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用范文

2024-08-02

安全信用范文(精选12篇)

安全信用 第1篇

伴随着信用卡的快速发展, 资深专家称, 真正对中国信用卡形成冲击的是欺诈风险, 占总比重的90%左右。并且非过卡交易及伪卡交易等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0年比2009年至少翻了一番。另外, 目前通过网络进行信用卡套现也大有蔓延之势, 我国面临着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本应绝对安全的信用卡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那么如何能够使信用卡更安全呢?

下面, 分别从银行方面, 商户方面以及持卡人方面等几个角度出发, 看一下大家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信用卡的高度安全性。

1 发卡行方面

1.1 发卡环节

单纯的为了提高发卡量而降低开卡门槛或是盲目的开卡实际上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银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新定位发卡量的重要性。现在很多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信用卡, 把发卡量作为重要的指标对相关职员进行考核, 这就导致很多职员完全以发卡量为目标, 最终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死卡或休眠卡, 这些卡片信息如果遭盗用, 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2) 在信用卡资料的审核过程中, 做到严格审核, 不给造假之人以可乘之机。

目前, 银行在收到客户提交的信用卡申请资料后, 会根据资料的内容对相应的项目进行打分, 按照综合得分给出信用额度, 一般很少去核实资料。这样就会导致电脑评分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 最终给出偏高额度, 从而带来一定风险。

(3) 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制定保密规范, 严格执行, 不能有丝毫懈怠。凡是作废的客户资料都应通过碎纸机销毁。另外, 银行在资料审核时, 应对客户资料进行分区, 每个区域设立单独的审核岗位, 确保不会有职员看到完整客户信息, 降低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1.2 用卡环节

1.2.1 技术上保证信用卡安全性

第一, 美国的信用卡无密码, 但前提是美国的《信用卡发行法》中规定了合法持卡人因被盗用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损失, 不需要赔偿或仅需承担很小的责任。在中国, 由于信用卡相关的法律规范比较单一, 如果不设置密码, 盗刷风险就会很大。所以, 银行要提供多种授权消费模式供持卡人选择。银行还可以推出消费短信提醒, 设置交易限额, 凭指纹交易等越来越多的交易安全服务。

第二, 银行应不断完善安全服务, 提高风险监控水平。如今, 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银行信息系统已经能够捕捉到持卡人与平时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异常, 然后马上通知系统, 立即致电或者短信询问持卡人。

第三, 加强境外交易的国际合作与监督。随着国际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家门, 到境外旅游等都会用到信用卡。由于西方很多国家信用卡交易是凭签名而无需密码的。这对我们的信用卡安全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国际合作, 加强境外用卡的实时监控和监督。

1.2.2 加强对商户的管理和监督

银行在审核商户时, 必须实地确认, 开通POS机后, 也要定期对商铺回访。并且还应制定商户收银员操作规程, 定期对收银员进行培训, 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银行要定期对商铺使用POS机的情况进行分数评定, 合格的才能继续使用, 如果涉嫌违规, 一定要坚决取缔其POS收款功能。

1.2.3 做好信用卡安全用卡的宣传工作

为了打击信用卡欺诈犯罪, 银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 充分利用自己的柜台, 群发短信, 网站, 网点电子滚动屏, 广告招贴等平台向信用卡客户做出适当的提醒。尤其是, 有一些新兴的, 高科技的信用卡欺诈行为发生候, 应及时告知客户。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并且开始进行尝试。比如:打开中国建设银行的网站后, 会自动跳出一个防范钓鱼网站诈骗的提示信息“关于防范钓鱼网站诈骗的提示”。这种温馨提示建议在银行系统内进行大力推广。

1.3 到期卡处理环节

目前, 对即将到期的信用卡, 银行方面一般会短信通知持卡人, 并且询问持卡人是否换新卡。根据持卡人的意愿, 会制成新卡直接寄送给持卡人或者不制卡, 但是到期卡一般交由持卡人自己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风险。所以, 建议银行在为持卡人换卡的时候, 要提醒持卡人不作废到期卡的风险, 或者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对到期卡进行回收。

1.4 加大资金投入营造安全用卡环境

银行业的利润率非常高, 在维护金融安全, 用卡安全这一方面, 银行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大资金投入, 研发新技术, 对现有设备以及金融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全面提高金融安全性。

Forum学术论坛

2 持卡人方面

对于持卡人来说, 避免遭受欺诈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种, 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 处处留心, 时刻提高警惕,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2.1 持有合理数量的高品质的信用卡

据2009年第13期《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的一篇《美国“卡危机”启示中国》的文章报道, 在美国, 人均持卡数在5张以上。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后爆出的信用卡危机问题也提醒我们应该以美国为前车之鉴, 不能滥用信用卡。

2.2 与时俱进, 了解高科技信用卡欺诈事例

随着信用卡的高速发展和持卡人警惕性的提高, 一些简单的信用卡欺诈可能越来越难实施。信用卡欺诈向高科技化、向非过卡交易发展, 比如上网上购物等。这就需要持卡人经常关心时事, 多看新闻报纸电视节目等等, 时时关注信用卡相关信息。

2.3 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

(1) 保存好自己的卡片并签名。第一, 严格按照发卡行的要求, 信用卡只能本人使用, 不能借给其他任何人使用。第二, 刷卡消费时, 要确保卡片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第三, 刷卡完毕后, 从收银员处收回卡片时, 要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卡片。第四, 卡片的背面在开通卡片时一定要签上自己的名字, 最好使用有自己风格的, 他人难以模仿的字体。

(2) 保存好自己密码。第一, 请务必保存好自己的密码, 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第二, 刷卡消费或者提取现金时, 输入密码要遮挡。第三, 设置密码时, 避免使用生日和过于简单的数列以及身份证等持卡人证件上的数列。

(3) 刷卡消费时在输入密码前, 先确认金额, 再认真核对刷卡信息。

(4) 妥善保存持卡人刷卡存单。

(5) 确保通过正规正确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第一, 使用ATM等自助设备时, 要留意自助设备是否被安装了密码读取装置或磁条读取装置等。第二, 事先记住或在手机中存储银行或银联等金融机构对外公布的统一客服电话。第三, 利用网络使用信用卡时, 一定要登录官方公布的网址, 切勿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网站。第四, 网上购物最好选择一些知名度高, 受众多, 绝对值得相信的大型购物网站。第五, 尽量使用支付宝等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保护持卡人的资金安全。

(6) 经常了解银行推出的有关信用卡安全的服务, 为自己的信用卡设置多重安全保障。比如:第一, 设置消费密码。第二, 办理消费短信通知。第三, 办理网上银行的动态口令或U盾。第四, 在网站上消费时设置单次消费限额和日消费限额。

(7) 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对个人信息注意保密。第一, 在向各个办事机构提交自己的身份证, 银行卡以及其他证件的复印件时, 一定要注明此复印件仅限办理某项业务使用。第二, 只在必须办理某些业务时留下必要的个人信息。第三, 勿贪小便宜而上大当。不要为了贪图一点小便宜, 而透露个人信息。

中国银联把良好的用卡习惯编制成了“刷卡消费安全小常识”印刷在持卡人存根背面, 大家也可以参考。

3 商户方面

不法分子利用商户收单方面的漏洞, 趁机实施犯罪时, 商户方面必须对收单人员加强培训, 严格按照银行给出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以免使店铺和顾客遭受损失。不法商户或者是不法分子勾结商户收单人员直接实施欺诈行为则属于不法分子的恶意欺诈, 要对这种行为集中整治, 加大惩处力度。

4 用卡环境方面

由于我国信用卡产业刚刚起步, 所以整体用卡环境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

4.1 大力宣扬诚信, 提高大众的信用意识

让人们把信用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储存起来, 当逐步建立起好的信用环境时, 信用卡欺诈将会失去存活的土壤。

4.2 加快进行EMV迁移

所谓E M V指的是E M V规范, 是由E U R O P A Y (欧陆卡) , MASTERCARD (万事达卡) , VISA (维萨卡) 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联合制定的金融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 卡的金融支付标准, 目的是金融IC卡, 金融终端, 支付系统及金融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平台。国际卡组织大力推广借记卡, 贷记卡的IC化, 也就是所谓的EMV迁移。

相对于磁条卡的可复制性, 通过EMV规范的IC卡信息安全程度极高, 目前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复制IC卡, 这将大大降低伪卡损失。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 该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技术标准迁移工作, “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

4.3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

个人征信系统又称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 主要为消费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产品。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自然人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 个人参保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话手机用户缴费信息等均被收录在内。在未来, 还可以把自然人的指纹, 消费习惯, 出入境记录等信息也存储进去。当然, 全国十几亿自然人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方都做出努力才有可能早日实现。

摘要:与西方国家信用卡的悠久历史相比, 信用卡在中国才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但是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 发卡量急剧增长, 交易额也逐年攀升。伴随着信用卡的逐步普及, 近些年出现的一些信用卡相关的欺诈案例, 比如:克隆卡, 非法套现等案件也越来越多, 给金融机构, 商户和持卡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信用卡的欺诈风险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完善, 持卡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的缺失等。因此, 要打击信用卡欺诈行为, 社会各界必须团结起来,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环境, 才能让信用卡更安全。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风险,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宏亮, 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李红朝.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探析[J].中国信用卡, 2009 (6) .

[3]周景丽.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要以动制静[J].中国保险报, 2009 (4) .

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 第2篇

x年,我市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在联社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公安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要任务,在社会治安、金融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结合金融单位自身的特点,加强综合治理,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加大检查监督和处罚力度,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了我市农村信用社业务稳健经营,为创建“安全xx”活动和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

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根据金融单位安全防范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年初,我们修订了《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安全保卫工作考核办法》和《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等办法,把安全保卫工作渗透到科技、会计、支付清算、资金信贷等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立了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并层层签订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安全保卫工作职责。

二、加强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强抵御和防范能力

由于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多样化,对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重视是基础,但设施建设是保证,为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我们本着“安全就是效益”的原则,舍得花小钱,保大钱。根据xx省公安厅和人行xx分行〔2002〕96号《江苏省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护暂行规定》的文件精神,以及xx市公安局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我们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整改,累计安装防弹玻璃的xx个,手动紧急报警装置xx个,已全部与公安“110”联网,有室内卫生间的网点xx个,安装模拟电视监控网点x个,城

区ck红外线探测自动报警网点xx个。对xx、xx、xx三个信用社进行了柜台防弹玻璃的改造,对因营业面积小,安全防范设施无法改造的xx和xx两个分社进行了迁址,使我市农村信用社防弹玻璃的安装率和室内卫生间的改造率分别达到了xx%和100%。目前,对网络数字监控系统正在进行调研阶段,有望在短期实施全辖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远程监控。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再坚固的防范设施,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人防是实现技防,设施防预期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围绕人这一因素,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加强教育引导。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员职工进行经济法规培训,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计划每月一次以会代训形式对全辖所属职能业务范围内的员工进行《会计法》、《票据法》、《担保法》等经济法规的知识培训,6月份还专门请来了xxxx学院教授对有关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授课,11月份,根据公安局要求对全辖安全员进行了金融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领导逢会必讲安全工作,每次社务会、主任会、下基层检查工作,联社主任、分管领导都进行了强调和要求。三是基层信用社每月都要召开一次安全教育工作会议,组织员工学习经济法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通报治安形势,分析典型案例,做到有内容、有要求、有记录、有部署、有检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加强对联社守押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的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反复学习有关安全保卫制度,枪支弹药管理制度和农村信用社营业、守库、押运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操作规程,遇有人行、公安紧急通知或案例通报,随时进行传达和组织学习,通过法制教育和制度的学习,全社上下干部员工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四、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使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总结金融系统发生的案件教训,多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和检查监督不力酿成的悲剧,为了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联社规定,各职能部门到基层信用社无论做什么事,安全

检查首当其中,形成了人人抓安全,时时抓安全的氛围,我们还对各个网点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以要害部门,重点岗位,边远单位和运钞车接送款为重点,以节假日中午、晚上等案件易发期为安全检查时间,采取白天检查与夜间检查相结合,电话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公安部门和联社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等节日期间,联社领导亲自带队,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多次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有的现象落实整改,有的限期整改,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联社,并进行跟踪督促,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书面通报批评,严格按照《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安全保卫工作考核办法》和《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及时给予当事人和单位进行处罚,不仅教育了当事人,又警示了其他干部员工,堵塞了安全漏洞,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我们在抓基层网点安全的同时,也毫不放松联社自身的安全管理。一是继续坚持干部值班制度,除两名守库员外,每晚明确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值班,负责整个大楼的安全工作和基层社上报事务的处理,在检查中未发现过迟到脱岗现象。二是进一步明确门卫,营业厅座班人员工作职责,凡外来人员出入联社机关都进行登记,下午下班后门卫逐层楼查看门窗是否关锁。电器是否关闭,有无可疑迹象等。三是严格加强枪支弹药管理,严格遵守《枪支管理法》和持枪人员《持枪六严禁》制度,到基层接送款中午吃饭时,枪支都入信用社金库保管。四是保卫队伍自身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守库、押运人员注重政治学习,不计较工作内容单调枯燥、天天长时间拖班等,不言苦、不言累,爱岗警业,严格按制度和操作程序办事,信件交换、款项押运准确及时,从未发生过差错,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怎样注销信用卡更安全 第3篇

经调查,该信用卡中心职员任某利用工作便利,为已销卡但未销户的两个钻石级客户补办信用卡,其中就包括著名歌星孙楠。任某同时申请将新卡的账单和邮寄地址、联系方式改成自己的,之后开始疯狂透支。从开办西餐厅到购买6辆大众汽车,任某先后大肆透支200余万元,孙楠账户被冒用120万元。

由于欠款数额实在巨大,在卡中心多次催款的压力下,无力偿还的任某最终不得不自首。

销卡、销户有差别

根据任某的交代,他之所以可以成功地将已经注销的信用卡“复活”,原因在于客户在销卡后并未销户,重要的个人信息尚留存在信用卡中心内。这样一来,当他获取信息后,就有再次申请的条件。同时,为了防止被真正的客户知晓,他还将地址、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进行修改。如此一来,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那么,这销卡与销户之间究竟有何不同,持卡人该如何确保自己用卡的最后一个环节安全无误呢?

据招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注销信用卡分单卡注销和整户注销,所谓单卡注销即仅对持卡人名下的某一张信用卡进行注销,而整户注销,则是注销持卡人整个账户,其名下所有卡片都会被注销。两种注销均只需电话申请即可,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持卡人选择整户注销的话,必须还清所有欠款,而选择单卡注销且还有其他在用卡片时,就无需满足这一条件了。因为各张卡片的欠款均会汇总到同一账户中,持卡人只需按账单要求继续还款即可。也正是为了确保持卡人销户时账户中没有欠款留下,销户申请一般需45天后才会正式生效,而销卡申请一般即刻生效。

倘若销户时账户中留有溢存款,持卡人可以通过消费使用或领回的方式处理。前者没有任何成本,后者则需要持卡人拥有招行同名借记卡,并支付交易金额千分之五的手续费。

销户后,积分自然是清零了,而注销单卡则可能保住积分。招行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申请被注销的卡片累积的是招行积分,且持卡人仍有其他卡片在用,那么该账户等于仍然“活”着,账户中的积分也不会减少,而如果申请被注销的卡片累积的是航空积分或其他商户积分,那么即便招行账户仍在,这类积分仍可能消失。因此持卡人在销卡前,应尽量用掉可能会被浪费的积分。

平安信用卡的情况与招行基本相同,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客户要求注销其名下所有卡片时,相当于申请销户。若账户中仍有存款,可以直接消费掉或是转移至借记卡中,后者的成本同样为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五,因此建议持卡人选择前一种无成本方式。

“如果客户的信用卡存在伪冒嫌疑或是还款严重延滞的情况,就不能做销卡或者销户处理,同时此时客户的信用卡也不能正常使用。”平安工作人员指出了无法正常销卡、销户的情况。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指出,电话销卡、销户都需要持卡人本人亲自完成,不可代理注销。而在网点现场销卡,销户则可由他人代理,但必须带齐持卡人本人有效证件及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通常正常卡片在客户申请后,能够即刻注销,而销户则需要一定清算期。

无需为银行风控太过担忧

针对销卡、销户哪种更为安全的疑问,一些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后者只是前者范围上的“放大”版,即从单卡注销扩大至全部卡片。有银行规定,若账户中仅有一张卡片,销卡后必须销户,也有银行会为符合条件的持卡人自动办理销户。只要持卡人能在销卡后销毁自己的卡片,两者都是安全的。

一位信用卡中心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孙楠信用卡被冒领、冒用的案件只是极其个别的特殊案件。实际上,每家卡中心的客服人员均可以看到客户信息,因为在他们的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审核来电者是否为卡主本人,其次当客户对账户提出疑问时,必须一一作答,如果无法看到相应信息,也就无法提供服务了。但卡中心对每位客服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严格考核他们才能上岗,每位就职者的身份信息也是准确无误的。持卡人无需为客服人员能够看到个人信息太过担忧,一般客户不致电卡中心时,个人信息是不会显示的。

也有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户销户后重新申请卡片的过程较为繁琐一些,必须提供工作证明、财力证明等文件,而单卡注销且账户中仍有在用卡片时,一般只需递交申请书即可。当然,注销后重新申请的流程、规则各家卡中心可能各不相同,同时会根据持卡人原本的用卡状况而定。

卡片遗失,先做挂失更安全

当持卡人决定弃用卡片时,若卡片就在身边,那么申请销卡,并当场剪断、破坏磁条即可,而若卡片已经遗失,那么申请挂失才能保证安全。

浦发信用卡工作人员建议持卡人在发现卡片遗失后第一时间挂失,因为卡片挂失后,风险才能全部转嫁给银行。未作挂失的卡片若发生盗用交易,持卡人仍需承担还款责任。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用卡注销后,在线交易是无法完成的,比如平日商户POS机联机刷卡、ATM机取款等,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离线交易,如在飞机上购物,或是在其他信号无法连接到的地方“手工压卡”(将卡片正面信息包括卡号、姓名、有效期等印在纸上),都仍然可以进行。这样一来,只要卡片仍然完整无缺,就有着被人冒用的风险。因此,当卡片遗失时,挂失更为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会在客户注销卡片时提醒其剪断磁条、刮毁磁条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卡片不被盗用。”浦发信用卡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切不可将已经注销的卡片完好无损地随手丢弃,或是在卡片遗失后不做挂失,这都可能会给自己埋下不安全的种子。

挂失卡片的成本在各家信用卡中心有所不同,上海银行金卡信用卡及以上级别挂失免费,工行每张20元、招行、平安、浦发(普卡)每张60元。

新卡速递

中信东航Visa无限联名卡发行

近日,中信信用卡中心与东航、Visa合作推出的中信东航Visa无限信用卡正式发行,为高端持卡人带来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社交休闲和豪华旅行服务。该卡面向中国市场1%的高收入人群,凡成功受邀办理该卡的持卡人,即可享受中信无限卡服务体系、东航金卡服务体系及Visa高端持卡人尊享服务于一体的至尊礼遇。

平安电话车险与平安银行合推i车信用卡

8月1日起,平安产险与平安银行推出平安i车信用卡。持卡车主在平安车险商业险有效期内可享受平安电话车险的免费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务,包括接电、加水、换胎、现场抢修、拖车牵引、吊装救援等,同时获得200万元航空意外保险。

上海市工行理财金账户换“芯”服务

日前,工行上海分行面向理财金账户客户推出磁条芯片复合卡,集存取现金、刷卡消费、转账结算、投资理财、非接触小额快速支付等功能于一体,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信用档案加固食品安全网 第4篇

近日, 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一家食杂店因未履行食品进货查验义务, 工商管理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后, 对其依法进行了处罚, 并下调了该店的信用档案等级, 由A级下调为C级。这意味着今后工商部门将对这家店进行重点监管, 工商执法人员每周最少要对该店巡查一次。

为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诚信经营, 2011年, 沁阳市工商局积极探索食品信用档案分级监管模式, 将食品经营户分为4个信用级别:A级为诚信食品经营户, B级为一般守信食品经营户, C级为警示食品经营户, D级为严重失信食品经营户。目前, 沁阳市8275户食品经营户已全部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建立了信用档案, 其中A级7956户, 比例为96.15%;B级247户, 比例为2.98%;C级53户, 比例为0.64%;D级19户, 比例为0.23% (已全部被责令停业整顿) 。对于不同的信用档案等级, 工商部门采用不同的巡查频率, 等级标准越低, 巡查频率和力度越大。而且, 每个信用档案等级制订都有明确的评定标准, 涵盖主体资格、监管痕迹、经营行为、自律、被投诉、被处罚等情况。例如, 信用档案为A级的经营户评定标准需要符合证照齐全、没有超许可范围经营食品行为;管理制度齐全上墙;食品经营场所安全、卫生;签订有食品安全责任书, 没有食品安全经营隐患, 不销售不合格食品;能认真履行进货查验制度, 索证索票率达100%;没有消费投诉案件;近两年内没有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不良行为记录等。每到年底, 专管员将对所有监管食品经营户的各类档案信息进行整理, 提出初审意见, 然后由工商所确定信用档案的等级。遇有重大食品违法行为, 可及时调整信用档案等级。 (摘自河南档案网)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第5篇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我局对此十分重视。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期间,我局积极倡导食品经营企业开展了《诚信宣言》的承诺签名活动,并将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做为一项重要的监管措施,先后与60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加工户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我县还结合食品安全准入工程的实施,为企业建立了诚信档案,积极推进粮油、肉制品等行业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的应用,建立和规范了各食品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档案。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运作和社会监督等措施,加大了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和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

在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体系建设。主要是:一推动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体系和完善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二推动以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健全安全卫生监管责任制和强化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加工食品生产体系建设;三推动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制水供水管理、强化饮用水安全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饮水安全体系建设。

在推进食品安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一推动以严格食品上市准入和退出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经营责任、完善食品监督抽查制度、注重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和加强餐饮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食品流通监管体系建设;二推动以加强现代食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加快“绿色通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食品流通体系建设。

在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一推动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社会信用建设意见和加快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相关配套制度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设;二推动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抓好厦门市试点工作,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实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在推进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推动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和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建设。

在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体系、教育体

网络时代的信用卡安全 第6篇

信用卡明明还在自己的钱包里,却收到了被透支的短信。甚至申请办的卡还没收到就等来了“信用卡被透支”的短信。

2011年初,安徽人王争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自2007年至2009年,他在3年的时间里先后向10家银行申请办理了350余张信用卡,循环信用诈骗394万元。他的伎俩就是购买打字复印社里废弃的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并通过邮寄资料的方式申办信用卡。

2011年底的信息泄露事件搞得网络上人心惶惶,波及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和银行。虽然各家银行都未公开承认,但这一事件再次掀起大众对信用卡安全的质疑。

信用卡与个人安全意识

在去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金融检察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王军透露,目前信用卡诈骗罪的受案数已占我国金融犯罪案件近四成,从2006年至2010年增幅近8倍。

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马蒂娜(Martina Gerst)来自德国,“在中国,我用的是自己的德国信用卡,直到目前都很安全。但我的一位英国朋友在中国就遇到过信用卡被盗用的情况,一直没有再用。”

那如何保证信用卡安全呢?马蒂娜的方法是谨慎使用,“我平时喜欢把信用卡随身带着,出门之后保持警惕,如果感觉不对劲,就不会用信用卡付款。另外要把信用卡密码背下来,不要到处乱写,输入密码时不要让他人看见。”

马蒂娜所说的“不对劲”情况多种多样,比如在一些信用度不高的特约商户,就尽量不要使用POS机和信用卡进行支付。

Joe是北京一所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来自美国,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他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当他人给你转账时,最好把银行名字和账户号码分开提供给对方,比如把那家银行的名字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而这家银行的账号则以邮件的形式发送。”

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的Antonella说:“我在意大利有信用卡,但在中国,我没有使用信用卡,而是一张中国银行的普通银行卡。其实在意大利,我也不经常使用信用卡,多数是普通的银行卡。”她认为,技术的发展只是改变了犯罪的形式而已,所以必须要学会使用必要的工具和方法来保护信用卡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Antonella说:“在意大利,我们用信用卡购买通常是大额购买,小额支付通常是现金。在美国,信用卡的使用非常普遍,比如人们在酒吧、咖啡店的小笔消费也会使用信用卡支付。这也许是美国信用卡诈骗频发的原因之一。”

什么样的密码最安全?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密码最不安全。

去年11月,瑞星发布的一项针对密码强度的研究表明,“最差密码”前十位是:abcl23、123456、 xiaoming、12345678、iloveyou、admin、qql23456、 taobao、root、wangl234。调查还发现简易密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环境中,比如生日日期,或者6个0或者6个1,而且多个账号使用同一密码也是很多人的习惯。

Antonella说:“我通常的密码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而且经常更换密码。”经常更换密码就是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我在意大利上大学时,每人都有一个电子邮箱账户,每3个月学校就要求必须更换密码,而且是通过邮箱系统自动提示,这在意大利的大学很普遍。”

那么密码要怎样设置才安全?专家表示,安全密码应包括数字、字母和符号混合,并建议按需更换,在密码中加入区分大小写的字母以及特殊字符是最为安全的。其次,网银、网上支付、常用邮箱、聊天账号单独设置密码,切忌“一套密码到处用”。

你的卡“换芯”了吗?

目前,国内的信用卡主要还是磁条卡,但磁条卡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取,一些不法分子会在POS机上装置盗卡器,客户刷卡后,盗卡器就会将信用卡的磁条信息记录下来。“换芯”,从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趋势。

芯片卡外形跟磁条卡相比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卡片正面植入拇指盖大小的芯片,但拥有更为高端的加密技术,被复制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已成为全球发卡趋势。

Antonella说:“在意大利,所有的银行卡都是芯片卡,这样更安全。”“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已使用最先进的芯片信用卡,芯片信用卡更加安全。”马蒂娜认为作为一个技术大国,中国应该发展更加安全的技术,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美国一家市场调研机构在分析一个信用卡案件时表示,美国信用卡支付处理系统相较于欧洲处于劣势,大多数欧洲信用卡发行商都已升级至“芯片和密码”系统,即芯片卡,而美国仍依靠储存在安全性较低的磁条上的数据。

鉴于磁条卡的不安全,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按照我国央行拟定的目标,国有商业银行应在2013年年底前全面发行金融IC卡(即芯片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在2015年年底前全面发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发行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这意味着银行卡“磁条时代”届时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数据库泄露网络带来新问题

2011年末,国内最大程序员社区CSDN的数据库泄露事件横扫整个中国互联网,天涯4000万用户隐私遭到泄露。之后“泄露门”事件持续发酵,甚至蔓延至电子商务和银行业。网友爆料,国内多家银行的用户数据泄露,包括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但各家银行都未公开承认。

数据泄露近几年在国外频繁爆发,典型代表是美国的信用卡数据失窃事件,涉及Visa、万事达等多家信用机构。2011年6月,花旗银行20N客户信用卡号泄露。今年3月,信用卡支付中介机构美国“全球支付”公司的账户信息遭“大规模”盗取,波及账户数量暂时无法确定,评估数量从数以万计至超过1000万。据调查,系统“侵入点”指向纽约市一家出租车与停车管理企业,作案者可能是中美洲犯罪团伙。“全球支付”公司提醒用户:如果大家过去几个月用信用卡付过出租车费,请确认信用卡是否被冒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副主任陈建民表示:“目前国内的信用卡诈骗更多的还是传统形式,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数据库泄露还不是主要形式。”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数据库泄露肯定会给信用卡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因为网上支付正在成为一种常态。据相关统计,国内网络购物用户数已接近2亿。“在北京,网络购物似乎更普遍,关键是非常方便。在意大利,网络购物似乎没有这样火。”Antonella说。

全球著名的信息安全专家、防毒软件卡巴斯基的创始者尤金·卡巴斯基说:“比如一起信用卡泄露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家银行,但罪犯实际上在南美洲,结果可能是一个中国客户成为受害者。这就是网络时代的安全问题,所以网络安全必须要有一个全球的合作。”

个人信息保护与信用卡交易安全 第7篇

信用卡消费具有便捷、先用后还的特点, 不用随身携带过多的现金, 因此人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信用卡, 根据Visa国际组织的调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

一、信用卡风险的类型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 信用卡风险也不断涌现。信用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交易安全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具有危害性大、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鲜明特点,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风险类型:

(一) 欺诈风险

信用卡欺诈类型有申请欺诈与交易欺诈两大类别。

申请欺诈是指利用虚假身份、伪造相关证明文件或未经他人同意而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主要是利用虚假卡片、废卡进行恶意透支、消费或通过网络对持卡人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给合法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伪造信用卡进行消费, 伪造他人身份持虚假资料申请信用卡、冒用或盗用信用卡以及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欺诈风险既可能给发卡机构造成损失, 也可能给持卡人和特约商户造成利益损失。

(二)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方违约或不能履行其合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因其具有消费信贷功能, 持卡人可以在一定消费额度内进行透支消费, 当然这是以持卡人的良好信用为前提的, 透支消费后持卡人应当按照与银行约定的时间与利率及时向银行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持卡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在信用卡业务中, 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经济能力风险或者道德风险。比如, 由于失业或身体患病等原因导致的个人收入降低等情况, 可能造成发卡机构的资金损失的经济能力风险;而道德风险是指客观上通过各种违法手段, 主观上恶意信贷或消费从信用卡业务活动中骗取非法利益, 从而给发卡机构或持卡人带来资金损失[1]。目前, 大量的信用卡风险集中在信用风险上。

(三) 操作风险

信用卡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发卡机构内部控制不当、管理监督机制不利、流程未被切实履行或者员工人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例如, 银行员工擅自越权进行信用卡审批, 给予过高额度或者违规发放信用卡等等。

信用卡风险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信用卡交易安全的担心, 妨害了社会诚信的建立, 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和经济秩序。人们在进行支付时, 支付手段的安全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信用卡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规制, 势必影响我国传统零售业和我国新兴的网购和电子商务业务。

二、信用卡交易安全现状

台湾无限制的滥发信用卡使其经济曾在一段时期内无法振作。始于2003年岁末的韩国信用卡危机至今尚未能有效治理, 近年来香港的信用卡危机也未得到根本解决。

从国内看, 2005年左右深圳曾经出现过41 000张伪造的信用卡, 涉案金额高达9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统计数据, 仅在2012年1月至7月期间, 广东全省法院新立案信用卡纠纷案件就达到13 096件, 同比增长17.30%。 (1)

在亚洲, 今年年初韩国就曝出本国历史上最大一宗信用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某银行的一名电脑维护员工把韩国三家最大的信用卡公司———韩国农协卡、国民卡和乐天卡的银行用户资料用U盘进行拷贝复制, 并转售给其他企业。尽管这三家信用卡公司的社长已经引咎辞职, 也并没法使韩国民众安心, 人们为了尽快更换信用卡不得不在银行前排起了长队。此次事件涉及2 000多万人, 几乎全国的信用卡用户的信息都被泄露了, 甚至有的用户多达19项个人信息都被泄露了。更让人吃惊的是, 不仅普通民众, 就连韩国总统朴槿惠和前总统李明博的个人信息也未能幸免。 (2) 此次个人信息泄露对韩国民众的银行财产安全有很大影响, 因为即使更换了卡片, 大部分个人信息都是真实的, 无法再进行更改。

就连美国也没有那么幸运, 2013年年末, 美国第四大零售商塔吉特百货 (Target) 也发生了信用卡数据的泄露事件, 导致近4000万张信用卡及借记卡的个人信息曝光, 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为了改善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 全球知名信用卡品牌Visa和万事达卡 (Master Card) 成立了一个跨行业组织, 该组织成员包括银行、零售商、信贷联盟以及行业贸易协会等, 希望解决移动和在线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以抵御网络安全威胁。塔吉特还表示正在加快1亿美元芯片智能卡使用计划, 该计划将在2015年初完成。

三、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的法律问题

(一) 树立公平诚信的社会风气

社会公平和诚信的培养, 并非一朝一夕, 公民的公平和诚信意识树立起来了, 人们才会真正珍惜自己的信用, 而不是仅仅出于害怕法律惩罚。

(二) 完善信用卡相关立法

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应当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信用卡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 银行卡交易安全更多的是依赖完善和成熟的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之上的, 我国目前专门的信用卡立法只有《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而美国除了《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报告法》, 还有《信贷诚实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消费信用保护法》等等, 相比美国, 我国的信用卡相关规范还十分欠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 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此外, 信用卡犯罪是金融犯罪的惩治重点, 我国刑法对该种犯罪规定的较为完善。但是, 随着网络购物在我国的兴起, 电商每年的销售金额都在成倍递增。据报道, 仅2013年双十一期间, 淘宝天猫的销售额就达到人民币九亿多。因此, 网络信用卡犯罪出现时间虽然不长, 但发展迅速, 对我国的电子商务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以至更多人出于对网购交易安全的担心而放弃信用卡支付。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与网络信用卡犯罪有关的第287条只是笼统地规定,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 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该条文并未作更细致的规定, 亟待完善。

(三) 信贷部门应保持良性竞争, 审慎发卡

我国各大银行竞争激烈, 为了扩大信用卡业务, 盲目追求办卡数量, 许多信贷员对申请人资格并不进行严格审查, 对申请人工作情况、还款能力、资产数量等资信状况怠于审查甚至帮忙造假, 给发卡银行人为地造成巨大的风险, 更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恶意透支或骗贷的条件。

(四) 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个人信用的重要组成是消费信用, 消费者通过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在支付之前获取商品、服务。我国已经开始在一些金融领域建立个人征信体系, 2004年12月, 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试运行, 对所有银行卡客户的用卡记录都会作保存, 从而形成消费信用记录, 如果超出法定期限, 贷款逾期不还, 则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以后申请人再进行银行贷款, 有可能出现被拒绝的后果。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全会使得银行等发卡机构构筑了一道预警墙, 降低了不良信贷出现的风险, 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五) 保护个人信息,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纵观各国, 大规模的信用卡风险事件多与个人信息的外泄有关, 信用卡盗刷、信用卡诈骗等案件最终多会追踪到个人信息泄露上。根据Harris Interactive在2005年做的一项全球市场调查显示, 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丢失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客户角度, 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尤其是与财务安全相关的个人信息, 刷卡消费时要注意遮挡密码, 要注意办理银行卡是否为合规机构等。从银行角度, 要完善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 做到所有操作授权都有迹可寻,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从市场角度, 加大对个人信息买卖交易的打击力度, 堵住源头, 加强立法和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1]冼利.试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 2005.

我国食品安全的信用与执法机制研究 第8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为寻求经济收益最大化, 在食品生产中应用了非常多的非法物质,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突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 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并对食品安全犯罪者处以严厉处罚, 进而打击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恶化, 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卫生。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形势, 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并未能真正充分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食品安全案件的大幅度增多, 我国制定了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 然而其相关内容和规定都过于抽象化, 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针对性, 没有使食品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控制。其制定更倾向于理论强调, 缺乏实用性。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法规范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和监管内容, 但其规定内容缺乏实际法律权力和效力, 突显出食品安全法的操作性差等特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主要由相应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其权力、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并存在错误划分的现象存在, 涉及部门之间彼此相互推卸责任, 对应负职责避而不谈。同时, 各执法部门权力、职责还存在重复或缺失现象,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局限了监管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监督管理内容存在漏洞和不足, 也正因为如此, 为不良商贩逃避食品安全方面法律责任提供了条件, 使监督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情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应从群众利益出发, 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 进而确保群众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

法律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实现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构建,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有效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不足, 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提高食品安全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层面而言,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应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提高法律实效性, 加大对食品安全卫生情况的监督力度, 避免食品不合规现象的发生和存在, 解决食品与法律条例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当前制定并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根本, 结合《产品质量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实际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将各法律法规有效整合, 构建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法规。应当重视并注意的问题如下。

第一, 针对分段式监督管理的不足, 改用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办法。各个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都非常关注, 并构建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相应的、具有实际权力、职责、义务的组织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把食品监管理职责具体化, 且统一管理, 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并结合我国实际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现状, 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法。由于我国面积较广, 城市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和职能部门划分也不同。因此, 要加大各城市、地区对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关注度, 避免职能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现象的发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批评、改正, 确保食品安全监督的有效实施, 从根本提高食品安全卫生, 排除安全卫生隐患。

第二, 学习并参照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和立法, 根据我国实际卫生情况取其优点, 完善自身不足和问题。首先, 成立以国家为首, 各级政府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各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以及质检局等执法部门职责和义务, 加强各部门彼此之间交流与合作, 发挥各自职责优势,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其次, 县级以上地区成立食品安全监管下级委派机构, 赋予并履行其相应职责权利, 加大对地方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 从源头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最后, 通过对各地方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细化, 确保各地方对食品安全卫生都具有监督管理权, 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监管独立性。

第三, 当前我国采用的食品安全法分段监督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卫生形势, 应当在原《食品安全法》基础上, 根据当前《食品安全法》存在问题和不足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 进而确保《食品安全法》满足当前形势需要, 有效规范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与健康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利益和身体情况, 对食品安全卫生情况应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避免出现危胁群众健康的现象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现行《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 将分散的监督管理权力重新进行整合, 现实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等流程连接, 降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沟通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

执法上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构建并完善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法律基础, 同时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也有效解决了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作用主要由职能部门实现, 各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提高法律意识, 重视食品安全隐患, 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打击力度, 将食品安全威胁降到最低, 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食品安全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 食品的生产经营与各主体利益相关联, 应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作用和地位。因此, 在当前形式下要构建和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法》, 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法和监管机构, 让各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其各部门执法权力, 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实施。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环节, 应当从不同层面加强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进而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国家对食品监管要提高重视度, 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应当及时解决, 并明确责任人, 填补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空白, 让食品安全卫生无死角、无漏洞、无可乘之机。除此之外, 以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为根本, 对全国各地区、各执法部门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提高监管效率、减少监管程序、完善监管法规。搭建食品安全监管平台, 使全国各地方、各执法部门把食品安全监管程序资源和信息进行网络共享, 加大对食品整治力度, 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资源。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以及推广等都应进行合理化监管, 设立相应监管部门和人员, 采用规范化、专业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优化监管形式, 进而解决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复、缺漏问题, 对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权力责任进行重新明确和划分, 加强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

要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还应当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管, 从根本扼制食品安全隐患。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构建卫生安全机制, 应当制定相应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考核制度、披露制度、检查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针对不同环节制定不同管理制度,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进而确保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是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从源头控制并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加强食品卫生检测, 要求各大食品生产商在必要生产环节和车间内安排监控, 时时查看和监督生产流程, 避免存在安全卫生隐患,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检测监督体系。细化不同食品生产商, 建立食品生产信息数据库, 通过生产记录和排查, 从中发现存在隐患, 实现食品安全生产预警, 同时, 对食品生产信息数据进行分析,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食品安全生产模式, 进而帮助企业和各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市场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 控制并提高食品生产能力, 满足市场和群众的不同食品需求。我国当前食品数据信息系统能够对食品种类、需求人群等信息进行分析, 对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和食品研发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其信息数据和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强大。《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从法制的角度约束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 但对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并未进行有效处罚, 打击力度尚不够。加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将食品生产流程实现共享, 并将不符合生产的食品进行通告,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提高食品企业对食品生产的重视程度, 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更自觉地提高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

结语

安全信用 第9篇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以改善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环境, 培育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意识, 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 全面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餐饮业信用建设为核心, 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综合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 加快形成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工作目标

2.1 制度规范

初步建立起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诚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 使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2.2 运行系统

初步建立起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 如公开、便利的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查询系统, 科学、公正的食品卫生安全信用评价系统, 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逐步满足社会对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服务的需求。

2.3 信用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需求培育、失信联防等活动,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意识, 营造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环境, 创造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文化。

2.4 运行机制

初步建立起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运行机制, 全面发挥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对于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对餐饮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警示和惩戒作用。

2.5 主要技术指标

2.5.1 源头管理指标

如食品原料索证率达100%,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率100%, 供应商食品卫生安全信用评价及资格审查率100%。

2.5.2 加工环节控制指标

如烹调加工过程规范率100%, 食品留样率90%, 工用具和个人手部消毒监控率100%, 菜肴盛放时间控制合格率100%。

2.5.3 流通环节控制指标

如食品的储存条件及储藏食品控制合格率100%。

2.5.4 销售环节控制指标

如成品检查合格率100%, 消费者食品卫生满意度90%。

2.5.5 政府部门的监管指标

如监管部门食品卫生安全正面、反面信息建档率100%。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监管档案建档率100%, 企业档案建档督查率100%。

2.5.6 行业协会的他律指标

如行业协会评比覆盖率100%。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合格率达90%。

2.5.7 社会消费的投诉指标

如投诉处理及时率90%, 报告及时率90%, 用户反馈满意率85%。

3 研究内容

以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HACCP、GMP为平台, 建立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管理体制、标准制度、信息征集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奖惩制度;建立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 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查询和评价系统;建立健全餐饮单位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档案和卫生监督机构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档案;积极推进卫生监督机构在职责范围内, 根据餐饮单位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状况, 评定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等级, 原则上确立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级, 根据信用等级对餐饮单位实行分类监管, 对长期守法诚信单位作为“示范单位”予以宣传、支持和表彰, 在市政府餐饮业公务接待招投标中优先考虑;对严重违反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等严重失信的单位, 实行重点监管, 加大曝光宣传的力度, 予以惩戒;利用各种形式和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和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营造诚信、守信、信息通畅、动员全社会关心食品卫生安全的氛围。

4 创新之处

4.1 餐饮业管理理念

首次综合运用了“信用”的概念, 突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 将餐饮单位的卫生管理与社会信用相结合, 综合评定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等级, 突破了以往单纯由卫生管理状况确定食品卫生信誉等级的做法。

4.2 餐饮业管理方法

突破了常规单纯的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 将HACCP、GMP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机结合, 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控制。

4.3 信用评定方法

突破了卫生监督机构单一评定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的现状, 充分发挥了消费者、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其他监管部门的协同参与作用。如:市政府成立餐饮业公务接待招投标委员会, 将餐饮业信用等级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之一, 全市餐饮业公务接待招标委员会与市卫生监督机构联合组织对食品卫生安全信用建设示范单位、示范街的授牌和公示。

4.4 管理对象

原有量化分级管理仅针对一个单位, 而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既针对一个单位, 又可以针对一条街, 还可针对整个行业。

4.5 餐饮业管理实践

建立了餐饮业管理卫生安全信用管理体制、制度、标准、规范, 建立了安全信用管理、服务、查询、评价系统。

5 工作任务和步骤

5.1 启动阶段

5.1.1 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建立“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组织, 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参加的餐饮单位。召开各餐饮单位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会议, 宣传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 共同研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用板报、内部刊物、网站、电视、散发安全信用资料等多种方式, 宣传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督导各餐饮单位对员工开展宣传教育, 收集食品卫生量化资料、食品安全反馈信息 (如投诉、受理、处理等) 、食品卫生安全法规标准、宣传资料。指导各餐饮单位制定各项制度、程序、表格, 督促其按时上报。

5.1.2 餐饮单位

建立“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组织, 明确分工和任务。各单位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卫生安全信用。对员工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基础知识宣传教育, 掌握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用板报、散发安全信用资料等多种方式, 宣传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收集上报现有资料:设施、设备;制度、职责;各种图表 (如记录表、场所平面图、工艺流程图、质量控制图) 。

5.2 实施阶段

5.2.1 卫生监督机构

收集各餐饮单位“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信用信息修改、披露等制度。制定“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标准”, 并在各单位试行, 进行总结、完善。重点围绕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加工、操作程序、信息收集与反馈等制度规范。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档案”, 要求产品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程序、过程有记录、逆向可追踪。对各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管理的各种控制过程和表格进行验证、督导、纠偏。卫生监管机构建立健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监管档案”, 要求基本情况清楚, 经营单位优良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信息收集反馈记录、生产经营过程记录、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监管记录等资料齐全。收集餐饮单位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的资料, 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充分发挥网站、《卫生监督信息》、《每周卫生监督报告》、《每周卫生》等信息平台作用, 提供食品卫生安全法规、标准、政策等社会公共信息服务, 披露各餐饮单位信用资料。

5.2.2 餐饮单位

严格执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管理规范, 如实、规范填写各种表格和记录。对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内部监督、纠偏、验证。完整收集社会、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的优良及不良信息, 并如实上报, 建立完整的食品卫生安全企业信用档案。

5.3 总结提高阶段

对“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总结, 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为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经验, 对全面开展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6 工作要求

6.1 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卫生安全信息是现代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食品贸易的发展。卫生监督机构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转变观念, 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各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 尽快形成协调、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信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效能。

6.2 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信息管理责任制

安全信用 第10篇

1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信用包括食品的信用问题, 国家法律有一定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二○○四年九月一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3号) 文件中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力争用5a左右时间, 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等内容。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第七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 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该法的制定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建设和食品安全诚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意义重大, 但实际执行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古人张居正400多年前曾说过:"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 而难于言之必效。"

可见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种民事活动, 经营者诚实守信不仅是道德上的义务, 也是法律上的义务。当然如果仅仅依靠《食品安全法》来解决食品安全诚信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是很困难的, 还需要有关于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来加以完善和补充。

2 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差

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观念淡薄, 诚信意识差, 过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本来,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既受法律的保护, 在道德层面来讲也无可厚非。但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置法律与道德的要求于不顾, 不讲诚信, 如之前某些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诸多光环的食品生产厂家在产品中违法私自添加非食用添加剂, 某些大型、知名超市售假的事件的时有发生, 甚至个别行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让制假售假成了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导致目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整体信誉度较差。

3 食品安全信用好坏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有限

如果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各种制度十分规范, 那么信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直接而巨大的。但是, 现状是不讲信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因此而受的惩罚和损失一是数量不太多, 二是影响不够大, 法律制裁、社会舆论的批评与谴责难以长期持续下去, 三是法律方面的惩罚力度不够、效果有限, 有些严重违法者受到的行政处罚最多是一定数额的罚款, 而其因违法行为获得的利益远远高于罚款, 行政处罚结案后仍可以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违法行为的成本较低。

4 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未有效共享和利用

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的不健全, 目前各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政处罚等有关信用信息难以有效共享和利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过数次改革, 各部门职能相应进行了数次调整, 《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仍然有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五个部门。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 缺乏可操作性。各个监管部门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从事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 对不同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分别采取了处罚等措施, 各自的食品安全信息相对封锁, 由于无相关的机构统一记录、发布和利用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行政处罚等信用方面的信息, 所以仍难以对从农田到餐桌所导致的同一系列事件在根本上预防和处理好。

5 对策与措施

5.1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关信用体系的法律和制度性规定

我国目前在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法律就是一种信用, 是一种类似于人们与银行之间进行交易时不必从内心里担心日后银行会赖账的信用。可以说, 法律秩序的持续性、稳定性与可预期性是与一个社会信用度的高度成正比的。大凡比较保守落后的国家, 其法律信用比较低, 有法不依现象较为普遍。

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 有关部门应尽早制订好《信用法》、《诚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在立法条件不够成熟时, 可以先制订有关规定。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奖惩等事项纳入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档案, 同时要将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的违法行为记入各自的信用档案中, 并将该信用档案与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相联系, 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重视信用, 自觉诚信经营。

5.2 进一步发挥道德在食品安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法律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 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之处, 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 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中之一就是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 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 这两种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互相重叠, 也可以互相独立。简单说来, 法律与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 有相互重合的部分, 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 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说明, 法律不是万能的, 保障法律实施的强制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法律有其固有的局限和短处, 需要由道德来加以辅助和补充, 我们要充分利用法律与道德这两种机制加以调整, 以形成和维护有序、高效、公正、自由、博爱的社会生活方式。

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中, 同样需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作用。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宣传教育唤醒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良知, 抨击和鞭挞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丑恶嘴脸, 让其承受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后所带来的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惩罚。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当中大力开展法律教育的同时也要适时开展道德教育, 利用社会舆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素养与道德水平, 把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评判同样纳入到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当中去。

5.3 适当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门槛, 增加违法者的成本代价

原《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 实际生活中, 不少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具备最基本的食品卫生专业、法律等知识便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这样就给食品安全工作埋下了不少隐患, 有些甚至是重大隐患。《食品安全法》对此有许多改进, 但由于某些原因仍未对食品经营的准入门槛做出具体规定。建议以后条件成熟时对准入门槛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原《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大, 导致有些违法者存在"不怕罚, 罚不怕"的心理。《食品安全法》应大大提高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如"假一罚十"等, 要使"违法情节较轻者受处罚, 违法情节严重者代价大"。这些方面的规定是对不守信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规定的处罚措施, 相信必将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5.4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体制机制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个巨大的复杂工程,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标准制定、征集机制、管理机制、评价和分类管理机制、运用机制、披露机制和救济机制等, 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有关部门要以现行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基础, 落实国家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渠道要广泛、资料要齐全、情况要真实。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 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 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管理要合法有效, 可以考虑通过行业组织或者中立的中介机构来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有关信用信息。建立好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 具体包括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机构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方法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产生等。根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分类管理, 确定不同的监管方式和力度。我们要充分发挥,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上的作用。信用信息的披露要及时、公开、透明。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运用要合法恰当, 充分发挥信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充分保障食品生产经营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利, 畅通救济渠道, 使其合法权益不随意被侵害。

有人指出, 现代市场经济具有五大特征:独立的企业制度;有效的市场竞争;规范的政府职能;良好的社会信用;健全的法治基础。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 其有效运作的两大支柱一是法律, 二是信用。可见信用在当代社会中地位重要, 作用巨大。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 去某个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消费, 也是基于一种对该经营者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食品安全工作要真正做好, 一是需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食品安全工作应实行"防管结合, 以防为主"的方针, 这里的管, 就是指食品卫生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仍要继续进行探索和改革。二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加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 夯实基础, 大力营造建设良好信用体系的公平氛围, 充分运用和尊重市场规律, 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三是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发挥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作用, 对自觉守法、诚信经营者进行奖励与正面宣传报告, 对违法和不诚信的经营者采取处罚措施并曝光批评。

国内已有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如江苏、秦皇岛等地已经进行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相信在地方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对于整个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发展都将是长期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郭道晖.法理学精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傅春林.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3:631.

安全信用 第11篇

关键词:信用债 企业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 信用溢价

信用债基本面恶化

(一)中国企业杆杠率过高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计算,2012年中国企业部门的总债务72.3万亿元,占GDP的140%,创历史新高。今年1季度数据显示,企业债务增速依然较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余额约77万亿元,同比增长22%。同期GDP名义增速9.5%,2013年1季度债务余额占2012年GDP的比例为149%。同口径相比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及发达国家美国,也高于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的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夕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142%的比例,也已超过了韩国1997—1998年金融危机前夕非金融企业债务与GDP的比例。

(二)债务效率快速下降

按照海通证券的计算,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比例更高,截至今年3季度末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88.4万亿元,折年占GDP的比例为162%。如何理解杠杆率的经济含义,可以把杠杆率反过来,即GDP/债务,GDP是企业创造的总收入,GDP/总债务是单位债务创造收入的效率。2008年以前单位债务创造的收入在0.9—0.95元之间,2009年开始单位债务带来的收入逐步下降,今年3季度已下降接近0.6元,间接证明了大量企业是通过借新还旧的累计债务模式维持信用。

(三)改革背景下信用体系纠偏或有阵痛

金融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促进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现在信用体系存在大量的政府隐性担保,如政府对银行负债的隐性担保和地方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隐性担保加剧道德风险,扭曲了资金配置,银行配置高风险资产可以有无限的冲动,融资平台融资也会有无限的冲动,政府信用在竞争性领域退出是大势所趋。若明年推出财税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这将对信用体系纠偏有一定作用。地方举债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在完善和修订相关财税法的基础上,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通过公开透明方式把过去的隐性债务变成显性债务。新发债务的偿付顺序或在城投债之前。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负债成本将分化,金融机构竞争更加激烈,存在部分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银行被挤兑而爆发信用事件的可能性。信用体系的扭曲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桎梏,“兜底思维”终结,利率市场化才有意义。信用体系的纠偏对培养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但负面影响是短期将带来信用溢价的整体上升。

(四)转型不利于短期经济增长

信用风险与经济强相关,有顺周期性,美国高收益债的违约率在1978—2010年平均为3.5%,但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衰退年份超高。长期看中国经济需要经历增长动力切换的阵痛,在经济先下后上的过程中,信用风险和信用利差将大概率上升。

(五)产业风险仍未释放

明年产业领域面临三大威胁:高利率、产能过剩、房地产销量下降,三者不完全独立。

1.高利率与房地产景气负相关

房地产的开发与销售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很高,以美国的经验看,高利率与房地产行业景气是滞后反相关关系。利率上升对地产需求不利,使得地产企业负债成本提高。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量已经微露疲态,销量下降与高利率交叉影响带来的负向反馈效应,使得房地产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概率上升。

2.产能过剩风险未释放

尽管管理层屡次强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但今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领衔回升,产能过剩的风险没有释放。僵尸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信用风险的上升,只不过资产减值的风险如何在债权人、股东和政府之间分配尚不明确。

3.高利率令过剩行业雪上加霜

受高利率冲击的主要是高负债行业,根据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统计,负债率排名前列的行业是钢铁、石化、电力、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业、有色、煤炭。根据上市公司数据看,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是建筑建材、房地产、公用事业、黑色金属、家电、商贸、综合、交运、有色、化工。这些高负债行业同时也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

(六)地方债务负担愈加沉重

按各种债权方式加总,截至2013年6月末,估计地方债务余额约17.8万亿元,占GDP约32%。今年审计署对36个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债券余额2012年相比2010年增长了12.94%,若以此样本为依据外推,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约14.4万亿元,占GDP的27%。

目前地方债务占GDP比例在27%—32%之间,已接近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债务。2012年末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债务约占GDP的比例约为32.1%,历史最高水平为34.2%。且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政府雇员的退休金义务等隐性负债,而中国不包括这些。

中国地方债务相比美国期限太短,流动性风险大。以市政为例,美国市政债的平均到期时间约16年。中国城投债的典型形式是7年提前偿还,加权到期时间约5年。2010年审计署的债务到期时间统计平均也不超过5年。这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中国地方政府背书的债务流动性风险是美国的3—4倍。

今年地方政府最大的救星是房地产,卖地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0%,预计全年同比增长30%。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情景分析,假设过去地方债务以2010年(省市县乡约12.4万亿元)为基准,每年保持平均15%的增长,则到今年余额约为18.7万亿元。债务平均久期五年,利率为7%。若明年财政收入增长10%,卖地收入与今年持平,则明年地方财政综合收入的一半要用来对债务还本付息。

“紧货币”持续或加速挤出信用风险

“紧货币”的逻辑是央行去杠杆与金融加杠杆博弈,背后有深刻的结构性因素。货币供给是包括信用债在内资产价格的水源,下半年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超出投资者预期。究其原因,传统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发生了变化,基本面波动趋缓,对央行货币政策影响下降,转型期结构性变化和金融风险成为央行核心挑战。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加杠杆)与央行货币政策(去杠杆)博弈仍将持续,而持续的流动性紧缩可能挤出信用风险。

(一)金融机构激进行为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重要的一环,传统框架下央行以数量型政策为主,基础货币吞吐和信贷额度的掌控基本可以控制货币的总量和流向。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机构对成本开始逐渐敏感。以往国有企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带有行政色彩,窗口指导的意义较大。现在金融机构有业绩压力,经营更加激进,窗口指导失效。国外有史可鉴,如下所述。

1.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机构加杠杆冲动强

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贷存比由20世纪70年代初70%左右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75%。韩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杠杆大幅上升,1975年韩国金融部门的金融资产/GDP约为72.7%,1993年上升至226.3%。国内非金融部门金融资产与GDP的比例在1975年约为136.4%,1993年上升至234.2%。

2.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上升,配置高收益

以日本为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风险偏好显著提高。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贷款和房地产企业贷款收益率较高,日本城市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占比由1980年的64%上升至1990年的80%。对地产企业的贷款占比则由1980年的不到6%上升至1990年的超过11%。高收益的配置策略显著增加了日本银行的盈利,1980年日本城市银行的ROE只有3%,1989年上升至最高16.2%。但过度加杠杆带来了日本经济泡沫,日本银行在经济泡沫破灭和信用危机爆发之后,产生了大量坏账,1992年开始盈利大幅下降。

3.风险和收益更易失衡

更加激进的资产配置行为意味着风险和收益更容易失衡,全社会金融风险增加成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若干教育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美国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随后6年间,银行业每年超过200家公司倒闭。1994年日本利率市场化全部完成,房地产泡沫破灭。1997年韩国利率市场化全部完成,然而,随后爆发了金融危机,金融业遭受巨大冲击。

(二)“金融脱媒”令信用扩张多元化

利率市场化过程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金融脱媒”,非银行的信用渠道打开。1971—1975年间,日本主要企业的融资结构中42.6%来自于银行贷款。1986—1992年间日本主要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只有8.4%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债券融资占比则由1971—1975年的7%上升到1986—1992年的17.6%。韩国变化更明显,非银行金融存款占比由1975年的22.2%上升至1993年的67.8%。

同样的过程在中国是“金融半脱媒”,信用扩张的形式越来越不是贷款,但又与银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近年存贷比变化不大,但是总资产/存款上升了近10%,银行通过投资非标准化资产(以下简称“非标”)在表内外进行另类信用扩张。扩张信用和加杠杆的多渠道使得传统直接数量控制模式失效。

(三)非市场主体加杠杆扭曲了利率市场化本意

央行强调推动利率市场化,国内经济在资金配置上缺乏有效的微观基础,原因是存在以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大量政府背景企业,其对利率缺乏敏感度。市场主体对利率不敏感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可以提供更高的收益争取资金。利率市场化是把资金配置的权利交给金融机构,随着金融机构逐利,资金将流向非市场化的实体,加剧地方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利率市场化的本意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政府干预,让资金流向有效率的领域。但纯粹的金融改革只能取消政府在货币供给侧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不能改变货币需求侧的政府干预(提供隐性担保)。因此,除了传统的宏观调控,转型期的央行货币政策还需考虑如何在供给侧遏制资金流向非市场化主体。对他们来说,货币不紧就是松。

(四)无通胀但须防泡沫

日本1985—1995年通胀平均水平为1.4%,最高3.8%,却形成了史上最大泡沫。有此前车之鉴,房价也是货币政策重要考量。房价超过收入的涨幅可被认为泡沫加剧。一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在10%左右,但2013年房价涨幅远超收入增速。据70个大中城市数据,11月份二线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也超过了10%。

流动性紧缩会加速挤出信用风险。11月末长端国债收益率下行令利率曲线更加平坦,期限利差下降。期限利差是流动性的最好反映,不管是货币政策从紧使得流动性外生紧张,还是机构避险情绪上升导致流动性内生紧张,利率曲线都会平坦化。流动性紧缩会挤出信用风险,以美国经验看,每一次期限利差的低谷后面都跟随信用利差/评级利差的上升。

理解本轮“紧货币”的逻辑,意义在于判断“紧货币”的终点,即央行主导的流动性紧张政策退出,信用风险短期爆发的可能性会下降。这轮“紧货币”本质是市场化去杠杆。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供给侧的金融机构有非常强的风险偏好和信用扩张意愿,而信用扩张的多元化又降低了央行的直接控制能力。货币需求侧有非市场化的融资平台等国有企业和趋于泡沫化的地产提供高收益融资项目。这样一个循环确立了资金加速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国有权重企业和房地产行业,显然加剧地方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和房价上涨。央行利用市场化手段抬升短端利率,由银行负债端向资产端传导挤压难以控制的“影子银行”是央行的本质意图。金融自由化是必然过程,也一定会伴随金融风险的上升,监管(去杠杆)与金融机构创新(加杠杆)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货币易紧难松是趋势。

从明年看,三个条件发生可能会给“紧货币”政策退出提供窗口。一是“监管”代替“倒逼”。预计将有新的监管政策出台,加强对非信贷融资的控制。实际上是用加强管制的方式去杠杆代替市场化方式的倒逼。二是短期矛盾重新突出,搁置长期矛盾。明年如果还有保增长的任务,去杠杆的目标可能会被暂时搁置。三是系统性信用事件出现,金融机构主动紧信用,去杠杆。

信用债供需矛盾加剧

(一)“非标”对信用债的挤压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的资产配置趋势是更加激进,银行通过理财、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等渠道加大了信用类产品的配置,规避了贷存比、差别化信贷政策,节省了资本消耗与拨备。而全行业无风险债权的配置比例趋势性下降。

预计监管机构对同业资产的监管,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同业融资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计算资本和拨备。(2)不允许银行接受或者提供“隐性”或“显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3)禁止同业代付业务和买入返售业务中正回购方将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目前买入返售资产享受的同业资产风险权重(25%)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7%收益率(与贷款差不多)左右的信托受益权投资扣减税收成本(按国债隐含税率15%计算)和资本成本(约50BP)之后的收益率为5.5%,显著高于贷款(净收益率约4.1%)。如果提升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风险权重至100%,则预计上市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22BP至9.05%。利润方面,对同业非标资产拨备进行一次性计提,资本压力下银行将会增加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资本消耗低的安全资产。盈利压力下,银行也有可能继续寻求高收益投资。目前的监管框架下,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应收款项类项目和表外理财进行非标高收益产品投资,获得比贷款高的收益率,同时可以绕过存贷比考核。信用债相对尴尬,在资本占用和收益率方面相比非标没有优势。

(二)保险机构高收益配置倾向更明显

截至2013年9月末,保险机构投资资产(资金运用余额)共计74158.87亿元,较年初增长8.19%。其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下降,其他类投资占比大幅上涨,余额约为1.12万亿元,比4月末增加3380亿。非标同等条件下比信用债收益率高,且没有估值波动的风险,保险投资非标无可厚非。美国保险公司18.6%的资产投资于抵押贷款、保护质押贷款、不动产和其他投资等类似“非标产品”。台湾保险公司则把24.1%的资产用于上述类别。保险投资非标主要依据是2012年末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保险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该保险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30%。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该保险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0%。这些意味着保险公司目前投资非标远没有达到上限。

基金的资金来源相比银行和保险更加不稳定,基金的发行数量滞后于债券市场表现,带给市场的主要是右侧的顺周期效应。

信用债不像利率债供给有刚性,利率抬高超过企业底线,供给自然下降,降低了供需失衡程度。从下半年利率债和信用债供需失衡程度的差异可见一斑。从社会融资总量看,信用债的调整显著地降低了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例,由去年末的14.3%下降至10.9%。1—10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了16347亿元,同比下降了12%。预计全年净增加约1.9万亿元。我们担忧明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将增加借新还旧的压力。随着监管加强,非标融资渠道压缩又会进一步增加城投债的供给压力。且城投对利率不敏感,融资需求相对刚性。我们预计明年信用债整体供给量超过今年,净供给约2万亿—2.4万亿元,其中40%是城投债,尤其警惕“小城投”的供给上升。今年以来非省会直辖市城投债券发行冲动高,目前已占据超过50%的市场存量。考虑到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基建高峰已过,三四线城市仍处基建高峰,预计“小城投”供给增速继续加快。

2014年信用债投资策略建议:

安全重于收益,等待涅磐重生

11月下旬国债收益率下行之后,五年期的超AAA和AA评级中票的国债利差已处2009年以来3/4分位左右。AAA企业债与AA企业债信用利差也均超过2009年以来3/4分位。但政策性金融债与国债利差11月创新高,信用债与政策性金融债利差多处中位数以下,整体性价比不高。高评级与低评级信用债利差则也处历史3/4分位左右。

基本面恶化与紧货币政策的叠加,使得信用利差有创新高的可能,整体建议防御。整体信用利差距离历史最高值还有70BP—80BP,最高值发生在货币政策极紧的2011年。两年之后,信用基本面更加恶化,企业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央行主动紧缩还未结束,信用利差的调整将持续。建议信用债投资策略以整体防御为主,注意缩短久期,侧重投资高评级债。

杠杆模式来隐匿信用风险模式不可持续,实体经济去杠杆跨不过去“阵痛”,信用体系的重建部分板块信用利差面临重估。故信用债未来的大牛市需在“涅磐”之后。

安全信用 第12篇

食品安全的主要特点

1. 食品生产环节多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性概念, 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食品和原材料的安全, 即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可食用性、安全性和有益性。二是食品添加物质的安全, 即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质量是否合格及其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和剂量使用。三是食品包装、容器、工具、加工设备等与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四是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正确的标签、标识和标注, 可指导人们正确食用食品, 避免因不当食用而受到伤害。

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

从生产链条看, 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餐饮消费, 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如滥用农药和化肥、滥用添加剂, 使用非食品原料, 以回收食品作为原料。从行为人主观客观分析, 如生产经营不规范、道德和诚信缺失、从业人员食品知识欠缺、企业无证无照违法生产等, 也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企业自律较差

2011年,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了针对食品安全的中国政策论坛, 主办方向与会的90多名食品安全管理者、决策者发放了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现状、破解监管难题等。有85.7%的被调查者认为, 涉食企业的自律较差, 尤其是不法企业在暴利诱惑下, 道德沦丧, 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

2. 监管难度大

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 点多面广,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成本高, 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死角。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 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监管能力薄弱, 有的地方几乎是空白, 为许多假冒伪劣和在城市销售不掉的“问题”食品提供了“市场”。

构建“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更多地倾向于事后管理, 大多采取事故调查、产品抽查等手段。近年来, 这种简单的管理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目前, 食品安全管理专家提出, 要将管理的关口前移, 树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全过程质量控制已成为各国公认的食品安全最佳防控模式, 其基本方法是: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到销售等各个环节, 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等, 进行有效的监管, 并在监管中广泛采用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范、标准卫生操作程序, 以及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等方法。通过全过程监管, 可预先评估和防范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并以此为基础, 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和召回制度。在有些发达国家, 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由多头监管向集中监管过渡, 即从食物链重点环节监管转向食物链全过程监管, 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转向发挥社会力量, 倡导由政府、企业、学界和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监管模式。

信用管理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 当时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赊销进行科学管理, 主要包括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四大基本功能, 一般称为狭义的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 狭义的信用管理逐步演变为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法、“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

“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 是指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 包括企业生产和经营各环节, 由道德信用、经济信用和法制信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以建设企业信用文化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

依据全面性、职责明确性、协调性、可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笔者选取食品供应链中的三大主体———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监管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管理、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监督为核心, 运用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以培养信用意识为主线, 构建“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见下图) :

1.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管

(1) 政府部门的监管。一是应借鉴美、德等国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经验, 在国家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 加快建立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的完善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 如查询、评价和反馈体系, 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追溯体系, 可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可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失信成本, 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生产。二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信用记录、警示、评估、公示制度, 汇集工商、税务、质监、劳动保障、外经贸、公检法、银行等部门, 监控企业的信用记录, 逐步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并及时向社会提供信用咨询服务。

(2) 行业协会的监管。食品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在食品行业信用建设过程中, 行业协会应提供两项保证:一是食品安全的组织保证, 即通过对企业现有的从业人员、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信用道德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二是技术保证, 即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对食品供应链下游至上游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如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 为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架起一个及时准确、客观公正、透明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跟踪。

2.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管理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管理分为四个模块:

(1) 信用信息的搜集。搜集的内容涉及企业信用等级评分标准所规定的全部评价指标和全部申报资料。同时涉及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关于企业的各类信用记录, 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信用有关的信息。信用信息的搜集由食品行业协会负责, 可借助行文通知、媒体公告、征询函件和委托社会信用服务机构, 采集、分类、整理、储存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 自记录生产之日起至少保持五年, 信用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和评价结果, 在评价周期的三年内持续公开。

(2) 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要遵循客观性、动态性、开放性的原则, 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真实信用状况。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变化, 信用档案也要及时更新, 以反映动态信用信息。企业信用档案是一个开放的管理系统, 要向社会开放, 为社会所用。

(3) 企业信用评价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信用评价工作, 应由各地食品安全信用办公室及其下设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专家评价委员会负责, 评价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行业专家、信用专家、科研院所等有关专家组成。

(4) 企业资信评级管理。资信评级管理工作应由政府认可的第三方资信评级机构负责。资信评级是对市场主体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和可信度等信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它属于一种市场中介服务。通过第三方的评级, 可将受评的食品企业分成三等九级 (AAA, AA, A;BBB, BB, B;CCC, CC, C) , 把复杂的企业信用状况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评级结果, 以推动企业资信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实行信用管理过程中, 还要加强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信用管理知识的培训, 加强“员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 让这些理念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 消费者的监督

上一篇:先锋主义下一篇:用户:档案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