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2024-06-17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精选10篇)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第1篇

一、在纪录片前期策划中要如何挖掘细节

1. 对题材的充分理解和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有利于挖掘细节。

这就要求加强编导自身的思想深度, 要全面深入地理解选题目的、拍摄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性以及主观情感表达。只有深入挖掘了题材的深度和价值, 对主题理解得越透彻, 才能更好更广泛地收集细节、确立细节, 并且要恰当地加入编导意识来设定拍摄大纲, 通过设定一些情节场景来“安排”和“重现”细节。要预先设想在哪一个环节可能会出现一些细节和情节, 做好抓拍和抢拍的准备。

2. 全方位的材料收集和整理有利于挖掘细节。

没有充分全面的资料背景收集和整理是不可能挖掘出最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 一切细节的表现都是基于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把握和了解。

3. 拍摄前的实地勘察有利于挖掘细节。

在拍摄前的实地勘察可以让创作者准确把握拍摄现场环境的各种因素, 综合各种因素为细节的展现提供最好的环境平台。例如技术因素:光线、现场声音、电源、天气情况;美学因素:摄像机摆放的位置、运动路线、取景的角度、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光线的安排。这些具体的因素将直接作用于细节的展现力。

二、在中期拍摄中如何捕捉细节

1. 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有利于捕捉细节

电视纪录片中人物的情感和事件的发展都是以正在进行时表现出来的, 自然, 下一秒, 人物的命运、事态的发展都是未知的, 因此, 纪录片在跟踪拍摄的过程中就要随时抓拍与表现人物特点有关的突发事件和细节, 这就要求拍摄者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对人物命运走向的准确把握, 以及较强的抓拍意识。特别是在处理人物神态细节时因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了其所拍摄的是真实的人或事, 所以处理不当会显得虚假而不自然。对神态细节的表现注意挑选和抓取是很重要的。

2. 长时间跟踪拍摄有利于捕捉细节

长时间的拍摄相处, 使得拍摄者和拍摄对象之间有了充分的感情交流和沟通, 相互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 相对于被拍者来说也消除了一定的紧张感和对镜头的陌生感, 使拍摄对象的状态更加自然, 接近原生态, 这样就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长时间的跟踪拍摄, 还能够捕捉到大量意想不到的丰富感人的细节和场景, 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更加丰满, 立体。

3. 巧妙的镜头画面构图有利于增强细节的表现力

纪录片是艺术品, 是艺术加工而成的产物, 是具有艺术性的。作为一种艺术形态, 纪录片应该融入作者的审美感受, 体现审美价值。这种参与并不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电视审美艺术要求所摄画面具有审美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细节画面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从美学角度出发, 符合美感形式, 根据表现主题, 在拍摄细节画面时, 要合理安排画面构图, 突出所要表现细节的主体地位。在拍摄中, 不同细节的表现时要运用不同的画面构图, 传达审美情意。具体的细节构图形式要与作品紧密结合。

三、在后期制作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手法

1. 通过画面剪辑增强细节感染力

最动人的细节需要精彩的镜头铺成, 创作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搭配将细节的感染力放到最大, 以此达到主题的突出, 以及需要产生的情感表露的目的。如《俺爹俺娘》这个片子, 在表现焦波给他爹上坟时的情境细节, 创作者用了全景和大特写两个极端的镜头, 一个对焦波面部神情的大特写和焦波跪倒在坟前的大全景不断的互切, 焦波一个人静静地, 一动不动, 画面的"两极"镜头的互动留给观众这样一个"静场"、这样一个很大的思想感情"空间", 让观众最直接的感受那最丰富、最厚重和最动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情感细节描写的处理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和涵盖的。

2. 恰当的字幕、图表添加可帮助表情达意

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中, 有时候会因缺少画面或画面不能充分说明所述片子内涵时, 就可以运用字幕、图表等细节来补充说明, 表情达意。恰当的字幕、图表细节的添加能够完善并且提高作品多样性和丰富性, 帮助观众理解事件, 人物, 景物的复杂关系和背景。字幕、图表的添加必须与作品的主题, 风格, 内容相统一。

3. 通过声音编辑可以营造多种不同的视听效果

进入纪录片的声音必定是经过选择、加工的声音, 原始声音的简单堆砌不是艺术。根据作品题材内容和艺术要求, 对声音细节的巧妙处理, 可以使之产生堪与精彩镜头媲美的光彩点。营造多种不同的视听效果。

4. 适当的特效处理可以增强细节的表现力

适当对一些细节描写的画面进行黑白色、改变播放速度、叠加画面、停顿等艺术手法加深细节镜头的感染力。1955年, 阿伦·雷拍摄的著名记录短片《夜与雾》中, 他在表现纳粹集中营的情景时, 使用了彩色图像 (并伴以思考今天能否埋葬过去这个话题的高度个人化的画外音) , 而在表现战争时期集中营暴行时的一些细节描写的场景时, 改用了黑白镜头 (无解说) , 同时片中还多次将今天集中营各种细节的持续跟拍和表现受害者的静止镜头交叉剪辑, 产生一种无声的控诉, 凝练地暗示出历史是不容埋葬的这一作者观点, 给人极强的心理震撼与说服力。这里, 通过特效声色处理的细节描写方法, 拓展出超越纪录的弦外之音。

总之, 捕捉细节应该是纪录片创作者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个电视编辑, 要勤于思考和总结, 不断地实践, 并从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在创作中要善于发现和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和内心情感的感人细节, 使纪录片具有鲜活而又真实的艺术魅力。

摘要:细节描写是最能直观深刻传达此意的艺术手法。本文针对细节描写的挖掘、捕捉、运用方面, 大胆创新地提出了自己对于纪录片创作在前期策划, 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的建设性意见, 力图通过对细节描写运用方法的探讨, 指出其纪录片创作的部分实质性的指导建议、方法, 借以提高纪录片作品的可视性、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感染力。

关键词:纪录片,细节描写,挖掘,捕捉,运用

参考文献

[1]任远, 彭国利.《世界纪录片史略》.

[2]杨伟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

[3]武力, 姜秀叶.《纪录片的细节魅力》.

[4]钟大年。《及创作纲领》.

[5]刘静.《谈谈纪录片中的细节》.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第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物描写细节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1

我的同桌是一个女生,一双眼睛的眼皮都是一只内双,一只外双;水灵灵的眼睛下,有个非常挺的鼻子,鼻子下有着一张可爱的殷桃小嘴。小小的嘴巴;还有她的头发,把整个脸都可以包起来了。!而且她挺有趣,有些搞笑的同学。她“变脸”速度也蛮快的,她有时候不高兴时就不理我,可不到十分钟,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还算上进吧!偶尔会把一道题目弄清楚,弄仔细。记得那天上数学课的时候,卢老师让我们做一张试卷,做完后给我们评讲。我们自己在下面拿着红笔改,她有一题不会的时候,还问我怎么做,我后来跟她开始认真讲这道题,并告诉他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我跟你讲题你都听得懂,可考起试来却不及格呢!?他说我认真听讲可以听得懂,只是没有耐心把一整节课听完。她还说以后他听不懂的题要我教他怎么做。

所以我觉得我的同桌心里只要想学,就能学好,就要看看她有没有那样的耐心咯!

这就是我的同桌!你们自己猜她是谁吧!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2

我的爸爸爱好很多。其中最热情的就数写毛笔字了。说心里话,他的字真让人不敢恭维。但是.他总是喜欢在我面前炫耀自己。

我每次写毛笔字作业时,爸爸都会做过来,站到我旁边说:“让我写一个字,让我瞧瞧爸爸的本事!”说完夺过毛笔就写。我叫他在别的纸上写,他却说:“在别的纸上写拿不出真本事,只有在你的本子上写,才能写好。”爸爸胡搅蛮缠只好让他在我的本子上写了。爸爸写完一个还要写,我说:“你要练字就到别的纸上练,别来打扰我。”爸爸争辩道:“在别的纸上我找不到感觉,还是在你的本字上写吧!”我只好给他写。

还有一次,妈妈去买菜,临出门时,叫爸爸拖地,爸爸手痒痒,写字的.兴趣又来了。我眼珠子“咕噜”一转,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对爸爸说:“你用拖把写字,又可以写字,又可以拖地,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一听,是啊,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他便开始“工作”。他拿来一个装满水的盆,叫我端着,.他走到哪里写,我就跟到哪里“伺候”。爸爸左一撇,右一画地胡写一通。刚写完,妈妈就回来了,她走到客厅,问我:“这地上怎么水汪汪的?”“我爸爸在练字呢,爸爸用拖把写字呢!”妈妈听了立即对爸爸训话:“这么大一个人没正经,快点拖地。

爸爸说:“都是溶溶的主意嘛!”

爸爸始终对写字地热情不减,他的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不过,每次他要练字,我都得藏好我的作业本。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3

他长出一副神采奕奕的大眼,一张大嘴巴在脸部分外醒目。他身高高,人体牢固,一双大脚插件能够像离弦的箭那般飞奔。我们是篮球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赛事中他让我明白:真心朋友是哪些的。

这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四,我俩相聚去打蓝球,赶到篮球场地,但见宽阔的场上沥沥拉拉地站着几个人,悠闲自在逛来逛去。此刻,老师来了,数了一下总数,说: 大家如今打大赛吧。你、你还有你打她们!

上场比赛了,我俩变成敌人 我防御他。但见他那雄健的影子在场上摇晃着,大家总算才进了2个球,她们却早已进了七八个了。我不讲道理,看到谁拿球,就瘋狂地冲上去,不顾一切成本想抢回球。

但是另一方显而易见看得出了我的作用,就把球尽可能交给他的手上。终究他是她们队的大神,她们自然要依靠他的能量来入球。我追着他,想抢到球,但是他左躲右闪,不仅沒有让我将球抢到,反倒又进了一个。我一些生气了,只是好朋友呢,真不够意思,一点情面都不给!

因此,我全力追逐他,去抢他的球。可他也绝不相让,也是左一闪右一躲。我急了,就朝他冲过来。但是想不到扑了一个空,刚刚想控住身体,可他却把球往我这边运,我站起不稳,一下子被他撞飞在地,眼巴巴地看见他提前准备投空篮

想不到,他立刻丢弃了手上的篮球赛,走回来将我搀扶,口中不了地说: 抱歉!我把你撞飞了。你伤着沒有?

望着他那担忧的模样,我心中觉得有一股暖流涌过。为什么说他不够意思,这难道说并不是真心朋友吗?

他,便是我最好的朋友沈翰扬。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4

乌黑的头发中掺杂着几根白发,脸色稍有点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那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已经四十岁了,可还是童心未泯。

我上四年级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学会了玩溜溜球,便买了一个,回家写完作业后便玩了起来。

这时,爸爸看见我玩得那么开心,居然也想试一试,便对我说:“儿子,借你老爹玩一玩。”于是,我把溜溜球递给了爸爸。爸爸开始不会玩,球总是不听使唤,甩了半天也没学会。爸爸显得很着急,我便对他说:“等溜溜球滑到底下,你再往上拉。”爸爸试了几下就会了,还学会了“睡眠”、“溜狗”等好几个花样呢!

爸爸越玩越上瘾,越玩越有兴趣,一会儿都不想放下。妈妈看着爸爸的贪玩样说:“都40岁了,儿子都快12岁了,却还像个‘老顽童’!

“哈哈……”家里传出一阵欢乐的笑声。

爸爸不光有一颗童心,他对工作也十分认真。

前几天,爸爸办公室里安了一台电脑,里面还装了好多游戏呢!

我真想去玩个痛快。正好,今天爸爸要到办公室去,我赶忙央求爸爸答应。没想到他严厉地对我说:“你怎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占公家的便宜,长大了还了得吗?”我生气地跑进自己的屋子里,“嘭”地一声把门用力关上,冲着爸爸的背影骂了声:“老顽固!

没想到爸爸这一走就一直没回来,我只好睡觉了。

半夜里,我醒来上厕所,看见书房的灯亮着,原来爸爸在写材料,书桌旁的纸篓里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了,头上汗津津的,他发现了我,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说:“快去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我知道爸爸的倔脾气,只好说了句:“爸爸,你也赶快睡吧。”我便去睡了。

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月亮,在天空中散着步,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而爸爸却还在写着那份材料。

我为我有一个“老玩童”,办事认真、公私分明的爸爸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5

训练目标:

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2、抓住典型人物、事件展开细致描写

3、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训练重点: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展现典型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作前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投影上的两段文字,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老师进来了,并且看见我在补作业,于是老师就非常的生气,并让我下课去办公室。

2、“在干什么呢?”我被这突来的质问声惊住了,不知何时老师进来了。正在补作业的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慢慢地抽到了桌子底下,手指不停地来回搓着,我的头低垂着,脸上也火辣辣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只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星期天在家干嘛呢?玩疯了吧?下课到办公室!”老师生气的说道。我的嘴张了张,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不争气的泪溢满的眼眶……

指名生发言

师小结:大家都选择了第2个片段,认为第二个片段描写的更加细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可见,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细节描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文字描述,了解细节

1、概念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2、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可感。

3、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三、形象回顾,欣赏细节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能说出一个吗?

指名生介绍

师投影补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

“干什么?”传达室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甜甜的泥土》

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四、体验感受,表达细节

1、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中,也出现在我们平日的习作里,请霍琪琪同学上台朗诵上次习作《爱与时间同行》。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观察。

2、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将朗诵同学上台朗诵的过程表达出来。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五、明晰方法,描写细节

1、方法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用心突出特征

2、运用所学方法,将下列情景细致描写

(1)上课他在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2)他吃了一碗面

3、学生独自描写场景(1——4组描写第一场景,5——9组描写第二场景)

4、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5、师投影自己准备的第二场景的描写,让生欣赏

6、请以《这节作文课》为题,选取课堂上典型人物、情节展开细节描写。

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 第3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也是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的范围虽然很宽广,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呢?

一、从个性化语言描写角度去鉴赏。

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鉴赏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一是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入手,如《故乡》中,鲁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杨二嫂出场。“尖利的怪声忽然大叫”,使“我吃了一惊”,将杨二嫂的泼悍、放肆很轻易的展现了出来。当“我”记不起她时,便说“我还抱过你咧”,又尖刻的说“这真是贵人眼高”。她来“我”家,是为了捡便宜的。硬说“我”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并且根本不听我的辩解。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嘴利舌,爱贪小财的性格特征。二是从小说的叙述语言(作者的语言风格)入手,如:语言平实,充满乡土气息(沈从文);凝炼深沉,充满睿智(鲁迅);诗意语言,散发清新的泥土气息(孙犁);幽默深刻,入木三分交待人物性格(巴尔扎克);含泪微笑式结尾(欧·亨利)等等。

二、从个性动作描写角度去鉴赏。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入木三分。正如契诃夫所说的”。 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能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和可怜呢?

三、从内心独白描写角度去鉴赏

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卖掉油绳算钱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说明了什么?当他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叹了一口气,自认晦气。然后当他想到“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只好认了。因为横竖还有三块钱赚头,于是,心情就平和了。当他准备带着钱“凯旋回府”时,感到身体不适,他悲观地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要送掉老命!”可忽而想到“自己是个堂堂男子汉,一生干净,问心无愧……活在世上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完全应该提供宽裕的时间,没有任何匆忙的必要”时,又高兴起来,干燥的嘴巴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笑。这两次情感的变化形象地说明,陈奂生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单调,他的心理又是那样的脆弱,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使他不快,而自欺式的安慰又能让他得到一种满足。

四、从特殊外貌描写角度去鉴赏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也称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态、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外貌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得到深化。《故乡》中,鲁迅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向他父亲一样,四周都肿的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20年后的闰土,外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可以看出闰土因生活贫苦而憔悴不堪,更是记录着他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地展示出闰土的精神变化。又如,《变色龙》中多次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抓住细节女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第4篇

一、抓住外貌描写, 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的痴迷和不拘小节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等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展示了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虽伟大, 但也有平凡的一面, 而这平凡的一面正是通过文中“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和“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两次外貌描写来表现的。作者这样写爱因斯坦, 并不是为了说明他的邋遢, 而是正话反说, 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说明他正是由于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 忽略了个人的衣着打扮, 展现了其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这里的外貌描写方法可以作为一个读写结合点, 让学生当堂观察文中插图, 想一想、说一说小女孩第三次遇见的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 也可以说说爱因斯坦眼中小女孩的外貌特征, 并适时进行练笔。

二、通过语言描写, 品味爱因斯坦的谦虚好学及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 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达到“闻其言, 见其人”的效果。

文中爱因斯坦的语言出现了三次。小女孩冷不丁地撞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却先于小姑娘说:“对不起, 小姑娘, 是我不小心。”当小女孩告诉爱因斯坦, 父亲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 爱因斯坦谦虚地说:“噢, 他只讲对了一半, 我是爱因斯坦, 但并不伟大。”当小女孩说“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 爱因斯坦说:“呵, 小教授, 请你再教教我。”他告诉小女孩的妈妈:“她教我怎样穿戴, 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 什么也帮不了她, 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作者只用了这短短几十个字的语言描写, 就表现了爱因斯坦谦虚好学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中体会爱因斯坦高尚的品质, 感受伟人的另一种伟大之处。文中的小姑娘是配角, 学生可以通过简短的几句语言描写, 感受到一个天真直率的小女孩形象。

三、表演动作, 彰显人文内涵, 感受崇高品格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其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 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 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 正所谓“听其言, 观其行”。因此, 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 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人物的细节描写名家 第5篇

因为,今晚家里有宴会。

宴会是为了绿萍而开的。

今年暑假,绿萍拿到了大学文凭,我拿到了高中文凭,父亲本就想为我们姐妹俩请次客,但我正要参加大专联考,母亲坚持等我放榜后,来一个“双喜临门”。

于是,这宴会就拖延了下来,谁知道联考放榜,我却名落孙山,“双喜”不成,变成了“独悲”。

这份意外的“打击”,使母亲好几个月都振作不起来。

这样,转眼间,秋风起兮,转眼间,冬风复起,绿萍又考进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外国机构,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这使母亲又“复活”了,又“兴奋”了。

绿萍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用她的光芒,来掩盖我的暗淡。

母亲忘了我落榜带给她的烦恼,也忘了这份耻辱,她广发了请帖,邀请了她的老同学,干姐妹,老朋友,世交,以及这些人的子女,姐姐的同学……济济一堂,老少皆有……这是个盛大的宴会! 而我,我只好对着我的珠帘发呆。

——琼瑶《一帘幽梦》

令狐冲慢慢转过身来,只见岳灵珊苗条的背影在左,林平之高高的背影在右,二人并肩而行。

岳灵珊穿件湖绿衫子,翠绿裙子。

林平之穿的是件淡黄色长袍。

两人衣履鲜洁,单看背影,便是一双才貌相当的璧人。

令狐冲胸口便如有甚么东西塞住了,几乎气也透不过来。

他和岳灵珊一别数月,虽然思念不绝,但今日一见,才知对她相爱之深。

他手按剑柄,恨不得抽出剑来,就此横颈自刎。

突然之间,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一跤坐倒。

过了好一会儿,他定了定神,慢慢站起,脑中兀自晕眩,心想:“我是永远不能跟他二人相见的了。

徒自苦恼,复有何益?今晚我暗中去瞧一瞧师父师娘,留书告知,任我行重入江湖,要与华山派作对,此人武功奇高,要他两位老人家千万小心。

我也不必留下名字,从此远赴异域,再不踏入中原一步。”

——金庸《笑傲江湖》

她已经陶醉在欢乐之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

她的美丽战胜了一切,她的成功充满了光辉,所有这些人都对自己殷勤献媚、阿谀赞扬、垂涎欲滴,妇人心中认为最甜美的胜利已完全握在手中,她便在这一片幸福的云中舞着。

——莫泊桑(法)《项链》

名家的人物描写的一段话【3】

鲁迅<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话:“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故乡>中描写闰土的话:“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重视细节描写,读懂小说人物 第6篇

一、细节描写彰显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新颖而独特的细节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比千言万语的抽象叙述更能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为准确。比如在《荷花淀》中,“水生嫂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就是作者把水生嫂意料不到的事情,表现在一个手指被划破的细节上,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掀起了一阵阵的感情波澜。《祝福》中对祥林嫂的行为动作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但尤其传神的却是对祥林嫂肖像细节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无限丰满和生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多次写她的眼神,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波澜和命运发展的趋向。初见她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展示她心灵的枯竭,表明她已濒临死亡;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只是顺着眼”,表明她的驯顺、安分的个性;二到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反映了她遭遇丧夫失子这样的人生大变故后的悲哀、痛苦和萎靡不振。《守财奴》中有关葛朗台与女儿欧也妮办理放弃遗产手续过程的那段文字,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有这么两个细节,深刻有力,令人难忘。一是当欧也妮完全顺从父亲的意愿,握笔在她“一点儿不明白”的文件上签字的当儿,“葛朗台老头的眼睛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的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的抹着。”葛朗台是个“不动声色,冷静非凡”的生意人,此时此刻显得如此紧张,可见事关重大;那时又是秋天,气候凉爽,而葛朗台的额头上却满是汗水,不得不一个劲儿地擦着,可见他当时的心情又是何等焦急。二是公证人克罗旭出自于自己的职责,对欧也妮说,“签字后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葛朗台担心欧也妮中途变卦,便这样以攻为守:“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接着,“他热烈地拥抱她,把她紧紧的搂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细节描写,绘声绘形,生动逼真。通过以上的两个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葛朗台为钱而急、为钱而喜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表明金钱的得失支配他的情绪,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是其行动的原动力。透过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所刻画的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对人物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细节描写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更生动、更真实。《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人物形象的渲染,内心活动的变化,场景气氛的描绘……无不显示着作者的才华和生活根基。文中的林黛玉寄人篱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情,以及入乡随俗的世故人情,她“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是一个寄人篱下又心地孤傲的孤女特有的心理,这些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对座位谦让细节的描写也充分表现了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初来贾府给舅父舅母问好,林黛玉来到贾政的房间,“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了,炕沿上却有两个锦缛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其中“度”字显示黛玉有所思考,想到炕上那两个座位属于谁的,就找到下首的椅子上坐了,这可以见其细心谨慎。

晚饭时,林黛玉在后院和贾母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的第一张椅子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熙凤的“忙拉”,黛玉的“十分推让”,经贾母的解释后,黛玉才“坐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座次这些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征。

同样《阿Q正传》中阿Q画押时的笔“向外一耸”的这一细节使阿Q麻木的个性跃然纸上;《守财奴》中葛朗台老头临终抓镶金的十字架的动作细节,则完美地表现了一个对金钱贪婪的嘴脸;《药》中对康大叔的“纽扣”“腰带”等外貌细节的处理,则把一个凶狠、残忍、无耻、流里流气的丑恶灵魂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作者对这些细节的精心处理,才使我们感受到了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和把握。

三、细节描写反映着当时人物的处境

《祝福》中写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不仅仅表明她已纯然是一个乞丐,更表明她是一个连饭都难讨到的一个乞丐,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三次对眼神由浅入深的细节描写则揭露了凶残腐朽的封建礼教、封建世俗对祥林嫂步步迫害的罪行,以及祥林嫂生不如死的悲惨处境,也预示了祥林嫂只能走向死亡的悲惨结局。《孔已己》中从“排出九文大钱”到“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也预示了孔已己的结局。通过这样的细节,体会到了人物所处的特殊的处境,从而读懂了人物及其命运,往往也会为作者的独具匠心所折服。

谈如何指导学生人物细节的描写 第7篇

巴尔扎克曾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 ”我国作家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可见, 恰当的细节描写就像是文章的血肉, 能让一篇文章焕发光彩, 更加灵动感人,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总是希望学生能写出更细腻的文字, 并从这细微的描写中传达出思想和感情, 达到传情的目的。 那么, 初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呢?

一、善于观察, 抓住典型细节

作文需要观察, 细心的观察能给我们留出很多材料, 我时时告诫学生, 当你置身于生活中, 切不可忘记留心细小的东西, 一个不经意表现出的细小的眼神、动作就能传达出人物的感情, 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当然“细”不等于琐碎, 每件事情都点到, 即使语言再丰富, 也是不可取的。 细节描写应该把眼光投注到一个典型情节的详细描绘, 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描绘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例如:我在指导细节描写方法时, 先呈现出图片:一对夫妇在吃力地拉煤, 想要表现“吃力”, 那么老妇人少个腿和丈夫俯身推就是典型的外貌和动作, 而这对夫妇的穿着、长相可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抓住了关键的细节加以描绘比罗列不必要的细节重要得多。

二、锤炼动词, 写活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贵在生动、传神。 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精心锤炼词句, 特别是在使用动词、形容词时推敲一下,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贾岛在苦苦思索“僧敲月下门”, 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 无不是在为细节苦苦求索。 一篇文章中的人物是鲜活的, 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学生却把人物写成了墙上的人物画, 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揣摩人物, 这样就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文章就变成死文章了。 锤炼动词, 做到形神兼备非常重要。 我在授课时呈现了很有趣的文字:他闭上眼睛, 张开嘴, 战战兢兢地咬了辣椒, 突然“哇”的一声尖叫, 只见他把脖子一缩, 脸部肌肉皱成一团, 半截舌头吊在外面, 半天缩不进去。 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扇着风, 一边到处乱窜找水喝, 最后他拿起一杯水直接倒进了口中。 这是一段吃辣椒的文字, 整段文字巧用了很多动词, 很细致地描写出害怕吃辣椒的状态。在这之前, 我让学生自己感受吃辣椒后发觉很辣的状态, 学生自己想象画面, 然后思考用哪些动词, 最后再与这段文字比较, 学生这时就能感受到, 运用一系列动词拉长动作的过程,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可见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动词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

三、巧妙修饰, 丰富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宽泛的语言中“荡舟”时, 我们感受不到阳光、雨露, 而稍加修饰, 细腻的文字就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看下面这两段文字:A.小心翼翼地端起碗, 挑了几缕菜叶, 慢慢地送到嘴边, 含羞似地张开樱桃小嘴, 又快速合上, 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 还不停地用餐纸拭擦唇角的余油。 B.急忙提起筷子, 快速地端起大碗, 对着菜就是一夹, 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 又掺和了大口的汤水, 撑得两腮鼓鼓的, 嘴巴里还不断发出吧唧声。 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了吃饭的状态, 可是我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哪个是男人吃饭, 哪个是女人吃饭? 如何区分出来的呢? 细细一推敲, 就知道修饰语收到了举足轻重的效果。 如:A段中的“小心翼翼”“慢慢”“极小幅度”, B段中的 “快速”“呼呼”“两腮鼓鼓的” 等修饰语的运用都鲜明地凸显男人和女人吃饭的典型细节, 这些小小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只有细细咀嚼后才知。 所以说, 人物的细节描写离不开巧妙的修饰, 适当运用无疑是锦上添花。

四、大胆想象, 运用修辞点缀

我们在观察人物时要善于放飞想象, 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对人物这样描写:“现在回想起来, 她那时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阿累的一面中,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时, 也运用了修辞手法“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既丰富了语言文字, 又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寥寥几笔, 就使人物形象乃至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我又呈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瘦瘦的杨老师就像一株红高粱站在我的面前, 左手抓着试卷, 右手在我面前用力地点了几下, 双目圆睁, 盯了我约两分钟, 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怎么又做错了, 你? 唉……”杨老师长长的一声“唉”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 使我喘不过气来。 我偷偷瞥一眼杨老师手中的试卷, 最后一道二十分的题上面的红叉, 就像一把烧红的铁火钳烙得我面红耳赤, 我无地自容! 我何时才会迎来满分呢? 我不敢正视杨老师的眼睛一手接过试卷, 转身像老鼠一样地溜了。 这段文字中, 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人物那时那刻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果没有这几句修辞, 文章就会平淡无味;如果细节描写中能增添这样几句, 就会给人“春风扑面”的感觉。

细节描写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第8篇

一、走近生活细致观察

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叶圣陶说:“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 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要写好作文, 就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社会, 思考人生。处处去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 留意周围人们的行为态度。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 才能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因为细节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生活中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 各具千秋的形象,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从细微处着眼, 既观察人物外部个性特征, 又要窥视其性格灵魂。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极有个性神韵, 人物性格才鲜明、典型、真实。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 也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因此, 成功的细节描写, 总是最深刻、生动、传神地把人物内心世界最本质的东西鲜活地刻画出来。在中外著名的文学经典中就有许多典型人物细节描写, 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就在于作家们用他们深邃的目光, 对生活中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并加以提炼, 才有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精雕细刻形神兼备

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细致而凝练、准确而生动地工笔细描。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用细腻笔法精雕细刻, 细致入微, 一笔笔细细勾勒。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给人以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身临其境之感。但更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的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特征和内心世界。这样, 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 达到“一瞬传情, 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出场时描写了她的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细评一下, 眼睛不仅形似“丹凤”而且另带“三角”, 眉毛不仅形似“柳叶”而且还加“吊梢”, 单单的外貌描写已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王熙凤不仅是一个外貌美丽的女人, 而且生性泼辣。

三、锤炼词语细化动作

动作是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佳途经。在细节描写中, 虽以细腻见长, 但要注重语言的锤炼, 重在语言的表现力。精心锤炼词语, 可凸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 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镜头效果, 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 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如把那一动作进行细细的分解, 用一个慢镜头将那动作在那一瞬间延长, 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这个动作往往就是这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动词用得妙, 不仅可以定格一个特殊的瞬间, 而且可以灼见人物在一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以至显露人物的个性特征, 揭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因此, 精心锤炼一个词语, 细化一个动作, 可活现一个细节, 正所谓一字传神。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写父亲翻越铁道时的动作特写, 就用了慢镜头。前面“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 两手的动作用“攀着”, 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 上身的动作是“微倾”“攀”“缩”“倾”三个动词把父亲翻越铁道时动作在那一瞬间细化延长, 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势全部展现出来。表现父亲翻越铁道时的艰难, 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 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动人瞬间。又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的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文中一“摸”字, 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 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一个动词, 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善于运用修辞, 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摹, 让读者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灵活运用修辞, 还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有形, 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 如比喻, 生动形象。排比, 一气呵成, 易于情感宣泄。巧用修辞, 可使文章魅力四射, 光彩照人, 产生神韵之效。如《红楼梦》对人物巧用修辞刻画是最成功的, 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文中写黛玉“眉”与“目”, “静”与“动”, 等多处运用了比喻修辞, “心较比干”“病如西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丽聪颖和病态美。这些修辞又巧妙的暗示她以泪洗面悲惨的一生。

可见, 一部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是由一个个典型、感人生动细节支撑起来的。因此, 我们作文要使笔下的人物有传神的细节, 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一个善于捕捉的大脑。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也要学习作家名篇, 从中摄取所需细节, 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鲜活传神的人物形象, 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佳作。

摘要: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小环节进行细致地刻画, 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 丰满人物形象。在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中, 只有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 以突出其鲜明的个性。这样, 我们的作文才会生动形象, 具有可读性。

关键词:细节描写,鲜活,人物,观察,锤炼,修辞

参考文献

[1]李仲谋.读小说的细节分析[J].安徽教育, 1980 (2) .

[2]黄爱明.作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文科专辑) [C], 2006.

[3]靳晓慧.言为心生, 文彰其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2006.

论文学写作中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第9篇

一、人物通讯究竟如何刻画细节

(一) 用典型的情境细节再现现场氛围, 增强主题表现力。

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 用典型的情境细节表现人物形象, 是挖掘作品深度的有力方法之一。如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6日 (王前喜刘冰) 的报道《冲向火海的身影--追记乌市德汇国际广场火灾中以身殉职的3名消防官兵》, 作者为了抒写“冲向火海的身影”, 开头就作了这样的描写:

“报告!六七层之间有人被困。我们去救援。”26岁的朱晓雷通过对讲机向舒海疆报告。这是朱晓雷的最后一次通话。

当时是1月2日23时30分, 现场一商户反映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一期大楼7楼内还有人员被困。

作者的叙述笔法令人回味, 他让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主角、让活生生的人走在报道的前排, 紧张而有节奏的笔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简洁的“话语情境”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又如通讯《风雪中, 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 (工人日报, 2006年1月24日付海厚) ,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冰天雪地中的故事。四位普通的农民工被老板拖欠5000多元的工资, 缺衣少食, 生活无着, 却仍坚持义务看管老板仓皇出逃遗留在工厂内价值近百万元的物资。作者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 是用这样的情境细节来营造现场氛围的:

打了两三个月的工, 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没有油了, 蜂窝煤也快烧完了, 四位农民工每人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馍。

更要命的是, 王营村那家馍店向他们赊了25元钱的馍后, 告诉他们:不清账, 就不能再赊馍吃了。现在, 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 摆到桌子上一数, 只有6元1角钱。看着案板上仅剩的一棵大白菜,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他们说:“这里的任何东西我们都不会损坏, 做人要厚道, 这是原则!”

四位农民工, 置身于如此情境, 却还为欠薪的负心老板着想, 这是何等可贵的情操!坚守原则的被欠薪农民工与不见踪影的欠薪老板, 无形之中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画面, 强烈的对比, 令人信服的再现了那个朴实而撼人的主题——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

(二) 用深切的情感细节凸现人物形象, 强化主题的穿透力。

2005年7月15日, 《河南日报》刊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 (张立新刘哲张华君) , 正是从贴近大众心理情感的角度, 报道了当代孝子张尚昀背着有病母亲去打工而又不误学业的事迹。

妈辛辛苦苦在湛北乡畜牧站上班, 每月只有200多元工资……

尚昀记得报到交学费时的一幕:妈把报名费缝在一侧裤腰上, 取钱时感到难为情, 便让独生子遮住自己, 费了好大事才取出钱。人家交的钱在点钞机上“哗哗哗”地响, 而妈交上去的是皱巴巴的票子, 收费员只好一张张手工清点。……

他呆在家里为妈做饭洗衣, 端屎端尿。

报道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揣思之余,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尚昀能够在读者中掀起如此波澜?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事迹被省委书记关注并批示过吗?显然不能说全部是。更重要的是, 从张尚昀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得到了不“小”的启示, 他做到了许多人“易说却不做”的“孝”, 在更深层次上反照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内心的点滴缺失, 唤醒了那些逐渐被淡化、被遗忘、被冷落的美德, 从而激起了人们“善”的良知, 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久未触动的弦线。

还有《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的报道《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到位的细节描写, 字字句句所反映的总理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 为该文增色不少, 如:

“来, 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 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 难度最大的铁路, 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

总理的这些话, 读起来亲切、自然, 充满着浓浓的“情”味,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爱民情怀。

(三) 用轻松的朴质细节展现人物个性, 深化主题的吸引力。

典型人物特有的语言, 最能表现其思想境界、性格特征, 在人物通讯中, 把典型人物新鲜活泼、个性化的语言抒发出来, 是增强思想性和说服效果的有力方法。一般来说, 新闻通讯的写作“不喜欢”语言的僵硬和呆板, 语言的平静、鲜活, 笔调的轻松、纯朴, 才是优秀稿件理应秉承的风格。《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15日) 刊发的《“做命运的主人”--洪战辉在升旗仪式上立下的誓言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中, “我的路还很长。我要像蜗牛那样, 为了心中的理想, 负重前行。”“我会一如既往”等, 作者没有将笔头对准当时场面的渲染, 而是摘取洪战辉所说的话, 简短的语言描写, 细腻刻画了他在众人与媒体的“高捧”之下的自然、质朴之美, 不折不扣, 平淡真切, 使人物形象更加贴近自身的本来面貌, 给人以深刻的回味。

再如《潇湘晨报》2006年4月21日对某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桂的报道:去看李桂上课, 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他带着学生唱歌。这对于一贯严谨、唱歌跑调的李桂而言, 算是一大新闻, 他还未开始唱, 我全身就准备好了鸡皮疙瘩。他唱了, 而且唱得激情高昂, ……学生更是唱得地动山摇。这段文字用语活泼诙谐, 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一个个性鲜明的校长形象, 不知不觉, 在笔下活灵活现。

(四) 用优美的文学性细节呈现人物特性, 凝聚主题的向心力。

在新闻作品中, 通讯是最能看出记者的新闻素养和文字功底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融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于一体, 篇幅一般较长, 侧重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故事, 满足读者对报道对象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知。因此, 通讯的写作要求就比消息的写作要高、更深。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新华社北京2005年6月3日张严严田刚) 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三个家, 三种情, 三份爱。王顺友因它们而流泪, 也因他们而歌唱;因它们而痛苦, 也因它们而幸福。有人问, 这三个家哪个最重要?他说:“哪个也放不下。”放不下, 是因为连得紧。三个家, 家家都连着同一颗心, 一颗为了马班邮路而燃烧的心!…………

5月凉山, 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 如彩虹洒落在高原, 恣意烂漫。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记者, 这种花儿叫索玛, 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 矮小, 根深, 生命极强, 即使到了冬天, 花儿没了, 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 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 索玛花儿……

几个颇富文学韵味的场景描写, 真实而传神, 使人在品评其报道之时, 心头荡漾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美的回味, 留给人的启迪和感染, 是深刻而难忘的。

再者, 通讯《杀人嫌疑犯的人生自白》 (南方周末2005年11月24日) , 报道以倒叙的方式开头, 将事件娓娓道来, 他的命运--所处的环境、努力、失败、家庭破碎、犯罪、自首, 整个报道似乎就是这样自然的铺陈, 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家人再次凑钱买了辆二手富康, 但后来, 无法戒赌的易平, 将车押在了赌桌上, 再次输得净光。细节描写毫不吝啬。又如:一位身材高大的警察已经等待在那里, 而在进入派出所的一刹那, 他突然抱住记者, “你一定要去看看儿子, 他很可爱!……”用语平实, 张弛有度, 淡淡的笔触, 别样而生动地把人物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除此之外, 在人物通讯的报道中, 我们还可用白描、独白、旁白等方式, 来表现人物形象, 提升人物形象在读者脑海中的记忆深度、时间长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表现手法在人物通讯领域的运用是有相当空间的, 能运用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去探索。

二、独具人物个性的细节从何而来

(一)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细节

生活处处皆学问。现实社会中, 进入我们视野的各种新闻人物事件肯定不少。面对众多的“典型”, 就要求报道者必须有和平常人不一样的眼光、视角, 深入生活与报道对象进行零距离接触、沟通, 甚至成为他 (她) 们生活的一部分, 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素材,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细节。也就是要具有“发现力”,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谈到记者的发现力时, 是这样说的, “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发现力’。”而精彩的细节总能打动人。如焦裕禄为了与病痛作斗争, 经常用一块硬东西顶着时时作痛的肝部, 以至于天长日久, 他经常坐的藤椅上、右侧面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样的细节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二) 从饱含人情味的描写中萃取细节

鲁迅说过, 写作“选材要严, 开掘要深”。写作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一一罗列, 只须选择最突出、最动人的几件即可。而人的感情又是极为丰富的, 要写好人物通讯, 必须把人情味写来, 再加上丰富精彩的情节, 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如,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6年11月24日) 的报道《冰糖葫芦酸又甜》, 作品以故事的形式描写了一名老石油工作者郭林祥, 在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 所进行的各种生活尝试和感受。文章只有短短2000字, 但作者很善于抓人。文中有这样的细节, “中午,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捞面, 喊了一遍, 他在床上不起来, 喊两遍, 没应声, 又叫儿子喊第三遍, 他说, 不饿。妻子急了, 上前, 他这才起来, 挑来挑去, 咽下半碗饭。”作者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而是用典型的人情味细节, 举手投足间反映着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 从平易、亲和的交流中获取细节

纵观一些人物通讯的写作之所以失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道者往往以高于受访者的姿态出现, 总认为采访谁, 谁就应该对自己毕恭毕敬, 为了写稿而生硬的“挖思想”, 逼问人家“当时是怎么想的”。撰稿时以“说服者”自居, 很少为读者着想。作为一名记者, 必须热爱自己的采访对象, 无论他们多么平凡, 处境多么糟糕, 都是值得你尊敬的人。如果你高高在上, 势必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三、细节描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细节在本质上必须求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通讯中叙写的是真人真事, 哪怕一个细小的情节也来不得半点虚假。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告诫,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 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不仅要做到报道的单个事物的准确, 尤其要注意从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因此, 写作时必须选用生活中的真实细节, 但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在写作过程中, 不一定用得上, 因为细节的描写还要本质上的真实, 就是说你所描画的细节还必须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品性, 进而突出主题。而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只能危害新闻的生命, 玷污记者的职业道德。

(二) 注意把握通讯中细节的精髓

所谓人物通讯中的细节, 指的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有高度凝聚力和说服力的事实片断或情节。它的精髓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有一定的含义。二是细小的事实情节。三要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或感染力。如果选择的细节不能表达所要体现的意义, 必然是无用的细节。如果不“细”, 只是简单地概括材料, 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的细节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有的细节, 虽有一定意义, 也很细小, 但平淡无奇, 读者看了“没感觉”, 同样不能称之为细节。

(三) 运用细节要知“度”

首先要在“细”上做文章,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采访对象是有着不同职业,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采访中应做到对每个人的“细节”进行透彻的了解, 用特定环境里的特殊材料、特殊语言和神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然, 没有细节, 就无法展示画面、打动读者。因此, 对每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 也就是要有细有节, 细而有节。要把采访到的材料进行比较,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 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 而不必去展开过细的描写, 如把大量细节一股脑进行“垒”“堆”, 就会使细节成为“有肉无筋”的干巴躯体。

总之, 在写作过程中, 我们要综合运用典型情境细节, 深切的情感细节, 轻松的质朴细节和文学性细节等方法, 精于从现实生活中, 从现场交流中和富有人情味的细节中获得有益的瞬间, 让饱含人性光华的细节片断在读者的视线中流淌。同时, 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要适时而为, 以独特的新闻敏感, 深入挖掘和提炼具有特色的新鲜细节, 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 求真、唯美, 让细节描画真正成为人物通讯中闪光的珍珠, 从而使报道“自成高格”。

摘要: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中心的新闻体裁之一, 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 细节写作在人物通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烘托, 用深切的情感描绘, 在轻松的文字氛围中塑造真切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一些饱富人情味的描写和与采访对象的切身交流中获取点滴细节。从而真正从理性上感知受访者的心灵世界, 挖掘细而有节的事实材料, 并在运用细节时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文学,人物通讯,细节描写

参考文献

[1]施大鹏.新闻写作浅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2]周胜林.新闻通讯写作述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5.

[3]汤世英, 薄瀚培, 劳沫之.新闻通讯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4]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第10篇

一、张扬个性,关于语言描写的具体策略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言也就是说话”,可见,语言描写,即指对有关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画。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因此,进行语言描写时,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抓住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文字,真正做到张扬出人物的个性。

1.彰显个性。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是有很大差别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个人所说的话应该与他的性格、年龄、身份等相符。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农民、秀才、县官与财主在大雪天里相遇,他们以“雪”为题吟诗。秀才说:“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结果农民生气了,骂了一句:“放你娘的臭狗屁。”四个人、四种身份,因其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认识,自然表达了不一样的感情。写作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文中人物身份的角度出发,弄清楚此人所处的特定环境,选择与其年龄、性格、习惯等方面相符的语言。这样,文中人物说出来的话才有个性,才能让人信服。

2.强化传神。如何让笔下的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传神是刻画人物的关键。很多学生的习作中虽然也有人物的语言描写,但是总是抓不到精髓,没有传神之笔,这样的文章品读起来,总给人干巴巴的感觉。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添加适当的表情与动作,让人物的眼睛会说话,人物的手势真实地反映出其内心活动,这样不仅强化了特定人物的说话效果,而且还能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举一个学生破坏了班级的桌子,班主任质问的例子,修改前的句子是这样的: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那么根据具体情景与人物当时的状态,完全可以修改为: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说:“谁踢坏的?”

这里只多了一个对眼睛的描写,我们发现整个句子就生动了很多,而且把班主任那种生气的样子完全表现了出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要想把人物的精气神完全传达出来,就要把人物内在的神韵较好地融入到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中。

3.形式灵活。进行语言描写时,具体形式有很多种,有提示语在前的,也有提示语在后的,也有独立成段的,即没有提示语。要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首先句法形式要灵活,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重表现人物的形式,强调语言描写句法的多样性。其二,在润色、修饰句子时,要根据描写的具体情景、人物特征,加进语气、语调,乃至动作、表情、神态等描写。这样不仅能够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富,而且人物的个性也将非常鲜明。其三,要适当加上生活化的口语。描写人物间的对话时,要尽量避免书面语过多,或者说的内容过长,否则不仅会让读者产生厌倦,也不符合生活的实际。

二、意在刻画,关于心理描写的具体策略

创作人物时,心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即真实地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塑造人物的方法,使其能够熟练运用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在准确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增强其文章的表现力。

1.借助人物的神态描写心理。一位哲人说过:“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因此,采用合适的方式恰当地描写人物,不仅可以使习作内容丰富,而且还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故乡》一课,文章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有如下描述:“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从人之常情来看,分别十几年,理应非常高兴,但是对于中年闰土来说,从开始的欢喜,最终演变成“恭敬”,这种神态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中年闰土内心丰富的变化,以及封建等级特权对他的影响。这里虽然没有心理描写,但是作者在刻画和中年闰土见面的神态时,把那种激动与酸苦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2.借助人物的行动描写心理。人物的一些富有个性化的动作,也能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知道,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比如《孔乙己》一课中,“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句子,一个“排”字不仅写出了孔乙己对短衣帮的那种轻视,而且还写出了孔乙己那种得意、炫耀的心态。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学生写作时,能够通过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心态及内心世界。

3.借助周边的环境描写心理。“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主题的作用。因而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的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渐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从视觉、嗅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出发进行着笔,不仅把一路的景色描写得“美”,而且还能更好地烘托出“我”以及小伙伴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看戏的“急迫”。

三、塑造形象,关于细节描写的具体策略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唯有细节才是组成作品的价值。”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好的细节才能让人物更加鲜活,让文章更生动。而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情节过于简单,缺少细节,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抓好典型。要塑造一个典型人物,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这样细致的描写,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让其印象深刻。因而,在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把细节描写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经典课文找到彰显人物个性,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如《孔乙己》一文有一段关于肖像的细节描写:“他身材很高大……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长衫”是其典型细节描写。作者抓住了“长衫”这一事物,一方面突出了孔乙己是个读书人,另一方面,“长衫”“又脏又破”,显示出孔乙己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却已经穷困潦倒,而且不知变通。在这个典型细节中,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就把人物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2.斟酌词语。要想真正刻画好人物,写好细节,就需要精心选择词语,认真推敲揣摩,能够让合适的词语恰当地反映人物性格,从而真正做到字字传神。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这一篇中文章有这样一段:“我坐在后座上可以分明地感觉到他弓着腰……父亲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他就像一名优秀的骑手正在驯服一匹野马,左拐右拐,一直朝前驶去。”这里特别感人,显示出父爱的伟大。其中“弓”“伸”等动词不仅写出了父亲骑自行车爬坡的那种艰难,更能给读者带来共鸣。

3.巧用修辞。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修辞,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特征更加明显,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具体,有效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此句巧用比喻以及反语修辞,把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的国民那种麻木,以及作者“怒其不争”的心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相关文章:

影视纪录片05-14

纪录片赏析05-17

党员纪录片06-22

历史题材纪录片06-18

CCTV纪录片07-03

声音的纪录片07-06

纪录片拍摄手法07-23

美食类纪录片08-25

零容忍纪录片06-07

看纪录片简报07-20

上一篇:人才与就业下一篇:和谐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