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2024-07-21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精选12篇)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血液透析室的8名护理人员, 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 (32±1.6) 岁;其中护士长1名, 护士7名;学历:1人为本科学历, 7人为专科学历;同时分别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55例患者, 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以血液透析室的相关管理标准为依据,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其主要包含血液净化保准操作流程、消毒流程、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操作制度的考核方式及标准、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同时还要增设抗凝药物使用同意书、创伤治疗知情同意书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并由患者家属签字, 从而预防或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1.2.2 建立健全的患者识别程序及查对流程

医师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血液透析计划并签名, 然后由护理人员以透析计划为依据对参数进行设置。待患者进入透析室后, 医护人员通过反问方式对患者姓名等基本情况进行询问, 同时由护理人员口述方式对透析器标识进行核对, 确保治疗单参数与设置参数保持一致, 由两名护理人员交叉核对无误后上机, 上机后应再次对血液循环管路各部位操作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操作恰当到位, 由两名护理人员查对无误后签名。从而防止透析器参数设置错误、连台未清零现象发生。

1.2.3 严格各项操作流程

本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安全知识、技能院感等相关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患者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以本科室、其他科室及其他医疗机构发生过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为依据, 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 从而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同时由于血透室具有较强的专科技术性, 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旦疏忽极易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会人员的责任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需要护理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器械常见故障的识别及排除能力, 从而为透析机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1.2.4 规范患者编号

护理人员应认真对透析患者进行编号, 同时应在患者病理、储存柜、治疗单、透析器、记账单、患者排班表等填写对应的编号, 从而为透析器存取提供方便, 避免透析器放错位置、患者上错机等现象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编号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1.2.5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将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管理后, 血液透析室还应设置两名质控护士, 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保障。同时由于血液透析室中午上下机时段较忙, 且该时段患者病情变化较快, 极易发生错误, 因此, 质控护士还应加强对该时段技术及质量管理的重视。同时为避免错误发生, 应合理的对患者的上机时间进行控制, 两名患者的上机时间应>10 min。此外, 质控护士还应认真检查各项操作及护理记录,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对在班护士进行合理分配, 将透析机分配到人, 并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所负责的透析机及患者负责。科室主任、护士长应定期、不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的各项工作、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力度等进行检查及督导;同时还要定期召开质控会,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式, 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1.2.6 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分别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55例患者, 向其发放由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共20题, 各题均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选项。本次研究共方法110份问卷调查表, 且全部收回, 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前透析室中发生2例穿刺针脱落, 3例参数设置错误、连台未清零, 3例下机拔错针, 4例未按透析开始健, 5例储存透析器放错位子, 3例穿刺针与管路接错漏血, 2例护理投诉;实施后透析室中发生1例下机拔错针, 2例未按透析开始健, 1例储存透析器放错位子, 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 (P<0.05) 。

2.2 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前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8.2%, 实施后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5%, 实施前明显高于实施后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流程运作对提高护理管理价值及护理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室是医疗机构的高风险科室, 其护理工作具有工作强度大、责任高等特点, 一旦疏忽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 其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较高的专业素养[2]。因此, 加强对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的重视,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护理流程管理即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范, 使其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 并以患者为中心, 动态管理该科室的护理流程, 可更好的对该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同时通过对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的透析安全提供保障[3]。此外,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风险意识、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患者、机位等分管到人, 可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 从而可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设置质控护士加强对血液透析护理操作的检查及督导, 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及预防, 从而可有效的消除不安全因素,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因此, 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1年12月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护理管理中, 对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将护理流程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 (P<0.05) 。结论 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中可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流程管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秀艳, 孟波, 尤艳.护理流程管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 22 (6) :142-143.

[2]曾湘宜.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1, 17 (4) :84-85.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2篇

作者:李莉,代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33医院,昆明 盘龙区 650224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形成;原因;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而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我院11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48~76岁,内瘘使用时间为3~70个月。11例患者原发病中肾小球肾炎末期4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5例,高血压肾硬化2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水肿4例,高血压动静脉硬化4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内瘘血管炎1例。经活血溶栓治疗及加强护理等处理,2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恢复≥250 ml/min,重新造瘘9例。

原因分析

2.1 血液粘稠度增加 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许多高危因子,如本组中糖尿病4例,动脉硬化、高血脂2例;年龄、性别、营养不良、短期内输血和促红素(EPO)使用,都可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减慢引起内瘘栓塞或狭窄。

2.2 自身体质 本组病例有7例均为瘢痕体质,因反复穿刺,内瘘部位发生瘢痕、硬结。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18例次。

2.3 医疗、护理失误 手术失误,吻合口狭窄1例,过早使用,血肿压迫,血液透析中超滤过多,低血压,护理人员穿刺不当,包扎过紧,内瘘护理欠妥均可引起栓塞与狭窄。血管栓塞是导致血管丧失的首要原因。如能在栓塞或狭窄发生之前正确的护理、预防是延长血管使用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护理对策

3.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思想负担重,多数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情绪,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与病人进行交流,将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措施向患者进行全面介绍,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给予必要的解答。交流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设法了解其实际顾虑,给予劝解,从而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组患者情绪稳定,在处理血管狭窄及血栓手术过程前后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这说明心理护理对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3.2 加强动静脉内瘘使用前手部护理 自身条件不佳,勉强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多指导、鼓励病员内瘘侧手及手臂运动,嘱其认真捏球,待内瘘成熟后再使用。在开始透析时用远红外线照射30min,增加静脉血流,5例患者使用后有较明显效果。

3.3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 动静脉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6周时间,待动脉化后才能使用。如过早使用,静脉壁薄易损伤出血,致局部血肿纤维化引起管腔狭窄。主要原因是一些患者 害怕动脉穿刺,要求提前使用,我们一定要耐心解释,如要提前使用一定要有技术过硬人员穿刺,一次成功,最好只穿刺一针连动脉端,回血用其他肢体的周围血管[1]。

3.4 重视内瘘血管保护 血液透析穿刺操作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渗血,皮下淤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因此,穿刺透析操作中应注意不成熟的内瘘尽量不用,用时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5cm~6cm,针尖向吻合口或心尖方向;静脉穿刺点尽量避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尖方向。瘢痕体质患者,应定点穿刺,其他患者要避开上次未愈合的针眼,有动脉内瘘动脉瘤者,穿刺应尽量避开瘤部位,以防出血。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动作要轻巧,不要盲目多次进针而造成血管壁损伤、血肿发生,使局部粘连瘘管狭窄,而且还要有计划采用阶梯式穿刺,由下而上,由上而下轮换进行,间距1cm以上,可大大延长使用期。

3.5 注意维持血容量平衡 血液透析术中,超滤不要过度,在透析后1/3时间,由于超滤不使血容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吻合口容易栓塞,所以应及时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术后嘱患者一定要控制水分,水分不要超过体重的5%。

3.6 透析后伤口护理 透析结束后,采取定点压迫,防止力度过大、加压时间过长,伤口敷料包扎不要过紧,切忌胶布环形包扎[2,3]。并嘱患者于次日后用温水敷或浸泡内瘘侧肢体,每日2~3次,每次15~30min,同时应用喜疗妥药膏涂穿刺点与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预防内瘘栓塞与狭窄可抗凝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平时勤观察,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及时处理。如发现血流量逐渐减少,或内瘘杂音改变、搏动减弱;局部血管曲张,结节形成等,都提示有内瘘狭窄的可能,及早做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为了保护血液透析通路,达到透析可靠耐久,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建立动静脉内瘘后,不要过早使用内瘘,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穿刺熟练、正确,透析中防止低血压,局部包扎要适宜,知道患者回家后正确护理透析后伤口嘱患者用温水湿敷等。这样能大大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减少栓塞和狭窄。【参考文献】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现状分析及护理 第3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95-02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入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通过对182例透析患者的分析,发现血透患者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由于尿毒症患者对血液透析不慎了解,加上对透析室环境陌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2、由于透析时间长,透析费用昂贵,病痛的折磨致使患者受到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为焦虑、忧愁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或性情暴躁、易怒.

3、患者长时间患病,不能参加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4、慢性病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家属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有某些不足时,易使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所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为焦虑、忧愁、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有的患者自我意识争强,以我为中心,对家人感到不满意,有时把压抑的情绪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也给家人带来了不良的情绪。

对此我们对血透患者采取了以下护理

1、向透析患者及家属介绍血透的原理,讲解透析机的使用方法,介绍透析环境使其了解血透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向患者介绍透析效果较好的病例。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

2、环境的安排 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配有耳机,根据自己喜爱播放节目。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并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3、针对患者悲观焦虑忧郁的心理,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4、動静脉穿刺中的护理 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患者处于舒适体位的情况下妥善固定,止血钳夹于床单旁固定,指导患者如何活动,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5、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常根据医嘱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

6、血液外渗的护理 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液外渗应及时处理,如有血肿迅速更换穿刺部位,第2日血肿处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

7、 饮食的舒适护理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饭前消毒毛巾擦手,提供一次性手套,及时加热,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8、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第2日可温水毛巾热敷或涂喜辽妥软膏,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9、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通过对182例血透患者的护理,使患者消除了悲观焦虑忧郁的心理,使患者始终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温馨、舒适。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 孟继芬,孔艳平,魏妍,等.肾炎的中医辨证施护[J]。吉林中医药,2006,26(11):39.

[3] 潘艳红,张桂芝,于玲 . 浅谈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护理.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1年 09卷 第05期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是指在血液透析治疗中,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预见性处理, 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血液透析患者一般年龄较大, 多数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药物中毒等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治疗时对技术要求较高, 透析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 如并发症等。因此, 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保障患者在透析中的安全是护理人员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我院对以往住院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找出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58例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 其中, 男36例, 女22例;年龄31~82岁, 平均 (46.8±9.1) 岁;原发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炎25例、先天性多囊肾6例、高血压肾病10例、急慢性酒精中毒5例、狼疮性肾病4例。全部患者均为尿毒症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2个月以上。

1.2 方法

统计58例患者发生的透析相关并发症, 如感染、内脏出血、脑血管意外、恶心、呕吐、发热、溶血、空气栓塞等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通过总结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1) 加强质量控制力度。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最多, 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意识薄弱, 那么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就会增加。我国目前在护理风险控制流程方面并未形成统一和明确的标准。因此, 应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 将各环节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都考虑在内, 对护理人员重点培训易出现的问题。制定规章制度, 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出现护理风险时的抢救方法, 如过敏、休克、低血压等;科室内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演练和考核, 确保护理人员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迅速做出反应。

(2) 合理的护理人员安排也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方式。由于血液透析室前的风险较大, 技术要求较高, 因而无论护龄多久, 进入血液透析室都要经过半年的培训, 且须由具有高年资的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带领;安排值班表时, 应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专业技能, 确保及时发现护理差错和护理风险事件。

(3) 加强健康教育。向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进行个别介绍, 并与家属交谈, 使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向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提供相关书籍和健康教育宣传册, 着重回答患者和家属疑虑, 鼓励患者间相互交谈, 鼓励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 从而让患者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尤其重视对透析时间较短患者的健康教育。透析龄短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只有积极配合才能保证其顺利度过诱导期, 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形成习惯。健康教育的目的为让患者了解透析的原理、目的、必要性及良好依从性的重要性, 可使患者循序渐进地掌握血液透析的知识。

(4) 行为及社会支持。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透析环境要温馨舒适、干净整洁, 让患者心情愉悦。透析室内禁止工作人员和患者大声喧哗, 避免噪音, 非工作人员和家属禁止入内, 保持透析室内湿度和温度合适。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帮助患者缴费、办理手续等,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重视和护理人员的关怀[2,3,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显著性水平为α=0.05。

2 结果

针对性地找到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后, 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大大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 除失衡综合症、恶心、溶血、空气栓塞, 其余风险症状护理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对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 因其血管条件或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欠妥当而导致的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或血肿, 如果引血时未及时将消毒液清洗干净, 则易诱发患者溶血[5]。由于患者因素或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当管路连接中连接处不紧密则会发生引血不畅或漏血现象。如果不能确保管路的密闭性而留置双腔静脉导管, 易诱发患者感染或空气栓塞。由于透析时进行血管抗凝血处理, 对于由内脏出血史或血管较为脆弱的患者则易发生消化系统出血和脑血管等意外[6]。另外, 患者在伴有其他疾病或有其他疾病史的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 也可能诱发恶心、呕吐、过敏及营养不良的情况。此外, 若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未能定期巡房, 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就无法及时发现穿刺点渗血或低血压发生情况。可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 在透析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病史等因素, 可确定血液透析的方式[7]。另外, 还有一些并发症风险, 如慢性肾衰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高血压和心衰等疾病, 在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脑血管意外及失衡综合征。

从患者层面讲, 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 (1) 患者的主观意识。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特殊性, 患者一般在需要进行透析时到医院, 其他时间则是在单位或在家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和护士难以保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需要患者自觉地根据预约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此, 若是患者时间观念不强, 或因经济因素、家庭情况及自我感觉良好等, 都会影响患者的如期治疗, 导致透析不充分, 从而引发心衰[8]。有些患者因家属的特殊情况, 未能在透析时陪同, 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病情恶化, 且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另外, 患者的依从性较低, 不能控制饮食、不遵医嘱、对于血管通路护理不足等都可导致护理风险的出现。 (2) 心理因素。对于血液透析患者, 易产生悲观厌世、抑郁、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加之生理痛苦、自由受限等因素, 造成心理压力较大, 社会关系紧张[9]。

本文梳理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管理, 在针对性找到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大大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提示护理风险管理和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在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清平, 刘俊茹.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4, 25 (20) :3113-3116.

[2]周丽丽, 纪天蓉, 刘峰.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4) :4201-4204.

[3]陈玲, 侯诗箐.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3) :1-2.

[4]侯诗箐, 陈玲, 梁颖,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J].天津护理, 2013, 21 (3) :189-191.

[5]杨芳, 詹淑辉, 肖琼.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 28 (32) :180-181.

[6]倪耀华.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3) :286-287.

[7]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3) :8-10.

[8]吕海莲, 吴潮清, 唐业莹,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 (2) :177-180.

透析护理专家 第5篇

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肾衰竭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生理机能得以改善,生存期大为延长。目前,血液透析病人5年存活率已达到70%~80%,其中约一半的病人可部分恢复劳动力,有些病人已生存20年以上。

随着透析人数增加,护理人数的不足更加彰显出来,同时由于工作繁忙,普通的护理工作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应该讲每天的工作完成了,然而又不太确切。

目前的透析室护士的日常工作基本包括下列内容: 上机前透析器、管路的预冲;透析过程中病人的病情观察;病人血管通路的选择、建立、保护与护理;上机、回血的操作;各种故障报警的处理;动脉穿刺技术训练;水处理系统的操作;血液净化各种治疗的操作及护理(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反渗水及透析液培养的留取;透析器破膜及管道破裂的更换;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等。

透析过程中护士与病人的床位比在1:4-5间,上下机的过程中忙碌,上级透析期间观察变化,对出现的不适做相应的处理,即便是护士所负责的病人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处于良好状态(这种几率应该不大)的话,那也需要记录血压等各项指标,测血压,备透析液等,于是像健康教育、干体重的维持、并发症的护理等需要细致入微进行讲解的事项很难全面地顾及到。尤其是透析诱导期的患者,在环境心理知识各方面都有极大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透析护士所提供的这些护理真的足够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技能的改变日新月异,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这无疑要求着透析行业需要有新的提高。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护理专科护士一词,这个专科是指在某一领域擅长某种专项,能够积极、正确、有效地洞察、分析、解决问题。那么上述的普通护士不能做到的话,透析专科护士(透析护理专家)会怎么做呢?因为透析这项学科专科性很强,从事的人又少,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是从事这项工作的护理人员都可以称之为专科护士了。当然这不能称为错,但现在所讲的的专科护士有别于此,为避免混淆,在以下讲述中,应用护理专家一词。

一位护理专家必是一位知识丰富、资深老练、有洞察力、敬业的人。在病人的长期透析过程中护理专家能够详尽透彻的解析,与病人沟通良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痛苦。同样的,护理专家也是人,单纯的临床工作路径只有改变后,才会显现他的价值,否则按照之前的老套路来,也是埋没在忙碌之中。单纯的饮食宣教就需要细心的进行指导,从而加强饮食规范性,避免不该吃的吃,该吃的反而不敢吃的情况出现。临床上见过许多病人透析2年多了,还不知道杏含钾高,因吃的过多,又来住院治疗。所以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必须足够充裕,问题才会解决的好。每个透析护士都能在充裕的时间内提供给病人足够的正确的信息吗?未必。这就是一再强调的知识积累、经验和敬业的问题。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6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43-01

血液透析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药物、毒物中毒。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必须有良好的血管通路作为前提,国内外普遍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患者需长期反复进行内瘘穿刺,易合并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狭窄等,导致血管通路不能有效保证血液透析的进行,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效果。笔者所在科室近1年来收治尿毒症患者56例,行动静脉造瘘术42例,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3400余次,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5~76岁,平均(56.0±14.2)岁,其中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6例,多囊肾2例,红斑狼疮肾病1例。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 42例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3 400余次。动静脉内瘘主要是选择桡动脉及其附近的静脉,在皮下作动、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供每次透析时穿刺使用[1]。

1.2.2 操作方法 使用日本东丽TR-8 000型血液透析机进行透析。先用生理盐水1 000 mL对透析器及透析管路进行冲洗。然后让患者平卧,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术需要在同一血管上进行不同方向的两次穿刺。第1针穿刺点在血管的近心端,穿刺方向为向心方向,成功后注入首剂肝素进行体内抗凝;第2针穿刺点距吻合口3~5 cm,穿刺方向与第1针方向相反,两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 cm。操作完毕用胶布固定,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将动、静脉管路分别与之连接。将血液流量调至180~250 mL/min,并设定好本次超滤总量,透析时间定为4 h,透析完毕前30~60 min追加肝素抗凝。透析全程均须监测血压、心率等重要生命体征。透析结束后,按压穿刺点时间要足够,力量要适中。

2 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1年内对42例患者进行内瘘穿刺共3 400余次,成功率99.7%。其中11次穿刺未成功,改行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少,仅4例发生拔针后出血,2例发生皮下血肿,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内瘘术后应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及全身情况,发现切口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应保持手术侧肢体清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潮湿,以防切口感染。术后多用手触摸内瘘处有无震颤感,注意经常听诊局部血管有无杂音。如发现术后内瘘处震颤和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并且很快减弱或者消失,提示血栓形成可能或者包扎得过紧,必须即刻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情况发生,及时给予更换敷料。如有感染发生,立即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切口处采用安尔碘纱布外敷。嘱咐患者反复作握拳动作,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抬高患侧肢体以预防肿胀,切不可压迫患侧肢体,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禁止在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及进行各种注射。应经过4~6周内瘘血管成熟后方可进行穿刺等操作,切忌过早穿刺导致吻合口狭窄从而使内瘘手术失败。

3.2 穿刺点选择

动、静脉穿刺均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2]。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应>2 cm ,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应>8 cm,因为两点间距离越近越易发生动脉狭窄[3]。

3.3 内瘘穿刺时的护理

首先采取绳梯式穿刺,即在血管上作轮换穿刺,每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1~2 cm;其次钮扣法,即像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定点法,应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4]。动脉瘤的存在易导致血栓、感染、出血[5]。新瘘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由于易形成皮下血肿,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摸清血管走向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3.4 透析结束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拔针速度要快,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迫位置是血管进针处,而不是皮肤进针处,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能摸到血管震颤为宜。按压不当,过轻或过重都可能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甚至引起内瘘闭塞。一般压迫时间为20~30 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适当延长。要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引起内瘘闭塞[6]。

对于广大血透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好内瘘显得尤为重要[7]。医护人员要定期向血透患者宣教普及内瘘保护的有关知识,患侧手臂最好戴护腕[8],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处受伤,导致大出血[9],同时应避免在患侧肢体作其他各种穿刺、测血压、负重、压迫,不用患侧上肢提重物,从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10]。

[参考文献]

[1] 孙世澜.血液净化手册[M].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3.

[2] 贾宝红,邝少吟.血液净化疗法中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8.

[3] 李顺德,王桂婵.肽环钉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8):495-496.

[4]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01:294-310.

[5] 张启蒙,梁富,冀福英,等.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经验[J].中国血液净化,2006,5(4):230-231.

[6] 于仲元.血液净化[M].第2版.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341-380.

[7] 刘正湘.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46-147.

[8] 陈红玲.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球囊血管内成形术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2-33.

[9] 郑辉瑜,詹丹虹,林丽君,等.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技巧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12):83-84.

[10] 查丽,姬广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118-119.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7篇

1 感染因素分析

1.1 导管穿刺处消毒不彻底

大多数CVC-RI是由于插管处皮肤表面的细菌经皮下隧道迁移并吸附在导管外壁而引起。所以穿刺部位的消毒处理很重要, 有效地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可降低CVC-RI发生率。

1.2 穿刺部位选择的不同

深静脉置管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其中股静脉邻近会阴部, 皮肤寄生菌多, 易受污染, 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

1.3 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置管时操作者应严格洗手后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铺消毒治疗巾, 有条件者穿无菌衣, 并保持环境清洁, 减少人员流动及操作环节。

1.4 术后护理不当

透析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上下机流程进行上下机, 分接管时没有将导管内血块抽掉, 导致导管内血栓的形成, 血流中的菌落就特别容易种植在导管壁上, 从而导致相关性感染, 透析间期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封管、换药、更换敷料等, 都可以导致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5 年老体弱, 有基础疾病者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另一个主要因

素。若患者有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 亦为感染的易患因素。此外, 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性播散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1.6导管留置过久

闫素英[2]在进行肝硬化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后感染原因分析明确指出, 置管超过30d感染率为30%, 30d内感染率仅为5.7%。故应尽可能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达到治疗目的、病情允许后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1.7 操作不熟练

反复穿刺致使局部血肿的形成, 引起局部炎性反应, 也较易引起继发感染。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几率成反比。操作越不熟练, 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2 护理

2.1 置管时的护理

(1) 穿刺部位皮肤处理, 清洁皮肤, 予以会阴部备皮同时避免皮肤损伤, 然后给予0.5%碘伏溶液常规消毒-次, 待干后穿刺。 (2) 严格坚持洗手与无菌操作技术, 做好空气及各种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3) 对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置入配合专门培训, 提高操作者的熟练技巧。

2.2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1) 保持透析室空气清洁, 控制人员走动。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置管处铺无菌治疗巾。 (3) 操作人员必须带口罩、帽子。 (4) 分接管时对管外及接口用碘伏严格消毒, 将封管肝素及血块抽掉弃去, 避免将封管液及导管内的血凝块推入管内。 (5) 连接透析管路后用无菌治疗巾覆盖, 形成一无菌区。 (6) 结束时, 先用生理盐水每侧快速冲管5~10ml, 然后再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严格消毒后尽快封管。尤其要将置管周围及接口处血痂擦净, 避免开放的导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并更换新的肝素帽。 (7) 将导管用无菌纱布包扎妥善固定。

2.3透析间期的护理

2.3.1严格交接班, 观察患者的敷料情况, 如果敷贴有卷边、破损和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交接导管置入的深度, 可通过观察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 判断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 评估导管有无脱出。交接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 有无渗血、污染等。检查导管连接装置有无松动、脱落、打折、牵拉及回血等。

2.3.2敷料的更换, 一般3d更换一次, 在更换敷料前应该先观察穿刺处周围的皮肤, 有无红肿和硬结的发生, 还要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用0.5%的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 常规消毒导管周围皮肤, 更换无菌敷料, 一般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 直径>10cm, 并清除局部血痂, 覆盖无菌敷料或贴可舒, 并给予妥善固定。

2.3.3换药时,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迹象, 若局部有红肿, 可用75%的酒精湿敷, 发现导管不完全滑脱, 不能推入应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严格无菌操作。

2.3.4进行健康指导, 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尤其防止敷料潮湿或被污染, 使穿刺局部保持干燥。股静脉置管邻近会阴易于污染, 尤其要注意保护。

2.3.5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规范应用抗生素, 防止出现耐药及二重感染, 从而达到预防导管感染的目的。

2.3.6血透导管仅为血透专用, 除非没有其他替代方式或在急救时才可用于输注液体、血液制品或营养液。

3 护理展望

导致CVC-RI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 但有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规范的护理行为来避免的, 因此, 护理在预防CVC-RI发生中非常重要。如何使CVC-RI得到更好的监控和预防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目前, 护理界主要有以下建议:

3.1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

在预防CVC-RI方面护理人员担负着重要责任。陈尔真[3]等研究认为,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导管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对CVC-RI危险因素的认识, 规范插管技术, 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及加强留置导管护理等可显著降低危重患者CVC-RI的发生率。程乐梅[4]报道由接受过导管相关知识与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导管护理, CVC-RI发生率从28.8%降至3.3%。杜斌[5]指出, 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导管护理 (更换敷料) , 感染的发生减少5~8倍。这些研究都表明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

3.2使用抗生素封管方法

刘春梅[6]等认为在临床上采用间断的抗生素封管方法既可以较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钟莉萍[7]认为透析后定时用头孢他啶加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行之有效、实用的方法, 给予肝素100 mg/2mL+生理盐水2 ml+头孢他啶0.5 g混合液封管, 动静脉各2mL封管。

3.3注重导管口的护理

谭兆珍[8]等认为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可以减少导管口的感染, 康惠尔透明贴有强的自溶清创能力, 选择性清除坏死组织, 吸收大量渗出物质, 加快血管再生和减轻疼痛。在预防导管口感染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潘红艳[9]等认为采用拧干的碘伏棉球敷于穿刺针眼处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这种方法即在常规的皮肤消毒后, 在穿刺点处覆盖一小块无菌碘伏棉球, 然后再覆盖一块4cm×4cm8层无菌小纱布, 纱布面积必须大于碘伏棉球, 最后在外面覆盖一次性透明敷贴,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3.4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

张跃晖[10]认为进行操作者的确认, 健全工作流程,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是控制CVC-RI的重要手段。如设计和及时填写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动态护理记录单、CVC效果评估单等, 使CVC-RI得到及时监控。曹炅[11]也认为, 为了更好地使护理人员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观察与护理, 更好地有效使用深静脉置管, 建立深静脉置管护理记录单是必要的, 护理记录单可以客观反映置管期间的维护情况。

3.5加强患者卫生知识的宣教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 第8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糖尿病肾病即为其中一个。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一个可靠、安全的方法, 替代了肾脏的工作[1]。但是实施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时容易出现并发症, 存活率不高, 同时血液透析操作中常常出现一些急性并发症, 严重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而怎样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升其存活几率, 这也是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考验[2]。该院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其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136例实施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均在该院实施血液透析治疗, 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选的患者中, 男36例, 女32例;年龄52~75岁不等, 平均为 (64.3±2.5) 岁;患病时间在3~16年不等, 平均数值 (9.8±1.2) 年。观察组的68例患者中, 34例为男性, 34例为女性;年龄在50~73岁之间, 平均为 (63.6±2.8) 岁;病程在4~15年之间, 平均数值为 (10.2±1.4) 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信息实施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对比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选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操作, 具体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观察组所选的患者在实施照组护理操作的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 具体为:①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受到经济以及机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心理上容易出现悲观、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对血液透析效果产生影响[3]。因此指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 改正患者心理上的错误观点, 提升其治疗的信心。②并发症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掌握血液透析操作中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先期表现, 例如血液透析操作中出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当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时, 要实施对症治疗, 同时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5]。③导管相关护理。对患者插管处皮肤情况进行护理, 例如出现渗液、红肿以及脓性分泌物时, 应立即应用庆大霉素 (603-35-0) 进行湿敷。在实施血液透析前, 护理人员需要对外露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插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 完成血液透析后, 应向导管中注入15~25 m L生理盐水 (国药准字H20044024) , 之后用肝素 (国药准字H20060190) 进行封管, 避免形成血栓。④用药指导。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监督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以免相关药物对血液透析效果产生影响[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生出现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评价标准

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中具体包括生活能力、躯体能力、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职能四个评价维度, 共为20~100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将满意度具体分为4个等级, 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7]。

1.5 统计方法

实施数据分析中运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 对患者资料实施t检验分析,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n (%) ]表示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通过研究发现,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施护理措施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平均为11.6%, 对照组则为29.2%,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比较, 观察组所选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4.2%;对照组所选的患者满意度仅为73.5%,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临床特点为发病率高, 合并症多及治疗周期长等。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一种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主要是因糖尿病导致的全身性微血管病变, 也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8]。因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是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身体相对特殊, 机体各项机能均在减退, 存在较多的合并症, 这会无形中增加护理难度, 护理效果并不满意。

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这种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中, 不但能够规避常规护理中的盲目性, 同时还能更好的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9]。对两组患者护理操作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所选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所选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平均为11.6%, 对照组则为29.2%, 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所选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4.2%, 对照组为73.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学者[10]研究指出, 对肾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 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0.8%,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2.6%。这就说明, 糖尿病肾病患者得到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够很好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提升或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操作, 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避免出现并发症, 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运华.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结合不同频率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20 (1) :145-146

[2]孙蝶丽, 张丽琴, 潘妹, 等.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 30 (5) :976-977

[3]孟琛.罗盖全冲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12 (10) :524-525

[4]余彬, 暴小方, 张新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方式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 2016, 23 (4) :643-644

[5]刘绮文, 陈笑佟, 陈海英.血液透析中进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0, 48 (15) :687-688

[6]马金秀, 李家莲, 刘国红.血透中进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36 (13) :169-170

[7]吴梦霞, 郭晓霞, 陈英.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2 (6) :275-276

[8]马红梅, 张红果.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频发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3, 48 (2) :102-103

[9]鞠新莲, 姜玉艳, 徐洪梅.46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4 (23) :54-55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9篇

我院132个血液透析患者, 每天透析40人次左右, 通过观察分析低血压的原因和防治护理, 低血压的人次由原来的每天10多次减少到每天2到4例, 均得到及时的处理。

2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以前下降3.99Kpa (30mm Hg) 以上, 或收缩压降到11.9k Pa (90mm Hg) 以下, 它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25~50%。

2.1 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超滤过多或速度过快导致的血容量下降。在很短的时间内过量的超滤, 致心搏出量和输出量降低.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

2.1.1 超滤量错误估计。

2.1.2 患者为了多进水多报体重。

2.1.3 血管通路静脉端不畅, 静脉压增高, 跨膜压增高, 引起水分超滤过多。

2.2 透析中钠的浓度过低, 致使血钠降低, 血浆渗透浓度下降, 体液进入细胞内, 使血容量减少。

2.3 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多囊肝、腹水、蛋白质摄入过少。

2.4 心脏因素如心包炎、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5 在透析前服用大剂量的长效降压药, 透析过程中服用大剂量或快速降压药。

2.6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 发生过敏;低氧血症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2.7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在血适时体重下降量超过适折前体重的5%以上, 易于发生低血压, 因此透析间期增加体重应控制在4%以下。

2.8 在透析中进食过多过快, 使胃肠道血管扩张, 血液分流。

2.9 透析中温度过高, 血管扩张。

2.10 对醋酸盐透析液不耐受。醋酸盐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可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 使血压下降, 故近年已经淘汰。

3 防治

3.1 防止过量超滤较准确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每小时超滤不能超过透析患者体重的1% (单超例外) 。定期调整透析患者的体重, 工作人员亲自称透析患者的体重并准确记录.

3.2 增加血浆渗透压一般用含钠140~14anm01/L的透析液, 透析一开始把钠的电导度调至143~l45mmol/L, 急性低血压时, 快速输入高钠盐水和高渗葡萄糖溶液, 但过量可引起透析患者体重增加或加重心衰。

3.3 对肝功能不全腹水、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在透析过程中科静脉输入血浆、白蛋白。

3.4 积极治疗贫血心功能不全、心包炎、感染等原发病。

3.5 合理应用降压药有些降压药半衰期长, 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 透析的停服降压药。

3.6 使用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3.7 透析中避免过多过快进食。

3.8 适当降低透析液的温度 (34~36℃) , 低温透析可刺激血管收缩, 增高外周阻力。

若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3~4h, 大多是因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 透析时超滤过多, 超滤速度过快, 透析中进食过多。若第血压透析初始时, 大多是因为患者初次透析对体外循环, 或患者年龄大, 心功能不全, 病情危重, 发生过敏反应。

4 护理措施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 特别对年龄较大, 反应迟钝以及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加强观察, 发现低血压应立即抢就。

4.1 一旦发现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症状明显 (如脉速细速, 脸色苍白, 出冷汗, 抽蓄, 神志不清等) , 首先通知医生, 同时立即应立即减慢血流量, 暂停超滤, 输入生理饮水, 量血压, 并给予平卧位, 或适当抬高患者下肢。输液时可以先阻断动脉管路, 以加快输液速度, 一般输入200~300ml盐水后患者症状可以缓解,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 在继续透析。同时密切观察血压, 根据血压情况增减超滤量。如输入500ml或更多盐水, 仍不能缓解, 就根据医嘱可终止透析, 对症处理。

4.2 如患者出现神志不清, 呕吐, 应立即让其平卧, 头偏向一边, 防止窒息。

4.3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大哈欠, 便意, 腹痛, 腰背酸痛等低血压先兆症状以及测量血压时脉压差有无缩小, 脉压差是反应有效血容量的有效指标发现血压下降先兆症状, 量血压, 血压下降可补盐水, 一般100~200ml就可以缓解。如未出现血压下降, 仅有肌肉痉挛, 可减慢血流速度, 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减少超滤量或使用高渗药物。 (50%葡萄糖或10%氯化钠) 。

4.4 对血浆蛋白浓度低的患者要, 应该鼓励其多进食优质的动物蛋白质。

4.5 对经常发生地血压的患者, 嘱其避免在透析中进食, 可在透析前充足进食。

4.6 告诉其不要在透析结束后起床不要过, 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7 对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 应该仔细分析原因, 针对性改变治疗模式, 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原因以及防治和护理。方法 透析过程密切观察, 找出原因进行防治和护理。结果与结论 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并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处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防治和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香美, 主编.血液进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90~120.

[2]林惠凤, 主编.实用血液进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0~60.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 不因护理过失或失误导致患者生理功能、机体组织、心理健康受到损害, 或发生残疾甚至死亡。血液透析室因应急情况多、技术含量高、专科性强、工作繁重等特点[1], 护理安全隐患较多, 若未及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管理和有效处理, 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不安全因素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且意识清楚, 能正常沟通交流。观察组中, 男性65例, 女性51例, 年龄为45~74岁, 平均 (58.14±5.67) 岁;对照组中, 男性63例, 女性53例, 年龄为42~73岁, 平均 (58.11±5.66) 岁。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为:1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讨论分析血透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加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卫生知识的讲座和培训, 熟悉掌握透析原理、并发症及处理、护理风险的防范及应用措施、机器的使用与保养等知识。2加强操作技术与规范。注意穿刺过程中出血的护理, 选择恰当的穿刺点, 为防止穿刺针滑出, 可使用蝶形固定法, 定时观察有无渗血;加强上机后和下机前30 min病情观察和积极应对, 减少急性并发症。3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对血透室进行消毒;使用改良式床单, 并一人一单;换药时为患者戴口罩或将其头偏向一侧, 避免交流;规范手消毒剂使用;向患者示范导管的保护方法, 如沐浴时以干净食品袋包裹, 并用保鲜膜粘贴固定。4仪器管理。使用仪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说明, 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使用血透机后采用专机消毒液加以消毒, 控制细菌的残余。5加强病房内管理。病房内定期消毒, 每日通风,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尽量减少室内人流量, 保持安静;对烦躁、失明等患者使用床档、约束带等, 防止脱针、管路折叠、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告之透析护理流程、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等;及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 坦诚告知可能出现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并耐心解释。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透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2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以我院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护理质量评分, 总分100分;分别对两组患者及15名同期相关科室医师进行满意度调查, 采用内部问卷调查表, 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透析中出血、脱针、跌倒、院内感染、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分别为 (93.45±2.71) 分、 (92.08±2.89) 分、 (94.31±2.85) 分,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2) 。

3 讨论

透析室血液透析治疗操作大多数由护理人员完成, 对设备依赖性和护士专业技术要求高, 医疗隐患多, 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是保证血液透析工作顺利进行, 及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环节[2]。

血透室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心理因素[3]。1护理人员因素:法律意识不强;责任心较弱;执行力不强;专业技术不熟练;工作经验欠缺, 无法及时察觉安全隐患。2环境因素:环境污染, 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复杂、血透室人流量大、隔离不严、空气不畅通等原因, 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消毒不彻底可能使细菌附着在仪器等上面, 使患者发生感染。3物质因素:护理物品数量不足或质量差;血透机出现故障, 无备用透析机等。4心理因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期望过高, 甚至怀疑治疗错误等, 易导致焦虑、烦躁情绪产生, 引发护患纠纷;同时因快节奏、高强度工作, 护理人员精神时刻紧绷, 压力大, 若不能及时调节, 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对此,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加强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仪器使用说明, 并注重维护与保养, 护理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从而使透析中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病房内日常管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环境, 并能主动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引导其正确看待风险, 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消除或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4,5],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分别为 (93.45±2.71) 分、 (92.08±2.89) 分、 (94.31±2.85) 分,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控制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对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蒲君, 李密, 谢席胜, 等.层级方案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 2015, 27 (8) :1258-1260.

[2]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3) :8-10.

[3]相欣洁.63起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学报, 2014, 21 (10) :29-31.

[4]张咏.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4, 11 (s2) :480.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56-01

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且最重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0%,血液透析治疗是延长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代谢紊乱,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终末期的患者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故应给予高度重视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低血压是內瘘堵塞的原因之一,如果长时间不升会影响动脉内瘘,也会造成各个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发生脑部、心脏等一系列的并发症,透析过程中尽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男性63例,女性21例,年龄28~84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40例,高血压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20例,其它愿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4例,其中发生低血压有30例,透析1小时出现低血压有10例,透析2小时后出现低血压的有20例。 2原因讨论与分析

1.1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水、钠潴留明显,去除体内过多的体液、废弃物和毒素是透析的目标之一,加上患者依从性较差,体质量控制欠佳,干体重评估不准确,超滤速度过快,超滤过多,血管再充盈时间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压降低。脱水量与脱水率:脱水总量过多或脱水速率过快,使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致使血压下降。

1.2 透析液的温度过高和钠浓度过低 透析液温度高,大于38℃,可使中心血温升高,皮肤、肌肉等血管反射性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使用了低于血浆钠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血液中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1.3 透析中进食有关 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各种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使得消化系统血液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1.4 贫血及心脏病变 贫血可以引起外周血管舒适,严重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贫血和水、钠潴留的存在引起不同程度的左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当血容量减少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又参与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1.5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如聚丙烯脂膜可使PGE2 的释放减少,肾素活性降低,心排出量减少,外周小动脉平均压增高,血压稳定且心功能改善。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能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下降。

1.6 营养状况 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血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血透中血容量减少,机体不能有效提高血管阻力,也可以产生低血压。

1.7 植物神经病变 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的张力异常减低,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弱,因此当有效血容量不足时可能不能有效地引起静脉和小动脉的收缩易发生低血压。

1.8 失血 、出血 透析管路破裂、穿刺针滑出、管路与穿刺针连接处滑脱,未及时发现等失血过多而引起血压降低。

1.9 透析过程中降压药物的使用不当 部分患者因晨起血压较高,而于透析前服用了大量的长效降压药,往往于透析中药物起效强烈舒张,血液大量积聚在静脉血管床内,使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容易造成血压过低。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在发生低血压时,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我们可以与患者交谈的方式了解其心理动态,向患者介绍低血压出现时可能伴随的症状及预后,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以克服发生低血压时心理障碍。同时可鼓励患者开展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已达到启发和疏导作用,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小时测BP、P一次,首次透析患者每30分钟测BP、P一次,随时观察神志及面容的变化,做到勤问、勤巡视,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生血压明显下降或明显症状,如脉搏细速,打哈欠、脸色苍白,出冷汗,肌肉抽搐,意识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降低血流量,停止超滤,让患者取平卧头低位,适当提高下肢,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伴心悸者给予低流量吸氧,补充高渗液体。可给予50%的葡萄糖100~200m推注 ,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使用至血压稳定。有糖尿病者禁用糖类,可输入0.9%的生理盐水100~200ml,也可输入5%SB或平衡盐250~500ml以扩充血容量, 可重复使用使血压稳定。同时在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丁1.0g,每周两次,共12wk。一个疗程后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如有可能给予输血、白蛋白、血浆,应注意超滤量中加入多输入的液量。

2.3 调节血透相关指标 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采用高钠、低温透析,准确评估患者干体重,严格控制超滤量并确定最佳的钠曲线和超滤曲线,可采用钠梯度透析即透析开始时高钠透析,钠离子的浓度为150mmoL/L左右,逐渐下降到血透结束时的140mmoL/L,高钠透析可增加细胞内除水量,体重下降较多,但血容量变化小。可调钠曲线透析是指透析液的钠的浓度从透析开始至结束,从高到低的方法,在脱水过程中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有利于血液再充盈以维持血容量,维持血压。此法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不会造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 低温透析是将透析液的温度由37℃调到35℃~36.5℃,可使基础代谢率和氧消耗降低,心率加快,防止血管扩张,使外周阻力增加,心肌收缩率增强可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2.4 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加强营养,每周给予促红细胞生長素150u/kg,并口服铁剂,纠正贫血,补充叶酸、vitB12,必要时输血,定期复查血常规,直到hb≥100g/L,Hct≥0.33;增加血透次数减少每次超滤量,降低心脏负担,小剂量服强心药物加地高辛0.125mg/d。

2.5 合理用药 透析前应避免服降压药尤其是血管扩张剂,可指导患者透析前停服降压药一次或减少剂量。

2.6 积极改善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和低氧血症,可在血透中及间隙期间的酌情输血、白蛋白及促红细胞生长素,改善中枢神经和心脏功能,改善食欲、体力,提高营养素质。

2.7 控制脱水的速度和总量 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并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脱水量,防止脱水过量是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关键。

2.8 健康教育 透析室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积极宣传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相关知识,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及虚报体重的危害性,由医务人员监测体重,并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随时调整干体重,从而降低每次透析的超滤量及超滤率,对血透过程中可能引起低血压相关因素和低血压发生的危害,认真、反复地向患者说明,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告知患者在透析间期须限制水分的摄于,主要限制钠盐及水分的摄入,使血透期间体重控制在1.0Kg/d以内,由透析室的医务人员监测体重,制定干体重,从而减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危险。

2.9注意穿刺部位 注意有无松脱、渗血、漏血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大量渗血,漏血而引起低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54.

[2]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 实用透析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佐中孜,秋叶隆. 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110-112

[4] 田芬.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5): 22-23.

[5] 陈春叶.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2005:4:60-61.

[6] 王质刚. 血液净化[M]. 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9-415.

腹膜透析护理分析 第12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250例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33 000例次, 其中男136例, 女114例, 年龄18~85岁。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多囊肾等, 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每周透析2~3次, 每次4~4.5h, 透析时采用全身肝素化, 透析结束前1h停用肝素, 血流量通常为220~260ml/min。观察这些患者在我院透析治疗期间发生的失血情况, 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失血原因,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 方法

所有透析者均采用一次性尼普洛130U透析器、体外循环血路管和16G穿刺针, 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高位瘘, 临时股静脉、颈静脉置管, 长期留置导管。

2 常见的失血原因及护理干预

2.1 血液透析前

2.1.1 原因:

预冲时未排尽透析管路中的气体、未及时发现管路有破裂倾向、穿刺时未夹闭动静脉针。

2.1.2 干预措施:

预冲前应仔细检查透析管路, 然后用生理盐水预冲并充分浸泡, 上机前再次检查透析管路完好并准备上机, 穿刺前夹闭动静脉穿刺针, 以防血液从针尾冒出。

2.2 血液透析中

2.2.1 原因:

穿刺针与管路、管路与透析器连接不紧, 各侧管及动静脉壶夹子未夹, 传感器连接不紧, 肝素管连接不紧或滑脱, 穿刺针眼渗血, 穿刺针固定不牢固、针尖滑脱。

2.2.2 干预措施:

上机前检查管路及透析器连接处是否拧紧, 螺纹口是否对合, 夹毕各侧管、动静脉壶夹子, 上机时确认管路与内瘘针连接紧密, 上机后两人核对再次确认各连接处是否紧密。一旦发现出血, 立即停泵, 及时夹毕未夹紧的管路, 如为螺纹口对合不好, 重新拧紧螺纹口, 再开泵透析。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患者穿刺处血管情况。如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而使该处皮肤弹性下降, 皮下组织松弛, 尤其是老年透析患者管壁皮下脂肪少, 针眼处皮肤愈合慢, 极易引起渗血。穿刺时护理人员选择穿刺点不当, 旧针眼进针, 有时可引起比较严重的迅速大量渗血;或血管条件不好, 血管本身静脉压力偏大, 穿刺时未能一针见血, 反复调整穿刺针位置, 透析进行一段时间后穿刺针眼渗血;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渗血, 或采取措施不当, 均可引起患者失血。所以穿刺时应采取绳梯式穿刺法, 交替使用穿刺点, 尽量选择血管条件好的部位穿刺, 避免反复调整穿刺针位置而扩大穿刺口, 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钝针定点穿刺。如果渗血量比较少, 可以采取调整针头位置或用棉球按压的方式, 如果大量迅速渗血, 在血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消毒穿刺针后, 将穿刺针全部送入血管以堵住渗血, 如血管条件不允许, 可以将无菌线绳 (无菌纱布上抽取10~15cm长棉线) 3~4根为一缕, 从穿刺针下方送入穿刺针进针处, 拧成麻花状使其紧紧围绕穿刺针进针处, 也可使用两缕交叉缠绕穿刺针, 堵塞穿刺针与皮肤之间的空隙。采用上述方法后, 渗血基本可以完全止住。如果患者在透析中静脉穿刺针忽然全部或部分脱出, 此种意外发生率低, 但失血量大, 应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原因, 主要由于透析过程中患者穿刺侧手臂不自觉移动拖动穿刺针导致穿刺针脱出以及胶布固定不够牢固有关。此时可采用胶布蝶形固定或用宽胶布交叉固定穿刺针, 粘贴胶布前一定要等穿刺处消毒液完全晾干, 粘贴时不使胶布重叠, 与皮肤贴合勿翘起, 并嘱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尽量不要大幅度移动穿刺侧肢体, 也可利用下机压迫用绑带固定动静脉穿刺针。对于静脉压下降的要及时查找原因, 血管条件差的, 进针较浅的血管应增加巡视次数, 发现静脉压高的情况及时调整针尖位置。一旦发现穿刺针脱出, 立即停泵, 用纱布按压针眼处, 重新穿刺。如穿刺针部分脱出, 并未脱出血管, 未引起血肿, 可以消毒后再次进针。

2.3 血液透析结束后

2.3.1 原因:

拔针时未夹闭穿刺针, 下机时按压不当或抗凝剂用量不准确。

2.3.2 干预措施:

准备拔针前一定要先夹闭穿刺针, 以免血液从针尖冲出。拔针后由于按压力度不够, 按压位置偏移及按压时间过短均可造成穿刺部位出血, 也是透析中失血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重视拔针技巧, 准确按压穿刺点, 教会患者使用绑带的时间,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透析器凝血, 需排除患者本身为高凝状态, 在使用正常量肝素抗凝后仍有凝血的情况, 与操作有关的回血不净主要由于气泡进入透析器而引起;透析管路预充时气泡未排尽;透析过程中血流量不足, 致使多量小气泡聚集于透析器内;下机回血时空气过早排入透析器, 可造成透析器残血量较多;此外, 下机生理盐水用量不足, 也可致回血不净。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血流量不足的情况, 放低动脉壶液面, 排尽小气泡。下机回血时可采取密闭循环回血方法, 先打开侧管, 放入少量空气使动脉壶液面略降低, 随后双手搓动透析器, 直至循环血路完全回血干净。如肝素用量过多, 更可导致透析间期齿龈出血, 针眼渗血等, 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用量。

3 结果

我科通过对透析过程中失血的多因素分析, 认为部分失血是无法避免的, 如透析管路中的部分残留、根据病情需要的无肝素透析或由某些原发病导致的失血等。而由于护理操作不当或不仔细所导致的意外失血情况, 可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规范操作行为, 细化操作流程来降低其发生率。调查资料显示:我科33 000例次血液透析治疗, 前16 500例次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意外失血发生率为15.8%, 共2 607例, 后16 500例次治疗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意外失血发生率为8.7%, 共1 435例。由此可见,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积极处理透析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失血,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的丢失, 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但贫血成为其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肾性贫血不但是尿毒症的重要临床表现, 也是患者心血管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各种意外原因及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失血更加剧了患者的贫血, 因此减少血液透析中失血的发生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3~5]。从调查得知, 穿刺部位渗血是导致失血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拔针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导致的失血。对于其他类型的失血, 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三个环节:透析准备时注意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才能预冲管路;上机前需再次确认管路预冲情况, 检查气泡是否排尽;内瘘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穿刺针, 嘱患者不要随意移动穿刺肢体, 神志较差或躁动的患者可用绑带和约束带固定肢体, 必要时专人看护, 避免针头滑脱或皮下血肿。肝素的使用情况要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出凝血情况、体重等选择抗凝方案, 使用不同的剂量。透析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透析过程的出血现象或潜在的出血危险并及时纠正。经过采取以上有效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失血得到有效控制, 减少了透析并发症和医患矛盾,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提高了血液净化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绕萍, 叶晓青, 唐春苑, 等.血液透析患者失血的操作问题及其处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 22 (11) :14-15.

[2]何长民, 张训, 闵志廉, 等.肾脏替代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56.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5.

[4]马鸿杰, 刘梅.临床血液透析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7.

上一篇:网络英语阅读下一篇:企业物资价格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