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规定

2024-05-30

煤矿防治水规定(精选11篇)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1篇

1 深入学习、强化理解

《煤矿防治水规定》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是在原《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的基础上, 通过多年实践、整理、总结、整合而成的, 是自1986年以来对煤矿防治水技术工作的一次全面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全面、条文清晰, 是指导现场具体防治水工作的纲领, 由此可见, 生产中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意义是非常重大。因此, 我们采取了业余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全矿科室及工区工程技术人员对《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学习, 并对重点章节、涉及款项进行了重点讲解、深入剖析, 已达到每位人员都能精准掌握。

在对《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的讲解中, 与以往《水文地质规程》及《工作条例》有差别的条款进行逐一对照、着重研讨, 较深刻领悟本规定的的内涵。例如对第十三条中“重大突水事故”的定义、第十六条中矿井应该建立的防治水基础台帐等条款新增规定内容;同时对本规定的“罚则”部分认真学习, 切实认识到煤矿防治水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领导主抓, 全员参与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的专项工程, 并非单靠哪几个人、哪个专业就能完成的;实践证明矿井防治水工作需要领导思想重视、决策正确, 机构配置、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合理, 以及各专业、各部门的组织系统协调顺畅。因此, 生产中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各部门各专业才能重视, 才能把防治水工作各项制度、责任落到实处。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新宏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台儿庄运河和运河支流-伊家河之间, 且受南、北东两条大断层切割影响, 井田地质为盆地型构造, 地表水、断层水、采空水等水患威胁均被列入重大危险源;因此,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 把防治水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亲自召开防治水专项工作会议, 成立由矿长牵头的专项小组;专项小组机构配置上至矿长, 下到每位职工, 责任制度层层落实。目前, 全矿从领导到职工, 从科室到工区都充分认识到矿井水害的危险性和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做到了全员防治的效果。

3 加强现场管理, 责任落实到位

《煤矿防治水规定》明确规定矿井施工中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 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要根据水害情况和采场安排, 依照隐患分析排查的具体要求, 认真、详细对各采掘工作面进行水情、水害分析, 对受水害影响的作业地点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落实现场责任人、落实工作目标, 并严格考核工作任务及措施执行情况, 切实做到了水患不除不生产、安全隐患不落实不生的安全目标。

首先, 矿井水害防治从采区设计开始,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 全面分析、预测采区的水害因素、水害来源及涌水量情况, 并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设计匹配相应的排水泵房及排水设施, 确保采区泵房和排水设施与采区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其次, 矿井水害防治应从采空区积水、地表涌水、断层导水及相临矿井的积水采取重点监控、重点治理的原则。矿井生产中对受水害威胁区域, 始终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且与相邻矿井严格进行季度交换图纸, 信息互通、精准掌控确保了我矿将水害隐患的发生杜绝在源头。比如对于相邻的宏泰福源煤矿的水害威胁, 依据科学可靠的物探监测、计算机分析等手段, 留设足够的边界隔水煤柱;对中央泵房、采区泵房扩大了矿井排水能力, 并且在各泵房入水口设置了水文监控系统和视频探头, 在各主要采掘地点和大巷安装了水害应急撤人群发报警装置, 做到了随时掌握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及停产撤人的应急落实制度。

4 严格执行“三项”保障制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 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总指挥、总工程师为组长、各副总及地测防治水成员为成员的矿井防治水专项小组;且根据规定要求落实专项资金300万元, 用于购置探放水水各设备设施及其他防治水储备物质, 并每年落实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防治水工作。如2009年至2013年, 落实160万元打钻注浆封固二水平延伸主巷道隔水煤柱;落实60万对下煤组进行了物探;落实80万元安设视频探头及应急避险设施等, 累计投资了300余万元用于水害治理, 通过系统的完善水害治理措施, 较大提高了矿井抗水灾能力。

5 加强应急预案及现场演练管理

根据年初编制的《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我矿每年在雨季汛期前举行一次全矿井范围的水害及停产撤人联合避灾演习。防治水专项小组成员在现场各重要地点进行督察, 记录实际情况;且通过应急演习, 使每一个职工真正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 掌握应急避灾的有关技术知识, 切实提高了职工在出现突水及其他险情能够逃生的能力;而且, 通过应急演习, 验证了《灾害应急预案》的系统性、科学性及《灾害现场处置方案》的可行性、时效性, 并真实反映出了应急措施编制中存在问题, 确保了《灾害应急预案》、《灾害现场处置方案》后期修改的针对性。

6 强化基础工作, 提升水平

实际工作中我们以《煤矿防治水规定》为契机, 强化矿井防治水技术工作, 并在工作中落实以技术保安全的主题目标, 对每一采区和工作面必须采用物探、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 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 尤其对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等情况, 提供准确、详实的矿井地质报告、采区说明书及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做到准备期预测准确、生产期落实措施可靠、后期系统校验。并对部分煤层底板灰岩承压水的治理, 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来完善疏水降压, 确保安全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进行煤炭资源开采。

生产中我们时刻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不断完善矿井防治水工作, 包括对各类图纸、台帐进行细致填写、详细检查, 将现场观测数据如实、及时地反映在相关图纸资料上,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时效性。对电子资料进行备份, 进行系统的管理, 保证矿井水文数字化工程的正常运行, 并及时对水文资、地质料归档保存, 严格执行档案资料的存借制度。通过对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编录和整理, 我们可以完整、详细地把井下各种水文地质状况及时反映在图纸上, 为水文地质资料数据分析节省了时间, 地提高工作效率。

) 7结束语

《煤矿防治水规定》选学试题 第2篇

一、填空题

1、第三条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2、第六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第八条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4、第十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5、第十三条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

6、第二十六条 对于大中型煤矿发生300 m/h以上的突水、小型煤矿发生60m/h以上的突水,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和矿井被淹的,应当将突水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7、第五十条 矿井在雨季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落实责任,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防治水工程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矿井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验收。

8、第五十五条 开采水淹区下的废弃防隔水煤(岩)柱时,应当彻底疏放上部积水。严禁顶水作业。

9、第八十八条 采掘工作面和月度水害预测资料及时报送矿井总工程师及生产安全部门。

10、第九十八条 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 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 m。

11、第五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12、第七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13、第九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14、第十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15、第十九条 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资料收集、数据采集、图件绘制、计算评价和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3316、第四十六条 报废的斜井应当填实封堵,或者在井口以下斜长20 m处砌筑或者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

17、第五十四条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18、第八十八条 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19、第九十五条 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20、第一百一十七条 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水灾路线,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并让全体职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离,避免意外伤亡事故。

二、问答题

1、第十二条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矿井应当编制哪些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

答:第十四条 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

3、第十六条 矿井应当建立哪些防治水基础台账?并对基础台帐有什么要求?

答: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

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应当认真收集、整理,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长期保存,并每半年修正1次。

4、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应采用哪些测探办法方可施工?

答:第九十条 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应当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地测机构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并提出水害防范措施,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5、当发生突水时,矿井应当立即做好哪些准备?

答:第一百二十一条 当发生突水时,矿井应当立即做好关闭防水闸门的准备,在确认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关闭防水闸门。

6、什么是重大突水事故?

答: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7、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哪些防治水图件?并对图件有何要求?

答:

(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其他有关防治水图件由矿井根据实际需要编制。

矿井应当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8、简答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第二十三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资料收集。

(二)地貌地质的情况。

(三)地表水体的情况。

(四)井泉的情况。

(五)古井老窑的情况。

(六)生产矿井的情况。

(七)周边矿井的情况。

(八)地面岩溶的情况。

9、采掘工作面遇有哪些情况必须进行探放水?

答:第九十二条 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探放水:

(一)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

(二)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

(三)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四)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

(五)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

(六)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七)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

(八)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 第3篇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 实用技术 装备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98-01

在矿井的生产、基建过程中有一种常见的灾害即煤矿水害。煤矿水害一旦发生,将对矿井的生产建设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淹井人亡的恶性事故的发生。近年来,煤矿事故的发生频率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这对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不断地开发和探索实用有效的煤矿防治水技术是煤矿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整体上开说,可以将煤矿防治水技术划分为两部分,即预防水害发生的防治技术和水害发生之后的治理技术,简称为水患预防术和水害治理术。水害的预防技术包括监测、预测、探测技术,其中的探测技术又包括试验、化探、钻探、物探技术,预测与评价通常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如果需要评价矿井水害的威胁程度,就需要预测矿井突水的可能性。对矿井水进行监测,既是对水害的一种预测,又是对水害发生时间的一种有效的预报。对各类探测技术在查找导水通道和评价充水水源方面的具体应用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人物。由于矿井水的含水层的层次结构比较复杂,富水性不均一,展布范围广,多层薄层灰岩和巨厚的灰岩含水层的含水水质差异性十分明显,而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查明强径流带,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得研究探索实用的装备和探测技术。

1 煤矿水害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在对煤矿水害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通道和水源的不同,给出不同的分类方案。如果按照采掘空间和水源的关系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水和顶板水。如果按照导水通道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陷落柱突水、断层突水和岩体裂隙突水。

不同的水害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防治水方法。对于顶板水的防治,首先应该查明覆岩岩体的结构特征,根据不同含水层的分布范围,计算出冒裂带的发育高度,对采动条件下地下水进入采掘空间的可能性进行论证。对于底板水害的防治,首先应该查明富水性、含水层压、阻隔水性能、展布特征、隔水层厚度,这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对于老空水的防治,查清积水面标高、积水量、积水范围是进行防治水的关键所在。在矿井的生产和基建的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导水通道水害类型是断层和陷落柱,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是要对其导水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精确的定位。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煤矿防治水的装备和方法分为水害治理、回采过程中的水患预处理、回采准备阶段、工作面掘进、采区布置前等五个不同的治理阶段。采区布置前可以选择的技术有:多元示踪试验技术、钻孔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及放水试验技术、水位遥测系统、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频率测探探测技术、磁偶源探测技术、瞬变电磁探测技术、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技术有:顺煤层定向钻进技术、地质雷达探测技术、高分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直流电法探测技术、井下瑞利波探测技术。回采准备阶段可以选择的技术有原位地应力测试技术、音频电透探测技术、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及弹性波CT层析成像技术、无线电透视技术。回采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有孔间透视法、多含水层地下水压(位)的自动监测技术、声发射及电磁辐射的底板监测技术、底板突水监测技术。矿井水患的预处理技术包括:钻孔施工中的分支造斜技术、陷落柱止水塞技术、矿井水害治理技术包括建造巷道阻水墙技术、主动疏水降压技术、底板改造技术、局部注浆加固技术。

2 典型的煤矿水害探测装备和技术

2.1 煤层顶板水害探查装备和技术

煤层顶板水害的探查技术主要有井下放水试验技术、采区构造探查技术、电磁类探测技术、水情及水害监测技术。放水试验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它查明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量、补给通道及补给来源,确切的说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控制因素和补给条件,通过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矿井防治水对策。采区构造探查技术主要有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瑞利波探测技术。电磁类探测技术队地表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对于一些覆盖盲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充手段,它具有作业成本低、适应性强、探测精度高的特点。

2.2 导水陷落柱探查治理装备与技术

导水陷落柱的主要探查技术有:中间指示层放水试验技术、陷落柱空间形态的综合探查技术、大型导水陷落柱治理的止水塞建造技术。随着定向受控钻探技术和分支造孔技术的发展,陷落柱的治理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全段注浆充填演变成为在柱体内进行指定深度建造止水塞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的显著优点。

2.3 采空区水探查装备、技术及防治方法

采用瞬变电磁场(TEM)技术和频率探测(CSMT)技术,阳泉矿区成功对二矿东翼日伪老五矿采空区的积水边界进行了探测,确定了房柱式采空区水边界和开采边界,为该区的两个工作面的安全布设提供了有效的地质资料。

2.4 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管棚支护技术

喷孔、涌水、埋深大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巷道穿越断层的掘进施工是煤矿井下施工所面临的的技术难题,这是运用管棚支护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但对此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3 结语

煤矿防治水的关键技术是查清导水通道、工作面的充水水源、采区、矿井,随着采煤深度的增加,煤矿防治水的地质条件将会越来越复杂,探索和研究使用的煤矿防治水技术将成为煤矿防治水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书宁,靳德武,冯宏.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08(3).

[2]王顺余.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分析[J].科技传播,2013(15).

[3]沈立利.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介绍[J].山东煤炭科技,2013(3).

[4]郭桂权.解析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8).

煤矿防治水工作 第4篇

1) 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不完善,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

2) 防治水制度与措施不健全。

3) 水害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及时。

4)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贯彻不力。

5) 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

6) 井下排水系统不及时跟进, 排水设施配不齐。

7) 全矿专业防治水技术人员缺乏甚至没有。

8) 生产矿井 (特别是资源整合矿井) 四邻关系复杂, 周边小窑和采空区繁多。

9) 井下员工防治水安全知识缺乏, 觉悟低。

10) 科学探测手段少, 物探分析能力参差不齐。

2 抓好防治水工作的关键方法

2.1 努力查清矿井水害产生的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是否查明, 对矿井水害条件是否搞清, 矿井主要有哪些水害影响因素, 主要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是什么?在哪里?这些水患因素位置 (周边煤矿、采空区、地面水源、承压水、断层等) 和探水线及各类防水煤柱是否在采掘工程平面图或井上下对照图上标示清楚, 是否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资料和各种台帐。水患不清楚的煤矿, 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论证, 或通过物探等方法, 进一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水害因素[1]。

2.2 煤矿对防治水害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1) 对已封闭隔离的老空水是否进行定期观测、记录。

2) 受承压水威胁严重的矿井, 是否按规定编制了《突水危险性评价报告》, 是否严格按照设计配齐、完善了一系列安全设施, 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超前探查、注浆改造等防治水工程。

3) 矿井是否按规定留设了各类防水煤 (岩) 柱, 对已经破坏的各类防水煤 (岩) 柱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

4) 超层越界的巷道是否如实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煤 (岩) 柱的破坏和超层越界巷道是否影响相邻矿井安全。

5) 煤矿企业是否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 并将矿界以外至少100m范围内邻矿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2.3 按照要求健全排水能力和配齐防治水设施

1) 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排水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是否有强排水措施。

2) 矿井是否按规定安设各类防治水设施;防治水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防水闸门、水闸墙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3) 有突水威胁的矿井, 是否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灾路线、设置路标, 是否对全体井下职工进行避灾培训。

4) 每年雨季前是否对矿井排水设备和供电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 清挖了水仓、水沟, 水仓的有效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5) 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 井口、工业广场是否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疏措施, 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 是否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2.4 建立健全水患管理制度[2]

1) 矿井是否按《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设立了专门机构, 配备了专职人员, 落实了主要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防治水责任制。

2) 是否编制了雨季防治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成立了雨季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织了抢险队伍, 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

3) 是否认真作好水情水害和地质分析预报,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探放水设备是否完好, 是否能保证矿井生产需求。

2.5 加大培训力度

举办防治水讲座提高煤矿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 加强煤矿技术基础工作, 是提高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摘要:随着煤矿采掘深度不断加深和大量小型煤矿关闭后产生的采空积水, 导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越来越复杂。矿井防治水工作逐渐成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如何抓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矿井防治水,普遍问题,关键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普通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64.27-34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5篇

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金河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放水管理,提高瓦斯抽采效果,防止瓦斯和水灾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领导:

1、为加强对瓦斯抽采钻孔和探放水钻孔验收工作的管理,金河煤矿成立瓦斯抽采钻孔和探放水钻孔验收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安全矿长

成员: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检科长、安全技术员、采掘副总、机电科长、通防技术员、采掘技术员、测量技术员、机电技术员、跟班矿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

2、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构建完善瓦斯抽采和探放水机构,协调瓦斯抽采和探放水所需的人、财、物,负责对瓦斯抽采和探放水方案的审查,对瓦斯抽采钻孔和探放水钻孔施工、验收进行有效监督,对瓦斯抽采和探放水钻孔提供结算依据。

3、技术科、通防科职责

在施钻前通防科、技术科编制瓦斯抽采钻孔设计、探放水钻孔设计,同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签字后方可生效。施工单位(防突队)钻孔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方位、倾角、深度)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设计内容。

二、钻孔施工管理

1、视频监控有效,井下每次施钻在调度室应有视频监控记录可查。

2、钻孔施工技术要求

(1)、所有进行抽放的地点必须有抽放工程设计和专项措施,钻孔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方向、角度、孔径、深度等施工。

(2)、所有施工钻孔的地点,洒水管路必须安装到位,并配备灭火器,一定数量的备用黄土,并安设好风水切换装置防止打钻起火。

(3)、打钻过程中,发现卡钻、堵钻,打不进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打钻查明原因,制定专项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4)、采用风力排渣时必须使用打钻除尘雾化装置,降低温度,消除煤尘。

(5)、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现瓦斯超限,有突出预兆时应立即停机,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钻孔施工现场管理

(1)、瓦斯抽采及探放水钻孔定位:

地质孔、防水孔、由技术科负责定位放线,瓦斯抽采钻孔、防突措施钻孔由防突队长、通防技术员、通防科长、通防副总、矿总工程师或者分管钻探班的管理人员按照设计要求现场定位放线。定位时必须现场标明钻孔编号、倾角、方位、深度。

(2)、瓦斯抽采钻孔及探放水钻孔施工

①、钻孔施工地点必须悬挂施工牌板。牌板内容包括地点、编号、孔号、钻孔类别、孔径、方位、倾角、孔深。

②、开孔时施钻人员必须核对孔号及参数,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

③、钻孔施工时,必须作好原始记录,记录由现场施工人员负责,记录内容包括地点、孔号、孔径、方位、倾角、孔深、钻孔煤岩情况、瓦斯情况,见煤(岩)情况和在施钻过程中出现的其它异常情况等。原始记录和钻孔施工明细表必须实事求是记录,严禁弄虚作假。

④、钻孔必须按设计参数进行施工,施工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施工底板穿层瓦斯抽采钻孔时,顶、底帮穿层钻孔必须施工到设计煤层,并穿过煤层0.5m。

⑤、现场条件变化需修改设计参数,必须经煤矿总工程师或通防副总工程师同意,否则不得施工。施工单位将资料抄报总工程师后,总工程师必须24小时内修改好设计交施工单位。

⑥、顺层钻孔施工时若因瓦斯压力等原因导致喷孔严重,钻孔施工深度达不到设计深度,经煤矿总工程师或通防副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终止钻进,并进行封孔接抽工作,进尺按实际钻进深度结算。待接抽一段时间后,必须在原钻孔旁边补打抽采钻孔,进行补充抽采。

顺层钻孔未达到设计深度见岩的必须停止施工,并重新补孔,如经三次调整仍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停止施工,将资料报总工程师修改设计后再进行施工。对前三个孔按实际长度结算进尺。

⑦、穿层钻孔达到设计孔深但未达到设计终孔层位不得终孔,否则不结算进尺。若超设计孔深10米以上,经煤矿总工程师或通防副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终孔,钻孔按实际长度结算,同时将资料报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牵头研究分析修改设计后再补充施工。

⑧、抽采钻孔、防突措施孔和探放水钻孔必须按矿、科室安排顺序和要求施工,否则所打钻孔不结算进尺。

三、钻孔验收

1、钻孔验收

(1)、探放水钻孔、穿层抽放钻孔、本煤层超前钻孔、本煤层顺层钻孔,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检员、安检科、跟班矿长负责验收。

(2)、施钻人员必须提前与验收人员(安检员、瓦检员、安检科、跟班矿长)取得联系。每个钻孔施工结束后,在抽取钻杆时,施工人员必须通知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属实后并在验收记录表上签字,至少三人签字,否则该孔不予结算工资。(4)、验收记录表交技术科、通防科。

(5)、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将验收情况汇报矿调度室。(6)、技术科必须建立钻孔施工台帐,台帐内容包括地点、位置、孔号、方位、倾角、孔深、孔径、钻孔煤岩情况。

(7)、未按设计施工、施工不到位的钻孔不得进行钻孔深度验收。(特殊情况除外。)

(8)、矿验收领导小组将组织不定期抽查。如发现弄虚作假,将追究施工单位、验收单位、施工人员、验收人员责任。

(9)、技术科要妥善保存施工记录,在月底结算时以便核查。

2、对验收和抽查存在问题的处罚

(1)、对举报验收、施工假孔,一经查实给予举报者500元奖励。

(2)、对通知验收,无故不参与验收者一次处罚100元。

(3)、相关科室未建立台帐的一次给予处罚100元,并限期完善。

(4)、对施工记录保管不善,每丢失一张给予相关单位处罚50元。

(5)、在验收瓦斯抽采钻孔、排放钻孔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虚报钻孔数量及钻孔深度的,一经查实,给予施工人员、验收人员经济处罚1000元/次,给予防突队相关管理人员经济处罚200元/次,并且该钻孔不予以结算工程费用;

四、钻孔跟踪、保存和标识

1、煤矿必须对探水钻孔、瓦斯预测预报孔进行跟踪保存和标识。

2、瓦斯预测预报孔、探水钻孔每一循环必须保存作好标记,用油漆在附近的巷道帮、顶完好处或永久支护材料标明起点、里程及允许进尺。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6篇

关键词:神南矿区;煤矿水害;工作路线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73-02

神府煤田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神木、府谷两县境内,是中国和世界特大煤田之一,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红柳林煤矿位于神府煤田的南翼,地跨神木县店塔镇、麻家塔乡,井田面积138.6 km2,煤层赋存于侏罗统延安组,主采煤层为1-2、2-2、3-1、4-2、4-3、4-4、5-2等煤层,煤炭总资源量约19亿t。现结合矿区内水害特点和防治水工作中已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对矿区内的防治水工作进行分析。

1 红柳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特征

1.1 水文地质条件

神南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全区以黄土梁峁及沙丘地貌为主,形成特有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充水条件,区内含水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1 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含水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含水层为中细砂及砾石层,厚3.05~4.75 m,水位埋深0.5~4.40 m,一般2 m左右。

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冲积、湖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厚0~24.70 m,平均厚度为9.8 m,水位埋深2.8~10.5 m,是区内主要含水层和透水层。

1.1.2 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

风化砂岩含水层厚度为9.10~54.80 m,平均厚约26 m。其岩性由一套黄绿色、灰绿色中粗粒砂岩、砂质泥岩及粉细砂岩组成。含水层底部为中粗粒含砾长石砂岩。

1.1.3 延安组砂岩承压含水层

本组地层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厚度21.75~114.13 m,平均66.5 m。本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为一极弱含水层。

1.1.4 烧变岩含水层

主要分布在各煤层南部露头线附近或沟谷区,烧变岩含水层厚度8.42~18.65 m,平均厚度12.69 m,富水性中等。

区内隔水层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①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隔水层。本组地层在矿区内不连续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岩性以黄褐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②新近系保德组红土隔水层。在矿区内连续分布,厚度0~103.37 m,一般50~80 m,总体呈南北薄,中部厚。岩性为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红土一般结构致密,裂隙较少,隔水性较好。

1.2 主要水害分布及特征

根据矿井水害的水源将矿井主要水害分为地表水、松散层水、基岩含水层水、上覆煤层采空区水、周边小窑采空区积水、烧变区水,分别具有如下特征:

①地表水水害:主要为分布于地表的冲沟、河流和水库,除考考乌素沟、芦草沟等为常流水外多为季节性流水;

②松散层水水害:神南矿区多数区域有厚层砂层覆盖,具有良好的渗水和储水条件,局部排泄不畅的区域容易形成极富水区,水力流动容易造成水砂涌出;

③基岩含水层水水害:大部分区域基岩含水层含水性较弱;

④上覆煤层采空区水水害:为矿区内开采上覆煤层时形成的采空区,因上部岩层塌陷容易沟通上部含水层或潜水,对下部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

2 防治水方法和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和较大成就,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推出,为防治水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物理勘探、钻探、防隔水煤柱留设、注浆封堵、浅部截流、地面防渗处理、大功率强排水泵等,其中物理勘探因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探测范围大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物理勘探根据其原理可分为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地震勘探法等。

①直流电法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研究人工建立的稳定电流场在地下岩、矿石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达到找矿、研究地质构造和寻找地下水的一种电法勘探的方法。主要用于浅部(小于200 m)的水文勘探工作,如:第四系含水层、覆盖层厚度、断层裂隙带、岩溶、采空区等的勘查。

②瞬变电磁法勘探原理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中通以稳恒电流,这样在回线中及周围一定区域内便产生了一次稳定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一次电流关断后,在大地中感应出二次涡流场。在地中,良导体内部所激发的涡流场较强、不良导体中的涡流场较弱,可通过分析二次场随时间的衰变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情况。主要用于中深部(小于1 000 m)水文勘探工作,如:砂岩富水区、断层裂隙带、岩溶裂隙、采空区等的勘查。

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原理与常规大地电磁测深(MT)类似,是针对天然电磁场信号弱的特点,采用可控制人工发射源方式,利用发射电偶极AB(一般1~3 km)向地下发送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形成交变电磁场,在距离场源足够远的地方通过测量相互垂直的电场信号Ex和磁场信号Hy,根据公式求得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可用于中深部(可达1 500 m)水文勘探工作。

④三维地震勘探方法: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3 矿区防治水工作路线

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然后再结合其它防治方法,遵循预测和预报,有疑问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基本原则。形成首先进行水害隐患排查,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水害治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的防治水工作路线。

3.1 水害隐患排查

采用三维地震勘探结合钻探验证的方法查找矿区内小煤矿采空区,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结合钻探验证的方法确定烧变区边界,采用瞬变电磁法结合钻探验证的方法对煤层上覆含水层、松散层水等异常富水区域进行圈定。煤矿开采留下的采空区要标明积水范围、积水量,定期对矿区内地表水进行调查,查明水库蓄水边界和蓄水量,查明冲沟及河流的流速、流量等基本水文情况。

3.2 水害治理措施

地表水因流量大并可能造溃水溃砂,对矿井危害较大,一般采取筑坝拦截、铺膜防渗、留设防水煤柱的方法进行防治;小煤矿采空区、煤层上覆采空区、松散层水、基岩含水层水在采用物探手段大体查清的基础上采用钻探的手段进行探放,达到设计探放水目的后可以进行采掘作业。

3.3 防治水措施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建设强排水泵房,安装大功率强排水泵,确保矿井发生超预期涌水量的抗灾能力;安装矿井水情在线监测系统,对矿区内主要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4 结 语

矿井的水害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所以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开采条件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论证,有效地提高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开采。

参考文献:

煤矿防治水安全措施探讨 第7篇

1 煤矿水灾害的类别

1.1 煤矿积水

近年来, 煤矿野蛮开采的情况仍频繁发生, 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在不断积极调整煤炭产业的相关政策, 关闭了很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矿井, 但是这些矿井在停止开采之后仍留有大量积水无法进行及时清理, 矿井内的采空区积水问题比较严重, 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处理就容易诱发透水事故的发生, 影响到矿井后续开采工作的展开, 严重时甚至诱发矿井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破坏开采条件, 影响采掘进度, 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1.2 导水含水构造

煤矿开采区域一般都存在比较复杂的地质结构, 使得对煤矿的开采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 掘进时稍不注意就会对地质结构造成的破坏, 导致开采区域的地质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进展[1]。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当经过断层和裂缝时, 含水层里的水通过相关导水通道进入到矿井即会对矿井开采造成严重的危害, 极易发生透水事故, 严重时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3 暴雨天气

煤矿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开采, 如果出现暴雨等恶略天气, 常会有很多积水流进矿井内, 雨水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到开采人员的开采工作。有些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设计中关于洪水水位标准的建设要求执行, 如果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发生滑坡或者泥石流的状况就很有可能会直接造成煤矿垮塌, 造成大面积的煤矿安全事故, 同时也会影响煤矿的开采。

2 煤矿防治水中存在的问题

2.1 排水系统不完善

想要顺利的开采煤矿就必须配备一个良好的排水系统,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排水系统的可靠性。不过由于部分煤矿的开采承包商都是一些比较小的企业, 在生产上更多只考虑经济利益, 对安全上的投入不足甚至不投入, 这样的煤矿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 也很容易发生灾难事故[2]。当企业在煤矿排水系统缺乏重视, 矿井内缺少应有的防火防水措施, 如果出现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到采矿者的生命安全, 排水系统在煤矿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有关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管。

2.2 水灾预防工作欠缺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 水灾害就是其中之一。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对煤矿水灾害的重视。如今仍有部分煤矿开采企业没有在煤矿中进行水灾预防, 这样就导致在水灾害出现的时候不能进行及时的预防, 出现严重的煤矿事故。若煤矿内存在的积水不及时处理, 暴雨产生的积水就会加大对矿井的影响, 影响正常的煤矿开采工作。

2.3 防治水技术人员匮乏

某些企业本身对于煤矿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企业的目标大部分停留在经济层面, 疏于对安全人员的教育和补充, 这样就导致煤矿安全防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稀缺, 企业不会主动去找这方面的人才, 而从其他岗位临时调来的一些人员专业性又不是很强, 因此很难真正做到对水灾害的防护。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

3 煤矿防治水的技术策略

3.1 加强对水灾害的探测

在预防煤矿水灾害防治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煤矿水灾害的探测, 只有明确了水灾害的状态, 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3]。一些已经被废弃掉的矿井, 工作人员就应该积极的进行水灾探测, 了解其特点, 在这些危险区域做出标记, 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 避免矿井在联通以后发生透水突水的事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技术进行探测, 尽量在施工的时候避开危险的断层, 也可以探测地下中的富水地区, 及时进行预防。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探测可以准确的预判煤矿灾害发生情况, 并经过安全防护措施处理, 对煤矿及劳动者都是一定的保护。

3.2 做好防护工作

企业在开采矿井的时候应建立一套防治水灾害的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开采, 如果出现问题, 要对造成这个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要求每个员工都可以规范操作, 减少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 加强员工自身的防治水能力, 让员工意识到防水治水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员工的专业性, 告诉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及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应对。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内部资料收集防治水的经验, 分享给员工, 组织员工进行学习, 并根据相关资质单位的地质报告编制合适的开采方案, 不断完善自身的防治水能力。

3.3 加强煤矿开采控制

现在煤矿野蛮开采仍较为普遍, 煤矿工作者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 随着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 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使煤矿开采工作困难重重, 也给劳动者带来了很多的不利, 增加危险性。针对这种情况, 加强对煤矿的开采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排水系统的安装, 在含水量丰富的区域安装排水管道, 并进行定期排查检测。

其次在需要钻孔的地方, 技术人员要先设计好位置和大小, 在执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最后要由相关人员记录下管理措施和施工中的技术安排, 不断总结经验, 保证采矿事业的正常发展。

4 结束语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对于保证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而做好煤矿防治水安全措施则是提高防治水工作效率的基础前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煤矿企业应当重视防治水工作开展, 积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为煤矿开采提供安全保障, 进一步推动煤矿开采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俊鹏.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探讨[J].能源与节能, 2014.

[2]郭晋伟.探讨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技术与市场, 2014.

关于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研究 第8篇

我国煤矿主要的事故类型为瓦斯煤尘、顶板、运输、火灾、 水害、机电几大类, 目前水灾事故的发生较其他事故增高, 其地质条件因素是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受上部采空区影响严重、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吃肥丢瘦”的粗犷开采方式导致目前矿区开采范围地质条件复杂、部分整合矿井对区内整合的矿井地质条件调查不清、煤柱留设不合理等原因, 人为原因是在水体附近采掘活动安全措施及管理不到位。

本文以几起水害事故案例分析水害的类型及针对水害事故的工作方法。

2009 年6 月17 日8 时17 分左右, 贵州省黔西南州新桥煤矿某一运输上山掘进头, 施工人员已发现有突水预兆, 但跟班人员仍坚持继续生产, 结果发生透水事故。

事故原因:未开展水文调查工作, 对矿井周边小窑积水情况不清;未按照探放水的相关规定进行探放水, 在透水预兆十分明显的情况下, 仍盲目组织施工, 引发透水事故。

2010 年3 月28 日14 时30 分左右, 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 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 (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 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 北翼盘区101 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 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造成153 人被困。经全力抢险, 115 人获救, 另有38 名矿工遇难。

事故原因: (1) 该矿施工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 劳动组织管理混乱, 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 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 却未及时撤人。 (2) 存在因赶进度、抢进尺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1 水害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就是查明水害水源类型:采空积水、构造导水、含水层水、地表水等情况。

水源的识别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水源类型意味着其危害不同, 采空积水水量大, 破坏性强, 同时多带有有毒有害气体, 危害最大;构造导水也具有一定富水性, 揭露时一般水压大, 突出快;地表水多发生在雨季, 洪水灌井;含水层水一般都是通过裂隙方式出水, 水量与裂隙性质、产状、煤层顶底板岩性、填充物有关。

对于矿井涌水源的鉴别, 以往是通过味道、颜色等物理性质鉴别或是经验鉴别, 忽视水质化探分析结果。这种鉴别结果只是直观的鉴定, 化探成果分析则是矿井水成分的对比, 数据准确, 对于具备采空水数据的单位, 鉴别结果准确, 量化可靠。 随着煤矿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种物探技术成为煤矿地质工作新的手段方法。如地面的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此外, 常规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建井实见资料、地面河流水井调查都可以结合运用。

2 水害定量分析

水量的定量分析就是涌水量或积水量的预计工作。采空区的水量预计应收集预测区域开采范围, 积水标高, 以及矿井煤层厚度、开采工艺、填充系数等情况。对于开采范围不清的区域, 应结合地面物探方式查明。

3 水害治理方法

3.1 完善排水系统

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增加抗灾能力, 同时在水害发生时为救援争取时间, 这项工作必须在建设施工前完成, 在接近水害威胁前, 必须根据报告或者生产实见预测涌水量, 根据涌水量大小选择排水设备。并有备用设备和管路。

3.2 探放水工程

煤矿企业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探放水设计, 探放水设计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批, 井下必须严格执行探放水工作, 尤其在接近采空区、导水的裂隙带、陷落柱或强含水层等区域时, 不能为追求任务指标忽视探放水工作, 同时探放水工作必须记录齐全, 安全确认。并应结合物探资料, 对疑似积水区或低导区进行钻探验证, 并应化验, 查明水源。

3.3 提高预测预报工作水平

新的物探手段增加了地质预报工作的准确性, 但是对于物探成果显示的积水区域要综合分析, 如参考临近采区工作面地质条件, 断层产状及富含水性、周边采空区范围对工作面的影响, 这样利于分析出前方水害危害程度及涌水类型。

3.4 水体下采煤

地表水体通过断层等构造导入井下, 经常会发生较大的事故, 因此在水体下采煤, 有条件时, 应该对地表水体改道、疏放等进行处理, 不能处理的, 应在开采前留有足够的防隔水煤柱, 防隔水煤柱的设计应该参考本矿区岩性、煤层厚度、三带高度、 移动角等参数编制。

3.5 查明承压水位、隔水层厚度、突水系数等, 建立水文观测系统

对于存在带压开采的矿井, 必须查明承压水位、隔水层厚度、突水系数等条件, 并建立水文观测系统;穿过强含水层时, 可以采用提前注浆的方法治理;设计部门要密切结合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 及时修改设计;煤矿要加强职工培训, 开展水害演练, 总结、完善应急处理能力。

4 结语

顾桥煤矿矿井水危害及防治 第9篇

井田所在的地区属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半湿润气候区, 季节性明显, 冬冷夏热, 雨量适中, 梅雨显著。该地区年均气温15.1℃, 两级气温分别是41.2℃和-22.8℃;一般春、夏季多东南及东风, 秋季多东南及东北风, 冬季多东北及西北风, 平均风速3.18m/s, 最大风速20m/s;年均降雨926.33mm, 最大达1723.5mm;雪期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 最大降雪厚度16cm;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30cm。

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1 矿区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1.1 矿区地层岩性

淮南煤矿位居广阔的平原之中, 全部被第四系覆盖, 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含煤煤系, 煤系基底为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岩系和元古界地层。顾桥井田属全隐蔽含煤区, 钻探所及地层由下而上依次有下古生界奥陶系 (O) 、上古生界石炭系 (C) 和二叠系 (P) 、中生界三叠系 (T1) 、新生界第三系 (E、N) 以及第四系 (Q) 。

1.1.2 矿区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淮南复向斜的中部, 属陈桥背斜的东翼与潘集背斜的西部之衔接带。煤系地层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多为5°~15°的反“S”型单斜, 并发育一系列宽缓褶曲和断层。根据褶曲和断层的发育特点, 可将本井田分为北部宽缓褶曲挤压区、中部简单单斜区、中南部“X”型共轭剪切区和南部单斜构造区四部分。

经综合精查地质勘探和高分辨率数字地震补充勘探, 全井田共查出小陈庄背斜、胡桥子向斜、后老庄背斜和桂集向斜等次一级褶曲4个。共有断层200条, 其中正断层174条, 逆断层26条, 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3个断层组。若按落差大小划分, 分别有大于等于100m的12条, 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9条, 小于50m而大于等于20m的29条, 小于20m的150条。

1.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2.1 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 (层) 组的划分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 矿区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等3种地下水类型 (详见下表1) 。

矿区含水岩 (层) 组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本井田松散层厚度224.10~576.00m, 按埋藏深度,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可分为浅层含水层组、中深层含水层组、深层含水层组。

1) 浅层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 古河道发育地段, 含水砂层颗粒较粗, 以细砂、中细砂为主, 分选性较好, 厚度一般大于10m, 富水性较好, 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3000m3/d;古河间地段, 含水砂层颗粒较细, 以粉砂为主, 厚度一般小于10m, 富水性稍差, 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1000m3/d。地下水一般具无压~半承压性质, 水位埋深一般1.5~3m, 年变化幅度一般2~3m, 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 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小于0.5g/l。

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为主, 其次为农业灌溉入渗和侧向迳流补给。地下水垂直交替强烈, 迳流条件较好, 地下水自北西流向东南, 水力坡度在1/8000~1/10000, 动态变化具明显的季节性, 属典型的降水入渗~蒸发型动态类型。以蒸发排泄为主, 其次为人工开采、侧向迳流和越流排泄。

2) 中层含水层组

中层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富水性好, 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地下水具承压性质, 水位埋深一般1.0~2.0m, 年变化幅度一般1.5m左右, 局部受开采影响, 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和HCO3-Na型。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小于0.5g/l。为矿山生活供水的开采层位。

地下水以接受浅层水的越流补给为主, 其次侧向迳流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较差, 迳流条件较差, 地下水流向总体上与浅层水基本一致, 水力坡度在1/10000左右, 在地下水开采区, 其流场发生变化, 地下水自四周流向开采井, 动态变化季节性不具明显。以人工开采、侧向迳流和越流排泄为主要排泄方式。

3) 深层含水层组

深层含水层组, 岩性以半胶结的灰绿色、棕黄色细砂、中细砂、中粗砂和泥质砂砾层为主, 富水性好, 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地下水具承压性质, 水位标高为+24.0m左右, 高出地面约1.0~5.0m, 年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m, 水质类型为Cl-Na型。溶解性总固体一般2.396~2.69g/l。

地下水以接受侧向迳流补给为主, 其次为上、下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差, 迳流条件差, 地下水流向总体上与浅层水基本一致, 水力坡度在1/10000左右, 在矿区其流场发生变化, 地下水自四周流向开采巷道, 动态变化季节性不具明显。以矿坑排水、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1.2.2 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1) 浅层孔隙含水层组与中深层含水层组之间, 一般有10~20m厚的粘土类隔水层间隔, 二者之间除局部地段存在越流补给因素外, 一般无直接水力联系。

2) 中深层含水层组与深层含水层组之间, 一般有大于20~30m厚的粘性土隔水层间隔, 水力联系甚微。下部含水组, 储存量丰富, 是矿坑充水主要补给来源, 但范围很小, 补给量受基岩渗透性控制, 又因其远离可采煤层, 故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

碎屑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隙裂隙之中, 因各层砂岩之间有泥质岩类隔水层间隔, 相互之间在正常情况下, 无水力联系。但在断层切割处层间水力均衡又遭破坏时, 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有可能导致矿坑突水危险。

由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的分布与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一般与碎屑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水力联系甚微;但是局部含水层直接覆盖于煤系之上的地段, 通过煤系地层中的砂岩裂隙发生直接的水力联系。

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主要由太原组灰岩组成, 含水层距1煤底板平均间距16m~20m, 正常状态下无水力联系, 第一水平 (-600m) 的灰岩水头压力约6.1MPa, 超过1煤底板岩层的抗压强度时, 会造成底板断裂, 发生水力联系。因此, 当开采1煤层时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 是1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尤其是煤层与灰岩“对口”的断层破碎带, 就成为灰岩水进入矿井的直接通道。

2 矿井水害分析

2.1 矿井涌水因素分析

根据矿井开采资料分析, 主要充水因素有6个:

(1) 松散岩类孔隙水直接充水

新生界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的下段或底部与基岩含水层接触而产生水力联系, 为避免采动后导水裂隙带进入松散含水层, 因此, 必须留设60~80m的防水煤柱, 防止松散层水溃入矿井。

(2) 碎屑岩类裂隙水直接充水

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一般均有多层较厚的隔水层存在, 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水力联系, 但若被断层切割时有可能出现突水或涌水, 由于煤系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 补给源有限为储存消耗型特征, 水量下降快直至疏干, 虽然是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但对煤层开采威胁并不严重。

(3)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直接充水

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距1煤层间距16~20m, 第一水平-600m的灰岩水水头压力约6.1MPa, 在失去水力均衡作用条件下, 可以通过断层裂隙带转化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虽然是间接充水含水层, 但由于它的富水性强、补给丰富, 成为矿井水害最大的隐患。

(4) 断层及破碎带导水

本井田断层破碎带多为泥岩和粉、细砂岩碎块充填, 并呈胶结状, 正常情况下有相对隔水作用。但是, 若不同层位的含水层受断层切割而对口, 且断层带又未被泥质物和岩屑所充填, 或受采动影响而致断层活化, 破坏了地下水的水力均衡, 断层带很可能成为地下水突溃的主要途径。

(5) 井下采掘煤机运转过程工艺用水

矿井采煤、掘进工艺中, 为了达到降尘目的, 采煤和掘进机械中装设了喷雾或洒水降尘环节, 产生的工艺废水进入矿井水抽排系统, 和矿井地质涌水是矿井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6) 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水系补充地下水

大气降水进入地表水系后, 由地表断层或裂隙, 渗透进入地下水, 采煤过程不同程度破坏了原地质岩层结构, 使地下水经过破坏的地层进入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巷道, 汇入矿井地质涌水系统, 该部分水也成为矿井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2.2 矿井涌水量、排水水质情况分析

矿于2007年正式投产, 统计数据表明, 矿井历年排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并于2009年、2012年达到143.3万m3、154.143m3峰值, 之后总体排水量趋于下降趋势, 生产年份年均涌水量120~130万m3 (矿坑涌水量统计见表2) 。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 在岩煤巷掘进, 综采面开采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粉尘和煤尘, 这些粉煤尘随着喷雾洒水降尘系统进入矿井巷道排水系统, 进而混合进入矿井地质涌水, 使矿井水遭到不同程度污染, 矿井水悬浮物及浊度变大, 酸碱性也发生了改变。监测数据表明, 该矿矿井水悬浮物高, 水质p H值呈弱碱性 (详见矿井水水质情况统计表3) 。

注:数据为相同时间段单次测定数据.

2.3 矿井水的危害分析

2.3.1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层开采活动可能会导致断层活化形成导水通道而沟通松散层含水层与煤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煤层开采中如揭露断层将会造成井下突水, 对矿井安全生产形成巨大的威胁。突水不仅仅会破坏井下巷道, 矿井水的侵蚀, 也会使作业面发生形变, 导致巷道煤壁塌落, 剧烈的突水事故, 会给严重破坏井下生产秩序, 甚至造成伤亡事故。

2.3.2 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矿井水由于受到污染, p H值呈弱碱性, 具有轻微的腐蚀性, 工人长时间浸泡其中, 将会对皮肤造成腐蚀性伤害;矿井水中含有的大量盐分及悬浮物质容易滋生微生物、病原细菌等, 这些对于作业环境中的人体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严重影响职工健康。

3 矿井水防治措施

矿井水害防治历作为矿井一通三防三防之一, 是顾桥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桥井田内的较大断层已基本查明, 设计中对已探明的各断层均设计了保护煤柱, 顾桥矿生产中, 矿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防治水的规定, 严禁开采设计留设的断层保护煤柱, 对井田内可能还存在的未探明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应予以充分重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地质勘探, 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预防井下突水。

对井下作业面及巷道中的矿井水, 目前主要以抽排为主, 矿井水在统一排放至井下积水仓之后, 通过井下水泵房抽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 进行净化处理 (见图1) 。

随着国家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发展, 目前对矿井水的防治不仅仅是停留在危害防治层面, 实施对矿井水的再利用, 变害为利, 变废为宝已成为矿井水害治理的新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

矿目前部分生产用水利用净化处理后的矿井水, 矿井日常生产过程中, 除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由水源井供给外, 其他生产用水、绿化用水等均利用净化后的矿井水, 实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变害为利, 不仅有效治理了水害, 节约了资源, 保护了生态环境,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1) 顾桥煤矿所在的淮南潘谢矿区, 气候条件特殊, 地质水文状况复杂, 造成矿井水量较大, 水害问题比较突出, 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矿井对水害的防治, 主要在技术上, 设计预留断层保护煤柱, 利用抽排工段, 及时收集抽排矿井地质涌水;在管理上, 强化地测防治水监督监测, 防止突水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梅国栋.我国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J].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3) :84-87.

[2]陈锦如, 肖华山.顾桥煤矿安全改建及二水平延深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煤炭工业合肥设计院, 2012, 6.

[3]武强.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2009, 12.

王河煤矿突水原因分析与防治水对策 第10篇

王河矿属于水文地质复杂类型的煤矿。主采太原组一1煤,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是煤层底板的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和顶板的石炭系太原组L1-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尤其是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 富水性强, 承压水头高, 补给充沛。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0 16~6.971 L/s·m, 平均值为0.918 6 L/s·m。太原组L1-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最小值为0.437 L/s·m, 最大值为3.019 L/s·m, 平均值为0.320 86 L/s·m。

2001-2006年王河煤矿年平均涌水量为1 230 m3/h, 最大涌水量为2 200 m3/h。主采煤层一1煤厚只有1.09 m, 煤层底板隔水层厚8~10 m, 采掘生产深受顶底板岩溶水威胁,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 难度较高, 防治水的经济技术效果较差。

2 历年水害状况

王河矿自建井以来深受水患的威胁, 共发生突水64次, 最大突水量为1 500 m3/h。突水造成淹井2次, 淹采区4次。历年来突水情况如表1所示。

1979年10月23日, 105采区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 因底板破碎, 致使奥灰水突出, 突水量为550 m3/h, 由于排水能力不足, 造成淹井;1998年3月23日, 西翼大巷掘进和1208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同时发生煤层底板奥灰水突水, 突水量分别为1 500 m3/h、1 000 m3/h, 造成矿井被淹;2003年3月以来, 113采区113080工作面和11307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相继发生4次突水, 水源为奥灰水, 突水总量达到550 m3/h, 加上原有零散涌水量, 总水量达到800 m3/h。由于排水能力不足, 造成113采区和111采区被淹;2004年11月, 在106060工作面回风巷掘进过程中, 遇到顶板大型裂隙, 造成突水, 突水量为1 000 m3/h, 因采区临时排水能力不足, 导致106采区被淹。

突水点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 有3个条带状的集中分布区, 从东往西依次为113、111、109采区和±0大巷上山西翼, 如图1所示。突水点密集区与岩溶裂隙密集区一致;突水点呈条带状展布, 且展布方向与矿区岩溶裂隙走向基本一致。

3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多年开采实践表明, 矿井充水主要由内、外两种因素构成。内因主要是井田内岩性、厚度、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外因主要是大气降水和人为活动等。现分析如下:

(1)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引起矿井充水的主要原因。大气降水主要是通过补给各含水层使矿井涌水量增大, 还可以沿一1煤层露头、断裂、冒裂带等直接进入矿井。根据调查, 开采一1煤和二1煤的矿井, 雨季涌水量比旱季涌水量一般增加30%~50%, 有的矿井雨季涌水量甚至是旱季的1~2倍, 说明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

(2) 地下水。根据历年来王河矿突水情况分析, 煤层顶板太原组L1-2灰岩岩溶水和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是矿井充水主要来源。在矿井井巷开拓和回采过程中, L1-2灰岩含水层首先得以揭露和破坏, 所赋存的岩溶水以滴水、淋水甚至连续水流等形式直接充入矿坑。煤层底板的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在其底板隔水层沉积薄弱地段或在断裂构造发育地段, 通过岩溶裂隙、采动破坏裂隙、小断层等通道以突水形式充入矿坑, 具有水压高、水量大、破坏性强等特征。一般说来, 以L1-2灰岩水为水源的突水, 突水强度较小, 一般不超过50 m3/h, 突水持续时间较短, 在数月内突水点断流, 不易造成大的突水事故。而以奥灰水为水源的突水强度多在100 m3/h以上, 最大突水量可达1500 m3/h, 水压大, 突水点数月甚至几年不干涸, 有时会造成淹井事故, 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3) 老窑、老空积水。王河矿106采区北边界处分布有花河煤矿, 108采区南部和西部边界也有多个小煤窑, 据调查访问, 这些小煤矿均有跨越王河井田边界采煤行为, 因此, 这些煤矿的老空积水对108采区、106采区构成突水威胁。西南部和西部井田边界处小煤窑采空积水区基本清楚, 按规定留设有边界防隔水煤柱, 且王河矿浅部煤层已经开采完毕, 对王河矿目前没有影响。花河煤矿老空积水对王河矿的106采区有突水影响。

4 防治水主要措施

(1) 加强对掘进巷道和工作面底板奥灰含水层富水性、断层破碎带的超前探测, 发现富水异常, 采取疏放或注浆堵水措施, 消除突水对安全生产的威胁, 对奥灰突水的综合防治必须采取“防、堵、疏、排、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水措施。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前必须进行超前探, 利用瞬变电磁勘探或坑透, 探测有无低阻富水异常区。对疑似富水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 利用钻孔进行疏放, 否则进行注浆堵水。

(2) 结合王河矿水文地质条件, 制定了“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局部封堵、疏堵结合、系统完善、措施保障”的方针。加强基础地质与水文地质补充性探查, 井上探查手段以物探为主, 钻探为辅;井下探测手段物探先行, 钻探验证。

(3) 完善防排水系统和增加排水能力, 主要包括109采区-150 m排水泵房、108采区-150 m排水泵房、150临时排水泵房、109采区-150 m排水泵房西翼水闸门。

5 结论

地测防治水与煤矿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地测防治水,煤矿安全

地测防治水专业是煤矿的技术基础专业, 更是煤矿的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煤矿的安全生产离开地测专业就像“高楼大厦没有根基”, 煤矿的安全生产离开防治水就像“音乐家缺少一根弦, 奏不出优美的安全乐曲”。在实践中要认识到:抓好地测防治水工作是保证矿井生产接续,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需要。通过科学确定地表岩移参数, 合理留设建筑物保护煤柱, 优化工作面的设计布置, 多回收煤炭资源。矿井能否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扩大可采面积, 把建筑物下暂不能利用的储量解放出来。因此, (1) 地测工作成效如何, 已成为维系煤矿今后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 直接关系着煤矿的出路和未来; (2) 抓好地测防治水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近年来, 煤矿把地测工作关口前移, 融入生产过程。在规程措施编制、采掘工作面施工现场、煤质预测与管理等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地测工作; (3) 抓好防治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旦发生突水事故, 轻者增加矿井涌水量造成经济损失, 重则淹头淹面淹采区甚至造成井毁人亡的重大悲剧, 此类事例国内、外煤矿开发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 水患对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 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保障防治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为此, 始终要把地测防治水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坚持讲程序, 规范运作;坚持讲自主管理, 各尽其责;坚持讲奉献, 发挥各级作用。达到管理有序、操作有素、保障有力的目的。

地测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未知因素多, 技术性强, 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想要有效防治水害, 必须把基础工作做细、作实、做大、做强、做长。明确各级、各部门 (区队) 责任, 不断地测防治水工作基础。 (1)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总工程师为主的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定期组织水害分析预报、隐患排查, 研究和解决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防治水工程和措施落实到位; (2) 明确责任落实。地测部门负责水情、水害预测预报、探放水设计、规划, 安监处负责防治水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采掘技术部门对其分管业务内防治水安全工作负责, 调度室负责井下防治水工程调度协调落实指挥责任, 机电部门负责防治水工程的防排水设计和雨季三防相关的责任,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防治水工程项目计划、资金的落实, 钻探单位、区队对防治水工程和有关方案、设计及措施负现场落实的责任; (3) 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煤矿必须把稳定地测防治水专业队伍和提高人员素质当做大事来抓。倡导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的学风, 采取个人自学与专业组织相结合的方式, 促使地测专业员工在拓展业务面、提高业务能力和处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地测防治水工作如同其他专业工作一样, 要保持其技术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 体现其专业自身价值, 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工作中, (1) 完善制度。必须制定《煤矿防治水工作管理规定》、《煤矿防治水工作岗位责任制》、《矿井地质技术管理规定》、《测量技术管理规定》、《储量管理规定》等有关地测防治水方面的二十项规章制度, 并制定《煤矿重特大灾害 (水害) 治理和预防方案》、《煤矿水害应急处理预案》, 使防治水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 建立、健全井上下水文观测系统。施工地面、井下水文孔, 逐步建立矿井主要含水层水动态观测系统, 提高矿井水害预警能力; (3) 坚持“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对采空积水区, 对受顶板水威胁的工作面, 对封闭不良钻孔等进行探查; (4) 抓好防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老空去设立排放水管和观测孔;在防、排水设施管理上, 每年对全矿各泵房排水能力进行验算、试验不少于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坚持水情分析预报及隐患排查制度。地测专业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安全, 年度、季度、月度、周分别对全矿所有工作地点的水患威胁情况, 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 确定隐患地点和治理措施, 限期进行治理。水情分析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即每个工作面必须逐个进行排查分析, 水患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落实情况必须及时检查和反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是矿井赖以发展的最根本的支撑, 搞好矿井地测防治水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地测防治水工作中, 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不断提高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1) 开发应用地测信息系统和水文自动监测系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为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地测信息系统。建立井上、下水文观测资料全部建立数据库, 各类地测图纸均实现计算机制图, 实现煤矿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 (2) 充分掌握煤矿工作面开采后冒落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有效地指导煤矿的开采防治水和工作面回采后的顶板管理工作; (3)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选用较先进的探水技术对工作面顶板岩层的富水性进行探查,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水措施, 有力的保障工作面回采安全; (4) 着力开展地表岩移观测研究, 寻求“三下”开采的新途径。初步掌握一些特采条件下的覆岩移动规律, 为进一步开展“三下”开采工作,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提供基础保障。

上一篇: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下一篇:高校篮球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