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依法行政范文

2024-09-04

乡镇依法行政范文(精选10篇)

乡镇依法行政 第1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 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务, 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依法行政的范围, 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 其核心是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的需要, 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 政府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 乡镇政府依法行政依然有着诸多障碍。

一、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障碍

乡镇是中国由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一般为县政府所在地或工商业贸易活动为主的小城镇居民点, 相当于乡一级政权。由于历史原因, 存在许多政府依法行政的障碍:

第一, 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高。造成我国基层政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 这是我国建立法治政府的一大重要障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是我国执行行政职能的基本主体, 如果不解决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 那么依法治国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第二, 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民众作为行政执法的土壤, 他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行政执法, 意识强则促进依法行政, 反之, 则放纵违法行政。而在我国, 民众的法律意识相当淡薄, 在很多百姓的头脑中, 还很难找到“法律”两个字。在面对执法时, 他们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利, 也不知道将如何补救自己受到侵害的权利, 这无疑为违法行政提供了温床。

第三, 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乏力。从理论上讲, 我国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体系是相当完备的, 有党委, 上级政府、人大、政协、监察部门、新闻媒体等多种监督部门。这些主体中监察部门是专门的监督部门, 但监察部门往往又同时是党的监察机关, 从某种程度上讲, 使得其监察职能弱化。而且, 《行政监察法》并没有规定对违法行政监督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给违法行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再加上行政工作的繁多与违法行政的隐蔽, 监督乏力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四, 用人制度的缺陷为违法行政提供了温床。我国的用人制度主要是“选举制”和“任命制”, 而“选举制”也带有“任命制”的精神内核。在具体操作中, 往往是领导者个人以组织的名义决定个人的政治前途。这种用人制度就容易促使执法者为迎合领导意愿违法办理“人情案”和“关系案”, 从而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带来了诸多障碍。第五, 宗派及黑恶势力的干扰与基层政府权威的弱化。近些年来, 宗派及黑恶势力的发展较为猖獗。这些势力将触角伸向党、政、军等国家机关, 织结成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宗派等黑恶势力称霸一方, 欺压百姓, 藐视政府, 干扰政府的工作。在宗派等黑恶势力发展的同时, 其背后往往有某些政府部门人员的支持, 使得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执法的力度得不到加强, 政府部门的威信受损。在宗派等黑恶势力强化和政府权威弱化的情况下, 行政执法人员往往不敢依法行政, 近些年来派出所等政府机关被冲击, 公安干警被黑恶势力殴打等事例便是明证。

除了以上依法行政的主要障碍之外, 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依法行政的因素, 如基层政府领导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够;各部门将自我利益看得高于全局和长远利益等。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方法与措施

(一) 推进依法行政的方法

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依法行政至关重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责任在政府, 关键在领导。乡镇政府各部门都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这一宏伟目标, 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整个过程, 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基础性工作、全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二是要科学规划, 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纲要》;三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责权统一;四是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五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六是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七是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管制约, 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政府及部门的主要领导人, 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 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贯彻执行《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

(二) 推进依法行政的措施

胡锦涛曾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 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人大监督以及各方面的监督,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我认为应该采用如下措施推进依法行政。

1. 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首先, 对新进入国家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严把“进口关”, 除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招考外, 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其次, 对在职的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系统培训, 建立起以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为主体的依法行政培训体系,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再次, 严格施行执法资格证制度, 没有执法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上岗执法。最后, 要畅通“出口关”, 对不愿留在行政执法队伍中的和经过两次以上培训仍拿不到执法资格证的人员则可以采取自愿和强制的方法使其离开行政执法队伍。

2. 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

应该讲,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民众的整体素质包括法律意识相应地提高了。但是, 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及法律工作者要进一步想方设法来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 为依法行政创造外部环境。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 有如下办法:

一是把普法教育落到实处。对基本的法律知识, 可采用黑板报、墙报、广告牌、横幅、条幅的形式像做广告一样进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成立专业法律知识宣讲团, 通过电视或面对面地进行法律知识讲座, 并解决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政府每年组织几次村民代表和居民代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及竞赛, 其产生的影响绝不是培训本身学员学到了多少东西, 而是政府在倡导什么。三是要成立专业的面向百姓的法律援助与咨询中心, 对百姓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经常的免费援助, 设立热线电话。

3. 完善监督制度

多头监督导致监督不力,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制度。除原来可以进行监督的主体仍可进行监督外, 我们必须明确专职的监督部门———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要对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并做到奖惩分明。鉴于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存在责权脱节现象, 可以考虑在《监察法》中增加对依法行政监督不力应负的法律责任。

另外, 要建立依法行政定期汇报制度, 各单位和部门要将依法行政情况定期向上级和监察部门汇报。将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在年终作出总结和鉴定, 并有相应的奖惩。

4. 改革用人制度

现行用人制度容易形成下级盲从上级, 甚至违法乱纪以博取领导欢心的局面。改革用人制度就是主要让老百姓来决定官员的去留升降, 让服务对象来给服务者打分。具体做法可以是:党委或政府决定提拔或任命人员时, 提出较多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后由老百姓和服务对象决定人员, 对于老百姓和服务对象选出的人员, 只要不存在明显的问题, 就可以放心使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职人员能够相对勤政廉洁与他们奉行的由服务对象决定人选的制度是直接相关的, 其成功经验我们当然可以借鉴。

5. 加强政府权威

近些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查处贪污腐败的力度加大了, 效果也较为明显, 但仍需要继续加大查处和惩戒力度。对于比较盛行的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 应下大力气惩治, 对问题存在多、反映强烈的单位及人员要进行坚决的惩处, 促使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不敢冒头, 将国家各机关和部门转到亲民爱民的轨道上来, 进而回归政府权威。对于宗派等黑恶势力, 首先要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束, 将黑恶势力与国家机器剥离开来。然后, 对黑恶势力进行决不手软的打击。只有消灭了宗派等黑恶势力, 正义才能得以伸张, 依法行政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

总之, 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工作是高度重视的, 相对于此种要求而言, 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量是不够的, 这需要引起基层政府的重视, 也需要法律工作者更加努力的摇旗呐喊和工作, 为这一系统工程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尽到自己的责任。现代法治理念告诉我们, 法治国家的政府是一个责任的政府、服务的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 依法治国重在依法行政。正是基于此, 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中的依法行政问题更是意义重大。

乡镇依法行政 第2篇

目录

只,出栏肉牛1000余头。新建白羽肉鸡规模养殖场1个,面积达2680㎡,总投入80余万元,现已投入养殖。三是新发展种养大户15户,其中发展镇级种植大户6户,培育东风村肉牛养殖、铺垭村肉猪养猪、宝龙村白羽肉鸡养殖等13户养殖大户。四是以塔子村为依托完成200亩紫云黑豆种植。

2、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村新建村道水泥路2公里,总投入46万元;村新建水泥路4公里,总投入70余万元。新建沼气池65余口。“9.10”灾后恢复整治山坪塘23口,石河堰8处,渠道11.5公里,小二型水库3座,抽水站1处,总投入350余万元。新建农用车桥梁6座,总投入54万余元。

3、特色产业示范乡镇建设。围绕村社特色,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形成特色”的原则,发展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林产业发展、优质粮油创建、蛋鸡养殖等基地建设为特色的产业示范村8个,通过集育种养、规模经营,发挥特色带动作用,逐步推进特色产业示范乡镇建设。

(二)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示范建设情况

一是新建垃圾处理池8口,新增环卫斗车10台。集镇卫生实行每天打扫、每天清运、每天保洁,形成了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新农村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效果良好。三是新修垃圾中转站一个,现已投入使用。四是青果寺社区新建自来水备用水源一处,整治20余米不规范集镇街沿和60余米集镇排水沟。

(三)劳务开发

围绕推进人力资源转变,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创新培训手段,完善培训政策,健全培训体系,加大培训投入,注重培训实效。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和发布劳务开发信息,劳务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劳务输出8300人,创造的劳务收入已达11320万元。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XX年我镇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5000万元,现已完成530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644元。招商引资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1500万元。

三、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我镇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队伍力量,大力抓好平安建设,加大治安和司法调解力度,加大技防投入,在全镇重要节点安装监控设备,集镇范围基本实现监控覆盖。加大信访维稳力度,推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排查解决信访遗留问题,全年调解各类纠纷21件,调解结案21件,调成率达100%;化解群众信访事件42起,未发生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刑事、治安案件较往年明显下降,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良好,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其他重点工作

1、民生工程工作。今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83户,571人,发放低保补助金50万余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122户,发放五保供养金36万余元;纳入城镇低保供养33户,发放补助金15万余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259人,筹资915540元,参合率达90%以上;兑

付粮食综合直补、能繁母猪和退耕还林等惠农补助资金301余万元。殡改工作完成了县下达的任务。

2、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结合“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党员培训,集中抓好党的十八大报告等重要思想教育;坚持典型教育,先后推广和宣传了东风村、红星村等先进党支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按照县组织部要求,先期在成都建立了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支部。二是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我镇按照县委统一要求,严格带头人选,严格选举程序,按照先支部的原则,在11月底前按程序完成了支部换届。同时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此次安排1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文书,占村官总数的50%。三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宣传执行力度,全年共处理违规违纪党员1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杜绝公款请吃等行为,着力纠正党员干部“四风”突出问题,努力保持全镇风清气正。五是注重党员队伍健康发展。今年我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人,新发展党员5人,转正14人。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乡实情,认真理思路谋发展,重点抓了灾后恢复重建和干部队伍及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确保了社会稳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乡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1、经济社会民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比县下达目标高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0万元,比县下达目标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30万元,比县下达任务高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比县下达任务高33个百分点;规划以下工作总产值实现5700万元,比县下达任务高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90万元,比县下达目标任务高2个百分点;新办投入30万元以上企业1个;财政税收完成41.5万元,比县下达目标高66个百分点。招引资额完成500万元。计划生育率实现68%。

2、灾后重建完成情况:全乡灾后重建项目73个,县重建办统计为70个(未含乡敬老院、塘堰整治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总投资4898万元。其中我乡作业主的27个,总投资1293.4万元。现已全部开工。其中垃圾弃臵设施项目正在办理峻工手续,乡办公楼打捆项目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当时代理公司未把地基处理纳入招标,造成招标漏项,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施工,后经乡政府多次与设计、地堪、监理沟通,与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汇报,经五方三次现场讨论,地

基处理公司多次优化处理方案,最后变更办同意按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目前该方案已进行财政评审,正在进行挂网招标确定地基处理单位等程序,地基处理结果后施工方方可进行正常施工。我乡其它25个项目都已完工,正在准备资料进行峻工程序。在我乡境内,县级单位作业主的灾后重建项目共43个,现目前未开工的有5个,分别是:合兴乡劲松村1.2社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乡松柏村7-9社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乡盘山村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燕窝村苗圃恢复重建(林业局业主)。我重建办乡多次与国土局、林业局重建办联系,但由于工程程序多,导致这些项目无法开工。正在施工的项目有2个:合兴乡和睦村2社滑坡、合兴乡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完工的项目35个。

3、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粮食总产量12193吨,油料产量876吨,生猪出栏24849头,肉牛出栏1476头,肉羊出栏2854只,小家禽畜出栏46.9万只,食用菌种植规模700万袋,药材种植面积8000亩,蔬菜面积1802亩,其中设施蔬菜100亩,劳务转移6902人,收入3893万元。

(二)共同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落实了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开展了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的清理工作,杜绝“赌博风”,规范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制度和完善了机关干部学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政审批管理制度、干部目标考核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干部的管理;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抓好执法纠风工作;开展了对党内纪委监督条例的学习贯彻,及时办理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事项。

3、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违规超生的处罚力度,无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发生,计生率达68%。

4、维护稳定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三级治保网络,积极开展了“五五”普法阶段总结,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大力监控帮教转化,无“xx”练习人员进京滋事。各项涉农收费都严格按政策执行,切实加大了对农村各种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力度,较好地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5、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抓党风,带行风,廉洁从政;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抓监督,促管理,树好形象”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全乡经济建设,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做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为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财政增收困难;财政资金压力大,严重影响公益事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道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乡实情,认真理思路谋发展,重点抓了灾后恢复重建和干部队伍及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确保了社会稳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乡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1、经济社会民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比县下达目标高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0万元,比县下达目标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30万元,比县下达任务高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比县下达任务高33个百分点;规划以下工作总产值实现5700万元,比县下达任务高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90万元,比县下达目标任务高2个百分点;新办投入30万元以上企业1个;财政税收完成41.5万元,比县下达目标高66个百分点。招引资额完成500万元。计划生育率实现68%。

2、灾后重建完成情况:全乡灾后重建项目73个,县重建办统计为70个(未含乡敬老院、塘堰整治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总投资4898万元。其中我乡作业主的27个,总投资1293.4万元。现已全部开工。其中垃圾弃臵设施项目正在办理峻工手续,乡办公楼打捆项目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当时代理公司未把地基处理纳入招标,造成招标漏项,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施工,后经乡政府多次与设计、地

堪、监理沟通,与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汇报,经五方三次现场讨论,地基处理公司多次优化处理方案,最后变更办同意按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目前该方案已进行财政评审,正在进行挂网招标确定地基处理单位等程序,地基处理结果后施工方方可进行正常施工。我乡其它25个项目都已完工,正在准备资料进行峻工程序。在我乡境内,县级单位作业主的灾后重建项目共43个,现目前未开工的有5个,分别是:合兴乡劲松村1.2社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乡松柏村7-9社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乡盘山村滑坡(国土局业主)、合兴燕窝村苗圃恢复重建(林业局业主)。我重建办乡多次与国土局、林业局重建办联系,但由于工程程序多,导致这些项目无法开工。正在施工的项目有2个:合兴乡和睦村2社滑坡、合兴乡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完工的项目35个。

3、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粮食总产量12193吨,油料产量876吨,生猪出栏24849头,肉牛出栏1476头,肉羊出栏2854只,小家禽畜出栏46.9万只,食用菌种植规模700万袋,药材种植面积8000亩,蔬菜面积1802亩,其中设施蔬菜100亩,劳务转移6902人,收入3893万元。

(二)共同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落实了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开展了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的清理工作,杜绝“赌博风”,规范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制度和完善了机关干部学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政审批管理制度、干部目

标考核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干部的管理;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抓好执法纠风工作;开展了对党内纪委监督条例的学习贯彻,及时办理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事项。

二是组织工作。认真落实了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扶贫工程、“三村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狠抓了“三级联创”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实行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村、包村工作制度,通过落实“三大工程”和开展“三级联创”工作,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狠抓了对乡村社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全年共集中培训20人/次参加,开展了党员“四学”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年共发

展党员9名,为党组织注入也新鲜血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促进了班子的团结统一,积极开展争创“四好班子”活动,使一班人始终保持了求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对全乡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完善了相关制度,健全了干部考核体系。

三是思想政

治理论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县委中心组文件对中心组的学习进行了全面安排;全年共开展学习12次,高度重视干部的素质的提高;狠抓了宣传阵地建设,全年办简报22期,专栏24期,在场镇集中宣传活动12次,县级以上采用了6条;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开展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主题活动。

四是群众信访工作。建立完善了信访制度,实行领导包案制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按期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更多请搜索..)的信访案件,信访案件结案上报率与当年信访结案率均为100%。建立了信访大接待制度;无个人或集体到中央、省、市、县上访。

五是综治、维稳、防邪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平安创建为主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着重抓好综治维稳、防邪、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紧紧抓住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乡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努力开展工作,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矛盾纠纷减少,群体性事件无发生。进一步深化了反邪防邪工作,不断夯实反邪防邪基层基础,在全乡开展了创建“无邪教乡镇”活动,六是统战、群团工作。党委高度重视,纳入党委议事日程,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委员负责此项工作,开展统战对象活动,开展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清理规范工作。组织了妇女参训达1054人;积极开展工会组建工作,积极动员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工会,同时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开展工会活动,丰富职工的生活。

七是行政效能建设。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干部、职工树立公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督查考评,有效地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三)单项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我乡震损水库恢复重建1座已全面完工;解决了天坪村、盘山村1660人饮水安全。大力推动服务业、文体旅游发展工作。做好了征地

农转非社保奖金缴纳工作。积极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科技进步工作。认真开展了 残特扶1人、死亡特扶1人。

三是教育助学工程。实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学生710人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115人生活费。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7人。资助中等职业学校1至2年级所有农村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41人;资助家庭困难高中生2人。

四是社会保障工程。以乡民政救助为突破推进社会保障工程,努力实现困有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严格做到“四坚持”:坚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民政资金;坚持救助贫困,严格审查救助对象;坚持保障基本生活,严格落实救助标准;坚持信用社直发,严格划拨到位时限。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人均补助145元,医疗保险试点参保160人;农村居民低保月人均补助58元,新建敬老院1所。

五是医疗卫生工程。以农村新合建设为突破推进医疗卫生工程,努力实现病有所医。农民参合积极性高涨,参合率达95.9%。

六是百姓安居工程。以灾后重建为突破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七是基础设施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7.4公里;建设改造农村电网15公里。

八是生态环境工程。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推进环境治理工程,努力打造宜居环境。实施饮水工程,解决场镇饮水安全,实施场镇治理,改造、整治公厕,垃圾处理场。管护森林1.0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102.72亩;整理土地600亩;新增耕地10亩;建成高产

稳定基本农田110亩;全乡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九是文化体育工程。建成农家书屋2个;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农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3个村;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35场。

十是平安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建设群防群治队伍13只,聘请群防群治人员82人;加强了校园周边安全建设,聘请了学校保安2名。

(五)“十件为民实事”目标完成情况:

新建校舍2100平方米;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5人;新建留守学生之家2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0口;实施新村扶贫工程2个村;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1660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3例;扶持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45户;资助城镇低保、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人;资助农村五保、低保、重残疾人85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供养标准。

(六)否决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控制工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查隐患,建制度”,狠抓安全教育,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突出专项整治,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全乡各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全面保持了零增长,创建县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通过检查验收。

2、耕地保有量工作。我乡整理土地600亩;新增耕地10亩;建成高产稳定基本农田110亩。

3、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违规超生的处罚力度,无计划生育恶

性案件发生,计生率达68%。

4、维护稳定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三级治保网络,积极开展了“五五”普法阶段总结,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大力监控帮教转化,无“法轮功”练习人员进京滋事。各项涉农收费都严格按政策执行,切实加大了对农村各种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力度,较好地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5、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抓党风,带行风,廉洁从政;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抓监督,促管理,树好形象”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全乡经济建设,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做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为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财政增收困难;财政资金压力大,严重影响公益事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道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附:XX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自查表

汇报如下:

一、目标责任

(一)新居建设:建设20户,完成工程量的80%。(二)场镇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完成油化中心场过境路(11008)8800㎡。

2.协助新建集镇2700㎡的农贸市场1个,完成工程量的80%。(三)城镇化建设: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0.005平方公里,人口净增长75人。

(四)创建卫生场镇:XX年开展创建区级卫生场镇。

二、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了一套方案管总、一名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人马服务的工作机制。二是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专题工作会。及时汇总阶段性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三是严格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责任部门制定工期倒逼时间表,做好协调工作,不延误工期;严把材料和施工工程关,不让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工程领域。四是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为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努力,目前项目建设取得了的明显成效: 1.新居建设已完成9户,完成工程量的45%。

2.中心场过境公路油化已全面完成路面工程和标志标线工程。3.集镇农贸市场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室内装修。

4.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30亩,计0.02平方公里。5.正实施场镇“洗脸”工程,开展卫生场镇创建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将一如继往,更加努力工作,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红光的发展。

(四)创建卫生场镇:XX年开展创建区级卫生场镇。

二、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了一套方案管总、一名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人马服务的工作机制。二是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专题工作会。及时汇总阶段性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三是严格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责任部门制定工期倒逼时间表,做好协调工作,不延误工期;严把材料和施工工程关,不让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工程领域。四是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为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努力,目前项目建设取得了的明显成效: 1.新居建设已完成9户,完成工程量的45%。

2.中心场过境公路油化已全面完成路面工程和标志标线工程。3.集镇农贸市场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室内装修。4.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30亩,计0.02平方公里。5.正实施场镇“洗脸”工程,开展卫生场镇创建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将一如继往,更加努力工作,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红光的发展。

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总结 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总结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乡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XX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乡镇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

目录

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督促全镇依法行政工作。

2、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年初,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镇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落实年度 1 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机制,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

1、完善社会稳定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应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臵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不断规范信访接待制度,坚持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认真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复。对不属于办理范围的做好解释工作,帮助落实好解决的部门;对老上访户认真做好劝说,力争做到息访罢诉;对于要求过高的无理上访,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信访条例》处理。

2、加强行政监督,提高监督实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报告工作,认真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支持代表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主动接受政协统战人员的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提案,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答复。对列入今年人大代表会议的代表议案、建议做好办理、解释工作,力争使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满意。

四 改进作风、强化监督,阳光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1、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决策纠错机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度,是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行政机关谨

慎决策,防止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决策失误。镇政府建立领导干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监督考核、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对违反规定导致决策失误的,依法实行行政问责,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2、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完善政府法制建设。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和发布工作,坚持立、改、废并重。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和规范率达到百分之百。对以镇政府名义发布的涉及全镇性的规范性文件全部由工作人员进行前臵性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3、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今年,我镇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依托政府信息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公布内容涉及全镇低保户政策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大型项目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征地等方面,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

半年来,我镇的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行政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五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依法行政观念。继续加大学习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和有关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坚

持形成用制度管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三、进一步规范全镇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培训学习,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

四、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臵,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石门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

核心的行政管理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并在乡纪检的监督下,认真执行。

二、行政执法情况

乡政府依法加强对计生、安全生产、水利、林业、司法、乡建等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标准,对各行政执法部门所报的行政执法依据梳理,严把初审关、审查关、确认关,对其梳理不明确、模糊、不全之处,要求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认真梳理,并加强关键环节、难点问题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工作的督查。经查,各执法部门执法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运用法律法规得当,文书规范,无乱作为、不作为现象。

三、信访工作情况

我乡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把矛盾消灭在基层。按照《信访条例》有关要求认真接访,归口办理,扎实有效查办、督办信访案件。对来信来访认真登记,本着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人情绪,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尽量控制越级上访。全年我乡受理信访举报31件,其中来访4件。所有信访案件均已妥善处理。

四、宣传工作情况

为了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我乡充分利用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专题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了法律宣传,向全乡人民宣传、普及本部门所执行的法律,强化了普法力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乡党委、政府利用每月的例会,认真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

我乡依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努力下,严格按照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法定职责,使各项工作已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努力开创依法治乡的新局面,为全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土崖塔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组织法制宣传和学法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全面推进我县的环境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一是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分管县长发表纪念 施专项行动,保障群众健康”集中整治行动。分别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全县境内的化工企业、中高考期间噪音、城区锅炉烟尘、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和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全年为民办实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防止饮用水源地污染,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2 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批示。二(转载请注明来源..)是突击整治城区环境噪声,确保中、高考考生有一个宁静的学习、休息和应试环境。三是妥善处理污染投诉,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强化环境监管职能,坚决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锅炉茶水炉烟尘、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环境违法行为。不断改善我县的环境质量,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五是落实村镇挂扶再就业帮扶和特困户挂扶、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等工作。

四、认真实施开放型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

我局开放型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县法制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为目标,以“三个一切”即:一切向社会公开、一切让社会监督、一切由社会评判为要求,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五、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认真履行环境监管的职责,是开展依法行政的关键。规范了 环保行政执法行为,建立了以“错案执法过错追究制”为主的规章制度是搞好依法行政工作的保证。我们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公 3 告公示制度》、《限时办结超时默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执法、人情执法,一经发现,严加查处,树立环保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全县未发现一例环保执法人员严重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案件。

今年以来,县环境监测站加大了对工业园区企业、对饮用水 源及农田灌溉水源和重点源企业监督监测的力度,积极开展我县农村地表水水质调查监测和淮河流域枯水期环境监管的监测,为搞好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了保证;县环境监察局对全县达标排放企业进行每月一次的治理设施现场监察的同时,对全县达标排放企业进行每月一次的治理设施现场监察。此外,加强了对我县水源保护区的巡查力度。农灌期间,为遏制我县部分河段水质恶化的趋势,确保灌溉河(渠)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我局加大对县重点排污单位的监察、监测力度,并对严重威胁灌溉水源的排污单位实行包厂到人,必要时进行24小时监控。为认真做好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工作,我局开展了专项检查,对考点和考生住地附近进行了督查,并安排监察人员夜间值班,接到举报必须立即进行查处,使广大考生有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休息和应试环境。

我局还通过部门协作、联合执法,大力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

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锅炉烟尘、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环境违法行为。今年共立案查处 4 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2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1份,罚款金额 4.5万元,同时,报请政府对两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的决定,对三家化工企业下达了实施关闭的决定,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

五、妥善处理污染投诉,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环境污染引起的纠纷也逐渐成为一项社会不安定因素。我局对环境污染投诉十分重视,接到污染投诉,及时赶赴现场,妥善进行调解,消除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的隐患。监察大队环境举报热线12369二十四小时开通,并与“110”联网,专门负责环境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和来人来访,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信访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设定来访接待日,由局领导轮流接待环境信访投诉人。全年,我局参加“行风热线”1次;接到来信、来电、来访、污染纠纷154件次,办结率100%。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局有关科室和下属站、大队都在办公场所、环保网站和固定公开栏向社会公布了各自的执法职权、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和举报信箱及投拆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配套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严格依照行政执法程序办事。在执行公务时要严格执法,不得以权谋私。设立廉政建设举报信箱、5

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我局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落实。建立依法行政考评制度,把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是否严格依法行政作为全局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和评选优秀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依法行政的情况作为各科室、站、大队评选先进的重要标准。

以上是我局今年以来,在法治县创建和依法行政方面所做的工作,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有关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明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县法制局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全力完成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任务。

xx县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6 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习,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以规范的制度管理队伍,以充实的学习强化队伍,用一支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的队伍保证了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规章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按照规范化服务性政府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依法行政,努力铸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2、加大学习力度,建强干部队伍。针对工作实际和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以强化思想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坚持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从依 1 法治国、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并利用中心组、民主生活会、专题教育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章;认真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各种法律知识。

三、通过多种工作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按照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局及时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清理,并按时上报县法制局。

2、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和长效机制,提升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快速反应;完善体系、提高效能;改善条件、保障运行”

的原则,制订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洪工作预案、维护社会稳定应急预案、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关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烟花爆竹事故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四、强化便民服务机制,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开展了以局机关为主和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四项制度”在全乡各村和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的贯彻落实。

1、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

全局机关和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尤其是政府机关、中小学、卫生院要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在单位明显处设立首问责任岗,落实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本单位业务和综合素质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对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衔接工作事务或咨询、反映情况、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办事员,做到热情周到、首问必答,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办事人员引至承办人,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因公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转交,负责跟踪办理。做到来人有人管、事情有人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严禁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待、推诿延误。

2、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

在局机关、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对承办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日常政务活动必须在规定时限

或承诺时限内办结或予以答复。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和行业特点,要逐岗位、逐环节、逐项目确定标准时限,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和监督电话,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告知,接受群众监督。

3、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依据《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责任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对机关、承担有公共服务职能的村、企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本部门多次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规定的单位或责任人将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诫免或免职,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将严肃查处。

4、完善和落实社会评议制度。

开展政府公共服务评价调查,建立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社会各界代表为主体,以被服务单位评价服务单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评价制,查找各机关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按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创新工作,将行政效能建设同干部纪律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把面向群众转变作风、面向基层转变作风落到了实处,不仅加强了行政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进行了听证。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进而促进了我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规范行政执法。

1、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制度作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民事纠纷及时进行了处理。

2、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案件。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

3、完善投诉制度。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和行政投诉工作制度,各办公场所必须公布投诉举报途径和电话,使服务对象投诉有门。

4、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要求在规定时限内送市委、政府备案。

5、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认真做好出庭应诉工作。

七、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1、深化“三务公开”。将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内容、形式、时间进行统一规范。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对好的建议、意见予以采纳,同时将信息反馈群众,做好沟通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促进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中共中宁工业商务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案的通知》(x政办 [XX]xx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xxx乡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全乡全面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了以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责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学法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推动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优化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坚持重大事件民主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对涉及全乡工作的重大事项,做到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

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结合政风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工作,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组织建设,形成良好体制

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建设,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人员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良好体制。同时把政工作融入到了机关日常工作当中,做好“三个坚持”

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决策公开制度等。二是坚持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行政执法的有关内容在进行公示,增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坚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工作台帐,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了全乡依法行政工作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进行。

(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利用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形式,把政务公开制度化,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和查阅,为社会提供了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信息

服务。不断加强对制发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凡政府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都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乡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目的。同时坚持规范性文件修改和废止工作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对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一致或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清理,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五)加强学习考核,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了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建立了法律知识学习制度,定期对机关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提高机关干部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建立并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措施和办法,以年度考核测评为核心,以实绩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对机

关公务员依法行政进行动态考察。三是切实加强了普法和法制宣传,提高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引导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为推进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自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开始以来,我乡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得不足,有些基础工作还待完善和加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提高执法

工作质量,防止和纠正一切不当行为,响应党中央、政府上级部门依法行政的工作精神。

xxx人民政府 XX年3月3日 load推荐

乡镇XX年依法行政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乡镇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 乡镇依法行政工作

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

乡镇依法行政 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镇;依法行政;现状;对策

贵州是全国民族自治乡镇较为普及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根据贵州民族众多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交错杂居的实际,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针对贵州浓厚的民族自治氛围和特殊的乡镇干部的组成情况,在强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如何找出贵州民族自治乡镇依法行政的难点,找出切实抓好贵州民族自治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迫切的社会需要。

一、贵州民族地区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分析

首先,乡镇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个人素质不高是依法行政的瓶颈。

由于贵州目前仍然是全国欠发达的省份,经济落后导致了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由此造成了乡镇执法人员个人素质低下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当前,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40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中,极少有从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的人员,虽然多数工作人员通过函授获得了大专文凭,但是,这种文凭含有许多水分;现在一些乡镇新招进了一批大中专生,但是专业结构不合理。这些乡镇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短期的培训班,而法律是成系统、成体系的知识,仅仅依靠短期培训是难以吸收、消化和具体操作的,而法律意识的养成是和良好的个人素质紧密相联的。这样,自身素质的不足,加上客观上学习深度不够,造成了乡镇执法主体“依法”行政的先天不足。从而导致违法行政、土法行政和随意行政的事件屡见报端。其次,风俗习惯和现行法律的现实碰撞,是依法行政的客观困难

基层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很多的风俗习惯,而有些风俗习惯,恰恰是和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悖而行的。例如,在遗产继承问题上,夫妻一方去世,去世一方的财产往往是由其配偶“继承”,其子均无权继承,女儿的情况更糟,即使是父母均亡,女儿也无继承权。这样,当父母与儿子、兄弟与姐妹之间发生遗产纠纷时,乡镇机关进行调解时,往往要尊重当地风俗,结果是违背法律;而要依法办事,又往往在农村遇到重重障碍,无法“依法办事”。在客观上造成乡镇依法行政的困难。再次,乡镇复杂而落后的行政环境,是依法行政的不可避免的困境

贵州是一个多山而又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在那里各少数民族互相杂居,有部分乡镇不通电,不通路,经济极为落后;有的乡镇府所在地与各自然村距离较远,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自然村内发生什么事乡镇干部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而这时已经耽误了依法行政的宝贵时间。另外,贵州民族地区的乡镇的村民的政治觉悟,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极为落后,许多村民的温饱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他们是不会关心什么政策法规的,这样复杂而落后的行政环境给乡镇干部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二、贵州民族地区切实推进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依法行政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必须看到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依法行政更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全面而很好的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第一,注重“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乡镇人民政府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

1.要对乡镇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和法律业务知识严格把关。要明确执法的目的是“为民”和“为国”。为此贵州民族地区的乡镇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坚持德、能、行的标准。选拔出个人素质好,且具备相应的法律业务知识的干部,而且这些乡镇干部还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乡镇干部在执法和行使其职权时不至于“违法行政”和不依法行政。

2.要真正落实行政“为民”的思想。要清楚的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不是依法治民而是依法治官,是要严格治权而不是治事。要真正摒弃封建社会所留下的一些落后观念。

3.要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江泽民同志就特别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要形成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因此,学法和普法必须要形成制度,不要流于形式,要作为一项工作业绩考核来抓。

第二,坚持将法律法规作为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依法行政当中的“法”,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我国的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在对“法”的定义时指出:依法行政中的“法”指的是法律法规、各部门、各地方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还有其他的观点主张要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以及执政党的政策来行政。共产党和政府一个是依法执政的主体一个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党的方针和政策,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制定成法律条文以后才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在对依法行政做出定义解释之后,当务之急是需要乡镇的人民政府严格遵照法律的规定来办事,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而现行的法律也必须要严格遵守。其次是必须建立健全行政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执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平等原则,不搞特殊。

第三,强化“执法监督”。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需要充分建立在人民的基础上,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能够做到为人民服务,处处为人民着想。所以,依法行政要做到权力为人民所行使,满足人民的需要。在我国法律中有规定,我国的“执法监督”来自于各方面的监督,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等等方面的监督。所以,如何才能够真正强化监督职能,要使监督主体有着深刻的法律意识,要为监督主体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让这些监督主体能够勇于、敢于去监督。

总而言之,依法行政是法制化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乡镇人民政府是依法行政的基层行使主体,其依法行政工作的好坏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有着重要影响意思。贵州的民族地区所具有的特殊的行政环境表明了依法行政难的问题存在已久,这个过程比较长远。我们必须要循序渐进的、脚踏实地的去解决依法行政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贵州民族地区乡镇的依法行政事业才能够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皮纯协.依法治国的核心环节在于依法行政[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20.

[3]傅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

[2]曹康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0~12.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 第4篇

一、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 管理不够规范,造成账实不符

许多乡镇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无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未单独建账核算,年终没有进行盘点,致使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管账与管物相互脱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产管理漏洞造成账实不符。如有些部门利用部门特权,长期占用和借用基层或下属单位固定资产,如轿车、电脑等,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是逃避财务监督造成账实不符。个别部门购置资产采用冒名顶替、偷梁换柱的办法(如购买设备开消耗材料或技术咨询发票),逃避建账建卡,形成账外资产。有的是下属单位出钱购买,也有的是接受企业或个人捐赠的资产不入账等,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是账务处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如基建项目完成后没有及时结转固定资产,房屋拆迁、资产处置等没有及时注销固定资产,仍以原值反映在账面。有的单位忽视暂收、暂付等往来款项的管理,以长期挂往来帐的方式反映相关收入和支出,少计收入支出现象较为普遍。虽然制定了资产管理和财务收支方面的制度,但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中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2. 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资产分散、不能共享、重复建设的现象。各部门在购置设备时,往往是自行采购、使用、保管,各部门之间出现争相购买、相互攀比、重复购置,搞自己部门的“小而全”,造成不少固定资产长期积压,利用率低下,国有资产占用量参差不齐,办公条件苦乐不均。有的单位部分车辆每天除了接送通勤,其余时间都停在单位,而这些车辆的保险费、维修费和司机的工资、福利费等费用却必须照常开支,而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却因经费困难无法添置必备资产。

3. 资产处置随意,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有关规定,单位在资产处置中,须提供相关依据资料,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审核批复后才能处理。但事实上乡镇各部门在资产处置时从未办理报批手续,资产报废、报损不做鉴定。有的单位将资产处置后才申报,资产处置不按程序操作,有的低价变卖,有的无偿赠送,甚至拿到自家使用,变成私人财产,给国家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4. 队伍素质不高,忽视资产管理

一些财会人员只管一般的核算而忽视管理,缺乏责任心,不了解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不熟悉业务,导致单位账务处理不规范,账表不符、账实不符。

二、乡镇国有资产问题原因初探

一是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财务知识和财经纪律的了解,把国有资产随意处置,随意投资,随意担保。加上个别单位客观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导致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管理人员贫乏。绝大多数乡镇是由财政所兼职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但兼职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个别单位把资产片面理解为就是固定资产,以人员紧缺为由让后勤人员分管资产管理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制度建设滞后。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而对资产形成这一重要环节缺少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建设滞后于资产质量、数量、结构的变化。有的资产配备办法和标准已沿用多年,有的资产尚无有效的管理办法,不能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造成资产管理不规范。

四是资产调剂困难。一些单位对资产使用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购置的资产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长期被闲置。如有的单位购置计算机后,因更新换代速度快,使用不久就闲置不用;与此同时,还有少数单位因缺乏资金买不起设备,政府主管部门又无力进行调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上存在的“苦乐不均”和无力把闲置资产“盘活”的现状,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重复购置、办公经费一增再增,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完善制度建设

从资产的配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考核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二是严格财务制度。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时准确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结存、分布情况,做到一物一卡、物动卡动、卡随物走。同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发现资产缺少等情况,应及时追查原因,确保账实相符。

三是强化内部约束。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严格资产交接制度,避免因领导调离或管理人员工作变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是规范处置行为。严格资产审批制度、资产拍卖制度及调剂使用制度等。不得用国有资产进行抵押、担保,以防止由此引发的资产损失。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凡需进行处置(包括产权转让、无偿调出、出售、报损、报废等)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都应严格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并严格实行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

2. 改进监管手段

一是加快网络化管理。推行运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完善资产使用单位的资产账务处理方法,通过网络管理,增强社会对资产使用的监督。

二是实行动态化管理。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资产清查等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乡镇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资产动态监管,资产管理应与部门经费、资产购置、会计核算紧密配合,全程跟踪监管。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对乡镇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 健全管理机构

健全组织机构是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障,资产管理职能不应分散到各相关部门,应确立国资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和处置管理地位,设立国有资产处置中心,明确处置管理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代表乡镇政府行使资产处置职能。凡需转让、无偿调拨、捐赠、报废、报损核销的资产,统一由资产处置管理中心负责处置,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置,处置收入纳入乡镇预算管理。对于资产管理不规范,随意调出调入、擅自出租、出借、报废、报损国有资产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政纪处分,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 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努力推进乡镇依法行政 第5篇

党的十五大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自觉依法行政。”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面对着8亿多的农民群众,在乡镇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各地乡镇对依法行政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已初见成效:逐步由行政命令转向依法行政,由依“权”办事转向依“法”办事;“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做法大为改观,“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但是,政府违法行政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行政诉讼败诉率仍相当高,行政工作的内容和对象的广泛性与行政法定职权的有限性的矛盾相当突出。我认为,必须在思想观念、执法环境、执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一、依法行政必须更新观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基层政府的根本要求,只有做到依法行政,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无论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看,还是从当前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状况和面临的新形势看,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乡镇依法行政的认识,坚持全面地、努力地推进乡镇依法行政。

一是观念要更新。要正确认识依法行政的真实含义,摒弃依法行政就是设法找出法律依据来“治民”的错误认识;摒弃行政诉讼制度是削弱政府的领导,不利于乡镇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的错误思想;摒弃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量大,用法律手段不如用行政命令来得快的错误做法;摒弃“七法八法,搞得我没有办法”的错误观念。把依法行政的侧重点放在“治吏”上,确立依照法律授权开展行政行为的观念。

二是知识要更新。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干部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实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此,要给乡镇干部创造法律学习的条件,必要的工具书发给每个干部,供其自学。以考促学,学用结合。培训不要停留在启蒙式,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就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尤其是环保、土管、水利、林业等实体法及行政处罚、复议、诉讼等程序法的培训。还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法律文书的制作与审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操作性强的实践技能培训,积极促使乡镇干部在思想上和具体工作中,从依行政命令办事向依法办事转变。

三是方法要更新。要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乡镇干部是乡镇建设的领头雁,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践者。对此,一是自己必须自觉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群众作出表率;二是要善于用各种法律、法规来引导群众的行为;三是在处理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时,必须善于用好各种法律法规。当前,尤其在处理村级财务管理、社会治安、群众上访、山林

权属纠纷等问题时,乡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不仅要做到实体合法,而且要做到程序合法。

二、依法行政必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良好的执法环境是乡镇依法行政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而法制环境的建立,不但要求乡镇自身严格依法办事,而且需要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配合,需要司法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的支持。这也是当前推进乡镇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制约乡镇依法行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些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在分解和布置任务时,为简便往往很少考虑法定程序和法律后果,对乡镇在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解决少,业务指导不力,而乡镇因其法定职权非常有限,使乡镇政府陷于执法主体不合法、违法执法的境地,这样乡镇工作也就被迫或自觉不自觉地做着许多与依法行政相悖的工作。二是有的部门对其直接行使的管理权,缺少与乡镇沟通,其行政处罚行为与乡镇的行政管理相脱离,乡镇“看到的管不到”,部门“管到的看不到”。三是法院由于行政强制执行案件数量较大,一般也只能象征性地执行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件,一部分案件久拖不决,这样不但影响了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信心,客观上也助长了违法行为的产生蔓延。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上下配合,支持乡镇依法行政。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布置行政工作和分解任务时,应首先考虑其工作内容是否属于乡镇政府的法定职权,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求。执法主体不是乡镇的,不要让乡镇政府为难。不能以行政命令逼迫乡镇用违法的手段去完成收费、收税任务。上级政府部门在明确乡镇政府工作内容后,部门可以规定乡镇工作的执法程序和执法依据。对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给予解释和指导,协助乡镇政府调处各种纠纷和违法行为,并及时对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行动支持乡镇依法行政,必要时可将部分行政管理权依法委托给乡镇,使部门与乡镇上下联动、紧密配合,从而改变“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状况。另外,人民法院要加大行政案件的受理和执行力度,支持乡镇依法行政。

二是要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乡镇行政行为。乡镇政府要根据乡镇工作的特点和执法侧重点,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便于实际操作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土管、计生等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避免滥行政、乱行政和怠于行政等情况出现。同时,要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岗位、每一个执法人员,做到明确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范围与内容,明确执法责任,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完善整个执法程序、执法体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对执法人员出现的违法执法和不作为等,按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求严肃查处。还要把乡镇依法行政工作列入考核项目,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要明确,项目要细化、量化,并具可操作性,做到考而有据,责、绩结合,以考核促提高,以考核促深化,使乡镇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到位,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更不能“错位”。

三是加强普法,提高公民守法意识。民主法制要求公民不但要有较高民主意识与维权意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墙报宣传

栏、典型案例剖析、召开执法现场会等形式宣传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以实带虚,以虚促实,让群众知法懂法,进而守法。

三、依法行政必须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

乡镇依法行政 第6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一)机构过于繁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政府机构设置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乡镇政府是需要事无巨细都需要亲力亲为的“保姆”,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乡镇政府是在市场需要调节时才提供帮助的“服务员”,机构设置并没有因为角色的转变而进行与之对应的改革,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二)监督管理不力。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行政监督往往以民意调查、基层调研和指标考核等方式进行,难以掌握基层行政工作全貌。群众对乡镇政府行政工作虽然是有意见建议,但缺乏有效的反应途径。乡镇政府尚未形成完善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较侧重于经济指标等方面。

(三)财政入不敷出。分税制改革和农业税取消后,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剧减,可支配资金的减少对行政效率、公共服务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借贷成为普遍现象。

(四)需行政审批的事项多。乡镇政府的权利与肩负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多数事项都在乡镇完成,却需要层层报告上级审批,审批流程复杂,存在重复现象,导致行政效率降低,成本增加。

2原因分析

(一)制度设计陈旧。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行政管理制度,虽然基层行政改革在学界一直是热门课题,却缺乏长期化的改革实践。部分改革陷入“头痛医头”的被动局面,老问题得以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

(二)监督机制保守。上级部门对于乡镇政府的监督往往是年度考核一次“大考”了事,平时的监督检查较少。部分乡镇存在当“甩手掌柜”现象,将大量繁琐事务推到村社。监督和考核片面强调经济指标。

(三)财政功能弱化。部分乡镇政府缺乏稳定持久的财政收入,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又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导致入不敷出。负债问题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对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形成阻力,还影响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损害政府权威和信誉。

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对策

1确立公共服务理念理念的创新是行动创新的先导,我国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只有摒弃“官本位”的价值观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监管职能,弱化政府的直接管理经济的能力,由直接管理变为微观管理,将管制型行政理念转变为服务型行政理念,才能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只有将工作目标从优先经济发展转向优先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创新体制机制

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动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健全完善综合办事机构职责体系,强化部门与部门、“窗口”与“后台”之间有机衔接。建立岗位绩效激励机制。创新“多规合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注重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深化下放权限跟踪评估,逐步实现“乡镇事情乡镇办理”的改革效应。

3加快职能转变

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依法赋予乡镇部分上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不断增强乡镇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将镇政府职责及区级部门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经济发达镇区域内有关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由镇政府按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实施;涉及旧城改造、存量国有土地利用、国有资产处置等由镇依照政策要求自主运作;支持经济发达镇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搭建融资平台。

4健全服务监督机制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在具体行动中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同时,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为便于人民群众知情和监督,要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5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政府垄断性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从高度密集度计划经济体制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6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性分析 第7篇

中国自加入WTO近15年以来,中国经济不断的增强使得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对而言在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农村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政府作为领导农村基层行政管理政权,也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面临和接受新时代的挑战。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了中国总人口数约为13.6亿人,农村人口数约为6.18亿人,占据总人口总数比例的45.23%。相比以前的中国农村近9.2亿人口数来说,现在已经有效缓解了区域发展的势头。乡镇政府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乡镇是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基层一级,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其能否到位、科学管理“三农”,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轨道,在新时期发展下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步的显露出来。例如:乡镇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无视基层民众的反应,行政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到乡镇政府的组织效率,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影响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2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肯定的,且不可否认的,但联系一些与实际相关的工作中,当前乡镇管理“缺位”和“错位”并存。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完全到位,为“三农”服务能力较弱,降低了乡镇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1 不明确的职责权限

行政职责与行政职权是相互产生和转换的,换句话说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如若在乡镇政府中实行的支配体制、分设体制、连任体制、独立体制,长期以往按照这样的体制运作下去,乡镇政府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组织法》中已规定了乡镇政府职权的权数,但实际中并非如此,而是双重管理,权责不明。一方面乡镇的职权在不断被削弱,另一方面又担负着无穷大的责任,是一种典型的责权不对等状况。其中兽医站、财政所、水管站、农机站等是人权、财权、业务指导均归业务部门管理,责任归乡镇政府,有了成绩是业务单位的,出了问题就是乡镇的责任,使得乡镇对这些站所管理无从下手,致使出现了能管的鞭长莫及,想管的又爱莫能助的情况。县与乡之间关系形成了一种包含交叉关系,职权被上收,责任却下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实行“一票否决”制,使乡镇承担了与职权不相称的责任,难以调动和组织各站所开展各项服务,形成了管用脱节的现象。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是政府管理者又是企业经营者,这就是所谓的政企不分。有的乡镇职能滥用,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在发生一些重大事故中欺上瞒下。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上级部门的职能广泛、设置不合理、不一致权责等。

2.2 不合理的组织结构

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较多,比如:林业、水务、农科、农机、交通、国土、村建、环保、安监、扶贫、教育、卫生、计生、社保、财政及司法部门。从组织结构看,有许多岗位设置不合理。比如财政监管与财政统计的工作可以分配给副镇长所管辖的科室来负责,而不是把财政监管与财政统计的指标量化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而形成组织共同平摊承担的任务,这就很难形成责任制。近年来网络曝光出事的大部分是以政府的“临时工”来结案。编外临时工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岗位的设置,使机构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办事程序复杂,对于财政支出更加是雪上加霜。最后,乡镇政府超编情况非常严重。有网站统计,每个乡镇政府都有编外人员。类似于像文化服务中心、劳动服务中心,这些从字面上很笼统的事业单位,在岗位编制时,很多事业单位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工作或者有了工作岗位但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目前,乡镇政府的普遍做法就是将编内正式人员和编外临时工一起混入工作岗位,也就是岗位和编制不对应,岗位和人员的不对应。

2.3 滥用行政组织职权

乡镇政府组织的最高领导者一般都是乡镇的镇长或书记,这些职权都具有乡镇政府机构中绝对的权威和权力。乡镇政府领导的权力比其他各部门甚至比县级政府各部门的权力都要大,还有一些专门独特的财政处决权给予他们主要的权力,当今情况下的领导者在行政指挥上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领导利用手中职权为家属及其亲属争取机会或提供各种“后门”;有些领导干部在职时已安排好离职或者退休后职务,在某企业中担任没有实质工作的岗位;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优势,获得了内部谋取利益的信息,甚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方便买卖股票或其他证券投资。从而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同时,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

2.4 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公共产品即公共事业消费过程中的产物。如全靠政府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的产出会引发很多的问题,造成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或垄断局面。因此,通过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能有效地弥补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不足或垄断,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在农村公共产品上的提供上,乡镇政府出现了垄断形式,长此以往会导致我国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例如:社会保障正处于徘徊的局面,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低,许多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意识,有些企业偷税漏税不为农民群众缴纳保障金;存在地域两极分化,城镇乡村贫富差距大,理论上说,社会保障本应公平到社会的每个成员,不应有城镇乡村之别,但事实远非如此,比如社保、镇保、农保差异很大;社会保障制度和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立法还相对滞后,对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的利益。还譬如偏远地区及交通不便的山区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特殊儿童的教育不容乐观,虽然在农村贫困地区有义务教育阶段,部分费用相对减轻,但目前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对于偏远地区经济不景气,全年收入基数低的农民家庭无法接受;农村的骨干教师无法进入国家编制,无法得到国家的补贴,甚至住房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导致了师资队伍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下降。有些地方的道路修建后很少维护保养,使得道路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建养关系不协调,甚至有的地方出现只建不养的现象;无法满足农村公路养护需求是由于管理资金严重缺乏或者偏远地区交通的不便捷;农村公路大量缺乏管理是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健全,只能由乡镇政府或村民组织维护一个简单的季节性或临时性保护。

3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3.1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

众所周知,政府的合法性基于的条件是:一是政府决策必须反映的是多数的意志;二是人民对政治权威的服从。了解政府的合法性,正确对待公共权力的权威,明确其与社会的关系,这势必有助于乡镇政府在现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控制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服务管理模式。由原有全能型管理模式,转变到针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应该让政府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真正解决在某些领域存在的政府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公共利益。

3.2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政策,稳步推进大部门的体制改革。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整合问题,提出意见,优化组织结构。实现乡镇自治。大力倡导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和专业协会,从而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按市场规律调整农业结构,解除对土地使用、农用生产资料、金融服务等不合理管制,彻底实现改革目标完成乡镇自治。同时精简和整合管理部门,使其成为良好环境的部门;乡镇人大、纪检、监察机构按规定设置;整合和强化服务机构“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章程;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依法给予工商管理、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行政权力。

3.3 完善行政法规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通过精简行政组织机构,做到真正的优化结构,从严治政,执法监督。通过改变行政管理的模式,来加快政府的运转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却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因此要完善行政法规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行政事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增强自身意识,杜绝腐败现象。避免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3.4 加快职能转变步伐,促进强化公共服务

作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乡镇政府应该是要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服务形象。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覆盖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做到人人平等,没有城乡贫富之区别,做到不再区分城市户口与农业户口,统一待遇。加强对于企业偷减缴纳社会保障的执法力度及处罚度,对于偷税漏税的企业列入诚信名单,加强审查力度;其次强化各级政府教育发展和管理职责,对于贫困地区的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师给予一定补助,城乡及偏远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避免地方差异造成的教育水平落差;对于新农村道路的建设,要以安全第一、质量为本为宗旨,及时给予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力支持,不必要的或过度的资源浪费造成的维修,并在以后的道路上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砍伐数量,减少资源浪费,平衡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有利于人类还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谢更新,为防止水土流失,引发了大量的泥石流、洪水、土地荒漠化和其他必要的时候,可以归农为林。

摘要: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个政权,它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密切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程度。本文全面查找了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8.

[2]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J].瞭望新闻周,2006,14.

乡镇依法行政 第8篇

1乡镇财政的起源

作为一级政区, 乡镇的基本架构的形成始于清末。由于帝制的迅速崩溃, 这个基层政区当时仅仅显示出一个模糊的轮廓。1914年, 袁世凯政府继续把正式行政体制向县以下延伸:在县下设置了一个较小的行政单位一一区, 每个县有4-6个区。1939年, 国民党政府发布《县各级组织纲要》, 推行新县制。县政权既是国家的征税机构, 又是一个自治机构。县以下行政组织为乡镇、保两级, 乡镇一般辖6-15个保。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 乡镇一级的政权组织正式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我国的乡镇财政是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及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58年, 我国实行“政社合一”的农村政权体制, 农村公社财政随之产生, 但并非是一级完整的财政。1983年10月,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乡政府, 并要求“随着乡政府的建立, 应当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 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 随后于1985年, 财政部颁发了乡 (镇) 财政管理办法, 建立了乡镇财政。1994年, 我国分税制改革确定了中央与省级单位之间的财政体制, 但是省级以下财政制度包括乡镇财政体制却并没有相应统一地建立起来。

2乡镇财政的运行问题及体制原因分析

2.1 乡镇财政运行的问题

乡镇财政先天不足。

按我国宪法规定, 乡镇政权的职能是“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 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但乡级财政无法全部承担乡级政权履行这些职能时所发生的费用。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为来源于乡镇企业上缴的国、地两税及财政“两税”, 非税收入主要为计生抚养费以及乡镇直接向农民收取的其他统筹款等制度外收入。一方面, 地方收入来源是零星分散, 收入来源基础不稳固, 征收成本过高。乡镇财政缺乏主体税源, 后劲不足。另一方面, 乡镇基层的税收人员少, 大部分时间不住在乡镇, 不能够集中精力把每个乡镇应收的税收征收到位, 再加上个体户及私营企业帐目不健全, 偷税现象严重。城区土地及房屋私买私卖现象严重, 同样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据资料显示, 在我国3000多个县市中, 财政长期呈现赤字的县市已超过50%, 全国1080个县发不出工资来, 约有50%~60%的乡 (镇) 入不敷出。如果按全国县级政府债务大约在6000-9000亿元之间, 农村人均负债约667-1000元。

2.21994年分税制后乡镇财政运行的困难

(1) 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入不敷出。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 共享类收入大头上划中央、省级, 乡镇收入所占比重很低。取消农业税后, 乡镇收入渠道进一步变窄。而同时国家政策性的增支增人使经费开支具有刚性, 造成了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在农业税费改革前, 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等税费, 在国家农村税费改革后, 税费进行了规范, 这些收入几乎全被切断, 而上级政府不仅不能及时为乡镇“输血”, 甚至为了确保本级财力, 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 把一些好的企业、大的税种都收了, 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乡镇政府自身又缺乏自己创造财源的能力 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2) 乡镇财政负债严重, 财政风险不断加大。

1998年底以前, 全国近5万个乡镇, 总负债累计多达2000亿元, 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余万元。1999年以后乡镇的负债数字仍在继续增加。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1999年乡村基层债务总额大约在3000-6000亿, 负债最高的乡镇达到大约4000万元, 最高的村大约在500万元左右;到5年之后的2004年, 乡村基层债务总额已经上升到6000-10000亿。2005年债务达到10000亿, 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国有企业负债。如果以10000亿乡村债务计算, 中国乡镇将近5万个, 平均每个乡镇负债2000余万元。并且, 我国乡镇债务的风险极高, 债务结构品质偏差, 成本昂贵, 除少部分是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外, 80%以上来自农民集资、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私人资本, 甚至还有民间高利贷。高额的利息直接加重了来年的财政支出负担, 导致乡镇财政境况日益恶化。

2.3 体制原因分析

一是所谓“条块分割”问题。

我国乡镇一级政府中“条块分割”的特征十分明显, 所谓“条”, 是指上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设置在乡镇的各种分支机构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所谓“块”, 是指乡镇政府对自身行政区域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条块分割”的权利结构和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体制的运行, 成为“后税费改革”时代农村公共权力机构和基层组织运行的主要瓶颈。随着我国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特别是县级财政和乡级政府实行“分灶吃饭”制度以后, 两级政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益代表, 导致了乡镇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运行成本极高, 极大地影响到了其行政效率。首先, 上级行政部门出于自身政绩考核出发, 经常会迫使乡镇政府投入到一些缺乏经济效益和行政效率的政绩工程中, 甚至会向下级部门摊派各种杂费, 这样做的后果必定会造成乡镇财政运行成本增加, 加重其行政困难;其次, 乡镇政府由于对所属部门和机构掌控能力有限, 在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上级部门的影响, 导致其增加了很多额外支付。而且乡镇政府对于乡镇直单位 (部门) 的控制能力有限, 这就会导致乡镇直单位 (部门) 由于缺乏监督而降低效率;最后, 条块分割极大地影响了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使得乡镇政府难以对于本来就有限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 最终导致其行政效率低下。条块分割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乡镇政府机构膨胀、部门林立, 削弱了其行政管理的能力。

二是过多的政府层级导致分税制的失败。

与世界上那些成功地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通常只具有三级政府结构的国家不同, 我国具有宪法地位的政府层级多达5个, 包括中央、省 (自治区与直辖市) 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具有宪法地位的各级政府形成了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 下级政府绝对服从上级政府。如果再考虑到没有宪法地位但实际上在许多方面行使政府职能的界于县乡级之间的区级 (局部地区) , 政府层次多达7个, 成为世界上政府层次最多的国家。而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在超过3个层级的政府结构中成功地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先例。

从国际经验看, 政府层级多的国家, 税种也比较多, 这样有利于收入划分。但税种设置的科学性不取决于政府层级的多少。我国现行税种有28个, 和其他国家相比不算多。但把这28个税种在五级政府之间划分, 着实不易。分税制实行后, 作为主要税种的增值税收入的75%上缴中央财政, 25%由地方各级政府分成, 其他一些重要的税种的收入或全归中央、或在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在这种利益机制的驱使下, 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政收入, 采取层层下压的策略, 尽可能从下级财政抽取更多的资金。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 与上级政府进行谈判的能力最弱, 其可支配收入势必减少。于是乡镇留下来的必然全是一些小税种, 使乡镇财政没有充足和固定的收入, 形成收入小支出大的局面。

3乡镇财政困境的出路

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 解决乡镇财政困境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而且更根本地要推进基层民主, 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3.1 短期出路——撤并乡镇财政

一方面, 发展乡镇自治最主要的还是要注重县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这是因为县级政府作为直接的上级领导者, 一方面有体制上的管理得惯性存在, 管理模式上难以瞬时转变。另外, 利益上的纠葛不可能在制度变迁下消失, 县级政府不可能愿意白白扔掉财源。在县和乡镇之间, 事权很难合理、清楚地划分, 且共享同一税基, 这就很难真正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财政一级预算、一级预算一级事权, 短期内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来看撤并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无疑是可行的出路。财政收支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其承担的工作与可支配财政资金, 均由县级政府决定从而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要求“官退民进”、“小政府大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常的市场、健康的社会, 否则, 政府机构庞大, 公权力横行, 腐败严重, 农民容易受到种种的不法伤害。所以, 发达国家的乡镇都是实行自治的, 没有强大的乡镇政府。我国撤消庞大的乡镇政府, 将有利于活跃农村经济, 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而实行村级自治、由村级提供公共物品也完全符合经济学规律。

3.2 长期出路——实行官民结合的乡政自治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正式权力组织序列的最末稍, 上接国家下联农民, 这种特殊的居间地位使它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会受到国家和乡村民间社会双重力量的交互作用。乡镇政府本质上并不是一级完全的政权组织, 也不应成为纯粹的国家机器, 它的理想角色应定位在“官民合作”组织——既是国家设在乡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机构, 同时又是乡镇社区治理的主体单位, 代表乡镇人民进行自我治理。

实行“乡政自治”, 最主要的是建立民主合作的乡镇权力运行机制。仅仅“解构”县乡之间的支配式体制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民主机制, “乡政自治”有可能异化为乡镇政府的恶性自治而肆意侵犯农民的权益;仅仅建立民主机制仍然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积极的合作机制加以配合, 乡镇政府很难在乡镇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在乡镇真正建立起民主合作式运行机制, 使乡村人民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参与到乡镇政府的选举、决策、监督、治理等诸多层面和各种事务当中, 在乡镇社区治理中达成全面、积极和有效的合作, 才能切实解决当前的乡镇问题、破解“三农”问题的症结, 实现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善治”。

摘要:当前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困境是五级的政府架构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与分税制财政体制之间严重冲突的结果, 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选择, 即撤并乡镇财政、实行乡镇自治等等。

关键词:行政体制,财政体制,乡镇财政

参考文献

[1]孙潭镇.现代中国农村财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5.

[2]范祥.农村税费改革“尖峰时刻的攻坚战”[N].中国经营报, 2002-04-11.

[3]姚洋, 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 2003, (3) .

[4]王红茹.如何走出乡镇财政困境[EB/OL].中国经济周刊http://finance.sina.com.cn/20060402/23212467224.shtml.

[5]陈纪瑜, 张宇蕊.条块分割与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研究[J].求索, 2006, (7) .

乡镇依法行政 第9篇

一、财务从业能力匮乏, 管理意识薄弱, 需提高人员素质

在任何一种机构中, 财务管理归根结底都是要依靠人来进行的, 因此财务管理中的人员素质则成为了解决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突破点。一方面, 各单位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财务管理理念, 对一些财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能有效地履行财务管理者应有的责任, 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另一方面, 财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能力不够, 对于较为繁杂的财务工作不能胜任, 而一些年龄较大的财务会计等又缺乏知识的更新, 不能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面对这一问题, 应该加大财经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及时帮助从业人员增强财经法律法规意识和更新专业技能知识, 形成与时俱进和以法理财的财务管理氛围。开设工作业绩评比、学习成效评估等活动, 提升从业人员求知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严把从业人员的进口关, 紧抓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有效证明 (如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书等) , 从源头切断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和素质低下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需建立清晰的财务收支模式

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 内部控制起着主导作用, 其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力、监督是否到位将引导着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命脉。然而, 由于乡镇与省市不同, 各项工作相对小而杂, 人员相对紧缺。有些单位甚至疏于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而是将财务管理的重任作为某一部门的附属工作或任意由某个人承担, 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不规整、不标准的缺陷。例如当湖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出纳员孙某某利用票据保管、开票、收款等岗位由一人兼管的便利, 隐匿收入、虚假列支占有公款;假借支付补偿金、借款等各种名义占用公款, 涉及190多万元公款, 至今仍有5万余元未得归还, 严重影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为此, 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财政部门作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部门, 应该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对一些科室、部门的财务权利进行收回, 使整个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只由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进行财务的控制和监管, 形成规范合理的“收支两条线”模式, 以求减少混乱。

三、资产管理趋于形式化, 需要明晰资产的来龙去脉

在执行情况上, 一些单位对上级拨入资金进行虚报、谎报、隐匿不报的截流手段, 以期提高单位资金收入的同时, 减低资金的上报情况, 设置单位小金库、账外账, 骗取财政或上级拨款和补助, 随意挪用转移资金, 制作假账索取额外资金。在制度上看, 一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账目不清, 资产管理严重脱节, 账目看似毫无差错, 但是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情况严重不符, 另两个相互依存的资产形式独立存在, 失去了资产管理的根本意义。正如孙某某通过隐匿银行真实交易凭证、以虚假银行结算凭证存根联内容报送会计入账导致短缺公款, 以支付补偿金、借款等名义从平湖市东湖开发建设资金账户占用公款等非法行为, 均由于资产管理的漏洞而长时间未被发现, 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为此, 应当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体制, 紧抓账目与实物间的联系, 做到“一账一物, 按日清查”的工作要求。不积压资产管理工作, 每日都设专人对资产进行核算, 做到“损有处, 来有源”的资产管理。

四、预算管理肤浅化, 有待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起着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但是在以往的工作当中, 人们对预算的理解出现了本质上的偏差, 将预算视作一种单纯的收支计量, 只起到了预示和清算的表面作用, 而对财务实际管理指导能力却视而不见, 令预算成为了单纯的数字运算。而对预算后的工作没有很好地把握, 在预算评价和编制方面鲜有功效。这主要表现为, 对资金的分析停留在表层数字, 对预算后的资金不进行利用情况的跟踪控制, 不及时对预算的偏差进行更正总结, 明细账和总账混淆等现象。

为了还原预算本身的特殊优势, 需要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灌输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将预算所得结果与实际工作和财务收支进行对比, 及时调整工作方式, 加强预算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建立账目日结、周结、月结的分层, 将预算和整个单位由低到高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和监督, 细致入微, 整体控制。

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多元化的影响, 故而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不拖后腿就要加大管理力度, 积极处理出现的问题。而文章只是肤浅地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必然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还希望更多的有志有才之士对该类问题进行完善和补充, 为推动我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推进作用的同时, 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财务等问题的出现。其中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虽然没有省级和市级单位突出, 但也不容忽视。文章探究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乡镇依法行政 第10篇

1 目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保留了站、所以及办公室设置, 部门细且多, 另外一种是将职能类似的部门做了大规模的整合, 减少了部门的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便开始对乡镇机构实行了改革, 然而, 却并没有收到显著的成效。目前, 我国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技术及信息服务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于我国很多乡镇政府部门来说, 主要看重的是经济利益的提升, 却没有对农业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之下, 当下的农民们关心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农产品的选择、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 而是逐渐开始关心农业生产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除此之外, 我国目前从事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素质还不够高, 无法保证新技术、新信息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有效推广, 仅仅依靠广播、电视等渠道来提供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根本达不到现下农业生产的要求。

1.2 文化教育的落后

目前, 我国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站已经不再运作, 广播与电视成为了我国农村所使用到的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手段。仅仅依靠广播与电视根本无法有效实现农村文化教育的职能, 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引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中央的税费改革的实行, 提留、农业税等税费的取消在为群众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乡镇政府的收入, 在经费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乡镇政府便更无暇顾及为文化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而资金的不足又导致了我国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无法保证农村文化教育的良好进行。

1.3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跟不上

除了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方面产生影响之外, 税费改革也对乡镇政府的公共产品提供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费不足而产生的债务危机等问题会影响乡镇的经济发展, , 使乡镇进入了债务飞速增长的恶性循环当中。

2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2.1 对决策机制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的乡镇政府还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要想对决策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 首先应当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当中, 从而保证广大群众的民主权。通过完善的决策机制, 来给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效平台, 使其在沟通与互动当中化解矛盾与冲突, 同时保证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使政府在民众的监督下工作更加透明、公正, 从而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促进乡镇的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型。

2.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作为每个政府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目标, 政府绩效同样也为新的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以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关键的支撑作用, 乡镇政府应当以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前提来建立一个完善的、全面的、多层次的绩效评估体系。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估系统囊括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综合绩效、政府部门绩效、公共政策绩效、项目绩效、预算绩效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制度。

2.3 对政府信息进行公开

立足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下, 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当中要确保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政府在发挥职能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相对人公开必要的信息, 对于一些关系到国家机密等有限信息, 可以分层次地公开, 对于一些不属于国家重大机密但达到了某种权限的信息可以有限制性、权限性的公开。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组建, 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要求。因此, 站在服务型政府的视角来看,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只有切实保证了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改革, 才能保障政府职能的更好发挥, 从而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摘要:作为我国政府的基本行政单位, 乡镇是在农村落实党与政府的相关方针和路线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直接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乡镇具有对辖区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事务进行管辖的作用, 是我国行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立足在分析的基础上去探讨进行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黎金兰.服务型政府目标下乡镇机构改革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3

[2]朱泊霖.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上一篇:服装消费行为论文下一篇:牛顿力学定律