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情境范文

2024-05-15

体育情境范文(精选12篇)

体育情境 第1篇

一、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这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开始的,而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从培养兴趣入手的。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故事、小竞赛引入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低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利用这一特点,我经常设计连贯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跳跃》一课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小袋鼠角色,阐述了小袋鼠们一起在小溪边游玩,前面的大石块、小溪、小山丘挡住了去路,最后到达一片花丛的情境。学生必须双脚跳过“大石头”,单脚跳过“小溪”, 单双脚结合跳过“小山丘”,才能摘到美丽的花。这样一连串的情境不断吸引着学生,让纯粹的跳跃课不再单调。有层次的情境教学也使学生逐步掌握了跳跃的诀窍与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二、以情境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它应该“短、平、快”,直奔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障碍跑》一课中, 因为本学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他们的团队意识比较浓厚,也有一定的互助合作的观念,所以孩子们都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本课活动中。然而本课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运动项目。它的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在自然快跑的途中运用跨、 跳、绕方法通过障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灵巧性、协调性,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创设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场景,把自己当成一名小英雄,接到了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依次是过河,爬草地,炸碉堡, 快速返回四项动作,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中运用跨、跳、绕方法通过障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灵巧性、协调性,从而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以情境教学,摈弃口令式语言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语言组织也是体育课堂中教师组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总是充满了教师口令式的语言,教师在语言上过分权威,表情严肃,态度坚决;学生则表情木讷,茫然接受。这种教与学的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教学活动的阻滞。因此,改变体育课堂中教师口令式的语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动作口令,我经常利用情境导入教学,配以讲解式、激励式的语言引导孩子一步步学会知识。

四、以情境教学,发挥场地优势

体育课程与其他基本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需要更大的场地,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其实,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只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也可以做到“小场地,大利用”。

我曾经到一所农村校执教公开课人教版六年段《耐力跑》。校园的地理环境很有特色,校园坡度较大,我便利用这个陡坡设计情境教学。例如在对于枯燥、单一、 运动量大的耐力跑中,除了教会学生锻炼心肺功能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则以电视剧 《我是特种兵》的情节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耐力跑中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发挥学校场地优势, 把路线设计成野战部队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因为有了爬坡、下坡等贴切情境的体验,也减轻了学生的疲惫感。让学生还意外收获了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五策略论文 第2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的最终要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其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的发展。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精心创设和丰富各种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引起共鸣,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官感受和对生活积累表象的联想,产生强烈的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感受运动乐趣。

一、进行小群体教学,创设交往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群体教学在体育课程中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学生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要突破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束缚,创设学生通过交往而获得提高和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交往,采取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相适应的小群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互动能力、交互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通过把学生组成条件相同的小组或小群体,有利于学生积极进行组内交流,互帮互助,提高合作能力;异组间学生的竞争可以发展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对困难的挑战能力,同时异组之间的相互帮助更容易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探索性问题的情境因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追求的热情。体育教学的过程需要采用一定的情境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产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去发现问题。一种是依据教材背景和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智能水平等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教直道快速跑时,先让学生回想在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直线知识,再设计直线和非直线的两种路线,让学生发现两种路线距离的长短和消耗体力的大小,从中悟出直道跑时路线一定要跑得直的道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之初针对所学教材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教蹲踞式跳远时,先设问:助跑的节奏是怎样的?助跑的距离应怎样量?这个技术动作的关键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自行“发现”,从中体验到“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就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三、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少年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们也是天生具有创造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沿着教师指出的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合乎规定的学习过程,再得出确定的结论,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妨碍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四、创设困难磨练情境,学会放弃,敢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也并不全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胜利的感受,在某些时候,让学生承受失败与困难也是相当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高要求、加大困难度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但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反而会造成某些过于自信的人不愿直面挫折,不敢接受失败的心理,因而也往往采取更为积极、竞争、冒险的行为,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果任其这样继续下去,会引起心理扭曲,造成肢体伤害。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五、评价多样化,创设评价情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也必然导致全新的评价方法改革,从只看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外在和内在的评价情境,运用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活动时,针对某个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进行评价时,让同班同学参与评价(外在评价),通过多元化参与式评价,可以查明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智力活动与实际活动方面的进步,查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实际学习结果;也可以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内在评价),来分析取得成绩的主观因素。通过内外评价,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二是按学生的原有基础,创设不同性质的评价情境,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提高的效果,进行各种方式的评价,以鼓励素质差的学生、促进条件好的学生。

好情境,铸就快乐体育 第3篇

关键词: 教学情境 快乐体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音乐——进入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游戏——享受快乐体育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又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三、巧喻——驾驭快乐体育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集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借物喻理,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四、模仿——学会快乐体育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模仿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仿南极企鹅走路,模仿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仿表演中掌握了要领。失去了趣味性,快乐体育亦不复存在。

五、表现——呈现快乐体育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因此可设计生活原型的活动,让学生乐学。如给自行车打气、工人拿子加工石头,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感兴趣,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会十分形象

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六、激励——热忠快乐体育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

七、假想——虚拟快乐体育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体育教学不能单纯停留在体育技能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以此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技能。如径赛中的冲刺或中途松弛不支时,可假想后面有人追赶,或假想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等。

八、争胜——继续快乐体育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育要充分运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奇的事物激动。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快乐体育中,重视对学生顽强、耐挫折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没有背离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而且不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在运动水平的提高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锻炼趋向于自觉、自动,运动水平也都得到了发展。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窨。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體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

小学“快乐体育”情境创设初探 第4篇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 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 喜欢上体育课。同时, 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 随着教师的讲解, 示范播放轻音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 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 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 寓教于乐。

二、游戏法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 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 而经常做同一种游戏, 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 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 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 利用垒球作“炮弹”, 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 奋勇歼“敌”, 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 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 既寓教于乐, 又发展了投掷能力。

三、巧喻法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 因此,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诸多教学媒体中高层次的一种电教化手段, 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 扩大教学范围, 延伸老师的教育功能。同时, 由于计算机的交互特性, 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应客观看待各种教学媒体, 既不轻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 也不夸大现代教学媒体的效果, 在对各种教学媒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综合使用多种媒体,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老师具备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所以,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首先应掌握计算机技术, 苦练教学基本功。同时, 在运用过程中, 还要明确几点基本要求, 做到对计算机技术的恰当应用。

一、图文并茂, 多重感观刺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 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 就能够接受知识的65%。计算机具有丰富的图像功能, 图文并茂, 尤其是能够动态地表现物理内容, 使抽象的物理内容形象化。由于计算机动画所表现的动态过程是连续的, 既清晰又形象, 而且十分生动有趣。所以, 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暗示性,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交变电流”的课件中, 矩形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何认识一个典型的“变量模型”呢?通过动画技术、色彩、闪烁、音响等多种技巧的应用, 不仅可以很好地表现线框在旋转过种中, 速度矢量与磁感线之间夹角的变化和感应电动势变化的过程, 以及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在屏幕上设计多个窗口, 使变量的变化与线框的转动呈动态的展示。通过这样的课件, 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对象, 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理解、思维, 从而确保学习成功。

二、可控性、参与性

计算机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 对结果进行人工干预, 也就是有很好的可控性和参与性, 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用计算机模拟单缝衍射的演示实验中, 使用者随时通过光标键“↑”与“↓”来调节单缝的宽度, 利用功能键“F1-F10”来完成选择光源发出光的颜色, 光屏上便显示出不同条件下的衍射条纹, 计算机所具有的这种良好的可控性和参与性, 对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集体活动中常你推我挤, 吵吵嚷嚷, 对有趣的活动争先恐后, 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儿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事, 单凭训斥、指责是难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 借物喻理, 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

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用丰育亦不复存在。富生动的语言, 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 使学生五、表现法进入角色, 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四、模拟法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学起来津津有味, 感到快乐无比, 才能越学越爱学, 让学

三、物理概念教学的形象化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许多物理概念抽象复杂, 给教与学带来困难, 利用计算机丰富的绘图功能, 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模拟, 化虚为实, 化远为近, 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 极大延伸学生的感知, 使学生对物理要领、概念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气体压强时, 可以制作大量气体对容器做频繁碰撞的演示课件, 在讲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时, 利用教学课件, 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方式, 操纵键盘便能随心所欲的观察到气体分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的运动情况, 使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运动也能展现在学生眼前。可见,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讲解物理概念, 可以省时间、高效率、直观形象, 再加上能用键盘控制演示时间, 更适合课堂教学要求。

三、化重点, 突破难点

计算机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 能根据教学需要, 将研究对象在大与小、零与整、虚与实之间相互转化, 从而打破时空上的限制, 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加深理解和记忆重点。例如:相对运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利用课件模拟在小车上抛小球实验, 通过演示, 学生十分直观地观察到对于不同的参照系, 小球运动是不同的, 从而深刻领会到相对运动的物理含义。又如:在讲机械波时, 波动不容易被学生理解, 而波的叠加课件就能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四、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由于计算机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存储能力, 因此在课堂结束后或一章内容结束后, 可利用计算机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内容的复习,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把教科书上的所有习题、思考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都存储到计算机中,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输入题号, 计算机便给出提示, 如需要进一步帮助则按“Y”键, 计算机给出解题过程。也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向计算机中输入问题及答案, 然后由计算机出题, 学生回答, 答不对, 计算机简要提示, 再答不对, 计算机给出正确答案。与此同时, 计算机自动记分, 等题目全部做完以后, 给出分数和评语。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适应能力。

总之,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 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同时, 它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要尽量发挥其长处, 避其不足, 将它的优越性充分地溶入物理教学中去, 发挥出现代的优势, 显示出现代的水平, 结出现代的效果。

(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 学生特感兴趣, 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 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 还会十分形象地表现自己, 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生模拟表演就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 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 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 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 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失去了趣味性, 快乐体

总之, 在“快乐体育”中, 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欲望, 让学生乐中学, 趣中练, 由兴趣变志趣,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 达到在快乐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元情境的创设论文 第5篇

这是各方经验总结而来的结论。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在进行体育的授课过程中,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原本目标,创造出适合学生群体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让他们对此产生正面反应的情境;这种情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体会。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将多种方法融合起来创造出适合的情境,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一、创设多元情境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往往重视的是进行相关技能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所要掌握的技能生硬地套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能不能很好掌握这些技能以及对这些技能有没有很好的认识却不太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都是出于教学的被动状态,主动性不强也使得学生很难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样不仅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不明显,还有违教育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老师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对所要教授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或者知道了解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有参与进来的机会。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在所要教授的知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熟悉的知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针对不同的教授内容和性质,可以考虑创设不同的情境,这样,可以让情境更符合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多元情境

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不一定只创设一种情境,可以多种情境进行综合,具体要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的自身特点和要求来进行。一般来说,创设多元情境可以有:

1、创设合作型的教学情境合作型的教学情境指的是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的教学方法。合作型的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如果学生本身对学习都不感兴趣,那么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跑题的情况;并且如果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那就谈不上自主学习了。所以,在进行合作型的情境创设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通过现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合作型的情境当中,学生们主动进行体育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有经验的交流和沟通,就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进行这种情境的创设时,老师本身要对情境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合作型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所以在体育课上将学生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学习之后就呆在一边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根本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关的纪律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的状态。

2、创设疑惑型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学习上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疑惑,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疑惑的答案因为期待而积极学习;如果学生不进行相关的探讨,那么就不能够得到答案。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积极的思考,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同时,由于答案是自己探究出来的,所以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也会更好。在进行疑惑的设置时,一方面不能把疑惑设置的过于简单,这样会让疑惑的魅力不够;另一方面也不能将疑惑设置的过于复杂,因为高中生本来的学习压力很大,这样会让学生损耗大量的体力,影响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另外,这样也会让学生因为完全找不到解答疑惑的办法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创设障碍型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适当的障碍,能够激发起学生相互竞争以及解决障碍的心理,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挑战性”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设置障碍的时候,可以依照疑惑型的方法,不能让障碍过于困难,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道理与疑惑型的相类似。在进行障碍型情境的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活跃状态来进行相应的提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组队来进行竞争和沟通。障碍型的教学情境与疑惑型的并不一样,障碍性的教学情境中的障碍是处在知识教授的中间的,针对某一知识点设置障碍;但是疑惑型是针对教授知识的某一阶段或者是最终结果的。

三、结语

当然,体育教学中的多元情境并非只有上述几种,像评价式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型的教学情境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情境的灵活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全面进步,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文振 . 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J]. 时代教育 ( 教育教学 ), ,(10) .

[2] 伊晓刚 . 创设学习情境 激活数学课堂 [J]. 甘肃教育 ,,(15) .

创设运动情境,感受魅力体育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精彩情境 魅力体育

小学体育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学科。教师要创设精彩情境,吸引小学生积极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活力,积极锻炼身体。教师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改进训练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体育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自觉地参与体育课训练活动。利用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想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期盼体育课。遵守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变化规律,在体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角,把小学生的体力活动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各个器官、系统和肌肉群得到必要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创设充分自由的宽松学习情境,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运动需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让精彩情境串联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绽放艺术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富有成效。

1.创设运动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认识体育和理解体育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以微笑服务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通过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故事情节和场地器材等手段创设运动场景,唤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获得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和技巧,为终身体育做好铺垫。

1.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法富有趣味、鲜活性,富有吸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带有主动学习的激情,为上好体育课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孕育愿望,滋生动力。小学生喜欢刺激,特别爱猜谜语,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利用谜语导入新课,使课堂教学趣味无限。猜谜语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增强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新课伊始就充满乐趣,让学生开心愉快,很自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学《前滚翻》这一课时,教师说我现在给大家出一条谜语,看看谁能猜到?“两手撑垫,抬臀低头,两脚蹬地,滚翻团身,抱腿屈膝,迅速起来”。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尝试做动作,有的低头思考,很快猜出是前滚翻。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低头、提臀、团身、蹬腿和滚翻这几个动作。提高学生的柔韧、协调和灵活等素质,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娱乐中学习新知识。用谜语导入新课,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体质,为新课教学营造愉悦的氛围,寓教于乐。

1.2.体验游戏,享乐体育。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游戏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玩耍,在游戏中会及时摆脱一切外在的压力,把全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之中。同学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帮助,达到“物我两忘”的享乐境界。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使小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肺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功能增强,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游戏时,为了锻炼小学生的耐力和柔韧感,教师让参加游戏的学生用胯下夹球,起初孩子们总是夹不住,经过几次练习,就能夹住球了。由于小学生腿短,能用胯下夹球就很不容易了,还要按游戏要求走完10米的比赛路程。在游戏中参赛者既不能用手抱球,又不能把球丢下。小选手们按要求参赛,行走特别艰难,一位小男生有的刚走几步球就滑下来,其他学生为参赛者加油,场上笑声不断。学生在游戏中认真遵守比赛规则,顽强拼搏,有个小女生终于到达终点,夺得金牌。学生在游戏中耐力得到挑战,大家团结协作,积极竞争。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游戏高潮,在娱乐中学到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2.营造和谐氛围,感受魅力体育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坦诚交流、民主和谐、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特征,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体育课要做到轻松活泼、自然协调,摆脱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情绪,在和谐中达到放松情感、恢复体力的目的,增强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

2.1运用媒体,拓展视野。

多媒体色彩鲜明、动画播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媒体改变了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兼备、动静结合,教学形式多姿多彩。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示范体育动作要领,形象直观地演示比赛经过,对关键动作进行定格回放,使课堂生成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对教学重点“跃”掌握不好,前滚翻时经常塌身,我反复做示范,学生也很难把握动作要领。如果教师运用课件把动作分解成“快速跃起、低头手撑、团身翻滚、蹲立站起”四个连续动作,让学生模仿,很快就掌握动作要领。多媒体课件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师生间、生生间都存在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2.2.分组练习,张扬个性。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分组训练,师生一起游戏、比赛,同甘共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强迫学生训练,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长负责,发挥他们的小助手作用。小组长帮助组员纠正技术动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个性。如教学“蛙跳接力”一节课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活动小组,讲清活动要领,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要做到双脚自然分开,身体前倾呈半蹲状态、两臂后举,双脚用力蹬地,然后纵身向前用力跳跃,双脚落地要进行适当的缓冲。小组长派一名学生去终点,蛙跳的学生跳到终点要拍一下终点伙伴的手,再由重点学生蛙跳回到原地。小组长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鼓励小组同学完成技术动作。给后进生机会,让他们在尝试中完成任务,提高体育成绩。把学习舞台交给每一位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让个性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张扬。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设计贴近小学生实际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到体育课堂教学新鲜活跃,对体育运动兴趣浓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体育知识,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尚稳.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3).

[2]张力伟,张丽华.论体育游戏的功能与教育优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

[3]徐梓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与创编建议[J].科技信息,2011(24).

情境——体育教学腾飞的翅膀 第7篇

一、简洁的入场式

哨声响起, 四个方队 (每队16人) 在队长的带领下, 手持红、黄、白、黑四色小旗, 高呼入场词, 教师以煽动性的语言致开幕词, 并公布竞赛评分办法, 最后宣布运动会开幕。

二、队列体操表演

1. 思想准备

教师调度, 各队长按要求变化队形。四个方队各化为一路纵队集合, 然后成二路纵队 (其中红黄为一纵队, 红前黄后。白黑为一纵队, 白前黑后) 行进中教师下达口令, 黄白黑队停止前进, 红队按教师路线行进成一个D, 然后黄队依次行进成另一个D, 两队衔接成一个B, 最后教师带领白黑两队在B的右侧行走成一个O, 四队合围成BO。教师引领学生在图形上旋转三圈, 每圈依次喊出“搏”, “拼搏进取”;“博”, “博采众长”;“勃”, “朝气蓬勃”, 第三圈旋转完后, 学生全部下蹲手舞小旗。教师带领学生返回原二路纵队, 行进时白黑队停止, 待红黄队过后跟后行进。教师调度学生成螺旋状并依次转出, 转出过程中教师将队伍调成一个矩形, 学生将小旗置于体前远端。

2. 学生技能准备

(1) 伸展运动。 (2) 臂绕环运动。 (3) 体转运动。 (4) 下肢运动。 (5) 腹背运动。 (6) 踢腿运动。 (7) 跳跃运动。

三、智能攻坚大比拼

1. 各就各位

(1) 全身放松走线前, 双脚前后向后站。 (2) 前脚离线一脚远, 后脚离前一脚半, 左右分开要做好, 相隔保持一脚间。 (3) 脚的位置要找准, 大家细看手在前。 (4) 四肢并拢齐线平, 拇指分开将地撑, 前腿蹲下降重心, 后腿跪地身放松。

2. 预备

全身蹲撑眼看前, 集中精力听口令, 听得预备号令起, 臀部稍提肩前冲, 身体平衡保持好, 后腿切勿蹬直了。

3. 跑

跑的口令发出后, 后腿迅速要蹬直, 双臂前后用力摆, 身体前冲慢提起, 前面几步不必大, 自然过渡是真理。

4. 规则口诀

大型比赛要求严, 动作需按口令办, 口令到位做动作, 规则没有空子钻。教师在传授完各就各位的口诀后带领学生背口诀, 示范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学生组长要负责检查本组的练习情况。教师要及时找出各组亮点进行点评,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潜力。在讲授完预备和跑的口诀后, 教师引领学生在练中背, 背中练。在动作和要领基本掌握后, 教师安排各组进行表演赛, 比赛间歇教师对各阶段各组表现进行民主打分, 表扬先进, 激励落后者。学习的效果如何,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 短跑练习成为检验上课质量的必要手段。

四、短跑夺标

采用蹲踞式起跑, 跑动中强调第一步要小, 跑速要快。活动采用分组接力比最后名次的方法, 根据综合表现教师打公正的分数。

五、闭幕式

全体学生和着音乐的旋律载歌载舞, 充分放松自己。

在体育情境中发挥学习潜能 第8篇

一、创设情境应体现时代感, 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及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出发, 创设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生活气息、民族特点的“新、奇、乐”的情境, 使学生在如临其境之中体验感受, 得到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陶冶。

根据当前学生盲目追星现象, 引导学生不要去学这星哪星, 而要学习明星的优良品质, 明白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要学会吸纳别人的长处, 从小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习惯。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设置情境教学寓思于练

想象是创新基础, 心理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起端于想象。想象和创新靠的又是人的主人翁意识, 一个人只有具备主人翁意识, 才能激发其想象和创新的热情。通过体验情境的创设,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象。情境教学能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能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给学生练习的自由度。放手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放手让学生讨论、尝试, 学生会“玩”出多种方法。

二、实践体验

分组实践体验 (交流合作) 。

师:刚才同学们谈课前学习体会时讲到, 移球跨步时很容易迈错脚, 这说明了, 学习运动的技术技能不仅仅会死记硬背书中的文字是不够的, 一定要读懂文字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易于掌握。下面将要进行分组实践体验与交流合作, 任务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确保练习时不会跨错脚。5分钟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做介绍。

生:小组轮流介绍, 共计有11种方法。我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 自主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一种防跨步迈错脚的方法。

学生的创新激情被激发起来, 各有各的独特办法, 真可谓是各有所能……

三、创设评价情境, 寓评于练

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表现, 还来自教师与同伴的赞许。评价是否合理、有效, 既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 也关系到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在课堂上, 注重创设学生评价的情境, 哪怕是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创新”, 教师应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 可通过学生之间创设“练习后谈感悟、竞赛练习”之类的情境, 教师在情境中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与学生融为一体, 师生间没有生硬隔阂, 呈现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展。

1. 小组练习

师:同学们个个都十分聪明, 更难能可贵的是爱动脑筋创造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就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本次的“拦路虎”打死。

师:我做了运球接行进间单手投篮可以“百发百中”,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让你们每人投3次, 当我每次投中后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掌声鼓励。

师:按刚才的分组, 4个组面向篮板做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上投篮板, 另4组相对做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上投传球, 每人做3次练习后, “投篮板与投传手”组之间对换。

学生回到各自的小组, 边思考边讨论, 边体验边练习。

师:请做得较好的男女生各一名, 给大家做一次示范和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培养学生的观察鉴别能力, 强化正确的概念和表象。学生练习, 老师继续巡回指导, 并作口头评价, 激励学生超越自我、战胜自我。

2. 分小组对抗练习

一组正面、另一组零度角进行运球接行间单手上投篮的“动作正确率和投篮命中率”对抗游戏比赛, 两负方齐唱歌曲, 两胜方击掌合拍。

比赛办法和计分法有效地增大了学生获胜的概率, 意在吸引更多的学生经常参与篮球运动;同时, 也刺激了负方学生强烈的进取心, 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运动技术的抗干扰能力。

3. 巩固练习

在绕篮球场跑的过程中遇到篮球加时, 做“跨右跨左起跳后空中制动或制动即摸篮球板” (以右手投篮为例) 。当跑至篮球场端线时, 前后相邻同学要保持3~4米间距 (保证起跳和落地时的安全) 。

体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第9篇

一、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

(1)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体育任课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可有意识地从实际生活中来收集和选择体育教学资源,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工使之适用于体育教学。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创设一些有趣的、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原型尽可能展现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和氛围。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投掷教学时,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打雪仗”的情境。小学生通常都很喜欢“打雪仗”的游戏,而且对此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之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能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2)利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动探索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小学体育前翻滚教学中,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提出“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哪个更容易滚动”这样类似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怎样的身体姿态更有利于翻滚。据此引出前翻滚教学中需“团身”这一要点,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3)利用生动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调的重复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还能够产生相应的角色效应,有助于学生更投入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在小学体育投掷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先讲述“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然后告诉学生,靠乌鸦自己往水瓶里叼石子太慢了,乌鸦非常口渴,你现在就往“水瓶”里投掷“石子”来帮助它尽快地喝到水吧。以此来创设帮助乌鸦喝水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之中。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从而起到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但是,体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重视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否则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往往还会弄巧成拙。具体来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确保教学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说,是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具体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以及在教学的哪个阶段引入教学情境等等,都要根据教学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和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考虑。教学情境的创设始终是为了提升教学成效而服务的,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不但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

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说在创设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运动基础、技能水平等问题,所创设的情景要让小学生能够听得懂、想得到、学得会、用得了,而且要能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最后,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注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要实现这一点,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注意:在创设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时,创设的不仅仅是“教”的情境,更是“学”的情境。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情境创设的中心位置,以更好地利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个体兴趣,情境兴趣,影响因素

1 前言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与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 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兴趣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随着对兴趣的深入研究, 研究者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因具有个体因素的局限性, 因此激发教学中情境兴趣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人提出了自己对情境兴趣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2 情境兴趣

个人兴趣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 会有着不同的兴趣。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个体兴趣往往与内在动机紧密相连, 能引发人体参与某一活动的欲望, 并对不同的主题、任务或活动产生一种相对稳定且持久的倾向或偏好。那么该“事物”对于个体而言, 是否具有其让自己注意并感兴趣的特点, 就往往涉及学习时的情境。

情境兴趣是某项活动的特性对个体产生的强烈吸引。情境兴趣建立在个体与活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在这种环境下个体所感受到活动本身的愉快特性;在学习过程中, 情境兴趣的产生是学生对某项学习任务所表现出的特性的认知。

情境兴趣发生在人与活动产生交互作用的环境当中, 发生在个体与活动相匹配的那一刻, 即当环境中的某些条件、刺激或特征具有吸引力并为个体所认识的那一刻;与此过程相连而发生的情感反应速度非常之快, 并且有时十分强烈;情境兴趣持续的时间可能较长也可能极短;就情绪角度而言, 这一情感反应既可能是积极的, 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3 创设情境兴趣的方法

3.1 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教师可以设问激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选择加工, 挖掘教材的情境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适当地设“障”立“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揣摩动作上的关键步骤。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知识技术的主动探索。与此同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结合新的技能去攻克难关, 从而使学生有兴趣, 学有所成, 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 可以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问他们有没有压力, 什么压力, 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些压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 引出打羽毛球的作用, 让学生感觉到运动的重要性, 进而加强锻炼, 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例如, 在正式上课前可以问学生:“今天大家累吗?”“累!”学生齐声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放松一下, 抛开一切, 一起做游戏吧!”然后提出要求, 做相关的跑跳或协调性方面的练习。注意不同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人一拍羽毛球、规定场地内的追逐跑等。打球或跑的过程中, 既让他们放松心情, 也让他们自己体会遇到的困难, 并集体讨论加以解决, 使得身心得到发展。

3.2 竞争情境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竞赛活动是必要的, 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 教学中, 针对学生, 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以激发学习兴趣。把竞争机制引进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另一组学生竞争, 在竞争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竞争可以是平等的, 也可以是“不平等的”。例如在中长跑的速度跑教学中, 把学生依据快慢分为四组, 第一组为最慢的, 跑了50米以后, 第二组为稍微慢的, 追第一组的, 依次类推, 第四组为最快的。这样在等距离、不等速的条件下, 看速度快的学生能否在一定距离内赶上或超过速度慢的学生, 也看速度慢的学生能否发挥自己的潜力。这种不平等竞争, 使学生好胜心增强, 又能使大家和谐共进。

3.3 成就情境

Mc Clelland构建的最初成就动机理论认为:“至少存在两种成就动机, 一种是围绕着躲避失败, 另一种是围绕着达到成功”。Atkinson继续Mc Clelland的工作, 更为明确地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或希望成功的意向, 表现出趋向目标的行动;一种是害怕失败的意向, 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或情境, 避免预料到的失败。每个人的成就行为都受到这两种动机相互制衡和消长的影响。

(1) 设置合理、可行、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设置合理、可行、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是创设体育课成就情境的基础和前提。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习欲望, 使学生对学习结果长生满足感, 从而提高内部动机。目标过于简单, 容易达到, 学生会觉得无所谓;目标太难, 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篮球投篮教学中, 可以制定10进10或10进9的学期目标, 学习期间可以制定10进2、10进4、10进6和10进8的阶段目标,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体会成功的满足感。

(2) 创设良好的动机气氛

在教学中, 不要过分强调与同龄人或同等水平之间的成绩差异。在体育领域中, 存在着两种动机气氛, 一种是“成绩气氛”, 即只有打败对手或获胜才算成功;一种是“掌握气氛”即只要个人有了进步, 付出了努力, 就会获得鼓励。Theeboom, knop&Weiss, 1995:任务掌握定向气氛中的学生比成绩定向气氛中的学生更能体验到愉快感, 并表现出良好的动作技能且具有较高的能力知觉和内部动机。有研究表明:掌握气氛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而成绩气氛则会削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 注意积极的反馈

反馈信息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Weinberg和Jachson (1979) 曾在平衡木项目中进行过相关研究, 对运动员的平衡力提供一些假的反馈信息:“你是成功的” (本来做得不够好) 或“你是失败的” (其实做得不错) 。结果表明:给运动员提供一些诸如“你是成功的”积极反馈信息时, 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与乐趣, 并可以降低他们对所分配任务的厌烦情绪, 而提供一些像“你是失败的”之类的消极反馈信息则会有相反的结果。

(4) 促进学生提高能力知觉

能力知觉: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高低的认识, 它对激发人的成就行为有着重要作用。能力知觉提高时, 自我定向的学生会有较高的动机。

个体判断自己能力的方式主要有:“竞争定向” (将能力与成绩和同龄人或同等水平的人进行比较) ;“合作定向” (在参与集体活动时注重的是社会的赞许或认可) ;“个人主义倾向” (个人技术的改进与任务的掌握上) 。Ames (1984) 、Lloyd和Fox (1992) 曾对一些青少年女生进行了研究, 发现“个人主义倾向”比“竞争定向”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和乐趣。

(5) 促使学生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理论 (STD) 是一个涉及心理需要和动力的动机理论, 认为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要可以具有激发行为的意义。体育课上应尽可能不要滥用外部奖励或强迫做某事来破坏内部注意的中心。如果所作出的努力可以受自己控制而获得成功的话, 内部动机就会保持下去或得到进一步增强, 如果没有获得成功或者受他人支配, 内部动机就会降低且可能被外部动机或无动机所取代 (Whitehead&Corbin, 1991) 。当满足人们的自主性需要时, 人们就会在行动中体会到自主、自由、没有外在压力。相反, 如果一个人被强迫做某件事, 这个人就会感到被控制能力知觉和内部动机。从而得出, 自主性知觉对于内部动机来说比能力知觉更关键。

(6) 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

体育评价是指判断体育规划、方案、行动过程或成果的优点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很多, 面对学生, 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运用。

差别教学评价可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能力既因人而异, 而教育目标在于人尽其才, 要达到这个目标, 一是课程设计必须因材施教, 二是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需要对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成绩评定进行创新, 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在任务定向的学习气氛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多给予鼓励、表扬, 避免严厉批评,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进行帮助, 强调学生的努力, 将学生的运动成绩与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 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

4 总结

我们开始认识到, 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但是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这样, 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的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 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遵循体育教学原则, 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 学生就一定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学生对有新奇感、知识性、提供探索、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富有满足感的学习任务有兴趣。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应创设积极的情境兴趣, 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峰.多媒体CAI课件对学生体育情境兴趣影响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葛耀君.体育情境兴趣量表 (PESIS) 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5.

[3]涂阳军.情境兴趣与教育:国外兴趣研究新取向[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36-38.

[4]李洪玉, 徐良森, 张龙梅.情境兴趣的研究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 (3) :235-240.

[5]吴键, 白学军.《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 (3) :212-216.

[6]马一飞.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与情境兴趣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傅培恩.不同运动项目对中学生体育情境兴趣影响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8]涂阳军.论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及其教育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1) :55-56.

[9]葛耀君, 陆遵义, 卢昌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 2012 (2) :412-417.

[10]孙南, 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2) :88-92, 104.

[11]柏树平, 何明清.重新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J].文教资料, 2007 (1) :106-107.

在体育游戏中创设情境 第11篇

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音乐为游戏的背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这样,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就会积极投入体育游戏中。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精心地挑选音乐,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游戏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借助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游戏方法及提高参与意识。

例如,在进行“横渡铁索”这堂课的教学时,我准备了体育器材拔河绳以及垫子,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这次游戏的规则。这次游戏,我选用《人民解放军军歌》作为背景音乐。所有学生就位后,我播放了《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刚健有力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境,学生们斗志昂扬。音乐播放了一段之后,游戏开始了。学生展现了很高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表现优秀。

这种利用音乐创设情境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学生也从中受到红军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感染,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游戏、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语言描绘,是指老师在游戏开始或者游戏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感情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情境的带动下,进入体育游戏营造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活跃度。

例如,在“投弹打靶”的教学游戏中,我课前用画笔在靶上画了日本鬼子的头像。在游戏开始前,我用悲愤的语调描绘:“1937年3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夺我土地,掠我矿产,杀我同胞,面对惨无人道、罪恶滔天的敌人,我们应该怎么办?”话语一出,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狠狠地打。”这段话把气氛渲染得深沉悲愤,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感情的发展与升华做了极好的铺垫。

三、形象表演,创设情境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提高体育游戏教学的效率。表演内容的选取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表演进行游戏教学,学生更容易进入体育游戏,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教学游戏“大渔网”时,我让一部分学生牵手做渔网,另一部分学生扮作活蹦乱跳的鱼儿。他们通过模仿渔民的围捕和鱼儿的逃跑,创设了渔民捕鱼的情境,初步了解捕鱼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渔民劳动的喜悦和辛劳,观察力、判断力得到了锻炼,思维更加活跃了。

四、故事模拟,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内容,结合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编好故事,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叙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教材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将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能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竞争的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开展游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还应该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例如,在进行“你追我躲”的游戏教学时,我讲述了小青蛙的故事,故事情节包括三个环节:快乐的小青蛙——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抓害虫。这三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模仿青蛙跳跃的方式进行“你追我躲”的故事演练。这个故事的每个环节要分别进行十分钟,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了游戏教学的乐趣。模拟故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更具特色,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形象表演、故事模拟四种方法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游戏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游戏过程中的趣味。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极好地开发自身的体育潜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中体育教学要创设多元“情境” 第12篇

1 多元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是人类一项特殊的活动, 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特点和情境, 人类多具有的一些喜怒哀乐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 不同的情境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不当的教学模式则会对教学有消极的影响, 使学生对于学习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进行多元化教学是体育教学课堂中解决一些矛盾的有效办法和手段, 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元化情境式教学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教师的适当的情境教学来实现的, 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矛盾。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在情境中进行锻炼, 在情境中育人, 就是在学中求乐, 乐中有趣, 将其发展成为有一定教学效果的体育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良好的多元化教学情境有以下的两个依据, 一是采取的情境应该要根据实际的课程需求来进行安排和设定, 特定的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 有的需要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 有的需要紧张激烈的情境进行烘托等;二是设定的教学情境应该要符合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进行体育活动的规律,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对于不同学生心理发展上有不同的需求, 符合其心理环境的情境才能够唤起其注意, 引起其兴趣, 使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简单

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简单化、空洞化的现象, 高中的体育教学相对于高考中比较重要的语数外理化生等考核课程相比, 对于体育教学则是敷衍行事,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体育教学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就比较少, 而且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科的限制, 不能有足够的实践时间, 开设课程的内容也比较单调, 体育教师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程的专门设计, 在授课的时候大都是解散学生让其自由发挥, 很多的学生就选择去休息去等, 没有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这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没有激情, 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和无所谓的态度。

2.2 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中体育教学不是重点, 因为不会纳入到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去, 其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只有针对于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的传授, 没有一定的深度, 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和健康的意识也很薄弱, 甚至认为体育是折磨人, 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 体育课上没有进行相关理念的教育。体育应该是科学的锻炼方式, 达到使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体育课上缺乏相关教育, 教学课程单一化, 没有达到现代化的需求。

2.3 教学方法老套

教学方式上很多都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采用的是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式教育, 这种形式对于体育的教学是很不适应的。体育重在实践, 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而传统方法中, 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是有一些简单的示范性操作, 学生其实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很少, 理解有很多不能够到位, 没有实践的过程将其中一些细节和方法领悟到位, 这样长此以往, 教学的成效就达不到标准, 使得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 高中体育多元化的特点分析

3.1 体育教学快乐化

高中体育的快乐化教育使对于传统教学上的一个很大的转变,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学所承担的负担式、任务式的教学特点, 将教学与快乐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的教育和学习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带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 对其生活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 而不是厌恶和我所谓。在学习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更加积极, 这是体育教学快乐化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欲行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加强其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趣味运动比赛、对体育智慧的考察等, 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实现教学模式与智力、健康的教学方式的结合, 体现快乐化的目标。

3.2 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没有重视, 只是对其有简单的规定, 例如基础知识的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下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加生活化, 不仅仅只是附和学习上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涉及到学生的生活, 将健康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传授给学生, 使其具有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个人素养得到提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更加结合个人生活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 包括家庭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使体育教学与全民运动结合起来, 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更好的价值。

3.3 教学成果应用化

体育教学还应该实现其成果的应用化, 这是体育教学的最终方向和目标。在新的教学形式下, 高中体育教学需要结合生活的需求进行教学, 不应该脱离实际,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前提, 对体育教学的多元化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学成活应用于生活中, 这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更加适应于生活的特点, 达到了更加生活化、终生教育化的目标。体育教学在进行改革之后, 其内容将会更加体现健康生活的趋势, 其精神就是将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理解后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和应用。

4 实施实施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

4.1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化教学模式下,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很普遍的现象, 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课程教学实现多元化和表现多元化的拓展和补充, 是课改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之一, 对于教学知识能够有更全面的展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更高兴趣, 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能够有一个放松的时间, 使其精神得到释放, 这样也能够有利于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是幻灯片的播放, 对于体育动作进行展示, 也可以是相关的视频展示, 使其对于运动的精神得到领悟, 还可以学到更加标准的动作, 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使其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4.2 改革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方式一般比较老套, 没有创新, 学生对其的兴趣也不高。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 多是以章节和单位进行分类的, 例如有篮球教学、足球教学、排球教学等, 教学安排上时间间隔比较长, 学生学习知识不具有连贯性, 造成体育知识学习的效率不高, 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对教学内容上进行多元化的设计, 将分开式教学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育篮球投球的同时还有网球发球的学习, 将其知识串联起来, 加深记忆, 而且具有更强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另外, 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还有内容上的拓展, 例如一些传统的教学任务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有一些适当地安排, 这样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化, 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范围, 能够很好的发挥其所长, 大大增加课程的活力。

4.3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体育革新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对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培养正确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将好的体育教学理念更好的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使需要应用于实际的, 体育教学的观念应该从传统的知识学习上升到对于自身的健康生活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上, 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有利之处, 避免盲目学习和对学习的厌倦。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教学模式上实现创新, 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终身理念的基本前提。

4.4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中体育教学实现多元化, 其体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多元化来进行适应和支持, 这是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必然需求, 没有其进行支撑, 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考验, 实施的结果得不到验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化分数制, 在考察的时候结合综合成绩, 包括有平时的参与积极性, 平时表现, 考试的发挥, 包括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规范性、体育成绩测定等, 多元化的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全面性, 使学生能够各有优势。

5 结语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对于体育知识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新的课改形式下实现了对于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讨, 更加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对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实现的途径进行了几点分析, 将有利于今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实现体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 对于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解决办法, 并且对其实现的途径进行分析, 探讨其可行性措施, 这有利于体育教学从传统转向多元化,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极大的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荣华.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之探析[J].新校园 (下旬刊) , 2010 (5) .

[2]胡俭云, 谭玉芳, 曾白琳.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 2009 (3) .

[3]马志刚.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5) .

[4]黄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探索[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8) .

上一篇:管路特性下一篇: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