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2024-07-04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第1篇

首先,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 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 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 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 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 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 学生上课没有主动的思考和质疑, 传统的接受式, 学习中常常造成“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教学现象, 其实这与学生存在的“严重依赖心理”和形成的被动学习方式有关。而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 通过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学习探究方法, 成为知识的发展者, 问题的探索者, 增大思维密度, 提高思维品位, 发展思维能力,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 一方面是学生。如果你走进一家餐厅, 正在放一首新歌, 心会为之一颤吗, 如果是一首老歌呢, 你是喜欢新歌还是老歌呢。如果你去参加市教研活动, 你是主动找老朋友聊聊还是去结交新朋友呢。我们总是有一种怀旧心理, 对于新事物不会去主动接受, 在物理学中, 可以用“惯性”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摆脱“惯性”教学, 把课堂的主宰权放给学生;教师放手了, 同时也需要学生摆脱“惯性”学习的束缚,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思考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实施新课改, 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 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 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 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 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 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 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 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 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 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 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 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 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 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 自由度较大, 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 并做了评课, 课后, 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 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 可以实行小组制。

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个组选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为组长。在讲新课之前, 先让学生预习, 小组长把组员预习中的问题做总结, 在上课之前交给教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 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参与到其中。课上,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 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总结梳理并把得出结论展示出来, 由集体讨论, 辩论, 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 各组讨论过程中解决预习过程中和课上发现的问题, 并对优秀的小组提出表扬, 设立奖励。各小组间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 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积极性, 合作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难点: (1) 新课程的目标很高, 而课时又太少, 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 (2) 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 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 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 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 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 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 事前都必须想清楚, 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 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 (3) 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 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 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 教学实施要符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 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 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因此, 在关心本学科的新课标的同时还应该去关心其它学科的课程标准。

总之, 面对新课程, 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切实为我国的教育事业, 服好务, 育好人。

参考文献

[1]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7) .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第2篇

2、教学艺术的反思: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所想宝贵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3、教学教益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想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二、对学生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中心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新的课程要求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的结合,真正有了“汗”与“活”的效果。

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学生交往的反思: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第3篇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中考命题进一步以语篇为重点,且阅读文章的篇幅长、题材广、难度大。这些特点表现在阅读量明显增加,提高了阅读速度;选材多样化,更具有时代感;强化深层理解,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整体阅读和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那解的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下而是我的一些体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读书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爱读书的名人的例子,进行榜样教学。为了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我就给他们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和名著等。八年级的学生英语词汇量还很少,让他们读太难得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让他们先读一些简本的外国名著,并带有汉语翻译的,然后在慢慢读一些全英的故事小说等。

二、培养学生怎样读书

英语课本内的阅读材料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必须加大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但是课外阅读书籍的利,类不同,文章的内容也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高低的区别,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些故事型文章篇幅比较长,旨在了解大概意思,这样的适合快读,也叫浏览(look through)。有些优美的文章,我们要细读,精读,掌握它的写作风格,可以一句一句地去读,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停下来做上记号。一边查阅工具书或者是向老师请教。在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怎样选书,怎样积累词汇。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词汇积累本,让学生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然后查阅字典,记住词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为以后的阅读减少生词的障碍。

三、搞好读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展了课前5分钟的演讲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在课前讲故事,复述课文,讲笑话等等,进一步巩同他们读书的兴趣。为了让他们坚持读书,我们还开展了手抄报活动,人人参加,题目自拟,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相应的插图。去年寒假前,我们举办了迎奥运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生办出了《One world,onedream》《Welcome to Beijing》等。全体学生并参加了全国七年级手抄报大赛,其中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读书的乐趣。为了学生对阅读不感到枯燥,我们还举办了朗读比赛,读书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增强他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兴趣。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第4篇

(2) 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贯穿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表达的对象不同, 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例如历史人物情况的表达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活动作出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表达要概括其发展过程, 尤其是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要通过表达达到再现或再认的目的, 且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训练其表达能力时, 应首先注意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表现出耐心与热情, 以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其次,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练习。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善于提出问题, 并能逐渐增加答案的复杂性和难度, 这是最主要和极其必要的教学技巧之一。”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且有一定的思维层次, 即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上升到概念推理, 分析并作出评述的思维过程。

(3) 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中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归纳整理就是要求学生按类别将分散的历史知识整理成板块或线索。通过整理, 从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例如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措施的整理, 可了解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强盛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 整理归类必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 不使用现成答案, 也不赞成抄袭资料, 否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整理的类别由教师列出提纲。归类方法可按大专题进行, 以便系统把握历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改革、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专题作知识归类;中国近现代史可按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进行归类;世界近现代史按国别史、国际共运史等方面进行归类。 (3) 整理归纳的最好形式是列提纲, 或制图表。

(4) 分析与运用是能力体现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最困难的既不是阅读理解、背诵记忆, 也不是整理归纳, 而是对材料的取舍和历史知识的运用。分析与运用是学生诸多能力是否能发挥出来的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精选有关历史知识,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 严谨的逻辑思维解答历史问题;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原理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 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层次是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

以上论述了能力培养的四个方面, 其中阅读理解与整理归纳是基础, 表达与运用是结果。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除学生因素之外, 教师还必须进一步钻研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 加强业务学习, 尤其是教学理论的进修,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是教学能力培养能否成功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第5篇

伊通实验小学 王立华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今天是正月十二,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蛇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我想与大家交流学习的内容是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说一说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尴尬:

面对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心里不免有这样一些尴尬:

1、不太清楚要教些什么。

2、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教。

3、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

4、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较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困惑。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的标准有四:

吃准目标

夯实基础

指导学习

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

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

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

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

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教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最关键的是,当前的阅读教学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的转身”。

二、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

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

倡简——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明的教学目标 简约的教学内容 简化的教学环节 简便的教学方法

务本——“务本”之“本”,包含三个意思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是突出语文的本体 三是用好文本

求实——教学真实;教法朴实;训练扎实。

有度——要求有度;推进方式变化有度;拓展有度。

三、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落实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无目标意识。

二是教师不能在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在制订和落实目标中有偏差。1.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2)必须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战略重点,是必须落实,不能后退的“钢性指标”;

(3)必须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大致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情感。

(4)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要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2.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拓展积累: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3.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3)学习诗歌、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4)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二)关于文本解读

1.提高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1)不要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

(2)引导、点拨和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要深入浅出。

链接——备课的三种角色转变

文本解读备课时,教师要做到三种角色转变:

1、我是一般读者

过了河, 回过头去欣赏欣赏桥是什么样的。

2、我是一位语文老师

两种做法不可取:

一是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

二是拿“名师”的教案全盘照搬

3、我是一名学生

尽量从学生的角度看已知、未知与难易程度

尽量从学生的角度看怎样学才有趣

尽量从学生的角度看如何去点拨和引导

2.搞好课前的学情预测,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已知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明确阅读课的切入点。

(三)关于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学时间要提速;2.教学环节要精简;3.教学内容要取舍。

学习一篇课文一般的四个步骤: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品读赏读,揣摩写法

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四)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1.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会“圈”“画”“批”“注”的方法。

2.朗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开来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贯之,全面落实。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教仁教授说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每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3.默读、略读与浏览。

4.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本语言的能力。5.了解写法以及迁移、运用能力。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是密切联系的

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教学,同时又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口语、习作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比如,课堂上的复述、问答、讨论等,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又是听说训练。这样的听说,既反映了学生的理解,又体现了学生对理解的表达。离开听、说,阅读教学则无法进行;阅读教学,又为听、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极好的机会。为学生的说提供了材料。读得懂,则有利于说得明白,有利于听得懂;说得明白,听得懂,又会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理解与表达的训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就是这样自然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

6.积累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能靠一味地灌输,只能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再次就是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应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句话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五)关于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建立起交流话题。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中高年级要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学生能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高年级逐步将此变为自学要求,进一步增加默读和略读的比重,逐渐提高把握关键词句段要点的要求。

4.认读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

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生字的把握要通过预习和课堂反馈解决;对新词的理解,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为主要渠道,重点加大对工具书的使用。

5.初步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层次。

6.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

1.复习。

2.精读课文。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层次、要点及思想感情为主。)

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4.课堂演练。(高年段应适当增加小练笔)。第三课时

(依文而定)

1.字词的巩固。

2.课后练习题中个别特殊问题的处理。

3.拓展与延伸。

4.积累与运用。

5.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可以“不求甚解”,有时需要“咬文嚼字”。

1、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重点要落实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不同板块、不同课文的讲解和处理要详略有度,避免按部就班,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

2、详则细嚼慢咽

3、略可一带而过

如何细嚼慢咽?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味。2.加强对布局谋篇的领悟。

3.加强对时代背景、作者写作风格或类似文章的了解,适当拓展阅读。4.强化背诵积累。

一篇课文可以上个三五课时,如可能上个三五天未尝不可。

如何一带而过?

1.读读课文。2.自学生字。

3.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或教师答疑)。4.重点讲解一两处。(普遍问题或重点问题)

一课时处理完即可,甚至可以用三两课时,把一个板块放在一起学习。

新课标下的情感教学 第6篇

关键字 情感 情感教学 以人为本

教育需要有一个广阔的人文视野,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在过去的教育视域中是把师生看成单一层面的抽象个体,较少关注师生的情感,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师生的情感,建立充满生命力的情感教学。

一、从心理学角度认识情感

(一)情感。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了一本好书会感到满足;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等。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

(二)情感与认知。

情感与认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情感影响人的认知,认知又是情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的认知理论。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情感的评定——兴奋学说。他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感的本质,从刺激出现到情感的产生,要经历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感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情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二、新课标下进行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学能够有利的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埃瑞克.波尔伯认为人们有三种交流方式,即孩子式,父母式和成人式。孩子式的对话交流方式是一种屈从于权威的或者感情用事的。父母式的方式则是在与人交流时感觉高人一等,更多采用的是批评指正。成人式则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而现代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则是以成人式的交流方式,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语言对待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中感受到归属感,感受到教师的每一份爱,教师也由此拨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情感教学能够有利的促进学生间的互爱互助。

心理学认为,班级成员之间如果相互关心和支持,其归属感,尊重,自我价值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心理健康水平就容易提高,积极的个性品质就容易形成。相反,如果班级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矛盾冲突较多,班级成员之间互相贬低,嫉妒,敌视,其内在的紧张压抑和消极情感体验就越多,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受到消极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就会受阻。情感教学就强度要让学生在班级中获得自己的心理需要,并提出学生之间应该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三、情感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一)以情育人,以情教人。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工作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和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寓情于教。教学情境是把教师,教材,学生的三种情感世界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教育时空。教师用自己的灵魂和情感来感悟教材,从教材中发现,获取情感教育的因素,并带着自身的情感和对教材的情感撞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悟到教材中的真谛。

(二)尊重理解教师,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谐,还要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时,会表现出工作迟缓,以及对学生缺少关注等。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教学极力强调教师的身心健康,强调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真挚的爱回溃教师。作为家长应充分理解教师工作,与教师和谐沟通。作为学校应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使教师体会到应有的归属感。

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 第7篇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第一, 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个角度分析教学, 一般而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所产生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能促进学生学习。但从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 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处于相对弱化的一面, 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单方面讲解或交流还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需从单向转向多向互动方面发展。

第二, 目前教学还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应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从传统的教学来看,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与教材合为一体作为中心点, 学生一般是在教师的监护下进行学习, 而自主学习相对欠缺, 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学习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 在教学方式上转换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向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的讲解, 学生是否全部听懂和消化都是未知, 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上克服难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过, 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可完全否定, 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可取之处。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第一,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相互联系和沟通融合的交流活动, 是彼此间相互沟通、学习和启发的有效途径。两者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分享彼此间解决问题之后的智力成果, 能在学习领域上共同发展。

第二, 学生成长应遵循客观规律。为了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来制订教学方案, 教学活动的开放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潜力非常大,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使其在学习中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获取成功。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若在某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只要不是无法改变的问题都能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迎刃而解。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 而是有个性的人, 应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 力求全面发展。

第三, 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 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必要的, 其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能为学生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 以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挖掘不同的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将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融合为一体, 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能促使整合教学系统和模式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兴趣化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策略、专题研讨式教学策略。

第一, 兴趣化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标准中为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提供的策略。兴趣是引入学习的前提, 该策略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第二,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了解与贴近生活实际来学习, 从而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 信息化教学策略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信息化技术上实施的教学方案,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在信息接收中互动并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实际运用, 培养创新思维。

第四,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根据科学现代化的发展, 引导学生走科学现代化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提问。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启示 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学习惯性概念, 教师做这样的实验, 拿一只笔套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 然后问:谁能拿走纸条, 笔套不倒呢?这样学生争先恐后, 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抽纸条的速度越快, 笔套就站得稳。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就需要老师以饱满的热情, 强烈的情趣, 带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探究性学习。

二、依据《课标》进行教学改革

改革探究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讲学生爱听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是很好的素材, 比如用自由落体和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蹦极跳”学生会感到很生动;让学生回味坐过山车的那种惊险而刺激的感觉, 知道什么条件下人达到最高是不会落下的安全问题;公园里安装的“步行器”就要涉及到圆周运动、力、摩擦力等物理知识;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发射和回收、“嫦娥奔月”的发射实例, 都是和万有引力联系在一起。通过讲解, 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报效国家的决心。

2. 演学生爱看的。大胆把一些生动实验素材引入课堂, 有利

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如一则与物理相关的新闻、一段与某物理规律相关的电影。例如用一堆泥土在下面, 结果会滑坡, 让学生从中总结物理知识, 从中引出雪崩、山体滑坡一部分是自然灾害, 一部分是人为;撞击物的损坏过程与什么物理有关, 从中引出高速公路怎样减少追尾, 列出高速公路上追尾造成的重大事故。以演示为切入点, 运用物理规律点评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3. 多做习题。

布置的题目要新要精, 练习的方法也要多样化, 由教师布置作业到学生自选作业题目, 由教师封闭出考题到从学生中征集考题。这样学生从选题中做题, 从做题中选题, 就是理解掌握的过程, 就是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过程。

三、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教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答案不能强求唯一性, 只有要问, 才能要学, 才能积累知识、创造新知识。如一张纸是没有什么力量, 可是拿它折成不同的形状, 它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从中启发形状决定事物, 数量决定成效, 方法决定成功。如牛顿能建立经典力学, 这是他关于运用理论分析法、数学测算法、经验总结法和理想化方法的有效成果;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是他运用科学假设方法和实验证法的成功之处。这些典型、创新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时机和空间。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 第9篇

关键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优化,整合,发展新兴运动

新课标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 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 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 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目标统领教材。同一个目标, 可以用多个教材来实现, 同一个教材也可完成教学目标多个方面。新课标下我们依据什么?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来完成我们的课程目标, 适应当今时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一、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在教学中要注意打好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基础, 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现在提倡淡化技术教学, 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 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 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 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 力不从心, 对体育课失去信心, 失去兴趣, 日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 都是需要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做保障的。

二、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 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过去的一切, 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 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取得较大的成果。课程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教材为框架, 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 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

大家都有体会, 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的, 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解的, 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删除?基本的跑、跳、投不练?前面我们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田径项目是运动的基础, 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铅球、蹲距式起跑, 背越式跳高等项目趣味性差, 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 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只可作介绍, 其它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 通过简化规则, 简化技、战术, 降低难度要求, 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的形式, 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领, 提出一些动作要求, 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玩”。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 又“玩”的开心。球类和体操及其他项目, 部分同学往往是因为对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 进度慢而失去信心, 产生自卑, 从而厌学。那我们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 易掌握的技术动作, 分组教学, 分质教学, 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 学生既掌握了动作, 又增强了信心, 培养了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 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教学对象是学生, 主体是学生, 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喜好;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等因素。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 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 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 并能加以运用。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 确定一些课程内容范围, 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增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作为教学内容;因为高中学生已具备自学, 自练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式、方法, 做到授之以渔, 为日后离开学校进行自我锻炼奠定基础。

四、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这反映了学生主体的呼唤和需求。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考察和分析, 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学自练的能力,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特点开出运动处方, 让学生自我练习, 做到“因材施教”,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五、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课程内容除了优化、继承、改造传统教材外, 课程内容还要注意时代性, 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例如, 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现代舞等, 通过新兴运动项目的学习,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运动兴趣。当然引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 为了求新鲜, 赶时髦、一哄而上, 要根据学校的条件, 教师的能力, 学生的喜好, 适量选择。

新课标下的教学初探 第10篇

1. 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

从新课本不难看出, 作为化学教师仅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 只局限于化学领域, 没有与任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则很难高屋建瓴, 厚积薄发, 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 难免会捉襟见肘, 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因此, 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 不断地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时刻把自己摆在课改的行动架构之中, 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那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点拨等, 看似妙手偶得, 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当有了学识、风格、经验、思想, 具备了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 有一种气质和魅力, 自然会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了。

2. 从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 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 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 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 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 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精选、多编排实验, 让学生能够多动手, 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无疑,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还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外,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书的衔接与过渡自然, 习题少而精, 简约而不简单, 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也足可以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

3. 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的功能。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 这里主要谈谈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 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 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设法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 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总之, 情感功能运用得当, 课堂气氛良好, 师生感情相通, 教师教得欢, 学生学得乐, 从而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以上所列举种种只是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初次使用《化学1必修》的一家之言, 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这些要靠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同仁去创造性地解决。但是, 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满足———高考指挥棒的功能与方向得改变。否则, 编得再好的课本实施起来都会变质, 编者的编书指导思想得不到实质性体现。高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成效如何, 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摘要:针对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本内容的编排以及学生在初、高中过渡阶段的种种现状, 本文以一名高中化学老师的亲身体会浅谈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第11篇

一、倡导启发教学,重视奖励授课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启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

二、优化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

要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教学策略选择得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有:①使学生始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③突出对学生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锻炼技能和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了解和掌握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产生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四、重视探究教学,培养自主能力

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 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 外语特别是英语, 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其中作为英语四种技能之一的“写”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写”陈述事实、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 展开想象力与其他人交流信息, 并且写作也是高考中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型之一。所以,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写作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因为写作是组词成句, 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的系统工程, 所以写作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教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写作训练应该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和听、说、读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才能真正地确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 写作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

在教学词汇时, 要鼓励学生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词汇。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条件和语境, 且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句意及首字母填写单词;根据句意选择方框内的词语完成句子;英语释义等。也可以把学过的课文改写或者简写后, 挖掉本模块重要的词汇,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填空。这样, 学生既熟悉了课文, 又通过实际语境熟悉了词汇的运用。真正做到了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这样学习过的单词, 既印象深刻, 又会灵活运用。甚至, 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运用所学的知识, 结合实际生活, 设计英语广告、设计英语板报、进行研究性学习, 经过调查研究, 写出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学会运用, 于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第二, 写作与听说有很深的联系。

我们从出生开始, 每天都会听着父母及周围其他人的言语及谈话, 到入学之前, 已快乐而轻松地学会了讲母语, 并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同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英语口语能力强的教师,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为写作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收听英语广播, 收看英语电影等, 让学生去接受更地道的英语, 从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 通过口头表达获得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同步导学方案》选修七推荐给学生们提高口语的学习策略:听译法和口语作文法, 我认为都可以借鉴来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效果很不错。听译法, 也可叫做角色互换, 即三人一组, 进行仿真翻译实战, 一人讲汉语, 一人讲英语扮演外国人, 一人进行翻译, 练习一段时间后, 互换角色, 继续练习。这样的练习, 学生感兴趣, 而且有英语交流的氛围, 学生也能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口语作文就是教师找好一个题目, 开始时让学生作一分钟的口头作文, 等学生们习惯这种练习形式后, 作文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到三分钟;口语作文也可进行复述练习, 即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或所听过的不同文体的英语文章。

第三, 加强学生的阅读、朗读训练, 甚至背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汉语学习中不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吗?我认为学英语也应如此。俗话说课本就是最好的范例, 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并且建议学生每天能有10到20分钟朗读英语的时间。除教材外, 我还提倡学生课外阅读。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课外阅读中, 如有精彩的段落、常用句型等, 就让学生反复朗读乃至背诵下来。这样, 读的东西多了, 背的东西多了, 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语感,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写作练习。

我们使用的现行外研版教材, 每一模块都有与本模块内容相配套的写作题目, 不但题材多样, 难度适中, 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关, 并且都是安排在学完本模块的课文、听力和口语之后。在完成这些写作练习时, 学生自然而然会以本模块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为载体, 根据所学课文仿写, 进而根据个人的水平再进行适当的发挥,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法。

第五, 运用近年来的高考题进行模拟训练。

教会学生审题。第一步:先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体裁、题材、时态、中心人称。第二步:把汉语提示仔细读懂, 吃透, 然后根据要求整理组织好, 不要漏掉要点, 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要求学生列提纲的同时, 把想到的可用到的词、句写在提纲右边。第三步:根据所列提纲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表述出该写作的内容。最后一步:要进行仔细检查, 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句子结构是否完整、时态语态是否恰当、主谓是否一致、人称是否得当、体裁是否妥当、应用文格式是否正确、单复数形式及单词拼写是否准确、标点使用是否确切。还要告诉学生, 写作不同于汉译英, 切忌对原材料的汉语提示进行直译。写作时要灵活一点, 要学会变通, 变难为易, 可使用近义词、同义词、同义句型等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果某个句型或词句没有把握, 最好换用其他的词句。总之, 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一篇写作句式要多样, 要长短句结合, 即恰当准确地运用连接词、从句、非谓语动词、并列句等。尽量避免同一单词或句式的重复。如:

We should wor k har d, and t hen we can make pr ogr ess i n our st udi es.We should go over what we have st udi ed, we can get good gr ades i n t he exams.

这样的写作, 虽然没有错误, 但读起来比较单调乏味。

但下面这篇效果就不一样了。

Yao Mi ng j oi ned Shanghai Basketba ll Team i n 1 997 and became a member of Chi na Nat i onal Team.Two year s lat er he was chosen as a member of A-s ia All-st ar Basket ball Team.In 2002, he was select ed i nt o Hust on Rocket s i n t he NBA dr af t.He i s a t op player bot h i n Chi na and over t he wor ld.

上一篇:排课管理下一篇:《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