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网络范文

2024-09-23

风险投资网络范文(精选12篇)

风险投资网络 第1篇

网络的范围内,计算机被看作物理环境,用于支持发布信息、浏览某一网页、下载必要的信息。从这种角度看,计算机应能获取日常生产必备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于各行业。计算机安全可分成多层次,它涉及服务器、终端的硬件及软件、系统数据等[1]。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进步,然而与之相伴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针对于技术防范,可以增设防火墙,综合采纳反黑客及反病毒的新式技术。要定期扫描,配备必要的审计手段,全方位提升防控水准。

1 解析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包含了如下内容:为确保完整运转的网络系统,选取针对性的保护方式。计算机安全配备的防范技术针对于系统数据、微机的软硬件。采纳全方位的防控,是为杜绝泄露信息、更改数据及破坏系统等。这是由于,攻击网络的病毒及其他要素可潜伏很久,用户很难辨别出潜在性的病毒。疏于日常的防控,在条件允许时,病毒将会攻击计算机,是防不胜防的。维护网络安全,在最大范围内保护了软硬件,确保了完整及可用。同时,计算机安全还关系到保密性,要防控偶发或恶意的破坏及侵袭[2]。

通常来看,网络在被破坏以前都并没能表露出某一预兆。病毒扩散很快,带有突发的性质。在这种状态下,病毒可侵蚀至个体及群体计算机,带来连环破坏。网络是互联的,可用作共享某一信息。为此,网络破坏也拓展了覆盖面,规模较为广泛。网络遭到攻击,将伤害到系统乃至突然瘫痪。若激活了病毒,将会感染并弥散至系统,用户因而丢失原先的信息。病毒还可泄露或改动网内的信息,威胁信息安全。由此可见,保护网络安全,在最大范围内防控隐私被窃取,都是现今技术防范的新方向。

2 现有的安全风险

网络技术加快了进步速度,但计算机病毒及多样的攻击手段也在快速翻新。从现状来看,多数用户都拥有了必备的安全防控认识,但某些用户仍倾向于疏忽,没能注意修补细微的漏洞。实际上,计算机安全遭受到的威胁都较为隐蔽,并不易被查看出来。详细来看,计算机现有的安全风险包含了如下:

(1)非法入侵某一计算机,可借助设定的口令。常用的手段为:入侵者将会凭借原有的合法账号及口令,抢先登录计算机。完成了登录后,再去攻击计算机。在口令入侵时,入侵者破译了账号及用户设定的口令,进入合法账号而后即可攻击网络[3]。

(2)通过欺骗手段,增添了安全漏洞。通常状态下,浏览及访问可凭借于网页站点,用户借以浏览新闻、查阅电子商务、访问某些网站。然而日常操控时,某些用户并没能注重根本的网络安全。黑客可篡改网页或者改动网站信息。针对于URL,还可改动成黑客专有的服务器。经过更改以后,用户再去浏览将会暴露出安全威胁。利用安全漏洞,入侵者很容易侵害计算机体系。

(3)凭借电子邮件,也可攻击计算机。日常的通讯中,邮件拥有便捷及简易的优势,是高效的用具。在进行攻击时,不法分子凭借现成的程序即可访问邮箱。此外,炸弹软件还可用作调配垃圾邮件,挤占用户邮箱。在这种状态下,就阻碍了邮箱本该有的常规运转性能[4]。在网络内若增设了较多垃圾邮件,带宽也将被限制。系统减缓了原先的反应速度,严重状态下还会瘫痪并且很难再次修复。

3 技术防范的途径

3.1 增设防火墙

在现今的网络内,广泛设定了防火墙。设置防火墙时,还可跨越多区域的不同网络。防火墙整合了各类部件,可用作检测数据流、改变跨越的数据信息、限制某些访问。在较广范围内,防火墙还可搜集内外侧的网络信息,解析了精准的运行状态。在这种基础上,为网络增设了更完备的实时保护。防火墙设有安全修补及预警的模块,同时也增设了查杀及防控病毒的配套软件。针对于限制站点,拟定了控制列表。这样做,全方位防控了隐含的访问漏洞,阻止泄露加密后的某些信息。同时,防火墙还配有过滤及隔离的构件,可阻隔各阶段内的非法访问。

凭借于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可用于控制访问,必要时屏蔽主机。随着技术进步,现今多规格的防火墙集成了更多的防控性能,包含加密解密、压缩某些文件、解压文件等。增设新式的技术,从根本上提供了更完备的防火墙服务。现今的趋势下,网络安全日益注重探究防火墙,改进各类的防火墙[5]。

3.2 阻止病毒侵袭

通常状态下,病毒隐含于网络,是很难发现的。在某些文件中,若满足了给出来的条件那么也可激活自动性的病毒,从而威胁系统。病毒有着独特性,可以复制并且自我表现,有着较高层次的破坏性。通常来看,传播病毒可借助于光盘、硬盘以及网络。在发送邮件、下载或浏览网页、在线聊天时,病毒都可附带传播。攻击方式尤为多样,入侵至网络内的病毒将带来异常显示,减低了常态的网络速度,也缩小了固有的内存。严重情况下,病毒还可吞食硬盘,操作系统因而将被损毁。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就陷于瘫痪。

在防范病毒时,先要配备预防方式,必要时再去查杀。用户应当注意:筛选查杀软件时必须选购正版,例如瑞星软件。针对于代码库,还应及时更新并升级。在各个阶段内,病毒都繁衍出多样变种,对此应能配备防毒补丁,信息库也应实时予以更新。防范病毒攻击,用户若收取了某一陌生邮件,不要犹豫而是立即删掉它。在下载程序及软件时,也应选取知名网站。这是由于,多数病毒都附着于偏小的网站,这类网站可捆绑病毒。与之相对,知名网站多设定了各阶段的病毒扫描,程序是严格的。此外,还需查杀U盘及其他硬盘附带的病毒,防控交叉性的病毒侵袭。

3.3 防控黑客的侵犯

相比于一般访问者,黑客拥有更高水准的专门知识,通常为程序员。黑客破坏网络是出于多样的怪异动机,例如炫耀技能、满足某种目标。黑客作案凭借于网络隐含的某种缺陷,作案方式多样。攻击的原理为:隐藏电脑真正的IP,搜集更多的全方位信息,寻找出隐含的某一系统漏洞。在这之后,即可构建入口。连接至计算机,获取某层次的访问权限。防控的关键为:重设原先的安全设置。例如:可消除原先设定的空连接,消除共享文件。用户要学会拒绝某些恶意代码。初期设定某一口令时,还需增加复杂性及长度。

4 结语

网络安全包含着多层次,也可选取多样的安全防范技术。从根本上看,安全防范密切关系着宏观的经济进步,关系到多行业的顺利运行。若没能慎重防控潜在的病毒及侵袭,将会破坏设定好的网络秩序,带来生产及日常生活的较多麻烦。未来的实践中,还应摸索更合适用于安全防范的网络技术手段,采纳全面的管控及防范思路。唯有如此,才会推进高效及持久的网络安全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光,李非非,杨洋.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1.

[2]王涛.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朱春.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及其技术防范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3.

[4]王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网络经济风险及其防范 第2篇

一、网络经济风险的类型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既存在高收益,又存在高风险.网络经济中常见的风险可分为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和信息风险等五大类。

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又可以分为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产业风险三种类型。

(1)金融风险。网络经济在加强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网络经济的实时性、交互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强正反馈效应,使得各国的金融业务和客户相互渗入和交叉,国与国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加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上升;网上交易量可能出现瞬间剧增,加大了因交易环节中断而导致的支付、清算风险,并使补救成本增大,纠错余地缩小;由于电子货币流通速度快,其对基础货币的衡量和货币乘数都造成很大影响;电子货币的跨国界流动,使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监管受到严重的挑战。

(2)财政风险。财政风险的加剧源于网络经济的全球化特征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企业在网上经营,一方面由于传统方式交易数量的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经济是新生事物,税务部门还无法适应,来不及制定相应的对策,造成网络空间中的“税收盲区”,从而导致税款的流失。同时,电子商务不可避免地引起税收转移,企业可以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大量网上交易和贸易无纸化程度的提高,也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

(3)产业风险。由于强烈的不确定性和正反馈效应,使得网络经济中的产业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更大的风险,有着更大的波折。加之,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存周期大大缩短。近年来产生的“网络泡沫”,使很多企业充分体会到,在网络经济中,生与死、快乐与痛苦,只不过相隔咫尺之遥。网络经济既充满了机会,又暗含着杀机。对于任何个人或企业来说,只有拥有卓越智慧和超人胆识,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只有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在网络经济中如鱼得水、一展身手。

2.管理风险

这里的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制度。据北美地区的统计,73%的网络非法行为是公司内部人员所为。网络经济使经济运行规律和一些基本法则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企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能相应调整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就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管理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企业没有真正实施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由于组织对内部人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内部人员延迟信息传递或泄密等类似现象的出现就很难避免,如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泄密等。

3.制度风险

这里的制度,指的是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统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维持良好市场秩序的基石。如果法律制度有所欠缺或“有法不依”,市场秩序就会紊乱,“制度风险”就会

战胜网络威胁和风险 第3篇

新的网络,新的挑战

如今,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企业均面临着以下业务挑战

* 更多在线交易:如今,众多的电子交易服务在消费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电子银行、支付服务、自助电汇和自助股票交易等。这一趋势促使大量的交易通过电子方式完成,使得众多的支付和财务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 更多合并和收购:合并会带来新的系统和新的用户,以及更多可能导致信息被窃取的漏洞,从而引发新的威胁。

* 更多裁员: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近 50% 的 IT 管理员回应如果他们知道自己要被解雇,他们会从客户数据库中窃取敏感信息。

* 更多外包: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职能被外包给合作伙伴企业,“可信局外人”(即有权访问企业内部系统的非受雇者)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断增长的网络安全趋势

以上这些业务挑战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必须对以下四种不断增长的网络安全趋势进行管理:

* 更多账户欺诈:随着大众市场采用在线银行和支付,用户账户遭遇欺骗的几率将越来越大。网络钓鱼、银行卡克隆、社会工程、键盘记录器和其它方法均可对客户账户实施欺诈行为。

* 更多数据失窃:随着裁员和合并的增加,那些心怀不满的雇员和承包商经常会从企业系统中窃取敏感数据。数据库管理员 (DBA)、网络管理员和财务分析师是常见的几类有权访问数据的用户。

* 更多外部威胁:传统的威胁(如黑客和恶意软件)也在继续上升。这些外部威胁变得越来越狡诈,不断尝试逃避传统的监测方法。黑客通过采用新的技术穿过外围防御,并通过零日恶意软件持续破坏企业系统。

* 更多规定:面对以上趋势及不断涌现的负面金融消息,各种规定在接下来几年有可能会进一步增长。报表要求和违规处罚将要求企业高管更加关注相关的风险。

以上所有这些趋势使得企业管理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高的成本和更严峻的风险。

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在线数据、泄漏、威胁和规定的增加,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业务风险。这种风险由于不可见而非常难以管理。诸如 Oracle 或 Microsoft 数据库、Microsoft Windows 文件系统、SAP 应用和网站等每一个信息领域均构成风险来源,需要加以监控。更为重要的是,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清晰了解这些领域。

最近,一家大型全球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概括:“我们能看到雇员进行的各种活动、客户从事的各种交易或网络上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但是我们却无法将它们进行关联,因此一切看起来都是“一次性”的,我们始终无法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与此同时我们也始终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下。”

各种内部安全提案和外部法规提案进一步引起了这些担忧。其中外部法规提案包括美国的萨巴斯-奥克斯利法案、德国的联邦金融监管局出台的规定(MaRisk 和 MiFID)、以及各种国际行业标准(如 Basel II 和 PCI)等。

网络威胁和风险的演进

近些年来,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网络威胁和风险进一步演进,越来越趋向于“内部化”。四五年前,各企业最担心的是发生在其网络边界的外部威胁。穿过企业防火墙的黑客、网络钓客和蠕虫被视作是业务运营的几大网络威胁。

近些年来,随着各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边界逐渐消失,外部和内部威胁的概念日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各企业开始日益关注由内部系统、以及防火墙之外的系统所产生的网络活动。僵尸网络、病毒、键盘记录器和其它恶意软件给运营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

风险投资网络 第4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然而这其中只有25%的网民使用过网上购物的功能,而美国网民的网络购物使用率为66%。这些数据表明:对于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中国消费者仍存在着购买意愿上的障碍。一般认为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是影响购买意愿的主要障碍。网上购物相较于传统的购物,在交易的过程中会让消费者感知到更高的风险。

感知风险理论是1960年由哈佛大学的Bauer首先提出的,从此开始了感知风险由心理学转向消费者行为学分析的应用。感知风险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消费者对消费行为中各种风险的心理感受,是对消费行为会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的主观预测。

感知风险类型是感知风险研究的基础。到目前为止,许多对感知风险的研究采用的都是Stone在1993年提出的六种风险类型:财务风险、功能风险、时间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此外,Jarvenpaa等首次提出隐私风险,井淼等提出我国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维度应在上述六种风险类型之外再加上服务风险、隐私风险。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类型的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研究是借用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感知风险类型代替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而未考虑网上购物环境的自身特点,并且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现有研究提及的这些风险类型在消费者实际的网上购买行为中并不会完全体现出来,也就是消费者的风险关注点会有所侧重。因此,有必要对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二、感知风险研究量表

本文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3.0。

1. 量表生成

量表的最初设计参考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访谈,个人访谈采取的是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面对面个人访谈的结合,访谈的对象包括经常在网上购物也包括不经常或者不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预调查量表,预调查总共进行了40份,并且请被调查者对问卷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疑问。数据分析后,笔者将调查问题集中在消费者关注更多的问题之上,运用SPSS软件剔除影响cronbach a系数大小的不良项目,然后综合考虑访谈内容和因素载荷量,删除某些载荷量小且未被提及的项目,同时根据被访者的要求改善问卷。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共有8个风险测量项目。

感知风险水平的计算方法,采用了Cuningham提出的两因素模型,以不确定性与结果损失的乘积来测算感知风险的大小,这个模型一直是感知风险研究的主流方法。在测量上使用顺序尺度,直接询问受访者对于结果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再将二者相乘,得到感知风险值。在测量各种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的重要性”时,量表采用的是里克特五级语义差别量表。

2.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的群体是大学生,据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上消费者年龄分布占第1位的是18~24岁的年龄段, 为30.3%;职业分布占第1位的是学生,为30%。这一组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所以本次研究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正式调查的问卷共发放了230份,调查的抽样方式采取了方便取样的形式,实际回收了210份,通过进一步的筛选,剔除不良问卷,最终得到的有效调查问卷190份,问卷回收率为90.5%。样本中男性为48.9%,女性人数占到了51.1%。在网络使用时间上,平均每天使用1小时及以下的占到了32.6%,2小时~4小时的占到了49.5%,5小时以上的占到了17.9%。网上消费者类型划分使用Sandra和Bo的细分标准,结果显示浏览者(从未有过网上购物经验)占到了47.9%,适度购买者(购物时选择网上购物的可能性<50%)占到了42.6%,重度购买者(购物时选择网上购物的可能性>50%)占到了9.5%。

三、调查数据分析

1. 效度分析

本文的效度分析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其中因子的提取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因子的旋转方式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方式。

在感知风险因子分析前,进行样本充分性检验,KMO测试系数为0.736和样本分布的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84.821,显著性为.000,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感知风险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因子初始共同度的数据,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了4个新的变量,根据其构成题项的内涵,分别将其命名为: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感知风险的4个因子累计可以解释总方差的75.885%。因此,通过因子分析,本文得到了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4种类型。

2. 信度分析

所谓的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一份测验所测的分数的可信度或稳定性。问卷各部分的cronbachα系数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在0.7以上,所以量表信度情况较好。

3. 相关分析

通过对风险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4个感知风险类型与总体风险都是显著相关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注: (**) 代表在<0.01的水平下显著

4. 风险水平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样本总体的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平均水平为3.32(满分为5分),并未处于一个过高的水平。表明总体上当今消费者对选择网上购物抱有平常心态,并没有认为网上购物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而在感知风险的构成中,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的均值,分别为14.2070, 11.9860, 9.9553和12.5211。这表明四类感知风险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消费者感知到风险最大的是功能风险,其次是时间风险,财务风险和心理风险。

(1)消费者对于功能风险的担忧均占到了第一的位置。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关注的热点转向了产品质量问题。而产品的功能风险是在传统的零售行业中消费者十分关心的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网上购物有朝着传统购物靠拢的趋势。

(2)时间风险在以往的文献调查中并没有被予以太多的权重,而本文发现,有很多消费者十分关注关于产品的送货时间是否及时,产品的售后服务,退还,维修的时间是否快捷。整体上时间风险的重要性甚至比财务风险还要高一点。分析结果同时也显示,浏览者对时间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风险感知程度相近,但是对于购买者而言,它却有着比财务风险更大的重要性。

(3)对财务风险关注最多的是浏览者。这部分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抱着很大的怀疑态度。许多消费者经常是到了支付的步骤半途而废。但是很多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消费者并不是太担心这方面的危险,认为随着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的安全支付工具的出现,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

(4)心理风险相对于其他三种风险程度偏低,但是三种细分消费者感知程度却有很大的区别。浏览者与适度购买者的心理风险程度差距不大(均值分别为10.82, 9.63),而重度购买者的心理风险水平却低得多(均值为7.00)。这表明尽管消费者的心理风险会随着网上购物经验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决定心理风险高低的因素不是有没有经验,而是网上购买的频率和意愿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以至于消费者能够对各种可能发生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或者对风险的发生具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得出了消费者网上购物关注的4个感知风险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消费者的总体感知风险水平及各风险类型进行了测算,并对浏览者、适度购买者与重度购买者的感知风险差异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在网络营销中准确发现消费者的风险关注点,并制定降低风险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鉴于本文研究样本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新的样本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

摘要:感知风险是阻碍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购买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 发现我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感知到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功能风险, 财务风险, 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风险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 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到风险最大的是功能风险, 其次是时间风险, 财务风险和心理风险。

关键词:网络购物,感知风险,风险类型

参考文献

[1]Jarvenpaa S L, Todd P A.Consumer reactions to electronic shopp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J], Int J Electronic Commerce, 1996, 1 (2) :59-88

[2]井淼周颖吕巍:互联网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 40 (4) :607~610

[3]Vincent-Wayne Mitchell.Consumer perceived risk:conceptualizations and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9 (33) :163~195

[4]Sandra M.Forsythe, Bo Shi.Consumer patronage and risk perceptions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 (56) :867~875

网络时代与风险社会 第5篇

网络时代与风险社会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性、资本关系的全球扩张、当代市场发展的趋势三个层面上,网络时代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境遇.从实际的`历史进程看,风险社会成为网络时代不可避免的历史后果.这为我们审视和反思网络时代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对网络时代和风险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在现代性反思与批判和全球资本主义反思与批判两个向度上展开.

作 者:庄友刚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021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6(4)分类号:B031关键词:网络时代 风险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反思与批判

浅析网络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审计 网络审计风险 无形资产

一、引言

网络审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审计工作根据当前的环境所不得不增加的审计内容,更是新时代的产物,它已经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资产。网络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审计行业的发展,但是在网络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漏洞,网络审计的相关技术水平低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等种种问题会导致网络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降低网络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已经成为网络审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网络审计

网络审计是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发展下审计的新型方式,网络审计是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将人和机器进行良好的结合并在二者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使用专门的方式方法对远距离的审计进行操控,进而达到审计便捷的目的。网络审计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增加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减少了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促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经济的发展已经渐渐的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审计紧跟了时代的脚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纵使网络审计给审计工作带了很多的益处,但是网络审计并不是十分完美的,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审计工作有潜在的危险。

三、现阶段网络审计存在的风险点

(一)网络审计相关技术不完善

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被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在网络的安全方面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互联网系统也存在着许多的漏洞,网络审計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使用,所以在安全方面也令人担忧,一些网络的“黑客”能够利用互联网存在的漏洞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审计工作关系到资金的控制和监督,比较容易成为不法人员获取利益而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对象。除了互联网技术能够给网络审计带来风险外,网络审计的相关技术也并不完善,网络审计人员也可能出现非恶意的操作性失误,也可能给网络审计带来一些问题。

(二)网络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一般的工作职责有很大的不同,审计工作与金钱挂钩就致使了审计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上既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要有较高的职责操守,能够抵制住诱惑、坚守住自身的原则。一旦从事网络审计工作的人员出现职责操守的问题不单单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严重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资金出现损失,严重的话甚至会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营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再者,网络审计工作拥有较强的开放性,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诱惑,相较于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更容易非法的篡改相关的数据资料、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删毁、也能对资料进行泄密等种种行为较难被发现,对网络审计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审计内容较多且取证困难

审计工作本身就包含较多的内容,审计对象不仅有关企业的收支情况还包括经济往来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等许多方面。在现在通讯技术快去发展的环境下,审计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人员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风险。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到的人员和环节较多,一旦审计工作出现纰漏,不容易找出纰漏出现在哪一个环节,也就不容易追究相关的工作责任,取证较为困难。

网络的发展让企业和企业之间在网上能够快速的转变关系,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议的签订,既能快速的变成合作联盟的关系,同时也能使这种联盟迅速的解散,使得网络审计对象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已经变得越来越多,甚至一些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加具有价值,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四、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网络审计相关技术水平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会带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当前的互联网漏洞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修补,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防止不法人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漏洞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等具有特殊工作性质的工作的安全性。国家应该针对网络审计工作建立专门的平台,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网络建设,减少网络审计工作的风险。在建设网络审计工作平台时应该采用试点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选择适合的正确的经济水平相对于较为发达的试点,根据试点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提高网络审计相关的技术水平并完善网络审计相关的技术才能有效的降低网络审计做存在的风险。

(二)增强网络审计人员职业操守

网络审计人员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审计人员是最直接接触到网络审计工作的人员,对网络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操控性,增强网络审计人员的职责操守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审计工作中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能够消除网络审计工作中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不仅仅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更应该重视对审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思想教育,让员工充分的理解岗位的职责、明确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员工职责操守的培训力度,真正的达到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操守,减少网络审计工作的风险。

(三)开发相关软件规范审计制度

网络审计工作内容繁多而且冗杂,在处理相关的工作时非常容易出现一些失误,根据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针对这一现象开发相关的软件,减少人为的工作量,不仅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不受影响而且还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将网络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降低了。网络审计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有关网络审计的规章制度却并没有跟上网络审计发展的速度,仍处于落后的地步,导致了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员利用法律漏洞进行非法的行为,无形之中增加了网络审计的风险。

五、结语

网络审计是审计工作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的审计方法,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审计发展一种必经的阶段,但是在网络审计的发展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解决网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降低网络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未来的走向,对于审计工作有很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雷.我国网络审计的现况及问题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05).

[2]郭启伦.网络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4).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第7篇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一国金融体系有关的风险, 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工具风险等。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 可能会形成金融企业的三角债, 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 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具体地, 金融机构在特定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金融机构因金融风险导致的经营不善会导致金融体系运转失灵, 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

网络金融风险是指金融风险的网络化, 具体包括:

1. 电子盗窃。

与现实中的扒手类似, 网络虚拟世界中也存在着电子金融小偷, Internet系统的信息交互性使得它在为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时, 也为不法分子侵入系统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运用专业化的手段窃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并从中获利。近年来, 这一类型的盗窃案成迅猛上升之势。据美国官方统计, 银行每年因为网络盗窃原因损失高达6000万美元, 而电子小偷多是计算机高手, 隐蔽性极高, 所以多是逍遥法外获, 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6, 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

2. 电子诈骗。

网络诈骗者在网上发布“诱饵”吸引用户查阅或者合作, 并在此期间, 诈骗者变会窃取用户网络金融账号, 用户网络银行中的账款变转移到诈骗者手中。据北美证券管理者协会调查, 预估每年的网络诈骗涉及到的金额达到100亿美元。

3.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经给网络金融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病毒通过侵入用户的电脑, 读取网络银行数据库, 并从中加以破坏或者直接盗取用户账户金额, 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报告, 2010年8月到2012年10月之间, 全国感染各类网络银行木马及其变种的用户数量增长了600倍, 用户每月感染病毒及其变种的数量约有160种左右。

三、网络金融风险成因

网络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1. 网络金融企业体制不健全。

网络银行自身的网络风险防范意识缺乏以及自身管理经验不足是产生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网络银行的产生距今也不过20年的光景, 但是由于其具有先天的优势, 使得诸多传统银行开始涉及网络银行建设, 随着网络银行不断扩张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 网络银行体制建设和防风险管理建设相对滞后, 网络金融风险因素大大增加。2013年, 花旗银行的200名客户资料出现在了俄罗斯的黑客网站上, 由此引发轩然大波。

2.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成为网络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传统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不良资产, 而虚拟世界中的坏账出现的几率就更高。2008年,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 由于诸多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够, 金融企业没有做好贷前审核就直接为其授信, 结果因不确定因素引发众多客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导致金融企业的现金流出现断层, 引发金融危机。

3. 网络系统诱发因素。

网络银行的货币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出现, 电子货币的活动在网络中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无论是存储还是传输, 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 都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所以网络系统本身就具有了金融的不稳定性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

四、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网络金融管控法律法规较多, 但是仍然是以《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为执行规范基础, 其他的法律法规都是在其基础上颁布的, 所以很难起到完善我国网络金融体系的作用。所以, 我国要加大金融立法力度, 立法更加具体化, 完善网络金融运行秩序, 从法律上制约不法分子非法行为。同时, 在保护银行利益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用户利益的保护。

2. 完善网络金融企业体系。

金融企业在大力拓展网上业务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 保证客户信息的私密性和金融企业核心信息保护。另外一方面, 金融企业要注重加强对相应网络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提升其综合素质, 促进其防风险意识, 并提升网络金融企业抗风险能力。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

市场准入机制不仅只是针对网络金融企业而言, 而且对金融用户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首先, 市场要将技术手段作为网络金融企业入市的标准之一, 只有技术达到一定水准的企业才能够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就可以提升整个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其次, 制定严格的金融市场控制制度。当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网络金融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后, 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科学监控手段, 那么网络金融市场秩序就会混乱不堪, 所以网络金融市场必须具备和完善风险识别、管理、防范, 风险补偿和风险处置方案。最后, 建立和完善网络金融市场用户信用等级制度。制定完善的用户信用等级制度, 对其信资能力加以评估, 以核实其准入标准, 降低网络金融企业出现坏账的可能性, 从源头降低网络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戴行德.图书馆编口工作的效率问题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02.

[2]李育嫦.关于增加机读口录检索点的探讨[J].情报杂志, 2005.

银行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 第8篇

关键词:银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一般都通过不同形式在网上进行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必须加强防范,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是必须的。最近几年,网络犯罪案例越来越多,网络安全问题不仅是现在网络金融机构工作重点,也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必须健全和网络金融风险的技术防范和管理,发挥网络金融的优势,符合现代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现阶段银行系统面临的网络金融风险

1.1 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网络金融是一种依赖物联网技术的金融交易,存在一定网络风险,网络风险有很多,黑客是一种常见网络风险,黑客是一种人为行为,编辑一段攻击代码,用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银行信息,用来进行经济活动,是一种违法犯罪活动,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出台一系列打击网络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1.2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构成一定威胁,病毒具有一定特性,有的有一定潜伏期,病毒不能当时就能发现,对计算机系统能构成很大威胁。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每种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也不一样,有的病毒对计算机软硬件都具有一定破坏性,必须加以防范。计算机病毒只能防范,不能杜绝,在好的杀毒软件,只能起到病毒防范作用,要使计算机病毒没有是不可能的,经常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作用,提升计算机病毒应用能力,是提升计算机病毒防治有效方式。

1.3 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网络交易存在一定风险,网络金融发展是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金融产业发展需要。网络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但金融网络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网络金融业务风险是存在,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只能起到防范作用,不能起到杜绝问题。但网络金融的相关管理制度要有所改革,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法规,对网络金融起到保护作用。

2 银行计算机网络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的银行存在多种体制,之间存在一定竞争,但内部管理制度不同,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大部分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各项业务的管理也直接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人各负其责,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专门的网上银行工作部门统筹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因此,极易造成信息缺失或滞后,增加了操作风险。改变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改革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改革,符合现代银行发展需要。

2.2 银行监管不力

网络银行是最近几年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其在发展过程中,银行对网络银行缺乏监管力度,网络银行基本不受到约束,一般情况出现问题,都是用户自己买单,与银行和政府没有关系,因此网络银行需要政府与银行加大监管力度,出台一系列法规进行保护网络银行。

3 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

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是必要的,一般情况采用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防范水平、健全银行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发展网络金融的总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阐述银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是防范的最好标准。

总之,银行网络金融存在一定风险,但银行网络金融发展是一种趋势,是金融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银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是最好方法,网络风险是必然的,但必须加强防范,提升网络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辰.探讨如何构建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督模式[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

[2]宋江燕.网络金融的创新特点及其监管分析[J].时代金融,2014(32).

网络购物风险评价与控制 第9篇

关键词:网络购物,网络平台,风险,控制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消费额的增长,每年的网购数字都在不断刷新纪录,相较实体店价格更低廉、实惠,网购是诸多消费者的首选。但是在网购的同时也会存在很多风险,使得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威胁,网购环境变得异常脆弱。所以,必须对网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预警,加强对网购风险的控制,营造相对安全的网购环境。

1 网络购物概述

网络购物,简称“网购”,是现代消费的主流趋势。网购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进行购物,然后将网购产品通过物流公司送至消费者手中,最终达成交易的过程,既方便又快捷[1]。我国知名的网购平台有淘宝、天猫、京东、国美等,网购销售额在逐年增加。网购的出现,使得实体店的地位被不断的弱化,消费经济逐渐趋向网络化。2013年Q1中国网购交易数据为3520. 82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36. 58% ,其中天猫购物数据占据了总网购数据的51. 29% ,居于首位。根据2013年的网购数据,网购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网购数据上升幅度很大,已然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当然,网购在给人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网购安全问题,通过网购窃取用户信息、网购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使网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风险,也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2 目前网络购物风险的评价与分析

当前,网络购物越发流行,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表现如下。

2. 1 网络电商的信誉风险

网络电商的信誉风险是导致网络购物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商店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完美结合,形态各异的电子购物网站正在大规模的崛起[2]。由于电子商店的成立只需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为数不多的资金,因此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网络电商,其信誉程度也截然不同。由于消费者无法对网络商店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的掌握,易导致网络电商的信誉问题,产生网购风险。目前,随着网购额度的不断增长,相关的网络投诉也在不断增多,诸多“钓鱼网站”的出现,很好地印证了网络电商所存在的信誉风险。从表面上看,这些钓鱼网站与普通的购物网站没有区别,只是购买了与正规购物网站相同的商务源代码,罗列出相对其他网站更为便宜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一旦点开链接,用户个人信息、密码就会被盗取,进而造成财产损失。

2.2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由于网购平台系统的不够完善,当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订单支付时密码泄露,都会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参与网购的消费者人心惶惶。目前,由于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网购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影响健康的消费环境。诸多信息泄露现象的发生,主要归结于网购平台系统的不够完善和相关的立法不够健全,不能对窥探隐私的人员予以约束,造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3 物流运输过程的风险

在整个网购过程中,物流运输是网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买家和卖家的重要节点[3]。但是,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也会存在风险,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要内容。在网购过程中,由于物流公司的责任,出现了货物丢失、损坏等现象,使得货物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消费者不满意投诉物流的现象。快递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行业,如今的物流企业在不断增多,规模在不断增多,网购的增加动了物流的业务量直线上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快递的业务量较2012年增长了65. 80% ,物流在急剧发展。但是诸多物流运输问题现实,快递行业还不够完善,快件损坏、丢失、延期等现象严重,为消费者的购物带来了困扰,是当前快递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为网络购物带来了运输风险。

2.4 不确定的网购风险

除了以上几种网购风险以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风险要素,影响着网络购物的环境。由于网络店铺的特殊性,消费者根本不能真实地了解商品,商品的性能、质量、规格等都无法明确的了解,只能通过电商图片的展示和商品的详情描述,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真正买到的商品与产品的图片不符的情况,产品的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现在有一部分消费者存在信不过网购,而是去实体店去购买,以避免网购而产生的商品质量风险。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取决于网络店铺商家的个人品质问题,经常出现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现象,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网购的质量。其次,还有很多商家雇用人来刷好评率、刷人气,很多消费者都会根据商品的人气、销量来选择消费对象,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职业———拍单。我们拿淘宝为例,如果电商为了提高自己店铺的信誉度和好评率,会雇用淘宝拍单员进行拍单,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进而模糊消费者对产品的辨识度,最终可能会导致购物失败。

3 加强对网络购物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有效策略

3. 1 树立和谐的网购诚信意识

树立和谐的网购诚信意识是加强网购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有效措施,是营造和谐、安全、诚信网购环境的重要基础。对于网络购物来说,诚信是必不可少的,是进行网络交易的基本保证。加强对消费者、网络电商以及物流企业等的诚信建设,尤其是网络电商。应当加大网络电商的诚信担保额度,利用诚信额度来约束网络电商的行为,是提高网购质量、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有效方式。重视网购诚信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为网购提供基础。其次,建立诚信的立法机制,加大对诚信问题的惩罚力度,利用法律武器来惩戒相关人员,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能有效遏制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另外,在企业和社区中,可以建立诚信评价机制,能对企业员工和市民的行为、信誉予以约束,提升企业员工的信誉程度,实现全民诚信度的提升,减小网购中的信誉风险。

3.2 健全网络购物的法律法规

健全网络购物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制约网购各种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网购风险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网购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还没严格的界定,导致诸多网购风险问题的发生。在网购过程中,网购诈骗、支付宝诈骗、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发生,很大部分归咎于对网购的监管力度和法律约束力度不够。由此可知,随着网购数额的急剧增长,网购风险也越来越多,我国必须出台关于网购的专项法律,对网购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予以涉及,为网购的开展提供法律保证。在网购法律方面,新加坡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台了电子商务的专项法律,摆脱了网购带来的诸多风险,其网上交易发展的顺风顺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3 优化网购的信用评价体系

当前的网购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其评价方式太过简单,主观性观点过强,消费者在购买时存在很大的风险。优化网购的信用评价体系能改善网购带来的负面问题,健全信用评价方式,进而实现对网购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传统的网购评价方式都是根据以往消费者的评价情况进行商品质量的分析,其评价方式过于定性,主观意识过强,应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定量来实现信用评价,先利用加权数额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级,然后在根据相关专家的评分予以综合考量,最终得出网购信用的评分。

3.4 加强个人重要信息的保护

对于网购而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密码。为了避免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应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对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包括消费者个人和网购系统平台。首先,消费者应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得向他人透漏自己的网购账号和密码,要明确网购信息的重要性,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警惕性,保证信息安全,其与个人的财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后,加强网购平台的安全建设,优化网购系统模式,注重对消费者信息的保护,是避免网购风险的关键。在网购系统设置方面,应当对用户信息严格加密,尤其是支付宝密码,设置多层身份验证屏障,以保证消费者的支付安全,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5 优化网购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运输是构成网购的重要部分,还存在多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优化网购的物流配送体系,减小物流配送风险是关键任务。物流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行业,但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满足现代网购的要求。由于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都相对较小,专业性的物流人才比较匮乏,造成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为了使用网购时代的发展,必须发展壮大物流行业,培养专业性的物流人才,减少由于物流过失而导致的网购风险,完善物流企业的售后服务,制动严格的行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顾客为重要理念,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实现对网购中物流风险的控制。

4 结 论

网络金融安全及风险防范 第10篇

(一)网络金融概述。网络金融是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它融合了现代金融的网络信息化和传统金融的固有特性,但它又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它是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深入而产生的一种金融运行模式,它集合了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监管等因素,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运行机制。

从狭义上看,网络金融以互联网或网络通信为媒介、以计算机等终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为客户后台处理其在用户前端操作界面所提交的请求,以此完成交易的新型金融模式。从广义上看,网络金融不单纯包含前端后台的网上交易,还包括交易所需的网络环境、网络金融市场等配套设施,比如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等网络金融的配套服务。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来临,金融机构之间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占有数据上演群雄角逐,我国金融业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已经超过100TB,信息平台的搭建保证了网络金融在大数据时代的初步发展;另一方面前述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必须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深层次的发展,在充分的数据后台保障后进行移动传输、需求信息分析乃至个性化定制服务均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者促使网络金融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互联网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使得金融信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及时为客户服务;金融机构业务处理方式在网络基础上更加便捷;交互式网络连接促进金融机构实现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深入推进。

二、当前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业务风险

1、信用风险。网络金融基于网络传输的高效及时,专用网络的投入使用,互联网金融企业因其服务便捷性而发展迅速,通过网络联系交易方,具有很强的虚拟性,这相较于实体网点来说加大了交易者身份的验证难度,增大了交易者之间的信息确认误差,使信用评价不透明,增大了信用风险。

2、信息风险。主要是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时滞性导致的,此外还有网络信息时代造成的信息污染和信息无序产生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由于网络虚拟性,多数金融服务通过网上数据传输完成,有比传统金融更有利的信息优势,同样网络用户量和业务量激增也会带来大量垃圾广告,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传递时效,最终形成信息风险。

3、交易风险。网络金融因其虚拟的服务方式,突破了交易双方的时空限制,打破原有实体网点束缚,大部分业务只需要在网络环境完成,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客户群,也产生了庞大的交易量。交易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投机者通过汇率、利率变动进行关联交易,给经营者和客户带来不利影响。在网络金融的无国界性和国际间存在的交易风险结合后,世界各地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的支付结算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内幕交易行为,产生交易风险。

(二)管理风险

1、安全风险。我国缺乏自主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所需的配套系统和硬件设备都是来自科技发达的国家,我们自身对所用设备性能及信息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使国外不安全技术应用者的侵入很容易。网络安全也是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可能遭受本国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威胁。此外,我国开始自主研发的原生系统由于技术不成熟还存在较大的系统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因此,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2、操作风险。网络金融依托互联网,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可能导致用户操作风险的,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系统本身安全系统不完善、金融产品的设计不足和用户操作失误,该风险主要发生在系统操作过程中账户的不安全授权使用、管理系统的不规则权限设置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

3、技术选择风险。除了依靠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业务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防止业务出错带来损失。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企业技术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出现技术选择风险,有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因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操作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依据专业判定正确的技术选择,才能形成完整的技术选择方案。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由于技术选择失误,可能使其失去企业生存的基础。

(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随着网络金融发展产生的,因为目前国内金融立法的不完善,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也没有发布,而传统立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保障不够,如客户开户的身份认证、合同有效性的确认甚至在金融市场的准入均无明确的法律条文颁布。由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客户很容易产生纠纷,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业务风险防范

1、信用风险的防范。我国信用风险防范主要从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方面出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人们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会减少,网络金融特有的虚拟性将这种不确定性预期放大,影响网络金融稳定。在发达国家,企业逾期未收齐的应收账款仅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这一比例在我国企业中高达5%。近年来,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牵头建立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才终结了我国之前个人信用体系属于空白的状况。由此可见,在我国发展较快的网络金融行业,建立健全个人、企业信用体系更有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这可以降低网络金融虚拟性带来的风险,减少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网络金融机构应该开发个人、企业客户信用数据系统,以此提供个人、企业信用度查询服务、个人资信认证、企业资信评级等服务,逐步实现信用透明,让有信誉的个人和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让资信评级较低、信用不好的企业、个人寸步难行,使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以减少信用风险,规范网络金融市场的信用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2、信息风险的防范。首先,为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管理,防范信息安全事故,要建立数据系统,以自建、外包或同行互助的方式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模块功能,有效进行数据管理;其次,要在平常业务过程中探究、摸索信息风险防范的方法,争取在企业内引进专业人才形成有经验的风险防范传播体系,通过信息管理强制实现信息录入、保存和传播规范进行;最后,要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的风险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内部信息的安全以及外部数据的引进源头,将信息分层按等级选择合适的信息安全等级进行防御,实现高效、合理的资源利用,降低企业成本。

3、交易风险的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国际间交易结算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对外出口产品采用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正确选用货币签订合同。在国际交易合同中,添加货币保值的附属条款,保证自己的交易资金在遇到汇率变动时可以有底数的价值变动,这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较高的货币所带来的巨额损失;此外,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合理要求调整价格或利率来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货币,可以将收付外汇的结算日或偿还日根据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几日或延后几日来防范汇率变动的交易风险,可以针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交易另外进行一笔和现交易路径相反的交易来抵消两种交易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投保保险公司以求在汇率变动中弥补所蒙受的损失。

(二)管理风险防范。庞大的网上银行交易量产生海量的交易数据,加上系统功能、产品设计方面将是网络金融中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点。操作员在业务办理时要本着认真审慎的态度,杜绝操作失误;作为企业方则要加强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监控,维护电脑信息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而网络金融产品设计缺陷则需要产品开发人员细化产品开发步骤,从严控制产品质量;此外,可以开发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系统,增进客户和网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构建多功能的风险管理系统。

加大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付网络风险,因为支付网络是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健全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计算机的专人管理制度。另外,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的安全软件,加大科技研发,培养专业反病毒计算机人员,争取从源头上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障网络金融安全。进行业务整改,细分业务品种,从小类规范业务处理过程,提高标准化程度,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需要提供网络数据的业务方式的整合研究,集成各种信息技术,切实防范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要选择高素质的网络金融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流程熟悉度,培养既掌握网络、计算机、移动通信等技术,又掌握金融实务规则的综合管理人才,做到岗位分工明确的同时,还要注意各岗位之间的共性培养,科学分工的基础上综合发展,逐步实现金融电子化人才体系,由此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此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产品方案、技术方案等必须与时俱进,互联网金融企业中陈旧、过时的评估体系要进行修改或重做,避免出现因以前的评估体系评估方向不全、因产品规则滞后造成的技术方案选择失误。

(三)法律风险的防范。法律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强硬措施,网络金融的监管要根据国家立法的基本情况,加快我国网络金融的立法工作,要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制度流程、服务标准等,借鉴境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操作、符合实际的网络金融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首先,要对客户的准入加强监管,网络虚拟性是网络金融的特征,为保证交易安全性,鉴别优质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录入客户信息时,必须严格进行认证,做好准入第一步;其次,对已经准入客户的隐私做好保护工作,客户的个人数据是办理业务留存下来的重要信息,关系到客户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记录,因此采取保密措施对客户数据加强保护,免遭非法盗取或恶意破坏;最后,要明确划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网络交易产生的诸多数据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被修改或更新,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更有利于责权分立,互相监督,防范法律风险。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不安全因素,这导致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经营混乱和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因此,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是目前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针对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当前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研究的首要工作,而对网络金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是维持网络金融秩序正常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网络金融,网络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田世宏.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5.

[2]李春燕,俞乔.网络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扩散[J].金融研究,2006.3.

[3]崔玮.网络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浅析[J].经济纵横,2010.7.

风险投资网络 第11篇

九年前,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师玛丽·米克推出《互联网报告》,引起轰动。随后,米克又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广告、零售、搜索业务的报告,将互联网最新的商业模式介绍给华尔街和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并成功发掘了eBay、亚马逊、雅虎等互联网公司,被美国媒体称为“网络皇后”。

随着新一代网络股的崛起,米克把目光放在了中国,并在2004年推出《中国互联网报告》,再次引起投资界广泛关注。

2004年7月,《新财经》通过互联网——这种尽管经历了起起落落但米克始终不改对其乐观看法的沟通手段——专访了这位互联网第一分析师,听其畅谈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中国网络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中国网络新军的未来。

中国和互联网

《新财经》:和1999年互联网刚在中国兴起时相比,您认为互联网目前在哪些领域切实给中国以及中国人带来了“变革”?

米克:中国拥有超过8000万的互联网用户,是仅次于美国的拥有最多互联网用户的国家——尽管这一数字十分可观,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很低,在我们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互联网用户数量还会有更大增长。未来五年内,我们估计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就是连接——将企业和人们与信息、理念、产品及服务相连。互联网正日益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连接起来,而世界同中国的沟通也越来越多;当然,互联网也帮助中国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益处包括:1、人们更加睿智和理性;2、企业(和个人)获得了拓展市场的机会;3、中国企业掌握了越来越多制造技术型产品的技能,这些产品在中国国内及海外的销售市场正在增长;4、很多年轻人积极使用互联网相关产品,如果他们的技能和兴趣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的话,他们将会有机会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革新走向世界。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和谢国忠认为,互联网是中国开发中西部,并把中西部和全国连通的重要的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例如,到2004年7月为止,eBay 旗下的中国拍卖网站易趣(EachNet)最畅销的产品类别包括化妆品、首饰和手机,而eBay认为销售的大部分是从中国的一个地区销往另一个地区。

《新财经》: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仅有五年的历史,在您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自身在哪些方面——例如他们的业务模式、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的组织形式等等——发生了变化,哪些方面依然具有一致的特征?

米克:多数互联网企业在过去五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有了自己专注的领域。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经历了巨大的业务起伏,现在他们变得更加老练和平稳。就商业模式而言,我们认为这些公司随需而变的做法应该赢得肯定。很多核心的管理者并无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却已经随着时间的改变而进行了调整。这些企业综合的目标仍然是让更多的用户使用更多的互联网相关服务。用户对短信和游戏的兴趣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些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尽管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新财经》:我们注意到,在评价中国互联网产业时,一些分析人士喜欢用日本和韩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类推中国的未来。您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和日韩两个东亚国家之间有何差异?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米克:就相似性而言,环顾全球各地,亚洲市场上短信和网络游戏的使用比率最高。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宽带普及率落后于其他亚洲国家(尽管绝对人数领先)。

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是影响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因素。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之间的差距尤其明显。谢国忠指出,中国平均家庭月收入为195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农村为110美元,城市为350美元。城市和农村收入的差异在日本和韩国没有这么明显,这使得互联网能更广泛并迅速地渗透到全国。从互联网普及率的角度来看,除了较高的收入水平,日本和韩国也受益于较高的人口密度,这更便于推出像宽带这样的新技术。例如,有人估计,韩国大约70%以上的家庭拥有宽带接入,而中国只有5%~6%的人在使用互联网。

我们認为,就像在西方、日本和韩国一样,互联网在中国将会继续帮助企业实现流程改造,提高效率,改善沟通,增加透明度。随着网络连接带来便利,互联网将提升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和生产中心的价值。因此,从长期来看,我们对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非常乐观。

商业模式

《新财经》: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从“讲故事者”成为了真正盈利的公司,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目前的盈利模式或盈利的业务同最初上市时向投资者讲述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当时更多强调的是广告。您如何评价他们的改变和调整商业模式的过程?

米克:我们认为,新浪、搜狐和网易通过服务来弥补广告收入的做法并不是负面的。在美国,我们曾看到雅虎冒着风险进入能够产生收入的收费服务业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形成网站中不同内容和业务的相互提升。因此,在雅虎付费业务收入增加的同时,传统的旗帜广告收入也在增加——部分原因在于,广告主意识到,用户在雅虎上浏览的时间更长了,印象也更加深刻。

中国的门户网站以不同的方式补上了这一课。我们依然预期这些门户网站会推出吸引用户、鼓励多次访问的服务,最终会提升广告收入。

《新财经》:随着短信和在线游戏的启动,2003年下半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从“华尔街的弃儿”成了“新宠”。这些业务未来的市场究竟有多大?投资者是不是有些过于乐观了?

米克:我们认为,对于这些机会,投资者并非乐观过头——我们相信网络游戏和短信业务的增长机遇是巨大的。但在市场发展初期很难判断谁会是最终的赢家。市场和竞争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今天的赢家可能很快成为明天的输家。

《新财经》:在您看来,互联网行业最值得投资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互联网这项技术创新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增强(例如eBey、Google、Dell),还是互联网的媒体角色带来的新娱乐功能和应用(例如互联网广告业务及亚洲国家在线游戏、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

米克:就目前而言,eBay的模式是互联网行业中最盈利的。该公司在各地都有稳定的收入,并且有较宽的产品线,没有库存,利润率很高(毛利82%,运营利润达到了38%),客户群明确,同时对资金的需求很低。在我们看来,互联网既是改善沟通和改进业务流程的一项技术,也是个媒体平台。

《新财经》:在中国,互联网公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更注重渠道和销售控制(例如携程在机场进行大范围免费推广、盛大强调网吧销售渠道的建立),同美国公司更注重技术创新有很大的不同。您如何看待这种特点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米克:对任何企业而言,控制销售渠道通常都是不错的选择。对携程和盛大而言,由于他们关注特定用户的需求,对销售和收入一直抱深思熟虑的态度。当你将这些互联网企业与美国市场进行比较时,应该记住很多美国传统业务(offline business)比中国的传统业务更成熟(例如传统旅游、PC、视频游戏机市场)。此外,美国的信用卡和在线支付系统更成熟,这使得顾客更容易完成在线购买。

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如果没有真正独特的、创新的产品,没有哪家技术公司可以成为真正的伟大企业。中国企业是否会成为创新产品的销售者或创造者,这还有待于时间去证实。

互联网新军

《新财经》:一些专门经营网络游戏(盛大)或无线增值服务(掌上灵通、空中网)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最近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这些公司的发展是否会对老的门户网站的业务带来挑战和竞争?

米克:是的,他们是某些门户网站业务的挑战者,尽管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成为合作伙伴。

《新财经》:在5月份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记者希望您推荐“一只在互联网上单一专业公司的股票”,您提到了新浪。但在我们看来,新浪和其他中国的门户网站一样,业务相对复杂,什么业务赚钱就扑向什么;相比较而言,一些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携程、掌上灵通、盛大、空中网)业务单一、专门。您更看好哪样的公司?如何评价这些公司同门户网站之间的投资价值及优劣势?

米克:新浪这类公司的主要优势包括拥有较大的客户基础、多样化的产品和收入来源——现在雅虎是与新浪最类似的企业。对新浪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有创新企业涌现出来,并且抢夺该公司的业务增长机会。

对很多新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 ——集中、单一产品线——同样也是其最大的潜在弱点。产品演进和业务执行将是这些企业今后几年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鉴于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现在选出长期的赢家似乎为时尚早,尽管这一阶段的很多领头羊企业所表现出的发展动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财经》:您在《中国互联网报告》中提到,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能够很快跟上潮流,能够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但是他们“没有时间或经验来展示是否能够开创和维持‘经久不衰’的万世基业”。事实上,他们缺乏的仅仅是经验么?相比之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

米克:相比之下,美国几十年来一直是基础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包括半导体、个人计算和互联网,为此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支持系统——例如,很多富有经验的科技型企业家和工程师会向早期创业的企业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支持,助其成长;宽松的发展环境,包括学校、教师、风险投资家、律师、金融家、投资者、媒体人员和其他人士等都在重视帮助发展新兴产业。此外,美国富有冒险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创新。在中国,尽管整个国家以及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取得了卓越进展,但是这种发展环境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考虑到目前的发展态势,我们预计未来数十年会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技术创新。历史已经证明,不受拘束、雄心勃勃、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在相对低成本的地方会创造出了不起的创新。当然,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付出大量的努力。

《新财经》:什么是投资者挑选中国互联网公司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业务的波动性、竞争的加剧、中国政府政策的不确定、企业的诚信问题,或是其他?

网络安全风险防护新形势 第12篇

背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存活动的第五空间, 在网络空间领域, 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业务系统应用功能和范围的发展, 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数据交互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企业非常重视整个信息化的建设, 从整体的框架设计, 数据的安全交互, 系统的可靠运营等多个维度来加快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发展。

网络安全风险新形势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 信息部门及时了解网络空间尤其是网络安全的变化和发展,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的攻击形式以及攻击手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风险流量变得异常的多样化和隐蔽化。网络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安全对抗日趋激烈, 传统的安全思维模式和安全技术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安全防护的需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在发生着极大的转变, 由传统的防护手段向新型的防护和检测转型。同时网络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网络由原来的有线网向无线的延伸, 提供便捷性的同时, 内部数据的无线接入, 给业务系统带来了风险;用户终端由原来的固定的内网终端向移动终端的转型;用户身份的伪装;攻击类型的多样化、攻击目标的转移化、黑产利益的普遍化等, 这些网络环境的更新和变化, 使得在进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和加固的同时, 必须要做好新安全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更新防护意识和理念, 能够具备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新的安全理念的新的实践方案。

企业面临的安全新挑战

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一方面, 伴随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安全问题正在变成一个大数据问题, 企业网络及信息系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安全数据, 并且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 需要应对的网络空间安全攻击和威胁变得日益复杂和严峻, 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持续性强的特点。

基于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网络运维面对网络安全的挑战, 传统的安全技术难以应对, 会面临或者即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安全分析工具和方法都是针对小量安全数据设计的, 在面对大量安全数据时难以为继。新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 需要检测的数据越来越多, 现有的分析技术不堪重负。

传统的分析方法大都采用基于规则和特征的分析引擎, 必须要有规则库和特征库才能工作, 而规则和特征只能对已知的攻击和威胁进行描述, 无法识别未知的攻击, 或者是尚未被描述成规则的攻击和威胁。因此需要加大对于未知威胁和新兴威胁的识别和防护。

企业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新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传统安全防护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其中, Gartner提出了自适应安全架构的新理念, 并给出建议:

1.传统的“事件响应”的安全思想要转变为“持续响应”, 系统要假定已经被入侵, 并且需要持续地监测与修复。

2.采用一种自适应的安全架构来防御高级威胁。

3.不再沉迷于阻断, 而更多地关注检测、响应和预测能力。

4.将来自各供应商的网络、终端和应用安全防护平台通过情境感知关联起来, 提供集成的预测、阻止、检测和响应能力;

5.安全运营中心 (要支持持续监测, 并能够支撑起持续地威胁防御过程;

6.要对IT环境构建一个全面的, 持续监测的、多维度、全层次的架构, 涵盖从网络包、流、操作系统活动、内容、用户行为到应用交易的所有IT层次。

Gartner认为, 个体或单个组织的防护正在向情报驱动的信息共享、集体协作模式转变。

在当前网络攻防对抗的形势下, 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思路也需要进行改变。从消被动护转变为主动防护、甚至是自适应性防护, 要从单纯的防御转向积极对抗, 要从独立防御向协同防御体系迈进。安全需要知己, 还需要知彼。同时随着0DAY漏洞、APT攻击以及社工的不断衍生, 除了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同时, 也需要向持续检测进行转移, 如果网络防护一旦被突破, 需要做好风险流量的持续检测和快速响应,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发现风险流量, 识别风险流量, 并且能够快速的阻断风险流量, 并且能够检测风险流量是否已经发生漂移和感染, 能够快速的进行网络终端节点的风险检测。

总结

上一篇:贫血鉴别下一篇:农村墙体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