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虫酰胺范文

2024-09-23

四氯虫酰胺范文(精选6篇)

四氯虫酰胺 第1篇

1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玉米(品种)登海605;防治对象:玉米田二代棉铃虫;试验药剂:10%四氯虫酰胺SC(9080TM,中华农化有限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杜邦公司)、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高效氯氟氰菊酯,河北华灵农药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

2.1试验地点

邢台市平乡县王杨村,试验田整齐、方正,近几年该地块二代棉铃虫发生相对较重,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料、耕作、行距、墒情)均匀一致,而且与当地农事操作一致。

2.2试验处理与小区安排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其中9080TM包含3个不同用量,康宽和高效氯氰菊酯各1个处理,不同处理的具体用药量见表1。

每个小区约66.7m2选6行玉米,边缘2行作为保护行,其余4行每行为l0m,小区内有200株玉米植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3WBS-16型电动喷雾器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在试验前期进行田间虫量调查,当棉铃虫进入2~3龄高峰期开始施药,试验于7月3日上午进行喷雾防治,施药1次,亩用水量30L。

2.3数据调查与处理

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玉米,每个小区共调查50株玉米,统计被害株率。施药后21d调查残虫数量,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效。并用DPS7.05软件对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株数×100

虫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被害株率;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被害株率;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被害株率;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被害株率。

2.4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后3、7、14、21d调查,共调查4次,并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苗生长发育影响。

2.5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7月3日施药时为晴天,平均温度为26.5℃,整个试验期间以晴天及多云为主,其中7月15日为阵雨,7月19日、22日为雷阵雨,7月24日为中雨,降雨较往年偏少,累计降雨69mm;试验期间温度较往年偏高,平均温度为27.2℃,具体天气情况见表2。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处理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不同处理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处理施药后第3d,处理3(9080TM每亩40m L)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5.87%,处理1、处理2和处理4的防治效果次之,均在90.0%以上,说明每亩用20m L或30m L的10%四氯虫酰胺SC喷雾处理,对棉铃虫的短期防治效果没有差异,但与亩用40m L的10%四氯虫酰胺SC喷雾处理差异显著。

注:上表中的校正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

施药后第7d,各处理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处理3效果仍最好,为96.07%,处理4、处理2次之,但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的防治效果为90.30%;处理5防治效果最低。施药后14d,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的防治效果仍在70%以上;处理5的防治效果仅为28.3%。施药后21天,处理3的防效仍然最好,为85.74%,其残虫量为1.33头/百株,虫口防效为85.74%;处理1和处理2对棉铃虫的防效均在75%以上,残虫量均为2.00头/百株,虫口防效均在76.00%;处理4与处理5的防效和虫口防效较低。9080TM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大。

3.2不同药剂对棉铃虫防治的持效期

不同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持效期较长,施药后21天的防效仍在75%以上,施药说明9080TM的持效期和防治效果在试验所选的药剂中最理想。

在试验过程中,各处理药剂未对玉米产生药害,也没有出现施药人员在施药过程中不适的现象。

4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棉铃虫进入2~3龄高峰期时,用10%四氯虫酰胺SC20~40m L/667m2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当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的防治效果相当,但持效期长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随着用量的增加,10%四氯虫酰胺SC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增加,是防治棉铃虫较好的药剂。在生产中,如棉铃虫发生较重时,为提高防治效果,推荐使用量为30~40m L/667m2。

摘要:文章通过茎叶喷雾的方法,测定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玉米田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1 000倍液和750倍液在棉铃虫低龄幼虫期施药,药后3d防效分别为90.40%、90.42%和95.87%,药后7d防效分别为90.30%、94.40%和96.07%,药后14d防效分别为70.30%、80.00%和82.00%,药后21d虫口防效分别为76.74%、78.56%和85.74%,持效期在20d左右,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关键词: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参考文献

[1]孙爱香,孔显民,王德旭,等.胶东地区棉铃虫为害秋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29(1):72-76.

[2]周永丰,甘国富,徐海生,等.河西走廊东部玉米上大面积发生棉铃虫[J].植物保护,2000,26(3):49.

四氯虫酰胺 第2篇

供试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康宽) , 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并提供。

试验地为老稻田地, 土壤为白浆化草甸土, 肥力中等, 土壤pH值为6.2, 有机质含量3.3%。公顷施40%测土配方肥375kg, 返青后公顷一次性追施尿素150kg。供试水稻品种为东农425, 采用大棚育苗, 育苗期4月20日, 插秧期5月24日, 叶龄3.1, 试验为机械插秧30cm×10cm, 每穴2~3株苗。齐穗期8月12日, 成熟期9月20日。

试验采取大区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试验设4个处理, 处理1为20%氯虫苯甲酰胺75mL/hm2,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 (7月6日) 施药;处理2为20%氯虫苯甲酰胺75mL/hm2,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 (7月6日) 和7月16日各施药1次;处理3为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 (7月6日) 施药;处理4为清水对照。处理1~3面积为667m2, 处理4面积为67m2。施药时田间主要为害症状为枯鞘, 施药器械选用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卫士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 公顷喷液量225kg, 喷液均匀。在二化螟为害基本定型后进行调查。施药后7d左右, 调查枯鞘率;为害定型后, 调查枯心率。调查方法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 每处理区选10个点, 每点取5穴水稻, 每区共查50穴。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安全性分析

施药后观察, 各处理无明显药害症状, 对水稻生长安全。

2.2防治效果分析

处理1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施用防效达98.95%, 最后防效达94.86%;处理2作用迅速, 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施用防效达98.95%, 最后防效达98.11%;处理3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施用防效达98.59%, 最后防效达96.4%。8月16日调查枯心率, 处理1~3防效分别为90.76%、97.38%、94.21%。

2.3产量分析

产量结果表明 (见表1) , 20%氯虫苯甲酰胺SC各处理的平方米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对照, 增产效果显著。

3结论

四氯虫酰胺 第3篇

氯虫苯甲酰胺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大部分鳞翅目和鞘翅目类害虫,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的广谱杀虫剂, 由于其高效、低毒、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 目前已在国内外被广泛生产应用[1]。作用方式主要为强胃毒和触杀作用, 兼有一定的拒食作用[2]。此外, 氯虫苯甲酰胺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上下传导性、化学稳定性, 施用到作物上后, 可以很快地被植株吸收, 在植株内可以自下向上传导至作物的各个部位, 达到全面防治害虫的目的[3,4]。氯虫苯甲酰胺的广泛使用, 对有效控制害虫, 特别是对传统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氯虫苯甲酰胺, 导致田间害虫抗性迅速发展, 已发现有多种害虫对其产生了抗性, 如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 其中以小菜蛾的抗性最为严重[5]。氯虫苯甲酰胺在作物上残留量较低, 半衰期较短, 降解速率较快, 属于易降解类农药。氯虫苯甲酰胺具有较高的疏水性, 进入环境后会迅速从水中析出并富集于土壤中, 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因此, 研究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降解行为, 有助于了解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在环境中的最终归宿。

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降解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 占据了整个HPLC应用的80%, 用毛细管电泳法做检测的还未见报道,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药品领域应用较广, 特别是中药的活性成分的检测[6]。随着毛细管电泳的采用。分析工作者对中药制剂中各种组分的测定进行了深入研究[7,8,9]。在药物制剂、中草药的应用中主要运用毛细管电泳对药效成分进行分离及定量分析。毛细管电泳相比液相色谱具有一些优点, 如毛细管柱易清洗, 样品前处理简单, 分析时间短, 成本低, 分离模式多[10]。该文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的毛细管电泳法, 构建了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曲线[11,12]。目前对在作物和环境中的残留降解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 本研究构建了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曲线, 为今后的氯虫苯甲酰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贝克曼库尔特, 配备紫外光检测器) 、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滤膜、超纯水制备仪等。氯虫苯甲酰胺标准品 (100μg/m L, 北京化工院) 、甲醇、运行缓冲液A (P/N338426, 贝克曼库尔特) 、重蒸水、毛细管再生液A (0.1 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 等。

1.2 试验设计

1.2.1 电泳条件的设定。通过编辑设置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泳条件, 对其分离电压、检测波长进行不同的方法构建, 分离电压分别设置为20、25 k V, 检测波长分别设置为2 2 0、265 nm, 对氯虫苯甲酰胺标准溶液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

1.2.2 制定标准曲线。在上述试验所得到的电泳条件下, 通过对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标准溶液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 构建其相关性, 得到氯虫苯甲酰胺标准曲线的相关函数。

1.3 统计分析

运用毛细管电泳仪中的分析处理软件处理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以及试验数据, 并利用Excel软件对其标准曲线进行绘制, 分析线性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泳条件

采用内径为75μm、总长为60 cm的石英毛细管。分离电压为25 k V, 进样量为40.53 k Pa, 进样3 s, 缓冲液为缓冲液A (P/N338426) , 检测波长为220 nm, 保留时间为6.0 min的检测条件下, 氯虫苯甲酰胺标准品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基线稳定, 出峰较好, 如图2所示。

2.2 线性关系的构建

将配制好的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μg/m L的氯虫苯甲酰胺标准液用滤膜过滤, 装瓶, 在上述电泳条件下进行电泳试验, 记录峰面积, 以峰面积 (y) 对浓度 (x) 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

结果表明, 采用内径为75μm、总长60 cm的石英毛细管。分离电压为25 k V, 进样量为40.53 k Pa, 进样3 s, 缓冲液为缓冲液A (P/N338426) , 检测波长为220 nm, 保留时间为6.0 min的检测条件。氯虫苯甲酰胺在10.0~100 mg/L浓度范围内, 线性回归方程为:y=28 398x-3 404.7 (R2=0.969 8) , 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如图3所示。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电泳过程中, 将分离电压设置为25k V、检测波长设置为220 nm时, 毛细管电泳图谱显示氯虫苯甲酰胺的检测图谱最理想, 而且利用此条件对氯虫苯甲酰氨进行电泳分析, 构建了线性关系, 绘制了标准曲线, 且相关性良好。氯虫苯甲酰胺时一种低毒, 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胃毒进行的。氯虫苯甲酰胺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从目前已有文献报道来看, 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 在样品前处理、分析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方法没有进行标准化, 致使测定的结果缺乏可比性,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分析测定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标准方法, 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借助于高效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 构建一套完整的检测方法, 进一步研究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解特性, 探究其药效以及在环境中的滞留性。毛细管电泳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必将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更广泛应用[13]。

摘要:为了建立氯虫苯甲酰胺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 对氯虫苯甲酰胺标准曲线进行建立, 采用内径为75μm, 总长为60 cm的石英毛细管。分离电压为25 k V, 进样条件为40.53 k Pa进样3 s, 缓冲液为缓冲液A (P/N338426) , 检测波长为220 nm, 保留时间为6 min的检测条件, 该方法简便, 高效, 可以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检测方法。

四氯虫酰胺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来宾市兴宾区良塘乡北合村和良江镇凌陶村进行, 这2个村均是大面积种植甘蔗的区域, 2个试验点相隔超过30 km。

1.2 试验材料

供试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供试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杜邦公司生产) 、15%阿维·毒死蜱乳油 (广西金燕子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大区验证试验, 设5个处理, 即5个大区, 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每个大区面积200 m2, 不设重复。

1.4 调查方法

于第1次施药后约14、30、45、60 d, 每大区随机选择5个点, 每点调查10 m2, 记录总株数和枯心苗;计算各处理受害率, 计算防效。计算公式如下[4,5]:

药后120 d, 每大区随机选择5个点, 每点调查10 m2, 记录总株数和成茎的甘蔗数。

药后90、120 d, 评价各处理大区作物的长势和保护状况。

实收测产:按每大区取5个点, 每点10 m2, 调查有效茎数、每株茎径和株高。进行现场称重实收实测记录, 并折算出单位面积产量。

测量糖度:按每大区取5个点, 每点取10个样本用锤度仪测量糖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知, 第1次用药后14、32 d, 处理1、2、3的防效均在80%以上, 比处理4 (对照药剂) 提高12.29~26.79个百分点;药后47、60 d, 处理2、3防效均达到100.00%, 分别比处理4提高51.89、48.33个百分点。可见, 处理1、2、3对蔗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处理3的防效最好。

从表3可知, 第1次用药后14 d, 处理1、2、3的防效达到50%以上, 而处理4 (对照药剂) 的防效仅为3.70%。药后36、62 d调查, 处理1、2、3的防效达到90%以上, 而处理4分别只有19.31%和55.46%。

从2个试验点的4次调查结果看,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各处理 (处理1、2、3) 对蔗螟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15%阿维·毒死蜱乳油 (处理4) 的防治效果。

2.2 对甘蔗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4、5可知, 处理1、2、3的产量均比处理4产量增加, 其中, 北合村试验点平均增产9.2%, 而凌陶村试验点平均增产高达44.8%, 2个试验平均增产27.0%。说明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比15%阿维·毒死蜱乳油效果更好, 能提高甘蔗产量。处理4产量高于CK, 说明使用药剂防治甘蔗螟虫能有效减少甘蔗产量损失。

注:有效茎数测量面积为50 m2, 下表同。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 2个试验点中处理1、2、3的株高和茎粗均比处理4和处理5增加。2个试验点的单位面积有效茎均是以处理1最高, 说明早期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有利于提高甘蔗的有效茎。

由此可知, 处理1、2、3除了能很好地控制螟害外, 还能起到增加有效茎、茎径、株高的效果, 从而提高单产。

2.3 药害情况

据试验期间的全程观测, 各处理的甘蔗生长正常, 没有发生药害。

2.4 作物的长势和保护状况

据药后90 d和120 d观测, 作物长势和保护状况均良好。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表现在植株受害率减少、甘蔗有效茎增加、植株增高、增粗等, 因而在防止甘蔗由于受螟虫危害导致甘蔗有效茎减少、植株变矮变细、糖度降低、产量降低等方面起到较大的作用。2个试验点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各处理的产量比对照药剂平均增产27.0%, 可见防效及增产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因此在生产中推荐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 m L/hm2在甘蔗苗期喷施, 并以相同的剂量在药后14 d再次喷施。

摘要: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 结果表明:该药剂可有效提高甘蔗的有效株数、株高及产量, 2个试验点平均增产27.0%, 尤以225 m L/hm2的剂量在甘蔗苗期喷施, 并以相同的剂量在药后14 d再次喷施, 对螟虫的防效最好, 因此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蔗螟,防治效果,产量

参考文献

[1]黄应昆, 李文凤.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糖料, 2006 (4) :34-35.

[2]商显坤, 黄诚华.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5) :20064-20066.

[3]罗志明, 李文凤, 黄应昆, 等.3.6%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J].农药, 2010 (5) :383-384.

[4]杨世常, 夏银果, 陈寿宏, 等.20%康宽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总结[J].甘蔗糖业, 2010 (2) :14-19.

四氯虫酰胺 第5篇

一、试验田基本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 土质为两合土, 肥力中上等, 种植方式为麦棉套种, 棉花品种为中棉29, 种植密度为1800株/亩。

二、试验处理

1.20%氯虫苯甲酰胺SC10毫升对水45千克/亩。

2.20%氯虫苯甲酰胺SC12.5毫升对水45千克/亩。

3.20%氯虫苯甲酰胺SC15毫升对水45千克/亩。

4.4.5%高效氯氰菊酯EC40毫升/亩对水45千克,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清水对照CK。

随机区组排列, 各小区面积2×667平方米, 每小区之间留四行棉花隔离, 周围留2米宽保护行, 不设重复。对照面积0.1×667平方米。

三、施药时间及方法

本次试验安排在四代棉铃虫卵盛期8月22日, 天气晴朗无风, 用工农-16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

四、调查记载方法

各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 每点标记10株棉花, 施药当天查卵数和幼虫数 (灭去3龄以上幼虫) , 药后1、3、7、15天记载卵数和活虫数, 并考查棉株上四挡果枝蕾、花、铃数和被害数, 分别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和保蕾、花、铃效果, 试验期间卵孵率以试验空白对照区卵孵率 (65.4%) 为基准, 进行虫口基数计算。

五、试验结果

试验调查记载情况 (见表1) 。

由上表1可以明确看出, 药后一天, 处理2、3、4防效均在95%以上, 药后3、7天, 处理2、处理3表现依旧十分显著, 而处理4常规用药4.5%高效氯氰菊酯3天后防效就下降厉害, 药后15天, 处理2、处理3防效依旧达75%以上, 综合几天调查来看, 处理2和处理3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杀虫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优秀;从保蕾花铃效果看, 处理2和3也强与处理1和处理4。

四氯虫酰胺 第6篇

关键词:杜邦普尊,氯虫苯甲酰胺,水稻卷叶虫,防效试验

5%氯虫苯甲酰胺是杜邦公司新推出的一种创新杀虫剂, 具有内吸性, 微毒, 主要以胃毒为主, 对水稻的稻螟、稻飞虱、卷叶虫及蔬菜中的害虫防治有良好效果, 尤其是对水稻上的卷叶虫防治有特效。水稻上的卷叶虫摄取杜邦普尊一般7 min后会停止取食, 3~5 d内就会死亡, 而且药物的防效期为15~20 d左右。杜邦普尊的使用方法较简便, 能有效防治水稻中的卷叶虫, 其药效具有一定针对性, 只会对靶标害虫产生毒害性, 且不会对鱼、虾及哺乳动物等造成影响。

1 杜邦普尊的特性及防治效果

1.1 杜邦普尊的特性

杜邦普尊又名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其药效主要针对鳞翅目害虫, 该药物具有微量毒性, 害虫食用药物后的死亡率极高。这种农药还具有很强的耐雨性, 喷药2 h后即使下雨也无需再次喷药。杜邦普尊既能有效防治水稻上的卷叶虫与钻心虫, 通过有效控制水稻中的卷叶虫, 从而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在水稻虫害的防治过程中, 对粉蛾科、夜蛾科、卷叶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麦蛾科、菜蛾科及细蛾科等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还能有效防治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及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1]。杜邦普尊对水稻中卷叶虫尤其是高龄虫的防治效果较稳定, 对用药方法没有特殊的要求, 且小剂量的杜邦普尊就能配用较高水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虫害防治的成本。

目前, 该药物已在全国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有超强的化学活性、渗透性, 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这一农药剂型及其含量主要是针对水稻害虫的防治, 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保护作用, 保叶功能突出, 尤其是对常规杀虫剂已有抗性的害虫, 具有一定特性。广谱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但是, 这些常规农药具有一定毒性, 如果人类或家禽误食将会造成消化系统及内脏腐烂, 进而威胁其生命安全[2]。杜邦普尊具有自身的优势, 能真正做到只杀靶标害虫, 不会危害其他有益昆虫。

虽然杜邦普尊具有一定的毒性, 但是, 其毒性是微量的, 对施药人员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不会对稻田的有益昆虫及鱼虾等的生命造成威胁, 还具有长时间的药效。但其药物毒性不会长期残留在农产品上, 对人类身体安全不存在威胁, 而且与其他农药的混合性较好。

1.2 杜邦普尊在其他地区对水稻卷叶虫的防治效果

据了解, 浙江省植保部门以6 667 m2稻田作为试验田, 每667 m2使用45 m L 5%氯虫苯甲酰胺, 在使用这一农药时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进行常规喷雾, 喷药7 d后杀虫效果达到94%以上, 保叶效果能高达90%以上。与常规用药相比, 对水稻的卷叶虫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杜邦普尊属于一种新型“生态农药”, 能有效控制靶标害虫, 对害虫的防治具有一定针对性, 与其他生物关系良好, 其无残留毒性的特点确保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3]。杜邦普尊对水稻产区的长发性害虫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这一新型“生态农药”对水稻卷叶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2 试验方法及效果

在本次试验中, 选择了广西龙胜县乐江乡超级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龙胜县乐江乡乐江村平寨组田垌进行试验, 具体由吴进步、吴凤芬、吴世敏及吴进恒等4户的水田作为试验点, 试验地的栽培条件、肥水管理与当地其他田块保持一致, 选用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水稻品种的稻田, 在中稻栽后5 d, 水稻叶片刚出现卷叶现象时开始施药。由于今年卷叶虫发生偏重, 世代重叠严重, 发生密度大, 所以, 加强对对水稻卷叶虫的防治刻不容缓。共设每壶水 (15 kg) 采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一般2%阿维菌素、48%毒死蜱对水稻试验田进行3个处理, 施药期间使试验田的水位保持在3~5 cm, 观察并分析试验的防虫治虫效果。在使用方法上, 对杜邦普尊 (5%氯虫苯甲酰胺) 进行2次稀释, 先配成母液, 并将其配成一壶水 (15 kg的喷雾器) , 同时, 还要做好试验田的保护工作, 以免影响试验效果的真实性。用药后第3 d、第5 d、第7 d、第14d及20 d分别对水稻进行取样调查, 将每块试验田分为5个区域, 并在各区域中收集10丛稻叶, 分别计算3种不同药剂试验田卷叶数量在所收集的稻叶中所占的比率, 分析杜邦普尊对防治卷叶虫的功效。

15 d后, 发现试验田中喷杜邦普尊的田块水稻生长正常, 水稻卷叶虫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而且水稻长势非常旺盛。与其他常规用药的试验田的水稻卷叶虫的防治效果相比, 其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今年偏重发生的情况下, 常规农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 水稻的生长情况一般, 而且在毒杀卷叶虫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其他有益昆虫;而杜邦普尊具有明显的效果, 有明显的保叶功能, 促进禾苗旺盛生长。

3 结语

水稻卷叶虫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药物的选用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为防止水稻卷叶虫成灾, 加强对害虫防治的研究非常必要。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以杜邦普尊 (5%氯虫苯甲酰胺) 为研究对象, 对其防治水稻卷叶虫的效果进行试验。通过研究可发现, 杜邦普尊对水稻上的卷叶虫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和保叶功能, 使用这一药物能有效地毒杀卷叶虫, 还能有效防止有益昆虫被杀害。与常规农药相比, 杜邦普尊的防治效果更彻底、药效期更长, 尤其值得在稻田养鱼的田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植干, 朱豪红, 卢继英, 等.几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评价[J].广西植保, 2013, 16 (1) :136-137.

[2]陈时健, 李春曦, 成玮, 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J].世界农药, 2012, 7 (5) :52-53.

[3]阚李斌, 姜海平, 蔡超, 等.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0, 11 (10) :76-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四氯虫酰胺】相关文章:

复方谷氨酰胺05-20

噻呋酰胺09-09

甲基甲酰胺05-13

培门冬酰胺酶08-28

聚酰胺工程塑料05-26

聚己内酰胺纤维07-23

抗盐聚丙烯酰胺07-24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08-10

二甲基乙酰胺08-17

己内酰胺工艺简介07-18

上一篇:做中教下一篇:成本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