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园林范文

2024-06-23

中式园林范文(精选9篇)

中式园林 第1篇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传统园林,现代表达

近年来, 中国园林的改革展露头角, 新中式园林作为一种新颖的园林风格登上历史舞台, 也越来越受到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喜爱。从目前已经建成反映较为良好的经典案例如万科“第五园”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中式”园林所表现出的中式风貌很大程度上仍旧停留于外观的、表面的装饰, 对于造园手法也是出于简单的模仿, 园林本身实际上还是现代主义的, 功能主义的。“新中式”的出现源于我们对传统的一种情感诉求, 在洋风大行其道的今天, 我们渴望着民族的复兴, 传统园林的复兴。在这种市场需求下, 逐渐产生了中式外貌, 现代本质的作品。

1 日本园林的传承

首先, 让我们尝试着从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 借鉴传播了大量中国文化, 在中国不顾历史风貌大步走着发展之路时, 高度发达的日本却保留着大量唐代历史建筑, 令人惊叹。一方面是强有力的保护, 一方面更是不断地吸收东西方文化, 不忘革新。自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新文化发展迅速, 对园林工程上的科学技术执着追求, 代表着东方园林率先迈入世界园林的先进行列, 获得国际上的美誉。他们尊重于传统, 却从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灵魂深处的创新精神一直鞭策着日本致力于研究传统园林如何与现代工艺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具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园林, 以简洁、大气的现代形式表达着丰富的日本园林内涵。极简的外在形式迎合了现代园林的主流审美, 迅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它的成功转型或许可以给中国园林的发展带来启示。

2 传统造园手法的再现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框景、漏景、对景、夹景、借景、障景等造园手法。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 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混搭。比如江南园林中看向中庭漏窗, 上海九间堂的房间内也有一扇作用相似的窗, 但形式上采用更为简洁的方形, 材质上则是更为实用的玻璃。而在town中堂, 作为屏障的景墙使用的是现代材料钢筋混凝土, 贴面则是传统的砖。同样, 漏景, 框景也可以用现代材料来表现, 用不锈钢水帘组合成月洞门, 是在传统月洞门基础上的创新, 可以作为入口的主景小品。此外, 如今很多作品的中的景石采用的是GRC塑石, 这不仅可以打造各种想要的石块形状, 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景观造价。

3 色彩与光影的韵味

园林景观中对颜色的感知常常是人们审美的核心, 表达着情感的张力。新中式园林适合选择富有中国韵味和传统文化底蕴的色彩, 如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木原色、黑色以及国画中水墨淡彩的色调。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等景观建筑上, 显现出崇高、喜庆的氛围;长城灰可以应用在铺装、贴面或座椅小品上以突出典雅的氛围;玉脂白可出现在景墙、散置卵石上;而黑色常用于表达严肃、内敛的空间氛围。

如上海九间堂的会所采用富有张力的中国红, 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而住宅则采用更为内敛含蓄的黑白灰色调, 打造出江南水乡的韵味。

灯光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是白天色彩在晚上的延伸。中国古典园林中由于条件的限制, 人们只能欣赏到月境之美, 夜间幽暗, 基本是园林的一大盲区。与古代不同的是, 当代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对夜晚景观表现的需求性和必要性, 这样一来也可以从新的光影变幻中认识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 找到新中式风格的优势所在。在灯光照明的设置中, 以烘托新中式风格景观为原则, 选用灯具的造型应与环境协调, 在灯光的设置上应该对传统的色彩有一定的把握。灯光的照明对象多为建筑、道路、空间、植物, 其中新中式的建筑结构多灵活而简洁, 在照明上应该灵活多变但切忌过于花哨。

4 中国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 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纪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 (龙金花, 2009) 在现代景观中, 符号法则的运用充满节奏和韵律, 通过不断的重复深化场所感。本土的符号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感。我们只需要将传统符号稍加简化, 让符号以一定的频率出现的园林中, 并通过几种不同的抽象方式, 拆分、组合、再设计, 运用现代材料去表现, 就能使中国符号充满现代感, 又不失传统文化的气质。

5 植物的营造

苏州园林中, 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 选择范围小, 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 不追求明显的统一。园景中有很多以植物命名的景观, 具有较高的象征意义。现代景观中植物的选择范围更大, 不会过分在意其人文涵义, 而是喜欢基于乡土植物, 追求物种的多样性和景观的丰富性。新中式景观设计更为简洁, 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 植物层次较少, 多为2~3层, 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 品种选择也较少。在古典园林中, 植物种植自然、多层次多品种。区别于欧洲种植设计的艳丽基调, “新中式园林”常采用绿色作为主色调。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 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 挖掘其文化性格, 营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空间。

如北京渡上的依水庄园, 乔木排成一排并没有因此失去层次, 反而结合建筑环境与低矮灌木横排种植, 无论是植物还是建筑仅仅保留直线条, 构成上显得很有韵律感的同时营造了简练宁静的中式空间;北京天伦随园中, 运用了古典园林中不常用到的草坪和修剪整齐的灌木, 但草坪通过低矮灌木围合成比较自然的曲线, 通过不同高低颜色植物的搭配, 与新中式建筑组合成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现代园林中, 植物造景也呈现出更多的形式, 比如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新中式景观与现代元素结合, 简练干脆, 带来一种纯净、简约的视觉美感。虽与传统园林有所不同, 在植物的配置上要显得简约而不简单, 在增加空间层次的基础上与整个新中式的建筑相协调。

6 传统造景元素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造园要素主要有亭、台、楼、阁、水榭、舫、廊、塔、墙水、岸、汀、石、山、木、竹等等。将传统要素抽象、夸张、再现是最为直接的表达方法。现代园林中的水景喜欢围绕水面展开, 周边放置休憩座椅, 游戏设施、亲水平台, 在古代园林中, 同样以水为中心展开, 如颐和园的石舫, 北海的水榭, 体现了很强的亲水性。在传统园林中, 亲水性便是很重要的内容。

古典园林中最常出现的叠石技法在现代园林中有时也会采用。鉴于某些叠石技法已经失传, 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对于假山理解片面, 材料上粗制滥造, 选材不够考究, 现代的假山作品很难达到一个高度, 也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因假山堆叠技艺高超而著称于世的作品。但是我们可以注入对现代意境的追求, 使用新材料和光影变幻产生不同于过去的全新感受, 也是一种成功。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 山水园中的园墙以宋代画家米芾的“春山瑞松图”为原型借拙政园的绿荫为背景, 粉墙为底, 用沙石来模拟自然景观, 从而得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同时结合现代科技, 采用片石、灯光、阴影来模拟层层叠叠、远近不同绵延的山峦。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 2009 (1)

[2] 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 金小倩.传统审美文化与住宅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 金学智著.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打造新中式园林小区的典范 第2篇

——解析云阳四臣一品的设计思想

建筑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文明五千年,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是在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受到了气侯、材料、技术、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面貌。

北京的八大胡同,苏州的桐芳巷、成都的城隍庙、杭州的白荡海人家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当代遗存。悠悠古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如此璀璨,绝不是几处建筑风格风貌能够展现与弘扬的。当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当建筑的线条、色彩、景观、布局越来越显示现代的符号的时候,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都市主义,哥特式、希腊式、欧式、美式、地中海式在中国的大地上联袂主演城市扩张大戏的时候,中国人的骨子里开始透出的对传统中式建筑的留恋,“中式情结”在相当一部分强调居住品味的人群中复苏。久违的中式文化建筑在人们面对洋派建筑的民族迷失中复兴„„

从温文尔雅的北国院落和曼妙多姿的江南园林寻找灵感,在博大精深的中式建筑传统意义上寻求突破。云阳四臣一品,融汇了现代人居文明与传统中式建筑菁华,以“骨子里的中式情结”在云阳独创现代中式居住模式。项目景观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为根基,融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特点,让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沉淀。

云阳四臣一品在整体规划设计上,通过对中式传统住宅的形式进行了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与探索,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项目讲究和谐,宜居,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民族特色,将现代与古典,儒家文化,民族特色,巧妙的融为一体,打造出云阳新城标志性小区。

四臣一品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设计大师匠心独到地营造出了绝美的三大意境:营造文人墨客的会客空间,从入口到广场设有各式水景,结合白石文化的“诗”、“书”、“画”、“印”构造水景图案与雕塑;纯粹江南风情园林,浸润中国千年文化精髓,古典园林神韵结合现代表现元素,儒雅风骨自然流露;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溪水环绕、竹径通幽,一段景观长廊就是一幅静谧的中国山水画。流连于四臣一品,拂着荷风梅香,听着春鸟秋虫的浅吟低唱,看着竹影在白粉墙上袅袅地写意,体会着山水与亭台的自然交融。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达到步换景移的巧妙构思。雄伟高大的入门柱、华丽的官帽大门,代表古时等级森严的宫殿,让来人对其俯首称臣;身临流水迢迢的文化墙、涌泉潺潺的荷花池,让人的思绪穿越时空,才思泉涌,诗意油然而生;大型别致的文化雕塑、琴棋书画的亭台楼阁,展现古代士大夫高雅的生活情趣;粉墙黛瓦的色彩基调、廊腰缦回的线条布局,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含蓄唯美,引人入胜。整体建筑形象威严博大、刚柔并济,象征古代文明大国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的上流社会。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新中式园林设计产生于东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有所不同,与东方的哲学也有一定的关系。新中式园林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大概是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和物质文化都有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的背景之下,新中式园林设计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新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做了一些分析。

一、新中式园林简要说明

新中式,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一些革新。人们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具有现代意义得到人们认可的园林设计模式成为新中式园林设计。这种结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叠加,而是在设计师对于历史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进行的科学的、创新的、有机的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园林设计模式。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分析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园林就像是一幅唯美的画,在这幅画中描绘出了立体的自然山水。要想真切的感受到这幅画的美,就必须能够走到这幅画的内部去,真切的体会到它的美。中国园林讲究的是多个空间的组合和连续变化的空间艺术。所以说,空间布局的恰当与否决定了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在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借鉴传统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一种是连续的空间序列,合理组织游览路线就会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即开始、引导、高潮、尾声,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园林的空间序列,当然,游览的路线、园林规模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空间序列的形成。在新中式园林设计中空间变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巧妙的空间变化可以给游客带来奇妙的感觉,仿佛把空间进行了分割,含蓄又不失艺术性,这种巧妙的空间变化可以通过换用不同的材料铺装或者用改变铺装的样式来实现,可以增添很多的景观效果。另外,看与被看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布局,这就是园林设计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词:观景与景观。这就要求景点与景点之间要有一个很好地过渡空间,封闭的空间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园林设计的优势所在的。

(二)新中式园林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1.借景

由于在进行园林造景时,需要根据取景的不同,引入一些可引入的美景入园,这样使得园外之景也能入园,使得园内的景色得以补充。在借景时,有很多值得考虑的景物,但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取舍,远处的高山,近处的溪流等都可以进行借景。另外,还有一些景物是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这些不同的景色也可以借用入园。借景的设计手法可以扩大现有园林的有限空间,达到比较开阔的境界,使得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无限的美感。在运用借景这一手法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来说,借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种是远借与邻借,这种借法可以借用无论远近的各种景物。第二种是仰借与俯借,这指的是由于拟借入园的景物有高有低,有时候需要俯视有时候又需要仰视,这就造成了观景角度的不断变化。因时因地而借是借景的又一种情况,这指的是利用时日和季相的不断变化来配合园内之景。比如,早晨时可以借用朝阳之景,而傍晚就可以借用落日时的景色,在我国的景点之中,有不少都是运用了这一个设计思想。

2.隔景与障景

障景,一般都是安排在刚进门的地方,要想进入园子欣赏美景就必须要绕过障景,才能真正地看到里面的情况,障景的安排增加了人们的好奇心。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障景自身也是一种美景,人们看到障景时有一种美感,在看到园子里的景色时又会有另外一种美感,另外,障景的增设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神秘感,一举数得。除了障景,还有隔景,隔景又分为实隔和虚隔,这也可以将园林进行实际有效的划分。比如说,像建筑这样较为实在高大的物体,对园林的分隔就属于实隔,它可以将园林分隔成相对来说较为独立的空间,而像水池这样的流水类的划分,只能属于虚隔,看似是分隔了空间,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分隔。

3.漏景与框景

采用漏窗、门洞等类似的物体来观赏景物的手法称为漏景,另外,漏景的产生还可以通过隔扇、栅栏等物体。若隐若现的美感是漏景带给人们特殊的美的享受,这种朦胧隐约的美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探求美感的欲望。框景,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于画框式的景观结构,透过画框来观赏前方的景物,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实在的美感。

(三)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还有一定的区别,与西方的园林设计又有所不同,首先,简洁明快是新中式园林设计的总体风格。其次,在植物层次结构上,新中式园林设计主要是以自然式植物或者是修建整齐的规则式植物的造型来进行空间的划分。新中式园林设计大多是将植物与建筑进行较为合理的搭配,而且,植物与山石之间的合理搭配也常常被应用。新中式园林设计中尤其注重植物与其他元素的搭配,除了建筑物、山石外,还有水体。

三、总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在发展自我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着外面的优秀文化。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传统的支撑,园林设计更是如此,因此,新中式园林设计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文化传统之上的。我们的设计师,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试着挖掘一下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发扬自己的文化精髓,创造更好的新中式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美兰.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5,(1):138-139.

[2]张明.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讨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2048-2048.

浅析古典中式园林设计 第4篇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源远流长, 是我国建筑的瑰宝。中国园林开始于商周, 发展于唐宋, 发达于明清, 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发展并成熟, 期间绵延数千年。从表1可知, 远在上古时期我国园林便得以孕育, 至周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出现, 其特点为人为艺术加工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秦汉时期宫苑兴盛, 为以后皇家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前后300多年, 转向以山水为主体的新园林。此时的私家园林以及牧歌式的田园、山庄也应运而生, 渗入了山水文化的内涵, 成为中国园林发展史上一大转折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发展到隋唐时的盛世, 故此时皇家园林、寺观园林达到全盛时期, 且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诗词绘画达到高峰, 寄情山水, 付诸风雅成为时尚,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家园林发展, 使得化情于物、寓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画情趣开始形成。由于宋代城市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 虽然园林在规模上较隋唐趋小, 但其在规划设计的精度上却有过之, 讲究山、水、植物、建筑4要素并重, 园林更接近自然并具有诗的情意和画的意境。辽、金、元时期由于战争频繁,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的发展, 但该时期人工再现自然山水的造园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千年的发展, 中国园林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园林的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 并形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总之, 中国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从低级走向高级, 其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是从崇拜自然—模拟自然—师法自然—写意自然而逐渐成熟的。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的园林格局、意境等也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根据园林所有者的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贵族皇室享乐游玩的场所,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园林空间中的内与外、主与从、中轴对称等形式上得以表达。运用边界和关口、主要的地标、对称的中轴线、严整的秩序等手法表现了皇家的权力和威严。寺观园林特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由于受特定宗教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观, 在这种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指导下, 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在私家园林中, 文人成为特殊造园家。他们将对文学意境的追求与环境艺术的雕琢融为一体, 讲究与中国画境相通, 诗境相似形成了一种空灵的“意境”风范。

而根据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中国古代园林有派生出3种类型:北方类型、南方类型和岭南类型。其由于特定的地理因素影响, 所以各有鲜明的特征。北方园林占地辽阔, 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特色, 但由于北方干燥少雨, 致使其少了些许细腻。南方类型因其温润多雨, 常绿植物繁多, 故多给人明媚秀丽、曲折幽深、淡雅朴素之感, 呈现出别样的诗情画意。岭南类型因地处亚热带, 碧水盈盈, 绿树婆娑, 建筑物宽敞明亮, 呈现一片旖旎的热带风光。

3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在其独特的山水文章的外表形式下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园林艺术作为表达美的含义的一种载体,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受到一定的哲学体系的支配。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包容体系, 且在这个包容体系中形成了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哲学体系。尽管中国在思想体系建设上有土生土长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但并没有排斥和驱逐西来的佛家思想。相反, 在历史的发展中, 三种思想相互融合影响,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思想哲学体系。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我国的古典景观园林设计也潜移默化地被这三种思想滋润着, 并且此消彼长、时重时轻的在不同社会时期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不论是儒家的“上下有序, 长幼尊卑”的伦理观念, 亦或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还是佛家强调的自身修养, 都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得以体现。比如儒家的中庸影响了园林的和谐布局, 道家的虚无境界影响了设计的幽然风格, 佛家积德、行善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休生养性。

4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 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限制,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表现手法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是通过眼前具体的景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意境, 即所谓的景有限而意无穷, 故多运用藏、露、隐、等含蓄的表现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采用了框景、借景、分景、障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运用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表现意境, 借助听觉、味觉以及利用春夏秋冬时令、雨雪雾气等气候变化表现园林意境, 如注重“掇山理水”, 以此凭山临水, 山因水活, 水得山势, 青山绿水构成了古典园林的基调。运用比拟和联想手法表现园林意境, 如松竹梅等隐喻“君子”植物的种植, 以使园林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充满丰富的内涵。以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内容的提示表现园林意境, 虽然这些表现手法着墨不多, 却对风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点睛作用, 从而使园林意境更具内涵与意蕴。

5 小结

园林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也是人们研究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但我国古典园林是在特定历史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形成和成长的过程中, 园林设计也不断的显现更新。在目前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下, 如何选择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的道路, 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融汇于现代社会是我们面临的困惑。如何去继承传统中国古典园林, 如何去创新, 如何能使它体现时代意义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无论是新的人工环境与新的自然环境的创新方面, 都充分将人工与自然、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空间及时间密切地结合起来, 中国园林才能展现出更新的一面。

摘要:作为诠释中国文化的古典中式园林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当属景观园林设计的一朵奇葩。本文介绍了中国园林发展演化史, 阐述了其艺术特征、设计思想和具体表现手法, 以促使人们加深对古典中式园林设计的感悟理解。

关键词:古典园林,发展,设计思想,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汪菊渊.我国园林形式的探讨[J].园艺学报, 1965 (02) :101-106.

[2]李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我见[J].艺术与设计, 2010 (08) :113-115.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人文背景[J].中国园林, 2004 (09) :59-62.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12) :44.

[5]孟兆祯.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J].广东园林, 2006, 28 (01) :3-7.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 第5篇

新中式园林景观非常注重空间布局的设计,其总体设计效果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就像一幅非常完整的图画,将所有景观进行系统地布局,各个元素在进行布局的过程中都有自身特点的功能,给人一种连续变化、恰到好处的感觉,使人们不仅能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游览,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园林设计的魅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注重嵌入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1)采用连续空间的序列布局。总体可以归纳为开始进入部分、引导进入部分、高中国园艺文摘第6期潮部分及尾声部分。各个部分的有效融合往往需要合理安排园林景观游览路线,同时,游览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与整个园林景观的规模有直接关系。(2)巧妙的空间转换。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的空间转换可以采用的方法较多,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分割,巧妙地将游人引导到下一个游览环节。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构造手法

构造手法主要包含借景、隔景与障景3个方面,此外常采用的构造手法还有框景和漏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借鉴了这种设计构造手法。

2.2.1借景

借景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景观的需要,将整个游人视线范围内部的景观嵌入到整个园林设计构造中,借助园林之外的景色实现对园林景色的丰富。在具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手法为远借和近借、仰借和俯借以及因地制宜而借。

2.2.2隔景与障景

隔景与障景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时空变换的景观效果,都是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之间设置实体或者虚幻的屏障来实现。障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整个园林景观的好奇心,从侧面增加了园林景观整体的神秘感。隔景主要采用虚隔和实隔两个层次。

2.2.3框景和漏景

框景就是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能从某个角度透过画框欣赏前方的景物。这一造园手法来源于绘画,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欣赏实景画面的奇妙感。漏景通常是指采用漏窗、门洞等虚隔之物来观赏景象的手法,除了漏窗、门洞外,还有隔扇、栅栏等都是用来营造漏景的材料。漏景能够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朦胧美,框景能够提升整个景色的奇妙感。

2.3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

新中式园林景观花木配置手法与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和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均有较大区别。(1)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花木的配置主要侧重于简洁、明了,在进行植物选择时比较注重对花木修建的整体,通常将所有的花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整体化配置。(2)在花木颜色搭配中常采用自然式植物为主,以我国的国隗绿颜色为基本色,其他颜色往往为整个颜色的点缀色。同时,将景观花木与自身所建立的相关建筑进行全面配合,使园林景观内部的花木与建筑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花木与山石的配合、植物与整个园林内部水体的配合。

3结语

对新中式园林的批判和思考 第6篇

1 新中式园林缺乏概念基础

首先, 新中式园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那么是否存在中式园林或者旧中式园林的概念呢?答案是并不存在。但是, 倒是有一个“中国古典园林”的提法, 有些“新中式园林”的鼓吹者也确实是以之为参照的。但是, “中国古典园林”时一个泛称, 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园林风格或流派。例如周维权著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将中国古典园林先按朝代分类, 再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相对于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有自身鲜明的共性特点, 但是, 中式园林的提法在国内是不存在的, 新中式园林的提法在国内也是不恰当的。如果中式园林或者新中式园林的提法是合理的, 它也只适合于西方人, 就好比中国人笼统的提出欧式建筑的概念。

其次, 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并没有说清楚“新中式园林”的概念, 更没有得到园林界的普遍认可。例如陆莹和赵丽红均认为新中式园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前者指建国后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园林, 后者源自20世纪末由于“西化”问题引起的“新中式”之风潮[1,2]。如此定义“新中式园林”, 不仅不符合学术规范, 也不严肃。杨丽倚认为新中式园林是对传统景观的继承和创新, 是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风格。其中, 新中式园林的“新”, 分别指的是现代与创新, 前者是指其风格, 而后者则是指设计手法。而“中式”就是其所体现的中国所特有的园林特色[3]。李则伏羲没有使用“新中式园林”的提法, 而是代之以“新中式景观”, 并定义为:“以现代人审美需求和现代科技手段所打造的, 顺应时代潮流, 删繁就简、摒弃琐碎, 具有创新设计手法的, 并能引发人们产生中国固有传统文化感悟的、具有审美特征的人工景色[4]。”这个概念也不明确, 过于泛化。

2 新中式园林并非一种风格或流派

新中式园林的鼓吹者, 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风格或流派, 这是言过其实, 夸大其词。一种风格或流派, 必然有其精髓或独特之处, 例如建筑领域的粗野主义、象征主义、技术精美主义、高技派等, 个个都有鲜明的风格特色。我国明清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广东岭南园林等, 同样也是个个都有鲜明特色。

新中式园林的鼓吹者, 认为它是传统园林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 但是, 总结起来, 所谓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有三点:一是现代的材料和结构多了, 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少了。例如石材、透水砖、草坪砖等被大量使用, 而方砖、望砖、燕子瓦等传统材料使用越来越少, 传统的砖木结构大量被钢筋混凝土取代;二是出现了一些新的园林建筑小品形式, 例如庭院灯、垃圾桶、隐蔽式音箱、标识牌、新式躺椅等等;三是园林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 例如出现了下沉式广场、栈道、音乐喷泉等, 或者高墙深院的私家园林变成了新式居住小区的公共园林。上述因素并没有促成一种新的园林风格的形成, 不过是传统元素、传统手法与现代材料、现代形式等的结合, 这是历史的必然, 是全国全世界的大趋势。而园林风格或流派的形成, 往往是人们刻意追求、刻意营造而形成的结果。

3 新中式园林与地方性背道而驰

园林是人们休闲活动的物质载体, 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而文化是需要多元化的。就好比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白族民居、苏州民居、窑洞民居、客家土楼、碉楼民居等丰富多彩的民居类型, 成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民居文化。在园林领域, 明清的北京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徽州园林等, 同样成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

新中式园林这一概念, 本身就抹杀了园林的地方性, 它首先把各具地方特色的明清皇家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等中国古典园林笼统的臆想为“中式园林”, 然后认为“新中式园林”是对其创新和发展。如果这种所谓的“新中式园林”在中国各地被复制和推广, 那将是园林界的悲剧, 而不是福音。同民居、戏曲、民俗等一样, 园林需要地方性, 而不是全国雷同化, 甚至国际化。如果有人提出“新苏式园林”、“新岭南园林”的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和方法, 那么, 我们不但不应该反对, 还要热烈地欢迎。

4 时代需要新的园林风格和流派

当代中国, 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 正是重回中华盛世的前奏。随着城市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 园林建设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可惜, 在园林风格和流派方面却并没有形成期望中的繁荣, 抄袭模仿依然大行其道。园林的全国雷同化趋势, 就像居住小区的全国雷同化趋势一样, 被大的设计公司和房地产公司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国是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 在园林方面形成多种风格和流派是人们期望的。新的风格和流派可以在地方传统的基础上传承, 再加上创新, 完全可以形成新徽派园林、新苏式园林、新岭南园林等;也可以执着于某种材料特色, 例如人们喜欢木材、竹材、石材等材料的质朴自然, 完全可以形成质朴主义风格;也可以执着于某些形式的坚守, 例如过去寨堡或者使用粗大厚重的材料, 或者使用简易的材料, 突出防御的道路和建筑设计, 甚或凹凸相间的城墙等, 这些完全可以形成寨堡主义园林风格。因此, 园林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多元化是可以的, 也是可能的。

当代园林设计抄袭模仿成风, 施工建设又受到多种因素左右, 自然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和流派。当然, 事情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 应当发挥风景园林学会的作用, 大力提倡设计创新, 反对抄袭模仿;提倡对设计者的尊重, 反对随意变更设计;提倡创立园林风格或流派, 并成立相应的协会 (可惜全国性的风景园林学会历年的会议均未将该问题列入议程) 。其次, 也需要园林设计者提高认识, 风格或流派就是自己的品牌, 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 排除非设计因素的干扰, 坚守自己的理念。最后, 政府和社会应当改变园林建设方面的功利主义和短视行为, 促成园林风格和流派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

摘要:新中式园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 可惜它并不能代表一种新的园林风格或流派, 因为它缺乏存在的概念基础, 也与园林风格或流派多元化的需求背道而驰。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流派

参考文献

[1]陆莹.新中式园林景观特色研究[D].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 赵丽红.“新中式”园林形成与发展前景研究[D].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3] 杨丽倚.提炼古风, 演绎今景——新中式园林设计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中式园林 第7篇

关键词:中式园林意境,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

1 中式园林意境概述

1.1 关于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主要是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园林的深远意境, 实现情与景的统一, 意与象的统一, 进而形成意境。因此, 我国园林自古有“凝固的诗, 立体的画”之美称。园林意境的发展, 源于我国传统文艺思潮方向的转变即开始崇尚自然。

1.2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1.2.1 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形成导致了我国人的艺术心境转向与自然的融合,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我国的园林设计开始把建筑、山水、植物等有意识的融为一体, 基本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美景, 然后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提炼, 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创造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尽乎“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 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认为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原因就在于它充分的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我国古典园林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再到对潜于自然之中“道”与“理”的探求, 形成了以自然仙境为造园题材的园林。

1.2.3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禅宗美学兴起于中唐时期, 禅宗思想的引入, 成功的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了“意境”。

2 几种中式园林意境创造手法

2.1 一池三岛, 海岛仙山

一池三岛的布置, 可以使平淡空旷的水面发生变化, 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 立于岛岸, 面对碧波汪洋, 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蓬岛仙山式的布局一直受到造园者的喜爱。

2.2 名山胜景, 自然风光

采用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方式, 把名山胜景、自然风光纳于一园之中, 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建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但摹仿不是抄袭, 而是取各景所长。

2.3 文化典故, 神话传说

园林意境取材于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 也较为常见。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上海豫园的鱼乐榭、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鱼藻轩等均取自文化典故;取材神话传说的如牛郎织女。

2.4 比德思想, 人化景物。

2.5 优秀诗文, 诗情画意。

3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 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与文化消费影响下, 市民对园林的审美, 要求简洁、容易识别但影响深刻。这就要求传统中式园林要体现城市的现代感, 体现民众的时代化审美要求。

3.2 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传统园林意境、场所感和归属感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传统园林体现了主人的心理意境, 与环境产生共鸣。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心理, 尽量满足其归属感和场所感, 使带有园林景观的城市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想要的生活场所, 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

3.3 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传统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 即是今天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我国源于农耕社会, 对自然有着崇拜及浓厚的感恩色彩, 深深的积淀于民族文化结构中。

3.4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园林的长期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思想观念的综合表象, 成社会文化的载体, 也是社会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诗情画意”就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体现。因此,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 包含与承载现代社会文明气息;通过特定的空间序列表达城市的文化特色。

4 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也应该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神韵, 这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既具有古典意境美, 又符合现代品位的优秀园林景观。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 要更多的从传统、地域、民族与文化等深层结构来认识、建构新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环境, 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青, 马良, 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5)

[2]宋瑛.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J].浙江建筑, 2011 (12)

中式园林在办公楼设计中的运用 第8篇

现代城市中现有的办公楼存在着以下弊端:建立在高技术、高能耗基础上, 高效和方便是显而易见的, 但舒适程度实际上是负效应的;现如今不健康的工作环境, 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设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问题, 办公楼建筑势必要走“绿色之路”。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 绿色办公楼尤其要重视自然通风因素、与自然相结合。现有办公楼大多是全封闭的外围护体系, 这不仅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 而且对健康不利。也有调查显示, 自然风的凉爽环境比空调的凉爽环境的喜爱人数高出20倍。因此设计阶段利用了仿真技术对自然通风进行模拟, 得出了最佳方案。在建筑的外形上考虑到在主导风向的通风面和背风面都有开口, 形成穿堂风。在设计手法上与中国园林造园手法相结合。

2 传统中式古典园林现状

中式古典园林现有的重视度已经今非昔比。放眼九州随处可见的大多是规整式的西方园林, 再难寻觅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气息。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在时空布局有其局限性, 但是中国古典园林, 所具备了可游玩、可居住的实用功能, 以及其综合的工程营造技术:亭、台、楼、阁、堂、榭、廊、桥的营造工程, 兼顾植物栽培的园艺造景工程, 其中可持续的绿色理念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完全摒弃是不对的, 毕竟这是中国博大文化精髓的一方面的展示。

中国古典园林应该脱离原有传统形式法则的制约, 在传承其精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运用新的技术, 符合现代人的工作生活的需要和审美为依据, 开拓出新的天地。

3 探索中式园林办公楼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设计工作者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应用于现代空间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利用、再造等相关的问题引起了讨论的热潮, 如何突破传统中国园林建筑传统设计法制, 并重新赋予中国古典园林新的生命, 以及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元素与组件用于现代办公空间, 为本研究之目的。

本研究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利用运用于现代办公空间, 基于物质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向做客观评估, 以此来决定利用、再造的创新手法, 使园林办公楼更能接近现代设计所需求的绿色舒适的空间。中国园林的复苏以及在今后实践运用过程中仍具有高度商业价值时, 则可以赋予中国园林建筑新的适合的用途, 以衍生出新的使用机能或是形态则是本研究之建议和目的。

处理方式上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 或者在整体上还是演戏传统布局, 在材料的处理方式和形式上却呈现出一定的现代感;或保留传统园林中的造园素材, 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 这种处理方式比直接引用一些“只言片语”的形式语汇要深入和复杂, 要求设计师既要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也要谙熟现代设计中的各种手法。从对待传统与现代结合方面来看, 这是一种理性的处理方法。

概念模型图如图1, 图2, 图3。

4 创新特色概述

(1) 中国古典园林给予新的灵魂和运用。

(2) 现代办公空间打破常规拘泥的空间组合、与自然相结合。

(3) 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 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节能理念。

本项目希望借由引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特性, 以新的启示和运用手法, 在现代办公楼的利用, 以期望能建构出一套有系统且合理、合人性的自然怡情之现代办公空间。中国的建筑、规划、市政设计等相关领域应脱离固有专业框架的束缚, 借鉴中国园林的思想精髓, 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的影响, 使设计能够真正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当中, 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精神得到再造与升华。

改善现代压抑不健康的办公空间, 提高舒适度, 融入视觉与功能上的绿色, 将环保理念与古典元素结合, 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通过自然通风造园控温来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1979.

[2]杨鸿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构[J].文物, 1982 (11) .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中式园林 第9篇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 风景园林设计也要融入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 这些变化能够促进城市建设进程和步伐。为了开展全新的设计就要强调“现代中式”园林设计, 简单地说“现代中式”就是“现代”与“中式”的结合。现代是目前很多设计师喜欢用的设计手法, 追求简洁, 去繁就简, 无论是构图, 布局或材料的使用都追求简洁, 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中式就需要内在的中国古典意境和特点, 例如:中式的园林建筑, 曲桥, 门洞等。“现代中式”就需要在中国古典设计的基础上, 删繁就简将适合现代人生活的设计融合进去, 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2 传统因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2.1 传统园林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有很多优秀的表现内容, 在诸多的园林设计优秀传统因素中, 精髓的表现主要包括: (1) 格局设计。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对格局非常重视, 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 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 (2) 自然风景。传统园林要展现出自然的风景文化, 由于古人强调“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所以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有植物、山水的全面的自然环境。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 所以, 在园林中, 要求再现自然界的山峰, 在平原, 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 (3) 文化意味。中国传统园林常常要通过园林艺术表现出人文气息,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将山水风景与诗词绘画融合起来, 实现风景园林艺术的古典韵味。另外, 为了实现人景合一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引入音乐的作用, 通过声音来为园林增添魅力。

2.2 现代园林的特点

现代园林在设计理论方面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 园林设计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 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 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 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 实现“城市即园林, 园林即城市”的构思。从这个主体思想方面考虑, 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包括: (1) 人性化设计。现代园林设计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要求, 要通过园林环境对人们生活的改善来实现空间塑造的合理性。 (2) 多元化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有多元化的要求, 不同的园林风格越来越多, 例如在城市内部的英雄风景园林、雕塑园林、休闲园林等。这种多元化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不同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要求。 (3) 文化表达。现代园林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多种使用功能以外, 还承载着表现地域文化的职责。隐喻和象征是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设计中应当挖掘场地的特质, 充分把握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采取恰当的方式营造园林景观, 激发人们对于园林环境的更深理解。

2.3 现代与传统设计要素的融合对策

2.3.1 转化。

现代与传统设计的融合要利用转化方式。转化就是要将传统园林的景观因素进行相应的转换, 然后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

2.3.2 重现。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 在园林特有的文化背景下重现传统园林的古典韵味, 能够实现“园中园”的特点。这样的环境下, 传统元素蕴含其中, 自然就能够实现文化、历史的气息融合, 重现设计的传统文化魅力, 又不影响现代园林的人文化作用。

2.3.3 借鉴。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在借鉴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 更多的是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

2.3.4 保留。

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 它们就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保留传统的风格特点, 以文化符合的形式形成特有的设计特点, 例如保留“古树”、保留“古式的路灯”, 在风景园林内部形成特有的历史沉淀迹象, 保留现代化的中式设计风格。

综上所述, 现代与传统设计要素的融合可以利用转化、保留、借鉴、重现等方式, 对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全面的融合, 实现更为多元化的风景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园林设计理念及其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6)

上一篇:鼓膜切开置管下一篇:提高物理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