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策略研究展

2024-06-21

发展策略研究展(精选5篇)

发展策略研究展 第1篇

一、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大任务, 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县”的重要抉择

文化进步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 文化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当前, 柳河正处在优化提升、全力加速、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0年, 我县人均GDP已由844美元增长到2552美元,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为我们提供了扩大文化需求、实现经济与文化互动的物质基础。完成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 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切实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特殊作用, 迫切需要加快文化“软实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文化产业以其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等独特优势, 在绿色浪潮、低碳风暴中脱颖而出, 成为全国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把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任务, 时刻放在心上, 牢牢抓在手上。

二、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文化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是一座增进友谊贩“筋骨肉”, 那么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制度环境等“软实力”则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大连、青岛、温州、苏州之所以闻名中外, 不仅仅因为它们的经济基础, 关键在于它们拥有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美国的好莱、迪斯尼等文化产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优势, 更是文化上的强势。文化是资本、是资源, 也是生产力、竞争力。实践证明, 哪里的文化环境好, 哪里的招商引资就有优势, 人才集聚就有优势, 经济发展就有优势。柳河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县份, 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后发跨越, 必须通过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来提升城市功能, 塑造人文环境, 打造具有柳河特色的城市名片, 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创新创优创业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 柳河经历了从工业思想的偏移, 到步入低谷的阵痛, 从低位徘徊的迷茫, 到恢复性增长的负重前行, 特别是近几年, 从“走亲戚”到“会朋友”, 从“闯渤海”到“下江南”, 柳河实现了从经济薄弱县向全省经济中等县份的成功跨越, 透视柳河的印象、现象和意象, 透视柳河人的扎实、务实和求实, 与其特有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柳河拥有四千多年的农耕文明和历史传承, 是全省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的诞生地、东北抗联的根据地、“四保临江”的主战场, 孕育铸就了“敢为人先、敢于负责、敢打硬仗、敢超先进”的城市内涵和人文底蕴。当前, 全县上下正在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资源特色产业强县, 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和实践柳河精神, 进一步打造创新文化、营造创优氛围、锻造创业能力, 不断开拓新视野、提出新举措、创造新业绩。

四、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任务

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旺盛, 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高度, 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

同时, 我们应当看到, 加快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既面临重大机遇, 也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 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坚持以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 全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发展的意义, 提出县域文化发展的策略和意义。

发展策略研究展 第2篇

5.2 某 公司多式联运展的品牌形象策略..........31

5.3 某 公司多式联运展的推广策略.......35

5.4 基于良好客户关系的展会服务策略........42

第 6 章 某 公司多式联运展的措施与保障

6.1 展会专业团队

6.1.1 建立高效内部沟通系统

企业在异地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扩大规模并降低成本,实现精益求精的市场运作目标,而业务人员本地化是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本地化人员熟悉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上容易沟通,而且没有时差的烦恼,能第一时间回复展商的疑问并协助解决。同时人员本地化以后,减少了大量往返于总部与当地市场的差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多式联运展在亚洲的销售都是欧洲办公室的销售直接完成,在中国及亚洲市场没有本地化的销售。如果能尽早组建本地化销售团队,更容易实现销售的精细化运作,从而实现展会项目的销售目标。然而,利弊相生。组建本地化销售团队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人员招聘困难。在应聘者初选问题上基本依赖本地化的猎头团队执行,而猎头团队的资源、态度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人选的推荐上存在偏差,一般至少需要让两家猎头同时招聘,并且对职位要求阐述清晰,将面试的信息及时反馈至猎头,以及时调整人选。在设立的招聘标准中需要求应聘人员有一定的多式联运、物流和运输行业的工作经验。第二:本地化销售人员的管理和控制难以跟踪和考核。由于和总部有时差和距离的现实问题,需要销售人员拥有自我约束和时间管理能力,也需要对销售人员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业绩的考核、在线沟通时间要求和客户拜访的数量。本地化销售人员的管理应该明晰、量化和与其业绩挂钩。第三,本地化业务人员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销售没有和企业同奋斗的理想,会导致销售业绩不佳和流失率高等问题。所以需要适当管控以趋利避害。一方面,应以人为本,体现公司对本地销售人员的关心,适当的培训,经常的电话会议沟通和升职奖励机制是留住本地化优秀销售人员的关键。另外一方面,在严格考核机制的作用下可直接淘汰销售表现不佳的销售人员。由于展会主办团队在国外,在人员的招聘和解聘过程中需要和公司共享办公室的人事部门加强沟通,以确保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操作人事问题。

.........

结论

我国国内的展览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早年进入中国的外资展览企业,为国内展览业输送了先进的展览文化、知识、体制和服务意识,也充分占领了中国市场,正朝着做大,做强,做深市场发展。同时,虚拟展会、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兴起改变并丰富传统展会的形态,也导致了展会行业竞争的加剧。与此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明确了展览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某 公司多式联运展渴望植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借 某 公司在全球展会行业的声誉和欧洲的多式联运展的口碑,有了良好的开端和获得了行业内的认可。但是无论是对 某 公司还是对多式联运展的项目本身来说,在营销策略上需要将欧洲成熟的营销理念运用在亚洲市场的同时,更应该因地制宜,快速改变和调整出符合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在阐述了多式联运相关概念、运用了展会市场营销的概念、营销的 4R 理论和市场定位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在分析行业宏观环境和多式联运展整体情况的前提下,指出了 某 公司多式联运展目前所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目前多式联运、进出口的贸易企业和海运领域的展商较少,需加强招商力度,开拓薄弱领域;第二:由于项目的主办的主要成员位于欧洲,对亚洲市场和文化、习惯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建立本地化体系以提升市场反应速度;第三:国内运输类展会众多,而且很多展会向国际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某公司多式联运展需要明确市场定位,抓住细分市场,使用独特的“国际化”平台关系营销;第四:多式联运展的项目利润率与集团内的其它项目相比利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成本偏高造成但,追求合理的项目回报是项目永恒的目标。

..........

发展策略研究展 第3篇

关键词:内涵;目标;方式

当今社会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培育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就要求社会学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培育创新型人才。本文就针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研究。

一、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内涵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要求而发展出来的,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初中物理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来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授课进度的调整,促进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让学生在还没有学懂学透前一个知识点的情况下带着疑问去学习下一个知识点,使得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只增不减,不会让学生因为对于知识的迷茫而放弃初中物理的学习。

根据苏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的教学安排,结合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该模式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的内心开始,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达到对于物理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学会离开老师,自己独立认真地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更轻松。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崭新的一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更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板书授课模式相比,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更要求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熟练掌握。因为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学生体系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

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学案准备是非常重要的。预案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当前所反映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为前提,有预见地加入下一个知识点的简单内容,使学生在进行不同知识点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很茫然。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二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二节“温度的测量”时,教师有预见地将气体液化现象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自己预习下一节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案的内容更要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保证学生没有上一个知识点的遗留问题,要和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保持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事业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主体性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教学无疑是一个进步,只有从刚接触物理开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主体性教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对于初中物理学科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柯爱红,朱克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1).

[2]张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严国杰.物理习题课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新进展 第4篇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进展

自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至今,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界对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也随着经济发展中心问题的出现而有新的发展,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理论借鉴。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清楚“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厘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对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对此, 学界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

1.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管只有两个字的改变, 但却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出现质的改变。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二者之间是内在联系的, “经济发展”是包含“经济增长”在内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质的变化。

唐龙认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是内在联系的。当前仍需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中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并据此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对策。对此, 马凯早就强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 同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以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视野由关注从单一要素结构投入拓展到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三条主线, 从而有利于从本源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李海明认为,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它不仅包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的变化, 还包括生产和分配所以来的技术和体制上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因此, 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 除了包括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如经济体制、科技进步、资源的有限性等外, 还包括经济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经济组织等因素。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即要求我们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转什么”的问题。尽管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但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还在进行。

程恩富认为, 重新思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挖掘导致当代人类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根源, 改变当前以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而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同样, 李海明认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但要求我们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且要求以较小的污染排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贺铿认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明确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和企业的观念、领导者的理念。经济增长的动力应该由当前主要是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长方式转变要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政府要重视, 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领导者理念要转变, 要将经济发展的目标转变到民生、就业等问题上来。

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定量研究。

白雪飞认为, 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 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轨迹、状态和程度, 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非常必要。为此, 需要对我国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科技系统以及由这四个系统相互联系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互相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处于初步转变阶段, 并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长期性。

樊萌等人认为, 分析经济发展的现状, 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定量的评价研究, 才能为政府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正确的思路借鉴。为此, 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建立了包括经济增长指标、经济结构转型指标、国内外贸易指标、自主创新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城乡居民生活指标等在内的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

谷炜江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已经蕴含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预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 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性和人的特殊性, 指出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 人是主体, 自然是客体, 二者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谷炜江认为,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 在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律,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周肇光认为, 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多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在投资、外贸、消费三者中,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度地依赖于外贸进出口;对经济效果的评价过度地依赖于GDP指标也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 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进出口,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需要通过扩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而林毅夫认为,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仍须以投资为主。

徐凯提出, 理论界所说的绿色增长、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 都是对当今人类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的现实构想, 都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改变。袁新颖在分析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认为, 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加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消费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刘晓广认为, 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 更新发展理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唐甜维认为, 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对策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以及公共管理职能, 唐甜维认为, 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使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的相对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调整, 比重有所变化, 同时要推进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

伍世安认为, 转换体制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 我国现行制度体系所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 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性障碍。因此, 中央要有清除各种阻力障碍的决心和令行禁止的执行力, 通过顶层设计,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孙志认为, 财政对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短期内可能是一个损害现实财政利益的过程。由于财政体制和财政机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重要作用, 当前应当积极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体制和财政机制, 促进形成正确的利益导向和积极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保障。叶卫平认为, 产业安全、区域经济安全、城市化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保障经济安全。所以,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须同时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发展策略研究展 第5篇

1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现状

纵观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个体因素与外部保障措施等诸多瓶颈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陷人困境。从内部因素来讲,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动机不强, 目标不明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意识淡漠, 缺失教师职业群体的同伴互助, 体育教师专业共同话语匮乏且分享渠道不畅, 专业知识、实践知识更新缓慢。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面前, 常感到束手无策。从外部环境来看, 高校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偏低, 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不足, 就职后培训存在离散程度大、集中时间短、远离实践等特点, 往往是理论在加强, 专业在削弱, 研修时重心不在职业内涵扩展, 不利于专业化发展。另外培训经费保障制度不完善,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全方位的外部环境支持。由此可见, 探寻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超越困境的全新策略, 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已成为各高校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教师个人的、社会的、学校的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和作用, 使专业化发展凸显多因性, 多样性与多变性等特征。

2.1 政策理念的影响

政策理念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 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的思想。它具有制约一定群体行为规范的思想的特点。高校是政策理念传播的中心, 是高校教师行动指南。而在高校中有种政策理念只强调教师能力, 使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越加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 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有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和拥有系统理论才能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引带着教师自身发展。总之, 高校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 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高校体育教师是国家政策理念的推广者和领路人, 在专业发展的不断努力, 成为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主导者;高校体育教师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引路人。

2.2 教师成长经历, 工作及生活环境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社会人, 他们成长经历、工作后环境、家庭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其专业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幼年与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主观经验以及人格特质等, 对其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 教师职业的选择, 以及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高校教师在任教前的师范教育阶段的一些因素如师范生的社会背景、人格特质、学校的教育设施、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高校体育教师任教后的外部条件 (学校环境、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等) 、自身内部因素 (对教学的思想认识, 教学水平, 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等群体的人际关系) 等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2.3 高校教师负担太重, 导致顾此失彼

高校体育教师是社会人, 工作上不仅繁重的教学负担、还要被科学研究占用许多的时间;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一些院系工作;高校体育教师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接收领导、同事以及学生的评教。高校教师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 要承担一些义务, 常常要承担着是“上有小, 下有老”家庭责任义务;也常常因为运动损伤所引起的伤痛等等。因此, 高校教师要想在工作上满意、生活上周全需要付出努力, 而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3 对策研究

高师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 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培训与进修,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3.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应从思想转变开始, 改变教学观念, 更新知识结构

教育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把高校教师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学生成才的领路人, 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动者, 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 高校体育教师要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不仅要把先进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并要把这种思想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 与所教授专业知识相结合。第一, 高校体育教师应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不受外来文化的侵害, 掌握科学文化,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第二, 高校教师教学相长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实际教学来说,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师就更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教学, 并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为提高专业化水平而努力。第三, 高校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己。通过不断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 并把自己学到新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教学为手段得到更好的实现。总之, 高校体育教师从思想转变开始, 改变教学观念, 更新知识结构, 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发展水平。

3.2 外部途径和内部途径双管齐下规范管理, 为高校教师营造良好环境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 其缘于高校教师是个需要不断总结和丰富知识的行业。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多样。高校体育教师想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课题程序, 就必须有能力能驾驭课题, 有足够的胆略面临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突发事件。高校体育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就必须随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从外部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为高师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为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高校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自我学习、同事间相互探讨、以科研促进教学、考取更高学位、各种方式的进修学习。[2]高校体育教师应抓住机会、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 进而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从内部途径看,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本人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发展意识、教育信念、专业理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来促进自我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间中, 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如高校教师应自觉养成研究精神, 经过规范化的学术训练, 掌握一套学术研究的语言、方法、技术、论文写作及“科学”的实验和调查研究的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3.3 合理利用科学研究, 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科学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现代教育观念中, 教师不再课题教学的主体, 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 掌握教学方法。有种说法这样认为科学研究的, 科学研究占用了教师的发部分课余时间, 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更不利于专业发展。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地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太多的时间。我们应该从另一方面认识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应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 合理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再加工, 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即利用科学研究探寻出体育专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努力和提高,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历史责任感, 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3.4 树立起自我发展的意识, 确立起专业的自我, 教学反思

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己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 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按照时间的维度应包括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状况及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况即自己目前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的意识。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以后, 教师在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付诸行动时, 他才能较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发展情况、目前的基础情况和以后发展方向才能达到综合起来加以权衡, 才能使教师做列理智地实现和筹划未来。理智地控制今日的行动, 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能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从而用未来发展目标支配现状的行为。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和相关部门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发展平台。而高校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确立起专业的自我和教学的反思;抓住继续教育的机会为自身专业发展充电;利用科学研究探求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 2006 (1) :56-58, 74.

[2]杜治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86-88.

[3]徐国武.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9) :84-86.

上一篇: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下一篇:舞蹈专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