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范文

2024-08-30

父亲范文(精选12篇)

父亲 第1篇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拉住我的手,给我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我感谢父亲,走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16年,其中“文革”冤狱7年半。“文革”期间,家人包括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探望他。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

直到1972年,我们一家人利用春节千辛万苦聚首北京,打听到罗瑞卿伯伯的孩子们通过给周总理写信的方式与罗伯伯重逢相见,全家人才重又燃起希望,一起商量说:我们也给周总理写信。给总理的信发出时间不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人了,其中两位还是父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候的老人。来人传达总理的批示说:你们的父亲还健在,不久会安排与家人见面。我们既兴奋又激动,相约见到父亲时,谁都不许哭,不让父亲担心。

1962年,父亲蒙冤时,我才6岁,离开父亲时,我才9岁。在我心里,父亲早已是一个遥远的、可思而不可见的梦。梦里的父亲一头乌发、身材伟岸,既威严又慈祥,可当他一旦走近,我扑过去要抱住他时,他却消失了。7年后,得知他还在人世,我悲喜交集,见父亲的前夜,竟一夜无眠,浮想联翩:父亲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我重新描摹,父亲见我的第一句话一次又一次被我反复猜测……

见到父亲时,我震撼了。父亲与我幼小心灵中的父亲形象已截然不同:一头乌发已然不见,瘦了,苍老了,两鬓斑白。他凝视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谁都没想到,父亲与全家人相互打量着,见到我时,他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近平还是远平?”听到他这样问我,大家都哭了,父亲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他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我高兴!这是我高兴的眼泪!”唐朝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7年生离,我识父而父不识我,真是彻底颠覆了诗人的语境。一家人最大的欣慰是父亲依然健在。与父亲团聚,长相厮守,是此刻全家人唯一的期盼。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

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对他后来主政广东,大胆施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及至年齿渐长,阅世日深,我对父亲蒙冤人生中锲而不舍的身心砥砺有了更深的理解。16年蒙冤,父亲为什么能够天天如一地无畏面对,是因为在他心里,人民至上,党至上,为党和人民而战斗、奋斗,是他心里的无上快乐。“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16个字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顺境如此,逆境亦如此。在这样无私的精神世界里,个人荣辱得失毫无位置。无私方能无畏,父亲蒙冤生涯中的无畏,正是源自他的无私。

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地;而经济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参与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父亲都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没有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这两大使命的完成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我亲历其时其事,有一点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补充。改革开放至今35年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老经济特区日新月异,带动浦东、前海、横琴、南沙、上海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特区成批崛起。父亲要是还在,看到他在中央支持下亲身参与决策、参与实施的特区建设事业发展得这么快,他该多么欣慰啊!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父亲甫一复出,临危受命,主政广东,《光明日报》第一天发表解放思想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媒体第二天就全文转载,并在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久,又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放权,要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的政治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从不犹疑地回答说:“无私无畏!”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政治禁区比比皆是,冲破禁区的政治勇气首先来自无私无畏的政治胸襟。要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实实在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无视安危、不怕犯错、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无私无畏精神,就不敢大胆颠覆禁锢思想的政治教条,也无法提出任何新观念、新政策、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如我父亲者,当时有一大批老同志,由于无私无畏,变得有识有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复出履新后的历史贡献。

1978年,我已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因为是部队院校,管理甚严,暑假只有7天假期,我匆匆去广东探望父亲。没想到一见面,父亲就给我出了题目,要我陪妈妈到深圳去,一路多看看,了解第一手资料,要大胆谈看法——一个年轻大学生的看法。沿途,我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几乎都是妇女,当家男人多数跑了,逃港了。我看到被抓的浑身湿漉漉的偷渡者,被铐着,武警牵狗押送着,因为当时偷渡是“敌我矛盾”。我看到深港两地的白昼:深圳这边,沉寂渔村,香港那边,繁华闹市;而两边的夜景,深圳这边,渔火昏暗,香港那边,灯光辉煌。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强烈的诉说冲动,父亲鼓励年轻大学生说看法,我是“匹夫有责”。

我回到父亲身边时,带去了所见所闻。我说,明摆着,这边贫穷,那边富裕,谁不向往美好生活呢?这边姓“社”,那边姓“资”,老一辈革命一生,要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还不如500多万人的香港呢!这类议论,也是当时社会上的私下话题。父亲听着,记着,沉思着。

后来我慢慢知道,父亲为了了解第一手资料,不仅跑遍了广东的23个市、县,还与秘书经常悄悄上街买菜,碰见谁,不管认识与否,就家长里短地与人聊天,多方面了解了广东当时的穷困:5500万人,1000万人吃不饱,“鱼米之乡”的老百姓几乎既没鱼吃也没米吃;粤北的主食是红薯,而吃的主菜是空心菜。这可不是今天我们吃的又细又嫩的空心菜,那时的空心菜,又粗又长,产量很高,却难以下咽,号称“无缝钢管”。同时,他也了解了“逃港潮”的一时泛滥,不只是沿海人觉悟出了问题,更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父亲希望从不同方面得到最真实情况的印证,以形成自己的政治思考、政治决策。我探望父亲的假期之行,恰好被他抓了一个“飞差”。

今天,特区已经发展变化得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了。谁能想到,今天深圳第一家上市酒店深圳新都大酒店,当年只是贵州生猪出口基地;而处于更中心位置的深圳五星级阳光大酒店,当年则是湖南生猪出口基地。今天,“那边”,香港人络绎不绝迁居深圳,在深圳安家落户;而“这边”,美丽富足的深圳令民众乐居,“逃港潮”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时,许多优秀企业家参与了改革,一批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都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企业航母。父亲的百年诞辰,他们纷纷表达哀思之情,共同的心声是:广东的先行改革开放,使他们和他们领导的企业提前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而改革开放的红利也给南粤大地带来巨变,无数年轻人享受了伴随巨变而至的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我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面含微笑,注视着这一切。父亲当年实施广东先行开放的壮举,遭受过多少无形的政治压力,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政治选择,父亲没有说过,我们亦无从猜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父亲内心的使命感来自人民,人民的追求就是对父亲的命令,父亲只是又一次听从了人民的召唤而已。

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50周年国庆大典,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焰火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父亲对人民的那个亲,人民对父亲的那个好,我有特别的记忆一

1975年,父亲虽然“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休息”。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人,“谈笑有乡邻,往来皆百姓”。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似乎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先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起先干16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车床、20车床,直至干30车床。30车床加工大部件,走刀时间稍长,走刀间隙,师徒俩够时间互相点颗烟。记得我节假日回到洛阳看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告诉父亲说,终于干上30车床啦,我可以不那么累啦!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紧,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父亲的话,对我影响至深:当工人4年,一天没敢懈怠。师傅见我干活踏实,可每天只吃一盒白饭、一勺猪油、一撮盐加白菜,就常常把卷着大葱猪头肉的烙饼塞在我饭盒里。那4年,我几乎每年都评上先进生产者、师徒模范,至今,妈妈还珍藏着已发黄的当年的奖状。

为了让我这个小儿子离人民近些、再近些,父亲还对我提出很严苛的要求: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我和哥哥先到了富平县城关镇大姑家,我至今不能忘记,见到父亲的亲妹妹大姑时心里的震撼:大姑一辈子在老家当农民,虽然才50多岁,但头发已经灰白,苍老得让人心酸。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富平地处八百里秦川,曾是汉高祖的粮仓,是陕西的富庶平安之地,当时也处于困厄之中。我们当时过得苦,可老家的农民更苦。这时,我也才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临行前,亲自张罗那么沉的礼物带给老家,好几瓶河南当时的名酒,都是父亲一点一点攒下的:鹿邑大曲啦,宝丰大曲啦,张弓大曲啦,林河大曲啦。他在对大姑表达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同时,也是在尽自己当时能尽的最大努力,力图犒劳一下在我们一家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家乡亲们。父亲的礼物分给大姑和乡亲们的时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欢腾。可吃饭时,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么奢侈,而是倒在一个小盅里,一人一小口,转着圈喝。

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体会了父亲催我陕西之行的深意:他老人家是要让他未到过黄土地的小儿子,认识陕北农民,认识陕北农民的生活。那时,从富平到铜川,坐两小时火车;从铜川到延安,坐一天长途汽车;从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车;从延安到文安驿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队,几十公里,徒步。这样的行程让我累得精疲力竭,早早睡下了。可一样行程的哥哥,到达梁家河的当晚,就召开大队党支部会议,直到深夜。陕北农时晚,7月麦收,正是农忙,也正是陕北农村支部书记们最忙的季节。

第二天,哥哥投入紧张的农活,我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远在10里路外。这时,我才发觉,与陕北农民相比、与哥哥相比,我差得太远啦!他们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在梁家河乡亲们眼里,我是远道来的稀客,又是陕北“老革命”的亲子、本大队支部书记的亲弟,由此,我获得了最高礼遇:一家一家派着吃饭。乡亲们用白面馍款待我,而这是他们成年累月也吃不上一次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全村孩子最多、最穷的那一家,也用酱油膏煮了汤,下了十几个荷包蛋,做了白面饸饹来管我的饭。只有一件事,家家都是共同的:不上桌的老人妇女后生,吃的全是黑黑的糠馍。我心里流着泪,享受着陕北农民的崇高礼节和深厚情义。

父亲吩咐我的这次陕西之行,既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终身受益。此后,我不止一次回到陕西农村。我慢慢认识了陕西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苦和难,能在我的眼里称得上是苦和难;也再没有任何障碍,能分离我与陕西老家乡亲们的血肉之情。父亲的葬礼上,我记得一个让我永难忘怀的特别画面:他静卧在鲜花丛中,遗体正前方安放着陕甘的小米、家乡的黄土,送他最后一程。

父亲晚年,守望深圳,守望广东,守望这块他付出心血汗水的南粤大地,默默注视、关心着它的变化。他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年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一篇“祝辞”,表达他对这块热土的期待和对这里人民的挚爱。新世纪的2001年国庆,父亲对深圳市的“祝辞”这样写道——

“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这是他老人家对南粤人民最后的祝福。234天之后,2002年5月24日,父亲安然离去。

2000年时,父亲在深圳兰园种了一棵榕树。如今,父亲走了,榕树还在,它在兰园长大了,根深叶茂,它在父亲的第二故乡,吮吸着故乡人民给予的雨露甘霖,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我一见到这棵榕树,就想起了父亲,在我心目中,这已成为他老人家扎根在南粤大地人民中的一个象征,他没有离开广东,没有离开深圳,他还和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在一起。

父亲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父亲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当然,他确实不必写什么,他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几乎是“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的一种天然,不必刻意记载。他不希望被人记住。

父亲百年诞辰,家里陆续收到一些各方面送来的纪念文稿,情浓意挚。文章叙说父亲一生中参与完成党建立陕甘边根据地和建立广东经济特区两大历史使命的光荣,寄托着对百年父亲的哀思,也告慰父亲:人民想着您呢,您在人民中是受到尊敬的。我想,父亲如果天堂有知,党和人民继续着改革开放的事业,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老人家一定会含笑欣慰的。

父亲 第2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节作文】为父亲流泪父亲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学们:

你们为父亲掉过泪吗?

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掉过泪,曾为在寒风中大声叫卖的辛苦小贩掉过泪,曾为失去父母的遗孤们掉过泪,曾为肢体残缺不全的人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苦了。而面对我的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劳的人,却从未流过一滴泪!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会被遗忘,名利也许会消失,记忆也许会淡忘,但是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曾几何时,我总是在父亲面前撒娇。幼时每逢灯展,父亲总是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我全部的重量,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鹤立鸡群”,将秀丽的景色一览无余。父亲在人海中使出浑身解数,孤军奋战在人潮中``````一阵心酸在我的胸中涌动,我为父亲默默的付出所感动,但,泪仍旧藏在心底,终于,没有流出来``````

我国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热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他长大之后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又怎么会用俸禄救济百姓?又怎么会流芳百世呢?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细腻的,那么父亲的爱就是粗犷的,也许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母亲,但凡一提父亲,便会与“严厉”二字相连,可是大家是否想过,失败时父亲对自己的“特殊”教育是否更能帮助自己?遇到挫折时父亲的不予理睬是否更加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失败时父亲的责备是否更加使自己敢于接受挑战?成功时父亲的毫不在乎是否更加使自己做事稳重不浮躁呢?同学们,扪心自问一下吧!尽管父亲表面很严厉,但他那含蓄的爱无不从点滴小事中体现!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那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晶莹的泪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一阵清风,吹干父亲额上的汗滴;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之旅上陪伴着那个最爱你的人——父亲!

父亲 第3篇

为张国立 剧组苦等两年

电视剧《养父》主打温情牌讲述了张国立饰演的单身大厨楼志军十多年间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情况下。陆续收养了三个孩子。后来楼志军身患疾病,楼志军决定临死前给孩子们安排好未来,于是踏上为三个孩子寻找亲生父母的道略。张国立表示,《养父》是拍摄于2010年的戏,时隔三年又被北京台挖了出来,还在黄金时段播出,这让自己很感动。“感觉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回应。在当下的业态环境中,多多少少给了自己信心和希望。我们还是要坚持拍感人的戏,拍动情的戏。”

总制片人朱洪透露,当时把剧本给到张国立后,张国立只用了三天就看完了,而且非常认真地做了标注。当时,张国立评价剧本“字字都能打动我的心”。但因为张国立档期太紧,《养父》的拍摄要排到两年之后。其间,张国立还向制片方推荐了多位人选出演“养父”,但是制片人坚持等张国立的时间,在总制片人朱洪看来,“我要的不是腕儿,而要一个真正适合这个戏的演员。”

张国立表示。采访不谈春晚

此前春晚总导演冯小刚透露,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找张国立担纲主持。发布会后,记者表示要对张国立进行单独采访,张国立表示,这次采访不谈春晚,“因为我们有纪律。”张国立演了很多父亲形象,这次又演父亲,记者问他,能否谈谈他自己的父亲,他在演父亲时是否会借鉴自己父亲的一些东西,张国立表示,他很少谈自己的父亲。而现在自己的父亲也去世了,至于第二个问题,他说:“不是这样的,有的演员可能会回答,在演父亲的时候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或者借鉴了父亲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他是简单化地回答你。对于我来讲,不是这样的,我是基于对故事的信任和对于人物的理解来塑造角色的。不是每一个角色都能找一个人物进行借鉴的。”

而谈到生活中自己当父亲的感受,他说:“跟年龄有关,年轻时,我不太懂得如何做父亲,就想小时候我父亲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孩子,岁数大点后就变了,变得内心柔软一点了,现在又变了,回想一下,我谈不上慈父,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父亲 第4篇

高鸿, 陕西作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这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发表作品的作家, 现在也已经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新星, 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出版之后, 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甚至有专家称:“在路遥之后, 我们又看到了能与路遥《平凡的世界》相媲美的关于陕北题材的一部好作品, 一部佳作。”最近他又创作了一部新书, 叫做《农民父亲》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 该小说在网络上连载以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读者评该小说是“继《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以后, 陕西又一部全景式展示农村生活的厚重之作”。这部作品的出现, 可以说是高鸿文学创作中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农民父亲》是一部描写我国农村四十年来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 社会经济变革、家庭传统伦理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小说。它讲述了在社会的特殊年代里, 父亲带着家人从胶东半岛逃荒到陕北高原开荒、种地、建立村落--梁家河, 到逐渐过上安定生活, 最终为了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父亲的一生伴随着和四个女人 (大翠、桂花、母亲、继母) 的纠葛, 她们给父亲带来了幸福, 却也给父亲带来了无奈, 甚至灾难。

《农民父亲》一书情节跌宕起伏, 它对中国农民朴实面貌的真实描写, 对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真挚、善良、坚韧等优秀品质的细腻刻画, 富有厚重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在带着浓郁的时代节拍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坚强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仁爱善良、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硬汉父亲。作者怀着高昂的激情, 几乎原原本本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 在构建故事与历史社会现实之间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父辈真实生活的桥梁, 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父亲这一辈人的真实生活。我认为, 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在书中, 最耀眼的莫过于父亲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了, 其实说到纠葛, 它还并不都是, 有些只是父亲自己道德的谴责罢了。比如父亲与大翠, 大翠在父亲认识桂花之前就已经死了, 所以父亲与桂花的结合从一般道义上来说是不太符合传统道德, 也正因为如此, 虽然桂花救了逃难的父亲一家, 但是在奶奶的反对之下, 父亲和桂花最终也没有在一起。而父亲却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 原因可能就在于桂花曾在父亲一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们, 而且给了父亲人生中最甜蜜的男欢女爱的享受。之后的父亲娶母亲, 母亲死后娶继母, 但奶奶始终不接受桂花, 以致父亲对桂花的报答感恩在母亲与父亲之间筑起了一道感情自私的围墙。最后, 桂花郁郁而终, 而且这个原本村里村外最漂亮、最风流的女子“人瘦得失了形, 头发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几根, 一对曾经水汪汪的眼睛成了两个黑乌乌的洞, 风韵美丽的脸变得枯黄……”。另外, 村长大毛对妻子的背叛, 公开与寡妇曹彩莲、桂花和好, 对家庭道德伦理的冲击也是相当大的。按道理来说, 村子里的人都是逃荒而来, 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家应该相互帮助, 相互理解和宽容, 然而, 现实的不公平在这里仍然很明显, 即使是父亲这个支书一手遮天, 但仍然会在社会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家庭、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 有些甚至是发展到仇恨以至复仇。父亲在这个真实的环境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平息一切矛盾, 收获了大家对他信任的快乐, 也体验了遭人歧视和对抗的痛苦。也许在看完这本书之后, 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说:请理解我们父亲的真实生活吧!

父亲 第5篇

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6、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8、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13、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1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8、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19、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20、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21、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2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4、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5、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赞美父亲的句子

1、只要父亲在世,总是年轻。

2、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3、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

4、无声无言,是父亲那炽热的心。

5、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

6、宽厚的肩背挡住寒流,冬天似乎已逝。

7、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8、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

9、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10、父亲的爱是威严的、沉默的、忧郁的、深远的。

11、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

12、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13、在我心里,父亲,你是最伟大,你是最勇敢的!

14、父亲!对上帝,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谓了。

父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 第6篇

80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长大,玩心重,有的甚至一边几夜面对电脑,鹰战不已,所以80后男人,如果你想做爸爸,就定要在玩心上有所收敛。

其次是精打细算,给孩子攒奶粉钱。

“月光族”这一概念,在80后中普遍存在,当还是“我们俩”的时候,每个月最开心的日子是发工资的日子,每个月最上火的日子是收到信用卡帐单的日子,所有的钱都可以花完,因为下个月还有工资嘛。可是当“我们俩”变成“我们仨”的时候,“嫩爸”们才发现养一个小孩跟养一个宠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你们不能因为没钱,就不给孩子喝奶,在这点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最后是随时候命,做好超级奶爸。

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那是对单身而言。在家庭中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平等。结婚后,也许你是一家之主,老婆得听你的,有了孩子后,那个整天哭哭啼啼的小家伙最大,为了孩子,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怕臭,不能说“我需要一点私人空间”。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战士,一个随时听从奶娃娃发令的战士,所以你要练好十八般武艺,做好超级奶爸。从前还只是别人的儿子,以为做爸爸就应该很幸福,有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事实呢?“爸爸”二字说着容易,做着真难。“言难尽”是许多“80后爸爸”的共同感受。

父亲 第7篇

1. 工作繁忙。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节奏变快, 大量工作压力挤占着家长空余时间。在中国多数家庭多少都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因此社会对男性的事业有着更高的要求, 于是很多家庭中父亲承受着比母亲更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必须在事业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由此父亲便无暇与孩子共同亲子阅读。

2. 家教模式定势。

一方面, 自从出生起, 母亲和宝宝之间就有着一种难以言明的默契, 他们彼此不用言语, 却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当婴儿需要母亲的时候, 母亲似乎总是恰好准备要去看她的小宝宝;而当母亲去看宝宝的时候, 宝宝也似乎总是正在等待着她的到来。这种母-婴同步性使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在一些家庭中, 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承担了比父亲更多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而那些父亲也很自然地主动减免家庭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 很多家长有一种思想, 母亲温柔, 适合带领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动;父亲阳刚, 更适合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剧烈活动。就这样, 爸爸们更多是带着孩子在外面进行跑步踢球, 而亲子阅读这样的安静活动顺理成章就成为母亲的专利。

3.自认不适合亲子阅读。

相关研究表明, 自胎儿期开始, 宝宝便对母亲的声音充满依赖性和敏感期, 他们喜欢母亲的声音甚于其他声音, 因此妈妈说唱出来的儿歌、故事往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基于此, 当父亲很努力充满感情亲子阅读时, 很可能孩子却不一定领情, 说爸爸的故事讲的不好, 没有感情, 没有妈妈讲的好听。几番下来, 充满挫折感的父亲便主动将亲子阅读工作全盘移交给母亲。另外, 对孩子早期阅读的特殊性不了解, 认为只要给孩子买了书, 他自然会看;父亲本身对事情坚持性不够, 导致在亲子阅读中虎头蛇尾, 进行了几次后就不再继续等也是父亲对亲子阅读参与不足的原因。

然而我们知道, 父亲参与阅读对孩子乃至父亲本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亲与子女间的亲情, 爸爸参与亲子阅读是父爱的最好体现, 可以让孩子深深地体验到父爱的温暖, 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 父亲的参与可使孩子的阅读广度得到扩展, 父亲往往比母亲有更广泛的兴趣, 因此在选择书籍时范围更宽广, 有利于孩子接触不同的阅读内容;第三, 爸爸为孩子朗读可以提升自我形象, 尤其是那些包含父亲的图画书, 书中有各式血肉丰满的父亲形象, 展现父亲那宽厚的形象, 用男人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呵护, 父子间的共鸣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油然而生, 读完以后, 爸爸们定有些自豪感在心中涌动;第四, 父亲参与亲子阅读, 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强化母语阅读很有裨益;第五, 父亲在书本和阅读方面的早期介入, 甚至可以在男孩心目中提升书本的地位。由此可见, 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他们应该在为孩子亲子阅读中做出特别的努力。那么, 作为幼儿园方面, 教师如何增进父亲对亲子阅读的重视?如何提高父亲对亲子阅读的参与性呢?笔者认为可做到以下几点:

1.以提高认识为本, 倡导父亲腾留亲子阅读时间。

父亲们总是说“工作太忙, 所以没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但细细分析, 就可发现“没时间”的背后其实隐藏的主要是“不重视”, 其次为“不知如何巧打算”。

针对“不重视”, 教师可召开不同类型的“爸爸研讨会”:在“共识性爸爸研讨会”上, 老师通过典型事例介绍, 帮助爸爸们了解父亲参与阅读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稳定持续的亲子阅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作用以及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等等, 以提高父亲对亲子阅读的重视度;在“分享性爸爸研讨会”上, 请部分爸爸将自己在亲子阅读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心得 (如: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愉悦情感获得、孩子的点滴变化、父子情感的渐进密切等) 与大家分享, 这些鲜活的身边事例对其他父亲的触动是很大的。一旦父亲们把亲子阅读放在重要位置上, 那么忙碌将不再成为无法进行亲子阅读的理由。

针对“不知如何巧打算”, 除了可请部分父亲介绍如何利用工作之余的间隙见缝插针与孩子共同阅读外, 更可建议父亲们结合各类节日开展“亲子阅读伴佳节”活动, 如新年来临之际, 父亲可将“与孩子共阅一本新书”作为新年礼物奉献给孩子;生日会上, 父亲可带领孩子将“家庭绘本剧”表演作为助兴节目, 等等。当亲子阅读与节日庆祝整合, 爸爸们会发现亲子阅读无形中已成为家庭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 以感受乐趣为本, 促进父亲共担亲子阅读重任。

在中国目前家庭中, 母亲之所以愿意承担大部分亲子教育的职责,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 母亲感受到其间的乐趣。因此, 若要改变目前的家教模式, 使父亲主动承担亲子阅读的相应职责, 帮助父亲体验到亲子阅读的乐趣是一个重要方面。让父亲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到被重视和肯定, 使父亲在亲子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可促使父亲有效体验亲子阅读的乐趣。

如班级可开展“故事爸爸志愿者”活动, 即邀请父亲来给全班孩子讲故事。在活动中, 每位来讲故事的爸爸都充分做好准备, 为使故事更吸引孩子, 便于大家对故事的理解, 爸爸们或准备大开本的读物、或制作故事课件、或准备人手操作材料等, 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的互动也给了爸爸们极好的回馈, 鼓励着爸爸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去。故事讲述完毕, 班级代表给前来讲故事的爸爸送上奖状和新书礼物表示致谢, 使爸爸们体验亲子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又如还可开展“爸爸助我做老师”活动, 即:让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 以一个文学作品为题材, 给本班或其他班的孩子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小老师为了上好语言课, 必须与父亲一起对这个文学作品进行精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父亲的辅助下对该作品有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此活动促使家庭在保证亲子阅读量的稳定基础上也同时鼓励父亲在亲子阅读中对部分文学作品进行深度的阅读。当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完成语言教学活动, 父亲首先可与孩子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孩子的感激之语也是对父亲的极大肯定!当幸福感伴随着亲子阅读投向父亲的怀抱, 父亲又如何会拒绝与孩子共享亲子阅读的天伦呢?

3. 以习得方法为本, 帮助父亲坚定亲子阅读信心。

笔者发现, 一些父亲对亲子阅读没有信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喜欢, 而孩子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对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知之甚少, 部分父亲在亲子阅读中与孩子的互动形式单一, 致使他们进行的亲子阅读乏味无趣, 激不起孩子的兴趣和持久的参与热情。因此, 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父亲丰富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了解, 掌握有效的指导方法是帮助父亲满怀信心将亲子阅读进行下去的根本所在。

为此教师可在“爸爸分享研讨会”上, 请父亲将自己在亲子阅读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从而使更多的父亲能够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由于同样都是为人父, 因此诸位父亲提出的教育经验更能得到其他孩子父亲的共鸣和接受, 更具针对性。同时, 考虑到“对父亲进行集中的阅读指导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但不宜经常进行, 因为一来父亲没那么多时间, 二来一下讲那么多爸爸们也不易消化”这一实情, 教师还可定期开展“指导书签漂流”活动, 即:教师制作一定数量的书签, 每张书签正面是一条阅读指导建议 (如全班35个书签可设立35条建议) , 反面则是“请您为下一个读者留个言”。在每周的绘本交换日上, 孩子们互相交换夹有书签的绘本书, 随着绘本的交换, 书签也传递至不同的家庭。这样, 不同的阅读指导建议乘着绘本的小舟驶向不同的家庭, 每周给父亲一条指导建议。同时, 书签反面的留言则鼓励着读者与读者、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成为一个小小的交流平台。小书签在没有给父亲任何负担的情况下, 一点一滴地向父亲输送着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无形中帮助父亲逐步学习一些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4. 以展示过程为本, 敦促父亲保持亲子阅读经常化。

要父亲进行亲子阅读是简单的, 但是要父亲长期坚持亲子阅读却是不容易的。很多父亲刚开始时认认真真, 时间稍长就马马虎虎了。试想, 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父亲又如何能培养有恒心的孩子?一个虎头蛇尾的父亲又如何能在亲子阅读中与孩子共享成功的果实?为此, 伴随父亲的亲子阅读, 教师可长期规律地组织一些展示性活动, 鼓励父亲将他们亲子阅读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或内容在全班展示、介绍, 由此敦促父亲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亲子阅读, 将亲子阅读日程化。

对此, 班级博客是一个便捷有效的平台:邀请父亲们每周推荐优秀绘本并说说推荐理由可督促父亲们经常关注不同风格的绘本;指定父亲轮流发表亲子阅读中的亲情故事可帮助父亲能经常分享自己家庭和其他家庭的阅读趣事;提醒父亲定期炫炫《一周故事单》可促使父亲将亲子阅读纳为规律生活的必要环节。这些活动贯穿亲子阅读的进程, 时时提醒着父亲要经常进行亲子阅读。

幼儿的早期阅读对其将来学习乃至一生都很重要, 它能使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获得良好经验。父亲, 作为孩子成长旅程的一个重要陪伴者, 与孩子共同体验亲子阅读之美妙, 并通过此方式带领孩子进入知识殿堂, 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 教师作为孩子成长旅程另一个重要引领者, 指导父亲更新观念, 学习亲子阅读指导方法从而积极投身亲子阅读并构建书香家庭有着另一份使命。

愿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父母的共同陪伴下拿起书籍, 开心阅读、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

父亲的一生 第8篇

70年代出生的我, 和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小孩一样, 没有太大的不同, 也可能会和同龄人一样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扎根在农村。但却因为我的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归根结底, 那是父亲的指引才使我改变了命运。

80年代, 在农村, 我家的日子是很让人羡慕的:父亲勤劳肯干, 在村里担任队长;母亲吃苦耐劳, 节俭贤惠, 日子过得很红火。

那时还是刚分田到户, 父亲和母亲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分出了四分之一, 俩人起早贪黑地挖了池塘养鱼, 泥土就平铺在池塘周围种菜, 菜园里不用挑水, 直接用长瓢在旁边的池塘浇就可以了, 节省了很多的劳力, 村里人都说父母亲会过日子。

可没过多久, 母亲病了, 愁云笼罩在全家, 家里开始到处弥漫着中草药味。半年后, 母亲就去世了, 家里一下子就倒了半边天。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 还不到10岁的我根本就不懂那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妈妈不在了。但父亲一直在那更多地爱护着我和弟弟, 只记得以后父亲在家的时间少了, 回家晚了。

每日过度的劳作和母亲的离去使他看上去越来越憔悴了, 家里的日子也逐渐艰难起来, 就是这样的境况, 他仍然让我和弟弟好好读书,

记得那年在学校有个块头很大的男同学嘲笑我是没妈的孩子时, 我可不管打不打得赢他, 冲上去就和他干了一仗。当我掉了一颗牙, 鼻青脸肿地回家时, 父亲问清楚了原因后没有责骂我, 只是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话:你没有比别人少什么, 以后一定要比有妈的孩子强。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我记住了这句话。

小学毕业那年, 我还是只知贪玩的小姑娘, 但有一天傍晚, 我回家时发现, 父亲和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即小学老师 (我的干爸) 在堂屋里喝酒, 很慎重地商量着什么重要的事。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躲在门墩 (农村房屋大门前的石凳) 后偷听, 只听见干爸说:桃子小学毕业了, 你这样的状况还能不能送她上中学呀?父亲说:不知道她考得怎么样 (那时的小学升初中还要经过考试上线后才能入学, 否则还不能去上初中) 。

当时我听到这, 心呯呯直跳, 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怎样, 忐忑不安。干爸说:唉, 我家么女和桃一般大, 没考上, 你家桃过了分数线, 考上了, 可你一个人撑起这个家苦哇, 这样的状况不让女伢子上初中也没啥。干爸没说完就叹了口气。

躲在一旁的我的心一下子冰凉了, 我从不知道家里的状况这样的糟糕, 读书的机会是那样的难得和珍贵, 但此刻, 在我的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在祈祷:让我上吧, 让我上吧, 我一定好好学习。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 说:只要她考上了, 就让她读, 不管她上到什么时候, 我都供, 只要她有出息。哪怕砸锅卖铁我都要供。我悬着的心落地了, 我知道了父亲给我读书是多么的困难, 我要好好地把握好这个读书的机会。

就这样, 我上了初中, 父亲除了一个人种家里责任田, 又承包了三四亩地种蔬菜。一天忙到晚, 他的脸瘦削了, 腰更弯了, 话也更少了, 但精神却很好, 不断地忙着, 从未听他抱怨什么。

我听村里的婶娘们说, 父亲诚实可靠又勤劳, 有人主动来说媒, 给父亲续弦, 但父亲拒绝了, 家里的条件本就不太好, 再婚怕我们姐弟受委屈, 他一心只想着给俩孩子读书。他说:人活着总要有个盼头, 桃和文 (我弟弟) 就是我的盼头。

父亲为了我们舍弃了自己的幸福, 我心中沉甸甸的, 有了更多的动力和责任, 还有对父亲说不清的愧疚。

上初中那会儿的读书条件很艰苦, 但我不觉得苦, 我知道我的读书跟其他人不一样:我的读书机会是父亲在田地里, 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累积起来的。但我知道我并不特别聪颖, 只有靠刻苦和勤奋来弥补。

别的同学课间玩闹时, 我就做习题;为节省时间, 我将数学公式及英语单词抄在手上或小纸条上, 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记, 那时候真的因为读书撞过电线杆, 因为没看前面的路。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步, 一步一个台阶地上。

每一次拿成绩单和奖状, 我都会很紧张地交到父亲手上。父亲每次很郑重地看了又看, 也没多说话, 只说一句:嗯, 比上回有进步, 还有不懂的要加油。每一次这句话对我都是一种鞭策, 促使我更加的努力向前。

初中的三年, 我一直是课代表, 科目不偏, 每门的成绩均在前列。毕业中考过线后要填志愿, 上高中还是上中专?我没有犹豫, 父亲能让我上初中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必须早点工作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还有弟弟要上学, 父亲的背也驼了, 腰也弯了, 再也不能让他更劳累了。

因为母亲病故的原因, 我报了护校。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 父亲特别紧张, 每天到村头去看邮递员来了没, 但从不在我面前说什么, 我也很紧张, 只是在不停地帮忙做家务活让自己不要想太多。

录取通知书是傍晚时分由姑父亲自送来的, 是同济卫校的通知书。父亲拿着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 嘴里不停地说:我家桃出息了, 跳出农门了。他很高兴, 开了藏了很久都舍不得喝的药酒, 和姑父一起请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喝。

那时我看见父亲那满脸皱纹的脸舒展开了, 溢开了幸福的笑, 那么的满足, 那么的自豪, 就像收割果实的那种喜悦。那一刻, 我的心也像喝了蜜一样甜。

上中专的学费还是父亲东挪西借的, 但他决定亲自送我去武汉上学。为我背着行李和被褥, 来到学校。

他以一个农民的憨厚和老实带着我逛了繁华热闹的省城武汉。父亲对我说:桃呀, 在这样的城市, 这样的学校读书, 要努力呀, 不要和别人比吃穿, 好好做。他又说:生活费你莫担心, 爸会想办法的, 你只管好好读书, 有出息, 给爸脸上添光。

回到家乡, 父亲又加种了几亩地的葱, 他说, 这样我家桃就有生活费了。大家都说, 再过三年他就能享福了, 父亲听了舒心地笑着点头。

中专的生活和初中是天壤之别, 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忙着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 很少回家, 一方面是学习很紧, 另一方面是节省路费。

在临近实习的第三年, 家里捎来口信, 要我回家, 也没说是什么事, 我预感不太好。

果然, 一到村里就感到了奇怪, 以前见面很热情的乡亲们神情都很沉重。到家后, 看到父亲躺在木板上, 一动也不动, 那消瘦的脸苍白如纸, 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 离开了我。

当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 平常健朗的人怎么会突然这样了, 奶奶说父亲是去给地里挑肥时突然倒地, 不醒人事的, 送到镇医院已经没有呼吸了, 可能是猝死。

我知道父亲是为我们劳累过度才这样的, 我的心一阵抽搐, 父亲还来不及让我孝敬他老人家, 就这样走了, 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年, 我17岁, 弟弟才15岁。

之后, 我们在亲戚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伟大的功绩, 用寥寥数语也概括不了他的一生, 但他的勤劳和朴实让我们一生受用, 他话语不多, 但说的每一句都历历在目。他的生命中把我们姐弟放在第一位, 而忽略了他自己的位置, 从未想过他自己。

父亲小事 第9篇

我才读高中, 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每次染发后过不久就恢复了原形, 所以每一次家长会我便叫他去染头, 他笑着问为什么, 我就不假思索地逗他:“我怕老师误会, 是我把你气成这样的。”父亲果然就去染发了。

父亲很爱看新闻联播。美国“保护”阿富汗的战争他能说上几句, 看足球比赛他也挺感兴趣。上回, 中巴对抗赛, 中国队惨败, 为此父亲几天都板着脸, 不说一句话, 我知道他一定很伤心。

父亲爱看报纸, 喜欢从公司拿回前一天的旧报纸来看。父亲看完报纸后有很特别的“爱好”———把我们叫到身边, 津津有味地讲新闻给我们听。但是, 每一次我们都听得很艰难,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不喜欢政治新闻;二是父亲说的普通话很难听!

我还不喜欢父亲看京剧。我对京剧一窍不通, 咿咿呀呀拖着老长的调儿, 但是父亲说那能让烦躁不安的人静下心来, 有利身心, 有时他还会唱几句给我们听。父亲喜欢听《沙家浜·斗智》那一段。他可以早上听晚上听, “学有所长”就跑来唱给我听。每当我称赞父亲有进步, 他便乐得脸都红了。

《红楼梦》是爸爸最喜欢的书。家里的几本《红楼梦》被父亲翻得都成“古董”了。父亲一看书就沉迷其中, 常忘事。一次父亲说好和我一起去打球, 结果他却在家里看《红楼梦》。我就对他大嚷:“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 讲的都是儿女私情。”本来有点愧疚的父亲一听就火了:“我就爱看, 你一点也不会欣赏!”哼, 真不像爸爸!

我不曾想过父亲会流泪。那年的冬天, 祖母撒手离开了我们, 葬礼上父亲脸上流着泪, 我原以为像山一样的父亲是不会流泪的……

不知怎的, 父亲的额头不再像以前那样光滑, 一道道的皱纹依稀可见。每次父亲辅导我功课, 都要等我弄明白了才去睡。他为了他的女儿, 不辞劳苦。他不曾为谁祈祷过或祝福过, 但我深信我父亲的善良, 虽然他发火时我觉得很吓人。

其实, 父亲很疼我。他新年从未穿过新衣服, 常常翻出那套很洁净的军装, 而我总能穿上新装。

其实, 父亲很顺我。我买书总是向他要钱, 他明白书对我有益, 所以每次都毫不犹豫。

其实, 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好好学习”是他讲了上千次, 甚至上万次的话, 很平凡, 很简单。但是这句话却蕴涵着一位父亲十五年对女儿倾注的所有感情!

父亲, 没有壮举, 但是平凡中流露着望女成凤的心愿, 浸透着沉甸甸的爱。读

导师:劳晓雪

虚拟父亲的力量 第10篇

有一次, 班级里搞活动。一个名叫莫里的矮个子小男孩爬上自己的课桌, 向全班同学宣布:“我有爸爸了!”他非常骄傲地告诉同学们, 他的爸爸是一名海军上尉, 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修养的人, 现在正在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服役。

莫里由于个头较矮, 常常被大个子的男孩欺负。艾米丽明白, 他之所以宣布他有爸爸, 是想利用爸爸的威力, 震慑一下欺负他的同学。后来, 艾米丽打电话给莫里的妈妈。莫里的妈妈告诉她, 她确实与孩子的爸爸联系上了。艾米丽很为莫里高兴。她知道, 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那就是拥有一个爸爸, 并且最好是一个英雄或明星爸爸, 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 有这样一个爸爸是他们的骄傲。莫里后来的表现正是这样, 自从他宣布自己有一个上尉爸爸之后, 他比过去勇敢多了, 也绅士多了。

为什么不帮助其他四位同学找爸爸呢?哪怕是虚拟的爸爸!艾米丽想。也许这样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

这个想法产生之后, 她决定先从班里的那个小足球明星入手。小足球明星叫桑普斯, 是学校少年足球队的中锋, 球踢得好, 人也长得帅气, 缺点是脾气暴躁, 动不动就发脾气, 有时甚至还有暴力倾向。

为了稳妥起见, 艾米丽首先与桑普斯的妈妈取得联系。桑普斯的妈妈得知艾米丽的想法后, 深表赞同。她只知道桑普斯的爸爸是滑雪运动员, 她和他在瑞士相遇。分手后, 她才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 他俩当时并没有相互留下地址。“桑普斯知道自己是运动员的儿子, 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但愿你能给他找一个运动员爸爸。”

一次, 桑普斯搞恶作剧, 把一个同学的帽子当足球在教室里踢来踢去。艾米丽看到后, 叫住他, 说:“你应该向你的爸爸学习, 做一个足球绅士。”桑普斯听到这句话, 非常惊愕。艾米丽接着把他叫到办公室, 告诉他说:“这是一个秘密, 只有校长和我知道。你是罗伯特·詹姆斯的儿子。为了他的荣誉, 我希望你也能保守这个秘密。”罗伯特·詹姆斯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价值的足球运动员, 这位著名的传奇射手,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吃过一张红、黄牌, 是欧洲公认的足球绅士。可惜, 上世纪90年代初, 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

桑普斯知道自己的爸爸是罗伯特·詹姆斯之后, 几乎一下子成熟起来。他把介绍罗伯特·詹姆斯的书找来阅读, 并把自己想象成罗伯特·詹姆斯。他开始变了, 变得不再像过去的自己。

后来, 艾米丽又通过同样的方法给其他孩子找到了爸爸。

二十年过去了, 那些通过艾米丽找到爸爸的孩子, 最后大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们后来才知道, 他们的爸爸并不是那些名人,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去找艾米丽算账。相反, 他们非常感激艾米丽, 因为这些“爸爸们”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父亲教会我做会父亲 第11篇

1969年,我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母亲分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我想不遗传上一辈的艺术细胞都难。

儿时的我由于嗓门大、表达欲望强、性子疯、脾气倔而远近闻名,也许我的“四大表演风格”就是从那个时候初露端倪的。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则是胜于天性。上小学时成天玩儿得浑身是土,像个活脱脱的土匪。因为实在淘气,父亲有时候会打我,但是我从来不哭、不出声、不求饶,紧紧抓住他的手,表现出一种革命者就义的样子。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吝啬对我表露笑容和夸奖。特别是青少年的叛逆时期,他几乎没冲我笑过,更没有表扬过我。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还嫩,还小,还不懂事,还不成熟。直到我有了孩子以后,一次春节陪他过年,他突然对我说:“你成熟了。”我想他之前那些话都是反着说的,就是希望我能成熟些、长大些、懂事些。

如果说严苛的家教,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那父亲、母亲艺术上的身教,则教会了我演戏。我对童年的所有印象,几乎都在后台。父母在台上表演那种老话剧,我就在侧幕旁边看。因为每晚都在看,久而久之,整场戏都能背下来了,这为我最终走上艺术之路做好了铺垫。以至于大学期间,我在表演方面的机遇和磨练就比别人要多一些,还参演了张艺谋的《活着》、冯小刚的《永失我爱》。但是当时年少轻狂,我的心态很不平衡,对很多东西都有点不忿儿,觉得很多东西自己都比别人强。那段时间,我经历了事业和生活的一段起伏。挣扎中,父亲、母亲对艺术的用心与热爱,还有低调的处事方式深深感染了我,使我逐渐冷静下来,能去正确地面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反思创作道路和塑造的类型,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表演知识。直到现在,母亲仍会常评价我的表演,说:“你那个坐姿不对、这个台词应该怎么说。”生活当中,顺其自然地就教了起来。还好,在亲友的帮助下,我于38岁这年,终于通过《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让很多人认识了我。

在《疯狂的石头》热映的同时,我迎来了另一个喜讯——我要当爸爸了。尽管名气和孩子来得比较晚,我依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大概是被幸福冲昏了头,在未确定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的情况下就给这个小生命起了名字——“石头”。老人都说给孩子起个馒头儿、铁蛋、石头儿什么的名字好养活,我却希望这个名字可以给孩子带来好运。那个时候自己一有机会就和还在肚子里的他讲话,没时间陪他就告诉他:“爸爸给你挣钱去了。”

他的降生让初为人父的我倍感喜悦。我曾发过一篇微博:“不是18岁成人礼的那一年,也不是结婚娶妻的那一天,而是从我成为父亲的那一刻开始,2007年2月的一天,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这一刻,谢谢你,我的儿子,感谢你让爸爸真正成熟长大……”我是和他一起成长的。

2013年,我和他参加了《爸爸去哪儿》的拍摄,他在剧组里的成长让我感动。在剧组里我对他基本采取散养的方式,如同多年前父亲对我的方式一样。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完成任务的时候,会主动承担起哥哥的职责。说得最多的是:“没事!哥哥帮你。别怕,有哥哥在呢!等一下,哥哥领着。”俨然一个小男子汉形象,他的懂事与责任感是我的骄傲。

当然,拍摄期间我们也有摩擦。一次晚饭,他离开了饭桌,我很生气,严厉地问他为什么。他遗传了我的倔劲儿看着我不说话,后来直接不去看我,到厨房盛了一碗米饭夹了些菜,给代理村长李锐送了过去。他是怕忙了一天的村长饿肚子,明白了他的用意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饭后的采访,村长问他:你觉得爸爸爱你么?他说:“有时爱有时不爱,不理我的时候他不爱我。”当问到你爱爸爸么?他用稚嫩的语言说:“我爱爸爸。”正看这段视频的我心里先是一痛后来又是一暖,既责备自己误会了他,又被他最真诚的语言感动。那个时候什么也不顾了,只知道他晚饭没有吃好,肯定饿了。我便向村民要了鸡蛋和大葱往家跑,好给他做个蛋炒饭。

在节目组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是一次我与他共同成长的经历。今后,我会做一个慈祥的爸爸,就像拍摄时写给他的那封信:“亲爱的宝贝:爸爸是一个爱你的爸爸,关心、帮助你的爸爸,也是一个粗心有缺点的爸爸。当我看到很多期节目里本人的表现,有时候会脸红,有时候会反思,在教育问题上,爸爸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爸爸想说,不管你多大,走到哪儿,爸爸都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加油,我的男子汉。”

父亲 第12篇

父亲是个年近六十岁的老人, 虽然身子骨看似硬朗, 但岁月的沧桑还是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许多痕迹, 看着父亲额头上那几道深深的皱纹, 让我难免有些心疼。

父亲很能干, 他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每当家里的电器出了问题, 他总能找出原因, 轻易地解决问题。心目中的父亲就是个超人。

父亲很善良, 他乐于助人, 不怕麻烦,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别人解决问题, 从不马虎。

父亲很体贴, 从不勉强我做我不喜欢的事, 但他却总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我的生活与工作。生活中给我温暖, 工作上给我鼓励。

父亲很幽默, 总能讲出一大堆笑话来逗我们开心, 那时, 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会随之消失。

父亲很辛苦, 整日忙于工作, 在他那并不宽厚的肩膀上, 还背负着养育两个女儿的重任, 虽然艰辛, 但父亲从不表露, 总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我们, 尽他所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看着父亲那密密麻麻的白发, 让我有些愧疚。记忆中, 总会时不时回想起父亲的那句话, 他说:“我想干到七十岁, 为你们攒够了钱, 我才能安心退休啊。”听到这样一句话, 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但心里却知道, 父亲是为了我们, 为了我们的幸福。

和父亲在一起没有特别难忘的记忆, 但在这简单平凡的生活中, 父亲的陪伴就是一种依靠, 无比安全, 感觉只要有父亲在, 我就不会害怕, 能够面对一切困难。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与付出的努力, 或许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身为父亲的女儿, 我感到很幸福。

上一篇:多余人下一篇:历史场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