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范文

2024-07-23

平面媒体范文(精选12篇)

平面媒体 第1篇

一、襄阳平面媒体的发展困境

(一) 平面媒体整体规模萎缩

改革开放前襄阳地区仅《襄阳日报》一家平面媒体, 创刊于1949年, 是襄阳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性党报群体。改革开放后,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襄阳平面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迎来大规模的发展, 报刊的种类日渐丰富, 有服务于本地民生的《襄阳晚报》;有以影视资讯为主的专业化报刊《襄阳周刊》;有致力于弘扬襄阳本土文学的《襄阳文艺》;有本土的DM杂志《魅力襄阳》等。

随着新媒体和媒介新技术的发展, 襄阳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襄阳近十年来, 几乎没有新的平面媒体创刊, 且原有的单种报刊的期发行量也不容乐观。以《襄阳晚报》为例, 其正式创刊于1994年4月, 在创刊的第一个十年, 发行量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很快就成为襄阳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发行量达6.5万份, 订阅率达70%以上, 拥有读者约60万, 其发行量及有效阅读率一直居鄂西北同类报纸的首位, 是名副其实的强势媒体。但近几年, 其发行量已有一定程度下滑, 由于体制等原因《襄阳晚报》还不至于有生存的危机。然而襄阳的另一份曾十分辉煌的报刊《襄阳周刊》, 其发行量却是大大缩减, 甚至有了生存的危机。

襄阳的期刊如《襄阳文艺》《同城襄阳》《大都会》《魅力襄阳》等, 其形势更为严峻, 期发行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面临着与报纸同样的市场化问题, 出现市场明显饱和与发展停滞的现象, 单种期刊的期印数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这对依靠发行收入维持经营的期刊, 更是雪上加霜。

(二) 平面媒体广告市场萎缩

报刊业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和发行收入, 其中广告收入占比较大, 目前, 广告仍是平面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以来, 襄阳几家较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如《襄阳晚报》《襄阳周刊》发行量的下滑, 对其广告业务也形成较大的影响。同时, 互联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丰富了广告投放的渠道, 也降低了广告投放的成本, 这给平面媒体广告招商带来了新挑战, 也使平面媒体的广告价格整体下挫。

广告行业的市场行情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也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全国各大平面媒体的广告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地处鄂西北的襄阳平面媒体的广告市场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近三年, 襄阳平面媒体的广告大客户之一地产广告商严重流失。大客户的流失与整个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但流失的客观事实无疑给平面媒体的广告业务造成了巨大打击。

(三) 中青年读者流失严重, 读者群日趋老龄化

读者是平面媒体传播活动的终端, 只有拥有大量优质的读者群, 才能保证传播活动良好的受传效果。就襄阳平面媒体而言, 近年来《襄阳晚报》和《襄阳周刊》读者流失现象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 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特别是20—45岁的读者群,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 他们更愿意从互联网获取迅速及时且免费的资讯, 因而平面媒体原有的这群读者流失。然而这个结构层次的读者恰是各大媒体及广告商最看重的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这一读者群的流失无疑使襄阳平面媒体陷入恶性循环, 导致其各类广告业务加剧下滑。

另外, 襄阳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且近十几年襄阳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在继续加快, 截至去年年底, 老龄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已达峰值。而这十几年, 恰是新媒体、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于大量涌现的新媒体老年人接受起来相对困难, 所以大部分老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仍靠传统媒体, 因而就形成平面媒体读者群呈现老龄化的现状。

(四) 从业人员年轻化且人才流失较严重

近年来襄阳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年轻人, 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年轻人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应更有利于推进平面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和变革;但年轻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他们缺乏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 缺乏对平面媒体的全面深入了解, 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优秀的媒体产品, 因而也就很难真正推动平面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发展。

人才队伍年轻化还产生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即人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等。以《襄阳周刊》为例, 每年都进行相关人员的招聘, 但一边招聘一边流失, 真正留下来从业三年以上的年轻人除了是本地户籍的, 外地人几乎没有。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平面媒体待遇普遍下滑, 很难留住人才;再加上襄阳是一个地处鄂西北的中小城市, 能提供给年轻人的机会相对大城市来说很匮乏;另外,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平面媒体的人才流失, 因新媒体相对平面媒体而言平台更丰富, 艺术种类更多样化, 可提供的发展空间更广阔。

二、襄阳平面媒体的发展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 平面媒体只有借助新媒体、新技术, 坚持媒介融合, 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一) 注重媒介融合, 坚持跨媒体发展

1.丰富平面媒体新闻客户端。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与新闻互联特性的集合, 其结合并延展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及移动互联网受众细分等各方面要素, 在形式和内容的编辑上有独特的要求和特点。新闻客户端的定位, 需要基于媒体的特性和终端特点, 根据用户需求和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定位, 并制定编辑方针。

襄阳平面媒体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襄阳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襄阳云报新闻客户端。但其客户端仅是最简单的一种客户端, 即报纸原版再现, 将纸质内容复制到客户端, 依然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 没有将传统媒体优势和移动互联特性进行成熟的集合。且襄阳云报终端自身也存在问题。一是宣传匮乏, 导致其在本市的普及范围有限;二是终端在建设和维护及使用上存在更新滞后、平台闪退等问题。

实际上, 随着4G时代来临,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平面媒体客户端应当整合更多的资源, 形成一种“一端多报”的立体化客户端, 这类客户端可阅读整个报业集团所有资源, 如“南周阅读器”“解放报业”“浙江在线”“深圳传媒”客户端等。移动客户端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 全面详细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 能够方便快捷的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 平面媒体可利用客户端传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信息, 成为容量无限的全媒体企业, 能够形成产业链, 产生聚集效应。

2.利用二维码技术, 推动跨媒体发展。传统平面媒体的资讯以大量文字或图片为主, 而现在的读者已不满足于平面媒体的传统受传方式, 平面媒体可充分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二维码技术, 通过手机、平板等平台, 为受众提供真正立体化的信息, 将视音频、图片借助二维码技术融入平面媒体中。

二维码的引入, 不仅可使平面媒体的资讯立体化, 还可在受众与媒体间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受众可通过扫码, 方便快捷地参与平面媒体的各类读者活动。如《襄阳晚报》每周举办的襄阳周边游推介活动。目前只在报纸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 受众对活动的进一步了解和参与, 仍是依托传统的热线电话。其实, 若借助二维码, 不仅可为受众提供立体化的景区及活动介绍, 还可方便受众在线报名, 在线答疑。类似的各类活动都可借助二维码, 如每周三的襄阳美食推介, 引入二维码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

(二) 提高新闻质量:内容为王

平面媒体要提高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 首先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 调整报刊内容以适应受众的需求。要思考新媒体怎样为平面媒体所用, 办受众喜爱的报刊。

1.提高新闻质量。在新媒体时代, 平面媒体与互联网新闻相比, 在信息量和移动便捷性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其优势在于有专业化的新闻采集、编辑及较权威的发布平台和极高的受众认可度。因此, 平面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来源于其对新闻理念的坚守和对内容品质的孜孜追求。以《襄阳晚报》为例, 作为一份都市综合类报纸, 主要读者是襄阳市居民, 必须更多地关注本地新闻、关注本地民生, 更全面深入地反映本地新闻。

平面媒体还应充分发挥另一大优势——深度报道。比如某些热点事件在发生发展一段时间后, 经过调查, 事实的真相已浮出水面, 逐渐形成公众舆论。这时客户端在常规版块之外开辟一个深度报道分析版块, 对多篇相关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相关解读进行再次整合, 形成深度更深、角度更多的报道。

2.维护信息权威性, 坚持差异化办报。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虽然新闻传播途径日趋多样, 但是真实性是不应改变的。当下的网络新闻过分追求新闻的速度、数量, 经常出现虚假新闻。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 部分网络媒体制作假新闻,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新闻的公信度。对传统平面媒体而言, 必须坚守职业道德,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维护平面媒体原有的公信力。

坚持差异化办报方针。要认识到受众群体的差异化, 每一份报刊, 都需要对受众的具体情况有熟悉的了解, 如区域分布、年龄、职业及收入等, 只有了解这些情况, 才能做出受众最需要的内容, 才能结合读者的定位吸引广告商进行广告投放。就襄阳平面媒体来讲, 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它的发展, 但也可将其作为一种优势, 结合各县区具体情况, 对本地新闻进行深入挖掘, 对报道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 在差异化办报的原则下实现影响力的扩大。

摘要:近年来, 新媒体迅速崛起对襄阳的平面媒体造成了一定冲击, 其整体规模、广告市场、读者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且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流失也较严重。面对这些困境, 平面媒体应在提高新闻质量的同时, 全面融入新媒体环境, 利用新技术寻求跨媒体发展。

关键词:襄阳平面媒体,新媒体,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栾庆明.大陆平面媒体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孔菁.平面媒体持续生存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3]胡泊.论新形势下平面媒体的发展创新[J].中国报业, 2011 (7) .

[4]江作苏.媒介背景下平面媒体运营模式探讨[J].新闻前哨, 2010 (9) .

[5]焦钰.二维码给纸媒带来的契机[J].新闻传播, 2013 (1) .

平面媒体监测合约书 第2篇

平面媒体监测合约

2001.6.26

监测数据合约

委托方: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AICI)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东方东路9号 东方国际大厦2层

受托方: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洲际大厦

始创(AICI)国际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电冰箱平面媒体硬性广告投放研究,品牌的新闻简报及创意集,行业动态报摘等相关业务达成以下协议:

1、乙方服务范围

(1)监测时间:2001年4月01日---2001年4月30日

(2)监测内容说明:

监测地区:中国大陆

监测产品类别:电冰箱

监测媒体: 乙方监测媒体范围(具体见合约附件)

(3)乙方监测内容

电冰箱产品硬广告投放研究:

1)大陆电冰箱市场硬广告报刊媒体广告总量投放的月度走势分析;

2)大陆电冰箱市场各品牌硬广告投放取向分析;

(1)投放区域进行详细分析;

(2)投放城市进行详细分析;

(3)投放媒体进行详细分析;

(4)总量媒体性质投放进行详细分析;

(5)总量投放前20位媒体进行详细分析;

(6)投放具体媒体详细进行分析。

电冰箱所有品牌的新闻剪报及创意:

有关电冰箱的行业动态的报摘。

2、双方权利与义务

甲方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协议书的约定完成委托项目并提交给甲方;

(2)甲方应按照本规定在期限内支付合约价款

乙方

(1)乙方需保证提供给甲方的有关数据信息真实、有效;

(2)乙方按协议约定如期完成项目,并提交给甲方;

3、乙方向甲方提供以下协作:

(1)乙方需依照双方协定程序,清晰提供监测数据

(2)提供属实数据,以便甲方工作

4、双方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欲修改本协议,应将其修改内容明确告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后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2、甲方单方面提出终止协议,应视项目进度对乙方已从事的工作进行补偿。

3、乙方单方面提出终止协议,则无条件向甲方提交合同终止期限内所有数据。

4、甲方未按本协议第一条约定支付费用,逾期超过五日,按每日万分之四的额度向乙方支付逾期付款的滞纳金。

5、乙方未按期提交数据,逾期超过五日,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约。

6、乙方如提供给甲方的数据有误或数据虚假,则应向甲方赔偿合约全额费用。

5、收费方式及相关费用

硬广告数据分析报告:1000元

行业动态报摘:0元(赠送)

剪报及创意费用:2000元

乙方应向甲方收取的总的项目费用共计人民币:3000元/月(叁仟元整);乙方在向甲方

提交报告后三日内,甲方一次性付清合约全款,乙方应出具正式发票,甲方以支票形式支付乙方费用。

6、乙方为甲方数据提交时间及方式

时间:2001年6月30日

方式:纸文件3套

7、合约期限

此合约由签署之日起生效,2001年7月31日为止

8、法律适用和争执的解决

(1)本合约的一切条款,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制订的依据,故而本

合约仅保证适用于中国法律及法规。

(2)合约附件作为本合约之有效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约一式两份,经双方指定代理人签署及加盖公章后有效,具同等法律效力,甲

乙双方各执一份

(4)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精神,签定本合约。本合约中若有不详尽之处,由甲、乙双方

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同意在北京申请仲裁或诉讼。

甲方: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乙方: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平面媒体的十字路口 第3篇

这几年,被互联网技术发展脉搏牵动最深的周边产业,恐怕就是紙媒了。新技术、新媒体的诞生,让紙媒不断地调整发展方向。从手机报、手机客户端、电子书再到微博,无论是哪种形式,报紙、期刊、图书纷纷试水,生怕落后于时代。

“云报紙”初现

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名为“亿拍”的软件,点进“我是拍客”选项,手机的摄像头就启动了。对着手边一份北京联通主办的《北京通信报》进行拍摄,点击“上传”。经过短暂的传送和分析之后,界面上显示了近期全部关于北京联通的文字、图片、广播和电视报道,还能详情详文。

也就是说,用户想了解新闻事件或事物的相关媒体报道,只需要拍一张照片即可。这种服务,就是北京联通近期出版的中国第一份“云报紙”。

其实,从互联网搜索技术来看,利用照片获取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谷歌搜索很早就做到了。特殊的在于,“云报紙”并没有定位于搜索信息,而是搜索媒体信息,并整理得当,分门别类。

据北京联通计划管理部的程经理介绍,“云报紙”的初衷是基于当前各类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多,“有些信息电视只有介绍,想要继续了解就得看报紙、杂志的报道。我们所做的就是结合平面媒体的特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使报紙数字化、即时化、交互化,让文章便于阅读、便于分享、便于存储。”

同样的道理,未来,也许对着《科技生活》周刊拍张照片,就可以显示与之相关或与之报道内容相关的全部新闻。这样,读者所购买的不再是一本刊物,而是附着了丰富周边信息的“云周刊”。

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看来,所谓的“云报紙”就是云计算在媒体通信界的应用。“从云计算的角度来做报紙,更多地体现通信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可以算是一种新媒体,是一种发展方向。”

联通的“云报紙”的功能目前仅支持iPhone手机及安卓系统手机,仍处于测试版,不太稳定。“云报紙”功能目前只有北京通信报,对其他的报紙、杂志并不支持。

平媒载体的不断变化

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报紙将死”之说就流传了十多年,紙张的浪费和互联网的快捷是强有力的客观佐证。但不能随时随地上网的缺陷,让网站始终不如报紙、杂志更方便快捷,直到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

其实,仅在三年前,移动互联网还没兴起之际,一种新的载体强烈地冲击着紙张,这就是手机报。一时间,手机报被冠以新媒体的名称,并被无数新闻学专家论证,它将是报紙的最佳替代品。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通信速度渐快,彩信兴起,导致手机报普及,以及近10亿的手机用户,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手机报会取代报紙。所以,除了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自身的手机报以外,包括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纷纷涉足手机报,有的是赠送、有的是按月收费。

好景不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媒体人的想象。仅过了一年多,微博就出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速度、终端平台的多样性,微博的媒体特性显露无疑,时效性无人能及。各大媒体已经纷纷开通了微博,而媒体人也是使用微博最为活跃的群体。

但在微博的神速面前,字数限制使其报道无法深入。更为重要的是,媒体在微博上关注度高,赚来的只是人气,并没有经济收益。这一点,使传统媒体不可能把重心放在微博上。其实当前,微博对于媒体来说,只是宣传自己或宣传自己报道内容的平台,并不是自己报道内容的真正载体。

演进却依旧要继续,把一切内容APP化是互联网技术的新趋势。在这个趋势下,一切都将成为应用。而媒体也希望自己变成应用程序植入用户的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包括周末画报、财经等中国新锐媒体已经在iOS平台抢先登录。

它们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的各类终端。只要进入,就会实时更新。在自身的应用中,字数不会受限,图片做到精美,并有着自己的排版和设计。这让媒体的应用程序有着很接近于真实报刊、杂志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应用程序的形式,可以植入广告,也可以向用户收费,能够满足媒体的经济需求。从目前来看,应用是良好的载体。

新媒体和平面媒体之间并非取代关系

从手机报到微博,再到应用,直至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云报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紙张的替代品几经转换。证实了不管媒体如何有预见性,也赶不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下一秒钟,会出现什么新技术是无法准确判断的。因此,全情投入于何种载体,都很难成功。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来看,媒体就是内容产品的供应商。媒体所销售的产品就是内容,载体是什么均是末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近日就做出判断,长期而言,高质量的新闻和高质量的媒体仍然是求大于供。

就如同网站需要大量转载平面媒体文章一样,平面媒体之所以称之为平面,是因为它所提供的内容是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并不是因为其载体是平面。

曾剑秋更是认为,平面媒体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子表兴起的时候,人们认为机械表会消失,但如今依旧存在。媒体也是如此,平面媒体不可能消失,无论是手机报、微博还是APP与报紙、杂志都是交叉关系,并不是取代关系。”

同时,新技术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确实存在。“传统媒体会一直存在的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习惯和文化。传统媒体应该利用这一优势,把内容做得更丰富更有亲和力,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技术。平面媒体消亡之说,不过是杞人忧天,”曾剑秋说道。

平面媒体转型“屏面媒体”的探索 第4篇

从2009年开始, 《燕赵都市报》以报纸为依托, 相继推出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手机报, 与报纸形成三位一体的全媒体雏形。这种模式是传统报纸在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下所进行的一种创新, 意在打造一个以报网互动为基础、集各种表现手法于一体的全媒体形式, 以适应读者新的阅读要求。2011年伊始, 《燕赵都市报》再次强势改版, 转型改革。网络风格是此次报纸改版的核心指向, 希望能从理念到内容、从版式到语言, 都与网络融合、互动, 完成一次传统平面媒体转型成为现代“屏面媒体”的创新, 完成一次挑战和探索。

头版从封面化到首页化

报纸头版“封面化”是指报纸头版弱化报道新闻的功能, 消减或完全摒弃头版完整的新闻报道, 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这一做法目前广为各大报刊采用, 近几年来, 燕赵都市报亦是如此。此次改版, 《燕赵都市报》创新性提出“首页化”这一概念, 强调的是头版对报纸及其网站的导读、引导功能, 对内容的要求是信息量大、层次丰富、路径分明。

为了实现“头版首页化”的效果, 主要思路就是:借鉴网页设计思路, 大量使用网站首页元素。比如, 在报头区域每天推出“今日热词”, 方便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关注民生现象;以醒目方式标示出报纸网站地址、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 方便读者在《燕赵都市报》与燕赵都市网之间进行选择性阅读, 方便读者与我们畅通联系, 方便读者及时提供线索。

互联网站的新闻首页一般不登全文, 而是罗列、展示大量新闻标题、栏目、频道、重要新闻, 形成导航条式页面。《燕赵都市报》此次改版也强调实现头版“视窗化”效果, 以更多的提要集萃, 让读者一眼洞穿整份报纸的精彩点、亮点。版面大量增加图片、标题、关键词导读或者新闻摘要, 使得头版各类信息索引常常达15条之多。版面尽量多地预告内页的精彩信息, 不再强化一个视觉中心, 而是在同一个版面上可以并存多个视觉中心、视觉刺激点。

为方便读者阅读, 此次改版对导读的处理可谓极为细致, 分为“小导读”“中导读”“大导读”。“小导读”即传统的标题导读;“中导读”即“图片+标题”格式;“大导读”即“图片+标题+新闻概要”格式。这些手法每天穿插应用于头版, 形式多样, 融会贯通, 最大可能实现版面联动和阅读路径引导, 让头版真正成为新闻的“盛宴”。

报眉从常规化到频道化

为方便读者在《燕赵都市报》与燕赵都市网之间切换阅读, 此次改版, 强调了报纸与网络在新闻单元的划分上要保持一致性。各版面报眉冠以频道名称, 报眉标示出报纸版面主题和网络频道的对应关系, 加相关网址。而各频道下栏目的设置也要与报纸的版面栏目形成对应关系。

此次改版, 除保留传统各版面外, 还新推出“今日看版”、“社会扫描”、“有事找都市报”、“图说河北”等版面。这些版面都设计了个性化报眉, 如“今日看版”的报眉突出了“眼睛”这一元素, 强调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事找都市报”的报眉突出了“拼图”这一元素, 强调要帮助读者查漏补缺, 解决实际民生问题;“图说河北”的报眉则突出了“摄影镜头”这一元素, 强调记录这个时代, 直接生动展现发生在燕赵大地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值得珍藏的瞬间。这些个性化报眉都新颖别致, 使得新推版面瞬间从众多版面中跳跃而出, 推出一段时间后, 不仅提升了读者关注度, 还形成了独特的版面品牌形象。

新闻从静态化到滚动化

借鉴网络媒体特点, 此次改版, 提倡紧凑瘦长型版面设计和空间规律, 营造更接近于“屏幕”的感觉。新闻在版面上的呈现类似超市货架式陈列, 更清晰地细分内容, 新闻条数多、新闻式样多, 提供比改版前更多的资讯。标题一律横排, 且字号变小、避免采用横通式标题, 以节省出更多的版面利于新闻呈现。标题提倡写实、关键词突出, 更接近于网络风格。版面采用正线、黑线等清秀线型, 也接近于网络风格。

近年来, 虽然各种报纸千变万化, 但是版面趋于模块化, 是被大家一致认同的。模块化版面给人一种屏幕化的认同感。此次改版, 追求自上而下类似网页滚动阅读的效果, 改传统的“摇头式阅读”为“点头式阅读”, 给读者塑造一种“读屏”的亲切感。整版由大部分竖置长方形模块和一小部分横置长方形模块构成, 在竖列式为主的基础上点缀横列式, 模块安排做到错落有致。

借鉴网络媒体置顶新闻的特点, 此次改版, 也有意识在各版面合理设置了置顶新闻。置顶新闻往往是一些涉及重要人物、重要机构的新闻, 或价值够不上头条却又值得引起注意的新闻。遵循“短小、重要、有用、有趣”的原则, 在选择置顶新闻时, 可以是一条短讯, 也可以是一组短讯;可以是一张新闻图片, 也可以是一组相关联的新闻图片。置顶新闻在燕赵时政类新闻、中国新闻、世界新闻上应用较多。

视觉从平面化到立体化

借鉴网络媒体的特点, 此次改版追求版面的层次感。要求从平面版面上努力拉伸视觉空间, 如用大小不同的字号叠加、注重留白, 在图片处理上讲究叠放、旋转、透视等。通过对图片的剪裁和标题字、正文、线、框、底纹等版面元素的叠加, 凸显重点新闻, 要求版式细节制作上体现立体美感。

传统的报纸版面编排利用的是“平面思维”, 而网站的页面设计需要的是“平面+立体思维”, 即必须要有新闻链接。为了追求版面的立体化、层次感, 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记者注意行文的立体化、层次感。记者写稿时, 要学习网络文章的特点和优势, 开门见山、迅速切入主题, 分段简短、多列小标题, 适当运用文学手法描绘细节, 引人入胜;要充分借鉴网络媒体超链接报道的经验, 以新闻背景、新闻链接、新闻闪回、关键词、小资料等方式将与核心事件相关的信息尽可能一网打尽。当然, 有时也可借责任编辑来帮助记者完成一部分超链接。这样自然有利于美术编辑在排版时进行“立体”操作。

编排从单向性到互动化

此次改版, 非常强调报网互动、以报带网, 进行跨媒体新闻配置。要求精选重点稿件进行特殊化处理, 若单篇稿件原文篇幅过长, 就将精编版放到报纸上, 而将全文放到燕赵都市网上;若多篇稿件构成的专题或系列报道, 在报纸上只刊登其中的最新报道, 读者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的全部内容。此次改版, 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报纸是报网全媒体的一部分, 报网互通, 无缝对接。内容上, 报纸刊出的是“慢板”、“精华本”, 而在网站上可以找到更详尽、互动性更强、表现力更丰富的“快板”、“全本”。

各版的头条新闻或重要新闻要作为互动连接点, 其余新闻则尽量保留其独立性, 以满足读者对一般新闻的需要。为方便报纸读者在燕赵都市网上更快找到对应新闻, 燕赵都市报创造性推出都市网“直通码”——在报纸重要新闻后附有数字代码, 读者登录燕赵都市网首页, 在最顶部“直通码”框内输入该数字, 该报纸新闻即可在网上呈现。网友可浏览、跟评, 其中精彩言论, 还择优在报纸上予以刊发。如此一来, 读者自然直接参与到了媒体的成长与发展中, 与《燕赵都市报》共呼吸。

如今, 网络实际上已经成为新闻信息的一个集散地, 海量的信息给报纸版面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资源。有别于传统报纸更多的仅仅是编排自采新闻进行宣教, 此次改版, 强调向网络要新闻资源, 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合理、充分且带有创造性的运用。比如, 此次改版, 特设“频道精选”栏目, 在保留自采新闻的基础上, 集纳其他媒体的报道, 为我所用;尝试着把网络视频的内容转换成文字, 刊登在报纸版面上;开设博客摘录版等。类似的新设立的具有网络个性的栏目, 还有“新闻排行榜”、“网友跟帖”、“热词”、“锐词”、“新闻检索”、“留言板”、“收藏夹”等。打开报纸, 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网络化的新鲜气息。这些栏目在美化版面的同时, 也提高了新闻吸引力。

媒体变革与平面设计创作思考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体科技;融合;创作

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在图像泛滥的年代,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平面设计需要借助新技术突破自己的边界,增加作品的深度以获得信息的有效传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良好的媒体适应性。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基本成熟。平面设计通过组织文本、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形式与结构,使情感和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平面设计是典型的边缘学科,作为设计艺术,以不同形式的媒介为载体,可以进行跨界组合。在传播技术层面,平面设计需要信息载体。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还会继续拓宽。当前数字媒体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数字化生存”,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会面临变革。“人人都会平面设计”的这样一种说法,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大众性和广泛性,其实平面设计应有的“深度”更需要研究和探讨,当前也最缺乏具有深度的作品。

一、媒体科技发展与媒体特性

从铅活字印刷,到摄影的诞生和照相排版技术革命,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科技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新技术给平面设计造就了新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也参与了人类视觉传达史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度。传统媒体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前的平面设计媒介,主要涉及书籍和招贴设计等印刷出版物,由于以传统印刷媒介为载体,平面设计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NewMedia)。新媒体同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计算机媒体、互联网、在线游戏、电脑光盘、交互式网站、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均属于数字新媒体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动态”的特征,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而传统媒体具有线性和静态的特点,传播的时效性有一定局限。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二进制编码(0和1),这是一种计算机数字语言。所有的素材文件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输出,形成所谓大数据(Bigdate),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和生产生活。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任何特性的媒体都具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媒体科技与艺术设计不断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平面设计正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当今的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二、平面设计艺术、新媒体科技的融合与创作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部不断革新的历史。媒体自身也不断在进行变换、革新,新媒体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相互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媒体空间系统,对平面设计而言,媒体信息资源不可或缺。新媒体的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计算机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从第一台电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中出现,到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空前发达,数字化革命为平面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互动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运动图形、实验设计,平面设计师需要学习和认识这些边缘领域。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描述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而言,“新媒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设计、动态图像设计、印刷品设计等。新媒体平面设计师使用数据库进行创作,有广泛的艺术、人文资源可加以借鉴,自由度和创作空间更为广阔。数字媒体科技介入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引发设计工具、方法的变革,设计作品的形态也变成了一种非物质的数字与信息。因此,设计师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新媒体平面设计作品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性,作品的科技和创意含量也会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在融合新媒体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师应发挥媒体特性的优势,探索新的法则,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且具有唯一性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哲学,增加平面设计的深度。媒体技术革命为平面设计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想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把不同的媒体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意过程中,努力保持技术技巧与艺术技巧的平衡。平面设计与媒体科技的融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两者互为创新的动力和途径,李政道先生常说:“科学界所有重大难题的解决,都是由艺术想象所突破。”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平面设计还会继续融合各类新媒体资源,艺术设计各领域之间也会打破边界,跨学科、跨媒体设计将是未来平面设计创作的方向。

三、结语

当今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平面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要能赶上科技的进步。平面设计师需要进行跨媒介设计创作,迅速掌握新工具,去学习新的领域,这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没有新事物、新鲜血液的注入,当前的设计就会僵化,新媒体科技正在变革艺术设计行业,这一改变要把我们引向何处?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还在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与新媒体融合有益于平面设计创新。平面设计既然与媒体科技已经发生了联系,就不会再与之分离。

参考文献:

“视觉锤”对平面媒体的价值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平面媒体 形象战略 视觉锤

一、当前平面媒体的发展环境

中国平面媒体自2002年随同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起步,不断发展,到2012年,达到新高,10年间复合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很多都市报广告营收突破20亿。而在平面媒体中又以房地产等行业的广告投入为支柱性特点明显,因此,中国平面媒体的黄金10年发展依赖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10年发展,房地产行业广告投入占比在有的报纸突破40%。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房地产广告的投放方式越发多元,平面媒体或将迎来一个不断萎靡的境地。都市报“钱”景堪忧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反思平面媒体的增长点和未来,平面媒体的未来胜算到底在何方?依靠全球正在风行的“定位理论”,我们对平面媒体的未来定位进行研究和探讨,发现,重塑平面媒体的“视觉锤”影响力或许能提升当前平面媒体的营销能力。

随着市场发展的下行压力加大,平面媒体的同质化竞争将加剧,产品的同质化,内容的趋同化,营销手段的趋同特点等,造成平面媒体的品牌个性在读者心中逐渐消失,那么怎样在竞争中获得有限的心智资源?并将心智资源转换成读者的商业价值呢?笔者认为,获得未来读者的关注力和注意点就是平面媒体的机会。而如何聚焦读者关注点,就必须在形象战略定位上采用“视觉锤”。

按照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劳拉.里斯的理解,所谓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一个空位子,然后植入一颗钉子。而在视觉时代,抢占消费者心智的最好办法不是只用“语言的钉子”,而是运用更强有力的“视觉锤”,视觉形象和语言信息的关系好比锤子和钉子,“要用视觉形象这个锤子,把你的语言钉子植入消费者的心智中。”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目前的平面媒体在下行的趋势中竞争将更加激烈,过去的一些只要语言喊喊就可以占领读者心智的方法显然不可能在当前的竞争形式下奏效,必须升级到运用“视觉锤”将报纸的个性形象牢牢钉入读者的大脑中,然后再利用报纸的各种营销方法占领市场阵地。

二、“视觉锤”对商业领域的作用

1973年,心理学家莱昂内尔·斯坦丁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他请研究对象在5天之内看10000张图片,每张图片5秒钟,之后,在向研究对象展示成组的图片时(一张是他们见过的,一张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发现他们能记住70%的图片。而在一个传播信息过度的社会里,消费者很少会记得语言的口号,但往往对场景的记忆过目难忘。这已经能够说明,在每天信息数量广度大的时代里,运用图片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手段。

在商业领域,运用图片之力量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乳腺癌的公益组织视觉锤“粉红丝带”,它目前已经成为知名的标志;很多人看到粉红丝带,就想到其公益组织;又比如,可口可乐的瓶子包装,这个永恒不变的视觉形象帮助可口可乐每年获得数百亿销售收入,而每年的广告口号又有几人能够记得,多数人对可口可乐的印象就是“瓶子”,一个设计独特的“瓶子”每年为可口可乐带来几百亿美元的销量,还有耐克的“勾子”,奔驰汽车的标志等。

视觉锤已经在企业的战略竞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商业作用。白酒品牌洋河蓝色经典在很多红色白酒包装中脱颖而出,蓝色在白酒系中差异化最明显,因此消费者感官接受度和记忆度高,因此成就斐然;而在王老吉的凉茶争夺中,最后集中到红罐的“王老吉”包装争夺,也是争夺视觉锤之战。

综上所述,在信息广泛传播的今天,必须强化视觉锤的力度,这样才能在商业竞争领域争取更多的消费者,获得商业的胜利。

三、平面媒体引进视觉锤的作用

目前的平面媒体,几乎都是运用一个报头的格式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特有符号,几乎没有报纸采用精彩的LOGO标志或者定位精准化设计一个视觉锤,因此,往往很多版面读者看完都没有强烈感觉到是在“消费”某种符号。但我们到肯德基,从鸡腿包装到餐巾纸上,印的都是企业的视觉锤符号,这些符号牢牢印记在我们的头脑中。反观平面媒体,很少有在视觉锤上下功夫研究形象战略的。而平面媒体举办活动营销,也很少会看到独特的视觉锤形象。

而适时引进视觉锤,对于平面媒体的竞争,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标志性视觉锤将有助于竞争区隔。目前都市平面媒体的竞争80%是市场份额的抢占竞争,不属于做大蛋糕的竞争,而是分食蛋糕的竞争。因此,在竞争中,怎样区隔竞争对手,怎样在竞争中抢夺读者眼球,这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视觉锤,快速吸引读者眼球。让“眼球力”成为经济力。所以,平面媒体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性精心设计出彩的视觉锤,一看到这个视觉符号,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是某报纸的LOGO符号,就像我们看到BMW就知道是宝马汽车一样。

第二、视觉锤利于传播品牌。众所周知,目前的媒体市场是一个传播为王的市场,只有传播到位,让每一个报社主办或者承办的活动深入影响到城市市民,媒体才能将很多资源转化成报社的经济来源。而这一切都需要报社扩展自己的品牌认知度。而一个有利于人们心智认识的视觉锤符号很显然有利于传播。传播越快,对报纸品牌来说,自然花钱越少,获得的好处越大,对合作伙伴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视觉锤对于报纸品牌管理起到重大战略作用。一个好的符合平面媒体发展战略的视觉锤符号更能对品牌管理和运营起到重大作用。我们所熟悉的很多企业一旦视觉锤符号定下来之后,就不断强化广告宣传力度,打造消费者认知。比如可口可乐,每年投入2亿美金广告宣传费用就是强化视觉锤认知,希望通过视觉锤把可口可乐的品牌传输到全球各地。所以,平面媒体一旦确定视觉锤后,就应该不断强化宣传,以此为品牌战略管理之重要契机,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图腾。

四、平面媒体如何打造视觉锤

第一、无关联的视觉锤。就是你的媒体属性与视觉锤之间关联度不大。比如哈撒韦衬衫的眼罩,星巴克的美人鱼,等等,这些标志性视觉锤和企业消费特性关联不大,但消费者却津津乐道。

第二、关联的视觉锤。关联的视觉锤更能体现品牌的属性。当视觉锤同时被强大的语言钉子强化时,效果更好。比如牛奶的广告语一般通过草原来突出;寿险广告通过”伞“来代言等。

第三、采用植入式视觉锤。其实植入式的视觉锤更能打动人。比如有一则品牌广告利用名人喝牛奶,牛奶沾在胡子上为卖点,牛奶胡子颜色对比明显,广告效果逗笑喜人,传播和打动消费者非常明显。此外,我们看到很多经典植入式广告的精品。比如劳力士的表带,雪花啤酒的勇创天涯等。植入式的视觉锤可以帮助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对传统的平面媒体来说,植入式视觉锤可以放大到每个标牌、手册和宣传页。视觉锤本身的传播效果也会比语言传播更快更强。

综上所述,就当前平面媒体的竞争来说,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现实的路径就是快速利用最新的营销理论,聚焦定位,影响读者,招来广告商,然后再利用新媒体,立即启动转型升级,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让平面媒体立体化 第7篇

就国内形势看,报纸发行及影响受互联网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党报,面临的压力更大,如何减少压力,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是每一家党报都面临的问题,大家也都在积极地想办法进行新闻创新。

报网互动拓宽党报生存空间

目前,国内几乎各家党报报业集团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河网、郑州日报社的中原网等。虽然这些网站目前影响力不如搜狐、新浪等大网站,但其潜在的发展能力也十分可观。问题是,尽管众多纸媒都在两条腿走路,脚跨纸媒和互联网两条船,但其网站却常常只是转载纸媒的信息,不仅不能促进纸媒的发展,反而给其造成很大压力。如何使纸媒与自身网站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各地都在不断地探索经验。

在这方面,《杭州日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试运行、7月1日正式实行的“报网互动、打造滚动新闻”的做法值得学习。

所谓滚动新闻,即《杭州日报》和“杭州网”联手共同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只要哪里发生了新闻,滚动新闻的记者便会第一时间进行跟踪,全程报道,在赶往新闻点的途中,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便已传到“杭州网”上,任何一个新的进展,都会第一时间在网上体现,最后再在《杭州日报》上进行综合性的深度报道。同时,在报纸上打出“滚动新闻”字样,给出“杭州网”上点击“滚动新闻”的网址,报纸截稿以后,事件再有新的进展,仍然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到“杭州网”上。这样,报网互动,既弥补了报纸版面有限、时间固定而时效性相对较差的弱点,同时,因可随时直接把视频发送到网上,相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又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能够做到更快、更新。市民在网上点击后,可随时发表评论,把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想法、看法及关注点反馈到网上,记者则可根据市民反馈继续对事件予以关注,这样既增加了互动性,又增强了针对性,让平面新闻“动”了起来。

与政府联动提高党报影响力

与门户网站相比,党报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有着天生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党和政府的活动,从根本上说,都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而展开,从这个角度上说,做好党和政府活动的报道,是党报赢得读者、扩大影响力的一个强大优势。

然而,就目前的情景看,这种优势在许多地方不仅没呈现出来,反而变成了劣势。一般性的领导活动、乏味的会议报道,让党报成为“会议简报”,失去了新闻性,也失去了读者,既没有很好地完成党报的宣传任务,也让党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针对出现的问题,如何把优势发挥出来,是党报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各地的实践,应把握以下几点:

改变文风,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报道领导活动、党和政府的会议。再好的理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新闻,如果没有人听、没有人看,好的宣传效果就达不到,更遑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了。而要让人看、让人听、让人喜闻乐见,就必须改变文风,打破领导活动报道和会议报道的“党八股”,让文风变得生动活泼。

通过老百姓的视角来做好党报新闻。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讲话要看对象,写文章怎么能不看对象呢?对牛弹琴,也是对弹琴人的一种批评,因为他不看对象。党和政府的决策、政策只有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执行下去;党报的新闻报道,针对的是广大的一般干部和群众,就应该从老百姓的视角来讲新闻、讲政策。

一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以老百姓的视角表达出来。一个政策、一个决策的出台,在报纸宣传上如果只是从官样文章到官样文章,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就不能引导老百姓主动支持和参与到决策、政策的落实中来。这样的报道和宣传,等于没有报道、没有宣传。但换一个角度,把政策从老百姓的视角来报道来宣传,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二是要下情上达,从老百姓的视角来看党和政府的工作,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这个方面,《杭州日报》的实践很有意义。《杭州日报》城市新闻中心开设了“民生正前方”栏目,其目的是“以民主促民生”。与有关政府部门,各部、委、办、局联动,针对一个时期内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组织相关部、委、办、局,或者通过党报热线进行对话,或者直接到街道办、社区,与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彼此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顺畅的通道。同时推出“市民议事广场”,收集市民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出台规定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

加强与各种媒体的合作,扩大党报的新闻影响力

扩大党报的影响力,党报还要与各新闻媒体加强合作,从新闻采写、新闻发布到新闻发行各个方面,使党报的形象闪耀在各种媒体上。

近些年来,党报扩版都增加了社会新闻、突发新闻的版面。社会新闻、突发新闻,新闻线索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依托长期合作的庞大的通讯员队伍以外,新闻热线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然而,据了解,热线不热几乎是所有党报共同的弱点。

当然,单是从新闻线索上合作,只是一个起步,从扩大党报影响力的角度来说,党报加强与各种媒体的合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党报形象宣传、党报新闻发布、党报的发行,都大有合作的空间。

平面媒体竞争力分析 第8篇

1 网络媒体传播特征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媒体不断涌现并且蓬勃发展的时代, 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等, 这些20年前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传播形式, 现在已经风生水起, 大行其道。以平面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感觉到冲击和挑战。网络媒体不但具备了新闻传播的基本属性, 而且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突显了时代的特点。

1) 及时性。网络新闻在实效上的第一属性就是它的及时性。网络媒体的及时性是传统的新闻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它的信息来源比较宽泛, 从制作到发布的过程整个也较简单, 无需排版印刷等繁杂的程序, 无需报刊邮发, 尤其在报道突发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上, 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地报道。例如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上可以发挥同步报道的优势, 可以在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上在第一时间进行播报;

2) 全面性。目前各种官方和专业网站林立, 网上信息分类、专题梳理与新闻专辑整合等等方面均制作的比较完善。网络媒体的各大专辑以模块方式罗列, 网民只需点开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新闻、评论, 并且还可以查阅到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同类新闻的相关链接, 在报道形式上既可以是视频报道, 也可以是图片报道, 同时可以参与网上评论互动;

3) 信息量大。传统媒体如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 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 真正能够刊登到报纸版面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新闻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而网络媒体在信息传输上则不受容量的限制, 只要该新闻信息有价值, 就可以将其放在网络页面上, 而无需受到传播渠道容量的限制;

4) 可信度低。网络信息的上传审查把关等程序很宽松, 甚至有些网站采取先放行后审查的管理模式。即便是先审查后再上传信息的网站, 其审查的标准也比纸质媒体要宽泛得多。因此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 也造成了一些不实的报道, 甚至是恶意的假信息传播, 给社会造成不稳定, 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混乱。因而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比平面媒体可信度要低。

2 平面媒体的优势仍然存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 发展迅猛, 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 平面媒体自身传统的优势特点依然明显, 仍是网络媒体所不可替代的。

1) 报道有深度。深度报道是平面媒体最大的特征和优势, 足够深度的信息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调查、研究、论证。记者采写、编辑统稿、总编把关, 一篇文章也许需要反复的挖掘、提炼第一手材料, 这样的新闻是真实的、负责任的;是受众乐见的、对社会有益的。正是这种具有较长运作周期的平面媒体, 才能够与这样的传播时限匹配起来, 而追求快速报道的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则无法与传统媒体相比;

2) 具有独特的魅力。我在读书休息之余随手翻开一摞报纸, 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的大幅照片映入我的眼帘, 因为是铜版纸印刷, 照片的质量和色彩都很好, 我清楚地看到他脸上的痣和眼角的鱼尾纹, 还有他沉稳成熟的眼神, 我就这样和这位塑造了好多经典银幕形象的明星对视了很久, 突然一个念头闪现——“这就是纸媒的魅力所在, 不是吗?”

是的, 我可以不必担心电脑辐射, 不用在网络上进行搜索, 也不会考虑会不会断电, 而且我可以把它放在包里, 想什么时候翻阅就什么时候翻阅, 它也没有什么技术要求, 只要认字就可以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 这些都是网络不能实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大批纸质媒体的忠实“粉丝”, 他们通过纸媒了解世界, 将这种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传播较便捷。与网络媒体占绝对优势的互动性相比, 传统媒体具有的是良好的便捷特点。浏览网页, 你需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 还需要有信号上网, 因此在信息获取上受到一定的环境限制。而纸媒却不需这么高昂的工具, 你可以免费领取一份地铁报或购买一份报纸, 既可以走在路上、坐在车上、躺在床上, 或是候车、等人、休闲时轻轻松松地阅读信息浏览关心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在极其简单的方式中进行传递、传送、传阅。这些都是网络无法取代的;

4) 可信度高。平面媒体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可信度高,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信息来源、审稿编稿、发布程序强化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目前, 每一个专业平媒后面都有一个配属的网站, 更主要的是这些网站上发表的信息, 基本上是来源于这个平面媒体, 一些相关专业网站在转发时, 往往会标注信息的来源, 由此来证明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当前, 由于个别网站等不实言论, 已经造成人们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怀疑。只要标明是平面媒体信息来源, 公众就相信了信息的真实性。

3 在竞争合作中让平面媒体焕发生机

当前, 制约平面媒体 (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等) 发展和生存的主要问题是报纸盈利能力下降问题。信息量 (数量、质量) 影响受众群数量, 受众群数量反映的是发行量。发行渠道和发行数量影响的是报纸经营的能力 (包括广告等) , 经营情况就决定了报纸的盈利能力。其实盈利能力下降是受到了网络等其他传媒的竞争影响, 其实平媒的业务价值并没有降低, 纸媒需要的是经营形式和多元传输渠道的整合, 改变传统纸媒的传播方式, 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后的政策和现代传媒经营的先进理念, 重新焕发平面媒体的生机。

1) 加快平媒“数字化”步伐

要从时代发展和公众习惯上思考, 加快平面媒体的“数字化”的进程。将平面信息载体相同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 改变单纯强调发行量的思维, 借助网络传播扩大社会影响, 把报纸经营融入到“数字化”传播中, 运用数字网络实现外部平媒盈利生存目标。

2) 发挥人才优势搭建“两栖”平台

平面媒体人才资源丰厚, 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比较高。平面媒体的信息品味是超越普通受众、高于读者的。相比较于网媒的姿态则与大众品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毕竟平面媒体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 还肩负着社会舆论导向、引领社会时尚的功能。因此, 平面媒体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功能的基础上, 还应该发挥其权威性、导向性、高品味性的特点, 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 打造“两栖”平台, 使平媒与官网相得益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发展。

3) 借鉴网络经营理念焕发平媒新生机

网络媒体其实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 其思维是服务性的。尤其是在广告方面, 对平面媒体的挤迫是前所未有的。其实网络媒体与传统平面媒体在广告投放的技术上并不占优势, 但是在心理需求上则比平媒有较大的优势。网络广告个性化较强, 以消费者为导向, 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品味。这种理念是值得平面媒体学习和借鉴的。平面媒体的运营可以采用更加开放、更加人本化的思维方式, 借鉴网络经营的理念,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因此平面媒体要改变传统的优越感, 放下“唯有读书高”的主观思维方式, 去了解用户,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的平面媒体才是体现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的大众传媒, 也将是一个始终保持竞争力和顽强生命力的立于不败的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1]刘萍.新闻前哨[N].人民长江报社, 2006 (6) .

[2]许玉璇.平面媒体与网络如何良性互动[N].汕头日报, 2010, 8.

[3]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1.

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的策划创新 第9篇

在新媒体时代, 面对越来越具有传播能力的公众, 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载体, 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优势何在?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实现新闻创新?

一、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优势何在?

1.深度报道策划是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竞争的利器。传统纸制媒体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根本无法与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参与竞争, 因而必须在新闻的深度上苦下工夫, 尽可能详尽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信息、发生的原因、具体进程以及发展趋势等, 从而让读者产生立体宏观的感受, 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新闻事件。<<南方周末>>创刊10多年来, 能够长盛不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很大程度上是靠深度报道策划, 通过策划, 为读者设置议程, 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在自己身上, 从而引导社会舆论, 扩大自身影响力。

2.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策划符合纸媒体自身的特性, 满足了文字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相对而言, 报纸语言形式多样, 比电视、广播语言可以更生动、更深刻。因为它主要是通过视觉作用于大脑从而使人产生理性认识的, 因而报纸深度报道通过前期的精心策划可以选择最适合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3.深度报道策划是增加报纸发行量、提升报纸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报纸在不利情况下走出低谷的良剂。报社编辑部如果发现报纸的版面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什么力度, 即专业人士称为有点“弱”, 就会组织策划一些深度报道, 将读者的视线拉回来, 让报纸重新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策划的报道是独家的, 所以它是治疗报纸千人一面沉疴的良药。

二、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新闻创新?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策划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素养还应该具备把握宏观的政策的能力, 要结合实际情况, 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 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和主体性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在进行深度报道策划时,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 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或为了得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恣意捏造事实, 弄些无中生有的策划来。有些报纸为了得到自己见不得人的目的, 不惜违背良心捏造事实, “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 这些都是违背新闻道德的龌龊行径, 最终害人害己, 惹来阵阵唾骂。

2.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需要极大地发挥策划者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主体性原则。

策划者只有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显得游刃有余。坚持主体性原则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在坚持受众本位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策划者的潜能, 努力做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 坚持选题多样化, 视角平民化

做好深度报道, 首先取决于精心选题。主要标准是, 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 受众会不会关注, 与受众的关系大不大, 受众是不是爱看, 受众能不能受感染?在确定题材之前, 策划者要置身于受众的角度, 来一次换位思考。

好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必须谨慎选题。广泛掌握、正确运用信息、及时把握群众的思维和行为现状, 是保证选题策划质量的主要前提。优秀的策划者不是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发现和判断选题, 而是在对社会政治经济大局的透彻了解和自身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基础上判断发现选题的。同时, 选题策划的定位准确与否, 是决定选题策划成功与否的又一关键因素, 必须注意选题策划的特色定位、作者定位、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

平视受众, 通俗耐看。策划的平民化视角是指从受众的关切点上策划报道, 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要, 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报道进行策划。

(三) 正确处理好策划与深度的关系

新闻策划的前提是客观的新闻事件, 但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要求我们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加以表现, 不能单纯为了深度而深度。报纸深度报道策划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策划与深度的关系。

1.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深度要在社会关注点上高扬权威媒体的声音。

新闻事件的重大性、典型性、普遍性和报道的及时性,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深度, 策划者必须做好诸类新闻的策划工作。

2.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要追求第一时间深度。

深度报道所写的东西, 首先必须是新闻, 不是新闻就谈不上什么深度报道。新闻的生命是“新”, 不新哪有深呢?时新性是新闻的内在要素之一, 要追求新闻第一时间的深度, 策划者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密切监控新闻动态, 争取第一时间介入;二是有可能的情况下, 提前策划, 提前采访, 争取最佳时机发稿;三是逢突发事件调动团队力量, 拼抢第一时间组合。

3.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要用故事吸引读者注意力。

深度报道要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必须“缘事而发”。也就是说, 首先我们要介入的选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事情, 要有新闻事实, 新闻故事, 以此为由头挖问题, 达到一定的深度, 深度报道最根本的深刻在于事实, 而其中的思辨色彩是第二性的东西, 报纸深度报道策划也要紧紧把握讲故事这种叙事技巧。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 深度报道在我国兴起。深度报道要善于策划已经成了广大报纸的共识。作为新闻策划的一种形式, 深度报道策划是议程设置的手段之一。本文从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的定义、自身优势出发, 着重论述了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如何实现策划创新的问题。

平面媒体 第10篇

相较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类书籍,《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更多地以实际应用以及特定的平面设计软件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书籍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不但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较为细致,还由每一个知识点引申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相关知识的学习更为形象具体。

《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一书指出,数字媒体或多或少与平面设计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因为数字多媒体的发展,平面设计在媒介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持续革新,为平面设计与数字多媒体等媒介的交互和融合提供了广泛而深远的机遇。相较于包括电视和纸质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数字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空间上的多样化以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快速在平面设计领域占领了空间。由于平面设计事实上是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提炼以及再提供,因此,不同性质的媒介所展现给人们的信息类型也各不相同、人们获取的感知也不尽相同。也正是如此,数字多媒体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其次,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在数字多媒体技术上的贡献,数字多媒体这一媒介的表现力和图像的加工能力得到了提升,进而在平面设计上也有了发展的空间。《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一书指出,数字多媒体技术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平面设计工作带来变化和影响的。第一,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创作手段和过程上给平面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工作中,大多以手工绘制或借助操作界面使用复杂的软件进行设计工作。但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融合,涌现出了大量操作简单便捷的平面设计软件。这类软件的应用使得人们进行平面设计工作时更加有效率、立体效果的展现更为逼真化、像素的呈现效果也更加明显。第二,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带动下,平面设计工作的领域日益拓宽。人们可以在各种场合开展平面设计工作,然后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所设计的作品进行交流。而且,在各类平面设计软件的辅助下,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尝试各类修改效果。这缩短了人们进行平面设计工作的时间周期、简化了流程,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第三,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在传统的媒体广告制作和信息表达过程中,平面设计工作受媒介形态的限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软件使得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文字、图形和音频等可以在软件之中进行统一化处理。在平面设计工作中,只需要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创作,而后就可以将作品应用到不同性质的媒介之中,进而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第四,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带动下,交互式传播在平面设计工作中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工作中,设计者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如何与受众展开互动,进而了解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的困扰。但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都难以有效完成这一要求。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在设计者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交互的桥梁,使得受众能够将体验反馈给设计者,进而保证了设计者之后的设计工作开展。

《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教材·平面设计案例教程》一书是将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进而从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应用的角度对数字多媒体技术和平面设计工作进行了分析,它有助于提高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质量。该书通过分析数字多媒体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也再一次说明了新时期各类平面设计软件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平面媒体 第11篇

报刊广告支出整体上浮 五大行业垄断九成席位

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监测,2003年全国平面媒体上共有5.2万个品牌投放广告,其中前50位的品牌的投放总额为56亿元,占总量的9.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44%。

在广告投放排名前50位品牌中,联想、IBM、HP、DELL、SAMSUNG和TCL六个品牌的投放量超过1.8亿元,组成第一集团,联想继续位居各品牌之首,投放额接近3亿元;松下、中国移通、NOKIA等16个品牌形成第二集团、广告投放费用在1-1.5亿元之间;在6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28个品牌组成了第三集团。其中第一、第二集团的投放达34.2亿元,占50强的61%。少量的品牌垄断大部分市场,在广告投放中也是如此。

前10位品牌中,位次提升较大的是IBM和松下;而MOTOROLA则是去年十大品牌中跌幅最大的,从第4位跌至第19位,广告额下降了8000余万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的状况以及营销战略的调整。

对比2003年和200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第50名品牌索芙特的广告费用是3704.31万元,而2003年第50位品牌北汽福田的投放费用则已经增至6494.76万元,2003年50强的进入门槛几乎比2002年提高了将近一倍。可见,随着我国入世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企业也更加重视自身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加强了广告投放的力度,因而广告费用的整体增长是一个必然趋势(见表1)。

对前50位品牌所属的行业做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计算机、通讯、综合电器和医药保健五大行业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五个行业共有46个品牌进入广告投放的前50名,合计投放广告52.59亿元,占前50个品牌广告投放总量的93.87%(见表2)。

汽车行业和计算机行业著名品牌的广告投放额在50强中处于领先地位,投放费用分别达到16.57亿元和13.59亿元,这也印证了2003年汽车业的井喷式发展以及IT业的复苏迹象,但二者不同的是,汽车业品牌进入前50位的虽然数量众多,但却没有广告量特别突出的品牌,而计算机行业虽然著名品牌数量不足汽车行业的一半,但其单个品牌的投放量却较高,2003年广告投放的前4个品牌均属于计算机行业,若考虑到综合电器类中包括的一些计算机产品广告,计算机类的广告费用实际上还要更高一些。综合电器是指一个品牌的产品线覆盖了若干行业,如家电、通讯、计算机、电子等,该类别的投放量虽然不及汽车、计算机和通讯行业,但平均每个品牌1.6亿元的广告支出显示了这些品牌的强大实力,并且不断延伸的产品线也反映出品牌的影响力使得这些企业在多个领域都有了较大的扩张。

通讯行业在2003年也得到迅速发展,在众多手机厂商以及主要运营商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广告量一路攀升,该行业著名品牌在2003年共投放了11.74亿元的广告,位居第三大行业。而医药保健行业2003年能有7个品牌进入前50强,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SARS,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症使得老百姓的健康保健意识有了空前的提高,这就给了这些医药保健企业很大的市场空间,因而在广告宣传上自然是不惜重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投放报刊广告最多的房地产行业却没有一个品牌入围前50名,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房地产行业的地域性特点有很大关系。房地产品牌的营销范围一般只局限在某个地域,因而其不必像计算机、通讯等行业进行大范围的广告宣传,所以虽然品牌数量众多,但每个品牌的广告量并不是很高,形成了“大行业小品牌”的特征。

产品、促销、形象三大类型广告是投放重点

数据显示,前50位品牌在报刊上投放广告的形式主要为产品广告、促销广告和形象广告,这三大类型广告占50个品牌广告总量的93%,其中产品广告投放额达到27.2亿元,占48.57%;促销广告和形象广告费用分别为18.63亿元(33.25%)和6.29亿元(11.23%),其它类型的广告所占比例只有7%。由此可见,通过产品广告表现产品的优良性能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加以促销广告和形象广告来配合销售和提升企业形象,是这些著名品牌广告策略的一个大致写照(见图1)。

在前50个品牌中,既有国内各行业的领先企业,也有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两者在广告投放类型的选择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投放的产品广告比例相差不大,均在45~50%之间;国际品牌投放的形象广告的比例接近20%,促销广告占30%左右,而国内品牌则更倾向投放较多的促销广告(42.83%),形象广告则只占国内品牌广告投放量的6.37%。很明显,国际品牌比国内品牌更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而国内品牌则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产品销售上。这些国际品牌在营销理念与中国企业有较大差别,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好坏,因而支出的形象广告费用较多;而国内品牌则可能受价格战的影响,习惯上喜欢用各种让利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因而投放了较多的促销广告。国际品牌毕竟在广告营销上要成熟许多,他们的一些广告投放策略应该值得国内品牌所借鉴。

除了品牌的土与洋以外,不同行业品牌投放的广告类型也有所差别。在前50大品牌所属的主要5个行业中,机动车和医药保健行业投放广告中的半数以上都是产品广告,计算机和综合电器行业对促销广告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而通讯行业的品牌则对产品广告和促销广告并重。由于机动车和医药保健行业产品的技术性相对较高,投放较多的产品广告可以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产品;而计算机和综合电器类产品目前已经逐渐普及,投放更多的促销广告可以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通讯行业则由于包含产品众多,其特征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因而从总体上看该行业著名品牌对产品广告和促销广告的投放都较重视(见图2)。

著名品牌更青睐地方性媒体

从投放媒体的选择范围来看,前50个品牌明显倾向于地方性媒体。50强在地方性媒体上共投放46.03亿元,占投放总额的82.19%,在全国性媒体上只投放了9.97亿元,占17.81%。

从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来看,国际品牌对全国性媒体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国内品牌,在全国性媒体上投放了广告总额的27%,比国内品牌要高1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国内品牌更喜欢将广告投放在地方性媒体上,将近90%的广告投放在地方性媒体上(见图3)。

平面媒体 第12篇

一、行业性平面媒体概述

(一) 行业性平面媒体的特点

行业性平面媒体是以行业内容为主要传播内容的一种媒体, 传播的信息具有单一维度和单一视觉的特点, 所以被称为平面媒体。和平面媒体对立的是立体媒体, 网络、电视等都属于立体媒体。行业性平面媒体的传播内容非常固定, 只专注于某一个具体行业的相关内容, 因此面对的读者和客户也是固定的。由于行业性平面媒体传播的内容是固定行业的, 因此对传播内容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负责传播内容的采编队伍一定要非常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甚至还需要配置专门的行业研究队伍, 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才能发挥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虽然行业性平面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远远不如新媒体, 但是行业性平面媒体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新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很多和报纸以及网站上的内容是一样的, 具有非常高的信息重复率, 这种重复的现象在不同行业中的信息传播都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人打开不同的网站或者通过不同的渠道读取的信息都是一样的, 微博以及微信上发布的信息往往可以从报纸、广播中获得。但是行业性平面媒体由于其传播的内容是一个固定的行业相关的知识为主, 并且具有自身专业的行业研究队伍, 所以传播的内容深度更深, 研究队伍在获取行业相关内容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独家的渠道, 采编队伍都是由专业的人员构成, 并且形成的客户群体也是非常固定的, 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品牌影响力。而新媒体则不同, 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形成品牌影响力的, 很多新媒体获取的内容信息深度不够。而行业的媒体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获取了行业的信息之后, 还要将整个信息放到具体的行业的大背景下去进行分析, 并通过对专业的人才进行采访从而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二) 新媒体对行业性平面媒体造成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凭借它自身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新颖以及可以实现读者和平台的互动性从而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只要接入互联网, 即使相隔很远的距离也可以相互交流各个方面的信息, 并且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分享, 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除此之外, 网络化的信息传播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之外, 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分享, 让各种信息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人们更乐于接受。而传统的期刊信息的传播方式非常单一, 并且传播的信息统一受到版面的限制, 信息传递的形式也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述。正是因为这样, 新媒体争夺了行业性平面媒体的用户和客户, 用户对传统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少, 而以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等为主的新媒体却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关注度逐渐上升。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 广告也开始进行目标转移和分散, 从而进行整合营销。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 不仅行业性平面媒体的客户和读者减少, 同时行业性平面媒体的人才也逐渐流失。近年来,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电子商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 互联网营销岗位也成为热门的岗位, 岗位的待遇比较优厚, 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越来越多从事行业性平面媒体的工作人员流向新媒体的领域。大量的数据显示, 互联网营销岗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互联网在人才方面的造血功能比较差, 很少有企业愿意从零基础开始培养一个个优秀的人才, 而越来越多的网站又需要人才, 所以他们就从传统媒体领域挖墙脚, 很多网站不惜以优厚的待遇条件来吸引经验丰富的编辑和记者, 因此,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的人才加入了新媒体的行业。有了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 新媒体也做得越来越好, 从而导致行业性平面媒体遭受更大的打击。

二、新媒体时代行业性平面媒体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行业性平面媒体是众多平面媒体中的一种, 以行业的内容为主要传播内容, 因此传播内容的专业性非常强, 面对的读者群体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 行业性平面媒体本身的增长空间就是有限的。行业性平面媒体主要起到促进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发展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对行业性平面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行业性平面媒体的读者数量越来越少, 行业内的人才也在逐渐减少。新媒体的到来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行业性平面媒体不应该逃避现实, 而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时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行业性平面媒体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战略, 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来, 行业性平面媒体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都非常单一, 往往只是通过简单的刊登广告和期刊报纸的发行, 或者收取发稿人员的版面费获得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此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很多报刊都要面临市场化的挑战, 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行业性平面媒体必须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 发展新的产品模式和营销模式。

企业的战略转型是指在企业的运营模式、经营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等发生整体性的改变, 从而达到一种全新的企业形态。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或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 或由于自身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战略转移之后, 可以重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企业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 需要对内外条件进行同时变化, 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例如企业在规模扩大的成长阶段时, 或者整个行业的业态发生变化, 企业就需要对内外条件进行改变, 从而达到战略平衡, 形成企业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或者发展方式, 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可以说, 企业的战略转型其实就是企业不断变革的过程, 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产品的价值为最终目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是一个必然过程。

行业性平面媒体在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 并且要积极进行创新。首先应该是在思想上进行改变,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 对现有的传播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值新的服务内容, 推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行业性平面媒体属于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在速度上和时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的环节, 所以往往不能及时传播。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并且传播的内容和方式都更加开放。行业性平面媒体应该正视这种现象, 采用合作的方式正确定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将新媒体时代下行业性平面媒体受到的冲击和挑战化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从而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加快数字传播内容上的转型, 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行业性平面媒体的战略转型策略

(一) 对行业性平面媒体进行准确定位

在报刊发行市场化以前, 集体公费订阅是大部分行业性媒体的主要订阅来源, 但随着报刊发行市场化之后, 公费订阅已经很难实现了, 这就加大了行业性媒体生存的难度, 这就需要媒体明确受众的群体并细分, 也就是媒体要给自己定位, 这是媒体生存的基础。要在目标受众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就必须对媒体产品的区别做出整理, 这就是媒体决策者要应付市场竞争必须要做的, 这也是行业性媒体营销的关键。没有哪个类型的媒体能让各个阶段的受众都感兴趣, 媒体也不能追求满足受众的多方面要求。因此, 行业性平面媒体应该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 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 并将这个优势进行发扬。平面媒体的决策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对媒体产品的差异性做出规划, 从而在众多的媒体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从而进行媒体的营销。行业性平面媒体曾经将客户和读者都限定在专业的圈子范围中, 在多年以前这种定位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媒体市场的不断深入, 应该对企业的经营方向以及读者进行重新定位。

(二) 发挥传播内容权威、专业的优势

新媒体的网络传播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 同时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传播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 可以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提供充足丰富的信息, 从而加快各种信息传播。新媒体网络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限制, 信息的来源也非常多, 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员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网络具有虚拟性, 由于各种信息的来源非常多, 因此很难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 而且不同的网站之间经常进行信息的相互转载, 导致原创性的内容非常少。新媒体对信息的来源并没有限制,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这就导致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更加复杂, 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而行业性平面媒体却刚好拥有这方面的优势, 传播的内容绝对具有原创性, 并且内容具有深度。因此, 行业性平面媒体在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 应该发挥其传播内容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由于行业性平面媒体具有深度、权威的行业报道, 可以使用户和客户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 从而可以打造一个品牌媒体。此外, 通过深度的报道, 还可以对新闻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三) 创新经营观念

在新媒体时代, 行业性平面媒体需要发展, 必须对发展战略进行转型, 而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 必须创新其经营观念。我国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盈利模式种类多样, 通过不同盈利模式的发展和利用, 可以促进我国新媒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新媒体盈利模式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 行业性平面媒体也应该朝着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不断向全媒体的方向转变。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 注重产品和价值的延伸, 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新媒体时代, 很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注重产品价值链的打造, 通过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者产品价值链, 可以提高产业的核心价值。行业性平面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可以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 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 可以促进媒体品牌的增值。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各种不同媒体之间的边界也会逐渐弱化。行业性平面媒体也是一样,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壁垒, 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四)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为了促进行业性平面媒体的战略转型, 行业性平面媒体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尤其是在用人机制上。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 互联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因此大量的传统媒体工作者流入新媒体行业和领域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行业性平面媒体要想吸纳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就必须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和采编队伍。此外, 还应该建立公正的用人机制, 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鼓励企业中的个人发展。行业性平面媒体还可以建立人员流动机制, 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中进行轮岗和流动, 加强每一个员工的素质培训。为了促进平面媒体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还可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利益都可以得以保障, 员工对行业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顺利传达。

四、结语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行业性平面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在新媒体时代可以进一步发展, 必须在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上进行战略转型。在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 应该对行业性平面媒体进行准确定位, 充分发挥行业性平面媒体传播内容权威、专业的优势, 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媒体。此外, 还应该不断创新经营观念, 利用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吸纳和留住人才, 还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和传统的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加快速, 互动性也更强, 可以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 行业性平面媒体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行业性平面媒体应该调整其自身的发展战略, 做好战略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行业性平面媒体,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李雅楠.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3.

[2]薄云山.传统报纸在网络媒体时代如何生存[J].新闻采编, 2007 (5) :13-14.

[3]孙寿山.以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 2014 (6) :5-8.

[4]刘九如.刘九如:促进业务转型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 2006 (8) :30.

[5]曹晚红.浅析平面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定位和编辑[J].编辑学刊, 2013 (6) :45-49.

[6]孔菁.平面媒体持续生存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7]刘瑞生.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J].新闻战线, 2010 (11) :67-69.

[8]罗融融.《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与《传播学教程》之差异[J].新闻世界, 2013 (8) :274-276.

上一篇:效价比分析下一篇:电力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