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黑陶文化范文

2024-06-16

绥棱黑陶文化范文(精选6篇)

绥棱黑陶文化 第1篇

一、走进黑陶的装饰

1.黑陶的装饰, 弦纹应用较多, 其形式大方、简洁, 也有其他的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 其余三类则是通过摹拟而后提练概括, 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 黑陶不复繁缛装饰和彩绘装饰, 只有少量局部装饰纹样。装饰得当, 布局合理, 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使黑陶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外表上弦纹多是在轮制过程中有意在适当的部位旋制而成。另外弦纹在应用上处理慎重, 既不破坏材质, 又有纹镂的精彩, 充满丰富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内涵, 他承载太多太多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精神, 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衰退, 政治主张, 还有一些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装饰, 似乎蕴涵着古人的许多祈愿和信仰, 隐藏着令今人不解之谜, 同时也揭示了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那时没有文字, 可用装饰符号记录了原始人的整个历史, 构成现在上古遗存的历史长卷, 让我们在长卷中寻找那段远去的历史, 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2.古人用弦纹、划纹镂孔等手法, 记录下当时黑陶的历史, 给我们留下了器物规整, 器壁极薄, 漆黑光亮的黑陶文化, 这些充满原始气息和无穷艺术魅力的黑陶文化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会走的更远、更好、更高。

3.目前, 黑陶文化也像京剧、相声、豫剧等其他艺术一样, 逐渐被政府及仁人志士、普通百姓所关注。现在黑陶文化发祥地的山东德州仍有精美的黑陶问世, 其作品融远古和现代为一身, 风格独特, 其系列产品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曾多次由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黑陶产品色泽丰润, 造型生动, 品种繁多, 能充分体现和满足文化品位和纪念意义, 是外交、会议、旅游纪念品的首选礼品, 也是家居装饰的最佳选择。在黑龙江省绥棱, 也有精美的黑陶工艺品出现。制作工艺, 产品的种类, 与二十多年前的黑陶产品相比, 有了质的提高, 雅俗共赏, 将思想的光茫融入作品, 成就永恒。打造了寒地黑土的文化品牌, 为黑陶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绥棱黑陶上的装饰艺术特色

神秘的古老黑陶如今结合现代流行元素, 是继承更是发扬。对绥棱黑陶, 用句概括的话来说, 就是一色、二型、三雕、四纹样, 加上炉火纯青的娴熟表现技巧, 使它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艺术风格。绥棱土陶之所以有生命力, 就是因为它不是食古不化, 而是走了自己创新之路,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

绥棱黑陶能够被国内外工艺界和用户认可, 是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 更是被那种雅俗共赏的魅力所吸引的结果。绥棱土陶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色彩、造型、镂空技巧和纹样装饰四个方面。

一是色, 黑陶出窑后在强烈的光照下, 呈现出一种黑中泛蓝透紫、微妙融汇, 互相渗闪的光泽, 柔而不燥, 妙趣横生, 有敲之欲鸣的金属感。

二是型, 在造型上它不落俗套, 大胆地跳出了几千年单层拉型成坯传统技法, 创造性地拉出一底双层合口成型, 环型表面处理技巧是通体镂空, 阴刻、画线和压花的结合手法。但没有因为这玲珑剔透的精工细作, 失去浓烈的乡土味道。从坛坛罐罐到盆、瓶、洗、钵、缸这些朴素淡雅的形体看, 与那些名瓷精陶相比确乎相形见绌, 可是正因为绥棱陶器“拙”又“土”, 才有了自己的个性, 它吸收了民间器物造型的精华, 创造出新的风格形体, 也就是粗中见细, 犷中有精, 它与民间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绥棱土陶把来自民间源于人民生活中的东西, 经过艺术再创造, 把生活中常用的器物经过艺术加工变型, 成为欣赏适用的形体, 这就把原来的器物变化为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比如“钵”就是黑龙江农村农民装“旱烟”的罐子的变型;瓶是过去盛香的筒演变过来的;大形笔筒是由夏季农民送水用的水罐转化的。当然, 陶器造型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两条线的无穷变化上面, 这种不停的运动变化是依据生活中的养料, 离开生活, 陶器的生产就没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三是雕, 它雕镂娴熟、线条流畅, 把透雕、浮雕、压花、划画的纹饰所形成的孔与孔之间的组合, 孔的大小, 间距错落不乱, 孔眼均匀, 形成网眼式布局, 焙烧后, 雕镂的孔洞与表面的亮度反差结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艺术形体, 玲珑剔透, 浑然天成, 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四是纹, 装饰纹样结构严紧, 题材精炼, 不管是球形罐的四面开光, 还是八棱花盆以及大型笔筒, 把传统的“盘长”、“大蓼瓣”或“胡椒眼”等几何图案纹样与花卉鱼虫图案, 铺陈的结合, 揉汇得巧夺天工的地步, 刻划得栩栩如生, 用不同的装饰手法互相补充、衬托, 搭配得相得益彰这些纹样选材, 多取于自然, 经过细腻的镂雕, 把松竹梅菊, 鸟蝶鱼虫表现得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 稚态可掬, 达到了形简而意态动人, 粗犷而生动传神。

正是有了这些特色, 绥棱黑陶才能屹立于中国黑陶之林, 散发出他独特的魅力。绥棱黑陶向着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发展才有可能是绥棱黑陶最辉煌的时候。相信, 在陶艺艺术家们的努力下, 在绥棱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 绥棱黑陶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黑陶文化是影响早期中国思想内涵及文化体系形成的伟大因素, 起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优秀的黑陶文化表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表现了原始艺术从实用艺术向审美型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灵魂, 它有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我们应坚持弘扬它的艺术文化, 去学习吸取前人深刻的艺术内涵, 丰富的表现意识以及高超的艺术形式, 去借鉴前人的创新意识, 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继承与弘扬, 帮助我们展开横向与纵向的艺术视野, 它才是我们现代人走进远古黑陶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绥棱林区经济活动变化分析及建议 第2篇

1 研究区域概况及经济活动发展历史

绥棱林业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绥棱县境内,地处东经127°37′~128°21′,北纬47°26′~48°6′。森林覆被率80%,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主要森林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山产品较为丰富。地下有铁、煤、大理石、白云石、高岭土、铝、锌、金等矿产。施业区面积21.48万hm2,人口4.8万人。

绥棱林区始采于1902年,1918—1924年,开始官办采伐。1938—1945年,日本对该林区进行掠夺式采伐。1957年开始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其中,1962—1966年是营林事业兴旺时期[2]。1995年开始封山育林。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九五”前,支柱产业是林产工业;“十五”已调整过渡为多种经营的产业建设。

2 经济活动变化分析

2.1 森林采伐与更新造林数量的年际变化及影响

林木资源的利用上从1949—1975年,一直处于采伐面积超过更新造林面积的生产状态(图1)。由于多年的森林面积负增长,使得林区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随着生态格局的变化,林间栖息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逐渐向森林深处退让,其种群数量也逐年减少。

注:数据来源于绥棱林业局年统计资料汇编[3]。

1976年开始,更新造林面积超过采伐面积,并且1995年开始实行“封山育林”工程(图2),由此森林面积开始稳步上升,但是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远低于天然林。人工林品种单一,很少进行多树种合理配置,易发病虫害,且蔓延速度快。树木成材周期长,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选择。人工林内生境单一,林下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均少于同等面积的天然林。

继封山育林措施之后,1998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开展了公益林建设,1999年又开始进行“退耕还林”工程,使得林地最大限度地用于树木生长。森林覆被率达到了80%。林业生产已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多元结构转化,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逐年恢复,观赏价值、旅游潜力进一步提高。

2.2 经济活动内容变化

随着林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林区经济活动内容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九五”期间,支柱产业由林产工业向多种经营转变。木材生产从单一的原木采伐为主,向木材深加工转变过渡。出现了生产根雕、树雕、人造板、木片、卫生筷等林区经济活动。在“十五”期间,多种经营项目不断增加,如食用菌、药用菌、山野果、山野药、花卉等林副特产栽培种植;绿色食品的培植和加工、天然矿泉饮品系列开发;野生动物驯养、家禽畜及各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繁殖等。这些经济活动对推动林区经济发展、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也为林区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3 经济活动对林区资源的影响

在林产工业为支柱的发展阶段,采伐、抚育、人工造林等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及绥棱林区区域内的动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密林变疏林;混交林变纯林;有林变无林;复层林变单层林。珍贵大径材已不多见,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御灾害能力下降,病虫害频繁发生。从经济活动转向多种经营后,随着生产场地的转移和经营内容的转变,森林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并得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物种丰度和多度明显增大,资源质量有所提高。

3 建议

3.1 科技兴林,提高资源效率

林区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基础。对木材产品的深加工、林下产品的潜力开发、药用植物的规模生产和利用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要科学、长远的规划。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尽可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林区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内,可利用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如何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并获得经济收益,是林区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科技步伐,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3.2 减少干扰,注重生态建设

人为干扰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即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浪费和生态干扰。如绥棱林业局山上林场所,板杖子已被榆树等绿篱墙取代。既节约了木材资源,又达到了生态美观[4]。如今林区很多家庭已用煤替代木质燃料,减少了对薪炭林的需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途径,提供就业机会,逐步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减少干扰和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森林健康。

3.3 政策扶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林区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率、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等问题,都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从管理上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对人工商品林要放宽政策,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采伐要从严控制。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经营水平,确保依法、合理、有序分配采伐指标,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以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科学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资源危机是当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多样性锐减,这与人为经济活动的干扰密切相关,人为经济活动是林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5,6]。

摘要:为了解人为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产生的影响,以绥棱林业局为研究区域,对其1949—2009年经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以及对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林产工业为支柱的发展阶段资源质量下降,以多种经营为产业支柱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物种丰度和多度明显增大,资源质量有所提高。并提出科技兴林,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干扰,注重生态建设;政策扶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建议,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区,经济活动,人为干扰,建议,黑龙江绥棱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绥棱林业局志》编审委员会.绥棱林业局志(1902—1985)[S].绥棱林业局,1992.

[3]绥棱林业局.1949—1987统计资料汇编[S].绥棱林业局,1988.

[4]绿篱取代板杖子绥棱林业局建设绿色生态家园[EB/OL].(2008-10-05).http://heilongjiang.dbw.cn.

[5]叶玉珍,刘建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2010(16):60.

绥棱地区玉米新品种的比较与筛选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玉米试验田里进行, 土壤类型主要有粘底黑土、草甸土、黑沙土。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大豆, 上年秋季进行翻地、耙地、施肥起垄。底肥施用复合肥300 kg·hm-2, 追肥施用尿素150 kg·hm-2[1]。

1.2 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共23个:吉单27、吉单32、龙单13、龙单29、龙单38、海玉6号、海玉13、海玉14、海玉15、合玉19、合玉21、鑫鑫1号、鑫鑫2号、绥玉7号、绥玉17、丰单4号、丰单5号、嫩单8号、嫩单13、嫩单14、克单10号、垦单10号和齐玉2号。

1.3 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每个品种为一个试验处理, 共计23个处理, 每个品种种植4行, 行长5 m, 行距65 cm, 保苗5万株·hm-2。

2 田间管理

试验材料在5月5日播种, 9月30日收获, 每个品种采取试验穗行去头去尾, 单收, 单晒, 单脱, 根据结果计算产量。玉米出苗后到封垄前完成三铲三趟, 确保整个玉米生长期田间没有杂草, 在6月中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一次[2]。

3 试验品种综合评述

根据试验田间种植的综合性状表现 (见表1) , 测定出比较优秀的品种有:吉单27、吉单32、龙单38、海玉15、合玉19、绥玉17、垦单10号共7个品种。

吉单27:出苗至成熟需118 d, 需活动积温2 450℃, 中早熟品种, 株高270 cm, 穗长20 cm, 穗粗5 cm, 产量7 650 kg·hm-2, 丰产性好, 生育期适中, 可在绥棱县区南部推广。

吉单32:出苗至成熟的生育日数需120 d, 需活动积温2 500℃左右, 中早熟品种。株高310 cm, 穗长20 cm, 穗粗5.2 cm, 产量7 950 kg·hm-2, 马齿型籽粒, 果穗表现优秀, 无秃尖现象, 可在绥棱县区南部推广。

龙单38: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110 d左右, 需要活动积温2 350℃, 幼苗生长健壮, 发苗较快, 活秆成熟, 叶色浓绿, 株高300 cm, 穗长25 cm, 产量8 550 kg·hm-2。可在绥棱县区大部分地区推广。

海玉15: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117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400℃左右, 株高250 cm, 穗长23 cm, 产量7 800 kg·hm-2。可在绥棱县区中部推广。

合玉19: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110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340℃左右, 株高240 cm, 穗长24 cm, 产量7 800 kg·hm-2, 可在绥棱县区中北部推广。

绥玉17: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120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500℃左右, 株高290 cm, 穗长21 cm, 产量7 650 kg·hm-2, 只能在县区南部推广。

垦单10号: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120 d左右, 需活动积温2 400℃左右, 株高300 cm, 穗长20 cm, 产量7 950 kg·hm-2。可在县区中部推广。

4 结论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 选择适宜品种, 发挥高产品种优势, 是增产增收关键, 不论从生育期、农艺性状, 还是产量上来看, 吉单27、吉单32、龙单38、海玉15、合玉19、绥玉17和垦单10号都适合在县区推广种植, 产量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祎刚, 张波, 张志辉, 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70-71.

绥棱县结核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绥棱县结核病防治所痰检室2009年痰检记录。

1.2 仪器

BA200双目生物显微镜。

1.3 试剂

萋纳抗酸染色液。

1.4 方法

抗酸染色法, 结核病控制项目指定方法。

2 结果

2.1 2009年患者192例, 涂阳60例, 涂阳率31.25%。

2.2 涂阳率在年龄上的分布 2009年涂阳患者, 年龄最小14岁, 最大76岁;从10~79岁, 每隔5岁为一个组段, 划记计数每个组段频数, 再计算相应频率。从涂阳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知, 30~34岁组段涂阳率最高, 占初诊人数的18.33%;20~5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分别占涂阳患者的76.67%。

2.3 男女涂阳率比较 2009年157例, 其中男102例, 涂阳41例, 涂阳率40.20%;女55例, 涂阳24例, 涂阳率43.64%。两性比较, χ2=0.17, P>0.05, 男女性之间涂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城镇与农村比较 2009年城镇初诊患者37例, 涂阳10例, 涂阳率27.03%;农村初诊120例, 涂阳55例, 涂阳率45.83%。城乡间涂阳率比较, χ2=4.12, P<0.05, 城乡间涂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县是地处边远山区县, 境内交通不发达, 经济相对落后。从涂阳结核患者的地域分布看, 患者多分布在边远的中高山, 人群居住分散, 居民卫生条件差, 生活习惯不良, 农村涂阳率高于城镇。结核病是与贫穷紧密相连的传染病, 越是贫穷的地方, 结核病越严重, 提示我县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同全国一样应在农村。政府应持续稳步增加结核病防治的资金投入, 卫生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改变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局面。

年龄分布上, 涂阳率的高峰在30~34岁组, 从涂阳患者的年龄结构看, 20~54岁青壮年占的比例最大, 达76.67%。可见, 结核病对劳动力的影响相当大, 它使正值青壮年的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 使结核患者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

男女性间涂阳率没有差别, 说明男女性患结核病的机率相等, 没有性别上的差异, 人群普遍易感。与侯凤英报道[2]不一致, 这可能与本文统计例数偏少, 地域特征和居民生活习惯有关。

控制结核病流行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主。痰涂片镜检结果对诊断传染性结核病及化疗效果和评价是一项重要指标。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只有推行DOTS策略, 政府承诺, 落实经费, 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防病与扶贫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2:3.

绥棱黑陶文化 第5篇

本次的调查方法是采用卫片判读与野外实测相结合。在卫片上先将不同的的立地条件、不同的林相先区分开, 均匀的机械布设抽样样地。按照不同的立地类型和不同的林相类型分别进行实地调查和卫片判读。所用的卫片日期为2007年5月12日。通过本次调查, 确定了沙河子林场的所有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 并且了解了各类土壤与植被、地形、海拔的相在关系及森林土壤的垂直分布见表1。

五四林场所拥有的土壤类型有:原始型暗棕壤、典型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腐殖质沼泽土。该林场的土壤类型较少, 主要的土壤类型以暗棕壤为主, 按照不同的海拔高度垂直分布。共有两个土类, 4个亚类, 7个土种。各类土壤的面积分布见表2。

下面对五四林场的主要土种进行分析介绍。

典型暗棕壤:

该土壤是林场内分布最广、所占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 面积为500 hm2, 在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各种林型下, 都广泛地分布此类土壤。一般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2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 母质较松散。森林生长茂盛, 种类繁多。气候适宜、雨量适中, 每年都有大量的枯枝落叶归还土壤。加之雨水淋溶, 生物积累和转化快, 钙、镁含量高、灰分大、盐基饱和度高、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通气排水皆好。现以沙河子林场5林班的土壤剖面形状及理化分析材料说明 (见图1, 表3) 。

绥棱黑陶文化 第6篇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位于绥棱县城北东, 直线距离24km。行政区划隶属于绥棱县绥中乡东林村管辖, 位于东林村东1000m。地理坐标:东经127°21'15"~127°22'04", 北纬47°22'15"~47°23'05", 1/5万地形图国际分幅编号为L52E004006 (双岔河幅) 。

矿区位于内蒙—兴安岭地槽褶皱区 (I级构造单元) 的东北部, 小兴安岭—松嫩地块 (II级构造单元) 的中部, 松嫩中断凹陷带 (III级构造单元) 东部边缘。

1.1 区域地层

矿区附近没有侵入岩, 断裂构造不明显, 地层除第四系冲积地层外, 局部出露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区域地层见表1。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1.1 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该组地层区域内出露不多, 大部分被第四系冲积地层覆盖, 仅见于东林及农场等地。

1.1.2 新生界第四系

可分为更新统洪积—冲积层 (Qp2pa1) 和全新统高漫滩冲积层 (Qh2a1) 。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砂砾石, 局部含铁质结核。

1.2 矿区地质特征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区附近, 未见侵入岩出露, 构造不明显, 地层以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为主, 覆盖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冲积层, 全新统低漫滩冲积层。

1.2.1 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出露于陡坡及人工取土点内。岩性为黑灰色泥岩, 风干氧化后呈红棕色至灰黄色, 薄层状,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赋存于该组地层中, 厚4.0~18.5m, 最低侵蚀基准面213m标高以上。

1.2.2 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冲积层 (Qp2pa1)

覆盖于上白垩统嫩江组 (K2n) 地层之上, 由黄色亚粘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等组成, 含砾及铁质结核, 厚3.0~16.0m。

1.2.3 第四系全新统低漫滩冲积层 (Qh2a1)

分布于东林河河谷内及两侧, 由砂、砂砾石及亚粘土组成, 厚5~7m。

2 矿体特征

2.1 矿体规模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床由一个矿体组成, 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地层中。

矿体由灰黑色泥岩组成, 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长800m, 南东宽280m, 北西窄140m, 平均宽240m。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东南部4-8线最厚, 最大厚度18.5m (ZK83号孔) ;西北部3-0线较薄, 最小厚度4.0m (ZK32号孔) , 平均厚度12.01m。

2.2 矿体产状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无明显标志层, 现依据QJ0、QJ2两个露头点观测, 矿体产状近水平, 略微倾向北, 倾角2°~5°。

2.2 矿石质量

2.2.1 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

陶粒用泥岩矿呈灰黑色, 泥状结构, 层状构造;风干氧化后呈棕红色—黄褐色, 薄层状页理发育。矿物成分, 以粘土矿物为主, 主要有伊利石、水云母、蒙脱石, 占95×10-2以上;其次为高岭石及少量的石英、长石。

矿体上部矿石风化——一半风化, 局部强风化, 矿石破碎, 层理不连续, 并有淤泥质渗入迭加, 呈混杂状矿石。

2.2.2 矿石化学成分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石化学成分:

Si O2:56.28~58.06×10-2, 平均57.39×10-2;Al2O3:16.90~17.82×10-2, 平均17.56×10-2;Fe2O3:4.52~6.61×10-2, 平均5.54×10-2;Ti O2:0.68~0.80×10-2, 平均0.75×10-2;Fe O:0.05~0.43×10-2, 平均0.3×10-2;K2O:2.47-2.70×10-2, 平均2.57×10-2;Na2O:0.64~1.19×10-2, 平均0.88×10-2;Ca O:0.13~0.27×10-2, 平均0.24×10-2;Mg O:1.57~2.14×10-2, 平均1.82×10-2;Lo S:12.00~12.48×10-2, 平均12.28×10-2。

矿石化学成分中:Si O2及Al2O3是成陶主要骨料成分, 含量符合一般工业质量要求;K2O、Na2O、Ca O、Mg O等, 是熔剂氧化物, 起助燃作用, K2O+Na2O平均值3.45×10-2, 符合要求, Ca O+Mg O平均值2.06×10-2, 低于一般工业质量要求;Fe2O3+Fe O是发气物质, 能使主体物质发泡, 平均值5.84×10-2, 含量偏低, 但LOS偏高。总体看矿石化学成分稳定, 质量较好, 符合《黑龙江省陶粒原料矿地质勘查技术标准研究报告》的要求, 见表2。

2.2.3矿石烧胀性能筒压强度及吸水率

样品经烧胀性能表明:陶粒用泥岩矿石焙烧温度范围大于40℃, 最佳焙烧温度1180℃, 产品堆积密度等级以400~500级为主, 占67.05×10-2, 小于400级占22.35×10-2。

风化陶粒用泥岩矿石, 矿石最佳焙烧温度间隔范围温度40℃, 最佳焙烧温度1200℃, 预测堆积密度等级600~800级。

筒压强度为0.2~0.24MPa, 平均为0.22MPa, 吸水率为14.71%~21.05%, 平均为17.37%, 以上特征均符合规范要求。

2.3矿体围岩特征

2.3.1矿体围岩

陶粒用泥岩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 矿体上部被残坡积覆盖。

2.3.2覆盖层特征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 冲积洪积层 (Qp2pa1) , 覆盖层厚度变化在矿体西南段6~8线间覆盖层较薄, 一般在2.50~3.02m, 最薄2.50m;矿体东北段覆盖层较厚, 一般在5.00~9.00m, 最厚ZK33号孔9.00m。

覆盖层由黄色黄土状亚粘土及淤泥质亚粘土组成, 淤泥质亚粘土分布局限, 主要分布在基线上ZK33号孔, ZK13号孔, ZK03号孔, ZK43号孔中, 厚度变化在2.0~6.5m。这一带第四系上更新世以前为一古河道 (牛轭湖) , 推测宽度不会很大。

淤泥质亚粘土化学成分在局部较稳定, 有机质含量较高, 可造球生产陶粒, 以便综合利用。

3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3.1矿床成因类型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上部灰黑色泥岩层位中, 分布上受地层层位控制, 矿石矿物以粘土质矿物为主, 主要矿物有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等, 占95×10-2以上;其次为高岭石、长石及石英等。

矿床物质来源是以泥质为主要成分的湖相沉积物, 矿床成因类型为湖相沉积矿床。

3.2找矿方向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及本次普查工作成果表明, 东林陶粒用泥岩矿为层控类型矿床。因此在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 (K2n) 地层中是找寻同类型矿床的有利层位。嫩江组在松辽盆地广泛分布, 地表露头主要见于绥棱、望奎、绥化、兰西县的呼兰河两岸及北部的嫩江德都等地。上述区域为同类陶粒泥岩的成矿远景区, 既是找矿方向, 也是采矿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属性识别下一篇:课堂教学模式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