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建设范文

2024-06-06

秀美乡村建设范文(精选5篇)

秀美乡村建设 第1篇

1. 积极影响

当前, 江西各地都在积极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乡村旅游带来新机会, 在其发展的同时对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 这将会解决许多就业问题, 同时乡村旅游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使当地农民收入增加, 同时也刺激了消费, 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政府的收入增加, 必将投入钱财来对乡村容貌进行修葺, 改善不达标卫生条件, 同时维护自然环境, 使得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达到新农村的标准, 树立文明新风尚。与此同时, 乡村当中的公共设施和道路必然会得到提升, 也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大吸引力。

2. 负面影响

盲目的乡村开发会产生过度商业化的情况, 环境被严重破坏。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卖点就是当地的民俗特色, 对于乡村而言, 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特色, 保护当地环境就是招揽游客的必要条件, 若环境被破坏, 那么前来进行旅游的游客必然会减少。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如果走样, 会导致城市化、模式化和过度商业化, 不利于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点在于乡村, 乡村是整个文化的核心内容, 但是在有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中, 对乡村的开发出现走样和商业化现象, 过渡模式化之后伴随着的就是巨大的乡村危机, 如果不能够合理进行乡村定位, 乡村文化的建设很可能误入歧途, 最终走向平凡。

二、秀美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

1. 积极影响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环境质量, 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营造了旅游环境。秀美山村建设过程中, 重点建设以环境质量为中心的村落文化, 这使得乡村的旅游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改善。简单来解释这一因果关系, 旅游场所所包含的几项最重要的元素里就有环境质量, 只有环境质量提高到一定水平, 环境卫生得到保障, 秀丽山村这种集自然环境与人文于一身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比如省内的南昌县, 在最近几年的环境正致力, 已经基本解决了消除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并且在最新的数据统计中显示农村的清除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 形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道路, 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进入性。一些大型车辆和游客等一直为乡村的道路发愁, 原因在于乡村道路修理状况很不好, 修理起来也非常麻烦, 道路狭窄的同时还有些伴随着泥泞或者因为道路材质问题所带来的坑洼。这首先限制了自驾游车辆的进入, 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能够对旅游造成很大打击的。而这也限制了游客的数量, 游客达到一定程度饱和之后道路在不进行修整就会造成道路拥堵和乡村内的拥挤, 这大大限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可进入性。所以通过秀美山村的建设, 提升乡村道路, 可以为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可进入性。比如赣州的石城县, 在紧抓生态建设, 绿化庭院和道路, 并且对乡村道路进行综合政治之后, 全县已经有6个乡村被评为省级的生态村了。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 为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 从而有助于旅游行为度的实现。上面我们提到了知名度的重要性, 村镇文化在中国并不少见,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的村镇文化, 但是省市知名甚至全国知名的却没有几个, 因此打造自身品牌, 形成自成一派的村镇风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自身各方面水平, 有助于知名度的提升, 有助于旅游行为度的实现。

秀美乡村对于当地资源、文化的包装, 有利于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和提高。乡村旅游无非靠两个方面吸引外来游客, 首先是环境和生态, 之后就是文化和特色。秀美山村建设斥巨资将本地生态环境包装起来, 优化本地旅游资源, 更加凸显自身特色, 有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石城村, 打造了特色的赣地文化, 提升了文化吸引力。

2. 负面影响

有些乡村建设不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在秀美乡村建设中, 有些乡镇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不注重开发又要注意开发程度, 不注重自然环境的恢复速度, 造成自然环境的过度损害, 所以必须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努力改善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不要因为信息的爆炸放弃和遗忘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 不盲目跟风、不重复建设。

乡村的特色景观以及当地居民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能会因为过度的开发而失去原貌, 不注重乡村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保护就有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在旅行社的发展建设中, 不注重对古村房屋、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的维护和原貌的保持, 就会导致文物古迹无法恢复的结果。在乡村的旅游开发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被严格执行, 明确各项环境保护的措施, 规范施工行为, 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同步进行乡村景区、旅游村庄内的废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应与旅游开发, 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污水、烟尘、垃圾等污染物, 将乡村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秀美乡村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秀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在整合、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 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稳步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产品, 大力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 多方面体现乡村地域的民族性、文化性特色。注重乡村自然景观的保护, 避免乡村旅游地的城镇化。重点开发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如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乡村红色旅游, 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资源等形成的休闲观光旅游以及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而形成的古村民俗风情旅游等。

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江西绝大多数农村地域广大、旅游空间景点分布分散、旅游活动空间范围大大,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目前, 江西的旅游业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 广大乡村旅游资源已成为吸引游客到城市旅游的主要阵地。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旅游的压力, 而且能促进旅游者的旅游质量, 促进乡村建设更好的发展。

江西乡村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许多资源 (特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 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发展乡村旅游资源, 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发掘、继承,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 积累一定的资金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建设。同时,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也能吸收现代文化, 形成一种新的乡村文化, 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四、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1. 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启示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秀美乡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是谁也离不开谁的, 秀美乡村建设创造了更好的环境质量,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秀美乡村的建设不单单为是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更为引入和吸引更多的旅行者的到来从而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的乡村旅游行业,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政府和人民的收入, 使得秀美乡村的建设能够更加迅速。

江西不是一个靠工业和运输发达的省份, 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巨大, 乡村旅游资源十分的丰富, 但其独特的乡村旅游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展现, 因此加速江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能够使江西省新兴产业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中, 要科学的保护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 千万不能贪图利益而过度开发。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更好地展现农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存优势, 严格保护耕地, 珍惜农业资源的特点、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当地风俗习惯和实践, 融合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充分展现江西现代农村的风貌。

2. 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保持乡村旅游资源原真性是抓住本色的核心和本质, 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本条件。尽量保护好乡村的自然景观, 突出农村天然、淳朴、环保、清新的环境氛围, 强调天趣、闲趣、野趣, 尽量展现乡村旅游的农村的乐趣和原貌。

乡村旅行的差异性造就了乡村旅游的良性竞争, 秉持着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各个地区利用当地的不同民俗风俗吸引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 与此同时, 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乡村活动, 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效果。应注重乡土气息的保持与营造, 避免商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趋势;注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体验。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 一些乡村旅游产品发生重复, 经济效益衰退,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一定要通过系统规划,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科学严谨的管理旅游项目。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然后进行统一规划, 突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 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通过与其它资源共同互补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招揽游客, 从而发挥当地资源的整体优势。最后, 还要注重乡村特色的发掘、包装与推广;注重一村一品。

目前, 游客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变得尤为重要, 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居住在城市的游客能够走进乡村走近乡村, 在乡村旅游中体验田园生活, 融入田园生活, 学习乡村生活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 获得在与在城市生活的不一样的体验。

江西乡村自由景观秀美, 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极佳, 然而对于乡村旅游的广告宣传江西省做的却不是很到位。加强对江西省秀美乡村的宣传吸引大量游客进行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宣传, 能够招徕更多游客, 从而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

摘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两者相互相成,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 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相互影响入手, 多维度地探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关系, 并由此得出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秀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资源开发,秀美乡村建设,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01:1-6.

[2]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1:27-30.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 2013, 01:12-17.

秀美乡村建设的成效总结 第2篇

一、20__年工作情况

(一)夯基固本,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认真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进位升级机制;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压实“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党建智慧平台建设,结合村两委坐班管理,切实提高村干部为民服务及学习能力。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乡村干部80余人到市廉政教育中心参观学习。对违纪违规案件,坚决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1-10月份乡纪委共立案6件,初核24件,党纪处分7人,诫勉谈话14人。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投资500余万元,新建郭店、张集、双桠、汤楼、前楼村为民服务党群活动中心,张湾村的为民服务党群活动中心也已开动兴建。

(二)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长。

1-11月份完成财政收入180万元,占全年财政任务的90%;全乡生产总值实现2.5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跨过万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00万元,占任务的90%;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共实现引资6000万元,其中金裕继红山庄续建性投资万元,六安宏硕家庭农场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000万元,新建的溢洋服饰有限公司完成征地建厂,共投资2000万元,周胜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追加厂房建设投资1000万元。

(三)聚力扶贫,脱贫攻坚成效不凡。

20__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307户8190人,其中未脱贫1861户4183人,有5个贫困村,20__年预脱贫534户1316人,今年计划胡台村出列。年初以来,全乡上下举乡而为聚力攻坚,一是多频次走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4次以上的“大走访、大调研”研活动,力求实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二是经常性互查,将扶贫专干集中上来,分组下去,外出学习等办法,检查扶贫资料的完善情况。三是不间断督查,乡党政主要领导在完成自身包保贫困户走访的基础上,不定期到村督查各村各单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10月份以来,第一、第二批成产业摸底1194户,第三批产业申报710户申请到户奖补104.4705万元,发放补贴资金345.151万元,47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计划;185户贫困家庭危房改造;821户贫困家庭享受光伏发电项目,合计收入约246.3万元;小额贷款发放金额3062.6万元,共645户,贫困户获贷率为12.02%,多次成功接受省市区督查检查。

(四)聚焦民生,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做好民政殡改工作。推进殡改火化一刀切,全年起尸火化2例,组织公安、民政夜间巡逻,有效打击偷埋土葬乱象。组织实施了低保动态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召开群众评议会,及时增减调整全乡的低保贫困户。

畅通工程方面。聚焦脱贫攻坚,大力改善贫困村交通条件。3个贫困村16条,3.5米宽、12.07公里水泥路10月底前全部完工;积极争取双桠、梁泊村通村道路升级“白改黑”工程已得到批准;王楼、胡台通村5.5米道路和王楼4座桥梁正准备实施;王楼通村道路1.2公里、6米宽水泥路和王楼、胡台新增4座桥可望列入计划。面上道路13个项目,17.374公里,12月底完工。国开行一期交通项目总里程20.783公里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其中11.54公里正在施工,9.243公里正在重新招标,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2519.7万元。

水利兴修方面。在张祠、宁沟两村新建节制闸2座,开挖整修当家塘46口,组织实施10.5公里白土岗支渠的抗旱清淤。对胡台、王楼、王拐的6.5公里渠道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泵站一座,总投资259.5万元。

安全饮水方面。继续加强安全饮水工作,对单王街道郭店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投资341.86余万元,在湾区片中心村—胡台村,新建自来水厂,目前自来水已安装到户。

国土整治。20__年梁泊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6000亩,总投资850万元。郭店等5个村实施城乡增减挂钩老宅基地复垦项目,新增地280亩,总投资750万元。

计生工作。坚持“强基固本、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转型发展”的原则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计划生育主指标达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两非”案件成功突破2例。加大了对全面两孩政策、健康素养、关爱女孩、健康脱贫等政策的宣传,提升了对妇保、儿保、免疫规划等工作规范化服务管理力度,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计生满意度工作得到了提升,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教育方面。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征土地8余亩,解决了两所学校学生运动场面积不达标问题。投资98万新建学校食堂3个,小伙食房5个,全面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对校容校貌进行整修,顺利通过迎国检省检验收。

乡村文化方面。组织参加了市区文艺调演,我乡的大鼓书节目荣获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等奖,在全区广场舞大赛和篮球赛中,我乡分别获优秀组织奖和健身风采奖。全年电影放映200多场,送戏下乡30场,组织了六•一儿童节汇演及暑期儿童读书活动。

安全生产方面。坚持“安全第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规定,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以遏制和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以专项整治为手段,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工作,着力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年取缔非法经营烟花爆竹11家,关闭张湾村渡口、郭店村新玉窑厂,限期整改制衣作坊3家,强行关停2家煤气代充点。

组织开展消防检查、校园安全检查500余次,消除安全隐患100余处,下达整改通知书80余份,行政拘留消防违法人员2名,全乡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卫生工作。积极抓好公共卫生工作,0-6岁儿童规范管理人数4887人,系统管理率93.08%;孕产妇规范管理人数622人,系统管理率85.5%;慢性病规范管理人数8661人;免费接种疫苗8440针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306人,签约率100%,履约率95.5%。全力抓好卫生院搬迁重建工作,完成新卫生院的选址征地。

林业工作。全乡造林652.4亩,其中防护林242.4亩,经济林(水栀子)410亩,完成道路绿化45公里,义务植数6万株,申报省级深林村庄一个,已通过初步验收。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共发放森林防火宣传材料600余份,全年没有发生一次森林火情,得到了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好评。

三老工作。老龄委工作: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宣传贯彻工作,做好高龄津贴申报发放、老年人维权保障、信息上报、“银龄安康”等民生工程;老年教育工作:针对老有所教、所学、所乐等,办好老年学校,60岁以上入学率15%;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双创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留守儿童关爱等。

就业与劳动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本年度我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7770人,医保参保45350人;稳步推进金融社保卡办理与推广使用工作,截止本年度,共成功办理金融社保卡35693张,已激活26703张;积极开展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本年度共注销死亡和重复领取人员413人;全面推进就业脱贫工作,本年成功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共81850元;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五)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初步显现

我们现有6个村为美丽乡村点,其中张祠、单王街道、双桠等三个为省级点,剩下为区级点,已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乡政府驻地—单王街道的美丽集镇正在进行实施,政府门前500米道路绿化已完成。沿着六单路、胡鲜路,以美丽乡村点串成线连成片组成面,使得我乡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上,完成与区政府PPP项目的对接,开展了公路沿线、村村通道路、村庄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对全乡境内的非法小广告和白色垃圾重点清除,区“三线三边”暨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上半年考评中,我乡荣获乡镇第一名。全年共清运清理各类垃圾500余吨,狠抓污水治理、改厕工作,征地10余亩新建日处理500吨污水处理厂一个,新建管网4.7公里,改建厕所430户。

全面推进秸秆禁烧,打造单王的蓝天碧水,实行乡村干部包片包村包组责任制,在秸秆禁烧的重点时段组织巡逻宣传车不间断巡逻宣传,确保境内少烟尘、零火点。在全区率先引建秸秆碳化厂,实现全乡农作物秸秆全面回收能源化利用,为此,全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场会于9月份在我乡召开。

(六)调优结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农村耕地向能人大户集聚。全乡流转土地已达22000余亩,一批生态园、养殖园、种植园、蔬果园、花卉园入驻我乡,大大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精品蔬果、优质水果不断推广,其中宏硕家庭农场的继庆黄桃获得20__年安徽省农产品博览会黄桃系列一等奖。全乡果园面积近1000亩、水面养殖3000亩、精品蔬菜5000余亩、草皮苗木面积3000亩,梁泊村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全部转租由承包人统一种植优质稻,农业结构不断调优调强。

(七)狠抓落实,平安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跟进,积极落实“六个村村”推进网格化管理,组织乡村人员夜间巡逻,做到群防群治,共同推进平安建设。二是加强易肇事肇祸人员的管控,为全乡的精神病患者建档立卡,与村委会和监护人签定管控责任书,并购买责任险。三是做好信访矛盾的化解,坚持党政领导坐班接访包案化解制度,认真回复网上领导信箱的信访事项,尤其重点做好十九大及省市两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重点人群专人包保、责任捆绑,及时化解进京访及下岗人员赴市、赴省访。四是加强警情案情的处理,全年接处警情680余起,刑事立案10起,受理治安案件70余起,破获刑事案件1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2名,刑拘3人,治安拘留20人,抓获逃犯6人,有力的维护了全乡安定繁荣的局面。五是抓好司法调解、法律援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7件,排查矛盾26起,为农民工依法维权12起,讨回工资35万元,社区矫正工作受到区司法局的好评。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6起,超过区法援中心下达的10起的任务,尤其今年7月20日代理调解的前楼村70岁老人赡养纠纷法律援助案,六安电视台连续一个星期全市播放,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此外,共青团妇联方面,依规依章进行了换届,人武工作全面完成征兵任务。

二、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以“美丽单王•幸福单王”为追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美丽乡村、产业生产、平安建设等发展。

(一)聚精会神抓党建的主攻方向不变。牢牢抓住“三会一课”这个“牛鼻子”,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合力抓党建,从严从实抓好干部作风效能建设和干部管理。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带领全乡上下开拓进取。

(二)持之以恒干扶贫的决心不变。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调研走访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扶贫扶志,引导群众通过自身努力,用活用足扶贫政策,实现稳定脱贫,一户不落。坚持问题导向,立即补差补缺,力争高质量地顺利通过即将到来的省第三方验收考评,扎实做好王楼、王拐两贫困村20__年出列工作。

(三)千方百计谋民生福祉的动力不变。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我们提前组建了20__年项目谋划责任小组,全面聚焦民生工程建设领域。重点谋划推进29KM的“单王果岭循环道”建设;郭店、张集省级美丽乡村申报提升工程;单王“处南处北、处东处西”等2条迎宾大道建设,彻底解决“小圩组历史遗留问题”。

(四)抢抓机遇坚持绿色发展的定位不变。按照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要求,对标区委、区政府的“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兑现,立足自身优势,主打“农业牌”、“生态牌”,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扎实有效地做好“三农”工作。根据我们单王乡的实际,重点进行农业招商引资,我们将秉承“只要你愿来、一切我帮办”,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让单王的群众在绿色发展中尝到甜头、干有奔头。

(五)实事求是地认清形势补齐“短板”的态度不变。单王位于四县区结合部,位置偏僻、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税收不多,可用财力更是微不足道,老街开发难度大,集镇面貌旧,历史欠账大。历史矛盾较多这些都是我乡的短板。20__年,我乡将积极协助省道325在我乡建设,积极呼吁上级加大“一带”建设力度,尽快修建沿淠堤下快速通道,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秀美乡村建设 第3篇

宜君县抢抓“秀美山城”建设的机遇,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 围绕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实施《宜君县城建设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县城建设, 全面改善县城基础设施, 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 宜君县“秀美山城”建设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关注和支持, 从2012年起市政府将宜君县城中村改造纳入全市改造计划, 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并连续3年每年安排1 000万元, 用于加快宜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宜君紧紧抓住上级大力支持的历史机遇, 结合实际, 提早谋划、科学规划, 研究出台了《宜君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和《宜君县城建设规划》, 全县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坚定不移地全力支持“秀美山城”建设。特别是县财政在年初财力保运转、保民生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克服困难, 想方设法, 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4 000余万元全力支持“秀美山城”建设, 努力打造恬静自然、环境整洁、社会文明、宜居宜业的生态、休闲、养生、避暑的秀美名城。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4篇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历史命题,并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清晰地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2012年,我省在总结前几年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决策部署,这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促进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决策。桑田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加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力度,但从实际出发,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发挥明显滞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提倡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即在政府引导作用的启动和指引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度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动手建设美好家园。但据了解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滞后,表现如下:一是对主体地位认识不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村民理事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本位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薄。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不考虑集体利益,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阻挠,只想获利,却不愿让利。三是文化素质偏低,缺乏长远眼光。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做法理解不透,甚至有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只要房前屋后硬化就行,绿化、美化、洁化及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等其他建设内容都是可有可无。

2、农村卫生环境整治面貌急需改善。近年来,通过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作的带动,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取的一定的变化,但在大多数农村中的 “ 脏、乱、差 ” 现象仍存在。表现如下:一是农民对垃圾处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重视不够。二是南丰蜜桔修剪和采收期间,桔树枝在家门口随意堆放和烂桔烂果随处倾倒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垃圾处理难度比较大。自然村无固定保洁人员、无垃圾分类处理、无固定垃圾填埋场等现象突出。

3、农村新型产业发展进程亟待提速。近年来,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挖掘特色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上做了一些工作,涌现出因“冠日裕丰甲鱼”为主导产品和产业而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西源村,但总体而言,农村新型产业发展进程稍慢,表现如下:一是农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桑田镇是南丰蜜桔的主产区之一,但在历年南丰蜜桔的擂台赛上未取得好成绩,蜜桔品质普遍不高充分说明农业生产还处于粗放型阶段。二是新型产业发展路子不宽。蜜桔种植占产业的主导地位现象明显,其他诸如特种水产、家禽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新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底。三是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农民的收入局限在蜜桔种植收入,农家乐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通过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民增收格局未形成。

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推进。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人群中,出现了道德失缺、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表现如下:一是村 民文化娱乐活动贫乏。健身、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等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农闲时间,大部分农民把打牌赌博作为休闲方式。二是封建迷信等活不良社会风气有所蔓延。建祠堂、修祖坟、修寺庙等封建迷信活动开始抬头,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日甚。三是农村文体设施薄弱。除新建的新农村建设点修建了休闲场所,购臵了健身娱乐设施,兴建了农民书屋外,大部分村都无文体设施。

二、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主体地位得不到的保障原因。一是基层干部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不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二是基层组织能力弱化严重。从工作实际情况看,凡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强的村,新农村建设就会有所作为。反之,凡是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弱的村,新农村建设就会停滞不前。三是农村优秀人才的外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很多20-40岁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见识的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大部分在家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未成年人,根本无力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2、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得不到改观的原因。一是农民环卫意识非常淡薄。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和堆放柴火的不良习惯,造成农村垃圾随处可见且公共场所往往成了垃圾堆放点。二是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各类保洁设施、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环卫资金投入等缺乏,环境卫生处于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的现象。三是农村清洁工 程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对在建的新农村建设点和清洁工程点能坚持做到当年环境整治清洁到位,但没能形成长效的监管体系,特别是蜜桔烂果的处理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造成只建新村不见新貌的问题普遍存在。

3、农村新型产业发展得不到提速的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蜜桔品质提升工程的工作力度,但部分桔民品牌意识不强,科技资金投入量小,抱着宁可少赚也不愿提升蜜桔品质的态度。二是农村新型产业带动不强。我镇11个行政村中发展特种水产、家禽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新型产业较少且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如甲鱼养殖)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不尽合理。

4、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得不到推进的原因。一是思想重识不够。乡、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抓物质文明,能立竿见影,体现政绩明显,一些农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思想认识上不深刻,语言行为上相排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农村道德素质滑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重利轻义等思想在农村滋生蔓延,许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却没有同步提高,有些传统美德甚至在部分农民思想意识中逐渐弱化。三是缺乏活动 资金。由于乡镇财政不足,对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投入,致使乡村文化阵地萎缩,许多已经建立的文化传播阵地也被荒弃,农民群众闲暇时间除了打牌喝茶,没有更多好的去处和休闲方式。

三、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几点建议

1、强化引导,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方面要宣传有关惠农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向农民说清楚,让农民了解党的政策,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搞好示范教育,吸引农民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着力宣传和推广,组织广大农民参观学习,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是提高主体意识,尊重农民意愿。要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体制,充分运用 “一事一议”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发挥村民代表会、议事代表会、党员代表会作用,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健全完善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级财务管理等制度。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实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三是加大各类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要通过科技下乡、送法下乡、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应对风险、适应竞争、面对挑战、参 与建设、加快发展的能力,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有道德的新型农民。

2、强化监管,确保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观。一是分类处理,完善设施。针对我镇行政村地理位臵、现有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推行“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的处理模式,加大各村点保洁设施的配备力度,结合农村垃圾不同构成,科学选择垃圾终端处理模式,合理布局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分类处理农村垃圾。二是集中整治,改善环境。组织开展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一方面完善整治载体,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做到“各拿一把扫帚、共清一堆垃圾”,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在集中整治中带好头、做好示范。另一方面突出整治重点。从农村最脏最乱最差的区域抓起,突出沿路沿河沿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抓好的垃圾清理和秩序整治。三是完善制度,长效保洁。一方面建立责任区包干制度。镇班子成员按照包村的责任分工,负责主抓所包行政村的保洁工作,行政村党员干部按照“分片包干”的要求,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包干到片,责任到人。另一方面建立保洁员工作制度。保洁员优先从农村低保户中产生,动态管理,乡村与保洁员签定保洁工作协议书,明确保洁员的保洁范围、保洁周期、卫生标准和工资报酬等,对保洁员实行绩效考核,做到“定人、定薪、定责”。

3、强化服务,确保农村产业发展得到提速。一是南丰蜜桔产业要做优做强。大力实施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行“生产标准化、品质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加工规模 化”模式,组织动员桔农以高接换种为手段,按要求对低效桔园进行改造,重点推行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留树保鲜、科学剪枝等技术,推行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绿肥,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发酵技术、桔园套种绿肥技术,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南丰蜜桔实施标准化生产,并积极引导果商进行公司化、品牌化销售。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扶强扶大。要在总结西源村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民建立各种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农村经纪人发起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在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扶持资金和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成熟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合作主体按照市场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三是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服务,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邻近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就业,巩固扩大跨省劳务输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秀美乡村建设 第5篇

1草原确权承包工作成绩斐然

长期以来, 辽宁省草原权属不清, 责任不明, 是我省草原资源遭到持续破坏、功能退化的根本原因。草原确权承包就是从法律层面上, 确定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责任主体, 是解决草原无主、使用无偿、破坏无罪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 在草原确权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基础上, 我省全面开展了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制落实工作, 成为全国农区开展草原确权工作的第一个省份。我省各级政府和草原管理部门按照公开公正、程序规范、四至明晰、权责明确的原则, 依法推进草原确权工作。这项工作异常艰巨、异常辛苦, 有时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有时要跨涧涉水、忍受虫蛇叮咬。全省草原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 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深入工作一线, 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 历尽艰辛, 完成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历史使命。到2010年末, 全省草原确权工作基本结束, 3年累计完成草原确权面积1 327万亩, 共调动近2 000人行, 走GPS航迹总长度约50万千米, 相当于绕地球12圈。全省80%以上的确权草原落实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真正实现了草有人管、地有人护、责有人担, 为实现草原依法监管和永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成效显著

为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 迅速恢复辽西北生态, 遵循辽西北地区生态以草原生态为主的自然规律, 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2009~2011年, 在康平、义县、彰武、阜蒙、建平、北票、喀左、凌源、朝阳、建昌等10个草原沙化严重县 (市) 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省政府3年投入3亿元, 治理沙化草原300万亩, 逐步建立起环科尔沁沙地的草原阻沙带, 保护全省生态安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 是建国以来我省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对辽西北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影响最深远的工程。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和草原、财政部门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 真抓实干, 为完成这一前所未有的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三年间, 广大草原战线的干部群众付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历尽千难万险, 克服沙地、高山运杆, 运刺线, 岩石挖坑等困难, 共筑建延长线约10万千米的草原围栏, 相当于从北京至意大利罗马飞行距离的12倍。完成了沙化草原牧草补播改良、围栏封育、鼠虫害综合防控300万亩, 围栏封育沙化草原1 017块, 补播使用牧草种子5 678 t, 埋设水泥立柱219万根, 架设铁丝刺线7 591 t。工程建设取得了超预期的显著成效。据省水保所监测:朝阳治理区植被盖率为75%以上, 比对照区提高54个百分点;平均植被高度达100 cm, 比对照区提高了192.4%;地上生物量干重为386.9 kg/亩, 是对照区的4.8倍;土壤流失量由治理前每亩每年1 867 kg下降到367 kg, 减少了408.7%。工程建设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出多重效益, 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2012~2015年, 我省继续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二期工程, 再利用4年时间, 治理辽西北地区尚存可治理的400万亩沙化草原, 彻底改变辽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 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和谐的新辽西北, 打造辽宁的后花园。

3 牧草产业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完善草原产业链, 建立草原产业化体系, 实现草原保护与促进农牧民增收双赢, 是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终极目标和内在动力。近年来, 我省重点围绕畜牧业优势县 (市) 、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开展种草养畜示范, 大力发展农田种草和饲料作物, 建立饲草料基地, 开展规模化种养结合, 积极探讨牧草和饲料作物产业化生产模式, 扶持和引导牧草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 促进农牧区草原畜牧业快速发展, 带动农牧民致富。我省牧草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继2004年后, 我省再现牧草产业化生产新机。2011年我省苜蓿草存草面积50多万亩, 其中新增苜蓿草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 辽宁纳入至苜蓿产业规划带, 为我省苜蓿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 我省辉山乳业集团所属的茂源草业有限公司已向国家申请扶持资金1 200万元, 用于昌图县2万亩苜蓿示范区建设。优质苜蓿示范区建设将带动我省苜蓿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有效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合理调整, 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奶牛蛋白质饲料来源问题, 对促进我省牧草产业发展, 提高我省奶牛综合生产能力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 推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 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

2012年, 我省6个国家级半牧县 (康平、彰武、阜蒙、北票、喀左、建平) 纳入到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范围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我国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安排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在我省半牧区的实施将大力推动我省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到位, 把这一惠及广大农牧民的大事办好, 按照农业部要求, 我省全面做好标准认定、实地踏查、基础数据统计上报等工作, 为在我省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做好充分准备。目前, 国家的1.45亿补奖资金已拨付到位。我局将严格按照农业部要求, 配合省财政厅, 做好补助奖励资金的发放工作, 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尽快将党的惠牧政策送到牧民手中。

5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5.1建立草原管护机制

草原管护工作直接决定着草原生态治理的成与败, 为此, 我省下大力气加大草原管护力度, 将草原设施管护与草原承包紧密结合, 明确承包户的管护主体地位。同时, 重点草原区设立专、兼职护草员, 保障管护专兼职人员及经费, 把管护工作落到实处。2012年省财政专门安排240万元管护经费, 用于300万亩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的管护, 全面保护草原沙化治理成果。目前, 工程围栏设施保护完好, 无草原被侵占、围栏设施被破坏等现象。治理区内草原郁郁葱葱, 呈现出绿草茂盛、生机盎然的崭新面貌, 草原沙化治理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吸碳释氧功能正在显现。

5.2加大草原违法查处力度

各级草原主管部门积极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合作, 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严厉惩处破坏草原行为, 通过法制管理保障草原建设成效。

5.3草原防火工作常抓不懈

面临日益严峻的草原防火形势, 省政府成立了草原防火指挥部, 各重点草原防火地区成立了市、县草原防火指挥部, 我省各级草原防火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草原防火条例》,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完善措施, 真正做到了“火有人管、草有人护、责有人担”, 确保了省内没有发生大的草原火灾。

5.4草原鼠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上一篇:旋转对称下一篇:露天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