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范文

2024-06-24

农业管理范文(精选12篇)

农业管理 第1篇

1 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前我国土地经营权分散掌握在农民手中,国家难以顺利实现生产目标,成块土地流转困难,小规模经营无法给予农业机械化有力支持;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后续作业无法顺利衔接;小农思想浓厚,农业资源与技术格局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大规模经营项目。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础与趋势,农业机械化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我国为此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予以政策补贴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受到资金、科技和人力等因素限制,出现许多问题,无法提高相关管理水平,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

1.1 市场定位出现偏差,产品售价偏高

我国现有农业市场广阔,机械设备发展前景良好,但农机产品功能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大中型农业生产主体需求,农业机械设备客户群体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农业生产主体,小型农机产品售价偏高,农民无法负担,阻碍农机产品销售。而农机产品制造成本不断提高是其售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2 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现有农业机械技术与国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农机产品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先进国家输出,造成农机产品售价高于外国市场,农机产品结构失衡,严重阻碍农机产品市场发展。

1.3 产品服务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现有农机产品服务体系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农机设备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农机产品推广断层以及政府部门服务与农机技术发展速度不协调三方面。调查表明,在我国东部,农机设备使用率比中西部使用率高得多;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使用传统工具实施农业种植,这与当地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制度落后存在直接联系;基层政府人手不足,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无法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良好配套服务与满足农机技术发展要求。

2 解决措施

2.1 重新定位市场

在农机设备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客户与市场需求研制相应的农机产品,不断创新产品功能,以便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农机设备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研究,在实际生产产品设备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与客户具体要求研制开发对应产品,确保机械设备在功能上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1]。生产企业必须狠抓市场布局,确保自身产品和市场定位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2.2 优化设备生产工艺,降低产品价格

农机设备产品销售定价过高,使得大中型农业生产主体与农民在购买上踌躇不前,持观望态度。因此,必须降低设备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生产实用性;在生产中优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在销售产品过程中,企业应建立直营渠道销售产品,取消经销商环节,以便降低产品价格[2]。从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方面降低成本,最终达成降低产品销售价格的目的。

2.3 加强人才培养

农机生产机械化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为,能够对机械化工作效率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以外,还要拥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思想与灵活多变的工作思路,只有从业人员认真努力完成机械化每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机械化进程[3]。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做好思想工作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为工作人员交流先进工作经验提供平台,促进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为农机生产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

2.4 实施技术推广,实践农机化操作

发展农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有机匹配的农机技术和农业生产流程,换取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农机部门需要开展探讨活动,与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一起掌握农民生产资料,为农机发展解决限制性问题。例如,提升农机技术水平,必须从创新角度入手,加大支持力度,开展针对性研发产品工作,确保农业产业中生产与机械更好的结合。

全面推进机构调整,完善机械社会化架构[4]。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农业机械必须全面调整,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能效,培养更多专业性的生产型人才,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农机复式作业,促进生产现场稳定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农机生产机械化进程,可以在必要时采取网络媒体手段,及时发布与农业机械有关的信息。

2.5 政府发挥职能

为了加强农机生产机械化进度,管理人员必须利用严格制度引导生产,提升现场生产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责任心。当前我国不断推出农机购置补贴等经济补贴制度与惠农政策,鼓励广大农民购置农机设备,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与负担。因此,国家必须加快农机生产机械化步伐,应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支持发展,大力推广惠农政策,使农机生产机械化事业更上一层楼。

另外,必须加强推广新机具与新技术,积极推进全程托管、技术承包、机物结合等服务,便于先进农业技术与农机产品进村入户;政府积极开展农业服务示范,树立正面形象,整合资源完善农机产品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现代农业建设[5]。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机生产机械化信息服务,大力开发精准作业、农村可视化与数字化远程、信息采集、灾害预警与气象预测等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为农民提供优质农业新机具与新技术的相关信息。只有农民自发购置经济、环保、安全、适用的先进低碳农机设备,才能推进农机生产机械化,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推动农业机械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有问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引进、创新生产技术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使机械设备更好地为农民与生产服务。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农业生产象征,机械化管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推进,农业机械设备是农机化事业的有力保障,而我国当前阶段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基于此,分析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云飞.论如何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湖南农机,2014(10):7-8.

[2]王新.强化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知识经济,2015(10):36.

[3]李杰.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办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36.

[4]赵杰,李中华.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7.

农业管理 第2篇

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一、建立与健全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意义与原则

中级经济师农业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企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它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的划分、组织机构、责、权、利关系,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企业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二、农村双层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由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管理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职能:(1)管理协调。行使土地公有权,组织农业基本建设、抗灾;对合作社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对合作社的重要活动规定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对重大问题做出统一决策等;(2)生产服务。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组织一家一户办不到或虽能办到但不经济的事情;(3)资产积累。管好用好现有的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统一组织,筹划兴办企业。

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1)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是集体占有,集体统一使用;而现在,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但承包给农户使用,但农民没有处置权,不能买卖、出租。一些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等仍归集体左右,由集体统一筹建和管理。一些中小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归农户所有和农户使用。(2)在经营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经营,现在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分配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核算,按共分进行分配;现在是家庭核算,包干分配。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经营纳入合作经济体系,既坚持了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

农业管理来自太空 第3篇

成立于2015年的佳格农业是其中一家卫星数据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服务是通过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作物长势做监测,解析卫星照片得到相应数据,再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卫星数据分析技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面积测算、长势监测、产量预估等农业管理服务。截至目前,佳格的客户包括5家种植土豆、牧草、水稻、玉米和火龙果农作物的农村合作社,并在2015年9月得到了经纬中国和磐谷资本的千万元级人民币天使投资。

通过人造卫星来监测农作物变化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做数据分析和结果预测,在过去3年中,美国的Spaceknow和中国的禾讯农业是中美两个市场上的主要玩家,但它们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大型企业及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其提供付费性质的决策参考服务。

相比其他卫星数据服务公司,佳格创始人张弓表示,将卫星图片数据与每一位客户的使用场景结合的数据产品,才是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以往的遥感卫星大多使用的是几百米甚至几公里的卫星图像,那是一种针对大片耕地的图像处理方式,它们只能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估算一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并不能应用到个体种植户的承包范围。

为个体种植户提供数据服务的难度在于中国的种植面积更为碎片化。1万亩地往往分割为成千上百块种植地,分布着不同品类的农作物,佳格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来做识别,最终的结果可以做到最高精度达到0.5米的数据分析,这一密度可以精准监测每一个地块的,比如,一块地之前种过的品类、长势情况、气象、本地种植等数据,这些数据呈现在佳格大数据耘境平台这套SaaS农业管理软件上,通过云服务帮助种植户管理耕耘、浇灌、播种、施肥、喷洒和收割,佳格再向用户收取费用。

2015年之前,张弓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Ames研究中心的数据科学家,他在NASA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卫星和气象图片分析,创办佳格的动力来自一则收购新闻—转基因农业巨头孟山都以9.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一家硅谷创业公司Climate,后者是一家农业数据分析公司,除了提供土壤湿度和历史天气数据,还可以为孟山都的农场主用户预测产量。

深入研究这一商业模式后,张弓看到了卫星数据的商业价值,因为Climate做的事情和他所做的工作很类似,通过卫星图片做出数据分析和结果预测。当时,NASA免费公开了数千G的海量卫星图片数据,张弓意识到除了服务政府,卫星领域还有很多商业价值有待开 发。

随后的两年,张弓开始了创业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商业、创业方面的知识,研究产品方向等。对于他来说,回国创业的风险较大,毕竟他已经在美国生活了8年时间。

但是经过两年的市场考察,他发现在美国拓展农业客户有一定难度。美国市场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7个农资公司垄断了80%的市场。2015年10月,张弓决定回中国创办佳格,在他看来,国内市场并没有垄断型的大型农资公司,最大的农资公司也就占3%左右的市场份 额。

当时,佳格拥有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十多颗卫星遥感资源,还有NASA公开的免费卫星图片数据。佳格要做的事情是,对收集来的种植数据进一步分析,以数据产品的形式呈现给客户,比如在客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可以在网页上看到自己土地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来做下一步决策。

尽管拥有了大量的全球免费卫星图片资源,但佳格还是缺乏国内的农业数据,所以在最开始,张弓用了两个月时间跑了中国十多个省。这是一次大面积的市场调研,在此过程中,佳格拿到一些主要作物的基本数据,比如种植柑橘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公司一开始也锁定了10至20亩的小农种植户,将他们视为目标客户,但是张弓很快意识到,其最大的市场应该在更具规模的合作社。

“一个农村家庭一年需要五六万的收入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开销,承包10到20亩地,一年才赚几千块钱。”张弓说。

佳格开始将目标用户转向流转土地较多的农业公司。这类合作社通常以股份制的方式将农民土地,以及拥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的个体户等集约起来种植。经营者们都拥有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并以此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种植品类更为细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佳格选择大规模种植的主要粮作物为市场切入点,比如马铃薯、牧草、玉米、水稻和火龙果这五大品类,通过市场分析找到其中的标杆客户。佳格的第一个客户是东北的一个种植了4000多亩玉米的农业合作社,负责市场的员工带着产品模板和这家合作社谈合作,帮助他们分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长势,最终估计未来产量。

不过,佳格提供的标准模块数据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它为此也加入了更为灵活的定制分析服 务。

几个月前,一名客户发现种植的柑橘染上了一种真菌病,佳格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这种病的发生概率与湿度有关,于是开发了一个监测湿度的模块以帮助客户估算发病的概率。还有一位种植牧草的客户遇到了作物只有在小雨天才能够收获,大雨天则无法收获的问题,佳格的前线工作人员把这名客户的种植场景数据发回来研究,发现原来6小时10毫米的降水是一个界限,低于这个数字就能收获,否则就不能收获。

“我们卖的不是数据,而是数据产品。”张弓说。基于对未来降水过程的评估,佳格还为这个客户提供收割规划方案,以规避牧草变质的风险。

关于佳格未来的商业模式,张弓表示远期盈利模式在于金融,比如为农业金融提供风控和投资决策分析。目前佳格会按照面积、等级和所需要的模块向客户收费,值得一提的是,佳格透露已经在火龙果和牧草品类中盈利。下一步,佳格会在目标客户和种植品类等方面扩充。

农业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农业统计管理,农村工作,农村经济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越来越滞后,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能够从根本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工作人员就必须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农村未来的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此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1 加强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从我国目前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 严重缺乏对工作内容的规范性, 尤其在是基层统计部门, 经常会出现不报、迟报以及漏报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 加强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主要应该从2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要依法对统计资料进行规范。在目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 相关的统计资料有很多, 其中主要包括村级统计台帐、农户基本信息登记卡、统计资料提供与发布以及统计档案管理等。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工作。目前, 我国对于农村统计调查结果上报的方式, 采用的仍然是逐级上报, 这就要求各个部门要充分做好基础数据的登记工作, 以此来确保上报结果的准确性。比如说在对农作物产品的成本核算进行调查的时候, 如果没有相关数据的登记, 那么上级部门就很难对相应情况进行了解, 也就不利于展开成本分析。

2 建立健全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近几年来, 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统计的内容也在实现逐步充实, 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因素的限制, 导致仍有部分统计机构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 从而无法对统计指标进行合理设置。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农村户数、人口、劳动统计指标;农用柴油的使用量指标以及农村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等。如果在统计过程中, 对统计指标缺乏合理的设置, 那么势必会导致统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 建立健全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要确保农村统计能够将农村生产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在生产的条件和过程;其次还要确保农村统计能够将农村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出来。

3 对农业统计制度方法进行改进

在农业统计调研工作中, 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确保数据资料准确的重要方法就是选择最为合理的调研方法, 可以说, 如果没有科学的调研方法, 那么数据结果势必会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就我国目前基层农业统计所采取的制度方法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由于目前农业统计的报表较多, 内容的涉及较广。因此, 对农业统计制度方法进行改进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确保制度方法的改进能够兼顾全局性和特殊性, 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推广面积调查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 推广面积调查工作的优势也逐渐展现出来, 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来说, 这种方法较为成熟, 其调查结果也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在基层农业统计调查中, 如果采用这种对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调查, 那么是势必会大大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其次, 要改进农村人口和劳动数据的统计方法, 由于目前农村人口流动性大, 如果对常住人口进行调查, 势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 只需要对户籍人口统计就可以, 常住人口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解。

4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是确保农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 因此,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也是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统计机构进行建立的时候, 一定要确保统计机构的健全性, 对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实行全编制, 实行专岗专人, 坚决杜绝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统计人员的现象。其次, 要在目前现有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乡镇统计信息办公室, 并且根据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确保统计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 从而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对于统计人员的更换也要严格要求,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更改, 必须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 只有经过审批通过之后, 才能够执行, 否则不能对人员进行擅自更改。只有这样, 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5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统计工作中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统计工作中也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经济信息业务也在不断变化, 农业统计工作中所需要处理的资料也越来越多,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 不仅不能将资料及时处理, 而且还很容易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统计结果不准确。因此,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统计的工作效率, 实现办公自动化,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在实现农业统计办公自动化方面, 首先要将政府统计的整体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尽可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次, 要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体系, 并对统计的网络环境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再次, 还要根据网络工作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网络技术人员, 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应用的步伐, 确保农业统计工作顺利展开;最后, 要全面开展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市统计信息网进一步延伸, 真正达到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6 发挥农业统计服务功能, 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开展农业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一定要确保农业统计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政府部门在掌握丰富农业统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 要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农村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和完善措施。与此同时, 还要将工作的重点面向农民, 为农民发展生产和搞活经济服务。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 农村迫切需要了解有关当地、邻近地区、甚至省外、国外生产、市场、价格、交通运输以及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和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各种报刊、网络等媒体向农民传递和提供, 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7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如何确保基层农业统计的工作质量必然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从我国目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工作质量, 就必须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 以此来强化管理、改善工作条件, 从而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树堂, 李长伍.加强农业统计管理, 护航农业农村工作[J].《吉林农业》.2012 (10)

[2]葛莉萍.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12 (13)

[3]任玉凤, 杨欣.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确保源头数据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0 (05)

农业经营管理 第5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中小企业差距更大。我国中小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外部政策环境日趋改善,但经济竞争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中小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又格外突出,难以应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因为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关键字: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执行力、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一记注册企业数为1089.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户数为1078.9万户,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却仅2.9岁。为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建设,更好的发展自己。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从夫妻店或者个体经营发展起来的,有浓厚的家族特征。所以它自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的产权结构:产权大多是家族成员拥有,其特征是产权占有主体的唯一性及产权占有关系的排他性。原因在于中小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和家族成员大多具有根深蒂固的业主观念,他们希望绝对地控制和拥有企业产权,不愿意吸收外来资本,拒绝他人参股,更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分红。这就必然导致中小家族企业产权的封闭化。

2、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体:在中小家族企业里,由于企业所有者非常看重对公司的控制权,不愿意也不放心将企业控制权交予其他人士掌控,大多数家族企业主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

3、任人唯亲,差序格局明显:中国家族企业受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在没有完善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下情况下,家族企业员工的加入大多是家族成员的亲戚、邻居、朋友、老乡等以关系进入,所以关系资源对于中小家族企业非常重要的。中小家族企业管理者任命也是有着严格的差序格局。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以上几个问题,中小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管理建设中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的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德鲁克说,企业要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哪些是我们在既往时期内做得出色而且未感到费力,但对手并没有做好的事情?第二个问题是:哪些是我们在既往时期内做得不好而对手却毫不费力地出色完成的事情?这两个问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扬长避短。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地位,将企业的特有能力与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出顾客认为是本公司的产品没有其他的替代品。只有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更好的发展壮大自己。

三、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长期形成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常常要通过企业制度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不同的企业文化由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表现出不同的物质形态,相应地也创造出不同的物质财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包含三层次结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基础,是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实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在精神文化基础上表现出来或形成的形式和结果。优秀的文化不仅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导向、凝聚、辐射及激励等作用,它可以统一企业成员的欲望及意志,激发员工的热情,为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企业应该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为其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索尼公司创建1946年,原名为东京通信株式会社,创业之初只有20名工人,500美元资产。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它市场,全球超过了70%的员工是非日籍员工,数以万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索尼的企业哲学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和民主作风,特别看重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并设法淡化等级观念。该公司领导努力将工厂的车间搞得比工人的家庭更舒服,而把管理人员的办公司尽量布置得朴素

低调。另外,索尼人始终不满足现状,时时有“饥饿感”、“紧迫感”伴随,这可谓索尼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正因如此,他们能不断学习世界上比自己先进的东西,经过消化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适应市场,赢得声誉。

四、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组织的全局的长远的和重大的问题所做出的运筹规划,是实现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的总方针、重点的部署和资源的安排。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资源投入正确是战略的重要责任。德鲁克说,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战略规划强调的是责任——促进资源转化为成果的责任,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抓住了战略规划的关键所在。

未来的事务是不可预料的。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更重要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的变化,而是要把握住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并采用一套系统的策略来观察并分析这些变化。这才能在制定战略决策的时候看得更高更远,做的更好。苹果计算机公司诞生在一个旧的车库里,它的创始人之一是乔布斯。苹果公司的成功,在于他们把计算机定位于个人计算机,普通人也可以操作。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计算机是普通人无缘摆弄的庞然大物,他不仅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还得花上一大笔钱才能买到手。乔布斯推出了供个人使用的计算机,这引起了计算机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苹果公司还开发出了麦金塔软件,这也是软件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的突破,开创了在屏幕上以图案和符号呈现操作系统的先河,大大方便了计算机操作,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自己工作。苹果公司靠这一系列的创新,诞生不久就一鸣惊人,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超过IT业界的老大IBM。

五、赢在执行力

余世维说过,中国的企业不缺技术、人才与战略,他们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执行力严重缺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重现内部培养和提升学习力。现在众多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原来领导者的一句话,或者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真正得到贯彻的只是凤毛麟角,于是企业终于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了执行力的层面上。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战略,但最终的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

施乐公司在其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和IBM类似的战略,并请到了IBM的财务总监来担任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了执行力不够,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走向衰败。

因此我们说,企业在发展速度加快、产品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寿命要延长的要求下,除了决策层要善于不断扑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如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的,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30%靠运气。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来源。因此,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激励的几个措施:

(一)将奖励与绩效联系起来对于组织来说,提高组织绩效是运用激励机制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使员工的个体需要与组织目标一致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要保证激励的有效性,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将奖励与绩效联系起来,建立起合适的约束机制,并且要适合激励机制。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应该及时、适当地授予那些达到了特定目标的员工一些奖励,而相应地,应该处罚那些表现一般或者较差、绩效不高、甚至违反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员工。此外,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即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具备可以把握和衡量的尺度,对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考核,都必须赏罚分明。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积极为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在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时,必须注意到是否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所以,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加薪、升职、颁发奖金和其他多种方面的物质刺激。如果员工认为他们所获得的额外奖励相对于他们为这些奖励而需要付出的劳动来说,太少甚至相差太远,那么,这些额外奖励就没有起到任何激励作用,不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会导致他们消极怠工。因此,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但是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并达到适当的激励程度,从而使中小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三)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要完善和创新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金钱不是万能的。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不能抛开员的物质需要而去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同时,仅仅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激励方式,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是不可靠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不仅应该合理运用物质激励,而且应该从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着手,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可以通过各种岗位和工作调动的机会,使员工在自身的角色变换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对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进行准确定位,使其人力资本更好地与其劳动贡献相结合。

以上是我对中小企业管理建设的一些看法,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中小企业管理建设还有很多其他的的方面的建设的管理。希望这些能改变中小企业的现状,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卫东.现代企业管理[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朱立龙.管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

[3]余世维.赢在执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2

[4]龚礼财.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

[5]蔡萍.浅谈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农业管理;创新政策;信息化应用

1.农业专业知识的范围日益扩大

随着农业产业的扩大,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也开始扩大其研究领域,同时,为了适应目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人们对相关管理做了一定的调整与规划,在日益丰富的知识领域,各学科不断加强联系,引入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概念,提出更强有力的理论和方法。

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国际化。近几年,我国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大,使我国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而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各国与我国农业的差异,让我国意识到当局的情形之紧迫。所以对农业方面的管理理论还有实践,都有待我国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地研究。使我国农业步入世界的国际化轨道上去。

农业经济管理知识逐渐外延。现如今,绿色食品已经是人们生活意识当中的高质量食品要求,绿色食品的来源首先就是农业产品。在我国,已经从保障性的农业发展跨越到促进性的农业发展,因为在传统的社会中,农业部门不断缩小,并且有关农业的问题日益改变。就像现在,最突出的就是农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尤其是农产品产后阶段,高度重视食品的加工问题,保证食品安全。高质量是当今最为关注的农业产后工作,所以,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已经开始向食品等其他领域扩延。

2.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政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进步,一些专家分析推测,我国的小规模农业用户,也就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的经营方式在未来的长时期中将保持现状,产业模式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农业经济的大范围环境将会发生明显的突出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刻,为了满足全球市场的供需,也为了适应当今的知识经济体系,对农业产业的研究和一些农业经济策略的提出将是我国发展的趋势。所以农业经济管理政策是根据我国国情而提出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措施。

创新农业和土地经营制度。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农业结构是以小规模的农户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理位置有其独特性,所以,在制定农业管理政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土地经营的管理制度,经过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相关法律,可以证实我国在今后的农业管理中仍将以土地经营为主。创新我国的农业制度,关键在政府的决策是否得到合理的改善。但绝不能忽视的是对农业和土地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

“三农”政策的提出。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农民。相应的出现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内需,同时满足对外应求,这是我国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一定的政策减轻农民的沉重负担,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这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三农”政策的提出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研究问题,以解决有关农业产业的困难,最终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和相关政策的分析

3.1高度体现中国特色

我国目前的农业局势既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又受到国际化的威胁,在日益复杂化的现实社会中,要想改革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我国的特色,认真研究农业知识,科学创新相关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把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致得做好,合理处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与专业化以及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和生产经营的组织制度。使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3.2加强团队合作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深化教学改革以及要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学科队伍水平,拥有一支强大而有质的学术团队和人才队伍。因为建设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学术团队的支撑。目前这样一个知识结构的学术团队首先有一个知识相互借鉴、中西融合、前后贯通的问题,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分层次地对这个学术团队进行培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

3.3提高新的农业增长方式

培育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的新增长点,学科融合是建立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科的升级和发展。学科交叉是当今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发展的产物,它呈现出各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相互补充、学科边缘的拓展、产生横断学科态势的现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其学科渊源而言,本身就具有交叉融合的性质,它是由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复合、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边缘性学科,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讲,它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分支管理学。

4.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已成为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我国的农业资源在类型上比较多,且在种植经营中的差异较大,因此,了解我国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力量,推进新农业农村在经济方面的发展。

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实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增加资金的投入和政府统筹性的管理。其次对农业经济管理实行资源的整合,加强不同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提升农业经济中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农业信息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交流共享机制,规范农业经济信息的标准化,逐步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化和资源共享化的集成整合平台,实现农业经济数据的共享。重视对农民的知识培训和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尤其对广大农民的知识培训以及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在农村进行知识信息教育的普及,对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发展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当然,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做好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业经济等方面的结合也尤为重要。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和农民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大力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与时俱进地发展信息化农业经济,与国际农贸经济接轨,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5.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可以发现,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策略的高质量提出,既是对我国政府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要求。只有从上到下共同团结工作,才能做好这一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互联网建设、信息化基地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团队建设是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农业管理 第7篇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农业档案管理实践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速路。

1. 提供农业信息。

档案部门应将为基层用户提供综合性和实用性信息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出发点, 提高服务意识, 积极拓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对象、需求内容、需求方式, 根据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提供不同的农业信息, 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 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导致为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充分利用农业档案资源, 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保证农业投资与生产决策的准确性, 降低风险, 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衔接, 处理好生产与经营之间的关系, 实现农业供求关系的平衡。

3. 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

农业档案中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等快速传播到农民手中。

4. 及时把握政策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为农业系统提供农业投入品的价格和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信息, 更有利于农民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提高农产品的档次。

二、当前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一是随着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更多的电子信息要归档, 更庞大的电子数据要管理;二是信息化管理要求各涉农部门的档案信息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综合化管理;三是对农业档案信息利用的要求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四是农业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五是农业档案信息的存储方式还没有由传统的纸质、照片、磁带等扩展到移动硬盘、光盘等载体上;六是档案信息的利用、传输方法没有从传统的移交、接收、提供原始档案阅读, 转化为网络传输或盘片转换、电子阅读等;七是检索工具带有局限性, 手工操作仍为主要检索手段。

三、加强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1.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交流的政策性规定, 使信息资源得到规范有序的利用与共享, 充分地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为农业经济服务的作用。同时, 根据《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 把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工作理念引入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去, 以观念的创新带动体制的创新。首先, 管理模式创新。制定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在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责任, 形成职责明确、有效协作、合力推进的良性管理模式。其次, 方式创新。打破坐等档案送上门的工作模式, 走出档案馆, 深入一线工作, 大力宣传与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标准, 宣传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让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深入人心。第三, 协作机制创新。针对我市农业建设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现状,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应再局限于市馆, 而应由县、区档案部门及其他部门分级分散负责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市级档案部门应主动了解基层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情况, 及时进行业务指导, 并在业务指导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规范要求, 推广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个性化服务, 使得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不留空白, 不存死角。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农业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 做好收集工作。

农业档案信息的丰富与优化是实现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因此, 要加强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就必须根据当前形式需要, 积极主动做好农业档案的收集工作。一是根据市域农业发展实际,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内容上、载体上拓展农业档案的收集范围, 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农业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的力度, 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工作。二是由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将农业档案信息收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采取联合办公会议的形式, 定期农业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如绥化市市委办、政府办以两办字号发文, 对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条件、移交进馆等作规定, 要求各县级档案馆认真贯彻执行。此外, 对正常接收范围的各立档机构, 也应制定接收计划, 随时跟踪调查, 提供业务指导, 对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完整的收集整理, 以确保进馆档案的完整规范。三是明确农业档案接收单位及归档范围, 搞好移交进馆工作。

3. 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加强农业风险科学管理 第8篇

当前我国农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然风险。近年来, 我国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虽然得到增强, 但气候异常以及极端天气多发、频发, 增加了防范的难度。二是市场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农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风险, 国际市场风险也会传导到国内, 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农产品经营主体增多, 粮食收购由过去的国企收购转变为经纪人、国内粮商及国际粮商共同参与, 市场调控变得更难;游资频频进入农产品市场, 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 前几年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背后都有游资的身影。三是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存在于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等环节, 前不久发生的“大米镉超标”事件, 就是由种植水稻的土壤被污染导致的。而且, 农业风险的扩散十分迅速, 破坏力极强。有专家说, 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风险时期。

因此, 加强农业风险的有效管理就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的课题。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政府援助和社会救济。这是我国当前应对农业风险最普遍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事后发挥作用, 存在一定局限性。二是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2004年, 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在全国试点推广, 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因为存在经营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导致该项政策大范围推广存在难度。三是推行农产品期货。从国外经验看, 农产品期货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有效手段, 对于管理农业风险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规避农业风险, 又推出了指数保险和保险证券化2种创新性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 这2种保险工具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有专家认为, 指数保险很适合在我国推广。防范农业风险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 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提高农业内在品质,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 可以加强对农业企业的监管, 从根源上降低农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促进农业企业健康发展, 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的带头作用。

二、农业企业现状分析

2004~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涉农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政府出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考虑始终保证农产品的价格, 相应增加了农业上市公司的收入;随着农业税、特产税的取消, 农业上市公司又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 足以看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全国上市公司共2538家, 农业上市公司为41家, 比例仅为1.62%, 农业上市公司的重要地位与上市数量显然不匹配。农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具有弱质性并且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大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尽管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模式, 由于受到农业自身特点的限制, 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削弱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理所当然会在其偏低的会计盈余上进行粉饰;或者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通过提高其会计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三、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一) 内部动机

1、农业行业弱质性的特点。

农业对自然高度依赖, 容易受到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 加之基础薄弱, 使得农业具有弱质性。尽管政府极其重视与支持农业的发展, 投资周期长以及投资利润低下、多元经营决策失误、主营业务衰退等问题, 使得农业企业整体业绩欠佳, 因此农业企业的管理层为了提升业绩或者面对监管的压力有充足的理由进行盈余管理。因而, 可以认为农业行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发生。

2、农业企业筹资困难。

农业企业筹资主要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内部筹资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的持有数量主要取决于经营业绩, 我国农业企业投资利润低, 整体业绩表现欠佳, 自由资金的利用程度是有限的。外部筹资主要是债务筹资, 包括发行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借款等方式。不论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 我国相关法律都有相关规定, 尤其是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投资利润低、总体经营业绩欠佳的农业企业来说, 外部筹资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筹资困难是农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二) 外部动机

1、政府优惠政策的诱导。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 不仅关乎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还决定着二三产业的发展, 因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都给予高度支持, 如:税收减免、出口贴息、财政补贴等。然而获得政府的支持是有条件的,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对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基地项目, 农产品加工项目, 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动设施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扶持对象为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获得政府补贴, 农业企业必然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弥补企业自身不足之处。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我国, 公司进行上市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 只有满足了各项规定的公司才能挂牌上市。具体要求包括: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连续三年盈利, 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 000万, 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量超过5, 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 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 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录。因此, 上市公司有理由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业绩以满足上市要求。农业企业也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

四、结论和建议

农业企业由于自身产品的弱质性、易受市场风险和行业经营危机影响的特点导致其利润偏低, 为了满足其筹资需求、为了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等原因农业企业难免会进行盈余管理。为了大力发展农业, 促进农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国家依然要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减少其为了上市、为了避免强制退市等原因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时要拓宽政策支持的条件, 不能只以企业经营利润与规模等因素决定是否享受政策支持;另外还要加强对农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等;国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总之国家要从各个方面支持农业的发展, 促进其日益壮大。

参考文献

[1]仇冬芳.农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与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的视角[D].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5.

[2]张承.浅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J].河南农业:农业纵横, 2013.10.

[3]辛树凤.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战国时期农业管理思想研究 第10篇

一、保证农时

农事活动需要按照时令和季节特点来安排, “所谓今之耕也, 营而无获者, 其蚤者先时, 晚者不及时, 寒暑不节, 稼乃多菑实”①。因此, 只有“不违农时”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吕氏春秋》中有详细的农事时间安排。春季“王布农事, 命田舍东郊, 皆修封疆, 审端径术, 善相丘陵阪险原隰, 土地所宜, 五谷所殖, 以教道民, 必躬亲之”②; 夏季“命野虞出行田原, 劳农劝民, 无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 命农勉作, 无伏于都”③; 秋季“穿竇窌, 修囷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 务蓄菜, 多积聚。乃劝种麦, 无或失时, 行罪无疑”④; 冬季“令告民, 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 修耒耜, 具田器”⑤。国家以此为依据安排劳动者进行农事活动。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者把“不违农时”作为施政方针的一项基本原则, 农忙时节禁止征发劳役并限制非生产性活动, 以确保劳动者全力从事田间劳作。“故当时之务, 不兴土功, 不作师徒, 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 不酒醴聚众, 农不上闻, 不敢私籍于庸, 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 苟非同姓, 农不出御, 女不外嫁, 以安农也。”⑥“无起土功, 无发大众, 无伐大树。”⑦

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先进的农业技术对于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耕。“五耕五耨, 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 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 又无螟蜮。今兹美禾, 来兹美麦。”⑧“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⑨深耕能够提高肥力, 使土壤松软, 利于作物生长, 从而提高农业收成。

以粪肥田。“掩地表亩, 刺草殖谷, 多粪肥田, 是农夫众庶之事也。”⑩荀子认为多加施粪, 便可以达到肥田增产的目的。“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烧薙行水, 利以杀草, 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 可以美土疆。”11夏季, 用杂草来沤肥。

休耕。“辨其野之土, 上地、中地、下地, 以颁田里。上地, 夫一廛, 田百亩, 莱五十亩, 余夫亦如之; 中地, 夫一廛, 田百亩, 莱百亩, 余夫亦如之; 下地, 夫一廛, 田百亩, 莱二百亩, 余夫亦如之。”12将土地按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 通过适时的休耕, 使土壤恢复肥力。

三、保护自然资源

战国时期, 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 而应该对其加以保护并合理利用。《吕氏春秋·义赏》中记载: “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13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无限度开发自然资源的严重后果。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 利用自然资源应该遵循“以时禁发”的原则, 只有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够恢复再生。孟子曰: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14《管子·八观》中记载: “山林虽广, 草木虽美, 禁发必有时。”15

这一时期, 人们不仅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且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措施, 从文献资料中来看, 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山林、水产、鸟兽。

《吕氏春秋》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无覆巢, 无杀孩虫胎夭飞鸟, 无麛无卵”16; 孟夏之月“驱兽无害五谷, 无大田猎”17。

《管子》中也有保护山林、水产、鸟兽等资源的记载。“江海虽广, 池泽虽博, 鱼鳖虽多, 罔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 非私草木, 爱鱼鳖也, 恶废民于生谷也。”18“毋杀畜生, 毋拊卵, 毋伐木, 毋夭英, 毋拊竿, 所以息百长也。”19

这些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做好防灾救灾措施

( 一) 兴建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 人们已经认识到兴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荀子·王制篇》记载: “修堤梁, 通沟浍, 行水潦, 安水藏, 以时决塞, 岁虽凶败水旱, 使民有所耘艾, 司空之事也。”20《管子·立政》记载: “沟渎遂于隘, 障水安其藏, 国之富也。”21兴修水利可以有效的预防水旱灾害, 是富国利农的重要举措。

楚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22; 魏国西门豹治邺“发民凿十二渠, 引河水灌民田, 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 民人以给足富”23; 秦国有水工郑国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修建“郑国渠”, “用注填阏之水,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无凶年, 秦以富强, 卒并诸侯”24, 郑国渠修成后, 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 大大改变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 使之成为沃野。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修建, 有效地应对了水患, 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二) 储粮备荒

战国时期粮仓的设置已经非常普遍, 在考古发掘中, 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用来储藏粮食的仓廪和窖穴。在洛阳, 发现了战国时期地下窖穴式的粮仓, 这些粮仓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长约400 米、东西宽约300 米的范围内, 目前已经探明的有74 座。25

丰年时积极储备粮食, 灾荒发生时国家可以开仓赈灾, 救助灾民。《管子·入国》中记载: “所谓振困者, 岁凶, 庸人訾厉, 多死丧。弛刑罚, 赦有罪, 散仓粟以食之。”26而不储粮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小人无兼年之食, 遇天饥, 妻子非其有也; 大夫无兼年之食, 遇天饥, 臣妾舆马非其有也”27。

这一时期关于储粮备荒的思想有很多。《礼记·王制》记载: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无六年之蓄曰急, 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 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 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 虽有凶旱水溢, 民无菜色, 然后天子食, 日举以乐。”28《管子·山权数篇》记载: “故王者岁守十分之参, 三年与少半成岁。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 与少半藏参之, 一不足以伤民, 而农夫敬事力作, 故天毁埊凶旱水泆, 民无入于沟壑乞请者也。此守时以待天权之道也。”29平时贮蓄足够的粮食, 即使发生凶旱水涝, 老百姓也不至于挨饿。

( 三) 节支

节支是救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缩减官员俸禄, 减少日常消费开支的方式来减轻人民负担。

《墨子·七患》记载: “岁馑, 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 则损五分之二。凶, 则损五分之三。馈, 则损五分之四。饥, 则尽无禄, 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 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 大夫彻县, 士不入学, 君朝之衣不革制, 诸侯之客, 四邻之使, 雍食而不盛, 彻骖騑, 涂不芸, 马不食粟, 婢妾不衣帛, 此告不足之至也。”30墨子认为, 发生灾荒时, 应根据严重程度酌情减免官员的俸禄, 礼乐、服饰、饮食等一律从简, 只有这样国中才能“无冻饿之民”31。

《周礼》的十二荒政中也有同样的措施, 《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 一曰散利, 二曰薄征, 三曰缓刑, 四曰弛力, 五曰舍禁, 六曰去几, 七曰眚礼, 八曰杀哀, 九曰蕃乐, 十曰多昏, 十有一曰索鬼神, 十有二曰除盗贼。”32《礼记·曲礼下》记载: “岁凶, 年谷不登, 君膳不祭肺, 马不食谷, 驰道不除, 祭事不县; 大夫不食粱, 士饮酒不乐。”33灾年时, 饮食、祭祀形式等都要较平常节俭。

( 四) 平籴法

平籴法也是救治灾荒的有效手段, 即国家在丰年时按平价购粮储存, 荒年时以平价出售。

计然提出了“平粜”理论: “夫粜, 二十病农, 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 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 下不减三十, 则农末俱利, 平粜齐物, 关市不乏, 治国之道也。”34即由国家控制粮食的流通, 粮价过高时, 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 粮价过低时,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

李悝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 并付诸实践。他提出“是故善平籴者, 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 余四百石; 中熟自三, 余三百石;下熟自倍, 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 中饥七十石, 大饥三十石。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 中熟则籴二, 下熟则籴一, 使民适足, 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 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 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 而粜之”。35李悝的这一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行之魏国, 国以富强”36。

平籴法是利用经济手段, 由国家直接干预粮食的流通, 控制其购销价格, 调节粮食在丰灾年间的供需平衡, 避免出现“籴甚贵伤民, 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 农伤则国贫”37的情况。

摘要: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农业管理思想, 包括保证农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保护自然资源、做好防灾救灾措施等方面。战国时期的农业管理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 还为后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战国时期,农业管理思想,保护自然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根蟠.先秦时代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J].古今农业, 1999.01.

[2]彭安玉.先秦农业管理政策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01.

[3]曹贯一.中国农业经济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加强农业节约用水管理的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 节水方式 节水机制

最近几年,严重的干旱一直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生产,使我国缺水问题更加严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遭受旱灾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以上, 而这个数据还在逐渐的增长。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等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了将近17%,水资源总量减少约12%[1]。

一、农业水资源使用存在现状问题

1.节水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机制仍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现行水资源管理单位在法律地位和自主经营权上没有保障,使其失去了实行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比如,灌区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且经营管理缺乏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灌区处于两难的位置,表面上他们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可是实际上,他们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没有行政编制,也没有财政部安排的经费,在这样的机制下,既缺乏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没有经费,所以相关单位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由于是事业单位所以他们也不能像企业那样以追求利润来维持运营。因此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利于农业节水管理。

2.过度开采水资源

开采地下水是解决用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比如,在井罐区很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漏斗的出现,会使地面沉降或断裂,有的会导致海水渗入,影响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目前全国大概有57个漏斗区,其总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目前,全国已经发现地面塌陷的地方约为700多处,秦皇岛市现在已经形成了月33.6平方公里的海水侵入区;现在黄河流域因为过度开采,已经多次断流,这种现象已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灌溉系统过于陈旧

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现有约225个大型灌区出现老化失修的现象,使其使用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我国现有约115座大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在被抽取调查的378 座渠道建筑中,70%已经严重老化并损坏,16%的建筑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10%已经报废,仅有4%是完好的。造成灌溉系统陈旧老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系统自然老化、工程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资金的短缺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其中有10.9%是因为管理不善以及人为破坏的因素造成的。

二、提高农业节约用水的途径

1.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倡自治

目前我國水资源管理机制主要是:大中型灌区经营管理和政府行政经营相结合管理的方式,但是政府是主要的管理者,他们行使水利调度权、水费收支和相关财务管理权,农业灌区没有水利调度权、水费收支和相关财务管理权。由于政府行政能力过多的干预灌区管理,从而使灌区企事不分,导致灌溉区缺乏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灌溉活动的展开,严重影响灌区经济的发展。

据此,供水机制必须改革,使灌区拥有基本的自主经营管理权,自主进行水利调配、工程管理和自负盈亏,使之成为自主发展的企业化经济管理实体。

2.科学规划,保护好灌溉系统

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利部门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遵守生态环境与人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时要遵守自然规律。(1)在水资源利用上,协调好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并对水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处理,极力倡导节约用水,避免由于水源处理不好造成更大的浪费。(2)在水源方面除了节流、初污、供水渠道开发之外,应该更注重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3)完善水资源规划管理体系,保护水利灌溉系统,为农业节约用水提供保障。

3.改善农田种植结构,发展农田林网

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农林间作、护田林带的种植结构,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也可以形成“生态小气候”,起到防风固沙、防旱减灾的作用。因为根据研究表明,农田林网的种植结构不仅可以调节大气,还可以减风、降温、增湿。一般情况下,在林网区树高30倍距离内,风速平均降低30%左右,夏季气温降低2~4℃,地面水分蒸发减少20~30%,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0~15%[5]。

4.加强治污,减少污染

在我国,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浪费和污染。比如黄河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污染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使下游相关地区的水资源不能够正常的使用。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节约、合理利用外还应该加强治污和减少污染。

三、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的同时,应该做好水资源利用的规划,把促进农业节约用水的问题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乔伟辉.警报!水危机[N].郑州:大河报,2007-03-23.

[2]王心然,陈金凤.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问题分析[J].水利科技,2012(1).

[3]王宇驰,马国庆.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的几点意见[J].民营科技,2011(6).

[4]梁海平.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5).

[5]张景略.土壤肥料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探讨农业机械的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下,我国农业经济也得到了日益进步。依据相关统计得知:我国在2013期间就有农作物面积超过60%以上,达到了机械化的使用效果。从以上内容说明我国从整体上的机械化发展得到了有所提升。然而,与某些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对比,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在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农业机械管理进行合理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体系缺失。

近年来,收割机、播种机等自动化机械的普及应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随着农业机械种类和数量的繁多,在其服务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管理体系中的各种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建立初期,在乡镇建立了基层服务管理机构,但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管理体质改革,乡镇级别的管理服务机构出现了严重的人员缺失和档案资料流失,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体系出现残缺断层的现象。

1.2 从业者职业素质水平较低。

由于农业机械行业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部分从业人员在缺乏主观意识、农业机械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很难在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及具有专业学识的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以至于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最新的科研技术、创新知识和农业技巧很难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农业技术的更新迭代。

1.3 农业机械管理体系不被重视。

我国基层的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都面临着人员流失、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项目经费的匮乏和主观意识上的缺乏重视,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依靠现有的管理体系,农机管理部门只能完成简单性、基础性的农业机械工作,这也使得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工作成绩平平,更难获得群众的认可。

2 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管理能够对我国的农业机械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从而对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深化改革,让不同的部门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并且能够给农民减少负担,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

加大农业机械管理的力度,能够对农业机械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改善,进而明确我国的相关农业法规,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进步,促进农业机械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以往的农业机械管理体系,通常情况下都是以个人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直觉为依据,没有从根本上给机械管理的品质带来保证,但是农业机械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品质,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农业机械的实用性。

3 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措施

3.1 提升主体意识。

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体系在农业生产自动化及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我们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强化自身意识,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才能,服务群众;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确保农业机械自动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功能。

3.2 推广农机新技术和新玩具。

相关人员在管理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对农机的新技术引起一定的重视,同时也鼓励相关人员去尝试和推广,并且安排专业人员去给农民讲解新技术的使用流程,给予相关补贴,从整体上带动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比如:国家在2014期间就对农机购置给予补贴,补贴的机具有很多种,大小类加一起能够达到230余种;粮食的整体已经达到60.00%以上,农业生产总量已经超过5000亿元。从这一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时代。

3.3 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管理体系。

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因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管理部门还没有做出相关的明确规定,这在整体上也给农业生产的效率带来影响。因此,管理部门在遵循求同存异的条件下,应当做好管理标准化的建设工作,确保农业管理有法必依。

国家应当对政策的监督引起一定的重视,相关部门之间应当做好沟通,互相合作,对购买机具的票据认真检查,确保机具的整体质量。同时,做好补贴的相关流程,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办理,从根本上做好对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

相关人员在对农机进行管理时,应当对生产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加大和农民沟通的力度,从而保证农民应用时能够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农机出现故障,并且在购买完以后还应当定期做好售后服务,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农民提供帮助。

3.4 注重农业机械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简单的理解为是通过计算机现代化设备对农业项目进行时刻监督,并且从中得到相关信息,再对收集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研究,以便能够建设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管理数据库的要求。

3.5 建立农业机械管理创新机制。

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体系的落实,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让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对农机操作环节以及相关保养知识应做到熟练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现代化系统,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关人员应当制定合理制度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品质,做到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3.6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

农业机械的购买、检测、使用、管理、调度、保养、维修及报废整个过程,需要交通、安检、环保、质量管理等多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工作。只有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农业机械管理的任务,共同推动农业机械服务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质量水平。

3.7 完善农业机械服务站的建设。

农业机械管理中,直接面对群众的永远是基层管理部门,各地的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担起自身的职业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配备、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等。同时不断完善自身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 结论

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在日益进步,对于农业机械管理也在不断加强。相关部门在对农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对数字化管理引起一定的注意,加强新技术以及新机械的宣传和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行。

参考文献

[1]罗枫渊.农业机械管理与维修新时代的创新思路分析[J].商,2015(10).

[2]闫坤,郑守会.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5(8).

[3]李涛.设备管理原理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9).

上一篇:智能用电社区下一篇:心肌桥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