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课堂教学

2024-05-04

开放性课堂教学(精选12篇)

开放性课堂教学 第1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是教师课前通过充分备学生、备教材而后设定的, 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但有时会忽略了个体因素。学生基础不同, 性格不同, 爱好不一,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 以致于不少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到课堂上却迷失了方向, 结果是严重束缚了优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甚至也熄灭了学困生思维上的十分珍贵的火花。所以, 有经验的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不仅在课前设计了静态的、普遍性的目标, 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动态的、特殊性的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 在普遍性目标的前提下, 设计了这样几个有针对性的目标:把“当堂能熟读课文”交给学困生;把“当堂能背诵课文”交给中等生;而把“能当堂背诵、当堂翻译”这块“硬骨头”留给优等生。这样, 使他们都感到眼前的任务力所能及。而对于本课价值取向的目标, 由于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参差不齐, 于是教师先让学困生充分地说, 然后在让优等生归纳的同时, 学困生还可以再即时、即兴地补充, 于是他们有一种超越优生的感觉。这样, 一节课下来, 每个学生脸上都写满了自信, 每个学生内心都充满了成功, 并且随着时间向课后的延展, 又相继达成了普遍性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不受束于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

新课改对教材的要求不再是规定, 而是有选择地使用, 且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文体界限, 这就给予了我们以更宽敞的教学空间。课本只是一个例子, 教师必须明确的是:课堂不是教课文的, 而是要用课文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课文、选内容, 甚至只选课文中的几段话。在教学实践中, 要始终坚持“生活即是语文, 语文即是生活”的理念, 选择并抓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从生活引入课文, 然后从课文中走出来, 再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并逐步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人文情感, 同时在体验语文作为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工具的前提下, 形成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苏州园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传统的说明文,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 摒弃了说明文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选取了四个片段作为教学内容, 并把它上成了美学欣赏课和生活感悟课。先以“导游”的身份, 用精美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入苏州园林的美妙的情景、情境中, 然后激发学生“走进”苏州园林几幅完美的图画, 置身于“亭台轩榭”之侧, 尽赏美术画的自然风光;畅游于“假山池沼”之中, 与鱼儿共戏莲叶间;徘徊于“花草树木”之间, 领略回归自然的乐趣;徜徉于“花墙廊子”之外, 感悟居家装璜的理念。再通过阅读、感悟, 使学生宽松地走进了文本、欣赏文本, 并且信步走出了文本。他不苛求学生能怎样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 但求使学生能再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心灵的园林”。最后把学生从课文中导出来, 从教室中带出来, 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 描绘校园的现在, 畅想校园的未来。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及创造美的欲望。

三.课堂不受束于设定的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的“教”的特点, 而新课程同时更强调关注学生的学法, 所以, 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法一定要注重“因学而教”。有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备学生, 可课堂上师生合作互动时总是缺乏一种和谐, 教师往往只埋怨、指责学生的不配合。其实略加反思, 就会懂得:课堂如同战场, 瞬息万变, 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方法, 况且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发展的、独特的人呢?可能是这位教师太注意驾驭教材而忽略对学生的关注了, 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演员, 而讲台下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啊!为什么不可以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呢?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是一篇揭露美国民主选举的虚伪性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的。于是, 一位教师帮助、指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言行入手, 把这节课上成了“竞选课”。他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说中的“我”、“霍夫曼”、“伍德福”;并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 分别充当他们的支持者。“竞选”过程变成了“我”倍受诬陷而不得不退出的心路历程, 这切腹之痛使甲同学深刻感受到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小说的主题自然浮出了水面。随机, 他又引导“霍夫曼”和“伍德福”继续展开竞选, 激发他们决出个胜负。于是, 竞选又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延续……虽然内容及语言没有马克·吐温的原创那么经典, 却也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创作啊!笔者认为, 只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有特色、有创新、有突破的“学课”, 都是好课, 即便有点“越轨”, 那也是瑕不掩瑜, 万不可让我们的“光辉”掩盖了学生的“灿烂”。

主体教育视野下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 第2篇

一、昨日学校科研的积淀,今日课题聚焦的基石1995年至20xx年,原猛追湾小学先后开展了《小学生STS教育实验》、《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评价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生主体性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20xx年9月学校又申报了十五课题《开放性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开始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研究。20xx年2月原中小学合并,新学校快速发展,大量新教师的加入,我们拥有了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却成了他们的最弱项。鉴于此,我们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主体性教育的理论核心开展了多次讨论,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结合本校实际,将原拟定的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浓缩为两个方面:即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研究,同时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做了新的界定。最后,将研究课题修改为《》。受北师大裴娣娜教授(主体教育,是从哲学层面解决人的构成问题,是研究人的良好素质的全面构建)观点的启发,我们认为:主体教育,就是对人的发现,受教育者应该主动、自主的学习。开放性课堂,是能满足学生心灵自由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多元和广泛交往的生存环境。主体教育视野下开放性课堂,就是使每一个群体的和个体的主体能充分发挥出主体性,使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都得到同步发展的课堂。

二、有力的理论和现实支撑,是我们大胆探索的航针

1、理论上,我们找到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主体性教育思想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来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开放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其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交流,信息的容量和再生性是有限的;如果是开放的,能够和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容量将成倍增加,信息再生性非常巨大;而且开放性越大,交换越多,则效果越好。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把封闭的教学系统改变为开放的教学系统。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2、现实中,我们挖掘了条件首先,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其总体思路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面向未来的,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前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与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无论从内容角度、课程角度还是过程角度看都应该是开放的,因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其次,以往多个课题的研究,锻炼了学校领导班子和一批教师群体,鼓舞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干劲,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校教师初步达成了“科研立校,开放兴校”的共识,主体教育思想在我校已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培养富于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追索篇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第3篇

一、构建开放性语文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探究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都会产生疑问,只是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掩埋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开放性课堂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我们知道质疑与促思相辅相成,“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无“思”就不能释“疑”。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兴趣之潮也激荡起来时,再点燃“质”这个内因与“促”这个外因之火,就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读《雷雨》,一些学生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能记住鲁侍萍的生日、能保留受病关窗的习惯,并想法设法打探鲁侍萍的下落等。此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特别重要。比如另一些学生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否自始至终不变?为何当鲁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要大声斥责?开一张支票是否表现他对鲁侍萍的歉疚?30年的感情真能用一张支票补偿吗?老师、全班同学不禁重新回到文本,进行激烈的讨论、思考、挖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会使创新的火花不时迸射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需求。”由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鼓励、支持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探究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张扬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构建开放性语文课堂有利于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演绎动态的精彩

学生的疑点生成教学的亮点,柳暗花明。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当学生质疑时,教师不妨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寻找价值,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如笔者在教学《琵琶行》一诗,讲到“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诗句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疑问,笔者没有阻止学生们放飞的思维而是静心听,深入想。最后,笔者综合疑问,设计了师生共同探究的一个问题:琵琶女为何“欲语迟”?结果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学生们都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在探究中挖掘出文本的独特内涵。

三、构建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阵阵清风,课堂教学一派蓬勃生机。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分析,给学生设定一条沿着这条小径认同这个答案,就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放羊式的随便乱说、无聊的问题、庸俗的对话、胡乱的扯谈。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探究、自主的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课堂犹如一盘散沙。看到这些,努力纠正这种课堂教学的行为失当和偏差,需要教师大力研究调控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行为和策略。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的反馈主要是评价学生回答的正误,缺少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追问。真开放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教师提问,还有学生提问;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回答,还会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追问,从而形成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机网络。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解析 第4篇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

因为社会、学校、教师观念、学生情况、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老师口头上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但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它只是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 重常识轻本领, 重传统轻研究, 重结论轻过程, 重课本轻课外, 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差。

2.学校的管理不完善

学校的管理思想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 开放的思想一定会带来先进的、丰富的、自由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也代表了学校管理思想, 学生的一举一动也反映了着学校管理思想的成绩。在中职学校, 因为学生素质不同, 而且很多学生违反校规。因此,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为了防止学生违反纪律, 制定一系列的校规校纪, 学校把学生行为表现进行了评估, 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学生纪律, 严厉打击在教室里闹事的学生。这样的管理思想, 使教师不敢对学生实行开放性的任务练习, 不敢带学生体验大自然。可见, 在中职学校, 语文学习活动少, 语文学习环境单一, 语文学习中欢乐少, 语文学习中师生共鸣少,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3.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不同, 学生入学分数低, 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初中文化水平。许多学生语文基础差, 语文素养低, 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不爱学习, 甚至厌恶学习。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 抱着只要孩子有学上有人管着就行的想法, 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二、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措施

1.加强语文教师修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放性中职语文教学要以教师为引领地位。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出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除了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努力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教学艺术,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偶像, 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主动参与学习, 正是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会产生强烈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 才会有身体和心灵和谐发展, 同时教师职业教学也将自由发展。开放性中职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主动介入课堂, 以踊跃的态度参与研究。

2.教师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建立杰出的形象。正是因为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中职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在的语文教师, 必须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即有一个开放的知识结构, 才能很好地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 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必须懂得中国的哲学和外国哲学的常识,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总之, 形成一个开放的知识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 使教师能够让学生产生敬佩, 学生听语文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语文教师应具备知识的开放式结构, 勤学苦练。

3.教师建立开放的课堂环境

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环境可以向社会开放, 引领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他们有认识社会的愿望和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应与社会领域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视野。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闪烁大舞台, 人生百态, 芸芸众生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在大舞台, 形形色色, 就像一个天然的教科书, 只要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会学到很多知识, 包括语文知识。在周末或节假日,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公众进行采访, 或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养老院和疗养院的活动, 不同的生活体验, 感受不同的声音, 也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去采访, 调查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中职学生。语文教师, 仔细注意不同形式的社会现象, 指导下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取得的经验, 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延伸。

4.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

为了优化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同时建立基于文本内容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著名的一个教育家说过:教育, 应该充满民主精神, 重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沟通的历程, 教师是学生发展踊跃参与者, 而不是一个局外人。作为积极的参与者,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对于中职学生, 纪律松散的特点, 在课堂上, 既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全面, 而且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 维持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

结束语: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语文教学的改革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变得开放性和多样性, 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开放性思维的学生。

摘要:开放性中职语文教学, 以帮助学生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 提高在上下文中的实际操作, 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教学开放性让学生经由练习实践, 以加强心理素质。这种开放性, 探索中职语文教学, 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发展中的社会,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师建军.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4, 02:43-44.

[2]马莉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 2013, 08:51.

“开放性教学”之我见 第5篇

盛跃忠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发生了不少的改变,都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育人之师,而不是解题机器制造者,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种课程改革形势下,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出现并不断深入教师之心,成为众多教师所推崇的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

为什么开放性教学会这么受教师的欢迎?首先,开放性教学,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死读书,读死书的思想,尊崇了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开放性教学,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第三,开放性教学,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师生间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

说了开放性教学的这么多好处,那究竟如何来实施开放性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教师要树立开放性意识

开放性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教学开放性实施的如何还是受限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树立主体性教学的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不要帮学生铺好一条平直的路让学生去走,否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没有多大益处。教师可以尝试放手,大胆开放,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开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人也变得更聪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聪明。”

二、教学过程上注意开放性

数学本身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更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课堂教学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由课堂氛围决定,课堂要开放,就得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就能民主地交流,达到开放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的开放程度,跟课堂提问直接相关。课堂提问直接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决定着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苏霍姆林斯基同样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都不一样。”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获得不同的思维训练与提高。就像这样一种提问:在巩固新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时,老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练习书写10个百分号,并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漂亮。正在学生认真书写时,教师突然叫学生停下笔,同时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完成的个数。接着,上课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知识来说一句话,告诉老师你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进行思考,有的回答到:“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说:“我还有50%没完成”等等。但也有这样回答:“我比同桌多完成了任务的30%”。后者,更能体现出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题目设计上注意开放性

题目的设计主要是情景题与练习题的设计,但无论是哪类题,都可以渗透开放的思想。开放型的题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创新技能。例如在教学“小数减法”的巩固练习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开心文具品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枝3.05元、钢笔每枝12.4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20元、10元、5元、5角、1角各一张,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你会拿出多少钱给营业员,求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竖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一次买完成可继续确定方案购买第二种商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抄写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矫正,从中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与技巧。在这种开放性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

开放性教学固然有着它的优势所在,但往往教师在实施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会进入到这样那样的误区。

一、开放就是好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但有些教师会不顾本课的教学内容,只顾着要开放,情景题是开放性,提问大量开放,巩固练习亦是如此。这样过多的开放,一是要使时间使用上显得紧张,因为开放性的题目也好,开放性的提问也好,花的时间必然会比其他固定题目,问题要多。时间一紧张,势必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勿勿评讲,省去总结等等。二是会使学生不易了解本节课主要是讲了什么知识,开放性练习,有不少会利用到以往所学的知识,开放性练习的频繁出现,教学的内容重点也就难以体现出来。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虽然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充满生机,但是活跃之后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那这种活跃不就是在演戏,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以争取最佳效果

二、假开放

何为假开放,就是有的教师心里想要让课堂教学显得开放点,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些,就会引入一些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方法,但又不能很好的进行组织运用,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就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出示例题“8+5=”后,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段时间后,不少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法,有的继续往后数五个数,有的把8拆与5凑10,有的拆5与凑10„„由于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凑10法来解决进位加法运算,所以教师在听到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方法时,即刻结束其他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的方法没有点评,以一句“**同学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一同来学习的知识”直接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发言未受到任何评价,还有的学生有不同见解却又没能发表,学生在情感上得不到应有满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逐渐的消退,以至影响到整个学习。这样设计,有了开放性教学的头,却不能做好相应的收尾工作,失去了开放性教学的真谛。开放性教学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开头,而是其过程与结果,合理的处理过程与结果,才能让开放性教学大放光彩。

浅谈开放性问题课堂教学 第6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开放性课堂;开放;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

一、建立全新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观念,老师和同学们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老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无所拘束,畅所欲言,倾吐心声,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向老师挑战。在一系列的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中,使师生、生生的情感密切、融洽、和睦,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干。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我们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开放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开放性问题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开放性课堂教学设计,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设计来体现其开放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不仅重视教师活动的设计,更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三、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我们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教材,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问题的最大特点是条件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使得解题的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开放性问题”通常有以下六种类型:

1.条件开放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逆向推理,逐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把可能产生结论的条件一一列出,逐个分析。

2.结论开放型

这类题目,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学生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得出结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的结论。

3.条件、结论都开放型

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这类问题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已知部分,领会命题者的意图,结合问题情景,进行合理补充,然后解答,注意条件与结论不唯一。

4.结论、评价开放型

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1)结合已知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联

想、创新的思维训练;(2)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提高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5.方案设计开放型

解答这类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放飞思维,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6.策略开放型

这类题目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思维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四、提供开放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可独立思考,可同桌交流,可小组交流,还可师生交流;学生可以在座位上,可以在黑板前,还可以在走廊里进行讲解、帮扶;学生可坐、可蹲、可站,可走动,可下位,这样给学生活动提供的空间更广阔了。在这种课堂上,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交流中思维碰撞,学生的潜力被挖掘,才能得以释放。

开放的课堂中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使得学生更有话可说,有法可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精彩课堂演绎精彩人生,学生因课堂而骄傲,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参考文献:

黄邦杰.中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06).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探索 第7篇

从整体上来分析, 语文课程的教学主要介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仅要涉及到关于人文知识的传播, 也需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 做到对相关学习与训练技巧的掌握。中职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从中职语文知识不算丰富语文水平不算高的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 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十分重要, 而在中职语文课堂当中, 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要求

1. 需要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学里面最重要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是良好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意味着人的心灵出现最为微妙的接触和碰撞。有调查显示,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因素在于他们以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因此而映射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直教师并不关心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所实行的专制管理较为严重。教师的专职管理和冷漠, 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需要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

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和其他类别学校的语文教师一样,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教师不能因为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 中职教育不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博学的知识就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中职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语文底子较差, 中职语文教师掌握高深的知识, 因为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中职教育需要强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雄厚的语文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当中体现出对教师的崇敬之情。当今社会的发展, 使得学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所以只有拥有高深的语文知识的语文教师才能够逐渐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 当今的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尊重, 所以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知识, 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

3. 建立开放的课堂环境

从中职语文教师本身来说, 语文教学的课堂环境可以面向社会, 这样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陶行知曾经说过:要做, 要真正做, 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 这样教育的教材、教育的方法……学生、先生才能够参与进来。当前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们有了解社会的兴趣, 他们也有了解社会的愿望, 这是他们的主观要求, 也是他们的权利。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结合社会这个大舞台, 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领略到社会当中的形形色色和芸芸众生的各种姿态, 所以说社会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教科书, 只要学生注意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 就能够从生活当中领会到更多的精彩和内容, 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不断的提升了。

二、中职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策略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需要有目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 很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空间, 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思考, 当学生说出答案的时候, 教师可能会说, 你的答案是错的, 应该这样说, 这样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当中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相反的老师成了教学的主要角色, 这种教学情况无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因为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不用继续升学, 但他们在社会工作当中全面淋着严重的学习任务, 所以, 促使中职学校更好的学习, 坚持自学,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工作当中迈出更大的努力, 前进更大一步。

2. 坚持以老师为主导

在开放性的语文中职课堂教学当中, 要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而不应该将其列入统治者的地位, 在课堂当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 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协助者, 当学生面临问题的时候, 教师需要及时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的时候, 比如说在学习席慕蓉的《写给生命》这篇文章, 教师需要是全班同学进行大声的朗读, 同时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任务, 为文中的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可以要求学生和同桌邻桌之间相互讨论, 提示, 使每个小标题当中都含有生命二字。对每个学生是否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观察, 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讨论, 或直接抄袭别的同学的答案, 应该及时予以警告。在讨论的时候, 文中共涉及到5个部分, 可以分别含5位同学进行回答, 并使同学说说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从这样的教学片段当中可以看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充当了学生的帮手,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学, 同时采用了教师的帮助,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人, 可以有效发挥开放性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三、结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开放性教学探究, 文中简要的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要求, 同时也根据笔者自身的理解简要的分析了在中职课堂当中, 发挥中职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笔者认为, 部分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定要将学生至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为辅, 这样才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让开放性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第8篇

对此,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我认为, 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就必须彻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要让学生从以获取正确答案为目的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转变为让学生有一个科学发展、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之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己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让开放性教学走进课堂, 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 体会学习的快乐, 体验生活的情趣, 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展示自我

我在班里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提倡学生走上讲台, 大胆表演。学生在参与问题讨论的时候, 可以以研究小组为单位, 自由讨论, 自由发言, 还可以参与到其他小组之中讨论;总结问题的时候, 学生可以组为单位, 推选代表, 也可自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胆地参与辩论, 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提问, 争辩质疑, 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老师对学生的见解不苛求统一, 只要求有理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生们常常是兴趣盎然, 辩论激烈,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争辩, 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例如, 我在教冰心的《谈生命》时,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 以“生命的苦与乐”为话题, 展开讨论。学生讨论热烈, 争辩激烈, 上台发言积极踊跃。很多学生见解独到, 对问题有很深的思考。还有些学生举出了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身有残疾, 看似活得痛苦, 但是, 他们身残志坚, 勤奋刻苦, 战胜自我, 做出了一番成就, 他们实际上活得快乐等有一定深度、广度的鲜活事例, 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我给予恰当的赞赏和鼓励, 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学习, 形式多样, 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 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生听得认真, 学得仔细, 学习的潜力激发出来了, 自然就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超越文本, 联系现实, 使课堂生活化

有一些老师, 讲课始终不敢离开教材和教师用书, 课外的内容多一句不敢讲, 把教师用书上的有关指导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答案, 这种照本宣科、过分拘泥于文本的教学方式, 必然会使课上得呆板生硬。长期训练下来, 学生思维阻塞, 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被扼杀, 常会使所学内容和生活脱节。其实, 语文知识本身是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 学生学习任何一篇文章, 都要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应试教育中那种只拘泥课本的封闭的教学模式, 采用开放性教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设疑, 超越文本, 联系现实, 使课堂生活化, 这才能真正地使教材文本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

例如, 在教学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一课中, 杜小康家道中落, 失学回家, 随父放鸭, 文中写出了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 研讨以下问题。

1. 鸭群和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吗?

2. 在成长道路上, 你经历过哪些孤独的事, 又是怎样战胜孤独的?

我没想到相当多的学生在谈孤独时很有真情实感, 特别是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更是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比如L同学说:“父母在北京打工, 与奶奶生活, 很是想念父母, 感到特孤独, 又不能时时打电话, 感到孤独时就看《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 与书中的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 既增加了见识, 又排遣了孤独……”对这些超越文本、联系生活的问题的探讨迎合了学生的心声,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大胆设计,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 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 让学生到网上自主搜索有关的动画、图片、文字、音乐等教学信息, 并自己下载在U盘中, 课堂上, 尽可能地实行多媒体教学, 老师除了使用自己设计好的课件外, 还让学生把在网络上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 这样做, 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提高了学生自主搜索、处理、驾驭和运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梅涛的文章《生物入侵者》时, 1.让学生在预习阶段便在网上搜集有关生物多样化及生物入侵者的文章、图片等有关资料, 并下载下来;2.按合作性学习小组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3.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探究有关问题, 老师参与其中;4.开展“环境保护———杜绝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演讲活动。在学习中, 僵化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 学生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下, 搜集整理信息, 增加了对文章的补充和理解, 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 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理念, 积极进取探究, 大力让课堂“解冻”, 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科学发展。

摘要: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超越文本, 联系现实, 使课堂生活化以及利用网络大胆设计,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要求下, 让开放性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的新课题。

关于小学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9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战斗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不能局限在书本里,自我封闭。如果语文教学还拘泥于教本,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就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语文课内和课外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本身间的开放性联系,而且要有横向思维,注重语文知识跨学科间的联系,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其人际交流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必须首先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重分数不重素质,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的年终考核乃至教学奖励无一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这样就限制了教师开放性思维的发展,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放性课堂教学无从谈起。例如:教授《田忌赛马》一课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机智聪明的人。如果有学生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角度出发,说出孙膑的这一做法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存在某种投机取巧的欺诈成分,显然教师是不赞同的。因为这种想法如果出现在试题答案中,肯定是不会得分的。然而该生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正是因为他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取向。教师若要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就必须尊重学生由现实引发的这种理性思考,增强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还要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现行教材虽然绝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但随着人们进步观念的更新,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铁棒磨成针”这个成语时提出老奶奶的决心是可佳的,但对她磨铁棒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说她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铁还污染河水,不如把铁棒拿到铁匠铺去,可以做许许多多的针,老奶奶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干其他更多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开放性思维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自己开放性教学意识的薄弱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横向开放———注重跨学科间联系

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载体,在句子或文章中,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阅读材料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跟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阅读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以简单的买火车票来说,看懂时刻表,简要地向售票员说清买什么票,离不开语文知识;选择走向,确定最佳路线,需要地理知识;计算乘坐某个车次需要多少时间,能否按时到达某地,该给售票员多少钱,该找还多少,要用到数学。简单问题尚且如此,复杂同题就更不用说了。世界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分科教学是人为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课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时,不应停留在教本上,而应看到课程改革的前沿,不但要时时关注本门学科的发展变化,而且要关注其他学科的改革发展,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组合、优化教学内容。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纵向开放———注重学科内部内容间联系

在学科内部,也存在系统的知识体系。看似孤立的课文,其触角往往会伸及学过的或将来要学的知识,或在内容方面,或在方法领域里。一篇课文犹如一条线段,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封闭的线段向前后作射线,使知识更为系统化。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向社会开放———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

小学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要建立大语文、大课堂、大教材观念,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以扩大语文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开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学局面。

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的个人体验,鼓励学生把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思想。同样,在教授《航天飞机》一课的:“瞧,他飞得多快,每小时怕有两万多公里吧!”一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飞行对比的情景,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卡,使其从中得到体会。(据资料,航天飞机时速2700公里,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只需29小时。而普通飞机时速只有900到1000公里。)教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契机,设计资料夹,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广地增加知识储量。又如在教授小语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时,教师可选取最近国际国内民航发生的真实空难事件引入新课,目的就是从关心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崇高品德的认同感。也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向周恩来同志学习?这样便在形成新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摆脱考试和分数的束缚,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只有全面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才能良性循环,国家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贯彻实施,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田荣俊.新课标小学语文开放阅读[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01) .

[2]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09) .

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10篇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 主张在交流情境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 主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课堂开展的开放性, 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其二是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 包括课堂内的实践练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练习, 这就要求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 实践场景的开放性, 这也是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的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 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结合全国小学生的特点, 反映的是全国小学生的共性特征, 但就具体而言, 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学习背景,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开放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突出小学数学形象化的需求, 突出地方特色。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以具体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学习, 这就要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 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同化和顺应需要不断强化, 但不同的是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强化。实践的强化包括课堂的模拟情景, 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强化。

由此可以看出, 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促进学生的主体建构, 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 加强学生知识和实践的练习, 在实践中强化和巩固知识。

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当今学生来讲, 具有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关键,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发现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以思维型材料为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小学数学中, 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教材, 通过事物的形象特征认识事物的现象及内容, 并帮助学生作出科学客观的判断。这种形象思维就要求教师合理使用一些直观事物, 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表象、直接感官和想象力等多方面思维开展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另一个关键性的思维培养问题就是类比思维的问题。类比思维能力是学生考虑内部知识与外界知识之间关系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已有教材中的已有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小学生的类比思维建立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情境及生活化的课外时间的训练基础上,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思考的模板进行类比和归纳, 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提高数学能力, 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换句话说,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而且存在于生活中, 这就要求拓展数学课堂, 形成开放性的小学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日常具体事物的解决过程中, 体会数学知识的有趣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有效应用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 设置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开放性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包括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也就是说, 开放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甚至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 ) 开展内容 和 形式开 放 的 课堂 教学 。

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例如, 在《千米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米和厘米, 可以拿实物让学生认识, 千米显然不能拿实物给学生认识。这时教师以学校的操场为事物, 告诉学生一千米大约需要在操场走两圈半。这样就有效地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使教学内容扩展到生活中。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而且需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主张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包括小组活动、辩论活动、学生教学、学生演讲等。例如,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 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得方法, 然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展开学习, 给予每个学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 并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比较这些方法的不同。这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的主动建构和主动学习。

(三 ) 开展开 放 性的评价方 式 。

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检验学生的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评价要全面, 评价内容要囊括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既关注学生同伴互助的结果,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 根据学习成绩、小组发言数、粗心错题数、预习题准确数、愿意帮助同学的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评定, 学生小组成员对自己成员的每次表现进行打分, 由组长负责人统计每一小组的成绩, 每周向班长汇报一次, 每月进行一次赏罚奖励, 各小组的表现由其他小组在该组上课自主教学后进行打分, 分数交由副班长、副班长进行统计, 同样每月奖励一次。通过这样的全面评价, 学生克服了评价的压力, 在评价过程中寻找继续努力的起点,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 ) 扩 展课外课堂 , 在生 活 中 开展数 学 实 践 。

课外实践的生活化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知识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内化和吸收, 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设计各种相关的活动课程, 这些课程正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 在实践中如何把一个苹果平均地分给八个都想吃的小朋友, 显然, 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撑学生的方法是在苹果上一份一份地切, 有大有小。但结合小学数学平均分的知识, 将1分成2份后, 每一份是1/2, 这样把每切开的一份看成1, 然后分2份, 一直到桌子上有8份。这样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和有趣, 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课外知识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学习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需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形象化的特征, 数学知识是围绕生活实践展开的, 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内容, 数学知识的应用与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因此, 应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 包括课堂内的实践练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开放性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梁丰群.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 12:26-27.

[2]赵琳.试论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的尝试[J].吉林教育, 2013, 01:108.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初探 第11篇

一、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开放性是这一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在开放性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中的“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日益显现,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与传统教学弊端相对的是,现代开放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与学校教育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学生智能系统相贯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融、心心相通,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平等、开放、民主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就是太阳,学生是月亮,学生实际上是在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学中缺乏民主,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倾向于揣摩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希望得出教师满意的答案。如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式地宣讲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也只是做四个动作:看、划、背、写。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思索质疑,更没有机会也不敢去反驳教材的论点和教师的解释。学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学生的错误在教师眼中也往往被放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以指责的方式去处理,甚而至于在课堂上出现体罚的现象。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中平等、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形成创造力的土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求、积极思考,产生探求创新的强烈的心理愿望,发现和发掘自己的巨大潜能。

三、开放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这是对“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等教学思想的新的发展。这种思想如果贯彻下去,可以说能够带来教育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教学中的“以交代学”、“以教代悟”等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学生以个性的凸显,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兴趣等参与教学活动,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支配行为转化为多元化教学行为,要将学生视为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资源人,是互教互学的关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兴趣,才能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新的有效载体。在参与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学中,还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不搞“一刀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简单划一的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表露,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点拨,开启心智。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知识能力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触动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是简单讲授基本知识点,学生们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庭收入来源,所见到的社会上的各种经济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经济形式的性质,辩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劣,使学生们的认识发生交流与碰撞,就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效果会好的多。

思考开放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第12篇

一、浅析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的优异性

如果想让学生有效积极学习,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 高中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推理性为一身的学科, 而且数学的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建立一定教学氛围, 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的数学知识, 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氛围.首先, 我们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在教学当中, 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其次, 我们应该扩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调节师生之间关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想要知道结果的欲望.

二、浅析开放性教学问题的设置问题

在高中教学当中,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然而提出问题是学生引导探究行为的主导线,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 最近几年高考题型一般都是开放性的习题, 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有创新思维为主.所以说, 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当中, 我们很有必要做的就是构建开放性的教学, 所以说在进行教育教学当中对于教学问题的设置, 应该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 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强化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进行开放性教学问题上, 对于那些没有必要掌握的知识点应该予以省略.比如说, “求过点 (4, 6) , 并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如果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那么学生就应该有一定的发散思维, 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我们在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 应该以开放性为基本原则, 从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将数学知识和各个层面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 并且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从而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浅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教育当中, 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是非常大的.如果说教师想要成功地构建成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想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我, 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还有学生自己本身的情况.比如说, 从学习能力还有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方法进行高中教学课堂的开放性.

四、将多元化教学与教学评价结合在一起

有问题就需要解决, 那么解决之后就会有评价的产生,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筹码,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弊端和优点进行一定的分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 我们所采取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 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新课程的教学方式, 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而且应该让学生对于素质方面还有技能方面予以提高, 所以说教师必须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只有正确地进行评价, 才能够给学生带来益处.只有建立一个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全面性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 我们只有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 才能够推动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比如说, 我们应该展开一个公开的评价制度, 以班主任教师的评价为中心, 然后结合学生、任课教师、校领导还有家长的评价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评价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目的等等来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掌握情况等等进行评价.从师生之间还有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 从自主收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能力方面等等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全面、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能够充分地显现出评价的公正公平性.

结语

总而言之,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是我国目前新课标所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还有教学手段.这也是对于传统教学缺陷的一种弥补.我们只有将教学实践和生活相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 我们只有将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中一种形式进行发展, 那么才能够给高中的数学教学课程带来更大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成果, 才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学好高中数学, 才能够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在数学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在高中数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尤其是在数学开放性教学上面, 我们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方法, 仅供参考.

上一篇:能力陷阱下一篇:价值型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