放射防护最优化过程就需要同时考量诊疗效果和辐射剂量。

在医院放射科中,可能接受到放射辐射的,除了患者之外,还有工作的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的优化应当同时考虑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承担的辐射风险。

1 放射安全项目的内容[1,2,3,4]

1.1 照射时间

X射线照射时间与医护人员接收的辐射剂量成正比。在球管峰值电压和电流固定的情况下,照射时间决定了医护人员所接收的辐射剂量。因此,如何最小化照射时间就成为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降低辐射剂量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使用X光透视技术时,将X射线源控制在只有医护人员观察屏幕时才发射射线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外一个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吸收的辐射剂量的方案是尽量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放射设备周围停留。医院可以通过增加一次扫描所获取的影像数量、提高扫描速度、缩短扫描序列的时间等措施来优化放射安全项目。另外,使用专门的、有完备屏蔽措施的放射成像室也会降低放射成像过程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威胁。

1.2 平方反比定律

一般情况下,X射线被认为是从一个点光源中发出,向空间所有方向辐射的。因此,在空间中某一点上,单位面积内辐射能量的强度就与该点与光源间的直线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如果光源的尺寸较大,或者被辐射物体与光源间的距离过小,则平方反比定律不成立[2,3]。

1.3 辐射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被辐射物体距离光源越近,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对改变辐射强度的效果就越强。因此使用X射线进行医学诊断时,应当在X射线球管与患者身体之间保持一个最小距离。通常情况下,这个距离应≥30 cm。

另外,为提高成像质量,医护人员应当尽量提高进入X射线探测器中的射线强度。同样根据平方反比定律,X射线探测器与光源,也就是X射线球管之间的距离应当尽量缩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X射线探测器摆放在尽可能靠近患者身体的位置。

1.3.1 X射线折射(Scattered Radiation)

X射线在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会被其中的微粒折射,从而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进行扩散。诊断用X射线的能量通常较低,被折射后产生的射线在各个方向上的能量分布往往差异较大。

X射线折射部分的总能量与其初始能量成正比,同时与被照射物体的尺寸成正比。对于诊断用X射线而言,经患者身体折射后传播方向改变90°的X射线,其在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强度只是初始辐射强度的0.1%~0.2%。

根据上述论断,放射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屏蔽条件良好的X射线操作室中进行医用放射成像过程时几乎不会受到任何辐射的威胁,而在使用屏蔽设施不完备的可移动成像系统时则会受到X射线折射的威胁。

1.3.2 X射线反射(Backscattered Radiation)

X射线反射指的是被患者皮肤沿入射的反方向反射回来的X射线。由于在患者皮肤和X射线光源之间并无任何的屏蔽措施,X射线反射的辐射强度通常较大。对于使用C臂的透射成像系统,操作人员在调整工作状态的光源位置时会受到X射线反射的危害。

1.4 辐射屏蔽方法[4,5]

屏蔽是指使用防护性障碍物来减少射线接触人体的操作,其使用的障碍物通常对放射射线有强烈的吸收削弱作用,因此将该障碍物放置于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人体承受的放射剂量。屏蔽物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甚至可以做成衣服的形式供人员穿着。

效果最好的放射屏蔽设施是可以覆盖人体全身的防护设备,包括屏蔽墙、窗、门、有防护作用的控制室,以及X射线球管管套。

1.5 屏蔽设施的种类

1.5.1 控制室

在放射设备的工作区域中设置防护功能完备的控制室是放射屏蔽操作的最佳选择之一。对该控制室有以下3点要求:(1)其射线屏蔽功能应当足够强大,可以满足对工作人员的保护需求;(2)其内部空间足够大,可以将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在内;(3)控制室应当有透明窗口和与视频系统相连的显示器,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并控制设备的状况。

1.5.2 可移动屏蔽设施

在放射设备的工作区域中,如果有麻醉师或护士等必须守在患者身边的工作人员,则需要为他们设置移动式屏蔽设施。常用的可移动屏蔽设备包括吊顶式透明含铅玻璃屏蔽。另外部分放射设施也安装了含铅的挡板和挂帘来屏蔽患者身体折射的射线。

1.5.3 防护服

当工作人员不得不暴露在辐射区域内时,防护服将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辐射屏蔽。防护服主要指内置含铅橡胶的围裙、背心、手套等。另外,用含铅玻璃制成的眼镜也可以用来保护工作人员的眼睛。

2 美国对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的规定

2.1 放射防护的管理机构

2.1.1 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

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负责审核新型放射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价值,并设定上市审核标准。该机构并不负责设置工作区域辐射计量标准。

2.1.2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负责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进行监控和管理。该机构指定每个州的相关机构进行放射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操作的检查和控制。

2.1.3 核管理委员会

核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全美所有的核反应堆以及反应堆产生的放射物质。使用上述材料的X射线工作人员也在核管理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

2.1.4 医院管理层

医院管理层可以以上述机构的相关规定为指导,结合ALARA方案,制定符合自己医院情况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具体制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并且通常更为严格。

2.2 放射屏蔽标准[6,7,8,9,10]

美国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是负责出台美国放射屏蔽相关标准的学术机构。关于放射设备工作区域的屏蔽标准,该委员会于1993年出具了第116号报告,规定放射屏蔽设施应当保证,在工作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一年累积量应≤10 m Sv(1雷姆),而在工作区域外的工作人员接收的辐射剂量一年累积量应≤5 m Sv(0.5雷姆)。由于大剂量放射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尤其是介入放疗和CT的使用,该标准也将逐步修订。

2.3 放射剂量限制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对放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放射剂量规定如下:对于X射线设备的工作人员,其全年接受的全身有效辐射剂量应≤0.05 Sv(5雷姆)[6,7]。另外,对于怀孕员工,放射剂量的限制更为严格:对于在放射环境工作的怀孕员工,其妊娠过程中接受的全身有效剂量应≤5 m Sv(0.5雷姆),同时任何时期的放射剂量都不应当超过一个安全水平。

3 总结

医院通过将ALARA思想应用于放射科室的操作优化,尤其是放射操作的时间、距离以及屏蔽措施的优化等方面,可以将放射操作的射线剂量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进而同时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接收的放射剂量。

放射操作的优化,首先包括尽量减少放射成像操作的数量,提高单次成像的质量以避免重复操作。同时,单次成像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参数设置进行调整,在保证成像结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放射剂量。

参考文献

[1]NCRP.Medical X-ray,electron beam,and gamma-ray protection for energies up to50MeV[R].Bethesda:NCRP,1989.

[2]ICRP.Recommendations of the ICRP.ICRP publication No60 Ann ICRP21(1-3)[S].Oxford,England:Pergamon,1990.

[3]ICRP.Recommendations of the ICRP.ICRP publication No60Ann ICRP1(3)[S].Oxford,England:Pergamon,1977.

[4]56FR23391,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subpart A:general provisions[S].1991.

[5]56FR23391,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subpart C:occupational dose limits[S].1991.

[6]NCRP.Risk estimate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R].Bethesda:NCRP,1993.

[7]NCRP.Limitation of exposure to ionization radiation[R].Bethesda:NCRP,1993.

[8]NCRP.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for medical and dental personnel[R].Bethesda:NCRP,1990.

[9]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ionizing radiation emitting products.21 CFR part1020.32(d):entrance exposure rates[S].1998:533-534.

浅议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协调 第6篇

1 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能力

1.1检验人员应加强学习, 内容不仅包括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基本操作, 而且还应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 学会如何评估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验方法。当前, 由于检验医学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的层出不穷, 检验人员应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断开展对临床诊断有帮助的新项目,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也能在与临床医师或患者的对话中做到有据可依, 有理可讲, 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 给临床医师和患者一个合理恰当的解释。

1.2检验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临床诊疗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 尽量多走出实验室, 参加临床查房会诊, 协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实用、经济的检验项目, 共同探讨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 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 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结果。

1.3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检验人员的工作就是根据实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 很有可能导致诊疗发生错误和延误。尤其在当前, 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医疗环境下, 检验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更应该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当临床质疑检验结果时, 检验人员除自我排查外, 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甚至患者多方联系沟通, 查找原因, 不能一味迎合临床, 擅自改动检验结果, 不尊重事实是检验工作的大忌。

2 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2.1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应经常互相学习和交流, 开展新项目、引进新设备前, 要充分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 论证所购仪器和所开展的新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只有临床上认可的仪器, 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检验结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临床价值。

2.2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了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检验结果时, 必须与临床医师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检验前的准备情况, 以及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 及时给予临床合理的解释或提示临床医师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发现有特殊异常标本或某项指标对患者而言处于一种相对危险的状态,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时, 更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以利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监护措施。

2.3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程序、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 建议有条件的临床医师尽量在检验科实践一段时间, 以进一步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 全面、客观、辩证地解读检验报告单。切忌一味注重报告数据, 妄下结论, 发现问题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 提出进一步检验的要求,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合理判断检验结果。

3 注重检验人员与护理人员的交流

3.1目前, 大多数医院的检验标本由护理人员采集, 合理正确地采集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因此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护理人员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并遵守检验标本采集的标准、标本拒收原则、标本运送和保存条件等指导书。

3.2不定期地举办检验知识讲座, 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检验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检验标本的采集容器与种类、抗凝剂的种类与浓度、标本采集的时间、运送与保存条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另外, 对检验标本要做好认真查对, 避免张冠李戴, 尽量减少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 及时与患者联系沟通

由于患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 因此检验人员须及时与患者联系, 嘱咐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做好适当的准备。

一般检验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 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 因运动、情绪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2], 一般生化检验要求患者空腹12 h左右, 但过度空腹, 会使某些检验结果异常,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空腹时间过长, 容易引发低血糖。另外, 须注意药物、食物、饮酒、体位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最好在预约挂号本上或检验科的宣传栏上提供检验须知等相关材料, 以便患者做好适当准备。

总之, 检验人员的工作离不开临床医师的理解、护士的帮助和患者的参与, 只有不断加强与临床医、护、患的沟通与交流, 才能保证检验质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结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 :2-5.

上一篇:记者的文化责任论文下一篇:非智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