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现状范文

2024-08-06

地籍管理现状范文(精选4篇)

地籍管理现状 第1篇

1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开展于二十世纪末期, 主要发展阶段为最近的十年。纵观整个发展阶段,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一直以地籍调查成果以基础, 以计算机和GIS技术为依托, 依据国家标准稳步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地籍信息化建设基础数据来源的不同, 基本可以将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详查) 数据库建设阶段;第二阶段,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阶段;第三阶段,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信息系统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 河南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详查) , 基本查清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 摸清了土地家底, 形成了一系列图件成果、表格成果和文字报告等;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 河南省于本世纪初期开始依据《县 (市) 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试行) 》进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开始了全省地籍信息化的先河, 也为后期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参考与依据。同期, 由于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不完善, 以及城镇地籍管理系统不够成熟, 软件开发问题较多, 经费困难等因素, 城镇地籍数据库成果未能全面铺开, 仅有少数重视此项工作的地市进行了图形库的建设, 没有将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阶段:河南省于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 此轮土地调查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新技术为依托, 加大数字信息含量;以遥感影像制作工作底图, 外业调查以GPS等现代测绘仪器为主, 内业数据整理与建库以GIS平台为依托;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16—2007) 建设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此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技术先进、成果精度高、建设周期短。第二次土地调查弥补了土地详查成果距今时间长、实地变化大、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不足, 同时, 将土地利用分类进行了更科学的划分, 将以往的农村与城镇地类划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得以解决, 便于进行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已广泛用于规划修编、土地整理、用地审批等等各项工作, 实际使用意见重大。河南省为掌握全省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了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库体更新, 保持与各地实际更新状况一致, 在宏观上为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查询与支持服务。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开展较早, 在全面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 (农村部分) 前已经部署并展开工作;因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开展以及时间、人员力量等原因, 城镇部分的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时间较长, 但截至目前全省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但是根据调查, 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不明显, 没能将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用于日常工作, 影响了成果的应用与更新。

第三阶段:为掌握全省每一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河南省于2012年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通过实地测量界址点线, 填写地籍调查表等, 获得了符合实地状况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信息;与以往主要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查不同,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土地权属进行调查;随着对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状况调查的进行, 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信息系统的建设。集体土地权属数据库仍然以县为单位, 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集体土地使用权信息和权属争议信息, 首次将全省符合实地状况的权属信息建立数据库,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时, 通过编制宗地统一代码, 为每一宗地设置唯一的、可识别的“宗地身份证号”, 为实现国土资源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打下基础,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通过对纸质地籍档案资料扫描数字化以及属性挂接, 实现地籍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2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 也呈现出一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2.1 领导重视, 工作推进力度大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倍受各级领导关注, 各级领导从地籍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 在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从方案的制定、工作的部署、软硬件的购置、经费的筹措等方面进行协调安排, 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地籍信息化工作的进展, 为以后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2.2 以外业调查为依托, 以纸质资料为数据源

纵观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阶段, 每一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均以外业土地调查为依托, 以外业形成的纸质数据资料为信息来源, 通过数字化入库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该模式在以往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是实现地籍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测绘技术和3S技术的发展, 数据信息采集技术日益先进, 直接实现电子化数据采集, 极大地方便了地籍信息化建设周期与数据精度。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的发展,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每一阶段均是如此, 从第一次土地详查建库的MAPGIS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对资质资料扫描矢量化方式建库, 到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以遥感影像为工作底图, 采用苍穹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建库, 再到目前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信息系统以不同GIS平台为基础, 直接采用或转换外业测量电子成果进行数据建库, 每一阶段的发展均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3S技术的发展, 充分利用了先进技术带来的便捷, 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

2.4 在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地籍管理工作是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其他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在社会中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 每一次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 都直接服务并推动着相关业务的发展, 如土地利用规划、地价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在社会化服务中, 随着土地登记代理制度的发展, 群众对土地登记信息的查询了解日益增多, 而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无疑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求, 且这个趋势会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增强。

2.5 地籍信息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

地籍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汇交统计, 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因此, 规范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方法与成果, 制定满足各级需求, 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建设标准也是地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 河南省先后制定了《河南省县 (市) 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程》、《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标准》、《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用于规范全省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标准, 实现数据共享;随着调查内容、调查手段和调查结果的变化, 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 还会不断推出满足新需求的地籍信息化标准。

3 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工作在向前推进的同时, 也必然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工作建设也不例外, 发现问题, 认识问题, 并最终解决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推进工作的方式。

3.1 地籍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

地籍管理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基础、最日常性的工作, 其信息化程度提高, 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 也更加便捷的为有关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虽然河南省对地籍信息化建设一直十分重视, 多次下发通知、印发标准, 安排部署此项工作, 但全省各地市在地籍信息化建设水平上迈出的步伐并不一致, 建设水平不均衡。如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市, 通过加强日常应用与维护, 使信息化建设水平保持在全省先进水平, 极大地方便了工作。

3.2 工作靠运动式推进, 缺乏主动性

地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完成的,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纵观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每次均是依靠上级下发通知, 通过地籍调查工作来安排部署信息化建设, 于是就有了三个阶段之分;整个地籍信息化建设靠搞运动式的推进, 为了完成任务而建设, 整个工作缺乏主动性;为此, 地籍信息化工作应从日常工作需要出发, 主动更新数据, 发现问题, 从解决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 主动完善建设地籍信息系统。

3.3 数据来源单一, 更新不及时

地籍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数据的获取, 否则成了无米之炊;制约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来源单一, 数据更新不及时, 导致现势性较差, 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如每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过分依赖国家下发的遥感监测图斑, 每年集中更新一次, 没能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手段, 发现一宗变更一宗。

3.4 信息系统研发与地籍管理实际工作衔接不够

地籍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为地籍管理工作服务, 系统的功能设计与操作应用应紧密结合有关规程与依据, 满足地籍管理工作需要;然而, 目前河南省地籍信息系统开发或系统供应商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除了土地详查建库采用的mapgis平台的“爱地”县 (市) 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武汉中地公司联合开发的以外, 第二次土地调查采用的苍穹系统和现在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 均有系统供应商独自研发, 供应商缺乏土地管理, 特别是地籍管理专业人才, 研发的系统与地籍管理实际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有脱节现象, 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候难以掌握、上手慢、可操作性不强, 也严重制约着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4 促进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建议

4.1 保障经费投入

地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所以往往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 用于设备的购置与更新, 人才的培训, 日常的维护与数据更新。所以, 要做好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 持续性的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4.2 引进地籍信息化专业人才

地籍信息化工作涉及地籍管理、计算机、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 从事该项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 而目前河南省各地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县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更是紧缺地籍信息化人员, 现有的地籍信息化工作严重依赖技术协作单位, 严重制约着当地地籍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人才招聘等方式, 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人才, 扩大地籍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储备与来源, 扩充地籍信息化人员队伍显得十分迫切。

4.3 建立地籍信息化建设机制

为切实加强地籍信息化工作, 各地可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地籍信息社会化服务政策和制度, 规范地籍信息社会化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将地籍信息化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设置专人从事此项工作, 使地籍信息化人员设置常态化、固定化, 形成一套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来满足地籍信息化工作需求。如不少地方设置了信息中心专业从事地籍信息化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4 研究探索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我国早期地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土地调查分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二者依据不同的调查规程和不同的土地分类标准, 侧重点各不相同, 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 为满足各方对地籍信息的需要, 国家于2007年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将城镇与农村土地分类标准进行了统一, 2012年又发布了新的《地籍调查规程》, 在调查内容与方法上将城乡地籍调查进行了统一;影响城乡地籍调查的外业调查规程与土地分类标准已经统一, 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地籍信息系统在数据来源上已无障碍。

摘要:地籍管理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为各相关业务工作提供基础、详实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以及权属信息。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极大的方便了有关数据的获取方式, 节约数据汇总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地籍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总结, 指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与发展趋势, 并对有关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地籍管理 第2篇

作业一 名词解释 [论述题]

请解释:土地权属调查

参考答案: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现场查实、查清相邻权属单位的确切工作界线,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论述题] 请解释:宗地

参考答案: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

[论述题] 请解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参考答案: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论述题]

请解释:地籍调查 参考答案:

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

[论述题]请解释:土地统计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作业二 填空题

[填空题] 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参考答案: 档案的收集

[填空题]土地权属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 两种。参考答案:集体所有土地

[填空题]图斑指被、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

参考答案:境界

[填空题]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参考答案:日常地籍

[填空题]初始登记申请审查是指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对土地、所有者和他项权利者申请土地登记时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的真伪鉴别和对申请土地登记有关程序的审理、核查。

参考答案:使用者

[填空题]实地调查也是对土地登记申请的权属状况和 的实地检核。参考答案:权属来源作业三 不定项选择题

[多选题]在土地登记的过程中,不允许登记的情况都包括()A: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登记区范围内

B:土地证明不完全、不合法 C:土地权属超过预定期限 D:未经过定价的土地 E:其它规定不允许登记的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土地统计的对象是全国土地,内容主要包括()A:土地面积 B:土地质量

C:土地分布 D:土地权属 E:土地利用状况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土地权利主体即权利的归属,具体指的是()A:集体土地所有者 B:集体土地使用者 C:国有土地使用者 D:土地他项权利者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设置界址标志的有哪些主要作用()A:保障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地籍测量

B:界标是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 C: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的实地检查

D: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利用土地,能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 E:有利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在进行土地登记的过程中,需要暂缓登记的包括()A:权属有争议 B:土地违法尚未处理完毕的 C:依法限制土地权利,依法查封地上建附物而受限的 D: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

按照地籍主要功能变化分类,地籍可以分为()A:税收地籍 B:产权地籍 C:多用途地籍 D:日常地籍 参考答案:ABC 作业四 问答题

[论述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进行外业核查时,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

(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论述题]请说出土地登记中权属审核的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

主要审核申请者是否具备申请资格,身份证明是否齐全,土地权利人有无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等。

审核要件为单位法人证明、法人代表证明书、法人代表身份证明,或为户口簿、户主身份证,委托申请时则审核土地登记委托书、委托人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2)对土地权利客体的审核

对宗地情况的审核,主要审核宗地界址是否清楚;面积是否准确;土地用途是否按批准用途;土地等级和地价是否与定级估价成果相一致等。(3)对土地权源、权性的审核 对权属来源的审核。土地权属来源即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的方式。对土地权属性质的审核。土地权属性质是指土地权利人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享有的权利类型。对土地使用期限的审核。土地权利人以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使用期限应符合出让或转让合同规定的期限。

[论述题]比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不同: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普遍的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或很久以前进行过,通过这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变更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

(2)联系: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开展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

[论述题]在进行土地统计设计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土地统计设计研究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这项统计研究是否具有实际价值;二是这项统计研究是否切实可行。在进行土地统计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1)紧紧围绕统计目的的实现;(2)强调统一;(3)因地制宜费省效宏;(4)技术严密周全;(5)管理制度符合体制。[论述题]地籍调查资料归档中需要归档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总结、领导讲话等;

(2)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验收报告、科技成果评审材料等;(3)权属调查材料。包括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代理指界人身份证明及委托书,缺席指界通知书,变更地籍调查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等;

(4)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材料。包括记录手簿、控制网点、成果计算簿、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网图、控制点标记等;

(5)细部测量材料。包括地籍勘丈记录手簿、解析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标记、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宗地面积汇总表等。[论述题]在土地登记的过程中,不允许登记的情况都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籍管理现状 第3篇

目前,我国对地籍数据的管理主要以二维地籍数据为基础。如图1所示,粗虚线为地籍数据的界址线,内部的细虚线为地籍数据内部建筑物的垂直投影,其空间权属的信息是通过外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土地资源空间利用的要求,而且由于表达方式不够直观和明确,容易产生矛盾。为此,本文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研究。

1 三维地籍数据模型构建

针对地籍数据的空间权属管理需求,提出了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形成了三类基本对象:界址点、构成三角形的线段、构成界址面的三角形,并将以上三者作为三维地籍的基本形。通过界址点构成线段,并由线段形成三角形,进而由三角形形成界址面,界址面连接构成封闭的三维宗地[1]。空间三维宗地利用基本形来实现三维宗地的构建,并将空间拓扑作为约束条件,以此完成复杂模型的构建[2]。

2 三维地籍数据模型逻辑结构和数据组织

数据模型的基础是逻辑结构和数据组织[3]。据此,本文针对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给出了其详细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组织方式。

2.1 逻辑结构

在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中,界址点是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按照一定的顺序,两个界址点构成一条线段。通过三条空间线段按照逆时针的顺序构成三角形。通过相互连接的,并且法向量一致的若干空间三角形构成界址面[4]。通过权属一致的若干空间界址面进而组成了封闭的三维空间实体。三维空间实体与空间权属信息结合即构成了三维宗地。独立用地单元是三维宗地的组成部分,其空间权属由它所隶属的三维宗地来确定。图2给出该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

2.2 数据组织

由于该三维地籍数据模型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设计的,因此本文以三维地籍空间实体作为目标对象,通过三维宗地和宗地属性信息构成了三维地籍,它们之间由宗地ID进行关联。在三维界址面中,记录了该界址面的左宗地ID、右宗地ID和构成该界址面的三角形ID。三角形中记录了构成该三角形的线段ID,线段中记录了构成该线段的界址点ID。独立用地单元是三维宗地的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其隶属三维宗地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此实现三维宗地内部细化的土地利用的权属管理。

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时是由多张数据表构成的。它们是构成三维宗地的界址点表、线段表、三角形表、界址面表、三维宗地表和权属表[5]。权属表又由宗地属性表、房屋表、房屋权利人表等构成,可以以此实现对宗地内部独立用地单元的权属确定。其中,在构成三维宗地的界址面表中添加左宗地ID和右宗地ID这两个字段,用来表示任何一个界址面只能是一个宗地的构成面或者两个宗地的分界面,以此实现三维宗地一定的空间关系的计算。如图3所示,为该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数据组织。

3 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3.1 模型实现

以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为基础,就可以实现三维地籍的空间管理。图4给出了在空间上相互邻接的三块宗地Ⅰ、Ⅱ和Ⅲ,对其进行简化,认为其均为标准立方体,则各三维宗地的界址面表如图4左下角所示。

由于对三维地籍实体进行了简化,每个界址面即由两个三角形构成。因此,通过界址面表存储其左右的宗地号,便可以完成宗地邻近关系的显示存储,上述三块相邻宗地Ⅰ、Ⅱ和Ⅲ的存储如图5所示。

通过构建上述三维地籍实体信息表,即可实现三维地籍信息的快速查询。在查询时,先读取三维宗地表,在表中检索出待查宗地的ID,接着以该宗地的ID从宗地属性表中检索出该宗地的权属信息。

3.2 模型应用

本文所设计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可以实现三维宗地空间关系的计算。其原理为:由于界址面不存在相交的情况,因此在界址面表中存储该界址面左右宗地的ID号,即完成了宗地邻近关系的显示存储。例如,如图6所示,三维宗地Ⅰ和Ⅱ相接于界址面hing,虽然界址面dbng(面hing是dbng的一部分)是三维宗地Ⅰ的边界面,但是为了表达两宗地之间的拓扑邻近关系,需要将面dbng划分为界址面dbih和界址面hing两个部分。

通过上述分析,复杂的拓扑包含关系的存储方法也可以映射为宗地之间的邻接关系[6],也就是说,在文中所设计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中,包含关系是复杂的拓扑邻接关系,也是拓扑邻接关系的特例,从而不需要额外存储宗地之间的拓扑包含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三维宗地的三种空间关系分别进行以下空间关系计算,并将计算过程转换为如下的SQL语句:

(1)查询与三维宗地Ⅰ邻接的宗地

SELECT左宗地ID AS宗地ID FROM界址面表WHERE右宗地ID=ⅠAND左宗地ID IS NOT NULL

UNION

SELECT右宗地ID AS宗地ID FROM界址面表WHERE左宗地ID=ⅠAND右宗地ID IS NOT NULL

(2)判断三维宗地Ⅱ是否为岛宗地(即是否被其他宗地包围)

SELECT左宗地ID AS宗地ID FROM界址面表WHERE右宗地ID=Ⅱ

INTERSECT

SELECT右宗地ID AS宗地ID FROM界址面表WHERE左宗地ID=Ⅱ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在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中,拓扑关系的显式存储可以方便地将地籍管理中常用的拓扑邻接和拓扑包含关系映射为简单的SQL语句,节省了大量的计算空间。

4 结论

土地资源的使用是立体的,需要三维的数据模型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本文设计的适应地籍空间管理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为地籍数据的空间管理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满足了s地籍管理在空间上的权属确定以及科学使用。

摘要:当前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权属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二维宗地地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调研了土地资源的空间管理可行性,分析了立体化的、基于三维空间的地籍数据模型,提出了适应土地管理方、公众以及使用方对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直观化的方法。本方法可满足空间权属明确化的需求。

关键词:宗地,三维地籍,空间权属

参考文献

[1]WALLACE J,WILLIAMSON I.Developing cadastres to service complex property markets[J].Computers Environment&Urban Systems,2006,30(5):614-626.

[2]庞亮亮.机械设计与分析工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陕西:西北工业大学,2006.

[3]朱秀丽,苗作华.基于Arc GIS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6):363-365.

[4]HO S,RAJABIFARD A,STOTER J,et al.Legal barriers to 3Dcadastre implementation:What is the issue?[J].Land Use Policy.2013,35(0):379-387.

[5]杨宇曦.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的研究及在GIS中的应用[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5.

地籍测量土地管理 第4篇

2.管理的四项基本要素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目标、管理的职能

3.土地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达到最充分、最合理地利用全部土

4.土地管理的方法手段是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工程技术方法

5.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6.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7.地籍的特点包括(A B D E)A.空间性B.法律性C.复杂性D.连续性E.精确性

8.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地籍制度

9.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10.目前对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采用的检测工作主要有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籍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

11..调查对象指的是某一次调查中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那些社会现象的总体

1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调查初始调查是从______到______年的。1984---1996

13.非农业建设用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三类 答案乡镇、村企事业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宅基地

14.土地条件调查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15.土地的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____ 相关联

16.土地调查工作通常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目前的土地分类体系是根据土地的土地用途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覆盖的特征建立的综合分类

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A,B,C)、养殖水面等。

A。林地 B园地 C牧草地 D农田水利用地

19.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依据的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20.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和地物补测

21.在进行图斑调绘之后工作底图上某图斑范围内标注“82G/102”符号解释该注记的图斑属性注记采用ab/c形式a—图斑顺序编号不能重复 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图斑地类编号末级分类。此图斑编号为82国有土地地类号为102铁路用地。

22.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23.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4.土地登记是按照()进行的。C.行政辖区

25.(三)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

26.9.土地登记以()为基本单元 宗地 2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为单位县

28.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颁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

29.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B.10月31日

3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规定办理。C土地变更登记

31.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

1、土地调查

2、土地登记

3、土地统计

4、土地分等定级

5、地籍档案管理

32.我国目前的土地分类体系是根据土地的------------------、-----------------、-------------------、-------------------建立的综合分类。土地用途,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覆盖的特征。

33..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两大类。

34.5.地籍编号的原则包括(a c de)。A.适应性B.多样性C.统一性D.实用性 E.可更新性

35..权属调查和地类调绘是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的核心

36..地籍街坊划分后,应填街坊号,其编制应考虑(d)。A.相关性B.比

较性C.时效性D.统一性37.城镇地籍调查时的宗地编号以---------、---------、---------、----------四级编号。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

38.土地利用类型的一级地类是按----------------------为划分标准;二级地类是按------------------

为划分标准的。土地的用途,土地利用方式。

39.变更地籍测量是在(C)的基础上进行。A.权属调查B.地籍调查

C.变更权属调查D.变更地籍调查

40.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指需要应用的部门从地籍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程序获取()

为自己所用。A.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

41.地籍的各个要素中, 最重要的要素是(A)。A.土地产权

42.地籍按功能分有(A B C)。A.税收地籍 B.产权地籍 C.多用途地籍

43.土地权利的四项权能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44.土地权利体系包含的内容? 所有权体系、使用权体系、他项权利体系

45..初始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B)普通调查。B.区域性

46.宗地权属状况调查中, 调查人员要对(A、B)的内容一致性进行调查、核实。A.土地实

际用途B.批准用途

47.(B)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B.宗地图

48.初始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对(C)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C.县及县以上

49..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D)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D.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50.下列(B)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界址调查C.面积量算D.界址点测量

51.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C)两部分工作。C.地籍测量

52.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按(共用宗地)处理。

53.宗地信息的三要素指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和土地权属性质和来源。

54.地籍测量是指在(D)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

图的技术性工作。D.土地权属调查

55.: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

56.地籍测量以测定(B)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

于地籍图上。B.界址

57.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

及宗地号。么有曲线编号

58.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幅(C)坐标数编码。C.西南角

59.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分子为宗地号,分母为地类号。

60..解析法面积量算的常用方法有:(A B)A 坐标法 B 几何要素法

61.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A)法计算宗地面积。A.解析法

62.:面积量算方法分为解析法和图解法二种。解析法是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宗地面积的方

法;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面积的方法。

63.14-2号宗地与6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C);如14-2号宗地与21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

(A)。A.14-3C.6-1

64..地籍编号的变更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有(D)。

A.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

B.当行政界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地籍号变更后,应利用变更后的街道、街坊编号取代原街

道、街坊编号

C.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

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大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解释:一个宗地号对应着唯一的一个宗地。宗地合并、分割、边界调整时,宗地必须赋以新号,旧宗地号将不再用,新宗地赋予新号。(1)分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

(2)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小宗地号加支号表示。整个街坊中新增宗

地在最大宗地号后续编;若新增宗地属新增街坊,则新街坊号须在调查区街坊号后续编,宗

地号同初始调查编号方式。举例:(1)18号宗地分割成三块,分后的编号分别为18-1,18-2,18-3(加支号)。(2)18-2号宗地再分割成2块宗地,则编号为18-4,18-5(支号再分)。(3)18-4

号宗地与10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0-1;如18-5号宗地与25号宗地合并,则编号为18-6。

(4)多宗合并成一宗,如6、7、8、9号全部合为一宗,则并后编号为6-1;如6、7、8、9号

部分合为一宗,则并后编号为6-1,6、7、8、9号剩余部分宗地相应变为6-

2、7-

1、8-

1、9-1

65.在宗地图变更时,原宗地图处理方法是(C)。C.原宗地图不得划改,加盖“变更”字样

印章保

66.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B)原则。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

67.(B)应随宗地变更而随时更改。A.地籍铅笔原图B.地籍二底图

地籍铅笔原图做永久保存资料完整,在地籍二底图变更,用红色笔标明,但一宗地变更两次

或全图变更数量超过1/3时,应重新绘制二底图;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

1/2时,应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重新测绘地籍铅笔原图。68.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C)时,应重新测绘地籍图。C.1/2

69.在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变更宗地界址是否发生变化,都应当重新绘制(B)。B.宗地图

70.在宗地图变更时,原宗地图处理方法是(C)。C.原宗地图不得划改,加盖“变更”字样

印章保存解释:原宗地图作为历史资料保存

71.房地产调查包括房屋用地调查和房屋调查

72.丘 是房屋权属用地单元的最小单位

73.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

74.房产分丘图上一幢房屋注记“240586”,试解释其含义。答:首位“2”表示产别(集体

所有房产),第二位“4”表示房屋结构(混合结构),第三、四位表示层数(5层),第五、六位表示建成年份(1986年

75..《土地登记办法》将土地登记分为: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其他

登记。其中,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

76..世界各国采用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

伦斯登记。

77.我国的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具体由(A)负责。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78.,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B)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79.当土地证书和土地登记卡内容不一致时,(A)A.以土地登记卡记载内容为准80.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是(A)A.宗地

81.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是(A)A 土地证书

82.不是属于土地产权变更的是(D)A 土地使用权出让 B 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C 土地使用

权转让 D 土地使用权出租

83.农民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由(B)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B县级人民政府

84..我国的土地登记一种兼容权利登记、托伦斯登记的综合体,但更偏重于权利登记。

85..《土地登记办法》从200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86.土地登记权属审核的应达标准是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87.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申请人是(C)C.抵押权人和受让人

88..被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公司若将被授权经营土地租赁给其下属企业使用,该下属企

业应办理(C)C.土地他项权利初始登记

89..在土地总登记中,公告属于土地登记程序中的(C)阶段。C.权属审核

90..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用途的。应征得出让方同

意并经(C E)批准。C土地行政管理部门E城市规划部

91.土地登记的权利机构是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92.土地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93.我国的土地统计工作按照级别可以划分为 国家土地统计 和 基层土地统计,按照时期

可以划分为 初始土地统计 和 日常土地统计。

94.土地分等定级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村土地分等定级

95.土地级别的数目,根据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地域组合的复杂程度,一般规定大城市分(C)

C 5~10级

96.城镇土地的 等 反映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城镇土地的 级 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

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97.城镇土地定级有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两种,分类定级包括住宅用地定级、商业用地定级

和工业用地定级。

98.土地价格是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即地租的资本化。

99.常用的土地估价方法有: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假设开发法)、成本逼近法

和路线价估价法

上一篇:道德和素养下一篇:应急事故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