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2024-05-22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精选9篇)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数据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 人口资料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种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 (艾滋病、肝炎、甲型H1N1流感、麻疹、出血热、狂犬病、痢疾、肺结核、伤寒、百日咳、淋病、梅毒、疟疾) , 共报告发病1365例, 发病率为147.2/10万, 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9.80%和28.87%。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 (534例) 、梅毒 (425例) 、淋病 (192例) ,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4.3%。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

(1)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5种, 分别为艾滋病8例, 乙型肝炎31例、丙型肝炎15例、淋病192例、梅毒425例, 共计发病671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9.16%, 发病率为72.3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9.82%, 下降最明显的是淋病, 发病率下降了34.67%, 其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均上升, 上升最明显的是艾滋病,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45.35%。 (2)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4种, 分别为甲型H1N1流感8例、麻疹11例、肺结核534例、百日咳3例, 共计发病556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0.73%, 发病率为59.9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35.51%, 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H1N1流感, 发病率下降了94.57%。 (3) 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5种, 分别为甲肝4例、戊肝22例、肝炎 (未分型) 9例、细菌性痢疾92例、伤寒及副伤寒3例, 共计发病130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9.52%, 发病率为14.02/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20.43%, 下降最明显的是细菌性痢疾, 发病率下降了31.82%。 (4)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 分别为出血热4例、狂犬病2例、疟疾2例, 共计发病8例, 占总报告发病数的0.59%, 发病率为0.86/10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3.45%, 上升最明显的是出血热, 发病率上升了75%。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1) 肺结核:全年报告534例, 发病率为57.59/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9.12%,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70岁居多, 共484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90.64%;其次为75~80岁年龄组, 发病39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7.30%。男性386例, 女性148例, 男女性别比为2.6∶1;在职业构成中, 以农民 (301例) , 其他 (71例) , 不详 (53例) , 工人 (44例) , 共469例, 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87.83%。 (2) 梅毒:全年报告425例, 发病率为45.83/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1.14%,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二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50岁居多, 共349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82.12%;其次为15~20岁及55~65岁年龄组, 共发病52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12.24%。男性209例, 女性216例, 男女性别比为0.97:1;在职业构成中, 以不详 (90例) , 农民 (69例) , 家务及待业 (67例) , 工人 (55例) , 共281例, 占梅毒发病总数的66.12%。 (3) 淋病:全年报告192例, 发病率为20.71/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4.07%,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20~45岁居多, 共158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82.29%;其次以50~55岁年龄组, 发病19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9.90%。男性179例, 女性13例, 男女性别比为13.77∶1;在职业构成中, 以工人 (89例) , 其他 (22例) , 商业服务 (20例) , 农民 (15例) , 共146例, 占淋病发病总数的76.04%。 (4) 痢疾:全年报告92例, 发病率为9.92/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74%,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4~10月发病较多, 共发病76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82.61%;发病年龄以0~1岁及15~20岁居多, 共59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64.13%;其次为3岁及15~40岁年龄组, 发病24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26.09%。男性53例, 女性39例, 男女性别比为1.36∶1;在职业构成中, 以散居儿童 (31例) , 学生 (30例) , 幼托儿童 (5例) , 农人 (5例) , 工人 (5例) , 共76例, 占痢疾发病总数的82.61%。 (5) 病毒性肝炎:全年报告81例, 发病率为8.74/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3%, 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5位。全年均有疾病发生, 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15~60岁居多, 共74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91.36%;其次为65~80岁年龄组, 发病7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8.64%。男性55例, 女性26例, 男女性别比为2.12∶1;在职业构成中, 以农民 (16例) , 不详 (15例) , 工人 (15例) , 其他 (10例) , 家务及待业8例, 共64例, 占肝炎发病总数的79.01%。

2.4 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全区20个乡镇军邮传染病疫情报告, 总发病率最高的是百家湖街道和东山街道, 分别为574.33/10万、228.06/10万;最低的是方山镇为57.98/10万。其余发病率在183.48/10万~124.81/10万的有其林、秣陵、江宁、汤山、谷里、横溪、上坊7个镇;发病率116.62/10万~60.14/10万的有湖熟、东善桥、铜井、淳化、陆郎、陶吴、上峰、土桥、丹阳、周岗10个镇。 (2)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传染病报告, 3~9月份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6.81% (912/1365) , 并以5月份发病最多, 占全年总数的11.43% (156/1365) ;11月份发病最少, 占全年总数的4.84% (66/1365)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发病为主, 呼吸道传染病在春夏之交发病较多, 其他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 (3) 年龄及性别分布:从0~80岁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不同病种发病年龄高峰各异。肺结核20~70岁发病占90.64% (484/534) ;梅毒20~50岁发病占82.12% (349/425) ;淋病20~45岁发病占82.29% (158/192) ;痢疾以0~1岁及15~20岁发病占64.13% (59/92) ;病毒性肝炎15~60岁发病占91.36% (74/81) 。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例为1.99:1 (908/457) 。

3 讨论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为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为0.4314/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下降19.80%和28.87%。低于2009年全国报告发病率 (200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44.15/10万) [1]。

近几年来, 肺结核一直位居南京市江宁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首位, 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3,4,5]。结核病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刻不容缓”[6]。南京市江宁区从2003年启动并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 提高了肺结核病的发现率, 因此, 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提高发现率的同时, 必须要提高治愈率, 发现1例, 治愈1例,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

性传播传染病位居南京市江宁区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 淋病、梅毒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去年下降14.19%和21.75%, 这与政府近年来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关, 艾滋病发病率上升一个可能原因是该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流动人口较多, 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教薄弱, 促使性病发病增加。另一原因是艾滋病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扎实, 疾控机构提升了对性病艾滋病的监测能力, 增加了病例发现的机会。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可能原因是该区流动人口较大, 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较弱。乙型肝炎的防治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覆盖率。丙型肝炎的防治要做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措施。梅毒、淋病、艾滋病的防治应制定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计划, 加强薄弱环节的信息传播, 使目标人群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或信息, 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歧视, 促使其减少或改变高危行为额, 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是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有效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13种, 报告发病数1365例, 报告发病率为147.2/10万, 报告死亡病例4例, 病死率为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梅毒、淋病。结论 应加强对南京市江宁区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200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EB/OL].[2010-02-10].http:www.moh.gov.cn.

[2]李华兵.建始县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9, 35 (3) :40-43.

[3]欧阳建华.2007年贵州省天柱县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5) :41-42.

[4]易蓉.2006年利川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8, 34 (5) :43-44.

[5]韩绍先, 周翠仙.泸水县2003~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云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4 (3) :52-54.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第2篇

各科室:

一、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填写

城市:省、市、区、办事处、街道、小区、楼号、单元号、门牌号。

农村:省、市、县、乡(镇)、村、组。

二、学生:

十五岁(包括十五岁)以下儿童患者,必须详细填写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学校或幼儿园(学校或幼儿园填写到工作单位一栏)。

职业为“学生”(包括大、中、小、幼儿园)必须填写其学校,详细到年级、班级。

三、工作单位:

必须填写,其中民工填写所工作的工地。没有工作单位的应在工作单位一栏填写“无”

四、乙肝阳性患者

在“备注”栏内填写ALT值。

五、腹泻病例

诊断为“肠炎”、“胃肠炎”的病例按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报告。

六、感冒、胃肠型感冒病例

诊断为“感冒”和“胃肠型感冒”的病例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报告。

七、结膜炎病例

诊断为“结膜炎”的病例,按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

八、报告时限 甲类:2小时内; 乙、丙类:24小时内;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至报表箱,避免迟报。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3篇

1 报告病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为管理监测的传染病。 (1) 甲类2种; (2) 乙类25种; (3) 丙类11种。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要实行紧急报告。

2 报告时限

2.1 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城市应于6h内, 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2.2 乙类

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相同。

2.3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于12h内, 农村应于24h内报告, 及时报传染病报卡, 如果出现暴发流行时, 应于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

2.4 丙类

应在24h内报告。

2.5

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时, 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上述事件发生后, 应在12h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监测机构, 医院则报告预防保健科。

3 报告责任与程序

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在医院也就是中西医医务人员在接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病种时限方式报告疫情, 强调是首诊报告制。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 应及时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做好疫情登记备查。医师上门诊则应做门诊日志登记。

3.2 疫情报告的基本要求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最初接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 要求填写项目正确, 住址具体确切, 字迹端正清楚, 签名要端正易认, 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两例报告。除填报告卡外, 还应同时填写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和化验登记, 以防漏报。

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 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信息, 也是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研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

传染病报告卡收发管理制度 第4篇

为加强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特制定 传染病报告卡收发管理制度:

1、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2、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为本院传染病报告相关科室配备传 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簿。

3、建立传染病报告卡收录卡记录本,内容包括收卡日期、医 生诊断日期、报卡日期、病名、报告科室、报告医生、报卡质量、收卡人、录入日期等。

4、各科临床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按 《传染病防治法》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并及时报给医院疫情报告管理人员。

5、本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对每天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 逐张逐项检查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填写是否规范等,如发 现问题卡,及时与填卡医生联系,并进行补充订正。

6、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将各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合格 后登记医院总传染病登记簿,并及时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系统”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7、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日到传染病诊断的相关科室进行传染 病主动搜索,发现传染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

8、当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5篇

1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 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及院内感染委员会, 由医院传染病管理三级网络进行医院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实行了传染病阳性报告签收制, 采取了谁签字谁报告谁负责, 发现漏报一查到底。预防感染保健科对疫情监测报告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指导全院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医院各科的传染病管理小组为传染病监测报告实施单位, 负责及时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监测, 并对首诊医生进行督促和教育。

2 制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我院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 并对传染病报告的种类、时限、方式和程序进行细化。通过互联网上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直报传染病的同时, 对于甲类传染病, 要求电话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便及时审核。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医院同意, 不得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等私人信息、病史。责任疫情报告人不得瞒报、迟报、缓报传染病, 违反规定的给予相应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 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在传染病报告中有突出表现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搜集并提供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备查。门诊医师和病房主治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要求字迹清楚, 注明诊断依据。预防感染科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注明报告时间, 统一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网。

3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 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

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每年举办1次或2次全院性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培训班, 让全体医护人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传染病防治, 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医院进修实习人员较多, 轮转快, 我们对每年来院进修及实习的医护人员和分配来的新医护人员, 在上岗前必须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 为增强疫情监测报告意识, 做好隔离防护。

4 建立奖惩制度, 严格进行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

医院把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纳入科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标准。预防感染科要对临床各科及医技科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工作, 每月检查1次。检查内容有病区传染病登记、各科门诊日记、传染病门诊就诊登记、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阳性报告登记。发现未报告的除追究责任外, 应及时给予补报。根据检查结果和考核标准, 对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认真负责出现瞒报、漏报或缓报等的科室和个人, 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并予通报批评。

通过以上措施, 使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准确、及时, 较好地控制了漏报和缓报, 而且使非传染病科发现的传染病病人能得到及时的转诊、隔离和治疗, 防止院内感染,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传染病源体引起的医院感染。针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管理, 我院一是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二是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三是与职称、工资挂钩, 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切实把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9-2011年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资料, 包括每月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小结、传染病疫情登记本和疫情直报网络传染病导出表。

1.2 方法

医院疫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查阅各科住院病人登记簿、门诊日志、放射科和检验科的结果登记, 形成书面的自查小结。凡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为传染病在传染病登记本和直报网络导出表中无记录的, 视为漏报, 收到卡片时超过报告时限的视为迟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009年-2011年传染病漏报、迟报情况:全院3年应报告病例为3 280例, 实际报告3 189例, 漏报91例, 漏报率为2.77%, 迟报81例, 迟报率2.47%;各年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以前漏报、迟报情况严重, 2009年与2010年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85, P<0.01) , 2009年与2010年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06, P<0.01 ) ;2010年与2011年漏报率、迟报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合格率和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均为80%, 门诊日志登记率仅为72%, 2010年调整管理策略后, 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提高,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合格率、门诊日志登记率、完整率均达98%以上。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如下:

3.1 漏报原因

临床医师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 传染病报告意识淡漠, 对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诊断标准、报告程序、报告方式不熟悉, 医师对住院病人开具的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验单不及时追踪, 门诊医师开具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单 (胸部X检查、梅毒、乙肝、丙肝抗体等) , 病人拿了检查报告不找首诊医师, 自己到诊所买药, 从而造成漏报。

3.2 迟报原因

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时限不清楚, 认为迟报几天没什么关系;住院病人迟报的主要原因是对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验单不及时追踪, 或者是首诊医师值夜班后休息未能及时发现阳性结果;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师填了卡护士不及时送卡造成。

3.3 报告卡不合格的原因

项目填写不全, 重要项目漏填, 字迹潦草难认, 现住址不详, 发病日期与就诊及入院日期、诊断日期有逻辑性错误, 需分型报告的病种不分型报告等。

3.4 门诊日志登记率、完整率低的原因

医师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门诊日志可有可无, 以工作忙为由不登记, 有的医师虽然登记但也是敷衍了事, 项目填写不完整。

3.5 制度执行不严

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奖罚措施落实不到位, 虽然制度里有奖罚规定, 但未执行。

4管理策略

4.1 领导重视, 调整充实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 细化奖惩措施。

4.2 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规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关规定及奖惩办法》中, 每年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4.3 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进行监督检查, 经常查漏堵漏, 利用“中联医院信息内网”每天对检验科、放射科的报告进行检查, 每周对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进行检查, 每月将自查考核结果报分管医院领导审核, 交医院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处理。

4.4 门诊病人凡是放射科、检验科发现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查结果, 由放射科、检验科人员负责报告, 若是住院病人, 则由主管医师负责报告。

4.5 严格执行传染病异常结果反馈制度, 放射科、检验科发现传染病异常结果, 及时通知送检医生。

4.6 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传染病法律法规意识宣传教育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考试 , 编印传染病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相关知识小册子。

4.7 今后设想:利用医院OA系统进行院内疫情网络报告, 临床医生填写好疫情报告卡后, 通过OA系统发送到疫情管理专职人员的邮箱, 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局域网中的医生工作站应增加对传染病的智能辅助检索功能, 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报告传染病[4]。

参考文献

[1]赵敏, 李芳.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体会 (J) .医院管理, 2008, 3 (15) :135-136.

[2]李秀玲.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9) :1102-1103.

[3]高贵军, 刘立, 邓祖昆, 等.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及时性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6) :1162-1163.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7篇

关键词:传染病,横断面调查,学生,流行病学研究

传染病是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疾病因素[1,2],在校学生又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3]。为掌握广西学生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和发病特点,为有效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全人群传染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学生传染病发病数来自该系统筛选出所有学生临床确诊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数。在校学生人数(776.09万)来源于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广西统计年鉴(2009)》公布的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大学在校学生数[4]。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建立相关数据库、统计和进行百分率和构成比的计算。百分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9年广西学生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计发生24种42 275例,发病率为544.72/10万,发病数占广西全人群传染病数的15.71%。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和手足口病,占发病总数的88.03%。见表1 。

乙、丙类传染病共计发生死亡7种47人,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0.11%,死亡数占全自治区全人群死亡传染病数的3.66%。死亡率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占89.36%。见表2。

2.2 病种分布

共报告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 830例,占学生总发病数的9.06% ,发病率为49.35/10万;死亡1例,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0.03%。报告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34 918例,占学生总发病数的82.6% ,发病率为449.92/10万;死亡7例,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0.02%。报告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艾滋病、淋病、梅毒、丙型肝炎、乙型肝炎)3 093例,发病率为39.85/10万;死亡1例,占学生总死亡数2.13%,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0.03%。报告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28例,占学生总发病数0.3% ,发病率为1.65/10万;死亡38例,死亡率为0.49/10万,病死率为29.69%。报告其他传染病(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06例,无死亡,发病数占学生总发病数0.72% ,发病率为3.94/10万。

2.3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0月中旬开始升高,11月下旬达高峰,12月下旬降至低谷,高峰期发病19 783例,占全年病例数的46.80%。但各类传染病发病高峰季节各有不同,肠道传染病3月中旬至6月下旬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46.55%,发病高峰在3月下旬;呼吸道传染病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3.12%,发病高峰在11月下旬;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6月上旬至7月下旬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68.75%,发病高峰在8月上旬;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1-3月发病数稍多于其他季节,季节性发病高峰不明显。见图1。

2.4 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30岁。12~17岁(该年龄阶段为初中和高中)发病21 451例,占学生总病例数的50.74%,其中14岁组(初三)占9.42%(3 982例)。肠道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是7岁组,其次为8岁组,6~11岁各年龄组发病数高于12岁以上各年龄组发病数;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为14岁组,13~17岁各年龄组的发病数高于低年龄组发病数;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为19岁组,17~19岁各年龄组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最多的是9岁组,6~9岁各年龄组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见表3。

2.5 学段分布

大学及研究生发病率为1 052.99/10万,小学生发病率为355.35/10万,中学生发病率为756.76/10万。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均以大学和研究生发病率最高,初中和高中生发病率最低;呼吸道传染病以初中生和高中生发病率最高,小学生最低;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以大学生和研究生发病率最高,小学生最低。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发病率/10-5。

3 讨论

2009年广西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44.72/10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0.11%。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广西全人群。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最多,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死亡病例最多。各类传染病发病高峰季节不同,发病数最高的年龄组也不同,不同类别学校发病率不相同。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研究报道多数仅选择校园内流行、暴发的传染病事件进行分析[5,6,7],笔者选取了广西所有的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个案来分析学生中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可能更全面详尽;分析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以资料比较全面[8,9,10,10]。

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广西学生传染病发病居前6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和肺结核,除伤寒和副伤寒、痢疾外,其余4种传染病病种和发病顺位均与2002年桂林市发病情况相同[6],提示不同地区学生传染病的疾病谱不完全一样。

我国2002-2007年间甲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和性病类传染病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居第二位[10,10]。1997-2007年广西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1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在中小学居第2位的为肠道传染病,在大学居第2位的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与全国和广西全人群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均有差别。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8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来源于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结果,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诊断报告准确率来源于2011年对市县两级综合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结果。

1.2指标计算方法传染病网络报告率= 网络报告数/ 查出应网络报告传染病数×100%;传染病及时报告率=24小时内网络报告传染病数/ 实际网络报告传染病数×100%;传染病及时审核率=24小时内完成审核传染病数×实际网络报告传染病数×100%; 传染病诊断符合率= 核实符合《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规定诊断标准病例数/ 实际核实病例数×100%。

1.3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使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核对,核对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和传染病诊断符合率等进行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顺市2007-2012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2007-2012年安顺市共调查市县乡3级医疗机构153家次,查出传染病2 612例,网络报告2 377例,报告率为91%,较刘世炜报道2009年全国范围内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调查西部地区92.84%[2]的报告率水平低1.84%;而2010-2012年三年报告率为87.65%,与2007-2009年92.89%的报告率相比下降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P< 0.01)。

2.2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统计结果2007- 2012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网络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86 565例,及时报告75 097例,及时审核85 224例,及时报告率为86.75%,及时审核率为98.45%。 2010-2012年三年及时报告率为97.39%,与2007-2009年79.47%的及时报告率高1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74,P<0.01);2010-2012年及时审核率为99.39%,较2007-2009年及时审核率高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51,P<0.01)。见表1。

2.3 2011年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结果2011年共抽取3所市级综合医院和4所县级综合医院进行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核实当年报告的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389例。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104例,诊断符合率为26.74%,较吕梅斋报道的沿海发达地区的83.42%水平[1]低5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5,P<0.01)。按照医疗机构级别,市级医院诊断符合率为24.15%,较县级医院的29.67%低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 P>0.05)。按照病种,肺结核诊断符合率为32.65%, 较病毒性肝炎的20.73%高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见表2。

3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安顺市2010-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率明显低于2007-2009年水平,以2010年网络报告率最低,随后又开始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从2010年起传染病发病率控制被纳入政府传染病控制目标考核,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但传染病报告单位担心报告传染病会导致传染病发病率上升而影响政府传染病控制目标考核有关。

近年来,通过加强培训及督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正确认识到传染病报告敏感性在传染病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传染病报告敏感性、及时性和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来实现控制传染病发病率的目标,使得传染病报告率开始逐年上升。

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从2007年的73.67% 和97.53%上升至2012年的99.4%和99.63%。主要与近年来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得到重视,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培训和督导不断加强,医生对传染病报告工作重要性认识和及时报告传染病意识不断提高,各级疾控机构加强了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督促指导和网络监测等因素有关。2011年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安顺市调查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吕梅斋报道的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其中,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率低于肺结核诊断符合率。导致安顺市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较低的根本原因主要为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临床医师普遍缺乏《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的系统培训,临床医师对诊断标准掌握不够。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安顺市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传染病网络报告率和传染病诊断符合率仍然较低,成为严重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传染病漏报与误报共同存在,很难真实反映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水平,不能为传染病科学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传染病迟报漏报将严重影响着传染病聚集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极易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诊断符合率低会直接导致统计传染病发病率虚高,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重视,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配备及经费保障,有效地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贵州省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报告质量,探讨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汇总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资料,统计传染病报告率和诊断符合率,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安顺市传染病报告率为91%,2010-2012年三年报告率较2007-2009年下降5.24%;2007-2012年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分别为86.75%和98.45%,2010-2012年三年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较2007-2009年分别上升17.92%和1.58%;2011年抽查核实传染病诊断符合率为26.74%,较沿海发达地区的83.42%水平[1]低56.68%。结论 安顺市传染病报告工作中,漏报、误报和迟报、迟审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影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敏感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审核及时性,加强监测预警,为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和及时处置提供必要保障。

传染病报告卡论文 第9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数据均来自《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平阳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发病概况

2010年平阳县共报告传染病20种,报告发病数8 830例,报告发病率1 027.58/10万;报告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0.69/10万。

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1 936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的21.93%,报告发病率为225.30/10万;报告死亡6例(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报告死亡率为0.70/10万,病死率为0.31%。与2009年相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病种增加1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减少3种(百日咳、猩红热、疟疾),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3.30%,死亡率下降34.32%,病死率下降14.37%。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945例)、肺结核(510例)、梅毒(399例)、淋病(41例)、痢疾(11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8.45%。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风疹),共报告6 894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8.07%,发病率为802.28/10万,报告发病主要病种是手足口病(3 89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655例),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4.9%。

2.2 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

报告发病3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116例,痢疾11例,伤寒及副伤寒7例,共计发病134例,报告发病率为15.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6.92%。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0.79%,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肝炎,发病率下降了54.02%。

2.2.2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发病3种,分别为麻疹4例,肺结核510例,甲型H1N1流感8例,共计发病522例,报告发病率为60.75/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26.96%。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46.98%,发病率下降最明显的是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下降了96.87%。

2.2.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报告发病4种,分别为肝炎(乙型肝炎728例、丙型肝炎101例)829例,艾滋病5例,淋病41例,梅毒399例,共计发病1 274例,报告发病率148.26/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65.81%。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7.70%,发病率下降较明显的是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了34.48%。

2.2.4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报告发病4种,分别为狂犬病1例、钩体病1例,乙型脑炎1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共计发病4例,报告发病率为0.47/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0.21%。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50.74%,其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和乙型脑炎均下降了50.72%,去年无钩体病病例报告。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乙型肝炎 全年报告发病728例,发病率为84.72/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82%,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3.04%,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以15~59岁居多,共663例,占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总数的91.07%;男性发病520例,女性发病208例,男女性别比为2.50∶1;在职业构成中,工人(206例),农民(155例)、家政、家务及待业(88例)共449例,占61.67%。2.3.2肺结核全年报告发病510例,发病率为59.35/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57%,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8.93%,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2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以15~59岁居多,共365例,占肺结核报告发病总数的71.57%;男性387例,女性123例,男女性别比为3.15∶1;在职业构成中,农民(174例),工人(51例),家政、家务及待业(49例),民工(42例)共316例,占61.96%。2.3.3梅毒全年报告发病399例,发病率为46.43/10万,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45%,与去年相比上升了33.26%,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以20~59岁居多,共296例,占梅毒报告发病总数的74.19%;男性151例,女性248例,男女性别比为0.61∶1;在职业构成中,农民(113例),工人(87例),家政、家务及待业(60例)共260例,占65.16%。2.3.4甲型H1N1流感全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8例,发病率为0.93/10万,与去年相比下降了96.87%,没有重型和死亡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全年有2个月份报告发病,1月份7例和2月份1例。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工人、干部各1例,不详职业3例;年龄以25岁为主;男性4例,女性4例,男女性别比为1∶1,没有发生暴发疫情。2.3.5手足口病全年报告发病3 892例,发病率为452.93/10万,发病数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6.45%,与去年相比上升了72.27%,位居丙类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5、6和7月份发病数较多,共发病2 484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63.82%;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共3 790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7.38%;男性2 394例,女性1498例,男女性别比为1.60∶1;发病以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共3 823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8.23%。病例以轻型为主,没有发现重症病人。

3讨论

2010年平阳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传染病20种,报告发病数8 830例,报告发病率1 027.58/10万,报告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0.70/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比2009年上升了61.98%和59.60%,高于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80.24/10万)[1]。

2010年病毒性肝炎是位居平阳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首位,病例分布以青壮年为主,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型肝炎[2]。提高青壮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对策[3]。

肺结核是平阳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2位,病例以青壮年为主,这与以往新生儿接种卡价苗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因素有关。提高新生儿住院分娩率及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人的筛查及痰检等管理和治疗工作是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浙江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梅毒一直在平阳县传染病发病中占较大比重,近年来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主要与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农业基础坚实,又是旅游大县,外来务工及外出流动人口均较多,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也较薄弱等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散居儿童,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容易导致疫情扩散;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防病宣传教育,严密监测疫情,做好有聚集性倾向特别是托幼机构的疫点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Z].2011-02-10.

[2]徐旭卿,林霞,曾蓓蓓,等.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4):263-266.

[3]郑伟江,张文钦,陈胡晖,等.2009年汕头市濠江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2010,36(6):41-42.

上一篇:供求矛盾下一篇:选择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