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地质环境

2024-09-17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精选12篇)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 第1篇

1 露天开采的概况

露天的开采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在对矿石进行开采的时候要对岩石进行层层的剥离, 这就需要对岩石进行大面积的破坏, 甚至还有一些较深的矿石的进行破石处理的时候要对很多的岩石进行破坏。破坏岩石不仅占用了很大的面积使很多的原本的农田无法耕种, 在前期也要对这些地皮的购买上需要很多的购置费用, 在矿石的开采的前期需要很大的资金的投入。其次是露天作业受到天气的严重影响, 在对矿产进行露天的开采的石油需要工作人员和机器设备的露天的工作, 于是工作的效率和设备的效率都收到气候的影响。最后, 随着我国资源的不断的开采, 目前的露天开采的范围也不断的加大, 在露天开采的时候慢慢的对很多的较低的品味的矿床以及一些地下的残矿也进行不断的开采。

2 露天开采所引发的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在对矿产资源进行露天开采后会引发很多的地质环境的问题, 这些的问题主要有对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的占用, 对地形地貌的严重的破坏, 破坏了很多的自然的景观, 影响了生态的平衡, 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的灾害的发生, 如坍塌和滑坡事件的发生就与现在的露天开采具有很大的联系。

2.1 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的大量的占用

随着现在的矿产资源的不断的开采, 矿业的开发的活动不断的持续, 很多的地区都对天然的矿产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采集, 在对矿区的矿产进行开采的时候, 采用露天的开采方式更利于对矿产的资源的充分的利用, 于是很多的土地资源都被征用, 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农田和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在开采中需要对土地的矿石进行爆破处理, 开采完狂时候对开采区的破坏是无法进行修复的, 这就造成了农田的失去, 和土地类型的转变, 造成了很大的土地的浪费现象。

2.2 露天开采对土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的严重的破坏

很多的原生态的山林, 因为矿石的开采而导致了当地的山林和丘陵以及很多的植被和生物链发生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了植物退化, 土壤贫瘠, 这种严重的破坏之后, 原有的生态平衡再难恢复, 荒山荒地不断的增加。

2.3 露天开采导致的滑坡和崩塌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由于对矿石的开采需要对地表进行爆破和挖掘, 这就需要对当地的岩石以及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考察, 在开采中要做好相关的开采的边界以及开采的深度和很多的参数的确定, 在开采中如果对这些的参数没有做好合理的安排和布局, 就很容易造成对一些岩石的爆破的失稳, 造成岩土的坍塌和岩石的滑坡的现象的发生。在开采的过程中, 进行爆破的时候对开采的边坡比较陡的地方进行震动的时候或者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 岩土进行了岩体的失稳, 这就导致了滑坡和崩塌的现象的发生, 这种地质灾害对施工的现场和人员设备的伤亡非常的严重。

3 对矿山的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措施

3.1 对矿山的地质灾害的防护

如果已经发生了滑坡的事件, 要对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处理, 以防事故的进一步的发展, 做好台阶的处理。对矿石开采完毕后的闭坑的工作中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隐患做好排查和处理, 确保坡度的安全和减少岩石的崩塌的隐患的发生。做好警告牌的设立, 和现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做好安全的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破坏。

3.2 地形地貌的恢复

对于一些开采后对地形地貌进行破坏的开采的矿区, 要做好对废石场的填埋和修复美化的工作, 主要是做好相关的措施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防止泥石流的发生。对一些矿场进行植树造林的绿化处理以及对一些矿坑的台阶进行美化处理。对工业的场地以及生活场地进行美化和生态的修复的工程, 要对一些设施进行拆除来挖树坑, 将客土进行回填工作, 做好植被的种植和美化铬规划, 修复生态环境。

3.3 做好矿山的地质环境的检测工作

对开采的矿场进行灾害的隐患的检测和位置的确定, 做好测量和检测结果的记录, 及时发现及时汇报。还要做好水质的检测, 在开采过程中尽量做好水质的保护工作, 不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破坏, 设置好水质的监测点, 做好检测和记录。对土地的占用和地貌的破坏也要做好检测和报告, 每月都要进行如实的调查和汇报。

4 结语

为了保证露天采矿的安全和对矿山的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滑坡泥石流以及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矿山企业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负责的行为, 为了恢复矿石开采后造成的土地的利用, 要对土地资源做好矿山的恢复和调整的工作, 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来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新玲, 查有志.露天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11, (3) 51-54.

[2]刘春芳.安溪狮子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探讨[J].能源与环境, 2012, (3) .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 第2篇

(新疆哈密三塘湖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矿山地质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露天开采作业都是在地表进行,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地质灾害,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露天采矿;地质环境;治理

一、前言

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地质条件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大规模无序开采,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环境问题异常突出,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处处可见。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及斜坡稳定,最终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山矿渣的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以致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随意堆放,一旦遭遇下雨等恶劣天气,就会形成泥石流。

二、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应本着“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景则景,宜用则用”的思路,因地制宜,多渠道恢复治理。

1、以人为本,排险防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对矿区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治,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分别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3、科学规划,注重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应根据矿山实际情况,本着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制定治理规划,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轻重缓急,以及资金情况,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多措并举,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工程措施能防治地质灾害,生物措施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针对工程措施投资大,生物措施投资小的特点,搞好合理配置,实现矿山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

首先,矿产开发过程中,规定选择恰当的措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开发结束后,选择合理的恢复措施,恢复到规定的程度。其次,根据矿山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标准。我国大多数矿区在进行环境恢复时,未对表土实行单独剥离,出现表土资源不足的情况。因此,可根据当时剥离物的肥力情况,作出规范,进行植物种植或借土覆盖后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合理改变规范标准。最后,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完善采矿许可制度,在采矿许可证申请时,必须包含如何开发矿产资源以及以后的恢复方案; 制定违反矿产开发的处罚办法与执行方案; 建立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关的保证金制度,未完成者,根据环境污染与恢复程度确定返还保证金比例。

2、严格实施规划,规范矿山管理

一是严格新建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新建、改扩建矿山必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矿产资源,方案中必须包括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审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地质环境治理费用一并列入矿山开采成本,对费用不落实、没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治理能力的矿山企业,不予发放采矿许可证。二是加强对生产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已经批准的现有矿山企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开采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对开采生产中发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恢复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大矿小开、一证多矿、乱采滥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3、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基于现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融合相关学科技术方法并进行优化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矿山企业实际,引进应用和研究开发开采加工新技术,把巩固提高现有生产技术成果与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实现工艺技术改造与挖潜、降耗、增效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环境监测、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开发科技创新体系。

4、加大矿山生态恢复和复垦种植力度

一是规范矿业开采方式。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采矿权市场建设相结合,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及时进行治理恢复,实现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的双赢。二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建立 GPS 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对矿山地质环境实行有效的监控,增强矿山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书面承诺与担保制度。由政府向采矿权人或相应的担保机构收取质量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矿山关停时由政府指令专门委员会或机构评审合格后,方可退还这笔资金及利息。如果评审不合格,则从企业缴存的保证金中扣除治理费用,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四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治理率。积极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山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新技术,开展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加大关停矿山土地复垦力度,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矿业基地,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组织实施矿区的复垦种植,增加耕地数量,确保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

5、创新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针对历史遗留矿山多,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无着落的情况下,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为主体,以其他市场化筹资方式为辅的治理办法,从收缴的矿产资源价款、资源税等涉矿科目中提取一定比例,对以往关停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欠帐进行恢复治理。二是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从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优惠政策,以废旧矿山二次资源利用、复垦矿山土地使用权等作为回报,体现谁恢复、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行产业化经营。三是实施企业化运作。研究创建专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公司,具体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筹措、运行和管理。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以发行债券等形式从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帮助企业从银行或财团融资,筹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化市场融资机制。

?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有着高度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第3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却忽略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导致了水源、土壤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植被。我国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整顿。要深入研究浅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对改善地质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1.1开采浅析矿山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煤歼,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煤歼石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最为严重,煤歼石不仅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歼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可理的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在开采过程中堆积了大量的废渣,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的酸水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危害极其严重。与此同时浅析矿山的抽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区域水均衡遭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井泉干涸,直接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因为不科学的开采再加上以前矿山管理不够规范,相对较薄弱,至使当地居民乱采乱挖,长期开采作业,使地表土壤、植被大面积毁坏,失去植被生长的天然基础,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且面积大,治理难度大。所开采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废石,如卵石、砂砾,覆盖植被,影响植物生长,挤占了耕地或草场,同时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含有害元素,经过风化淋滤使有害元素转移到土壤中,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作物的污染。

1.2开采浅析矿山所引发的地质问题

浅析矿山开发中矿石、煤矸石以及废碴的大量堆积,地面塌陷及大规模山体开挖与工业广场建设等,大量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所开采的区域一般为林地与耕地,矿山废渣堆积、工业广场,裸露采面不仅影响景观,并且对区内居民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始的地形地貌,矿坑分布较散乱,大小及深浅不一,大部分积水,给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及放牧带来严重不便和生命危害,据调查访问经常有人畜掉进矿坑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生命威胁。采矿活动中弃碴与矿石堆积、边坡开挖等不仅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毁坏了原有森林植被,也影响了区域景观和道路周边环境。大量的这些未治理的地质环境灾害的问题,在人工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存在增加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同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此外,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制度不完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经费不足,难以落实到位。

2.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2.1保护环境的措施

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于矿山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建设,首先应在明确开发的前提下制定保防污染等治理问题,其次应明确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应根据其可恢复力度进行相应补偿等问题的落实工作,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可以由企业负担治理资金,政府可以辅助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对环境治理的投资,通过投资谁就拥有使用权的原则来解决资金不足的状况。应对河道局部淤塞处进行清理,由于河流改道河水冲刷岸出现滑塌处修建护堤或进行清理恢复其原有水流方向。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滑坡体,应在滑坡体后缘修建截排水沟以减少滑床的地表水入渗量,在滑坡体上修建排水渠以排除滑坡体上的地表水,在滑坡体前缘修建挡土墙,在滑坡体上缩方减载并打抗滑桩。针对阶地的垦复采取采场栽种小叶榕与杜鹃,同时在岩壁上下栽种常青藤,实现乔灌结合绿化,攀援植物遮挡效果。在居民区与农田附近修建浆砌石护堤加固,城区堤后设置绿化休闲带,既提高了防洪,又打造出休闲场所。

2.2保護地质的措施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生活速度的不断加速使得对矿产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首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有法可依。其次是针对其破坏方式及分布情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将该矿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两个区域,对于不同的防治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矿山废弃工业广场、矿渣堆及塌陷破坏的土地,进行坡地梯级整治与浆砌石护坎支挡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整形平整后,覆耕植土,修建排灌设施,从而恢复土地资源。针对矿坑及尾矿废石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采用推坑覆平的方法,对矿坑进行填埋,对尾矿废石堆进行推平。而对于天池煤矿区 的矿山疏干影响破坏土地,宜采取水田改旱田,改变耕种条件与栽种作物 配合乡镇规划等需要,最终选种耐旱的花椒树,配套修建蓄水池及生产道路。对于无法耕种土地退耕还林,利用治理工程产生的土地,采取表层客土,种植水保涵养林等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成立矿山地质保护基金会,通过对矿产产品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或者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占地费用谁、排污费等形式,在或者可以从国家财政公公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基金会,来解决对矿山环境保护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面对着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3.结语

由于人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浅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严重破坏,同时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石忠林.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2.

[2]金奇慕.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J].科技与生活,2012.

露天矿矿区工程地质环境探析 第4篇

1 露天矿矿区的特点

露天开采矿山就是指:在露天的条件下, 用山坡露天或者凹陷露天的方式, 分阶段的向地下进行岩石的剥离, 采出有用的矿物的一种采矿模式。与地下采矿相比较, 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环境好、投入产出较快等优势, 但其开挖的方式, 对地表环境的破坏较大。

露天开采矿山要求矿床的矿体裸露在外或者埋藏的深度较浅, 它分布的形状可以是窝状, 也可以是层状, 它在进行工作时不需要进行疏干和防止排水。地面露天矿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工业场地的建设、露天采场开扩和矿山道路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露天矿的开采原则是采剥并举, 剥离先行, 所以露天矿会对地面的自然地形地貌形成无法恢复的破坏, 它大量的土渣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2 矿山地质环境探析

2.1 充分收集资料

在进行露天矿矿区工程地质环境探析前, 首先要充分的收集该矿区的自然地貌、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矿产分布、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等资料, 在根据矿山的开采程度, 对可能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尽可能根据现场的实地勘测对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验证与核实。

2.2 选用合理的调查方法

合理的调查方法可以帮助更快的解决露天矿矿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探究, 它包括有:地面的实地调查、地面仪器的测绘、高分辨率遥感解译等方法, 它们一般都具有高精度、速度快、成本低、效果直观的特点, 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精度有限、用时较长的问题。

2.3 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

在选择了合理的调查方法的同时, 我们还要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调查工作方案, 使用精度合适、时间最新的地图, 选择科学有效的调查路线, 同时还要兼顾周围其它矿山地质地形特征, 尽量做到边调查边分析的工作方式, 把矿区工程地质环境中的问题结合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以及治理方法争取在现场就地解决。

2.4 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矿区地质环境的评价是进行矿区地质环境调查的根本目的, 评价结果要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 能够表现出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位置、面积、程度、危害对象、危险程度对于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价, 并且要绘制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及影响程度的分区图。

3 露天矿区工程地质环境的探析技术与方法

3.1 工程地质环境中有关岩系的分析

岩系的分析主要包括稳定可能度分析和强度分析。根据矿区工程地质环境的系统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该矿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岩体抗剪强度表以及岩系稳定可能度的判别标准。

根据表1、表2给出的岩性、状态、岩层结构、水文等情况, 通过查表可以得出强度和稳定的可靠度。

3.2 模糊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质条件描述不可能是单一、精准的, 可能会出现不能确定岩性;只能确定坡度变化范围等情况, 对于以上情况, 我们一般采用模糊的表示方法来解决。

(1) 由用户给出坡度以及流量的变化范围a、b, 以及隶属度函数。

(2) 用户直接给出底层结构和岩性以及表中的每种隶属度。当用户的给出值为模糊值时, 其相应的强度值为:

3.3 单因素的分析

它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出区内高度、强度、稳定度、坡度、平坦度的情况。需要设立一个可以明确表示全区5种因素变化的抽样模型, 根据模型使用内插法计算出五种因素的估计值。假设所计算点为x, 计算出与x最靠近的r个抽样点, 定义它们为S;算出S中的每个抽样点Si以及x的距离d (x, Si) , 如果d (x, Si) =0, 那么x=Si, 否则就进行内插。

4 结语

在露天矿区根据地形、地质和岩土工程特点, 将矿区划分成几个相对平均的工程地质单元, 对这些单元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计算了每个单元的可协调度, 然后使用实际边坡滑坡面积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 强协调区的边坡发生滑坡的次数只占全部矿区滑坡次数的2.5%左右, 这就表明所使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摘要: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的目的是:判断矿山开发工程与给定的地质环境是否相互协调。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地质环境质量, 帮助进行矿山的开发工程活动的规划。由于矿山的开发和地质环境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所以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不仅仅是地质条件的表征, 还要把它纳入到矿山开发活动的系统中, 并加以考察。

关键词:露天矿,矿区,工程地质,环境探析

参考文献

[1]张进德, 张作辰, 刘建伟, 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9.

[2]刘丽, 陈洪凯.矿山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5) .

[3]杨伟.浅谈矿山露天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 22 (2) .

美国矿山地质环境标准 第5篇

环境水质标准

美国1965年颁布的《水质法》引进了一些新的重要规定,要求各州确定水质标准及达到此标准的具体实施计划,规定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水体当前和未来的用途、按水体用途建立水质基准、为达到水质标准而制定的计划(包括:预防措施、建设计划、执行行为、监督和监测),并要去各州必须将处于州际间水体的水质标准确定下来。197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水法》的修正案,该法改变了纯粹以水质标准为依据的管理方法,而是采用了以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的排放限值和水质标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排放限制是以技术为依据的,根据不同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生产量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污染物排放限值准则和标准。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990年修订的《清洁空气法》要求美国国家环保局对损坏公共环境和健康的污染物质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清洁空气法》确定了两种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初级标准——针对公众健康,限定的范围主要包括,一些敏感人群例如,哮喘患者、孩子和老年人。

次级标准——至少于初级标准一样严格,是为了“包含公共福利不受任何已知或预期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减少对动物、农作物、植物和建筑物的危害。例如,硫氧化物的初级标准是为了保护有各种呼吸疾病的人口,而次级标准是为了保护植被不受破坏。除此之外,美国国家环保局空气质量规划与标准办公室制定了6种主要污染物质的标准,被称为污染物质标准。

固体废弃物管理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 第6篇

关键字:矿山地质环境;矿山恢复治理;地质灾害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资源与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万国江,1988)。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受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利用矿种以及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影响和控制(徐友宁,2011)。2007 年10月,迁安市对700多个采坑、排土场、尾矿库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达14000多亩,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迁安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确定了迁安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此规划的制定为科学合理地谋划迁安市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田英辉,2010)。在进行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时,厚度开采交大,砂泥岩是上覆顶板的主要成分,因此较为频繁的发生地面塌陷并形成一定的危害,导致塌陷区地表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裂痕,耕地也会随之毁坏,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徐友宁,2006)。塌陷区链生煤层之上的含水层结构破坏、改变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向、导致含水层及地表水漏失等,影响矿区人畜饮水困难(徐友宁,2008)。在地下水位浅埋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漏失还可导致植被枯萎或生态环境退化(徐友宁,2007)。

1矿区基本情况

大石河铁矿采区位于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境内,该矿70年代初建矿,占地2684亩,拥有矿石储量1.2亿吨,这之中大部分占地以林地、山地为主、采矿改变了地质地貌(闫硕硕,2013)。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06.4mm。孟家沟矿区属燕山山脉南麓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00~550m之间,西侧为长城系石英砂岩构成的陡峭山脊,东部为太古界片麻岩系山丘,主要由长城系石英岩和太古界片麻岩系构成。矿山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危害程度,地下水含水层影响和破坏情况等。大石河铁矿自1959 年建矿以来, 处理矿石能力由最初的40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随着选矿生产能力的增加和长期连续开采,矿石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显露,采区的矿石开采能力和地质环境逐年下降(刘承军,2000)。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南部露天采场边坡。据调查露天采场北部和东南部断裂构造发育,边坡上部风化带节理较发育,但未发生过大规模崩塌地质灾害,边坡时有零星掉快现象,规模在1~2m3以内,在矿山爆破震动频繁及雨季发生频率较高,对矿山生产构成威胁。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排土场边坡。堆积物为采场表土、废渣,堆积较松散,西排土场北侧坡脚存在人为开挖现象,在雨季引起废石土下沉,形成了地裂缝,裂缝较浅、较细小,但数量多,易形成不稳定边坡。

2.1 崩塌

根据现场勘查,目前该露天采场长约997m,宽约602m,采场顶部最高处标高354m,采场底部最低处标高120m,最大采高约234m。露天采场北部和东南部两侧岩石较为破碎,结构松散,为构造薄弱地带,易导致岩体移动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南部露天采場边坡。预测评估矿山采场北部及东部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边坡受采矿震动和雨季降雨影响,风化带岩石破碎,都会促使崩塌产生,预测评估矿山采场西部及南部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2 不稳定边坡

根据现场勘查,西排土场最高堆积标高为436.8m,最低堆积标高201.7m,最大堆积高度235.1m,边坡无台阶;排土场最大边坡角38°,最小边坡角28.6°,平均边坡角33.15°,堆积物为采场表土、废渣,堆积较松散,易形成不稳定边坡,潜在不稳定边坡体长355m,宽102m,高约50m,体积51.56万m3,对下游新水村尾矿库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现状评估西排土场北侧边坡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其它地段未发现不稳定边坡、地裂缝等边坡不稳迹象,现状评估西排土场其它区域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排土场边坡,预测评估西排土场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庄户沟排土场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3 含水层破坏程

评估区位于山顶地带,无常年地表水体,矿山采场远离河流和水源地,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90m左右。矿山矿区岩层的含水性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现状最低采矿标高在120m左右,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30m。由于采矿区域地势较高,片麻岩弱透水不含水,矿山开采虽破坏了原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部分构造裂隙水的含水层结构及导水通道,但未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总体下降。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构造裂隙带仅在雨季排泄孔隙潜水及承压水。

经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南部露天采场破坏的含水层位最大影响范围在采场境界线外160m左右,面积1.2684km2。雨季最大涌水量不超3000m3/d,其它季节露天采场涌水量较小,基本不用机械排水。由于附近村庄地势较露天采场低,在雨季采场正常生产排水时对附近居民饮用水井水位未造成影响。矿山矿业活动对露天采场含水层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破坏的含水层位最大影响范围内无村庄和耕地。矿山地下水补给的主要类型为大气降水,在雨季时露天采场有少量积水,其它季节露天采场基本不用机械排水,所以矿山对露天采场含水层破坏进行监测,不需要针对含水层破坏安排治理工程。

nlc202309081706

3治理对策和建议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重开发轻保护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导致我国38处资源枯竭型城市均遗留了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种不得已的后治理补课式的工程(徐友宁,2015)。通常情况下, 存在一定高差的山地丘陵区, 相对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 而矿产资源开采的废石弃渣堆积现象比较常见, 在缺乏有效拦渣护挡措施的情况下, 易在矿震、地面塌陷及暴雨作用下失稳滑塌、地下采空造成山体开裂等, 加剧了山地地质环境区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徐友宁,2011)。

3.1矿区治理分区原则及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前提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则,将首钢大石河铁矿孟家沟采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A)、和一般防治区(B);根据各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差异,重点防治区分为露天采场防治亚区(A1)、西排土场防治亚区(A2)及庄户沟排土场防治亚区(A3)。

露天采场防治亚区(A1)的面积0.6901 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 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用严重,采取的措施清除边坡浮石,主要针对矿山采场边坡及矿区范围内山坡上的危岩进行清理,发现崩塌隐患时及时采取锚固、扩帮等措施治理,确保生产安全。

西排土场防治亚区(A2)的面积0.6768 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隐患,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占用严重,采取的措施削坡出台,覆土绿化,加强监测。西排土场在矿山生产半年后将达到矿山对其规划的排放容积,治理期对西排土场进行削坡、修建排水系统、覆土绿化治理。在露天采场与排土场之间清理出安全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30m,安全平台以上及排土场南北两侧边坡以33.15°的坡度向上削坡,标高每增加30m开挖5m宽马道,马道平台内倾3°~5°,排土场顶面及马道平台外侧修建挡水埂,挡水埂规格不小于顶宽0.5m,底宽1.0m,高0.5m。矿山可以利用现有运输道路作为台阶,利用车档作为挡水埂。

庄户沟排土场防治亚区(A3)的面积0.4372 km2,在南部采场露天开采结束后基本达到矿山对其规划的排放容积,如果在北部露天采场开采时停止使用,则将对其进行削坡、修建排水系统、覆土绿化处理。沿道路两侧设置1.0m宽路肩,路肩栽植火炬树,车挡栽植紫穗槐,并在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渠。绿化所需要的土壤使用的矿山干选时的废渣细料,加强后期管理,提高树苗成活率。

3.2 节约资源,促进转型

迁安市的铁矿矿产资源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开采铁矿资源的采业主数量较多,忽视了资源相对集中的为题。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矿产资源, 应该做到的是更大程度、更大力度的整合铁矿资源,并且加强促进对钢铁企业从粗放型逐一过度为集约型、由单一化逐一过度为多元化,最终做到铁矿的深加工。除此之外的另一方面,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和转型可降低对铁矿资源的开采速度,与当地的矿山恢复治理步伐相一致,更直观的解决治理跟不上的问题(郑连合,2010)。

3.3 控制审批,加强监督

新矿山企业的出现,当地政府应当做好开采方案的评审与审批工作事项,对于已经开始进行矿产生产与开采的企业加强督促,结果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矿山企业的恢复治理方案进行补充并且将强实施(郑连合,2010)。不能缺少评审与论证的认真态度,最大力度做到严格控制方案审批。保证当地矿山环境的整体恢复效果得到的优化。

结论:矿山地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是人类开采过程中造成,可以进行预测防制同步恢复进行。在企业开采期限内当地的管理部门通过依法加强监管矿山地质环境, 大力规范矿业的开采活动, 做到矿山企业在开发前可以针对性进行预防措施, 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可以做到开发与治理的同期进行, 相辅相成。加强法制建设,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制定矿山的保护规划,明确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量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矿山开采后及时恢复当地的环境并且结合拟定的恢复方案尽早的, 就可达到减少、减轻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参考文献

[1] 万国江.论资源环境战略研究[J].环境科学丛刊,1988,9(3):17.

[2] 田英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在迁安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16.

[3] 郑连合.迁安市矿山水土保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J].水土保持,2010,14:37.

[4] 徐友宁.宁夏石嘴山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西北地质,2015,48(4):186.

[5] 徐友宁,何芳,袁汉春.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M].北京地址出版社,2006,30.

[6] 徐友宁,徐东寅,张江华.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相应差异性研究——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新 矿区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89-94.

[7] 徐友宁,吴贤,陈华清.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矿业,2008,17(3):38-40.

[8] 徐友宁,陈社斌,陈华清.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4):97-102.

[9] 闫硕硕,郑志高.矿山开采区域民生状况调查研究-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J].才智,2013.

[10] 刘承軍,马洪生.首钢大石河铁矿采用“内循环方法”回收尾矿金属[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2):70.

某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第7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评估

1 矿区地质

矿区范围内由老至新分布着太古代地层、元古代地层、寒武奥陶纪系地层、石炭二叠系地层,侏罗白垩系地层及第四系沉积物,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2 矿山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估

2.1 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1.1 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

1)露天采坑。汪庄煤矿有两个露天采坑,目前两个露天采坑都已经停止开采,由于过去大面积、高强度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地貌岩土结构和植被,岩石裸露,风化侵蚀,抗侵蚀能力显著降低,岩石强度降低,边坡直立陡峭,坡壁上覆盖层松散,岩石松动,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在东露天采坑坑底南侧有四个地方小窑,现在已经停止开采,煤窑有人在值班。现状条件下露天采坑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和影响较严重。2)煤矸石山。在工业广场西侧的煤矸石山,自建矿开始就将煤矸石堆积在此,经过50年的排放堆积,形成一个东西长约300 m,南北长约200 m,高约60 m的煤矸石山,占地面积约41 000 m2,总的堆积体积约为80万m3。堆积坡度35°~45°。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无挡墙拦护,在雨季容易造成滑坡,对其北侧的公路及周围的居民住户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煤矸石山压占了矿区内的土地,破坏植被,而且由于废石堆表层完全处于裸露状态,细碎的煤矸石渣夹杂着黑煤面,在干旱多风季节,容易造成尘土飞扬,四处飘落,污染空气环境。现状评估矸石山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较严重。3)矿区内闲置场地。在矿区工业广场南侧和东南侧各有一片废弃的闲置场地Ⅰ号和Ⅱ号场地,这两片场地总占地面积为76 800 m2,地面裸露,无植被覆盖,在多风季节易产生风沙、扬尘,影响周围环境。现状评估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影响较严重。4)工业广场。汪庄煤矿工业广场是一个集办公、化验、维修、主副井、选厂、储煤场、坑木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区,工业广场设施比较规则有序,属于永久性建筑,对土地、植被资源的破坏和影响较轻。5)地下采空区。在矿区内形成了6个相邻的采空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广场西侧和南侧。 在采空区内根据现场调查共发现有3个是由于地方小窑开采形成的塌陷坑,对地表和植被资源造成了破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

2.1.2 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

随着多年开采,地下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含水层被煤矿开采巷道破坏,不间断的矿坑排水基本上也使得含水层处于疏干状态。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对水资源环境影响严重。

2.1.3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1)塌陷。通过野外调查,矿区内地面沉降引发形成3处地面塌陷坑,这3个塌陷坑是由于过去地方小窑开采形成,其开采深度较浅,且多为老法开采。有可能对过往的人员造成威胁,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2)崩塌。东露天采坑南侧的边坡上面部分地段已经出现裂缝,裂缝宽2 cm~15 cm,对其底部的个体小煤窑造成威胁。3)不稳定边坡。煤矸石山自建矿开始就将煤矸石堆积在此,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无挡墙拦护。小结:现状条件下,露天采场、煤矸石山、闲置场地、地下采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工业广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轻,防治难度小;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程度严重,防治难度大;露天采坑边坡崩塌、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煤矸石山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 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2.1 评估区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预测评估

矿山目前主要回采边角煤,在开采过程中将产出大量煤矸石,煤矸石山压占土地、植被资源的范围将增至46 000 m2,预测评估矸石山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闲置场地现有2处,随着矿山不断生产,废石等堆放增加以及矿山勘探、治理的需要,矿区被压占土地和植被破坏面积将不断增加,2处闲置的场地面积可能增加至80 000 m2,预测闲置场地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2.2.2 评估区水资源环境预测评估

矿山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将继续进行井下疏干排水,地下水资源均衡遭到的破坏将继续加大,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含水层遭到疏干。地下水疏干影响范围通过“大井法”计算半径,确定影响半径为1 895 m,已经超出矿区范围,预测未来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严重,恢复治理难度大。

2.2.3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1)塌陷。依据《矿山开采沉陷学》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通过估算采空区的最大剩余变形量进行评价。由于汪庄煤矿现在已经停止规模开采,只利用原系统进行复采,地表变形已经趋于稳定,计算的地表剩余倾斜变形值I在27.48 mm/m~60.45 mm/m,地表剩余曲率变形值k在0.71 mm/m2~3.43 mm/m2,地表剩余水平变形值ε在12.53 mm/m~27.57 mm/m,预计剩余倾斜变形值稍超过允许值,未来采空区范围内仍较不稳定,对地表仍将产生影响。允许变形值:水平变形ε允=2 mm/m。倾斜I允=3 mm/m。曲率变形k允=0.2 mm/m2。预测评估采空塌陷危害程度较严重,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2)边坡崩塌。东露天采坑上面部分地段已经出现裂缝,在雨季雨水的侵润下,将增加其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对其底部个体小煤窑造成威胁。西露天采坑上下高差约46 m,边坡较陡,坡度40°~55°,采坑内没有建筑设施及人员居住。预测评估西露天采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东露天采坑南部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3)煤矸石山不稳定边坡。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将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北侧无挡墙拦护,在雨季容易造成滑塌,对其北侧的公路、东侧的工业广场及周围的居民住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小结:预测评估露天采场、闲置场地、煤矸石山、地下采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工业广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轻,防治难度小;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程度严重,防治难度大;东露天采坑边坡崩塌、煤矸石山、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西露天采坑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2.3 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依据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矿山工程特点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征,现状的和潜在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影响程度,确定评估区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区矿山环境影响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水资源环境影响程度、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危害对象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然后就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和保护与治理效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将矿山分为三个区: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区)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区)。综合评估区总面积为:4.13 km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区):地下采空区、地下水疏干范围等,主要分布于地下,但由于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波及到地表,因此综合评估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恢复治理难度极大,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均衡破坏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难以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区):包括露天采场、煤矸石山、闲置场地等分布在地面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区):包括工业广场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周边的地表地带。

2.4 建议

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或遭受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针对可能引发、遭受的矿山灾害、矿山环境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防治、处理应对措施及方案,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大在矿区周围的绿化力度,并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逐步恢复裸露场地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陶知翔,成先雄,赵美珍.矿山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金属矿山,2008,37(1):103-106.

[2]石发恩,陶知翔,胡俊.矿山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J].矿山保护与利用,2007(5):43-46.

[3]王雪峰,赵军伟.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探讨[J].矿山保护与利用,2007(3):46-50.

[4]王雪峰,邓锋.国外矿山环境治理的启示[J].山东国土资源,2007,23(4):11-13.

[5]朱建新,李肖锋,邓华梅.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及应对策略[J].中国矿业,2006,15(8):17-18.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 第8篇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密切, 两者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环境地质, 是环境学与地质学两门学科的综合, 它主要就是研究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 地质环境在这里是被研究的对象。而地质环境, 则是一个整体概念, 它包括自然空间中的水, 土壤, 沙石, 大气等等。矿产在被开采的过程中, 常常伴有很多地质问题, 人们对于经济的过度追求, 也使得矿山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矿山环境地质的内容就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开采矿石的过程中, 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 这是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也是社会可耻发展的需要。

2 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矿山环境地质是介于矿山地质学与环境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 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矿山作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活动的场所之一, 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 也改变或破坏了矿区的自然地质环境, 从而产生众多的地质灾害, 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 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矿山开采开山弃石, 加速水土流失, 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因此, 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 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 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3 矿山环境地质

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 原本就是一个地质环境被破坏的过程, 也就是说, 人类只要需要矿产资源, 只要矿产的开采活动一直存在, 那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就不会消失。人类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将开采过程中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矿产的类型不同, 其在开采的过程中, 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类型也会不同, 对人们以及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自然也不相同。同时,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还与工人开采方式与开采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环境地质作者通过对以往记录的分析, 总结出了以下几类:

3.1 环境污染问题。

矿石在开采的过程中, 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 垃圾废物等众多环境问题, 大型机械在运作的时候, 还会产生很多噪音, 与废气, 这些废气中, 有些还是有毒气体。由于我国在矿石开采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 使得很多企业, 没有对这些垃圾废物经行处理, 或者处理的不够彻底, 就直接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这些垃圾废物越积越多, 对矿山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将会造成非常大影响。

3.2 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对于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十分艰难, 大型开采工具以及小型的斧凿都是十分常见的, 这些工具主要是进行挖掘, 开凿的工作, 这些活动对于矿山地貌的改变非常巨大,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植被会被破坏, 这样的情况, 将会造成泥石流灾害的频发发生。使水系统, 自然景观以及很多文化遗址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问题的原因很多, 废气废水, 以及过度的开采等等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危害。

3.3 地质灾害。

主要有崩塌、地面陷落、地面沉降、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致使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矿山开采强度过大, 导致矿区地质环境的应力失去平衡, 进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强度远远比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更为剧烈。相比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这类危害速度较缓慢的问题来说, 地质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失。

4 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 与矿石开采互动相伴相生, 也就是说, 矿石在被挖掘出来的过程中, 必然会对周围地质造成巨大影响, 进而产生连锁反应, 引发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现阶段我国对于矿石的需求量依旧很大, 矿山的分布广与规模大, 开采模式依旧比较粗放。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4.1 崩塌。

崩塌多指矿山区域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土壤、尾矿以及岩石等物质因为承受不住重力的影响, 而脱离其原来的位置, 进而引发崩塌、滚落等现象。导致矿山崩塌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是矿坑设计和尾矿堆积不合理。

4.2 滑坡、泥石流。

滑坡是指矿山地区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质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刷或是受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影响, 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整体状向斜坡下方移动或是呈分散状向斜坡下方流动。泥石流是指经过强降雨以后, 大量的地表径流携带着土壤、碎石、岩块等物质快速从山坡上流至山坡下, 并在低洼处堆积起来的现象。

4.3 地面陷落。

地面塌陷是采矿活动中, 十分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 它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者缺失, 而导致地面突然下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一般情况下, 矿石再被挖掘出来之后, 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其所造成的空洞填满, 这样才能保障地面不会塌陷, 但是如果这方面的措施没有做好, 就会出现地面陷落的情况。由于地面陷落, 没有预警, 事发突然, 并且多发于人口密集地带, 这样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它不但会造成地表设施的严重损坏, 还会对其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甚至会带来联锁反应, 使其地质稳定性下降。

结束语

人类社会需要进步, 经济需要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这些目标, 而肆意的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无休止的采伐和挥霍。矿产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创收巨大的贡献, 但是, 在环境与资源问题不断严重的形势下, 我们应该以可持发展的理念为活动的原则, 最大限度的减少矿产开采过程中, 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 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工作人员, 要建立紧急预案, 在灾害发生时, 第一时间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强, 朱锟, 张静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2 (8)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第9篇

1. 1 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 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 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 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 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 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采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老隆打穿, 贯穿透水断层,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遇到暗河或者蓄水溶洞, 那么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大量涌入到老隆。由于这个过程突发性非常强, 并且涌入的地下水规模非常大, 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井巷被淹, 甚至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 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 溶洞中除了水之外, 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 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 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 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 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1. 2 崩塌滑坡

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就会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 并且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露天的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 然而对于地下开采则主要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的。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矿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隐患区域的地质条件和人类自身的一些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 这种主要体现在一些采空区的山体的滑坡; 为了能够有效的将矿区开采中所产生的滑坡灾害进行稳定和控制, 就需要对引起滑坡的相关因素加强重视。

1. 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 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其中瓦斯爆炸常见于煤矿, 矿坑火灾常见于煤矿和一些硫化矿床。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 1 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做好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首先, 在矿山开采之前, 要合理设计边坡的参数。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通过扫描以及严格的监测等措施来及时了解矿区的边坡, 从而稳固矿区边坡。为了防止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岩石变形或者开裂导致的喷射现象, 在开采之前一定要做好专业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例如设计合理的边坡坡度和渣场弃渣的方量, 并做好灾害防护措施, 做好拦渣以及挡墙的准备, 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灾害可以及时处理, 避免喷射现象带来的巨大损失, 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 禁止乱弃。对于矿山中原来发生过灾害的区域, 要特别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灾害的发生。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 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 2 其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塌陷、边坡失稳以及滑坡现象的发生, 需要在开采之前合理设计边坡参数, 设置排水沟, 做好边坡上的排水工作。开采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的地段要做好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 避免滚石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工作, 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 并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在开采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填平工作,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减少由于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分2 部分, 一部分是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 对评估区重要场地、设施、危险性区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主要以预防措施为主; 另一部分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预测可能新诱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 并进行维护、管理, 最终减轻或消除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 主要有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活动, 严格执行设计留设相应的边坡角、台阶的帮坡角和台阶、边坡高度, 露天采矿剥采产生的渣土, 严禁随意堆放, 需要全部堆放至排土场, 加强对排土场的的运营管理, 防止排土场失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建立完善的监测措施, 并且定期进行监测, 发现边坡严重变形应及时进行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 主要有对地质灾害点设置监测点, 加强巡查、警示等, 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 先及时建立完善的变形专业监测系统, 并定期持续对边坡进行专业监测; 先期主要以全面监测为主, 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区域加密监测, 根据监测的结果, 及时对变形严重区域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露天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破坏影响程度严重, 采矿结束后难以将露天采场恢复至原始地貌, 治理方案设计尽量将该区地形地貌恢复后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场地内现状已经实施工程建筑物、场地、设施, 不利于恢复耕地的作物生长, 矿山闭坑后对整个工业场地地面设施拆除并实施植物恢复治理。

4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效益措施

( 1) 社会效益。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科学、系统的恢复治理, 可改善矿山周围生态环境, 达到恢复生态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减轻或消除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 为矿山和当地农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 对加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2) 环境效益。治理项目实施后, 可逐步恢复矿山及周围的植被和自然环境, 增加森林覆盖率, 改善矿山周围及下游的土质和水质,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环境效益显著。同时保护了矿区及其附近的水土资源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生物治理, 可以增加矿区的植被覆盖率, 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 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 3) 经济效益。治理工程实施以后, 减小了地质灾害、矿山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 有利于提高矿山的社会声誉, 从而增加矿山的矿产收入, 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同时还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对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保障矿山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 宏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 结语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尽可能的避免矿山环境破坏, 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无法避免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 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 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不是个人义务, 更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先进的开采方式来支持, 还需要所有采矿单位严格的管理。另外, 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立法执法, 并加大宣传力度, 号召每一个采矿单位能够将安全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唐春, 李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J].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2) :25-27.

[2]陈爱钦.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J].中国锰业, 2007 (01) :39-41+50.

[3]郭维君, 崔晓艳, 肖桂元, 吴萌.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 2010 (08) :148-151+159.

刍议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改造技术 第10篇

1 矿山企业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矿山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 据相关调查统计得出, 我国目前不同类型的矿山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思想指导系统不完善, 出现了效益不乐观的局势。一方面, 导致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高, 价格低廉;另一方面, 由于不重视设备的更新, 使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一味的生产过程中, 对矿山的地质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加速了矿山的废弃。因此, 为缓解废弃矿山方面的压力, 我们应该重视对矿山的技术改造, 进而改善环境。

2 传统思想下的改造技术

2.1 拆除重建

由于技术和实现落后, 对于废弃矿山的处理, 人们还做不到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析, 重新设计和改造, 而是对其存在的价值给予全盘否定。当现有的场地、设备及其他一些因素满足不了现时发展的需要时, 在传统的思想下, 人们往往选择对其进行拆除重建, 这样不仅破坏了原有矿山的历史价值和一些景观特色, 而且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对其进行重建, 铲除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2.2 遮盖回避

另外, 由于技术更不上时代的发展, 人们在对废弃矿山的现状做不出更好的改造时, 往往采用掩耳盗铃的方法, 对其破败的现状进行掩盖。通过种植一些地被覆盖矿山现有的地皮, 或者栽植郁郁葱葱的树木对其外观进行遮盖。当我们对废弃矿山进行远观时, 貌似这是一片良好的自然景观, 其实则不然, 这样的做法会对以后土地的改造造成严重的阻碍。

3 现代思想及技术下的改造

污染问题现已经成为国际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景观事业的发展, 废弃矿山就有了利用和改造的价值。目前, 在废弃矿山改造的技术中, 为了满足景观的发展和改善环境, 生态恢复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的改造范围主要针对以下对象。

3.1 对污染后的土壤进行治理

废弃矿山使周围的土壤因子改变, 土壤物化性质遭到破坏, 造成土壤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由于废弃矿山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增多, 我们必须采用化学方法将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 补充植物生长的有机质;另外, 为了节约土源, 将没受到污染表层及亚表层土保存起来, 待改造完工后放回原地。

3.2 污水处理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路线, 随着技术的进步, 生态工程被应用到了污水的处理当中。在对废弃矿山进行改造时, 主要注意景观的发展方向。所以, 我们主要通过自然处理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 已达到资金最优化的效果。

3.3 恢复植被

众所周知,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必需建立在植被的基础上, 由此, 根据废弃矿山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树种, 对废弃矿山进行合理的植被恢复是改造的关键。另外, 我们根据矿山的特性可以选择耐干旱、盐碱, 固土、固氮, 有较强生长力的树木, 进而阻挡风蚀和水蚀的灾害发生。

3.4 利用微生物技术

要想把废弃矿山改造成一个景观观赏区, 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由此, 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 对其生物群落进行改善。尤其是利用接种细菌, 来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 从而改变废弃矿山的贫瘠状况, 缓解污染, 提高整体的利用率, 是矿山达到令人满意的效益。

4 技术改造中的原则

(1) 在采用相关技术前, 首先对拟用技术进行论证和评价, 确定该技术的使用周期长短, 并且明确其是否有改进的潜力或在未来市场中是否有发展空间。另外, 企业的微观效益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2) 在改造经营过程中, 要努力做到物有所用, 物尽所能, 节约资金。 (3) 在改造的基础上, 增强每个相关程序的联系, 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4) 改造技术的选择时, 要与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结合国外先进技术, 最终选择能够总体提升改造效果的技术。

5 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 废弃矿山的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 在改造过程中, 我们仍需总结经验, 顺应时代的发展, 及时更新改造技术装备, 提高矿山的综合效益, 降低成本, 使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对废弃矿山进行景观塑造过程中, 要与科学、艺术和经济的发展充分结合, 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现代景观的发展。

摘要:目前, 废弃矿山的数量随着环境好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逐渐增多, 严重阻碍了国家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我们必须对废弃矿山进行改造, 解决环境污染、物种流失、资源枯竭的问题, 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本文就根据我国废弃矿山的现状, 对传统的改造手法加以分析, 从而确定具有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的改造技术。

关键词:废弃矿山,矿山地质,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欧阳晓安, 徐能雄, 梅钢.基于GIS的北京地区废弃矿山地质信息管理系统[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 (01) :48-51.

[2]李悦.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吴建国, 聂忠斌.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0) :11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11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各项能源矿产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人们日常居住环境和矿山开采的程度。在这一前提下,绿色矿业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合理开发矿山地质资源,并减小其不利影响,是我们现在急需考虑的内容。本文不但提出了要保证矿山地质资源的有序开发,同时也以注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今后调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由此推动矿山地质环境研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和谐进步。

一、什么是矿山环境地质学

在我们的认知中,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环境保护工作一般都相对薄弱,并由此还会产生一些地质问题。并且,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与地质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一般是地质环境所造成的。除此之外,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产生更大的环境伤害,使得地质变化过程更加复杂。矿山地质资源具有的双重特点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它的双重特点是什么?即资源性与环境性。如果,这两点比较好的地方则会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反之,则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到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纵观历史,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矿山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人们有效开发的问题,另外,矿山地质环境产生的变化一旦超出当地的合理容量,将会产生更多的次生灾害或者环境污染等,这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活动。正因如此,矿山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在人类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由此产生很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程,这些破坏过程的出现最终将导致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相互矛盾。就如同矿山地质资源一样,由于其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而矿产资源又是我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样。使得我们在对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用注重矿产资源的利用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得到发展,只用注重环境的保护才能更好的利用矿产资源。所以,我们在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开发资源的意识。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科学,只用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绿色生产,当然矿业开发也不例外,在矿山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其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矿山周围环境的保护,一定要检测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的按照矿山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对矿山的开发进行监督管理。在以前,我国对矿山的开发采取了比较具有破坏性的开发,给矿山周围的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严重的影响到周围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不仅仅为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法规提供证据,还可以为将来的危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核算监督治理的技术支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在开发矿业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矿山周围环境的保护,尽量做到绿色开发。

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表面,我国的矿山开发有着很多的问题,地质方面的问题是最为严重的。在我国以前传统的开发模式中,没有环境保护这一块,对矿山资源过渡无序破坏性的开发是主要的开发模式,过度的开采使得矿山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对矿山周围的环境造成我无法弥补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加强对其的执行力,尽量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矿业进行绿色开发,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矿山周围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尽量实现矿山资源的绿色开发。(1)对于比较成熟矿山地质的环境评价。我们在進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之后,一定要根据不相同的目标对象,用不同的方法方式来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并且还要确定矿山地质环境的等级问题,等级问题一般分为:一是,按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得出的数据来制定的等级指标,二是相关行业的标准当作等级指标。(2)矿山环境地质的编图。在对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相关的地质图鉴来对矿山的地质环境周围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严重程度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直观反映。我国目前的调查范围与精度已经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层次对开发带来的地质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3)矿山环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实践措施。在现在的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在矿业领域,国家在整治过程中,更是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正逐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有效的恢复与治理了一些环境问题。

四、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展望

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的进步程度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促使了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使的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所以,在矿山的环境保护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期,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我们确定了绿色开采、生态开采的目标,我们就目前的要求做出了以下研究:

4.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问题。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是在不同的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地质环境下,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类型、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进行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例如:山地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以及防治、金属矿山废弃物矿场土地复垦农作物种植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构建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闭坑各个阶段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模型,全面掌握需要开采的矿山地质情况,为矿山的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4.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可以使得环境能够良性的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款式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指标最重要的是要同时建立其许多个,很多层次的比较具有综合行的评价模型,要尽量包括所以类型的矿山地质问题的评价模型,慢慢的成为一个矿山地质环境全方面的技术平台。

4.3要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对矿山进行开采,使用废弃物资源的重复利用技术来进行环境的保护等,将矿山的污染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处置。一定不能够是先开发后治理模式,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且要把矿山开发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使得我国的矿业开发向着无公害绿色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要依靠矿业的发展,还要我们在开发矿业资源的时候,一定加强环境的保护,关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结合,坚持绿色开发的政策,一定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矿山开发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对矿山开发进行有效科学的指导,尽量确保矿业资源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矿山的开发要做到绿色开发,使得环境不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我国的环境作出相应的贡献。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第12篇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 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 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 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 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1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1) 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 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2) 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3) 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4) 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5) 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 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 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 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1) 充分掌握评价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工程地质等基础条件, 查明评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特征、发育程度, 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2) 针对各种地质因素在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要做到较为精确的评价, 需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 统一评价单元在地质环境条件方面具有一致性, 而不同的评价单元之间应具有可比性。根据各个小区域的具体地质环境条件, 分别赋予所选定的评价指标以不同的属性, 然后在根据这些属性进行区域评价。可采用三角形剖分法、正方形网格划分法和不规则多边形网格划分法。

(3) 依据具有针对性、简明性、普适性、数据易取性、指标可量化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价区基础条件基本指标进行选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确定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4) 建立数学模型 (指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 选用评价区各种矿山地质环境要素的各种质量参数和定量化指标, 定量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以及预测人类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5) 根据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区进行现状评价影响程度分区。

(6) 评价现状条件下评价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情况、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难度。

3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 废弃物处置等, 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 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以及其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 并对在本轮矿业活动结束时总体地质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评价, 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做出恢复治理难度分析。

4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根据现状评价、预测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分区, 在此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环境总体影响程度做出综合评价结论, 进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能够为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性, 提出了重点评价的内容, 并通过单元划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对矿山环境质量做出现状评价。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完成预测评价, 并作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广忠.中国自然灾害灾情估计[J].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0 (1) .

[2]张倬元.典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企业管理诊断下一篇:批判性地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