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2024-08-16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精选11篇)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1篇

一、金融市场与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评估阶段、经验评估阶段、科学评估阶段。在经验评估阶段,资产评估由一种偶然、个别的行为发展成为经常性、专业性的评估活动,成为市场上不可缺少的、独立的中介行业。进入科学评估阶段后,资产评估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评估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评估过程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资产评估的起源,特别是关于现代资产评估起源,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现代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分离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于艳芳、宋凤轩,2010)。现代资产评估在中国起源于国有资产改革,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无论资产评估如何发展,其与金融市场的联系却是越来越紧密(姜楠,1999)。

周勤业(2009)认为,资产评估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产评估的服务对象已由国有产权主体扩展为多种所有制产权主体,业务涉及诸多领域。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资产的收购与出售等方面,资产评估在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与价值实现中扮演重要角色。资产评估行业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专业服务,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又推动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郑冬晓、齐晓安(2003)认为,当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后,证券信用逐渐在商业信用和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逐渐成为金融市场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有价证券的出现加快了资本集中的速度,满足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扩大的需要,也成为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评估的产生和发展,而资产评估的发展又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二、资产评估方法

传统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要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金融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对这些金融产品监管的缺乏导致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随后,银行纷纷介入国际证券市场,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集中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发行证券,也就是所谓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自其产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成为金通创新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李传全(2001)认为这种信用体制的确立改变了全球的金融机构和信用配置格局。胡威(2012)认为资产证券化与其它金融工具相比降低了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在风险厌恶者和风险偏好者间进行风险再配置,缓解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把企业各种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在这一过程中,资产评估的收益法获得了较大发展。

徐文才(1994)提出,收益现值不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价格,虽然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为各利益关系人所接受,是理想的资产评估方法,但是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较大,并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的不可预见因素影响。

传统收益法在计算上存在局限性,Ignacio Vélez-Pareja(2001)等人在传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资本成本加权平均后折现。王玉娟(2007)也进行了权重分析,以品牌价值评估为例,品牌价值=品牌强度因子*未来若干年品牌收益现值*R*b,其中R为反映品牌未来收益风险的品牌经营风险系数,b为反映品牌产品修正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赋予权重后,可以弥补传统方法“一刀切”的缺陷,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状况。

李延喜(2003)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中提出了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使用指数平滑法,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寿命预测理论来确定评估期限。董直庆(1999)等则对MM模型进行修正,考虑破产风险对评估的影响,重新对折现率进行确定。这些方法都是在传统收益法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理查德·贝克米尔(2006)提出巴塞尔新协议成为全球金融业首要的标准,它引入了营运风险的资金要求和评价方法,鼓励金融机构更积极地进行营运风险管理,为国际评估行业提供了发起抵押物风险管理讨论和制定有关参数的机会。

除此之外,刘学毅(2007)也提到了德尔菲法,他认为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汪柏林(2006)则认为,德尔菲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理:群体的预测比个体的预测正确性可能更高;各个体的预测估计随着实验伦次的增加存在着趋于一致的趋势。不论是何种方式的改进,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三、金融风险与资产评估

金融市场形成后,发达金融市场的政府一直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金融衍生品缺乏足够监管,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政府才意识到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以及对金融创新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抵押资产评估为例,高志刚(1999)认为作为资产评估业重要业务领域的抵押资产评估,由于其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约束和规范,随意性很大,导致企业合资、兼并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刘萍(2009)指出资产评估是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资产评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严格把关,可以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对资产评估行业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刘丽(2012)认为资产评估具有资产流动的价值“媒介”和“底线”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和减轻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同时,资产评估具有金融监管“预警”和“标尺”的作用,是有效进行金融监管的手段。

马雪珍(2011)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渐入佳境,但金融系统仍然存在重大隐患,多年积累起来的金融系统风险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系统风险在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巴林银行、长期资本基金等一系列因承担市场风险而发生巨额损失甚至倒闭的案例,使得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当局都日益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与测量的重视(孙自愿,2006)。

杨明秋(2012)则认为我国传统金融市场开放的尝试和探索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措施,而逐步开放金融业能为我国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放金融业并不必然导致金融危机,但在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和不健全的监管体系条件下,金融服务自由化会暴露金融体系固有的漏洞,加剧已经出现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督管理机制,分散金融市场风险。

有效利用资产评估对于量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意义,尽管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资产评估不仅可以为交易提供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资产的结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准确量化和防范风险(孙晓霞,2006)。

四、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资产评估行业准则的制定越来越强调与国际评估标准的协调一致。美国的《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为了满足环境、评估管理机构以及评估报告使用者的需求,2006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评估委员会签署了麦迪逊协议,使美国的评估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李·哈克,2008)。

在我国,虽然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尚不完善,但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资产评估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中评协金融评估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将重点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评估市场的影响,积极发挥资产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为此,金融评估专业委员会制订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包括组织研究资产评估在抵御、化解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对评估服务领域、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与相关部门协调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林权质押融资有关评估参与的问题;加强创业板有关评估问题的研究;研究国外金融资产评估管理体制、评估业务范围及评估方法等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优质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在这其中,资产评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周勤业(2010)认为“并购重组都会涉及资产定价,资产评估是确定交易价格的主要依据,对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实现扮演重要角色。”

贺邦靖(2009)在广东、深圳部分评估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资产评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今后的发展中,评估师的能力和素质要与评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相适应,评估机构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发展模式要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匹配,评估行业的科学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重点就在于推动评估行业立法。

我国目前的资产评估正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迈进。在2012年10月财政部印发的《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今后发展中的主要目标是法律制度基本健全、有效实施;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资产评估机构规模优化、布局合理;资产评估机构管理科学、核心竞争力增强;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素质过硬;执业环境切实改善、规范有序。

韩忠祥(2011)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要在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服务金融体制改革中积极作为,着力加强评估队伍素质建设,切实注重行业职业操守,全力推进金融资产评估理论研究,不断实现评估行业自我提升。在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以成熟的资产评估规则和技术评估出的资产内在价值,同时,资产评估行业也应与金融市场同步发展,不断满足全球业务报告的要求。

金融机构提高对抵押品评估及其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快研究和推行适用金融业的抵押风险管理方法和评估技术。成立数据联盟,构建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评估公司共同参与的抵押资产评估数据仓库;加强对金融抵押资产评估的监督与管理,启动和完善对金融抵押资产评估的监管机制(于晨曦,2010)。

鉴于资产评估和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2009年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第四届评估大师会上,林兰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出几点关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相关建议:完善基于流动性及投资者持股水平,改善金融工具评估准则,重申公允价值会计框架;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加强放款损失备抵会计确认;改善备抵会计标准、资产负债表披露以及不确定性的评估;实现在应用国际评估及其他相关准则的透明性和一致性;加强各股东的参与程度;加强复杂金融产品的相关披露。

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第2篇

图1:上市公司各板块总家数、重组家数与评估家数对比图220xx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情况1基本情况013年度,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共有755家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其中,经过评估的605家,占80.13%。经评估的资产总量为6,685.89亿元,净资产账面值3,106.90亿元、评估值6,403.15亿元、增值额3,296.25亿元、增值率106.09%。在1163份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报告中,1037份报告结果被作为重组交易的定价依据和参考,占比89.17%。

图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家数与评估比例图

20xx年度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的上市公司共70家,其中,经过评估的67家,占95.7%。经评估的资产总量1,694.39亿元,净资产账面值757.43亿元、评估值1,679.51亿元、增值额922.08亿元、增值率121.74%。131份重大重组资产评估报告中,除2份资产评估报告交易对象为上市公司直接以市场定价外,其余129份资产评估报告结果均被作为交易定价基础,占比高达98.47%。资产评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环节提供了专业依据和参考,促进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平交易和规范运行。

图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2专题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形势及经济热点情况,研究小组还围绕中央企业、金融企业、文化企业、轻资产企业和生态环保企业等五个专题领域对20xx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了资产评估在各领域服务的主要情况和积极作用。

1.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xx年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努力探索并推动央企之间、央企内部相近业务板块之间联合重组上市,推进央企上市公司的优化整合,共有134家进行了资产重组。在108份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报告中,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为77份,占比71.30 %。其中,7家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在7份报告中,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资产评估报告7份,占比高达100 %。资产评估已成为国资委监督管理央企改制及资产重组行为的主要手段,保证了央企战略性重大重组的顺利进行。

2.促进金融企业重组改制。近年来,财政部分别出台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47号)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4号)等文件,明确了金融企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各种经济行为,并强调了资产评估结果是确定金融企业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国有金融企业并购重组需要借助评估机构的专业判断。20xx年度,我国主板市场发生重组的金融企业共有17家。在19份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报告中,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16份,占比84.21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2家,共出具资产评估报告2份,全部以评估结果作为交易定价,占比100%。在金融国有资产管理链条中,资产评估已经成为防止金融资产低价转让和流失的重要环节。

3.加快文化企业上市重组进程。财政部20xx年5月7日下发《关于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的通知》,中央文化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依法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按规定做好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有关工作,并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值作为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20xx年度,共有21家文化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共出具评估报告37份,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32份,占比86.49%。其中,1家公司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共出具资产评估报告10份,全部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占比100%。资产评估有效推动了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有助于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合并、重组、股改和上市的步伐。

4.“轻资产”行业重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转型,步入“新常态”,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轻资产行业的重组明显增长,监管部门对于资产评估的监管更多关注程序合法和信息披露,对于估值的合理性交由市场去判断。20xx年度,上市公司中共有28家进行了资产重组,共出具资产评估报告27份,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19份,占比70.37%。资产评估发挥价值发现功能,有效地解决轻资产行业的知识产权定价问题,确定轻资产行业的公允价值。

5.促进生态环保建设。生态环保企业及生态环保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对生态环保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度,我国生态环保企业共有60家进行了资产重组,资产重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109份,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的93份,占比85.32%。其中,2家上市公司发生了重大资产重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8份,全部以评估值作为定价参考,占比100%。资产评估为生态环保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合理的公允价值判断及专业咨询,促进了生态优化和环保建设。320xx年度参与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机构情况20xx年度共有155家资产评估机构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评估。其中,70家具有证券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证券资格机构)全部都有参与。20xx年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共出具的1163份评估报告中,证券资格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1060份,占比91.14%。

从机构所在区域看,155家分布在24个省市,有7个省市没有机构参与并购重组项目。参与评估机构数量最多的前五位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这5个省市合计有98家机构

参与并购重组,占全部参与机构的比例为63.23%,其中这五个省市有55家证券资格机构参与并购重组,占全部70家证券资格机构的78.57%。

从出具报告数量的情况来看,与各省份的评估机构数量相关,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其中北京市的评估机构出具报告数量为706份,占比60.71%,前五位的省份机构出具的报告数量为998份,比例为85.81%。

注册地在北京的证券资格机构39家,出具报告655份,占全部报告比例56.32%,高出第二位上海44.02%。北京市的证券评估资格的机构在承做并购重组项目上优势明显。

就机构承做项目的数量来看,有106家机构出具报告为5份以下,占出具报告机构数量的68.39%,出具报告份数为176份,比例仅占全部报告的15.13%。出具1份报告的家数达58家,其中证券资格机构21家。非证券资格机构出具报告数主要集中在5份以下,5份以上仅一家为非证券资格机构。出具30份以上报告的机构数量仅有9家,机构数量占比5.81%,但出具报告454份,占比为39.04%,其中证券资格机构出具报告的比例为42.83%。进一步分析证券资格机构承做情况,呈现并购重组业务向大机构集中的趋势,与财政部支持机构做强做大做优的政策密不可分。20xx年度综合评价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承做比例高达17.37%,平均每家出具67份报告。

4结论及建议20xx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xx年,国家着力于优化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资产评估作为独立的专业服务行业,积极服务于资本市场,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判断、管理的专业服务功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状况,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核心环节和主要依据,对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有效施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资产评估的市场化定价创新了市场经济的定价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资产评估价值发现、价值管理的功能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和认可。

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3篇

摘要: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资产评估就随之发展起来,并由单项的、个别的资产估价逐步发展为一个行业和一门科学。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资产评估业务的相应发展。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性质经济成份的产权变动和交易日益频繁。一方面,为了保护和维护各个产权主体利益,在产权发生变动的时候,客观上就必须由代表中介立场的中介机构和人员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另一方面,需要对财产保全、征纳税和抵押等非产权变动的有关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在资产评估作为一项中介业务正在我国兴起。正确认识资产评估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对促进评估行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资产评估 产权价值 产权交易 市场经济

1 资产评估的基本功能

1.1 评估功能 估对资产及其经营效果进行评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议判断.一项具体资产、一个单位的资产使用、一个企业的资产经营,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特别是企业经营性资产,常因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即指资产评,其资产价值、运营绩效差异甚大。要评议资产有经营绩效这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可见,评价性的评估功能具有检查、考核、评议等具体特点。

1.2 评值功能 即指资产评估活动对资产的实际现时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职能。由于物价变动、资产的数量变化等各方面的原因,资产价值往往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当要了解时点资产价值时只有通过资产评估,按现时市场公允市价成本或收益要求重新核定资产价格,才能合理维护各方面利益,保证有关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1.3 界定功能 即指资产评估具有界定资产持有者各方对所拥有的产权价值和份额的作用。不论是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还是一般目的,除作为咨询性的目的外,一般都要涉及资产各有关主体间的合法权益界定问题。合法权益的确定,客观上要求正确划定各资产主体的资产产权边界。

2 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与作用

2.1 资产评估有助于维护和协调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权益 作用是功能在实际中的体现和具体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我国的资产评估事业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这个行业一经形成,就显示出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改革、产权变动和资产重组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资产评估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资产评估有助于推进产权交易的健康进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为此,首先必须合理地确定资产的流通价格。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投入市场流通的资产,一般不能简单地按原值或账面价值进行交易,否则会损害交易一方的利益,影响资产的合理流动。因此,通过资产评估合理的确定资产的价格,能为资产交易双方提供服务,保障资产的合理流动。

2.3 资产评估有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社会再生产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顺利进行。要协调社会再生产比例,必须考虑企业现有资产的客观价值;要扩大再生产,进行再投资,必须考虑技术进步、物价指数以及诸多方面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企业资产在内的市场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传统的资产价值管理办法往往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同实际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物价指数增长较快,是两种价格的差异更为突出。因此,以通过市场现值和重置成本等为基础重新评估资产价值,是解决资产补偿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使社会再生产能顺利进行,这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特别重要。

2.4 资产评估有助于充实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国有资产管理上看,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量,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无论是宏观管理上的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还是微观上的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经营,都要切实掌握国有资产价值的基础资料。只有通过资产评估,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为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和保值增值提供真实数据。因此,资产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3 正确看待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1 应正确看待其在产权交易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发生重大调整,资产重组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行,资产评估在产权交易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但同时也要看到,资产评估只是为产权交易提供了价格参考,不能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砝码全部都压在评估上,也不能片面地将评估价格的高低作为国有资产是否保全或流失的评判标准。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的实际交易价格只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的力量平衡。同样,企业资产的价格,也应该取决于市场需求双方的供求平衡,这就意味着某一笔实际交易价格低于有关部门的评估价格,并不能简单地说国有资产流失了在这里,资产评估的作用仅仅是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商定价格的参考底价。

3.2 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有限性 在承认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资产评估作用的有限性,不能把其当成是万能的中介业务,更不能用来替代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多种中介业务。尤其是与其业务既相关联甚至有部分业务存在交叉的财务审计和会计核算业务。当然,也不可能用财务审计和会计核算业务来替代资产评估业务。

3.3 注意协调好资产评估体系内的有关专业分工的关系 既要妥善处理好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及其他方面的评估业务的分工和协作以及管理的关系,又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评估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关系,在资产评估体系中,这几个资产评估的具体业务的执行和管理上存在着人为的市场分割和垄断,出现了不少与发展市场经济相悖的问题,协调好这个关系也是正确看待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4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之间出现了横向经济联合的趋势,以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企业拍卖、转让、合并、兼并、收购等形式进行的资产重组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国有企业改革突破了存量资产僵化不动的局面。对于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投资主体而言,实际上是在实施投资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为了确保投资安全,确定投资对象的产权归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还要把与存量资产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理清,对出让方的对外投资或接受外来投资进行清查核对。有关方面还需要委托中介组织对存量资产价值进行审计和评估。在这种投资方式下,资产评估就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中介。据统计,从1989年1998年的十年间,我国以企业兼并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价值达到1058.63亿元,以企业破产清算、拍卖出售、结业清算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值达1471.85亿元。这表明,在中国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过程中,资产评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产权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较好的维护了产权各方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申建英.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焦建玲,桑广成.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5.(23).

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资产问题探讨 第4篇

一、公用事业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公用事业市场化是指将国有、公营的公用事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到民间, 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2006年10月1日起《湖南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正式公布实施, 条例规定城市自来水供应、管道燃气供应、集中供热、城市公共客运、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六大行业将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这意味着湖南这个中部省份, 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长期由政府垄断经营的局面将被打破。

湖南省的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 由于投入不够, 经营管理不善, 约有一半以上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一些地下管网超负荷、超期限运行, 更谈不上城市配套发展。在29个地市级城市中, 还有17个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22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零、5个城市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来自省建设厅的数据显示, 在地市市政设施水平的14项指标中, 湖南省有7项主要指标在全国32个省、市、区中排名居16位之后, 其中, 人均道路面积、污水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更是排在20位之后。根据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测算, 湖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资金1200亿至1500亿元, 放开市场准入, 引入竞争机制, 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已成为迫切需要。

市政公用事业长期由政府垄断经营, 它涉及到公共资源配置和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 有些城市条件不成熟, 实施不规范, 不切实际的“一窝蜂”搞特许经营;有些地方将市政公用设施一卖了之, 甩包袱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政府无偿或低价出售出租汽车公司、公共汽车公司经营权后, 一些公司以高价格、高上缴接受个人挂靠, 或者向个人转让线路经营权。这种出卖公共资源、坐收渔利的行为根源就在于对公用事业资产认识不清。过去, 我们往往把资产看作为将来取得经济效益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也就是我们通常认识的成本。那么在对资产评估时也常以资产交易价格为前提, 侧重于反映资产在取得时的实际支出。到了当代, 人们对资产的认识已摈弃了原来的重视成本的倾向, 所强调的都是资产的价值, 并且不是资产的过去和现时的交易价值, 而是资产的服务潜能, 或在未来创造盈利的能力。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公用事业的资产特性, 我们看看公用事业的一些特性: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民生必须性、准公共物品性、较强的外部性和较弱的可替代性。这些特性说明公用事业同时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 那么对公用事业的资产就不能简单的像企业资产一样对待。

二、公用事业资产的评估

公共资产主要是对原有市政公用事业有形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处置;公共资源主要是对市政公共事业的市场容量、市场的承受能力、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品牌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和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和经营期限等市场无形资产的有效评估处置。这两种资产构成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资本, 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重有形资产, 而忽略无形资产, 特别是对无形资产市场资本化后的运作、监管, 缺乏有效机制, 针对这两类资产, 我们应分别评估如下:

(一) 市政公用事业有形实物资产评估

有形资产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且十分具体的工作, 既要客观评估现有有形国有资产, 又要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 再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基准日。资产评估应遵循国家及行业规定的公认原则, 即:①独立性原则: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正性机构, 评估工作始终坚持独立的第三方立场, 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委托者意图的影响;②客观性原则:评估人员从实际出发, 通过现场勘查, 在掌握翔实可靠资料的基础上,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 使得评估结果具备充分的事实依据;③科学性原则:结合评估特点,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 同时结合各类资产的特点确定科学的评估方法, 使资产评估结果科学合理;④产权利益主体变动原则:即以委托生产的产权利益主体变动为假设前提, 确定其在评估基准日公允价值;⑤产权利益主体变动原则:根据被评估资产按目前的用途和使用方式、规模、频度、环境等情况继续使用或者在有所改变的基础上使用, 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参数和依据;⑥替代性原则:评估作价时, 如果同一资产或同种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可能实现的或实际存在的价格标准有多种, 则选用最低的一种;⑦公开市场原则:即评估的作价依据和评估结论在公开市场存在或成立;⑧维护资产占有者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资产评估一般是以转让资产价值为参考依据, 针对被评估资产的特点及需考虑的实际因素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 同时根据企业提供的评估明细表对被评估资产进行核对, 对其产权所属予以确认, 在此基础上,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一进行现场勘察核实。资产评估一般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 (包括在建工程) 、建筑物、设备、存货、无形资产 (包括土地使用权、市场占有价值、品牌价值等) 、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二)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无形资产的评估

市场无形资产的评估, 首先应解决的是哪些属市场无形资产。因为市政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无法开放竞争。它包括:市场容量, 市场承受能力, 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 品牌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 特许经营权授予。这里我们以燃气行业为例, 一般燃气行业特许经营授予期限为20-30年, 至于期限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因为投资者在特许经营权届满后, 需整体移交政府, 时间太短, 投资者不能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回报, 时间太长不利于该项目的运行, 会造成超期服役, 超负荷运转, 设备带病作业, 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由于市政公用事业的不可竞争性和不可间断性, 决定该行业的市场无形资产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 认真务实客观进行评估。

1.市场容量

依据特许经营权授予的期限、特许经营的区域及城市在该期限内的规划, 进行市场细分:①它包括城市在该期限内的规划人口、规划地域、基本户数、安装使用天然气的用户数, 市场发展还有多大的民用户发展空间。②城市工业和公费用户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在特许经营权期限内能源使用的需求空间。③城市能源政策的改变以及该城市其它能源如电能、风能、煤能、可替代能源以及各种能源的经济可比性。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控制以及逐步设立无煤区, 对原燃煤锅炉的强制性关闭, 对天然气的需求量。⑤依据城市、旧城区的改造计划完成情况, 新区建设能源使用情况, 一般城市必须首先使用天然气, 其扩容的用量情况关键是前期规划和与目前执行和发展是否进行了调整, 是否与目前的发展相匹配, 更重要的是对其市场容量进行经济性分析。

2.市场承载能力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依据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GDP增长情况;市民平均收入增长情况以及个人支配收入情况;城市就业情况;城市低保户情况;城市流动人口情况;城市房地产开发计划成交率,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情况。

城市发展会拉动城市GDP的增长, 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市民收入, 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在市场化进程中, 由于产权变换, 产业结构调整, 制度改革, 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待岗、下岗, 会出现部分市民收入降低的现象, 在评价市场承载能力时, 既要看到发展是主流的一面又要客观看到低收入人群的一面, 就燃气行业定价原则上是采用高门槛、低气价, 还是采用低门槛、高气价, 物价部门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收入水平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并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出台可行的物价政策, 比如燃气开户费, 目前燃气开户费是投资者收回投资的主要途径。

3.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

根据五年计划及20年发展规划, 市场经济, 生态环境, 社会和谐进行预测, 应考虑:经济增长量;社会和谐、文明程度以及社会生态和环境要求。以长沙为例, 2006年市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出台在二环以内强制性将煤锅炉改为气锅炉, 进入目标管理, 出租车和公交车改为清洁排燃天然气, 汽车燃气不但改善了环境而且燃料成本下降30%。随着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温室排放, 下一个五年计划, 在三环以内将原有煤锅炉逐步取消, 这样燃气行业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

4.品牌无形资产

各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在几十年的运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比如:“兰焰服务队”、“青年文明号”等, 本地品牌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对经济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 即要借助外来资源和外部品牌, 又不能丢掉几十年创出来的地方品牌和行业品牌, 要有机的结合、利用, 使之为经济工作服务。

5.土地使用权

应根据所属地区、区段、国有土地有一个土地参考价, 目前流行的是土地推广市价, 运用现场竞拍, 运用网上竞拍竞标的方式使城市有限的土地, 用最接近市场的价格出让土地使用权。当然必须根据城市用地规划, 用市场经济的眼光, 合理有序地置换, 调配用地规划使土地升值。

6.特许经营权的授予

目前向社会开放的城市供水、管道燃气、集中供热、城市公共客运、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几大行业, 还有即将开放的城市园林绿化, 清扫保洁, 市政公用设施养护, 道路桥梁建设管理, 都具有自然垄断性, 无法开放竞争, 进入这些行业的投资经营者, 必须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除从经济实力、作业从业时间、设备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社会诚信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外, 特许经营是一种市场无形资源, 要转化为市场无形资本, 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授予经营的区域、范围、时间, 授予经营权获得者上市公司对股市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 市政公用事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既要面对目前市政公用事业困境问题, 体制问题, 观念问题, 企业改制和理顺劳动关系等问题, 又要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环境的质量需求。必须要用发展眼光、市场眼光看市场资源的潜在能力, 从以上各个方面充分调查论证, 用客观务实以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评估。

三、公用事业资产的监管

上面阐述了市政公用事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问题, 市场化后的资产如何监管, 如何使用更为重要。政府必须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公用事业的发展, 以使市政公用事业能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相匹配, 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确保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目前实物资产的评估、出让、变现、参股, 往往是有形且可控的, 无形市场资源资本化后这部分资源的监管和使用, 应从该市政公用行业发展出发,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做到专款专用。而现在普遍的做法是进入整体的政府财政体系, 解决目前政府财政亏欠问题, 而没有专款专用, 使市政公用行业的发展和抗风险能力缺乏有效的资金保证。

目前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郴州等地共有50多个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实施了特许经营,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来水与管道燃气是湖南省乃至全国实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最广泛也是取得成功经验较多的行业。在推行市政公用市场化的过程中, 从项目立项、招商引资、发布招标内容、批准市场准入、竞标、商务谈判、资产评估、股权分置、政府批准、合作对象及股权比例、企业改制、理顺劳动关系、资产交接、合资合同的签订、合资企业运营, 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 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 都影响到全局, 这就要求参与的各方, 特别是各级政府、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掌握政策, 结合成功的经验教训, 认真细致的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把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推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为城市发展、百姓利益、公共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已清晰, 发展才是硬道理、百姓满意才是硬道理、社会和谐才是硬道理, 决不是简单独立的控股与非控股的资本整合问题, 公用事业经济角色定位, 必须使传统的国有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政府的监管由过去的人治向法治、规治转型, 企业的干部由过去的终身制、任命制向职业经理人转型, 企业员工由终身制向自主择业、自我提高、按各自不同特点规划适应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转型。

公用事业市场化不是企业行为, 它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必须适应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必须克服为盲目追求企业利益采取简单的减员增效的办法, 近三年来, 长沙、株洲、湘潭燃气用户以每年2-5万户的速度增长, 为改善环境, 大批的煤改气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发展了, 消化功能增强了, 不但妥善的安置了原国有企业转型员工还吸收安置了大批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从业人员。通过企业环境营造, 企业文化的宣教,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职工薪酬, 加强绩效考核, 用客户满意度来测评岗位绩效, 这几个试点城市公用事业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市政公用事业化进程中, 政府、企业、员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已十分清晰。这里主要阐述的是市政公共事业资产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有效评估、有效监督、有效使用。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公共利益的损害、防止短期行为和吃饭财政吞食市政公用事业资源。要从发展的高度、公共安全的高度处理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资本化后的各类问题。我们相信只要认准正确的发展目标, 使百姓满意、社会和谐、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个大局, 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 用法制、法规来约束每一个环节, 市政公用市场化进程一定会积极、健康的发展。

摘要: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中对公用事业的资产特性我们应该清楚把握。公用事业本身同时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 那么市场化运作中, 如何准确评估其资产是公用事业能否成功市场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公用事业的资产构成, 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做出评估, 才能有效保证公用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用事业,资产,评估,监管

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5篇

一、版权资产管理的内容

版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一系列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一种资产。版权资产是权利人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版权的财产权益和与版权有关权利的财产权益,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版权资产强调的是权利人享有的相应财产权利,而不是拥有享有版权的实物资产。例如,出版企业购买的一本图书是实物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只有通过签订合同取得一部作品的某项财产权(如复制权或发行权)才能称其为该企业的版权资产。

版权资产管理是企业对所拥有的相关版权权利开展清查、登记、评估、统计、使用、流转等活动。版权资产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法律管理、实务管理、价值管理和运营管理。法律管理是指对企业所购买和出售的版权进行法律方面的审查,实务管理是指对版权资产权属进行清查与登记,价值管理是指对资产价值开展评估并将其纳入财务数据,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的版权资产进行运营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做好版权资产管理将对我国的出版业有重要的作用:

(1)开展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壮大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规模,推动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文化企业的重要力量,我国出版企业拥有大量的作品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出版企业重要的版权资产,据估计“其价值和规模甚至会超过固定资产”,完善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能够保障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避免我国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流失,也是推动出版企业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2)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核心版权产业是完全从事创作、制作和制造、表演、广播、传播以及展览、销售和发行作品及其他受保护客体的产业”。出版业即属于核心版权产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版权作为资源,出版业将无法存在。因此,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获得经营收益的核心资源,也是反映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是促进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版权资产有效管理手段欠缺

1.出版企业版权资产规模小

根据《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4)》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总额2.2万亿元,其中版权等无形资产占比只有3%左右;中央文化企业中只有13.5%的企业建立了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或开展版权资产运营,版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不到20%,直接通过版权资产运营获得收益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出版企业亦是如此。以《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流通市值排名靠前的7家出版上市公司为例,7家公司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2%到11%不等,其中主要是土地使用权,约占到90%以上甚至更多;7家企业中将版权列为无形资产的只有4家,版权在无形资产中的比重在10%以下甚至不到1%。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比重小,这反映出有些出版企业没有把版权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这种情况与作为核心版权产业的企业属性不符。

表1 部分出版上市公司版权与无形资产的比重

2.开始探索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

2009年中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方向是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设立于2011年的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文资办”)具体负责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日常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涵盖产权登记转让交易、资产评估管理、重大事项监管、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出版业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版权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相关出版企业已开始进行了版权资产管理的探索,明确版权资产管理的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明确总编室作为版权资产管理部门;人民教育出版社制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管理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许可使用暂行规定》等。但大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有形、轻无形”的情况,对拥有的版权资产缺乏清晰、有效的管理,导致版权资产权属不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沉默”的资产。

3.版权资产价值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

版权资产管理的另一难点在于价值管理,这也是导致版权资产管理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单项规定,对版权资产的价值管理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难以确定,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在改制、重组、并购过程中被低估。二是版权资产评估体系还不成熟,由于版权资产的无实物形态、价值不确定性、受市场影响大等特点,资产价值难以衡量,限制了出版企业的版权质押融资、版权证券化等活动的开展,制约了企业通过版权资源实现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已在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0年颁布了《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从基本要求、评估对象、评估操作要求、评估披露等方面系统规范了版权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推动了版权资产评估的规范化发展。2012年我国成立了首家专业版权评估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版权评估中心,并于同年完成全国最大一单版权质押融资案例的评估工作,帮助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以11部电视剧的版权打包质押获得1亿元银行贷款。

nlc202309030720

4.版权资产运营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版权观念和意识的提升,我国出版企业开始把版权资产运营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既注重开发和购买自有版权资源,扩大版权资产规模,又重视全版权产业链的运营,同时还积极开展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工作,使版权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如青岛出版集团通过近年《速成围棋》系列图书的出版,编辑出版了多品种、多层次的围棋图书,并吸引了包括《聂卫平全集》等一批名家名作版权落户集团,还组建了青版棋院,连续举办全国性围棋大赛,并借势延伸到少儿围棋的连锁培训,开发了“聪明围棋”线上产品,做到了版权资源的多层次运营。但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运营还处在初级水平,出版业的版权资产运营仍然主要局限在“编、印、发”的传统环节,较少向数字领域、网络领域、影视领域、游戏领域等下游产业环节延伸和拓展。

三、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用

加强对出版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版权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和完善资产清查、价值评估、财务核算等方面的方法和制度,又需要出版企业树立版权资产的观念,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保护和运用。

1.重视版权资产管理,开展版权资产清查工作

将版权资产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文资监管和出版管理部门积极鼓励和组织各国有出版企业开展存量版权资产的清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数量、种类、权属和使用等情况,摸清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家底,做好资产的清理和登记,对存量资产形成清晰的记录,对增量资产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发现和掌握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情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完善版权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监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版权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出版企业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出版企业要建立以运营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的版权资产管理机制,完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版权资产管理事务,并将版权资产进行会计记账处理。

3.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版权资产

出版企业要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版权资产进行管理,建设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对企业版权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动态跟踪,提高版权资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将版权资产的数据库与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连接,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受众需求,进行有效的版权产品推送,提高出版产品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变目标驱动型的传统出版模式为用户驱动型的新兴出版模式,促进版权资产的流转和开发。相关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财政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如加大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相关版权资产管理项目纳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4.通过版权运营提升版权资产的市场价值

出版企业应加大对版权资产的运营,以版权资产为出版经营活动的中心,将出版产业链由传统的图书生产向中下游领域拓展,覆盖创意、制作、改编、衍生品开发等各个产品层面,建立完整的版权资产管理运营链条,全面开发和利用版权资产的市场价值。在版权运营方式上,可以根据出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如在版权资产运营初期或对于运营能力较高的出版企业和对自身较重要的核心版权资产可以自主管理,而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出版企业或独立管理成本较高的历史存量版权资产则可以委托集体管理组织、代理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代管,通过集约化运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6篇

第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已于2008年结束,新一轮的教学评估也已拉开了序幕。在新的时局面前,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必然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动态。评估市场化就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要想发展,就必须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1 新一轮教学评估的市场化要求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评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专家还是学校精力投入都不足。从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可以看到,评估专家都是从学校、科研单位或评估中心调来的,他们具有多重身份,各自均有着各自本职工作,所以在培训、评估过程中难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致使其不能潜心进行评估工作。这种身份上的不确定性会让评估专家缺乏归属感,从整体上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专业的评估队伍。

评估专家参与评估活动具有非连续性,不能把评估作为一个系统任务来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应该更加开放,竞争也应更加激烈。高校要想发展,必须争取更多的资源。办学理念、办学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刻变革。

然而政府对高校不合理的管理、对高校自主权的忽视、对高校教学教学评估的过渡的控制,客观上抑制和削弱了高校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的发挥,高校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被动缓慢发展。高校主体意识的淡薄,不能充分意识到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最终导致高校发展步履维艰。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多样性的社会需求,把评估作为高校竞争的工具和手段,把评估纳入市场将是教学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和完善评估机构就是评估市场化的一个极好的表现形式,并且评估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和政府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介于政府和高校之间,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启勃兴之路。

2 新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下,中介机构面临严峻形势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把评估直接推向市场风险很大。

首先,我国的中介机构发展程度不高,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就整体而言,尚未形成行业制度与竞争氛围。

其次是社会对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认可度不高,更大程度依赖于高校、社会以及政府对中介机购的接受程度,对评估结论权威性的认同不很明确。

根据我国的国情,把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权力委托或转让给中介机构相比之下是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中介机构中立于政府和高校,与两者没有隶属关系,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同时也具有一定权威性,它对高校的评估会对政府政策和公众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中介机构通过接受政府和高校的委托,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可以帮助政府进行相关决策,从宏观上把握本科教育发展。高校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帮助高校对本身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建设情况进行“把脉”,从微观层面上促进本科教育。

中介机构进入市场化的竞争,首要的要具备市场竞争的运作思维。加强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做强自己。拓宽服务渠道,合理定位服务对象,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期建立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的教育评估机制。政府、高校和社会都是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服务对象,就是所谓的“市场”,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只有通过提供主动、专业、全面的服务,做好自己的“市场”,才能以最大能力争取到资源,机构才能生存和发展。

其次,评估中介性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注重专家管理等,要形成专业化的评估团队,不断开展评估的研究工作。在评估中,理论研究仍然是评估中介性机构主要职能之一。

最后,中介机构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评估操作程序,加强机构的组织建设,以较高的信誉赢得发展的机会并改善工作条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教育评估机制的条件日趋成熟,评估的市场化也将为中介机构提供巨大的发展潜能。这些给中介机构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学评估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3 展望

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在总结了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呈现出新的气象。从我国当前国情出发,建立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把高等教育评估推向市场,不仅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应负担的三重使命[J].杭州:中国高等教育,2009,(21):29-30.

[2]史国栋,蒋必彪,龚方红.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初探[J].常州: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61-62.

[3]段训虎.本科教学评估中的高校自主性.[J].学园(象牙塔内外),2000:72-75.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7篇

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 集体资产管理普遍陷入了困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民专业化、市场化能力不足

当前农民在面对市场方面存在两个不对称:第一个不对称是信息不对称, 即与一般市场主体相比, 农民在拥有和获得信息方面明显不足, 在准确分析判断市场信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劣势;第二个不对称是能力不对称, 与一般市场主体相比, 农民在掌握和应用市场规则、开展专业化经营运作、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开展改革创新方面存在能力上的不足。

1.2 集体经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是政社不分。党政岗位与村合作社管理岗位存在人员交叉、财务不分、村务社务混为一谈的现象, 严重背离现代法人治理的要求。其次是产权不清晰。产权改革普遍缺乏深入, 资源性资产基本没有纳入改革。再次是管理机制不完善。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信息公开机制、财务审计机制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最后是权责不明确。合作社管理者责权不统一, 缺乏责任追究、经营激励等机制。

1.3 内部监督失灵与外部监管不到位

监督机制普遍失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监督失灵。由于受到管理机制不科学、产权不明晰以及我国农村治理传统的影响, 信息公开、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内部监督制度机制普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监督不到位。农业主管部门虽然获得制度确认、拥有行政权力, 但靠加强政府行政权力来加强监管的路子走不通;各级经管部门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承担着具体监管职责, 却又没有相应的执法权限, 导致管理权威下降、管理乏力。

1.4 二元体制阻碍农村资源类资产进入市场

在二元体制之下, 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资源类资产在开发利用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 这使得土地因为无法有效对接其他市场要素而难以实现高效集约利用和科学的市场经营, 导致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土地收益。具体到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而言, 土地作为最大的集体资产, 其价值潜力长期被二元体制压制, 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既不能抵押、担保、入股, 又不能进入市场, 导致相当一批集体经济组织一方面坐拥庞大的集体土地资产、另一方面又经营困难的“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奇怪现象。

1.5 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阻碍集体资源资产市场价值的发现

目前农业、经管、园林甚至水务都或多或少的涉及集体资产的管理职能, 以产权改革为例, 由于所涉资产分别涉及农业和林业部门, 尽管都属于集体资产, 但林权改革和集体产权改革却要分别进行, 而两次改革的实际操作部门又都是经管部门。由于集体所有制仍然沿袭了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管理体制, 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产之间不允许流通, 各乡镇经管部门也只负责本乡镇范围内集体资产的监管, 集体资产的跨区域整合和统筹使用根本没有可能, 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市场化的监管更是难以实行。

1.6 资产流动性差、不良资产占比过高成为痼疾

农村集体资产当前普遍存在着经营效益差、不良资产占比高、资产流动性差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各地乡镇为了避免干部滥用、贪污, 强化了监管, 制定了十分苛刻的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导致集体正常的再投资无法正常进行, 事实上把集体资产管死了。多种原因共同作用, 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集体资产经营效益低下。

2 大资产管理背景下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2.1 大资产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密集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法规:相继放宽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国内期货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证投基金管理公司进入股权投资 (PE) 领域、券商资管业务、私募证投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等业务限制。

目前, 市场上包括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私募机构、第三方理财机构, 以及各种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等在内的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已经获得了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格。尤其是近年来, 依托互联网思维开展小额投资、众筹金融等业务, 使得普通老百姓的散钱、小钱也可通过资产管理实现财富化, 在这种形势下, 更加多元化、大众化的大资产管理正在形成, 我国正迎来“大资产管理时代”。

2.2 大资产管理意味着什么

2.2.1 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

基于监管部门逐步放开行业准入, 这意味着未来资管市场将打破现有几大金融机构垄断的局面, 相关服务主体将更加多元化。

2.2.2 服务形式和产品选择更加多样化、人性化。

随着金融机构在资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机构将不得不大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设计更多样、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2.2.3 服务对象大众化。

融资管理未来的定位将会从服务高端转向服务大众, 这意味着资管服务的门槛将会大幅降低, 普通的老百姓将有望成为资管机构的服务对象。

2.2.4 投资方式更加综合化。

相关资管产品将会更加丰富多样, 未来的财富管理将由个性化单一投资选择转向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和手段的社会化管理。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投资决策本身将会更加的专业化、复杂化。

2.3 大资产管理下的集体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入资管市场, 整个市场内部的差异将更加显著、整体风险将会大幅增加, 通过科学的决策和产品组合来实现风险管控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而农民对此显然是力不从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借助专业机构的市场能力来弥补农民自身的能力不足, 而这就必然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 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委托代理结构。

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构想

借助金融通道跨越二元鸿沟、对接市场资源, 最大限度发现集体资产的市场价值, 我们认为应当以构建农村集体资产委托代理结构为基础, 按照资产证券化的思路, 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市场化进程, 包括三大要点:

3.1 完善集体资产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要在基本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 从实际出发, 深化改革、完善并推动落实包括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奖惩激励等各项制度, 进一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要创新思路, 探索“政经分离”的科学方式, 逐步实现社务和村务分开、资产和人事分离, 以达到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

3.2 推动资产管理的的信托化和委托化

要在充分尊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 通过将集体资产托管给专业的机构管理, 借助金融等市场化机制, 建立委托代理结构, 分离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信托化和委托化, 利用专业机构的市场能力优势弥补农民自身的能力不足, 从而用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在大资产管理背景下有效抓住机遇、全面提高农村资产管理水平的目标。

3.3 通过资产证券化跨越二元体制的鸿沟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8篇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业务上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竞争, 尤其在负债业务方面, 表现出利差收入趋窄、利率波动频繁, 市场风险加剧等多重压力。利率管制时代, 银行重心多放置在负债业务上, 存款规模的大小几乎决定着银行盈利的多少, 因有管制的“优势”, 银行的利差收入稳定, 只要拉到存款, 总能匹配到资金需求者。但随着贷款及存款利率的放开, 银行的竞争逻辑也在悄然变化, 以往资产负债管理方式的不足逐渐趋显, 银行效益逐渐走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 银行需迫切寻找新的出路, 研究其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尤为必要。

二、利率市场化给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 存款利率价格竞争愈演愈烈, 利率波动频繁

伴随存款利率加速放开的脚步, 利用价格竞争获取存款资金已成为普遍常态, 尤其对于一些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银行或区域银行等, 需付出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其结果抬升了存款整体付息成本。如一些国有企业和机构采用竞价或招标的方式选择存款金融机构, 趋势逐渐趋蔓, 即使有的地方有市场利率自律机制, 但为抢占存款份额, 不能排除个别银行会带头违约的情况, 导致存款价格竞争愈演愈烈, 利率也频繁波动, 且波动幅度较大, 缺乏稳定性。

(二) 存贷利差收窄, 银行盈利压力增加

由于存款成本持续上升, 银行正饱受折磨, 为保证正常运营, 留住客户源, 甚至不惜存款利率上浮至超过贷款利率, 以至于存贷利差日趋收窄, 银行盈利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尽管能勉强运营, 却是艰难度日。为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银行纷纷涌入发售基金、理财产品的热潮之中, 导致一般存款增长困难, 加剧负债成本的提高。因此, 传统的以一般存款为主的负债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 同时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已不再适用, 需用新理念进行净利差管理。

(三) 资产端投资风险偏好提升, 市场风险增加

存贷利差收窄压力下, 为保证收益, 银行往往会提升非信贷业务比例, 增加资产端的投资风险偏好, 选择信用风险较高的目标客户, 甚至提升杠杆率, 放大了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

另外, 利率市场化时代下, 资金在不同主体间的流动性更加频繁, 难以保证一般存款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区域银行等, 资金实力不足, 盈利来源单一, 客户基础匮乏, 易因放贷冲动导致银行引发经营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时代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应对策略

(一) 立足传统信贷业务, 深挖优质信贷资产

传统信贷业务对存款有很强的依赖性, 因为存款几乎是信贷资金的唯一来源, 目前这个局面却已经打破。信贷资金的来源愈加广泛, 可以是同业拆借资金, 也可以是股票募集或债券融资等各类资金, 都可用于发放贷款、投资债券和配置同业资产等。同时, 作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信贷业务, 银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在立足于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 深挖优质信贷资产, 广泛发展服务品种、对象等, 采取主动营销的方式, 将有效信贷需求转变为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优质资产, 并提高对优质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例如, 根据市场需求, 进行优质资产证券化的定价, 向市场出售, 获取利差收入。

(二) 中小银行需培养配置大类资产的理念和能力

中小银行、区域银行及村镇银行等面对的客户属性及行业通常局限于某一区域, 例如天津滨海农商银行, 信贷客户多是民营企业, 行业则多是制造业, 导致资产端结构容易因单一而失衡, 因此可以以表内信贷资产为基础, 在全国金融市场业务范围内, 针对大宗商品、国有企业、能源类和非银行同业等资产在客户属性、行业和区域分布上进行有效配置, 以实现银行资产结构的均衡。此外, 还可依经济周期调节银行资产结构, 提升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经济繁荣时, 大宗商品资产市场需求相对强劲, 则可多配置与大宗商品相挂钩的固定类资产来得到更好收益;经济低迷时, 因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 则可通过多配置信用等级高的资产以保证投资组合有足够的安全性。配置大类资产, 还需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相应业务部门, 以充分发挥资产配置的作用。

(三) 提高存量资产管理精细化程度, 推动信贷业务投行化

在净利差收窄背景下, 银行需精细化管理存量资产, 对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进行有效合理配置, 以获取更高错配利差。有效管理资产的能力是银行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银行将改变经营思路, 由发放信贷向全资产管理与经营转变, 由融资迈向投行, 打通每个环节对接资本市场, 由交易管理资产的出售转让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代替简单持有资产, 以促进信贷业务投行化发展。

(四)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促进金融创新

资产结构方面, 以风险调整资本组合 (R A R O C) 为基准, 设立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大化, 可构建立资产组合管理模型, 从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等不同角度考量其最佳投放比例, 并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等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正;负债结构方面, 主要在减少融资成本和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上, 强调收益能否覆盖成本。期限结构错配出现不能很好匹配时, 应适度加强银行的主动负债, 但通常主动负债成本较高, 易加大流动性风险, 且资金流动性也有短时间消失的风险, 因此, 应善于运用计量模型和统计软件对客户存款的粘性及储蓄倾向等进行分析, 加快资金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确保资金来源的可控性, 这也提升了被动负债的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时代下, 利率波动频繁, 银行在对市场风险进行判断时, 必须合理进行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完善定价机制, 注重差异化定价, 让净利差覆盖成本, 达到目标资本回报率。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也是给予银行负债产品创新机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新兴的创收金融工具将带动中间业务发展, 比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基金、债券及保险等其他债务替代产品, 增加手续费等非息收入比例, 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或开启资产证券化试点增强流动性, 进行其他利率相关衍生品的研究和开发, 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四、结语

利率市场化时代下, 银行进入了炽热化竞争环境, 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存款利率的逐渐放开, 实际上是提升了银行的负债自主性。从资产端出发, 把寻找兼具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优质资产组合去匹配平衡负债作为新思路, 把控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 灵活运用利率定价机制, 制定可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才能推动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爱霞.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新思路[J].经济论坛, 2016.

[2]李达山.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9篇

一、原因分析

1. 我国资产评估业产生背景的制约

我国资产评估业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兴起的, 是从维护国有资产,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起步的。目前, 尽管评估业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 但存在着评估理论研究滞后和评估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 导致了某些抵债资产评估无法进行或评估结果的失真。

(1) 评估理论研究的滞后。按照《国际评估准则》,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应分为市场价值类型与非市场价值类型, 但我国目前对后者却无明确的定义, 因此对某些破损腐蚀严重、几乎无交换价值的抵债资产的评估明显失真。

(2) 评估技术应用欠缺。由于我国评估业起源于国有资产的评估, 各评估机构的业务也以国有资产评估为主,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评估师通常是宁可高估, 不愿低估。以这种思维方式从事不良资产评估时, 难免遇到障碍。首先, 评估抵债资产, 不仅要考虑历史及现实的状况, 更要考虑将来的情况。按照国外不良资产运作经验, 不良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 价值呈下降趋势。其次, 评估抵债资产需要有技术上的突破, 这对评估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利用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评估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需要评估师的魄力。

2. 资产评估的假设条件、技术原则等因素的限制

资产评估是一种模拟市场的社会经济活动。评估人员模拟市场进行资产评估往往是要借助于某种评估假设, 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原则将被评估资产置于某种适宜进行资产评估的状态下, 按照一定的评估方法, 预测和判断被评估时点资产在市场最有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或非市场价值。事实上, 人们无法完全把握市场机制和控制各种因素对交易价格的影响。因此, 资产评估价值和资产实际处置价格的差异, 也是必然存在的。

(1) 假设条件

资产评估与其他学科一样, 其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确立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 其中持续使用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清算假设是资产评估中的基本前提假设。 (1) 持续使用假设是指评估机构在评估时, 按照资产目前的现状、用途和使用方式、规模、频度、环境等情况继续使用。而实际上, 作为交易双方的买方在决策购买标的物时已对其作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有着新的计划安排使用, 更关注所购置资产未来的收益状况, 往往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原有资产的使用方式;而这种投资决策不是卖方和评估专业人员所能关注到的, 所以作为关注资产现状的卖方和关注未来的买方对资产价值的判断会有重大的差异。 (2) 公开市场假设是指资产评估所选取的作价来源于在公开市场上双方交易地位平等时所进行的正常交易, 彼此双方都有获得足够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 以便对资产的功能、用途以及交易价格作出理智的判断。但是具体处置时环境可能会千差万别, 买卖双方可能会一方由于种种原因处于不利地位, 例如买方可能会因资金困窘、对市场不熟悉、急于购买、受到某种限制或控制等原因处于交易的不利方, 而卖方可能会因急于出售、缺乏市场调查等原因处于不利方。总之若买方处于不利地位时, 成交价可能会偏高;若卖方处于不利地位时, 成交价可能会偏低。当然, 各种关联方的交易也不是在公开市场前提下进行的, 其交易价格的高低与评估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3) 清算假设是指资产所有者在非公开市场条件下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资产的假定说明。清算假设首先是基于被评估资产面临清算或具有潜在的被清算的事实或可能性, 再根据相应数据资料推定资产处于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的状态。由于资产被清算产生的原因不同, 变现时限不同, 资产变现的自身条件也不同, 使清算变现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从而产生了强制清算价格、有序清算价格、续用清算价格等三种方式, 其评估结果也产生差异, 但这三种方式的评估值会大大低于继续使用或公开市场条件下的评估值。

(2) 技术原则

资产评估的技术原则是资产评估过程中遵循的技术规范和业务准则, 包括贡献原则、预期原则等。①贡献原则是指任何一项资产的价值都取决于它对其他相关资产或整体资产的贡献, 贡献原则要求任何一项资产必须考虑该资产在整体资产构成中的重要性, 而不是孤立地确定该项资产价值。对于整体性的资产评估, 任何一项资产的评估价值是整体资产价值的一部分, 分开单独处置可能会影响处置价值, 一般来讲, 整体资产价值高于单独处置的价值。②预期原则是指资产的价值是基于资产未来收益的期望, 各种预期一般都是假设委估资产所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发生重大变化, 即国家现有政治、经济、法律及政策不做出重大调整, 现行的利率、税率不发生变化。因此, 评估基准日后重大事项的影响难以纳入评估过程, 致使评估价值偏离市场价格。

3. 评估过程较少考虑抵债资产特定的处置目的及特定的个别因素。

(1) 特定的处置目的。银行处置的抵债资产绝大部分是从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企业接收的, 这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局面, 资产状况质量差、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差, 抵债的实物资产 (房产、机器设备) 大都陈旧老化, 继续使用和潜在赢利能力较低。银行对抵债资产就是要快速处置、快速变现, 这种特定的处置目的是造成资产评估价值和资产处置价值差异的原因。

(2) 特定的个别因素。按照评估理论, 资产处置的特定因素直接决定和制约着评估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的选择, 进而对评估结果产生质和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评估师往往用通常的方法对抵债资产进行常规分析, 造成资产评估价值和资产实际处置价格的差异。①资产不同处置方式的影响。目前, 银行处置抵债资产, 政策上不允许采用资产证券化、债券与股票上市等高技术含量的处置手段, 市场条件的制约也使资产重组的手段无法发挥, 因此, 普遍采用公开拍卖和协议转让这种快速变现、一次性了断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的简单化使得处置价格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开市场化, 资产处置价格普遍较低, 极易形成资产评估价值和资产处置价格差异。②处置资产类型所处的行业现状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处置资产类型所处行业是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还是处于衰退阶段, 是热门还是冷门, 会极大影响处置价格。③实际国情的影响。目前, 处置不良资产, 特别是牵扯到国有企业时, 往往会遇到来自外部政府和内部职工两方面的干预。在进行资产置换时, 凡涉及到国有资产改制、出售的, 必须要经过政府部门和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方能转换。而且, 由于社会上缺少一种治理赖账的机制, 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度下降, 使得资产处置市场化难以实现。④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交易中, 交易双方的信用程度、付款交割方式、资产是否存在其他法律纠纷等因素, 都会影响资产实际处置价格。

二、解决途径

1. 尽快制定通用的资产评估准则, 拓宽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宏观的评估准则, 已经滞后于评估业的发展, 应尽快制定。评估准则的制定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基础性, 不仅规范适合于市场价值条件下的资产评估, 还要规范非市场价值条件下的资产评估 (有利于抵债资产的评估) , 不仅要对评估的通常方法进行阐述, 还要对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如评估价值定义、评估假设进行理论的归纳与总结, 使评估理论形成对实践的明确指导。只有这样, 评估业才有可能向前更好地发展, 不良资产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为银行处置抵债资产服务。

2. 准确定位评估的作用

紧盯新兴市场优质债券资产机会 第10篇

随着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再加上新兴市场债券本身较发达国家、地区的债券收益率高,而其违约率相对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关注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本周,《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栏目特别请来了嘉实新兴市场双币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嘉实新兴双币分级债券)拟任基金经理关子宏先生。他认为,经过市场过去几个月的调整,很多新兴市场债券价格现在显得更有吸引力。

目前是投资新兴市场债券的较好时机

《投资者报》:新兴市场债券对国内投资者来说是比较新的投资领域,新兴市场债券投资范围有哪些?

关子宏:新兴市场债券,指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及中国内地、香港美元债券,部分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政府、金融机构及公司发行的以美元或本币计价的债券。新兴市场包含了全球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拉美、东欧的一些国家,当然也包括亚洲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

《投资者报》:那嘉实新兴双币分级债基主要是针对哪些区域的市场?

关子宏:我目前主要看好亚洲美元债市场。事实上,中国的美元债在中国、在海外发行的债券都是属于亚洲债券市场。而且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大陆再加上中国香港,就占了整个亚洲美元债市场的份额大概是40%左右。

国内的投资者因对这个市场还不了解,往往觉得其他亚洲国家市场可能波动比较大。实际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亚洲有一些国家的债券信用评级比国内要高,过去几年这些债券市场也较为稳定。投资新兴市场债券尤其是亚洲美元债券,同样的收益率承受的信用风险比国内市场债券要低一些。国外市场供求比较平衡,债券的价格尤其是一些信用债、公司债的价格相对于中国的市场更充分反映了它的风险,所以它的收益率高。

《投资者报》:5月份以来全球债券市场出现了资金流出的现象,现在这个时机是否适合投资者投资新兴市场债券呢?

关子宏:从长期看,在过去几年美国极低利率的环境下,亚洲美元债券、香港和中国内地离岸美元债券的收益率依然保持在5%~6%的水平, 而且平均违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目前亚洲美元债券收益率处于2009年以来仅次于全球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高位,平均市场收益率接近6%,一些2~3年期的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达到7%~10%,是近年来最好的投资时点之一。

从短期看,投资者最近为美联储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消息担忧,关心什么时候会退出QE3,什么时候会加息。这些担忧情绪引起了今年美元债券利率的大幅度上升,比如: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已经上升了超过80个基点,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3的担忧,对未来两三年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价格上面。反过来说经过市场过去几个月的调整,很多新兴市场债券价格现在显得更有吸引力,它的收益率大大提升。

美元约定收益 创新融合投资者需求

《投资者报》:嘉实新兴双币分级债券作为全市场首只双币分级基金,为什么要强调是美元约定预期收益,与普通的美元理财产品有何不同?

关子宏:嘉实新兴市场双币债券基金分为A、B两类份额, A级我们是以美元来募集的。国内投资者无论是从美元处于长期升值趋势的考虑,还是从配置美元资产、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的初衷,美元理财需求正在悄然升温。持有美元的人群当前的投资渠道比较少,现在主要放在存款里,而一年期美元存款的利息现在是0.7%~0.8%左右。嘉实新兴市场A级的约定收益率,是在一年期商业银行美元存款平均年利率(目前为0.8%)上加1.8%的浮动利差,则约定收益是2.6%。这个收益率相比定期存款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其次,当前美元理财产品匮乏,且申购门槛较高,一些银行的美元理财产品的最低起买金额是8000美元~2万美元。而嘉实新兴市场A通过代销机构最低认购金额仅100美元,这个门槛降低了,能够满足更多美元客户的理财需求。

此外,对于嘉实新兴市场B级(人民币募集份额)的客户而言,这个产品具有融资成本低、潜在风险小的比较优势,这也是跟当前市场上人民币分级产品的主要差异。

当前市场上的人民币分级产品B类的融资成本非常高,因为A类的收益率已经接近或超过5%,即B类投资者要付出5%左右的融资成本,但投资债券的收益率可能只有6%~7%左右。 A和B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池里面收益率的利差很小。因为利差太少就需要用杠杆来填补这一方面的收益率,当前人民币分级产品的杠杆水平越来越高,潜在风险被抬升,一旦市场出现下跌,有可能给B级的客户带来较大的亏损。

但嘉实新兴市场双币分级基金的B级份额获得支付A级份额本金和约定收益后的剩余资产, 目前A的约定收益率为2.6%,也就意味着嘉实新兴市场B的融资成本低,所以不需要用一个很高的杠杆,在市场平稳的前提下就可以谋求一个较好的预期回报。可见,融资成本低、潜在风险低是这个双币分级产品的一个差异化优势。■

关子宏

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亚洲固定收益、美元信用债、全球债券组合和外汇投资方面具有超过12年的经验。自2012年2月至今担任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Harvest Fund Intermediate Bond和DWS Invest II China High Income Bonds基金经理职务,自2012年4月至今任DWS Invest China Bonds基金经理职务。

资产评估市场化论文 第11篇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 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的市场化发展, 使其与宏观市场金融环境联系更为紧密, 由于宏观金融环境存在不稳定性, 导致商业银行利率出现波动, 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提高, 此外,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 也可能在利率定价的过程中采用风险加成的方式, 这便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成倍增长, 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为商业银行的长效稳定经营埋下隐患。

(二) 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

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差值的减小, 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效益降低, 盈利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变革, 使得银行无法依靠利率调整实现利润收益的提升, 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利率差值的减小, 会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 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三) 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 金融环境中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主导,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利率, 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调整, 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大, 不仅要在经营管理中着重强调风险控制, 也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不断改善经营手段。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银行中更多的经营亏损要独自承担, 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自主化的同时, 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从而使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 且在规模、期限上都不对称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业务运营占主导地位, 因此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 加之商业银行始终将存款贷款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 这也导致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 贷款规模与期限无法得到均衡的统一管理。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这也使得资产结构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 资产负债数额也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增加, 单一的负债结构和资产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因此, 为了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规模与期限实现协调与统一, 就要进一步丰富银行的经营方式, 通过降低资产管理中的信贷资金比例, 使其与资金业务、非利息业务等延伸业务相协调, 提高银行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的丰富其内容,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要在强调存款数额增长和负债来源多样化的同时, 针对市场宏观环境中的负债数额流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从而保证在银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 其运营风险得到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

(二) 资产负债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市场定价不科学

就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进行分析, 在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中,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银行的资产总量及其负债总量进行组织与协调, 从而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管理。然而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 通过平衡管理资产总量却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 商业银行的总量管理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总和进行计量与平衡, 从而更为全面的得知银行的综合运营状况, 而随着金融市场中负债结构的逐渐改变, 银行中的总量管理方式无法与金融市场的负债结构相匹配, 加之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的增加,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动态化发展, 都使得我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量管理手段逐渐落后。在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发展中忽略了对市场资金定价的调研和研究, 因此在新形势的金融市场运营中,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便无法准确的对市场资金进行定价, 加之对资金市场定价机制中风险认知的不足, 也进一步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定价准确性的缺失。

(三) 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过程中, 由于利率管理风险多具备政策属性, 因此为了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控制, 就要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金融市场环境中的利率变化, 开展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但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而言, 由于金融市场中利率的变化直接牵制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这便使得银行无法主动及时的采取管理手段机对利率进行风险控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手段, 主要是从资产比例管理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资产进行利差管理等保证资产总量的稳定, 而这却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纳比例不断减小, 从而无法实现对利率风险的主动管理。

三、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 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完善制约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 资产负债结构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所以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加强, 就要首先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调整, 应首先对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资源进行开发, 并将更多的融资内容导入至银行的总量管理计量中, 从而通过市场融资数额的增加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为了促进资产结构内容的丰富, 银行还可以深入开发储蓄存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负债活动, 从而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 为银行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制约机制的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也必不可少, 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逐渐丰富, 不同资产内容的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完善, 通过制约机制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作用, 切实有效的实现对资产负债的风险控制,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均衡配比, 促进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 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构建合理定价机制

为了实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就要注重银行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的建立,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从而促进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提高。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手段进行分析, 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在管理体系构建的同时, 在不同的体系内容中设立对应的指标, 进而为资产管理手段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负债结构风险性的降低, 从而为定价机制的落实奠定基础。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负债管理中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利率定价中, 所以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必须构建完备的利率定价机制。由于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到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 所以在定价过程中, 要首先对定价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算预测, 并通过对比不同利率定价下的金融市场运营效益, 选定最佳的利率定价, 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的利率定价优化。

(三) 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和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推进, 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效率, 就要对资产负债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 并采取对应的组合管理手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 从而促进银行负债管理机制的完善。在资产负债产品的组合管理中, 为了实现资产负债产品的优化组合, 必须强调对也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入剖析, 在了解市场金融机制的管理特点后, 对商业银行定量的资产进行组合调整, 从而使银行资产负债产品能够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实际发展, 从而促进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产品管理能力的增强。为了在金融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商业银行还要结合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 对自身的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中, 优化效率直接受到负债业务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进一步加大市场占有率, 就要针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管理, 通过增加理财产品创新性等创新手段, 丰富银行负债来源和渠道, 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存款, 为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和资金流动提供动力支持。

(四) 逐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预警和决策管理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效率, 就要在当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起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并通过对该机制的不断完善, 降低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中的风险。为了实现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 要以资产网络信息为基础, 针对授信风险进行全面的判断和预测, 并通过分析和审批, 最终确定授信风险管理手段。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中, 为了有力的保障管理效率, 还要强调管理手段和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状况的有机结合, 并从银行的实际总量管理和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 对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中, 为了使预警和决策管理手段得到加强, 要首先在银行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创建信息库, 并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进行审批与计量, 实现资产负债的量化管理, 从而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更为有效的实现风险预警。授信风险管理中的决策系统建设则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信息的反馈处理对负债管理决策进行修正与完善, 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的推进,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加之金融市场在发展中金融需求的不断变化, 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转型, 从而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利率的关系日渐紧密, 加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采取资产负债的运营模式, 更是使得利率成为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必须针对其资产负债能力改善利率的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商业银行运营,资产负债管理

参考文献

[1]周金达.现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 2009 (7) :20~32.

上一篇:固定小组下一篇:稳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