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趋势明显

2024-08-04

娱乐化趋势明显(精选5篇)

娱乐化趋势明显 第1篇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 从无到有, 从单调到多元, 从模仿到创新, 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 不仅给电视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 而且丰富了节目形式, 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 对繁荣电视文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几年来, 电视荧屏上的相亲类的节目层出不穷, 风靡一时, 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 这些形式新颖的真人秀节目的出现, 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其主客观因素, 它在带给大众休闲娱乐和媒体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引起人们对于对其的深思。

一、社会背景

“水是有源的, 树是有根的, 到电视征婚也是有原因的。”1992年, 赵本山带着小品《我想有个家》再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喊出了单身汉们的心声。这部小品的创作背景正是当年引起全国观众争议的荧屏相亲节目《电视红娘》, 据说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山西电视台做了足足三个月的节目广告, 竟无一人报名。然而节目开播以后, 却常常因为嘉宾的“很纯很可爱”而逐渐受到欢迎。当时节目的形式非常单一, 每位征婚者都对着镜头背诵自己反复斟酌修改好的征婚启事, 而有些人总是会因为紧张而变成结巴或是忘词, 甚至经常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场面。主持人问:“你家有几口人?”征婚人答:“我家有两头牛, 三头猪。”类似的笑话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1995年, 海峡对岸的相亲节目《非常男女》一夜走红, 这股相亲风潮很快席卷内地, 首当其冲的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 节目于1998年正式开播, 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 该节目一直是全国相亲类节目收视率的头把交椅。

2000年前后, 国内各电视台跟风开办了三十多档婚恋节目, 荧屏相亲达到了顶峰, 但是在这拨高潮中, 唯有上海的《相约星期六》坚持开办至今, 超长寿命令人称道。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这档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风靡全国, 而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

二、节目策划

电视相亲大大符合了现在电视观众的胃口, 过去的交友节目是男女数量相等的, 一轮一轮配对, 节奏比较慢。相比而言, 《非诚勿扰》这样的交友相亲节目是在男女人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 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模式本身即具备十足的娱乐性, 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放大了80后、90后城市青年婚恋观和时下剩男剩女社会现象背后深刻的因果关系, 呈现他们的价值观与内心的矛盾, 将一些青年人对金钱物质的渴望、以貌取人的心理都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会有一个戏剧冲突的效果, 让观众像看一部电视剧一样去欣赏节目。

闯关过程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充满悬念的戏剧性情节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以至于有网友总结说, 这是一个把综艺当连续剧看的年代。同时, 节目设置环环紧扣, 节奏的加快, 创新意识的加强让节目呈现出来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形式和内容, 对观众的吸引力非常大。

但整体而言, 现在的交友相亲节目己经不像过去, 是单纯为交友而交友, 节目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不管是电视台或者嘉宾都各自有其想法, 电视台需要利用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来博得广告商的青睐, 而一些嘉宾也希望通过这类节目提高曝光率和知名度。

三、受众群体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囚为工作压力大, 没有时间谈恋爱。在中国, 又而临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社会现象;同时, 社会的逐步开放使得电视相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使得相亲类节目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嘉宾来源。这些节目定位在时尚、婚恋的真人秀, 参与者以20岁到30岁为核心, 这此年轻人大胆直言、气质各异, 他们不是娶不到、嫁不出去才来相亲的, 这比剩男剩女大聚会更充满可变性和魅力。这个年龄层男女又带动了所有亲朋好友, 只要家有适龄青年, 全家都喜欢看这个节目, 这样无疑把相当数量的观众都锁定成目标观众群。

四、节目流程

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的环节了解出场男嘉宾, 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出场男嘉宾是否能够进入最后的“男生权利” (“权利反转”) 环节, 进而带走留灯的女嘉宾或者最后一次尝试选择心动女生。每期节目一般出场5位男嘉宾。

每位男嘉宾在出场之后选出心动女生, 然后进行“爱之初体验”, 通过女生对男生长相进行第一轮灭灯。此后进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 其间播放3条短片, 说明他的个人基本资料, 情感经历, 以及朋友对于他的评价, 如果三条片播完, 在男生权利之前, 24盏灯熄灭, 则男嘉宾失败退场。如果只有1盏灯亮着, 男嘉宾可以选择“牵手”或者“放弃”。

如果女嘉宾有2盏灯或2盏灯以上为男嘉宾亮着, 那么男嘉宾可以进入男生权利。2盏灯以上, 男嘉宾在台前灭掉 (为男嘉宾亮灯数目-2) 盏灯, 被选女嘉宾上台, 公布男嘉宾的心动女生。如果心动女生在台上, 可以先问问题, 再选择“放弃”或者带走一位女生。如果心动女生不在台上, 那么心动女生也上台, 站在被选女嘉宾中间。如果男嘉宾选择心动女生, 女嘉宾可能放弃, 男嘉宾自己走;也可能接受, (下转57页) (上接72页) 男嘉宾会带走心动女生。

五、节目人背景

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来看, 电视相亲节目的男女嘉宾都是社会中所谓“剩男剩女”的代表。如今, “剩男剩女”已经成为社会不能避免的热门话题,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4.6%的人表示, 身边有很多人在相亲, 参与调查的人中, 80后占51.6%, 70后占32.0%。当下中国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期, 在社会文化层面, 80、90后这一代的婚恋价值观与上一代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此前从未在媒体上进行过集中展现

结语

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离不开互动上的创新, 除了各种媒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外, 还有舞台上下、荧屏内外等各种方式的互动环节。另外, 娱乐节目的创新还有节目形态、节目运作等方面的创新手法。

电视娱乐节目的开创, 不单单是为了给受众提供一种娱乐的氛围, 而是更有责任为受众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让受众在感受娱乐的同时还能受到文化教益。也就是说, 可以在娱乐节目中添加进一些人文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 将娱乐节目中的新闻人物与它背后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相结合, 从而使做出来的娱乐节目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教益性, 令受众对娱乐节目更加爱看。

我国电视相亲娱乐节目从起始到热播, 不过短短一两年的时间, 我们应该要更讲究其中循序渐进性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娱乐节目首先是要求娱乐性, 能够让观众感到轻松和愉悦。但娱乐并不能让文化缺失, 更不能趣味低俗。娱乐节目本身应该保证一定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 在公众娱乐的同时, 起到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的正面力量, 真正体现电视的平民意识和大众娱乐性的审美观点, 实现电视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节目也以成功的市场价值和商业运作, 为电视台创造经济收入。

娱乐化趋势明显 第2篇

日前,方太推出全新一代欧式吸油烟机云魔方,这款具有“前所未见的吸油烟效果”的吸油烟机一经推出,便迅速引发社会舆论、市场同行和消费者的集体共振。云魔方携5大创新专利技术,不只带来了高端油烟机内部结构、应用功能和工业设计的系统性革命,还持续树立行业标杆,并重新定义高端厨电的“好效果”。

厨电行业前景向好,高端化趋势明显

从中长期来看,厨电市场仍将持续走热。近日,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总经理贾东升在方太云魔方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出对2014年厨电市场走势的乐观预期。贾东升透露,“过去三年间,厨电市场实现了8%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4年厨电行业整体将取得12%的增长速度,这是整个家电产业升级转型步伐最快的领域。”

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厨卫电器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比同时期整体家电市场的增长率至少要高出5个百分点。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厨电市场竞争中,坚持高端定位的方太始终如磐石般稳居市场第一,特别在高端吸油烟机市场已经连续十年销量遥遥领先,2013年整体业绩突破 40亿元。从横向来看,据中怡康数据:2013年,方太以零售量占比44.81%、零售额占比45.02%的傲人业绩,直接超越排名第2至第4位企业的市场占比总和。这两组数据意味着市场几乎每销售两台高端吸油烟机,就有一台出自方太。而纵观一整年的表现,去年上半年,方太在高端油烟机市场的份额占比为41.04%,而2012年,方太在高端油烟机市场的份额占比为36.53%。这意味着方太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在继续扩大,同时高端化产品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高端化是中国厨电业的独有标签。从去年开始,一轮高端化浪潮让中国厨电市场迎来两极分化的走势:一边是中低端产品市场严重饱和,供大于求背景下导致一大批中小厨电企业被迫停产歇业或转型;一边则是高端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高端化应立足于“以用户为中心”

高端厨电产品正在成为拉动行业快速成长的主力引擎,并且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以方太为例,继2013年推出风魔方后,今年又推出全新一代欧式油烟机云魔方,不断刷新用户的期待,推动一个“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好效果”新时代扑面而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就指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核心就是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作为最高的判断标准。方太很好地把握住了厨电产业发展的脉搏,其倡导的高端厨电‘好效果’也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表示,高端厨电产品,绝不是单纯的高价格,而是回归到消费者需求这一原点,能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高增值服务。“不能说我只是开发一个普通的产品,然后想办法推销出去,这是落后的想法。在互联网时代你必须是开发让用户惊喜的甚至惊讶的产品,后面的营销就非常容易。”

3月25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全新一代欧式油烟机云魔方耀世登场。全球首创的“蝶翼环吸板”设计,将传统欧式油烟机的笼烟能力从垂直方向到水平方向全面外扩,让原本的核心负压笼烟区域由一个笼烟口扩大至一个笼烟平面,在扩大笼烟口的同时有效减少油烟的逃逸,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吸油烟效果”,刷新了中国高端厨电产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的世界新高度,也在10多年之后激活了中国高端厨电产业的“又一个春天”。

在云魔方新品发布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罕见地用“粉丝”一次词来比喻方太的用户。张东立表示:当前,中国厨电行业发展得很健康,常年实现规模与利润双增长,这绝非偶然,而是因为方太等行业领导品牌踏准了“产品驱动—用户体验驱动”转型的时代节奏。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用户思维,是粉丝消费。方太在高端厨电市场拥有大量忠实粉丝,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

卓越的品质造就了方太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中国吸油烟机行业的引领者和划时代产品开创者的领袖地位。创立19年以来,方太始终坚持“专业、高端、负责”三大定位,不上市、不打价、不欺客,心无旁骛,专注研发,先后开创了中国吸油烟机行业的自主设计深型吸油烟机、欧式吸油烟机、近吸式吸油烟机等,不断刷新吸油烟机行业标准,也一步步改变着中国人的厨房。这些正是来自于方太对于科技创新战略重视和持续投入:每年保证以销售收入的5%投入技术研发,在厨电业现有的发明专利中,方太所掌握的70多项发明专利占据了其中一半以上的份额;同时,方太还建立了行业中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厨电实验室,拥有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始终牢牢掌握着厨电产品的核心技术。

张东立预测,随着整个厨电市场向高端化、精品化转型,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向方太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聚拢。“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大家有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购买力也增加。‘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是全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现在我们的行业出现了一些中国自主品牌为主的高端化趋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中国要成为真正世界公认的厨电强国,使这个行业在全球产业链有整合能力,有定价权、话语权,这才真正称得上强国,以方太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一定会实现这一点!”

娱乐化趋势明显 第3篇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构成元素

将电视娱乐节目元素组合视为化学反应, 其中电视娱乐节目为反应器皿, 基本构成元素为化学元素, 基本构成元素在电视娱乐节目中进行化学反应, 而这种化学反应就是能够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娱乐效果。电视节目基本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组合能够形成多元化的电视娱乐节目表现方式, 促进娱乐节目的创新。

(一)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必要元素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必要元素指的是电视娱乐节目中必须包含的元素, 如果缺少了必要元素, 那么该电视娱乐节目将不能够成型。必要元素中包括音乐元素、语言元素、主持人元素、嘉宾元素四个方面。音乐元素的主要作用是对节目气氛进行制造与烘托, 通过不同的音乐带来不同的节目效果, 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特效音乐三种形式。语言元素的主要作用是对节目的主旨思想进行传递, 促进了电视媒体作用的发挥, 主要包括主持人语言、节目配音语言、观众语言三种形式。主持人元素的主要作用为维系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 是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够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节目中发挥连接、进度控制、气氛营造等作用, 主持人语言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核心性、关注性与掌控性等特性。音乐元素、语言元素与主持人元素的组合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必要元素, 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元素发挥着支撑作用。此外, 电视娱乐节目必要元素中还包括嘉宾元素, 主要包括嘉宾主持与嘉宾来宾两种形式。

(二)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内容元素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内容构成元素就是内容元素。内容元素在娱乐节目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娱乐节目都必须具有内容元素或者必须具有全部的内容元素。内容元素中包括:第一, 游戏元素。游戏一方面具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 另一方面具有增进了解、活跃氛围的作用,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 通过游戏元素来娱乐受众, 主要的形式包括知识问答、竞技游戏、益智游戏等。第二, 情感元素。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情感因素主要的作用是对观众的困惑进行解答, 同时对观众窥探他人因素的心态进行满足, 包含情感元素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类型包括情感配对类与情感访谈类。第三, 明星元素。明星元素是综艺节目娱乐化的显著标志, 为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朝气, 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主体转换、主体伴随、主体引申。第四, 表演元素。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歌舞表演、戏剧表演、曲艺表演等。

(三)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元素组合趋势化出现的必要性

基本元素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最基本的影响因子, 通过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和合作形成成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基本元素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导致了其具有不同的优越性, 元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复合型元素, 对电视艺术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反射。元素组合发展在未来的电视艺术发展道路中将会持续前进, 形成更多的复合型元素, 促进更多的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产生, 对生活进行反映与引导。

(四)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保持不变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中所包含的必要元素与内容元素在电视市场发展的阶段中保持不变, 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新的复合型元素。复合型元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基本元素的组合而产生的, 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对这些复合性元素进行剖析之后发现,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基本元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基本元素之间的组合才能够促进新的电视娱乐节目形式的产生。元素组合通过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促使其优越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社会群众的视点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物质文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社会群体的视点进行了解成为电视行业中“给观众看什么”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思想与社会矛盾都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导致了事件及人们对待事件的态度也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印记, 在特定时期的新闻行为与对待新闻的行为中都包含着该时期的特定意识形态。社会群众的视点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电视娱乐节目需要通过基本元素之间不同的组合来实现对受众自我认同感与窥视欲的满足, 最终明确“给观众看什么”的问题答案。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元素组合化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元素组合化中的问题

1. 元素组合创新困难。

电视娱乐节目在进行基本元素组合的过程中既需要具有创意, 又需要避免雷同。当前, 一旦电视娱乐节目推出之后收到较好的反响, 必然会出现与之雷同的节目, 导致了此类节目整体素质降低。一方面, 自主研发本节目的团队后劲不足, 不能够促进节目在后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 模仿者一味照搬照抄, 并不对其进行改进。此外, 在对节目基本元素进行组合的过程中, 新的复合型元素形成具有瓶颈期, 形成较为困难。

2. 节目基本元素在组合的过程中存在失败。

并不是所有的元素组合都能够获得成功, 新的复合型元素并不是全部都能够达到预想的节目效果。这种失败情况的出现打击了制作者的积极性, 导致元素组合发展缓慢。

(二) 解决策略

1. 对优秀节目进行自主借鉴。

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创新又能够带来发展。要对优秀的节目进行研究与借鉴, 明确该节目设置的原因及道理。对优秀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分层, 在借鉴的过程中发挥自主能动性, 创作更多的优秀电视娱乐节目。

2. 进行不断的组合尝试。

在熟练掌握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对基本元素进行组合, 在元素组合的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抱着坚定的决心进行尝试, 通过不断的组合尝试创作新的复合型元素。

三、结语

在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的过程中, 电视从业者要明确节目基本元素, 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元素组合趋势化过程中要创造更多的新的复合型元素, 促进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电视市场的不断成熟, 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进行分析, 指出基本构成元素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运作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组合化趋势进行研究, 通过组合化的发展势头促进电视娱乐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节目元素,组合化

参考文献

[1]韩炜, 李利辉.后娱乐时代的相亲节目反思——从国内相亲节目看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J].艺海, 2012 (12) .

[2]马娜.中外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比较——以《学徒》与《绝对挑战》为例[J].新闻世界, 2011 (7) .

[3]何春耕, 肖琳芬.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发展与探索——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等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12) .

[4]荀瑶.期望破坏理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应用——以韩国MBC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为例[J].新闻传播, 2012 (23) .

娱乐化趋势明显 第4篇

一、我国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的意义

体育报道娱乐化, 就是强调体育报道内容丰富性和全面性的同时, 提高体育报道语言的幽默性和娱乐性, 将紧张而刺激的体育竞技赛事以一种更为完美的方式呈现与观众面前, 促进体育报道的观赏性, 促进我国体育报道的健康发展。

(一)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观赏性

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 将能够带动体育报道的趣味性, 促进观众对体育报道的热情。就我国传统体育报道来说, 过于严肃的体育包括语言和较为单薄的体育报道内容, 使得体育报道节目略显枯燥, 且无法提升观众对体育报道节目的关注度。而娱乐化的体育报道形式, 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 许多体育报道节目都已尝试娱乐性较强的播出形式, 除了对现场比赛的解说, 还穿插一定的补充说明, 以及相关振奋人心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比赛项目中的明星解说, 使观众在了解相关比赛的同时, 回顾历史精彩瞬间, 提升体育报道的整体观赏性。

(二)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收视率

一般来说, 人们多是将体育报道理解为体育爱好者的节目, 这是由于体育报道术语繁多以及严肃的节目气氛所造成的, 因此, 使得体育报道的收视人群较为固定, 也较为狭窄。体育报道娱乐性趋势发展, 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对体育报道的兴趣, 即使是对于不懂体育的人们来说, 诙谐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节目内容, 也能够牢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提升人们对体育报道的热情, 促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 促进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全民发展趋势, 促进我国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三)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商业价值

就传统体育报道来说, 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使得体育报道的娱乐性大大降低, 体育报道的商业价值也大大受到限制。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发展,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提高收看人数, 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 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 使体育报道的可观赏性大大提升, 更好的满足了大众的生活需求, 因此, 也使得体育新闻报道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 促进了我国体育新闻行业的发展。

二、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建议

就传统体育报道来说, 基于某种特殊的社会时期, 以及历史原因, 往往体育报道偏向于政治化, 政治色彩浓厚, 体育报道的主要任务是起到政治内容宣传的作用。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人们知识面和信息面的不断拓展, 使得体育报道也发展着非常明显的变化, 以提升体育报道真实性为目的, 以提升体育报道娱乐性为主要宣传手段的新型体育报道模式, 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趋势, 我们必须予以正确对待, 既要达到大众娱乐的目的, 又不要丧失体育报道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这是需要我们予以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 要坚持体育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体育报道不同于其他娱乐综艺节目, 体育报道需要满足内容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 这也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体育报道, 同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体育报道的政治性质要略低于新闻报道, 因此, 我们在保证了体育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同时, 可以发挥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以及改变体育报道的播放模式, 从而提高体育报道的观赏性, 促进而有效提高体育节目的收视人数, 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提高体育报道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体育报道可以感情强烈, 可以振奋人心, 也可以具有十足的幽默感和丰富度, 但是体育报道应该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不应该弄虚作假, 不应该带给人们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 以及相关认识的误导。就目前我国娱乐报道来说, 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发展趋势, 比如标题同内容的巨大差异、体育赛事的离奇预测活动等等, 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观众, 提高栏目的收视率, 但是, 却严重损害了体育报道的形象, 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 我们必须要强调体育报道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一定要保证体育报道标题同体育报道内容的一致性, 要保证体育报道准确可靠, 从而保证媒体的健康发展。

总结:

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对于我过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报道的观赏价值, 提升体育报道的娱乐性和轻松度, 提高体育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体育报道的改革和发展, 避免政治因素对体育报道的影响, 促进体育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促进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繁忙的工作之余, 体育报道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 闲暇之余, 带给他们更多的欢乐和放松。对于传统体育报道来说, 缺乏一定的娱乐性, 形式感较强, 严肃的新闻语言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 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开始日渐成为体育报道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我国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展开分析和论述, 指出了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的意义, 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期以促进我国体育报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意义,建议

参考文献

[1]梁桥, 张雅楠.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认识[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05)

[2]孙伟平.论网络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娱乐化趋势明显 第5篇

一、“艺考热”与传媒娱乐化趋势

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为什么越来越多?概括地说, 一是一部分学生早期受过艺术家教, 有良好的兴趣和学习基础;二是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三是一部分文化程度较差的学生, 看准了大多数高校艺术专业招生重专业成绩轻文化成绩的机会, 认为是圆梦大学的一条捷径。

以河南省为例, 在经过连续几年大幅增长后, 2009年参加艺术考试的人数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据河南省招办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河南省艺术考生人数一举突破10万人。如果把考生兼项因素考虑在内, 累计将达到124852人次。按照2008年高考百万考生的人数算, 每十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艺术考生。河南也成为仅次于山东的又一个艺术考生大省。

另外,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人们开始崇尚艺术和欣赏艺术。

娱乐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 也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娱乐大潮便不可遏制地风起云涌。满足受众的休闲娱乐消费的需求倾向正逐步压过传播新闻、控制舆论的主要功能, 成为时下传媒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功能。

传媒更是在追求注意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娱乐传媒疯狂推崇明星, 创造经济效益。经济至上, 娱乐至上, 大氛围下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也大众化。

2005年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选秀活动, 将娱乐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参与制造“明星产品”的流水线, 这一场脱离了明星崇拜层面的选秀, 进而把娱乐变为全中国人都能感受和参与的自娱自乐。周笔畅在夺取2005年“超女”第二名后, 其所在的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就陷入报名的火爆局面。有报道说, 次年报考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科目单考的就将近6000人, 而星海音乐学院的招生计划当年只有800人。

二、考生艺术解读与传媒娱乐化趋势

在艺术被饱含功利的眼神反复“误读”之后, 艺术与求艺之路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艺考热”中, 越来越庞大的艺考队伍中有多少人的动机是真正热爱艺术的?恐怕很难回答。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 有60%的艺术班学生是由于参加高考把握不大而在高二下学期改学艺术的。“高考指挥棒”无情地驱动着艺招在“怪圈”中渐渐升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动下, 相当一部分有一定艺术潜能的优秀学生为升入名牌大学而放弃艺术基础的学习;同时, 有部分艺术天赋并不强的学生, 因为艺术类高校文化成绩要求较低而改投艺术专业。这样进入艺考队伍的人不在少数。考生报考艺术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这几年相比普通高校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要好些。有部分是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前景的良好, 反映了媒体娱乐化趋势下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改变。

当媒体受市场作用, 用“受众即市场”的观念炒作娱乐文化时, 代表休息娱乐源头的艺术便以娱乐的变体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 而接受和改变最快的是年轻群体, 最直接的反映是持续升温的“艺考热”。

三、考生价值取向与传媒娱乐化趋势

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从传播学受众理论文化规范来看, 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 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 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象与事实, 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如果大众传媒经常报道或者强调某事物, 就会在受众中造成某特定事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 从而促使受众模仿, 结果形成了一些间接影响。而传媒的这种影响是日积月累的, 也缓慢地渗进了受众的思想中。

大学入学考试是决定一个青年未来社会生存去向的重要门槛。专业的选取往往决定着一个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路径。艺考, 应该说是每个考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有不少人选择了把自己的生存职业定在艺术领域里, 而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是怀抱明星梦的人。明星耀眼的光环和丰厚的收入让人们垂涎欲滴。因此, 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追随着近年来火爆的明星选择他们就学的艺术类院校, 渴望在同样的学习领域获得和明星同样的成就。

尽管艺术考试类型多、场次多、考试地点分散, 艺术生的考试专业方面须参与所在省组织的艺术联考, 还要参加每个报考学校组织的加试, 加上艺考报考人数多, 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学生都尽可能地多参与学校的加试, 每个学校考2~4场, 一次高考下来多数学生都要参与几所, 甚至十几所以上, 总计数十场的专业考试。这就使得大多数艺术考生必须长途奔波远赴外省到学校进行专业课考试, 这其中花费的大量精力和金钱让许多家长和考生叫苦不迭。然而即使是这样, 也阻挡不了艺考大军逐年壮大的趋势。

“艺考热”表面看起来是“艺术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素质教育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然而由于它诞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 这种“热”不完全是考生发自内心艺术追求的“热衷”, 而是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热闹”成分。“艺考热”不但是一种教育现象, 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折射出的教育、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问题, 应该引起关注。

艺术需要天赋, 更需要文化素养, 从艺者要想有所作为就需要两者兼备、缺一不可。真正的艺术大师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对艺术人生的注解和对艺术的解读需要发挥传媒的影响作用, 关注由“艺考热”看娱乐化趋势下传媒对受众的影响, 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影响。提高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 促进艺术的大众化消费, 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促使艺术与社会文明进程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上一篇:如何看待下一篇:隐喻理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