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

2024-07-31

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精选5篇)

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 第1篇

首先, 课堂教学开始阶段,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参与探究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 在课堂教学建立新知阶段, 给学生提供参与探索讨论的机会,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模型, 这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参与实践的极好途径,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来建立数学模型, 使学生增强对数学模型的体验, 从中体会、感知数学知识的基本关系, 发展空间观念, 也为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好准备。

第三, 课堂教学学习新知的阶段, 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 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分析、参与猜想、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归纳总结。猜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把性质定理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发现新知与已知的基本关系, 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基础上, 掌握新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发现的乐趣,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参与服务, 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 才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 课堂教学拓展阶段, 也是知识应用阶段, 是学生参与自主探究中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不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各异,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练习中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讨论中都有所发展。每个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参与建构知识, 探索知识, 在发现、猜想、探究中享受“做数学”的乐趣,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品尝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再次投入了更深入的学习中。

学院发展与我的成长 演讲稿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同学大家好:

关中八景有云“ 灞柳风絮扑满面,雁塔晨钟响城南,”在这个无限文化积淀的古都,在这灞水之畔的白鹿原,在这火热的夏日里,我们共聚一起回顾学院的发展历程,见证今日的辉煌与成就,畅想学院美好的明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用年轻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舞台”。来到学院的这段时间,我感受到了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多样的教学和实训课程。开展校企班给同学创造进名企的机会,使在校学生将在校所学与企业有机结合。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与我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承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展和参加各种技能赛事和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设“西汽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带来各种主题的报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坚信在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下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掌握了真正的技能,学院也必将创造出更加傲人的成就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坦诚的来说,刚刚踏上三尺教台的时候,面对比我小不过十来岁的学生,感觉自己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以前,都是我坐在下面,接受师长们的言传身教,在他们的带领下翱翔在知识的海洋。而如今站在台上,难免心慌,体验到了老师的艰辛和压力,迷茫过,彷徨过,但是同事的鼓励,前辈师长的指导,成了我事业前进路上的灯塔,让我渐渐的下定决心:既然耕耘在教育这篇热土上,就一定要有所收获,做不了伟人,就做伟人的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知识的增长和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作为授业者,倍感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为他们传授书本的知识,更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为他们带来前沿的发展动态,不能让他们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近落在了别人的后面。故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老师的一种本领和美德,一日不学犹如落伍之雁,我时常的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无水之源的教师,这种担忧鞭策着我不断的去学习去更新我的知识库存。站在教台前,我就是一只领头鹰,今日的教学方法将会影响明日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短暂的执教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要做一个真正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不只要知识水平高、业务精,更重要的是把爱融入教育,多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基友,特别是这些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其的丰富的九零后们,他们特立独行,个性鲜明,思想前卫,却几乎又都是在掌上明珠或者家中之宝的环境下成长,很多时候少了些稳重,多了些稚气,少了些宽容,多了些固执,少了份恒心,多了些散漫,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接近,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才能更好的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们分享知识。我的执教生涯还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向身边的前辈和同事学习。我会努力做好我的每一页讲义,三尺台前讲好我的每一个课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领路者,做一个良师益友,培养出能做事敢担当的新时代的汽车工业人才,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 第3篇

1. 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玩一玩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英语, 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熟悉的旋律, 并配上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如, 教句子“How old are you?”, “How are you?”等时可配曲子:

1 2 3 1佐1 2 3 1佐3 4 5-佐3 4 5-佐5 6 5 4 3 1佐5 6 5 4 3 1佐2 51-佐2 51-佐佐

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加上恰当的动作边唱边跳。学习了人物外貌的单词后, 师生可以共同创作歌谣。如, This is English teacher.Wow!Wow!How beautiful!This is math teacher.Wow!Wow!How young!This is Chinese teacher.Wow!Wow!How strong!Our teachers are great.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又如, 学习rain, windy, cold, hot等表示天气情况的词时, 可以让学生画图表示单词的意思:树枝摇摆表示wind, 身体打颤表示cold, 穿雨衣表示rain, 摇扇子表示hot。另外, 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如在故事He shouted“Wolf, Wolf”的教学中, 教师可制作狼和小羊的头饰让学生扮演羊倌和农民,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轮流表演,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表演。此外, 也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如在学习字母时笔者让学生做下面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面对黑板站成两列。两组同学各有一套字母卡, 每组最后一个同学从本组的字母卡中抽出三张, 并悄悄告诉前面的同学, 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传, 一直传到本组的第一个同学。该同学把三个字母迅速写到黑板上, 写完后快速跑到队伍最后, 做下一个抽字母卡的人。重复上述步骤, 最先写完全部字母的一组获胜。如果课堂上的游戏没有结束, 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做游戏。有一次的猜一猜游戏, 由于时间关系, 部分学生没能上台表演。课后, 有两个学生继续做游戏。没有了课堂的束缚, 学生放得更开了, 表演动物的形象很逼真, 猜的同学猜得很准确, 赢得了围观同学的阵阵掌声, 这时两个同学别提有多开心了。

2. 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设立交际性任务, 把全班学生按4~6人分成小组, 安排所有小组学生进行情景交际, 学习英语。如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购物, 或布置成餐厅让学生点餐。

3. 变换教学场所

为了让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教师可以变换教学场所。如教学课文A Basketball Game时, 教师可带学生到操场上上课, 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两个篮球队和啦啦队。在活动中, 学生不仅可以学习“Let’s go.”, “Run!”, “I’m throwing!”, “Catch!”, “Come on!”, “Go Sb.!”等口语, 而且对这些句子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地运用。

4. 布置作业时力求全员参与

学完常见的物品单词后, 如chair, desk, TV, telephone, bag,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为物品贴标签;学完字母可让学生收集常用的英文缩略词, 如VCD, TV, CCTV, KFC;学完课文可布置录音作业。这些活动可以让全体学生行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

另外, 参与式教学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 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 第4篇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 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在转,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难以发挥, 这样的教学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此, 笔者于2006年开始对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二、基本理论

1.概念

“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动脑、动手、动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共同创建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2.模式特点

“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参与, 师生共同探索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学。

(2) 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目标, 自主参与、共同探索研究的活动方式。

(3) 师生关系是尊重主体、尊重差异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交往关系,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是活动的中心, 教师为学生服务。

(4) 师生活动过程中强调教师少讲, 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三、“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

(1) 师生交流, 融洽氛围

“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动脑筋, 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 什么也无法思考”。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和不同意见要虚心接受, 并尽可能地对其思想的标新立异之处和思维闪光点给以鼓励性评价。

(2) 创设问题, 激励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讲授三角形的外接圆时, 首先打开圆规在黑板上点上圆心作个图, 然后擦去圆心和部分圆弧, 再让学生把圆复原, 把残缺的圆弧补上去。可是学生不知圆的半径是多少, 圆心的位置在哪里, 该如何把残缺部分补上呢这样就把学生引入到问题的情境中。所以创设情境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用知识内在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

2.鼓励动手操作, 推动学生参与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思维随之展开, 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操作中找出规律, 从而使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知识 。

四、“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教学模式效果

通过二年多的实践证明, 采取上述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通过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1.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该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来设计的, 在教学中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因人施导,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教学模式, 使教师由过去的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同时又是与学生共同研讨的“参与者”, 这样, 为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实践后的反思

“主体参与, 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设计的, 强调学生的“学”, 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强调教师的“教”。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其核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使学生动口、动脑、动眼、动情, 从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探索新知、获取方法、获得体验、增长智慧,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且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共同成为探究、创新的“参与者”。然而,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此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当教学对象规模较大时,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落实还有很大的欠缺,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深入地探讨。

参与式教学与我发展 第5篇

足球运动是集政治、经济、传媒、区域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我们要从实质上谋求足球运动事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我国社会大背景这一条件下综合分析研究。足球文化的凸现说明人们已经摆脱了以往只从身体运动角度去理解该运动的局限性,强调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要充分发展,都必须有其发展的土壤和空间,有其充分展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2007年第14届亚洲杯足球赛国足的表现又一次令喜爱足球支持中国足球的球迷失望。国足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笔者仅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足球文化建设和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希望能够为这项运动在我国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 中国足球文化现状的分析

2.1 我国足球运动员缺乏有效的文化培养体系

综观国内足坛不难发现,我们的球员对教练、队型和关键球员的依赖比人家强,指责裁判的胆子比人家大,对胜利希望的放弃比人家早;进行理论研究的球员少,有责任感、上进心的少,懂得爱惜运动寿命、积极训练休息的少……。这些现象的频繁出现,与我国现行的足球球员培养体系有关。现在我国对足球队员的培养,也初步形成了职业俱乐部体制下的球员整体培养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过早地从事专项技术素质训练,轻视对青少年球员整体塑造,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选择足球而轻视学业,使青少年球员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培养不知职业足球梦想能走多远。直接导致我国足球人才的匮乏,其原因是我们忽视培养球员的综合性,忽视球员文化素养。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可以清楚地体现在比赛场上。这些年来国家队和国奥队遭受的一系列挫折,特别是从与亚洲其他强队对抗来看,我们的队员绝不是身体素质不如对手,也不是技战术水平比人家差多少,而是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上进心和敬业精神、自信心、情绪控制能力、勇于担当的品质、创造意识和想象力等不如对手。这些都与我国足球运动员缺乏有效的文化培养体系有关。

2.2 我国足球缺乏有效的哲学文化培养方向

足球和社会存在一样,是民族国家中文化、经济及政治的产物。足球运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和交流活动,所以足球本身更受限于一个民族国家的哲学文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足球的文化哲学基础,是蕴涵着一定中国古典哲学和兵法文化内涵的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实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中国足球队一会儿学习西欧,一会儿学习巴西,一会儿又学习南斯拉夫,越学别人越不象样。虽然向外国学习,球迷也越来越支持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国足球的体制也越来越与世界足球接轨,但中国足球丧失了自己的足球文化,足球哲学理论基础缺乏有延续性的足球文化体系。延续性的足球文化能使足球工作者在目标上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最难做最要紧的是统一延续性的足球文化,增强凝聚力。

2.3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足球文化存有差异

我国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形成了崇尚礼让、修身养性为主的中国传统体育及体育文化形态。中国传统哲学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重心,追求平衡和顺其自然的主体化思维方式,反映了追求身与心、集体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之整体效益的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中国传统哲学过于重视和谐,过于重视天地人的合一,使得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缺乏紧张状态,没有去培养合理的克服外界的精神。在体育上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没有对自然躯体的支配欲,缺乏积极探索自然的精神,缺乏对人体单项技能的开发及研究。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内容既博大精深,又杂乱无章,理论表述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原理主观抽象,无法进行具体检验,从而使中国传统体育在长寿、身体训练、技能培养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运动、健康的奥秘很少像古希腊学者那样彻底的去探索研究。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受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影响,过于强化了体育的教育功能,弱化了人积极进去性格的培养,弱化了体能和智能的开发,也使人本身的教育遭到了异化。同时运动的过于伦理教化性,破坏了公平竞争精神,不利于人竞争意识的培养,对人智力和体能的开发使竞争流于形式,整个社会满足于现状,使整个民族和国家缺乏朝气和活力,保守、落后。体育的等级性与社会人际关系的不平等性相互影响,限制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阻碍了我国体育文明的进化。在儒家学说里,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

中国古代的体育在汉以前是崇尚竞争的,当时的足球呈现的种种发展趋势都与现代足球相仿,但随着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被充分宣扬,崇文尚柔,以柔克刚的思想观念占了统治地位,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发展。与西方体育相比,中国传统体育显示出力量、刚强,但竞争不足:舒缓、柔弱,平和有余的性格特征。如礼射演变成投壶,蹴鞫变成“不以勇取,不以力争”的“捶丸”等等。“中庸之道”使得极具观赏和技击的体育运动变得面目全非。

3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1 现代足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是西方竞争与协作精神的完美体现

足球是西方人重视体育的结果。足球是动态的,表现阳刚之气,激烈的冲突,默契的配合,绝妙的盘带传球,是西方历来称颂不已的力量之美、冲突之美的最佳体现。西方人多以动为美,以进去为生活本真,追求力量与速度,表现的是阳刚的雄健之姿。西方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能够征服自然,前提是人必须有征服自然的能力,能力包括脑力和体力,身体健康是有能力的保证,科学技术是脑力的组成部分。西方人的心灵是敞开的、外向的、裸露的,性格上追求个性张扬,突出自己表现直率、正直,追求实际。

世界足球发展到现在,早已不仅仅是训练和比赛的问题,它已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它与社会经济、商业运作、科学文化技术的联系比历史任何阶段都强得多。球员、教练、足球管理者和所有工作者的文化素质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得多。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自然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未能产生西方意义的体育,只有体现柔、静的中国传统体育。

3.2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需要传统哲学文化土壤

我们全面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规范的同时,我国足球的理论必须回归于我国传统的哲学和兵法等实战理论经验中去。近20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仅仅去学习别人的技术规范,失去了自己民族的哲学思想支撑的足球,使我国足球与世界足球水平差距只能越来越大。任何先进的文化,都必须是根据那个民族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才产生出来的。中国足球只能够回归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真正去走自己的路。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经过上百年发展的现代足球,已经较为完善和成熟,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在足球发达国家,足球的训练、战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中国足球同样是一种民族气节,是我们体育腾飞的真正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足球是一个需要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是由多人共同配合的团体运动,团体运动对文化的依赖性相比较大。中国足球表现出来的“文化缺乏症”,已经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结果,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素质差是中国足球腾飞的重要障碍,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3.3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特色的足球文化

足球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足球运动现状,当前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加强足球运动人才资源的开发研究。这是因为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规划需要人才,足球在内的各项目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教练、运动员、科研人才等。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 探讨和开发,更需要文化的研究,这才是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4 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足球事业几代人的努力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原因很多。国外职业俱乐部的成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球队竞技水平的高低是硬标准,自身良性循环的造血机制是发展的前提,我国足球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足球文化建设,提高联赛水平,提高竞技水平,着实在球队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下面是就足球文化建设提出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4.1 全面提高足球各类人员素质,改善人才知识结构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全面提高足球各类人员的文化素质,是足球事业发展和运动技、战术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也是足球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类人员既要懂体育、懂足球,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练员要从纯经验型向科学型、理论型、智力型转变;运动员要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掌握与足球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修养;要提高足球科研水平,增加足球科技含量,逐步树立“人才为本、科技兴足”的观念。要通过改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人才在足球改革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4.2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构,重视各种文化软环境的发展

足球界必须把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训体系作为一项战略性的紧迫任务抓紧抓好。综观国际足坛,各国均有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如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队、英国的曼彻斯特联队都在国内有多所足球学校。他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各国开分校,为俱乐部赢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我国应转变观念,建立更多的足球学校,并与俱乐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各地方足球运动。建立完整的足球培训网络和稳固的球迷群体这一足球良性发展的文化软环境。各地方俱乐部有了稳固的球迷来源做后盾就有了足球发展的土壤。

4.3 加强足球文化建设,是足球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足球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足球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欧洲五大联赛非常重视联赛文化氛围,每个俱乐部都非常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欧洲国家许多足球俱乐部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没有文化的足球就是没有信仰和凝聚力的足球,加强足球文化建设就是弘扬精神,凝聚人心,提高品位和积累历史的过程。从思想理念、名称、口号到标志,从运动队到球迷,从训练场到赛场,俱乐部管理,从旗帜到服装等,都有着足球文化的内涵。因此,我国足球俱乐部应重视这些问题,重视俱乐部社会宣传,加强球队与社会间的沟通,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足球文化。

4.4 加强足球法制化建设,营造健康的足球环境

职业足球作为一项体育产业,属于一种经济活动,属于一个经济市场体系,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作保障。建立健全法制是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足球法规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足球法规的贯彻执行。中国足球改革几年来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已成为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接轨国际惯例,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法律道德观,尽快让司法介入,容纳经济规律。建立专业的足球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我们的职业足球得以规范和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让投资商放心、观众球迷满意,俱乐部运作规范文明的足球环境,这也是足球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5 小结

我国职业足球还处于起步阶段,单纯的商业比赛一时的刺激球市火暴,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必须正确对待矛盾,科学判断出不足,利用我国足球市场和人源优势,扎根国内,面向世界,探索国际化发展思路才能使我们的足球持续发展。

摘要:足球运动是集政治、经济、传媒、区域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要从实质上谋求足球运动事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建立良好的足球运作体系,离不开足球文化体系的完善。本文就足球运动项目及队员的文化现状、传统文化观、体育文化等层面进行思考,旨为足球运动在我国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足球,中国,运动员,文化,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云.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发展影响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24-25.

[2]李仁和.对中国足球的文化思考[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6):49-50.

[3]杨一民.营造良好环境推进足球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4,(2):15-16.

[4]刘志国,刘卓.古代东西方体育观念差异的文化视角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4,(1):88-90.

[5]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30-38.

上一篇:高效图书资料论文下一篇: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