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2024-08-29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精选12篇)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1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途径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容, 以旅游为基本形式, 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 学习革命历史知识,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 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发展态势良好。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 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 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发展红色旅游, 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 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 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个民族, 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 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 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 红色旅游蕴含的“红色文化”, 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 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弘扬民族文化, 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 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3. 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 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秀丽的自然景观, 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寓教于乐, 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老区产业结构, 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据统计, 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 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 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 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 纪念地, 领袖故居, 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 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 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 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 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 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 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民族传统, 培育民族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 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 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 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2. 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 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 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 但是资金管理乏力, 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 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 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 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 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 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 缺少吸引力, 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 达到教育的效果。

3.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 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 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 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 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 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发展红色旅游的途径

1. 加大资金投入

红色旅游景点除了国家和政府的各项资金外, 还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广泛吸纳来自社会团体, 投资产和社会群众的投资, 用这些资金来完善景点的建设工作和相关配套设施, 要引进现代科技,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声、光、电等感官媒介将单调的陈列资源生动化, 使人身临其境, 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集教育性与观赏性于一体, 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使红色形象深入人心。

2. 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红色旅游区和革命老区的所在地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管理与协调机制, 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手段整合红色资源, 合理开发, 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 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 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形象产业, 应广泛利用电视、杂志、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旅游, 宣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特别是在建党纪念日及旅游黄金周时期加大宣传幅度, 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提高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

3.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服务管理人员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 吸收旅游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旅游管理人才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 培养红色景区的导游和讲解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 要求他们熟知革命历史, 选派一些工作人员去外地学习工作经验与方法, 从而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 发展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发展史, 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青少年, 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汇集民族凝聚力, 坚定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继承优良革命传统, 发扬先进文化, 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养成艰苦朴素与自强不息的行为习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和学习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的氛围, 让红色旅游得到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 2008 (1)

[2]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 2005 (10)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2篇

作者:沈兰虎

近几年,全国各地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成了一个独特旅游品牌。宁陕是“安宁陕西”的重要战略要地,是陕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具有开发红色旅游的条件和潜力。

一、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首先要摸清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和现状。经党史部门普查,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处,按历史时期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即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江口乡农协会旧址、竹山乡农协会旧址、小川乡农协会旧址、黄金乡农协会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宁陕四亩地党支部旧址、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处,即红军攻打老城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即何振亚将军故居。烈士墓1处,即林口子烈士墓遗址。纪念设施2处,即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以上19处遗址遗迹,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开发和利用较好外,其他遗址均未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从普查结果看,宁陕县革命遗址遗迹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二是这些遗址遗迹大多在西部的蒲河、东部的江口一带,分布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且大多不在交通主干道沿线,这给维护修缮和参观游览带来困难。

造成当前遗址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地保护利用规划。特别是历经“文革”非常时期的破坏和近期的民居改造,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损毁严重,许多陈列物品遭遗弃或损坏,或散落民间不知去向。有些遗址(如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虽然尚有部分原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已面目全非;有些(如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等)大部分原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原墙基或断壁残垣。诸如上述,如不及时进行修复完善,加以正规保护,无论是观光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都将无从发挥,不但不能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也将给党史和党建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二是由于没有把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发展地方经济进行统筹考虑,特别是没有与发展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缺乏长期建设性规划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导致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工作始终处于个别部门独立支撑的局面,其他部门缺少配合,社会各界没有响应,每年有限的经费不过是杯水车薪,从而普遍陷入严重的资金困境,这是造成大量革命遗址遗迹现状堪忧的最根本原因,亟待倾力挽救。

二、保护和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议

全县应该把党史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筹起来,通过合理运用

市场化手段,实现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在内的党史资源的全面保护、充分利用和良好传承。为此建议:

一是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纳入正盘子。根据已经普查出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现实情况,要尽快制定全面、科学、周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着眼于构建“宁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就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的维护修缮,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考证,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的规范整治做出统筹安排。按照“紧急启动、稳步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使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初见成效。

二是要普遍建立革命遗址遗迹政府专项保护制度。要有效整合宣传、党史、文物、旅游和民政部门的管理职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加大对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的行政保护力度,杜绝各类人为破坏损毁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区别革命遗址遗迹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保护利用措施。对于原建筑尚存且有较大教育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要优先进行修缮,尽量恢复原貌,尽快收集、抢救内部陈列物品,并建立定期保养制度;着眼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可附属建立党史教育场馆,逐步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原建筑物已不存在的革命遗址遗迹,短期内可依托附近学校、村委会活动室举办图片展览,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待资金筹集到位,再行原貌恢复乃至开发拓展等工作。

三、保护和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

(一)围绕一个中心。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是建设旅游强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革命遗址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开发、保护革命遗址。要把是否有利于红色旅游发展这个理念贯穿到对革命遗址开发保护的全过程,落实到开发保护的每一个环节。

(二)把握两个结合,抓住两个重点。把握两个结合:即在着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红色文化资本转变时,一要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二要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宁陕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结合起来,这是宁陕县革命历史遗址保护与开发措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抓住两个重点: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林地整合、新村建设等等。这些都与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破坏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全力保护和合理开发是当务之急。但是,如果粗放式开发,会加重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损失,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应该杜绝为保护而保护,为开发而开发。必须树立为保护而开发的理念。革命遗址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只有如此,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完全得到统一。因此,抓住开发与保护这两个重点,必须要站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

(三)严格三个程序。普查、规划、建设。目前该县档案史志局已经对全县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并已上报省、市业务部门

列入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但如果不对全县的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搞一个全面的规划,那可能会耗资普查功亏一篑。在规划方面建议: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革命遗址的社会效应、革命遗址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规划,该保护的重在保护,该开发的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不做得不偿失的事。二要坚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当前,宁陕县的财政还很困难,如果全都进行保护开发,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可能难以承受。要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规划,急需保护的,先要保护好;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发的就尽快开发建设。三要坚持节约的原则。要把资源的节约和资金的节约作为制定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买。通过对全县的革命遗址普查登记,了解到大部分革命遗址要么原址已经重建了,要么已经是私人的财产。比如: 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等,现在都已归私人所有,对这些遗址,建议采取买的方式收回,然后加以修缮或开发重建。使其发挥革命遗址应有的作用,让后世子孙了解这段历史。二是租。在普查登记中发现,有极小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已改变做其它用途,这类地方可以修复后租用,作为参观革命遗址的一个景点。三是建。目前,该县的5处革命遗址,绝大多数已经面目全非,一部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部分虽留下遗迹,但没有可看的东西,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比如何振亚故居、新场乡红军标语、黄金乡农协会江口乡农协会、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鉴于其形

成的历史背景,其地理位置极佳,建红色旅游点后能与江口烈士陵园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有必要进一步新建完善园内设施,建设成“宁陕解放烈士纪念馆”,使其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四是收。在普查登记中发现,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属于政府单位所有。如江口中学、高桥小学就是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和江口乡农协会原址,政府可以向上争取资金择址另建学校,恢复历史上有影响的文物建筑。在普查登记中发现,民间还散落着许多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实物,可以采取以乡镇为单位收集征集的方式,把它们集中起来,以备建馆陈列之用。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3篇

[摘要] 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但桂西红色旅游开发还存在旅游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策略单调等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定位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对推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客源市场 开发定位 营销对策 桂西

桂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据统计,能够成为主要单体红色旅游资源的有70多处,著名景点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等,这些为桂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使桂西红色旅游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结合桂西红色旅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及营销对策的分析,以期为桂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 桂西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1.旅游客源市场整体规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2000年3月开始,广西以当年左、右江武装起义留下的革命文物和纪念馆为载体,开发了“邓小平足迹之旅”旅游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邓小平足迹之旅”已成为广西的十大旅游精品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这里纪念瞻仰,仅百色市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粤东会馆从1978年至今,已经接待350多万人次,从下表可以看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迅速增长,旅游客源市场整体规模呈稳步发展态势。

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粤东会馆旅游接待人数一览表

2.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格局

通过对桂西红色旅游景点接待量最多的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粤东会馆问卷调查分析,桂西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其中主要为国内游客,占99%左右,来源于广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省份较多;广西境内占82%,主要来自南宁、桂林、崇左、防城港以及北海等地,区外游客占18%,主要来自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省。

二、客源市场细分

1.按旅游市场人口统计变量和心理变量细分

(1)根据旅游者年龄和收入状况细分。从问卷调查可知,桂西红色旅游客源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24岁之间,占57.8%,大多是学生。其次是25岁~44岁之间,占25.6%,主要是团体旅游,45岁~59岁占8.6%,说明潜在游客主要由中青年旅游者构成。红色旅游游客平均月收入主要集中于801元~1500元,占总数的33%,其次是800元以下的占16%,再次是1501元~2500元的占15%,而2501元~3500元的则占7%,说明目前红色旅游的参与者主要以工薪阶层为主,其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不高。

(2)按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细分。来红色景点参观的大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在学历层次上,游客大多为中学生(含中专技校学生)和大专生,分别占38.8%和37.4%,大学以上高学历游客也占相当的比例,达到21.2%。

2.按旅游市场行为变量细分

(1)按购买动机和时间细分。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很多单位尤其是学校组织广大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使红色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一般集中于周末、寒暑假、黄金周、一些特殊纪念日和重要会议前后,如7月1日建党节和8月1日建军节、邓小平同志诞辰日和百色起义纪念日等。

(2)按购买方式细分和消费结构细分。游客大都是团体组织通过旅行社购买,小部分是单位组织或散客直接到景区购买。通过前面收入状况细分了解到游客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或学生,消费水平不高。且来红色景区本就是体验当时艰苦生活和奋斗精神的,对消费档次要求也不高。

三、桂西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定位

1.客源市场区域合作及竞争力分析

(1)区域合作分析。桂西红色资源较丰富,但只依靠一地的红色资源来招徕游客吸引力略显不足,应加强资源整合、宣传及区域合作。如广西和广东签署《两广红色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书》中提出,两省将组织媒体及旅行社互相推介对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也可和桂东、桂南、桂北合作,实行区域联动和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利益共谋,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使红色旅游带动交通、商业和地方工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竞争力分析。红色景点遍布全国,从广西周边来看,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也不断地开辟红色旅游市场,抢占红色旅游市场份额。从广西境内来看,桂北、桂南、桂东等地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红色旅游线路,近邻省市和地区红色景点打造得愈出色,对桂西红色旅游造成替代性竞争力也愈强。

2.桂西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定位

(1)国际旅游市场。桂西所处位置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决定桂西红色旅游一级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一些东盟国家,尤其与广西西南接壤的越南客源相对多些。

(2)国内旅游市场。据实际调研和以上分析表明,桂西红色旅游景区一级客源市场是常住桂西境内的游客;二级客源市场为桂西周边的游客,主要是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城市的团体游客;三级客源市场则是广西周边各省市游客,主要是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游客,其中广东省游客较多。

四、桂西红色旅游客源市场营销对策

1.红色旅游设计与开发策略

(1)整合旅游产品。桂西红色景区由于分布分散,只凭红色景点很难吸引大量游客,更少有回头客。为了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必须与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如红色旅游与“边关风情之旅”、“那坡民俗风情之旅”等线路紧密结合,通过各类资源综合开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推广红色精品线路。桂西应借以百色地区为重点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被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划定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春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同时不断开发新的精品线路,给红色旅游注入新血液。

2.红色旅游营销策略

(1)红色旅游宣传促销手段。旅游景点产品一般需要在广告投入门票收入的10%或者更多,说明人们在做出参观景点的决策时,受广告的影响是较大的。在宣传促销上,可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进行总体宣传, 如出版一些旅游手册、旅游图等介绍材料,举行和参加旅游推介会,或者将有关革命史迹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或争取有关革命斗争的电影、电视剧来桂西红色景区拍摄,以提高桂西的知名度。

(2)口碑营销及体验营销策略。许多游客出游前很注重了解曾到过旅游目的地游客的评价,其他人的体验对他们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学者调查表明,每当企业有一名通过口头或书面直接投诉的顾客,就意味着约有26名感到不满意但保持沉默的顾客,这26名顾客每个人都可能会对另外10名亲朋好友造成消极影响,而这10名亲朋好友中,约有33%的人会有可能再把这个消息传给另外的人。同样,旅游者在旅游结束返家后,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地域旅游形象的宣传者,旅游者的亲身说教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现在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和看,他们更希望参与到其中来,桂西应增加体验项目来吸引游客,如开辟一块模拟战场,让游客穿红军服、吃红军饭、玩战斗游戏、军事迷宫等。

(3)网络营销策略。电子商务的无边界性将打破现有旅游市场划分的壁垒,旅游客源市场将面临重组和再瓜分,最有实力的旅游电子商务供应将拥有最广泛的客源市场。现在大部分景区都采取此种营销策略,桂西红色景区也可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或联合几家景区合作建立共享网站,开发潜在客源。网站可以通过在线猜谜、红色旅游知识竞赛、专题活动题目有奖征集或有机地组合声音与图像等,使旅游产品更加有趣、真实、生动,吸引更多的浏览者。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在线两广牵手做大红色旅游蛋糕[DB/OL].http://www.gxta.gov.cn/raednews.asp?newid=2748

[2]刘伟平陈秋华: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64

[3]禹贡胡丽芳: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184

[4]刘伟平陈秋华:《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85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新论 第4篇

一、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从红色旅游概念分析, 它是依托于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形成的特殊旅游形式,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点:资源界限清晰, 主要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以共产党活动形成的遗址或遗迹, 与自然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相比较, 红色旅游资源范围较小, 而且大多地处偏远, 不成体系;产品功能单一, 红色旅游开发重在展示共产党的风采, 了解中国历史, 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育功能过于集中使红色旅游资源陷入开发瓶颈;旅游形式僵化, 游客在与资源互动时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气氛浓重, 无法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因此, 红色旅游资源在近两年的开发中并不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 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是这种旅游形式并没有在旅游市场得到有效推广。

二、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虽然各地的红色旅游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是红色旅游的开发思路并不是清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化党员教育,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 是一部光荣历史, 是一条光辉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重温革命历史, 再走胜利之路, 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有助于人们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继续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将共产党员的素质教育与红色旅游联系起来, 让共产党员及广大人民到革命老区进行“红色”旅游, 体会当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 在旅游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信仰教育,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接受艰苦奋斗教育, 放松了身心的同时, 也更好的了解祖国, 热爱祖国。

2. 景区自挖潜力, 加快红色产品升级

在“红色旅游”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前, 红色旅游资源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形式存在的。本世纪初, “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 教育基地及遗址、纪念馆等也就更加受到重视;同时, 由于其所具备的旅游资源特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联系在一起。但是, 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时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对来说还是十分滞后的。所以,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 首先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 在社会及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根据景区的“红色”这一特点, 在规划时把握住红色的特性, 突出把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保护好、修缮好、恢复好, 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挖掘好、收集好、整理好。并且要软硬兼顾, 不能重硬轻软。在规划时还要注意不能盲目照搬一般山水人文景区的建设方式, 不切合实际地盲目地贪大求全, 而是要围绕着“红色”这个特点, 体现出“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与时代背景, 把爱国主义的基调融进其中, 从而区别于一般山水人文景区, 这才能更吸引人们前来体验、游玩。

3. 完善市场运作, 力求多元化开发

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开发, 成为红色景区后, 具备了景区的特性, 需要靠旅游经营活动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建设, 最终要作为一项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旅行社起到关键作用。我国开展红色旅游, 对旅行社来说, 既多了一种创造效益的方法, 又对自身推出的产品有一定的挑战。产品是否有吸引力, 如何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 都需要旅行社去摸索。但是, 旅行社在进行产品组合时, 不能只是单纯的将红色旅游景点组合, 而要注意红绿结合, 红古结合, 即用红色吸引人, 用绿色、彩色 (民俗旅游) 留住人, 在产品中把握好“红色”主题, 让游客在愉悦身心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教育。切不可使红色旅游成为“一次性旅游”。

4. 鼓励企事业单位组织奖励性红色旅游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斗争中, 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弘扬民族精神。这些抗战时期革命先辈遗留下来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仍然十分重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了经济发展, 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多了, 经营管理方式先进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艰苦奋斗的作风, 可以放弃老一代人遗留给我们的革命精神。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企业开始采用奖励旅游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将红色旅游作为奖励旅游, 可以使员工在旅游时放松身心, 同时又接受精神上的洗礼, 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依旧保持过去的优良作风, 也会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和社会整体的发展。

5. 教育机构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参与红色旅游

惠州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5篇

惠州市旅游局

惠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从推翻满清反动统治到国民革命,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惠州的革命活动贯穿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活动的全部历程。这为惠州积累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了惠州红色旅游的发展。惠州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及故居、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惠东县高潭中洞红色旅游区、中山公园、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园、丰山公园、安墩镇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平山镇百坵田旅游景区、黄山洞丫髻山红色旅游基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总结

(一)机制和体制

一是财政支持机制。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有专项资金支持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主要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均 有地方财政解决。依托专项资金的支持,惠州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旅游接待设施和游览设施焕然一新。二是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三是逐步完善了红色旅游多渠道投资机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资金、集体资金、民间资金、个人资金在红色旅游上的投入。四是以红色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正在形成。在红色旅游景区,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了在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强了红色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力。

二、景区建设

一是加大站点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力度。2009年开始投资1500万元,对叶挺纪念馆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改造,使景区的规模、游览内容、景观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利用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对一些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完善,吸引旅游投资商的进一步投资开发和建设,如平山镇百坵田旅游区、高潭中洞红色旅游区、安墩镇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三是对一批富有市场开发潜力的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设计,促进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多吸引力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如中山公园、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园、丰山公园、黄山洞丫髻山红色旅游基地。四是一著名景区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如东江纵队纪念馆建 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成为了景区的一大旅游吸引点。

(三)资源和环境保护

一是各红色旅游景区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二是严格贯彻先规划后开发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划,加强景区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三是一红色旅游景区为平台,加大了流失民间的红色文物的发现与收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四是通过红色旅游开发,很多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五是加大了景区的生态建设力度,使红色旅游景区通过旅游开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多红色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也正在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点。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惠州的红色旅游景区大部分位于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交通不便。为改善这一现状,通过增加区域交通干线在红色旅游景区附近的出入口、修建景区专用旅游通道、把村村通项目与景区交通改善相结合等,是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二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逐步健全。叶挺故居、百坵田、高潭中洞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或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一些深处乡村的红色旅游景区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旅游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基本完善。

(五)作用的发挥 一是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惠州大部分的红色旅游景区均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优秀传统的传承。惠州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惠州的骄傲,是惠州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红色旅游,促进了惠州的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惠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景区的社区共建、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积极吸引社区居民就业、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与旅游有关的经营活动等,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使革命老区通过红色旅游脱了贫致了富。

(六)景区的运行管理

惠州所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均实行免费开放。在管理模式上有以下几种:一是独立经营管理模式。如叶挺故居。有各级财政的支持,资金较为充裕,实行的是公益性的独立经营管理。二是依托管理。如中山公园、东江纵队纪念馆等,依托著名景区,实行半独立的经营管理。三是综合管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兼开发其它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

(七)人才队伍建设

2008年,红色旅游景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20人,其中不包括具有乡村旅游性质或其它以红色旅游辅的旅游景 区就业人员。主要旅游景区均配备有专职导游和解说。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把红色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纳入到市旅游培训工作计划之中。二是自我学习培训,鼓励工作人员的学习、进修和业务自学,并对学有所成的人员予以奖励。三是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员。四是加大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旅游管理人员的不定期外出学习、培训。五是开展旅游管理经验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外面的旅游专业人士来传经送宝,组织旅游管理人员区外地考察学习。

(八)经验体会

一是要打造大品牌。一个地方的红色旅游发展,一定要有叫得响的大品牌。所以,惠州近年来着力打造叶挺故居红色旅游品牌,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叶挺故居红色旅游景区。二是要实现旅游产品的融合,推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惠州叶挺故居的红色旅游开发与秋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结合、丰山公园、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中山公园的红色旅游开发与城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的结合,百坵田、黄山洞、高潭中洞与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结合,东江纵队纪念馆与罗浮山旅游的结合等,都是在试图尝试红色旅游与其它旅游产品之间的结合。三是领导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红色旅游是公益旅游,需要各级领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缺少这些支持,红色旅游是很难做大 做强的。四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红色旅游资源是分等级的,品质较低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多依靠民间资金。所以,要加大这些次级红色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旅游投资者关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把这些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到其它更多的旅游产品之中,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用途利用。如百坵田村民采取以土地入股,劳力参股等形式,发展红色旅游、绿色休闲,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游客接待

2009年游客接待55万人次,2004-2009年均增长21%。

(二)旅游收入

2009年直接收入850万元,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实现地方社区经济增收超过4000万元。2004-2009年红色旅游收入年均增加24%。

(三)入境旅游接待

2009年接待入境游客5000人次。

(四)重要项目投资

叶挺故居迁建新馆,中央投资到位700万元,省100万元,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700万元,已到位专项资金1500万元。

(五)红色旅游区规划 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及故居、惠东县高潭中洞红色旅游区、平山镇百坵田旅游景区完成规划;博罗县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纳入罗浮山旅游发展规划;中山公园、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园纳入惠城区桥西片区总体开发之中;丰山公园纳入惠州西湖旅游开发之中;黄山洞丫髻山红色旅游基地、安墩镇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六)A级景区建设情况

东江纵队纪念馆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的一部分。叶挺纪念馆及故居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2012年可完成创建工作。丰山公园、中山公园、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园纳入到惠州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计划之中。高潭中洞和黄山洞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

(七)精品线路

1、惠阳红色革命线路一日游:

叶挺将军故居、纪念馆、育英楼、会龙楼 碧艳楼-周田村廖屋、会新楼-崇林世居(镇隆)

2、惠东红色革命线路一日游:

(1)九龙峰-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高潭中洞(东江红都)-平山百坵田革命根据地。

(2)九龙峰-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高潭中洞(东江 红都)-平山百坵田革命根据地-巽寮湾。

3、博罗红色革命线路一日游:

东纵纪念馆-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观)-东纵对外联络处旧址(朱明洞)-东纵政治部旧址(白鹤观)-东纵《前进报》旧址(朝之洞)-东纵军政干校旧址(澜石果园村)-元帅楼-将军楼-罗浮山自然景点。

惠州市旅游局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6篇

【关键词】 红色文物; 开发

一、黎平革命老区地域丰富资源及开发概况

黎平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11镇12乡251个村19个居委会3088个村民组,2013年末总人口53.13万,其中侗族人口36万,占总人口的70%。是贵州省面积第二、黔东南州最大属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聚居最集中的县,是黔湘桂接边地区的国土面积大县和人口大县。由于历史原因或机遇,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县——黎平县正处于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长征“红色”主线中段,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主题形象的重要开端②,县域“红色旅游”是全国、全省主题性旅游活动的重要一环,是黔东南州“旅游活州”发展战略整体旅游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黎平县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决策的关键。

黎平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特点体现在:大多红色文化遗承已与侗乡自然生态、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相融为一体。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以“伟大转折的起点”、“曙光之城”为标志的革命历史文化,谓之红色文化。黎平古城不仅是一座有600年历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次转战黎平,在此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被誉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众多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设施付予黎平特别的红色文化色彩。据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至2013年五年中,黎平县年接待游客总数、海外游客数、旅游总收入三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为:31.61﹪、35.75、33.95﹪。从以下五年发展数据可看出,红色旅游热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

二、黎平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探究

存在问题主要有:对景区建设、加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律及保护意识不强;县乡财政困难,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主题形象欠明确、旅游规划滞后、缺乏统一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导致景区景点难以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产生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

硬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物实物少,资源深化开发和利用不够;二是景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损毁严重,缺乏必备保护设施,周边环境急需整治;三是是景点陈列宣传内容相对单一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数字声光设备设施。如:黎平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等旧址建筑急需维修和环境整治;一些被机关单位占用的旧址急需搬迁、恢复;一些战斗遗址自然损毁较严重,急需抢救性保护维修和环境绿化改善;景区景点公路等级低,出入条件差,急需改扩建等。

软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红色文化史料的整理、长征精神、黎平会议精神的深化发掘、红色题材影视、文学各类作品的编创等,数量和质量与需要仍有距离,在人文研究、旅游策划、服务管理、人员培训,专门导游词和解说词的推广和使用,文物征集、展陈、维修规划方案的制定落实、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均存在着经费缺乏、人才不足、重视和宣传研究不够等问题。

三、实施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对策建议思考

建议紧紧围绕红军转战黎平的重要历史背景和各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结合国家和省、州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中打造以黎平会议纪念馆(含会址)、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及各地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景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1.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以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与国家有关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州、县“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做好红色资源开发与县域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县红色景区和线路特色,确定特色宣传主题,结合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发县域红色旅游特色产品。避免无序开发、盲目建设,造成资源破坏和资金浪费。

2.“软硬”兼顾,加大红色资源软硬件开发力度。会址、纪念馆等遗址遗迹、设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党和红军形成或实践的军事理论、民族政策,是研究中国革命军事理论、民族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众多红色题材史料及文学作品、黎平会议体现的“实事求是”、“三敢”精神等,是深化红色文化研发、发展红色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软件,应加大投入、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编创和深化发掘工作。

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并发挥好各级协调领导机构的作用。切实发挥好“红色旅游”协调领导小组、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等相关机构作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在人、财、物力等方面加强统筹保障。促使各级党委政府,从经济工程、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四大工程”的高度出发,重视关心红色资源开发工作,提高对红色文化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革命老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4.调查摸底,科学论证,加快 “基地”、“文保”申报,强化法律意识。在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前提下科学论证,盘点有开发价值的景区景点、革命遗址,按程序申报列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争取基本维护经费,使之实现有效保护、开发利用。强化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法律意识,促使自觉遵纪守法、自发保护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促进开发利用,产生其红色文化旅游重要资源、载体的最佳效益。

5.搞好宣传推介、编创、调查研究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文化、党史、文史、社科、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结合重大纪念活动、重要节日,组织好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适时推出一批反映红色主题、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精心组织编排适合旅游者需求的红色旅游线路,策划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营造健康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临沂红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第7篇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指以自中国共产党建党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全党为保卫领土,主权完整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并且对人们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遗址、承载物及其所附属的革命精神为旅游吸引物,组织旅游者瞻仰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等并满足旅游者对红色旅游需求的一种活动。新时代的红色旅游需要注入生态旅游的元素,方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是山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位于山东、江苏交界处,交通便利。临沂地处中国南北过渡、陆海连接地带,位于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为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商贸优势

临沂是第二大商业贸易中心,全市现有各种交易批发市场一千多处,规模和效益位居山东第一、全国第二,商品辐射到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每天进出客流量三十多万人次,是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心之一。临沂市可充分利用这一商贸优势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大力宣传临沂市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渲染红色旅游氛围,为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人文历史产生的影响

临沂市是一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所创造徇烂多姿的历史文化。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出土于临沂城。孔子有13个贤徒生长在临沂。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书法家颜真卿、曾子、荀子、左宝贵等,都出生或曾经生活在这里。

临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文历史产生的积极影响,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从而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进而大力开展红色旅游。

(四)红色资源优势

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革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全国闻名的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沂蒙山区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有全国范围内较多的革命纪念地,同时承载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同时也承载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1. 红色品牌已形成

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临沂市以”红色风情”为主题,建设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10家,其中,4A级2家、3A级3家;我市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和山东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在已形成自己的红色品牌。

2. 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近年来,临沂市红色旅游渐成规模效应,成为拉动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亮点。其中,全市红色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分别达到8.7万人和30余万人;拥有A级红色旅游景区12家;围绕红色旅游开发的旅游商品达数百个,红色景区周边形成了一大批农家乐、旅游购物点、果品采摘园等。据有关资料,2012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258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0%,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3.80%,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02.86亿元,同比增长18.63%。

(二)存在的问题

1. 产品品位较低

产品品味较低以静态展示为主空间容量小,展示内容有限,难以增加游人游览时间,造成单体景区的浏览规模过小,难以做大做强。

2. 缺乏统一的管理

临沂市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的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3. 景点开发力度不够

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深度却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景点游览过后,承载着伟大革命精神的革命圣地却未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景点形式很单调,呆板,内容单一,缺乏内涵,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

4. 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都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地方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路线,游客数量较少。临沂市作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文化承载地,目前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四、开发对策

(一)招商引资,高标准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互联网正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要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大张齐鼓地宣传旅游资源,在网络上实现招商的互动。

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明显,投资将有丰厚回报,提出一批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招商项目;旅游要素配套项目建设投资空间巨大,红色旅游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值得大力投资。

资源招商与基础设施招商并重,突出资源招商为主,充分发挥旅游景区优势,吸引外来招商,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旅游景区,彻底改变产品品味低的局面。

(二)区域化标准

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体制,落实责任,明确相关部门的分工。在景点内建设“四区”,即红色教育区、红色体验区、特色商品销售餐饮区、休闲娱乐区。其中在红色体验区内规划建设民兵训练基地及红色体验区,设计红色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科技数字体验馆。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周边的红色经济,建设星级大酒店若干处,提供与军事、民俗相结合的特色餐饮,如军事餐厅、军事帐篷餐厅等,建设综合性的红色旅游商品购物区、沂蒙红色旅游纪念品基地,提供别具沂蒙红色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等。同时,全力推进这些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核心产业,通过实施品牌创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项目带动、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和跨区域整合五大措施,大力拉动红色经济快速发展。

(三)突出重点,深度开发

从整体分布来看,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相对较分散,而且规模较小,只有在极个别的县区分布较为集中,这就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有重点的开发。从众多的旅游革命纪念地中主要的旅游景点,进行重点投资和有深度的开发;制作一条主要的红色旅游路线,对此旅游线路进行重点宣传。

(四)集多种文化与一体,以红色旅游为主,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临沂市是一个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它的汉晋文化、红色文化与当代文化共存互依,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叶茂。在打造旅游旅游产品时,制作旅游线路时可以以红色旅游景点为主,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把历史和现实、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风景名胜和革命遗迹结合起来,使临沂市成为既能培养民族精神又能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旅游胜地,使旅游者在瞻仰革命圣地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五)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农家乐”

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的大大小小村落可以开展红色农家乐旅游。使得旅游者可以在感受临沂市浓郁民俗文化,乡土气息的同时接受红色革命精神洗礼。使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沂蒙民俗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使红色旅游具有更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拍摄电影,争取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大型座谈会的承办权

拍摄一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电视等,争取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大型座谈会的承办权,在景区举办一些红色风情画展比赛等,这些做法既可以弘扬了临沂文化和沂蒙精神,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又提升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临沂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软实力。

(七)打造生态旅游下的红色旅游

走以红色旅游为主,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线路。

红色革命旅游区多在地理位置较偏的地方,自然环境良好。但是不能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处理好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保持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和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永续利用。在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因地制宜,打造大自然中的红色旅游景点。

五、结语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8篇

红色旅游,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它既具备一般休闲游憩产业的特点又带有严肃的政治特点。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 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 它既有利于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新的增长点, 又对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

闻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 作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种类齐全, 数量多, 共有革命遗址75个, 主要集中在乐平和浮梁两个县区。景德镇有瑶里新四军改编旧址, 瑶里陈毅故居, 小源暴动旧址, 乐平烈士陵园, 中共赣北特委旧址, 乐平众埠镇界首村红十军建军遗址等。在现遗址中, 有省级保护单位2个, 市级保护单位6个, 县级保护单位11个;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无数的革命先辈为景德镇留下了一大笔可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也为景德镇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 合理开发景德镇的红色旅游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景德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甚至遭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

1.2 开发深度不够, 产品类型单一, 文化品位不高。

旅游开发活动多为橱窗展示, 静态观光内容, 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陈

旧, 旅游项目缺少特色, 旅游形式以参观、游览为主, 缺乏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目前多数游客只停留在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旅游体验, 缺乏对革命历史文化、战争文化的深层挖掘。

1.3 各景区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的不完善, 游客接待能力不足, 服务质量较低;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整体素质不高, 尤其是优秀的营销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紧缺。

1.4 各景区各自为局, 缺乏协调统筹。

没有把自己置于全省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 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之中。

2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2.1 创新开发模式, 坚持少开发, 多利用的原则

红色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旦遭到破坏, 红色旅游地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 做好科学的规划,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把当地的各类资源全面利用起来,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2.2 深层开发, 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吸引力

积极开发, 合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 深层挖掘革命历史文化、战争文化的内涵, 突出特色文化, 注重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组织穿越、探险、战争场景再现等参与性项目, 使游客全面体验和深刻理解旅游产品所反映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文化。还有举办红色文化演出专场, “红色”卡拉OK大奖赛, 邀请游客参加。加大对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的力度, 丰富导游的解说内容;开发与战争题材有关的光碟、书籍、像章等;结合重大的革命纪念日, 组织一些纪念活动, 定期举办“红博会”、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例如:2012年5月23日, 在景德镇瑶里镇就成功举行了新四军学术研讨会暨《瑶里星火》一书首发式。各景区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 开发成融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从而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增强文化吸引力。

2.3 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

景德镇不但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而且有著名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 它又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 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 如:新四军改编旧址所在地瑶里镇是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等多个国家级招牌的4A级旅游区;红十军诞生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样十分丰富。将红色旅游与生态资源、陶瓷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结合起来, 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有机地结合, 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 开拓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组合, 以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

2.4 加强区域合作, 共同开拓客源市场

景德镇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 地处国家旅游热线——“六山两湖”之间, 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与南昌、武汉、杭州、九江、合肥等大中城市较近, 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中心城市。景德镇应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进行区域协作开发, 资源共享, 共同开拓红色旅游市场。

2.5 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为旅游者提供娱乐和生活方面的便利。要把旅游市场与交通运输市场、文化产品市场、餐饮服务市场结合起来,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经济产业部门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 抓紧在职人员专业培训。依托景德镇本地及省内其他高校的教育资源, 探求新形势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 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 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红色旅游以其多元化的内容, 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人文的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寻求。近几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格外重视, 江西正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 大力发展景德镇的红色文化产业, 创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 促进景德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对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红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分析了景德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 并提出了景德镇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景德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三生, 卢丽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J].求实, 2009 (02) .

[2]吴必虎, 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吴祥, 付邦道.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1) .

[4]杨立凡.江西省革命遗址巡礼 (景德镇市) [J].党史文苑, 2010 (10) .

[5]中共景德镇市委党史办.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地方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9篇

一、北京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

1.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首先, 数量众多, 覆盖面广。据不完全统计, 北京市共有各类革命纪念建筑物及遗址125处, 市区内有64处, 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区。郊区有61处, 分散在房山、门头沟、顺义、昌平、延庆、密云、通州、怀柔、平谷等区。其次, 类型多。按建筑类型划分, 有博物馆和纪念馆、革命者旧居、烈士陵园和烈士墓碑、革命纪念地和遗址等。最后, 地位重要, 知名度较高。在北京市众多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中, 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据统计, 在国家颁布的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中, 北京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就有9处, 分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卢沟桥、北京大学红楼 (第一批1961年) ;宋庆龄故居 (第二批1982年) ;郭沫若故居 (第三批1988年)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孙中山行馆、北京国会旧址 (第六批2006年) [1]。在全国与四川、陕西并列排在第三位, 第一位的江西有26处, 第二位的广东有11处[2]。此外, 在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100处经典红色景点中北京占7个, 分别为:天安门广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李大钊烈士陵园,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比例为7%。

2. 北京的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首都, 北京集聚了众多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各国驻华使馆和各类国际组织, 是全国性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 为北京开拓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北京又是国际交往中心, 作为国内最大的国际客运中转站, 拥有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国内旅游市场迅猛发展, 外地来京人数和本地市民旅游人数快速增长, 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市环境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为北京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持续动力。特别是北京市确定了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确定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地位。上述独特的旅游条件势必为北京的红色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力。

3. 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组合较好。

北京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秦汉以来, 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 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作为古都, 北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拥有故宫、长城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严格的审核, 将北京的六处文明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形成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当人们了解先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看到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表现的创造力和取得的成就时, 必然会激起振兴中华的巨大爱国热情;而将红色旅游景点与上述名胜古迹等旅游景区结合在一起, 更能使前来旅游的人在感受到首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体验到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同时, 接受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样一来, 红色旅游和其他形式的旅游相互衔接可谓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二、北京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 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促销乏力, 限制了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按照市场规律搞好宣传推广是搞好红色旅游的主要环节, 但是, 我们很少看到北京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手册和广告语。北京市拥有100多处革命纪念建筑物, 很多已开辟成红色旅游景点, 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 人们对之并不十分了解。笔者在做此项课题中发现许多人只了解几个耳熟能详的革命纪念物,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 而更多的则要么只是听说过, 但不熟悉或没去过;要么则完全不知道。此外, 现有红色旅游解说系统、标识系统和散客服务设施不够健全。

2. 红色旅游项目产品单一, 开发深度不够, 创新不足。

长期以来,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纪念馆、革命遗址为主, 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许多展览馆和纪念馆不同景点相似度较高, 可供游客停驻和参观的旅游项目太少, 开发的红色旅游项目缺乏精品;红色旅游资源的展示方法单一, 表现手段陈旧, 红色旅游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 以图片、文物、文字为主, 缺乏娱乐性、体验性。

3. 对红色旅游资源管理保护不到位。

一是对红色旅游资源整体保护意识不强。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众多,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冲淡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关注。近年来, 掀起了对老北京胡同、北京四合院、北京名人故居、北京私家园林、北京老字号等研究和保护热潮, 而相比之下, 对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历史遗迹等重视明显不足, 存在着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不少革命纪念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风貌遭到破坏的现象;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措施缺位, 部分革命遗迹自然损毁严重, 甚至面临塌毁的危险等。二是行业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红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与中央各有关部门和本市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 中央部门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重叠。由于管理体制不顺, 导致常常是多个部门分别对一些红色旅游景点拥有管理权, 造成了人为的条块分割状况, 资源整合困难。

三、北京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1. 加强宣传, 提高竞争力。

一是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在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教育意义的宣传。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大, 就要靠弘扬自己伟大的民族精神, 因此, 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正义、敬畏英雄的良好氛围。莫斯科的年轻人结婚都要到红场的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 没有谁规定要这样做, 但是, 没有这个步骤好像婚礼就是不完整的。应该承认, 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的小学生很多竟然不知道雷锋、邱少云是何许人, 这是我们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因此, 必须加强宣传。二是加强红色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告、宣传册、公共关系、节事活动等多种宣传途径, 加快完善网络系统、媒体系统、市场网络体系、红色旅游产品信息体系, 打造与北京城市定位相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

2. 打造经典, 突出特色。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 北京将打造“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这一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红色旅游发展也势必顺应北京城市发展的这一要求, 要在加强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拓展上下工夫, 精心策划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创新展陈方式和表现手法, 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 善于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 努力改变基本陈列内容陈旧、展示方式落后的状况, 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精心组织一些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 打造陈列精品, 形成展览亮点, 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还可以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 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 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 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3. 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 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 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 勿忘历史。北京市也可以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要求等等。二是让广大公民参与保护。印度提出“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的口号, 极大地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无独有偶, 墨西哥也把公众参与视为搞好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 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现在, 北京也已经拥有了“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HP) 的民间组织, 其宗旨就是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三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对那些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可以举办与有关的研究、学术讲座等活动, 吸引一批研究学者群体;那些位于居民小区内的革命纪念地, 可以结合社区文化建设, 将其建成针对不同层面读者的图书馆、阅览室等, 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也可供游人参观、休息、阅读, 如位于西城区的原张自忠故居现在建成了张自忠小学, 已经被辟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些还有居民居住的革命者旧居, 居民可以搞一些经营活动。也可以将一些故居进行修缮后由原住户居住, 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住户不得随意改变故居的外貌、内部结构等, 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保护办法。

摘要:北京市的红色旅游具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组合较好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项目产品单一, 开发深度不够, 创新不足、对红色旅游资源管理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北京发展红色旅游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宣传, 提高竞争力;打造经典, 突出特色;实行联合开发战略;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北京红色旅游,优势,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桂西北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10篇

1 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桂西北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边缘斜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集中地带,其中以百色市为中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军政部旧址——清风楼,著名的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园等,这些都是广西乃至全国都很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以百色起义为主的“红色旅游”更是名扬海内外。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与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组织领导了百色起义,并且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在中国广西桂西北壮、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举行的闻名全国的武装起义。今天的百色市,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桂西北红色旅游现阶段取得了初步发展。用于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旅游收入逐年提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百色起义纪念馆,2004年全年接待游客130.64万人次,旅游收入120万元。在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百色市道路交通和电讯网络建设已有了一定规模。到2004年底,以百色市为中心的通往周边县的公路网如期完工。餐饮、宾馆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百色瑞丰大酒店、百色大酒店等达到一定星级的饭店。但总的来说,桂西北红色旅游基础还薄弱,发展不够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旅游业人员比较缺乏、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发展红色旅游所必需的服务设施过于简单,与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网络通讯、餐饮、宾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红色旅游景区内网络通讯、道路交通、餐饮宾馆等必需的硬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在红色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还几乎是一个空白。

2 桂西北旅游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生商学院的企事业战略教授安德鲁斯(K.andere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理论依据是综合考虑组织内外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SWOT理论是根据某地区拥有的资源,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而选择该地区发展的战略。

2.1 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2.1.1 桂西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著名,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意义重大而深远

桂西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著名,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是“百色起义”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邓小平足迹之旅”已成为广西十大精品路线之一。二是桂西北百色市重要的红色景点——粤东会馆于1987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桂西北以“百色起义”为主题的众多历史遗迹,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的示范基地。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桂西北红色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大力发展桂西北红色旅游资源,还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桂西北连接云贵高原边缘,山多地少,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发展红色旅游,符合国家西部经济大开发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是桂西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大力发展桂西北的红色旅游,对加快桂西北产业升级转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解决就业困难诸多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大力发展桂西北红色旅游,还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桂西北石山多平原少,而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0.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桂西北树种资源丰富,树种种类有203科679属,总共有1850种树种,属于常绿的种类有143种。今天,适逢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桂西北地区既要发展当地经济,同时又要保护丰富并且珍贵的森林资源,就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1.2 国家对西部经济发展政策优势

桂西北经济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产业基础不牢,产业效益不高。这是制约桂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对广西西北红色旅游的大力扶持也势在必行。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适逢国家对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享有国家对西部的优惠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等各种政策优势,这将为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2005年是国家旅游局指定“红色旅游年”,国家出台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对加快桂西北红色旅游将会成为广西的“第二个桂林”,成为广西另一个重要的旅游区。

2.1.3 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桂西北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城市百色市位于广西大西南出海通道——南昆铁路线上。同时,以百色市为中心,东南有通往南宁方向的邕色二级公路,北上有盘白三级公路直通南宁、广州;初步形成了水、陆交通网线;同时,百色市已开通到各县的三级公路,这对发展桂西北旅游业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桂西北红色旅游点客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革命老区遗留的众多历史遗迹,现今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地。百色市自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粤东会馆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已先后接待了众多党员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学习的人数达210多万人次。随着桂西北红色旅游延伸到全国各地,甚至辐射到港、澳地区和海外。

2.2 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

2.2.1 旅游业总体投入不足,旅游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对广西的旅游投入开始于1984年,资金的投入主要是旅游景点、饭店、交通设施、旅游教育等方面的。2004年广西政府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排全国第15位,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桂西北丰富的红色旅游优势不能形成该地区的产品优势,因而也就不能形成桂西北的经济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西北的经济发展。

2.2.2 旅游人才相对比较匮乏,从根本上制约了桂西北红色旅游的发展

旅游业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旅游业的科技发展和服务质量,而所有这一切来自于人才,21世纪是人才竞争时代,谁赢得了人才,谁就赢得了未来。目前桂西北旅游人力资源和后备力量总体上明显不足,特别是桂西北一些宾馆和旅游景区,高级管理人才、导游人员、接受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培训的人才比较少。尤其缺乏的是旅游经济专业和旅游管理类的大学生和高端人才。

3 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3.1 加大红色旅游投入,打造广西第二个桂林

大力发展桂西北红色旅游,首先应从桂西北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红色旅游重点景点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走政府主导型,外资引进型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包括外资、国债、民营资金作为红色旅游发展资金,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相应的吸引旅游开发资金的相关政策,使红色旅游业成为桂西北地区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旅游教育投入,以人为本,加快培养当地旅游从业人员,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本地旅游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选派各方面素质好的旅游从业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参与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大专院校的实习与管理工作。同时,旅游管理部门出面邀请一些旅游业的专家和学者来本地办讲座,开培训班,以此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扶持和投入,从而事带动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打造广西第二个桂林。

3.2 深化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让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变成招客法宝

大力发展桂西北的红色旅游,除了对红色旅游景观要重新改造外,深化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是广西桂西北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对策。目前红色旅游的市场基本上由单位组团为主,让桂西北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必须深化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除加大宣传,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知名度,还要让红色旅游深入人心。红色旅游是让共产党员看的,更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也是让外国友人看的。让红色旅游的内涵深化,让全世界所有的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是为了追求自由,反抗压迫,追求幸福,为了国家富强和现代化。通过深化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革命,使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持续发展,永葆青春。

打造红色旅游,将其人性化,更贴近百姓,多宣传革命人物事迹,并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宣传,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了解到当年的革命者和今天的新时代建设者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通过深化人文精神,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自愿自发的前来旅游参观,让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变成招客法宝,继续延续红色旅游的生命力,让桂西北红色旅游一“红”到底。

3.3 大力打造红色旅游,红绿相衬,构建立方体丰富的旅游线路

大力打造桂西北红色旅游资源,突出表现红色旅游的红色基调,以红带绿,红绿相衬,构建丰富立方体的旅游线。打造桂西北红色旅游,红色是基调,旅游是发展经济的平台,推行“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活动,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绿色旅游线路;首先,以追寻邓小平及红七军的足迹为主线,将红色旅游景点与山水旅游线结合,沿途可游览水天相接的澄碧湖风光、靖西的通灵大峡谷、通灵瀑布等山水风光区。其次,以绿促红,使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红色旅游项目结合起来,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内容丰富的精品线路。大力发展桂西北的生态如独具特色的黑衣壮民族文化,使桂西北红色旅游形成立体而丰富的旅游线。“红色+绿色+风情”的组合,可以使桂西北红色旅游线路更加立体。通过这种立体线路吸引更多散客报名,即保证了红色旅游主调,又增强绿色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相得益彰。

摘要:通过对桂西北红色旅游概况及发展优势的分析,探讨桂西北红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桂西北,红色旅游,现状,优势,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廖正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对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11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休闲方式。利用旅游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一个创新。正因如此,“红色旅游”也就成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红色旅游”也正因为是兼具了旅游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也同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旅游局何光暐局长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将红色旅游列为六项任务之首,要求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认真抓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随着“红色旅游”工程和“红色旅游年”的提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策划、规划自然就成了当前旅游规划、策划工作的重点。如何作好“红色旅游”开发的策划、规划正是当前旅游规划设计部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近来参加了几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项目和产品的策划、规划工作,对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所思考

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功能”与“旅游功能”的辨证关系。笔者认为: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中要坚持“教育为魂、旅游为本”的方针。

其次,要正确处理“红色主题内容”与“其它多类产品”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要实行“红光普照,多彩争辉”的原则,注重打造“一个主题,多类产品”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旅游项目设计的重要原则,应用多样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有:(1)观赏角度的新颖性和多重性;(2)浏览形式的多样性与组合方式的灵活性;(3)模拟旅游环境的建立与模拟的逼真性;(4)多层次旅游项目的设置与选择的方便性;(5)求新求异,时时更新,创造全新体验。

第三,要解决好“传统、严肃”与“时尚、生动”的相互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要贯彻“传统内容,时尚形式”、“严肃主题,生动表现”的基本原则。

第四,要注重产品创新,解决好“老内容与新模式”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各红色景区、景点在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要把红色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注重从旅游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红色旅游开发,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在产品开发中,用“新思路”、“新创意”、“新理念”重新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要挖掘旅游“新产品”,整合营销“新形象”,全面拓展“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 在红色旅游开发中跨越单一的观光模式,把“红色旅游”汇入到一个新的旅游产业体系之中,红色跟绿色(生态旅游)对接,红色和彩色(文化、时尚旅游)互动。

产品创新,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不挖掘文化是没有感染力的;不要重硬轻软,不要贪大求洋,动不动就搞什么场馆;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探索新内容,开发新模式;在开发中,“红色旅游”要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庸俗化。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和现代革命教育需要,且有时尚感的产品网络,构筑融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文化理念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创新体系”。

第五,要注意解决好“单一化和雷同化”问题。在此点上,笔者认为: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在开发规划时就要高度重视“特色打造”问题。要去掉“红色即特色”的初级认识,要在红色中再挖特色、再创特色。

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 第12篇

陕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果能把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陕西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提高陕西文化软实力和陕西社会的综合实力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促进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以求有益于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1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遗存资源和精神资源。遗存资源是革命战争年代在陕西留下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活动的文献、文物、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有形部分。精神资源是凝结在物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和红色风情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无形部分。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内涵丰富,全省有革命遗址2051个,其中已确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陕西的革命文献、文物、纪念地等历史遗址、遗存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据此,按照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空间分布,我们把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分为三部分:

1.1 西北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

西北根据地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浴血斗争逐步建立的,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在西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存在时间最长、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陕西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在陕甘边和陕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西北根据地革命精神的内涵是: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团结奋斗的合作精神、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精神。

1.2 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

陕南苏区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创建的川陕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陕西省陕南地区,包括今天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28个县、区。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南进行的革命斗争中留下的宝贵资源,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陕南地区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陕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是:建国执政的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精神。

1.3 中共中央在陕北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和解

放战争初期,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此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建立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转战陕北的延安保卫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坚定的理想信仰、不懈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也因而成为中国的“红色首都”,这一时期也成为陕西红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2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缺少整体开发的规划和思路

陕西虽然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偏重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资源,对陕西全省的红色文化资源缺少整体开发的规划和思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没有得到开发,这一时期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稀少。土地革命时期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仅仅建立了渭华起义纪念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解放战争时期建有扶眉战役纪念馆,其他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为人知。

2.2 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遍布全省的红色文化资源,构成了陕西红色文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陕西红色文化品牌。但说起陕西的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古代文化,陕西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着重古轻今的倾向;谈到红色文化资源,人们想到的是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对陕西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入了解,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部门、一些干部看不到红色文化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陕西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上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排不上队、挂不上号、落不了实的问题。在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研究视角狭窄,研究成果少。

2.3 产业化开发缓慢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刚刚起步,发展缓慢。陕西红色旅游业是基本的文化产业,陕西红色文化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会展业、网络文化业等深度的文化产业开发更需要认真规划,着力进行。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历史文化价值或只重视既得利益的开发利用,没有从发展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做好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没有看到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时代价值,营销策划薄弱,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基本上沿袭过去的传统模式,以静态式、陈列式为主,形式单一,没有对红色文化产品进行精心包装和策划,使红色文化不能为广大青少年及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缓慢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缺乏资金投入;营销策划、创意研究薄弱,开发利用缺乏深度。

2.4 管理体制障碍,地区和部门利益的分割,增加了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开发的难度

当前红色文化文化资源管理机构交叉重叠、部门分割的本位思想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体制的障碍等因素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开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和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发展中。渭华起义纪念馆的行政管理权属于华县文物局,渭华起义纪念碑的管理权属于华县民政局,两个文物单位紧紧毗邻,但联合开发却存在着行政管理上的鸿沟;渭华起义纪念馆属于业务部门,但其各方面都受华县文物局管理,没有自主性,不能独立进行文化资源开发。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也存在着双重管理问题,纪念馆的行政管理属于耀州区民政局,但纪念馆在业务上要接受耀州区文物局的领导。正是这种权责不清的管理体制,造成纪念馆业务的缓慢发展。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陕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陕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应通过实地调查陕西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陕西省有关政府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经费投入,可以以重点项目招标的形式加大对陕西红色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制定鼓励优秀红色文化作品产出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3.2 打造陕西红色文化的三大品牌,树立红色文化的品牌观念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记忆和烙印,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的一份档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陕西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既要全面充分挖掘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要突出重点,着力打造陕西红色文化的三大品牌:西北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及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陕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及苏区精神:党中央在陕北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延安精神。

3.3 加紧进行陕西革命旧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使陕西成为中国革命历史天然博物馆

陕西拥有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主要分布在以西安、三原、华县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以绥德、榆林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在汉中、商洛地区也有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主要在陕南苏区和陕甘边、陕北、西北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主要在以延安为主的陕北地区和关中的马栏革命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主要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革命旧址、宜瓦战役遗址、西府战役遗址、澄合战役遗址、荔北战役遗址、陕中战役遗址、华山战斗旧址、扶眉战役遗址、牛蹄岭战斗旧址、陕南战役遗址。

陕西应抓紧进行陕西省内各个时期革命旧址、遗址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坚持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保护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保护与社会保护相结合的保护体制,使遍布三秦大地的革命旧址、遗址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天然博物馆,实现陕西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独特的历史见证价值,使陕西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人们生活或游历三秦大地就能感受栩栩如生的中国革命历史,人们行走在陕西,时时、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氛围,使人能感受到红色文化带给人的真善美的享受。

3.4 整合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首先,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根据地陕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能连成片的则连成片,能串成线的则串成线,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其次,深入挖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形成独特的红色旅游品牌。

再次,综合开发各色文化资源,以地域文化为主脉,把红色资源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中,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最后,加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陕西的红色旅游资源许多处于陕南、陕甘交界的山区和陕北的黄土塬区,交通条件较差,要求景区所在地政府将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景区以一定形式串联、沟通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有研究陕西旅游的学者推出了12条陕西红色旅游线路(陕北6条,关中3条,陕南3条),这些红色旅游线路由分布于不同红色旅游区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连接、组合而成,有着各自鲜明的主题。

3.5 加快发展陕西红色文化产业群

红色旅游只是陕西红色文化产业的一种形态,陕西红色文化产业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同时,要加快红色文物复制和艺术品制造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网络文化业等文化产业形态的发展,形成红色文化产业群。

当前,陕西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红色旅游业的起步阶段,红色文物复制和艺术品制造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网络文化业等红色文化产业形态发展水平较低或者尚未发展,更谈不上红色文化产业群和产业链的形成。陕西省政府及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组织和个人投资红色文化产业。如新投资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兴办红色产业企业,可在一定时期内减免企业所得税;鼓励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农民组织红色旅游产品生产合作社,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3.6 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当前,陕西红色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延安国家级红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带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以渭华起义纪念馆、陕甘边照金根据地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为基础,建立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群和红色文化产业链;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可以运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参加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使红色文化产业基地成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形成产、学、研互为平台、互相促进的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软实力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2]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析[J].西安:理论导刊,2010,(4).

[3]万生更.西北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安: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万生更.西北革命根据地与照金精神研究[J].西安: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

上一篇:全面支持物流产业发展下一篇:国际争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