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骨不连

2024-08-06

锁骨骨折骨不连(精选9篇)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骨不连患者, 原始创伤均为闭合性骨折, 且患者均具有骨折局部畸形、局部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其中, 男48例, 女32例;年龄47.51±1.13岁;病程1.34±0.28年;56例为左侧骨折, 24例为右侧骨折;通过X线片分型:64例为萎缩型, 16例为肥大型;分析患者骨折部位:64例为锁骨中外1/3段, 16例为锁骨外侧1/3段。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 麻醉师采用全麻或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30°。通过常规手术切口, 充分暴露锁骨骨折端, 最大程度减少对骨膜的剥离, 有效保护患者骨块血运。对于有内固定患者, 医护人员应先将原内固定物取出, 对骨折端瘢痕组织进行清理, 去除增生硬化骨, 并修整骨折端至出现渗血现象。之后用克氏针将闭合髓腔打通, 恢复骨折端后尽可能确保锁骨原有长度。在患者锁骨前上方放置锁定加压接骨板, 分别用至少3枚锁定对骨折两端进行牢固固定;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且固定牢固时, 取适量自体髂骨松质修剪成细条状放置于骨折端间及其周围;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 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为期3d的治疗,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上肢悬吊带固定。3w后, 护理人员活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定期进行X线复查。确保骨折愈合好后, 可指导患者进行负重锻炼,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7.52±1.24w, 对照组为22.39±2.38w,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中, 3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8例 (20.00%) , 对照组中, 1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9例良,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两组患者锁骨骨折对位对线及内固定位置均较好, 未出现钢板断裂、感染及再次骨折等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 锁骨中段为出现锁骨骨折不连的主要部位, 造成该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为: (1) 骨折断端软组织嵌入, 导致患者断端间没有接触。 (2) 高暴力损伤, 致使患者局部锁骨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 折端出现显著移位现象, 且断端接触面积较小。 (3)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过度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 出现大面积剥离骨膜软组织的现象, 将碎骨片游离为死骨, 且严重破坏患者颈部的局部血液循环, 进而出现骨折不连现象等[2]。该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 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方法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种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锁骨骨骼的强度。其中, 锁定接骨板的钉板可有效提高螺钉的把持力, 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骨质疏松症状;锁定接骨板可有效减少对血管神经造成的损伤, 确保骨折较好愈合。植骨术为取自体髂骨植骨术, 具有较好的固定性, 可确保患者锁骨外形良好, 促使患者骨折早日愈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综上所述, 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对锁骨骨折骨不连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因此, 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方法为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摘要: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骨不连患者,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和常规方法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锁定加压接骨板加植骨治疗方法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植骨,锁骨骨折骨不连,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荆卫兵, 李云龙, 朱东波, 等.锁定接骨板加植骨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5) :893-894.

[2]陈可新, 刘兴才, 赵丽艳,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3) :273-274.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2篇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术后一大并发症,其中骨折术后骨不连是非常棘手的并发症之一。2006年1月以来, 笔者对13例股骨干骨折经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骨不连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原位植骨,内服外用中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1~46岁,平均28.4岁;左侧9例,右侧6例;均无神经、血管的并发损伤。初次手术时情况:1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时间2~9天,平均4天,X线片显示骨折类型为横断者7例,粉碎者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扩髓型带锁髓内钉固定。距本次植骨手术治疗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2年5个月,平均1年4个月。骨不连的表现:骨折局部无异常活动,但有胀痛感,患肢能负重行走,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有间隙,无连续骨痂生长,或断端硬化,带锁髓内钉无松动。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骨不连的判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取大腿外侧小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清除嵌于骨折端的瘢痕组织及硬化骨质,刮新断面,骨折端凿一骨槽(长4 cm、宽1 cm),取髂骨块嵌入植骨,另取松质骨填充于骨折端间隙处及周围,缝合切口。

1.3术后中药治疗

①中药内服:按骨折三期治疗原则治疗,早期予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正骨一号片(参三七、香附、红花等组成,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每片含生药0.3 g,下同),每次5片,每日3次。中期予以续筋接骨,内服正骨二号片(制自然铜、地鳖虫、鸡血藤、杜仲等),每次5片,每日3次。后期予以舒筋活络,强筋壮骨,内服正骨三号片(杜仲、牛膝、五加皮、当归、续断等),每次5片,每日3次。

②中药外用:将正骨一号组方煎液过滤后,取500 ml用瓶子装备灭菌备用,用时取消毒纱布数块浸润药液后摊敷于切口周围皮肤,每天2次,术后早期应用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术后中后期关节活动不利者配以洗四方(香茅、艾叶、宽筋藤等)煎汤外洗。

2治疗结果

15例经10个月~1年8个月的随访(平均12.4个月),经摄X线片复查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骨不连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骨痂塑形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功能恢复正常。

3讨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已逐渐成为目前首选的内固定方法,由于它属于中心性固定,能更好地克服应力遮挡,固定牢固,可早期负重。从本组病例看术后均能恢复下肢负重行走功能,骨折没有移位,患处无异常不适感,这些患者来检查时均以为骨折已愈合,要求取出内固定,只是在X线片检查下才发现骨不愈合,说明带锁髓内钉有较强的抗折弯力。导致本组骨不连的原因:①带锁髓内钉均属于静力型,虽然获得了内固定的稳定性,但骨折端无法产生轴向压应力的刺激,不利于骨折愈合;②采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钉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髓内及髓外的血运同时受到破坏,可明显延迟骨痂出现的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的时间[2];③操作不仔细,骨折断端间存在的间隙未消除,骨折断端分离,影响骨折的愈合;④骨折端缺损,未同时植骨。

对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的下肢管状骨骨不连的治疗,Harri.K等认为单纯植骨是没有作用的,应更换带锁髓内钉的同时予以植骨,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3]。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对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牢固有效的,骨折对位良好的,不必取出原有的内固定,只需原位植骨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切口小,操作简易,可减少创伤,防止骨折端的血运再次受到破坏的优点,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术后患者能较快地恢复负重功能,不会出现肢体短缩。原位嵌入植骨法适用于小于2.5 cm的长骨骨缺损。自体髂骨中的松质骨含有丰富的红骨髓,内含原始的网状细胞、未成熟的造血细胞以及骨髓血管的内皮细胞等,均能提供丰富的骨先质细胞,骨折端植骨后可诱导成骨,促进骨痂生长,使骨不连获得愈合。

中医认为骨不连的病因病机为外伤后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滞血瘀所致。《辨证录•接骨门》指出:“人有跌伤骨折,……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去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瘀去、新生、骨合”是指导治疗骨不连的理论原则。正骨一、二、三号药片是我院治疗骨折的传统验方,经3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功能。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当归、参三七、红花可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功能,可抗炎、镇痛。自然铜、蛋壳粉能补充铜和钙等微量元素,可增加骨代谢酶的活性,使成熟的胶原纤维增加,促进骨基质钙化及骨组织修复,故手术后早期用正骨一号活血化瘀,中期用正骨二号续筋接骨,后期用正骨三号舒筋活络,强筋壮骨。通过三期用药,达到“瘀去、新生、骨合”,促进骨不连的愈合。

总之,应用原位植骨治疗下肢管状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导致的骨不连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对骨折血液循环破坏较小、防止肢体进一步缩短等优点,再配以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和骨痂生长,能有效地促进骨不连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选择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 658.

[2]顾龙殿,何承文.带锁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4):283.

[3]Harri K,Sari T.The treatment ofnonunions following intramendullary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JOT,2002,16(6):394.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3篇

关键词:锁骨,骨不连,髂骨植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不连多发生在锁骨骨折术后。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后骨不连11例, 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配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例, 男10例, 女1例, 年龄36~60岁, 平均年龄46岁。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左侧5例, 右侧6例, 11例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并及时诊治, 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 斜形骨折2例;骨折部位在锁骨中1/3骨折9例, 外1/3骨折2例;首次诊治者1例斜形骨折仅行上肢三角巾悬吊治疗, 1例斜性骨折行钢丝捆扎, 其余9例粉碎性骨折全部采用克氏针并钢丝捆扎术式, 患者就诊时间距离伤时4~13个月, 表现为患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局部畸形有包块, 肩关节活动受限, X线片提示锁骨骨折未愈合, 髓腔闭锁, 断端硬化。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伤侧肩下垫软枕, 锁骨处采用颈丛麻醉, 髂骨取骨处局部麻醉;同时消毒铺无菌巾、单, 先沿锁骨走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显露锁骨骨折断端, 11例骨折断端间均有纤维组织生长, 清理断端间骨痂及纤维组织, 祛除游离的死骨, 咬骨钳咬除两断端硬化骨至渗血为宜, 用钻头打通髓腔, 修整两侧断端;清理后骨缺损宽度在1~3cm。根据断端缺损长度取髂骨, 先用窄骨刀在髂嵴上刻出所需植骨块大小, 再完整取下骨块, 所取骨块需比缺损处长1~2cm以备修整, 仅取髂嵴外板, 保留内板以维持髂嵴的连续性, 同时可取部分松质骨小粒备用。将所取骨块按骨缺损的形状修整, 然后将髂骨块嵌入骨缺损处纠正恢复锁骨长度。锁骨上方放置解剖锁骨钢板内固定, 松质骨粒放于结合处、钢板下加强植骨。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4~6周, X线证实有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去除外固定。

2 治疗结果

骨性愈合11例, 愈合时间4~10个月, 平均6.5个月。术后12~16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没有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钢板断裂发生。内固定取出时间12~18个月, 取出后限制体力劳动4周, 内固定取出后随访3~6个月, 没有再次骨折发生。

3 讨论

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 全长位于皮下, 常常因为外力发生骨折, 占全身骨折的5.98%[1]。锁骨骨折后往往发生重叠、短缩移位, 随着人们对功能及肩部外形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手术病例随之增多, 资料显示非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率仅为0.1%~0.8%, 而手术治疗不愈合率可高达3.7%[1]。关于骨不连的定义一般认为经过损伤后4~6个月的观察骨折没有愈合的征象即可诊断[2]。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早期虽然确诊为锁骨斜形骨折, 但仅行三角巾悬吊上肢且上肢活动较多, 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制动, 骨折断端活动较大, 虽然有大量纤维增生, 但都未形成有效骨痂生长, 伤后5个月就诊时伤处仍有疼痛, 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1例斜形骨折仅行钢丝捆扎, 内固定强度不够术后钢丝断裂, 骨折再次错位形成骨不连。3例钢针过早退出, 出现钢丝断裂、骨折再次移位。2例针尾刺破皮肤感染拔针导致内固定失效。其余4例游离骨块吸收, 出现骨缺损导致骨不连。X线片均提示髓腔闭锁, 断端硬化。本组手术病例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固定方式选择不当, 术后制动时间不够。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切口小, 骨膜剥离少, 操作简单等优点。缺点是稳定性稍差, 固定强度不及钢板, 容易漂移或断裂, 尾端易刺破皮肤引起感染[3]。研究结果表明锁骨粉碎性骨折初次手术应将钢板螺钉坚强内固定作为首选, 在暴露骨折时避免过多剥离锁骨下部的骨膜及软组织, 可以有效防止骨不连的发生。

对于已确定骨不连治疗的早期适应症是疼痛和功能障碍。无症状的骨不连是没有治疗适应症的。本组11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的治疗关键在于准确复位、充分植骨和有效固定。锁骨外观呈S形, 当锁骨出现骨不连时, 粉碎游离块被吸收, 断端硬化或萎缩, 再次手术时清理断端, 都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骨缺损。自体髂骨植骨一方面可填充骨缺损, 恢复锁骨长度。另一方面自体骨具有成骨 (活的骨细胞的来源) 、骨传导 (基质、新骨长入的支架) 和骨诱导 (蛋白质) 的特性, 同时又含有原始成骨细胞, 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4]。解剖型钢板符合锁骨的解剖特点, 术中不用塑形, 操作方便, 固定牢固, 与髓内固定相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可与插入髓腔植骨结合使用, 不会出现移植物的移动。笔者取髂嵴外板, 先用骨刀画出骨块大小, 保留内板, 结合利用髂嵴的弧度修整两端后崁入骨缺损处, 近似解剖外形。植骨后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并加压固定。然后在断端周围放置松质骨颗粒诱导骨生长。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 不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 骨折局部血运破坏、不适当的手术、内固定不牢及制动的方式不当、时间不足是造成锁骨骨不连的重要原因。解剖型钢板牢固固定配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锁骨骨不连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01.

[2]裴国献.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037.

[3]敖荣广, 陈云丰.锁骨骨折的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 29 (1) :27.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4篇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固定;植骨术;胫骨骨折;骨不连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69-02

胫骨骨折若发生在中下段,易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导致骨折端有异常活动,产生疼痛,胫骨发生旋转畸形,甚至伴有跛行[1]。针对本病的治疗,常规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稳定性较差,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本研究收集15例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筆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均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进一步探究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在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患者,其中女5例,男10例;年龄21~64岁,平均(38.2±4.8)岁。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8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2例,重物砸伤1例。首次治疗情况为:钢板内固定5例,普通髓内针6例,带锁髓内钉固定4例。

1.2 入选标准

(1)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2)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等方式确诊为胫骨骨折;(3)上述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均出现胫骨骨折骨不连。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或伴有其他急、慢性疾病而不适宜手术者排除。

1.3 手术方法

15例患者均在入院后3~7 d内行择期手术治疗。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首先拆除原有内固定,清除瘢痕组织,咬除断端硬化骨及影响复位的骨痂,清理两断端,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者,按原髓内钉尺寸重新穿钉;钢板内固定者,按术前测量的髓内腔长度重新选择相应尺寸的髓内钉重新穿钉。胫骨进针点定位于胫骨结节上缘,髌腱止点上方,平台下1 cm处且位于髓腔轴线上。复位后,固定远近端锁钉,断端处缺损采用取自体髂骨植骨。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消肿治疗。

1.4 疗效判定[2]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治疗的效果分为3种情况,即:优:治疗后肢体等长,步态正常,骨折处无疼痛感;良:治疗后肢体不等长<2 cm,步态基本正常,骨折处无疼痛感;中:经治疗后患者肢体不等长达2~3 cm,行走略跛,骨折处有轻微疼痛感;差:治疗后肢体不等长>4 cm,明显跛行,骨折处有疼痛感。治疗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首次治疗后出现骨折处愈合不良,对所有患者进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1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达到优,3例患者为良,治疗有效率为100%。

2.2 并发症情况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6.2±2.8)月,15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胫骨骨折部位经X线拍片检查后均达到骨性愈合。与此同时,上述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常见并发症。

3 讨论

胫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在全身骨折中也最为常见,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若发生在中下段,易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骨中下1/3骨折后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3]。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称为骨不连。临床上主要根据骨折间物质是否已骨化区分骨折愈合与骨不连。骨不连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即骨折后不愈合或者愈合延迟[4]。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较高。如果出现骨不连,骨折端常出现异常现象,如在移动时出现疼痛,下肢伴有旋转畸形,某些股骨颈骨折伴有跛行。

针对本病,常规手术方法效果不令人满意,有些患者多次手术不能成功。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带锁髓内钉治疗中经扩髓后,增大了钉与骨的接触面积,明显提高了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维持较强的稳定性,抗压缩、抗旋转,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骨不连可以分为肥大型、硬化型与萎缩型。罗先正等[5-6]认为肥大型和硬化型骨折不愈应用髓内钉固定时可充分闭合穿孔,骨折多能愈合,而萎缩性骨折不易愈合,所以扩髓、植骨是必要的。通过植骨起到骨构建、骨诱导的作用,最终使胫骨愈合。

综上所述,胫骨骨折后的愈合是一系列复杂的组织结构、生物力学恢复的动态过程。带锁髓内钉固定和植骨术的应用达到了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目的,并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稳定性较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征,孙世奎,苏履忠,等.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股骨C2型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6,21(4):304-305.

[2] 韦敏克,梁斌,尹东,等.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905-906.

[3] 李康华,张琥,王锡阳,等.交锁髓内钉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J].中国医学工程,2007,12(6):42-43.

[4] 罗亮成,丁焕文.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骨不连47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18(10):1094-1095.

[5] 李亚东,罗先正.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2006,19(6):373-374.

[6] 王根林,杨惠林,牛国旗,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2):1681-1683.

(收稿日期:2012-01-10)

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骨不连患者的14例, 男9例, 女5例;年龄24~71岁, 平均42.6岁。骨折发生原因:车祸致伤9例, 重物挤压伤2例, 暴力伤1例, 摔伤1例, 锐器伤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1例, 闭合性骨折3例。骨不连部位:胫骨5例, 尺桡骨3例, 肱骨3例, 锁骨2例, 股骨1例。治疗方法:钢板内固定8例, 髓内钉固定4例, 克氏针固定2例。

骨不连诊断标准:骨折>6个月仍然没有愈合, 并且无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称之骨不连。临床体征与症状: (1) 骨折出现后>6个月未愈合, 骨折断端仍有异常活动。 (2) 负重时疼痛明显, 或负重功能丧失。 (3) 畸形、肢体功能障碍。

X线与CT检查: (1) 骨折端分离、有间隙。 (2) 骨髓腔封闭。 (3) 骨折端硬化, 呈现清晰的骨折面。 (4) 假性关节形成。 (5) 骨痂稀少。

骨不连的手术指征:临床上发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6个月, 仍存在活动异常、局部疼痛、功能障碍。影像学结果表明骨折端有间隙、髓腔封闭以及骨折端硬化现象。

手术方法:根据影像学特征, 临床上将骨不连分为肥大性骨不连、萎缩性骨不连、滑膜性假关节、感染性骨不连4类[2]。本组14例为行内固定术后陈旧性骨不连, 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首先选择适宜的手术切口, 尽可能更多地保留与骨骼连接的软组织, 清理骨折断端过多的“无效骨痂”和周围瘢痕组织, 去除夹于骨折断端间的纤维组织和瘢痕肉芽, 切除硬化骨组织, 钻通已封闭的髓腔, 直至有正常出血, 最后修整断端, 采用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

术后处理:术后适当固定和抬高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肿胀。加强术后康复医疗护理工作, 向患者讲解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不断增强患者信心, 逐步增加营养, 改善机体状况,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配合医务人员从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开始, 逐步指导患者进行临近关节的功能锻炼, 配合物理治疗、主动锻炼等, 有利于骨不连的预防和治疗。同时可适当应用促进骨痂形成和骨修复的药物。

结果

14例陈旧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手术治疗, 经术后抗感染、功能锻炼, 辅以物理治疗和康复护理, 伤口均Ⅰ期愈合。14例患者中, 13例完成随访, 1例失访, 经随访3~24个月, 随访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1个月, 平均7.1个月;其中13例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临近关节功能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1例患者遗留有屈膝受限或前臂活动等。

讨论

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力学稳定性、足够的血供 (即骨血运) 以及骨和骨的接触是骨折愈合的最基本条件。分析本组病例骨不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固定材料使用不规范。新骨生成取代损伤的骨组织才能实现骨折愈合, 稳定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3]。钢板长度不够或者内置物过小或过细, 致使骨折处紧密度欠佳, 出现骨折处过度活动。 (2) 开放性损伤和高能量闭合性损伤本身会造成如组织剥离或骨膜血供的损害。加之切口复位时过多的剥离骨膜, 植入内固定材料时损伤骨膜和组织, 均可影响骨的血运。 (3) 内固定术后感染。本组1例, 为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 由于局部血液供应较差, 骨感染使肉芽组织长入骨折断端, 使骨折部位产生骨质溶解, 容易造成骨接触不良。 (4) 片面追求解剖复位, 使骨膜广泛剥离, 造成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被大量损伤, 会破坏骨的血液供应, 影响骨的愈合。

骨不连的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由于患肢长期制动, 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选择的内固定物十分重要[4]。治疗骨不连的重要环节是保持骨折稳定, 目前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仍被广泛应用, 在祛除原固定装置以后, 利用锁定加压钢板的动力加压孔, 可使新生血管组织、骨组织可以沿着孔隙长入材料内部, 骨细胞贴附在材料表面并不断进行增殖, 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利用锁定螺钉其直径大的优势, 能够增加抗剪力的能力, 缩短板骨之间的距离, 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在选用材料时注意选用足够长的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远近两端至少各固定2~3枚相同规格的螺钉;手术时尽量避免剥离骨膜;在骨折断端处局部植入足量的自体骨。目前, 虽然可供选择的植骨材料类型多样, 但是作为骨移植的“金标准”, 因为其疗效确切, 自体骨移植仍作为临床优选的治疗方法[5]。

综上所述, 针对多种原因造成的骨不连, 在选择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 取髂骨行自体骨移植, 具有固定稳定,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关节活动的优点, 是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郑远华, 张伟, 李源, 等.骨折不愈合三种非手术疗法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12) :914.

[2]Webb LX.Bone defect nonun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y[J].Orthopaed, 2001, 16 (10) :387-397.

[3]王浩杰.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胫骨陈旧性骨折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3) :42.

[4]Khan SA, Shamshery P, Gupta V, et al.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 long standing clavicular nonunions with poor bone stock[J].J Trauma, 2008, 6 (4) :439-441.

胫骨骨折感染性骨不连5例治疗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男3例,女2例;年龄28~75岁,平均48岁;无合并糖尿病。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68h。软组织缺损面积4cm×8cm~9cm×16cm,有不同程度骨外露。

1.2方法

术前评估:入院后全面检查,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明确有无糖尿病及贫血。增加营养改善全身状况,准确判断局部组织条件血运情况、骨缺损大小、有无死骨、估计植骨量及外固定方式。

1.2.1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清创时用气囊止血带止血,彻底清创,尽量切除所有失活及感染的骨质及软组织,使软组织及骨质表面渗血。清除骨缺损处的瘢痕组织,打通髓腔,切除坏死骨质,使骨折处呈蝶形或节段性骨缺损。如果窦道小,皮肤状况良好,清创时不必过多切除皮肤,将窦道周围瘢痕去掉,纵形切皮扩大创口,达骨折后连同皮肤及皮下骨膜向两侧推开,使创面呈干河床状,这样植骨后肉芽生长植皮容易成活,而且减少了皮肤愈合后的凹陷。在同侧髂前的上棘处取骨,将取得骨块咬成直径不超过0.5cm火柴棍状,植入至骨折断端,尽量将腔隙填满,骨条应压紧略高于皮肤表面。局部滴入敏感的抗生素,有需要者于术中行外固定,调整位置尽量可能使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手术创面使用VSD进行覆盖(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及粘贴薄膜),按照创面修剪泡沫敷料,使敷料能够与创面充分贴和,排除死腔,留置引流管,以粘贴薄膜将创面及敷料封闭,薄膜的覆盖直径应大于创面直径2~3cm。

1.2.2术后处理

VSD负压源采用医院中心负压,视创面大小与引流量多少调节负压值,通常设置为150~400mmHg。术后将患肢抬高并制动,给予敏感抗生素静滴,待影像学及创面观察显示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可停用抗生素,术后VSD 7~15d更换一次,待肉芽组织将植骨创面完全覆盖,且肉芽组织为新鲜颗粒状时拆除VSD。

2 结果

5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5例创面被肉芽覆盖,平均13 个月创面完全闭合,术后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

3 讨论

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病因复杂,由于开放而容易感染,骨的血运严重破坏,此类疾病大部分由创伤所致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造成[1],尤其是在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创伤,特别是中下段皮肤偏薄,附着肌肉较少,血液循环较差,易发生感染,是胫骨骨折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病,由于伤口长期不愈合,严重者导致肢体废用、甚至截肢[2,3],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植骨时须在感染症状消失、局部皮肤条件好的前提下进行[4];有时需一年或更长时间,有时造成邻近关节的僵直,传统的方法住院时间长,有时需经历多次手术,患者痛苦大、所需费用高,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VSD负压封闭引流一方面实现创面的负压引流,另一方面由于其运用特殊材料制成,不易堵塞引流管。同传统的创面封闭方法相比,负压引流系统具有以下优点[5,6,7]①引流通畅,充分保持创面清洁;②负压封闭引流的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了创面细菌数量,消除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③负压本身能加速病变组织肿胀消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刺激肉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④操作简便易行,对手术条件要求不高;⑤负压封闭引流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进行,生物半透性薄膜可预防开放换药和引流可能招致的污染,有效避免交叉感染;⑥无需天天换药,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工作量。同时减少抗生素用量,避免毒副作用,降低医疗费用。

在完成VSD手术的同时,若皮肤缺损面积缩小,肉芽组织新鲜,可用贝复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外用换药,一般情况4天换药一次,4~6次左右时间,创面愈合,若是在换药时见肉芽组织水肿,可以运用10%生理盐水浸润纱布后,放置肉芽处,脱水后,再运用贝济,效果更好。总之,开放植骨联合VSD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感染性骨不连简单、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栋,康庆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3):279-282.

[2]Jain AK,Sinha S.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long bon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1(431):57-65.

[3]Megas P.Classification of non union[J].Injury,2006,37(9):927.

[4]张功林,葛宝丰.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正中植骨方法介绍[J].中国骨伤,2012,28(3):205-207.

[5]刘丽芬.43例下肢软组织缺损行清创植皮联合应用VSD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72-173.

[6]Webb LX.New techniques in wound management:vacuumassisted wound closure[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2,10(5):303-311.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7篇

关键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不连

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约为5 %~10 %[1],治疗起来较为困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患者及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了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再次手术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32.6岁。发生骨折的原因为:车祸伤12例,高空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5例,机器绞伤2例;患者初次损伤时情况:开放骨折10例,闭合骨折17例;患者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5例,斜形骨折2例,横形骨折3例,螺旋骨折7例;术后发生骨不连部位:肱骨9例,尺桡骨6例,股骨11例,胫骨9例;术后骨不连按病理类型分为:肥大型11例,萎缩型16例。

1.2 骨不连的诊断标准

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其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而且连续3个月拍摄X线片检查未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清晰可见、无骨小梁通过骨折端,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闭,骨折断端存在异常活动,这些均表明骨折愈合过程停止,可诊断为骨不连[2]。本组全部患者均符合这一诊断标准。

1.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显露骨不连部位,去除上次手术固定骨折的内固定物,显露骨折断端,清除其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用咬骨钳咬除骨折断端的硬化骨至正常骨质,用较粗的钻头开通骨髓腔,并修整骨折断端使其稳定对合。对于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需注意预防桡神经的损伤;对于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应注意引起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而对于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术中需注意避免过多的剥离骨膜,进行骨折断端修整时应避免去除过多的骨质而引起患肢的短缩。骨折断端复位后,应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重新进行坚强的内固定。本组患者中再次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者7例,其中股骨干4例、胫骨干3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者 20例,其中肱骨干 10例、尺桡骨 3例、股骨干 8例、胫骨干 5例。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

1.4 术后处理

手术切口内均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根据引流量的多少于术后48~72 h后拔除引流管。下肢骨不连患者,于术后常规应用消肿及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骨不连的患者大多均有患肢功能丧失,术后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每4~6周门诊随访1次,拍X线片检查骨折端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物的位置,而且需根据X线片的影像表现决定患者负重或持重时间和程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2~24个月,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图2、图3。

3 讨论

分析本组27例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治疗,笔者认为导致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原因有如下几点:(1)患者初次创伤严重,多为粉碎性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污染重,造成局部血供差,骨折不愈合,说明伤情严重是导致骨不连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骨不连发生的解剖因素。(2)手术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手术医师的技术及对骨折的理解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与骨不连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3]。本组患者中有6例是由于手术医师对骨折的理解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不当,而导致内固定物失败,最终引起骨不连;有6例患者是由于术中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断端血供,从而引起骨不连;有3例患者是由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其骨折端间隙仍较大,不能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最终造成骨不连;2例患者是由于骨折呈粉碎性,骨折端骨质缺损较重,并且术中未进行植骨,致骨折不愈合。可见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以及对骨折和内固定物的理解及把握程度对骨折的愈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与文献报道骨不连的医源性因素达81.6 %[4,5]相吻合。(3)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不当:本组有12例患者初次手术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术后较早进行负重行走,导致内固定松动失效,骨折不愈合。可见不正确的、未按照医嘱进行的功能锻炼可以造成内固定物的松动和断裂,从而引起骨折不愈合。

本组27例患者,再次手术中尽量恢复患肢的正常轴线,使骨折部位达到解剖复位,同时使骨折部位的固定坚强,手术中小心操作,尽量减少手术造成的医源性创伤,术中尽可能保护骨折部残留的血供,一定彻底清除瘢痕纤维组织及硬化骨,打通髓腔,在骨折不愈合的部位钻多个孔直达髓腔;同时,再次手术都需进行植骨,植骨需采用自体松质骨进行[6],因为自体松质骨可以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填充,利于骨诱导,促进骨愈合,而且不具有免疫排斥反应,是可靠的植骨材料[7]。

参考文献

[1]Borrelli Jr,Prickett WD,Ricci WM.Treatment of nonunions and osseous defects with bone graft and calcium sulfat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1:245-254.

[2]Rodriguez-Merchan EC,Forriol F.Nonunion:general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al dat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19:245-254.

[3]芦京和.长状管状骨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1988,8(6):438.

[4]杨胜武,徐华梓,李也白.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6):353.

[5]杨雍,刘长责,罗先正.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5):269.

[6]Martinez AA,Herrera A,Cuenca J.Good result with unre-amed nail and bone grafting for humeral nonun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of21patients[J].Acta Orthop Scand,2002,73(3):273-276.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患者, 其中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年龄段为17~64岁, 平均年龄为 (34.15±2.17)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跌伤5例, 重物砸伤4例, 其他伤5例。初次损伤情况:开放性骨折29例, 闭合性骨折21例。骨不连部位:肱骨22例, 股骨12例, 尺桡骨8例, 胫骨5例。骨不连时间5~13个月, 平均骨不连时间为 (8.14±1.24) 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常规使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显露骨不连的部位, 去除上次手术固定骨折的内固定物, 将骨折断端显露出来, 对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进行清除。同时使用咬骨钳将骨折断端的硬化骨和正常骨质进行咬断, 使用粗钻头打通骨髓腔, 对骨折断端进行修整并使其稳定对合。针对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 需要注意预防桡神经损伤。针对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 应该注意尺桡关节脱位而影响前臂旋转功能。针对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 在术中需要避免过多的剥离骨膜, 在对骨折断端进行修整的时候避免去除过多的骨质而导致患肢的短缩。当骨折断端复位后, 应该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重新进行内固定。该组患者中有8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有22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 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4~17个月, 包括上门随访和到医院X线复检, 随访率为100.0%, 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X线显示骨痂生成时间。

2 结果

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在2个月左右骨折端有新的骨痂生成, 3~4个月有连续骨痂生成, 6~8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另外, 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 (32.58±15.69) min, 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22.14±5.67) m L。见表1。

3 讨论

其一, 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将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归类为局部因素和全部因素两类, 细分为局部供血、骨折复位、感染、骨缺损和应力干扰等。这种分类的方式过多的强调骨折局部的原因, 没有将骨不连的医生、患者和伤情三者联系起来。该研究中认为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严重创伤所致。由于暴力过大 (车祸、高处坠落) 导致骨折粉碎比较严重, 血管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 从而造成局部供血效果较差, 伤口感染, 最终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效果导致骨不连[2]。 (2) 手术原因。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 对患者的骨膜剥离的过多, 游离骨块去除的部分较多, 使得骨缺损或者骨折对位线不合理, 导致骨折的间隙过大。另外由于内固定选择不够适当, 螺丝打入骨折间隙中, 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没有进行植骨等措施, 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相关研究者认为固定不适当和感染是骨不连的主要原因[3]。在该组患者中有5例是由于手术医生对骨折分析不够深入和对内固定的选择不够适当, 从而造成内固定失败, 引起骨不连现象的发生。有3例患者是由于在手术中骨膜剥离较多, 影响到骨折断端的血供, 从而引起骨不连。在手术中医生的手术专业技能、对骨折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把握程度等, 均对骨折的愈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3) 患者的原因。患者自身的代谢和营养情况、年龄、性别、药物、一般健康状况和活动锻炼情况等均对骨折愈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患者营养不良、体制比较虚弱, 对骨折愈合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愈合速度较慢。有的患者过早的进行身体机能锻炼, 或者锻炼的方式不正确等, 导致骨不连[4]。在该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均自行过早锻炼, 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 从而导致内固定物松动和骨不连。 (4) 生物学因素。有时治疗方式是正确的, 骨不连是由于生物学过程中发生异常引起的, 例如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等。骨折后的软组组和硬组织具有促进正常骨折愈合的效果, 称之为区域性加速现象, 在临床上有些疾病会导致区域性加速现象低下, 例如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等, 从而导致骨不连。

其二, 骨不连的治疗方法研究。首先, 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骨不连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患者骨不连的部位、原因等进行分析, 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方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 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需要观察和判断患者的骨折部位和骨不连的类型, 并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 (2) 需要考虑到负责手术的医生技术水平和对相关器械的熟练程度, 从而有效的避免医源性骨不连现象的发生。 (3) 对患者的职业、年龄和经济条件等进行分析, 在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5]。 (4) 对骨不连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针对往常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其次, 内固定物的选择。骨不连的患者至少经历过1次以上的内固定治疗, 再次进行手术固定时, 必须要考虑到上次手术固定方法和材料, 在再次手术中加固内固定。目前四肢骨折的主要固定材料有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架和钢板。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在选择内固定物的时候, 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最后, 植骨问题。在治疗骨不连的手术中植骨是关键, 植骨的材料有很多, 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材料、骨膜瓣等。自体骨取材比较方便且成骨的效果较好, 其是目前最好的植骨材料。

在该研究中, 该研究选取的50例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患者, 均采用手术治疗, 有8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有22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 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对所有患者均进行4~17个月随访, 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在2个月左右骨折端有新的骨痂生成, 3~4个月有连续骨痂生成, 6~8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另外, 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 (32.58±15.69) min, 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22.14±5.67) m L。雷春湘等人对四肢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为内固定松动, 其次是螺钉的安装方法不当, 而局部皮肤缺损或感染或神经损伤为次要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分别采用坚强内固定或弹性内固定或软组织修复+植骨或BMP+中药等综合治疗, 结果除1例胫骨下段再次骨不连者再次移植带血管的腓骨方可愈合外, 其余病例术后均已骨性愈合, 有效率达97.3%。跟该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其采用手术、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 疗效更显著。余伟亮等[8]人分析了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 结果跟该研究具有一致性, 说明骨不连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由于不同患者的特殊性, 还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以尽快促进其愈合。

参考文献

[1]杨俊秀.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28 (2) :16-17.

[2]孙德文.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预防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17 (7) :47-48.

[3]殷渠东, 顾三军, 孙振中, 等.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5) :131-132.

[4]韩朝永.附加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肥大型骨不连的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3 (11) :121-122.

[5]刘春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J].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7 (10) :113-115.

[6]雷春湘, 杨宏军, 丁家巍.四肢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医药导报, 2009, 14 (6) :47-48.

[7]谢汉东.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与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4 (9) :1313-1318.

锁骨骨折骨不连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6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0例胫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男50例, 女20例, 年龄18~68岁, 平均38.5岁。致伤因素如下:交通事故38例 (54.3%) , 高空坠落17例 (24.3%) , 重物砸伤8例 (11.4%) , 其他事故7例 (10.0%) 。从骨折部位上看, 位于胫骨的上1/3段占7例, 中1/3段23例, 下1/3段为40例。开放型骨折41例 (58.6%) , 按照Gustilo-Anderson进行分型:ⅠA型17例, ⅠB型18例, ⅠC型6例;闭合性骨折29例, 其中AO分型为A型19例, B型5例, C型5例。42例患者吸烟, 28例患者不吸烟。患者第一次骨折时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 (18例) 、单纯螺钉固定 (2例) 、钢板内固定 (30例) 、髓内钉固定 (12例) 和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按照骨不连的类型将患者分成三组, 其中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38例, 肥大型骨不连组患者20例和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12例。所有骨不连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采取最适合的手术方式。萎缩性骨不连组的38例患者中, 27例使用髓内钉进行固定, 8例使用了加压钢板, 3例进行了植骨手术;肥大性骨不连的20例患者中, 选用髓内钉固定15例, 选用加压钢板5例;12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都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

1.2 手术方法的选择

1.2.1 钢板内固定法

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时, 应着重清理原先骨折处的瘢痕组织, 重新贯通骨髓腔和复位, 再按照骨痂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植骨手术[2,3]。

1.2.2 交锁髓内钉法

固定手术一般用髓内钉来常规扩髓, 通常是植入适合长度的髓内钉, 然后在两端进行固定[4]。根据骨折处骨痂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植骨手术。

1.2.3 植骨手术

植骨包括混合移植和自体骨移植, 目前临床上自体骨移植以髂骨为主, 因为髂骨的骨质较松而且丰富, 取骨方便后遗症较少, 通常不会影响下肢的政策功能, 是非常好的植骨来源。

1.3 骨不连的诊断标准

骨不连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论文根据美国FDA颁布的骨不连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骨折后9个月尚未愈合, 且已有3个月没有任何骨骼愈合的迹象。

1.4 骨折愈合标准

定期跟踪随访患者的恢复情况, 采用的骨折愈合标准如下: (1) 骨折处无纵向的叩击痛和压痛; (2) X线拍片表明骨折线已经模糊; (3) 解除外固定架后不借助外力可独立在平地上连续的步行3 min以上, 而且持续2周后骨折没有变形。骨折愈合后, 用美国骨科学会制定的AAOS下肢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AAOS下肢功能和骨折愈合的时间使用成组秩和检验来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都达到了骨折愈合标准。其中59例 (84.3%) 患者在愈合后恢复良好, 下肢功能不受影响且无跛行等其他后遗症;11例 (15.7%) 患者有轻度跛行, 下肢短缩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肥大型、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AAOS下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肥大型、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

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成年人的胫腓骨骨折中, 胫骨干骨折的发病率约占36.80%。而且胫骨的内侧面全长和体前缘都在皮下, 因此胫骨的开放性骨折在人体的开放性骨折中发病率最高。胫骨干骨折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骨不连、延迟愈合和感染。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 胫骨干骨折骨不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3.1.1 全身性性因素

人体自身健康和年龄是全身因素的两个基本要素。目前的研究表明, 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骨折愈合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则明显较成年人强。从健康方面看, 除掉烧伤、营养不良和恶病质这些不良因素外, 其他对骨折的愈合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糖尿病、酗酒和肥胖会相对延缓骨折愈合的时间。

3.1.2 供血因素

骨折处的血液供应会从根本上影响骨折愈合的进程。影响骨折处血液供应, 导致该处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受伤的严重程度和骨折时造成的软组织剥离等。很多的研究都发现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骨折骨不连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软组织损伤越严重, 骨折骨不连的发生率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 骨折时对软组织的损伤和手术时对软组织的剥离, 都会增加骨不连的发生率。一些研究认为, 如果胫骨干骨折时伴随着血管的损伤, 骨不连的发病率则会提升3倍。

3.1.3 骨折固定不稳定

骨折处固定不够稳定或者异常剧烈活动导致渗出增加, 出现血管的再生和细胞的大量游出, 会导致骨折处出现大量难以完全骨化的纤维软骨, 骨折线的宽度增加, 骨不连的发病率增加, 因此稳固的机械性固定可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5]。例如, 大部分用于固定的钢板为普通钢板, 有些钢板长度不够、断裂或螺丝松动会导致固定不稳;有些患者使用石膏固定, 当骨折处肿胀消退后, 小腿与石膏间出现松动, 导致固定不稳定。因为这些固定方法不能保证骨折处的绝对稳定性, 所以可能会出现骨不连。

3.1.4 断骨之间接触不良

骨折后两断骨之间的紧密接触是愈合的必要条件。如果骨折端之间的缝隙过大, 导致桥梁骨痂难以连接间隙, 必然会导致骨折骨不连的出现。这些不良因素包括骨折复位不良、骨缺损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等。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 会导致骨折端端的固定不稳定, 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3.1.5 感染

感染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骨折处的感染本身并不是骨不连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感染会改变骨折端处的周边环境, 如果感染严重, 会导致骨坏死和软组织的坏死, 出现骨不连。感染还会导致骨的质量下降, 会导致内部固定不稳, 进而破坏血液供应。总之, 因感染而产生的多种结局都会导致骨折骨不连的出现。

3.2 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

3.2.1 钢板内固定法

钢板内固定需要切开对骨骼进行复位, 因为其破坏范围广, 暴露深, 对骨折处的血液循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还存在较高的感染概率[6]。因此, 该类手术只对无法再进行扩髓的患者使用。如果必须要使用, 手术应尽量小心以减少对周边软组织和骨膜的破坏, 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3.2.2 外固定支架法

外固定支架法治疗不会破坏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 对人体的损伤较小;其缺点在于手术操作异常复杂, 周期长, 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如对血管、神经的牵拉损伤) 。因此, 在外固定支架法手术后, 医生应进行跟踪随访。目前, 通过对手术的精密设计和手术过程中的及时调整, 秉持间断性缓慢加压的方法, 可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3.2.3 交锁髓内钉法

髓内钉手术是目前发展最为快速的手术方法之一。通过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方法的日益提升, 髓内钉法几乎可以取代钢板固定。目前用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治愈率已达到90%以上[7]。

3.2.4 植骨法

植骨通常需在骨折固定后才可使用, 常用的自体骨移植以髂骨为主, 因为取骨方便后遗症较少。对于用钢板进行重建的患者, 需先在骨折处进行开槽, 再将补好的骨块放入开槽处, 最后用植骨条进行填充。应保证植骨条与新鲜骨床之间有充分接触[8]。

综上所述, 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复杂, 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在临床实践中,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 才能降低对骨折端处的进一步破坏, 促使患者能够得到较快较好的恢复。

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和折骨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70例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顾性研究。按照骨不连的类型将患者分成三组, 其中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38例, 肥大型骨不连组患者20例和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12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70例患者在平均1年 (618个月) 的跟踪随访后, 所有患者都获得了骨性愈合。肥大型骨不连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 平均恢复时间 (5.3±1.7) 个月;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最长, 平均 (10.2±4.0) 个月。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肥大型、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感染性骨不连组患者AAOS下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肥大型、萎缩性骨不连组患者,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59例 (84.3%) 患者在愈合后恢复良好, 下肢功能不受影响且无跛行等其他后遗症;11例 (15.7%) 患者有轻度跛行, 下肢短缩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结论: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 如在初次骨折时就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可有效减少折骨不连的发生率。治疗胫骨干骨折骨不连因找到病因, 个体化治疗, 尽可能选择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减少患者的痛苦, 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骨不连,原因,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阳.创伤后胫骨骨不连原因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1.

[2]赵伟, 李建国, 陈旭,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0) :4-5.

[3]朱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4) :139-140.

[4]缪海雄, 王斌, 孙春汉, 等.髓内钉联合侧方钢板治疗非股骨峡部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6) :6-7.

[5]汪海洋, 祝仁兵, 马俊, 等.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多段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20) :49-50.

[6]马滚韶.胫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7) :104-105.

[7]刘仁华, 蒙剑德.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7) :60.

上一篇:农村体育教学下一篇:文化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