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2024-07-28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精选7篇)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1篇

随着我国电信重组完成,3G牌照颁发,运营商向全业务转型,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升级换代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自2009年3G牌照发放以来,我国3G基站建设规模达到36.7万个,建设总量是2G网络十几年来所累积规模的一半,开创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建设记录;3G基站数量移动/联通/电信的比例为1/0.92/1,处于均衡发展态势。2010年4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3G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1年3G网络将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大部分县城、乡镇、主要高速公路和风景区,3G建设总投资4000亿元,3G基站超过40万个,3G用户达到1.5万亿户。如此大规模的网络投资,将使基站数量日益增多,密度不断加大,选址更加困难。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业务运营商格局的形成,以及运营商本身的多制式系统,使基站密度大,站址资源受限;同时,普通群众对天线电磁辐射的恐惧,使站址选点更困难。但各运营商频段和移动制式不同,通过有效规划使得在同一建筑物或同一塔架站点位置建站共享成为可能。

二、共建共享的可行性论证与工程应用分析

1、防雷接地系统共享

移动通信多系统共享站址, 需要着重考虑建筑物或塔架防雷接地设施的共享性。对于原有站址,基站设计时对室外杆塔、建筑物防雷带、室内联合接地排的设计,一般能满足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电阻参数小于5Ω的要求(YD5098-2005规范在土壤电阻率小于700时≤10Ω);对于新建站点,只需按共享标准要求设计。基站不同设施对接地电阻的要求稍有差异,在共享基站时可按以下参数进行测试或设计,基站基座≤4Ω、天馈线金属屏蔽层≤4Ω、信号避雷器≤10Ω、电源避雷器≤4Ω、安全保护地≤4Ω、通信机房≤1Ω。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由大地、接地电极、接地引入线、地线汇流排、接地配线五部分组成。对于杆塔接地:塔架为楼顶塔时, 在屋顶防雷引下线或在相同作用的建筑物主钢筋上分别就近焊接, 焊点做防护处理且保证连接点的数量和分散性;铁塔为落地塔时, 铁塔应建地网。对于机房接地:基站机房单独建设时, 机房屋顶应设避雷网, 形成“准法拉第笼”, 其网格尺寸不大于3m×3m, 并与屋顶避雷针 (带) 按3m间距一一焊接连通, 机房屋顶四角设避雷电流引下线, 该引下线可用40mm×4mm镀锌扁钢, 其上端与避雷带、下端与地网焊接连通[1]。基站机房为租用民房时, 应找到房屋本身的接地引下线或建筑物中起防雷作用的主钢筋, 用镀锌扁钢焊接引入机房周围形成一圈密闭接地环。

基站室内接地系统可按如图1所示进行设置。基站室外接地系统可按如图2所示进行设置。共享接地系统时,如室内室外接地排接线端子已满,可在相应汇流铜排上钻孔,将接地线接到新钻孔洞。新装天线位置应确保在避雷针保护区内,保护设计角取30o。

2、机房空间共享

虽然各厂家设备和机架配置要求不同, 但基站主设备和传输设备机架占地面积一般为600mm×300mm或600mm×600mm;电源设备机架占地面积一般为600mm×400mm;蓄电池4组(-48V800Ah)占地面积一般为1000mm×500mm;3P或5P空调1个占地面积约为900mm×400mm。机架列架前后走道间距一般为>0.8m;列架左右两侧间距一般不小于0.8m。基站共享按比较充裕的冗余因素考虑,可按单系统三扇区主设备3架、传输设备1架、电源2架、蓄电池4组和空调2个设计机房空间。因此2G单系统机房按矩形如图3所示进行冗余预算,占地面积约15㎡,实际原有建站一般都不小于20㎡。

如按移动公司 (GSM900/DCS1800/TD-SCDMA) 、电信公司(CDMA2000)和联通公司(GSM900/WCDMA) 的多系统共享机房配置,共享传输架、电源架和蓄电池组,仅增加电源和蓄电池组容量,则机房只增加机柜2~3列,机房宽度增加3.2~4.8m,所需机房总面积达到34.22~43.66㎡。3G基站由于采用射频拉远技术一般只占2个机架位置,实际工程中可以更有效节省空间,所以机房一般在35㎡就可以满足三家企业共享空间。

在机房空间满足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机房承重因素。对于落地机房可不予考虑,但对于非落地机房则需要在每平米承重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共享[2]。一般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地板承重应大于600kg/㎡, 电源蓄电池机房要求800kg/㎡。对于已建基站可以采取查询建筑物图纸确定载荷;对于较久远的建筑物,则需要采用常见的承重评估方法进行测算,比较简单易行的是“现场设备检测法”。

3、直流(DC)共享

各运营商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设备型号差异较大,考虑最大限度共建共享,电源最佳共享方式是第三方提供包括交流引入、蓄电池、开关电源在内的全套系统供运营商使用。基站配电系统如图4所示。

直流系统包括基站主设备、传输设备、DC架和电池组充电等。虽然不同厂家不同系统设备功耗不同,但悬殊不大,一般主设备功耗在左右;传输设备功耗在,即使是机架满配大约也仅;直流开关电源功耗较小,一般在以内;蓄电池组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功耗。

对于蓄电池容量的选择,可按下式估算:

,其中C为蓄电池组容量;K1为安全系数可取1.2;K2为放电容量系数可按下表取值,农村站点可取四类市电;在基站I1中为主设备负载电流,I2为传输设备等负载电流。如基站主设备2Kw/-48V基站负载约40A, 传输250w/-48V负载约5A, 可设停电时先供电5小时,然后断主设备后对传输再维持10小时供电,电池欠压保护,则C=1.2×6.02 (40+5) +1.2×10×5=385.08Ah, 因此可配置400Ah/2组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放电参数列表1。

对于开关电源的容量与选择,首先确定基站主设备和传输设备负载总电流Ifz;其次按公式计算开关电源总输出电流IOUT=Ifz+组数0.2C, C为蓄电池额定容量(A h);第三,计算整流模块数量N≥IOUT/IZ, IZ为整流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第四,N取整数,N≤10时配置整流模块数为N+1, N>10时每10个模块加配1个。如基站主设备传输, -48V直流供电负载Ifz约为45A, 代入开关电源总输出电流IOUT=45+2×0.2×200=125A;选额定输出电流IZ为50A的整流模块,则IOUT/IZ=2.5;取整按N+1原则配置整流模块数量为4个。

对于直流电源馈线的选择,一般按公式计算,其中A为导体截面积mm2;I为流过导线的最大电流A;L为导线长度m;?U为导线上的允许压降V;为导体的电导率m/Ω·mm2铜57。ΔU取值按规范,直流放电回路(即从蓄电池组两端到通信设备受电两端)的全程压降,-48V电源一般取不大于3V(包含直流配电屏内连接蓄电池组的两端到各直流输出分路两端电压降应不大于500mV);蓄电池组至直流配电屏导线允许压降以不超过0.5V为宜。如直流负载Ifz约为45A,蓄电池到直流配电屏之间距离10m, 则蓄电池组到直流配电屏之间直流导线可按下式计算。因此,选择截面为35mm2的铜芯电力电缆4根(每组电池组两根)。同理,可测算直流配电屏到通信设备受电端的直流导线。

4、调温系统共享

根据GF014-1995《通信机房环境条件》的规范要求,基站机房温度应保持在10~35℃之间;湿度应保持在10%~90%之间;空气洁净度达到B级[3],并要求基站机房不能出现结露情况;但按照DXJS1006-2005要求更严格;实际基站共享过程中室内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75%为宜。机房内显热量占全部发热量的90%以上,包括设备运行发热量,照明发热量,人体显热发热量, 通过墙体结构的传热量。通信机房设备发热量一般按160~220W/㎡计算,对基站机房即使比较密集的共享也基本适宜,无论选择柜式空调或其它节能恒温系统均可据此估算,而且建议选用大风量、小焓差的机房专用空调。如共享基站面积为35㎡,按220W/㎡估算所需的制冷量约为7.7KW;墙体或门窗消耗一定制冷量,不同方向略有不同,可按150W/㎡估算,设6×6×3m按5面计算所需制冷量约为16.2KW;照明热可取8W/㎡×35;新风热可取15~20W/㎡×35;忽略人体热。因此,可配置制冷量为24.88KW,这比单纯按移动基站单位面积所需制冷量300~350W/㎡×35再冗余30%计算得到的15.925KW大得多。如取22KW,根据输入功率=空调制冷量/能效比,设能效比取3,则空调输入功率7.35KW,按需配置普通柜式空调7.35÷0.735≈10匹,大约配置2台5P空调已足够密集共享。

现在,也有较简便的基站空调容量计算公式:

, 其中Px为机房所有设备发热量KW, Sx为机房面积㎡。

5、市电引入(AC)共享

共享基站交流引入容量,要满足基站直流和交流系统功耗要求。直流系统包括基站主设备2KW、传输设备300W、开关电源功耗小一般在50W以内、蓄电池组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功耗,而充电时间较长,充电电流小可不予考虑。交流系统包括空调、照明、监控设施、应急备用插座和室外拉远设备等,2台5P空调设备耗电功率约7.35KW左右;监控设施耗电量较小,冗余考虑50W;照明设备按机房平均照度300~450Lx,无眩光采用镶入天花板日光灯照明,35㎡机房按4组8支25W共200W考虑;射频拉远功耗350W以内;备用插座考虑两组各400W左右。上述合计总功耗约为11.1KW。

交流电源线的线芯截面积可按如下过程计算。

;单相负载供电时I=S/U;三相负载供电时I=S/3U;A≥I/J。其中,S为视在功率;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U为相电压有效值;I为导线通过电流有效值;A为导线线芯截面积;j为导线电流密度,铜芯绝缘导线的电流密度可按2~5A/mm2来选取: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不大于40A时,取电流密度为5~4A/mm2;当导线电流为41~100A时,取电流密度为3~2A/mm2;当导线电流大于100A时,取电流密度为2A/mm2。

机房外引入机房内配电箱交流电源线,可选择三相4芯阻燃铜芯电力电缆,如11.1KW以全部负荷为有功功率计算,则:。绝缘导线的线芯标称截面积系列为: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mm 2等。如果计算结果电源线所需线芯截面积在6mm2以下,宜从机械强度考虑,选用线芯截面积为10mm2。所以可选截面为6或10mm2的三相4芯阻燃铜芯电力电缆。

机房内配电箱到开关电源系统交流电源线,如上述基站主设备和传输设备2.3KW,可按同样方法计算选择截面为1、1.5、2.5、4或6mm2的三相4芯阻燃铜芯电力电缆。同样,也可以根据-48V基站负载电流大小,计算所需要的开关电源系统和整流模块个数,从而计算开关电源系统输入功率或电流,以此来计算交流电源线。

以上是对单系统基站进行的模拟计算,当实施基站共建共享时,就需要考虑多系统主设备增加的功耗,初步估算新建站所需要的线径,以及原建站交流电源线是否满足共享。如按移动公司(GSM900/DCS1800/TD-SCDMA)、电信公司(CDMA2000)和联通公司(GSM900/WCDMA)的多系统共享,考虑冗余配置,一般基站市电交流容量引入都不小于40~45KW。

6、室内外走线架共享

通常机房室内走线架宽400mm,距离屋顶300mm,距离地板2600mm左右,安装在机架上方。对于基站共建共享时,可考虑加宽走线架到500mm或采取架设2~3层走线架的方式实现共享。走线架需保护接地,室内走线架应每隔5~10m接地一次,走线架接地处应除去防锈漆才装接地线,接好后再涂上防锈漆。所有线缆在走线架上应进行固定,并设置标签,非屏蔽交直流电缆与通信线并行敷设时,应预留100~150mm间距。馈线在水平走线架每隔1.5~2m要固定;在垂直方向每隔1m要固定;无论水平走线架或爬墙走线架均要横平竖直,增加固定点,确保牢固。

室外楼顶水平走线架距楼面不小于300mm,共享时可考虑加宽走线架到500mm或600mm。在距离拐弯40cm处设立横档以使馈线在弯曲后能有一个固定。

7、馈管(窗)共享

室外馈线一般是通过楼顶走线架爬梯上塔架,但也有部分是通过PVC管方式走线。对于预埋管道形式,主要考虑共享时馈线数量、型号,留有冗余。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15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10倍。馈线屏蔽层应在塔顶、离开塔身的转弯处、进入机房前等处妥善接地,实际施工中如果塔不是太高,塔顶一点可不予考虑;但如果馈线较长(如超过60m),则相应增加接地点,实际工作分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在离两种不同物质接口或拐弯1.5m-2m处接地;二是直线长度超过45米处接地,原则上不能直接利用塔梯作为接地点。馈线进入机房前要有滴水弯等防雨水措施;馈线接头和馈管接地处要做防水处理,先裹半导电自溶胶(防水胶)、然后是密封胶(自溶胶)、最后再裹PVC绝缘胶,缠绕防水胶带时,首先应从下往上逐层缠绕、然后从上往下逐层缠绕、最后再从下往上逐层缠绕,上一层覆盖下一层三分之一左右,这样可防止雨水、湿气渗漏,影响接地效果;避雷接地夹接地线引向应由上往下,顺势引出,与馈管夹角以不大于15°为宜,不可成U型直弯形状。

馈线穿墙板的规格有4孔、6孔等,如图5所示,馈线外径27.75mm。已建2G基站馈线窗一般为可穿3根的馈线,实现共享时需要重新扩窗。新建共享站点要按3家运营商2G/3G不同制式的需求配置,开设馈线窗,一般2G需要3根馈线;CDMA2000与WCDMA一般需要1根GPS线3根馈线;TD-SCDMA单扇区9根馈线(8信号线1校准线),三扇区27根馈线1条GPS线3条电源线,但如果采取光纤拉远则只需要1光缆1GPS线3条电源线1条接地线共6根线,每根约馈线外径大小16mm。GPS馈线也需要接地;在共建共享站点中可预留1~2个馈线窗;未使用的入室洞或馈线窗要密封。

8、传输系统共享

传输系统共享,最典型的是基站到基站之间光缆(传输网环或链上网元之间)、基站室内到室外拉远光缆之间的共享;有条件的可实现传输设备共享。如图6所示为站点间光缆共享示意图,室外与室内间光缆共享同理。

9、共享室内环境监控系统

对于监控系统,如果是由第三方建站和维护管理,可以共享。站点或远程安装报警控制主机,用来收集防盗、防火、防振、水侵、潮湿、温度等像监控信号,经传输网络把监控信号上传到监控中心,实现环境监控,一般包括门禁、烟感、温湿度感应、电源监控等。

10、杆塔(塔桅)共享

(1) 杆塔安全负荷要求

新建塔桅共享时,设计应考虑塔桅安全负荷、风荷。原建塔桅共享,需对塔桅安全评估,要能满足塔桅设计负荷要求;必要时需对基础和塔身构件加固改造;如因地质原因无法加固改造或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的塔桅,不宜实施共享[4]。塔桅风荷载大小与受风面积有关,主要与塔身构件、平台构件和天线面板面积相关,如果原塔桅加装天线受风面积太大,可考虑平台改支架方式减小风阻,如图7所示。

杆塔安全负荷要求可参见“移动通信塔桅设计规范”。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基本风压不得小于0.35;在风荷载作用下,塔桅结构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该点离地高的1/75,桅杆结构层间的相对水平位移不得大于层间高度的1/75;风荷载的计算应考虑塔桅构件、平台、天线及其它附属物的挡风面积,天线的挡风面积应按实际方向角度计算,无法确定方向时可按天线正面面积的75%计算;正方形角钢塔根开尺寸不小于塔高的1/8。

(2) 天线隔离度要求

相同系统的不同站之间和同站点不同扇区之间需要考虑同频干扰,主要通过合理的频率复用规划、天线下倾等方式解决。而不同系统共享塔桅,系统间的干扰源是站点内一个系统的Tx(下行)对另一系统的Rx(上行)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因无委合理的频谱划分,较好的抑制了互调落入另一系统上行频带内。杂散干扰与阻塞干扰是共塔桅需着重考虑的问题[4],其中杂散干扰是确定天线隔离度的主要因素,一般遵循杂散干扰寄生辐射信号强度应比接收机噪声基底低10dB,杂散干扰得到抑制则其它干扰抑制一般都能满足[5]。天线隔离有多种措施,其中空间隔离是共塔桅系统间最有效的方式,空间隔离一般常用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采用双斜率传播模型分析基站天线间传播损耗, 则水平和垂直空间隔离可分别用下式计算[6]。

其中:H为收发天线水平隔离度dB;V为收发天线垂直隔离度dB;Dh为收发天线水平距离m;Dv为收发天线垂直距离m;λ为接收天线波长m;G指天线在收发天线连线方向上的增益。理论上,共站系统空间隔离的要求可参照表2计算结果。

共站系统天线隔离度的理论推算和传播损耗模型,包含有假设和留有冗余,计算相对保守,较高评估所需天线隔离度,一般隔离距离都超过了实际值。因此,共站工程主要通过实测的方法确定天线所需隔离距离。垂直隔离效果优于水平隔离,建议尽可能多采用垂直隔离。工程中限于塔桅条件达不到隔离要求的,可考虑在基站发射机输出端增加带通滤波器,减少杂散功率发射。

(3) 电磁辐射参量要求

按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共享型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加环境电磁辐射后不能超过40;按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个移动系统的项目辐射管理值为8。因此,理论上共享型站点可建5个系统,但加上环境电磁辐射,一般不高于4个[7]。增加载频与容量一般不会明显增加电磁辐射。天线与环境敏感点的高差距离越大,辐射越小。

3、结束语

接入无线化是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移动通信规划路线图与制度建设为基站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共建共享可有效降低能耗与原材料消耗,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可有效节省投资、增大效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因此,基站共建共享,是通信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移动通信可持续发展,实现利国利民利企业的重要举措。共建共享是通信运营商之间、通信运营商与通信服务商之间,站点建设实现共赢的最好投资模式,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景。但是也应看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多种因素制约,共建共享工作任重而道远。共建共享本身也需要因地、因时而异,区别规划和对待。最好的共建共享模式之一仍然是第三方——通信服务商建塔站、温控和环境监控系统并维护,运营商租借站点设施建网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韦泽训.无线通信站点防雷工程设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49 (3) .

[2]王明宇.基站共建共享政策及其实现方案.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

[3]谢代锋, 葛俊等.智能热交换器与空调系统构建的绿色基站解决方案与实践.信息通信技术, 2009 (4) .

[4]黄和建, 章亦民等.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研究.电信科学, 2009 (10) .

[5]段红光, 毕敏等.TD-SCDMA网络规划优化方法与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2篇

由于体制原因, 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很多行业, 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 这种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业界所长期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各行各业的逐步深入, 2008年10月6日, 工信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 从这一刻起, 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拉开了序幕。该通知要求各电信运营商针对杆路、管道、基站设施、传输线路四类设施及高铁、地铁、机场、高速公路、国家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大型场馆等6类重点场所的基站 (含铁塔) 、传输线路 (含管道) 积极开展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严防电信重组和未来3G网络建设启动时出现重复建设, 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由于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因其资源整合方式可以节约大量建设成本, 并让运营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网络建设, 至今己被世界电信业广泛应用。在《通知》发布之后, 国内各省市通信管理局和三大运营商的总部及省公司层面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并签订协议, 以加快我国重组后的电信产业发展速度, 为未来3G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该项政策的出台,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对运营商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实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仅可以促使运营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扩大服务类别和提升服务质量上, 减少运营商对垄断资源优势的依靠, 实现公平竞争, 而且还可通过共享管道或减少不必要的杆路和铁塔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及对环境的电磁辐射, 节约通信网络建设的成本, 减少视觉污染。

二、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

对于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 可以做如下定义:针对杆路、铁塔、基站、传输线路四种电信基础设施在限定时间、限定费用和特定的要求条件下, 与其他电信运营商或非电信运营商完成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

与传统项目相比,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由于是多方合作, 涉及到多方利益, 在充分运用现代通信技术, 交付成果的同时, 会涉及到大量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 可以说, 人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可能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严重的影响。与传统项目相比,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有其固有特性, 主要体现如下:

(1) 政策相关性较大:三大运营商均面临共建共享指标的考核, 但由于各运营商投资的不同和考核指标统计口径的相同, 客观上导致不同运营商面临的考核压力差异较大。

(2) 预留:由于各方建设总量不对等, 为保证达到考核指标, 出现了自建预留的概念, 企业可通过给对方预留资源来达到完成考核指标的目的。

(3) 沟通协调量大, 人员涉及较多:一个共建共享工程, 对于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运营商而言, 除总部层面存在着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外, 对上还需向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共建共享办公室汇报, 对下督促、指导各省公司, 对内还要会同不同部门和处室对共建共享方案进行讨论。

(4) 资源核查难度大:管道共享一直是难点, 因为相较铁塔等设施, 管道等地下设施的数量及使用情况不易获取, 如何准确或缺这类隐性资源的情况, 难度较大。

(5) 新应用多及共建共享后带来的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多:随着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 出现了很多诸如微管微缆等有利于开展共建共享工作的新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 如何有效地大面积推广, 解决管道共享难的问题, 提升管道资源的利用率, 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无线部分的共建共享而带来的天线之间的干扰、电磁辐射等诸多影响网络质量和环境的问题, 也需高度重视。

(6) 新建项目设计方案需多方共同确定:传统项目往往只有一个建设单位, 但共建项目有多个建设单位, 因此项目的科研、设计需要多方共同确定。

(7) 新建项目建设阶段需多方共同配合完成:传统项目往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统一确定, 但共建项目往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由各建设方确定, 因此现场协调较传统项目更复杂;实施阶段各方进度还需努力保持基本一致。

(8) 设施产权划分复杂:传统项目产权关系简单明确, 但共建项目产权存在着共享产权的可能性, 此种情况较难界定清晰产权。

(9) 财务结算:传统通信设施往往只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租用关系, 但共建共享。

(10) 维护难度大:与公司内部自维不同, 各方如何及时、快速的维护共建共享设施, 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保障, 难度较大。

以上只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区别于统统项目的部分特性, 但对于共建共享项目, 管理和技术风险是研究的重点。

三、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风险管理原则

对于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的风险管理, 可以参照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项目执行期间, 不间断地对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的因素进行评估;

*确定最需要立刻处理的风险;

*制定能够控制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确保风险策略和方法能够及时地、有效地付诸实施。

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要求在项目生命期的全部阶段都要关注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 它将风险管理划分为5个步骤: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

(1) 识别:在出现不利于项目的负面后果前, 寻找并定位风险。

(2) 分析:通过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找到风险的发生根源, 用于后期的决策。

(3) 计划:将分析后的相关信息, 转化为抑制或消除风险的实施方案。

(4) 跟踪:在项目的执行期间, 跟踪实施方案的落地情况和实施效果。

(5) 控制:针对跟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有效地干预, 减少计划和实施之间的偏差, 以有效的减少或消除风险。

与此同时, 项目成员还应加强项目过程中与各方面的有效、及时沟通, 将所收集的有用信息快速的反馈给所有项目相关利益人。

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风险管理常规流程

为实现主动的风险管理, 在项目实施前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非常必要, 从而将整个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化, 确保每个环节的可管可控, 以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根据工程经验, 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现将通信项目常规的风险管理流程总结如下图1所示:

(1) 在项目启动阶段, 应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组织结构、人员安排、实施进度和有关费用。

(2) 依据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规划。

(3) 结合风险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项进行识别, 如果该风险已被识别, 则进入项目风险评估环节。如果该风险是未定义, 则重新回到风险规划环节进行规划。

(4) 与之前开展的项目风险规划比对, 评估其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严重程度和不确定性。

(5) 调整和完善风险应对计划。

(6) 跟踪并处理出现的风险。

(7) 通过相关手段核实风险是否减轻、转移或消除。如未达到预期效果, 再次转到项目风险识别环节。

(8) 项目风险管理结束。

上述的项目管理过程只是通用的流程, 不同的项目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但核心环节和流程是一样的, 下面将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如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处理与监控等进行详细说明。

五、结束语

由于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项目较以往的通信项目的不同, 既涉及政策、技术, 又涉及管理、沟通等多种领域, 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兼具灵活性, 因此非常的复杂。而且随着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的不断发展, 面向该领域的项目风险管理也必然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需要持续不断的、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从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灵活的、动态的、全面的能够持续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监控的这样一个体系, 以有效的对全部的风险事项进行管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进而达到提高项目顺利交付的成功率。可以预见, 项目风险管理将会在未来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领域有更大的应用, 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 也是我国运营商网络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将为各大运营商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减少环境电磁污染等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积极地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将积极的因素最大化, 是每个运营商及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做到防患未然, 找到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规避、消除或最小化风险, 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各运营商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中的有关要求和精神, 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带来的好处。因此, 如何有效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降低该过程中的风险, 则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本文对电信设施共建共享产生的背景, 及项目的特点, 与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流程。

关键词:电信设施,共建共享,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卓甫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2003年2月第一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陈起俊主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3篇

自1998年我国邮电部分离,电信产业独立运营至今,经历了三次拆分重组,从而形成了今天三大全业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局面。经历了不断探索发展,我国电信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无形地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复和浪费。为了响应党中央“十一五”规划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同时在我国电信产业新一轮重组之后的3G网络建设中结束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局面,2008年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资委颁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以下简称235号文件),其中明确地提出了在我国电信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实施共建共享。自235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我国电信产业共建共享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三大运营商积极响应,经过地方运营商的不断努力,我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有效地控制了重复建设的局面。

但是,由于我国共建共享工作起步较晚,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及优秀的电信运营企业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共建共享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所有权归属的转变问题,基础设施产权归属不明确直接影响着共建成本的分摊及后期维护费用的分摊问题,从而阻碍了我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针对这一问题,业内许多专家也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模式中:主/从所有权模式、联合所有权模式和第三方所有权模式。然而,由于我国电信产业特殊的发展背景,至今尚未形成一种统一、规范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

本文从国外优秀电信企业在共建共享中的成功案例出发,总结其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背景及共建共享现状,针对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在我国电信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电信产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国外成功案例

国外共建共享的成功典范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及欧洲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成功案例的最大共同点,是通过成立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基础设施,租赁给运营商;而不同的是,一部分公司是半独立的,即是通过各运营商剥离物理资产组建合资子公司,运营商控股,公司只具有独立运营权,另一部分则是完全独立的,即是由完全独立成立的第三方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维护运营,并将其租赁给各个运营商。

2.1 半独立的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

这一模式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印度的Indus Towers Limited,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发射塔公司。2007年1月,印度最大的运营商Bharti Airtel组建了全资基础设施子公司Bharti Infratel Limited,将其移动通信发射塔及相关的静态基础设施转入该子公司;同年12月,Vodafone Essar与印度运营商Idea Cellular Limited在16个电信服务地区与Bharti进行了发射塔业务合并,并最终成立了股份制的Indus Towers Limited,其中Bharti、Vodafone Essar各占42%的股份,Idea则占有剩余16%的股份。三大运营商作为股东不参与具体运营管理,而由公司独立管理运营,将其拥有的发射塔及其他相关设施提供给印度所有的运营商租用。

Indus Towers的成立使印度在静态基础设施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运营商的运营效率,也极大推动了印度电信产业的发展。它的成立促进了运营商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印度无线网络用户的爆炸性增长,而3G业务的开展也使其得以快速增长,并获得了Temasek、Goldman Sachs、Citi等著名公司的投资。截止2011年,Idea Cellular Limited已经占领了印度84%的基础设施市场份额,并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每年新增5 000座发射塔,实现年收入2亿美元。

通过多个运营商剥离资产组建股份制公司这种半独立的第三方公司来负责基础设施的运营,从而实现共建共享的模式不仅在印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欧洲一些国家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如:瑞典的运营商Tele2和Telia同样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成功地部署了全国的3G网络;Hi3G与Europolitan通过成立合资企业,部署了覆盖主要城市以外70%的网络,这一成果也引来了Orange的加入。

2.2 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

由于基础设施的固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最低的部分,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租代建的形式已经在美国电信运营商中达成共识,这一商机被一些聪明的投资者发现从而成为了基站数量远远超过运营商的第三方巨头。由于健康的产业环境、完善的政策措施以及良好的退出机制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和资本到共建共享领域,使得美国的共建共享领域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其中包括专门的技术公司、铁塔共享评估和改造设计机构、专业的投资银行及相关的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投资者的出现使美国电信运营商资产回报率和投资回报率日渐降低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如此,也使运营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市场和研发等上游领域,从而推动了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由完全独立成立的第三方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维护运营、供运营商租赁的共建共享模式同样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如:坦桑尼亚移动通信领域的一家设备供应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就是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之后再租给Vodacom、Millicom、Zantel及Celtel四家运营商使用,从而避免了四家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复投资;欧洲的站塔公司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收购无线基础设施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而其成功主要得益于规模经济带来的长期不断的重复收益。

3 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的优势

通过总结国外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独立或半独立的第三方公司都是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其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独立的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在解决重复建设问题的同时,也使运营商可以将更多的投资用于市场和研发等上游领域,因此,这一模式在推动共建共享工作深入发展的同时,对于提升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综合竞争能力及促进产业进步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推动共建共享的深入发展

通过第三方公司运营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各个运营商自己建设的局面得以结束,从而直接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不仅如此,更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共建共享过程中因产权归属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阻碍因素,从而推动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发展。

3.2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运营商通过租赁基础设施的方式实现自身运营,省去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领域的投入,从而可以将节约下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精力等用于研发新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促进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焦点由长期以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市场领域的转变,有利于服务质量等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3.3 促进产业进步

从企业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直以来,运营商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中都主要扮演着管道提供者的角色,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互联网运营企业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商。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为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各样的即时通信软件提供了生长的沃土,如QQ、微博以及诸如米聊、微信、talkbox之类的语聊软件的诞生给运营商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同时也带给了运营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未来产业发展将何去何从?

为此,三大运营商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中国移动提出了从管道提供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发展战略,通过租赁代替自建基础设施,让运营商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和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第三方公司运营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将促进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从而推动我国电信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4 我国开展第三方公司运营模式的建议

4.1 特殊背景

不同于国外电信产业从自由竞争走向寡头垄断的产业发展模式,我国电信产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诞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成长,期间又经历了多次探索性的拆分和重组,才形成今天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寡头竞争的格局;加上起步较晚,我国电信产业走过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产业发展初期的主要指导方针是加速发展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运营商企业经营与获利的前提和基础。出于基础设施与运营商企业经营之间的紧密关系,国家管制机构鼓励各个运营商自主建设基础设施,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扶持,因此,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一直归其所属的电信运营商。然而我国电信产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拆分重组,才从独立业务竞争运营走到今天的全业务竞争运营。1999年2月14日,以中国电信一分为四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重组,使我国电信产业出现了七大运营商共存的局面;以南北拆分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重组,仍然保留了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各运营商独立业务竞争,业务的差异性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独立性,因此,基础设施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一直被运营商认为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从而使我国电信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以来都难以避免重复建设问题。虽然第三次重组之前,政府管制部门明确提出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指导方针,但是,我国电信产业的特殊发展历程导致了我国共建共享领域的一些特殊问题。对于已有的基础设施,由于其所有权归属于三家不同的运营商,在共建共享之后存在着如何解决租赁关系、租金的定价等一系列问题;而对于新建基础设施在共建共享中,由于三大运营商均属于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存在成本及维护费用的分摊、产权归属、转固、设计监理单位招投标等多种问题[5]。不仅如此,由于处于竞争局面的三大运营商产权归属不明确,则会导致诸如公共资源过度消耗、“搭便车”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经济学问题。

综上所述,由第三方公司运营基础设施这一共建共享模式在我国实施,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共建共享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其深入开展,从而促进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特殊背景,从现阶段共建共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对于第三方公司运营这一共建共享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政府出头,统一规划。

由于我国通信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控制,现有三大运营商都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可由国家管制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剥离运营商的物理资产,组建第三方国家控股子公司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维护运营。这样一来,由第三方公司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租赁,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更好地实现共建共享。

(2)完善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第三方公司基础设施运营机制。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营造一条完善的共建共享产业链,推动整个电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对发达国家以及国外优秀电信企业在共建共享领域实施第三方公司运营基础设施的成功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看到,第三方公司运营基础设施的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而且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促进了运营商的竞争导向及战略重心的转移,从而推动了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电信产业刚刚跨入3G时代并实现了全业务运营,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遇到了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加上共建共享工作开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实施第三方公司运营基础设施这一共建共享模式,在规范我国共建共享工作的同时,有利于促进运营商竞争导向和战略重心的转变,从而促进我国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电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自共建共享提出至今,我国电信产业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已经得以有效控制,但是,在该领域尚未形成一种规范的运作模式。基于第三方公司运营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已经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电信运营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在对国外成功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该模式对电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结合我国电信产业特殊的发展背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共建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电信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公司,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Z].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

[2]徐云鹤.印度移动运营商携手共建基础设施-我国电信网重复建设乱局愈演愈烈[J].IT时代周刊,2008(2):42-43

[3]黄秀清,梁雄健.国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通信,2008(4):14-21

[4]李红平,李仲国,张晓波,等.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探讨[D].北京: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2010

[5]吴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背景下的网络规划投资分析[J].移动通信,2009(22):59-62

[6]吕廷杰,乔纳.关于基础设施共享的若干思考[J].电信软科学研究,2008(8):15-24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4篇

1.1 经过多年的建设BTS基站密度已接近饱和

1991年第一个GSM系统在欧洲开通,这标志着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了[1]。我国的移动通信建设也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移动、联通、电信等主要运营商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无线网络体系。但是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化,BTS基站也越来越密,某一大中城市光移动基站郊区平均站间距约2000m,密集城区站间距已不到300m,几乎已到十步可见站,抬头可见塔的程度(见图1)。

1.2 基站周边的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电磁波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具体数值标准,无线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也大多在人体安全接受的范围内,但是由于其他电磁辐射(如医疗X光照射)的伤害对公众产生了误导,使许多居民将某些非电磁伤害产生的不良反应归结到无线基站上。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周边居民阻工或破坏基站的现象。

1.3 各系统间存在干扰

目前以移动、联通、电信为首的各家无线运营商都使用各自不同的无线技术和通信频段,但由于频谱资源的日趋紧张,保护频带的范围也越来越小,以致无法真正满足隔离要求。其中电信CDMA系统由于采用扩频技术,其下行频段(870~880Hz)的边带杂散噪声会有很大一部分落到移动GSM900系统的上行频段(890~909Hz)内,对其产生严重干扰[2]。为此,这两套系统若分别建站,则必须满足水平隔离度要求(大于500m),这无形中有减少了建站的空间,加大了网络扩容的难度。

1.4 政府多次下达要求各运营商共建共享的指令性文件

早在移动联通建网之初工信部等通信管理部门就有过要求不同移动运营商共建共享无线基站的建议或要求。2008年10月6日工信部联合国资委正式发布了强制要求基站共建共享的指令性文件[3],要求已有铁塔(10m以上)、机房和杆路经过改造后进行共享,新建铁塔、机房和杆路的必须能够满足多家运营商共同使用,现有铁塔500m以内不得再新建铁塔,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保证20%以上的共建共享比例。此后工信部及各地方管理部门也多次出台相应的补充文件,基站的共建共享被正式提上日程。

2 共建共享方案

2.1 新建站共享方案

新建共享站就是在需要选址新建基站的情况下,按照多家运营商共同使用的基站模式进行设计,包括可供共享使用的塔桅和机房。

2.1.1 新建可供共享塔桅

目前建站需求较大的运营商以移动、联通、电信三家为主。中国移动目前主要使用GSM900,DCS1800和TD-SCDMA三套系统;中国联通使用的是GSM900、DCS1800和WCDMA三套系统,中国电信则使用CDMA800系统,远期2000MHz频段的CDMA系统也要投入使用。这些系统中GSM900和DCS1800系统频带相差较远,可共同使用同一平台;因此,如果考虑这三家运营商共享塔桅的话,那么新建的塔桅需要五到六层平台,平台间距在5m左右。图2所示便是某市新建的示范型共享塔桅。

2.1.2 新建可供共享机房

作为BTS专用机房,主要需要安装的有主设备、蓄电池、开关电源、传输架以及空调、灭火器等配套设备,考虑当前和将来扩容的需要,通常机房的面积需求为20m2左右。用以共享的基站机房如果考虑各分开使用的话,可建成连体式机房,按照可使用的区域形状和面积区分,可分为一字型、L型或层叠型(见图3、图4、图5)。

若考虑共享更多机房配套设备,如空调系统、交流供电、照明、灭火等,多家运营商可使用一间30m2以上的机房,共同摆放设备,图6分别是三家运营商共用机房时的设备摆放和走线架布置情况示意图。

2.2 现有基站共享方案

共建基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家运营商共同使用基站的需要,但是不同运营商的建站方式和需求是不相同的,况且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新建站点的困难也很大,因此改造现有基站,使之能够由多家运营商共享使用成为更加实用的方案。

2.2.1 现有塔桅的共享改造

无线基站的落地铁塔(主要指三角塔、四角塔或单管塔)包含三个以上平台的都是可以共享的,对于目前平台已经用满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提供共享。

(1)将原有的单级化天线替换为双极化天线。

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早期安装的基站大多使用单级化天线,三个扇区的话一共有六副天线,基本将一个平台的抱杆全部用满。进行双极化替换后能够腾出三根抱杆来,某些跨频段的系统天线便可安装上去,实现共享。

(2)将两套系统的信号进行合路。

移动、联通目前都有三套系统,如每套系统使用一层平台,就会占据三层平台,那么可共享的空间就很少了。将其中的两套系统(如GSM900和DCS1800)进行合路,则至少可以腾出一层平台可供共享使用了(不同系统的合路将大大提高对馈线驻波比等无线器件参数的要求,须仔细检验后方可采用)。

(3)在塔桅上新增抱杆等天线支架。

类似于楼顶抱杆的安装,在三管塔或角钢塔等组装型铁塔的塔杆上用抱箍的方式将抱杆固定(这种做法不适合单管塔),从而满足新的天线安装要求。

2.2.2 现有机房的共享

现有机房的共享需要考虑到设备安装空间利用,电源、接地系统等方面的共享,下面主要讨论在这些系统条件不足时可选用的方案。

(1)机房缺少设备安装空间

当机房空间不足无法新增设备时,可考虑将主设备替换成占地和维护空间小的设备。目前,华为、摩托罗拉等设备厂家已经推出了占地少,无需后维护,上方散热,甚至可以叠放(见图7)的BTS主设备,这将有效节省主设备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多家运营商进行空间共享。

当机房空间实在没有空余位置摆放落地设备时可选择使用挂墙设备。如BTS设备可采用BBU-RRU的方式,将BBU安装在墙面上,传输用的IEF集装架也有类似的挂墙型设备,在空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在蓄电池上方(为防设备掉落损坏蓄电池,有足够的维护空间时不宜这样安装)。同时,为节约墙面空间,一些配套挂墙设备也应选取空间较小的设备。比如交流配电箱应选用SPD内置型的,动环监控选择温感湿感等一体化,且体积较小的。

(2)开关电源、接地排没有空余端子

考虑到尽量节省机房空间,电源系统最好的共享方式是使用包括交流引入、蓄电池、开关电源在内的全套电源系统,但还是会存在开关电源一次、二次下电没有足够空余端子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新增直流分线单元,具体做法是在机房靠近开关电源处安装一台壁挂式直流分线盒,然后从开关电源的下电处单引一路容量较大的分路接至此处。

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如用于引一次下电的接线端子已满的话不可接引二次下电,反之亦然。解决的办法是在相应的下电铜条上进行钻孔,将接线点接至新钻孔洞上。

第二:安装分路前先要估算本期或将来扩容的容量需要,如果开关电源的整流容量无法满足扩容的整体需求(容量需求计算请参考电源专业相关资料),则不可再接分路,需考虑其它方案,如将现有开关电源替换为整流容量更高的设备。

接地系统共享相对较为简单,原则上讲接地系统支持两根或两根以上接地线复接至同一接线端子上,但是复接会降低接地泄流的效果,况且若复接不到位还会直接影响接地功能。因此当接线端子不够时,最好是新增接地排,然后用较粗的接地线与原有接地排做可靠连接(见图8),室内外地排均可按此操作。

3 结论

共建共享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产权、维护、费用分担等众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仍然存在实施困难的情况;同时其他建站方式,如一体化基站、光纤直放站、微蜂窝、室内分布等也成为宏基站无法新建时的替代覆盖选择。但是,随着无线用户数量的继续增加和3G技术的正式商用,新建宏蜂窝基站仍然是满足信号覆盖的最主要手段。由于能够充分利用建站资源,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共建共享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一定会成为最主要的建站方式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2]李一兵,李丽辉.简析CDMA对GSM网的干扰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5篇

“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的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 而且能够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持续深入地发展。”刘红建认为, 要实现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目标, 应加快4G基站建设, 以4G应用带动我省移动互联网发展, 促进全省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速发展。

同时, 刘红建也指出, 由于4G频段高, 基站覆盖相对小, 各个运营企业只有通过多建基站才能解决好覆盖问题, 这将出现更多的基站重复建设情况, “不仅占用土地等宝贵资源, 对城市、景区等美观造成一定影响, 造成资源浪费, 对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6篇

日前, 全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工信部特地委托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运委员会主持, 江苏省通管局、江苏省通信行业协会、江苏三大运营商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第三方建设单位悉数参加。中国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办公室为国动网络通信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全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示范基地”的授牌仪式。

中国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徐驳指出, 在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 国动网络公司开展的第三方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值得大力推广的创新之路。据中通协通运委统计, 江苏省在全国各省市的基站第三方建设工作中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据悉, 截止目前, 国动网络公司已经在江苏全省完成了230座基站的投资建设。

国动网络公司董事长卢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公司实施第三方建设的情况和经验。他呼吁全国各通信企业要借有关政策东风, 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全力推动共建共享工作, 为推进信息化进程做好服务工作。 (宿建光)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 第7篇

建立共建共享常态工作机制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自开展以来, 范围不断拓展, 数量不断提高, 模式不断创新, 共建共享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日常化的工作, 需要持续推进和管理。江苏电信一是将共建共享工作定为一把手工程, 落实专门部门负责和专人专岗负责制度, 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清晰、指标明确、人员保障、工作落实;二是健全完善共建共享管理体系, 统筹协调, 强化年度建设规划目标与共建共享工作的衔接, 着力提升共建共享数量和质量;三是强化统计管理, 完善统计制度, 依托全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四是优化工作流程, 由建设部门牵头组织好共建共享工作, 加强前后端协调, 提前规划, 突出重点, 明确需求。

强化规范管理和工作创新

随着共建共享工作的持续深入,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难度不断加大, 需求不断增加。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导要求下, 由江苏电信牵头建设, 全省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于2011年7月正式上线使用, 将铁塔、基站等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申请、回复意见、批复意见、建设状态跟踪等信息通过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 规范了三家运营商之间的工作流程, 强化了监管部门对共建共享工作的监督, 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2013年, 计划在系统一期的基础上, 有效推进二期项目的开发, 完成对基站、铁塔、管道、杆路、室分系统及小区驻地网通信配套资源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的工作, 并按季度及时上报更新基础资源数据, 逐步摸清基础资源分布情况, 做好空余资源和自建预留资源可查、可控、可管。

为进一步提高各市分公司共建共享工作积极性, 加大共建共享工作力度, 江苏电信创新开展共建共享考核激励工作, 将共建共享工作完成情况和投资分配相挂钩, 对共建共享数量和质量完成情况较好的市分公司给予投资激励, 鼓励市分公司积极参与两方及三方共建, 努力共享其他运营商已有设施, 提高基站配套设施利用率, 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建设全面合作

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和各地通信行业协会的牵头组织下, 各电信运营商以行业利益为重, 统一思想, 积极配合, 坚持共进共退的原则, 深入推进合作, 努力避免基础资源上的恶性竞争, 不断完善企业间共建共享工作流程, 共同维护行业生态环境。近年来, 江苏电信积极参与重点领域共建共享工作, 加强室分共建共享等新技术的探索合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 全省已完成的共建共享重点领域有“京沪高铁”、“宁杭城铁”、“南京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南延线”、“高速公路”及风景区等。今年, 作为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江苏电信积极推进“亚青会”、“青奥会”、“麒麟科技园”、“苏州轨道2号线”及“室分共建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及场所的共建共享工作。

加快推进共建共享租费结算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的有关要求, 加快推进共建共享租费结算的工作。江苏电信财务、建设、运维等相关部门协调一致, 成立省公司租费结算专项工作组, 明确分工, 对共建共享应结算和已结算的设施数量与费用金额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确保共建共享租费结算工作顺利开展。后期, 计划将租费结算纳入全省共建共享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功能开发, 对租费结算进行常态化管理。

继续开展共建共享自查专项工作

江苏电信于今年5月15日至6月28日, 在全省范围开展共建共享自查与整改工作, 重点针对同地点新建设施、新建驻地网共建情况、统计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操作流程规范性、文档齐全性、自建预留必要性等相关内容进行自查和整改。各市分公司于6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报告报省公司, 省公司将结合工信部、集团公司及省通信管理局的检查工作安排, 适时开展共建共享抽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相关文章:

电信局基站班2008年工作总结05-27

通信基站设备布局与温控研究09-10

基站天线装配线平衡研究09-12

山区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措施研究09-11

基站工程05-16

基站节能06-02

蜂窝基站07-10

基站系统08-10

移动无线基站05-05

3G通信基站07-23

上一篇:实训模块化教学下一篇:购置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