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选题论文范文

2024-07-19

新闻选题论文范文(精选10篇)

新闻选题论文 第1篇

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中的好的新闻报道, 都是有优秀的新闻选题作为支撑, 所以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就必须做好新闻选题。那么, 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笔者认为, 应该以线索为基础, 然后对其进行挖掘, 才能有一篇好的新闻报道诞生。线索是新闻选题的基础, 通过认真加工和提炼的线索才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选题, 无疑有线索是好的新闻选题的基础。

二、寻找线索的方式

1. 广泛阅读找线索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记者, 就必须拥有好的阅读习惯, 要不断地涉猎大众报刊、学术期刊、专业杂志和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 虽然学术类和专业类的东西, 或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让人阅读起来感觉枯燥乏味, 但是这些刊物所出版的原创思想、研究成果还有最新动态常常比媒体要早一些, 阅读这些相关文章可以拓宽思路, 延伸知识的深度, 发现可以报道的新闻线索。要养成边阅读边做好笔记的习惯, 一旦有了灵感, 抓紧记下来, 以防转瞬即逝, 同时对线索做好分类, 分清轻重缓急, 对可以放缓的, 就等有了好的灵感再挖掘。

2. 利用他人找线索

很多记者都有许多的联系人, 这些联系人就可以作为最佳的线索提供人选。有的位居政府部门的领导, 对国家或某个行业的政策非常了解;有的身处基层, 但对基层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了如指掌。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位居政府要职的人员不可能专门打电话给记者, 去透露某些重要的信息, 身处基层的只有自己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才会想起记者, 所以记者本身就要主动与他们联系沟通, 时时了解近期发生了什么, 或者将要发生什么, 做好新闻线索的收集工作。

3. 在群众中找线索

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 只有做一个对生活用心的人, 才能与新闻线索不期而遇。记者要时刻对自己身边的事情和人留心, 要主动接触群众, 与群众交流, 交流不单单是采访, 应该包括闲谈, 通过闲谈或者说是深入的交谈, 从群众的言谈举止中捕获群众释放的某些信息, 以此作为新闻线索。在与群众的交谈中, 把自己当作学生, 把群众当作老师, 要在老师的启发之下, 去认真构思某些事情。同时, 要始终坚持给人民群众做新闻报道的思想, 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 才能得到他们最想要和最关心的东西。

三、做好新闻线索加工提炼的措施

1. 线索整合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就必须有一定的能力将几个表面上看似无关的线索联系到一起, 找到其中的共性, 最后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新闻选题。例如, 当下中国土地抛荒、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困难, 这些看上去相互之间并没共同点, 但都可能是城镇化发展过程过快导致的一个个结果;还比如, 儿童被拐卖、孩子营养不良、儿童失学率高、逃学问题突出等, 这些都可能发生在一个新闻主体身上, 那就是留守儿童。所以, 记者应该将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加工提炼,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选题。

2. 线索挖掘

顾名思义, 线索挖掘就是思维方式的纵深前进, 有时一个新闻线索自身并不能当做一个好的新闻选题, 但是在这条线索身后, 记者或许通过更深一步的挖掘, 就能得出一些非常有意义、影响更为强烈的事件, 进而得到一个好的新闻选题。例如, 几年前, 某电视台记者报道某市地下工程的表彰会时了解到, 这个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的地下工程修补技术, 但受表彰人却有些无奈, 记者凭借敏感对受表彰人进行追问, 最后得知是因为规划建设部门之间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协调, 而导致存在很多施工风险, 施工技术人员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 才发明了地下工程诸多的世界第一的工程修补技术。结束采访后, 记者的选题没有拿诸多的世界第一作为报道, 而是将线索挖掘, 以受表彰人员的无奈为选题, 对我们当下需要什么样的世界第一提出疑问, 最后以与其反复解决因自己工作失误导致的难题倒不如想法规避这些难题的产生为答案, 进行了深度报道, 毕竟我们要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世界第一。这篇新闻报道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 线索具体化

新闻述评选题报告 第2篇

——高速公路救狗该不该

一、基本内容:2011年4月15日中午,北京通州区京哈高速公路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00多条待宰狗的大货车,被数百名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拦下。双方僵持15个小时,最终以志愿者集资11.5万元把狗整车买下,连夜送往流浪动物收留中心安置而告终。述评京哈高速百人拦运狗车阻止杀狗。

二、选题重要性阐述:救狗事件包含趣味性和人情味在大众之间造成了热烈的讨

论究竟是救还是不救 成为了热点 是道德意识霸权还是国人精神的升华。

三、采访对象:绿翼公益协会社长、校园内随机采访学生、电话采访太原小动物保护者协会(有条件的话)

四、报道思想:到底应不应该救助这车狗或者这种交易进行下的狗,各有各的说辞,最终只有抱希望与立法,希望法律可以出台相关条文,解决此类事件。

五、报道角度:新闻述评记者角度 述评结合各占50%新闻舆论监督

六、报道形式:模仿《新闻调查》 “踩猫事件”分三个层面介绍 A 反对救助者 :警惕道德意识霸权

B 支持救助者 : 拦车救狗,见证了国人精神的升华

C 本台观点:法律的缺位导致拦车救狗,希望国家能够颁布一些法律对动物进行保护。

七、问题提问:

4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觉得他们的行为可取吗? 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种问题吗? 面对如此具有争议行的话题,国外是怎样做的呢?(保护小动物协会)

八、新闻特色:先述后评述评结合各占50%

九、时间长度:8min——12min

新形势下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第3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83-01

前言

在现如今的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人文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各大电视台如何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目标并且保持观众的关注度是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取得成功所需要关注的重要的内容。而电视新闻的选题则是吸引观众目光的重要的因素之一。电视新闻的选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加强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所遵循的标准

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立足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受到破坏,电视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可能会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不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的山寨产品大量的涌入市场,虚假信息的泛滥等都给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冲击,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假的新闻报道和欺诈行为等都让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所以在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和改革时要遵循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的原则,毕竟这是电视新闻长久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

另外一个原则就是要分地区分时段的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我国的民族组成成分比较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和习惯都自成一派,有着其他地域不可代替的风貌,所以电视新闻在报道时要遵循区域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合理的对电视新闻的形式等进行改变。所以电视新闻在进行创新时要遵循这一原则,将我国丰富的人文和地域特色展现给大众,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加的深入。同时电视新闻的创新也要遵循平民化原则,因为平常百姓才是关注电视新闻的最大的主体。这种创新的原则能够极大程度上的调动人们的电视新闻的参与、互动和监督积极性,能够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得到观众的支持。

二、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在电视新闻选题时,我们要认真的对新闻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思考将新闻的内容报道提升到更高的档次上,合理的对新闻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发布,并且让群众能够在这一电视新闻中起到观众的新闻主体的作用,丰富新闻的内容。在选题的范围上,结合现如今的社会形势,电视新闻的全球化是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电视新闻的选题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不仅能够让新闻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的快捷和多样化,还能够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的传播,为电视新闻向着在更大的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能。

对电视新闻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的加强,电视新闻的选题的创新不仅能够降低电视新闻的内容的理解难易程度,还能够扩大电视新闻报道的范围。选题的改革和创新让电视新闻能够报道更多的社会上鲜为人知的内容,让大众对我国社会的改革程度和进度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让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时事有更加客观的了解。宣传的提高要根据新闻的特点,报道真实而生动的对新闻内容,抓住相关类型的典型新闻内容进行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让电视新闻的报道在时代环境下迎合大众的口味,为我国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帮助。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要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利用新的技术,对电视新闻进行处理,在电视新闻报道时不仅要体现新闻的知识性和新闻性,还要将新闻信息的传播的特点性能表现出来。这两种特点是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所要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之一,能够在对大众进行新闻内容的播报的同时对大众进行知识传授,为电视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待新闻信息要用正确客观的态度,不能因自身的态度让电视新闻带有个人气息,影响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在对新闻进行选题时要对新闻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能仅限定在该新闻发生的背景下,要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有深入的了解,防止因新闻内容的不全面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要讓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和真实,引发人们对新闻内容的思考,加强人们对新闻消息的认识全面性。现如今新闻消息的内容充满了各大新闻电视台,每一分钟所需要报道的新闻消息的工作量都是十分庞大的,如何能在这么多的新闻消息中选出合适的、吸引大众目光的、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消息呢?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对新闻的敏感度,根据当下的形势要求从独特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和报道,尽可能的抓住观众的目光。

三、总结

电视新闻的创新的方面有很多,在选题上的创新的加强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对电视新闻选题上的创新加强的同时也要多方面的发展新闻创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电视新闻在新时代下能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盛朝. 当今社会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 西部广播电视,2013,16:50.

[2]徐从芬.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夏明群. 浅析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的创新[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1:46-47.

浅谈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4篇

新闻评论的选题总体要求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力求引人注目。为此, 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 虽然爱好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即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比较关心, 换言之, 那些与个人利益有关联的事物, 人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如环境保护、商品打假、道德教育等等, 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 人们自然比较关心;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却是与部分人的利益紧密相关, 自然会引起这部分人的关心关注, 如“三农”问题、股市问题、住房问题等等, 与农民、股民以及需要买房子的人直接关联, 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此外, 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也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二是选择人们为之焦虑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矛盾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但是有的矛盾人们会非常焦虑, 因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直接影响到自身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高低, 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与坏, 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人们自然格外关注。如:污染治理的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幸福;下岗再就业、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待遇、房价暴涨、就医难等问题, 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民情;青少年教育、价值观的改变等问题, 关乎社会风气的走向与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防范金融危机等问题, 贫富两极分化、人身安全事故防范等问题, 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与和谐;等等, 人们期盼这些问题能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三是选择人们存在分歧的问题。社会上有些事情与做法, 因立场、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时代不同, 常常存在着分歧。如退耕还林是中央提出的一项基本政策, 有些人对此仍心存焦虑:不是说吃饭问题是影响中国的第一大问题吗?农田锐减又是当前国土存在的一大难题吗?没有土地保障, 农田如何能有保障, 没有农田保障, 农业如何能有保障, 农业没有保障, 吃饭问题又如何能够确保解决?过去曾经倡导开山造田, 如今却要退耕还林, 到底为了什么?还有如何选人用人?对超前教育、道德教育滑坡、处罚醉驾等等问题, 到底该怎么看, 那种观点正确,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人们下一步该怎么做?人们期待对这些问题能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抓住这些问题, 也就抓住了人们的心, 必然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四是选择人们尚未察觉的问题。许多事物因天天见面, 习以为常, 久而久之产生视疲劳, 反而麻木不仁, 看不到其中的问题或“闪光点”, 所谓“视而不见”是也。如果我们能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发别人见而未发, 想发而未发的问题, 自然能引人入胜, 提起人们的兴趣。如目前国家正在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而低碳生活与我们过去一贯倡导的“勤俭办一切事情”, 与老一辈形成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光荣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 对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带头实践低碳生活是大有裨益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 低碳生活并非高不可攀, 并非遥远,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都可以去做, 都能够做到。围绕这一问题开展评论, 会使人产生恍然大悟之感, 原来低碳生活这么近, 这么容易, 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新闻评论选题时, 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要具有新鲜感。在选题时必须高度注意新鲜感, 就是紧跟时代潮流, 俯察时代风云, 站在时代前列, 勇当时代尖兵。地球上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事发生, 都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出现, 只有把握时代脉搏, 抓住那些令人感动、引人关注的人和事作为题材, 展开评论, 才能彰显时代特色, 吸引人们的眼球;要有新鲜感, 还必须注意时效性。力求选择新近发生的事作为由头, 越是针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发表评论, 越是富有新鲜感, 越能吸引人的注意。

要注重典型性。所选的题材要有典型示范教育意义, 能够说明问题, 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新闻评论在现实社会中肩负着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的使命。要真正发挥好这一作用, 它要求所选择的正面事例必须有充分的说服力, 不仅事实准确, 主旋律突出, 还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使人“见贤思齐”, 学有所获;同时, 它要求所选择的反面事例也要有代表性, 或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既要说出它的表现, 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它的危害性, 让人“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引以为戒。注重典型性还要注意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 更要注意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之, 只有注重典型性, 强化针对性与指导性, 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才能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 第5篇

1.从计算到数据新闻: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起源、发展、现状

2.大数据与新闻报道

3.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4.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

5.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

6.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7.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8.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

9.“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

10.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

11.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一项针对上海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

12.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13.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

14.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

15.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

16.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

17.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

18.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

19.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

20.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综述

21.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

22.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23.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

24.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

25.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

26.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

27.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

28.实践新闻专业性 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

29.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30.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

31.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

32.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范的领域——基于国内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

33.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

34.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

35.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

36.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

37.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

38.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

39.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

40.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

41.“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

42.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

43.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

44.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45.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

46.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47.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

48.“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49.“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50.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

5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5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

5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5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

55 .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5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

5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内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

5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

5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

6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6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

6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

6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

6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

6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

6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

6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8.伪新闻:虚假新闻的“隐存者”

6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

70.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

71.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72.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范式与问题

73.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

74.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

75.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

76.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

77.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

78.《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

79.“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

80.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

81.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

82.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

83.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

84.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

85.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86.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

87.《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

88.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

89.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

90.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91.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

92.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

93.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

94.学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及其检索意义——计算机科学文献与相关新闻报道文体的比较研究

95.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

96.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

97.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

98.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

99.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为例

浅议新闻评论如何选题 第6篇

一、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

一篇新闻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 能否正确地选准、选好论题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指导作用。因此, 新闻评论的选题一定要在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上用气力, 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努力写出有现实针对性的评论。

(一) 从“最新政策精神”中选题

最新政策精神可以从党和政府的重要决议、报告、文件、会议中了解, 对这些信息的了解, 使我们在立论时找准最佳切入点, 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各个具体问题。从“上面的精神”中选题, 绝非简单的“寻章摘句”, 没有调查研究, 关在屋里捧着一本文件选题, 即使把眼睛看花了, 也不一定能把题目选准选好。

(二) 从“实际生活中”中选题

在出现某些新闻时, 群众往往是自发的评议人员, 他们在茶余饭后相互交换着自己的看法, 往往能很敏锐地发现事件可能具有的各种社会联系, 找到问题的症结, 给专业的新闻评论员以深刻的启发。在关注群众的评议话题时, 评论员要注意的是, 自己不仅仅是大众舆论的收集者, 同时还扮演着舆论引导的角色, 对事件也要作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呼声”都能拿出来评论, 任何时候、任何媒体的评论题目都是有选择的, 都是有所评, 有所不评的。所以, 新闻评论选题要有利于全局, 而不能有损于全局。

(三) 从“新闻事件”中选题

新闻报道每天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有的新闻事实, 其新闻价值一般, 但意义却很重大, 需要评论对新闻报道加以深化, 使新闻事实的意义得以提升。例如, 2006年1月3日发生在北京东三环的“京广桥辅路塌陷事故”, 因其事故范围、所处位置等, 影响极大。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广播评论《信息公开透明, 确保安全北京》针对这一耐人寻味的事件展开评说, 注意到政府的处理方式、市民的反映等问题, 令人深思, 引起许多听众的共鸣和反馈, 不得不说这得益于记者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善于选题的结果。

二、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新闻评论选题是决定一篇评论文章好坏的关键, 怎样才能产生一个好的选题呢?在实际操作时, 还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即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一) 新颖

对新闻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可能很多, 但是, 只是泛泛而谈、一般化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打动受众的。那么, 我们在确定选题时, 必须审视这个选题是否有新意。这就要求我们写作者有新的视角, 新的理论, 新的例证和新的标题, 要有思想, 而且这个思想要有新意。

(二) 准确

立论应以准确为前提, 这是立论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包括几个方面:论点的准确;论据的准确;逻辑的准确;坚持从实际出发等等。总之, 一切用来为评论服务的材料都必须是正确的。所以, 我们在追求新闻评论选题的新意时,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把握住它的正确方向是选题的重要一环。

(三) 深刻

一篇评论文章论理是否深刻, 包括很多环节, 有立意、推理、论述, 自然还有评论技巧问题。但是, 一篇好的评论, 论理是否深刻, 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它的选题决定的。所以, 在选题时, 一定要选择那些蕴涵着十分丰富道理而又能深入阐述的选题做文章,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评论才可能以个别去指导一般。例如, 1996年是我国的农业丰收年。在胜利面前,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丝毫不能放松农业》, 文章提出丰不忘歉、丝毫不能放松农业这一深刻的科学论断, 及时给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作了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警示。

三、新闻评论的选题技巧

(一) 非热点中找选题

评论立论要新颖, 除了善于在社会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寻找新的由头性事实外, 适当变换立论角度, 也会给人新鲜感。例如, 在全国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以后,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那五天怎么过》就是非热点立论, 颇具新意。

(二) 受众本位选题

射箭看靶子, 弹琴看观众。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 经常会针对不同受众进行信息传播, 这种方式, 不但让不同的受众产生了与媒体的共鸣, 更让媒体尝到了“甜头”。其实新闻评论的选题也不例外。例如, 过去一段时间, 关于模范人物的宣传, 过多讲他们“拼命干”, “有病不治”等等。这在一定的时期是必要的, 但是一再这样强调, 模范人物就离群众太远了。1996年《人民日报》评论《“追星”应追这样的“星”》指出, 徐虎、吴天祥、陈金水等, 这些先进人物在平凡岗位上工作, 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这样的宣传就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了。

(三) 网络选题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原则 第7篇

第一,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要遵循“三贴近”原则。选题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体现出突出意义,我国的新闻媒体性质决定了其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这种以政治诉求为主的媒体定位,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报道和解读的规范要求,除了新闻传递信息的主要功能之外,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的维护舆论稳定也是重中之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起到了引导和扩展作用,在电视新闻报导将新闻传递给受众的同时,新闻评论节目对其进行深度挖掘,给予起因、经过、结果的具体描述,基于新闻事件的进展给予走势的预测和分析,能否贴近群众,体现人文关怀,关心人民的基本利益,体现民意精神,都是新闻评论节目选题需要重视的前提和外延。这类成功的案例,有北京台《第7日》、广东台的《新闻最前线》等,这些节目都紧扣“三贴近”原则,

既关注民生,有能彰显社会正能量,在节目形式上甚至采用方言来播报评述,让当地观众更容易接受节目内容。面对大的新闻事件,更是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二,新闻评论栏目的选题要侧重符合节目自身定位,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突出节目个性的取舍。结合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各个频道的新闻评论节目都偏重于解析与事件的整体表述,评论节目作为一种品牌节目体现着一个电视频道的视野的广度和宽度。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焦点访谈》《环球视线》两档节目。它们都是央视的品牌节目,都具有特定的收视人群,但它们的选题有着明显的区别。《焦点访谈》作为老牌新闻评论节目,更关注百姓疾苦,民生问题,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也有相关的新闻事件进展和解决与否的回访报道,它的选题可以称作“家事、国事”;而作为央视评论节目新生代的《环球视线》,把选题扩展到世界范围,从中东局势到乌克兰危机,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国家媒体的人类关怀,可以称作是“天下事”,无论是前者的舆论监督还是后者的深度解析,都在当前的娱乐节目风暴中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品牌。其中,选题精准功不可没。

第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要注意对象和范围。选择合适的评论时间和评述的问题,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就是要确立其内容的对象和范畴。在策划一期节目时,选题是成功与否的第一环节,选题的好坏关系节目的优劣。选题的针对性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事件中,先要划定选题的范围,其次是要选对对象。除了要兼顾新闻本身的及时性之外,还应注重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评论做为新闻事件报道的有效延伸,在总体的量上必然会少于新闻报道,所以在选题上要突出重点瞄准对象,在深入了解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才能让新闻评论的内容既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又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四,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要重视国家政策层面的分析解读。作为媒体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能领悟其中内涵是工作的前提。能将高度概括的政策条文转化成为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案例解读,从而帮助民众了解国家思维。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经常会把近期相关政策法规给予平实的阐述,节目中还善于利用图表辅助说明,将专业性很强的政策法规变成图文说明,便于受众了解国家政策。

第五,选题不能忽略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在有能力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新闻评论节目应该能迅速的把握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新闻事件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可变的发展轨迹,所以能这类选题要注意尺度和轻重。如食品安全、城市改造等问题,都是紧扣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对其评论要有深厚的政策水平,在能把握这样的选题的前提下展开评论。把握好曝光和舆论监督之间的界限,是考验一个媒体内力的重要尺度,避免不良影响、弘扬社会正义是此类选题的基调。很多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评论员,言语过于激烈,用情绪代替理智,选题上把关不严,盲目追求收视率,给政府和受众带来很多困扰和问题。对于突发事件和焦点事件的选题,记者要做好详细深入客观的调查,编辑要把握是非,做好舆论引导,邀请有资深媒体经验的相关专业人士作为评论员或评论嘉宾,不要单纯的将电视新闻报导理解为对社会的曝光,从而产生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舆论影响。

新闻评论节目,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节目建设类型,节目的选题从哪里来,用什么样的方式加以评述展示,都是需要新闻人思考和注意的问题。在符合新闻报道纪律的前提下,符合时代背景、具有实际意义和新闻价值的选题的选取,是评论节目选题的优选和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严三九.应用电视新闻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东华.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M].新华出版社,2004.

[3]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新闻策划的选题范围及误区 第8篇

一、新闻策划的一般概念及策划的选题范围

关于新闻策划的定义有很多争论,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论及新闻策划, 有两点大多数人是基本认同的:其一, 新闻策划是对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策划;其二, 新闻策划是一个提升新闻事件价值的周密计划的过程。前者指明了新闻策划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后者表明新闻策划是一个新闻行动过程。因此, 对于新闻策划的概念可作以下简单概括: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介按照事物发展规律, 对已经或者未来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新闻计划, 以充分发挥该事件的新闻价值并提升媒介形象的过程。新闻策划决不能违背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行制造新闻, 这样不仅不能提升新闻事件的价值反而会因此对媒介的形象造成巨大的伤害、减弱媒介的公信力。

媒介进行新闻策划的前提是搞清楚能对什么样的新闻事实进行策划。按照上述定义, 可将新闻策划的新闻事件范围分为三类:

其一, 对已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新闻事件, 其中有些新闻事件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或历史意义。这些新闻事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发生之后媒介才意识到其发生的意义, 对此事件进行新闻策划可充分发掘事件背后被人们忽略的意义或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复杂的关系, 使人们更真实地了解事件的真相。此类新闻事实有的是重大的社会事件, 例如今年的汶川大地震;有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小事件, 有些小事件媒介在策划中若能充分发掘其潜在意义有时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许霆恶意取款案件, 在《广州日报》等媒介的策划下, 经广泛报道, 引起了全社会对许霆这一小人物的关注, 这种社会作用甚至对司法审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霆案件终审由初审的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5年, 这种巨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媒介针对许霆案新闻策划的影响。

其二, 对已知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策划生活中有许多事件尤其是对媒介来说的重大事件往往都是按计划必定要发生的。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及某些庆典集会等活动、天文及气象的可预见性变化、重要工程及科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等。这些新闻事实是注定要发生的, 但由于他们毕竟还没有发生, 因此, 对这样新闻事件的周密策划与前期准备相对要复杂一些。如, 神七飞天, 这是注定要发生的重大事件, 甚至在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前, 许多人都已知道每一个细节将会怎样出现。因为它是按计划发生的, 什么时候点火、点火几秒钟后进入轨道, 这些都是事先公开的。但是, 计划并不等于事实, 在新闻报道中, 对事实的报道要比事先计划的报道要复杂得多。怎样报道好即将发生的神七飞天、舱外行走的事实, 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对事件的各个方面进行怎样的取舍, 媒介在进行策划时必须有较为详尽的程序并要有应急预案, 以防新闻事件没有按照人们预想的状况进行时有充分的准备作应急报道或临时取消报道。

其三, 媒介主动策划新闻事件媒介策划新闻事件是特殊的新闻策划。这类新闻事件正是由于媒介的参与才能发生的, 如果媒介不进行策划并参与这类事件就不会发生或发生几率很低。对于媒介主动策划新闻事件, 近几年来有学者予以强烈批评。他们认为这是有违新闻规律的行为, 因为媒介工作者应是社会生活的观察者, 在新闻实践中, 先有事件的发生, 然后对事件进行报道, 这才是正常的新闻工作流程, 而不能主动策划出一个新闻事件, 然后加以报道。笔者认为, 媒介有引导社会向健康方向发展以及主动发现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并解决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责任。媒介主动参与生活, 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反映社会生活, 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到“三贴近”。

二、新闻策划的误区

新闻策划这种手段运用得当可提升媒介品质和媒介在受众中的形象, 但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媒介的新闻策划却走入了误区, 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介社会声誉和公信力的下降。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曲解新闻事实主要出现在对已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或进一步发掘过程中。就媒介特点而言, 对所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解释是引导公众舆论向着有利于社会问题圆满解决的重要因素。有些时候对事实的解释甚至比对事实的报道更为重要。近年来, 武汉公交司机屡屡被乘客殴打, 今年9月12日, 发生了一起武汉女司机被殴事件。武汉某电视台针对这一现象, 策划并采制播出了一档关于公交司机被打的节目。这是热点社会问题, 策划本身没有问题。但是, 节目却将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一些市民不理解公交司机的工作, 个别市民的素质不高等, 甚至主持人在节目中对“912事件”中打人的乘客作了比较偏激的评价。殴打公交司机是违法行为,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这一节目对公交司机被打这一事件的解释却是片面的。节目回避了武汉有些公交司机经常对乘客冷若冰霜甚至挖苦、谩骂乘客等事实, 甚至还要市民“理解”公交司机的“服务不周”, 理由是他们工作强度大, 生活负担重等等。

曲解新闻事实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记者自身素质的问题, 他们不能深入到事件的深层对事物加以正确的解释;其次是记者受到相关因素的诱导, 只报道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 没有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上述武汉某电视台关于司机被打的节目基本是站在公交公司的立场上的, 整个节目几乎没有出现记者或主持人对乘客及其他当事人的采访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其三, 权利与利益的影响, 记者编辑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权利与利益经常会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工作。

二是夸大新闻事实夸大新闻事实有两种含义:夸大新闻事实本身, 夸大新闻事实的意义。某些新闻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但如进行事实的放大或意义的放大将可能产生暂时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 从而产生轰动效应。曾经弄得满城风雨的“杨丽娟事件”就是对新闻事实夸大的典型案例。兰州女子杨丽娟痴迷刘德华13年, 就新闻价值本身而言, 最多算是一条普通的娱乐新闻。但在媒介的干预策划下, 一系列丑剧、闹剧纷纷上演, 全国有70多家媒介近乎疯狂地主动参与报道, 无限放大事件, 给媒介增加了炒作的猛料、给社会平添了些许浮躁、给杨丽娟及其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认为:“内地部分媒体早就介入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 推波助澜之下, 令事件愈演愈烈。在助长杨家追星疯狂行为乃至酿成杨父蹈海身亡方面, 部分传媒难辞其咎。在所谓新闻策划下, 一幕悲剧被传媒利用为炒作和扩大销路的对象, 这亦显示内地部分传媒素质下滑。内地传媒应吸取教训, 承担起提升读者素质的社会责任。”

对新闻事实意义上的夸大也是媒介经常使用的策划手法。夸大事实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既可提升事件的新闻价值, 又能增加媒介所谓的思想深度, 也可能对受众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但夸大新闻事实的内含意义并不代表该新闻事件真正具有这样的价值, 其所谓的价值只是媒介强加的。例如, 去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 一个拒不搬迁的拆迁户被一些媒体相中作为策划对象, 于是“中国法律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勇于维权的百姓英雄”等光环被套在了这个拆迁户身上。对“钉子户”现象做新闻策划是个不错的题材, 但所选取的这一案例却并不典型, 在我国没有代表性, 所谓“深刻的社会意义”只是媒介强加给事件的。

三是“创作”新闻事实如前所述, 在新闻策划中, 媒介可以主动进行新闻事件的策划而使事件“被动”发生。但这是有条件的:第一, 媒介策划新闻事件之前, 该事件就有要发生的趋向;第二, 一旦事件发生, 媒介只是事件的观察者, 不能干预事件的进程。换句话说, 在媒介策划的事件中, 事件发生前, 事件的发生是被动的, 媒介是主动的, 但事件一旦开始发生, 媒介就是被动的观察者, 一般不直接介入事件。然而, 有些媒介过度地运用了策划新闻事件的手段, 使策划新闻事件演变成了“创作”新闻事件。一些媒介无中生有或仅凭无法证实的线索进行新闻策划。

媒介可以策划新闻, 但一些媒介在其策划的新闻发生后一味主导着事件的发生、发展, 以使事件按其预想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在对事件的自然发展进行干预, “导演”着事件的进程。广东某报在今年夏季策划了一组“领导百姓面对面”的新闻, 在此背景下, 相关领导走进广州市的一些居民小区为居民办实事。该策划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媒介本着不能激化双方的矛盾特别是不能伤害官员尊严的原则, 经常干预活动进程, 不但没有起到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 反而加深了干群之间的误解。媒介可以策划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新闻, 但媒介毕竟不是万能的社会机构, 媒介新闻策划不是可以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万应良药。媒介有引导社会解决矛盾问题的责任, 但媒介自身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职能机构。在这方面, 很多媒介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媒介新闻策划之所以进入误区, 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我国媒介信息源来源相对较少;其次是有些媒介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编辑指导方针上偏重于选择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同的社会事件, 以引起公众注意, 从而提高自身的发行量或者收视率。媒介工作者的生存状态较差使得一些人急功近利, 这也是媒介新闻策划被滥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策划 第9篇

关键词: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经验,敏感性,意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了解国家重大决策以及社会生活现状等信息,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凭借内容精准、时效性快、表达形象直观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目前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我们将记者通过对客体进行观察、询问、倾听、思索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称之为新闻采访。

1 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1.1 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是指在一段时间或全局性阶段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主要指导思想。报道思想体现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原则、方针及思想状态,指导着新闻采编的每一个环节,存在于新闻采编工作的每个流程当中,同时,也是新闻选题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具体可以将报道思想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在一定历史阶段或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另一种为某一段时间或某项重大事件、特定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明确报道思想之前,首先要对国家、政府的政策性、方针性指引等重点工作做出了解。要把握好全局思想,主抓重点内容。在进行选题决策时,要结合全局情况,对题材的价值性进行考量,并且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估量。通过不断的检查、修订等环节,完善报道思想,使新闻报道更具连贯性,促进主体与客体、先进与落后、主流与分流的和谐关系,不断推进报道思想更具有实践性,更加科学及合理。

1.2 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指一个信号或简要的信息,证明已经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在新闻线索获取中,可以通过采访、来电来函、其他媒体、其他线索关系等渠道获取有价值的新闻。在获取了新闻线索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个线索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根据综合信息资源拟定题目。

首先,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性。我们衡量新闻线索是否具有价值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第一,新闻要具有时效性;第二,内容要具有重要性;第三,新闻内容要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关注。简单来说就是事实越新鲜、内容越重要、越贴近百姓生活,新闻的价值性就越大。

其次,新闻指导思想要秉承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时刻谨记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始终与我国政府、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大方向上正确引导社会公众。

再次,新闻选题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时效性,这是我们衡量新闻线索能否作为新闻选题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最后,新闻选题要保持典型性及独特性一致。在新闻报道中,要侧重于对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事物进行报道。因为通过对典型人物、问题及现象进行报道后,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激发社会公众对事件内容的反思,起到很好的宣传和警示作用。

2 电视新闻采访的事前策划

在新闻发生之后或即将发生之前,对新闻的宣传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及活动安排等事宜,我们称之为新闻策划,它是策划者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谋划及具体安排。但是,对于新闻策划者来说,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策划者对未来事物发生、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对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应该做出的反应能力。在前期策划时,很多情况都是策划方案随着现场采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后期新闻采访应变时,也有很多现场情况随时发生,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使得报道不够完善。

2.1 要具有洞察力

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捕捉有效的新闻线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梳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选题。

2.2 搜集被采访对象详细的新闻素材

随着科技传播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通讯手段提前了解新闻信息,核实信息准确性、真实性,以便于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确保新闻采访顺利进行。

2.3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在进行新闻策划时,新闻工作者要对具体的新闻报道对象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对特定报道对象的了解。对于特定报道对象来说,具有特殊性,也具有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新闻选题和策划环节上,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新闻原则性、时效性,贴近社会公众生活,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有价值,增强其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吉矿.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

浅谈新闻策划选题的价值取向 第10篇

1 论新闻策划的内涵

新闻策划从狭义上说, 是针对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的准备性的报道决策。从广义上说, 只要是媒体根据媒介市场营销的需要, 按照媒介产业运作的规律进行的所有提升媒体形象、提高媒体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的前瞻性组织行为都可称为新闻策划。新闻策划的价值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 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新闻策划价值取向, 则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

2 新闻策划价值取上的误区

2.1 不合理“新闻炒作”

有些人把新闻策划选题及新闻操作混为一谈, 认为对新闻的策划和选题就是为了炒作所用, 甚至出现策划就是为了强调新闻操作用的。新闻炒作是把“冷事物”热处理, 对某个新闻事实进行长时间、多层次地连续报道, 这类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较高的利益驱使。分不清这一点就会导致新闻策划选题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新闻炒作失败必然会造成读者对于新闻媒体的反感, 反反复复报道同一事件, 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利情况, 走进新闻策划选题的误区。只有充分考虑事情的真实性, 抢夺第一手资料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

2.2 新闻第一, 事实第二

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 导致不良社会影响。有人颠认为新闻第一, 事实第二, 持这种观点的人, 把新闻策划搞成了制造新闻的代名词。满足新闻的新奇性本来是要吸引读者, 充分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新鲜感, 新观点的价值,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特殊性、反常性、奇特性给人民带来一种骇人听闻, 片面的满足人民大众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及快感是不对的。新鲜事物和新观点出现后, 应该首先辨别其真实性, 然后进行新闻策划选题, 不能由于考虑新闻的新奇性而过度的渲染, 导致人民对于事物错误的理解, 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性。

2.3 主题先行, 强制性的长官意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 人民对于新闻的追求度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高。但是新闻策划选题还会受到领导思想和不同行政因素的干扰, 加上某些编辑和记者迎合上级领导的心理作祟, 导致行为呢报道明显出现一些不合事实的假象。导致这种想先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题词先行, 领导为了满足上级单位的需要, 要求编辑和记者在进行新闻策划选题及报到要刻意找出符合其要求和新闻方向的事物, 再去市场内需找能够满足这些主题的新闻, 不考虑新闻的真实性, 人为的进行加工处理, 导致报道偏颇失去自身价值。

3 新闻策划选题的价值取向

3.1 反应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

新闻策划选题最终是为了报道一条具有极高价值的新闻, 新闻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本身就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国家和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及政治主张。新闻策划选题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必须符合国家的利益, 这也是新闻报道及报道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 在进行新闻策划选题时, 在考虑国家利益的基础上, 也就是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责任感, 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能力, 这都是决定新闻自身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新闻策划选题及报道不能刻意回避国家和党政治价值。

3.2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价值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从人性的角度发现、采写新闻。作为新闻媒体, 时常都要面对许多流血、死亡的突发事件及政法新闻。在外地一些以看点最大化为诉求的媒体, 往往会把犯罪的过程以及手段, 血淋淋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而这正是对人文的一种不尊重。作为新闻媒体, 在面对此类的新闻事件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突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 提升报道的文化内涵。人文,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出报道的文化内涵。用报道中渗透出的文化意味, 提升受众的人文素养。体现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媒体的高度, 以新闻记者、编辑特有的历史责任感, 给全社会以真诚、理性的关照。

3.3 要突出报道服务价值

什么是报道的服务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老百姓看了有用。在“三贴近”服务已经成为媒体诉求的现在, 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载体, 这种载体必须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新闻报道的服务价值就需要在新闻策划选题时更加突出。一个新鲜事发生时, 在充分体现新闻时效性的同时, 要挖掘出这份新闻自身所带的服务性, 这样才能满足人民对于新闻的需求。此外记者在进行新闻报到时, 更应该考虑读者的感受, 尽量将事物细化, 讲述内容详尽, 方便读者阅读。一个媒体的服务性, 不能仅仅通过对新闻的报道来实现自己的服务性, 还应该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组织有关部门、单位, 走进社区, 走进百姓, 组织服务性活动。同时开设栏目, 帮助回答读者的一些疑问。还应该利用媒体自身收集信息较全的优势, 尤其是一些政府政策的优先发布权, 集中刊登编辑记者收集到的服务性资讯, 给服务性稿件一个发布的平台。

3.4 考虑新闻经济价值

心没策划选题在满足政治价值、服务价值、人文关怀价值的同时, 也必须管理新闻媒体自身的经济价值, 使的自身能够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高效的新闻报道, 这是由新闻媒体自身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决定的, 是由新闻媒体自身所具备的商品的价值属性决定的, 所以, 新闻策划选题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价值。因此, 新闻策划选题实现了自身的经济价值, 满足市场上各类受众人群的需要, 才能促进新闻媒体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挖掘更为有价值和时效性的新闻。

4 结束语

新闻媒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的结果, 市场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 新闻媒体事业就会随之越来越发达和繁荣。因此, 合理的新闻策划选题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的浪潮, 适时进行新闻改革, 合理的参与市场竞争, 满足人民对于新闻的需要, 充分借助经济发展给新闻媒体界发展带来的契机。新华策划策划选题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新闻媒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闻策划策划选题的水平的提高, 意味着新闻种类多, 时效性强, 内容丰富, 满足人民的不同需求。因此, 把握新闻策划的度, 做到理性思考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亮.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以新浪网成功策划“日全食”直播为例[J].新闻世界.2009 (10)

[2]黄婉婉.浅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J].新闻世界.2010 (09)

[3]严汉生.美国新闻报道的特点及体现的价值取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3)

[4]田金军.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关注方向——衡量新闻报道大局观念的重要标准[J].中国广播.2008 (12)

上一篇:中英双语教学下一篇:交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