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范文

2024-07-23

外来务工人员范文(精选12篇)

外来务工人员 第1篇

伴随着城镇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构成了城市工人的主体。目前,我国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达到2.69亿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66亿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与外来务工人员为城镇建设所付出的劳动相比,他们的住房状况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由于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问题亟待解决。

从现有的文献看,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问题,特纳提出两步骤方法安置平民,第一步提供城中租房方式向外来人口提供住房,第二步安排城郊自建住房来实现住房保障[2]。

胡福光等对农民工廉租房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月收入、婚姻情况、年龄和家庭人数对其影响显著[3];陈春等分析重庆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留城意愿,结果显示,现有住房状况对其留城意愿影响最大,户籍地、教育水平、务工年薪与留城意愿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4];张智通过研究北京市农民工住房选择行为发现,农民工最倾向于租房、其次是集体宿舍和购买商品房,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农民工更愿意购买或租赁房屋,性别对是否居住集体宿舍有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更能接受居住集体宿舍[5];白洪鸽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进行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公租房成本、个人因素、交通、获取方式和住房改善是影响农民工选择公租房的关键因素[6]。

然而,有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的研究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具体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计量分析支撑相应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概述

本研究以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6月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对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台区、鼓楼区、建邺区和浦口区5区607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及居住状况、住房需求三个层面。

(一)样本基本情况

外来务工人员以男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6.6%,女性占33.4%;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占39.7%,已婚及其他占60.3%;从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其中,25~34岁最多,占总数的43.3%;从月收入来看,2500~3500元最多,占34.4%。另外,外来务工人员来宁务工时间普遍较短,2年以内的占47.4%。

(二)住房及工作状况

外来务工人员从事行业相对集中,涵盖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个体经营;住房选择方式以租房为主,超过60%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租房,其中单独租赁占33.1%,合租占29.3%;单位供房占16.6%,商品房占13.2%,其他方式占7.7%;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方米,仅有17%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目前住房面积表示满意;住房类型以小区楼房为主,占34.9%,其次是平房和工厂宿舍,分别占25.7%和22.9%,其他方式(工地、板房)占13.7%,保障房仅占2.8%。

居住不同类型房屋的外来务工人员,其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

居住保障房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选择其他住房方式的外来务工人员倾向获得货币补贴;而居住在普通小区楼房和平房的外来务工人员倾向接受租赁式保障房;居住在工厂宿舍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住房货币补贴和租赁式保障房具有相近的意愿,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38.1%和37.4%。

三、计量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分析

1. 交叉列联表分析。

假设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与性别、年龄、籍贯、务工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从事行业、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居住类型、住房面积、住房满意度和未来去向相关,对此采用交叉列联表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分析得出,务工年限、居住地点、工作地点、住房面积这4个变量的皮尔逊卡方检验没有通过,说明其与住房保障意愿的相关性较弱。

2. 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属于广义线性模型的一种,是研究分类反应变量与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主要对多因素影响的事件进行概率预测。

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主要包括3种情况:住房货币补贴、租赁式保障房和产权式保障房。本文研究问题包含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3个选项以及9个影响因素,符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要求。

(1)模型构建。

假定被解释变量Y为三分类变量,Y取值为1、2和3,解释变量为X1,X2,…,Xi;选Y=1为参照组,则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为:

其中,

设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为因变量,因变量共有三个值,把它设定为1、2、3;其中,1表示住房货币补贴、2表示租赁式保障房、3表示产权式保障房。通过模型解释变量观测值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进行分析。

(2)变量选择。

根据交叉列联表分析结论以及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选取9个变量作为解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赋值,如表2所示。

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使模型更好解释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向后筛选法(Backward)对9个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籍贯、住房满意度的Sig.值超过0.05,可以认为这三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被剔除。

(二)模型参数估计及结论

根据解释变量选择结果,以住房保障意愿为被解释变量,运用SPSS19.0来进行计算,该模型方程的似然比检验的Sig.值约等于0,自由度为32,卡方值为147.663,远大于检验值46.194,这说明本模型的拟合度很好。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性别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影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优势比exp (B)值分别为1.702和1.692,这说明相对女性而言,男性更愿意选择政府提供的租赁式保障房和产权式保障房。

(2)不同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差异,根据优势比exp(B)得出,35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倾向于政府提供保障房。究其原因,主要是年纪较小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想融入城市并且拥有住房,相比住房货币补贴而言,他们更愿意获得实物配租;而45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受家庭和落叶归根情结的影响,大多不愿意在城市扎根,他们更倾向获得货币补贴。

(3)月收入显著影响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收入越高外来务工人员越不愿意选择住房货币补贴。一方面,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支出能力有限,他们对能否有能力支付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存在担忧,也不愿意付出过多的住房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被排斥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之外,他们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住房条件,而高收入外来务工人员有能力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他们对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更感兴趣。

(4)外来务工人员未来去向对其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和未来去其他城市的务工人员相比未来计划定居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倾向于获得保障房;未来打算回老家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愿意接受租赁式保障房。

(5)从事行业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也有显著的影响。相比制造业,其他行业(个体经营、建筑施工、服务业)的相关系数都为负值,这表明从事制造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接受保障房。

四、政策建议

第一,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机,逐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本文调研,只有2.8%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中,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被排斥在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之外。政府应当在城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结合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把住房货币补贴、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等政策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

第二,在城镇发展政策基础上,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应当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系统,把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工作及居住状况、住房保障需求等基本信息纳入系统中,采用打分法确定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资格。

第三,重点研究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

结合本文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年龄低于35岁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希望政府提供保障房。这种新生代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不愿意回老家,他们最有意愿通过获得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来改善目前住房现状。政府应根据这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需求和特点,对其住房保障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江华.保障房分配有失公平的解析与应对——基于制度顶层设计视角的探讨[J].建筑经济,2013(7):58-60.

[2]丁宫军,吕萍.转型时期的农民工住房问题叨.公共管理学报,2010(1):58-66.

[3]Rebhun U.Housing Adjustment Among Immigrants in Israel:Application of Complementary Non-Metric and Metric Techniqu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9,92(3):565-590.

[4]Shen L,Peng Y,Zhang X,et al.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J].Cities,2012,29(1):32-39.

[5]胡福光,周婷婷,李金花.农民工对廉租房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2):96-99.

[6]张协奎,张婧,刘若曦,等.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实证研究——以北部湾港口城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12):105-115.

[7]陈春,冯长春.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1):145-149.

[8]张智.北京市农民工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10(1):5-8.

[9]白洪鸽.农民工公租房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 第2篇

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

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

——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杨强的先进事迹

在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只要谈起杨强同志,大家就会十分敬佩的伸出大拇指夸奖他说:他是我们员工的楷模。

杨强,山东威海人,汉族,2005年入党,2007年5月,通过网上招聘来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打工。近年来,他刻苦钻研业务,带领研发团队研究开发扫地机/清扫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扫地机构造设计。主要规划设计了各种电机的规格参数,接触器、继电器、加速器、充电机、电池等的选型,设计了显示器,控制器等电气系统,以及推杆的检测设备等,并获得了能量回馈型电动驾驶式扫地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参与了ISO9001的贯标工作及企业标准《电动地面清扫机》Q/320621BAT01-2008的制定。发表论文:基于SEP4020处理器的电动清扫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获得申请软件著作权:能量回馈型电动驾驶式扫地机控制系统。通过多年的拼博,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还当选为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同时也得到了公司领导认可和职工们的好评。

我是党员,企业更需要我

2007年,正当民营企业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公司急需人才,但因地处偏僻,公司难以招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公司老总急得/ 18 团团转,就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当时正在网上求职的杨强,看到此信息发现明诺公司的产品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努力当一名有价值的员工,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做一个能证实自己实力,为社会作份贡献的人。朋友及家人找他谈话要他再考虑考虑,并语重心长地说:父母亲把你抚养这么大,供你上学,可是花了很多心血,目的就是要为你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现在,要留在外地,何况到企业工作会有很多的困难。可杨强毅然回答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哪里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虽然企业比较艰苦,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练人,我年轻,企业更需要我们,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到企业去更适应。就这样,杨强来到了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打工仔”的生涯。

人活着要有梦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勇于拼搏

提升为副总经理的杨强,在谈到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时,他笑着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和总经理一道实现“将明诺打造成民族第一品牌,建设成国内最大扫地机生产基地,人活着要有梦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勇于拼搏。有了拼搏精神,相信我们的梦就一定能实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在这样一步一步地紧紧伴随着董事长、总经理,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奋力拼搏。

正是因为有了以杨强为首的一些共产党员和优秀员工的默默奉献,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才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个的荣誉,面对公司取得的一个个的荣誉,一串串的成果,杨强并没有感到满足。他知道:企业能否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能否取得很好的效益和长足的-范文最新推荐-----------------------

发展,能否市场竞争的佼佼者,关键的一点是企业自身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市场是无情的考官,为了让明诺公司成功的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她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个一个的新产品、新项目的反复实验与论证,真正达到了技术新产品生产一批,发展一批,计划一批,开发一批,储存一批的要求。为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一项项的改革,为了一个个的项目论证,杨强副总是起早贪黑的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和他们共同研讨,有时候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同他工作过的技术人员说:杨经理既是一个懂得专业技术的专家,又是我们的好引路人,他总是做得比我们多,休息得比我们少。她十分关心我们,为了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搞科研,总是为我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他还要把我们当天研究的工作进行逐一的审核、修改、汇总,并打成文字材料后送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我们正因为有以杨强为首的一班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才有源源不断的改革创新的硕果。

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得事迹材料

(一)曲晨蕊,女,汉族,1990年7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所获奖项及荣誉:校一等奖学金;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特等奖、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毕/ 18

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

持之以恒,方能圆梦

自入学以来,紧张的学习内容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充斥着她的整个研究生生活。从本科到硕士的角色转变,她重新审视了自己,规划了研究生生活,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向着梦想一步步迈进。

始于基础知识

凡事都离不开学习,她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实践、航运经营管理、集装箱航线设计与优化、海运金融与船舶投资风险管理等硕士课程的学习,平均成绩达到90分以上,能够熟悉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专注科学研究

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在科研项目方面,参与贵阳市综合交通调查、大连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研究、促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等数个课题,掌握了资料收集、文献查阅、交通相关软件操作等科研技能。在学术论文方面,她主要研究航运金融、港口物流等方向,通过不懈努力,在航运旗舰期刊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和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上面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第十一届物流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的论坛上,做题为“考虑支线承运人竞争的港口补贴模型”的报告。-范文最新推荐-----------------------

服务周边同学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政治立场坚定,自觉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追求思想上的进步。作为2018级研究生中队的副指导员,在完成好自己学习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协助指导员完成各项工作,如迎新、传达学校通知、组织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学术沙龙和名师讲坛等活动、调动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等。此外,在研一期间,通过学院选拔,担任2018级指导员的助理,即2018-1港口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班主任,密切联系学生,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沟通,成功组织了多次“双学”、团日活动。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指导员助理”。

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得事迹材料

(二)彭子烜,女,汉族,出生于1991年02月1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2018年9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主修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导师为于滨教授。研究生一年级期间获得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业学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经历了一段研究生学习生活后,她发现身边的优秀的师兄师姐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她开始试着向他们寻求成功的方法,请教他们是如何度过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拥有什么理想、如何处理曾经遇到的困惑等经历。她努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和自信、自立的人做朋友,将成功/ 18

的人士作为自己的榜样,虚心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用他人的辛酸经历来勉励自己,不畏艰险,不畏坎坷,坚定信念,时刻注意弥补自己的缺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她不断地结合自己的情况充分吸纳探索到成功的方法,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实践、处世能力等各方面,时常以身边的人来自我比较、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目标+行动+勤奋=成功

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她时常分阶段地为自己制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付出。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不断奋斗,终于有所收获。

由于她在大学本科期间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所以在研究生期间我更加能规范自己的价值观,她认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参加实践工作,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也因此,她经常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除此之外,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科研讲座,并努力做到将听到看到的知识吃透,并运用到平时的科研活动中。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帮助她在研究生一年级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虽然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她明白她所做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科研方面还有太多的未知未被发现,她会再接再厉,为学校、为国家在科研之路上继续做贡献。虽然在研究生学习生活期间她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她明白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能克服过去,明天必然是美好的。她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范文最新推荐-----------------------

迎接生活中每一天的挑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也努力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影响周围的他人。她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孩,吃苦耐劳始终深深地扎根于她心底,她明白,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体会不到宽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和同学之间,她也能做到团结友爱,一年多来,她能和同学们都能处好关系,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节日里,大家也一起经常组织在一起娱乐,其乐融融。研究生校园是一个集体宿舍,同窗的缘分与共同的专业把她与同学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热情、开朗是她带给同学的第一印象,真诚待人是她结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在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她积极响应,组织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她还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整体荣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各项活动中,在班内纪律方面,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在集体的努力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市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xx市零八一中学九年级2班

班长,校学生会学习部成员

我加入共青团后,严格遵守学校及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位听话懂事的好学生。作为学习委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坚守:做人要堂堂正正、诚实守信,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做事勤奋刻苦、一丝不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18

在学习上,我勤学苦练、刻苦努力,入校以来成绩优异。我自信、乐观,集体荣誉感强。一直以来,我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帮助班内的学困生。遇到难题,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分析,帮助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我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帮助班内的学困生。因此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在工作上,我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从不假公济私,从不利用班长的职权为个人谋利益。我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帮助班内的学困生。遇到难题,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分析,帮助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一直都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作为班干部及校团委干部,具有二重身份,在班级和校团委之间难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冲突,我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校团委、班级工作两不误。

在2018年3月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雷锋——拾捡垃圾”公益活动,在同年组织全班同学在校园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在2018年参与社区组织的“关爱空巢老人”等。

在2018年被学校评为“军训标兵”,在2018年春季获直属学校期末统考第11名,并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在2018年5月4日被学校评为“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学习之星”,“管理之星”我也会戒骄戒躁,继续向前,争取更好的成绩。

张xx-范文最新推荐-----------------------

苍溪县西部计划志愿者

我作为全国项目的志愿者,时刻不忘自己还有一项重点服务工作,就是关爱贫困学生就学问题服务。通过了解镇上有许多贫困家庭,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无法上学,特别各村都有许多留守子女,尽自己所能让失足的留守孩子不要放弃,杜绝他们产生对社会的仇视。期间积极参与团县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附近小学讲解基本法律常识等。此外,我们几个志愿者利用周末走访镇各村贫困学生,去年我们共走访了13个行政村,贫困学生家庭30多户。走访中我们了解他们的家庭生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把各户的家庭的情况写成材料后上传到新守家园网,寻找爱心人士资助这些贫困孩子上学。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为15户贫困学生找到爱心人士的资助。家访中我们对工作的主动热情、认真仔细、吃苦耐劳和勤快踏实的劲头,得到了很多群众的好评。

梁xx 苍溪县城郊中学高2018级20班,担任团支部书记

我是一名共青团团员而光荣,努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心理素质,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思想上,注重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也经常与同学一起探索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入校以来,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位听话懂事的好学生。作为班团支部书记,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多次组织团员青年参加/ 18

学校团委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自信、乐观,集体荣誉感强。工作负责,以身作则。作为20班团支部书记,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积极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善于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工作中敢于创新工作思路,将班级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不铺张浪费。但是,只要那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会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会主动去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无论班上哪位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都会耐心地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帮助讲解,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因此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冯x 苍溪县城郊中学高2018级“圆梦班”学生

我进入城郊中学后,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连续三年都被学校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在同学们中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时刻谨记自己的任务,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牢记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就必须从点滴做-范文最新推荐-----------------------

起。在公益志愿活动中播撒活力与爱心,以诚实守信为荣,作风正派,并与同学关系融洽,苗xx 利州中专2018级汽修班班长

他在学校过去的两年里,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认真作业,积极思考,虚心的向领导和老师请教。学习勤奋,成绩优良,他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在他的中专生活中,他始终怀抱着一颗热诚的心,去为老师同学服务。两年来,他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受过不少挫折。尽管如此,他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他自从开学以来,就一直担任班上班长这一职务。在这期间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他始终以“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宗旨。平时他积极和同学们交流沟通,和同学们融洽和睦地相处。他尊敬师长,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共同搞好班级的工作,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情况,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好师生间的桥梁作用。军训结束后,还组织了同学聚餐活动,促进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从而让同学们更加喜爱班集体。

现在他通过自身努力,还担任校学生会主席职务,他在工作中,他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会有一些独到的办事方法。

他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他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11 / 18

增进同学生们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会各部的交流。他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他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始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增强学生会的凝聚力。他一直努力使学生会全体成员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决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钱xx 共青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生副书记

人海茫茫,每个人都在弹奏着自己的生命乐章,有的清丽婉约,有的雄浑壮阔,有的也许一生也没有奏出一曲和谐的音符,但只要尽心尽力了,便不必悔恨与遗憾。在处处充满艰辛的人生旅途上,我不祝自己一帆风顺,因为真正的一帆风顺是没有的,我只愿自己永远坚强。在长大的人生旅途上,一步步走向成熟。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进入大学以后,我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并很快地确定我在这个阶段的人生追求,在新生军训中荣获“优秀标兵”荣誉称号,而后以身作则。我力求充实,在忙碌中一步步向我的梦想前进。人生没有彩排,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演出的机会。我一边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投向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参加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在一次次地锻炼中不断成长,丰富内涵。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的原则。很幸运,通过两年多的不断锤炼,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上,我也是积极寻求进步,紧跟现代思想潮流,树立良好的-范文最新推荐-----------------------

价值观与人生观,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价值、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不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品德端正、崇尚科学、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学院、系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同学着想,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参加党校培训、学生干部培训、礼仪培训,认真地学习了各种政治理论知识,丰富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从小受父亲老党员和姐姐姐夫党员思想熏陶,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一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道德修养方面,一直严于律己,品行端正,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批评。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并及时改正,不断追求进步。我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才华。

在学习上,我始终认真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扎实学习专业课知识。曾两次获得学院“进步奖”奖学金,一步一步的努力着。我不光学习专业知识,也在积极地开拓课外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购买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从而提高我的综合能力。我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近两年来学到了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使我开阔了视野,而学到更多的是我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学校各级领导和辅导员、各位同学的关心帮助下,我从来到这个学

/ 18

校时还非常无知的我,变成了今天有着比较丰富生活的我。在这一过程中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公产主义信念,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在团组织的引导下,我自始至终坚持着人民服务的宗旨共青团员的宗旨。经过参加各项由学院、系、班级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但使我认识到了做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体,还应该有着先进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还应该有奉献的精神。21世纪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

在工作上,为了锻炼各方面能力,充实大学生活,我也积极参与到院团委中,现任院团委学生副书记一职,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自己较高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参与团委建设,为全院的每个同学谋利益;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投身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先参加学院“新生接待工作”、“广元市女儿节”、“关爱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后带领青年们参加“广元市万人长跑”志愿服务活动及“2018年学院单招考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个光荣的团体,每个志愿者都不断的为社会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我曾担任院团委办公室宣传部副部长,一直认真负责的工作,很荣幸在2018-2018学年中荣获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后来很荣幸竞选成为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并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我的工作与服-范文最新推荐-----------------------

务,在日常活动中,秉承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学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搭建实践平台,践行服务理念,对现如今新媒体的普及,与青年们积极研究,全面探究思考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强新媒体的传播。同时我还明确各组织的主要职能和工作流程,加强了各系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当然,因为我们是团学干部,我们就有责任去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协调好工作于学习的关系,在各个方面做好楷模。我相信,在学生工作上的认识与经历,将更加促使我以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要求自己,不断需求进步。

在生活上,本着“快乐生活”的理念,以一颗真挚随和的心与人相处,喜欢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也愿意承担别人的痛苦,因此,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平时,自己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比如书画大赛,活动的参与也是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生活松紧有驰,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虽然,我的大学生活因此变得忙碌和疲惫,但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成为一名大学生以来,我就一直渴望不断突破和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但我自强不息的信念不会改变,我会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拼搏,相信属于我自己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我坚信自己在大学的每一点付出终将会有回报,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我的未来不是梦!有一天,我会感激那个不断为自己争取未来的自强奋斗的自己,只要自己真的想做,就一定能做得到。架上梦想的彩虹,15 / 18

前进。

张x xx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学生

自2018年入校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平时能妥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思想、品德、学习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举行关于团的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的感受到共青团员不止是一个称号,不止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青年的使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处处以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来要求、指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影响身边的人。现将我在各方面的表现和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在思想方面,积极上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平时也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入校后,就申请加入学生会这个大家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二、在学习方面,自己能够做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课外生活丰富健康,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上课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老师-范文最新推荐-----------------------

所布置的作业。

三、在品德方面,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同学,远离不良嗜好,做到为人诚实,做人正派。我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就是不仅自己要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尊老爱幼,还要带动同学们,做同学们的榜样,树立团员的光辉形象。同时我也要改正我的不良缺点。入团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足,积极进取。在本学期我争当优秀团员,首先是想请团组织对我这呈段时间表现进行审查,看我是否是个合格的团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我必须严格执行团员的章程组织原则,为青年带好头,处处领先,争当青年团员的模范。

四、在生活上:首先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用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中困难和问题。其次,我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质朴的生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最后,我乐于助人,积极主动的帮助同学,争取做个“活雷锋”,平时跟同学和舍友相处融洽。

我知道要做有作为的团员,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平时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吃苦在前,学习在先,为同学做好榜样,处处树立青年团的光辉形象。我认为身为一名团员干部,应该具备一种“我是团员我光荣”的骄傲自豪感,因为这样就表示着我意识到团员赋予我的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职

/ 18

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情况调查 第3篇

二是长时间超负荷劳动,体能透支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外来务工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13个小时左右,每月也只有1-2天休息时间;有近四成的长期带病工作,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加上生存环境艰苦,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三是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文化技能、岗前培训、长期疲劳作业等原因,制造、纺织等企业中,是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高发群体,工伤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发生工伤事故约有20起,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四是社会保障弱,人身权利时常遭侵害。一方面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低,不到总数的20%,并且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限制,不是保障他们的权利;另一方面,用工单位很少为外来务工者参保缴费,参保率低。除此以外,外来务工人员还普遍遭受歧视,甚至遭受打骂。

这四个方面维权热点“长盛不衰”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如何采取合法手段正确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法规教育,法制意识十分淡薄,不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无法对侵害其劳动经济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不清楚相关的投诉渠道和具体的投诉操作,或者是对投诉的效果缺乏信心,于是在权益受到侵犯后,常常凭个人意识、老乡观念来处理问题,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维权途径少。政府部门中能体现民工维权的,只有工会、劳动保障部门以及法院。工会维权多数通过协调,力度不够,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向劳动保障部门及法院申诉,维权的成本高、时间长,外来务工人员根本负担不起先行支付的手续费,也没有精力花长时间去争取几百元的应得利益。因为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职能,外来务工维权“无疾而终”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劳动保障少。不少用人单位使用进城务工人员要么不签劳动合同,要么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一些无效条款,进城务工人员超时、超强度劳动,生产生活条件差,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进城务工人员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工资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重中之重。与城镇职工相比,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问题相当突出,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都加过班,占67%,没有加过班的只有33%。从每天的工作状况来看,每个人一天一般要工作9.35小时;每人一般一天平均加班3.02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加班时间平均为6.03小时。他们大部分都从事制造、纺织和服务行业,工作比较辛苦,工作时间比较长,休息时间明显不足,甚至连法定休息日也难以享有。2008年,被调查者目前工作的企业有拖欠工资现象的仅有14.4%,没有拖欠工资现象的企业有85.2%。有拖欠工资现象的企业拖欠工资后有补发的占70%,但没有补发工资的仍有30%。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政府维权的保障作用。

把政府维权作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健全维权组织网络,强化维权工作责任。要以农场劳动保障站为平台,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为主体的维权机构建设,工会、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宣传维权知识、处理维权基本事项;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建立工作点,提供一对一服务,重点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协助处理劳资纠纷,督促企业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社会保险义务。

二、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

要加大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和普法教育力度,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维权意识。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劳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维护权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有关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问题的方针政策,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提高用人单位遵纪守法、依法经营意识和进城务工人员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绿色通道。

现实中,有的外来务工人员不知道维权的途径、渠道和程序;有的明明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因怕丢了工作而不敢举报,或因付出的维权成本可能比追回的权益还多而放弃维权。对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 第4篇

一、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

(一) 幸福感的定义

很难给幸福下个定义, 因为个体的不同导致个人感受的不同,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财富, 住房, 社会福利, 下一代的教育程度, 人际关系, 目标, 健康, 婚姻家庭, 人格等。针对于我国现状, 引用《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报告》, 报告报告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情绪倦怠感”、“社会距离”、“社会支持”四项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农民工幸福感进行解析, 当前农民工主要来源于个人生存层次的需求满足, 对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最低。

不一样的幸福结构, 可以清楚地看出报告中群体的一些诉求与失望。对于幸福感仅仅依赖于社会安全和个人的身体健康, 还有薪酬指数等“生存”层次, 而其他“人际关系”“发展”层次的幸福感不高。从中可以看出。相当大的一部分务工人员的幸福感结构单一, 对发展和自身社会地位改变的失望。但是“下一代的发展”却是这个群体的只要目标之一, 也是他们去诉求的自身改变的希望, 但往往是除去“生产”层次幸福感之外, 相对有幸福感比率, 当在下一代, 在城市得到良好的教育, 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扎根, 这是一件非常幸福乃至骄傲的事情, 但是往往这个所占比率不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眼里, 财富 (收入) 92.8%, 健康问题100%, 文化程度94.5%, 下一代的发展88.6%, 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感的价值之一。而政治方面的参与43.5%, 社会公平49%的因素往往得不到重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影响幸福感提升过程中其最关心的因素有:身体健康问题, 收入问题和整体生活水平问题, 住房问题, 下一代的发展问题。

(二) 调查分析

(三) 研究程序

有关于离散程度的分析:

以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2010~2013年平均收入有关标志。

用全距 (R) 、标志差 (S) 、全距率 (rhl) 、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 (V) 来衡量。

前两个表示绝对差异, 后者表示相对差距。

计算公式:R=Ymax-Ymin (Y: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工资)

Yo表示平均工资

N表示所占人数之和)

R H L=Ymax/Ymin V=S/n

由上表可以知道, 变异系数随着年份不断的上升, 这也就证实着, 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正在逐年变大, 且平均工资的增大不明显 (为4.57-4.67之间) , 在两者的落差之下, 很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失衡, 影响其幸福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需要层级, 往往影响着这个特殊的群体。生理层析与安全层次是这个群体渴望满足的层次, 至于社会层次, 尊重层次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由此可见, 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直接对应, 在很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特别高, 社会经济竞争并不剧烈的城市, 农民工的幸福感会比较高。

(四) 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下一代的“重生”

由于自己身处于城市, 依赖着城市, 却缺乏城市归属感, 所以通常他们把这份情感的转移到对下一代的希望, 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 希望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以后有着良好的发展, 基本上是每一个有孩子的外来务工人员, 奋斗的动力。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 得到城市里同学与老师的认可, 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不可取代的幸福,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发展状况受到阻碍, 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中最揪心的一件事。

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尴尬, 对于他们来说, 他们已经不属于“被照顾”的阶层, 远离了学校, 受教育程度有限, 家长又是外来务工人员, 没有给他们留下过多的条件, 所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收入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他们在城市中的“迷茫”感是影响他们幸福的一大因素, 忙碌的生活, 微薄的收入, 攀比下的压力, 空虚的思想, 迷茫的未来, 那里才是扎根处, 到底自己追寻的城市梦是什么样子?幸福?至于需要有点稳定, 开心, 还有尊重。

二、关注外来工人员的“回避化”趋势

回避式的选择:

这是一种矛盾的问题, 主要的形成是因为新生代务工人员, 与当前社会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经常出现的劳工群体性事件就是最突出的表现, 快速的工作流动也体现了在这个矛盾中得不到调和的时候, 他们只能选择用回避主动辞职来改变现有的情况。但是这种回避的方式往往给企业而后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企业找不到人员, 而因为回避, 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失去了工作, 需要再找工作, 浪费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改变乃至解决农民工回避的问题, 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因为务工人员, 对工作的不满意, 得不到自己幸福感的满足, 无奈之下, 只能选择回避, 选择下一个工作, 但是也造成了短工化等现象, 我们该做的是:一是体制上, 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赋予他们充分公民权, 改革用工体制,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权利,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 通过劳资自主博弈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存条件劳动条件, 同时强化福利功能, 逐渐剥离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福利, 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二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 不单单把外来务工人员当作一种劳动力, 而是一种财富, 应该给以照顾, 福利和保障, 改善工作环境。三是主体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更多的教育, 提高自身能力, 并学习法律法规, 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 也是政治上沉默的一个群体, 经济上的奠基人, 社会财富的缔造者, 在这个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他们的生存状况, 幸福指数, 影响着转型期的我国, 值得这个社会去重视, 去关注他么们。至少社会应该去尊重他们, 从一个称谓开始, 请不要再叫他们“农民工”一个带有歧视的词语。

摘要:当前, 幸福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无论是社会中各个阶层, 各个职业的人员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但是幸福感的定义又是什么?处于社会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的幸福感又在那里?幸福感较高的城市, 对本地区的社会健康发展, 经济的促进具有极大意义, 增加文化认同, 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薪酬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2011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R].北京:国家统计局, 2012.

[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年度报告[R].北京:工众网, 2012.

[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外来务工人员“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R].北京:工众网, 2013.

公平对待外来务工人员 第5篇

我第一次组织学校社团的活动是一次防艾的外展活动,进社区、走车站。十二月的风跟刀子差不多,没有时间吃早饭,一天忙碌的宣传工作就开始了。

发传单帖海报,给过路的市民讲解传单和海报上的内容。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外来务工兄弟们,他们在大冷天里他们为了听完志愿者的讲解,他们宁愿错过公交车,每个人都把自己受到的宣传手册叠好放进口袋,说要去工地给工友宣传,回老家给邻居宣传。他们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北京有很多志愿者在帮我们打工的外乡人。仔细想想,倒是他们帮助了我们,用他们的那颗心,理解和支持的心。有很多市民路过,其实我们志愿者很在意您把刚刚发到您手里的传单随手扔进垃圾堆,很在意在递给您安全套并微笑着讲解使用方法的时候被说成不务正业。志愿者们只能安静的捡回被随手仍在地上的宣传单,被白眼后默默的走开,转身过来的时候眼泪还没擦干净就又是满脸笑容的给过路的人进行讲解。相比我们的外来务工兄弟们,我们的部分市民确实有一定差距。

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待遇水平都处于城市的最底层。他们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的亲人为了生活,投入到了国家的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他们的工作是最累的,付出的汗水也是最多的,为了城市里的窗明几净,为了城市的高楼大厦,更为了家里妻儿老小更好的生活,他们在这个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城市里卑微的活着,但是却没有让他们在这个亲手铸建的地方找到家的感觉。如果说深层的原因,我个人的观点是我国社会文化教育速度和水准低于国家经济发展,农业虽然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的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比重逐渐增加,农民光靠种地的收入难以跟得上物价的飞涨,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子女的教育水平,农民外出打工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那一解决以上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去公平的看待和对待我们的外来务工兄弟。

大学生属于社会的整体素质相对很高的人群,我们的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都应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面,目前的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在城市里难以找到家的感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城市里的人很难在生活和思想上接纳他们。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放下自己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上的区别感,找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用心去感激他们对我们这个城市所作出的贡献。具体的就像我们的百校进千企活动,这正是我们与外来务工兄弟姐妹们减少隔阂感,增进感情和距离的机会,从生活和心理上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也让他们可以接纳我们。大学生是一个先锋人群,我们所做的努力也必将为全社会整体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开一个好头。

外来务工的兄弟姐妹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毅力,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感恩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当我们坐在冷气充足的教室都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们的打工兄弟们在闷热的工地挥汗如雨;当我们还沉浸在家长的呵护的时候,有的和我们同龄打工兄弟们已经初为人父孝顺父母,肩负起一家的责任,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为他们做些什么,比如最简单的,我们是防艾志愿者,防艾就是我们最擅长的,我们把防艾知识宣传到打工兄弟的生活中,就可以帮助他们远离艾滋病的侵害。

外来务工人员幼儿习惯培养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惯培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15-2

我园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我园差不多几乎成了民工们的幼儿园。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忙于赚钱,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不到,有些孩子是由上小学的姐姐、哥哥负责照顾,或者由年长的、字都不认识祖辈看护。“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我们不抓住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子女或许就会留有些外来人员的印迹,对今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方面,我们注重抓三个点:首先是幼儿入园的晨检点:通过晨检结合晨间谈话,让孩子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洗脸、刷牙、吃早饭、擦嘴巴、洗手,然后干干净净来幼儿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由于晨检时大部分家长也在,在晨检点的落实上,既使孩子受到了教育,知道怎样做;更使家长知道了幼儿园对孩子的入园要求(校信通里面虽然对家长提出了要求,但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引起重视)。懂得在家里怎样做了之后,才能送孩子来幼儿园。有些家长也会监督孩子和值班老师打招呼。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更是家长和孩子深切感受到了晨检时,既要有礼貌,更要讲卫生,逐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几个月下来,孩子们那脏兮兮、指甲很长的小手都变干净了,有些从来都不和老师打招呼的小朋友也慢慢变得有礼貌。孩子们的改变更使我们认识到: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老师们更是抓住了晨间谈话的有利时机,对幼儿不断地进行教育,树立榜样,给予孩子不断的良性刺激,帮助孩子由个体到一般,由一般到全体的激励,最后落实到习惯到自然的过渡。

二是抓好离园点。离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也认为是习惯培养的一个较好时机。在离园前的习惯培养上,我们注重以幼儿带动教师。整理活动是离园的必做工作,这既要求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是否整齐;鞋子是否穿对;头发是否梳好、简单回顾总结一下一日活动内容……同时也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所需,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自己整理衣裤服饰、检查鞋子、午睡起床后主动要求老师梳头等基本习惯,更进一步加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回忆一日所参加的活动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既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分享(回家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大人听)、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离园的礼貌教育:和老师道再见和接自己的家长打招呼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巩固、发展了。

三是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天早晨,自选游戏之后是户外体育活动,然后做早操……时间和程序的固定,逐渐让幼儿知道某一时间段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让幼儿明白上课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逐步让幼儿的身体(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午睡……)和心理(玩要玩得开心,学要学得认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慢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二、将习惯培养落实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统一家长的认识。例如,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告家长书以及校信通等方式,宣传习惯培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幼儿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等,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逐步引起重视,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并且在家长会上,我们让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具体做法,交流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使家长确实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习惯培养是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认认真真对待,从而自觉关心子女的习惯培养。

其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幼儿园各个年龄段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在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并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提出了以安全保护、情绪、情感方面的习惯培养要求。“告家长书”的发放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章可循”,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一整天,回到家里,父母一句话有又到零的状况,更好地利用家园教育的阵地对幼儿进行习惯方面的培养,努力朝着“一个宝宝一个样,在园在家都一样”的目标努力。在幼儿习惯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加强家长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按时接送自己的孩子来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在孩子面前说到做到,不说谎;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麻烦别人;不说粗话,不骂人,有事好好说……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和我们当地的人相比较,看起来有点凶,但习惯培养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一点家长还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最后,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比较低,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多次、反复的提醒,家长才能够做到,甚至我们还推广了用幼儿教育家长的做法:不准家长在幼儿园吸烟方面。我们讲了家长口头答应,过几天又忘记了,有时迫于家长的情面,老师又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呢?我们就让孩子教育家长:爷爷、伯伯、叔叔,我们幼儿园不准吸烟的!吸烟有害健康,请您掐掉。这样一来,家长不得不掐灭自己手头的香烟,为幼儿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懂得了要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惯培养是我们幼儿园正在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更关系到教师的成长以及家长良好家庭教育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要求幼儿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的讲解、示范、以身作则以及始终如一的坚持,就没有幼儿学习的榜样、模仿的例子。甚至老师一个暗示的目光、一个欣赏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习惯培养的动力。当然,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只有家园在孩子教育方面一致了,才能在习惯培养方面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只有老师要求和家长说的一样了,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

“春暖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 第7篇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不断创新调解技巧, 以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特别是劳动报酬权为重点, 积极做好劳动监察和维权保障工作, 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截至去年10月份,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通过开展春暖行动指导全区各有关单位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用工合同2700余份, 共为27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要回拖欠工资216万元, 为9名外来务工人员要回被骗的保证金、风险金1.2万元, 并对举报投诉的用工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监察科科长钟强说:“现在来天津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 为许多犯罪分子提供了不良的犯罪机会,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不要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保护好自身安全。”

建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 第8篇

1 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现状

居住条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面对同样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务工人员大规模的进入城市, 受城乡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户籍政策限制等多方面原因, 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建立将外来人口列入住房保障的政策范畴。这与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面对城市的价格较高的住房租赁市场, 外来务工人员多是选择房租较低的老城区、城市郊区等区域居住, 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质量低下, 甚至有很多人居无定所。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业人员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女青年, 她们多居住于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同样作为人口密集行业的建筑业, 则因为工人多居住于单位搭建的临时集体宿舍或工棚。而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类型则较为复杂, 或居住于雇主提供的住处, 或租赁廉价房屋, 看似平常的事情, 却会给我们的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隐患, 从社会治安管理到城管治理游商浮贩, 再到街道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无不透露着隐忧, 加大了此类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 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意愿分析

由于城乡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 更多关心的是工资收入的高低, 而对于居住、出行等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 虽然希望居住条件尽可能好些, 但与住房价格相比, 居住条件退居其次。在居住方面省出来的钱可以寄回家作为父母的赡养费或孩子的教育费用。笔者在外来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对已购买住房的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有了稳定的住所, 因而居住城市的意愿为基本上是100%。而那些居住在工地工棚、集体住房、城郊外来人员集中点的人们对住房状况很不满意, 他们更希望能够像“城里人”一样, 享受到类似廉租住房一样的待遇。因此, 掌握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和居住意愿情况, 是积极探索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切实有效途径。

能获得比从事农业生产等户籍地劳动更多的收入, 是大部分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的主要原因, 也是吸引离开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动力之一。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新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长时间在城市里的工作生活, 已经逐渐减弱了与农村的联系, 即使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 也用不着回到家乡, 而是继续在不同的城市中寻找机会。

3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状况, 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五部委于2008年初联合印发《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3.1 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扶助”

外来务工人员在整体上处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选择范围, 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能选择一些层次较低的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社会基础行业, 这些行业对技术要求不高, 也没有太多户口、家庭等限制, 而且需要劳动力也多。但稳定性不好、短工制、收入不高、无保障或者保障不完全的工作特征会导致外来务工人员为了工作方便而频繁更换居住地。除此之外, 由于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 使他们很少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 受到伤害也不知道该怎样寻求援助, 容易加深对城市、社会的隔阂感甚至仇恨感, 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直至激化到暴力事件等不良社会现象。因此, 只有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再教育, 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 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主要靠出卖体力劳动赚取收入的工作现状, 才能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更有利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以此来提高各阶层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3.2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

住房消费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各类收入的人群对于住房消费的情况有所不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选择留在城市长期从事各种工作, 并不能排除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极大的改善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 在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后, 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他们也会考虑能住上一套宽敞舒适的房子。由于受户籍限制, 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像当地常住户那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因此, 地方政府应该将此类人群的住房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可考虑制定类似于城市人口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 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居住的问题。

3.3 搭建外来人口住房保障平台

外来人群属于信息资源和申述渠道上的弱势群体, 往往居住在偏僻、简陋的租住房中, 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笔者建议政府在廉租房的资格审定的过程中考虑灵活执行评审方式, 适当放宽廉租房准入条件, 为同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外来低收入人群搭建一个平等的有保障的平台。也可通过政企合作等方式, 多样化筹措房源。政府可考虑在城市工业园区等外来人口密集区域集中建立面向外来务工者的廉租房小区, 由务工者每月花费很少的钱, 即可解决居住问题。这种由政府和企业方共同出资, 只需要投入一次性的资金, 将长久的解决外来务工人口的问题。人口在流动, 但流动人口总量稳定, 房屋利用效率高。而且, 外来务工人员的密集居住, 同样会方便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维平, 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 2002 (3) .

[2]浙江流动人口与住房保障研究课题组, 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与安居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为例.

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第9篇

一、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应然迫求。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进行开发和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源开发, 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 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 旨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挖掘人的潜力, 力求人尽其才、才尽所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即“包括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国民”。因此, 从对象上讲高校外来务工人员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之一;从内容上讲,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其中, 技能开发又叫职业技能开发或职业技能培训, 是指对已经受过一定水平的普通教育, 将要或已经在一定职业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的内容以职业技能开发与培养为重点, 以引导性培训为辅, 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从开发途径上讲, 人力资源的培育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是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的综合, 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是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二、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投入

大多数高校后勤仅仅把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看成是一种成本支出, 甚至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员工个人的事情, 因而停止培训, 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 员工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许多高校后勤不重视新员工的上岗前培训, 或是没有将在职培训和教育纳入正常的轨道, 造成不同工作岗位、环节、部门之间缺乏规范的、相互协调的工作行为体系, 使单位很难形成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 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

三、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

(一) 制定培训制度, 完善培训体系

制度是落实管理理念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力的基本保障, 对于培训也是如此。高校后勤加强培训的重点工作, 就是要制定培训制度, 完善培训体系, 这就是保证培训制度的关键, 也是后勤培训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完善的培训制度能够有效调动后勤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对后勤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培训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和细化, 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制度, 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内容, 使员工目标清晰, 学有方向、学有所成,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同时, 通过把培训的职责、方式、经费等内容以制度性的形式定下来, 能够保证培训实施的顺利进行。总之,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是培训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全社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同样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要通过各种形式, 教育和培训员工, 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 都应该本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重职业的思想, 处理好自己与后勤、自己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在职业活动中遵循道德行为准则, 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具备严明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 做一名合格的后勤人。

(三) 加强岗前培训, 增强员工归属感

岗前培训是指通过预先规划好的各种活动, 一方面把新员工介绍到组织中, 另一方面向新员工提供如何成为组织中一名合格成员的基本知识、态度和技能等等而开展的一系列磨合诱导的活动过程。

岗前培训非常重要,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尤其如此, 它有助于减少外来务工人员的焦虑感, 消除不安情绪;有助于增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 尽快融入组织。

(四)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高校后勤在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时, 应该坚持实际、实用性原则, 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体特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避免走过场、形式化等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培训形式。

外来务工人员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的文化水平偏低, 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少, 学习的起点低;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普遍较低, 不会有太多的工资收入用于自身的培训。针对以上特点, 高校后勤应该采取低成本、见效快的培训形式, 其培训内容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 他们有“近水楼台”之利, 但能否享受高等教育之惠呢?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 我们有必要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引导外来务工人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摘要: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 外来务工人员在后勤工作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他们在后勤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来务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勤服务的质量。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作为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文从人力资源的视角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做好培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培训

参考文献

[1]、傅显捷, “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特征、地位和作用”, 《涪陵师专学报》, 2001.7。

[2]、李国宏, “浅论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培训”, 《现代管理科学》, 2002.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大处着眼,营造博爱温馨的集体文化氛围,用博爱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的氛围,使其有归属感

近年来,面对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涌入,学校校舍等硬件已严重不足,为使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不惜投入巨资, 易地重建了新的学校,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将“博爱”教育作为“博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营造全校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引导全校师生关爱来自各地的学生,开学第一天便张挂横幅“欢迎加入高小大家庭”;学校也将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列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及教师师德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内,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予以充分关注,要求所有教师在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多“问一问”“摸一摸 “拉一拉 ”“帮一帮 ”,让外来务工子女真正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为了确保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先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档案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 为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了专属档案和联系卡,便于教师与家长沟通联系,协同教育其次是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 要求班主任教师根据开学初建立的外务工子女档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发送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导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进行教育,提升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理念,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孩子的水平。

二、用关爱经营一个温暖的“小家”的氛围,使其有融入感

用班队活动课开展“手拉手共成长”“同在蓝天下”等年级联合主题班会,学唱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国人》,让大家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是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灿烂的文化,拥有广袤的疆土从外地来的同学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制作成视频, 使他们了解到高塍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镇,经济位于全市前茅,而这一切除了依靠本地劳动力外,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携儿带女,千里迢迢来到高塍工作,为我们家乡经济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 而他们的子女在我们学校读书, 甚至有缘和我们在同一个班级就读,我们应该感到光荣,我们要形成一个对他们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同学的关心爱护和集体的作用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集体中找回了自信,学会了交往本地学生每天给外来学生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次帮助。 结成“一对一”关爱小组,或倾诉各自的忧愁,共同商讨对策;或细致耐心地分析讲解,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惑……同学间的交往、同伴间的互助,让他们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消除了学生因来自不同区域间而存在于交往上的隔阂,使其快速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三、小处着手,培养健康阳光的新一代少年

有人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称为流动的花朵, 然而流动的花朵更需要浇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1.关注学习状态,师情润泽心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学进来后,成绩大多都不很理想,有的是因为他们原来学习的教材与本地教材不同, 有的则因父母工作的频繁变化耽误了功课, 也有初来乍到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还有他们自身不够努力等原因。 上课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学生家乡口音比较重,回答问题时引起了哄堂大笑,看到这种尴尬场面, 我们的老师非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普通话不好,还夸他家乡话口音很好听,然后还让其他同学上台“秀”一下家乡话,这样,一场可能引起学生自卑的尴尬就轻松化解了。 课后,老师及时纠正他们的语音,提醒他们要经常说经常练,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因而,他们上课更爱发言,下课更爱与同学聊天了。 心情好了,自信有了,成绩慢慢好起来了。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他们每个人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和班干部一起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 成绩上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绩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提供情绪体验,促进情感培养

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满足、快乐、幸福等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 这一点对外务工子女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 老师要引导他们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促进其兴趣、情感、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一是感受到自己被爱。 专门为外务工子女开设心理咨询的信箱、 出版“阳光心理”专栏、开辟“心理循环日记”通道,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与社区配合,以“家长学校”为纽带,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学期召开一次“让流动的花朵更鲜艳”的外来学生家长会,班主任每月与家长短信沟通不少于1次,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所有情况,疏导孩子心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一直在“被爱”,家长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是对孩子的爱,老师教育学生也是爱,从而热爱上学、热爱生活。 二是学会向他人施爱。 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向别人施爱,体现人生的价值,感受奉献的幸福。 三是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激发他们欣赏自己。 通过正确分析、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向自己赠送优点卡。 这样,学生充分肯定自我,树立自信,会扬起成功的风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我们有义务让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呵护。

3.强化心灵陶冶,塑造健康人格

除了陶冶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德育处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每学期开学各班开展 “相识结交新朋友”“相知互助共成长”“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主题活动。 例如:社会实践、爱心捐款、模型制作、参加社区劳动、进行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懂得感恩、谦让、 守信、奉献等。 另外,组建一批外务工子女小记者团,专门收集和外务工子女相关的资料和新闻,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自我, 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发展优势特长,打造精彩人生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学校“南翔少年宫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书法、绘画、象棋、围棋及航模、足球、乒乓球、合唱队等30多个社团百家争鸣。 学校大力鼓励外务工子女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小设计师、小画家、小二胡家及小歌手、小书法家、小运动员百花齐放,科技社成员近年连续获得江苏省各类科技竞赛奖项,乒乓球、合唱、书法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些活动为丰富外来务工子女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相互协调、团结互助,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从而对未来满怀希望。 正如有些家长所说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从来没获得过奖状 ,但参加了社团活动后,又获得了小科学家称号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变了,爱笑了,爱学习了,爱写作业了,回家作业速度快了,会帮着做家务了……可见, 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符合需求的发展,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舞台展现了自己的自信与风采,每一位学生用不同的途径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在市级的小学生运动会比赛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充当了主力军,为我校摘金夺银。

四、结束语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此产生的融合问题也有其特殊性。 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更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温暖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进来,与我们同步前行,一起成长成才。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有的文化程度较低,职业也不太稳定,平时忙于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健康地发展,如何使他们快速融入学校这一新的环境,成为教师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更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温暖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进来。

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幼儿打造温暖家园 第11篇

但是,这些外来孩子同样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们的父母为我们城市建设在贡献力量,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做好后勤工作。为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融入城市,我们专门成立了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专题组,由原最有经验的老师任组长,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网上搜索资料学习,在实践中一步下探索,找到了打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突破口,打开了通往外来孩子心灵的捷径,精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温暖家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走出去,了解外来孩子生活现状

每到学期期末即将结束时,我们幼儿园都要进行新生报名登记,掌握下学期入园人数,为新学期分班、人员安排等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我们组织招生小组,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主动出击,走进社区在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子女教育方法指导的同时,深入了解他子女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户籍地、性格特征、语言现状、爱好脾气等各个方面,特别要填写清楚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语言状况,如果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的,我们就进一步要求填写备注:是什么地域的孩子,常用语的方言是如何表述的等,摸底结束后,把全部外来孩子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完成孩子成长状况分布图,在走访中,针对这些孩子的独特情况,对老师进行培训,比如孩子生活地区的语言习惯,生活情况,举行止行为表述等等,做到能和孩子进行对话,能当好孩子的临时父母。

二、请进来,让外来孩子适应园里氛围

每年的假期,我们都会请即将入园的务工子女进园免费体验幼儿园生活,参观园内设施,由专门老师按平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间休息、盥洗、饭后散步、区角活动等等的适应,教会他们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还对广大家长开放,让他们进园和孩子一起体验幼儿生活,让他们放心,园里不会因为他们是乡下的孩子而对他们有一点点的歧视。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生活,孩子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行为规范上也得了一定的锻炼和培养,这样方便在开学后的正常教学中,和城市孩子齐步走。

三、心贴心,不冷落一个孩子

正常开学后,园里有专门的爱心小组,针对对一些短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的外来务员人员子女进行开小灶,选拔一些懂方言的老师和他们沟通交流,改善他们的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自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通过沟通,指导生活,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放下戒备的心,积极引导孩子现同伴交流、玩耍,并参与集体活动。经过多次交流后,老师的“巧嘴”鼓足了外来孩子的勇气,敞开了外来孩子的心扉,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很快就相互成了好朋友。外来孩子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迅速开启,攻击性行为很快减少,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迅速得到提高。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在精心倍至关怀好孩子的同时,针对这些进城孩子的薄弱环节,我们还建立了家园合作课堂,每一个月开展一次家园合作课,利用家长开放日时间,请他们进园,感受孩子一个月的成长变化,同时也辅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求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学会文明礼貌用语,每天问问孩子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引导他们讲话;不大声训斥孩子,提高孩子自信心;帮助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健康成长;做好大人不在家的孩子安全工作;不吃变质的剩饭菜,生病即时就诊等等,这过家园合作、提醒式服务,这些孩子们的心灵、健康状况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下一步融入大家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融入大家庭。走向成功未来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当初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地域,在性格、气质、智力、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来到我们园里,经过三个学期的培养和锻炼,他们语言水平,个人卫生能力、行为习惯、自控能力、集体感都已经与城市孩子没有多大差别,根据我们调查了解,这些孩子在放暑假时,再回到乡下的爷爷奶奶身边度假,他们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越了在他们身边生活的孩子们,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这些孩子在园里经过三年到学习,到大班毕业时,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我们的城市大家庭,和我们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很多外来孩子在劳动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长,都非常优秀。我们的贴心教育解除了他们家长的后顾之忧,现在在我们幼儿园的这些孩子们个个开朗、活泼,乐于与人交往。文明礼貌,喜欢上幼儿同,和我们老师打成一片,还成为我们老师的小助手。

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情况 第12篇

为了了解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 本科研小组精心挑选了火车站、机场、施工工地等外来人口比较聚集, 易于收集数据的地方为调查点, 并采用发放问卷和进行实地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展开调查 (以问卷调查为主) 。考虑到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结构复杂性, 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各大学非武汉籍老师进行调查, 并收集数据, 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

问卷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问卷前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不涉及姓名、电话等隐私) 、问卷主体。为了使调查对象能够少受干扰地填写问卷, 特地将个人基本信息设在最后。为实地访谈设计的问题, 总共分为五大部分:基本情况、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问卷数据回收后, 统一用SPSS软件录入并做出分析;访谈录音及笔记的整理与问卷所得数据相配合, 二者结合起来分析。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总共发放问卷200份, 成功收回问卷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并已录入数据的有162份, 访谈录音及笔记材料5份。共167位调查对象, 全都包含在外来务工人员的范围之内。

“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指的是在武汉工作的非武汉人, 在以往其他地区相关语言调查所定义的“农民工”范围上有所扩大, 将很多从事教育、军事、管理等方面的外来人口也纳入考察范围之内。

1.以青壮年为主, 其中男性所占比例高

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大多以青壮年的男性为主。从性别比例来看, 男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女性, 男女性人口比例分别为70.99%和29.01%;从年龄的结构来看20~40岁的人数占了总调查人数的90.74%, 而其他年龄层的人数只占了不到10%的比例。

2.受教育程度整体较好, 职业以公司职员和体力劳动者为主

从受教育程度结构来看, 有38.27%的属于本科 (专科) 学历, 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口比例占总比例的3.08%, 高中、初中、小学学历的人口所占比例过半, 分别为29.01%、17.28%、8.64%。整体来说, 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好。从职业的结构来看, 以公司普通职员和体力劳动者 (服务业、建筑业) 为主, 所占比例均为22.22%, 教师和军人、警察所占比例也较高, 分别为9.877%和9.259%。由此可见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 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 如大学老师等, 学历很高, 通常以博士学历为主。而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者的人, 学历普遍较低以初高中为主, 小学学历的也占不少。一般普通员工以本科 (专科) 学历为主。就职业的分布而言, 脑力劳动者占的比例较大。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也不少, 主要是外来的农民工, 从事技术性较弱的服务行业或建筑行业。

3.来源复杂, 但以本省的非武汉籍人口为主

在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中, 以湖北省的人数最多, 占了总人数的52.47%。其中河南、四川、重庆、湖南的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分别是9.88%、7.41%、5.56%、4.94%。其他的比例人口分布较杂, 遍布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三.调查结果

(一) 语言能力

1.家乡话、武汉话、普通话的语言能力

总的来说, 对家乡话和普通话掌握较好, 武汉话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弱。所调查的人员中, 88.3%的人能熟练使用家乡话, 毕竟家乡话作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语言, 对语言习得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人所占比例占69.1%, 可见普通话的推广卓有成效。对于武汉话, 基本不会的人占了35.8%,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 总结得出, 除非是在武汉工作年限很长, 并且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 会刻意学习一些武汉话之外, 其他的外来务工人员, 对武汉话不是那么在意, 这与很多场合都可以用普通话交流, 会不会武汉话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2.除家乡话、武汉话、普通话外, 使用其他语言的能力

除了家乡话、武汉话、普通话之外, 还掌握其他语言 (包括其他汉语方言和外国语) 的人占总人数的48.8%, 其中掌握英语的人数占37.4%, 可见英语在我国的普及率逐年增高。其中还有一些少数人群掌握韩语、日语、俄语、法语等语言。剩下的超过半数的人群, 都会说一种甚至几种除家乡话、武汉话、普通话以外的汉语方言。

3.语码转换的能力

对于能否在两种不同的语码之间进行转换, 72.84%的人选择了能, 不能顺利进行转换的 (包括完全不能和有时能有时不能两种情况) 所占比例也不小, 为25%。

(二) 语码使用

1.与不同交流对象所使用的语言

人们对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群, 家乡话使用频率很高, 但与子女交谈趋向于采用普通话, 与陌生人群交谈多采用普通话。问卷数据显示:对父母亲、配偶、兄弟姐妹、老乡、本地熟人等有共同方言基础的人群, 家乡话的使用频率占了绝对优势。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90.1%、48.1%、80.9%、77.8%、48.8%。除去34%的调查对象没有子女的情况, 剩下的人群中用家乡话与子女交流的占总人数的37.7%, 而用普通话与子女交流的占22.2%, 排在第二位, 与家乡话所占比例相去不远。在采访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 很多人更愿意用普通话与子女交流, 并且认为学好普通话对子女的将来有较大的影响。与陌生人或非同乡同事等群体交谈时普遍采用普通话, 所占比例分别为90.1%、78.4%。

2.在不同交际场合所使用的语言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 普通话的使用率很高。对于不同的交际场合语码的转换使用, 在集贸市场、去政府部门办事、去医院看病、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场合, 采用普通话的比例分别为63.5%、85.2%、83.3%, 可见在这些场合中, 普通话的使用率占绝对优势, 可以看出, 武汉市一个普通话普及率较高的城市。

3.语码使用总的特点

调查表明, 大部分调查对象都会根据对方的语言而选择自己所用的语言。这样不会让对方感到不适。对某些人和某些场合, 也有采用多语交流的情况, 例如:夫妻双方说家常话时可能使用方言, 而谈到一些正式而严肃的话题时, 可能转用普通话。

(三) 普通话的语言状况

1.听、说普通话的能力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 有70.4%的人说着带口音的普通话, 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普通话很标准, 然而结合访谈的实际结果来看, 一部分认为自己普通话标准的人, 事实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带着自己方言的色彩。虽然说普通话的能力不大乐观, 但人们听普通话的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83.3%的人能够听得懂普通话。

2.学习普通话的时间、方法及原因

调查对象中, 由于大部分人的父母经常使用的是方言, 因而自己首先学会的也是自己的家乡话, 162人中只有5人是从小跟着父母学习普通话长大。64.2%的人是在读书的时候学会普通话的, 将近一半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方式是在学校里面学习, 除此之外, 还有相当人数 (25.9%) 的人是在工作中学习的普通话, 通过广播等电视媒体影响而学习到普通话的人仅有15.6%, 在外出工作后, 除了少部分人认为自己普通话没什么变化或是对此并无感觉之外, 大部分人都感觉到自己普通话相比以前说的更多或是更好了。这与家乡话在外地“变味、不地道”等情况相比较, 普通话的学习情况是有所改善的。

对于学习普通话的原因, 为了在工作中与人交流和与更多的人交往这两个原因都占了较大比例, 分别是45.8%、38.2%。其他也有的是由于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公司规定等原因。

3.对于自己普通话的期望

对于自己的普通话使用能力, 43.8%的人认为只要别人能够听懂就可以, 20.4%的人认为必须得说的很好, 17.9%的人认为说的比较好就行, 还有6.2%的人对自己的普通话没什么要求, 仅仅只有11.1%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拿到专业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四) 语言态度

1.对普通话的未来前景较乐观

较于家乡话和武汉话的前景, 很多人都认为普通话会有很大的发展,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对于家乡话和武汉话, 更多的人认为它们应在一定范围内发展或是顺其自然。显然,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 都把普通话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对于家乡话和武汉话这类方言也没有采取过于偏激的态度, 而是任其发展, 这是对语言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态度。

关于方言电视剧及电视台使用方言的情况, 虽然有人赞成, 有人反对, 有人抱无所谓的态度, 但对此投赞成票的人还是略胜一筹, 可见人们对于家乡话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存在。

2.对家乡话的认可度明显较高

由数据可知, 调查对象认为家乡话最亲切的人数最多, 普通话排在第二, 武汉所占比例最低, 可见人们对自己家乡方言普遍有一种亲切感。“没什么感觉”这一项在普通话和武汉话中所占比例较高, 特别是武汉话, 比例过半。因为人们对他乡方言没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关注度, 再加上不是必要的交际工具, 所以也成了忽视的对象。

3.普通话的社会影响力最强

56.2%的人认为普通话很有社会影响力, 而家乡话和武汉话所占比例都很低, 虽然大家都认为家乡话最亲切, 却都以普通话为重要交际工具。在我们采访过程中, 很多调查对象, 都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认为家乡话很亲切却没有普通话重要, 这主要是受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身边的人都在说普通话, 普通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自然提高了。

4.普通话对于人们的重要程度较高

对于家乡话, 由于受到个人感情的影响, 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家乡话有点重要或很重要, 而对于武汉话, 大部分人是没什么感觉, 但对于普通话, 绝大多数, 81.5%的人认为普通话很重要, 这在反映这一群体语言态度问题的同时, 也反映出普通话在人们日常生活确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5.对于子女学习语言的期望多样

调查对象中, 96.9%的人希望子女学会说普通话, 这与普通话的普及还有普通话日益扩大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49.4%的人希望子女能够学会自己的家乡话, 54.9%的人希望子女今后能够学会外语, 可见外语在我国的影响程度较高, 10.5%的人希望子女学会武汉话, 这可能与调查对象是否将来长期定居武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四.结语

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情况, 从语言能力方面说, 语言掌握熟练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家乡话、普通话、武汉话。有相当一部分人掌握除自己家乡话以外的另一种方言或外语, 且绝大部分人能进行顺利的转换。从语言使用方面看, 大部分对象都会根据对方的语言而选择自己的语言, 这样不会让对方感到不适。从普通话方面来说, 普通话的听说能力不一致, 很多的人只希望别人能听懂自己的普通话就行。从语言态度上来说, 大部分人都认为普通话应该得到好的发展, 家乡话应该任其发展, 对于武汉话, 不熟悉的方言, 很多人只是一种不在乎的态度。普通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过高的评价和对方言的不在乎的态度, 也使我们担心汉语方言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 武汉出版社, 1992年9月第1版;

[2]屠国平:《宁波市外来人口语言生活状况考察》, 《语言文字应用》, 2008年2月第1期;

[3]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 2007年第1期;

[4]林伟:《宿城村外出务工人员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2011年;

[5]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下一篇:助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