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024-07-23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精选12篇)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1篇

出台新《认定办法》适得其时

本刊记者:国家为什么会出台新的《认定办法》?它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什么?

黄布毅:近年来,国际科技竞争激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也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出台符合新形势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适得其时。

制定新《认定办法》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指引下,通过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和新税制优化产业结构的引导功能,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发展。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协调,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把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河南省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进展

本刊记者:河南省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布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颁布之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四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合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共认定263家高新技术企业。

本刊记者:河南省2008年度组织认定的263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哪些特点?

黄布毅:河南省2008年度认定的2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影响力较大,带动作用明显。263家企业2007年总资产达1163.6亿元,总收入1012.4亿元,据测算2008年减税额为4亿元左右。这些企业中大多是省内重点支持的企业,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

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多。近三年内共获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212件,其中发明专利324件,实用新型专利1411件。

企业创新资源较为丰富,研发能力较强。企业共拥有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数67564人,研发人员数29413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39.8%和17.3%,超过高新技术企业30%和10%的比例要求。企业近三年研发项目共3566项,研发费用达到95.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1%。

企业成果转化能力与新产品贡献率较高。企业近三年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126件,2007年形成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共2301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销售收入达到725.2亿元,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1.6%。

企业成长性较好。通过评审的企业2007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163.6亿元,年均增长26.8%;总收入达到1012.4亿元,年均增长31.7%。

企业现代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全面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超过2/3的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活动,88家企业设立了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占总量的33.5%。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硬”标准

本刊记者:按照新《认定办法》,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黄布毅:新《认定办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新《认定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这里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企业所从事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技术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是具有持续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三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与自身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密切相关。符合以上特征并达到相应认定指标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单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本刊记者: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否有具体指标来衡量?

黄布毅:新《认定办法》对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认定指标和测度依据均有明确规定。大家知道,原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规定关键认定指标的测度依据,特别是对研究开发活动一直没有给出评价标准和费用归集标准,致使各地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可测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认定办法》经过大量调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确定了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界定标准及费用归集标准。同时,对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人员、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相应指标也给予了明确说明。

新《认定办法》明确了研究开发等关键认定指标的测度依据,认定标准规范统一,避免了认定工作的随意性。

本刊记者:新《认定办法》规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黄布毅:新《认定办法》规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六方面条件

本刊记者: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符合哪些认定条件?

黄布毅:一个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六个方面的认定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首先,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第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第四,企业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3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第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第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评价时采用百分制打分,其中:知识产权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占30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企业成长性占20分。四项指标合计得分须达到70分以上。

本刊记者:做好河南省下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需要侧重哪些方面?

黄布毅:河南省2008年共开展了三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认定263家企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把握政策、宽严适度、稳步推进。国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就是要鼓励企业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创造自主知识产权,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在发展中做大、做强。我们在认定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切实保障认定企业的质量,确保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发展素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能享受到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今年继续按照分批分期、逐步推进的原则,有重点、分梯次开展三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团结协作、各司其职、提高效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涉及的部门多、层次多、对象多,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的一次考验。在2008年的工作中,科技、财政、税务各部门围绕着统一的目标,齐心协力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仍要继续团结协作,做好各自的工作。

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十多年来,亚龙始终遵循着“创造教育新环境,引领教育新理念”的创业理念,艰苦创业,坚持自主创新,我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注塑机械专用机械手研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数控智能机床考核系统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荣誉,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我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创新”:

一、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灵魂。我公司人才培养采用“造血而非输血”模式,不仅建立引进优秀人才,而且要创造人才的机制,培养和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我公司为确保备选人才质量,人力资源部通过网络、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招募人才,走遍全国各大城市,深入诸多知名学府,确保选才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发展体系,有新员工培训、职业素质培训、管理类、业务类等多种培训。还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在赛马中识马,让新秀从考评工作中脱颖而出,担当起公司的重要职位。还建立薪酬奖励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人才,从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奖励,使有功者授禄,有能者授权。目前,我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对口,实践经验丰富、开发能力和整体素质高,以行业学术带头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队伍,现有科技人员100多人,其中教授、博士、硕士等高级工程师15人,1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人入选温州工贸行业“名师名家”优秀人才。

二、重视技术创新

当代企业和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公司非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并在大专院校

所设立亚龙技术中心,专门从事研制开发新产品。我公司充分发挥综合技术的整体优势,加强了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建立了产品研究开发的市场导向机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淘汰陈旧设备。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占年销售收入达5%左右,今年投入达9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科研开发软、硬件环境建设,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公司进行创新制度改革:一是创新产品实行项目制。在新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将技术人员的报酬与销售收入直接持钩,有效调动开发、生产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明确了项目组的责、权、利。项目一旦批准立项,项目组成员选择、经费支配、完成时间、奖金的分配,都由项目负责人决定。从而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二是设立技术创新奖、合理化建议奖。对技术创新的员工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三是与高等院校所技术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实力为公司创新服务。通过一系列创新制度的建立,使我公司产品能做到生产一批,研制一批,淘汰一批,适应市场快速需求的变化,确保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三、重视市场创新。

公司坚持“售后服务要比售前服务做得更好”的原则,参照其他企业的先进营销策略,结合实际,逐步规范、完善自己的营销理念。首先,亚龙与用户的联系不仅限于设备的买卖,还帮助用户培养双师型人才。近几年,公司为职业院校组合了各专业培训班,培训老师达8000余人,为老师提高技能、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开创新的模式,同时经亚龙集团培训考试合格,由公司给予颁发“工程师”证书,同时推荐国家技能证书的认可。其次,公司多次在总部和各地组织职教考察和研讨会,制订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引领行业的发展。2007年、2008年由教育部等十一个部委承办的全国职业

技能大赛,其中三个项目选用亚龙产品做为指定比赛设备,以此带动各省、市、职业院校采用亚龙产品。今年12月亚龙产品被中央代表团选为做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礼品,这说明了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亚龙产品的信任。第三,我公司在全国各地举办“亚龙杯”技能竞赛,既为回馈教育事业付诸实际行动,又为提高企业知名度起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为及时快速地为各地用户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余个分公司或销售服务中心,分辖区就近进行推广宣传、销售结算、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工作。

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 第3篇

核心技术究竟是什么

付于武说:“目前,我国自主品牌面临多重压力。今后两、三年可能是最严重的时期。自主品牌能不能做得强,坚持得下去,未来两、三年是关键时期。”因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谈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所以说,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中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核心技术缺失,与国际跨国公司差距巨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核心技术究竟指得是什么技术?是不是只要这个技术突破了,自主品牌轿车就能实现提升?付于武秘书长认为,关于什么是核心技术,在国家层面要有一个定义,定义好了就能形成共识,便于全行业明确方向。

他说,核心技术应该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整车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付于武告诉记者:“汽车是特殊的商品,产品是‘王道’,我们掌不掌握正向科学的、合理的整车设计技术是关键。从创意设计开始,到工程设计,到制造出来,正向开发技术需要庞大数据库的支撑。没有数据库,也就意味着没有很好的产品技术积淀,就不可能开发出好的产品。”他进一步说,中国的轿车以前是很幼稚,真正谈自主品牌轿车的起步发展是近十年的事情,时间短,产品少,和国外那些有几十年,乃至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产品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的差距巨大。

第二个方面是底盘技术。底盘技术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悬挂等,而且要有机地匹配到一起。底盘技术中,动力总成是关键。谈到这,付于武强调,底盘技术同样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撑,“这还是需要积淀”。

第三个方面是电子技术。“我们注意到最近十几年,我国的汽车法规进步非常快。就拿排放法规来说,从国Ⅳ到国V就两年时间。节能、安全、环保等标准提高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就是汽车电子。”付于武说,“举个例子,排放控制需要有传感器和电子单元,安全控制技术中非常著名的ESP,就是电子控制系统。今天的汽车技术、技术标准,离开汽车电子是无法实现的。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包括汽车电子在内的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技术实力却非常薄弱,很多技术和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第四个方面就是汽车轻量化的技术。“不管是传统汽车技术还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包含节能。降低油耗但不能牺牲安全,不能说车轻了,安全就降低。轻量化是节能减排的方向之一。”付于武说。

第五是智能交通。实际上智能交通代表了一个新的概念,更好地解决了人、车、路的互动问题。智能交通的运用也是缓解拥堵和现代化办公的一个方向。

第六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付于武说,这已经很现实了。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干新能源汽车的问题。2008年,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向全美汽车工程师做了一个调查,看看在他们眼里,将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当时只有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动汽车。2011年,他们又进行了同样的调查,有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动汽车。从国际上看,近三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动汽车的布局也属于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付于武认为,如果我们不在核心竞争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迅速接近的话,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无从谈起。

量化差距,找到不足

中国汽车的核心技术究竟处于什么水平,竞争力处于什么水平?这是谈自主品牌发展绕不过去的话题。之前,虽然不少人都在谈,但大部分是定性分析,而且笼统。这次,付于武用量化数据向记者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付于武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做了一些工作,搞了一个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调查,做了一些量化分析。总的结论是,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目前差距很大。调查分析是将欧、美、日等国的汽车产业相关竞争力水平设定为100分,测算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对分值。其中,涉及国际竞争力、产业环境竞争力、产业组织竞争力、产业创新竞争力和国际绩效等。

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得分47.63分,不到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一半。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在产业竞争环境方面,中国得分是59.13分。付于武说:“产业发展得有政策,得有政府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汽车产业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府支持和引导。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近2000万辆的年新车销售市场的形成原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政府支持和引导。此前的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消费税减半等政策,我们的产业环境竞争力从政府支持角度来说是不错的。目前,政府把汽车列入战略性发展产业,但地方出现限购现象。我们不希望政策大起大落,同时,叠加性的效应造成爆发性的影响,稳定性不足,也不好。”

在产业组织竞争力方面,中国是43.5分。产业组织竞争力包括产业规模、集中度、劳动生产率等。在产业创新竞争力方面,我国是38.68分。创新竞争力包括研发的投入、研发人员、自主品牌在整个汽车市场所占比重和专利数量等。

另外,分值最低的,差距最大的就是国际绩效,只有10.01分。国际绩效就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相比起来,太低了。中国开发海外市场是近些年的事,而在海外建厂则刚刚开始。去年,全国总出口量才80多万辆,只占整个国际市场流通的很小一部分。”付于武说。他表示:“从这几个方面的量化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绩效、创新能力都很薄弱。由此也看出,对自主品牌来说,开发国际市场是何等重要。”

企业要集中力量,政府需坚定支持

看到了当前自主品牌与国际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那么大差距,究竟如何才能尽快弥补和赶上呢?付于武认为,对企业来说,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干好一、两件事,可能最重要。与此同时,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我觉得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干好一、两件事,一、两个产品是最重要的。自主品牌那么多车型鲜有能达到规模经济的。目前情况下,收缩一下战线,集中一下资源,可能会更好。”

对于政府的扶持,付于武认为在WTO的大原则下,要持续给汽车产业大力支持。“一个产业长期靠政策不行,但没有政策也不行。”“首先,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政府不要动摇。这个很重要。现在,汽车被妖魔化了。道路拥堵、污染问题都归罪于汽车。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但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汽车,社会将会怎样?第二就是希望对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以及汽车下乡等继续给予支持。第三就是汽车零部件要扶持。第四是对产、学、研联盟给与一定的支持,这是WTO允许的。总而言之,在政策上大起大落对产业损伤比较大,应该有一个稳定持续的政策。”

付于武说:“看国外,例如奥巴马政府,很多政策和中国类似,比如对通用的做法,破产老通用,组建新通用,剥离不良资产,重金支持,所以通用焕发青春。他的目的就是坚决不让汽车‘黄’。‘汽车是最重要的’,奥巴马政府传递出的是这个信息。再说德国,宝马、大众和奔驰没有出现美国三大那样的困难,默克尔政府就把更多的精力给了中小企业,把产业基础做得更好。另外,新能源汽车,现在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都是毫不犹豫地重拳出手。在中国,我们则怕政策动摇。”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篇

一、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取向

1. 自主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含义

在当前经济发展历程中,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新, 也就没有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能量。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将创新做出了清晰的定义。他指出:创新工作是一种系统性的推进模式, 它指的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第一, 引进新产品;第二, 引进新技术;第三, 开辟新市场;第四, 提供新的组织材料;第五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因此, 在自主创新领域的开拓中, 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塑造, 能够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产业的研发和重组。

在企业进行的创造和研发的过程中, 通过对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指标、产品性能、品牌效果的测量监督, 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竞争机制, 并逐渐形成原始创新阶段、过度创新阶段和信息转化阶段, 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从而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企业规划。同时, 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的开拓基础上, 要进行积极的消化吸收, 将技术、信息等各项指标, 转化成为具备企业核心能力的产业价值, 从而达到企业竞争机制的再创新, 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指的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独特的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知识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 必须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独特性和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所涉及的是协调和配置知识的能力, 而不是知识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既包括技术知识、也包括生产管理知识、市场开发知识等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依靠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 具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不同的。

对于企业而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 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人类发展的近代史看, 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日本的汽车、电子产业, 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等等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他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辅以组织创新和市场经营能力的改善而发展起来的。缺乏自主创新、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长期维系的。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1)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 我国很多产业发展总体上是处于产业垂直分工的中低端。大部分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企业。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拼资源、拼消耗。以资源换增长。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所需土地、水电、煤油、金属矿产资源短缺, 所以,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的模式,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 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传统产业在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的过程中, 企业是否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和正确的战略方向, 决定了其在新经济布局中的位置, 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因此, 创新是企业摆脱其他企业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是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 企业的成败越来越多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 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有价值的竞争对手不容易模仿的产品。在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中, 新技术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优势。企业技术首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根本需求, 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基础上, 把握市场的发展导向。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市场环境, 企业如果不能进行全面的自主创新, 就很难胜过竞争对手, 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其次, 在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中, 企业所面临的产品问题大幅度上升, 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质量保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最为常见的家电产业为例, 在十五年前,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产品的使用时长, 而现在, 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的使用寿命, 还关注产品的美观性、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促使企业抛开传统的产业生产链条, 转而在技术研发、售后服务、产业联保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得到明显加强。从《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的数据显示,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2%, 如下列图1, 图2:

公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 政府对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和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日益加强。结合专利和新产品数据分析, 我国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的同时, 研发产品的种类、项目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从宏观上看, 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仍然存在发展漏洞, 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 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体制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创新人才缺乏, 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1. 缺乏核心技术, 创新投入不足

从核心技术的掌握上看, 我国虽然被称为制造大国, 但核心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弱, 一直是人们的诟病。例如我们广东省企业的技术原创规模较小, 对外技术依存的程度较深, 甚至能够达到企业技术生产份额的一半。特别是在一些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覆盖程度广的发展专利上, 国外发明专利可达到70%以上, 包括信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多项产业水平。根据相关部门作出的统计数据显示, 广东地区自主创新技术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业只有不到5.7%, 这一发数据使人堪忧。

种种迹象表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创新投入方面, 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能保持稳定的产业调整, 在产品孵化、经费支出、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例如, 很多地方R&D经费投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地区投入严重不平衡, 大多都集中在发达沿海地区, 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科技发展根基不够坚实,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

2. 激励模式欠缺, 创新机制体制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在企业的发展规模上, 体制性管理模式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发展误区。从企业创新机制的发展模式中, 激励约束模式需要人们进行强化和加强。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建设过程中, 企业资金供求关系导致市场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 企业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 相应的投资、融资机制并不健全。

另一方面, 从公用管理的发展角度上, 企业经济的运行无法按照政府所预想的转变职能上进行, 所以在产业政策和公用服务项目的融合上较为淡薄。企业创新灵感不够、责任机制不明、经济效益不足, 进一步导致企业的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整体决策也出现了严重的发展阻碍。

3.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展缓慢

在企业发展基础上, 从整体上看, 行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重点领域的品牌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较低;定牌加工过程中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行业协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上问题导致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

例如在广东省佛山市, 涉及陶瓷、家电、家具行业类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据统计, 佛山知识产权纠纷逐年增长并日趋多样化, 2010年佛山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163件, 其中专利纠纷案件所占比例高达42.82%, 此外, 网络著作权、网络域名、特许经营等新类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约占3.62%。

4. 创新人才缺乏, 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在相关的数据调查中可以发现, 企业对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尽管我国技术性人才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人才需求有所好转, 但是企业在高级科技人员的培养上仍然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从当前我国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 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的学历都停留在本科、硕士的基础上, 博士等其他高科技人才发展较少。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会进一步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 在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来看, 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风险意识不强, 只求快上项目, 不重视长远发展, 只求销售量大, 不重视管理, 只懂引进模仿, 不懂自主创新。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5. 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自主创新环境的建设是企业深化发展改革的重要核心。当前, 我国企业创新环境还很不完善, 相应的专业技术扶持十分稀少, 特别是是在影响力较大的技术服务工作上, 对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不具备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检测水平, 特别是在专利保护、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还不能对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配套服务。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

企业要做大做强, 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来、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 只有促使企业工作者具备强有力的创新发展水平, 才能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意识, 充分立足于全球科学技术资源, 进一步增进企业的竞争能力。

1. 营造自主创新的工作氛围

在企业的发展形式下, 首先, 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创新企业, 鼓励一些发展项目新、潜力大、优势明显的大中型企业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企业管理者要具备先进的发展意识, 设立高新技术研发机构, 组建专业的孵化团队、促进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而形成产学技术相互创新、相互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 建立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自主研发机构。

2. 搭建一个创新的发展网络

分类型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 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 完善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坚持把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同时, 要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推行科研项目课题制、科研项目成果参与人与单位成果共享机制等, 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的目标结合互动发展。

3.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 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掀起自主创新意识, 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创新意识不足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创业创新的工作热情。同时,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 在企业办理、过户、合并等方面建立协调的职业优化配置。其次, 要营造广泛的资源融合模式, 打破中西方文、中西部地区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局限, 从而实现科学技术资金、机构、职业的全面融合, 增加科技体制的机制创新工作, 逐步丰富企业核心意识和竞争能力。最后, 还要建立一个健康安定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政策法律法规, 制定符合政府大力扶持项目、环保政策要求、产品技术改革等策略, 提高企业的环保观念, 使企业能够在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坚定的资源优势、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4. 保护知识产权, 创造知名品牌

从根本上说, 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也成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对于企业创新工作而言, 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受益, 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使企业获得相应的受益和补偿。在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上, 要进行自主产权的发展和经营, 进一步鼓励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企业运行管理的过程中, 面对知识产权中凝聚的智慧和汗水, 要有具备相应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 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创新、在发展的各项能力。

要尽快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各个细节, 将相关法律政策、知识产权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规范, 严格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类违法违规等犯罪行为, 不断改进知识产权保护, 适当调整专利申请的费用, 从而缩短侵权诉讼工作的实效和期限。降低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的保护成本, 充分发挥企业在政府等相关部门具备的信息网络建设服务, 增加对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的指导和保护, 逐步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和产品研发。

5. 提升企业向心力,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从改变思维开始,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发展, 关键是要有“想人之未想、做人之未做”的精神和气魄。为此, 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塑造上, 除了要促使员工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 还要进一步增加社会环境基础和政治舆论基础。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加大对科学技术方法的普及和宣传, 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 使企业能够凝聚较强的思想核心, 进一步倡导企业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 鼓励更多的企业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与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创新中来。

6. 营造培养、吸引、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

人才是企业兴盛的根本,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是确保自主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因此, 企业管理者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 制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提出选用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

(1) 要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好科研机构和社会人才资源。我们也许没有科技创新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 但我们有灵活的机制优势, 我们完全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结盟, 将散落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才整合起来, 借助外力进行科技创新。 (2) 要尽最大努力抢夺人才, 抢占人才高地。未来大企业的标志, 不会再以占地面积、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等指标衡量, 而是看你有没有科技创新能力, 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有没有自己的品牌, 有多少专家和科技创新人才。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 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3) 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引进紧缺人才, 培养关键人才, 使用重点人才, 让各类人才在兖矿成长有机遇、发展有舞台、创新有条件、成功受尊重, 贡献有回报, 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鸿宇.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讲[I].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3) .

[2]南方日报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I].南方日版出版社, 2014, (1) .

[3]张军.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I].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1) .

[4]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I].人民出版社, 2006, (3)

[5]刘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育策略研究[N].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

[6]巴明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和建议.潍坊科技职业学院.

[7]彭安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J].唯实, 2007 (3) .

[8]薛澜, 梁正.核心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初探[J].太原科技, 2006 (4) .

自主创新能力 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第5篇

近年来,针对我国连续发生的美国劳拉公司和休斯公司火箭发射事件、以色列预警机和“哈比”无人侦察机事件、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等,都反映出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把对华技术控制作为扼制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得到的。退而言之,即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进技术,但技术创新能力却是引进不来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是组织内生的,只有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很难以短期和局部的商业利益作为评判标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商业逻辑在这里毫无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即使那些与美国有着更加密切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无一例外地致力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欧洲下定决心研制自己的大飞机,即使美国人极力阻挠,欧洲四国政府仍然以长达25年、先后投入250亿美元,造出了自己的空中客车,到今天已经与美国波音平分天下。去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欧盟实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伽利略计划”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就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就不可能建设起一个独立的欧洲。韩国也曾经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许多领域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8,一些关键领域甚至达到1:12,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成就了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总之,引进技术只是条件而不是结果,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在形成自主创新战略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心存疑虑,担心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我们的理解是,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对外开放。恰恰相反,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更加主动地利用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才能在对外开放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比如,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有16个国家参与,对我国始终关闭合作的大门,但在我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有关国家已经向我国正式提出开展相关合作的意愿。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的信息安全项目“PKI关键任务服务器”研发成功后,外国公司很快将原来8.3万美元的加密卡降到1.2万美元,并向我方表示希望在PKI技术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PKI技术实验室,共享技术成果。在汽车电喷生产技术引进过程中,由于我国汽车电喷技术的研制成功,曾经拒绝向我出口技术的外国公司主动合作,使我方不仅争取到最新一代产品,而且节约技术转让费用2200万马克。事实表明,科技上的对外开放,决不只是意味着对国外技术的引进。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合作,只能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博弈,是“珍珠换玛瑙”的公平交易,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廉价施舍。

一.经济自由主义应该完全排斥国家主义吗?在我们中国新崛起的民营企业家面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新自由主义,一种是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来自于英国政治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出发,为企业设定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静态比较利益为根据,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保护。他们认为国家保护产业,会助长腐败,降低效率,产生利益集团寻租,而自由贸易,则可以使国家和企业享受国际分工的优势,取得最大的利润。经济自由主义作为理论体系,政策主张和价值导向,数百年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主流。这样的理论是有误导的,它在“经济互相依赖与融合”的外衣下,掩盖了企业的主导和控制权的问题,这样的理论在本质上符合强者的利益,不符合中国民营资本的利益。因为强者是作为“国际领导者”霸主国家,是国际大跨国公司,而不是中国民营资本。当然,共同利益也是有的。弱国和弱小企业作为附属,也可以得到少许利益,但你如果真的要强大自立,就会受到强者的控制和打压。没有国家的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仅凭自身能力很难发展得起来。其实,历史上4个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是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下工业化的,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以死刑禁止丝绸和纺织品的进口,美国在20 世纪20---40 年代,关税平均为40%,在1932--1933年甚至高达60%。日本战后迅速复兴是由于美国的优惠关税政策,美国允许日本的关税率在15%以上,而美国对日本的关税只有5%。日本筱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6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研究;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03-2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优秀的教师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需要时代和我们自己回答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说法。在网络中大概可以找到这样的几个版本——

学生的观点:一个好教师需要幽默;一个好教师需要面带笑容;一个好教师需要敬业;一个好教师上课轻松;一个好教师博学多才……学生们的所有期望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做一个自己做得到的最好的教师。

专家的观点:评判一个教师优秀与否?首先要看这名教师是否有完美的工作态度和表率的作用,其次是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再次是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持续的成长,最后还要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国际视野:根据21世纪国际学习核心特征,教师需要具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用带有个性化的、可视化等媒介驱动的方式开展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数据丰富的学习、成长资源,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独立、多元和能让学生适应。

社会通俗观:好的老师应该是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的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

通过上述资料不难发现,21世纪对于教师的素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爱生如子”等基本条件,对于教师的核心素养成长,科学、智慧地教出优秀的学生是家长、社会的渴求。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同样是各所学校和教育界所关心的核心话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民办小学,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蓬勃发展。仅去年一年,学校共有二十多位教师被评为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十多位老师被评为建邺区教坛新秀,所占比例约为两项评比的区域内的三分之一。为何学校教师队伍有这么大的发展,笔者就语文学科为例,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二、课程设置,驱动教师发展内核

21世纪以来国际学界学生学习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风格和学习评价四个领域。国际学界学生学习研究的增强趋势有:情境学习的兴起、对非指导性发现学习的批判、分层线性模型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等;减弱趋势有:体验式学习和帕斯卡瑞拉早期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成果;最新走向为:可见学习的提出、扎根理论的崛起以及自主学习反馈模型的研究。

而我们国家的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是教师的“教”。因此,顺应时代背景需求,以儿童学习为核心的素养提升研究成为世界范围内重点研究的内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效上来看,通过“课程”来进行设计、规划、实施、评价、考核,是对促进学生核心成长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局)为学校课程改革松绑,安排一定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允许学校做好自己的校本课程。但是由于学校的课程发展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一度过分地追求“时尚化”、“效果化”、“炒作化”等非教育发展因素,从而引发了课程规划者的浮躁。为了不落在别的学校的身后,便总想着出新、出奇、速成,便不顾课程规律、教与学的规律,自然免不了贴标签、造概念、乱作为的现象,课程泛化随之而来。课程对象定位不清,为特色而特色或不会梳理自己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缺乏内在的一致性,或完全游离或乱贴标签。课程变革并不是真正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同时,课程改革也面临着缺乏系统支持、教师教学能力转换不及和素质测评技术滞后的困境。

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自己的岗位职称或者能级评定而匆忙上阵、应付和糊弄地开设了一些质量较为低下、成效并不显著的校本和个人课程,导致学生反映不佳,对教育教学实效帮助不大的现象。这样的课程开发对于学生、教师和教育而言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带来积极的改革和意义。

然而,真正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对于学生来讲固然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加有意义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在提升,这是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情。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创意教学、合作学习和实践反思的意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在自主开发课程和实施中获得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師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课程开发使教师的选择余地加大,机会增多。从而,能够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抓住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变革领域,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为构建创意型教师团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依据。

三、课程开发,改善教师发展平台

语文课程开发首先顺应的是儿童的需要。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变革的核心所在,是支持儿童学习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创设智慧课堂,促进综合发展。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自主课程的实施,努力打造享受生命和促进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课堂。

如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围绕儿童的核心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创造性地开发了“阅读与演讲”、“带着教材去旅行”、“跑班作文”等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具备教出优秀学生的高素养。即使在学校的学习中并没有习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下社会,演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为了不断提升学校师生的演讲水平,老师要研读有关演讲的书籍,开展一些必要的演讲、辩论、交流、对话的活动。在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同时,也在为预设创设语文校本课程打下基础。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向语文老师们推荐了一系列的演讲书籍和视频:《TED演讲的秘密 18分钟改变世界[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等,为老师的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改善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此同时,学校的“阅读与演讲”课程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无独有偶。学校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集体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要举办一次演讲或者辩论会来进行最后的阅读总结。经过一番斟酌和思考,他决定放弃原先的演讲方案,而是精心策划了一期辩论会:《三国演义》中的“智绝”真的是诸葛亮吗?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他查阅了很多资料,事先组织学生视频观摩了多场中、大学生、国际汉语辩论赛的视频,也对学生进行了分工指导。最终,辩论会在学生自主情境下顺利开始。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结果原本40分钟的一节课,硬是两节课没有完成。学生意犹未尽,纷纷约着要通过附加赛或者文笔上的切磋继续较量。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这位教师在“这节课”之前的努力和付出不但有了成效,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路径,也为他自己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四、课程研究,促进教师发展成效

语文课程的自主开发,看上去受益者是学生,其实真正的受益者是我们教师自身。在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通过不断地历练促进教师的发展成效。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动,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特别是成为构成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就如同一位特级教师老师曾所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深而广之:“在生活中,我也是语文。”

符合时代推进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程开发使教师的选择余地加大,机会增多。从而,能够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但是语文教师自己及其团队则在行动、实践、探索、研究、分享的过程中,对课程大纲、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为构建真正符合儿童需要的语文课程,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依据。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可见,一所学校的好坏与学校的硬件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这所学校所拥有的教师队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好的老师,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开设一门或者多门课程,从而充分发展学生在学业、文化修养、运动、科学方面的潜能,培养他们开放的心智和思维,保有并发展其自由的想象力,对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知识的奥秘拥有无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养成服务社会的美好品质,成为有着家国情怀和完整人格的世界公民。这也是国家希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曾文婕.我国学习理论研究三十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2]Terry Heick. [9 Characteristics of 21st Century Learning].

[3]张良,刘茜.历史的断裂与现实的迷失——课程变革中文化传统的境遇及其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9).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7篇

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

数据显示, 2012年, 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48.50万辆, 占乘用车市场销量的41.9%, 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 自主品牌轿车销售304.96万辆, 占轿车市场的28.4%, 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整体上, 自2005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保持在40%左右, 而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始终在30%以下。同时从产值和利润上看, 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值仅占行业总产值的20%左右, 利润更是仅占乘用车市场利润的5%。

从轿车市场来看,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目前仍主要集中在1.6L及以下排量的细分市场中, 1.6L以上的车型中自主品牌轿车仍比较少, 而且均不是市场销售的主流车型。2.5L以上排量的高端车型几乎仍然是合资和外资品牌的天下。2009-2010年间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由于优惠政策的刺激, 特别是对1.6L以下排量的汽车市场销售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45.6%。然而, 随着优惠政策的退出以及限购城市增多等, 自主品牌乘用车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明显增大, 特别是合资和外资品牌均加大了在中低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使得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低端市场的份额也开始受到合资和外资品牌的蚕食。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又难以有效进入高端市场, 充分暴露出缺乏技术优势的弱点, 直接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核心零部件市场由外资控制

核心零部件是汽车产品核心技术的载体。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产值超过1.2万亿元, 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上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和资源密集等特征, 仍处于一般零配件供应商的地位, 缺乏提供系统供应、模块供应的能力, 而且主要供应自主品牌汽车, 难以进入外资和合资品牌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市场份额上,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仍然是由外资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 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则占据整个行业销售收入的75%以上。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主要被跨国公司控制, 汽车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ABS (防抱死系统) 、安全气囊、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市场, 外资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企业对电喷和电机等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则达到了100%。自主品牌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和跨国公司独资或控股的企业提供, 国产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提供的是轮胎、轮毂、座椅、转向节等技术含量低、价值低的产品, 呈现劳动密集、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特征, 产品结构不完整,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利润低下。

从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来看,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 出口增速平均达到36%以上, 但出口结构上, 绝大多数高端产品出口均由外资控制。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出口量虽然占70%, 但出口金额仅占30%, 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目标市场, 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作为整车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的一环, 进入OEM (定牌生产合作, 俗称贴牌) 市场, 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进入售后市场。汽车零部件出口结构上的不平衡, 表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技术不足, 主要竞争优势依然是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 自主研发能力弱, 难以进入汽车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尽管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实现了一定顺差, 但我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中,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占比达到了60%以上。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出口的主要是轮胎、轮毂等低附加值产品, 而且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优势、替代性较强, 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面临的技术壁垒愈加严格。

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均有待提升

当前, 我国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加快了研发步伐, 产品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均有了较大提升, 个别车型已经达到或超过行业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但整体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系统集成、整车平台开发、研发流程设计等能力依然不足, 导致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上与国际品牌同类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调查, 2012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可靠性分数为250个PP100 (汽车质量的综合得分, PP100即每一百辆车发生的问题数, 分数越低表明问题发生率越低, 质量也越高) , 比2011年下降了77个PP100, 但与国际品牌平均170个PP100的分数相比,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际品牌汽车的可靠性差距仍然有80个, 比2011年缩小了59个。从变化上看, 自主品牌汽车在质量和可靠性上有了长足进步, 但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发动机和变速系统上取得突破, 难度越来越大。

整车出口难进发达国家市场

从整车出口情况看, 我国出口汽车呈现低端、低价、低值、低利润等特点, 产品核心竞争优势依然在成本上和性价比上, 技术竞争优势明显缺乏。

2012年我国乘用车出口59万辆, 同比增长25%, 其中轿车出口50万辆, 同比增长33.16%, 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据出口的80%左右, 居主导地位。但我国出口的仍然是以中低端车型为主, 而进口的基本都是高档车, 仅SUV就已经占进口汽车总量的40%。从进出口汽车的价格对比上看, 2012年我国进口汽车的平均单价是出口汽车的3倍, 其中进口轿车的平均单价是出口轿车的6.3倍, 显示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技术差距较大。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8篇

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教师运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兴趣,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学生的这种兴趣逐渐的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动, 将学生做为课堂学习的核心,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 而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 增加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能够有效的活跃物理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的学习[1]. 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引导作用, 在教学的工程中, 教师要注重选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启发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对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思考, 运用发散性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同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有效的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做好课堂的组织, 建立起适当宽松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当中去,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1. 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及趣 味性

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要发挥好课堂的组织者及知识的引导者的作用,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 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常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来让学生自主的寻找答案, 另一方面, 有效的课堂问题的设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所设置的问题的启发性与趣味性, 这样才能起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善于运用创新性的思维及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 善于运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 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及创新能力, 这也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教师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尤其要予以重视.

例如, 下雨天时, 看到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自由落体运动, 引导学生进行关于雨滴的加速度的计算的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发现自己相关的知识上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 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这种启发性及趣味性的教学, 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教师要能够合理的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 高中物理教学中新制定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提出新要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动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要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 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教师要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能够有计划的选择合适的章节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 三到五人的学习小组最为合适, 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学习之后, 针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的知识, 开展小组讨论, 各个小组之间可以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及交流, 对于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学习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能够及时的予以集中的讲解. 这种学生自主的对学习内容进行阅读、思考、提问的学习模式,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思考及学习获取相关的物理知识, 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

3. 教师要建立起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想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得到长期的保持, 则需要教师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这样一来, 能够使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其自身在自主学习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肯定, 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找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反思学习效率及学习方法中的不足, 从而努力的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云奎.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块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 2010 (11) .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9篇

从本质上看, 世界各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恢复、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而提出来的。其共识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 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率先走出经济危机, 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1]。而历史经验也表明, 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 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引发了电子革命, 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 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 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 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例如, 美国提出, 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 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 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 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 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 另外, 还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 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 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还计划十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 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在2009年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 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2009年底,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启动, 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与此同时,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 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先是从原本的七个领域扩展到了九个领域, 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10年年初起,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 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 主要领域从七个扩为九个, 现在又改为七个, 但前后七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定为七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一宏大规划, 被业内人士看做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 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但是, 从国际社会看,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 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谁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而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1]。例如, 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 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 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 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因此,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前景, 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我们的技术还是依赖国外, 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 不能享有高端利润, 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 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 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才能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现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 它既涵盖了“战略”本身的重大性、长远性和未来性, 也涵盖了“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作用的特征[1]。例如, 温家宝总理 (2009) 在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则指出, “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具有市场需求前景, 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特征。同时, 从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看也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1]。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表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 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 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 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2]。赵刚 (2009)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 其次是着眼未来, 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2]。王勇 (2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中国部分媒体认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 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 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1]。

但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关键核心技术相联系的。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从20世纪世界各国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规定中得到认识。例如, 美国在1991年3月发布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国家关键技术”是对“对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先进技术计划 (ATP)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NI-I) , 生物技术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技术和环境保打技术计划的清洁能源及清洁车辆计划技术等, 把关键技术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德国技研部委托弗朗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与七个研究管理局合作提出的《21世纪初的德国关键技术》报告认为, 所谓“关键技术”指的是“对国家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欧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活动总体规划》把“关键技术”定义为:“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 增加就业机会, 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通用技术”;韩国政府制定的“高度先进国家计划” (又称HAN计划, c-7计划) 认为, “关键技术”是“能够给经济带来最大潜力, 并对社会有综合效益的基础性通用技术和应用性产业技术”。这些规定都把关键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联系了起来。

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起来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他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面向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 选择关键核心技术, 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 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其后, 他又在2009年11月3日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 “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具有市场需求前景, 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然,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也是与自主创新相联系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 “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就必须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 “从国际社会看,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 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 不能享有高端利润, 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他还指出, 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 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 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评述

从以上理论讨论的状况看, 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其重要手段。同时, 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通过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可使中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就整体来讲, 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当然, 从这些理论讨论的情况发现, 尽管各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得较多, 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 就相关的概念都还处于争论之中, 例如, 什么是战略性新产业?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究竟能够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有哪些?都还没有作出完整回答。因此, 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 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路径是必要的。

1. 可形成的具体研究路径分析。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 (1) 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并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目的, 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的逻辑起点。 (2) 为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 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明确, 将奠定继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 (3) 为了明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 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例如, 关键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及关系分 (下转211页) (上接197页) 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形式分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详细研究, 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通过自主创新形式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4) 为了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应, 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产业市场效益、产业技术效益、产业带动效益、产业优化升级效益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 可从理论上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效益, 也可为后面的研究内容提供直接的参考标准。 (5) 为了更深入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 可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技术知识聚集、资金保障体系、畅通的技术推广路径和产品销售市场等。这一部分的研究, 可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逻辑参考。 (6) 为了能够探究出对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办法, 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例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有效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技术使用体系的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等。这部分的探究, 可实现课题研究达到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目的。

2. 研究路径的结果分析。

从以上研究路径看, 可达成的预期结果有: (1) 研究中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 这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还丰富了新兴产业理论, 也拓展了“战略”理论的范畴, 具有研究理论上的创新结果; (2) 该研究根据关键技术理论和核心技术理论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 具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作用。同时, 也拓展了“关键技术”理论的和“核心技术”理论, 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结果; (3) 该研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条件, 探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路径, 形成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研究体系, 对中国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一定实际指导作用, 具有实践上的创新结果。

摘要:从世界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必要的。但是, 从创新的现状看, 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 相关的概念还处于争论之中。因此,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现, 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0.

[2]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 2010, (1) .

以知识产权增强区域核心能力 第10篇

建立知识产权培优工作体系

近两年来, 巩义市按照省知识产权局等八厅局委的部署, 结合巩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针对本市传统产业多、资源型产业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等特点, 以科技创新体系为载体, 以大型企业集团、工业园区为主体, 初步建立了一套多元化投资结构的知识产权区域创新工作体系。

特别是2006年省知识产权局等省直八厅、局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以来, 如何把巩义市的资源、经济、科技优势变成知识产权优势, 这才是巩固、前移巩义市在全国百强县 (市) 中位次的真正课题。实践表明, 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具有知识产权优势, 同样要保持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优势。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是巩义市政府积极实施的三大战略, 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内社会、资源、生态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等政府中心工作, 结合巩义市实际, 巩义市构建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工作体系。

建立政策引导、激励体系。在知识产权局成立之初, 就成立了巩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鼓励发明创造, 激发创新热情;制定了《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 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 实施了三个“一百工程”, 即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各类技术攻关项目、100项专利技术发明、100项技术成果推广项目, 对各有关局委办和各镇、街道下达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市财政设立专利专项资金, 用于专利授权、专利产业化、专利示范企业的资助和奖励, 部分镇、街道设立了镇级专利申请资助, 各级财政直接用于知识产权事业和专利申请资助资金达200余万元。从2007年起, 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 用于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 来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

建立层层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各镇、街道明确了主管领导和负责人, 分管本地区、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 形成了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另外, 通过切实把专利申请量列入市委竞争激励机制考核目标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目标, 保障知识产权工作在基层的顺利开展。

努力提高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和质量

巩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煤炭、铝矾土、石灰岩、高岭土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长期以来,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 巩义市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金属冶炼、耐火材料、水泥建材、化工化纤、机械设备、电线电缆七大支柱产业, 涌现出了一批诸如豫联集团、竹林集团、鑫旺集团、永安铝电等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但在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新形势下, 这些传统资源型企业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培育。

首先,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巩义市先后成立了高新科技促进会, 首批吸收豫联集团等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1家创新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为会员, 出台了《巩义市工程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成立不同等级的技术研发中心, 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围绕巩义市耐材、铝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实际情况, 建成了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郑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郑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巩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0家巩义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到300多家。

其次, 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与中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从中科院聘请了2名院士担任政府高级顾问, 聘请6名研究员担任政府科技顾问, 从其他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聘请了51名博士任行业发展顾问, 与以中科院为主的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先后从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聘请高级人才1200多名, 建立产学研合作企业30余家, 每年开发新产品90多项, 形成了较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家, 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到36个。

第三, 建立专利技术产出体系。根据巩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筛选出10家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 巩义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多次邀请省、郑州市、大通专利代理公司等知识产权专家为企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知识产权讲座, 对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开展专利战略和专利基础知识培训。目前, 10家重点企业累计国内申请专利100余件, 国际专利申请1件, 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巩义市还重点到五耐、耕生耐材、华宇耐材等企业抓专利示范产出工作, 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员深入巩义耐材行业、恒星公司开展专利审查员对接活动, 以此来带动巩义整个耐火材料优势行业的创新发展。2006年, 全市耐火材料企业共申请专利近50件, 其中50%是发明专利, 85%是职务发明。全市企业专利申请热情空前高涨, 申请量由2004年的72件上升到2006年的204件, 增长了近300%;专利授权量由19件增长到45件, 年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21%, 继续处于河南省县 (市) 前列。

大力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产业化

巩义市以科技为支撑, 围绕拉长资源加工产业链和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这一主线, 大力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巩义市通过建立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 对巩义市铝工业、耐火材料行业等传统资源加工工业, 进行了集中研发和产业化。新材料中心开发了铝工业的上游产品——利用本地丰富的低品质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重大突破, 首批产品已试制出来。利用电厂粉煤灰生产免烧砖带动了巩义市机械行业免烧砖机、砌块机的大力发展和免烧砖产业的大发展。中孚实业的“铝电解槽系列不停电停 (开) 电解槽的装置及方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围绕这一技术该公司共申请国内专利8件, 国际专利1件。这项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后, 预计每年可节电10亿元以上。

围绕五大科技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应用。巩义市设立铝深加工、新材料、耐火材料、无纺布等五大科技园区, 每个园区都建立了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 五个科技园区与科研院所合作企业50余家, 每年合作开发新产品60项, 开发并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其中铝冶炼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南大学合作完成的“铝电解系列不停电 (全电流) 技术及成套装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决了困扰世界铝冶炼行业的一个共性难题;铝箔材工程技术中心开发出了铝精加工产品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和3102空调箔两项产品;三年来, 巩义市围绕资源加工工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 共开发出新技术产品15个,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 实施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化项目3个, 争取省资金贴息73万元。2006年, 五个科技园区年销售收入280多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年工业增加值达18亿元。回郭镇铝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全国先进科技示范园区”, 无纺产业园被评为“郑州市民营科技园区”。

建立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巩义市于2005年同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了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巩义工作站, 以及四个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并采取了科技进步奖、专利实施奖等措施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实施“三个一百”工程, 每年组织实施各类技术攻关项目、专利技术发明项目、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均在100项以上。

利用品牌效应打造“城市名片”。巩义市通过知识产权培优工程, 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商标注册和品牌塑造意识。目前, 全市企业在国内注册商标523个, 其中创河南省著名商标5个, 河南省名牌产品7个, 主导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数660个, 成为国内知名的耐火材料、净水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响亮的“城市名片”不断引来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到巩义投资落户。近年来, 世界500强企业、瑞士马扣集团注资豫联集团, 餐饮巨头肯德基、德克士纷纷在巩设立县级首家连锁店, 国内500强知名电器连锁企业苏宁电器、永乐电器在巩开店, 国内知名品牌金麦郎将其矿泉水生产基地建在了黄河岸边, 省内知名品牌维雪啤酒也在黄河岸边安营扎寨。省内知名百货公司丹尼斯已签约即将进驻巩义, 为巩义市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后劲。2006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42.7亿元, 三年年均增长20.6%, 财政收入12.64亿元, 三年年均增长47.7%, 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第11篇

记者: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铁电动车的初衷是什么?

刘建:长期以来国内地铁电动客车牵引传动系统等核心技术一直由国外大公司垄断,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单位在车辆招投标、运营维修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给轨道交通长期安全运行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未来北京及全国其他城市对地铁电动客车的需求,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交流传动地铁电动客车,对促进地铁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的国产化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车辆制造业总体技术和制造水平,大幅度抑制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电动客车造价、提高车辆可维护性、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考虑,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于2002年下半年着手召集和组织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相关研制单位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地铁电动客车。

记者:研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终又是如何克服的?

刘建:地铁车辆是多种技术集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接口多。因是首次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在IGBT牵引技术、网络技术、制动技术、信号及相关专业接口技术方面国内无同类产品可借鉴,同时缺少相关标准。这可以说是我们整个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对此研制小组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用多位一体的优势,研发过程中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应用试验。攻克了免涂装不锈钢车体、IGBT牵引逆变器、列车网络控制、薄型空调、降噪车轮、小限界转向架等技术上的多项难点。掌握了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车辆(B)制造的空白。

记者:此前地铁电动客车的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90%以上由外国大公司掌握,此次B型列车取得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如何实现这些核心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刘建:本次研究从车辆用户需求及功能技术标准出发,通过对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器件及设备的攻关,对包括车辆的车体、转向架、通风空调等整体系统多方面研究,同时针对地铁电动客车的核心设备VVVF交流牵引传动系统、列车网络系统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此过程中,成功开发了基于IGBT器件的大功率逆变器

异步鼠笼电动机交流传动系统、高性能的交流传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符合TCN标准的车载网络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160KVA辅助系统静止变流器和旅客信息系统等,研制应用的国产化核心器件及设备的技术和工艺获得多项专利,其技术水平和技术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由此项目将这些技术集中体现在国产化地铁电动客车上,从而开发出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操作稳定、使用可靠的地铁电动客车。

记者:北京地铁房山线已率先使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B型列车,目前其运营是否达到预期水平?大规模推广应用到其他地铁路线条件是否成熟?

刘建:北京地铁房山线车辆是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地铁电动客车(B型)的技术平台上进行优化设计和再创新。列车车宽2.8米,最大载客量为1820人,是国内第一个时速100公里的地铁客车。车辆总体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车辆设计完全满足房山线线路的条件、车辆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合同技术要求和用户需求。2010年12月30日投入载客试运营。目前车辆各系统运行稳定,各项运营指标良好,完全满足运营要求,达到了预期水平。

目前房山线B型列车已投入稳定运营,由于国产化车的技术示范作用,在推广到其他地铁线路时可根据具体线路条件及用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定制,其技术及工艺完全满足推广到其他地铁线路的要求。

记者:轨道交通列车国产化的经济效益如何体现?

刘建:国产B型地铁列车实现产业化,生产成本比非国产化列车生产成本可降低3%~5%。同时,大大降低了列车的运行、维修成本。一般地铁列车使用年限在30年左右,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采购非国产列车备品配件的费用将是原采购价格的5~8倍。特别是在使用十几年时需要大修理。非国产列车在大修时,由于很多车辆部件国外已经停产,零部件的再生产成本很高,而且制作时间一般要8个月左右。现在车辆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维修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

记者:如何看待新型地铁电动客车研制过程中自主创新的作用?

刘建:2009年国产地铁电动客车(B型)列入“北京市第三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同年还被列入“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目录,此次又荣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些荣誉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主创新对企业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轮胎企业:转战自主知识产权 第12篇

中国轮胎企业积极应诉“特保案”

8月3日,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和佳通、中策等多家轮胎制造商组成的民间游说团紧急赴美, 就特保案展开抗辩和申诉。

当地时间8月7日上午9点30分, 中美轮胎特保案在美国华盛顿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作为原告方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代表表示, 大量进口中国轮胎损害了美国轮胎产业的利益, 第一年55%的高关税仍不能削弱中国轮胎的竞争力, 美国政府当年的惩罚性关税应该达到75%至80%。

针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漫天要价,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文英代表中国轮胎产业代表团在听证会上进行了抗辩和申诉。她提出了四大抗辩理由:

第一, 中国输美轮胎的细分市场集中在低端、低价的非品牌更替轮胎, 这与美国本土轮胎制造商瞄准的高端品牌轮胎有明显区别。

第二, 中国输美轮胎销量未出现连续快速增长。在2007年至2008年间, 中国输美轮胎总金额占美国消费的比例仅增长2.7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对美出口额下降超过15%。

第三, 美国汽车和轮胎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 集体反对采取特保措施, 因为这将提高美国厂商的轮胎购进价格, 最终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 中国轮胎生产企业仍以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美国并不是主要销售地。

美国轮胎特保案并没有得到美国国内的支持。美国企业界的很多人士认为, 特保案一旦实施, 将导致一个双输的局面。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普吕萨在听证会上指出, 美国如果借助轮胎特保措施保住1个就业岗位, 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 最终将会损失2.5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商代表也表示, 对中国轮胎进行制裁将抬高美国汽车成本, 损害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也不会给美国轮胎产业带来好处。

8月12日,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表示, 中美轮胎特保案既缺乏事实基础, 又缺乏法律依据, 违反了WTO规则, 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傅自应说, 中国对美国轮胎的出口从2004年到2007年间大概增长了3倍。同期, 美国轮胎制造商的利润增长了2倍, 也就是说, 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的增长, 对美国轮胎生产商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现在的问题是, 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 造成了美国汽车业的不景气, 进而影响到美国轮胎制造商的业绩近乎于零。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轮胎, 没有事实基础, 缺乏法律依据, 违反了WTO规则, 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同时, 特保案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 为美国轮胎经销商在流通环节创造了大量的利润, 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如果特保案最终采取限制措施的话, 对美国的利益也是有影响的。中国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如果美国政府作出不合理裁决, 中国政府将把此案提交给WTO, 通过法律机制解决。

走出低价怪圈, 刻不容缓

作为美国新一届政府面临的第一个中美反倾销大案, 案值达22亿美元。为此,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9月2日, 美国贸易代表将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建议。最终裁决将由奥巴马在9月17日做出。

中国橡胶协会秘书长范仁德表示:“中国轮胎出口的发展非常迅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中国轮胎的技术含量低, 质量稳定性差, 因此虽然价格低廉, 但始终没有占领国外高端市场, 导致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低端徘徊, 这是存在风险的。”此次美国一旦决定加收特别关税, 或将使美国对华实施特保措施的势头高涨, 更多的特保调查将接踵而来, 同时也会引起其他WTO成员仿效, 遏制和限制中国产品出口。这将对中国轮胎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国的轮胎业有可能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

行业协会的担心不无道理。近年来,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轮胎出口国, 但品牌输出很弱, 利润微薄。中国商品价格低已经成为“国际印象”。我国轮胎出口已占总体产量的35%以上, 但多是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 安全、节能、环保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相对较少。而在国内轮胎市场, 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 专家认为, 中国企业要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走出低价怪圈。

中美轮胎特保案也让国内的轮胎企业进一步认识到, 品牌输出弱, 利润微薄是国内轮胎企业的硬伤。如果一直仅凭低廉的价格去占领市场, 技术水平提不上去, 很容易被发达国家扣上“倾销”的帽子, 也容易遭到外国制裁。

走自主创新之路, 势在必行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陈志宏副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只有重视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不断地提高生产工艺, 生产出高端产品, 才能培育出走向国际市场的新产品, 避免在贸易争端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 通过技术升级,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努力开拓国内中高端市场对国内轮胎企业来说是当务之急。有关专家表示, 当前,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科研投入力度, 积极进行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使轮胎企业尽快拥有独立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同时, 要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 通过全球的人才和品牌优势, 实现本土化设计, 使轮胎产品更符合国内外需求, 依靠知识产权赢得新契机。

回顾近年轮胎企业的发展, 山东成山集团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 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高性能子午胎的先河。广州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自主创新, 不断开发新产品, 不但打开了市场, 而且其自主研发的高速低断面轮胎, 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7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相反, 忽视知识产权, 企业就有可能不断遭遇困境。日本横滨轮胎在美诉杭州中策橡胶等专利侵权、法国米其林技术公司诉风神公司侵权、普利斯通诉成山轮胎专利侵权、圣奥公司橡胶防老剂产品被判侵权, 这一系列案件的矛头都直指中国轮胎产业的硬伤。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青岛双星集团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刘德胜表示:“目前, 我们正在按照国际惯例和知识产权制度来保证我国产品顺利出口到美国。我们积极采取措施, 提高相关产品的国内外专利申请, 积极提高产品质量, 不断开发新产品, 同时开拓非洲和欧洲市场, 保证了企业的盈利。”青岛双星集团在此次中美轮胎特保案中轿车轮胎的出口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但是公司积极调整战略, 落实上述举措, 使公司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一篇:发展循环农业下一篇:《我若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