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园林范文

2024-09-19

建筑园林范文(精选12篇)

建筑园林 第1篇

1园林建筑小品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利用其建筑特色、功能用途,将园林建筑小品分为供休息小品,装饰性小品,照明结合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

1.1供休息的小品,主要为游人提供休息、遮阳等用途。所以主要大多为亭或伞构成,附带相辅助的仿树的凳、桌。或是仿石的长桌、石凳等其他较为实用的建筑设计。在保证实用的同时设计者还要依据园林绿地内的风格特点或文化定位进行设计,以达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1.2装饰性小品,在园林绿地设计中,有一部分精致小巧的装饰小品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可以经常更换花卉。装饰性的日晷、香炉、水缸,各种景墙(如九龙壁)、景窗等,在园林装饰中起点缀作用。

1.3结合照明小品,综合照明小品与其他建筑小品不同的是照明小品,在白天不运作的情况下,配合园林风格仅做装饰用,到了夜晚,发挥其照明、烘托气氛的作用。常见有园林内路灯、树上装饰灯、引路地灯等。

1.4展示性小品,展示性小品主要将园林路线、道路指引、景观特色等展示出来,起到指示说明,向导的作用。大多为公告栏、指示牌、路标等。

1.5服务性小品,如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时钟塔等;为保护园林设施的栏杆、格子垣、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2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造型活跃在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游乐场,街头绿地,居住小区游园,公园和花园之中。但在造园上它不起主导作用,仅是点缀与陪衬,即所谓“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插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借景”。力争人工中见自然,给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

2.1组景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设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精巧美观实用性,成为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园林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建筑特色,都完美的展现在出来。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完美结合,将园林整体串联起来增加艺术文化底蕴,烘托气氛。

2.2观景

观景作为园林观赏中的点睛之笔,是突出整个园林的设计构思,作为观赏类的园林小品极具艺术气息,烘托整体园林艺术气息,又点缀园林使园林整体得到升华,例如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的苏州园林的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其中留园内的三绝之一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屹立园中为留园增添几分特色的文化底蕴。

2.3渲染氛围

渲染氛围除具有组景、观景作用外,还有增强空间感染力的作用。赋予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化,景致化。如:如佛香阁建筑群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中轴线上,建筑群背山面水,兼有东西两侧长廊和其他建筑组群之烘托,气势极其壮丽,建筑群在构图上高低、大小、收放对比适宜,空间富于节奏感。

3常见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3.1亭

亭台楼阁是最多见的园林小品,从古代到现代园林都这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城市园林绿地中最多见的供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它适宜布置在水际、山巅、桥头、路旁。按形状分为正多边形、长方形、仿生形,重点强调以下仿生形类似扇形、莲花形、十字形、梅花形等;4.按亭顶分为攒尖式、歇山、卷棚、路顶与开口顶单檐与重檐的组合;按柱分为单柱、双柱、三柱、四柱、五柱、六柱、八柱、十二柱、十六柱;按材料分为木、竹、石、混合材料、混凝土等坚固防水材料;按功能分为休憩遮阳遮雨、观赏游览、纪念、交通、骑水、倚水等综合性用途。

3.2榭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榭的传统做法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建筑的平面形式通常为长方形,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有时建筑物的四周都立着落地门窗,显得空透、畅达,屋顶常用卷棚歇山式样,檐角地平轻巧;檐下玲珑的挂落、柱间微曲的鹅项靠椅和各式门窗栏杆等,常为精美的木作工艺,既朴实自然,又简洁大方。

3.3廊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被广泛应用,其作用除遮荫防雨、供休息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功能。廊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如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美化十分关键;园林中的游廊则可以划分景区,形成空间的变化,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即美人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在景观作用上,通过长廊及其柱子,可作透景、隔景、框景之用,使空间景观富于变化,起到廊引人随、移步换景、并对园林中的景色起着重要的组织烘托的作用。我们把亭台楼阁看做“点”,那么廊我们就可以看做“面”在烘托整体景色中,廊起着沟通,连接景色差异,调和色调的作用。

3.4园灯

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位置的审美要求,选择园灯的造型、照度、色彩以及制作材料,是园灯设计的基本要求。园林中的灯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三类,即照明灯、庭园灯和装饰灯。园灯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引导作用,园灯在院内起到装饰作用,设计精美的园灯不仅具有照明的作用,而且以它极强的设计感烘托点缀着整个园林的氛围。放置在喷水池、雕像、入口、广场、花坛、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起到提示的作用。园林中空旷的广场经常安排大量一定高度的灯柱,以及地灯。在节假日也以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园灯创造节日效果。

3.5刻字碑

刻字碑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理念,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雕刻艺术相结合。是园林整体或园林部分的主题。如山东曲阜的孔林就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石碑,山东的泰山有许多刻在悬崖上的历代君主的书法遗迹。

4结论

园林建筑小品虽然是小型艺术品,但往往却是园林整体中的点睛之笔,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主导着这个园林,使他们成为园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折射出园林整体的设计布局,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小品的艺术作用,体现出园林建筑小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园林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要点综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园林建筑 第2篇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录象)

课堂小结:

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木结构体系

2.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3. 色彩装饰 “雕梁画栋”

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1. 宫殿建筑

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 园林造景; 应用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园林有不同于宫殿 长城 庙宇 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满足有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园林建筑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桂林芦笛岩接待室的选址就是一个别用建筑完差园景的优秀实例。陡峭平常的山坡本无其它利用价值,不能攀登,也缺乏景观,但被利用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小巧的接待室,使绿树丛中洁白的接待室成为山坡一景。植物的比例显得合适。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直,而植物线条印较柔和活泼。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

二、园桥的应用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处,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 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如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瞩新楼前跨小溪的石板桥,简朴雅致。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上安木梁或石梁,梁上铺桥面板。曲折形的平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也有的用来陪衬水上亭榭等建筑物,如中山紫马岭公园九曲桥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给游人以小憩之处;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其它。汀步,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园林中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将步石美化成荷叶形,称为“莲步”,桂林芦笛岩水榭旁有这种设施。其他形式的桥如内蒙古扎兰屯人民公园内有钢索吊桥;武汉东湖风景区有仿名画《清明上河图》虹桥结构建成的“叠梁拱桥”;还有天然石梁、石拱构成的天然桥。榭与舫的相同处是都是临水建筑,不过在园林中榭与舫在建筑形式上是不同的。

三、中国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两大类。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即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风景园林建筑与建筑之比较 第4篇

建筑按功能用途不同, 一般分为三大类型:1) 工业建筑;2) 农业建筑;3)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 风景园林建筑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型[2]:1) 环境小品类;2) 游憩类建筑;3) 服务类建筑;4) 文化娱乐类建筑;5) 管理生产类建筑。

1) 系统关系。从系统分类角度, 风景园林建筑既属于建筑系统, 同时也属于风景园林系统。2) 本质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本质上去审核, 两者则是一般与具体,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 内容关系。风景园林建筑和建筑从所包含的内容上, 两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含关系,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2 建筑功能比较

景观作用主要有[3]:1) 点景:即点缀风景, 形成景观构图中心或主题, 创造最佳风景画面。2) 赏景:即观赏风景, 为观赏者提供最佳观赏点和观赏视域以及观赏环境。3) 引景:即引导景观视线, 组织游览路线, 创造最美动态序列景观。4) 丰景:即丰富景观层次, 组织划分空间, 提升艺术效果。

风景园林建筑在功能要求方面还具有多元化和多重性的特点。在用途类型方面, 风景园林建筑主要满足风景园林中游人各种活动的使用需求, 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使用范围, 表现出与其他建筑类型共有的单一性特征。但在具体使用需求方面, 不像其他建筑类型那样相对比较单一, 而表现出多向性的需求特征, 既有餐饮、商业方面需求, 也有文化、教育方面需求, 也就要求有多种用途类型的建筑与之相适应, 这正体现出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此外, 风景园林建筑的这种多向性需求特征, 往往也要求同一座建筑身兼数职, 在满足主要的某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 兼备其他多重功能, 体现出功能的多重性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更加动态、灵活。在使用过程中, 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环境、使用性质、使用人群, 由于受到多种动态因子的影响, 如季节气候变化, 游人量大小变化, 活动需求变化等, 经常呈现不稳定状态, 表现出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不像其他建筑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 在功能使用上也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与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

3 建筑技术比较

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内容, 它是建筑得以实施的技术保障。风景园林建筑表现在技术上的特点是小而精, 全而细, 新而巧。

就结构技术而言, 正因为风景园林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多重性, 基址的灵活性、复杂性, 景观的艺术性、丰富性, 使得几乎所有的结构形式在风景园林中都有用武之地, 从传统的砖、木结构到现代的钢、膜结构, 从梁柱体系到空间网架, 甚至充气结构, 在风景园林中都有应用。

在施工技术方面, 由于风景园林建筑分布比较开散, 规模较为小巧, 艺术要求高, 不便于机械施工, 很多部分都是手工制作, 所以特别强调手工工艺与装饰效果, 有利于增加人的亲和力, 淡化机械生产的冷漠感, 雕梁画栋, 塑竹塑石, 举手投足, 均为艺术境界。再由于结构与装饰同构的特性, 风景园林建筑对工艺水平要求更高、更精、更细, 一般工艺中的粗活, 在风景园林中则变为精细工艺, 如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砖墙表面的处理, 以及带有装饰线脚梁柱, 都要求非常精细的施工工艺。

在材料应用方面, 风景园林建筑强调就地取材, 因材施用, 不拘一格, 突出材料的原始美感, 追求特殊质地的艺术效果, 突出地方特色, 彰显个性风格。

4 建筑艺术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其环境空间的特殊要求, 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而言, 在艺术上有独到的魅力, 特别突出自然美、意境美、动态美、和谐美、生态美的艺术效果。

5 建筑设计比较

1) 综合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很强, 横跨多门学科, 不仅要求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知识, 还要求有很深厚的人文方面知识;不仅要求具备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 还得通晓风景园林方面的知识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知识。它所涉及的建筑类型极其广泛, 除了常见的建筑类型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 如动植物园, 因此要求有特别广泛的知识背景。2) 艺术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求有很高的艺术素养, 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 突出景观功能, 追求诗情画意, 是多种艺术融合的综合体, 设计中要求利用一切可能艺术形式、艺术手段、艺术规律及艺术观念, 进行艺术创作, 增加艺术感染。3) 自然性。风景园林建筑大多立足于自然环境中, 是特定自然环境限定出来的产物, 是人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 设计要求有丰富的自然知识, 通晓自然规律, 善于因借一切自然景象, 树木花草, 山石水土, 风雨雷电, 阴晴阳雪, 月光云影, 都是风景园林建筑的构成要素, 尽可能利用自然元素, 展现自然的原生态, 强调与自然的相生共融,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4) 开放性。风景园林建筑的使用具有广泛的公共性, 要求满足所有人的使用要求, 体现社会的公平性、便利性, 因此, 也要求设计的开放性, 通用性, 保持设计方法的开放, 设计过程的开放, 设计观念的开放, 让公众参与设计, 群策群力, 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方便。5) 灵活性。风景园林建筑由于功能的多样性, 环境的多变性, 使用的通用性, 因而要求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有法无式, 随机应变, 要求功能的灵活, 空间的灵活, 景观的灵活, 以适应所有使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随机变化。

6 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

1) 巧于立意。风景园林建筑历来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 巧于因借, 奇思妙想, 或借诗画情意, 或借四季之景, 或借天象时物, 抒发情怀, 赋予建筑恰当的主题思想, 达到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常常通过建筑题名、匾额、楹联, 点染主题, 诠释意境, 言简意赅, 意美境远, 进一步深化建筑主题, 丰富建筑文化内涵。2) 恰于选址。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这是前人总结的造园法则。选址立基是建造风景园林建筑的重要环节, 恰当的选址, 可谓是事半功倍之效。无论是从建筑功能出发, 还是从景观要求角度出发;无论是风景点的营建, 还是景观序列的组织, 都要仔细推敲基址位置, 以求达到最佳造景效果, 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 与环境场地相得益彰, 于自然景观锦上添花。相反, 选址不当, 往往会破坏原有景观价值, 影响建筑营运。3) 妙于布局。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讲究因地制宜, 随形就势, 随曲合方, 不循规蹈矩, 而巧于因借, 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及天象, 甚至其他一切可用之物, 配合有致, 得景随机, 参差错落, 灵活多变, 曲折幽深, 小中见大。4) 精于体宜。风景园林建筑在景观构图中举足轻重, 其体量大小往往是景观艺术的关键, 决定风景构图的画面效果。空间境域不同, 尺度大小各异, 山颠、水边、树林、花际, 都要因境随机, 整体考虑空间环境的尺度大小, 仔细推敲各自的比例关系, 恰到好处, 画龙点睛。5) 特于造型。风景园林建筑追求很高的艺术境界, 对于艺术来说, 没有个性, 就没有生命力, 就缺乏艺术感染力, 艺术作品讲究的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因此, 风景园林建筑的造型, 就相当于特定环境、特定场地、特定时代孕育出的特色作品, 不拘一格, 突出个性, 突出内容、彰显文化、彰显技术, 与环境和谐共生。6) 便于使用。方便使用, 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 是建造建筑的根本目的, 也是衡量建筑优劣的重要指标。风景园林建筑的成败, 最终体现在功能的满足程度, 只有既满足游人活动需求, 又满足景观艺术要求的, 才是最合用、最优化的作品。7) 美于天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营建风景园林建筑的最高法则。构园无格, 有法无式, 无论采用哪种格局, 哪种形式, 哪种技术, 或怎样独特, 怎样艺术, 怎样方便, 最终只有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 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才可成为上乘之作。

7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 小巧玲珑, 属于建筑家族中的小儿科, 往往被人忽略, 但在风景园林中, 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由于它在建造环境、功能、技术、艺术上的特殊性, 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其设计方法与特点及建造营运规律值得业界人士系统研究, 尤其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跨入信息时代, 很多新的观念、方法、技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以求真正实现风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与其他建筑类型的比较, 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内涵与关系,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做了初步探讨, 并总结了风景园林建筑在构思立意, 选址布局, 体量造型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比较,特点

参考文献

[1]勒玉芳.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2]卢仁, 金承藻.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3]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4][明]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 译.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园林建筑设计心得 第5篇

不知不觉,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也学了差不多一年了。从刚开始的迷惘到对这门课的渐渐了解,从上学期的公厕、亭廊、主题公园到这学期的茶室、公园大门、园林小品。在这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

刚接触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就了解到了部分著名的园林,比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泠印社,以及外国的各种建筑等,对我们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代表园林主要有苏州园林及圆明园。

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四句话: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另一个表现是不求品种的名贵和齐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见树种,如榆、槐、杨、柳、银杏等都是园林的座上客。就是一些较低等的植物,如石上的青苔,罗网般缠绕在假山石峰上的络石,山脚石缝裂隙中长出的书带草,伏在地上生长的小灌木、箬竹,在园林中也是随处可见。它们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残留的斧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园林自然活泼景致的很好辅助。

山水为主,双重结构: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因此,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园林风景是否自然天真,是否有野趣,是否曲折变化,是否余意不尽,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因为园林是大自然风景美的缩影,其主要的形象特征便是多变。就以地形塑造来说,山可以有危峰、悬崖、平岗、小坡等;水可以有池、湖、溪、涧、泉、瀑等,而其他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种类和形式就更多了。这些千变万化的造园元素因为相互组合,搭配呼应的不同,就更使园林呈现出目不暇接、无穷无尽的图景。因而除了像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这样一些总的艺术原则之外,造园不可能、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古人总结的“有法无式”的基本含义。在具体创作设计时,对这些法(艺术原则)的应用,也极为灵活多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辩证法。这在园林布局结构中对比法则的应用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对比展示了园林各个结构层次,各个景区,或者某些主题风景之间的矛盾联系。在园林总体结构设计时,常为造园家所采用的动静、曲直、大小、藏露、隐显、开合、聚散等艺术词汇,均是对比的活用。1.动与静;2.虚与实;3.曲与直;4.大与小;5.开与合借景对景,引伸空间。能否突破自身基地范围的局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美景,因地借景,选择好合适的观赏位置,延伸与扩大景观视野和深度和广度,使园内园外的风景成为一体,是中国园林布局章法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借景能扩大园林的空间感,把周围环境具有的自然美借入景内,同时也通过借景使人工创造的园林空间引伸出去,溶化在自然景色中,增添园林的自然野趣。借景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等。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建筑形象:是功能与技术的综合反映。

园林建筑设计的构图规律有统一、对比、均衡、韵律。

园林建筑设计,其主要内容也是以自然山水为基本形式,通过山,水,植物,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妙城市园林。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中具有造景功能,同时又能供人游览,观赏.休息的各类建筑物。具有其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园林建筑十分重视总体布局,既主次分明.轴线明确.又高低错落;既满足使用功能是要求,又要满足景观创造的要求.2)园林建筑是一种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建筑.因此,在基址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利用自然又融于自然之中.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成和谐的整体,优秀的园林建筑史空间组织和和利用的经典之作.3)强调造型美观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特色.在建筑的双重性中,有时园林建筑美观和艺术性,甚至要重于其使用功能.在重视造型美观的同时.还要极力追求意境的表达,要继承传统园林建筑中寓意深邃的境界.要探索,创新现代园林建筑中空间与环境的新意.4)小型园林建筑因小巧灵活,富于变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北京古典园林建筑色彩鲜艳,南方的宅院林则色彩淡雅.现代园林建筑其色彩多以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巧,活泼,简洁,明快的性格.在装饰方面,不论古今园林建筑都以精巧的装饰取胜,建筑商善于应用各种门洞,漏窗,花格,隔断,空廊等,构成精巧的装饰,尤其将山石植物等引入建筑,使装饰更为生动,成为建筑商得景的画面。

建筑设计首先应该明确为谁而建,一定要把自己当作真正的使用者来思考,想像自己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穿行想获得什么样的感觉,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譬如公园,譬如茶室等等。每一个转角,走道,阶梯都应当是为一定目的而存在的。有些时候大体的思路一出来,很多细小的地方就自然出来了。其次建筑的设计应当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包括使用,安全,和经济等。建筑不可能脱离人类而存在,只有掌握好人们生活的尺度才会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建筑、景观、室内、公共艺术等领域,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宽口 径、厚基础”的要求。还有就是多翻阅。收集别人的很多长处,在脑海里面多多整理,融进自己的想法。感性,是我们积累了很多印象,可能是书本的,也可能是实地勘测的。人有了经验,就有了表象。设计起步时,会选择表象。经过选择的表象成为意象。随着设计的深入,意象越来越

建筑园林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小品;园林绿化;应用研究

1.园林建筑小品功能

园林小品按功能划分为五类,为供休息小品,装饰性小品,照明结合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其功能划分明确。

(1)供休息的小品,主要有石椅,长椅,圆椅,圆桌,圆形石伞等,为游客提供休息纳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其艺术价值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中将供休息的园林小品作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如在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中,石椅就是孑然不同的风格。

(2)装饰性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设计与规划中,以江南园林为主的苏州园林,在其园林设计中突出表现了装饰性小品的重要性,以江南园林的婉转明媚,以水与植物相交映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出装饰性小品在园林设计中的立足整体,画龙点睛的作用。

(3)结合照明的小品。综合性照明小品在园林设计中与其他小品不同。综合性照明小品在时间不同时的作用不同,在白天综合照明小品表现为装饰,而在夜里便大有不同,综合照明小品在夜里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而不仅仅具有导向作用,更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园林整体景观的作用。

(4)展示性小品。展示性小品在园林绿地中起说明和导向作用,展示作品等,如公告栏指示牌,画廊等。

(5)服务性小品。服务性小品为游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如洗手池,时钟塔,果皮箱等。在方便游人参观游览的同时又保持了园林绿地的整洁。

2.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小型艺术装饰品。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点缀园林整体景色,协调园林景色布局,加深游客对园林的印象,使园林整体有灵活性。清晰表现出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组景,观景,渲染氛围三个作用。如:荷兰里特维尔德之亭等经典建筑小品。

2.1组景

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无形的连接其园林整体的布局与色彩差异,使园林整体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與实用价值。园林小品的组合使园林的跨度增加,时间跨度,空间跨度都无疑在园林小品的作用下大大增大。

2.2观景

观景作为园林观赏中的点睛之笔,是突出整个园林的设计构思,作为观赏类的园林小品极具艺术气息,烘托整体园林艺术气息,又点缀园林使园林整体得到升华,如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 就是以传统的水庭石灯的小品形式漂浮于水面, 每当夜晚,月明如洗, 在湖面上就出现了灯月争辉的绮丽景象。

2.3渲染氛围

渲染氛围除具有组景、 观景作用外, 还有增强空间感染力的作用。赋予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化,景致化。如:如佛香阁建筑群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中轴线上,建筑群背山面水,兼有东西两侧长廊和其他建筑组群之烘托,气势极其壮丽,建筑群在构图上高低、大小、收放对比适宜,空间富于节奏感。

3.常见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3.1亭

亭台楼阁是最多见的园林小品,从古代到现代园林都这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城市园林绿地中最多见的供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它适宜布置在水际、山巅、桥头、路旁。①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②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平顶、歇山顶、卷棚顶等;③从布设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亭的布局既可单独设置,亦可组合成群。如:与欧阳修有关的醉翁亭、以白居易诗命名的陶然亭、与《山行》有关的爱晚亭等。

3.2榭

《园冶》上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意思是说,榭这种建筑是凭借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而我们现在一般把“榭”看做是一种临水的建筑物,所以也称“水榭”。在城市中“榭”一般以水榭居多,而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水榭,中国园林有三类,其中又以江南园林最为闻名,其建筑精致,风格明媚秀丽,而江南又以水为主,又以水榭点缀园林整体。如:上海虹口公园水榭、 桂林溶湖中的圆形水榭等

3.3廊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被广泛应用, 其作用除遮荫防雨、供休息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功能。在景观作用上,通过长廊及其柱子,可作透景、隔景、框景之用,使空间景观富于变化,起到廊引人随、移步换景、并对园林中的景色起着重要的组织烘托的作用。我们把亭台楼阁看做“点”,那么廊我们就可以看做“面”在烘托整体景色中,廊起着沟通,连接景色差异,调和色调的作用。如北京颐和园画中游爬山廊、广州碑林爬山廊等。水边建廊,廊基一般紧接水面,廊的平面也大体贴紧岸边,尽量与水接近;水岸自然曲折时,可沿水边成自由式布局, 廊基也用自然式驳岸处理。在廊的两柱间设置座椅,可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供展出书画、石刻的廊式建筑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便参观者有一定的观赏距离。

3.4园灯

园灯的设计应做到造型美观、装饰得体,其造型布局与所处的环境必须协调统一。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位置的审美要求,选择园灯的造型、照度、色彩以及制作材料,是园灯设计的基本要求。园林中的灯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三类,即照明灯、庭园灯和装饰灯。园灯的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一般布置在喷水池,入口,花坛,道路两旁,创造不同的环境氛围,将夜色中的美景烘托出来。在园灯的选择上,要注重场合,在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设计中,园灯的亮度,位置就要发生变化,在江南园林的设计上,就要符合江南的婉转优雅,园灯的亮度与形状就要不同于皇家园林。

3.5刻字碑

刻字碑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理念,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雕刻艺术相结合。是园林整体或园林部分的主题。如山东曲阜的孔林就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石碑,山东的泰山有许多刻在悬崖上的历代君主的书法遗迹。

4.结语

园林建筑小品虽然是小型艺术品,但往往却是园林整体中的点睛之笔,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主导着这个园林,使他们成为园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折射出园林整体的设计布局,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小品的艺术作用,体现出园林建筑小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园林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要点综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 第7篇

1 概念和特点方面

园林建筑从字面上来理解, 主要说的是建筑, 是指供人游玩、观赏、休闲使用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园林建筑的构成包括很多方面, 亭、台、楼、阁、水池、桥、栏杆、花园、假山等多种形态, 正是多种形态才构成了园林建筑的古典美。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基本一致, 但是建筑材料的组成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讲, 园林建筑是观赏用的, 因此艺术性比较强, 而一般建筑更多的则讲究实用性。园林建筑属于建筑的一部分, 并与文化艺术相关联, 与古建筑是并列的, 很多现代园林建筑都是在古建筑基础上的模仿和创新。

园林绿化是对园林进行的修葺和整理, 通过对园林中各种花卉、草木、植物等进行修整, 使自然景观与园林其他景观相互搭配和相辉映, 从而为前来游玩的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园林环境和氛围, 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观赏需要。园林绿化针对的都是园林中有生命的对象, 实施的内容主要包括, 园林景区、公园、庭院绿化等。现代园林的绿化起源于古典园林和林业, 从学科分类来讲, 它属于林学的一部分, 是构成城市绿化的重要方面。园林绿化的对象与其他绿化基本一致, 但是更加注重与其他景观搭配的相辉呼应, 更加突出艺术性的特征。

2 施工企业资质考核方面

目前, 我国对建筑单位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通常实行资质审查管理制度。通过对建筑单位的业绩能力进行评定分级管理, 进而划分不同的等级, 并给予颁发相关资质证书, 通过后方可从事建筑相关经营活动。园林建筑从属于建筑行业, 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更强。在具体的园林建筑中要加强对建筑单位的管理, 才能更好的保证园林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当前, 很多情况下, 人们把园林建筑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想相互混淆, 我国对两者的概念区分也没有建立相应完善的政策法规, 从而使园林建筑对施工单位的要求也不清楚, 在对单位资质要求上含糊不清。很多情况下, 值具有有绿化资质而不具备建筑资质的单位对园林建筑展开施工, 造成了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的混乱, 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

一般来讲, 我国的建筑都讲究视觉上的对称美, 这是现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而园林建筑更多是追求艺术和文化美, 突出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点上, 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为了达到这一点, 就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挣脱传统建筑的设计观念, 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和融入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来实现园林建筑的设计的最佳理想境界。

园林绿化相比于其他绿化工程, 更加注重绿化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与季节变化相协调, 并实现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搭配协调、统一, 从而为前来游行的人们创造一个和谐、自然、舒服的园林景观。相比于园林建筑, 在施工技术和管理上, 自然要要求就相对降低了很多, 只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植物学基础理论和艺术美感基础, 并能够实现各种景观的和谐搭配和应用。

4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

众所周知, 园林建筑起源于建筑, 我国古建筑以及现代建筑, 特别是西方建筑, 都是我国园林建筑发展参考和借鉴的对象。从这个方面来讲, 园林建筑是依托于传统建筑业得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在建筑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美学、艺术和文化因素, 从而使园林建筑的发展向着更加艺术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并且发展前景和空间广阔。

园林绿化的实施的基本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 因此, 园林绿化的发展要把植物资源转化为园林植物, 并且其中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和文化成分。另外, 园林绿化基本上属于配套工程, 是依托于其他工程而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滞后于其他工程的发展。从根本来说, 园林绿化是在园林建筑发展基础上发展的, 没有园林建筑业就没有园林绿化, 因而园林绿化的发展是滞后于园林建筑的。

综上来讲,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都属于园林工程的重要部分。园林建筑构成园林工程的整体形态, 园林绿化把园林工程中各种景观搭配得更加和谐和完美。两者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性、艺术性和休闲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促进园林工程的更加完美和协调统一, 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观念理论的研究, 不断完善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新工艺和新方法, 不断创新, 提高园林工程的艺术性效果, 推动园林工程的发展更加繁荣。

5 结语

综上所述, 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在概念和特点、施工企业资质考核、施工技术与管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新时期, 为了促进我国园林工程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要加强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理论研究, 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 更好的促进我国园林工程的发展。

摘要:新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下, 我国的园林建筑不断发展, 并逐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台阶。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前提下, 园林绿化繁荣发展起来, 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建筑工程的发展。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是不同的概念, 相互区别, 对技术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是在实际的园林工程中, 人们往往把两者的概念混淆或等同起来, 由于对这两种名词定义的混乱, 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园林市场的混乱。下面我们主要论述一下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绿化,区别

参考文献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第8篇

1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 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 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 使之不孤立。

1.1.1 园林建筑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

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 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 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 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1.1.3 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 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2.1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

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 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 而以建筑为标志。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 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 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 构成“柳浪”景观。

1.2.2 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

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 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 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 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 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 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 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 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

1.2.3 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

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 而植物枝干多弯曲, 植物培植得当, 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 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树叶的绿色, 是调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 尤为醒目。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1.2.4 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

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 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 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 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1.2.5 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 增加景深。

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 可形成一种界面, 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 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 虚实呼应, 高下相称, 与建筑相互配合, 呈现一种和谐美。

2 各种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2.1 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 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 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 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 建筑体型高大, 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 如圆柏、海棠、银杏、国槐、玉兰等。

2.2 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

以苏州园林为首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其特点是规模较小, 所以常用假山假水, 建筑小巧玲珑, 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 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 体现文人具有像竹子一样高风亮节, 像梅一样孤傲不惧。

2.3 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寺观、陵墓等园林比较庄重严肃, 所以主要体现庄严肃穆气氛, 一般多用银杏、油松、圆柏、白皮松等植物。

2.4 现代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现在建筑样式多样灵活, 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树种, 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 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棠、玉兰、银杏、国槐、法国梧桐、合欢、龙柏等植物, 栽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 发展园林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处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当前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发展程度, 而为了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二者关系必须要求得和谐一致发展。通过本文对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的详细论述,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 在园林建筑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遵循美学原理, 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还应该结合园林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对环境的要求, 从而才能够因地制宜对园林植物进行和谐配置, 进而使园林建筑更具景观效果。

摘要: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 园林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加快, 在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 发展园林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处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当前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发展程度, 而为了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二者关系必须要求得和谐一致发展。因此加大对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关系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深入研究, 并对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以供同行参考。

基于园林建筑意义浅谈古典园林类型 第9篇

中国园林, 一般情况下均以自然山水为构图主体, 使园林存在于不规则的平面景观之中, 再配以各式各样的建筑, 不仅使园林极具观赏性, 而且还营造出了特有的文化韵味, 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 既“可望可行”, 又“可游可居”, 这样就把山水情调融入了园林艺术之中。

1 园林建筑的作用

1.1 在使用和造景上, 拥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要求较高, 不仅要具有观赏性, 在某些程度上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便于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 同时要遵循园林景物布局原则, 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满足。所以, 园林建筑要追求物质质量的同时, 也要园林的艺术品位, 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景色富有动态感, 使游人无论动或静都能感受到景色的变化。

1.2 园林建筑是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致的完美结合, 丰富自身的

同时, 为环境服务, 我国古典园林通常会选用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 其中的建筑物为次要产物, 知识为了点缀风景而设置的。园林建筑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需要人工建造的, 而这其中的人工因素会与自然因素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如能处理得当, 就能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 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有选择性, 因地制宜, 使自然地形、地貌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在布局上做到依形就势。这种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境界, 正是中国古典园林所不断最求的。

1.3 园林建筑均具有独立性和组合性。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相对来说体量较小, 园林建筑根据其大小、形状的不同, 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同, 并可以根据使用上的需要自行设置, 还可以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来构成场景, 构造建筑外形轮廓, 是建筑与风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2 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园林建筑的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会受到园林所属地域以及园林使用性质的影响。比如皇家园林建筑就要有体量大, 装饰豪华, 色彩金碧辉煌的特性, 这样才能表现出皇室的气派。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就具有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 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园林建筑的风格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中国园林建筑与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就不同, 欧洲古典园林建筑中自然建筑在园林中居于次要地位, 而它却在建筑中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从局部方面看, 建筑往往会成为景域构图的中心, 英国, 日本的风景式园林异趣就是其真实体现。在中国, 园林中的建筑是不可缺少的, 其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2.1 欣赏功能。

由于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的需求, 园林建筑必须设置, 它可以供人们观赏, 也可以起到为人们服务的作用, 而且, 还可以按其需要不同设置不同的服务设施, 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 亭可做小卖亭, 茶水亭等。

2.2 组织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 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 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 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 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

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 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富于变化, 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 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2.3 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

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已经来。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 若是亭榭, 无字标题, 任是花柳山水, 也断不能生色。”

3 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

作为蕴含浓厚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做到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所以, 它的造型也丰富多样。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3.1 园亭。

园林建筑中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场所, 它属于开放性建筑, 造型小巧, 它常常处于山水之中, 与之构成优美的景色, 这是园林建筑中的一种手段。古代就有亭台楼阁, 而此处的亭在屋顶形式和屋身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与原来相比更加丰富而且灵巧, 这都是现代园林建筑的需要。亭分很多种, 在形式上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 而在结构上又分为重檐亭、三重檐亭、攒尖顶亭、歇山顶亭及组合亭等。

3.2 园廊。

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是廊在园林建筑中的5种存在形式, 它具有着丰富多样的设计手法, 所以, 在不同的环境中, 它的造型也不同, 比如: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3 水榭。

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 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 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 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 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 常用落地门窗, 开敞通透。

3.4 园桥。

园桥一般会出现在山水园林中, 由于它的设置不仅受区域环境限制, 而且还要与其他景观相协调, 一般大水面架大桥, 可以彰显其宏伟壮丽, 而小水面架小桥, 可映射其轻盈质朴。宽水面桥设栏杆, 窄水面桥则不设。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3.5 园墙。

中国古典园林中, 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 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 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 意境尤佳, 此外, 中国古典园林中, 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3.6 舫。

舫的建筑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 而且是从人们真实的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 身在舫中就好像在水里乘船, 因为此类建筑一般均为三面环水, 在船首部分会设置有平桥, 用于连接岸边。舫类似于船, 和船一样有着船头、中舱、尾。经过人民的模拟提炼, 舫以一种建筑的形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舫的船头一般会做成敞棚, 能够提供宽阔的视野, 便于观景, 中舱较矮, 是人们休息和餐饮的地方, 而且两侧有窗, 也能够为人们提供视野, 尾舱是此建筑中最高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会有两层下实上虚, 上层状似楼阁, 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至于舱顶, 通常会以船篷为参照, 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 轻盈舒展, 景色秀美, 所以, 此类建筑在园林中属于观景游览的重要景观。

3.7 园林小品。

此处为园中休息之处, 而且也是为游人展示装饰、照明等的小型建筑设施。此类建筑没有内部空间, 体量小, 但是造型精致。园林小品一般用于美化环境, 并且为游人增添乐趣, 同时提供休息和公共娱乐产所, 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参考文献

[1]曹林.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曹林.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建筑与园林色彩应用 第10篇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园林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 由于规划失控, 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建筑色彩的重视, 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园林中蔓延开来,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彼此模仿, 争赶时髦, 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 将许多园林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 既失去鲜明的园林个性, 又切断历史文脉, 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建筑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园林设计者的注意, 并进入操作程序。本文中, 笔者拟结合对欧洲一些建筑色彩的实地观察, 从美学角度, 对建筑色彩规划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做些初步探讨, 算是对上述亡羊补牢举措的一种支持。

2 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⑴建筑色彩是园林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 色彩是园林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建筑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 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 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 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璃幕墙, 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 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 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由此可见, 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 高度重视建筑色彩问题, 以不断美化、优化园林环境质量。

⑵建筑色彩是园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色彩与园林历史一样悠久, 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园林的历史。这之中, 有些色彩是园林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 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 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 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园林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 像中国江南园林的灰瓦白墙, 德国园林的红瓦黄墙, 便是园林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 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 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 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园林, 如果仅看其教堂, 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 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 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 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 如果一座园林随意破坏传统色调, 则等于将历史割断, 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 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 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 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 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园林特色, 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那么, 如何规划设计园林的色彩呢?这里,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提及建筑色彩, 很多人会产生错觉, 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 就是红黄蓝绿紫, 建筑色彩, 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园林。实际上, 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 所谓色彩美, 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 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 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 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 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 它永远是园林中最美的色彩, 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 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 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园林被涂上绿色, 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 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 但“万绿丛中一点红”, 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 “五色令人目盲”, 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 呆板, 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 建筑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

3 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色彩原则

⑴突出园林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 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 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 甚至是最美的。因此, 园林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 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 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苏州园林的步行道, 用黄褐色原木架构, 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 又使其溶于自然景色之中, 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⑵延续园林历史文脉原则建筑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 便成为园林文化的载体, 并在不断诉说着园林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 历史文化名城、古城, 为了延续园林的文脉, 园林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 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园林原有风貌已被破坏, 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 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⑶服从园林功能区分原则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 建筑色彩也要服从园林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园林的整体功能, 一层指园林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园林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园林, 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 一座大园林与一座小园林, 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

建筑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 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园林, 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园林或特大园林。绿色环绕的小城, 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 也不至破坏建筑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 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 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 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 这样, 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 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园林, 如果色彩过于素淡, 园林会失去生机, 所以, 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 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 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 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 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园林有, 而是所有沿海园林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

4 结语

基于以上原则, 我认为目前建筑色彩实施中, 必须反对制止如下倾向:

⑴反对建筑色彩商业性倾向:目前造成建筑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 是建筑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园林广告色彩运用上。

⑵反对建筑色彩话语霸权倾向: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 可以传递某种信息, 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色彩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园林设计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之美 第11篇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美学艺术

从整体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在布局手法上,又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巧于因借,精于体宜

北京颐和园远借玉泉山宝塔,山光塔影尽收眼底;无锡寄畅园仰借龙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园地;苏州拙政园屏借北寺塔,塔尖映池令人神往;南京玄武湖公园遥借钟山,山峰耸立意境横生。

(二)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调动内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达到扩大空间感,形成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苏州狮子林,苏州环秀山庄都是咫尺之境,创造山峦云涌、峭崖深谷、林木丛翠之典型佳作。

(三)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在入口区段利用建筑元素设障景、对景和隔景,引导游人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间、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终于豁然开朗,到达开阔园林空间,如苏州留园。再从小的建筑组成部分廊和亭来说,廊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而在园林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可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的效果,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二、 园林建筑景观中的色彩艺术

园林建筑中的色彩艺术,私家园林体现的是自然、宁静、祥和的视觉美。从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到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西园等,其建筑从厅堂、楼阁到亭台、门廊都是白色的墙,灰色的瓦,赭石色的门窗和立柱,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建筑周围的植物配置也全年常绿为主,营造出一种和谐、幽静的氛围。皇家园林则由于封建社会的礼制,在宫殿建筑上以黄色与红色为主要色彩,运用色彩的对比规律,营造出宫殿建筑景观富丽堂皇的视觉美。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体现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自古以来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经济实用,小巧美观,各有特色。

比如江南园林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再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也体现出江南人淡泊、深邃、含蓄、温婉、细腻的性格。巴蜀园林因山地众多,在山地园林的群体布局上结合地势,适应地貌,巧用地形,智取空间,手法灵活多样,富于创造,其曲轴的运用、高差的处理、观赏路线的安排、中轴线的切割、建筑小品的布点、庭院层次的变化,均具有巧妙的设计构思和熟练的设计技巧。

巴蜀园林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组织自然空间,创造历史空间,在时时处处不断引导、强化之中,体现出飘逸、洒脱、质朴的道家精神。

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奔放,豁达豪爽的性格。

云南竹楼、新疆吐鲁番土拱、华南骑楼、四川客家土楼等常见民居建筑运用到园林中,民族风味乍现,意蕴无穷。

四、皇家园林建筑中的吻兽艺术

吻兽是皇家园林所特有的雕塑装饰物,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密切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吻兽共有十种,按级别高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龙是炎黄子孙的图腾,是中华民族文化开端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华燦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龙文化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魂的凝聚。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只有故宫太和殿,十样齐全。乾清宫、保和殿、中和殿、天安门,檐角的吻兽为9个,坤宁宫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吻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五、园林建筑的题名、楹联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造园手法,也因为它更符合人文情意的诗、画文学。正是因为古人造园,到处充满了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才使得中国园林深入人心,流芳百世。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诗“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引用唐诗古词题名,更富有情趣。泰山普照寺内有“筛月亭”,因旁有古松铺盖,取长松筛月之意。北海公园中的“积翠”、“堆云”牌坊,前者集水为湖,后者堆山如云之意,取自郑板桥诗“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登上泰山南天门,举目可见“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借千嶂奇观”,让人顿时一身疲惫立消,满腹灵气升华!杭州灵隐寺用“飞来峰”景名给人带来无限的神秘感,冷泉亭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因为冷泉亭在飞来峰下,与灵隐寺相望,看到亭联,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意蕴无限的山水画,韵味十足。长堤春柳、梧竹幽居、闻木樨香轩、三友轩这些景名分别表示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这些园林建筑元素与具有特色的植物配置,相互映衬,渲染出淡雅、幽静、馥香的氛围,充满了诗情画意。

总之,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美,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希望我们在建造现代园林时,能够学习和运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把握好建筑的空间布局、色彩运用、民族及地域特色、题名楹联等细节处理,使中国园林及中国建筑在世界上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郭风平,方建斌.中外园林史.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3]成玉宁.园林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建筑园林 第12篇

园林建筑构造即是风景园林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建筑类选修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结构及构造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对建筑空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为后续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一、园林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和定位的问题

由于我院的园林建筑构造课程依托于原建筑学背景院校开设, 原教学计划为36学时, 一周2次, 一次2节, 无课程设计周, 以理论讲述为主。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构造原理, 其中以构造原理为主, 设计原理为辅。包括:建筑基本知识、建筑构造设计 (构件、节点) 、建筑空间设计 (单体、组合、总体) 、建筑造型处理等。

课时的限制及知识内容广度太大导致教学深度不足, 需要及时改变定位, 确定风景园林专业需要重点了解掌握的建筑构造知识, 精简授课内容。同时, 由于缺乏构造模型设计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对建筑构造的了解依然处于片面和书本程度, 对于一个在就业中注重实践的学科构造模型设计的缺乏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 教材过时陈旧

在版本不多的建筑学相关专业建筑构造教材中, 以四校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 合编的房屋建筑学教材最为权威, 国内各个高校也普遍采用。该教材虽经几次修订, 但都未做大的变动。一些当前业内已成熟的结构构造做法、新材料及新技术在该书中均体现不多, 该书的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及时适应现代园林建筑发展需求。目前, 本书教材仍以砖混结构和混凝土建筑为主, 木结构有所提及, 对钢结构和其他组合结构鲜有涉及。

二、教学改革研究

(一) 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学时无法延长仍为36节, 学分为2个, 但可调整为1周1次, 1次4节连堂, 将理论讲述与设计绘图或者小型构造模型制作相结合, 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 并增加对中国园林中古建及木结构建筑的理论知识课时, 不再严格按照原教材设置的章节授课, 将学分确定为理论1分和实践1分, 共2分两个部分。同时, 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 可再另外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各类建筑设计原理, 拓展视野。

(二) 教学内容的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 合理补充新知识。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在长期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筑功能和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在目前教材陈旧的情况下, 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 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 与教材内容的衔接合理, 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原教材的授课章节的顺序。

2.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学科特点, 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 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 不仅要将专业名词和意义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 还要从学生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 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 就要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实际案例。

3.抓住重点和难点, 倾向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多, 但内容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 往往是一些规定性、规范性的东西, 且带有地域性的差异, 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 划清重点。如:对楼梯和墙体的构造做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概念中最为关键, 要重点讲述并且能自行设计, 而对门窗及雨篷建筑的细部详细构造做法等可适当简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对建筑结构形式部分的讲解内容中, 有针对性地增加传统园林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及运用的知识内容。

(三) 教学模式的改变

1.强化实践环节, 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延长了每次上课的课时, 因此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型构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图的绘制, 如楼梯模型、墙体大样标准施工图抄绘等, 还可以加入1~2次与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的房间设计等。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实践操作, 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增加空间想象能力,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

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房屋建筑学这种工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实际展示的图片内容特别多。在教学过程中, 不可能继续采用过去的“粉笔+讲台”的讲课方式, 这一点与理科和文科专业完全不同, 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 包括观看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纪录片, 对学生的感官提供多种刺激, 重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 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 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 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 易懂易学。

3.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对园林建筑构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学习后, 对教材中有关建筑设计原理的部分通过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 使学生今后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建筑结构的概念, 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加全面。

综合上述教学改革计划,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设置如下, 共9周, 36个学时。

(四) 考核制度的创新

本课程最终的考核模式定为:“理论课程考试+平时实践环节成果”平均分来确定, 摒弃了单独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查结果的方式, 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 理论与实践并重, 各占一半。

理论考试方式也实行创新。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理论闭卷考试, 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 该部分开卷, 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绘图准确及规范程度。

三、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笔者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的教学中对园林建筑构造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 完善了教学内容,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最后的理论考试成绩统计中发现, 超过80%的学生对所讲的建筑构造知识的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加深了其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解, 更好地适应了未来的就业要求和环境。

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 明确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是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2]。要想真正做到还需要各位教师同行和学校一起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杜春兰.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以工科为背景的院校中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林, 2011, (06) :29-32.

上一篇:会计教学资源和要素下一篇:中西方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