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2024-08-19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精选12篇)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讨,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 城市作为人类的重要聚集地, 对于绿色植物的渴望也变得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的建设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也是展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环境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 缺乏个性

园林景观的设计讲求的就是个性化, 需要深刻的体现出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富有的历史内涵。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历史,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深受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 纷纷进行效仿, 因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独有的个性与风格。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模仿照搬已有的园林设计成功范例, 往往不切实际地断章取义或者断枝取干, 既不考虑本地的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 也忽视其历史文化资源, 仅仅局限于表面, 没有抓住其真正的精神内涵, 缺乏独特的个性。

1.2 城市园林建设的意识普遍不高

受经济条件以及观念的制约, 很多城市依然没有意识到园林建设在城市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 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只是一味的追求气派, 难以从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市民的需求出发, 只是盲目的追求景观, 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与生态效益。因此, 很多的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的追求眼前暂时的利益, 将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忽略了城市长远的发展。

1.3 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 陶冶人的情操, 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景观设计对是为人而设计的, 但是人的需求却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 应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如此。但是在一些城市, 园林景观设计却缺少了对人的关怀, 坚持的却是以我为本。目前, 很多的城市有宏大的广场, 但是偌大的一个广场, 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设, 就是以草坪为主, 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的两旁, 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多雨的季节, 既没有大树庇荫, 也没有遮雨设施, 因此, 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1.4 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 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因此, 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与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与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 将民族风情、传统的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景观设计之中, 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 从而可以体现出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但是近些年来, 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 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 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 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 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1.5 园林植物配置缺乏生态学的指导

园林植物配置应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规律, 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但是有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 往往不切实际的对植物进行配置, 比如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 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者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 而生态稳定性强的乔灌草结构却十分少见。园林在种植植物时, 不仅要考虑其固有的生态习性, 而且还应注意其自然地理条件特征, 切实发挥其效用。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

2.1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的设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以及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 应注意了解人的需求, 研究人的行为特点, 进而掌握其认知与使用空间规律。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将满足使用与功能要求为其首要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人性方面的追求是不容忽视的。

2.2 重视水景设置, 实现动静合一

对于园林来说, 拥有山、水, 才能有灵气, 自古以来城镇都是依水而建, 因此,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水景的设计。园林在进行水景设计时, 首先应考虑到其水质, 其次是水形成的景色。同时还应注意水的补充、排泄、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真正做到生态园林。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 创造水位高差, 让水体自然的循环流动, 进而产生溢水、涓流等动态水景观, 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 进而提高其含氧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美好意境。

2.3 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因此, 应充分的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环境等重要的潜质, 进而营造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以及绿色环境背景。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方文化运用到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之中, 充分体现城市园林的个性。园林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以及特色的重要方面。园林的景观设计首先应理清城市历史文脉的主流, 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与利用, 以自然生态条件与地带性植被为基础,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景观之中, 因而增加园林景观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 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2.4 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理论

第一, 应注意优化园林的布局结构。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 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功能分区间的关系, 着眼于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中, 将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第二, 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种。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 地区之间因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的不同, 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载体。使用乡土树种使其更可靠、廉价、安全, 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的作用;第三, 应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植物本身并没有低劣好坏之分, 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 在植物配置中, 应尽量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 考虑不同植物的搭配, 切实增添园林的色彩及其个性特色。

3 结语

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一项长期而且巨大的工程项目, 只有充分的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才能真正的发挥其生态效用与景观价值, 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敏贞.简议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24)

[2]王魏.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华章, 2010 (18)

[3]粱晓芳.论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29)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第2篇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强,人们在追求高楼大厦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应运而生了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添城市魅力。

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 保护多样性原则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依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域植被进行设计。这样既保护了地域原有植被,避免了地域破坏,又达到节约园林设计成本的目的。

1.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在园林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植被的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进行选择性的种植。对于不同类型的园林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根据当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园林设计。在园林植被选择上要合理选配,避免物种间的排斥不适应。

1.3 合理安排原则

乡土景观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第3篇

现在人们已经厌倦了被钢架盒子占据的城市,开始怀念自然的景观形态。乡土景观给予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新启示,而且这些启示会让城市的景观设计变得温柔、怡情、适于自然。

关键词:乡土景观;城市设计;自然;文化

一、乡土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乡土景观的确切定义从来就有争议。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它包括村落、农田、道路、河流水系、树林和其他这六个部分。但是,中外专家、学者又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特点几乎是相同的。

(一)浓厚的归属感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乡土”中的“乡”就是故乡、家乡,“土”就是大地,一想到这两个名词就会有无尽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城市迁移人口和本土人口都渐渐地开始厌倦城市生活,近几年古村落旅游、自然景区旅游的兴盛,各种以民俗生活为主题的度假休闲项目受到追捧,都充分地说明人们对乡土景观的喜爱、依赖。

(二)鲜明的地域性

乡土景观的设计中民族的、地域的特点都被完好地体现和保存了下来。通过研究安徽宏村、浙江的芙蓉村、山西临县李家山村等遗留下来的古村落,都具有自己独具特点景观形式。

(三)生态的循环性

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中,会采用自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木材、竹子,甚至是植物,这样的设计需要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但是只要经过部分的补修就能一直维护它的功能性。总体上减轻了人工损耗、资源的浪费,这些可逐渐腐朽的材料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和破换。

(四)视觉的欣赏性

1.辽阔自由之美——在乡村中, 天地辽阔,而且都是顺应着自然的走势而划分,房屋高高低低地隐藏在树林之中,这样的视线悠远绵长,给人自由开阔的视觉享受。

2.安定宁和之美——著名的精神病理学者曾经指出:人处在根基稳定的物体上会产生安定的感觉。而在乡村中随处可见辽阔的大地,粗壮繁茂的植物到处都是,是不是还会有鸟儿的叫声,安定宁和之感油然而生。

3.四季变化之美——随着四季变换,不同花儿的交替开放,树木枯荣,农田、菜地中作物更替等等,使乡土中四季的景观各不相同。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地域性

纽约、东京、北京似乎都是一个模样,这种复制式的城市设计形式已经遍布各个国家的大中小城市,原来的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民族性对已经消失。城市街道、便道的设计都是在大面积的铺砖材料中点缀整齐的植物;广场上大多则是铺装、喷泉、被修剪的植物。

(二)过度装饰性

在室外景观的设计时似乎也在采用着这种类似室内装饰的设计方法。地面上是不同花样、造型的铺装材料,路沿上有规整的绿化和不同样式的广告牌、路灯。这样装饰的设计手法在室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搬到室外的设计中就多了一些娇柔、做作和不近人情。

(三)忽视交融性

在城市中,走到哪里都是硬硬的铺装材料,纵使有绿色植物,也是经过精心修剪的样子,看着也是整齐好看,但是总是少了一份自然、随和之感。河流被严严实实的混凝土护岸包裹着,孤立冷峻。

三、乡土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展开的实例

目前,国内外的设计师已经尝试将乡土景观的优点融入设计项目中,出现啦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

(一)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种面积大概是21.3公顷,位于永宁江右岸上。永宁江本来是一条资源丰富的河流,周围还生产黄岩蜜桔,但是经过人们十几年的利用开发,这条河已经变了模样。为了延续这条河流的生命,土人设计进行了大力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一下三点:

1.停止河流渠道化工程,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2.通过内河湿地形成旱涝调节系统

3.多带五种设计,采用大量的乡土物种

(二)美国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的中南部,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多丘陵地型。这个地方的血多花园的设计都融合了许多乡土景观的元素,采用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方式,让这个地方变得富有生趣和艺术美感。

四、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启示

(一)尊重自然是前提

其实,乡土景观是人和自然的共存地体现。一个环境中,人参与的程度与自然的自我调节力应该是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长久和谐地发展下去。但是我们现代的城市设计中往往过度地加大了人工的比例,忽略了自然,这样长久下去必然很多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所以,在今后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高对自然地重视,尽量不要去破坏自然中原本的生态系统,尊重季节的变换,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这样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地和谐共存。

(二)因地制宜是重点

城市中的地形都很平整,甚至公园中的绿化地带也平整的草坪。在乡土景观中地形非常地丰富,有相对平整的道路,也有或急或缓坡地,也有或大或小的湿地和高地。这样就会造成土壤含水量、阳光照射程度的差别,从而就会造成不同地点适合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植被和环境的不同,所栖息的动物也就不同,丰富多样的自然循环系统就得意保持了。

(三)植被、材料地方性很重要

乡土景观中的生态可循环性跟利用当地的植被和材料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几乎所有现在城市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大多就是冬青、松树、杨树等这几种,当地生长的“土生”植被反而被抛弃。而乡土景观中,采用的都是在这块土地中生长了数百数千年的当地植物,而且并没有经过太多人工的修剪规整。

似乎人们总有这样一种观念,从外地引进植物、石材都会显得这个城市更“上档次”。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就大量地引进外面流行的材料。殊不知,现代的信息传播很快、技术交流频繁,几年前的新鲜事物,也许现在就司空见惯了,没有了丝毫的新意。與其这样费力不讨好,为什么我们不就从当地多产的材料入手呢?这样既免除了财力、物力的浪费,也会是当地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地域性。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9(09)

[2]罗伯特?安德森;乡土景观——德克萨斯州景观设计的符号和象征,2007(06)

[3]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洁.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5(01)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分析 第4篇

1.1 改善城市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城市温度, 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新鲜氧气、净化空气, 减弱噪音, 对人居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城市景观园林不仅体现物质文明, 同时也象征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观园林应该布局合理, 建筑精美, 设施配套齐全。人们生活在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的这种城市里, 有利于保持居民的身体健康。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使城市变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1.2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景观园林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决定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景观园林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反过来对经济和文化也有促进作用, 可以极大地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很多地区都借助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来改变城市面貌, 提供一个良好的先期投资环境,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因此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同时优美的环境又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更加繁荣。

1.3 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

当地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建筑文化、特色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元素, 加以提炼升华通过布局形式、雕塑、小品、铺装等景观手法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容易引起居民意识上的共鸣增加城市自豪感与幸福感, 同时也容易形成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可见优质的园林景观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创造优美的环境非常重要。

2 景观园林的设计方法

2.1 针对生态环境进行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 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 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 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 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 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

2.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设计

园林规划表现方式应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 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 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新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 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 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2.3 设计特色与手法灵活运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 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 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性。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多地注重以互动的方式, 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 使人们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 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 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由于现代城市土地的紧张, 城市园林面积多为中小型园林。绿化面积较小, 主要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 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 要遵循多年生植物合理利用的原则, 结合植物生长期的特点, 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 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 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 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 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3 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有哪些原则? 第5篇

首先,尊重大自然,我们说大自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演变与更新规律,并且在没有外界力量的干预下,它能够具有很浅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我们在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大自然的能动性,进而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人工干预来得到实现。我们尊重自然环境就是自然法则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现代人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出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曾经美国的建筑大师莱特将建筑当作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充满敏感的回应,他所设计的草原式的住宅群与流水式的别墅,就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对自然界的强烈尊重意识与崇拜观念。另外,即便在美国许多的大型购物商场中,也会将自然生态融合进去,例如高大的喷泉、潺潺的流水、旺盛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宣泄下来,透过枝叶穿透在椅子上,孩子们在玩耍,水中还有鸳鸯戏水。

其次,进行最小的干预,最大的促进。我们都知道,建筑景观设计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因此人们的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干扰影响力是在所难免出现的。而我们提出的生态设计原则,是要尽量缩减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与破坏,并且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的物质利用与巨大能量循环作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之一,要尽量保存场地中原有的自生态元素,保护欲增强环境生物品种的多样性,

例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等生态景观中,都充分地保留了最为原始朴实的自然生态风光。也就是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创造出让游客们叹为观止的奇特景象。

第三,4R原则的提出。所谓的4R指的是:Reduce,Reuse,Recycle,Renewable。Reduce指的是减少对多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运用,谨慎地使用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Reuse指的是设计者在符合工程直接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建设阵地原有的景观设备进行再利用;Recycle是构建回收系统,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的材料与资源;Renewable指的是可以回收材料与保存下来的资源,创造出新的设计景观,用来服务于新的功能。我们说4R原则也是新时期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直接反映。曾经,我们一直忽略了生态效益,盲目地追求着经济效益,因此导致了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现代生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而不是单纯地人类自身的发展。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街道;应用

一、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

城市道路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二、街景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三、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两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即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第三层面街道两大构成要素下各子要素之间的尺度、位置、功能、感受(色彩、肌理、形态、印象等)之间的协调。

功能定位合理直接决定街道景观设计的成败,憋足的仿古建筑无法让人追忆失去的城市记忆,保留的深宅大院成为路边微缩的景观模型。这些都说明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优秀景观设计的先决条件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体现在提高街道的整体文化品位,充分发掘街道现状的景观资源,保持街道地方文脉的延续,保持街道传统特色的活力和再生。而不是跨越时空去创造所谓的新潮和仿古。

各子要素与人的尺度更加接近,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它们直接决定着街道自身的形象,其形式、色彩、尺度、纹理及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等,都给人们提供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并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景观质量。因此,各要素之间应形成一个系统,拥有统一的母题,例如每个店面和门面装修风格的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悬挂高度、距地尺寸、以及霓虹做法、金属卷帘栅栏造型、空调散热器位置等的具体要求,都关系到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细部设施的配置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乱放的。

四、街道设施的配置与整合

设施的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复合的,而且从景观要求出发,它们都应具有审美性的要求。通过对设施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可以使街道景观更加丰富宜人。它可以塑造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动,使活动强化空间。它可以明确地界定人、车的使用空间,使它们互不干扰而又能紧密地转换。它可以塑造活动空间品格,强调空间的运动感或滞留性,以促发不同性质的动态与静态活动。同时具有某些相同功能的设施应整合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灯箱广告和路灯的整合、座椅和花坛的整合、空间界定的小品与绿化的整合等。

五、人的感受和需求

景观设计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艺术处理,合理的表达设计意图,满足人的精神上的愉悦,二是通过创作,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感受者参入进去,满足人的自我表现、参与或使用需求,并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开敞空间的设置应结合功能考虑,赋予场所一定的功能有益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休闲性的街头绿地应结合冷饮、小卖等设施;而休息的座椅的设置的位置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而避免成为摆设。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建设,则根据不同区段的性质,对细部设施分别进行设计。在纯步行街,采用统一的地面标高,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为“驻留区”和“流动区”。

“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园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是贯穿步行街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在准步行街,车行通道比两侧标高稍低,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并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第7篇

1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市, 这就导致了可用于市民生活和居住的空间变得紧张。现代都市之中, 随处可见水泥森林, 即高楼耸立。可供市民进行娱乐、放松、休闲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 同时, 在城市中, 小区大多位于远离山林的位置, 这使得居民们虽然得以使用小区的各种便利, 却没有办法与大自然亲近。因此, 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满足人们生活更深层次的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可以用作人们用来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 可以让人们暂时放慢匆忙的脚步, 在紧张的生活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除了可以让人民放松身心之外, 城市园林景观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改善人们的交际方式, 使得人与人获得亲近的机会。另外, 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 还能够通过合理地种植植被达到改善绿化条件的效果, 使得该区域形成一个小型而较为独立的生态系统。这样的园林景观集居住、娱乐等于一身, 一方面满足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另一方面还能够使环境得到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除了不断更新理念, 汲取西方先进理论思想等方面之外, 还能够将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融会贯通, 这也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方式的一种。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体现一所城市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核心文化理念, 也寄寓着一所城市的城市灵魂。因此, 相关设计人员应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2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前现状

首先, 盲目追求风格。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提倡以人为本,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 也应当以人为本。然而, 就目前而言, 一些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工作时, 往往追求个性和风格, 将更大的精力投放于园林的表现手法、外显形式等等, 而缺乏了对于功能性上的思考, 也不能很好地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

其次, 研究较为落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很多, 其中当然不乏佼佼者, 然而, 从整体上看, 在这一领域中, 鲜有与时俱进的人才。该领域中的很多专业人士曾经获得机会去西方考察, 并对西方社会中一些集合对称式的园林有着一定的了解, 并且在他们自己的实际设计工作中, 也能够很好地将这些西方的设计元素与国内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 却没有能够在设计中体现中国东方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另外, 这种盲目地照搬照抄也没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3 发展趋势

首先, 生态化。“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在近年来日益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 生态化设计指的是在建造的时候能够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这不仅仅是尊重生物的多样性, 还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生态化设计可以很好地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营养和不破坏水的循环系统。生态化设计还能够同时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动物生活环境的环境质量, 还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 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生态设计”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相关理论做进一步的理解,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次, 多元化。对于不断提高的要求, 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做综合性的分析, 要在原来传统的观念上做创新与突破, 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 打破以往只从单一学科分析问题的角度。这样一来, 可以使得人们对与园林景观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角度。中国的园林设计历史源远流长, 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也极为丰富, 因此,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还要不断做突破创新, 不断从西方的设计理念中汲取养分, 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做好融合的工作。只有这样, 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也有利于该行业领域的长远发展。

4 结束语

在我国, 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长的发展时间。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在进行设计工作中, 遵循一定的园林设计理念, 要在汲取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重视自然文化, 这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的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得这种发展方向更加地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以及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

摘要:对于一所城市的建设来说,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园林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然而, 就我国而言,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 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这种景观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达到人们的预期。因此, 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另外, 研究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日后的发展趋势, 并且能够在日后的发展和改进中多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 使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能够将艺术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结合, 同时也应当做到不忽视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1)

现代城市滨湖景观设计探究 第8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类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水体己不仅仅具有排涝、蓄水、引清等基本功能, 而且还需具备生态、景观、旅游等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的需求。滨湖空间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物-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 用美学的思想、技术的手段来创造一个美的部落。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的提升, 低碳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已然成为了当今人类重要的命题和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城市湖泊、城市滨湖区是城市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 其生态平衡景观优美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的安全与品质。

1 现代城市滨湖景观设计相关现状研究

1.1 城市滨湖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定位

城市滨湖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水利生态功能。 (2) 旅游娱乐功能。 (3) 城市形象功能。 (4) 自然生态保护功能。

1.2 国内外规划实例分析

1.2.1 金鸡湖规划剖析

金鸡湖整个景观按功能大致划分为三个游览区域: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望湖角。金鸡湖畔的湖滨大道、城市广场以及改造一新的中央公园是苏州工业园区人气汇集的焦点。金鸡湖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其内含的二元概念:一方面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一方面帮助其实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目标。

1.2.2 马来西亚布城湖规划实例分析

布城湖位于普特拉贾亚城的城市核心, 2002年完工, 水域面积6 km2。布城湖的景观规划突出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以自然、生态、野趣为主导, 兼具文化性、休闲性、观赏性。规划区将主题旅游线路、景观轴线和功能节点进行有机衔接, 提高功能区景观空间的通达性和吸引力。亲水环境设计利用原始地貌, 考虑建筑标高及亲水环境因势就利营造不同类型水景, 既强调观赏性, 同时也强调参与性。

2 城市湖泊景观概念规划手法

2.1 了解湖泊区位优势及城市发展沿革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它所在区位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历史文化、经济贸易、交通运输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项条件, 这些条件是构成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了解城市发展沿革即了解城市与水的共生关系, 了解水在城市内生机制发生转变时发挥的作用。

2.2 基地SWOT分析

规划基地的swot分析主要调查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基地内开发用地定位;与滨湖新城、老城之间交通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现状水质、水资源;滨水空间尺度;地区土壤营养条件及植栽难度;城市商业发展阶段;基地有无历史文化古迹;周边水系水质对规划湖泊的影响程度。

2.3 定位湖泊规划愿景及目标

城市滨湖景观的规划愿景及目标相对统一:促进湖泊成为城市秀美的化身, 做出亲民、自然地滨湖体, 最后目标促进城市产业发展。

2.4 滨湖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湖泊对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带动情况, 可以从五个方面统筹考虑功能分区。

2.5 滨湖区景观设计

2.5.1 对滨湖景观进行规划定位

“点”———湖泊得天独厚的自然特色;“线”———与周边湖、河联系形成宝贵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面”———最终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滨水城市。

2.5.2 景观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应对环境进行分析, 从景观设计语言、城市发展历史出发确定景观设计样式、材料、风格。

1) 设计语言:

(1) 阡陌:阡陌纵横;类城市结构;系列连续功能。

(2) 河道:多方向;多角度;景观深远无边。

(3) 鱼塘湿地:多个模块;以水为中心;多样性体验。

(4) 建筑:传统符号和空间组合;与环境融为一体。

(5) 木桩:阵列与变化;雕塑;日常符号的积极使用。

(6) 隔栅:纵横交错;与光影对话。

2) 文化背景:景观规划应时刻与湖泊所在城市的丰富的文化历史结合, 会对景观设计有极大的灵感启发。

3) 材料策略:从材料上体现从城市空间到水岸的过渡, 根据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 以及成本控制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体现设计概念。

2.5.3 植栽设计

植物造景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景观设计的布局要求, 进行合理的配置, 创造出各种优美的景观, 是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植物, 景观设计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2.6 城市湖泊的生态延续

2.6.1 可持续理念实施

发展绿色有机养殖业, 同时融入观光体验游线, 形成集有机养殖、生态观光、生产体验、湖鲜美食于一体的风情。利用农作物、花卉、植物等配合地形起伏塑造具有层次色彩美感的农业林地花田。景观小品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均从生态可持续观念出发, 大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布置成雕塑、艺术, 还包括了生态农田规划, 通过利用农作物、花卉以及不同层次的绿色植物, 实现不同程度的观赏、经济等功能。

2.6.2 生态环境设计

1) 生态定位。水质涵养的水源保护地;生物多样的城市水岸生态系统;连绵缤纷的城市景观湿地;绿色生态的城市休闲地。

2) 生态功能区。 (1) 环湖岸线廊道。 (2) 湖体与水系廊道。 (3) 防洪安全区。 (4) 生态防护绿地区:陆地生态防护林区起涵养水土的作用。

3) 生态环境策略。 (1) 水体-湿地生态系统。 (2) 陆生生态系统。 (3) 生态通廊。 (4) 环湖生态驳岸。

3 现代城市滨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3.1 滨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滨湖区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滨湖区建设在近几年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滨湖生态环境失衡。许多水景往往表面上看起来美观大方, 其实背面都隐藏着对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危害。一般的湖泊水景多从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方面来考虑, 对水质的治理问题考虑得少, 很多水体景观自身缺少维护循环的能力和自净的功能。

2) 开发管理力度不够。目前国内大量滨湖土地被少数单位占用或被急功近利的开发商过渡开发, 从而使得普通市民丧失了对本应属于公共资源的滨湖区的享用权, 导致公共利益被忽视。

3.2 滨湖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

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 要从景观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 把握好三者的平衡对于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实施时, 需明确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对水域污染进行治理, 改善漏湖水质, 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滨湖带整体设计着重于完善旅游项目的建设, 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同时, 全面启动创业产业、商业、教育事业等产业的建设, 初步构建滨湖景区产业体系结构。

3.3 滨湖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1) 功能定位:对于一条河流、一片湖泊来说, 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 必然与城市发生关系。它是城市的一部分, 在规划时, 强调滨湖区与城市的连接性, 力求用有效的规划设计手法来加强城市和滨水之间通畅的视觉联系和便捷的可达性尤为重要。

2) 防洪规划:滨湖区紧靠水体, 容易受洪水淹没的威胁, 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防洪规划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并确定适当的城市防洪标准, 建设包括水库、堤防、护岸、水闸、排水泵站等工程设施在内的防洪排涝设施, 以及安排河道整治、上游水土保持、设置蓄洪、分洪地区等防洪设施。

3) 可持续规划:宏观上滨湖景观设计要将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 以不破坏区域资源, 以符合几代人的生存需要,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其发展目标;微观上的滨湖景观规划设计要对每一个景观要素精益求精, 以良好的设计为今后环境的发展打下基础。

4) 地域文化引入:滨湖区所在的地域包含了该地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地理特征, 滨湖区景观应该体现所处地域自然环境、文化和生活的反映。

4 结语

本文以城市滨湖区的建设为研究的基点, 从景观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出发, 探索出了以下符合滨湖区景观规划的新兴理念: (1) 现代城市滨湖景区要具有独特感。没有一个滨湖区完全相似于另一个, 规划时应该承认每一个场景的内在特征, 发掘其隐含的结构特点。 (2) 滨河区域与城市的整体性。滨湖区是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 为城市景观输送着养分, 而城市则为滨湖区的发展提供的先天的条件。 (3) 城市滨湖空间应足够的开放。城市滨湖景观应该具有渗透性, 即对公众的活动应该是开放的。 (4) 使城市滨湖景观更有吸引力:滨湖景区的建设还要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 那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滨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滨湖景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城市中最敏感的区域, 也是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在分析了水体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 以滨湖景观设计为基点, 阐述了滨湖景观的性质、构成及其作用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苏州金鸡湖、马来西亚布城湖的设计实例, 总结了城市滨湖景观设计的借鉴经验, 提出了滨湖景观设计的一般手法及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滨湖区,景观设计,功能,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江萍.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37 (2) .

[2]郭莹.浅谈风景区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 2000 (S1) .

[3]刘滨谊, 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黄光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 1997 (6) .

[5]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 1998 (3) .

[6]黄光宇, 陈勇.城市生态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26.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第9篇

关键词:中式园林意境,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

1 中式园林意境概述

1.1 关于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主要是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园林的深远意境, 实现情与景的统一, 意与象的统一, 进而形成意境。因此, 我国园林自古有“凝固的诗, 立体的画”之美称。园林意境的发展, 源于我国传统文艺思潮方向的转变即开始崇尚自然。

1.2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1.2.1 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形成导致了我国人的艺术心境转向与自然的融合,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我国的园林设计开始把建筑、山水、植物等有意识的融为一体, 基本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美景, 然后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提炼, 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创造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尽乎“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 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认为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原因就在于它充分的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我国古典园林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再到对潜于自然之中“道”与“理”的探求, 形成了以自然仙境为造园题材的园林。

1.2.3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禅宗美学兴起于中唐时期, 禅宗思想的引入, 成功的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了“意境”。

2 几种中式园林意境创造手法

2.1 一池三岛, 海岛仙山

一池三岛的布置, 可以使平淡空旷的水面发生变化, 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 立于岛岸, 面对碧波汪洋, 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蓬岛仙山式的布局一直受到造园者的喜爱。

2.2 名山胜景, 自然风光

采用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方式, 把名山胜景、自然风光纳于一园之中, 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建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但摹仿不是抄袭, 而是取各景所长。

2.3 文化典故, 神话传说

园林意境取材于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 也较为常见。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上海豫园的鱼乐榭、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鱼藻轩等均取自文化典故;取材神话传说的如牛郎织女。

2.4 比德思想, 人化景物。

2.5 优秀诗文, 诗情画意。

3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 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与文化消费影响下, 市民对园林的审美, 要求简洁、容易识别但影响深刻。这就要求传统中式园林要体现城市的现代感, 体现民众的时代化审美要求。

3.2 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传统园林意境、场所感和归属感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传统园林体现了主人的心理意境, 与环境产生共鸣。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心理, 尽量满足其归属感和场所感, 使带有园林景观的城市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想要的生活场所, 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

3.3 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传统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 即是今天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我国源于农耕社会, 对自然有着崇拜及浓厚的感恩色彩, 深深的积淀于民族文化结构中。

3.4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园林的长期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思想观念的综合表象, 成社会文化的载体, 也是社会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诗情画意”就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体现。因此,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 包含与承载现代社会文明气息;通过特定的空间序列表达城市的文化特色。

4 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也应该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神韵, 这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既具有古典意境美, 又符合现代品位的优秀园林景观。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 要更多的从传统、地域、民族与文化等深层结构来认识、建构新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环境, 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青, 马良, 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5)

[2]宋瑛.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J].浙江建筑, 2011 (12)

现代山水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山水城市,景观,雕塑,设计

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后, 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绝不是那些近似国际主义风格的毫无地域性可言的高楼, 也不是那些近乎一个模式的绿地与草坪, 而是那些伫立在公园、广场、街头具有地域符号的雕塑。自然, 景观雕塑就成为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点睛之作了。近年来, 我国景观雕塑艺术发展迅速, 在城市建设设计中, 雕塑慢慢被引入其中, 景观雕塑是建筑环境中的一部分, 将其进行科学的设计, 可为城市增添美感, 因此, 对城市景观雕塑设计要给予重视。

一、山水城市景观设计对景观设计的要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 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 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其中心思想是“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 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 返璞归真, 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目前中国城市现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 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构建古代的大型山水园林。所以就要求景观设计师有成熟的设计手法, 根据各地的传统文化各民族的特点, 地理环境, 建筑风格, 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 以建设成环境优美, 生活舒适, 既有现代文明, 又保留各地传传统的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 使园林生态和文化的理念熔铸于景观设计之中。

现代山水城市建设中景观雕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 世界上许多优秀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载体。根据景观雕塑所起的不同停业整顿, 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怀景观雕塑和陈列景观雕塑等。不管是哪种性质的雕塑, 我们设计师要做到是就通过特定的造型, 表达特定的情感, 形成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并使之与地面环境和周围环境产生协调。

二、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现状与意义

我国山水城市景观雕塑都存在一个特点, 就是以革命战争为主, 进行设计, 设计出的雕塑, 多是一些英雄纪念碑等, 这些雕塑让人们不由自主联想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起到了爱国教育宣传作用[1]。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作品, 常常使人们深深感受到民族的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人们认为, 景观雕塑风格不该只停留在革命战争上, 应该实现多样化。就我国目前的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 在雕塑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而且盲目跟从, 导致每个城市的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 缺乏具有价值的雕塑作品。

城市景观雕塑对城市形象具有直接的影响, 人们常常通过景观雕塑来了解该城市的发展进程, 了解城市的特色与文化, 但是, 现在, 我国山水城市景观雕塑都是以革命风格为主, 人们并没有从尽管雕塑看到城市的独特之处[2]。因此, 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 要采用各种表现形式, 例如象征、写实等, 将其运用到景观雕塑的设计当中, 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 使人们在生活中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可体现出城市的内涵。

三、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方法

进行山水城市景观设计时, 要灵活选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现如今, 我国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都比较突出, 大多数是在设计方法上出现问题, 因此, 要从景观雕塑设计方法上解决景观雕塑存在的问题。

1. 回归自然的设计方法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 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常常渴望与大自然接触, 所以, 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时, 可以将大自然的元素运用到其中, 让人们欣赏雕塑作品时, 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当景观雕塑完成之后, 给观赏者实景的感受, 此时, 雕塑设计师可在此构造虚境, 达到虚实相互结合的效果, 正好符合了我国传统的美学观。例如, 当人们欣赏霍去病的雕塑时, 仿佛看到西汉繁荣昌盛的景象, 以及霍去病大无畏的精神, 不由深深为其感叹[3]。雕塑与树木、花草相互融合, 构成了一副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 另外, 还采用了“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 将自然景色表现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在险境的设计上, 把浮雕、圆雕以及刻线等雕刻技术都运用到其中, 使得整副画面都具有出若隐若现之感。在雕塑中所采用的各种形式, 将大自然的虚实相生的景象, 呈现给观赏者。

在景观雕塑的设计中, 采用回归大自然的设计方法, 将树木、草丛等融合入到雕塑当中, 使景观雕塑充满大自然的气息, 当人们观赏时, 不但感受可使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还可从景观雕塑中看到城市的文化内涵。

2. 情感化设计方法

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 除了可采用回归自然的设计方法之外, 在设计上还可将加入感情化。感情化所指的就是在“人”的基础上展开设计, 将人的情感与雕塑相互融合, 使雕塑作品具有情感。当人们欣赏这类雕塑作品时, 可感受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与艺术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感情化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 即行为情感设计、本能情感设计以及反思情感设计, 所谓的行为感情设计, 指的就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 对场景与细节做深入的研究, 然后展开设计, 从而使人们在观赏中触景生情, 深受震撼, 主动参与到和景观雕塑相关联的行为活动当中[4]。所谓的本能情感设计, 就是说通过雕塑设计来使观赏者在毫无意识之下所产生的直觉, 是一种心理的直接感受, 要达到这一目的, 设计师在设计时, 就要对作品做全面的研究, 掌握作品的各种特征, 尤其是感性特征, 掌握作品和欣赏者的感情契合点, 这样所设计出的作品, 必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反思情感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候, 对雕塑的造型做适当的处理, 使其更具有内涵, 人们观赏景观雕塑, 不由自主的进行联想, 景观雕塑的价值由此得到升华。

采用感情化的设计方法来设计山水城市景观雕塑, 可让景观雕塑富有感情, 人们欣赏时, 会联想起与其相关的事物, 具有激发人们思考的作用, 给人们深刻印象。

3. 传统设计法

山水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较多, 但是, 传统设计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而且传统的景观雕塑设计方法具有其价值, 值得继承。我国在景观雕塑的设计上, 传统的设计方法注重的是线条的设计, 在构图上主要是以简洁为主, 设计时, 多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材料, 例如木、石以及粘土等, 并采用雕刻的方式, 进行作品的塑造工作。另外, 在传统的景观雕塑中, 还注重雕塑对象的精神面貌的刻画, 将其刻画得栩栩如生, 到达传神的境界[5]。现如今, 在进行山水城市的景观雕塑设计时, 依然可采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例如, 对雕塑所需的材料进行创新, 让雕塑具有时代的气息。设计城市景观雕塑时,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该城市的天气环境, 因为一些城市常常出现沙土或是冰雪等, 设计师可采用这些自然因素, 为雕塑营造意境, 甚至是可以采用冰雪、沙土等, 作为设计的材料。

传统的雕塑设计方法, 具有其独特价值, 值得传承, 在传统景观雕塑方法上进行创新, 可获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束语

城市景观雕塑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师在设计雕塑作品时, 要灵活使用各种设计方法, 设计出令人们满意的雕塑作品。

参考文献

[1]梁家年, 万敏.《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探讨》[J].装饰2012, 17 (7) :98.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艺术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一、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居住小区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小区没考虑到儿童,老人的特有需要导致设施不足,有的小区过于追求形式,设计大面积纯观赏性绿化而忽视人的参与,有的小区景观风格缺少协调,,照搬外来文化等.建造一个居住小区就等于建造一个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设施,树木和花草等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不同,所感受的环境对象也不同.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区领略居住小区的全貌,环境的秩序继承多年积累具有历史特点的场所特征,充分注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区感的营造,强调具体地点的个性化特征,建立社区个性感的景观点。

把单个的设计元素联系在一起使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它可以是对线条,形体,质地或颜色的重复.把一组相似的元素连接成一个线性排列的整体时,这种方法最为有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迹,声音,光质等手段来产生趣味性.物体或空间大小接近或小于人自身的尺寸时,使人感觉比较亲切,巨型尺寸的物体或者空间超出人身体尺寸的数倍时,则令人不易理解,但能引起新奇之感,在这两种尺寸之间就是适合人体的比例.静止的观景点,如平台,座椅或一片开敞的空间是重要的间隔点,在外部空间设计时可精心布置一个起始点,连接各种空间和重要节点,并以一个主要的展示强烈位置感的间歇点来结束.设计的顺序应当要使游人能不断的产生新发现,如一开始景致掩藏,一条缝隙能使远处若隐若现,一个拐角隐藏连接的空间和重要的景点等,不断的新发现能够增加游园的乐趣。

二、居住区景观的艺术设计趋向自然之美

居住区的总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当尊重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并依据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设计,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小区景观设计应当充分注意光环境的营造,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小区的休闲空间应具备良好的采光环境.夜间室外照明也应营造出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同时,通过植物种植和水景造型老模拟自然界的生环境,如林间鸟鸣,席间流水等,还可以适当选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环境的情趣.以视觉特征来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小区景观设计采用对景,寸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的设计手法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多种色彩宜人,质感亲切的视觉景观元素通过合理搭配组合,也能达到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的双重效果,由此提升小区环境的景观价值.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是提升小区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应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通过挖掘原有场所的人文精神,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从而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三、居住区实用设施景观艺术设计方案

依据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它是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场所+景观"的环境特征为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在适当的地方外部空间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变化,局部形式小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材质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步行道从景观上讲步行路宜曲不宜直,这样可以在连续的道路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住宅沿道路有规律的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围合感和居住氛围.步行道一般宽4米左右,空间的尺寸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景观小品来控制并取得较强的领域感.人车共行道,必须结合步行与车行两种道路景观,在路面设置各种减速岛,通过地面铺砖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观的街道景观。

广场景观的主题是周边建筑和设施,广场的功能在于满足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不同类型人群活动等需求.尽量将大广场化整为零,分散布置于绿色组团之间,为居民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多采用一些不规则且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使广场以"虚隐"的方式存在于小区的建筑与环境中。设计时不仅要注意广场的尺度与西部的处理,铺地的材质与色彩的变化,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人气与舒适性,不能过于追求视觉形象与文化符号的陈列。广场设计中应当巧妙的运用林荫,起到加强构图形式美,烘托主题,增加亲切感的作用。

保持艺术性是完美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居住区中的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多种处理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再加以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这些是其他装饰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我们的居住区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发挥其功能性。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

【参考文献】

[1]赵慧宁.建筑环境设计中人体活动与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孙俊桥,刘建现.浅析老年特征对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及启示[J].大众文艺.2011(08)

[3]郑涛.《建筑环境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空间意识与创造思维模式的培养[J].读者欣赏(理论版).2012(06)

[4]张子毅,杨丽娜.基于自然叠加法的新镇区建筑环境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6)

[5]杨丽娜.解析“自然叠加法”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新镇区建筑环境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3)

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探析 第12篇

1 国内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

1.1 缺乏明确的主题

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时, 一味地追求利益, 而不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化, 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 因而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 还要对城市膨胀引发的环境破坏进行遏制, 避免出现过度消耗生存资源的问题。因此,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部分, 跟居民住宅区内的游园一同构成了城市的绿地系统, 能够调节城市的小气候。同时, 为了有效保持文化多样性, 则需要保留地方特色, 按照功能划分城市公园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 分别是: (1) 综合类公园:根据区域属性的不同, 将其分为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2) 社区类公园: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居住区公园以及小区游园。 (3) 专类公园:根据其所属的内容分为动物园、植物园、风景园林、历史名园、儿童主题乐园以及其它专属园类。尽管不同类型公园之间分类较为明确, 但主题性以及统筹规划还不够明确, 因而需要更加关注。

1.2 缺少有效的管理体系

我国大部分的公园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 管理形式也更具有行政性质, 规划设计前期更多的关注是公园生态景观所具有的功能, 未能够在规划设计中涵盖公园管理方式, 导致管理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并且越来越突出, 维护基础设施也不够合理, 未能及时清理景点内的垃圾, 对植物的替换以及养护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 影响到公园的正常观赏。

1.3 缺少专业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分析

就设计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处理设计细节, 还是设计施工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分析以及具有专业的设计理念作为支撑。设计城市公园的景点以及设施时要避免千篇一律, 更多的注重人性化和趣味化。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的灵魂, 对于设计的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也日益发展, 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设计市场更是出现了无序竞争、鱼目混珠的情况, 有些设计公司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缺少对设计作品的精加工, 导致粗制滥造的作品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景观设计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不够丰富。

1.4 各设计环节之间缺乏衔接性

设计实际景观工程时常出现设计跟施工相脱节的问题, 设计的具体细节不能够被周边的人所使用。景观配置时选用的植物根当地的生态环境不符合, 组合上的搭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需要不断提高, 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各设计环节间的脱节, 导致设计环节中存在漏洞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2 提高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度的方式

2.1 注重以上的介入

城市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且两者又相互融合, 艺术创作可以以城市为基本素材, 而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创作灵感的来源又以艺术为基础。城市公园具有其特定的主题后, 使得一个只具有硬性特质的城市, 转变成一个具有艺术柔软性的艺术城市。设计城市公园时, 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策划, 而策划艺术活动项目, 适当融入一些商业性活动也同样重要。比如, 城市的音乐主题公园、舞蹈主题公园以及画展主题公园等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体育和手工领域中的艺术作品和活动, 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 综合性较强的景观设计主体。

2.2 注重与城市特色相结合, 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设计公园景观最为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 要按照城市的风格以及区域所具有的文化特色, 设计独一无二的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时, 为了改善场地原先的缺点, 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质量, 可以通过设计花坛以及树阵的形式, 为观赏群众提供更为清新舒适的环境。对于那些人文气息较为浓郁的城市以及地区, 为了改善其周围的环境,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则可以利用松、竹、梅等植物。有些特殊的地区可以设计一些生态廊道, 与精致的雕琢品相结合, 以此体现城市大园林大方得体的特色。现代城市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追求, 因而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时, 要充分考虑人文艺术特点, 并注重与地方特色的融合, 彰显城市自身的独特性。

2.3 注重与古典艺术美的结合

我国的古典园林表达其意境主要是通过山水画来体现, 并且借助园林的名字、刻石、对联等多种文化媒介表达, 例如, 我国的汉字文化, 自身具有排列组合以及规律对仗的特征, 如果加配上一些图案则更具意境, 因此, 将我国的古典文化融入到园林艺术中, 能够对建设现代城市公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终实现艺术景观设计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表现范围广泛化的目的。观赏古典园林的游客不仅是能够欣赏到美景, 还能够在脑海中激起更多的回忆和畅想, 感官上其思绪也会被激发。从现代城市公园的创作源泉可以看出, 一切都寄情于景, 从园林的观赏角度来看, 即是处处皆情, 这种境界是其它园林所代替不了的, 因此, 现代城市公园完全可以借鉴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

设计城市公园景观时, 也可以借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观能够看到动景, 动观则能够看到静景, 充分展现了时空交错的艺术特质。设计我国古典园林景观时可以融入诗词书画, 使得园林从内到外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充分把握动静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 设计师将诗人的诗句运用到了设计中或是借用园林的名字和对联等对园景做直接点题。空间的划分即不流于支离破碎, 空间的组合即务求其开合起承、变化有序且层次变化清晰明朗。一般序列的安排包含前奏、开始、主旨、高潮、转折、结尾6个步骤, 具有诗一般的严谨、简练的特点, 且内容颇具特色、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所以,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 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 将诗情画意紧密地融入到设计中, 使艺术与景观能够完美融合, 于动静变化中向人们展示艺术融入艺术景观设计中的美感。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时,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在创作城市公园小景时, 要注重对活动项目整体的策划, 对环境的艺术教化功能进行强化,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艺术, 为现代人类营造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兰玲, 徐莉.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探析[J].大舞台, 2013 (8)

[2] 卜首莉.浅析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设计元素[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4)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雪意象下一篇:价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