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教育训练范文

2024-08-12

警察教育训练范文(精选12篇)

警察教育训练 第1篇

一、社会资本在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社会资本”的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1980年正式提出后, 经詹姆斯·科尔曼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 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 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1]作为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资本形式,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合作、规范及认同为核心, 以参与网络为载体, 使参与者更有效地共同行动, 促进个体内部与相互间协调、互惠和合作, 实现共同目标的社会结构性资源。社会资本理论与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 强大的社会资本存量对推进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一) 信任是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心理基础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是广西和东盟警察教育训练机构以共同利益和信任为前提, 以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际规则和现代管理知识、善于把握国内外大局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人才为目标, 搭建高层次国际警察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 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 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的教育训练的交流合作活动。为了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给参与博弈的各方带来损失, 这种交流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对共同参与的行动后果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 这意味着博弈的双方或各方要求建立一种对称性的信任关系。信任是对他国未来行动的一种预测, 判断他国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就是对他国声誉的评估, 对促进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发挥着作用。首先, 信任具有重要简化功能。信任以内心保证的安全感代替信息的匮乏, 促使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其他国家的相关利益以及国家之间的分歧, 简化交流合作程序与实践, 减少国际冲突, 增进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其次, 作为全球合作的重要纽带, 信任有助于增大国家间透明度, 减少国家间交易成本。正如伯纳德·巴伯所言:“信任是一种社会关系或一种社会体制中为所有成员增进利益的创造者。”[2]再次, 在现代社会, 互惠、道德义务以及社会责任与信任具有维护交流合作秩序的功能, 并为不断相互作用的交流合作者和体制提供了道德认识和道德期望, 促进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正常运转。

(二) 规范是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运行准则

规范是指人们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实现交流与合作目标, 通过长期博弈而形成的、对人们相互作用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规则。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3]。作为一种社会规定, 它包括规则、标准、法律、习惯和习俗等, 影响并规定着国际政治中行为体的具体利益、行为、交流合作以及国家安全目标的工具。它贯穿于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过程中, 从交流合作意向的形成、交流合作的具体施行以及交流合作的监督等都离不开规范的约束和调节作用。“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信赖与互惠规范有助于促成自发性的合作与协调, 可以用来改善社会行动”[3]。有效的规范可以为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提供一套框架与秩序, 使交流合作具有可预见性和可依赖性, 减少交流合作的不确定性, 增加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信任, 创造互惠的社会关系网络, 有效地促成合作, 促进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为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氛围。有效的规范还可以“促进互利主义道德观念在群体中的普及和发展, 并有效抑制自我主义和利己主义道德观念”[5], 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增强透明度, 减少合作者对合作伙伴的担心, 促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建立一种正式和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减少机会主义的威胁, 降低交流合作的交易成本, 减少管理与监督成本, 把阻碍交流合作得以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保证交流合作的稳定与有序, 为巩固和发展交流合作关系扫清障碍。正如科尔曼所言:“有效规范是一种作用很大的社会资本, 规范对个人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6]因此, 它能够有效规约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行为, 促其达到相互沟通、理解、认同和协同, 并在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和集体行动, 形成交流合作的整体性秩序, 从而提升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推进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 网络是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渠道与载体

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中可以提取一定资源的、持续性的、体制化和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存在于人与人特定的亲属关系、工作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等各种现实网络之中, “体现为约束网络社会和团体成员并使合作成为可能的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共同价值和行为取向等”[7], 并通过某种制度化的关系和行为来得到保障和加强。中国和东盟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 反复筛选, 选择那些遵守国际交流合作规则、信誉较好的警察院校作为合作对象, 互利互惠, 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交流合作人员在中国和东盟各国警察院校之间频繁流动, 结成广泛的同事网络, 又会与同学网络、朋友网络、血缘网络相互重叠, 从而形成一个范围广、领域多、链接多的交流合作渠道与载体。这些关系网络可以促进广西和东盟的警察院校、警察机关内部与外部间有效联动与相互配合, 创造出良好的交流合作环境, 使得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更容易快速流动, 警察机关、警察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资源互补、知识共享、人才支持、技术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合理配置, 强化信守诺言、遵守行为规范的美德和声誉, 培育强大的互惠规范, 促进广西与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信息沟通, 提高交流合作的互信程度, 提高交流合作效率, 使交流合作变得更容易。

二、社会资本缺失是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社会资本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其是推进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重要资源, 但在当前复杂国际大背景下, 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社会资本总体发育还不是很成熟, 这构成了对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重要制约。

(一) 信任有待深化

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向或行为的积极预期基础上而敢于托付 (愿意承受风险) 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另一方倾向于相互合作而不是盘剥自己的合作的一种信念 (belief) ”[8]。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涉及许多因素, 信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交流合作的必要前提。交流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对未来行为的一种承诺, 只有彼此相互认可, 各方信守诺言, 才能使这种承诺成为可靠的计划并最终得以实施。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历程,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通过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2011-2015 年) 》,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政府层面到民间交流合作层面的全方位展开, 中国—东盟各国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双方安全关系、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的互信不断增强, 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 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为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互信既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基础也是挑战。由于中国与东盟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双方在冷战结束之初形成的是一种负向认同即对双方交流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还存在许多阻力因素。例如对中国有疑虑和担心的“中国威胁论”、矛盾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和悬而未决的“台湾问题”以及美国介入东亚事务都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正常发展, 使交流合作各方很难在互信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从而影响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和正常交流合作事务的开展, 不但提高了交流合作的交易成本, 更增加了交流合作的困难。

(二) 规范有待加强

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 规范是指在特定的交流合作共同体中相互认可、信任并具有约束力能够自我维系的一种社会规则。在国际关系中, 它是对国际行为体制度化了的“以权利和义务定义的行为标准”[9], 能为人们的社会行为确立起一个合法性的边界, 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帮助达成各国意愿的契合, 建构和实现国家的身份与利益, 减少国家间互动的不确定性, 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推进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 仅靠信任、认同和声誉还是不够的, 必须形成一套相应的约束性和调节性规范, 有效保障交流合作的顺利进行。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服务贸易协议》等一系列文件, 组建了多种多边合作协商机制, 为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和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是我国改革开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产物, 是建立在相关法律授权基础上的一项涉外警察教育服务贸易活动。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外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 交流合作中的教育主权、利益回报、适用法律、中国与东盟法律渊源和法系的差异、教学语言使用、优惠政策法律界定等问题日渐凸显, 加上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缺乏规范性、全面性、权威性的条约和协议, 双方仍然只是停留在探讨、研究和意见交流的阶段, 真正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使交流合作只限于签订协议、参观访问、开研讨会等, 还没有长期、中期、短期专项培训, 交流合作多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 与政府积极提倡形成较大反差。

(三) 合作网络有待健全

“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10]。社会关系网络既是社会资本的来源, 同时也是社会资本本身。交流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越广, 与他人联系越密切越频繁, 意味着其社会资本存量越大。社会资本存量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与他人联系的数量与规模, 还取决于与他人所建立起来的关系质量。因此,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依赖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特定行动者占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 依赖于行动者可以有效加以运用的联系网络的规模大小, 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每个人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本数量的多少”[11], 依赖于其摄取的社会网络资源的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渐改变过去孤立于国际社会的状态, 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与东盟形成了从双边到多边、从政府到民间的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关系网络。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网络急剧扩大意味着中国的国际社会资本增大, 但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网络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现有的交流合作大多是政府层面的合作或者是政府主导下的或行政力量推动的, 还缺乏政府、市场、社会多层次的组织互相交叉、互相组合而成的立体网状的组织机构。同时, 当前我国警察教育训练主要侧重于偏向封闭、内向型, 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开放度和国际视野, 国际化程度比较低。有关公安部门和警察院校还未真正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缺乏把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强烈意识, 没有真正成立相关管理机构或部门, 也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体制、机制, 以支撑、规范、推动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发展。

三、培育社会资本, 促进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

(一) 树立警察教育训练的国际化观念

国际化是警察教育训练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借鉴国际经验, 拓展国际空间, 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新形势下我国警察教育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指出, “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 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12]。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也强调, 要“推动公安院校、训练基地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单位和国 (境) 外警察教育训练机构的交流合作”[13], “组织开展干部国际化培训, 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际规则和现代管理知识、善于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优秀中青年领导及后备干部”[14]。为了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人才, 公安部把广西相关警察院校列入全国首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政法院校之一。因此, 在全球化、国际化、区域化背景下, 要牢牢抓住机遇, 把握当今警察教育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依据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具体部署, 更新警察教育训练的认知, 树立国际化观念, 不断地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主动开展国际警察教育训练的交流与合作, “走出去, 请进来”, 学习国际上警察教育训练的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 加大国际优质教育训练资源引进力度, 推进教育训练国际化工程建设, 积极构建警察“大教育, 大培训”工作体系, 将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提高国际化、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广西和东盟国家发展、CAFTA 建设、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 增加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信任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重要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而促使信任产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社会网络关系中成员间物质利益的等价交换, 而在于其他, 即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共享规范价值’, 还在于通常存在的‘义务与期望’关系”[15]。互信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前提, 是促成国家集体行为的一般逻辑。因此, 中国要世界推广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 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全方位地参与地区合作, 努力推动东盟地区主义向前发展, 在尊重东盟在地区合作中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发挥一个地区大国应有的影响, 维护中国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 向世界展示自己和平的、合作的、负责任的、以追求世界共同利益为目标的大国形象, 增加国际社会的期望和信任。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 妥善处理双方存在的问题,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加强和拓展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对话、交流和合作, 增强CAFTA的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 实现互利共赢, 促进东亚地区整体发展与繁荣,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以睦邻、互信、对话、合作为核心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不断地得到巩固与发展, 为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 提升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规范社会资本

建立和完善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各国相互依赖的过程, 并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自我约束性, 即稳定的国际合作必须通过有效的机制加以保障。在国际关系领域, 国际规则、国际制度和机制是国家间信任的重要制度保证, 并与国际合作呈现相关关系。中国和东盟各国要充分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各国复杂的法律关系, 在 WTO的法律框架下,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涉及政治、军事、宗教、种族事务的原则, 限于警察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愿合作的原则等, 完善调整组织机构法律地位、组织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关系和内部争议解决的规范。要认真解决中外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法律冲突, 要以战略眼光, 科学地预测警察教育训练的未来发展, 对我国现有的中外警察教育训练交流法律法规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和价值评价, 对于那些不相适宜的、有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并制定出一些有利于中外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良性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外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规范社会资本建设。要参照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融入区域性警察教育训练的特点, 建立健全中外警察教育训练管理制度, 构建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联络机制、定期会谈机制、对话协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和教育训练准入机制, 积极探索并创造独具警察特色的育人模式和发展体系, 建立和完善适合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现代大学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

(四) 构建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网络社会资本

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针,提高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强化改革为动力”、以“四统一、五规范”为基本内容,以建立完善条例条令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为重点,实现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森林公安队伍,切实提高“四个能力”,真正担负起“三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教育训练的领导,把工作落到实处,大队成立教育训练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同志全面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同志负责对教育训练的督导,--同志具体负责教育训练活动的安排,--负责教育训练的资料收集和宣传报道工作。

三、教育训练的对象和内容

1、教育训练的对象教育训练工作按“全警参与、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内容是政治练兵、业务知识和林业业务练兵、基本警务技能战术和基本体能以及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练兵。

2、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1)政治理论。结合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国二十公、省十九公会议文件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进一步端正执法为民的思想,提高党性、党纪、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理论休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计划《森林警察大队教育训练安排工作计划》。(2)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有关程序规定;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部门规章。(3)基本技能战术训练。围绕掌握实战技能,提高擒敌自卫本领,重点加强警械使用、手枪射击、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技能训练,在基本战术应用中围绕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战术配合、提高综合作战和临战指挥能力,重点加强犯罪嫌疑人盘查、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等个人和集体战术训练。(4)专业知识训练。重点是加强公安业务基础知识和林业专业知识,公安文书写作、警容风纪、队列训练、林业识图、树木和野生动植物的鉴别等,要熟练掌握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的侦破方法和要领,林区治安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以及查处涉林治安案件、灾害事故、森林防火的预防、森林火灾扑救技能和方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3)基本体能训练。按照《公安民警体能锻炼达标标准》的要求,以围绕提高全体民警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目标,根据年龄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有重点地进行。重点进行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400米障碍跑、3公里武装越野等专项训练、同时开展出操和球类活动提高民警的体能。

四、方法要求和步骤

1、方法。采取点上学,日常练兵与业务训练相结合,岗位练兵与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练兵竞赛和演练相结合,积极参加县局和分局的训练,以练兵为基础,以竞赛为措施。

2、要求:(1)坚持民警上岗和岗位必训,职务、警衔晋升必训和每个民警实战必训制度。(2)立足本职岗位,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强化岗位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3)每个民警必须参加培训。对缺课者扣发岗位工资,对考核不及格者将不得评优、晋衔、晋级。(4)每月25日上报教育训练进度。

警察教育训练 第3篇

摘 要 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开展,对于公安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本文就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的警察体能训练工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警察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公安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警察体能 警务技能 实施意义 实施策略

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务技能训练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斗力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警察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训练理论、教学训练方法来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提高教学训练的成效,是现阶段我国公安警察院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警察体能的概念与内涵

体能,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的身体能力,是人体在生活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能力。通常来说,体能是以人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但是其又不等同于人的身体素质,而是包括了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具体到警察体能来说,警察体能与一般性质的体能又存在一定的不同。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员常常需要面对很多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例如:长途作战、连夜作战等等,这就对其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警察体能,指的是警察在面对各种艰苦、复雜的环境时,为了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脑力和体力为一体的良好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其主要是由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三部分构成的,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指的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例如:跑、跳、投以及游泳、爬越等等;一般身体素质,指的则是一般性质的身体素质,例如: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等等;而警察专项素质,指的则是符合警察职业特点和职业特性的专业化素质。

二、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

概括来说,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如下两点:

首先,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训练活动。因此,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最为直观的、最为直接一点就是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警察擒拿格斗技术、射击技术以及警械操作等技术的掌握和有效运用均需要有良好的警察体能来做基础。

其次,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体育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这一点对于警察体能训练来说亦是如此。系统、科学、艰苦、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这无疑是新时代警察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根据警察体能的特点,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助于警察体能训练有效实施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警察体能训练理念。要树立科学警察体能训练理念一方面要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制定科学的训练的目标,以驱动学生的学习训练的内在动因,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确保训练成效的关键。而要实现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多样化原则、针对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来确保训练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遵循系统性原则、运动负荷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大、小周期来科学的组织开展训练活动,确保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最后,要重视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医学防护工作。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为学生警务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出现了运动损伤事故,不但无法取得预期的训练成效,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运动安全问题,通过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来将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卢兆民,王强,向朝文,卢信仿.警员警务技能水平差异的体能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警察体能训练中功能训练的应用分析 第4篇

一、功能性训练概述

现代体能训练成为了一个专业项目, 而功能性训练属于其中一个功能性项目, 包含了很多具体训练科目, 而此类训练科目的目的便是通过具体并且专项的训练帮助提升人具体部位的体能。例如在功能训练中有一项科目叫做平衡训练, 此种训练便是专业锻炼警察自身的平衡性, 通过此种训练提升警察的静态平衡能力[1]。在实际工作中, 当警察投入到训练中, 进而使得其自身支撑站立部位相应的能力增强, 并且在大脑维持静态平衡的状态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功能性训练的根本目的便是在此, 通过专项提升警察自身的专项能力, 当探讨功能性训练时, 首先应该明确功能一词, 在根本上来讲, 功能代表了目的, 也就是说实际的功能性训练可以代表为目的性训练, 有目的的展开练习等, 很多锻炼专家认为功能性训练等同于专项训练, 不过笔者认为此两种训练模式有所不同, 目的性训练更加强调的便是为达成何种目的, 因此功能训练模式更加具体且直观, 而体能训练比较笼统, 包含的内容同样较多。

二、功能性训练的作用

( 一) 提升平衡能力

通过功能性训练的增加, 使得平衡能力大幅度增加。在警察的追寻活动中, 平衡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冷静的心态和敏捷的身手, 并且在追捕活动中, 拥有良好的动态平衡能力, 不会因为慌乱的追赶而摔倒等, 进而造成对应可能出现的失误以及安全问题等。但核心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必然可以对警察的整体运动能力完成提升[2]。

( 二) 提升了基础力量

警察在抓捕行动中需要具有良好的力量支撑, 而力量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便是基础力量, 另外一方面便是爆发力。基础力量属于力量的基础, 例如蚂蚁的爆发力可能比大象更高, 不过其基础力量相比于大象过于薄弱, 拥有再好的爆发力也是枉然。因此, 警察为了更好的完成抓捕行动, 需要良好的基础力量支撑。通过功能训练, 有效的提升了警察的绝对力量, 不仅对于身体各部位的核心力量都得到了提升, 并且对于多肌肉功能群加强了协调作用, 使得警察需要力量输出时, 效率更高[3]。

( 三) 减少了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身体锻炼中常见的问题, 很多人都是由于对应的运动疲劳以及运动过量引起的, 尤其真是警察职业而言, 很多人希望自己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完成抓捕, 因此盲目的开展训练, 进而造成自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影响了个人的抓捕训练。不过当功能训练引入到体能训练中, 将多种训练方法引入到训练之中, 使得核心部位的整体强度获得提升, 保护了人体脊柱不会受到损伤, 减少了由于自身支点较少所造成的对应损害。通过减少体能训练中可能产生的损伤, 提升警察体能训练效果。当警察保证良好的身体后, 可以大胆的开展体能训练, 此种方式属于良性循环, 最后得到的结果便是警察整体训练效果越来越好。

三、将功能训练应用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建议

( 一) 聘用专业的功能训练教练

功能训练并不是简单的针对身体专项功能开展训练的方法, 耕读偶的便是应用科学的运动策略, 保证训练效果。现阶段, 警察体能训练仍然采用最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 而此种方式势必不能满足现代的训练要求, 因此, 警察专业学校可以通过外聘专业功能教练的方法来开展对应训练。在对外聘请的同时, 应该将自己的训练教官投入到培训中, 使得他们了解功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并且在培训后应该具有基本的资质可以开展对应的功能训练, 通过两种方式的共同展开, 可以有效的帮助警察学校的功能训练展开。

( 二) 在传统训练模式中增加功能训练科目

针对警察学校而言, 警察的体能训练都属于既定科目, 很多学校都在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 因此, 训练科目也是最传统的训练科目, 在此种安排中必然不能使得功能训练良好融入。为了真正的帮助现代功能训练进入到警察体能训练中, 警察学校应该认识到功能训练的积极作用, 在既定训练科目中增加功能训练, 只有重视, 方可帮助其有效普及。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当警察在体能训练中采取对应功能训练后, 可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文中做出相关分析, 希望文中分析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国警察院校建立相关的训练机制, 真正的提升训练效果, 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摘要:当社会遭遇危机事件, 需要警察挺身而出制止危机, 而为了制止危机, 需要警察具有敏捷的身手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 警察的身体素质对于该行业而言十分重要, 为了保证该方面素质, 通常通过体能训练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训练方法同样有所变化, 通过功能训练的引入将会取得更良好的训练效果。基于此事实, 文章首先概述了功能性训练, 分析了其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推广建议, 望带来提升。

关键词:警察体能训练,功能训练,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银满.功能训练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0) :23-25.

[2]张银满.功能训练在警察院校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3) :56-57.

警察教育训练 第5篇

要解决的问题

摘 要:在解析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必须紧紧抓住三个结合点、必须牢牢把握一个中心点、必须达到应有的层次和高度、必须降到应有的层级和“低度”、必须在提高针对性上下功夫、必须扎根林业立足警察目标。

关键词:森警训练;发展战略;架构剖析;要素简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国家公安部第134号(部长)令,修订后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下简称《条令》)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配套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大纲”(下简称“大纲”)现在征求意见当中。因此,基于《条令》和“大纲”的森林警察训练研究,亦已提到工作日程,不管是基于《条令》的森林警察训练战略研究、训练发展研究、训练动态研究,还是立足于“林业”的森林警察训练目标研究、训练课程研究、训练方法研究等,都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研制森警教育培训(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的立足点

关于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的研究和制定,必须清楚我国警察的现在训练,如:怎么训、怎么练,训什么、练什么以及训的目标、练的规格,等等。因此,深入研读《条令》,向《条令》寻求答案,既是最佳的选择,也是捷径。

关于训练目标,根据《条令》第一章“总则”第四条之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公安队伍。根据第七条之规定,训练分为: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和发展训练。

根据《条令》第三章“训练任务”第十九条之规定,入警训练重点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职业素养、提高适应公安工作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警察职业养成教育、基础公安理论、基础法律法规、基础公安业务和基础警务实战技能、体能、心理行为训练等。

根据第二十条之规定,晋升训练重点是培养战略思维和管理素养,提高胜任领导工作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党性党风教育、国际国内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发展战略、公安法制与执法、科学决策指挥、突发事件应对等。晋升警衔训练重点是培养专业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根据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专业训练重点是培养专业素养,强化知识更新,提高工作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岗位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警务实战技能、体能、心理行为训练等。

根据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发展训练是着眼公安工作长远发展和人民警察健康成长的训练。主要包括在职领导干部专题训练、后备干部培养训练、专家和业务骨干研修、教官业务提高训练、民警职业拓展训练等。

《条令》的训练目标就是森警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就是森警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就是森警的训练要求,只不过需要结合林业行业特点和增加林业行业需求的内容而已,也就是说森林警察的中国人民警察性质、地位和任务,并不因为林业的行业属性而削弱、调整或改变,必须在《条令》的大框架之内组训、施训,即森林警察训练发展的战略架构必须立足《条令》并且是基于《条令》研究和制定的战略架构。

二、研制森警教育培训(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的主依据

(一)林业发展

关于林业发展,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城市发展建设、大型国有林企改革等许多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因此,基于林业发展的研究和制定的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就是紧紧围绕这些具体内容,训练提高森林警察的能力素质(见图1)。

(二)警察任务

2014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置于国家安全之下的警察承担着保卫国防、社会、政权安全等三大任务(见图2)。

(三)社会进步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森林警察具备与之适应的能力素质(见图3)。

三、森警教育培训(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的基本构想

研究和制定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关键和核心,可用“一个立足点和三个大依据”来概括,即战略架构中的警察能力素质训练,要能满足林业发展、警察任务、社会进步的需求,也要能脚踏实地(《条令》)具体训练实践(见图4)。

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有两个必须牢牢把握的思考层次:一个是社会进步、警察任务和林业发展,要求森林警察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另一个是社会进步、警察任务和林业发展,要求入警训练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晋升训练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专业训练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和专项训练对象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前者的意义,是构建宏观的背景;后者的作用,是细分落实的具体。如果没有宏观的背景,落实的具体就难有充分依据;如果没有具体的落实,宏观的背景就无法充分体现。

因此,不管是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研究,还是制定的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都要扎根林业、立足森林警察,都要突破林业、突破森林公安工作,就是要能置身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国际化、信息化和科技发展需要的社会大背景之中,站在保卫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权安全需要的高度,紧紧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城市发展建设、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生态文明生态安全、海洋生态文明安全和林业发展改革创新。当然,也不能远离、更不能脱离。入警察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专项训练等训练类型的细化细分,而且,解读《条令》,细研《大纲》,把坚定投身警察事业者,变成合格或基本合格人民警察的入警训练;把条件符合升任领导职务者,变成合格或基本合格的领导者;把条件符合晋级警衔者,变成合格或基本合格的警衔级别者;把提高刑事侦察、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专业训练;把提高后备干部、训练教官、科研人员等特定对象知识层次的专项训练,分别在训练发展战略中体现出来。

四、研制森警教育培训(训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必须紧紧抓住的三个结合点

首先,要找到林业与警察结合的最佳点,林业是个有着政府机构、企业、商业等不同身份定位的综合体,警察是支拥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武装力量,两者怎样结合才能完善森林警察应有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找到森林警察与地方公安(警察)结合的最佳点,森林警察是行业警种,只接受地方公安的业务指导,虽已纳入人民警察序列的警种之一,但警种的独立性,自然会有协调、联动和结合等等要求。再次,要找到森林警察与社会发展结合的最佳点,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要求林业改革创新,林业的改革创新自然要求森林警察默契配合,林业的森林警察如何有机结合人类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因此,在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研究或制定过程中要重视寻找上述的三个最佳结合点。

(二)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中心点

森林警察的训练发展战略必须抓住“任务”这个中心点,即紧紧围绕林业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中的森警任务这根主线,确认训练森林警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确认在林业及其林业相关领域中完成这些任务,训练森林警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确认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保卫海洋生态等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训练森林警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想充分发挥中心点的应有作用,还要在明确任务的时候,清晰任务的依据、任务的地点、任务的时间、任务的环境和任务的程序等等,以任务为中心建立一个紧密的任务因素群,做到纲(任务)举目张。

(三)必须达到应有的层次和高度

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虽然必须置身于森林警察之中,但是必须要能站在森林警察之外,即要能站在国家林业发展、国家生态安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地球生态文明建设、地球生态文明安全等的立场和高度。它直接决定着研究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水平层次,也直接决定着制定的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功能作用。

(四)必须降到应有的层级和低度

无论战略研究还是战略制定,“高度”都是基础都是关键。但是“高度”的充分体现和应有的境界,必须“低度”、而且必须低到恰当的层级,即不断深化战略训练的内容和不断细化战略训练的要求。“高度”不是站在云里而是脚踏实地,“远度”不是增加长度而是缩小差距,既要不断清晰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安全、人类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保卫等等中的森警能力素质训练内容。还要不断清晰和明确:森林公安局长、森林公安派出所长、普通森林公安民警和省级森林公安局长、地市森林公安局长、县级森林公安局长以及森林城市派出所长、自然生态景区派出所长、大型国有林场派出所长等等的能力素质训练要求。

(五)必须在提高针对性上下功夫

针对性在研究和制定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是关键,因为不管是战略研究还是战略制定,一旦失去了针对性,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无法正确指导实践,而且可能误导实践陷入歧途。即使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不可能及时被发现,当然也不可能及时得到修正、调整或改进。因此,提高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的针对性,要求的并不只是针对森林警察训练的发展样子,还有森林警察的发展样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森林警察的训练发展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森林警察的发展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等等。

(六)必须扎根林业立足警察目标

森林警察因为有林而存在、因为有林而发展,如果没有了林业,森林警察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脱离林业或离开警察研究的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和脱离林业或离开警察制定的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都不可能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显然,以林代警、以警代林或林强警弱、警强林弱,也是我们在研究和制定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中,必须努力避免、积极杜绝的。

关于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研究,严格意义上虽然只能算是战略架构的“模型”研究,但是这并不影响也不削弱它在战略研究和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如: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明晰层次、确定方法、细化过程、坚定目标等的价值存在和作用发挥,基于林业发展、警察任务和社会进步构想的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架构,以及以剖析简读这三个战略架构为基础构想的我国森林警察训练发展战略架构,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森警训练发展战略的阶段基础和递进步骤,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迅速地把握森警训练发展战略的实施要项和支撑点。因此,强化我国森警训练发展战略架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水平层次,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重视。

参考文献

当前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之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探讨分析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要求随着社会环境复杂程度的提升,对于体能训练的研究也随之增加,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是现今社会发展中较为重视的一个方向,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质量提高缓慢是极为难以开展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找出关键所在,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采取,进而使得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质量能够实际的得到发展。

1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研究必要性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院校发展过程中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基础性问题,而公安院校重视警察体能训练的主要原因就是警察入社会之后需要面对各种出乎意料的危险情况,在此环境中警察既要做到完成任务保护公民,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安全,这样一来对于警察的体能素质以及反应速度要求就相对较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在校学生的灵敏度、耐受力、体能、迅速反应能力、力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自身的工作,为社会的稳定秩序维护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并且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进行自我的提升,同时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提升警察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增加民众的安全感,使得社会秩序的维护进展更为顺利,民众支持以及协助获取更为方便,对于警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于警察地位形象的保持较为有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端正警察的职能发展方向以及端正警察的作风和想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提高研究必要性需要进行其作用长远性的分析,进行其具体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具体对象进行研究,进而进一步确定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发展研究的价值以及意义。

2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现状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对于在校学生体能迅速提高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于在校学生意志锻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公安院校警察训练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警察整体能力提高训练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安院校在警察体能训练发展研究过程中形成较为固定的一套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模式,通过让学生重复不断的进行相同内容的训练来实际的提高学生特定方向的能力以及潜力。但是在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发展过程中出现在校学生体能提高速度呈现前期快速后期较为缓慢的状况,增长快速的时间呈现下滑趋势,这一现状证明现今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出现一定问题,导致体能训练发展缓慢情况,为实际的了解这一情况的内在问题就需要对各公安院校警察日常体能训练进行研究分析,将所获取的信息以及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分析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找出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改进方向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实际的实施。通过实际的研究分析确定现今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安院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能训练的研究不足,体能训练与其他概念混淆,体能训练的内容以及体能训练的方式存在问题,体能训练的目的以及体能训练的效果比较方式较为单一以及存在模糊性问题等[1]。

2.1体能训练内容以及体系较为固定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对于警察而言是日常锻炼之一,在校学生对此采取的主要态度就是服从,坚持,但是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效果较為不明显,占据学生其他训练时间,导致学生的整体能力提高受到限制等,通过实际的探究分析确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体能训练的内容以及体能训练的体系较为固定,具体的来说体能训练被孤立出来,训练的量固定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长跑、举重以及单杠等,训练的动作分离明显,即力量训练耐力训练较为分散展开,没有一套体系的动作或者一套连贯的训练方式,这一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表面上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警察工作中出现无法灵活应变动作呆板等现象,对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较为不利,对于危险的处理能力较为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公安院校的教学发展以及进一步限制了公安工作的效率质量提升。

2.2体能训练方式较为杂乱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影响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就是体能训练的方式较为杂乱,具体的来说就是在体能训练开展过程中参考其他公安院校体能训练效果显著的方式进行应用,应用的内容较为杂糅,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的改进减少,在训练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训练内容随着其他公安院校体能训练效果的改变而改变,导致训练的内容出于不断变化当中,使得训练的效果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公安院校将之归咎于训练内容加快改变速度,这对于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产生严重的影响。

2.3体能训练目的以及计划较为模糊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体能训练的目的较为模糊,体能训练的计划较为缺乏,具体的来说就是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研究过程中重视的主要方向就是体能训练采取的方式,对于体能训练需要达到的方向以及目的较为忽视,进一步导致所采取的方式效果甚微的情况,体能训练计划较为缺乏的具体体现就是体能训练过程中公安院校所采取的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锻炼,锻炼的方式较为随意,对于体能训练的进展要求较为松散,认为体能训练不是训练主要课程而是训练调剂性的存在。这一训练现象对于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的体能提高以及在校学生对于体能的重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2]。

3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探究

3.1发展体能训练内容以及系统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发展过程中改进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对体能训练的内容以及体能训练的系统化发展进行相应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改进方式就是确定体能训练的内容要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根据学生的体能提高速度进行训练量训练动作以及训练难度的调整,训练内容的主要就是一套较为完善的连贯的流畅的动作,其中需要对耐力、力量、反应速度以及体能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统一性的提高这些能力,将这些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应用。

3.2改进体能训练方式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方式的改进是极为必要的,体能训练方式的改进方向就是训练的时间,训练的集体化以及训练的变换性发展,训练的时间需要逐步提升,训练的量也要相应的提升,体能训练需要参杂在其他训练项目中,体能训练的质量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提高能够进一步发展其他训练项目的训练效率,体能训练集体化就是发展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比较性以及相互促进性,在一套训练动作中进行对打,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又能够发展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训练的变换性发展就是进行训练项目的改进,训练过程中增加“附加题”,如能够在教官手下坚持半个小时,就减少锻炼时间10分钟,进而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兴趣以及动力[3]。

3.3确定体能训练的目的以及发展计划性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应对各种类型的社会危险情况,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主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理智、体能、反应速度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这些能力的使用灵活性,而训练的计划性就是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方案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在适应的训练方案下快速的自我提升。

4结束语

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持续发展能够为我国的社会安定维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海明.警察院校学生核心部位力量训练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5,(5):104-107.

[2]王加伟.我国公安本科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论警察体育力量素质训练 第7篇

传统的田径训练方式就是增加训练的密度, 增强训练的强度或者通过增强警察的身体素质来达到提高警察战斗能力的目的。然而,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每一个警察量身制定训练计划,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警察的体能水平。然而, 每个人的体制不同, 我们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 高科技手段也不能解决任何事情。 本篇论文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搜集了大同警察训练模式的相关数据, 运用崭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研究出最适合警察的训练中长跑锻炼方式。 为警察创造主更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六名警察中除叶兰、郑超凌有训练外, 另外几名警察都是其第一次参加体育训练。 潘红在08年11月竞赛中3000米跑出过9分48秒20, 已经是非常有潜力的水平了;2009年2月进入省队。 上表内入入伍前专项成绩, 这是根据最新的体育训练实际纪录得到的, 有着非常强的可靠性。

2、警察训练成绩对比分析

上图是在训练期间的那5名警察的体育成绩。都是在专门的体育竞赛中记录出来的体育成绩。 从上表可以清晰的看出, 五名警察主项800m、1500m下降明显。从800米来看, 其中C是幅度最小的; D是幅度最大的。 从1500米来看, E下降的幅度最小;C下降的幅度最大。上表同样清晰的显示出这五名警察入伍后800米的运动成绩平均下降幅度为5.6秒;1500米的运动成绩平均下降幅度为16.2秒。 这些数据说明警察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有着细微的差别。

3、五名警察训练效果与高校业余队伍成绩差异原因分析

3.1、训练目标的差异性

训练目每个人的体制不同, 所以, 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特长, 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 我国大多数部队都是依据警察已有的成绩进行分配训练器材和训练设施等等。然后上级在进行款项的发布。通过专业的体育训练, 提高警察的体能极限。 所以, 部队里的体育教练都是将训练警察作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

3.2、训练时间和检验次数的差异性分析

上表清晰的展现出专业警察训练队伍的警察训练情况。专业警察每周训练10到13次, 训练时间每周2-3个小时, 参加竞赛次数4-6次。 全年训练总量1800-2600千米。 一般警察队伍训练大体上是专业训练的一半左右的量。 但是, 这样的数据与这些警察当初在训练初期时期相比, 训练的量度和强度都是不够的。所以,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训练的质量, 才能在训练强度、训练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训练的效果。

对于警察来说, 长期持续的训练才能保持训练成绩不下滑。 办法之一就是常年的训练活动。警察训练学院中长跑优秀警察一年参加竞赛多达30次左右, 要求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连续不断地进行体能训练。

3.3、训练负荷的差异性

分析表3可知, 进入入伍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因此可以得出:警体能训练负荷大于一般的体育训练负荷, 入伍前的警察体能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训练负荷的下降, 这是上表最明显的表现。

4、结论

短期内提高体能成绩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警察的体育素质则需系统的训练计划。 从宏观方面来讲训练目标不同, 从而导致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设施条件等存在不同, 由于部队内部经费投入的欠缺从而导致警察的训练设施和恢复设施运动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从微观方面讲,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警察队伍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不同于一般队伍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其需要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才能长久的保持。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体育运动开始成为广大群众锻炼身体的方式。大多数田径运动的项目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训练, 他能够长时间的锻炼人的精神和耐力。这种能力虽然有多方面因素如果训练的方法得当的话, 能够迅速提高训练者的竞技水平。本篇论文将通过对警察体育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深入阐释了警察体育训练方法与作用, 尤其是中长跑的训练, 探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让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体能效果和成绩。

关键词:警察体育,组合训练,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任浩欣.论防暴队员的体能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2]李云鹏.信阳市区交通警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4) .

警察教育训练 第8篇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及图书馆资料查阅,我们发现功能训练在国外已涉及各个领域,在健身领域广泛采用,在欧美军队和特警体能训练中以功能训练理念为基础的一些训练方法也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已取得良好效果。而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康复领域,竞技体育项目才开始引入并已初显成效,在我国警察体能训练领域鲜有尝试,其中相关研究资料不多,可见功能训练的中国警察化,结合专业的具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仍有研究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功能性训练在公安院校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力求训练形式规范有序,提升动作质量,加强小肌群力量与协调性,发展核心力量、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减少运动损伤,试图建立更为科学性、合理性的公安院校体能训练方法,强化警察体能,增强警察队伍战斗力,并把体能训练作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和作风,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警察职业的工作要求。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大学、上海市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等的馆藏书目;搜索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网络的网络数据资源,广泛收集相关文献;通过美国网络文献检索系统,搜集西方原版体能训练著作与论文,并进行翻译和校注,以获得全面的文献资料。

1.2 实验法

1.2.1 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警察学院60名大一男生为实验对象,其中12级警察警务战术与指挥专业30人,12级治安专业30人。受试者基本情况比较后无差别(见表1),符合实验前提。将警务指挥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治安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训练年限、技术水平、实验前测试指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前对两组各项指标成绩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和 对 照 组 在 平 衡 、速 度 、力 量 等 指 标 成 绩 上 都 无 显 著 性 差 异(P >0.05)。

受试者理解实验意图,积极参与实验。本研究告知受试者权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实验器材

瑞士球、平衡板、弹力橡胶带、小瑜伽球、平衡盘、杠铃、哑铃、铅球等其它力量训练器。

1.2.3 实验时间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

1.2.4 训练方法

本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区别是训练内容上的差异,即实验组主要以不稳定训练为主,如采用瑞士球、平衡板、软踏和悬垂绳等。不稳定训练主要是利用瑞士球等不稳定支撑界面训练来提高人体核心部位在运动状态下保持稳态的能力,这也是功能训练与杠铃等传统力量训练的主要区别。

第一阶段(第1~8周)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为核心稳定条件下的姿态保持以及核心姿态保持的同时做肢体可控运动。主要内容是静力性徒手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直臂双腿支撑卧桥、异侧腿臂支撑卧桥、侧卧肘撑顶髋、仰卧挺身、“X”形肘撑、垫上练习 等 。

第二阶段(第9~21周)为巩固阶段,主要为非稳定条件下静力保持以及借助单一器械的练习。主要内容是借助单一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瑞士球上侧卧撑、仰卧单脚踩瑞士球顶髋、仰卧双腿夹实心球手脚接力、坐姿持球梅森扭转、悬吊双脚仰卧坐骑、垫上练习、悬垂等。

第三阶段(第22~36周)为提高阶段,主要为非稳定条件下动态组合练习以及借助于综合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内容是借助综合器械的动、静力练习,主要训练方法包括瑞士球上助力仰卧起、手持壶铃平衡软榻上半蹲起、瑞士球上坐姿控腿、双脚踩平衡盘上负重箭步蹲、手持哑铃平衡盘上单腿支撑、各种垫上练习等。

1.2.5 测试方法

1.2.5.1 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1)闭目原地踏步;(2)闭眼单足站立;(3)强化Romberg测试,方法:受试者采用两足一前一后站立,足尖接足跟的直立方式,站立好闭眼所持续的时间。(4)起立— 走的测试,方法: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测试者发出“开始”口令时,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起立、向前走至5 m处横线再立即返回椅子前横线。记录每位受试者所用时间。

1.2.5.2 力量测试

铅球男生5kg标准比赛铅球场地原地投掷,每人3次投掷机会,取最远一次的成绩,实验前后测试对照。

1.2.5.3 FMS测试与运动损伤筛查

功能性身体运动能力筛查(FMS)是国外引进的一种简单的、量化的动作模式质量评价系统,是一种基础运动能力评价方法。FMS是为了发现健康个体在完成基本动作模式时的局限性因素或不对称性问题,是竞技体育改善人体运动系统的薄弱环节,预防伤病,对于训练计划的制订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实验前后进行FMS测试和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而后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功能训练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相关程度。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8.0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运算,主要分析数据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反映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功能训练组比对照组的站立时间明显增加,表明在闭眼时,髓部屈、伸、外展肌扭力更强,大脑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更强;反映动态平衡能力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行走的平衡所得分进行功能训练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起立—走测试时间缩短,说明功能训练能提高受试警院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前庭步测试的横步距离显著减少,说明功能训练能加强下肢肌力,在步态发生变化,使步态蹒跚程度更小。由上可见,功能训练对于提升练习者身体平衡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可受训者的前庭、躯体感觉、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协调能力等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平衡能力。研究表明,不稳定性训练可以改善本体感觉和反应能力,有效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以杠铃、哑铃和组合器械为主的传统力量训练对人体保持动态姿势稳定的影响不明显,甚至还会导致人体部分维度上稳定能力的下降。

2 . 2 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铅球属于力量性的投掷项目,以力量为基础,强调爆发力,根据铅球项目特点和功能训练特点比对,征询专家意见,其可作为功能训练效果的体现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组实验前后铅球成绩差异性显著,而对照组铅球成绩实验前和实验组比较无差异,实验后自我比较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功能训练对于提高投掷的运动成绩较传统的力量训练更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发现,功能训练融合了肩、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改善了实验组的本体感觉,使实验组建立了正确的肌肉训练模式,提高了运动员动作姿态的准确性,加强了肩带、核心部位髋关节的力量,在专项训练中提高力量传递的效率,进而使铅球成绩获得提升。而传统的力量训练虽然铅球成绩也有所提升,但其提升幅度远落后于功能训练的进步幅度。传统力量训练更多局限于训练所涉及的大肌肉群,可以使受训学生绝对力量增加,但对于多肌肉群协调发力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功能训练不仅使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获得增长,更提高了多肌肉群的协调能力,提升了全身力量输出的效率。

2 . 3 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运动损伤问卷中可以看出,动作错误和疲劳训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约40%,训练方法不当占到了37.38%,因而训练方法对避免运动损伤是极其重要的。

从以往的警察院校学生损伤调查得知损伤部位看主要集中在躯干及以下部位。躯干占15.88%,下肢占44.85%,关节占28.03%,多由于大强度负重时训练方法不正确或者身体姿势不对造成的。FMS实验组实验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实验后实验组的FMS测试得3分的几乎100%,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功能训练促使实验组警院学生的关节灵活性、肌肉协调性及髋部稳定性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其运动中身体的安全性。实验表明,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和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功能训练由多种训练方法构成。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自由重量训练中本体感受功能和肌肉运动知觉反馈与实践运动中的反馈相似,自由重量训练在二维空间完成,能更好地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表现出极强的功能性,这无疑会减少未来不确定运动情景中的损伤风险;静力性力量训练对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有独到的作用;离心收缩力量可以明显的提高肌肉的抗牵拉能力,减少肌肉损伤的发生;抗阻力训练能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大大减少肌肉损伤的发生;超等长训练能通过改善和发展肌肉牵张反射机能,使神经肌肉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对肌肉拉长做出反应和控制,使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更加完善,最好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肌肉反应速度,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结语

(1)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更强调训练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强调训练中的本体感觉,强调多关节训练,强调动力链的发挥,强调核心柱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2)警察院校学生平衡能力的提升对于其接下来学习高楼攀爬、越障、抓捕、格斗、战术应用于抢险救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平衡能力的提升使人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保持正常身体姿态的能力获得提高,对负责环境下完成特定动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功能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对于今后从事警务工作中救护、抓捕、执行高强度警务任务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3)功能训练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其重视脊柱力量的训练、臀部肌肉的激活训练,强调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的训练,侧重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力量训练,建设并强化动力链的训练,以实现机体有效力量的传递,这种力量传递通常能够反映出上下肢联系的好坏。根据迁移理论,通过功能训练,警察院校学生在发力运动中将具备更优秀的力量输出,展现出更好的力量素质,这为其未来处置复杂警情储备了体能保障

提高监狱警察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第9篇

警察的体能训练是我国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合警察工作发展的需求, 笔者认为警察的体能直接关乎到出勤效率和工作效率、质量的重点关键所在。监狱警察在其工作过程中难免存在需要应对紧急情况, 例如监狱内的小范围暴动、暴力犯的压制等, 这类监狱管理工作需要狱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以及良好的身体机动性, 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监狱警察体能训练。

良好的狱警体能训练不仅仅能够提高狱警的身体素质, 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做出最适时的反应, 并且能够保证狱警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 能应对各种高强度的监狱管理工作、紧急事态等。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监狱警察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 基础体能训练

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基础要素, 就要求其具备基础的体能要求, 也就相应地需要经受基础体能训练的要求。

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如下:

1.必要的体能知识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

2.基本的体能要求:上肢力量训练、身体柔韧训练、灵敏训练、体力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抗眩晕训练等。

3.专项体能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是不具备针对性, 是对我国全体警察职务人员体能训练的要求。而监狱警察的工作具备不同于外界一般警察工作的特殊内容, 也因此需要专门服务于监狱管理工作的体能训练内容, 也就是专项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的开展需要结合狱警工作的特殊性, 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进行开展。例如:狱警的工作对象中存在暴力犯罪的罪犯, 这些罪犯在被羁押期间很有可能掀起小范围监狱暴动,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狱警进行压制, 而压制暴力犯的过程就是身体和技巧的对抗过程, 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基础体能训练提高, 而压制罪犯的技巧就需要针对狱警的专项体能训练。

狱警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针对暴力犯的近身搏击压制、狭小空间格斗等, 针对狱警工作地点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进行展开。

(二) 综合体能训练

如果说上述的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都是单一独立的理论层面上的狱警体能训练, 那么综合体能训练就是狱警工作实践体能训练。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条件实训:模拟暴力犯小范围暴动, 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应对体能训练。

2.适应性实训:狱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要求狱警的身体素质能够在监狱内发挥适应性实训是必要的环节。

3.超条件实训:狱警的工作环境极其不稳定, 并非所有事件都在可控情况下发生, 这就要求狱警体能具备一定超条件能力, 例如以少对多, 疲劳出勤等。

三、监狱警察体能开展训练的建议

(一) 明确狱警体能训练的意义

明确狱警体能训练的意义, 是开展监狱警察体能训练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

首先, 体能训练是对全体警务人员的必要身体素质要求, 是警察能够胜任其工作的必备条件;其次, 狱警的工作对象虽然有穷凶极恶的暴力犯, 但是监狱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地方, 不仅仅是关押罪犯, 狱警的监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压制暴力犯的小范围暴动, 更多是需要保证监狱内的和谐, 如果训练的目的不是这一出发点, 那么狱警很有可能在其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后进行暴力执勤, 这违背了我国人文精神, 是不合理的执法现象;最后具备明确意义和目的性的体能训练, 才能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所针对, 专业性、合理性更强。

(二) 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虽然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能够在短期内达到体能要求, 但是在这过程中很有可能使狱警出现伤亡情况, 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 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安排狱警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要把握好训练的强度, 做到循序渐进, 达到既能完成体能训练目的, 又不损伤狱警身体目的。

(三) 体能训练的同时做好心理引导

监狱终究是社会的阴暗面, 狱警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体素质是一方面要求, 还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也就是心理素质要求。因此在对狱警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 要格外重视狱警的心理引导, 将狱警的负面情绪及时排解出去, 让其在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的同时,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成为监狱管理的专业性警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郏孙勇, 张杰.国外警察体能训练理念研究——经验分析与发展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 2013 (6) .

香港警察训练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第10篇

公务员培训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提升公务员素质的重要手段。香港警察作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警察队伍, 其警察训练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公认。2006年1月, 香港警务处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训练资源进行了整合 (机动部队训练除外) , 正式成立了香港警察学院, 负责统筹安排所有与警察训练相关的工作。学院下设五个中心:一是基础训练中心, 为新招录的警员及见习督察提供入职训练, 并为在职人员提供枪械、侦缉、驾驶、交通等基础训练;二是专业发展学习中心, 为警队各级领导提供管理培训及海外训练课程;三是学习发展支援中心, 为警队提供训练咨询、课程设计及检讨、考试考核、教官培训及管理等服务;四是研究中心, 负责知识管理、警队图书馆等;五是行政中心, 负责人事、财务及后勤。

(一) 科学的学习训练理念。香港警队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学习训练理念:一是在警队内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二是开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警务人员最优秀的潜质;三是坚持“才能为本、专业主导”的训练理念, 注重培养学员日常工作专业领域所需才能;四是推行三边学习模式, 即:在职学习 (以领导启导下属为主, 占70%) 、正式训练 (以警察学院课程为主, 占20%) 、个人进修 (个人报读各大学课程, 占10%) 。

(二) 清晰的训练层次分类。香港警察学院根据任职、岗位及工作年限不同, 分层分级组织各类训练, 形成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有的放矢的训练体系:一是初级警务人员训练, 即警长 (相当于内地科所队长) 以下人员的训练, 主要有新警基础训练 (27周) 、警员进修课程 (入警两年内6次训练, 每3个月1次连续3天) 、警员发展课程 (入警后第5、6、7、8年, 每年3~5天) 、警长晋升课程 (6周) 、警长第5年发展课程 (2周) 、警署警长晋升课程 (8周) ;二是督察及以上人员训练 (督察相当于副科长, 总督察相当于科长, 警司相当于副处长) , 主要有见习督察基础课程 (36周) 、督察进修课程 (任职2年内, 12天) 、初级指挥课程 (高级督察, 3周) 、中级指挥课程 (总督察, 3周) 、高级指挥课程 (警司, 3周) 、管理人员发展计划 (高级警司及以上人员) ;三是专业训练, 主要是针对各专业警种的警务人员, 训练项目有:机动部队、侦缉、射击、反恐、人质谈判、技术支援、罪案防范等。

(三) 实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警察学院所有训练课程都按照“才能为本、专业主导”的理念, 开课前先开展训练需求分析, 摸清受训对象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 由此确定训练科目, 再结合工作岗位设计具体训练内容, 制作教学课件, 从而使训练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中, 通过把问题或事件放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 让学员主动参与, 真实体验,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严格的教官选拔培养机制。香港警察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教职工队伍, 分教官、行政人员、警察乐队、。根据任职时间长短, 教官队伍可分两类:一是训练主任, 共有10人, 主要是社会上招聘的专业人士, 享警司待遇, 在警察学院长期从事课程研发及教学活动, 不交流到其它部门;二是普通教官, 从警长以上职务人员中选拔, 任教满3年后须交流到警队其它部门。教官的选拔主要采取管理层推荐及自己报名两种方式, 经面试考察合格后成为正式教官。新任教官在正式授课前, 必须参加为期4周的职前培训, 学习相关培训知识、理论和授课技巧, 经考试合格后, 领取上岗证书。上岗后, 学院还为教官提供了一系列0.5至2天的在职培训, 巩固和更新知识技能。

二、香港警察训练模式的启示

(一) 启示一:注重研发, 实现训练内容实用化、科学化、现代化。香港警察学院学习发展支援中心是专门为警队训练提供专业支援服务的部门, 现有人员48人, 其中有8名是从社会上招聘的训练主任, 专职负责课程的研发与设计。内地公安局没有专门的训练研发机构, 缺少专职研发人员, 导致训练内容陈旧、零散、更新慢、不成体系、针对性差, 训练方法单一、实用性不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课程研发:一是警察训练支队要坚持教官深入一线体验、调研工作机制, 积极参加警务实践, 加强课题研发, 从而更加贴近警务实战和民警需要;二是学习借鉴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官及其精品课程等教学经验;三是利用高校教育资源, 加强与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 利用社会资源来帮助研发课程。

(二) 启示二:分层级施训, 实现领导干部培训的专业化和常态化。分层级、长时间、高质量的领导干部培训, 是确保香港警队各级领导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内地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按专业化要求设计培训内容, 课程要以领导力为核心, 重点围绕管理绩效、激励下属、团队建设、解决冲突、处理投诉与违纪等设置课程;二是根据岗位和职务分类分层次组织培训。重点围绕提高民警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与和谐警民关系能力入手, 提升民警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三) 启示三:以训练日为载体, 深化政治思想教育和全警岗位练兵活动。香港警务处自1998年11月开始在警队正式实行训练日制度, 除文职人员外, 所有单位警务人员必须参加, 内容涉及全警队的重要或最新事项为主, 由警察学院提供教案及教材, 各单位训练主任组织实施, 对建设警队价值观、提高警队整体素质、建立团队精神、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 内地可以采用训练日, 培育和构建警队核心价值观、深化政治思想教育和岗位练兵:一是根据队伍思想教育和公安业务工作的需要, 由各地公安局确定训练日的时间、主题, 警察训练支队参与编写教材, 设计教案, 制作视听材料, 并于每个训练日前对各教官进行集中统一培训;二是各地公安局各单位政秘处长、政工 (秘) 科长、各科所队教导员兼任本单位教官, 负责组织人员参加训练日, 并教授训练内容。

(四) 启示四:多途径增员, 是加强教官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教官人数不足、素质不高, 一直是制约内地警察训练工作上台阶的瓶颈之一。因此, 有必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加强教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警训支队与实战一线的人才交流机制, 选调一批有朝气、有文化、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官队伍;二是增加警训支队教官编制, 香港警察学院有教官341人 (不包括行政人员260人) , 与警队总人数 (27, 451人) 的比例是1:80, 而内地教官数量比例则远远达不到。三是建立教官轮岗交流机制, 一般情况下教官4年交流一次, 最长不超过5年。四是建立教官连续培训机制, 既要有入职培训, 又要有职后培训, 不断更新教官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专业素质。

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风险管理初探 第11篇

摘 要 为了确保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任务的高效完成和警察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顺利提升,本文就针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的四种风险类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警察体育 风险管理 教学训练

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其不但具备一般性质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特点,同时还因为警察这一职业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在教学训练的过中经常会涉及一些高强度、高难度和高对抗性的体育活动,也正是因此学生在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中出现运动伤害事故的几率相较于一般性质的体育教学而言要明显更高。而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出现,轻则会影响到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重则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为了确保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任务的高效完成和警察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顺利提升,一定要做好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风险管理的研究。

一、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的风险类别

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概括来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的类别:

首先是教师层面的风险。教师层面的风险,也就是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层面的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事故。具体来说,教师层面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欠缺或者是不足所导致的风险。例如:课堂纪律松散,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有限;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等等;二是,任课教师教学技术方面的原因到造成的风险。例如:运动负荷的安排过大;示范动作不够规范;纠错不够及时等等;三是,任课教师自我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风险。例如:在组织开展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擅离职守或者是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过低,出现情绪失控的问题等等。

其次是学生层面的风险。学生层面的风险,简单来说,也就是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学生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风险。例如: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者是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佳等等均有可能导致运动伤害事故。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是导致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学生层面的因素导致的风险也是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

再次是环境层面的风险。环境层面的风险也是公安警察院校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例如: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的布局不合理、体育设施或者是体育运动器械陈旧老化、体育器材安装不牢固等等均是有可能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

最后是管理层面的风险。例如:学校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不到位、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不力、医务监督不及时等等同样也是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引发运动损伤事故风险因素,由这类原因引发的运动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实际上就是管理层面的风险。

二、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风险管理的实施

首先,要重视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风险识别。做好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中的风险识别,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合理的判断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做到感知风险,也就是要注意通过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调查,来识别风险的存在;另一方面要注意科学的分析风险,也就是科学的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风险的性质等,对教学训练活动中的风险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重视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风险评估。也就是要注意对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来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参考和依据。风险评估的内容应注意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利用概率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要注意评估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三是,要注意评估风险的可控性,为应对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

最后,要重视警察体育教学中风险应对的合理性。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完成了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之后,就要注意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常见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风险回避,也就是主动放弃或者是拒绝可能出现风险的教学训练方案或是方法;二是,风险转移,即:为了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将风险转移到另外的单位或者是个人的方法。如:为学生购买医疗保险;三是风险控制,指的则是盡可能消除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以降低风险出现几率或者是降低风险事件出现后损失程度的方法。以上几种风险应对措施,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三、结语

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我国公安警察院校为了培养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公安警察人员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我国公安警察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公安警察队伍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警务技能水平。因此,为了确保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就一定要注意根据警察体育的学科性质和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特殊性做好教学训练中的风险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志雄.警察体育教学中低伤害徒手控制技能训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

警察教育训练 第12篇

近年来, 警察的警务实战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训练基地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认真组织了一系列实战训练的培训科目, 对提高监狱警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促进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警察实战训练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学训练内容与实战应用存在

一定的距离, 当前实战教学内容较过去虽有所改变, 但是力度不够。内容体系不完整, 方法和手段落后, 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忽略了在实战中必须具备的各种实用。

2、实战教学训练中科目缺少有机

的联系, 各种警务技能课程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 忽略了各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学训练课时分配不合理, 各科目授课教师相互缺少信息交流, 有时导致一些教学内容重复教授。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使学员尽快掌握和提高实战技能的有效途径, 方法得当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目前技能教学训练中, 确沿用基础教学的一些教学训练模式, 方法和手段单一, 科学性不强, 教师缺乏实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面对存在的问题, 2012年是我们关键的一年, 总结过去, 开拓思路、展望未来。提高警察实战教学训练水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终身体能教育训练的意识, 警察应具备健康强壮的体魄是警察从事的职业决定的, 保证警察具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所以警察培训中, 应该培养学员体能训练的意识, 培养学员在锻炼中掌握方法, 增强自身锻炼的能力, 使其树立终身体能训练的意识。采用短期培训、定期考核等形式, 组织和督促训练, 确保体能教育的持续性, 使警察自觉地参与身体训练并终身受益。

2、加快改革步伐, 充实贴近实战

的训练内容, 当前警察实战训练主要模式是体能、技能和战术。虽然形式上相近, 但是训练的内容差异较大, 有些训练内容还是比较老套, 因此, 应加快改革步伐, 充实贴近实战的训练内容。体能训练要设置跑、跳、越障碍外, 还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技能训练的设置要从实战出发,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保护自身安全的角度设计训练内容, 切忌大而杂。训练内容的设置主要是理论知识、处置原则和方法、综合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演练内容。以学以致用为原则, 从实际出发, 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教学训练内容,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意识和执法能力。

3、分层次、分级别有针对性地组

织训练, 目前设置的实战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存在着“一锅煮”的现象, 这种做法缺乏针对性, 必然产生相同内容很难适应不同需求的弊端。训练必须突出重点, 具备特色, 才能适应一线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 实战教学训可更好地全面落实警察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警察每年的实战必训制度。根据监狱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不同年龄的警察所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 警务实战训练可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任务, 分层次、分级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4、以考核促训练, 建立健全考核

达标制度把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作为一种手段, 可以更好地促进警察实战训练的长效实施。从难、从严、从实际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完整的警务技能的单项和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技术和执法行为, 量化各项技术动作指标, 使考核工作客观、公平、公正,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达标验收, 可将培训期末的达标成绩作为是否结业一项硬性指标。这对当前推行的干部竞争上岗和民警低分离岗培训、末尾淘汰制等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5、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训练师

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训练的主体,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既有理论指导的专业能力, 又有综合性操作的动手能力。应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 使教师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保持知识、技能结构的合理性、实用性、先进性。应重视教师对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研究能力, 为教师创造学术交流的氛围, 提供参加学术研究的机会。组织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 了解掌握实战的新信息、新动态, 弥补教师实战经验的不足, 扩大警察实战训练的新思路, 打造一支高水平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学师资队伍。

摘要:本文通过监狱警察在实战教学训练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就提高监狱警察实战的教学训练质量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讲述。

上一篇:童话伤心了论文下一篇:初中政治的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