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草范文

2024-07-24

退耕还草范文(精选7篇)

退耕还草 第1篇

通辽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 今年, 该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 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 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27.42万亩。其中, 退耕还草80.82万亩, 完成任务的110.7%;退耕还林面积46.6万亩, 完成任务的112%。副市长孙振云出席会议。

孙振云在会上强调, 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务必完成今年的紫花苜蓿种植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 要成立专项推进组, 验收种植完成情况, 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务必完成种草种青贮任务, 抓好青贮饲料的田间管理和人工种草工作, 坚持项目带动、整合项目资金, 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加快雨季种灌种草步伐, 确保完成饲草料储备任务。务必完成还林任务, 要狠抓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 抓精品、抓成效。务必完成退耕任务, 要建立生态管护长效机制, 确保退得出、不反弹。务必完成今年科尔沁沙地治理任务, 抓好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樟子松和文冠果基地建设。

会议期间,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了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紫花苜蓿基地, 扎鲁特旗嘎亥图镇、乌力吉木仁苏木、省道306沿线、巴彦塔拉镇、巴雅尔吐胡硕镇、罕山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及饲草料基地建设现场。吉

退耕还林还草[范文模版] 第2篇

退耕还林还草规划2------数据采集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ARCGIS软件的地图的编辑功能。

2. 掌握如何在ARCGIS地理配准,并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矢量化。

二、实验准备

1. 软件准备: ArcGIS10 2. 资料准备:彭阳县地图(tif格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

请注意选择相应的扩展摸块

1、底图配准

(1)启动ArcMAP,打开彭阳县地图(tif格式)。

(2)投影彭阳县地图.tif  在目录中相应文件夹的彭阳县地图.tif 右键点击属性;  在栅格数据集属性中,选择编辑空间参考;

1)在 预定义/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中选择Spheroid-based中的Krasovsky 1940.prj 2)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中选择Continental中Asia中Asia North Albers Equal Area Conic.prj 3)具体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_Krasovsky_1940 Datum: D_Krasovsky_1940 Prime Meridian: 0

底图属性选择

编辑空间参考

(3)在【地理处理】菜单中选择【环境】设置路径,在【自定义】菜单中选择【扩展模块】添加相应模块,打开彭阳地形图。

(4)在工具栏空白处添加地理配准工具。(5)选择添加控制点

工具

(6)将地形图四个角的经纬度添加。

应用添加控制点工具单击相应点后,出现绿色十字右键输入XY坐标。

(7)保存配准结果。更新配准结果。校正数据为默认:彭阳县地图1。

(8)新建空白底图,打开彭阳县地图1配准好有投影的底图。

2、掌握矢量要素点、线、面实体图层划分

(1)根据王洼乡地图要素,根据图面情况分图层,要求每个图层相应的要素。

根据相应图层新建图层:建立面状要素:王洼乡

线状要素:河流,公路

点状要素:乡镇(2)在目录的文件夹链接中找到你的目录,右键:新建中选择shapefile。

(3)属性表结构的建立,根据每个要素主题给予相应的属性,至少包括名称。线状应包括长度,面状对象包括面积。名称是文本型,长度10。长度、面积都是浮点型

(4)在新建的图层中,右键打开属性表,按下面方法操作。

新建字段

字段属性选择

(5)录入各表相应属性数据。把各乡村名标签显示出来。

长度,面积可以通过字段的计算几何得出。

选择计算几何

2.保存数据,王洼.mxd

属性选择长度

专题三

退耕还林还草规划2------数据采集2

一、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内容创建DEM数据,加深对DEM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2、掌握ARCGIS中建立DEM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掌握应用其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2、数据准备:彭阳地形图.tif(有投影的彭阳地形图);

一比五万.jpg(王洼乡部分1:5万地形图);

王洼.mxd(专题1(1)中矢量化的王洼乡、河流、公路、乡镇等矢量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

请注意选择相应的扩展摸块,数据路径设置。

1、打开王洼乡的矢量数据:

打开1:50000jpg格式的地图,在工具栏中添加地理配准工具:

应用适应显示范围:

选择相应的添加控制点的工具:

然后应用道路的交叉点、水系或者河流的交叉处,配准底图。其中应用添加控制点工具添加至少四个控制点,四个点最好选的相对较远一点:

按上方法纠正完成后,保存:

下一步,采集数据高程点:

首先新建高程点的图层,添加相应的字段:

 字段都添加好,就可以开始编辑了,此时添加一个高程点,就可以在属性表中相应的记录中添加高程数据。

 注意依次添加,然后停止编辑。

 应用得到的高程数据点,进行克里金插值:  注意:还应该添加相应的参考坐标系 

 进行克里金插值:

 最后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 把上图应用反距离权重法,可得如下的结果:

 

专题三

退耕还林还草规划3------数据库建立

一、目的

3、通过本次实验内容创建建立Geodatabase,加深对GIS数据组织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4、掌握ARCGIS中建立Geodatabase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建立王洼退耕规划数据集。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2、数据准备:王洼乡行政区划图; 水系数据;居民点数据;土地利用;DEM数据。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

请注意选择相应的扩展摸块,数据路径设置。

1.创建个人数据库——退耕还林还草规划

一,运行ArcMap应用程序,在目录E盘新建文件夹Geodatabase。

二,在此文件夹中建立新的数据库——退耕还林还草规划,创建要素集Topology。

三,应用B locks.shp或 Parcels.shp为其匹配坐标系同。、新建工具箱

3.构建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规划4 一.目的:通过利用ArcGIS软件知道空间分析流程,解决实际的问题,诸如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的问题,通过实习对ArcGIS软件的功能更加了解,提高专业素质。二.实验准备

(一)数据准备:王洼乡行政区划图; 水系数据;居民点数据;土地利用;DEM数据

(二)软件准备:ArcGIS软件

三、实验要求:

对于王洼乡退耕还林区域选择,请根据GIS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某地需要退耕还林的区域,并根据要求配置经果林或生态林。

1.彭阳县需要15度以上区域考虑退耕; 2.河流两侧500米退耕必须生态林;

3.居民区(点)附近1000米内可以配置经果林。经果林不能超过退耕面积20%。

四、实验步骤

(一)确定退耕区域 1.设置工作路径

2.在自定义菜单中选择扩展模块添加相应模块,打开彭阳地形图。添加扩展模块

3.添加河流数据;居民点数据;土地利用;DEM数据。

(2)坡度在15度以上区域

 在目录-工具-系统工具-Spatial Analyst Tools中表面分析工具里选择坡度,输入栅格中选择DEM数据。生成王洼坡度图

最后生成的坡度图如图所示:

重分类,对刚才所生成的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分为7级

最后重分类的图形如图所示:

栅格计算提取15度以上区域:

最后提取的图形如图所示:

栅格转面:

最后转换成矢量的结果:

而后提取15度以上的区域,步骤如图所示: 选择提取中的筛选,表达式为“GRIDCODE” = 1,最后显示的结果图即为最后的15度以上的区域 最后的结果图如图所示:

(二)河流缓冲区分析:

在缓冲区分析中有两种方法可以生成缓冲区,一种是打开分析工具中的冲区分析或者从自定义工具中将缓冲区向导添加到当前的工具栏中; 方法一:添加缓冲向导

最后生成的500米河流缓冲区

方法二:

最后生成的500米河流缓冲区:

(三)从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耕地和未利用数据

分别提取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图层。(1耕地,2林草地,3居民地,4水体,5未利用)

1.提取耕地,依据TYPE值提取,耕地的type=1

最后提取的耕地如图所示:

2.提取未利用土地,依据TYPE值提取,耕地的type=5。方法如上所示,最后提取的未利用土地如图所示:

最后提取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图如图所示:

(三)退耕区的生成

然后是数据相交,总体思路是:先是15度以上的数据和耕地相交,生成新的数据图层。而后将新生成的数据与未利用土地数据、河流数据联合。相交:

而后联合,将刚生成的数据和河流缓冲区、未利用土地联合起来。

结果图:

而后将刚刚联合生成的图形与河流缓冲区进行擦除,得到最后的退耕区。

最后的退耕区域:

(四)居民缓冲区的建立

居民点缓冲区的建立:缓冲半径为1000米

最后建立的缓冲区如图所示:

(五)建立经果林和生态林

而后将居民缓冲区为1000米的经果林显示出来:退耕区数据与居民点缓冲区求交集,此数据为最终配置经果林

最后的在1000米内的经济林如图所示:

要求对比是否符合经果林不能超过退耕20%,不符合还需再分析缓冲区的大小。打开属性表在任意字段选择计算几何,计算经果林的面积和退耕区的面积进行统计。而后计算其比例是否符合要求。

经果林所统计的结果

退耕区统计的结果:

经统计和计算得: 居民点缓冲区1000米 经果林面积:11107452 退耕区总面积:16872232 比例:0.658 不符合所规定的要求

可以将缓冲区的范围缩小到500米。看其比例是否符合。缓冲区的建立和计算几何统计的方法与前面的一样,最后统计的结果:

经统计和计算得: 居民点缓冲区500米 退耕区总面积:16872232 经果林总面积:3318396 比例:0.1966 所以缓冲区为500米符合要求 所以最后经果林的图形如图所示:

将经果林从退耕林中擦除,最后得到生态林:

退耕还草 第3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来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过程中,各地也反映总体规模偏小和实施进度偏慢等问题。为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充分认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并扩大实施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是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利于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25度以上坡耕地(以下简称陡坡耕地)集中区域大多是连片特困地区。加快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并适当扩大规模,不仅能直接增加退耕农户现金收入,而且能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三是有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地普遍将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契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转型。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要充分认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政策要求,扎实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把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组织实施好。

二、 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主要政策

(一)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陡坡耕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对陡坡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且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各有关省可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区域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范围,并提出省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调整方案。省级调整方案请于2016年3月底前按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并抄送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

(二)加快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进度。从201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各有关省在具体落实时,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扶贫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及时拨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造林费3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85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种草费150元)。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6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50元)、第三年400元。各地要及时拨付中央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

(四)认真研究在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一是关于陡坡耕地梯田。各有关省可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二是关于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各有关省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划中规定的保护区、保留区迎水面的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情况,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三是关于严重污染耕地。对于严重污染耕地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各有关省可按照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在充分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上述三项退耕还林还草需求,请于2017年4月底前,分别报送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

三、工作要求

(一)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各有关省在研究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工作时,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对特殊困难地区以及主要依靠陡坡耕地粮食维持生计的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退耕。继续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由地方政府做好粮食调运等工作,确保特殊困难地区退耕农户口粮安全。

(二)毫不动摇地保护好基本农田。各有关省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决保护好基本农田。此次调整仅限于调减陡坡耕地中的基本农田,严禁调减其他区域内基本农田,调减下来的基本农田必须用于退耕还林还草。

(三)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财政、发展改革、林业、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沟通,妥善解决影响退耕还林还草进度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将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口粮田建设、避险搬迁、土地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切实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林业局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水利部 环境保护部 国务院扶贫办

2015年12月31日

退耕还草 第4篇

朔州市朔城区张蔡庄乡峙庄村是位于市区西部约10 km的一个小村, 全村共有208户, 871人, 耕地787 hm2, 其中已退耕还林还草447 hm2, 荒山造林160 hm2, 四旁植树8.3万株, 绿化面积65.3%。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 028万元, 人均纯收入7 650元, 是2002年的7倍。

2002年以来, 朔城区峙庄村抢抓退耕还林还草调产增收的机遇, 将全村2/3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畜牧业和劳务成为新的增收亮点, 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 村风和谐, 干群融洽。2006年, 峙庄村被列为朔城区1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于退耕还林还草, 使峙庄这个人口不足千, 地上无工厂, 地下无矿藏, 既不靠山、又不傍路的城区小村, 成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峙庄村成为全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得下, 还得上, 不反弹”的典型, 也是全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一个缩影, 被专家称为“峙庄模式”。

2.“峙庄模式”退耕还林还草主要任务要求

(1) 关键技术要求第一, 树种选择。峙庄村退耕地多数是坡耕地和沙化耕地, 且有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土壤养分低的特点, 选择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第二, 草种选择。根据当地退耕地适宜种植的草种、当地牛羊的口食性以及不同草种的营养成分等情况, 草种选择以紫花苜蓿为主。第三, 林草间作方式。充分考虑到退耕还林还草后国家的生态效益和当前群众的经济利益, 在林草间作的方式上, 采取“一行柠条, 六行苜蓿”间作, 柠条3 m一带, 带宽100 cm, 耧播 (或穴播) 。柠条行间间作6行紫花苜蓿, 行距30 cm, 耧播。

(2) 经济指标要求柠条播种0.5~1 kg/0.067 hm2, 产苗量1 000~5 000株/0.067 hm2。当年柠条生长达到高30 cm, 第2年达到高50 cm以上。紫花苜蓿播种0.75~1 kg/0.067 hm2, 出苗5万~10万株/0.067 hm2, 当年林草覆盖率达到50%左右, 牧草收入最低150元/0.067 hm2。

(3) 政策服务要求一是退耕农户的确定, 本着沙化较严重且粮食产量低的坡耕地先退、群众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性高的先退。二是为确保种苗数量和质量, 由区林业局统一购置柠条种子和紫花苜蓿种子发给退耕农户, 农户按技术要求进行种植。三是退耕农户退耕还林还草后, 经科技人员验收合格即发给粮食和医教补助费。

(4) 技术服务要求抽调农、林、水、牧等部门技术高和责任性强的科技人员, 组成退耕还林科技服务队, 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建设, 解决退耕农户在实施林草间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传授外地的退耕还林还草经验和做法, 全方位为退耕还林还草农户服务。

(5) 组织实施要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4级管理, 4级落实责任制, 退耕户、村、乡、区一级对一级负责, 各级把好各自的关。户管、栽种和田间管理落实到人, 自行管护, 村管地块, 退多少往出拿多少, 落实到户;乡管实施, 具体组织单位实施, 粮款兑现等;区管组织监督, 负责工程的计划落实上报、总体规划设计、工程监督管理等工作, 自上而下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3.“峙庄模式”主要成效

(1) 生态移民建成了新家园自2002年以来, 先后有3个村32户, 156人告别山庄窝铺移居峙庄住上了新房, 置换出2 000 hm2退耕还林还草地, 农民靠国家退耕补助和向畜草加工企业出售苜蓿过上了安居生活。

(2) 发展畜牧形成了新产业随着生态产业链的延伸, 畜牧业蓬勃兴起, 为了生态需要建了2个人畜分离小区1.2万m2, 牲畜集中圈养, 免费免疫。年均出售肉羊4 500只, 收入270万元, 占总收入的26%。退耕以来, 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 规模养殖逐步兴起, 已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3) 实施林业工程收到了新效益生态建设以造林为主, 峙庄村在造林中逐渐发展壮大为一支有资质、有技术、有设备的林业专业工程队, 逐渐承揽了市区范围内的林业工程, 年收入在450万元, 占总收入的43%。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任忠义牵头组建了林业工程作业队, 劳务收入去年达到240万元。在峙庄村, 劳务收入成为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增长点。

(4) 引进加工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点为解决本村及周边村庄的苜蓿生产和销售问题, 峙庄村还组织了苜蓿生产合作社, 合作购买了9台机械收割机, 大大减轻了群众劳动强度, 缩短了收割时间, 满足了用草客户的需求。合作社已稳健运作4年。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把大面积的苜蓿变成了“绿色的金子”。退耕还林还草后, 过硬的基础设施, 使投资4 600万元的健壮饲料公司苜蓿加工项目落户峙庄, 每年可消化苜蓿0.4万hm2, 产草5万t, 创利1 400万元。朔州市健壮饲料加工有限公司是依托朔城区西山10万hm2苜蓿和0.67万hm2柠条而建设的牧草加工企业。公司加工基地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当年加工苜蓿草捆300 t。现已完成投资2 800万元, 建有办公室、生产车间、成品库、干草棚等各类建筑4 000 m2, 现有从美国进口的割草机、打捆机、捡拾压扁机、翻晒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34台, 苜蓿加工生产线1条, 苜蓿种植基地200 hm2, 草地试验田1.33 hm2。2010年加工草产品3万t, 其中精加工苜蓿颗粒、草粉1万t, 苜蓿草捆2万t, 预计可实现利润600万元。

(5) 实施园林工程呈现出新景观全村道路全部硬化, 建了3个街心公园, 全村共栽植各类观赏树木12万株, 整个村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峙庄村依托生态建设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4.“峙庄模式”的启示

朔城区峙庄村退耕还林还草选择了“一六”林草间作模式, 从目前来看模式的选择是成功的效益是明显的, 前景是美好的, 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必须注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关系把生物措施放在第一位, 把成活率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 保成活、保质量、保效益、保达标,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政绩工程。推行这种治理模式, 既可延长造林时间, 又能缩短覆盖周期;不仅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 减少了治理成本, 又实现了生物与工程效益的有机结合。

(2) 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必须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保证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下, 特别强调群众的经济效益。灌草混交, 种苜蓿当年林草覆盖率就可达50%, 第2年达80%以上, 国家要生态效益能够保证, 通过种植苜蓿又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 推动养殖业和饲草加工业的发展, 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 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必须注重政策宣传与政策兑现的关系实施中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方式, 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 从项目办到乡镇、到群众家喻户晓, 从上至下掌握了政策。这样各级各部门实施项目有了分寸, 农民吃了定心丸, 国家的粮食、款项、医教补助等各项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全部兑现。

退耕还草 第5篇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技术--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经营模式探讨

对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经营模式的建立原则、设计方法、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主要经营模式.

作 者:陈秀明 费世民 王鹏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刊 名:林业科技开发  ISTIC英文刊名: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5(6) 分类号: 关键词:退耕还林   经营模式   四川省  

退耕还草 第6篇

1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我国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易发生水土流失, 一旦水土流失严重, 就会淤塞黄河, 不仅影响到黄河生物的生存, 同时还会影响到黄河下游居民的健康生活。其次, 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地区, 长期受季风影响, 黄土面积覆盖较为广泛, 植被覆盖率低, 再加上黄土高原土壤肥力较差, 农耕地的培育主要是靠天吃饭, 在现今全球变暖的情况下, 干旱缺水的状态更加明显和频繁, 进而影响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同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加剧了旱、风、雹等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态农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影响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

2.1 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陕北黄土高原, 河流分布众多, 但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水土流失必然会造成黄河流域的淤塞, 进而缩减黄河流域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在一定区域内, 生物和它生存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和温度等, 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释放氧气, 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种植树木、草, 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降低黄河流域的淤塞, 同时也为黄河流域附近的居民及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2 净化空气, 改善局地小气候

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地区, 常年受风沙的影响, 空气质量差, 同时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稀少, 噪音污染严重,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利用植被可以降低风沙影响及噪音污染。同时, 退耕还林还草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调节气候。在光合作用下,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另外, 植被可以吸附空气中悬浮的尘埃, 净化空气, 有的植被还能分泌杀菌物质, 进而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2.3 涵养水源

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地区, 人们不合理的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 严重影响到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以保持水土为目标, 进而实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植被茂盛的地区, 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 在下雨时节, 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的2~4倍;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t/hm2。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以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用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植被其根系都比较发达,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4 防风固沙

长期以来, 人们在经济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 盲目开荒种田, 一直成为难以遏制的现象,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进人退, 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形成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实施退耕还林, 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 有效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 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 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实施退耕还林, 改变农民传统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 使地得其用、宜林则林、宜农则农, 扩大森林面积, 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 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实行集约化经营, 提高粮食单产, 实现增产增收。

3 结语

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改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进而有效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 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 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安塞县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6)

退耕还草 第7篇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特殊性,粮食和耕地成为百姓关注的基本生存问题。但由于过去农民缺乏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思考,盲目地增加耕地毁林开垦,并在不适合的地区,如陡坡地、沙化地等区域盲目进行开垦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和风沙等环境危害,致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非常的严重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干预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开展生态工程亟不可待。在1999年,以四川、陕西、甘肃3省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2002 年初,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退耕还林工作,确定正式全面启动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努力恢复生态平衡,减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环境的危害。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一直作为我国政府的工作的重点,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并且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广泛推行的背景下,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也早在今年年初就发布了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见,明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要求,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具有包括补助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政策,确保退耕还林还草真实落到实处。

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目前,由于环境质量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问题不得不被政府放在重中之重的任务当中,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实施是生态建设的首要环节,所以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成效。目前,我国在原有林业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开启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例如:退耕还林、退耕还种、规划天然保护区、设置自然保护区以及动物保护区、治理风沙源、建设“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建设速生丰产林等。国家对生态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并将退耕还林工程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并且从改善、保护环境出发,对容易导致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的耕种实行停耕,并因地制宜地展开恢复工作,同时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方法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地质量。有关数据显示,经过全国人民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任务1671.1 万h㎡,其中,退耕还林700.25 万h㎡,宜林荒山荒地种草970.85万h㎡,有效恢复了森林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生态环境方面,退耕还林扩大了林草植被的种植面积。众所周知,植被是涵养水源,防沙固土的良好工具。因此,植被面积的增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并且实践证明,这一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长江和黄河上中游等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增强了这部分区域的抗旱、防涝能力,从而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它能够吸引大量的外界资金、人才以及技术,进而这一工程会在市场角度带动市场需求,并有需求影响供给,所以当地经济也会被其影响,随之做出积极地反映。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社会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粮食,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同时为贫困农民提供可靠的粮食供应,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发绿色食品,开展森林旅游,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政府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封山绿化就是指退耕还林后必须对山的四周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放牧、管护好林地免受人畜危害,确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粮代赈就是对退耕还林的农户,政府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生态,确保农民退耕之后生活有保障,生活质量不降低,从而充分调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个体承包就是将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的任务,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户、到人,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具体以责任制的形式,明确造林种草者权益,落实管护措施,责权利挂钩,使群众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从而有序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尽快实现工作成效。

除此之外,政府也会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种苗造林补助费。对应税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政府保证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地上所种植林木(草)的所有权。退耕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在政府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拥有的林木进行采伐,以确保他们能享受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果,拥有一定的收入,确保生活稳定。这一系列的措施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保障退耕农户的利益,确保在耕地回收的前提下农户还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政府进行退耕还林还草需解决的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是个巨大的惠民工程,但随着它的推进,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一些地区,政府行为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果。

第一,粮食产量下降。随着退耕地后造林面积的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粮食生产量的降低。虽然退耕还林还草后,国家政策明确规定给受到影响的农民每亩地给予200 斤粮食补助和一定的资金补贴,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生产技术仍维持在原有水平,则粮食产量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并且耕地作为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基础,对于他们来说,选择退耕就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如果不能对他们给予很好的补贴,那么粮食的短缺很可能带来新一轮的垦荒造田,失去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所以,政府在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政策之外,还要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粮食单位产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合理布置种植结构以实现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创造最大可能的价值,以此来弥补因退耕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产粮不足的问题。

第二,农民收入减少。首先,庄稼的收成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基于第一点的负面效果,这一收入将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其次,不同区域内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造成耕地的价值不同,造林的费用也不同,政府补偿机制的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农户的补偿就有失公允,也就是说现存补偿体制可能并不能弥补农民因退耕还林还草造成的损失。最后,退耕还林还草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短期内不能看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政府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改善,那么农民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在退耕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拓展农民的获得收入的渠道,同时对于生活水平特别低的贫困地区,可以有政策上的倾斜,加大补助程度。

第三,没有确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是一个关系国家以及每个人的大工程,但是究竟效果如何只能通过几个直观指标来判断,那么究竟有没有达到我们想的效果呢,不得而知。对于其中的造假行为也需要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约束,在利益的驱使下,生态效益优先原则很可能被经济效益优先取代。

六、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生态工程的建设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改善生存质量,对长久的发展是有绝对好处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走向工业强国的道路。然而,这种以污染为代价的重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已然成为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生态工程建设。自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使得工作初有成效,退耕还林地区的生态环境面貌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改善,这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区域性布局缺少严密性的科学布局,针对百姓耕种的补偿政策不合理、不公平性,在相关的监督与整治方面也没有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政府一系列的行为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使得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阐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分析政府措施,进行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政府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炬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2002.S2

[2]陈来生.浅议退耕还林还草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攀登,2000.S1,

[3]杨艳琴,范志静.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意义解析[J].辽宁林业科技,2003.3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见

[5]史禹.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J].北京林业,2015.15

上一篇:五步法下一篇:Shell气化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