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2024-07-21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精选5篇)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第1篇

目前各服装院校都开设了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都各自不同, 最后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从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来看, 大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设计课、结构课、工艺课分别开设三门课程, 由不同的教师独立教学;二、设计课由一位教师教学, 结构课和工艺课由一位教师教学。三、设计课、结构课、工艺课由一位教师全力承担教学。这三种教学分配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及不科学性, 如何让学生进入企业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 笔者作为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的授课教师,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提出将服装制版与服装工艺制作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 模块式规整, 使设计、结构、工艺相互融合之后分模块教学的教学思路。

一、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虽然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很多院校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服装制版与工艺课程教学还大都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存在很多的问题。

1. 教材老旧, 授课存差异

我国的服装院校在教材的使用和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 表现较为突出的有同一院校不同教师授课会选用各自不同的教材和结构设计方法, 各自教授制版知识。初学的学生认识不到共性, 造成思维混乱, 思想盲从, 从此以后制版课变成依葫芦画瓢, 这对教学是常不利的。

2. 课程设置顺序不合理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整个服装制版课程设置相对较强调个体性, 忽略整体性, 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 尤其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和设计创造力的培养。

3. 课程中的衔接较弱

部分院校将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两门课程, 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实训室安排等问题使两课在教学进度安排上难以一致, 导致服装制版课上制作的样板不能在服装制作工艺课上运用, 即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制作工艺课上老师又重新例举服装款式样板制作以便展开制作工艺教学, 严重影响两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二、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课程模块化教学

鉴于以上谈到的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将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一体化, 用模块式教学的方法授课, 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1. 制作工艺基础模块化

这个阶段专业教师实行团队备课, 发挥团队力量, 将课堂结构安排的更加合理, 逻辑性更紧密, 实训更加有效。该模块安排在一年级阶段完成, 为学生系统的掌握设计、制版、缝制以及顺利的进入实战模块奠定扎实的工艺基础。

2. 专业实战模块化

这个阶段将设计课、制版课、工艺课的教师实行团队备课和团队教学。分阶段进行教学。首先是设计阶段。主题设计教学法, 我国各大院校先后引进了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 不过大多数院校和我院类似, 一直将主题教学法运用在毕业设计阶段, 在平时的教学单元上很少见到, 实现主题设计教学法必须在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

通常主题教学可以教师设置一个教学目标 (既主题) , 学生由此制定一个设计方案, 教师围绕学生的设计方案中引出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习和创作达到教学目标。而教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题框架, 跟踪学生创作思维以及学习研究的过程。这样的方法, 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和探究步骤, 将多门课程一体化, 根据主题需要, 自由组合课程内容及形式搭配, 真正形成“链式教学。其次是制版阶段, 将符合主题的款式确定之后,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制定相关尺寸, 设计纸样。在纸样设计过程中, 结构设计的教师跟踪指引或解答学生在这个阶段碰到的问题, 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纸样设计。在这个阶段工艺老师参与分析工艺的可行性和复杂性, 以便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设计, 整个制版教学过程实际转变为学生和专业教师一起参与纸样设计的过程。最后, 样衣制作阶段, 制版环节完成后, 由学生根据纸样用白坯布进行裁剪、缝制。整个缝制过程中, 工艺老师进行跟踪指导, 解答学生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样衣的制作。整个缝制过程就是学生和工艺老师一起参与制作的过程。

理想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制版与工艺课程教学, 是需要学生、设计教师、制版课教师、工艺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将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等课程融合之后进行模块化分配, 恰恰也和服装企业生产程序是相符合的, 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就业初期就能融入企业生产程序中, 更有效的适应企业环境。

三、总结

我院的服装设计教学, 应根据服装制版与服装制作工艺等几大门类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模式, 在改进传统授课的模式, 规范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由浅入深的运用服装理论到实践之中去, 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适应服装工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瑞平.服装纸样设计与成衣业制板一体化的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 2008; (4)

[2]陈明艳.服装纸样设计课教学与实践[J].纺织教育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第2篇

6结束语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直接拉动了物流量的持续增长;而产业集聚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同步派生更多的物流需求。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皖江城市地区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框架,构建完整的、适用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3):60-61.

[2]彭勃.长三角地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体系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11):99-10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第3篇

引言

新时代的到来让品牌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85后与90后成为消费主力,“参与感、口碑传播、粉丝经济……”这些新的变化对现在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习惯拥抱变化。如今,服装行业的互联网化,带给了我们N多可能。因此立足市场,做好细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从中仔细挖掘,抓住消费痛点,拿出独具特色商品变得尤为重要。“服装商品的整体概念,是指人们向市场提供的任何能满足消费者欲望和需求的有形与无形的服饰产品。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服装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消费品,同时更是一种能体现人们着装个性、价值观念以及先进时尚文化的载体” 。面对整个行业的变化和新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与教学需要进行全新的探索和研究。正如原研哉所说“教育才是设计的根源力量,它建立在对事物和环境的思考之上,并将极为灵活的合理性渗透到整个社会当中”。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也需要在现行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优化原有单一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构建更为科学、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论。只有聚焦消费者的洞察,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与反馈,抓住痛点,这样整体策划出来的商品才能与粉丝产生互动,得到真正双赢。

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教学的现状

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核心的系列课程之一,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虽已由原先单一的课程,发展成由几门关联课程组成的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更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以产品为核心,能深入市场调研,具原创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与之相比,原有的课程设置在对接细分市场,对接变化中的企业需求,略显力不从心。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必须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调整,向纵深改革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企联动对接,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调研实践,并精细化梳理细分人群、状态、情绪,挖掘潜在消费喜好,从中找到各类商品设计的切入点,结合新的消费趋势,有目的地展开系列延伸。创造紧密的供需对接点,让市场成为直接的杠杆,使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建立双赢的基本模式与桥梁。

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改革目标

通过梳理往届高年级学生在模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环节出现的薄弱点,力求改善原课程体系安排单一、理论的局面;突出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的一体性、专业性、实践性以及与市场连接的紧密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师连贯的教学能力;增强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全新的方式使校企优势与资源结合,互惠共赢,在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探索。

2.具体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本着“学生发展为前提,教师成长为根本、教学质量为生命、学校与企业互惠共赢”的理念,构建“教与学互补”、“学校与企业互补”的探究型教学模式和“自学与互学互补”的探究型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与互学互补”的学习方式,在快乐中“学”,使教师在快乐中“教”,校企在互动中“导”,从而实现“教”与“学”互补,“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最大效应。

为使学生更为有效地立足细分市场,深入了解不同的商品销售渠道,进行从无到有的服装品牌策划和新产品研发,我们将“品牌孵化实验室”的想法带入课堂:从“初始于市”、“构成于人”、“呈现于象”三个阶段梳理整个系列模块课程框架,结合课程目的、典型的代表企业需求,有效地编排教学方案,推进该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整个课程中加强学生到品牌店铺,各种商圈跟踪站店、实习体验;过程中穿插与企业商品企划、设计、销售、数据分析、陈列等部门人员探讨、沟通、互动的教学环节;并通过海量的人群分析研究,取样典型的人群衣柜调研、分析。系列课程的优化与创新,从思维发散到有目的地结合教学,紧密结合信息万变的市场,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市场落地,从单项设计到连贯的设计整合的知识过渡。同时,通过层层深入地训练,也为培养既具实践能力又具原创精神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a.从《流行信息及市场调查分析》切入,引进具代表性的企业、品牌,结合三种类型品牌:成熟型、调整型、初建型。将课程的学生分组对接,针对性地进行锁定细分目标人群、不同的商圈、销售渠道进行调研。通过站店、问卷、街拍、访谈、衣柜调查、数据收集等一系列几个月的定期跟踪,研究各类型目标消费者,描绘消费者像。海量的街拍,深入地访谈、个人衣柜调研,研究其消费生活样式,不仅仅停留在表象,真正“零距离”接近消费者、市场与企业。现今85后,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喜欢追求个性、喜欢与众不同、喜欢自黑自嘲,希望有参与感……只有切身地感知和研究消费者的变化与喜好、品牌服装的DNA、各种类型的销售渠道,才能研究与提供企业创新突破的思路。

“可能有人会觉得,天马行空的设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设计师心血来潮、顺手拈来、用来过一把瘾的作品。其实,一个品牌的设计,背后都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和商业计算”。只有真正深入市场,挖掘品牌的内涵,潜心地研究,才能应对变化的市场、企业的需求,把控消费需求与创意的平衡点。多项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细分市场的需求及快速的变化,同时能够在过程中得到启发,挖掘爆破点,打下“无生有,有生万象”品牌孵化设计实验的坚实基础。

b.在前课程基础上,结合市场调研分析的结果,提炼品牌形象调性,导入主干系列课程《服装产品定位分析》、《商品构成与策划》和《产品设计》,深入研究各类型品牌的产品,进行服装产品定位分析。该阶段注重研究品牌服装的商品构成与设计手法,并结合品牌服装的穿着方式、组合方式、系列展开,进行设计引爆点的挖掘和系列设计方案构思与策划。并以此为教学重点,通过结合流行趋势、未来目标消费者的喜好,与品牌所提供的季节性服装进行分析对比、互动讨论,构划完整的服装商品企划方案。分析目标消费者及其生活样式——提炼、挖掘开发系列产品的切入点——梳理对应的季节主题形象——提案有效的服装商品构成——设计手法的提炼与梳理——系列设计开发的整体方案——服装、服饰设计与实物制作——系列服装、服饰整搭——模拟店铺挂杆的陈列——整体vi设计——模块系列课程的策划文本及电子档案制作——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的最终展示与汇报。

正因为“设计师要深入市场,与市场产生共鸣。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设计才能成为市场需要的一件价值含量高的作品”。学生通过前期大量的深入市场调研,学会在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下,找寻新的创意点,结合流行趋势以及企业的需求,进行商品构成与策划,拓展产品系列,进行具针对性服装系列产品的色彩设计、材料设计、结构设计、细节设计、工艺设计、搭配设计、挂杆设计、展示陈列方案设计等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置。此阶段强调从概念到实物的物化过程,强调设计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注重深挖设计创新能力。

c.整个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掌握商品策划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横向延伸至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针织设计、服装展示与陈列等课程的知识点,纵向延伸至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材料、服饰品设计、服装样版、服装工艺等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建立完善的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可加强课程之间的相互链接与联动,推进该模块系列课程的优化与改革,从而为今后服装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又可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更多元创新。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全方位的教学思路进行展开,真正将服装商品和市场紧密结合。

教学改革成果

学生在课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当高,锻炼了其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归纳能力,尤其是针对目标市场的信息归集和总结能力,在设计创作上也更为成熟、务实。在与对接品牌汇报交流中也获得了不少认可和好评!企业反响热烈,纷纷提出新的合作意向及咨询学生毕业就业意向。年轻教师团队也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获益良多,以改革促进教学,以教学培育师资,进而创造了教与学共赢的良性循环。

2014年10月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在首届DHUB设计汇上,A06展区的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品牌孵化实验室”的展示内容,以其独特的气质和观众热烈的反应获得了广大专家、业界的好评。通过校企联动的模式,涵盖女装,男装,童装,配饰四大块,在展会上将全新的课程框架与过程、成果分三部分呈现给大家:

(1)“初始于市”—— 零距离接近市场、消费者、企业,通过站店、问卷、街拍、访谈、衣柜调查、数据收集,研究各类型目标消费者,描绘潜在消费者像

(2)“构成与人”—— 用90后独特的眼光去探索,去构思,去创作

(3)“呈现于象”—— 通过服装商品系列设计、波段系列产品、画册、虚拟品牌VI设计、店铺展示方案等一系列文本和实样,将各组设计过程、思路、成果展示给大家。

结论

高校服装商品模块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探究,对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模块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既具实践能力又具原创精神的设计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教与学互补”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品牌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结合本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结合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控制,科学地创建情境,“教”为“学”,“学”依“教”,达成“教”与“学”互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全面提升该系列模块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

同时亦构建“学校与企业互补”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与桥梁,并通过校企联动对接,创造了紧密的供需对接点,将服装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模块系列课程的各个学习环节,结合品牌需求与细分市场作为主线贯穿,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旨在建立起由浅入深,从无到有,立足市场调研到结合品牌调性,再从中挖掘抽取,针对细分人群特点,以90后的视角切入服装商品的系列开发,组合配套设计,直至最终的展示陈列、及服装商品销售概念的整个流程,多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层次阶段设置,在学校阶段就能让学生先试水变幻莫测的市场,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实现服装设计专业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连接的目标,做出了进一步地尝试。从而真正构架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为支撑”、“企业为平台”多方联动的互惠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真正让学校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第4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市场岗位的需求脱节

永州市于八十年代初出现服装设计专业, 在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 更多的是重视了服装的工艺制作, 致使服装专业的单向发展, 显然单一人才的倾向不足以适应服装市场的需求, 更无法顺应服装产业的发展及服装品牌创新的需求。在学校方面首先, 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 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 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其次, 课程模块设置不健全, 无法更好的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专业性人才, 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岗位严重脱节。再者, 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 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 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仅仅是更新了包装, 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 加之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理论偏多, 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 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基本上以一门课程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诸如此类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使学生缺乏独立精神理性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1]。在整个培养方向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和方法没有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 在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与企业的生活模式紧密接轨。

二、人力资源开发受冲击, 校企合作不稳定

目前, 在永州市所有的中职学校几乎都打着校企结合的旗子,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 校企合作存在打一枪换一炮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我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课程开发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市场差距太大;其二是观念的误导, “以工代学”式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的锻炼, 找不到具有高度和深度的企业合作伙伴。

在校企业合作中, 学校的角色既是校企合作的发起者, 也是组合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 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 这种单靠学校的“结合”, 只会导致工学结合的关系不稳定、不牢固、不持久。[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首先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无须参与对人才的培养, 从而导致“校企合作”仅仅是企业选拔人才的现象, 缺乏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其次企业缺乏合作的源动力。大多数服装企业在短期的利益驱逐下忽视企业价值链中的人才培养, 缺乏培养人才的源动力。

三、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缺乏特色

传统的中职教育观依然是发展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模块式课程教育的瓶颈, 在传统中职教育制约之下, 这种教育思想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发展之迅速, 技能型人才不断需求的重要意义, 从而忽视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迫切性。从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呈现的课程体系来看, 仍然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课程结构, 以强调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联系为主, 没有将职业岗位分析与课程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有机的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没有从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群来设置专业模块, 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以市场化为背景, 基于工作任务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服装设计专业模块式课程尚未形成。

四、专业课程模块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我市中职学校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普遍在教学方面重艺术轻技术。在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也不全面, 在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上普遍“重理论, 轻实践”。由于服装设计涉及美学、绘画基础等方面的修养, 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更多安排艺术美感方面的课程, 例如:画静物、石膏、头像、人体, 画服装、人物, 等等。这种训练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形式, 但由此也误导了学生, 使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 并能很好地画出来就是设计师, 热衷于制作那些舞台效果的“道具”, 而对掌握服装的工艺技术不肯下功夫, 只能画不会做, 这种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专、职高、技校盛极一时。据调查, 许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搞设计追求理想化, 设计图虽然画得很好, 但是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有的完成了设计, 自己却不能打板, 致使做出的样衣走型。服装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掌握服装工艺技术的板型师, 并不是只会画服装画的设计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因此, 仅培养艺术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双师型师资是保证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从质量上来看, 教师有的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 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不能达到中职教育“双师型”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 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 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 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从数量上看, 学校年年扩招, 师生人数比例却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 形成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负荷, 无从保证教学质量。据调查, 我市中职双师型教师仅占高职专任教师总数的5%左右。[3]而且专业之间、学校之间分布不均衡, 许多中职学校或待遇不高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甚少, 首先, 这一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 在中职学校方面, 也未充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没有出台优惠政策和提升福利吸引双师型教师和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再者, 中职学校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没有结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相关行业引进双师型教师, 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方面, 没有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这些问题使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也是提高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性模块式教育实效的关键, 更是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能否走出特色之路的关键。

摘要: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核心, 也是我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模块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我市中职学校在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基本上存在实践能力低效与无效现象, 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是无法适应市场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服装专业课程模块化 第5篇

目前, 一些商用的服装CAD已具有智能化系统, 能实现个性化样板的自动生成, 为服装企业实施新的生产方式—量身定制 (Made to Measure, 简称MTM) 成为可能, 服装MTM生产方式能充分考虑顾客的体型特征、款式选择、尺寸要求等条件, 它是一种客户化的服装制作模式, 从而可以很好满足顾客对服装合体性的要求。②智尊宝纺 (Modasoft) 服装CAD具有智能性, 能实现MTM样板的自动生成。以下对智尊宝纺服装CAD的自动打板模块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1 智尊宝纺服装CAD自动打板模块分析

1.1 自动打板模块特点

智尊宝纺服装CAD的自动打板模块, 制版功能齐全, 纸样变化功能完善, 智能化程度较高, 能动态记录打板的全过程, 结合输入尺寸表的数值打板, 当更改尺寸表中的数值时, 系统会自动生成全新的样板, 无须重新打板。

智尊宝纺服装CAD自动打板的具体方法是采用人工绘制某一个号型的服装纸样, 系统自动保存打板全过程, 当制作相同款式纸样时, 只要从库里调出已经存储好的记录文件, 更改尺寸表中数值, 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所需的纸样, 从而实现MTM样板自动生成。

1.2 自动打板模块纸样设计方法

自动打板模块是通过变量数值的改变驱动原纸样变成新纸样。所以纸样需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服装纸样参数化设计就用参数约束纸样的一组结构尺寸序列, 参数与纸样的控制尺寸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当赋予参数不同的数值时, 就可驱动原纸样变成新纸样。它的基本原理是直接运用人工智能的CAD技术,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自动捕获用户的设计意图, 从而将设计中各个设计对象以及与其它设计对象之间的关联记录下来, 当用户修改图形中的参数时, 系统会自动对图形进行必要的修改, 使图形中设计对象之间的关联依旧得以保持。③④

服装纸样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关键是确定各部位之间的参数关系、设定控制纸样变化的参数变量、构造支持参数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其参数化程度越高, 纸样设计效率就越高;参数关系确定得越科学, 纸样设计就越合理。

1.3 自动打板模块操作步骤

(1) 参数设定。打板前先进入“号型设置对话框”界面, 如图1所示, 在“选择参与打板的部位名称”这栏中进行参数变量设定。 (2) 数值输入。如图1所示, 在“请输入基本尺码和各号型档差值”这栏中输入变量的具体数值。 (3) 绘制结构图。进入打板界面, 选用所需的制图功能, 绘制某一个号型的样板。 (4) 变更参数值, 样板自动生成。在号型设置对话框的“请输入基本尺码和各号型档差值”这栏中更改参数值, 就能生成所需的样板。

2 基于智尊宝纺自动打板模块的东华原型制作

2.1 东华原型简介

东华原型是东华大学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提炼, 于1998年研究制定了东华原型1998版。2006年张文斌主编的《服装结构设计》⑤这本书中如下阐述东华原型:东华原型是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针对大量女体计测的基础上, 得到人体细部与身高、净胸围的回归关系及女体体型各计测部位数据的均值,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人台, 再在标准人台上按箱形原型的制图方法制作出原型布样, 最后将人体细部与身高、净胸围的回归关系进行简化, 作为平面制图公式制定而成的适合中国女体的箱形原型。随着群体体型特征的变化, 东华原型基于21世纪初体型变化特征而修订了东华原型2008版。⑥

2.2 东华原型制作

以2008版东华原型为例, 应用智尊宝纺自动打板模块进行制作。

(1) 参数设定。东华原型细部的尺寸只与身高和净胸围有关, 所以设定身高、胸围为参数。在“选择参与打板的部位名称”这栏中输入身高、胸围, 如图2所示。

(2) 数值输入。参照GB/T1335—1997标准, 设置女子中间体160/84A为基本尺码。在“请输入基本尺码及各号型档差值”中输入身高为160cm, 胸围为84cm, 如图3所示。

(3) 绘制步骤。进入打板界面进行绘制东华原型结构图, 具体操作步骤同《基于MTM的女子原型技术的探讨》中介绍的步骤。⑦东华原型制作完成, 如图4所示。

(4) 自动生成。先以国家标准中规定成人上装采用5·4号型系列 (身高以5cm分档, 胸围以4cm分档) 为标准, 取其中最小和最大号型, 即为150/72A, 150/76 A, 150/80 A, 150/84A, 150/88 A, 150/92 A, 175/8 4A, 175/88 A, 175/92 A, 175/96A这10种号型, 进行设置。然后进入打板界面, 选用“显示所有号型”功能就能自动生成各种规格的东华原型结构图, 如图5所示。

3 基于智尊宝纺自动打板模块的女装产品制作

3.1 女装产品分析

本文以一款女套装上衣为例应用智尊宝纺自动打板模块进行制作。如图6所示。

(1) 款式分析:X型廓形, 四面构成, 肩缝公主线, 蟹钳领, 圆装弯袖、两片袖。

(2) 规格设计 (单位:cm) :衣长 (50) ;胸围B (B*+8=92) ;腰围W (W*+10=76) ;臀围H (H*+8=96) ;肩宽S (39) ;底领高 (3) ;翻领高 (4) ;袖长 (56) ;袖肥 (32) ;袖口宽 (22) 。

(3) 结构设计要点:袖窿深同原型袖窿深;后片减0.5cm, 前片减1.5 cm;前袖窿省分别转移为适量的袖窿松量、公主分割线、侧缝, 后袖窿省分别转移为适量的袖窿松量、公主分割线、侧缝。

3.2 女装产品制作

采用原型法进行参数化制图, 其制作方法如下。

3.2.1 参数设定、数值输入

打开东华原型文件, 进入“号型设置对话框”, 在原东华原型的2个参数变量中加入腰围、臀围、衣长、袖肥、袖口宽、袖长6个参数;以160/84A为基本码, 输入具体的尺寸, 即身高 (160cm) , 胸围 (84cm) , 腰围 (66cm) , 臀围 (88cm) , 衣长 (50cm) , 袖长 (56cm) , 袖肥 (32cm) , 袖口宽 (22cm) 。

3.2.2 绘制步骤

调用东华原型, 对原型进行加放衣长、增减胸围, 转移前后袖窿省, 设计分割线、衣领、衣袖。具体步骤如下 (单位:cm) 。

(1) 调用东华原型;

(2) 后片减0.5、前片减1.5, 取衣长为50, 腰线上提2;

(3) 后片原型省道量:部分转移至后领口线 (10%) ;

(4) 腰省量分配:后腰省量a=45% (B-W) /2, 后侧缝省量b=前侧缝省量c=15% (B-W) /2, 前腰省量d=25% (B-W) /2;

(5) 臀围处省量变化:后臀省量a′=45% (B-H) /2, 后侧缝省量b′=前侧缝省量c′=-0.5+15% (B-H) /2, 前腹省量d′=1+25% (B-H) /2;

(6) 绘制前、后公主分割线及侧片;

(7) 后片袖窿省量分配:转移至分割线 (90%) , 其余留作袖窿松量 (10%) ;前片袖窿省量分配:转移至分割线 (95%) , 其余留作袖窿松量 (5%) ;

(8) 增加侧缝的外翘, 修正侧缝线和下摆线;

(9) 前后衣领部分的三维造型模拟图绘制:前后横开领开大0.3;

(10) 袖山框线绘制:使AB=前AH-0.4, AC=后AH+0.5;

(11) 确定袖山弧线顶部凸起量及袖山弧线拐转位置;

(12) 依据各辅助点绘制袖山弧线, 绘制大、小袖片, 完成衣袖的设计;

(13) 衣片结构图完成, 如图7所示。

3.2.3 自动生成

先设置好各种规格的参数值。再进入打板界面, 选用“显示所有号型”功能就能自动生成各种规格的女装上衣样板, 如图8所示。

智尊宝纺服装CAD自动打板系统能实现原型和女装样板自动生成, 为服装企业对款式多变女装产品实施MTM生产方式成为可能, 提高服装生产效率和效益。但是, 智尊宝纺服装CAD自动打板还是需要根据不同款式采用人工绘制一个号型的服装纸样, 通过变更参数值来实现不同号型纸样的自动生成。纸样自动生成还不能根据服装款式图直接生成结构样板图, 其智能化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尊宝纺服装CAD自动打板模块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并应用于东华原型和女装产品样板的制作上, 只需绘制一个号型的样板, 当更改尺寸表中的数值时, 系统会自动生成所需号型的样板, 无须重新打板, 实现了MTM样板自动生成。

关键词:服装CAD,自动生成,东华原型

注释

1徐春阳.特殊体型数字化服装定制系统[D].东华大学, 2012.

2王利君, 唐洁芳, 马银军.基于MTM的男西装接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7:24 (4) :395-398.

3张鸿志, 赵锘平, 谢朝.服装纸样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8-18.

4曹文丽.基于图论的服装纸样参数化设计模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2008.28 (1) :13-17.

5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45.

6刘咏梅.服装结构平面解析基础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14-15.

上一篇:英语教学设计说课范例下一篇:汉字陶瓷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