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器质量控制问题

2024-07-23

除颤器质量控制问题(精选6篇)

除颤器质量控制问题 第1篇

除颤监护器是医院常见的急救设备,按照国家对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是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1]。心脏除颤器又名电复律机,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医疗电子设备,具有疗效高、作用迅速、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特点[2,3,4]。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有95%是致死的[5];而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6],其中90%是因心率失常所致[7]。因此,除颤器在抢救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备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关乎能否把握住抢救病人的时机,一旦贻误时机,将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造成病人死亡[8,9]。本文针对我院的除颤监护器进行了质控检测,通过质控检测及时发现除颤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对仪器进行维护,确保抢救设备临床的使用安全。

1 评价依据及检测工具和检测项目

1.1 评价依据

根据国家颁布的JJF 1149-2014《心脏除颤器校准规范》[10]和JJG760-2003《心电监护仪检定规程》[11]对除颤监护器进行质控检测。

1.2 检测工具

福禄克(FLUKE)公司生产的Impluse7000DP除颤器分析仪和配套的Biomedical Ansur检测软件。

1.3 检测项目

结合国家颁布的校准规范和我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了以下5个检测项目:

(1)外观功能检查:目视检查心电除颤器的外观及附件,被检测仪器及其开关、旋钮、按键等附件应工作正常,并且应无影响其电气性能的机械损伤,保证附件齐全。

(2)释放能量的准确性:根据仪器型号不同、规格不同,分别选取不同能量的7~8档测试,包含最小能量值和最大能量值;分别检测各档能量值的输出情况,各档误差不应超过设置值的±15%或±4J(二者取较大值)。

(3)充电时间:对除颤器完全放电的内置电容充电到最大储能值时所需要的时间。

(4)同步延时时间:在同步模式下,测量同步脉冲信号到除颤脉冲信号之间的延时时间。

(5)心率示值:心电信号分别选取30、60、120、180次/min总共4个档位检测除颤监护器心电监护情况,各档最大允许误差为±(显示值的5%+1)。

1.4 检测对象

本次质控检测对象为我院所有在用除颤监护器共63台,涉及8个品牌(表1)。

2 检测结果

2.1 外观功能检测结果

本次对我院63台除颤器进行外观检测,结果如下:

飞利浦除颤器:1台打印机盖子损坏导致无法打印、1台能量充放电后主板烧坏、2台电极片氧化导致接触不良、1台不能除颤、1台电源线损坏、2台能量编码器损坏、1台心电导联线老化;席勒除颤器:1台出现心电监护干扰大、1台偶尔出现蓝屏现象;伟伦除颤器:1台电池老化,没有接入电源则无法使用;通用电气除颤器:1台出现心电导联线丢失;惠普除颤器:由于使用年代太久,除颤器的电容充电后出现漏电现象。

2.2 释放能量的准确性检测结果

按照国家校准规范的要求,校准仪器需内置50Ω阻性放电负载,检测得到的能量与设定的能量之间误差在15%或者4 J之内为合格;除颤器释放能量校准点应≥6个,且需包括最小能量点和最大能量点。能量释放的准确性是衡量除颤器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12],而在实际的校准过程中发现,各个品牌除颤器对于能量点的设置各不相同,因此能量点的校准是无法做到统一的。由于购买时间的差异,部分年限较久远的除颤器采用单向波的除颤方式,其最大能量输出可达到360 J。

在我院中,飞利浦M4735A除颤器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卓尔除颤器和席勒除颤器,这三大品牌的除颤器均采用了双相波的除颤方式。其他品牌的除颤器数量较少,使用年限相对长久,因此并未将其他品牌的除颤器和上述三大品牌的除颤器进行比较。

除了最后3台席勒除颤器的最大能量为180 J,其他除颤器的最大能量为200 J。在对每台除颤器进行能量校准的时候,每个能量点都会进行3次重复能量释放的检测,并计算其释放能量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释放能量的相对误差。对上述三大品牌除颤器的最大释放能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进行作图比较(图1),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δEr为释放能量的相对误差,单位%;E0为被校准除颤器预置能量值,单位J;E为释放能量测量值,单位J。

从图1上看,大部分飞利浦除颤器其最大能量输出要略<200 J,>190 J,其能量输出在此区间范围内波动;最大释放能量最高值为201.7 J,最低值为188.3 J,最大释放能量平均值为197.1 J,其最大释放能量相对误差普遍较低,均值为1.65%;卓尔除颤器最大释放能量输出测量结果均>200 J,平均值为213.63 J,最高值达到231.17 J,最小值为201.7 J,其最大释放能量相对误差也是最高,均值达到了6.66%,最高值可达到13.63%;6台席勒除颤器分为两组,3台除颤器的最大能量档为200 J,测量结果在200 J左右,均值为199.1 J,相对误差均值为1.38%;而另外3台除颤器的最大能量档为180 J,测量结果均<180 J,均值为174.44 J,相对误差均值达到3.33%。

从结果上看,飞利浦除颤器最大能量输出比较稳定,不会出现能量大幅度的波动,能量释放的相对误差也比较小。卓尔除颤器最大能量输出波动比较大,且能量输出都大于预置的能量值,相对误差较大。席勒除颤器虽然都是同一个型号,但是却有两种不同的规格,总体上讲,最大能量输出也是比较稳定,相对误差也是比较小。本院除颤器释放能量的准确性合格率为100%。

从医学理论上讲,在以消除心率失常的前提下,除颤电流能量越小,对心肌的伤害越小。反之,除颤电流能量过大则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当然,除颤能量过小可能导致无效除颤及反复除颤,不仅降低除颤的成功率,而且会比单独一次有效除颤带来的损伤更大[13]。在《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对抢救中的除颤能量的选择做了一些规范要求,对于双相波除颤器,除颤能量≤200 J是相对安全的。使用者应使用制造商推荐的除颤能量(120~200 J)(ClassⅠ,LOE B),如果不知道制造商推荐的能量剂量,应考虑使用最大的能量除颤(ClassⅡb,LOE C)[14]。基于本次检测结果,卓尔除颤器的最大释放能量基本上>200 J,其中有3台除颤器最大释放能量甚至超过210 J,因此建议医生使用时给予考虑,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适当降低能量档的选择。另外两个品牌的除颤器最大释放能量相对接近预设值,且基本处于安全使用范围内(≤200 J),没有存在太大的安全隐患。

2.3 充电时间检测结果

按照国家校准规范,对于完全放电的储能装置充电至最大能量的时间应≤20 s。本次检测每台除颤器最大能量的充电时间,都进行了3次重复充电时间检测,分别统计其充电时间均值和标准差,检测结果见图2。

从图2上看,飞利浦除颤器充电时间波动范围较大,最短充电时间为2.6 s,最长充电时间为7.2 s,平均值为4.14 s;卓尔除颤器最短充电时间为3 s,最长充电时间为6 s,平均值为4.26 s;而席勒除颤器最短充电时间为6.9 s,最长充电时间为10.3 s,平均值为7.86 s,相较于其他品牌的除颤器,席勒除颤器的充电时间较长。由于飞利浦除颤器最长使用年限有9年,最短的才几个月,使用年限跨度较大,充电电路及电容存在老化现象,因此表现出较大的波动范围。

在抢救现场中,除颤的延迟会导致抢救成功率的降低,但《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没有对除颤器充电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14],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的要求,除颤器最大能量的充电时间应≤20 s,本院除颤器充电时间检测合格率为100%。飞利浦和卓尔除颤器的最大能量充电时间基本<7 s;而席勒除颤器除了1台充电时间稍长,达到了10.3 s,应告知使用科室提醒注意,而其余除颤器的最大能量充电时间都在7~8 s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2.4 同步延时时间检测结果

按照国家校准规范,同步模式下,输入信号为心电信号,除颤同步延时时间应≤60 ms。同样,测量每台除颤器的同步延时时间,都进行了3次重复同步延时时间检测,分别统计其同步延时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检测结果见图3。

从图3上看,飞利浦除颤器同步延时时间比较稳定,波动区间在27~37 ms之间,平均同步延时时间为33.33 ms。卓尔除颤器最短同步延时时间为9 s,最长同步延时时间为30 ms,平均同步延时时间为21.72 ms。席勒除颤器最短同步延时时间为33 ms,最长同步延时时间为40 ms,平均同步延时时间为36.61 ms。从总体上看,卓尔除颤器同步延时时间最短,其次是飞利浦除颤器,最后是席勒除颤器。

除颤仪常用R波或S波作为同步脉冲,最常见的是R波。而最佳放电时间是在R波起点至T波起点之间,此时整个心室肌处于绝对不应期,有利于窦性心律的恢复,又可避免除颤电流不落在T波段而诱发室颤,时间持续260~380 ms[15]。无论从计量要求或者临床意义上来讲,本院的除颤器都符合同步心脏复律的要求,因此同步延时时间检测合格率为100%。

2.5 心率示值检测结果

按照国家校准规范,心率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显示值的5%+1)。在本次心率示值检测中,心电信号分别选取30、60、120、180次/min总共4个档位检测除颤监护器心电监护情况。在各个品牌中,心率示值检测结果最大偏差只有1个单位,合格率为100%,表明了在心电监护方面,除颤监护器表现都非常出色。

3 讨论和展望

3.1 质控标准的改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4年8月1日发布了新版的《心脏除颤器校准规范》,取代了2006年版的《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监护仪校准规范》[16],于2015年2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校准规范。其中,新版的校准规范删除了能量损失率、充电次数和内部放电的计量特性要求和相应的校准方法,并且同步延时时间检测要求由原来≤30 ms,调整为若输入信号为心电信号则延时时间≤60 ms,如果输入信号为同步触发信号则延时时间≤25 ms。

这样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能量损失率、充电次数和内部放电这三个检测项目对于除颤监护器的检测意义不是很大,而新版的校准规范保留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减轻了质控人员的检测负担。

在2006版的校检规范中,能量损失率检测要求计算最大能量充电后等待1 min而测量的释放能量值EL与充电后马上释放的测量能量值EI之间的比值,即计算比值EL/EI。在我院广泛使用的三大品牌除颤器:飞利浦、席勒、卓尔,三者的充电后能量保持时间分别为:30、20、50 s,均无法将充电能量保持1 min。如果按照此项检测标准来执行,我院的除颤器将全部不合格。

在2006版的校检规范中,充电次数检测则要求将能量选择分别置200、200、300 J,在1 min内依次进行充电、放电循环操作。而目前普遍使用的除颤器均是双向波,最大释放能量一般是200 J,没有300 J这个能量档,因此无法满足该项目的测量要求。

在2014版的校检规范中,将内部放电检测项目与释放能量的准确性检测项目结合起来,要求在需校准的能量中,至少选择2个能量点做3次释放能量的校准,其中一点应为最大能量点,放电时机可选择储存能量保持时间(从充电完成时到自动内部放电前)的前、中、后3个时间段内。其他能量点可在内部放电前随机释放[10]。因此,并没有把内部放电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检测项目。

另外,2006版校准标准对于同步延时时间的要求过于严格,要求≤30 ms。如果按照旧版的要求来衡量检测结果,绝大部分的除颤器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而调整后新版校准规范放宽了检测要求,因此本院除颤器全部达标。

3.2 质控结果总结

经过本次对全院的除颤监护器进行质控检测,对于使用年代较久远的惠普除颤器大部分进行了报废处理。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发现问题的除颤器,全部及时进行了维修,保证了除颤监护器在临床的正常使用,为构建安全医疗医院作出了一份努力。这样的检测结果也凸显了医院医疗设备科定期对除颤监护器进行质控检测的必要性,对于设备科质控人员来说,这样的质控任务既是光荣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份沉重的担当。

另外,质控检测结果不能完全作为判断除颤监护器性能好坏的唯一标准,检测结果仍然要结合临床医生和护士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我院使用的某一品牌的除颤器,临床使用人员反应操作复杂,不太人性化,心电监护方面容易出现干扰,显示屏容易出现蓝屏和变色问题,售后维修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因此,质控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使用体验才能真正为医院下次购买设备提供参考,为医院采购决策提供真实合理的依据。

3.3 展望

本次对除颤器质控检测是我院首次进行的质控活动,对于质控检测仍然属于探索阶段,目前进行质控检测项目是否需要增加,仍需做探讨。对于未来进行的检测,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制定质控检测规范,完善质控检测流程,做到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设备的质控检测,保证除颤监护器在临床的安全使用,始终把医疗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落实[17,18]。

摘要:本文参照国家对除颤监护器的校准规范,采用Fluke Impluse7000DP除颤器分析仪,对本院的全部除颤监护器进行了外观功能、释放能量准确性、充电时间、同步延时时间、心率示值这5个项目的质控检测,对存在问题的除颤器及时进行维修,保证了除颤器的临床使用安全。同时对质控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临床的使用体验,探索适合我院除颤监护器质量控制方案。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第2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四)、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企业卷烟库存商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省产烟、省外烟、国外烟,如果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中,卷烟库存商品总金额显著下降,而省产烟库存金额大幅度上升,省外烟和国外烟库存金额只是持平或只有小幅度的下降,这就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五)、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例如,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在3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而在2004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5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如果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两年的一类卷烟的销售量,而得出一类卷烟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六)、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二)、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统计诚信体系。

除颤器质量控制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63-2

0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工程项目的进步,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建设项目,我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充分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阻碍水利工程有效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发展。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没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虽然当前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在施工过程中提出要建设优质工程的口号,但是并没有为这些口号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受繁重施工任务的影响,并未去积极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力度不够;其次就是施工项目部未能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给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造成影响。

1.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开展项目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够重视质量管理,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都不够健全,存在缺陷。没有指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来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不能指定对应的管理指导措施,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有效进行。水利工程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灵活,没有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1.3 施工过程管理控制不严

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施工工人在工程项目中的操作工艺没能进行严格的监督。虽然制定了与现场施工相关的施工工艺管理规范,但是并未能按照规范开展管理工作。

1.4 工程设施管理严重滞后

水利工程设施面广量大,工程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部分干部群众水法制意识淡薄,河道、圩堤、青坎耕翻种植严重,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确,违章占用时有发生,入河排污现象难杜绝,河道设障难清除。其主要原因是管理队伍不健全,管理报酬不到位,从而造成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严重滞后。

1.5 没有足够的管理与维修养护经费,对工程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在完成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后,对后期的维修和养护管理工作没有走好,养护管理经费不足造成水利工程受到损坏,不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没有充足的管理费用和养护费用,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就很难安排足够的维修和养护管理人员去进行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人员不足就会造成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不当,给水利工程的项目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各个机构部门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维修和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实现水利工程的长效发展,造福社会。

2 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 明确施工责任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施工责任,将工程建设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分项目的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施工责任,将工程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程项目当中。要求每个施工人员根据自己的施工任务进行施工工作,保证自己负责的施工项目能够按照质量要求完成。对施工企业来讲,要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2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员工行为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使施工人员的操作符合要求。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引方向,可为生产经营单位带来更多的安全生产效益,为水利施工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规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生产行为,要实施全面的施工责任制,采用“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以保障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可实行性。

2.3 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工作

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当前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配备适应当前情况的专业人才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工作,使人才能够随时适应迅速变化的大环境。在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时,人才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完善水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不断地为水利工程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2.4 增加资金投入量

要想有效地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就需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通过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充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中,通过配个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核算工作,保证项目资金能够用到工程项目建设当中。

2.5 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制

造成当前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欠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制。许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构建施工质量控制体制意识不够,在开展实际的工作中不能针对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因此,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是摆在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体制,构建标准的施工规范流程,对施工工人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施工工人能够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以标准的施工操作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在现场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管理因素,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2.6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作为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将施工现场的施工工人的各项操作技术进行规范,禁止施工工人不遵照标准的施工流程开展施工工作,一定要严格要求施工工人按照标准的操作工序进行,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合理并且规范。对于施工现场,要求施工技术人员站在技术角度来衡量施工项目的质量,是否满足质量等级要求,如果质量等级达不到,该返工的返工,必须保证施工质量。

3 结论

水利工程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百姓的生活以及农业的发展依托水利工程的便利,农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生活所需,能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并促进我国的未来发展。分析水利工程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程来促进项目建设,提高施工技术设计理念,提高施工人员的实际施工水平,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民生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蒋仲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53.

[2] 戴胜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尚品,2016,01:36.

浅谈我国环境质量控制问题 第4篇

摘要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一、环境质量现状

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来自:大气污染、水污染、回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四方面的影响,下面进行一下分析:

(一)大气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

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无超Ⅴ 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回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199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0.6亿吨,其中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O亿吨,占总产生量的37.7%,危险废物产生量1077万吨,约占1.0%。199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69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排放量占

1.3%。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累计堆存量已达65亿吨,占地51680公顷,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近年来,塑料包装物用量迅速增加,“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四)噪声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二、环境质量问题的对策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三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四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

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三)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具备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也可以借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融资方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二是要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准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

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要求县级以上要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人员,将环境监察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明确执法地位,严格岗位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六)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二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四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五是要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 1] 张永锋.酸雨的危害分析及防治政策[J].绿色科技.2011(12)

[ 2] 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R].2008-01-18

[ 3]黄铭洪《环城污染与生态恢复》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 4]刘维屏《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6

[ 5]席俊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3,(01)

[ 6]周岳薇.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对策.环境保护,1998,(9)

[ 7]吴永宝.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上海环境科学,1993,12

[ 8]胡学玉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02)

[ 9]孔昌俊.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0~241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

城镇道路、防洪、燃气、供热、路灯、供水、园林绿化等工程属于公用事业。市政工程大多数为公共建筑性质,多数为非经营事业,一般是无盈利性服务性经营。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的,因此市政工程建设依然是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公益事业,它的经营性质和服务宗旨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市政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1)市政工程建设资金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2)投资额度大,建设的标准、品位高。(3)建设规模大,施工期短,建设工序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性,必然伴随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活动,是相互之间互为依据的严密的系统过程。依据多年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

1.市政工程质量问题的表现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改进。中层管理人员不善于学习,心浮气躁,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整体素质亟待提高。(2)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施工管理人员太少,后勤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不起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质量责任制没有做到责、权、利的统一,不能完全落实,甚至形同虚设;同时质量工作没有计划、缺乏目标,走一步说一步,干到哪儿算哪儿,不能形成全员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2.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化验、试验。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行隐蔽工程施工。

2.2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和经济挂钩。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雨水、污水管道、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一部分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的前期,采取预防措施?为什么非要等既成事实之后,再来兴师问罪?因此,质量管理措施过左不好,过右也不行,我们一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作为大前提,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2.3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试验仪器要装备整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

2.4运用巡回检查、监督等办法,督促监理人员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抓好巡回检查,了解和掌握施工质量全貌。经常不定期到工地巡回检查,事前不通知。(1)对公司派驻工地的管理工程师明确分工,定点到项目,要求每个管理工程师每天都须到工地察看,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工地情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人员每天都必须到工地巡视检查,时间不少于4 小时。每个监理人员都必须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工程部制订了巡回检查提纲,以便公司工程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巡视检查时目标明确。(2)每项工程开工前,我们要求各项目监理部制订旁站监理方案,送交工程部、质量监督机构及施工单位。对关键工序、关键施工过程都必须实行旁站。现场管理工程师负责的项目多、工段长,难以面面俱到。实践中我们采取了抓重点的工作办法,主要检查、监督监理人员做好平行检验。要求监理人员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检查和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检验比例,独立地对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序( 或部位) 进行检查或检测,按照工程采用的规范、标准和规定,确认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结果及时报业主审核。

2.5减少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7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维护质量、维持良好的生产效率,必须在作业程序和标准中纳入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最高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并以实际行动体现其对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以达到预防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环境的目的。提倡每天强调一次安全问题,培养下属单位在每天的早会或工作间隙的小会议上强调安全问题的习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与质量管理责任制结合起来进行。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生产警示标语,如《安全十大禁令》、《十项安全技术措施》等,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文明生产。

3.结语

市政工程大多数为公共建筑性质,多数为非经营事业,一般是无盈利性服务性经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性,必然伴随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活动,是相互之间互为依据的严密的系统过程。依据多年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和创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 [科]

【参考文献】

[1]金荣庄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3.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105.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47-01

建筑材料是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基本结构框架的基础物质单元。如果材料性能参数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么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更无从说起。因此,加强施工建材检测系统体系的建设,做到工程建材的全面监控,才能切实打造民心工程与高端项目产业,使建筑领域产业成为永远不落伍的朝阳产业。

1 施工建材的基本分类与检测重点

施工建材进场原料一般包含水泥原料、钢筋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保温建材、防水建材、管线材料、电力电缆线、电气元件、砌件材料以及进场设施建材等。由于建筑建材需要分门别类实行有序管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就需要进场复验环节来实现过滤疏漏与差错。如,水泥材料要检测出凝结时间、强度参数、稳定性;钢筋则需要强度参数、延性强度、张拉、冷弯、基本单位长度、延伸率;商品混凝土要清楚结构稳定性、坍塌度、强度等。对于防水建材,则需要检测出卷材纵、张拉强度、密封性、柔韧度、粘连性、相容性等指标参数。同理,对于保温建材要重视其导热参数、容重数据;砌件需要检测出抗折强度、抗压;给排水管道建材要掌握基本的壁厚、外形结构、直径等参数;电力电缆线要清楚其绝缘性能、线芯与直径、电阻参数;电气元件要掌握各元件基本功能等等。总之,建筑产业的经济效益变现,要从最为基础的施工建材抓起,才能使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加以完善,提升整体产业效益水平。

2 施工建材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就目前建材检测工作而言,检测材料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突出,即存在检测样品信息虚假现象。同时,目前不少检测机构组织单位的管理状况也令人担忧,管理章程比较混乱,与建筑市场发展要求相背离;另外,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当然,除却内部主观因素以外,客观因素也存在,就是不少检测组织机构的硬件仪或设备过于陈旧、精密程度不高、以及检验效率较低等。

3 施工建材检测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的措施探讨

3.1 检测对象要明确

建筑产业内的施工建材种类繁多,在材料真正投入作业使用时往往需要入场前的检测复试。因此,施工建材基本性能的数据、指标等就要满足国家、房建部门颁布规范的相应要求。比如对于墙体保温建材的检验,就需要检测出材料的伸缩强度、抗拉性能、吸水率、以及基本的物理性能参数如何,包括热导系数等等。此外,在进行抽样时应当本着相应规范的要求去实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检测对象能够较为全面的复检,过滤出疏漏,促进安全风险、材料成本加剧等负面因素降至最低状态,进而才能达到材料送检的预期目的。

3.2 取样数量与方法的科学运用

施工建材的试样数目多少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即是说,取样数量太少,或者试样的部位不规范,抑或方法运用不得当,都会使试验结果造成一定差异与误差。因此,试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能考虑到该试样方法的代表性。比如,可以结合试样材料的性能,对其不同的部位抽取相同的数量分别进行取样试验,以求取样数目、试验结构位置、使用方法的一致性,使各项试验数据更为精准可靠。

3.3 提高建材检测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

施工建材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高低是实现试验结果精准与否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项目工程后期开工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由于建筑材料种类繁多,试验过程相对繁冗、复杂,要做到全面、系统的科学试验,保证送检材料试验结果的精准性,就必须重点强调材料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举例而言,当送检材料进行试验数据处理时,一旦发现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应能从熟知的专业知识中做出专业判断,并按照相应取材试验的规范与标准进行数据筛选,从而才能使试验数据结果更贴近实际需求,保证其准确性。此外,对于参照标准可结合GB/T 8170进行相应修订,而具体试验数据保留数位可以按照具体规范要求进行取舍等。这样一来,这需要检测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与较高知识水准。

3.4 具有完备的检验条件与加强环境因素控制

施工建材的检测需要合适的、完备的检测条件,并且保证环境因素能够尽量不对检测数据造成干扰。也就是说,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湿度可能会材料本身性能造成一定物理或化学性能的改变。因此,这就需要检测人员能够根据送检试样材料的养护条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科学处理,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比如,弹性体防水卷材的抗拉强度参数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对样品试验条件加以调整,其建材试样检验数据就会存在一定差异。

3.5 运用先进设备仪器进行材料检测

在满足送检材料检测条件与基本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运用较为精密、可靠的先进仪器或设备,对实现施工建材检测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此外,当引进先进仪器设备时,也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比如,在测定水泥、钢筋砼、砖等试件的抗折和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会对测试的数据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着检验材料数据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又要同时顾及到设备的作业负荷程度,在进行钢筋张拉试验时,如果当钢筋建材张拉出现颈缩时,可慢慢减小油门,逐渐缓慢控制颈缩直到样品本身断裂,从而减轻了设备的作业量负荷程度,加强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4 结语

施工建材检测工作相对复杂且系统,需要检测时能够顾及到检验对象、环境因素、试验误差、人员操作技能、信息数据指标处理等各项因素。因此,为了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工与进行安全生产,就必须在材料检测方面把好质量关卡,从而为提高产业效益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波.试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

[2]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J].科学时代,200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除颤器质量控制问题】相关文章:

心脏除颤器07-27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08-05

心肺复苏电除颤范文06-27

飞利浦除颤操作规程07-31

心室颤动患者的电击除颤策略09-12

多次除颤救治成功扩张型心肌病伴反复室颤一例09-10

上一篇:实习下一篇:子女成长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