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企业范文

2024-06-07

公有企业范文(精选12篇)

公有企业 第1篇

(一) 公有企业的性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它是集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性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企业, 主体是政府, 而政府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 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企业可以定义为:实现特定政治或社会目的经济组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企业主要目的是实现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的, 政府认为通过其它途径和方法实现这种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的, 不如使用公有企业这种制度形式更合适更有效益, 因此, 公有企业的经济行为是手段, 而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的才是根本。

中国公有企业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制工业企业法》第二条指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第三条指出“企业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和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 创造财富, 增加积累,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二) 公有企业功能定位

笔者将公有企业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宏观调节功能, 包括强化金融干预, 确保财政收入, 缓解周期性波动, 优化经济结构, 稳定产业基础;二是微观控制功能, 包括抑制物价上涨, 限制私人垄断, 救助私人企业, 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对外调节功能, 防止外来控制, 强化国际竞争;四是一般的社会功能, 包括保证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 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以上只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有企业一般功能的抽象, 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都通过国有企业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公有企业除具备了上述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基本的能外, 还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还要加上“稳定宏观经济”和“控制转轨经济进程”, “社会福利的替代”功能等特殊的功能。

(三) 公有企业特点

1、公有企业产业分布广, 规模大, 既承担包括交通、电力、通信、工业用水、服务设施等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 也承担钢铁、烟草、人参等民间产品生产, 还承担金融、服务等准公共产品的生产。

2、公有企业大部分是资本密集型企业, 是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内需产业, 同时又是进口替代产业。

二、我国公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 中国公有经济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大

公有企业的效率低下,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公有企业的利润率是最低的, 而在影响利润率的变量中, 公有企业的福利支出和固定资产存量远远高于其它两类企业, 这说明了国有企业的效率最低。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效率低下问题, 实际就是浪费严重, 这是国有企业的顽症。

(二) 公有企业亏损严重

虽然2003年公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 但我们也看到在这组漂亮的数字背后仍有大量的企业包袱沉重举步艰难。根据国家经贸委深化公有企业改革研究小组发表的《正确认识新增国有亏损企业的问题》中指出, 到2000年底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1997年的6599户减少了4799户, 仍亏损的还有1499户, 停产的有301户。同时新增国有亏损企业2135户。亏损的原因主要分为政策性亏损, 因管理制度造成的亏损和经营者经营不善造成的亏损。前两种亏损是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 必须由政府帮助才能摆脱危机。

三、我国公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

企业产权主体虚置或模糊, 是公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相当部分公有企业中, 产权主体的责、权、利还无人承担或无力承担。回避产权制度搞改革, 根本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充其量只是设定了上限的改革。只有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 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 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虽然对公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种奖励规定不少, 对他们的作用强调也不少, 但并没有形成对他们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约束也不少, 但漏洞很多, 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 总体规模很大, 但个体平均规模都很小

我国公有企业“该大的不大, 该小的不小”规模严重不合理, 集中度很低,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造成生产能力过剩, 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

另外, 公有企业行业分布过广、过散。在市场竞争环境中, 国有企业在不少竞争行业中缺乏竞争力, 不具比较优势。

(四) 精简人员与劳工界的矛盾

公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碰到的一大问题是精简人员而不可避免的失业人员增多。已经完成改革的企业也好, 还是只出售一部分股份的企业也好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不可避免地精简人员。金融危机后, 各公有企业共精简了万多名职工, 引起了劳工界的强烈的反对。

四、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公有企业改革

(一) 搞好清产核资, 明确产权的归属

产权界定是指根据“谁投资, 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 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等的归属, 明确各类产权主体享有财产范围以及一切经营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无论是占有、使用公有资产单位, 还是与外方合资合作的, 以及实行股份制改造或者与其它企业联合的, 兼并、租赁、拍卖引起产权变动的, 都应进行产权界定, 界定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界定和评估。维护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防止对公有资产少评、低评、漏评, 防止任意侵吞和私分国有、集体财产, 防止国有或集体资产流失。

(二) 加快建立健全公有资产管理体制

公有资产要做到产权明晰关健是改革公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个对公有企业管理、监督、营运三者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 为此要做到政府对公有资产管理与政府对社会经济职能管理分开, 公有资产监督与公有资产运营分开, 构建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新体制。

(三) 在建立健全公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许多公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严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加快结构调整,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形成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化制度的灵魂, 要进一步规范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四) 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流动是资本运动的客观要求。资本只有流动, 才能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增量资产的配置。因而促进产权流动, 保证其流动顺畅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质。加快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为产权交易提供交易平台, 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产权交易市场包括企业公开拍卖市场和股票、债券市场。当前要依托产权市场, 加速产权重组和流动。推进公有资产存量的多元改造, 实现产权、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有序流动。目前我国产权交易正处在起步阶段, 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规范和完善的问题:一是产权交易市场发育不规范,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不配套;二是政企不分产权交易服务质量差;三是产权交易人才严重缺乏, 数量少, 素质低,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为了保证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紧制定全国性的产权流动法律法规, 使产权交易有法可依。加强产权市场的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施工建设。使其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加强信息流通, 建立共享平台, 使产权交易在阳光下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

(五) 规范政府行为

总体上说政府行为应有利于推进公有企业建立归属清析,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公有企业改革设立规则、创造条件, 而不应直接干预具体的企业层面上的改革操作。其次, 要保障政府行为在公有企业改革中规范, 公正和效率, 还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必须的监督和约束:政府的自我约束。指政府的纪检和监察部门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为进行监;权力机构约束。是指人大的监督与约束;舆论监督, 改革过程公开化, 让社会舆论能够关注、评论, 使一些不当行为不能得逞。

参考文献

[1]、邱启照公有产权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06 (05)

[2]、降子龙试论国有企业的文化创新[J]交通企业管理, 2008 (03)

[3]、赵慧楼对国有投资企业的改革初探[J]时代经贸, 2008 (S2)

[4]、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及征文通知[R]经济管理, 2008 (03)

韩国公有企业民营化及其效果分析 第2篇

一、韩国公有企业民营化的进程

韩国的公有企业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管的铁路、通讯、专卖业、土地和其他归属财产等形成的。当时,韩国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对国家上述部门的公有企业进行整改合并与政策性扶植,使其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但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原有公有企业政策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公有企业经营效益下降,亏损扩大,政策的负担加重等。为扭转这种局面,政府开始对部分公有企业推行民营化。到目前为止,韩国已进行了5次公有企业民营化运动。

第1次民营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时期,韩国政府对部分公有企业采取股份转让及对国有城市银行实行实物出资的方式推行民营化,其中包括航空、制造业、运输、银行等部门中的公有企业。其中对“韩国机械”、“海运公司”、“造船公司”等以股份出售的方式进行;对“国有城市银行”、“银川重工”、“大韩航空”、“矿业冶炼公司”采取实物出资的方式进行,明显带有尝试性的投石问路的性质。

第2次民营化(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该时期的民营化主要是以公开投标竞价或发售股票的方式进行的。当时,完成了石油、银行等部门的7个企业的民营化。在银行部门先从“韩一银行”入手,然后是“第一银行”、“汉城信托银行”、“兆兴银行”,为了防止4家银行民营化时出现金融垄断主体,政府在招标时明确限定出售给法人和个人的股票各占一半,个人购买限度为总股份的5%,上市后持有限度为8%。石油领域于1980年完成了民营化,个人持股的比例没有明确规定。

第3次民营化(1987-1992年)。1987年4月卢泰愚政府设立了公有企业民营化推动委员会,并公布了对“韩国电力”等11家公有企业的民营化方案。其中对“韩国电力公司”、“通讯公司”和“国民银行”等优良公有企业以国民股的方式发售,国民购股十分踊跃,股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1987年12月,政府将“政券交易所”公有股的68.1%出售给25家证券公司,1984年4月,将政府和银行持有的“浦项钢铁”69.1%股份中的34.1%以国民股的形式发售,并于同年4月上市,成为韩国最早得到普及的国民股。1989年5月将政府持有的“韩国电力”21%的股份上市发售。但由于1989年以后韩国证券市场的不景气,除“韩国电力”、“浦项钢铁”两家企业上市股得以推行外,其他公有企业股票均未能按计划上市而被迫中断。

第4次民营化(1993-)。此间公有企业民营化可分为2个阶段,即1993年的“公有企业民营化计划”和实行的“大型公有企业民营化计划”。1993年12月开始推行的民营化规模较大,其中包括58家公有企业实行民营化和10家公有企业进行合并整改方案,民营化的重点是放在经营权和实质性转让上,以实现企业的责任经营化。主要体现在,以发售政府持有股的形式实现经营权的转移;从公平竞争原则出发,增大推进过程中的透明度,在政策上保证民营化的公有企业实现政企分离,提高企业经营效益。19,韩国政府把尚不完全具备民营化条件的4家大型公有企业(“人参烟草公司”、“煤气公司”、“韩国重工业”、“韩国通讯”)实行由专业管理人才负责的经营管理体制,培育和创造向民营化转换的条件。作法是,将4家公司由政府投资机构转为政府出资机构,以提高企业经营的自律性。这一时期推进民营化的内容是,政府仍保留企业所有权,但将经营权转给民间,以“民营化管理”的概念和设想制定了改善公有企业经营结构及与民营化相关的法律。此外,对有关设立特殊金融业务银行的某些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废除,将中小企业银行从政府金融机构中剔除,将住宅银行的部分股票在海外以存托凭证(DR)的方式出售,金额为1340亿韩元。

第5次民营化(~现在)。19韩国政府先后公布了2项公有企业民营化方案,对26家母公司和82家子公司进行民营化或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第1项民营化方案中,决定对“浦项制铁”等5家公司和21家政府出资公司进行彻底的民营化,对“韩国电气通讯公司”等6家企业实行分阶段性的民营化。第2项民营化方案中,对19家母公司下属的55家子公司进行民营化,其中一步到位的民营化企业有12家,分阶段实行民营化的企业28家,整改合并的6家,结构调整的8家。民营化的主要方式为国有股的直接发售、投标竞争发售和国民股等。政府为了完善和强化民营化推动体系,对“民营化推进委员会”机构进行充实和调整,增进其职能与作用,其中包括制定和修改与民营化相关的法律、完善民营化调控机制、提高对执行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支援等职能。

到目前为止,“韩国的国定教科书”和韩国综合技术金融等民营化已经结束,其他企业正在进行中,其中“浦项制铁”先后2次将政府持有股以DR方式在海外发行(第一次发售额为3.5亿美元,第2次为10.1亿美元)。此外,“韩国电力”和“韩国通讯”分别以DR的形式向海外发售7.5亿美元和24.9亿美元的政府持有股,“入烟烟草公司”在国内公开发售9583亿韩元的政府持有股。

二、制定公有企业民营化方案原则及主要方法

(一)制定公有企业民营化的原则

首先,对公有企业民营化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强化决策者的意志和能力,设定法律、制度上的准备程序,然后加以实施;其次,不断补充和完善各项制度,使调整手段制度化,尤其是善后措施一定要跟得上。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政府应考虑到资本结构和民营化的公有企业的经营效果、新的支配结构形成后的影响、如何消除民营化过程中发生的工人的反对和抵触情绪、如何扩大国民对民营化的支持度、出售公有企业的股份的可行性以及市场消化能力等。

1.决定构成公有企业民营化要素的范围

公有企业民营化要求把与财富和劳动供给相关联的职能由公共部门转移到民间部门,其核心内容就是所有权的调整及经营权的转移。决定公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念框架和构成要素的范围非常重要,因为在达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所有权、竞争、政府调控等构成要素对今后的政策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韩国政府在出台方案时,非常重视划定公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念范围。

2.明确推进民营化的目标,重新确立政府的职能

只有推行公有企业民营化的目标明确,才能选择正确的政策手段。民营化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在推进民营化之前,应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审查,将行政服务等公共财产以外的财富和服务职能转交给民间,使政府的职能向只担当产业、政策上的间接作用和调控作用的方向发展。

3.做好公有企业的分类

按照公有企业的类型,分别对其商业性、公共性、相关产业政策、手段、可行性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有选择地列入民营化对象。韩国通常把公有企业划分为4种类型,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1)值得民营化且可行,推进民营化;(2)值得民营化,但可行性不足,对此类企业只能引入利润机制;(3)公益性较大的企业,对此类企业则采取引入和强化商业性因素;(4)代理政府业务,鼓励其追求公

共性目标,不允许引入商业性因素。

4.采用最佳的民营化方案

韩国的具体作法是:(1)充分考虑企业支配结构变化后的影响,虽然允许大股东掌握企业经营权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但同时也会出现经济力量过分集中的问题。所以,韩国政府在注重提高民营化企业效益的同时,采用各种手段限制经济力量过于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如以多种渠道出售股份、规定和限制股份的持有量,尤其是限制财阀并购,只是在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或被民营化的公有企业规模不大时,才允许财阀和大企业并购。(2)向国外发售股票。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度的增大,政府在民营化中已有限度地允许外国资本参与,即对可转让给财阀的企业才允许外国资本参与,而对不适合转让给财阀的大型企业则采取慎重态势,甚至拒绝参与。(3)协调好各种利害关系。韩国政府每次推进公有企业民营化之前都制定出一些有效缓和和解决各种利害关系冲突的方案,以便在发生矛盾时能及时加以解决,这也是保证公有企业民营化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解决各种利害关系时,应尽一切努力,使政府持有股票的出售得到最佳回报。另外,不管承认大股东控制经营权是否,都有必要注意分散所有权,出售资产时不能伤及纳税人(公有企业真正的所有人)的利益。同时,努力保障原企业员工的合理、合法待遇,尽量让员工持有公民内部股,并解决好再就业问题,以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

(二)民营化的主要方式及股份转让方法

1.民营化的主要方式

根据公有企业的性质和经营内容的不同,其民营化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1)出售资产(政府持有股票所有权转移)。通过出售政府持有的公有企业财产进行民营化方式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收回所投资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出售股票可有多种方式,即公有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出售其股票的一部分或全部;将企业分割成不同部分,优先出售给相关部门;只出售现有公有企业的周边业务部分;按买方不同可分为国民股、内部职工持有股、股票市场公开买卖及国外市场出售等。根据出售股票程度,可分为“完全民营化”和“部分民营化”。“完全民营化”是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转让给民间;“部分民营化”是政府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掌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从而仅出售一定数量的.股票。(2)契约制度。它是以合同承包的方式将地方服务机构或服务领域交给民间经营者进行管理与经营。如垃圾整理和街道卫生清洁工作等,由地方政府负责其财务开支,用税收金向经营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补偿其提供的服务,避免直接向服务对象收费。另外,合同承包形式也可用于公共建设项目,以便在民营部门的投资者获得足够的回报后,再把资产归还国有部门。(3)放宽或撤消政府限制。放宽或撤消政府限制适用于法定的垄断待业机构,通过这种形式可使民营机构介入以前只有国有部门才能涉足的领域,通常是与出售股票方式结合起来的,也可视为民营化的启动措施。

2.股份转让方法

(1)公开发售。以一般投资者为对象,用公开投标的方式来决定发售价格和发售量。此种方法还可细分为3种,即以公定价格公开发售,事先由政府把发售的股份价格公布于众,由认购者申请认购数额;公开竞争,以公开竞争方式决定股票价格和发售量,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混合方式,固定价格发售和公开竞争发售混合的方式,多数用于大型公有企业的民营化。采用公开发售方式时,要防止投资者串通一气压低股票价格,应事先定好发售价格,对个人认购股份的机会和数额进行适度限制。(2)直接出售。根据认购对象的不同,直接发售可分为发售给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企业、直接发售给经营者及公司员工2种。此种方式的特点是,程序简便,费用低,但发售价格的公共性难以保证,垄断性较强的企业出售可能会引发新的垄断。所以,此种方式较适用于小规模公有企业的民营化及公有企业的部分民营化,以及受人为因素制约较多的公有企业民营化。(3)国民股。将公有企业股份发售给一般国民,以此来分配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扩大和稳定证券市场。此种方法可避免政治上的舆论,防止新的垄断的形成,提高国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重新进行国有化,但由于发售给一般投资者时对股价实行了优惠,所以整个发售额会相对减少,如大量出售,需要有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才行。另外,会与所有权分散的民营企业一样,对外部效果依赖性大,责任不明确,很难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对公有企业民营化的评析

(一)政策评析

韩国推行公有企业民营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肯定其成功一面的同时,也要对其过去所采取政策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

1.民营化的目的和对象的选择不够明确一致

韩国出台的5次国有企业民营化政策均显得目标不十分明确,政策决策者对民营化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勇气与决断力,不乏有想利用公有企业民营化来解决政治上的利害关系之倾向。结果造成个别公有企业改革推进速度迟缓,相关政策不能得到有力地贯彻执行。此外,在选定民营化对象企业时,没有一个具体统一的标准,从而加大了执行政策的难度。

2.政策协调能力不足

公有企业民营化从一开始就会陷入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角逐有时很激烈,其中主管部门、政治圈、将被民营化的公有企业等是首当其冲的。从韩国的5次民营化运动看,有的公有企业民营化进展迟缓或宣告失败,都是由于利害关系各方害怕失去既得利益以及列入民营化的公有企业的反对造成的。

3.民营化方式中政治色彩过强

韩国政府采取的民营化方式往往考虑政治方面的因素较多而忽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民营化后的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如国民股出售方式,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经济力量的过分集中,但股权过于分散带来经营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一直都无法解决。此外,在制定民营化政策时偏重于大目标、大方向的决策,而对具体执行阶段的实施细则考虑得不够周全,政策执行常常受阻,拖延民营化的进程。

(二)效果分析

公有企业民营化的正面效果不外乎是减少政府干预,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企业效益,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等。下面分别对5次民营化的效果进行评析。

第1次民营化的企业中除了“大韩海运公司”、“造船公司”、“大韩盐业”继续亏损和资本平均收益率减少外,其余的“大韩通运”、“大韩航空”、“商业银行”、“大韩灾害保险”等企业均实现了盈利和资本平均收益率的增加。另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影响,因此,此次民营化基本上是成功的。

第2次民营化,从8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着手构筑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此间,由于公有企业民营化引进外资带来的偿还本金和利息问题,那些引进外资设立的公有企业的经营效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同时,国民普遍认为国营企业已具备收购公有企业及提高经营效率的能力。此次民营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的,多数被民营化的公有企业初期虽然出现过亏损势态,但在后来的数年内都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这次民营化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原计划中一些列入民营化的公有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推行下去,有的半途而废。

第3次民营化。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或多或少作出了贡献,但未能实现其根本宗旨即提高公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 第4次民营化。1993年的民营化与当初的计划出入较大,仅对22家公有企业的股份进行了出售和对5家公有企业进行了整合,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首先,政策与现实脱节,以经营权转让为核心的股份出售受阻;其次,对经济力量过分集中和股市动荡深感不安,尤其是把“浦项制铁”、“韩国电力”、“韩国通讯”等公有企业中民营化效果显著的支柱企业从计划中删除。年的民营化,由于政府仍旧是企业中的最大股东,从而为其通过政策渠道直接或间接地维护部门利益留下便利条件。当时提出的实现公有企业支配结构的转变在某些方面可能达到了防止政府双重制约的效果,但在摆脱政府和公有企业间的关系公式化乃至政治方面的影响略显不足。此外,由于股东权是由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行使,经营中利润动机的增强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5次民营化。此次民营化仍在进行中,以前由于与民营化相关产业结构改善方案出台较晚以及相关法案制定的迟延,通过民营化推动整个产业的高效率化和提高竞争力的目的没有得以充分实现。另外,此次民营化主要是以发售股票方式进行,现在已经有人担心子公司的整改方式靠股份出让是否会造成母公司经营效率的下降。

今后,韩国政府在公有企业民营化中将会加强政策推进目标的设立,推进过程的管理和事后监管,利用法律的约束力和独立性的制度推进民营化。

收稿日期:-05-09

【参考文献】

[1](韩)公有企业和政府限制政策[Z].1996.

[2](韩)韩国开发研究院.关于国企民营化的研究[Z].1988.

[3](韩)韩国证券研究所.大型国企民营化方案[Z]..

[4](韩)经济企划院.国企民营化及功能调整方案[Z]..

[5]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韩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6](韩)企划预算委员会编.国企民营化及经营革新计划(1~5次)[Z].1998.

[7](韩)韩国经济新闻,1998-11-26.

公有企业 第3篇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厂务公开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首要的问题是抓好教育,特别是行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使其深入理解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内容、方法、步骤,使其充分认识到实行真正的厂务公开对企业、对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有利的。把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错误。教育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利用会议的形式大讲厂务公开的重要性,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实行厂务公开的意识,在开展重大厂务工作时,不忘记公开,及时实施公开。二是组织领导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时,定期学习有关厂务公开的文件和规定,让每个领导干部牢记本单位必须进行全面公开的事项。三是对主要领导进行厂务公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

二、要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内容和效果

廠务公开的效果好差,关键取决于职工群众对公开内容的关切度和满意度,把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焦点作为公开的重点,这样职工群众才能满意,公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总体来说,除国家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和企业的科技、商业秘密之外,单位的各项重大事项都要进行公开。实行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二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计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三是重大投资决策,包括投资方向、方案、效能监督等情况;四是大宗物资的采购和销售、业务招待费的具体使用情况;五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六是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七是招收录用职工和奖金分配、工资晋升、减员分流、职称评定情况;八是二胎生育指标、职工分房等情况。同时要根据职工群众的欲知要求,使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经办人及经办过程更加明细化、让大家看后或听后就能一清二楚。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具体,一定要避免虚、假、空,杜绝走过场,搞形式,做到不搞假公开、模糊公开、半公开或事后公开,确保厂务公开扎实可靠。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物资供应站在实施厂务公开中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原则,将站公开的重大事项、公开的方式、时间进行具体锁定,做到及时公开,全过程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做到多样性和妥当性,保证了公开效果。结合公开内容和职工群众的意愿,主要采取了“三会一栏法”。三会是党政联席会、职工大会、职工座谈会;一栏是厂务公开专栏,将公开的内容详细在会议上及宣传栏里发布,职工群众比较满意。十多年来,无一人上访告状,队伍始终保持稳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一直保持旺盛状态、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管理干部依法行政,清政廉洁,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无一人犯错误,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勤政廉政领导班子。

三、要进一步完善对厂务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

厂务公开、民主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证,按照制度抓出成效,否则难免流于形式。上一级的纪检、工会、审计、劳资、组织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对照厂务公开的内容、项目、过程、数据、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一般来讲,大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在检查中,不要只听汇报、看资料、检查人员要按被检查单位的职工花名册随便抽出职工代表进行无记名征求意见和打分评价,以确保厂务公开的实效性。工会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工群众是厂务公开的第一评价人,让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积极负责地做好对本单位厂务公开工作的评议,充分发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将厂务公开和其它工作一起纳入企业领导干部年终政绩考核,在职工大会上进行述职,接受群众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任免提升的依据。对厂务公开工作做的好的领导干部除提出表扬外,还可考虑优先重用。对厂务公开工作差、群众意见大的单位主要领导,上一级纪检、审计可组成联合调查组,查清问题,防止腐败,还群众一个明白。发挥新闻媒体对厂务公开监督的作用,对那些假公开、半公开、模糊公开或不公开的企业进行曝光监督,促进厂务公开工作深化发展。国有企业的很多事例证明,大凡变着花样搞假公开的,这些单位的领导,主要是经理、书记都有见不得人的行为,几乎都存在腐败。有的是私设小金库,贪污腐败。有的是卖官鬻爵,将手中权力商品化,干部任免任人唯亲,送钱就提拔。等等。还有的是利用手中权力,变着戏法过分提高领导干部的待遇,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卖官。不经过职代会讨论,我行我素,伤了广大员工的心,最后东窗事发,走进了监狱。因此抓好督导考核是关键。

四、要认真做好公开后的反馈和整改工作

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厂务公开后,多数职工群众都是比较关注的。要利用信息员或意见箱等形式,及时收集职工群众的反映,对成功的做法要巩固坚持,不足的地方要认真研究,找准症结,及时整改,确保公开到位和质量的提高。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职工群众,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让广大职工真正达到知厂情、议厂事、参厂政、做厂主。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职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厂务公开工作在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厂务公开工作是新时期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一种有效载体

浅议高校企业的公有制建设 第4篇

一,高校企业的特点

近年来高等教育战线的工作实践证明,高校企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同时也给予高校其他工作以有力的支持以及经济财力方面的补充。首先,高校企业与地方企业相比,在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在教学安排和实践操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更能够把企业工作与学校教学内容、学生实践计划和科研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工作的整体作用。如高校的专业学科实验室、产品中试车间及生产工厂、教学医院等,都在相当程度上给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很大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高校企业对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推进,不但能够使科研工作得以提升,而且也使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同时也为高校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再次,对学校财力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高校企业的财力已具备了厚实的基础,对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实验和科研用品,有相当部分是由学校企业财力给予的支持和补充。最后,企业所创造的利润部分可以用于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目前情况看,国内大多数高校教职工的奖金、津贴等主要来自于高校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收入。

二、高校企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高校企业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就是企业运行的体制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和多样,尽管在形式上高校企业的法人主体大多仍然是学校或校长,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体现出是以学校或校长对企业的法人地位或者控股。而实质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运行管理体制,甚至出现有公私不分的状况。一是有的由学校直接委托某个人对企业进行管理,既缺乏充分的论证及公信度,监督机制又不健全,企业负责人并没有进行公开的选拔和聘任。企业负责人对所管理企业的责、权、利也不明确,管理水平难以保证,其运行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学校将企业直接承包给某个人,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只是赋予管理者在一定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任其自由运行与管理,这样带来的后果只能会更加严重。往往是管理者在承包期限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和利润,然后将利润的大部分进行分配,而用于发展再生产的资金却很少,致使企业在以后的经济运行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而出现尴尬的局面,势必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状态。三是学校将企业转包给外单位或个人进行管理,只收取一定的设施及管理费用,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第四是利用学校的品牌效应,靠校外单位或个人挂名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学校只是获取很少的品牌或专利费用。后两种运行管理方式虽然有利可图,但是从长远看不但弊多利少,而且是极其有害的,对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影响是十分危险的,在目前情况下不宜采纳,国内高校必须引以为戒,今后在企业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上要严格把关,抵制和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三、新时期高校企业的公有制建设

对于高校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国家教育及有关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要求各高校必须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和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从有利于高校长远建设与发展来进行。首先,公有制就是国家、学校所有,这样更能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高校企业应当以公有制为主,即学校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股。其标志就是企业应当主要由学校拥有和管理,对于企业的正式在编人员纳入学校管理范围,负责安排分配工作,与学校其他人员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企业获得的收益与利润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学校则每年根据企业完成目标情况对企业评价,对有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总结以往高校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就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公有制应当是高校企业较好的运行管理模式,其优势十分明显。最重要的是能够确保学校的国有资产不易流失,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有足够的增值空间。相比之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其他管理与运行体制在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高校企业运行与管理的体制,应当以公有制建设为主,而在实际的运行与管理中学校方面的监督与保障也非常重要。

高校企业的公有制建设首先必须得到上级和学校党政部门的支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集体领导与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再就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有的高校企业与教学、科研有较密切的联系,有的规模则比较小,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对于较大而且只是单纯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应独立组建董事会、监事会;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按企业的性质分类,由几个企业共同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这样才能为以后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构筑稳固的基础,为运行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他与教学、科研联系紧密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如从事教学方面的培训机构、主要进行科研方面的实验车间等,可以交由相关部门或学院进行管理。总之,无论企业是哪种管理体制,都要以学校的长远发展为重,服从和维护全体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四、高校企业的资金管理

高等学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教育事业单位,除少数高校外,高校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而在人员的聘任和管理上很少有严格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在企业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以前也出现过不少的问题,如企业资产的不当转移和流失,企业借用银行和学校的资金不能及时归还等。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学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变更,由于年度审计、交接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没有及时清理归还资金,一拖再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甚至到最后形成学校资产的空账和呆账,给学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再就是个别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目光短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想在短期内出效益,因此顾及眼前的利益较多,而缺乏长远的谋划。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福利津贴等消费分配而很少用作再生产的发展,一部分高校的企业创建初期都是在学校的直接投资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个别负责人在发展过程中却在谋取不当利益。由于少数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企业生产的效率不高,加上监管也存在有些问题,所以最后有些企业因为自身管理不善而倒闭或破产,于是学校又重新创办新的企业,类似的情况在少数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以上情况,虽然有企业在发展理念以及因为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但关键的问题还是人的因素,主要在企业的领导班子上,在企业资产和资金的管理上。有关方面一定要高度警惕和重视,学校财务、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高校企业的组织机构建设,对企业及负责人的监管要有力,严格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金运行监督。

一是要建立和健全高校企业的资产运行与财务管理体制。在一般情况下高校企业都建立有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有的企业在具体工作中并没有严格认真地按程序执行,执行中也缺乏必要的检查与监督。个别企业负责人的主观随意性也较大,主观武断、个人说了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企业的资金应当在学校的监督下统一进行管理。

二是要加强高校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监督机构由学校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监督机构中的人员原则上和企业没有任何的利害联系,包括不能有直系亲属参与,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再就是监督的内涵,在不干扰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主要是企业资金的运转,以及企业生产和产品流通的状况,企业财务定期报表的统计分析和审计等。

三是要坚持节约的原则,在企业运行中努力做到增收和节支并举,逐步形成企业绩效明显、优化资金运行的良好局面。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企业在新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就全国的情况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在企业所有制、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优化提高。

关键词:高校企业,运行体制,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公有企业 第5篇

近年来,我市财政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工业化核心战略”,立足于工业相对落后的现实,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改制重组,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认真落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文件,激励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进企业改制重组

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客观现实要求必须走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的路子,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改制相结合,来筹措改制成本。从2003年开始,市直及各县区同时开展了以国有产权退出、职工身份置换,以存量资产招商引资为共同目标的企业改制。在改制形式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改制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转让国有股股权的方式筹集改制成本,对企业进行改制。一是通过转让国有股股权的方式,筹集改制成本,对企业进行改制。如通过转让长江股份90%的国有股权,获得了1.56亿元资金,除去改制费用后结余资金7800万元,全部用于六安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在股权转让的同时浙江精工集团按照承诺在六安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长江精工工业园,新办了钢结构,紧固件等3家公司,并计划“十一五”期间再投资10亿元。二是通过依法破产、政策性破产、债务重组的方式,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清偿抵押债权,然后将破产财产、存量资产整体出让,同时限定不得改变工业用地性质,如果有新项目建设在开发区园内,企业在用地上还得到优惠,另外政府还出台了文件,对重组后的市属企业实行十年内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50%。通过存量资产招商引资,香港建来集团、华润集团,福建奔马集团、杭州双龙集团以及一大批浙江商人先后在六安落户。既解决了职工安置所需费用,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三是通过退二进三的方式,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困难企业采取出让土地筹措资金安置职工。市直财政部门,除了按照政府分工及时对资产进行清算、测算安置费用、参与制定资产变现方案外,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及时建立了工商企业改制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统一调度、集中使用。保障了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改制后新设立的非公有企业大多数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非公有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均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均把扶持担保行业作为扶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每个县区均成立了以财政资金引导的担保公司,多渠道支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发展。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吸收民营资本5000万元组建了担保公司,并负责监事会工作,协助公司加强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市直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融通约20亿元,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扶持担保机构作做大做强的同时,鼓励我市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市政府牵头,每年组织两次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业联系。今年以来,出台了《六安市小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

1贷支持力度。市财政连续两年从本级预算内安排一定金额的奖励资金,对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调动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充分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对以上市为目的的且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引导和激励。

三、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激励非公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市本级预算从2006年开始三年分别安排300万、370万、450万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为充分发挥发展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出台了《六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设定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操作的程序。今年中小办共收到企业申报2007年度项目21个,经联合初审确定重点支持14个,经过聘请中介审计、市领导审定初步确定支持无偿资助项目13个、贷款贴息项目1个,专项资金支出347万元。由于科学、合理、公正管理专项资金,有效激励了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如六安造纸厂破产终结后,浙江客商以5800万元整体收购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了年产4万吨机制纸生产线,去年又在开发区征地250亩、投资1.8亿元新上玻璃制品项目,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原长江机床厂被浙江双龙公司收购后,推进了管理信息化,开发了加大长普通车床、数控机床及立式车床等新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已在开发区新建总投资3.2亿元的双龙机械工业园,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来六安投资兴业,今年还出台了《六安市本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对在六安投资的外来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省赋予的各项政策外,同时还享受十大具体财税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一大批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

省经委、省财政厅《关于申请2008年安徽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及时与市经委联系,召开有关企业项目负责人会议,认真学xxx省级财政扶持企业政策,介绍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就如何做好争取各项扶持的项目筛选、材料准备和申报等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要求企业严格按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上报。并同市经委认真对企业申报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材料进行初审,今年上半年共推荐101个项目申报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其中:技术改造项目35项,总投资3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3亿元;技术创新及重大新产品项目14项,总投资4.1亿元;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6项总投资7.04亿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项目10项,总投资2883万元,全民创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项目12项,总投资3.3亿元,生产服务性项目4项,总投资1.5亿元。根据财政部《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市经委一起对企业申报的四个项目进行了核实和确认,推荐两个申报国家级项目奖励。2007年市本级财政共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900万元,2008年截止目前市级财政共争取省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543万元。

公有企业 第6篇

这轮“国进民退”,

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这轮“国进民退”不是偶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说明白一点,是市场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那个政府、那几个人的主观作为,更不是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大目标,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平竞争创造了政治的前提。在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放开搞活到破产重组,从占国民经济80%的比重下降到20%多,6 000多万职工下岗分流,国企承担了改革开放的大量成本。在大力压缩国有经济的同时,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快速发展,其比重占到了国民经济的70%左右,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资本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利用中国富余劳动力多的条件,不惜一再违反中国的法律法规,根本无视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行野蛮管理,尽量压低农民工的薪酬,罚跪、搜身、无休止加班加点又不给加班费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出现了一批“血汗工厂”、“黑心煤矿”。连共和国的总理都出面为农民工讨薪。可以说,是中国几代、几亿农民工支撑了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他们所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就是每月那千儿八百的血汗钱。国家制订了《劳动合同法》,保护农民工最低的权益,也受到了资本的大力抵制,全国上亿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不到区区800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资本所有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扔下几千万农民工一走了之,让农民工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农民工们只好拖儿带女,凄凉回家。今年初,沿海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们在用脚投票!

反观国有企业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过放权让利、减员增效、抓大放小、结构调整、破产重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的探索和努力, 在体制改革、机制优化上取得重要进展。近十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增加,呈现一派兴旺景象。特别是在南方冰冻、汶川大地震、奥运安保、国庆大阅兵等重大事件上,发挥了共和国“长子”中流砥柱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刮得世界各国企业风雨飘摇,我国国有企业沉着应对,不裁员,不停薪,反而在危机中发展壮大。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发文,欢迎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当地的各种企业,一些已经把国企卖光、分光的地方,也希望重组国有企业,以增强地方政府在重大危机时刻的调控能力,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反映了这种趋势。所以,这一轮的“国进民退”,是形势比人强的结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落后国家发展兴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这就是实践!难道不值得欢呼么?

值得辩驳的几个观点

对这一次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思想理论界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评论和观点,其交锋之激烈,是近十几年来少见的。而且这次交锋,各方都亮出了底牌:一方认为,“国进民退”是一次全面的倒退,国有企业不是要进,要不要搞好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国有企业。其基本方案是,把国有企业、土地等折成股票,分给全国人民,然后各自去玩;一些人历数了这次“国进民退”十几条罪状,或叫危害,坚决要求国有企业私有化,宣称如不这样,中国就要大倒退,大崩溃。

事情已把人们逼到了墙角:要么同意他们的观点,要么起而驳之,要么装聋作哑,已经没有了模糊的空间。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是不相容的,只有国企全部私有化,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说,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其本质特征。在中国,抽掉了“社会主义”讲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倒退。

谁说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照样有数量不等的国有企业吗?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其国有资本占到总资本的20%左右,在这一次拯救世界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还不是照样采取了国有化的办法,并称之为“用社会主义的办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效果还不错。可见,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是一个没有科学内涵的杜撰概念。市场经济是什么?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并没有多大关系。自资本主义产生几百年以来,市场经济引发的经济危机一茬接一茬,闹得资产阶级国家没有几个是安宁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对其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市场万能”到“市场失灵”,再到凯恩斯主义,以后又“政府失灵”,又到撒切尔夫人、卡特总统重新举起新自由主义的旗帜,再一次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终于在2007年引爆全球金融海啸!市场经济的弊端,引起了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全球反思,连美国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说起市场经济,说起新自由主义,也不那么理直气壮,而是心里发虚。倒是中国的某些专家学者,依然乐此不疲,拼命把中国往那个火坑里拉,真不知其意如何?

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有科学的认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了半生,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闹革命,深知市场经济的厉害,所以发明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多次说:“社会主义”这几个字去不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计划和市场统一起来,创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社会主义的优势是什么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调控手段等。市场经济有什么优势呢?市场经济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可以发挥人民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竞争促进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但竞争的盲目性又可导致经济失衡、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既可通过计划的手段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又可通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促使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实现少折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得起风吹雨打,无论是在政治风波,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风暴的大动荡中,中国都一支独秀,没有出现西方国家那种凄风苦雨、民生凋敝的现象,而是经济持续增长,民生继续改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是走对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就因为中国还在讲社会主义,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对经济还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奇怪的是,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怎么跟西方国家一个腔调?在中国,如果抽掉了社会主义,抽掉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抽掉了政府的调控作用,还剩下什么? 因此,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才是抽掉中国发展的脊梁,开历史的倒车,这真需要全国人民认真讨论一番。

有人说,中国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而公有制企业就是权贵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的公平发展。我们说:权贵资本主义,是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属于全体人民,怎么可能成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呢?

现在学界,无论左派、右派,还是其他派,都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中出了问题:贫富差距拉大、贪腐现象严重、民生问题凸现,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这是大家都共同承认的。但成因何在呢?看法就大相迥异了。一派认为,这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政府还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庞大的国有资产,而国有企业由于有政府撑腰,政府可通过公权力扶持国有企业发展,形成权贵资本主义,从而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因而,出路就在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尽快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另一派认为,中国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没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事实如何呢?

我们先说权贵资本主义,它至少应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权力和资本的结合;一是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就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来看,中国有两种资本:一种是公有资本,也就是国有资本;一种是私人资本,包括国内私人资本和外国私人资本。国家权力和公有资本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谈不上权贵资本主义。那只能是权力与私人资本的结合,才可能形成一个权贵资本主义,也可叫官僚资本主义。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严重贪污腐败问题,大多数是与私人资本有关的。在市场化的风潮中,党和政府中的一批不肖分子,与有的私营企业主、外国资本家相勾结,形成了一个对国有资产的掠夺集团,据统计,外逃的4 000多名贪官,卷逃了500多亿美元,人均一亿多人民币。国内惩治的贪官污吏中,其贪腐的财产也是以成百万、成千万、上亿计,其大部分是官商勾结所得。从揭露的大量案例看,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勾结的比较少。这就说明:权贵资本主义是同私有制经济密切相关的,不能把这顶臭帽子戴到公有制经济头上。

说权贵资本主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国有企业成了中国的经济贵族,目前最受诟病的是两条:一是国有企业的垄断;一是国有企业高管的高薪。垄断问题,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必须实行垄断经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至于垄断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那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与垄断没有必然的联系。说到国企高管的高薪,主要是在市场化和企业改制、与国际接轨,实行年薪制的时期形成的。就我们船舶工业来说,2000年前后,大企业厂长的薪酬每月也不过几千元。2002年的时候,一个大企业的厂长退休,退休工资不到1 000元,我在2004年撰写的《国企改革:一个不能不说透的问题》中作了充分的论述。当时,一批经济学家愤愤不平,认为国企高管贡献大,薪酬少,要与国际接轨,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鼓励管理层收购国企,实行年薪制、期权鼓励等等,推高了国企高管的收入,有的甚至达到了年薪数千万元的天价,就是一个外部独立董事,年车马费也在几十万,几百万元之间,在事实上形成了工人阶级中的贵族,拉大了国企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的差距,制造了国企管理层与广大职工的矛盾和对立。这就是所谓权贵资本主义的真象!就这个问题的性质而言,国企高管不是资本家,是有任期、有退休年龄限制的企业管理者,他所得毕竟是工薪所得,也是国家可以控制和调整的问题。然而,不过短短几年间,这批经济学家把脸一翻,又义正词严地声讨起国企高管的高薪来,如此反复无常,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

说公有制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这是加到公有制经济头上的又一顶大帽子。其根据有两条:其一是公有制经济有国家政权支持,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强势地位;其二是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挤压了非公经济的发展空间,所以,只有把公有制经济私有化,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秩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老板”,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它的“老板”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国家;对于非公企业来,国家不是“老板”,而是社会管理者,它的责任是毫不动摇地支持、关心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那种性质的“老板”,关心、支持、爱护自己的企业,都是天经地义的。公有制经济作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国家的支持和爱护更是必要的。同时,市场竞争,强调的是优胜劣汰,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中,谁优秀谁胜出。国家既没有办法保护落后的公有制企业,就像上世纪90年代大批国有企业破产一样,也没有办法保护落后的非公企业。因此,近期出现的“国进民退”,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正是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它压缩的不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必然。

综上所述,把公有制经济与权贵资本主义扯到一块,是没有根据的,说公有制经济,也就是国有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也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说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符合市场经济秩序,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秩序本身,并不管你是什么所有制企业,只管你是否有竞争力,这才是事物的本质!

有人说,公有制企业的存在,独占了很多资源,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只有公有制企业私有化,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我们说:幸亏中国还存在数量较大、质量较高的公有制经济,中国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才有强大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削灭三大差别、消除贫富不均的问题,实现公平、合理的社会追求。这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只能产生两极分化,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严重对抗。只有公有制经济,才能实现公平合理。因为公有制经济与国家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所谓公有制经济,就是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由人民创造、人民自己管理的经济。它对于中国来说,有三重基本的意义:一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是一穷二白,反观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方国家盛极一时,又对社会主义中国虎视眈眈,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如不采取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针,任由私有制经济自由发展,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吗?二是实现社会公平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社会几千年,都是剥削阶级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历史,是贫富极度悬殊的历史,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才能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实现人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发展的目标;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队,不是独立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外的政治力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为依归,单纯依靠私营经济,而不让人民在经济上做主人,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目标的。因此,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必然的选择。由于党、国家、人民利益的一致,所以,在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必然受到党和国家的保护,依靠国家的资源来发展,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两极分化,我们也要有实事求是、科学的认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我们确实存在贫富悬殊的问题,百分之几的人掌握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这才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人民“仇富”,实质是“仇腐”的根本原因。在几年、十几年暴富起来的人,从现在揭露的大量情况看,确有一部分是官商勾结,侵吞国家资产暴富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在把国企卖光、送光过程中暴富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资产投机暴富起来的,在胡润中国富豪排名榜中,已有数十名富豪受到了司法机构的查处,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的是分配不公问题,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在“中国劳动力便宜”这个比较优势,农业发展滞后的作用下,中国亿万农民工进城找工作,找饭吃,活跃了中国的经济,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基础,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民工进城广受歧视,其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几十年来劳动收入远低于城镇职工,又几乎是长期不变。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是资本所有者利益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愈来愈穷,两极分化越来越快。

这个简单的分析告诉我们: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绝非是因为国有企业多了、强了,恰恰是因为国企控制力、影响力减弱了。如果我们把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两极分化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扩大,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有人说,国有企业强大,造成了政府和国企的强势,将破坏宪政的实施。我们说,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正是实行宪政的必要条件。

把国企强大与破坏宪政扯到一起,这是加到国企头上的又一顶大帽子。我不知道这些人要实行什么样的宪政?在我看来,在中国实行宪政,肯定是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宪政,不能是别的什么“宪政”!

当前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确需实行宪政,寻求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确保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不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所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清楚、明确地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国家保障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等内容。从上述规定看,我们现在的宪政确实还有缺点和毛病,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和支持还需加大力度,公有制企业内部改革还存在偏离宪法规定方向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推断不出公有制企业阻碍了宪政实施这个结论。从现实的情况看,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然而,我们的一些朋友们,一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个主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挑战;另一方面,却又把自己打扮成实施宪政的楷模,真不知他们想实行的是那个宪政?总之,不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就是了。不然,《宪法》规定得明明白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发起这么严重的挑战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而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作保证。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如果把公有制经济私有化,全国必将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如果实行美国那样的宪政,只能是有钱人的宪政,资产阶级的宪政,就像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总统、部长,哪个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因为没有钱,靠什么竞选?美国的宪政,本质上是“金主”的政治。奥巴马一纸限薪令,华尔街根本不当一回事,何也?因为华尔街是美国政府官员的“金主”,美国政府只是听命于“金主”的总经理,真正的决策权在华尔街,而不在华盛顿。中国要走美国这个路子,无非是又回到封建社会,只不过社会的统治阶级由地主阶级变成了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由皇帝变成议会制,老百姓还是变成被统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就是人民的宪政,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民有参政议政的经济基础。在城镇有公有制经济这个基础,在农村,广大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是土地的主人。如果我们把公有制经济全部私有化,工人阶级就将失去当家作主的客观条件。由是观之,只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才可能在中国实行真正的、人民的宪政。

统而言之,民进国退,还是国进民退,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中国经济本身都是好事。在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从总体来说,进的总是比较先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换代,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给予热情的肯定与支持。由一些人挑起的这场“国进民退”争论,却把中国经济领域内的正常活动,推到了要不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宪政这样的高度,那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必要说清自己的观点。为此,笔者写了上面的话,作为一家之言,供讨论。

(作者系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公有企业 第7篇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内在缺陷,非市场合约,产权定位

1 公有制企业存在内在缺陷

1.1 内在缺陷一:公有制企业拥有职工的人力资源所有权

公有制企业将一切物质资本和财务资本都归“公有”,不容许把公有产权以任何形式分解为个人产权。一切都归属“公有”,当然也包括经济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公有制企业制度禁止个人拥有个人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公有制企业的职工,规定其不能再与他人达成生产性利用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约。最为直接的证据就是法权禁止职工在人力资源市场交易,经理市场的竞争被国家对经理人员的行政委托任命所替代。公有制企业员工和经理只是在政府的调控下被安置在各个岗位,失去了自由选择机会。

公有制企业制度否定了个人对其生产性人力资源的合法所有权。但这是并没有消灭个人总是其“人力资本的天然的实际所有者和控制者。”(周其仁,1998)这种“无法消灭的事实的个人产权”导致公有制企业在员工激励上的内在紧张。一方面要按照计划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人员在各个岗位上的调配;另一方面“公有”却没法将事实上的个人劳动力产权也收归公有。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对员工的激励与监督也就失去了最为根本的动力机制。公有制企业从职工一进入企业开始就剥夺了他在法律上对于劳动力的私有权力。所以,公有制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政策性负担,对其职工担负社会性的责任。

1.2 内在缺陷二:公有制企业中多重委托代理制度中的信息不对称

公有制企业另外一个内在缺陷就是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公有制企业的最终所有人是国家,抽象的国家只能采取委托代理机制来运营企业。代理人因为其目标函数过于复杂,委托人监督其成本太高,甚至不可能获得其真实的信息,所以公有制企业的代理人与委托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而且,公有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与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公有制企业委托代理层次多。初始的委托人(公民到国家)对经营者(代理人)的监督与约束要经历政治与经济秩序这两个市场与非市场领域,其运行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代理成本升高,监督可能性缩小。其次,政府的政治程序产生的代理人属于政府行为,或者是不完全的市场行为,最多可以说是一种准市场行为。包括代理人的选择、委托方式的决定、监督与控制会融入一定程度(甚至)较大的非市场因素(杨灿明,1999)。所以公有制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远远高于私营企业的成本。在公有制企业庞大的系统中,经营者(代理人)被考核为优秀的指标并非只是市场利润机制那么简单,政治因素渗入了经济领域,经营者提供给公众和所有者的信息愈发不对称。

2 公有制企业属性——非市场兼容性

产权基础决定了企业的属性。以私人产权为基础的私营企业注定是为了私人的利益最大化服务,虽然其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公有产权为基础的公有制企业注定具有政府属性。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企业兼有政府和企业双重性,企业是其外表,贯彻政府的意图才是其实质。公有制企业具有政府属性,其职能与其他政府机构一样。公有制企业肩负了众多的社会目标,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所以,公有制企业的根本特性是非市场合约性。这一特性从根本上消除了保证企业效率的一种机制——“市场校正企业出错机制”。公有制企业各类市场的企业可以理解为一个(一组)由各种资源所有者缔结的合约,市场在产权制度下能够校正资源所有者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错误。某种合约在市场竞争中淘汰,那么所有资源则会流向其他效率高的合约,这就是市场上的“生存检验”。

3 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源

3.1 效率低下根源一:公有制企业内在缺陷及其属性

公有制企业产权基础为公有产权。这一产权基础决定公有制企业为“所有者缺位”的企业,因而公有制企业在最终追溯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会导致一揽子相关的产权界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公有制企业本身存在内在缺陷。如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在紧张,委托代理机制中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员工对企业的长久依附性等。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国家对公有制企业的政策支持反而降低了公有制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公有制企业具有政府属性和非市场合约性。国有资产转换形成的公有制企业,其实是政府调控机制上的延伸。公有制企业作为国家政府用于经济管理与调控机制的经济组织,本身就肩负了更多的社会与发展服务的目标。在竞争性产业或领域,公有制企业的效率低下,这不仅是公有制企业的属性使然,也是公有产权的效率低下使然。

3.2 效率低下根源二:公有制企业出现产权错位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相伴而生,我国公有制企业采用的是一种非常明晰的公有产权制度。我国公有制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产权目标体系的错位,而且错误地扩大了公有产权在各个领域主导的倾向,把公有的意识形态引入了原本客观存在的产权结构。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都是客观存在的产权结构,产权效率才是判别产权结构合理与否的唯一机制。“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诺斯,1997)同样我国也必须选择一种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来促进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现在我国的公有制企业把许多适合私有产权结构产业定位为公有的产权结构,使得这些产业内的公有制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

4 公有制企业效率提升途径:正确的产权定位

公有制企业的根本特性是非市场合约,并且具有政府属性,其公有产权本身决定了公有制企业具有内在的缺陷,与市场经济存在不相兼容的内容。公有制企业应该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作为政府调控的经济组织,而应该退出相关的竞争领域。

国家应界定哪些产业和产品必须是公有产权的范畴,这是首要的问题,是遵从客观的产权结构的合理安排。其次是对于适合公有产权的产业和产品应该由政府作为资产的代表者,再选择其适合的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美]R.科斯,A.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72-273.

[2][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机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8.

[3]杨灿明.产权特性与产业定位[J].经济研究,2001 (9):5-59.

公有企业 第8篇

随着信息化进程在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针对自身特点的管理类应用软件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各大企业纷纷组建具有自身管理特色的软件开发队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在体制方面具有的天然特殊性,其内部的软件队伍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无法完全照搬体制外软件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所以,如何在企业中依据企业特色做好对企业内部软件开发队伍的项目管理工作就成了团队管理者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2 开发人员管理

国有大型企业较普通民营企业相比,存在诸多特殊性,如管理体制为公有制,资本运作方式单一,企业成立历史较长等,但是,其管理特色与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的在理念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相悖,因而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是不能直接照搬体制外专业软件队伍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方法的。

在企业中建立软件开发队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开发小组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从而使组内每个成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尽可能的做到高执行力,有效的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确保软件开发质量。在笔者曾经参与的项目中,团队开发人员是按照下文中的方式进行管理的。

2.1 划分开发小组

想要在非IT企业内以其自身员工为团队成员组建一支软件开发队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专业软件团队的成员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2)具有良好的计算理论和应用素养;

3)拥有足够的代码开发技能;

4)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激情。

因此,依据软件项目管理中团队组成的基本理论,可以在团队建设的初期仅建立一个或数个软件开发小组。一般情况下,小组具有如下几点特征[1]:

1)至少有两个人;

2)他们具有相似的特长或技能优势;

3)他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或任务而工作;

4)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一定的角色或职责。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整个小组的规模是影响小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小组成员的技术高低搭配也是人员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企业中“科班”出身的职工少之又少的情况下,一定要确保每组成员中配有1到2名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职工。之所以做这样的人员搭配,首要原因是需要团队之间在进行技术沟通时,受过专业理论及技术培训的人员可以更快进入角色,技术交流障碍少,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则是可以沿袭大型企业特有的“师带徒”传统,一个“科班”出身的职工带一名到数名不等的徒弟,传授技能知识和或引导徒弟自主学习,从而更快更好的培养团队需要的软件技术人员。

2.2 小组成员的角色及分工

在确立了小组的人员搭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明确人员责任。在TSP(Team Software Process,团队软件过程)软件队伍管理理念中,将开发小组分成了包括小组组长、开发经理、计划经理、质量/生产经理和技术支持经理在内的5种不同角色[2]。然而,由于国有企业较专业的软件开发企业具有管理上的特殊性,因而在人员责任分配方面就不能够按照上述职责划分建立角色,就笔者的从业经历来看,在大型国有非IT企业中建立软件开发小组时,可以将开发人员分成以下几种角色:软件组长、开发副组长、系统副组长、执行组员。

2.2.1 软件组长

软件组长是团队中领受和执行工作任务的管理枢纽,通常情况下,这个人需要非常清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技能优势和专业特色;在任务分块和分派过程中,能够将工作任务精准的分发到最适合的人选手中;能够通过有规律的开发小组会议获取各成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信息;完善项目的工作报告等。

2.2.2 开发副组长

开发副组长在团队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TA需要带领团队成员协助组长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完成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工作块的实际任务;对项目各进度进行全程跟踪等等。

2.2.3 系统副组长

负责软件开发的环境搭建,数据库维护,服务器维护,其技术经验最为丰富,适当情况下可加入开发组参与项目开发工作。

2.2.4 执行组员

每个小组的组员是项目计划有效执行的基石;项目进行过程的最直接参与者;团队管理中各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有效性的最直接检验者;可兼任小组会议的记录者。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依据笔者经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企业内软件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软件需求的提出者有可能不是软件学习的专业人员出身,其对于项目情况的决策能力尝尝脱离开发人员能力实际,所以,在组建软件队伍时,所挑选的基层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的并非是强大的技术实力,而更应该是极其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2.3 成员管理

2.3.1 监督小组成员完成分内工作任务

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自查和互查。自查工作在团队成员中各自展开,团队中的各组长以小组会的形式将成员召集起来,小组会议的内容包括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需要团队成员合作攻关的关键点等。在互查工作中,由团队中执行不同角色的组员互换各自的工作内容,依据各自的工作计划,逐条逐项进行工作互查。

2.3.2 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在项目的进度时间表上,需要定期安排团队成员进行工作交流,上文提到的自查与互查便是会议的其中两项内容。在团队会议上,可采取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使其在随后的开发工作中具有更好的工作能力,从而可以推动项目的有效进展。

3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协调软件开发工作中软件使用和进度控制最为有效的工具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减小软件进度的混乱程度,作为一种标识、控制和管理软件变更的技术,更可以使错误达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软件项目管理效率[5]。

3.1 进行软件配置的原因

首先要探讨的是笔者在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1)潜在用户的功能需求不稳定;

2)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开发习惯存在较大差别;

3)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

4)软件的重用性需要提高;

5)软件的维护越来越困难;

6)团队的直属领导需求或想法脱离实际。

面对这些问题,寻求有效的团队管理策略往往不够,还需要有效的代码管理工具和良好的项目版本迭代工具来帮助团队沟通和交流。

依据笔者的项目从业经验,使用.net作为开发平台的同时,使用微软公司出品的TFS(team foundation server)作为团队项目管理(包括版本管理、进度管理等)的软件工具。该软件可作为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VSTS)在服务器端后端平台。TFS常用以下几个部分:

1)团队基础服务器;

2)程式开发应用;

3)解决方案构架;

4)开发工具中文服务器。

4 软件质量管理

随着项目进行的逐渐深入,其任何一次质量问题的修改成本都都会大幅增加,对于软件团队来说,仅仅是软件质量测试工作不足以对软件质量的全程做到有效控制,还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对团队进行更完善的软件质量管理。

4.1 制定并执行适度的开发规范

在开发小组建立之初,在缺乏软件开发规范时,整个团队的开发人员因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的不同,在开发工作中将缺乏统一的规范。

4.2 制定规范的开发文档

软件开发文档是对整个开发过程的记录和说明[4]。相较于软件的实体,其开发文档更像是软件的形成过程中的地图,软件日后的升级、维护、和修改工作以及用户的使用,均需要查阅相关的开发文档。尤其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在评价一个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时,往往考量的不是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所产出软件的可操作性等诸多影响因素,而是这个团队是否有非常符合规范的工作文档,因而在笔者的从业经历中,的确有部门管理人员把团队是否有完整规范的软件开发文档作为衡量软件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看来,开发文档在小团队管理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

4.3 软件评审

软件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安装维护等阶段[4]。但是,软件的评审工作渗透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评审工作首先是尽可能的发现软件在功能和逻辑方面的存在的错误,其次要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并且还需要确认已获得的产出是以合理的方式开发的。

在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中,评审会议的相关内容是如下情况:

1)与会专家为团队的直接主管领导和用户方业务专家;

2)具体评审内容由项目的组长和副组长拟定,并交由主管领导审阅批准;

3)评审会当天由开发小组对提交的评审报告进行讲解;

4)与会的评审委员在团队成员完成项目报告后,提出其发现的关键问题;

5)评审专家依据评审情况作出总结,开发副组长再将修改后的结果反馈至软件组长,软件组长在查看并验证功能已经修改后,再将结果反馈给评审组,以准备下次评审。

4.4 软件测试

通常,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工作的完整内容包括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在这一方面,非IT企业中的小型开发团队也是可以照搬专业团队的管理方法的,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将产生下述基本文档[3]:

1)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方法、和需要的资源等;

2)测试过程:依据测试计划对测试的每一阶段和希望产生的对比性结果做详实的描述;

3)测试结果:按照测试过程完成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的,需要做好对比记录,并且必须经过调试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5 结束语

国有大型企业因种种原因造成了其旗下的小型软件开发团队在实际项目管理中不能够完全照搬专业软件团队的项目管理办法,但在其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中依然需要应用到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由实际管理工作脱胎而出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团队成员的激励方面,笔者并没有展开描述,但是在这一方面企业中的小团队管理依然具有独到之处,能够有效的管理一个公有制企业下的小型软件团队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理论和项目经验,更需要对于该企业独特管理特色的把控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后者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Humphrey W S.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袁昱,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张聚礼.软件项目管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黎连生,王华,李淑春.软件测试与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倪子伟.软件开发过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巨头入华搅动公有云市场 第9篇

2013年, 微软来了, IBM来了, 亚马逊也来了, 中国公有云市场大门正式向全球敞开了!

有人惊恐, “狼”来了, 本土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还会好吗?有人看戏, 巨头大战是否会引起中国地区局部“地震”?在各种揣测、兴奋、警醒的背后, 冷静细想, 中国市场这块“肉”实在太大。

从演变选择到必要条件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 欧美电信运营商已发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中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提供IT服务。由IDC主机托管开始, 运营商尝试各种IT业务来服务它们的政企客户, 进入信息时代, 各种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的涌现, 为运营商转型IT服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然而随着近年数据爆炸, 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 降低IT负担为目标的网络基础设施改造, 已成为ICT企业的共同选择;对于服务提供商, 在云基础设施上承载海量应用, 更是成为发展趋势。对于既是云计算大型使用者, 又是服务提供者的电信运营商而言, 更是如此。

跳出电信圈看竞争者

进入云领域后, 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来自同行、国内外互联网公司、I T设备厂商的高度竞争, 那些曾经的I D C业务和企业客户被大量分流。同时跳出电信圈过渡到I T服务, 竞争对手也演变成云计算开山鼻祖亚马逊、IT巨象IBM等对云计算或IT理解及实践更充分、更彻底的劲敌。

回顾国内, 在2013年后, 三大运营商面临的是同样的境遇。实际上, 在国内, 从2010年起, 国内互联网厂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等陆续开展了云服务, 已形成品牌并积累了客户资源;国内外IT设备公司采取合作的方式与国内云服务厂商共同开展云服务;国内IT设备商通过和政府联合打造政府云的方式, 为政府提供云租用服务;国外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微软等形成非常成熟的云产品体系并成为全球行业标准, 正在通过合作模式在国内市场落地。

运营商需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向云服务商转型, 通过与IT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的联合, 推动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做大市场增强本地化

国外公有云服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 或多或少会加剧国内云服务市场的竞争, 加速市场洗牌, 但若想称霸国内, 至少在初期到中期阶段还不会发生。

中国公有云市场潜力巨大, Gartner曾在2013年初预测, 2013年全球公有云市场将增长18.5%, 达到1310亿美元, 其中美国发展最快占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才4%。可见, 目前中国市场仍处于公有云发展的初期阶段, 市场潜力还待充分挖掘。而巨头的进入将可能扩大整个市场范围, 吸引更多行业和客户接纳云计算, 进而充分刺激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活力。

另外, 亚马逊等国外巨头通常是提供大而全的服务, 对于国内本土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电信运营商独特优势凸显。目前, 运营商的云计算销而售很多还是以线下营销为主, 有比较成熟的渠道, 运营商可以将云服务和带宽、IDC等业务捆绑, 满足一些高价值客户的灵活需求, 而这些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化, 运营商后续可在细分市场上强化针对性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单元测试中非公有类型方法的测试 第10篇

关键词:测试,保护类型,私有类型,派生,反射机制,透明性

软件测试的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作为一个类中最小单元的protected和private方法,是否也需要进行单元测试值得讨论,虽然对protected和private方法进行测试显然违背了OOP程序设计的初衷,但是对这两类方法进行测试的理由显而易见,基本可以总结如下:

(1)私有方法包含复杂的逻辑,测试私有方法可以增加测试的覆盖范围以及直接访问内部数据的能力,而非间接地通过公有方法访问。

(2)单元测试是关于最小功能模块代码的测试,私有方法当然也是最小功能模块代码之一。

在相当多的文档及资料当中,都有对一个设计良好的单元测试应当满足的条件进行了描述:

(1)自动化(automatic)

(2)彻底 (thorough)

(3)可重复 (repeatable)

(4)独立(independent)

(5)专业(profession)

而在测试非公有类型方法的时候,还得满足下面的条件:

透明(Transparency) :不能改变原代码,既要测试的程序代码,比如在源代码中添加一个封装类。

作用域 (Scope) :在debug或者release模式下都能进行测试。

简单(Simplicity) :简单并易于修改,并且类型安全。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很容易地想到以下几种策略,如表1所示但这些策略的问题显示易见。那么,到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分开来讨论两种类型的测试方法

1 测试protected类型的方法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保护类型的方法只能被派生类使用,所以保护类型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单元测试,如:假设在Project1.MyClass类中有如下方法需要测试:

该方法非常简单,但是符合上面提到的所有要求。既没有在产品源代码中添加任何代码,又非常简单安全,与debug或release时都无关。

该方法的优点:面向对象,类型安全,对源代码没有任何改动,简单易于实现。

2 测试private类型的方法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私有方法只能在类的内部使用,所以测试私有方法要做到以上几点非常麻烦,但是可以通过C#中的反射机制去间接地实现这样的功能。

反射:是指提供了封装程序集、模块和类型的对象(Type类型)。可以使用反射动态创建类型的实例,将类型绑定到现有对象,或从现有对象获取类型并调用其方法或访问其字段和属性。

在使用反射时,需要注意用户需要ReflectionPerssion权限,不过好在单元测试一般都是由开发人员做,所以这个权限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要测试这样一个私有方法,可以新建一个测试工程,并在测试工程中添加一个帮助类MyTestProject.Util,在该类里面通过反射机制调用私有方法。定义如下:

私有方法ExecMethod用来传递给反射调用的私有方法的必要参数,并且返回调用方法的返回值。

公有方法ExecStaticMethod和ExecInstanceMethod封装了ExecMethod方法,暴露给客户分别用来调用静态的或者动态方法。

写好之后,就可以在测试工程中使用并进行测试了,使用方法的代码可以是这样:

看看上面的整个方法是不是符合单元测试非公有方法的要求:

透明:添加的Util类并没有在产品代码中出现。

范围:无论Debug或者Release时,都不影响测试。

简单:可以通过该方法调用任何非公有方法,唯一需要变化的是调用时需要传进去正确的参数(需要调用的方法名,方法的参数)。

3 结论

虽然是否要对非公有方法进行测试值得讨论,但是至少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非公有方法进行测试。可以通过派生来实现对保护类型的方法进行测试,可以通过MyTestProject.Uti类来实现对私有方法的调用。

参考文献

[1]Andy Hunt, Dave Thomas Pragmatic.Unit Testing in C#with NUnit[M].2edition Pragmatic Bookshelf.August30, 2007.

[2]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公有化”等 第11篇

“新公有化”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当前中国并非实行私有化,而是正在进行“新公有化”。新公有制企业包括四种形式,即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由国家参股建立的股份制企业、没有国家投资的公众持股企业和公益性基金所办的企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传统公有制企业应当转变为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公有制企业。基于此,他认为,民营经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包括在内。目前可以保留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概念,不要急于改动,要从动态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因此厉以宁提出,为促进国有资产重组,加快所有制改革,当前必须树立“新公有制”概念,以坚定所有制改革的信心。

政策

停止审批别墅用地

国土资源部日前通知,中国将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停止申请报批别墅用地。

国土资源部表示,随着一些城市发展中出现违规设立各类园区、非法圈占土地、盲目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等现象,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通知指出,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合理确定所报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各类房地产用地量和比例。对于普通商品住房供不应求的,可适度报批房地产开发用地;对于房地产市场明显供过于求的,要暂缓报批房地产开发用地。要通过土地供应优化房地产结构,报批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应主要用于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拆迁安置用房等建设;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停止申请报批别墅用地。

国土资源部强调,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凡涉及房地产开发用地的,须对已批准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利用情况以及该城市房地产市场供需、房地产价格、房屋空置率等情况作出书面说明。

证监会抬高上市门槛

中国证监会9月21日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对拟上市公司的业绩计算、独立性和融资额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文件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除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和国务院批准豁免的情况外,股份公司必须设立满三年后才能申请发行上市;同时,为使发行人最近三年赢利具有可比性,要求发行人的业务、管理层最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文件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发行人必须具有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与大股东在产品销售或原料采购方面的关联交易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或外购原材料金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必须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与大股东在委托销售或委托采购方面的关联交易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或外购原材料金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必须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产,利用大股东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得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30%。

文件还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筹资额做出了限制性规定,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筹资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两倍。

动向

深港股市可能“一板两市”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板两市”的大胆提议:即一家公司同时在港深两市上市,分别以港元和人民币买卖。香港已于1999年底推出创业板,但由于本身高科技产业实力不强,缺乏品牌公司,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目前其创业板市场不如人意。而内地具有丰富的高新技术资源,双方如能强强联手,有望实现“双赢”。

报告指出,如果人民币能实现自由兑换,深港经济高度一体化,深港交易所联动互通将指日可待。届时,深港之间可以分工,深交所主板并入香港联交所,深圳则专心发展创业板。而“一板两市”则是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深圳社科院等认为可先在创业板市场上推行这种政策,如果具有可行性,甚至两市主板也可以实现“一板两市”。

城市商业银行面临三年大限

据报道,银监会日前推出对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总体目标:争取在2006年以前基本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风险,使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初步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积极稳妥的对少数高风险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有业内高层人士称:3年内,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会重新洗牌。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到2006年,将是决定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命运的关键三年。

据悉,银监会已经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对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是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在2005年前,城市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比例应控制在15%;不良贷款比例在20%以上的城商行,其不良贷款比例必须每年下降3~5个百分点。刘明康说: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是保护股东的利益。说明了监管高层对市场退出机制的决心。

预测

毕马威:内地汽车市场产能过剩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发布报告称,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未来两年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毕马威在其网站上刊登了这份报告。报告说,预计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可达270万辆,将比预期中180万辆的销量高出50%。预计到2005年,这种汽车产销量之间的差额将突破230万辆。

中国的汽车销售两年前开始逐渐升温。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们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不是在这里扩建旧厂,就是设立新厂。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汽车制造商们也在提高产量。这样一来,产能过剩将使中外厂商都面临价格战的威胁。长此以往,中国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出口来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观点

郎咸平:人民币应立即贬值2%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郎咸平日前表示,央行应采取如防SRAS病毒的方式严厉打击国际炒家的行为,让人民币立即贬值2%,彻底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击退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针对国际炒家的行为,央行可以通过采取将人民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贬值2%,来打破升值预期,让国际炒家知难而退。

公有云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技术 第12篇

云计算服务模式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普及云服务技术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眼下,随着各行各业的云计算进本落地,公有云作为云计算的主要形态,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和机构在公有云部署信息数据系统,打破原有边界的新技术架构给用户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与此同时公有云安全技术的发展显然没跟上其本身的发展,依旧是服务商和用户的头疼问题。根据国际驰名分析机构Gartner的分析报告显示:过去的3年,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市场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63%的用户认为安全是最大的阻力。

2 公有云安全

2.1 云计算安全问题

云计算安全主要指云计算落地的企业、机构或使用云计算业务用户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服务可用与安全等。云计算安全联盟(CSA)在第五届云安全联盟高峰论坛发布了一项关于云计算安全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在安全专家们看来,云计算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网络犯罪分子和黑客利用病毒和恶意软件造成的混乱,进而列出云计算行业面临的九大安全威胁,依次是共享技术的漏洞、帐户劫持、数据丢失、数据泄露、云计算服务的滥用、云服务规划不合理、不安全的API、拒绝服务攻击、内部人员的恶意操作问题。

2.2 公有云安全

公有云安全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云平台自身安全,也可以称之为“云端的安全”;二是公有云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也称为安全云计算。云平台自身安全主要针对公有云环境中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解决方案,如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应用系统与服务安全、用户信息安全等;安全云计算,即通过利用公有云的优越性来提升安全系统的服务性能,主要指利用公有云架构,采用云服务模式,实现安全的服务化或者统一安全监控管理,是当前安全领域关注的技术热点[1]。当然,这两方面互相支持、相互渗透,在具体应用中两者之间存在的交集。

3 公有云的安全威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有云环境中网络攻击增长迅速,公有云安全错综复杂,面临的安全攻击包括两大类:其一,利用虚拟机之间的资源共享或者同一操作系统中用户的依赖关系进行攻击,目前这些攻击主要包括虚拟化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侧信道攻击等漏洞攻击以及获取数据、隐私窃取等云上安全问题;其二,公有云并不是完全新创造的技术,是原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聚合和创新运用,原来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主要涉及到拒绝服务攻击、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网络嗅探、中间人攻击等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

3.1 虚拟化软件攻击

虚拟机监控器是一个管理控制程序,是物理机上具有最高权限的软件,这也使其成为恶意攻击的重要目标,通过监控器本身漏洞获得权限,会对整个虚拟化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使用虚拟机镜像操作系统时,操作系统本身存在不断发现的漏洞、已经镜像到系统中的恶意软件、盗版软件及发布方故意安装的恶意软件等也是主要的安全威胁。Bugiel等人[2]展示了利用操作系统漏洞针对亚马逊云平台虚拟机操作系统镜像(Amazon Machine Image,AMI)的攻击方法,能够从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中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Bugiel等人还发现,攻击者通过镜像的SSH主机密钥对可以识别使用该镜像创建的其他实例系统,利用镜像中漏洞和预安装软件,更便利的进行伪装攻击、中间人攻击和钓鱼攻击等。

3.2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采用非法手段消耗被攻击者的服务资源等,或直接攻击服务器主机导致主机死机,使服务器中断或者延迟向用户端提供服务,从而使用户端发出的请求无法被服务器正常响应。2014年末,DNS服务商1&1和dnsmadeeasy.com受到随机字符串+域名的DDo S猛烈攻击,致使DNS服务器的缓存耗尽,因而无法对外提供流畅服务。2015年3月,git Hub遭遇大流量DDo S攻击,攻击者通过“接力”百度广告联盟的方式发起了攻击。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BBC的网站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DDo S攻击,是成立于2012年的“新世界”黑客组织发起并造成了602Gbps的流量洪水,“新世界”利用云计算的强计算能力、高带宽的优势形成了如此强大的攻击能力。

3.3 侧信道攻击

当前云环境下的侧信道构建研究都是基于经验的,不是基于对云环境中侧信道的系统化搜索。按照侧信道的影响范围,可将侧信道分为域内侧信道,跨平台侧信道、域间侧信道。如利用I/O调度算法给予公平策略的特点,通过有目的的改变受攻击者的数据卡流量来改变外部主机得到Response数据包的延时,从而构建隐蔽信道;基于共享内存的I/O环形缓冲区和事件通道构成双向通道,利用I/O缓冲区的数据申请机制,通过有目的的控制数据申请或者申请次数来与共享内存的同驻虚拟机构建侧信道。Zhang[3]等人,提出一种针对多租户Paa S商业平台的基于高速缓存的侧信道攻击方法。侧信道攻击以Gullasch[4]的FLUSH+RELOAD攻击为原型,以自动化跟踪被攻击者执行痕迹为驱动策略,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攻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判断两个用户应用是否同驻同一个操作系统;其次,跨边界获取共享Cache泄露的信息,通过分析获得敏感信,劫持用户账户,突破SMAL单点登录。

3.4 SQL注入安全攻击

通过利用SQL注入安全漏洞将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中提交或者添加到网络输入框当中,得到一个存在漏洞的网站的数据库,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SQL代码,并不是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执行命令,进而获得非法访问的权限。攻击者通过SQL攻击,不但可以操控Web界面,也可以获取非授权的用户信息。

3.5 跨站脚本安全攻击及网络嗅探

攻击者通过Web程序将恶意URL植入到网络链接并发送给用户,被攻击将用户导向特定页面,用户浏览器会执行该恶意代码,并同时窃取敏感数据,如Cookie、会话令牌等。网络嗅探指的是黑客利用网络嗅探器实施网络攻击,如网络嗅探器,通过检测网络性能、查找网络漏洞和抓取数据包,盗取用户数据的过程,数据未加密、密码过于简单容易使得黑客获取数据更方便,可进行ARP欺骗、会话劫持、IP欺骗等攻击。

3.6 中间人安全攻击

这是一种“间接”的攻击,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拦截双方在网络中传输的通信数据,并在拦截后嗅探及篡改数据,按照原来的数据流向继续发送,对于通信双方来说像是透明传播一样。SSL配置错误为中间人攻击提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通信双方没有正确安装SSL,则黑客就可以在双发交互信息的同时侵入到通信双方的计算机并同时窃取通信数据。

4 公有云安全关键技术

4.1 虚拟化安全技术

虚拟机镜像管理涉及发布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三方面风险,Wei[5]等人设计了镜像发布使用的安全机制,包括镜像过滤器、镜像系统的访问控制、镜像漏洞升级维护服务、镜像发布者追踪机制等。这些安全机制能够同时监控镜像发布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及时的维护更新,多角度的降低了三者的风险。Azab[6]等人提出了Hyper Sentry,利用安全硬件设计的方法,在虚拟机中增加安全控制机制,如完整性度量代理,增强虚拟机监督程序的完整性。在虚拟机监督程序中增加一个完整性度量代理,连接硬件中的基线板管理控制器件,通过智能管理平台管理基线板来管理控制器接口与远端的验证方进行通信。

文献[7]提出了基于使用控制模型(UCON)[8]的Hypervisor非控制数据完整性保护模型。该模型在非控制数据完整性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简化了UCON模型,继承了UCON模型的连续性和易变性,实现非控制数据的实时访问控制。根据攻击样例分析攻击者和攻击对象确定主客体减少安全策略,提高了决策效率;并基于ECA描述安全策略,能够有效地决策非控制数据访问合法性。在Xen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通过实验评测表明,能够有效阻止针对虚拟机管理器的攻击,且性能开销在10%以内。

4.2 同态加密及其应用

目前同态加密算法主要集中在非对称加密模式下,利用代数中安全的数据结构来构造安全的加密方案。近年来,可同时支持加法与乘法的全同态算法相继提出。文献[9]基于理想格首次提出全同态加密算法的实现,文献[10]取消了理想格的限制。同态加密算法[11]是对2种或2种以上的运算保持同态的加密方案,用文献[12]的同态加密方案加密的密文随着计算乘法或加法电路深度的增加而指数增加。上述方案可以归类到Polly Cracker框架方案[13],框架系统内所有算法的安全性都是基于理想成员资格判定问题。该框架内的算法都假设理想成员资格判定问题是困难的,但对于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假设是否成立还有许多疑问[14],此外这些方案的密文膨胀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这种膨胀速度有时甚至是电路深度的双指数函数。因此,设计高效的全同态加密方案是有待解决的。

4.3 可搜索加密技术

文献[15]实现了非自适应可搜索加密[16],方案通过拓展之前可搜索加密算法的索引结构,使其可以动态更新,解决了文件更新导致远程索引更新的安全问题,设计出来了安全的基于可搜索加密技术的云存储系统。文献[17]提出了基于第三方代理存储文件的令牌随机查询协议,在协议中,用户提交加密N次的令牌,然后索引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提供商)更新令牌和文件ID(再次加密)。因此,对于数据查询服务提供商而言,一个关键字每次对应的令牌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对用户的查询历史进行定位与统计分析,从而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但是第三方参与交互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4.4 保序加密技术

保序加密算法[18](OPE)保持密文与明文数据的数字大小比较关系,广泛应用于加密的数据库查询[19]。基于保序加密(OPE)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支持对返回的文件按关键字匹配度进行排序的方案。在通常情况下,排序查询功能使得所有匹配的文档会根据一个标准进行排序,最终仅返回给用户最相关的k个文档,因此也称为“最相关k文档查询”。

4.5 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技术

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是公有云安全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文献[20]利用基于环和组签名的加密方法实现用户数据的匿名存储。文献[21]提出通过加密协处理器的防篡改能力提供云环境下的安全执行域,从物理和逻辑上防止数据未授权访问。文献[22]中Roy等人将集中信息流控制和差分隐私保护技术融入云中的数据生成与计算阶段,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系统Airavat。文献[23]C.Wang等人实现了基于BLS签名机制的公共审计,并且实现了基于随机盲化技术的数据隐私保护。文献[24]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交互的PDP方案(ZK-IPDP),支持数据的全动态操作、公共审计和隐私保护,并且可支持跨多个云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文献[25]Yang的方案通过拓展,支持多个用户数据的批量审计,大大的提高了TPA的工作效率。

4.6 加密与密钥管理技术

加密技术的健壮性则更依赖于良好的密钥管理技术。文献[30]中提出一种密文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将无中心纠删码和门限公钥加密相结合,将数据分片和密钥分片(利用Shamir方案共享)分别保存在m个数据服务器和n个密钥服务器当中,假如攻击者捕获全部数据服务器和不少于t个密钥服务器,攻击者无法获取数据信息,而合法用户通过访问t个密钥服务器重构原始文;随后他们改进了方案[31],利用Shamir门限方案与代理重加密机制[32]提出了门限代理重加密技术,并与无中心纠删码结合,实现了数据的机密性保护,并且云服务器不需要数据解密的情况下,利用重加密密钥实现数据的安全转发,减小了计算和传输的开销。

4.7 问责机制

建立对云服务商的可信性,对云服务器的行为建立问责机制,可显著提高云平台的可信度。文献[33]中提出了一个依据可靠第三方的可靠分布式的公有云数据库问责方案,以可信第三方为基础,在每个用户和云服务器之间部署可信代理,记录用户对云服务器的请求历史和响应日志,通过学习分类从这些数据中获取问责服务所需要的信息,发送给可信第三方进行问责服务。Haeberlen等人提出的可问责虚拟机[34],通过设置代理,在虚拟机中运行虚拟计算机系统的同时记录不饿抵赖的历史记录,进而依据记录的数据进行问责机制服务。

4.8 抗拒绝服务攻击

面对未来可能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精准的DDo S攻击,普遍的防御方法有设置高性能设备、保证足够带宽、系统更新升级、静态页面的网站、云中异常流量清洗、分布式集群防御等,对抗DDo S攻击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李等[35]提出一种面向可控公有云的DDo S攻击源控制技术p Trace,该系统包括入口流量监控和恶意进程溯源两个部分,当攻击流速率达到正常流量的2.5倍时,即可正确识别攻击流信息,并在ms级的时间内正确的追溯攻击流量发送进程。

4.9 抗隐蔽信道攻击

目前认为抗隐蔽信道攻击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物理设备共享或者虚拟资源共享,避免攻击者与被攻击者共享资源的最有效方法,即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独占资源的服务,但是用户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很大情况会造成资源浪费。

4.1 0 灾备与恢复技术

灾难恢复是信息和信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灾难恢复包括从产生较大、全面的数据或系统破坏的自然灾难中恢复,也包括从可能影响单个系统或者某个数据块的事件(例如硬件错误、安全入侵、误操作等)中恢复。在公有云安全中与传统环境中的灾难恢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需要没满足可容忍的最大宕机时间、可容忍的最大数据损失等。备份与灾难恢复是目前在云应用中最为流行的两种方式,部分企业客户,包括部分个人用户,已经开始将完整的灾难备份与恢复整合到相应的存储产品中,进而降低成本,增强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4.1 1 安全即服务

所谓安全即服务(Secaa S),就是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是安全管理的外包模式,从而实现网络Secaa S的一种技术和业务模式,通过集群化、池化和服务化提升网络安全的资源,以互联网的方式,用户不需要自身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管理、以最小化成本、尽量减小业务提供商之间交互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便捷、按需、可伸缩的网络安全防护服务。同时给用户和服务商带来了很多益处,包括避免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低水平重复劳动、避免管理设备低水平重复配置、更多的知识、更智能的行为、更专业的安全设备维护等。目前,由于手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非常有限,针对移动手机作为客户端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内容,已有的研究包括反病毒服务、安全认证、安全检测[36]和数字版权管理[37]等。文献[37]中提出了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许可证服务内容服务放到云中,基于云平台的SIM卡数字版权管理,能够向用户提供优质的安全服务。文献[38]提出方案,将所有的安全检测服务全部运行在云端的副本上,使得智能手机和云端之间保持同步。

4.1 2 SDN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SDN)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为解决公有云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途径。文献[40]提出一种基于SDN技术的云安全防护方案,方案在原有的业务云之外,用云技术建设安全云,在业务云中部署安全代理,通过SDN技术连接业务云、安全云和安全代理,并通过安全代理把业务云动态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多个业务区域。方案不依赖于业务云的实现方式,除初始近乎零配置的安全代理外,不改变业务云的软硬件结构,具有易部署、易维护、安全性更高等特点。

5 趋势与展望

目前,相关公有云安全的研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在与实践应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探索。

(1)目前,我国关于公有云安全的总体框架业界尚无统一的认识,未来需要对公有云安全的总体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在理论的指导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公有云才能更快、更安全地发展。

(2)随着不断更新技术的同时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不断被发现的新安全漏洞,目前已经出现并继续发展的高级威胁防护方案并不是“药到病除”,且并不是万能钥匙。针对应用技术的差异性和漏洞攻击、安全威胁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公有云安全研究必须转向“最小化信任概念”,即对云环境内的所有异常活动,逐个的进行安全评估,每一项异常活动,都应作为一个单项进行研究。

(3)随着技术的发展“公有云+移动终端”成为移动终端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也导致其成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重要攻击目标。由于移动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移动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更严峻,危害更大。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公有云+移动终端模式的安全技术是未来公有云安全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4)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通过分离控制层与数据层,分别进行优化,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控制层提供的编程接口管理和动态检测网络,以及实现网络资源动态、灵活且透明的调配。因此,基于SDN的公有云安全技术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上一篇:抗滑构造施工下一篇:单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