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计划范文

2024-05-14

实验计划范文(精选12篇)

实验计划 第1篇

1 对于参加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医学本科生实行严格的实验室注册制度

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保证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顺利进行, 改革了传统的、封闭式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面向本科生开放、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凡是在本教学实验中心参加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医学本科生, 不论是本实验室教师指导的, 还是其他单位教师指导的, 必须登记注册。注册内容包括: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来源、经费金额、指导教师、项目成员、起止时间、实验需使用的仪器等;注册后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的培训和考核, 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科研训练。

2 对于参加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医学本科生实行严格的实验室仪器培训、预约、使用登记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的每台仪器各由1名高年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具体负责, 包括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协调使用、以及对首次使用本仪器的人员的培训[2]。随着指导的各级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增多和学生数量的增加, 为了切实保障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各个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的有序、顺利实施, 对于参加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医学本科生实行严格的实验室仪器使用申请、培训、预约和使用登记制度。 (1) 实验仪器使用申请制度:参加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各个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医学本科生根据课题需要, 填写大型实验仪器使用申请表 (申请表内容包括:申请者的姓名、创新实验项目名称、指导教师的姓名、具体的实验内容、使用时间等) , 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 将申请表交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仪器负责人。 (2) 实验仪器使用前培训制度:仪器负责人收到仪器使用申请表后, 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使用申请者从实验仪器工作原理、操作过程、仪器维护等多方面对其培训, 并在仪器负责人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首次操作以及后续的操作练习, 并对其进行考核;培训合格才能准许其独立使用该仪器。 (3) 实验仪器使用前预约制度: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除了本科生、还有大量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为了能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也保障每位实验者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参加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创新科研训练的医学本科生与其他实验者的要求一样, 也实行实验仪器使用前预约制度, 即在本实验仪器的使用预约本上登记:预约人、预约该仪器的日期及时间段。 (4) 实验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完成后, 使用人要在该仪器使用记录本上及时登记仪器使用日期和时间、仪器运行状态;对于仪器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报告仪器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以便尽早联系售后维修, 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3 对于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项目经费、实验耗材及试剂实行规范管理

不论是校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省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还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项目经费,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项目经费由学校代管, 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 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 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 不得截留和挪用[3]。承担项目的学生根据实验需要、本着节约、性价比高的原则自主购买实验所需的各种实验耗材和实验试剂, 对于购得的实验耗材和试剂要进行登记, 妥善保管, 尤其是实验试剂按照试剂要求的储存条件保存, 比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的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等要在-20℃保存, 对于抗体按照要求4℃或-20℃保存。另外, 一些需要配制的实验试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或创新团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的配制方法自行配制, 让承担项目的学生真正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实验。

4 科研创新实验项目档案的管理

自2007年以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已经累计指导校级开放实验项目55项, 指导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44项, 共有300多名医学本科生参加了各级科研创新训练。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项目, 实验室为进入的每个项目都建立了完备的资料档案。具体的做法是: (1) 每个项目一个文件袋, 其内装有项目组进入实验室的申请表、大型仪器使用申请表、实验记录本、实验项目总结、项目中期汇报报告、答辩PPT以及项目结题报告等、以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和发表文章的复印件。 (2) 另外, 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年还将这些科研创新项目分类汇总并及时补充取得的成果、建立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包含的内容有: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止时间、指导教师、项目成员、发表的科研论文以及获得的奖励等。这些均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其统一保管, 便于查询。

5 加强参加各级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医学本科生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从“灌输式”向“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进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医学本科生愈来愈多, 加之实验设备日益增加, 实验试剂日渐丰富, 随之而来的医学本科生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如中毒, 火灾, 环境污染等等[4,5]。参加各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医学本科生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刻不容缓, 结合本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一些安全监控措施及管理模式来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使得实验室能够安全、顺利、高效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1) 实验室仪器及电器的安全操作:实验中要用到大量的实验仪器和电器, 正确操作是避免发生危险的根本保证。例如离心机使用前必须配平、避免因离心机不平衡造成的危险;对于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使用后要将其搽拭干净, 避免生锈, 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恒温箱、烤箱、水浴箱时, 严禁把易燃易爆溶剂及物品送人温箱或烤箱。尤其应当注意的是, 实验室严禁乱接电线、电源, 动力电源和普通电源分开使用, 明确功能, 而且要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在实验结束时, 要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 消灭火种, 关闭门窗。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剧毒药品、致突变剂等, 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操作时要穿防护服、戴手套等;另外, 还实行专人管理各种实验试剂, 贯彻试剂领用登记制度, 实验结束后回收剩余试剂并按操作规程对试剂进行无害化处理, 尽量将污染降至最低,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3) 对腐蚀性、挥发性化学试剂如:溴水、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 一定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配制时, 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防止大量的酸挥发到空气内危害人们以及腐蚀实验仪器;操作时, 如不慎遇到强酸洒落, 先要及时用抹布进行擦拭, 再用清水冲洗、稀释, 使该试剂对人、对物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生物标本, 一方面在规定的固定区域操作实验, 另一方面要严格处理废弃物。对于血液、动物尸体等生物标本, 应送至焚烧炉焚烧;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 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将其与一般废弃物分开, 定点堆放倾倒, 由专门部门回收处理, 避免污染环境。

这五年多来, 通过实验室注册, 实验仪器使用前培训、预约及使用登记, 实验经费、耗材和试剂规范管理, 创新实验档案专人管理以及本科生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措施的实施, 为各级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平台, 保证了这些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目前为止, 作者及团队指导的44项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中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等级为优秀、2项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优秀奖;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17篇, 其中SCI收录6篇、会议论文2篇。这些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前沿知识,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参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了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以及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需要, 保证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顺利进行,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者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验室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如:实验室注册、实验仪器使用前培训、使用预约及登记、实验经费、耗材和试剂规范管理、创新实验档案专人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各级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平台, 保证了它们的顺利完成, 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Z].教高厅函[2007]20号, 2007-04-16.

[2]安勇, 邵卓峰, 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218 (6) :138-140.

[3]潘涌璋, 唐启红, 张秋明, 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6) :146-150.

[4]郭敏杰, 胡新, 王珣, 等.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2) :177-183.

新教育实验项目计划计划 第2篇

新教育实验项目计划

指导思想

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为指导,开展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全面扎实推进儿童课程项目,努力设计出适合学生当下生命特点及学校、社会情况的各年级晨诵课程,规划好低年级读写绘课程,重点寻求整本书共读的突破口;继续扎实进行语数英理想课堂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的理想课堂实施模式,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教师专业发展、家乡共同体建设、每月一事研究等项目组研究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实在,提高实验实效,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月度工作安排:

2月份:

1.制定学校学期实验工作计划(周信东)

2.召开各项目负责人会议,讨论学校实验计划及各项目实验构想(陈士才)

3.上实验榜样教师座谈会(陈士才)

4.各项目组制定各项目实验工作计划(各项目负责人)

5.印制各年级晨诵诗和“晨诵记录本”(郝玉梅、各年级备课组长)

6.明确晨诵时间,完成检查记载表(各班语文老师 郝玉梅)

7.低年级全体语文老师会议,明确绘本教学内容(年级校长 史桂华)

8.新教育每月一事:学会走路——遵守规则(卢谦、王久红)

3月份:

1.晨诵诗、晨诵本使用情况调研,组织晨诵研讨课(郝玉梅、各备课组长)

2.各研课组开始“每日研课”(王楹著、项目组负责人)

3.数学有效课堂模式实践研究(陈士才、荀步章、吉祥)

4.语文有效课堂模式梳理探讨(卢谦、王楹著、周信东、任荣贵)

5.读写绘课程化研究(史桂华、蔡祥梅、吕朝霞)

6.新学期实验开展情况调研(年级校长、各班主任)

7.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沙龙(王兆正)

8.家校共同体“翔宇之春”家访月活动(王久红)

9.英语有效课堂之评价研究(王志祥)

10.新教育每月一事:捡纸——保护环境(卢谦、王久红)

4月份:

1.整本书共读案例设计评比、课堂教学评比(马继芬、周信东)

2.一至三年级晨诵阶段课程展示(郝玉梅、一至三年级组长)

3.读写绘课程实施情况阶段调研(史桂华)

4.语数有效课堂模式推进情况学生问卷调查(王楹著、任荣贵、吉祥)

5.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之撰写教育叙事和教育反思(王兆正)

6.每月一事:踏青——亲近自然(卢谦、王久红)

7.新教育实验各年级情况交流(年级校长)

5月份:

1.四至六年级晨诵阶段课程展示(郝玉梅、四至六年级组长)

2.晨诵诗、晨诵本使用情况评比(郝玉梅)

3.语文、数学有效教学调研、有效教学框架案例评比(王楹著、任荣贵、吉祥)

4.整本书共读之“化装聚会”“阅读X人组”等活动观摩展示(马继芬、周信东)

5.学校新教育实验期中总结(周信东、各项目负责人)

6.低年级学生讲绘本、画绘本、演绘本比赛(年级校长、史桂华)

7.家校共同体之开好家长会(王久红)

8.新教育每月一事:扫地——学会劳动(卢谦、王久红)

6月份:

1.英语有效教学调研、有效教学框架案例评比(王志祥)

2.低年级优秀绘本课观摩、优秀绘本作业展(年级组长、史桂华)

3.整本书共读模式研讨(马继芬、周信东)

4.优秀晨诵作业展(郝玉梅)

5.教师专业阅读心得、教育教学反思小结评比(王兆正)

6.语数有效课堂模式专题沙龙(陈士才、王楹著)

7.新教育每月一事:唱歌——走进艺术(卢谦、王久红)

7月份:

1.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期总结(陈士才、周信东、各项目负责人)

2.各项阶段资料整理(周信东、各项目负责人)

3.新教育每月一事:玩球——学会健身(卢谦、王久红)

4.整理有效课堂模式资料、撰写反思(陈士才、王楹著)

5.假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南(王兆正)

实验计划 第3篇

在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自然用平面镜来做实验,但无法确定像的具体位置,该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呢?(2)任何物体都能在玻璃板后成像,而且探究过程中物体成像越清楚越好,该如何引导学生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来做实验呢?(3)有了像的替代物,学生就可以把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连接起来。但这条连线与镜面的位置学生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4)为了完成探究目标,你设计的分组方案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一、教师要说清怎样教

首先,选择平面镜还是玻璃板来做实验是本节实验成败的关键,但要想引导学生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路的一个难点。学生在交流中认为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像的替代物,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能自己想到玻璃板,又不直接硬性地给出,我做了一个“水中蜡烛”的演示实验。

这个演示实验虽简单,但学生兴趣高涨,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开扩了他们的思路,学生在观察后得到启发,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够同时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和镜后像的替代物,从而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二、教师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在选择实验的物体时,有的学生计划用两个电池,有的学生想用两个棋子。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选用蜡烛更好,而是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互动交流来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因为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光的反射知识,要想从镜中看到物体的像,需要物体发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的光才能进入眼睛,对于电池或棋子反射的光线很微弱,什么样的物体发出的光多呢——光源。而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光线充足,成像比较清晰。这样既能反馈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用相同的蜡烛来做实验,解决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但要想探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大多数学生的方案都是在白纸上做实验,先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然后描出像与物的位置再连线,进行观察。在这里我并未说出赞同或是不赞同,而是提出疑问,让学生继续进行思考,让他们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知识总习惯于老师单纯地给出,自己硬性地去记,当有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后绝不会再深入思考,不会再想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所以我在课堂中用笑脸肯定了他的做法,又用和蔼的语言让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案,继而让学生再深入思考还有没有更方便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三、说清小组分组方案是进行探究的重要保证

在讨论分组方案时,我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大组又分成3个小组,共12个小组:

1、2、3组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4、5、6组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7、8、9组探究像和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10、11、12组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注意:

1.准备多样器材,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

2.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计划 第4篇

一组织管理

南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学校全面统筹规划, 学院具体实施,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机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 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技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挂靠教务处, 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有关校领导和各类学科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下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 由各学院学科专家教授组成, 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另外学校建立相关网站, 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包括课题项目、开题立项、研究结题、研究成果等资料在网上公布) 、学科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由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共同管理。

二项目申报、评审、实施

1项目申报

(1) 实验室公布课题。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科研水平拟订《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表》, 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 (2) 课题评审。学校组织对各实验室提交的项目课题进行评审, 通过评审的课题上网公布供学生选择。 (3) 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公布的课题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 填写《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并大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研究项目的申报, 在研究团队的构成上要求以老带新, 以保证项目研究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而不中断。

2项目评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 组织现场答辩, 进行评审, 形成评审意见。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 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备案。

3项目实施

学生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 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管理条例, 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各项任务。学校将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环节组织项目的实施: (1) 项目开题。课题负责人和团队详细的介绍研究计划、经费安排、研究进展安排等。 (2) 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 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 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 (3) 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 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 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

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间范围内应取得项目成果, 项目成果的形式包括: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调研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等。

三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

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应职称, 一般应主持过校级以上科研或教改课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 审查项目申请表、任务书, 加强过程指导, 审查原始数据、科研日志和实验报告, 督促学生按期结题。

学校将按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项目指导教师依据指导的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 对取得优异成绩的, 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定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2学生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生取得成果, 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 并作为大学生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优异成果的, 学校鼓励其利用学校现有的产业平台将其进行成果转化。

四开展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的益处

1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中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是研究生, 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但对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较少。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为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国内当前的本科教育,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 很少有机会去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查新论证、选题设计、共同协作完成实验, 最后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 所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环节与方法, 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 从课题构思、任务分工、经费预算、申报书填写, 到课题的具体实施等, 都需要课题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努力。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 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商讨, 找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措施

1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要搞好本科生创新性科研活动, 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重要环节之一。选题需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2]。选择的课题要以充实准确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 要做到难度适中, 适合本科生操作, 又要考虑到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课题可以是指导老师课题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由本科生自主选择。我们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现, 一部分项目选题过大, 学术性强, 理论要求高, 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部分项目只是指导老师课题的简单重复, 毫无“创新”可言。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 进行全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答辩评审, 由项目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陈述, 重点突出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项目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项目的创新点, 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包括经费保障条件以及学院是否提供实验条件保障等) , 然后由专家组提问, 项目组答辩, 最后由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 择优立项。

2完善和有效保障硬件条件

南华大学是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有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 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 1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 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和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学校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实验中心和开放实验室的支持, 鼓励校内工科、医科大型公共实践平台及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一方面要求各个平台积极提供条件和项目, 同时也将各平台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作为考核上述平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平台作用, 依托其有利条件和管理经验, 加强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玉玲, 王岚, 李莉, 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4) :35-36.

实验工作计划 第5篇

本学期我们发挥了化学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使实验开出率超百分之百。具体表现如下:

1、各年级实验开出率超过百分百,每周平均四个实验。辅助几位教师完成市优质课、校公开课等,且在这些课上成功地完成了学生分组实验,使老师们很完美地展示了她们的才能,可以无愧地说,没有我们的努力就没有她们的成就。

2、这学期部分药品因公安部门的限制将近用完,一直在努力使化学老师们可以用上这些药品,思想汇报专题虽然现在还没有成功,但一直在努力中。

3、化学实验所用药品大部分都是有毒有害的,其种类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这学期仍然成功地完成了对这些药品的管理。

4、实验后需对所用玻璃仪器进行刷洗,这个过程是有毒害的,因为实验后的有毒药品仍然在玻璃仪器里,但我们克服困难将这些仪器刷洗并归位。虽然在药品室和仪器室的每一分钟都是有害的,但我们保持了这些地方的整洁、整齐、有序。

5、化学实验室仍然存在不足,化学药品的腐蚀、每日开窗带来的灰尘都使化学实验室的卫生成为软肋。

针对上学期的不足我们制定下学期计划如下:

1、保证化学实验正常开出,这是化学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2、辅助老师们完成课本外的实验。

3、及时提交采购申请,以满足实验所需。

4、继续努力安装公安部所要求的软件,保证药品的及时采购。

5、及时清理仪器,并进行整理归位。

6、及时打扫卫生,克服化学实验室卫生欠缺的问题。

7、做好个人防毒工作,保障人身安全。

实验计划 第6篇

摘 要: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电路分析课程实验的现状,从激励机制、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电路分析实验改革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翻转实验”的设想。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路分析;实验改革;翻转课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培养能够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一切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课,其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的基础,在对实践初步技能掌握的同时,对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我校测控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对“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很少,究其原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实验之前预习往往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验课堂上教师忙于学生基础问题的解决,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理解的指导。鉴于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激励机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可以由学院提供部分资金,以实验开发板、元器件、学习用具等作为物质奖励,还可以适当以奖状形式鼓励。由于实验经费有限,不可能所有学生都得到物质奖励,但为了提高激励效果,应以普遍的精神奖励为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团队形式带动所有学生加入到主动学习的行列中来,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实验教学项目重新整合

“卓越计划”要求参与的高校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基础概念型

这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训练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仪器使用类、元器件使用类实验:基本元件的识别、测量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测量RC电路相位差;基本理论类:交直流信号测量、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受控源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测量掌握基本概念的理解。

2.工程设计型

这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紧密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能够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人才。这类实验内容改革应突出课程的“工程”性,如RC串联电路的电容充电速度的提高、RC元件的微积分电路、RLC谐振电路等实验项目。

3.综合创新型

这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学期初将题目发给学生,也可以安排在学期末,整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电路分析基础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应予以较为宽裕的完成时间,如在下一学期初验收实验效果。这类实验题目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设置,如LED手电筒电路、按键电话电路、音量控制电路的设计等。

三、实验形式的创新

由于“卓越计划”有一年的校企联合培养时间,普通本科四年学完的课程,卓越本科将要在三年内完成,这就造成学时的减少,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又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势必要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当下“翻转课堂”的兴起,可以尝试将翻转课堂思想用在实验教学中,为培养从事测控技术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设计型工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听讲和课后自行做练习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前让学生浏览教师录制的或指定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录像短片,正式课堂时间则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也可穿插进行新的练习。

根据“翻转课堂”思想,提出“翻转实验”:学生课下做实验,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然后由同学互相解答,在有理解错误或是讨论无果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实验,软件仿真类的实验学生可以自学并完成,但有硬件的实验需要到实验室完成,这需要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根据学校情况,安排学生值班,管理好实验室设备,并可以做适当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也有好处。

四、结束语

综合各大高校的改革经验及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电路分析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我校改革了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效果。“卓越计划”是一个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只有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实验形式,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印度计划通过实验室培育奶牛新品种 第7篇

据印度《经济时报》7月23日报道: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奶牛数量最多、牛奶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奶牛品种普遍不够纯良,这给印度奶制品行业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有鉴于此,印度奶制品发展委员会计划通过实验室研究育种,在未来繁殖高质量的纯种奶牛。

该委员会主席帕特尔告诉记者,这项旨在通过基因技术改进奶牛品种的工程将在今年10月份启动,计划在大概5年内培育出900头最上等的奶牛。品种研发工作将分别在10个实验室进行,这也被喻为是“洪流行动”之后印度奶业的又一次革命。据悉,新奶牛产奶量将在如今每天6.5升的平均值上增加30%~100%,也为满足印度人10年之内将达到每天1.8亿吨的牛奶需求量。

实验计划 第8篇

1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相关因子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的高校教学形式, 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更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因此, 对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运行主体的认识是项目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概括而言,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以下相关因子:

创新项目。“创新项目”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标客体, 既是调动高校广大学生参与“计划”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抓手, 也是联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各相关因子的纽带。

高校学生。“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直接面向大学生而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由此可见, 广大高等院校的学生既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首要主体。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所配备的导师, 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理论和导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 在学生需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指导教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 是辅助主体。

高等院校。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 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平台。院方不但要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有总体上的安排和部署, 而且在项目实施的经费投入、学生的课程设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上更应有管理层面上的创新, 以保障项目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运行的相关因子组成如表1所示。

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以来, 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 由于开展的时间较短, “计划”中所涉及的各相关因子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2.1 项目选题“欲速不达”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一般要求给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并从“项目”的选题开始到完成给予全程指导, 以求通过“创新项目”的申请和实施, 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指导教师不是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出发, 而是从自己研究领域范围, 甚至从自己的国家级课题里给学生提出一些创新题目。但由于知识积累和视野的局限, 当教师给出一些这样的创新题目时, 学生往往对这些项目没有清楚的认识, 实践和操作起来可能会感到茫然无措, 由此限制了“创新项目”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促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只是起到了“欲速不达”的效果。

2.2 创新教育“南辕北辙”

总的看来, 目前高校教育仍是重理论、轻理念, 学生很难形成用智慧统率知识的能力;重概念、轻实践, 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能力, 缺少应变力;重过程、轻结果, 在知识体系的传递中, 没有把为什么学搞懂, 学习目的较为模糊;重分数、轻能力, 应试是学校的硬道理。在这种培养导向下, 学生的创造力大打折扣, 把学生捆在书本上, 让学生围绕考试指挥棒转, 考什么学什么, 缺少自己的想象空间,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3 教师作用“先天不足”

不可否认, 学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首要主体, 指导教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的辅助主体, 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没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指导教师队伍, 将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但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体内循环, 高校里面的博士生毕业之后又回到学校教书, 从学生转化为教师。由于这种身份的转化缺少实践性和工作经历, 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 很难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创新力就更无从谈起了;二是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和创造力储备不够, 专业教师太专业化, 教师缺少创造力, 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不会把专业知识放到专业发展的平台上讲;三是对教师队伍的考核缺少创新性的衡量激励指标。

2.4 高校管理“偏离目标”

在新的形势要求下, 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预测、预见、构想未来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 增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要由“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知识”的教育目标转变到“使学生学会创新”的目标上来。但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标准仍然是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偏离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 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对策思考

3.1 项目选题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才设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创新精神的有无、实践能力的高低, 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的步伐。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而且, 其首要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落实, 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去实现高校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才设计”, 使每个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大胆想象, 积极思维, 主动探索, 在学习中发挥内在的潜力,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2 指导教师要切实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并“优化自身素质”

作为指导教师, 在辅导学生创新项目实践的过程中, 切忌“事必躬亲”和“越俎代庖”, 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创新实践。在学生需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有效帮助, 使他们在经历创新项目的实践中, 按照项目的进度安排, 在不同阶段实现与项目相关的各种技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只有这样, 才能使参与项目的学生从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获得挑战自我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不畏常规、敢于超越、继续创新的意识, 增强完成项目任务的毅力。

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教师自身有创造性, 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第一原理”[1]。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2]。实践也证明,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 才能担当起教育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所谓创新型教师, 是指那些具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3]。必须优化教师素质, 要加强培训, 积极开展教育研究, 不失时机地实现高校教师培养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的转变,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3.3 高校管理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大学生创新实验作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在准确评价的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奖励是保证计划长期实施的关键。激励机制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上考虑, 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第一, 要改革对各级各类学生的考试制度, 彻底改变目前学生创新活动仅限于课外科技活动的范围, 将创新实验规范化、制度化。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正常的本科教学体系中, 学校可为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制订培养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以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 促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第二, 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键是教师, 因此必须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向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倾斜。

参考文献

[1][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 (下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263.

[2]刘刈.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 :61-62.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 第9篇

当前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把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重要素质[1]。所谓创新人才, 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等几方面素质的人才[2]。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特点

首先,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建设创新教育文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这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探索活动, 是一种用创新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 它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它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一种创新能力[3]。

其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人才具有直接面向学生和直接培养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对大学生的科研立项, 是一个投入大、时间长、空间广的综合型的大工程, 可以使学生走出第一课堂的范畴, 延续时间长则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拓展创新素质的空间。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发展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三是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拓展其日常交际范围;四是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第一, 就思想教育而言, 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教育实现了有效结合。将创新性实验计划融入到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当中, 在科研实践中, 教师提倡学生通过创新性行动计划提前进入科研,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学校逐步形成“鼓励创新, 容忍失败”的科研文化气氛,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敢想、敢说、敢做。从而形成“3+2+1”的培养格局, 即“三种能力”“两种素质”“一种理想”。具体的说,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在科研过程中所需的研究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以及领导和沟通能力;实事求是和坚忍不拔的素质;为国家和社会进献自己力量, 为科学努力奋斗的理想。

第二, 就实现价值而言, 学生和教师在计划项目中得到共同受益。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等科技创新活动, 使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增强, 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和生活风气有好转, 专业兴趣逐渐浓厚。并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学生及师生的交流平台, 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工作的进展,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合作的能力。

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招到了满意的学生团队, 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 改变了教学观念, 提高了教学水平, 促进了科研工作, 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 是为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设立的, 这对于本科教育创新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 就人才培养而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能够变“教师中心制”为“学生主体制”, 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与独立人格。能引导大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中体验、尝试、创造, 增强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 在“做”中“学”, 从而既巩固了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 又培养了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增强其从事创造发明的动力与兴趣。

3.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

科研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参与创新性实验活动的人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既能培养创新思维, 又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4]。以辽宁工大理学院为例, 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来培养创新人才可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 明确创新计划的宗旨及要求, 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强调过程, 强调本科生的独立自主性, 发挥本科生的主体性作用, 并不以科研成果为唯一诉求。所以需要明确界定指导教师与项目组学生之间的关系,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过程中, 首先应明确学生是项目的负责人地位, 指导教师在项目中处于受聘人身份, 聘请的教师可以突破学科的限制。高校基层学院所设置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只是作为项目的外围监督组织而存在, 不干涉项目的评审、经费使用等情况。

同时, 为积极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团队创新效果, 学校应从各种科技竞赛项目的选择、参赛队员的选拔和培训、经费支持、参赛队员奖励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譬如在实施过程中, 辽宁工大理学院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科研训练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规定”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保学生团队的科研训练项目能顺利进行。

为使学生科研活动具备充分的硬件实施条件, 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等均应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 并提供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用药品等,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科研团队对场地、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 创新项目运行严谨, 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学院应实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动态管理。如组织专家、项目指导教师, 采取多种形式 (审查项目组成员递交的阶段报告、查阅项目相关材料、召开座谈会、中期答辩、现场走访等) 对各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必要时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费开支情况, 存在的问题等。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项目级别调整的建议, 对确因主观原因造成项目进展不力的, 责令限期改进, 必要时暂停使用经费直至提交学校终止项目。

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管理, 实行《理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记录本》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1~2周及时记录研究过程的实际情况, 详细记录每一次的研究过程, 包括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实验情况、测试情况、存在现象、难点问题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定期检查, 以便交流和研讨。

第三, 师生之间双向选择, 组织单位建立激励政策。在创新项目的申报基础上, 学院注意增加师生双向考察的时间与选择机会, 建立宽松的双向调整机制。经过辽宁工大理学院几年的摸索和实践, 已经逐步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培养本科生研究能力的优秀指导教师, 为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同时, 该学院鼓励教师主动开展创新教育, 将高水平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性实验项目,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水平。对于上报学校的项目, 学院聘请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由立项团队根据学科方向自由选择或推荐选择。被确定的指导教师都认真履行指导职责, 审查项目申请表, 加强过程指导, 开设学术讲座, 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审查实验原始数据、科研日志和实验报告。学院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计算相应的课时酬金, 并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了重点考察。对参加项目计划的学生, 由本人申请, 经团委审核, 可以满足素质拓展学分中的科技学生类学分要求。

第四, 归纳人才培养经验, 增进实施过程的互动。对学生科研团队的计划项目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检查, 采取例会制和定期交流制。每个月召开一次全体项目例会, 汇报月内每个项目做了哪些工作, 有什么新的进展, 碰到了什么新问题, 最后提出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不断地补充、纠错、更新、交流、合作, 这是我们项目进行顺利最重要的保证。采用定期交流制, 与项目指导教师保持定期联系, 导师会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规划建议, 帮助明确方向。同时, 保持与外界的交流, 适时邀请相关专家举办专业讲座, 进行技术交流与沟通, 听取专家的意见等。从人才培养全局出发,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载体来确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并将其固化到科研训练培养方案中, 以形成学生科研训练和自主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带动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辑:苏慧]

参考文献

[1]罗承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22 (2) :123.

[2]赵继红.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 (3) :12.

[3]陈曦, 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2-13.

实验计划 第10篇

一、医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现状

医学生的认知范围逐年加大但数量仍偏低。以临床医学专业中的2004级学生 (六七年制) 作为调查样本, 连续调查四年, 每年发放问卷391份, 每年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有效率均在95%以上。汇总四年的调查数据统计如下:2006年度, “看到过学校有关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宣传”占全部样本的13.3%, “仔细阅读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有关要求”占全部样本的8.7%;2007年度的两个统计数据分别为22.11%和19.1%;2008年度的两个统计数据分别为39.9%和28.6%。2009年度两个统计数据分别为51.3%和39.7%。从这几个数据不难看出,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同一级学生中的认知范围逐年增大, 也就是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这一创新项目, 但是, 不容乐观的是还有50%左右的医科学生对此项目漠不关心, 没有挑战自己创新实验能力的意识和勇气, 从图1的柱状图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变化。

医学生的参与比率逐年提高但占全校总比仍然较小。随着医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计划认知程度的逐年加深, 参与的比率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度申报11项, 其中国家立项3项, 占学校总立项项目的4.61%;2007申报16项, 国家立项6项, 占学校总立项项目的9.22%;2008年度申报28项, 国家立项3项, 占学校总项目的8.01%;2009年度申报37项, 国家立项7项, 占学校总项目的11.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创新性实验项目已经引起了医学学生的重视, 激发了医学学生的参与热情, 体现了学生力求提高自身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意识。但是, 这个明显提高的数据, 距离医学生所占全校学生的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 一方面从立项的数目以及所占全校项目的比率来看提高幅度较大, 另一方面体现出参与的学生数量仍然较少, 创新点匮乏。

医学生的创新实验成果逐年增多但是质量有待于提高。医学生借助国家、学校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个平台, 增强了他们自身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探索学科前沿、自主设计创新实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了解了创新实验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验意识, 发挥了学生个人的特长, 为以后的科研或走上医疗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年来, 很多参加创新实验的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验项目写出了专业论文并发表, 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 发表的论文不能仅仅只看数量, 尽管数量不断递增, 可是论文发表的杂志等级偏低, 特别是发表在核心B级及以上级别杂志的论文数量较少。

医学生创新实验投入总经费增多但是项目平均额仍须加大。四年来, 随着医学生申请创新实验计划并获批国家立项和校级立项的项目不断增多, 国家及学校资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经费也逐年增加。虽然国家级立项的实验费用由国家全额资助, 但是, 由于国家对每个学校的立项项目有数量限制, 而针对医科学生来说, 大量的校级立项项目经费太低, 不能保障购买正常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 如果学院或者指导老师没有额外的经费支持, 学生不可能完成正常的实验, 更不可能在正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

二、医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的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 使我们了解了目前医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 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采取有利措施, 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态度的积极性和创新实验的操作能力。并借助创新性实验这一平台, 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丰富学生的科研成果。

加强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医学研究面临的是人类生命, 从一定程度来说, 基于理论研究的实验操作、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促使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培养学生在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增强实验能力以及操作技能。虽然关注创新性实验的医学生数目越来越多, 申报项目总数和参与学生数也逐年上升, 但是, 就总体来看, 与在校生学生总数比值还较低, 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因此, 学院应该通过各种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性实验中来。

增强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大学生思想活跃,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同时具有较大的创新潜能。但是, 大学生的实验课程在很大程度是对理论的实验验证, 是对前人成功的理论验证实验的一遍遍重复, 只对大学生起到了熟悉实验过程的作用, 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地去结合理论知识去设计、操作实验, 去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作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学生思想教育相关部门, 应该从各个角度向学生宣传自主实验、创新实验的乐趣及价值, 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实验的能力: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实验课程, 实验课时的比重也较大, 实验室的设备先进, 实验教师水平也较高, 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为学生的自主实验提供保障。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 学院组建了五大实验平台, 可以进行基础实验、融合实验、创新实验。但是, 由于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及验证式的实验, 因此对实验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学校应该针对这一现象,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 为学生提供为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 并对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加以指导, 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学习, 获取创新的经验教训,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实验及创新的能力。

充实创新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医科院校中的基础医学包括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 每个方向都有各自的专门负责实验的老师, 从事实验的准备、实验技术及过程的指导等。由于实验教师数量局限, 实验室承担的教师科研的实验任务重, 硕士、博士的实验工作量大, 很难为本科生提供充足的技术指导。因此, 教学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现实, 最大限度地选配技术过硬、创新意识强、有指导学生创新实验热情的专业实验教师, 以全程指导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

健全管理和运行机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 因此需要使其规范化。虽然, 各高校都由教学管理部门来组织, 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机构, 但是, 实验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还没有把学生的这种创新性实验计划纳入学校的学术活动规律中, 没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去指导等问题制约着这一计划的健康成长。因此, 学校应该在领导机构、组织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建立健全, 使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能够在健全的机制下运行并不断发展。

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所在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为样本, 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卫玉彩, 赵振军, 张树彬.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 2006 (10) .

实验计划 第11篇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是一所以培养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于2015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是全国首批建设的应用技术大学,是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总部设在大理州大理市,特色学院布局在滇西特色优势产业聚集的州市。

据介绍,作为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应用技术类高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将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进行建设。学校充分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先进办学理念,采用一个总部,下设若干特色学院和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开放式办学构架,“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的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使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整合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校长周跃表示,学校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组建与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紧密对接的新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产教联盟”,旨在通过建立产教对接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产品研发目标,达到产教互动共赢,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总部校园占地面积32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8.6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0人,同时正在构建“对口帮扶高校+地方高校+企业技术骨干+科研院所骨干+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高水平兼职教师群,截至5月底,已聘请国内外知名客座教授49人。

李培:努力实现今年高考招生“四满意”

《云南日报》消息 近日,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巡视我省高考评卷工作时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高考评卷和招生工作绝对安全、绝对公正和有序平稳,实现今年高考招生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四满意”。

李培来到云南大学评卷现场,逐一巡视语文、英语和文科综合评卷情况,详细询问评卷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评卷教师和工作人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完成评卷各项工作任务。

实验计划 第12篇

1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启发

当今社会是信息非常丰富的时代, 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想要创新, 是一项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 说简单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只要有想法, 都有可能实现, 说难是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可选择研究的范围太广, 反而很难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1]。正如我们刚开始选择实验课题一样, 此次实验并没有限定实验项目的范围、领域, 只要有创新点即可, 这反而很容易失去方向。

从选题开始, 便是对学生们创新思维的一种启发。接到关于国家级创新型实验的通知后, 怀着对科学研究的好奇、探索精神及跃跃欲试的心情, 实验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之后, 积极联系到指导教师, 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团队。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医学生, 对于自主实验接触的并不是很多, 之前所接触过的生化、物理、分生等方面的实验也都是课本上的经典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需物品、甚至实验结果课本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只是沿前人的路再走一遍, 只需按部就班。现在却要自己找一个合适的课题, 要有创新性、可行性,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及所需物品都是未知的, 都需要自行进行设计, 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小组成员们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 不知道究竟要选择哪方面作为实验的切入点, 然而这并没有打消大家的积极性。小组成员根据实验的立意、实际可操作性、实验经费等问题, 结合学校实验室的条件 (已有的西安地区耐链霉素结核分枝杆菌菌株DNA) , 大量查阅文献及相关书籍, 经过多次讨论, 在指导教师的点拨下, 最终选定了实验课题《西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psL基因突变情况与链霉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之后便开始着手整理实验相关资料、设计实验具体实施方案、拟写项目申请书, 与指导教师讨论实验相关细节等一系列工作。

2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包括诸多方面, 这里主要指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在确立实验课题后, 写项目申请书成了主要任务, 项目申请书既要将实验项目用科学、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 又要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际可行性, 最终需将想法总结为数百字, 并且实验能否通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请书优劣, 单有好的想法远远不够, 还得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的确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 每一句话都必须是精华, 每一句话都需经过深思熟虑。

大家先自己动手写实验目的、实验意义、实验创新性等内容, 整合成项目申请, 再请指导教师指正, 再进行整体和局部的修改, 最终申请书出炉了。并成功得到了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学生们关于科学领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并锻炼了大家认真严谨的思维。

实际动手能力在科研能力中举足轻重[2]。通过这次创新型实验, 小组成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从实验操作的各个细节, 如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加样枪、电子天平、离心机、PCR扩增仪的使用, 反应体系的制备, 琼脂糖凝胶的制作, PCR产物凝胶电泳, DNA 序列分析软件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等各方面, 学生们各种实验操作从生疏到熟悉, 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大家逐渐熟悉掌握了实验相关常用设备的操作, 实验步骤的实施方法, 实验结果的记录、比较、分析、总结, 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做好了铺垫。

3 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 竞争的不只是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更要有团队协作能力[3], 做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亦是如此。一个人无论多优秀, 所精通的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如果不能融洽和睦地与他人相处, 不能学会谦让与合作, 只顾私人利益, 是很难顺利出色地完成工作的。由于课程安排, 实验时间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 每次至少安排2-3个人做实验, 无特殊情况大家都会按时去, 但难免有时与私人事务相冲突, 这就要组员之间相互体谅与协调, 若是某位组员因事不能参加此次实验, 小组的其他成员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实验室帮她完成, 绝不会因为私人事情而影响实验的进度。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 避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且能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 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 成长颇多。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 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 合理分工出色完成了此次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室的气氛一直十分融洽, 在确保实验井然有序进行的前提下, 亦会适当活跃气氛, 让实验在严谨又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每个人都乐在实验中, 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每次做完实验, 大家都可以借此机会小聚一番, 彼此联络感情。通过做实验, 既收获了知识、科学实践能力, 又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也培养了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最需要的团队精神。

4 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的作用

在项目的实施申请和实施过程中, 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4], 同时需要和指导教师密切沟通, 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的辅导作用在课题进展中举足轻重, 体现在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等各方面。

在项目的选题中, 要及时和指导教师联系, 以免选题范围过大, 包罗万象, 并且询问实验室是否有所需要实验设施, 避免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在项目进行中, 不会的实验技术及时请教指导教师, 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实验中遇到了问题, 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 参与项目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项目的选择, 学生们学会了怎样有效地查阅文献, 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怎样确保实验是有实际的意义的 (要结合目前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 , 怎样结合实际条件选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这些都对他们的创新思维是一个不小的启发和锻炼, 为大家以后在科研工作方面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实验细节的把握, 学生们懂得了任何粗心大意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实验差错, 真正明白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每一步都必须保证精准, 这也锻炼了他们的细心、耐心, 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6 结语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关于这次创新型实验的一切都值得参与的学生们骄傲和深深回味, 对今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81-87.

[2]张友琴, 王萍, 朱昌平, 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7) :167-170.

[3]陈洋, 闫达远, 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93-95.

上一篇: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研究下一篇:中外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