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岗位技能范文

2024-08-17

检验岗位技能范文(精选9篇)

检验岗位技能 第1篇

1 分层递进循规律, 理实一体练专技

我们根据数十年办学总结出的经验及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当今中职学生身心特点,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实训条件, 建设了与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场所, 全面开展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等, 理实一体化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主要模式。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训+医院实践”的立体教学, 使教、学、做一体化。我们将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检验岗位技能项目, 重新调整和安排, 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分为基础技能层、专业技能层、临床技能层3个层次, 分层递进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1.1 早体验, 夯实基础技能

刚进校的新生对所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甚为陌生, 所以第一学年的教学, 除了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认知尤为关键。为此, 我们每周两次, 组织一年级新生, 轮流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现场观摩教师 (学校教师具备教师和检验师资格, 既上讲台又上临床) 临床检验的实际操作, 加强学生对临床检验的感性认识。一年级提前接触岗位, 可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基础技能的重视,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我们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亲身感悟的基础上, 组织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虚拟实训, 如模拟维修显微镜等;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学习简单的形态学知识, 如认识寄生虫卵、各种组织细胞形态 (病理切片) 。

1.2 抓实训, 苦练专业技能

第二学年,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采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训、岗位培训等方式, 进行多元化强化训练。

1.2.1首先重视课堂内外训练

学校十分重视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建成了500 m2的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5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该实训中心教学, 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课堂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课堂外, 学校还向学生全天候免费开放检验实训中心, 可同时供240名学生课外训练, 并配备了指导教师。教师将实验项目, 按临床岗位实际情况, 分成血液常规、体液、输血、血凝检验4组, 让学生反复操作演练, 成功地将岗位工作与课程教学对接。

1.2.2 其次强化医院实训

安排二年级学生每周3次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训,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测定电解质、测定血尿常规等项目, 进行实地岗位锻炼。同时, 学校还与附近的3家“二甲”医院合作, 共建立了3个实训基地,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设施开展实训。

1.2.3 加强技能竞赛锻炼

每年组织校内中职二年级和高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检验技能大赛,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职学生之间、高职学生之间、中高职学生之间, 相互比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又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的校内检验技能大赛, 吸引了近300名学生参加。对于校外比赛, 学校也十分重视, 从校内大赛成绩优秀者中挑出参赛选手, 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强化训练, 力争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4年, 在南充市第二届 (中职组) 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3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2015年, 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 3名学生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同年, 在南充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成绩突出。随着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专业技能训练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1.3 重实习, 强化临床技能

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医院顶岗实习39周, 共1 170学时。学校与三十多家医院、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制订校企 (医院) 一体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实习期间, 除了学习临床检验岗位技能知识外, 特别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临床岗位技能。医院带教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按月实施理论考试、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等综合考核, 最后汇总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2 重视非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重人文, 培养综合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设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国学、礼仪等选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得体的言行, 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选取社会热点话题、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并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班会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耳濡目染, 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2.2 锻炼通用能力

我们始终给学生灌输通用能力即是岗位能力的理念, 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自觉提升通用能力。卫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 在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培养方面,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在通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心有余而时间不足。我们总是挤时间找机会, 特别是以活动为载体, 训练学生的通用能力, 效果较好。通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辩论赛、技能操作大赛、演讲比赛、校外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组织“我心目中的检验科”征文比赛,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如邀请医疗仪器公司参与教学活动, 共同举办模拟医学仪器推销活动, 使学生不但弄懂了检验仪器参数和操作方法, 还学会了制作名片、海报和PPT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和乡镇为居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血型鉴定、血糖测定, 到车站码头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均得到了增强。

3 依行业岗位需求, 建对接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使教学对接检验岗位能力要求, 就必须改革既往的课程体系, 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为此, 我们构建了与实践性教学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减少了与检验行业岗位需求不大的课程, 如把原来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合并为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新增了临床检验实验实训, 指导学生技能实训;改编了部分教材, 如《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材陈旧, 知识老化, 内容落后, 明显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了校本教材;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在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完毕后, 学生再次回到校内课堂, 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做到课、证、岗三融合, 提高了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由于在教学中对接了检验行业的需求, 始终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重点, 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 综合素质较好,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样的学生“好用”、“实用”, 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2015年,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就业对口率提高到92%, 其中很大部分学生就业于县级医疗机构, 还有“三甲”医院来校选用毕业生。

摘要: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层次偏低, 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岗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 一直是中职卫生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实践表明, 以实践性教学为指引,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 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反复操练专业技能, 多种形式训练非专业能力, 能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郑乾生.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 2014 (11) :117-119.[2]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5, 92 (4) :548-573.[3]Rotter J.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General and Applied, 1996, 80 (1) :1-28.[4]Taormina R, C Law.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burnout:The effects of personal stres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2000, 8 (2) :89-99.蒉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基础技能的重视,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我们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亲身感悟的基础上, 组织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虚拟实训, 如模拟维修显微镜等;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学习简单的形态学知识, 如认识寄生虫卵、各种组织细胞形态 (病理切片) 。

[1] .2抓实训, 苦练专业技能第二学年,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采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训、岗位培训等方式, 进行多元化强化训练。

[1] .2.1首先重视课堂内外训练学校十分重视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建成了500 m2的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5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该实训中心教学, 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课堂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课堂外, 学校还向学生全天候免费开放检验实训中心, 可同时供240名学生课外训练, 并配备了指导教师。教师将实验项目, 按临床岗位实际情况, 分成血液常规、体液、输血、血凝检验4组, 让学生反复操作演练, 成功地将岗位工作与课程教学对接。

[1] .2.2其次强化医院实训安排二年级学生每周3次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训,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测定电解质、测定血尿常规等项目, 进行实地岗位锻炼。同时, 学校还与附近的3家“二甲”医院合作, 共建立了3个实训基地,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设施开展实训。

[1] .2.3加强技能竞赛锻炼每年组织校内中职二年级和高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检验技能大赛,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职学生之间、高职学生之间、中高职学生之间, 相互比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又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的校内检验技能大赛, 吸引了近300名学生参加。对于校外比赛, 学校也十分重视, 从校内大赛成绩优秀者中挑出参赛选手, 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强化训练, 力争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4年, 在南充市第二届 (中职组) 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3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2015年, 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 3名学生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同年, 在南充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成绩突出。随着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专业技能训练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1] .3重实习, 强化临床技能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医院顶岗实习39周, 共1 170学时。学校与三十多家医院、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制订校企 (医院) 一体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实习期间, 除了学习临床检验岗位技能知识外, 特别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临床岗位技能。医院带教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按月实施理论考试、专业技能

[2] 重视非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1重人文, 培养综合素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设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国学、礼仪等选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得体的言行, 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选取社会热点话题、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并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班会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耳濡目染, 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2] .2锻炼通用能力我们始终给学生灌输通用能力即是岗位能力的理念, 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自觉提升通用能力。卫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 在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培养方面,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在通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心有余而时间不足。我们总是挤时间找机会, 特别是以活动为载体, 训练学生的通用能力, 效果较好。通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辩论赛、技能操作大赛、演讲比赛、校外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组织“我心目中的检验科”征文比赛,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如邀请医疗仪器公司参与教学活动, 共同举办模拟医学仪器推销活动, 使学生不但弄懂了检验仪器参数和操作方法, 还学会了制作名片、海报和PPT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和乡镇为居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血型鉴定、血糖测定, 到车站码头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均得到了增强。

医学检验技能竞赛总结 第2篇

为了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使学生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有机地结合,学校在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中安排了医学检验专业技能竞赛。比赛经相关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于5月12日落下帷幕。为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比赛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比赛基本情况和特点

本次医学检验技能竞赛是对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又一次检阅,是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一次展示。

选手与指导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过硬的技术素养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参赛组织严密,准备充分。项目为细菌革兰染色,共13人参加最后的比赛,通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分,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二、精心组织指导,确保培训质量

精心组织参赛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比赛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组织严密、准备充分,确保了培训质量。

1、选拔阶段:4月1日至4月14日为选手的选拔阶段。主要任务是班级同学报名参赛,班主任通过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推荐15名左右选手。

2、常规培训阶段:4月15日至4月28日为常规培训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平时实验课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专业课教师在此阶段按照学生实验课中实际操作的表现确定参赛选手12名。

3、强化培训阶段:4月29日至5月11日为强化培训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针对比赛技术文件,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培训,实战演练,并侧重对选手心理素质及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

三、认真辅导,无私奉献

本次比赛由医学检验专业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其余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比赛的辅导和培训之中。指导老师从竞赛项目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到参赛选手的培训辅导与答疑解难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实验室牺牲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有序、规范操作。

四、参赛收获和体会

1、以技能竞赛为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实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3、以技能竞赛为主导,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检验岗位技能 第3篇

1. 优化课程安排,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1 统筹安排, 提高实验课程比重。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 专业理论课删繁就简,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 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例,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在课程结构和考试管理中, 加大了实验课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大力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并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具体措施:一是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 从医学检验专业对中职生的教学大纲要求着手, 制定需严格考核的实验技能内容并落实到授课老师、带教老师人头, 实行责任负责制, 做到放手不放眼,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纠正、随时指导, 并确保每个学生达标、熟练掌握为止。二是建立实验课随堂考核制度, 增加随堂考核的次数, 优化随堂考核的方式, 细化随堂考核内容。随堂考核内容涵盖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 既体现学生的操作能力, 又体现学生实验时的工作作风;考核时, 既有同学互考, 又有老师统考。这些方式方法的优化细化, 极大地激化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2 优化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重点改进实验课教学内容, 加大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引导力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1]。一是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实验。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在编排上章节全面、叙说详细, 每节实验课相互独立, 上次实验结果与下次实验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学生只是教条地学习每次实验内容, 对实验缺乏整体认识, 在时间安排上缺乏科学合理性。我们对《微生物学及其检验技术》这门学科从实验内容、时间安排上做了大胆尝试, 先集中讲完一类细菌的理论知识, 再集中通过四至五次连续实验课, 模拟医院微生物室从标本收集到出报告的完整程序。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离, 而且可以缩短学生与医院工作人员的差异。通过与实习医院的反馈信息, 连续5届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信力、从业力等场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受到实习医院的好评。二是增添设计性实验。老师只提供标本, 如痰液、尿液、粪便,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 自己配制培养基及做实验前的准备, 分组提交设计报告, 待审批后以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协助下完成整个实验程序。三是增设讨论性实验。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当的操作、出现结果与预期不符的现象、误差的分析等在老师的指导下, 运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讨论, 并形成讨论性实验报告[2],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营造各种学习环境, 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1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数码显微互动技术, 使传统的抽象形态学教学直观化、具体化、立体化,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教学组织低效率等诸多缺点;利用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高度互动的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 在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 学生观察到典型细菌, 可及时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可利用该系统的拍照功拍成照片直接储存在电脑中, 随时调出进行对比观察。

2.2 拓展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 采取实验与实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一是在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模式, 即教师在学校的实训室模拟临床场景, 指导学生操作。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二是聘请了临床一线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兼职指导老师, 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实践性教学及校外医院顶岗实习。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已与本市实习教学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由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拓展到临床, 利用周末, 分期分批组织学生提前接触临床, 学习检验科岗位的基本职责, 熟悉常用设备, 了解检验医学新动态及检验操作规范。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极好。通过实践, 学生们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 拓宽了视野, 极大地增强了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为今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创造实践环境, 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学以致用。

学生要真正掌握检验技术, 必须有初步应用过程的体验。为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 我校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3],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如果学生自己有设计性实验, 先书面申报实验内容 (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的计划、最后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器材的清洗与消毒等各个环节) , 同意实施后约定实验时间自己动手操作;有一至两名指导老师在一旁协助完成。经过近5年的尝试, 实验室开放制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巩固了理论知识, 更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此项制度目前已成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常规制度。

3. 精心指导, 提高检验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进入临床实习后的核心目标是:全面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项检验技术解决各种临床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规范化管理, 在实习前我们给每个学生都印发了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手册。学生根据实习手册, 结合实习医院具体条件, 轮转科室。在此阶段, 带习老师要注意把握的教学原则是:放手而不撒手、放松而不放任, 要让学生从临床实践中, 确实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此阶段学生的考评是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毕业临床能力考核 (操作和理论) 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实施。由教学实习医院根据实习手册制定相应的带教大纲, 并积极与医教科、检验科沟通, 指定老师带教指定学生, 并进行严格的出科、入科考试。学校也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各实习点检查, 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及时向医教科反馈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教学实习医院也为配合学校教学大纲定期实习生举办学术讲座、开办技能提高辅导培训课, 使学生拓宽视野、启发思路, 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从反馈的信息看,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 学生的专业技普遍能得到大幅提高,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是理论与实验技术综合运用的过程, 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检验技术, 为今后的发展和提高做好技术储备。对学校、教师而言, 只有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需求, 能创造性地使用甚至发展医学检验技能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翠,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健康医学教育, 2008.22, (2) :35-36.

[2]季建军, 康英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 22, (5) :81-82.

检验岗位技能 第4篇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系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及工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我校承办的2013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新疆赛区工业分析检验赛项选拔赛圆满的落下了帷幕,工业分析专业以此次技能竞赛为契机,在推进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校工业分析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赛前,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对我156名学生进行了前期的预赛活动,选拔出11名选手进入本次技能竞赛的决赛。经过多轮激烈的角逐,同学代表我校参加了新疆赛区的竞赛,并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成绩。此次技能竞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赛前预期的效果,成绩是喜人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并且完善。下面就根据此次技能竞赛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做如下总结:

一、以技能竞赛为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目的

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竞赛就如一个风向标,竞赛中所体现的对选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以引导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技能竞赛一般是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注重对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来选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竞赛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重视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教学;此外职业技能竞赛既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和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实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竞赛成绩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而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准和指导方法息息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体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个职业竞赛项目往往不止涉及到一门课程、一个专业,因此需要老师之间的跨专业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跨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技能竞赛为引导,实现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我专业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此前教育阶段中成绩较差,升学无望者。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他们是“失败者”,但实际上他们绝非是智力和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竞赛机制,通过竞赛参与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同时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适当参与竞赛项目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将心理活动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能够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当竞赛作业得到认可,就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到下一次更难的任务中,这样达到不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以技能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检验岗位技能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0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共80人,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每班40人, 两班学生在基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和医学检验实习大纲要求制定, 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 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临床检验技能, 考核内容主要有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检验技术等, 分为基本考核科目和拓展考核科目, 每个科目都有配套考核项目与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考核, 项目考核分为操作质量、准备质量考核与终末质量考核, 不同考核均值不同。采取评分制模式对每个学生考核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体系中共包括50个考核项目, 其中血液学检验4个、免疫学检验8个、生物化学检验15个、微生物学检验14个和临床检验技术9个, 考核中基本技能考核主要集中在校内学习期间, 在室内以抽签形式进行, 由专业教师从旁监督, 拓展技能考核主要集中在学生校内实习、见习期间, 以跟踪随访形式进行考核, 由带队专业老师跟踪监督考核, 其中基本技能是必考内容。对照班实施考核评价, 研究班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培训。通过考核两班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 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与依据, 查漏补缺, 总结深化, 完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价体系构建运作以来, 取得了不少成果, 通过临床调查实践明确了检验专业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的方法、内容、思路与指导思想, 对完善评价体系很有帮助;加强了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完善了考核目标与评价体系的制定;为编写本专业评价考核体系提供素材;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理论基础与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两个班级检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 经过考核、评价培训的实验班在技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班,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加强工学结合的有效举措, 是推动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动力, 对于增强专业技能实用性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重要辅助手段[1]。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做好学生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举措, 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贯穿全过程, 无论是校内还是实习、见习, 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督促都是全方位且紧迫的, 能够在做好基础技能培养基础上为拓展技能培养锻炼提供空间, 有助于提升学生临床适应性[2]。考核评价体系的存在还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 在实践中保持良好的作风, 满足医学检验的职业道德与技能需求。

综上所述,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对增强临床适应性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构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选取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共80人,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根据专业要求和特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并应用于实践教学, 对比临床检验技能得分情况, 完善评价体系。结果 评价体系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理论基础与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经过考核、评价培训的实验班在技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班,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对增强临床适应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能评价体系,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刘家秀, 侯云华, 杨学艺, 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4 (24) :210-212.

检验专业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调查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检验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及大中专分配制度的改革,卫生职业教育也日趋市场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我校于2004年开设检验专业,至2008年已有5届学生。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医学应用科学,除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近年来,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基本操作不规范或错误、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不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有密切关系。

1 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教学设备不全

由于办学经验欠缺,学校对教学设备投入不足,难以使学生上实验课时有次次动手的机会,有些实验甚至无法正常开展。

1.2 教学方法欠灵活

实验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传授给学生,形成单向信息传输,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到实验结果就算完成实验。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不动脑思考、不设计实验方案、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总结,难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1.3 师资不足

上实验课时,每班约有40名学生,但只有1名授课教师及1名实验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师资不足,导致一些学生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得不到及时纠正。

1.4 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低,实验态度不端正

随着中职学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明显逐步下降。上实验课时,许多学生态度不端正。笔者对我校5届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

由表1可见,在被调查的352名学生中,有78名学生(占22.2%)几乎不做实验,有155名学生(占44.0%)偶尔做实验。其主要原因为:有些学生做实验是带着玩的心态,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实验现象上,而对实验本质却懒于思考,实验时毛手毛脚、粗心大意;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害怕化学药品的毒性、腐蚀性、刺激性,因此在实验中缩手缩脚;还有些学生本来就不喜欢学医,上实验课时更是很少动手操作,毫无学习积极性可言。

由表2可见,大部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态度不端正,一半以上的学生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这是造成其技能操作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2 对策

2.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完善机制

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思想,确定全面的育人观,增加投入,补充实验设备,充实检验教师队伍,完善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2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因人施教

许多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模糊,学生只有对本专业有深入认的内容、性质及作用,可利用录像、报纸、杂志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懂得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调动其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施教,以实用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材难度。

2.3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实验教师按实验项目的要求准备实验仪器、试剂等,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在这种模式中,实验结束后,学生往往回答不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名称、试剂及试剂如何配制,这说明学生的实验目的不明确。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准备、实验计划制订、处理实验结果、实验器材的清洁与消毒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

2.4 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所讲的实验内容理解深刻、掌握实际操作,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体验到观察实验现象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2.5 开展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成效,不仅受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动机、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们针对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举办了实验技能大赛。比赛按预设项目依次分组进行,对实验器材准备、具体操作、计算结果及器材整理进行评分。这项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2.6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验操作不应局限于课堂,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2004级检验专业学生在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联系2所幼儿园,开展了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调查。调查前,教师指导学生拟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分工,用一天时间分别对2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标本采集;在实验检查后,将调查结果反馈至幼儿园,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治疗信息及预防措施,得到了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自豪感,专业课学习兴趣更浓,自信心更强,促进了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检验岗位技能 第7篇

1 设计与实施

1.1 指导思想

本次竞赛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 以竞赛为载体, 旨在推进药剂、检验专业化学学科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技能、增强竞争意识,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药剂、检验专业人才。

1.2 基本情况

1.2.1 参赛人员

竞赛分为初赛选拔和复赛两个阶段。2010级药剂12班, 检验22、23班全体学生, 共168人参加选拔, 选出34名学生参加复赛。

1.2.2 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为“分析天平的减重称量法”, 要求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称取3份合格的无水氯化钠样品。其中, 称量操作占70分, 称量数据占30分, 总分100分。竞赛题目及评分标准均由教研室专业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科特点讨论确定。“分析天平的减重称量法”是分析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项目, 能反映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1.2.3 竞赛原则

竞赛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严格命题和考核, 充分体现竞赛的严肃性和实践性。

1.3 竞赛实施过程

1.3.1 赛前准备

赛前教研室开会讨论了本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专业教师制订评分标准;依据评分标准统一操作技术, 利用实验课以及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赛前训练辅导;正式比赛之前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动员;实验员准备所需物品以及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 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本次技能竞赛作为药剂、检验专业学生创新与素质教育的拓展项目, 根据获奖等级给予相应成绩加分。

1.3.2 初赛选拔

学期第8~12周进行初赛选拔, 所有2010级药剂、检验专业学生均参加。以操作的形式在药剂、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课上进行选拔, 主要测试学生分析天平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操作成绩为准筛选出20%的学生参加复赛。

1.3.3 复赛

学期第13周进行复赛, 参赛学生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操作, 教师按评分标准逐项打分, 现场公布比赛结果。

1.3.4 评分标准

为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各项目评分参照统一的“分析天平的减重称量法”技能竞赛考核评分标准, 以及“分析天平的减重称量法”数据记录表, 见表1、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竞赛成绩统计

参赛的34名学生中, 1人获得满分, 最低得分34分, 平均得分71分, 竞赛成绩和称量数据得分情况见表3、表4。

2.2 竞赛结果分析

据表3分析, 竞赛成绩呈正态分布, 高分和低分人数较少, 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60~79分之间。然而, 据表4分析, 学生的称量数据得分却不尽如人意。评分标准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称取3份合格的无水氯化钠样品, 每称取一份合格样品得10分, 满分为30分。从表4看到, 34名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30分, 而有11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称量出一份合格的样品,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在着装仪态、称量前的准备、分析天平称量操作、称量完毕的检查等考核项目上得分, 而在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操作时间项目上得分偏低。

3 讨论与建议

竞赛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操作不熟练。1/3的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称量出一份合格的样品, 说明这些学生称量要领掌握得不好, 操作不熟练, 速度慢。 (2) 心理素质不过关。有些学生平时实验做得非常好, 但在比赛中却过分紧张, 手忙脚乱, 发挥失常。有的学生忘记了“试加砝码”的原则, 不知道如何转动指数盘;有的学生看到其他人比自己做得快, 心里着急反而做得不好;个别学生还将称量好的样品碰翻在地, 这些都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过关。 (3) 细节做得不到位。比赛结束时, 有些学生忘记关闭天平, 或者忘记填写天平使用情况登记表, 或者指数盘没有恢复指零等。

针对竞赛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数, 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如果能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 就能使学生练习的次数增多,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 掌握操作要领, 提高熟练程度, 操作技能就会大大提高。 (2) 加强实训考核,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在平时的实验考核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就能使学生在比赛中排除杂念、沉着冷静、快速准确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步骤, 取得更好的成绩。 (3) 选择素质高的实验员进行带教, 以解决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 (4) 扩大实验室规模, 增加实验设备并加强实验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提高使用效率。

4 结论

4.1 通过竞赛积累经验, 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本次竞赛是我校药剂、检验专业第一次举办的分析化学技能竞赛活动。回顾整个竞赛过程, 从制订评分标准、准备实验物品、检查维修设备, 到赛前培训、初赛、复赛等方面均做了较多的尝试,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 在制订评分标准时, 笔者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模式以及兄弟院校的分析化学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细则, 初步确定了评分标准。根据初赛时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细化了考核内容, 同时, 对评分标准做了修改, 使其更详细、更标准、更具操作性。

本次竞赛结果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也反映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为今后药剂、检验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同时, 也为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学生操作技能竞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2 以竞赛为载体,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 把学科竞赛办成常规性的活动, 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风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所占比例, 建立科学实用、客观合理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 突出能力培养。经常举办技能竞赛活动, 使学生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积极训练动手能力, 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培养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赛学生号____班级____姓名____得分____

参赛学生号____班级____姓名____

检验岗位技能 第8篇

一、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如今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指挥棒, 大势所趋, 哪个省、哪个市、哪所院校都不想在技能大赛这块落后, 因此许多职业院校就以技能大赛为契机, 想方设法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改善实训条件, 为实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技能大赛不但促进承办院校实训条件的改善, 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刺激了其他院校实训条件的改善。比如,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化学检验的实训条件在几年前只有一个无机化学实训室, 这几年因为参加了市、省、全国的化学检验技能大赛, 实训条件得到飞跃式的改善, 我们现在有无机化学实训室、有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和食品检验实训室等。现在本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上做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 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通过参加或举办化学检验技能大赛, 逐步改善实训条件, 推进了化学检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利用先进的实训设备, 进行扎实的技能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检验技能,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二、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提升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选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掌握真才实学,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化学检验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必须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指导教师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加强技能操作的练习, 因此说化学检验技能大赛能够提升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 也有力地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

1.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掌握比较全面的、扎实的理论知识

无论是市级的、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 化学检验技能大赛的内容多数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 (高级工) 规定的应知、应会要求。项目一般分为理论知识竞赛和操作技能竞赛两部分, 分值比为20%∶80%, 这20%的理论知识却涵盖了学生所学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 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无机物定量分析、有机物定量分析、化验室的组织与管理、化验室的安全等相关的知识。而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较差, 理论题是要老师一题一题分析讲解的, 指导老师要想指导好学生, 自己首先要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因此老师平时就要多下工夫学习这些知识, 当老师能熟练地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 自然就能指导好学生了, 那么学生也就会潜移默化地把这些现代化专业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这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又是一个大的促进。

2.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具备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

想让学生身怀绝技, 取得技能大赛的好成绩, 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多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 这给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例如, 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中常用到分析天平, 使用看起来很简单, 但要参赛学生在短时间内称得符合要求的多份样品, 还是需要指导教师多多操作琢磨, 如要考虑到称量中称量样品的质地、样品的颗粒状态、多份样品怎样称得尽可能一致、称量不超出称量范围、称量中怎样防止天平的飘移等。又例如, 滴定操作中滴定管赶过气泡后 (这时的液面要超出零刻度线一点比较好) 和滴定结束后都要让滴定管静置1~2分钟, 等滴定管内壁的溶液都流下来后再调零和读数, 而且读数的最后一位估读也要估读准确才好, 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这些知识点在教科书上是没有具体谈到的, 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亲自做过多遍才能总结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其实自己的操作技能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 教师这过硬的操作技能也会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被用上, 这又提升了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

三、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从近几年市、省、全国的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中涌现出的一批学生技术能手来看, 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有它积极的意义。

1.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化学检验技能竞赛项目一般分理论知识竞赛部分和技能操作竞赛部分, 理论知识一般占20%, 技能操作占80%, 而技能操作分为两个具体的任务, 这样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这样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化学检验项目的学生, 多数是从刚开始连一个规范地操作都做不出来, 而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不厌其烦的练习, 到最后个个学生都能够有条不紊、熟练、规范的操作整个实验以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而且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 甚至有时在技能大赛的现场还会看到一些高水平学校出来的几位学生选手, 他们技能操作的动作像是复制过的一样, 简直是一项艺术表演, 令人耳目一新。在这逐步提升技能的训练中, 当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加之技能大赛会与学生考工相结合, 市级以上的大赛只要选手的理论与技能考试双合格就可获得高级工资格证书 (有的还可以获得技师资格证书) , 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化学检验技能大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不少院校、市、省、全国都有化学检验技能大赛, 能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的选手, 都是经过学校层层选拔来的, 学生为了能够参赛不怕辛苦, 苦练基本功。比如早几年, 我们学校的实训条件还较差, 冬天学生在里面训练感觉很冷, 一段时间训练下来手和脚甚至脸都冻出了冻疮, 夏天又很闷热, 参与指导的老师和训练的同学不仅个个汗流浃背, 而且还可能挨蚊子的叮咬。就这样参与训练的学生也没有怨言, 特别是到最后冲刺阶段, 学生几乎放弃了全部的休息日, 每天从早上七点多开始到晚上六点多结束, 这样的训练一般要一到两个月, 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 但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辛勤的付出会有回报, 获奖的同学学院不仅会在宣传栏里、学院的网站上予以表扬, 而且还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对日常教学的促进作用已渗透到职业院校教学中去了, 现在职业院校的老师, 特别是指导技能竞赛的老师, 其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已经提升了一个台阶, 甚至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他们正在着手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精湛、心理素质好的化学检验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从化学检验技能大赛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等几方面阐述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对日常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学检验,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刘蕾, 陈玉霞.从技能大赛培训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8) :35.

[2]陈美平.重视职业技能大赛, 促进中职教育改革[DB/OL].http://yyly.dgiy.net:9100/show news.asp?id=351, 2010-12-10.

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第9篇

1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现状

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八、九十年代, 一直处于全省各级医学院校的领先地位, 全省各级医院的检验科主任有98%以上都毕业于晋中市卫生学校。近年来, 由于中职教育的资金不足, 学校招生数量的明显增加, 师生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专业教师师资紧缺, 教学任务繁重。近十年, 医学检验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临床实践, 学校也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 忽视了临床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另外, 学校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与临床脱节。目前,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处于落后与机遇共存的关键时期, 如何借助我校建设全国示范性重点院校的契机, 重塑医学检验技术重点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 是每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岗位“以人为本、技能为先”的教育理念, 我校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走出一条以“校院合作”为特色的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之路。

2 实现校院合作的必要性

2.1 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

医学检验教学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临床基本知识和临床医学检验技能, 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和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技能型人才[1]。近年来, 我们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把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 而把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主要有:临床检验学及临床生化检验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及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体制方面, 难以形成统一, 如仪器重复购置, 造成资源浪费, 效益低下, 调配困难;在实验室教学方面, 内容陈旧, 实验手段落后, 实验仪器老化, 不能紧跟临床检验技术与仪器的发展, 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更好、更快适应临床, 所以“校院合作”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最优模式。

2.2 临床检验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检验学的发展, 医学检验教学滞后于临床检验工作。如检验技术的自动化、试剂的多样化、方法的标准化等, 而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检验新技术的发展, 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实际相脱节, 使毕业生无法满足医院岗位需求, 造成学生就业困难[2]。

另外, 我校由于实验经费不足, 造成实验仪器老化, 一些自动化设备, 如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微生物检验的鉴定和药敏系统、自动酶免疫分析仪、血液流变分析仪、精子质量分析技术、血气分析、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等。没有能力购置新仪器, 导致教学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技术明显落后,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难以培养出适应临床实验需求的技能型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打破现行课程框架, 重新构建新型检验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寻求“校院合作”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2.3 教师专业实践的需要

我校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时间忙于教学, 较少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所以对临床先进仪器的使用不太熟悉, 势必会影响讲授专业课的广度和深度, 校院合作能弥补这一不足。所以, 我校医学检验实训基地要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榆次区人民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检验科密切合作, 依托医院先进的检测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平台, 实现从教学实训基地向就业型基地的转变。不但创新教育方式和科研模式, 更为学校临床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3]。

2.4 学生实习就业的需要

医院临床检验室能解决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脱节的问题, 尤其是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4]。医院临床检验科成为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 和我们共同肩负起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的责任。我们还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的内容、题型与教学过程及期末考试相结合, 使毕业生能主动适应今后的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 为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就业时, 医院还可择优录用, 使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便可直接顶岗, 增加学生就业机会[5]。

2.5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

2.5.1 双师型教师临床实践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应努力培养科研水平高、教学功底硬、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专业课教师虽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但因长时间脱离临床, 对临床先进技术了解甚少, 授课缺乏先进性。校院合作使专业课教师可以到检验科参与临床标本检测, 并进行课题研究。这样不仅使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并且让教师从理论型教学走向理论型、实践型、科研型的多元化教学, 从而促进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2.5.2 双师型教师技术职称的需要

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课教师参加本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和评审或行业资格证的考评, 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专业课教师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临床实践锻炼, 同时,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轮流安排教师实行临床实践和教学轮岗制度, 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还要强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达到有事业心、责任感, 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肖德乾, 周克元, 刘新光.对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4 (10) :1007.

[2]崔天盆, 胡丽华, 吴健民.检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检验医学, 2006, 21 (2) :176~177.

[3]蒋显勇, 徐克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 2006, 13 (3) :1~3.

[4]吴荣泉, 崔开媚, 黄燕妮.建立检验医学系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 (3) :26~27.

上一篇:氯乙酸异戊酯下一篇: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